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9 16:22: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篇1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共同心愿,家庭教育理念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子女的教育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笔者祖上几代农民,身居农村,且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十余载,既为人父又为人师,目下五个子女均已步入高等学府,虽谈不上经验之多,但颇有所感,现就农村子女的家庭教育谈谈认识。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普遍误区

1.在农村,多数家庭家长文化水平有限,缺乏教育理念,认识不够,忽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细胞,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环境,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接触知识的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但在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只是片面地认为:孩子吃饱、穿暖是家长的事,孩子的教育是幼儿园、学校的事,严重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孩子的早期教育不能如期进行,智力不能提前开发。而城市人则不然,很多人从怀孕就开始对孩子进行胎教,出生后就不言而喻。

2.身处穷乡僻壤,受环境的影响,思想保守落后,故步自封,动力不足。

家庭教育实际上早于任何一种教育形式,即使孩子进了幼儿园、上了小学甚至大学,变换多少环境,可家庭仍然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教育最长的地方。家庭教育有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众多家长普遍认为:身居这偏僻落后的土壤之上,祖辈种地,孩子笨,识上几个看门字就行了;读书的千家万家,做官的仅就一半家;能记个账签个字就行了,临了还是回家种地、打工。即使有的学生小有成就,家长也不给予足够的精神动力,不及时鼓励、激发子女的上进心。有的人认为:花钱上了大学,毕业又不分配工作,还不如用上学的钱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甚至有的家庭重男轻女,认为女孩到任何时候都是别家的人,没必要花那么大的代价替别人操心,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不公平。正因如此,自然而然导致子女对前途失去信心,早早辍学,提前步入社会打工族的行列。其实广大的农村地区电视、电玩、陈旧的教学设备、落后的教学方法、贫穷、破裂的家庭及普遍欠缺的成人指导,这些“平庸势力”才是我们家庭教育的罪魁祸首。

3.身边有成功的人相互攀比,盲目屈从,疼爱加溺爱。

未来的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每位家长、社会所关注的话题。他们相互议论、评说东家的孩子条件优越,西家的孩子智力投资好。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家长给孩子配置学习、生活方面的诸多用具,可事与愿违,导致孩子身心疲惫、精神憔悴,有的甚至误入歧途,后果不堪设想,到头来收效甚微。多数人只知道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其实严和爱是不可分割的,严是出于爱的初衷,爱不应该超出严的范围。有的光注重孩子学习成绩名次的上升与下降,只鼓励孩子得了什么奖,赏钱多少元、买衣服多少件,平时不抓子女的综合素质教育,不采用科学合理的育儿方法,不注重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的培养。

二、农村家庭家长如何教育子女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一定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的出生,对于每位家长都是一件喜欢得不得了的大事,但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讲脏话,也不要因一时冲动在孩子面前吵架。无论家庭人口多少,以和为贵,和气生财;无论家境贫富,时常提醒自己富日子也应当穷日子过;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积极引导,讲清道理,绝不能迁就忍让。

2.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在一年年长大,其实他们很善于观察家长的言行举动,家长的言行举动会在孩子洁白无瑕的心灵上刻下难以泯灭的痕迹,对孩子思想、性格、品德、作风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家长要以身作则、讲文明、讲礼貌、讲诚信,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孩子待人接物的礼仪,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使孩子耳濡目染,从小受到善与美的陶冶与感化,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3.尊重科学,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独立性。

一个孩子从幼儿到成年,他的心理、生理发展的变化规律都是不一样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不良的环境会导致孩子在个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期间的各个时期,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因人而异,利用各种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从小培养孩子在生活、学习上的独立性。同时,家长不能采取非人性化的专制教育。“代沟”的形成在于父母的专制,抹平“代沟”就要学会真诚地与孩子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座桥梁。家庭成员中不论大小人格上应人人平等,不要以大压小,长辈说了算,动不动就训斥孩子,出口伤人,要以理服人,善于倾听孩子的见解。从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家长会都要重视和参加,不论孩子的成绩高与低、表现好与坏、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及时和班主任沟通后反馈给学生。注重与孩子促膝谈心,以自己的人生经历、经验告诫孩子: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树立良好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三、农村家庭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的特点。

现在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像笔者这样多子女家庭极少。学校是个大家庭,在孩子的全面发展方面,学校和教师更能起到教育作用,家长应尽量与学校配合,并大力支持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是按国家规定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有设备齐全的教育环境,教师都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内容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科学性,也是国家对未来的寄托与希望,这就是所谓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要积极支持并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及时了解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目标、内容和方法,在精神上和经济上做孩子坚强的后盾。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已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我们不能仍停留在那尘封的年代里,不要总对孩子说:“小学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初中;初中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高中;高中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大学;大学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应增长见识,保持家校联系,让孩子在丰富有趣的家校生活中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增强体质,得到全面发展,不负众望,光宗耀祖,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3.采取多种形式,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

家长要随时利用便利的条件,采用不同的方式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介绍孩子在家的情况,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以便及时相互了解,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对好的表现要及时鼓励,不良行为及时制止并纠正,并且要有耐心、有信心。长期坚持,少安勿躁,切忌忽冷忽热。只有这样,长此以往,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成人、成才。

总之,家庭教育同样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现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来可能是院士,成绩中等的学生将来可能是我们的同行,成绩一般的学生将来可能是我们的同事。笔者感觉以下几点至关重要: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挑剔;多一点感恩,少一点攀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更多的方法,更好的办法,更广的经验都有待各位家长与同仁和笔者一起商榷,共同为下一代导航引路。

参考文献:

[1]宋玮.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2)191-192.

篇2

随着年轻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家庭教育类图书一直是图书零售市场上销售活力较高的门类,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随着网络购物的日益兴盛,网络销售也成为图书销售的一大市场,不同侧重点、不同内容的图书,在地面店和网店的销售数据,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从开卷数据与网店榜单来分析,前100名的图书之中,只有30%左右是相同的,但是畅销品种的差别不大,主要集中在家教理念类图书,比如,畅销多年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开卷2014年1月至5月的家教类数据中,一直稳居第二名,在当当网2014年1月至5月亲子家教类图书榜中,一直稳居前三名。比如,《特别狠心特别爱:上海犹太母亲培养世界富豪的手记》《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在2014年上半年一直稳居地面店和网店的亲子家教类图书销售榜前10名。

地面店的畅销品种主要侧重在家教理念类和分性别养育类,家教理念类的图书,原创图书的销量要高于引进版图书,比如,2014年2月至6月一直位于开卷数据前10名的《孩子自觉我省心》《哈佛家训》《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分性别养育类图书,如《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富养女孩的100个细节》等。

网店的畅销品种,比较侧重学习国外先进的家教理念,以及新的家教方法,侧重点更加细化,比如,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爱和自由》,针对亲子沟通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针对讲故事的《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针对画画的《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等等。

二、畅销热点由成功论向素质论的转化

早期的家教类图书,较注重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以自身成功的案例总结经验,比如,《哈佛女孩刘亦婷》《我家走出四博士》等,尤其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甚至带动整个家教类图书板块刮起了一股“哈佛风”。这类图书通常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比如,《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主人公刘亦婷是考入哈佛的中国学生,这本书自2000年出版以来,持续畅销近300万册。《我的事业是父亲》的作者蔡笑晚,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坚持早教、立志、自学的家教原则和特才特教的人才培养理念,精心培养6个儿女走上读书成才之路,他的6个子女中有5位博士1位硕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人才“魔术师”。《特别狠心特别爱:上海犹太母亲培养世界富豪的手记》作者沙拉女士,借鉴了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理念与经验的精华,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女,不到30岁就实现了世界富豪梦,3个儿女中,有两位是亿万富翁。她提出的“延迟满足法”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使孩子更早走向自立之路。

随着国内家庭教育理念的发展,国外先进家教理念的引进和本土化,以及素质教育的倡导,家长的功利心渐渐恢复平和,更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也由最初的琴棋书画的学习,转为更加关注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一些关于蒙特梭利、华德福等国外教育理念的本土化的作品受到了中国父母的普遍关注,比如,《爱与自由》《接纳孩子》等,成为近年来家教类图书的畅销热点。而《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这类素质培养指导类图书,也是强调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在6岁以前不主张教孩子画具象的东西,而是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这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功利性更加弱化,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帮助。

三、不断爆发新的畅销热点

通过对开卷数据和当当网的榜单分析发现,畅销3年以上的图书,通常是非常经典的,名气比较大的,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孩子,你慢慢来》等。 销售1―2年的畅销书,有着“细分类、新理念”的特点,比如从英语、讲故事、旅游等角度阐述新的教育理念。 而且国内作家的原创作品占了绝大比例。

1.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本土化

近年来,一些关于蒙特梭利、华德福等国外教育理念的本土化的作品受到了中国父母的普遍关注,一些致力于将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普及国内的作者,做着不懈的努力。比如,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蒙氏教育理念在中国的推广,她创办了大陆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和第一所蒙特梭利国际学校,之后又创立了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中心,出版了《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近年来她和她的团队应邀到许多城市做公益讲座,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蒙氏教育。

另外,注重人的自我发展的华德福理念,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欢迎,华德福较注重孩子内在的力量,注重心灵与物质世界的沟通,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华德福教育经典译丛”系列,包括了《和孩子一起画画》《和孩子一起做娃娃》《和孩子一起游戏》《和孩子一起做玩具》4本,这套书的意义不只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华德福教育,而是要激励成人真正行动起来,全身心地陪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画画,一起唱唱跳跳,一起工作。成人参与这些过程本身,就是在陪伴孩子成长,也是在实践华德福教育,这才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些国内作者创作的华德福理念的作品,比如吴蓓的《请让我慢慢长大》等作品,是华德福理念本土化的优秀代表。

这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引进和本土化,丰富了我国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变了许多家长的育儿观,也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人生。

2.选题更加细化

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推广,年轻父母的育儿观有了很大改善,家教类图书的品种更加细化,根据榜单前100名的家教类图书进行分析,除了教育理念的图书,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亲子沟通技巧、分性别养育、分年龄段养育等四大方面,是近年来家教类图书的销售热点。

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图书,比较注重孩子的素质培养,英语启蒙和用故事培养孩子近年来非常受欢迎。英语启蒙方面的书,有汪培的《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推荐书单广受欢迎,《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详细介绍了Phonics自然拼读教学法,为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提供了较为实用的方法。《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小巫教你讲故事――好父母的必修课》则提供了一种方便易行的全能教养方式,用故事来培养孩子的性格、能力、习惯,用故事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另外还有介绍从旅游(如《小巫旅游蜜语――带孩子丈量世界》)、画画(如《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游戏(如《游戏力》)、生存能力(《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等角度培养孩子的图书,角度更加细化,因为其尊重孩子自我成长规律的教育理念,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领衔亲子沟通类图书,长期占据地面店和网店的畅销书榜,说明家长意识到冲突和对抗解决不了问题,意识到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这类书提出了互相尊重又切实可行的沟通办法和沟通技巧,缓解了父母与孩子的紧张关系,使得父母与各年龄段的孩子可以相处得既轻松又有质量。

男孩女孩有着不同的成长规律和性格特点,因此,分性别养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根据孩子在各年龄段的发展规律来养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捕捉儿童敏感期》提出了“儿童敏感期”这个概念,揭开了父母们的许多困惑,尊重孩子心智水平的成长规律。“你的N岁孩子”系列,详细介绍了孩子从1岁到12岁的成长过程,为父母提供了一个科学的阶梯教养方法,帮父母们更加了解孩子、减少压力,使孩子身心健全、茁壮成长。再如,《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妈妈说给青春期女儿的悄悄话》等,则是根据孩子的特殊成长阶段,有针对性地教育指导。

3.其他领域专家的家庭教育作品

有一些其他领域的专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创作出了角度独特的家庭教育类图书,对父母们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比如,著名作家、文化人龙应台,她的文章豪气万千,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用母亲独有的细腻笔触,描绘出了她和两个孩子的成长,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她也用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个人事业和母亲角色的冲突,给无数读者带来感动和启迪,近年来一直高居网店亲子家教类图书榜的前10名。还有《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和大儿子安德烈通信3年的收获,收录了可以两代人共读的36封信,经过母子的共同努力,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18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这些书在带给读者感动的同时,也会引起父母的深刻思考。

著名管理学家吴甘霖2014年的新作,是他和夫人邓小波共同创作的《孩子自觉我省心》,这是吴甘霖夫妇19年的教子手记,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将管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家庭教育,让孩子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让广大父母有效地培养“自觉型孩子”。这本书上市不久,就得到普遍关注,在2014年4月至6月一直位于开卷数据第3名。他们的儿子吴牧天,不但顺利考上了美国普渡大学,还将自己的自我管理日志集结成书――《管好自己就能飞》,由父亲吴甘霖点评,成为青少年学生追捧的畅销图书。

这些跨领域的专家,用独特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子经验,开拓了家庭教育类图书的新领域,为广大的父母提供了崭新的家教方法。四、父母的自我成长 在家教类图书市场表现良好的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原因,现在年轻的父母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并且多数对自己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因此,当自己有了孩子之后,迫切需要先进的、适合的教育理念来指导。0―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需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寻找到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

篇3

一、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我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家庭教育理念落后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家庭教育是初始教育,是一个生命接触到的最早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它既可能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家庭教育又是长期的教育。家庭的相对稳定性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的存在,使得家庭教育必定会对孩子的为人与处世甚至信仰产生持久的反复的影响;家庭教育也是全面的教育。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体能训练、生活技能等许多方面都会进行教育。即使孩子逐渐长大,家庭教育必将伴随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长期存在。

而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他们凭着自己的经验,随意地想当然地教育着自己的孩子。他们有的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则信奉“棒下出孝子,筷下出逆子”;有的忙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的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教育孩子的责任就完全交给了学校和老师了!当然更多的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了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目标过高,要求过严,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水平而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培养孩子。

这些落后的教育理念是不可能培养出真正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优秀孩子的!

2.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消极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经过观察和统计后发现,目前部分家庭中存在的消极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有以下几种:

(1)粗暴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紧张,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更多的是选择简单粗暴的武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在生活中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和尊重。

(2)溺爱型。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成员的核心,家长的迁就和娇惯容易在不自觉的过程中使孩子受到了溺爱。他们不合理的要求经常会被满足,他们的想法经常会左右大人的行动。即使是当孩子犯错,他们的家长也总是把产生错误的原因归到别人身上。

(3)矛盾型。这类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不和谐。一方面,他们自己不能给孩子做榜样,却时时刻刻要求孩子完美。另一方面,家庭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也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使得孩子要么无所适从,要么就学会钻空子。

二、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构建家校教育合力的措施,分享如下

1.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的理念

班主任既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也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班主任在开展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可以是家长会上的一个一小时左右的讲座,也可以是一次简单的谈话。只要你让家长感受到你对他孩子的爱,感受到你真诚帮助他们的心,一切工作的开展必将是顺利的和有效的。

2.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目标

我们校长经常说一句话,“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接班人,也需要建设者。”“职业有分工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我经常把这两句话送给家长们。因为我发现,有太多的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成为孩子学习优劣的唯一评价标准。这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家庭教育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家庭教育不仅要重视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更要培养孩子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篇4

家庭是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他们的终身教师。家庭环境是否和谐、家长教育的方法是否科学以及家长素质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面对新时代更加富有个性的学生,作为连接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桥梁,班主任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采取多种形式,科学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提高自身素质――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基础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这不仅给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中小学班主任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有一定的认识。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地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对许多班主任来讲,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这就需要班主任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首先,确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认可学生的潜在性、差异性和主动性;其次,加强对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在具体情景下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再次,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研究;最后,还要学会平等地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

二、主动与家长沟通――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前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首先要尊重家长。一个班几十位家长,各自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学识和阅历,尤其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他们更需要得到班主任的帮助和指导,不断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其次,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要清楚与家长的关系是平等的,不能以教育者、救世主自居,否则必然引起家长的反感。当双方对学生的教育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教师要保持耐心,心平气和地与家长进行交流,使家长能够协助自己作好学生的工作,提高教育实效。

三、确定科学的指导内容――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关键

家长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家庭教育的科学与正确与否。但是,一些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知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作为班主任,应积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1.指导家长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理念是父母教育素质的核心,对家庭教育的目标、方向以及父母的教育行为起着制约和指导作用,也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教育理念至少包含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教子观等四个方面。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的最根本目的在于,让家长明白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要把人格的培养视为家庭教育的重点。

2.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是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班主任应使家长明白,最重要也是最科学的教育方法至少有五点:相信孩子是千差万别的,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独特方法;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教子成功从培养良好习惯做起;父母身教重于言教;让孩子在体验中和群体中长大。

3.指导家长形成健康的心理。父母心理健康才会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错误倾向,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甚至完全脱离实际。班主任要提醒父母,这种过度竞争的心理是不健康的。现代的成功观是人人可以成功,成功就是发展,就是选择,就是和谐。使家长在以身示范前提之下,引导孩子力求做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控制自己,由自知、自信而自强,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稳定情绪。

4.指导家长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吃饭、睡觉和运动,还应当包括人际交往和兴趣爱好等内容。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摇篮。班主任要提醒父母,人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在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方式方面,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

5.指导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当前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不是教育,而是关系,父母往往过于关注教育,却忽略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培育。因此,班主任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应当特别关注亲子关系的状况,引导父母理解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的道理,帮助家长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相互学习的亲子关系,使家庭教育过程充满理智之爱。

四、采取多种形式――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必备条件

家庭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来实现。班主任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理念与方法,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

1.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针对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培训班,使家长举办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掌握学习科学的教育规律。培训内容要贴进实际,寓理论于实践中,寓一般于个别中,注重典型引路,使培训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2.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班主任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形式。要改变过去家长会由班主任唱独角戏的做法,采用家长沙龙、亲子互动、家校心灵对话等新形式,交流经验,探讨热点,提出建议,缩短亲子之间的心灵距离,反思自己的行为,引起家长的共鸣,将家长的支持变为有效的教育力量。

3.采取家访、家校联系本进行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家庭的学生,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家访、家校联系本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为班主任拓展家校合作的形式创设了一个新的平台。班主任可以创建班级网站、教育blog、班级QQ群、公共邮箱等或通过校信通和家长沟通,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

五、讲究指导的语言艺术――班主任指导家教的有力保障

家长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其素质、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对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方式肯定有不同理解。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除了要以个人的品质、学识赢得家长的接纳外,还要讲究语言艺术,坦诚大方、认真求实、谦虚灵活、深入浅出地将科学的教育规律、丰富的育人知识等介绍给家长,用风趣、幽默、委婉的语言获取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育的效率,班主任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采用多种形式抓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作用,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的同步、同向与整体优化,使其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教育的合力,最终让阳光照耀每个家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主阵地,家庭教育贯穿一个人的终身,它既是学校教育的起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补充,做好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家庭教育”模式具备多方面的教育优势,其中包含了培养孩子成长的独立性、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节约经济和时间、多样化展示教育内容等。“互联网+”多元化发展趋势对传统家庭教育模式提出挑战,家长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优势,构建家庭教育良好生态。在构建网络平台期间,学校必须要充分考虑家长参与的便捷性与有效性,确保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家校联系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家校合作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性,从而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互联网+”背景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信息量较大,选择较为困难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可以选择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非常少,主要是教育界学者的提议、家庭流传下来的经验教训和家训家规,这样的信息传递、获取速度比较慢,无法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利用“互联网+家庭教育”模式,家长可以通过便捷的途径获得更为丰富的家庭教育信息,并且快速传播。部分家长缺乏一定的信息辨析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文化水平低、年龄较大的家长来讲,很难适应这种全新的信息获取模式,无法展示出互联网工具的优势,这些问题甚至会影响整体的家庭教育效果,部分家长在错误信息的引导下会做出违背学生教育规律的行为,这样是完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

2.信息监管较为无力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类多媒体软件、聊天软件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很多学生也学会了使用这些网络工具,拥有了更多分享看法、故事的网络平台。在互联网上,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完全打破了以往报纸、电视的信息局限性。但是由于网络平台数量比较多,人们对信息的筛选、把控能力相对不足,一些不良信息、无效信息也会对家庭教育造成一定影响。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是利用网络平台来搜集一些家庭教育信息,结合多媒体内容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模式,但是这种教育模式是否科学、合理,家长并不了解。同时,部分学生也会日益沉迷于电子游戏、网络聊天中,这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互联网+家庭教育”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3.没有继承传统家庭教育模式

老一代人的家庭教育理念并不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所以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很多家长开始学习、研究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模式,但他们只是一味地学习互联网中先进的家庭教育模式,却不考虑是否适用于自己的孩子,更没有把老一代人的优良家训、传统文化继承下去,这样也不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二、“互联网+”背景下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1.转变家庭教育理念

首先,家长要意识到无论是教育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应用,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来寻找家庭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了解家庭教育知识,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与方法,让原有的家庭教育模式、理念更为完善、科学,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处的。其次,家长需要借助于网络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增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甄别能力。互联网平台中的教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中也存在一些虚假的信息,家长不要全部接受互联网中的家庭教育信息,而是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网络教育资源,掌握一些更为先进的教育技巧和方法。最后,家长要学会舍弃观念落后、存在主观偏见的家庭教育信息,特别是一些可能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内容,不仅要过滤掉,还要勇于去投诉这些不良信息,学会去理性分析网络教育信息,谨慎选择家庭教育资源。除此之外,家长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家庭教育胜任能力,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我提升与学习。只有不断掌握“互联网+”模式下的教育命题,才能够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家庭教育者。

2.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做到以身作则

家长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由此,家长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身作则,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子女。首先,家长需要拥有正确的学习意识,不要对互联网有任何的偏见,学会正确运用互联网,明确运用互联网的优势,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学会正确利用互联网工具展开学习,而不是利用互联网来打游戏、聊天等,让孩子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表现出沉迷网络的行为,要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其次,家长需要注重家庭精神文明的构建,结合信息技术来开展有意义的家庭活动,这样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思想、行为,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家长、孩子共同完成任务,进一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同时也能够引导孩子正确、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最后,家长需要在平时多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学习、生活需求。很多学生喜欢在网络平台、朋友圈来倾诉自己的心事,所以,每一位家长要做好孩子的网络平台动态的监督者,通过孩子分享的歌曲、发表的心情来了解孩子的个性化需求,这样能够让家长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使孩子更加愿意向父母亲吐露自己的心声,和父母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这样更有利于开展家庭教育活动。

3.基于“互联网+”实现家校共育

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要意识到家校联合教育的重要性。要想让学生更为全面、健康的成长,仅仅依靠父母的力量是不够的,家长要自主、积极地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过去传统的家校联合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父母的工作比较忙,只能通过家长会到学校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等,这样的家校联合教育存在“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社交软件做到和孩子、老师的沟通与交流,随时接收来自于老师的建议、汇报。同时,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中的生活现状、心理现状、身体现状汇报给老师,协助学校、老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现状,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教育好孩子。除此之外,家长对于在网络平台获得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方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请教、咨询一些名师,以此来了解这些家庭教育指导方法、方案是否科学,是否能够运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向学生家长发送一些家庭教育指导知识,给予学生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向,让家庭教育工作具备更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力求做到在教师、家长共同努力之下,提升家庭教育质量,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

三、结语

总之,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不断转变、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与模式,借助网络平台学习一些先进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以此来不断地提升个人综合素养,这样才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促进孩子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米欢欢.“互联网+”时代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J].教育观察,2020(15).

[2]路栋,路盛淋.完善家庭教育体系凝聚家校共育合力[J].中国德育,2019(01).

篇6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25-02

一、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角色的主要优势

(1)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母系社会逐渐远去。在父亲这一角色下,是责任的代名词。男性被定位为家庭的经济支柱、思想的引领先导,这也充分肯定了父亲角色的发展力度。由男性所奠定的社会环境促使公众对父亲这一角色有了新的看法。在当前教育环境中,人们普遍认为父亲的教育应该更加坚硬果断,更具力度。

(2)教育理念的塑造

父亲对教育理念的塑造能够对孩子的性格、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在幼儿懵懂时期就建立起来的情感直接影响了幼儿日后的为人处世和行为作风。美国科学家乔治?麦克曾经对数百名男性进行了“学习能力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男性的改革意识、学习能力更强于女性[1]。对于幼儿来说,父亲所具有的教育理念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变化,同时,父亲的教育方法能够以男性思维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3)人格魅力的影响

父爱对幼儿来说,除了是一种情感需求,更是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催化剂。Hoffman(1966、1970a、1971)研究表明具有良好家庭教育的父亲能够进一步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使父亲能够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榜样和英雄[2]。让孩子能够学习和模仿父亲的一举一动,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交流环境,提升幼儿在学习能力、交流能力。

二、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角色的发展现状

关于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一直以来,中西方探究意识有所不同。我国父亲参与幼儿教育的探究在起步上就晚于西方,在形式上也比较单一,主要呈现为讲座、论坛等。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父亲对于自身教育角色的挖掘塑造。特别是在传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慈母严父”的教育结构,父亲主要作为经济支柱而存在,而并非是幼儿教育的主体,严重影响了父亲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角色投入。

三、提升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角色投入的具体对策

为了改变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模式,在父亲参与幼儿教育的角色投入上,笔者建议从家庭教育氛围、个人示范作用等方面进行加强,让父亲和幼儿之间的角色模式更加融洽。

(1)构建一个民主的家庭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性格来源与一个温暖、和谐、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对于幼儿来说,“玩耍”、“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为此,父亲应该从“游戏教育模式”上入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使自己能够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和孩子一起走入他们的童真世界,并带领他们尝试生活中的不同环境[3]。在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上,充分释放幼儿的天性。

(2)明确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为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父亲要尝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即不能骄纵孩子的任性,也不能辜负孩子的天性。每一个父亲都要从自身做起,提高孩子的理性意识。

(3)加深幼儿的心理健康引导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安全感一大半来源于父亲。为此,在父亲这一教育角色中,要在思想理念的革新上立足传统文化,充分继承和发扬良好的思想教育。例如,通过《家书》、《颜氏家训》等思想,构建严谨的家风、家训。在奠定男性教育地位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充分引导父亲在幼儿生活、学习上进行长时间的融合,更加关注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父亲在参与抚育儿童的时间内,能够对孩子的责任意识、性格特点、学业成绩、道德规范、社交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幼儿教育中,父亲不应仅仅是养家糊口的人,而是幼儿教育的领路人。父亲要从家庭教育的幕后走向台前,与母亲一起共同承担起对于孩子的教养责任。更加关注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人格发展、心理发展,不断提高儿童交往能力、促进儿童认知能力提升、为父亲教育角色的确立形成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畅.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下),2015,(4).

[2]王丽,傅金芝.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3)

篇7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33-01

一、具体问题分析

(一)家长过分专制,揠苗助长,陈旧教育理念沉重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让孩子上各色各样的辅导班。家长一味的认为我给孩子选择的道路都是正确的,孩子必须遵从。这样的家长过于专制,导致的后果是有时候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也不敢说,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缺乏主见,甚至过分依赖父母。也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自身的情况,强迫他像其他孩子一样优秀,因此强迫他学习各种东西,这一举措可能会造成孩子身心失衡,导致孩子出现脾气暴躁、焦虑、冷淡、退缩等问题,还可能会出现拒绝学习的问题,不懂与人和谐相处。导致家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些陈旧的家庭教育理念起了很大的作用,认为孩子上学学习就是一切,从而忽视了很多。同时认为孩子听话就是好的,很少给孩子发言的权利,自己独断专制包揽一切就是为孩子好。可是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如果孩子不能大方的展示自己的一切,过分依赖父母,那么很有可能被社会所淘汰,不能适应当今激烈的竞争社会。

(二)重智轻德,攀比竞争,期望过高

现在人们的目光大多投在了成绩上,很少关注孩子的道德素养,因此造就了一些高智力低道德素养的孩子,这些孩子在与其他人相处的时候让人觉得没素质,不合群等。这种现象有时候在学习特别好的学生显示的特别明显,明明他学习很好,但让人觉得很小气甚至脾气比较怪。这反映了现在人们对学习功课的关注程度远高于道德修养。同时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格外关注,一旦有了头疼脑热不惜找名医用好药,但当孩子面对学习或生活中的烦恼、挫折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时,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关注。

有些家长把自己的期望全部放于孩子身上,对孩子期望值热别高,希望孩子延续自己曾经的梦想,因此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有这样一部分家长他们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同自己身边的听朋好友的孩子相比较,有的家长会把者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然而他们在比较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孩子的意愿,尤其是当家长说别人谁家的孩子考试考了多少、又学会了什么什么的时候,这时候往往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三)过分宠爱,过多保护,缺乏锻炼

现代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们会尽可能满足孩子提出的愿望,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由于家长的过分保护缺少自信、退缩胆小,不能自己独自面对挫折和困难。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这句话深有道理,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要有一个度,不要过多的为孩子操心。比如电视曾经报导一个上大学的孩子在入学的时候全家齐上阵,甚至连家里的保姆都要带上,着从侧面反映了由于家长的过分宠爱是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会,这种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料理的人他能成就大事吗?所以家长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孩子学会如何生存以及如何做人。

二、解决对策及建议

首先,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变旧的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要以新的理念去面对这个新的世界,家长要教会孩子在这个世界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由于重智轻德使很多孩子面临道德的缺陷,这就要求家长重视德育,让孩子学会做人,这样才能让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养不教,父之过。”因此家长要充当好孩子的第一老师,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家长遵循平等的原则和孩子交流,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不要把自己的思想意愿强加于孩子的身上,把孩子和自己放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不做过分专制的父母。

最后,孩子终究是要独立生活的,不可能永远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因此家长们不要什么都不放心,要让他们锻炼,让他们逐步独立,逐渐学会独立生活所需要的本领,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474-01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因为这一阶段的幼儿已经开始好奇这个陌生的世界,并开始探索自己好奇的世界和事物。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最先也最长接触的便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每个举动都是他们模仿和学习的例子。父母与孩子互动的时期也是塑造孩子性格与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今后孩子的人生发展都有着奠基的作用。但是由于父母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及教育理念的差异,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或多或少呈现出各种各样问题,对孩子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当今我们每个父母和社会大家庭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1-2]。

1.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才轻德,教育失衡。现在的家长都过分看重孩子的智商和学习能力,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是一个天才,学习能力优于其他的小孩。为此,从小便在平时的教育中有意识的向学业一边倾斜,过早的教孩子一些语文、数学、绘画方面的知识,甚至连英语都搬上了日程安排,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理念。孩子的天性其实就是玩耍,他们要熟悉这个陌生环境其实是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有很多的疑问,很需要父母的陪伴和解答。这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父母不去重视这些问题,而只是一味的强调学业、知识的重要性,有可能造成孩子厌学,抵触上学的情况出现,甚至对孩子的性格都会造成一定的缺陷,比如孤僻,喜欢一个人独处,入学以后上课自由散漫等等。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这些不良的习惯和不好的性格乃至一些不良品德就很难再去更正了[3]。

1.2 过分溺爱孩子。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到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其实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都十分的溺爱,每个孩子在家里的地位其实就像是个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管什么样要求,父母都百依百顺,专心呵护。殊不知这样做就如同在温室里精心呵护的花草一般,一旦离开保护的温室,遇上风吹雨打,便不堪一击。同时,这样溺爱孩子还会对他们的品行造成不良的后果,比如,小孩不缺少零花钱,他就会随意去花这些钱,花完了就再去问父母伸手要,养成了一种大手大脚,喜欢浪费的坏习惯。另外,这些被溺爱的孩子都很自私,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其他人,这样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与他人交往,与集体生活[4]。

2.解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2.1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针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状况去不断调节和变化。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孩子对某一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家长就应该陪伴着孩子一起去完成整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孩子一同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他所感兴趣的知识和事物,同时也教会了孩子,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耐性和注意力,对孩子的智力、想象力以及与他人一同交流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升。同时,在注重孩子学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德和体的发展,让孩子具有一个健康的品行和身体[5]。

2.2 健康的教育理念、正确的引导方法。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在他犯错的时候一定及时纠正,但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而是要耐心的去引导他,告诉孩子这样错是错误的,陪伴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做出积极正面的榜样,首先树立好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样孩子才不会模仿到错误不良的行为。有了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成长才能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正确前进[6]。

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一生幸福的奠基,幼儿园教师有责任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义务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记住:教育就在当事时,教育不能等待,因为孩子过去的人生不能被重写。这个时代我们只做一次父母,所以必须全力以赴。

参考文献:

[1] 董莉、陈尚宝、沃建中.影响4一6岁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因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12) :52.

[2] 贺琳霞.流动幼儿亲子关系的思考[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11) :49.

[3] 黄蕾.论社区教育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4) :14.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封建文化源远流长,封闭的地理环境和位置,传统的手工业和农业经济,中央高度集权体制,使我国几千年来形成了一元化儒家文化的格局,制约着我国近现代化发展进程。近代战争、、和改革开放,打破了我国一元文化的格局,欧洲、美国、苏联等欧美文化以及日韩文化涌入中国,开启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新局面。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格局的形成,多元文化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中国和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初步形成,一方面显示了多元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潮流,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一元文化的局限性。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基础,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多元文化发展和世界全人教育思潮,实现家庭教育由传统向现代化的真正转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基于中国一元文化的历史和世界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探讨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就多元文化文献而言,国内有许多论文或著作探讨与多元文化相关的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理论、民族教育、多元文化课程研究、学校教育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等问题。例如《美国多元化文化教育五十年:回顾与前瞻》一文偏重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五十年发展与展望,倡导种族平等和社会公平,重点探讨多元文化教育问题。还有王侠的《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解释》(2005),刘智力《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2005),龙藜《中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比较分析》(2006),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2006)》,陈月、明丹《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研究》(2004)等。葛丽芳在《人品教育与多元文化》一书中将多元文化引入人品教育,总结公办和民办小学人品教育的成功经验。《多元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一文试图从家庭教育中探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齐阿娜尔《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课程改革的现状研究》研究多元文化教育下的少数民族教育。《浅谈中国和美国、加拿大家庭教育的对比》一文间接探讨多元文化下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透视了中西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差异。但是在多元文化视野下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论文很少,而这方面的研究在台湾和韩国较多。《德州市家庭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证研究》一文就家长对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的态度以及家长的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知识与技能进行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儿童未来的生活环境有正确的认识,有84%(124人)的家长极同意或同意幼儿应接受多元文化教育,利用地方文化、传统节日以及英语教育等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建议父母应端正态度、丰富知识、提高技能。2005年11月,由台湾嘉义大学家庭教育研究所承办的第八届(2005)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重点研讨了家庭教育与多元文化,2005年第八届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家庭、族群与多元文化:挑战与机会》一文站在时代性和前瞻性的高度,将多元文化与家庭教育问题结合起来,在多元文化下探讨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面对挑战,审视现状,寻找机遇与出路。这些研究要么基于多元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研究和学校教育研究,要么基于直接或间接进行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家庭教育探索,缺乏多元文化视野下家庭教育与世界全人教育思潮结合的时代特色。在多元文化家庭教育实践方面,台湾推行新移民多元文化家庭教育和多元文化家庭教育课程,韩国推行向多元文化家庭提供教育方案与咨询、教育支援、医疗支援,这些教育实践虽然具有现代家庭教育的多元文化教育特征,但仍缺乏知识经济时代家庭教育与全人教育的统一,家庭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的统一,这对于现代家庭教育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大缺感。而且无论在网络搜索,还是在研究文献中,都无法找到这一方面的综合研究,致使多元文化视野下家庭全人教育的探索处于空白研究领域。因此顺应世界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借鉴多元文化理论以及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探讨家庭全人教育,科学构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本文研究价值所在,也是本文的问题研究所在。

二、探讨多元文化理论和家庭全人教育的关系

1.多元文化理论

多元文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卡兰在1915年提出,是所谓的平等和自由的权利。1924年哲学家霍勒斯・卡伦所首创文化多元主义思想,导致多元文化主义直接兴起。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出现黑人民权运动――“黑色旋风”,致使多元文化主义表现出反对民族歧视、要求平等和民权,要求重新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尊重民族独立性和民族感情,实现社会多样化和一体化等基本理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和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多元文化主义在政治、教育、文艺等方面得到发展和应用,表现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多元文化主义文学等。多元文化主义体现为多元文化的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理念和公共政策,其核心为文化的多样性和良性互动。当前比较流行的多元文化概念,即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此概念蕴含着复杂社会结构和背景下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发展性和平等性的特征以及多元化文化服务于全球化发展。由此可见,多元文化的概念不断演变,并成为人们分析和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新视角和新的方法论。

多元文化理论作为在世界全球化浪潮的重要理论,是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频繁发展的必然需要。它包含了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多元文化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等丰富内容。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包含多元文化主义的基本理念以及受其影响的多元文化的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理念和公共政策。多元文化理论包含多元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动力、多元文化与全球化、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以及多元文化发展(即文化合作与交流)等。世界全球化、科技化和信息化是多元文化的动力和源泉,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平等与发展是多元文化的基本特征。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适应了世界全球化和全人教育思潮的发展,是多元文化理论和多元文化主义在教育方面的理论运用。它的理论内容包含以下几点:(1)权力分配不公导致文化差异;(2)文化差异是力量和价值之源;(3)教师和学生应接受和欣赏文化的多样性;(4)社会歧视和偏见成为弱势群体学生学习成绩低的主要原因;(5)教师、家长、社会共同支持和创设多元文化教育环境;(6)学校教会弱势群体学生获得取得社会地位平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它的核心是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平等,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尊重民主和共同发展。它的实践理论包括多元文化整合类型理论和文化/组织类型理论。作为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创始人詹姆斯・班克斯将多元文化教育定义为一种变革性教育运动,把种族、民族、阶级、性别的观点带入各学科,以多样化视角进行教学。他的多元文化整合类型理论提出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即贡献法、添加法、转化法和社会行动法,它们将文化构成内容、民族英雄、民族节日加到节日活动中;将有关概念、观点、课题及内容加进课程中;改变课程结构和目标,使学生从不同文化、民族、种族及群体的角度,观察各种社会事务和问题;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社会活动技能,影响所处的社区。斯里特总结了五种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法:人类关系法、对特殊和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不同教学法、单一群体的学习法、多元文化教育(文化民主)法和多元文化及社会重构法,并认为后两种是最为理想和有效的方法。以上这些理论为探讨全人教育思潮下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新视野和方法论。

2.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与家庭全人教育的关系

全人教育思潮作为西方现代社会一整套教育思想,是一场全球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注重在联结、整体性和存在三个基本概念和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人的整体发展、个体的多样性以及经验和个体之间的合作,不仅要实现个体在智力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实现个体在生理、道德、伦理、社会、精神、创造性等各方面共同发展,重视教育过程中经验、选择和合作。全人教育的核心思想在于转变教育培养目标,倡导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教育使人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人成为一个真正有作为、具有尊严和价值的人。全人教育思潮是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世界性教育思潮,是对20世纪末全球化经济体系和全球文化发展的反映,是一种对制度化教育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反思,并试图通过人本化教育手段解决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全人教育理论是全人教育思潮的新发展和具体化,是适应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转型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对当今中国制度危机、社会危机和教育危机的反思,是将欧美现代教育理论、全人教育思潮与中国文化和教育理论的高度综合,也是东西方社会文化融合和发展的多元化教育理论。此理论将个人本位教育和社会本位教育结合起来,以人性、人本和社会本位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为目标,遵循民主科学、合作实用、快乐自由以及人的社会化发展等基本原则,通过情商、智商、理商、德商、财商、社会商和习惯培养的全人教育模式,强调人的早期教育、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使人成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完整人。

家庭全人教育是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具体运用,涵盖了全人教育理论和全人教育模式以及家庭教育现代化,是受全人教育思潮影响的全人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综合。它是基于全人教育思潮和全人教育理论视野下的现代家庭教育,是将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的精髓、全人教育模式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家庭全人教育既体现了世界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世界全人教育的发展,又继承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精髓,实现了家庭教育现代化和全人教育家庭化的有机结合。同时,家庭全人教育也是对传统功利教育、灌输教育、片面教育的反思,也是对中国家庭教育危机的思考,还为社会转型时期儒家文化圈的家庭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积极适应世界全人教育改革运动发展的潮流,推进我国家庭教育现代化发展。

3.多元文化理论和家庭全人教育的关系

多元文化理论和世界全人教育运动都适应了世界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多元文化理论是跨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适应了世界多元化的各种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需要,也为现代教育提供新的研究视野,特别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世界全人教育运动顺应世界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提供了途径,不仅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觉,而且也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因此,家庭教育就成为多元文化教育和世界全人教育的结合点,家庭全人教育成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现代家庭教育新模式。

家庭全人教育作为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模式,不仅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而且也是全人教育运动的重要形式。家庭全人教育作为多元文化教育和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模式,既将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和全人教育思潮与理论运用到家庭教育理论中去,又将多元文化教育实践理论和全人教育模式运用到家庭教育实践中去,实现了多元文化理论、全人教育理论和家庭教育理论的融合,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全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发展,加快了我国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家庭全人教育重视儿童情商、智商、理商、德商、社会商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重视儿童的多元社会文化教育,增长儿童的多元社会文化知识,提高儿童的多元文化的情感与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既为21世纪我国家庭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又顺应了世界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

三、探讨多元文化理论在家庭全人教育中的运用

多元文化理论在家庭全人教育中的理论运用,不仅具有重要的家庭教育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家庭教育实践价值。多元文化理论主要包括多元文化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等。多元文化理论为家庭全人教育提供了多元文化的科学认知,为实施家庭全人教育提供了文化冲突与融合、合作与交流等社会文化互动的理论借鉴,通过家庭多元文化教育促进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促进多元文化彰显其民族性与多样性、平等与发展的基本特征。多元文化教育理论适应了全球多元化和全人教育思潮的发展,通过家庭全人教育,使儿童获得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科学态度、文化情感,提高儿童的多元文化社会适应能力,使儿童获得民族平等和文化平等的民主意识以及反对种族歧视与民族偏见的文化意识。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为家庭全人教育提供了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以及文化观念、历史观念、政治观念和教育理念,同时要求家庭教育遵循多元文化主义的基本理念和教育理念,促进儿童从幼儿教育开始获得多元文化主义的民族教育和文化教育、品格教育,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综合三个多元文化理论在家庭全人教育方面的理论价值,可以发现:多元文化理论不仅对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多元文化下的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多元文化实践价值方面,詹姆斯・班克斯提出的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对于家庭全人教育的社会商、德商、理商、情商和智商等方面具有方法论价值和教育实践价值。例如台湾的新移民多元文化家庭教育和多元文化家庭教育课程,就具有全人教育视野下多元文化家庭教育的实践意义。斯里特提出了五种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法。家庭全人教育通过使用这五种方法,使儿童获得处理社会事务、社会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活动技能,加速儿童社会适应和社会化发展。例如韩国的多元文化家庭教育方案与咨询、援助、支持等,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综合多元文化教育多方面的实践价值,以上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和五种多元文化教育方法,不仅对于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而且具有多元文化家庭教育的实践价值。

四、构建多元文化下的现代家庭全人教育模式

1.科学认知多元文化理论和全人教育思想与理论,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多元文化理论以及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为构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还要学习其它先进教育理论如民主教育、科学教育、合作教育、快乐教育、实用教育、早期教育以及全面发展等,借鉴家庭全人教育,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提供丰富的教育理论。这些科学的教育理论成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理论指导,并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

2.建立家校合作教育组织和制度规范,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提供组织框架和制度保证。建立家校合作教育组织和制度规范,是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合作教育的重要条件。家校合作教育组织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协会、家长教师联合会、学校理事会、校务委员会以及儿童协会、母亲协会等。这些合作教育组织的建立以及合作教育的制度规范,实现现代家校合作教育,一方面有助于保护家长和儿童接受教育的权益,规范家长教育行为,加强家长培训,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和合作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规范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有助于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监督,保护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权益,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规范。

3.在教育内容方面,现代家庭教育不仅包含儿童全人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而且包含家长素质教育。现代家庭教育不仅重视儿童的多元文化教育、民族教育、历史教育、品格教育等,而且重视儿童情商、智商、理商、德商、财商、社会商以及习惯培养等方面的全人教育,更重要的是重视儿童接受全面教育、得到全面发展以及家长教育素质的提高,强化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和社会教育,提高家长教育技能和教育素养。现代家庭教育克服传统功利教育、灌输教育、片面智力教育的缺陷,促进家庭教育民主化、科学化和合作化。

篇10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农村学前儿童的家庭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主要有主干家庭、核心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再组家庭这几种家庭结构模式。主干家庭是指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儿童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是指由夫妻双方与一个或两个学前儿童所组成的家庭,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夫妻双方或一方在当地就业,共同养育和教育孩子。隔代家庭一般是指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跟孙辈居住在一起,由祖辈代替孩子父母履行监护责任,这种家庭一般是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有的仅在过年过节时回家团聚,甚至有的几年都无法回家看望和教育孩子。单亲家庭是指父母离异或者父亲、母亲一方过世所形成的家庭模式。再组家庭是两个残缺家庭重新组合构成的,孩子与父母之间有可能无血缘关系。

二、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育理念上: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深,对现代教育理念了解不足。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比如有的父母认为“黄金棍下出好人”、“不打不成材”,认为孩子年龄小,给他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只有通过打带来的疼痛感让孩子记住规则。另外,由于农村的年轻父母外出打工,现在隔代教育现象严重,爷爷奶奶缺乏对现代教育的认识,只管对孩子的生活加以照顾,更不懂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不知道如何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

(二)在教育目标上:重成才教育,轻成人教育。

我国学前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对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家长的成长经历、受教育水平、教育观念等的不同,很多家长更加关注的是孩子知识拥有量的多少,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不重视,导致孩子不遵守社会规则,不懂礼貌,肆意妄为。

(三)在教育内容上:重智力开发,但缺乏对智力的科学认识,同时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文化学科知识的传递,轻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智力概念,目前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界定。在我国,一般认为,智力是一种偏重于认识方面的能力,它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五种基本心理因素构成。在广大农村,很多家长简单地以为记忆力好就是智力水平高,所以从小就培养孩子背诵儿歌、诗词等,但是对于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培养却相对缺乏。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说,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及道德品质,狭义说来是指与智力因素活动关系密切并共同影响智力活动效率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其实,一个人对学习的兴趣,面对困难的意志程度及其性格往往会影响孩子智力水平的高低。比如一个性格急躁、没有耐心的人,那么他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就不会长,这将对他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一个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的人,他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就会受到影响。

在教育内容上,农村的家长往往特别重视学科知识的传递,从小就让孩子学习拼音、识字,计算。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幼儿园放学回家的孩子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作业本写字,做计算题。而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却做得不到位,我们从媒体报道可知,农村学前儿童在家误食农药、溺水、被电击、烫伤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还有幼女被的案件。另外,有的农村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隔代家庭教育中,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味地溺爱孩子,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尊重老人等。在单亲家庭中,孩子缺乏父爱或母爱,让孩子的家庭生活不完整,往往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自卑、胆小、怯懦。

(四)在教育方法上:重言传,轻身教。

在生活中,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给孩子讲解,比如注意清洁卫生,遵守交通规则等。家长会经常给孩子说: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天天刷牙等。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现象:家长把孩子带进卫生间洗手,自己却不洗手就上了餐桌。在家里,爸爸妈妈给孩子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要看红绿灯。而事实是这样的: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看到没车的时候,即使是红灯,某些家长也会牵着孩子冲过马路。试想:这样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五)在教育要求上:家庭成员的要求不一致。

教育要求的不一致,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在现实中,容易出现祖辈与父辈要求的不一致,也会出现父母要求的不一致。尤其是在主干家庭中,祖辈对孩子宠溺有余,约束不足,一方面父母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爷爷奶奶对孩子宠爱有加,导致孩子在父母面前一个样,爸爸妈妈面前一个样,让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由于成长经历、对教育的认识、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也会导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中国一直有“严父慈母”,也有“虎妈猫爸”,一个松,一个紧,这也容易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在再婚家庭中,由于缺乏血缘关系的一方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往往也会出现和稀泥的现象,导致对孩子的教育不严格。

(六)在家庭教育的外界支持上: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在家庭教育上,很多家长的教育经验要么来自于自己的父母,要么来自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同事、朋友的交流,而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隔代家庭教育中,祖辈的交友范围相对较为狭窄,对于现代教育缺乏充分认识,同时更没有得到外界的相关指导。我国《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明确指出,把家庭教育指导按照0-18岁分成5个阶段,其中的0-3,4-6岁的指导就属于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对这2个阶段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该《大纲》还提出指导中的“多向互动”原则,家庭教育指导者应建立指导者与家长、儿童,家长与家长,家庭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努力创造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环境与条件。虽然有规定,但是对于农村的现实来看,工作并未落到实处,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人员开展相应教育。

三、解决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家长教育理念,提高对教育的科学认识。

家长的教育理念将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水平。现在的学前儿童的父母都是“80后”甚至是“90后”,他们说很容易接受新思想与新观念,现在主要缺乏的是学习、了解新的教育理念的渠道。因此,各地方教育机构、社区可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借助网络平台等手段,让家长实时了解我国教育的发展现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而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教育的科学认识。

(二)扩充家庭教育内容,智力教育与非智力因素培养齐头并进,同时兼顾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及发展有很大影响,同时非智力因素会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且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因此,家长在注重孩子的智力因素的发展时也应该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培养应从小抓起。智力因素的培养表现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及思维等。家长可以通过跟孩子讲故事、玩益智游戏、看动画片等实现。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表现为从小就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情感,磨炼孩子的意志,塑造良好的性格。家长可通过扩大孩子的交往,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募捐、看望老人院的老人的活动,培养其爱心与同情心;也可大胆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尝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多激励、表扬,激发其学习动机;同时给予孩子一些有难度的任务,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不是立刻帮助解决,而是让其自己解决,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对于农村学前儿童家长而言,安全教育是一个重大突出的问题。由于家长看管不力或者是缺乏相关教育,导致孩子被电击、误食农药、溺水、被拐卖、被猥亵、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各位家长首先应该有安全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时刻警惕,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惨剧的发生。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广播、家庭教育讲座、家长会议等形式指导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自信心,使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三)纠正家长的不良教育方法,家庭成员之间步调一致。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其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主要通过给孩子一个具体的情景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通过陪孩子看动画片、带领孩子进入现场等方式,通过家长的身教让孩子进行模仿。比如家长教孩子乘坐电梯注意安全、过马路注意安全,教孩子注意防水、讲卫生等,都可以通过家长的优秀示范行为开展。不能只通过给孩子讲道理的方式进行,因为对于0-6岁的儿童来说,有些道理他们是不能明白的。另外,家庭成员应该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对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达到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做到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