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1 09:18: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

篇1

一直完整的粉笔的大头直径约为1厘米,长度约7厘米。

2 质量概念

把粉笔折去一部分,不用天平枰测量就知道它的质量少了,原因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将一截粉笔放在天平上,使之平衡,再将粉笔碾成粉末状,天平仍平衡,说明质量不随它的形状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属性。

将一支粉笔折去一部分,它的体积小了,质量少了,但它的密度保持不变,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3 三种摩擦

用手拿住粉笔,这是因为手指和粉笔之间存在静摩擦。

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这是粉笔和黑板之间存在滑动摩擦。

用一支粉笔贴放在有一定倾角的书面上,如果粉笔沿斜面竖放,粉笔不滑下,如果粉笔沿书面横放,他就滚下来了,说明:在压力一定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4 有关力的概念

把粉笔拿到高处,然后松开手,粉笔竖直落下,说明:粉笔受到了重力,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粉笔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它受到两个力作用: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将一截粉笔快速从侧面打击空粉笔盒,空盒向前运动,同时粉笔向后反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 惯性

将粉笔头扔进空盒,利用的是粉笔头具有的惯性,衣服上贴有粉笔灰,用手拍打衣服,粉笔灰就掉下了,这也是利用了粉笔灰的惯性。

用书代替车,粉笔代替人竖在书上,模仿车的启动和刹车,观察粉笔的倒向,并用惯性知识解释。

6 能量转化

让高处静止的粉笔自由下落,观察到粉笔随高度降低,速度加快,这是粉笔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且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反之上抛粉笔也存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将一截粉笔放在弯曲的钢尺一端,松开手后,粉笔会弹出,这是因为钢尺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粉笔的动能。

7 分子运动及引力

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能留下字迹,就是因为粉笔分子和黑板分子之间引力作用。

把粉笔折断,磨平断面,在断面上各滴一滴水,将此两面紧压,松开一手,另一端不会掉下,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将红色粉笔头扔进一杯水中,过一会水变成红色,说明粉笔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8 压强

将粉笔一端磨尖,用大拇指和食指紧压粉笔两端,发现与尖端接触的手指会凹陷和疼痛,这是因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9 热学知识

在冬天,用手分别拿粉笔和黑板擦的金属外壳部分,会感觉黑板擦金属外壳更冷些,这是因为金属是热的良导体,而粉笔是热的不良导体。

将一只白粉笔和事先涂上黑色的粉笔在阳光下晒相等时间,会发现黑色的粉笔温度高些,这是由于黑色表面吸收太阳辐射热的本领比白色强。

10 光学知识

将一支粉笔竖直在有阳光照射的桌面上,它身后有影子,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坐在教室一侧的学生看黑板另一侧有反光现象,白色粉笔写的字看不清楚,这是由于光线在黑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看起来是白色,而光线照射到白色粉笔字上,也全部反射出来,也是白色,所以看不清。

在黑板上先用红色粉笔画一个图形,再用黄色粉笔描画一遍,就变成了橙色的图形,很直观地显示物体颜色形成的原因。

取两只相同粉笔代替两支蜡烛,进行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研究,效果也很好。

篇2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大家对学习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储备更多的知识,而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学习的根本作用就是解决实际的生活难题,物理问题无时无刻不伴随我们的生活,从时间到空间、从质量到数量,我们一直在解决物理问题。在近几年我国对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进行强化,由于年龄的原因中学生在逻辑思维以及文字理解方面确实有着无法弥补的短板。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此类题目上的训练,掌握答题技巧。

1.初中电学的知识结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掌握电学学科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并在类似的情景中广泛迁移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电学学科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电学部分尽管内容繁多,但主要由三大系列公式和两大基本规律(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作为骨架支撑,而充当填充组织的内容,像识别串并联电路,电表的用法及其读数所代表的含义等则作为学科基本素养存在于学生大脑―电学知识结构当中。

三大系列公式:

两大基本规律:(1)串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R1和R2的串联为例)①串联电路的各处电流相等,即I=I1=I2;②电源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电压之和,即U=U1+U2;③串联电阻的等效阻值为R=R1+R2;④串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所有用电器功率

和,即P=P1+P2;⑤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所有用电器的电功和,即W=W1+W2。

(2)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R1和R2的并联为例)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2.基础知识

在平时老师的教学中,首要的教育点必须是基础知识,只有对其理论依据有最为彻底的理解,学生在以后更多知识的延伸上才可以做到迅速接受,举一反三。对于电学来说就是对电路各方面的基本信息有着倒背如流的记忆。这样才可以在做题的时候准确抓住考核的知识点,并进行知识网络的编制。

3.解题公式记忆技巧,防止其数学化

对于物理来说,它和数学一样有着缤纷复杂的很多公式。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解析这些共识的时候将它们务必进行公式推导,使其物理含义能够完全暴露在学生脑中,而不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大量的实例说明对于死记硬背的公式,学生长期记忆的准确度大大降低,经常在使用时出现差错。下面就是一些老师在此方面教育的方法建议:(1)在讲解基础公式时,适当进行一些小的情景实验,通过最为直观的物理现象将公式理念展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2)对于一些物理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外的合作探究,布置一定的课余开放性学习作业,如对于追击问题和速度问题,可以让几位学生一起模拟情景,这样可以让他们从自身角度体会物理知识。

总而言之,只有将物理学科的知识公式等赋予自身的理解模式才可以椭学生在学习时系统地了解知识,建立物理知识体系,对以后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4.解题思路

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面对电学计算题,难以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解题存在畏难情绪,要么不知从何入手,要么解题中出错。这是因为他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要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熟记公式,然后认真读懂题目,充分了解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题目中如果有图像,就要充分利用图像,从图像中获得有用信息,用在解题当中。

(1)向下推导,认真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联系相关的物理公式,顺向思维,推想:已知这些条件,根据相关公式,就可求出另一物理量。例如:关于某一元件的电压U和电阻R已知,求出的新物理量也许是题目所要求出的,也许对后续解题有帮助。

(2)向上倒推,认真阅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联系相关的物理公式,逆向思维,倒推:要求出该物理量,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呢?电学计算题确实不难,从上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电学公式(除计算电功的公式外)都是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电学题的解法我们可以归类为“已知两个物理量求第三个物理量”的简单题型中。电学题无非就是建立串、并联电路进行出题,而已知条件就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或电功率),如果其中两个已知条件恰是某一公式中两个对应的物理量,此即为本题的突破口,下一步的计算就显得顺理成章。

5.运用数学方法的解题策略

在初中物理习题的解题过程中,数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指不等式法、列方程法和假设法等,应根据实际的习题内容来选择最合适的解题方法,如,在解决力学中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合理地运用列方程方法,以利用“平衡条件”这个已知量来列方程。目前,列方程这个解题策略已经成为初中年级物理习题中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需要按照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和求解三个步骤来进行,才能更快地解答出所求的物理量。由于人的思维经常都处于比较朦胧的状态,只有在对某个事物进行详细研究的过程中,才能将相关概念结合到一起,因此,合理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促进初中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对于推动初中物理习题解题策略不断创新有着重要影响。

6.方程解题,化难为易

在近年来各大省市的中考物理题目中,有多个状态电路的出题率逐渐增大。对于该种状态电路来说,如果能够在其中的某一状态中获得定值电阻、电源电压的值,则可以在对上述值求出之后在另一个状态中求解。而在实际解题操作中,该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难点。为了较为直观、简单地对问题进行求解,列方程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解题方式。

综上所述,根据初中年级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各种物理习题的解题策略,可以快速地获得正确答案,使初中生的解题思维更加活跃,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初中生的创新能力。

篇3

1.比较法引入新概念

物理概念是对事物本质或特征的反映,只有在透彻地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通过有趣的实验,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去认识未知概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从而真正获得新的知识.例如,在讲压强时,可以在不同的钉板上放置相同的气球,当气球上方施加相同的压力时,一个气球霎时破裂,而另一个气球只发生变形但没有被钉板刺破.通过不同现象的比较引出压强的概念.

2.比较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往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特征隐藏在非本质特征之中,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易使学生混淆,影响学生对所学概念的把握.特别是物理概念的名称中有些有着相同字眼的,学生极易混淆.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法,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1.比较法引出公式

物理中的很多公式是类似的,教学中利用比较法引出新公式,不但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学生也容易接受,便于记忆.

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速度公式v=st引出功率的公式P=Wt.我们知道,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的多少,用公式v=st表示,那么单位时间内物体做功的多少用什么公式表示呢?单位时间内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又用什么公式表示呢?

2.比较法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物理中的一些公式,反映了物质的物理性质,教学中通过比较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根据ρ=mV得到密度和质量成正比,和体积成反比的说法是错误的.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密度也变为一半也是错误的.同样,根据R=UI得到电阻和电压成正比,和电流成反比的说法是错误的.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阻也为零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3.比较法认识现象的本质

物理教学中揭示事物的本质一般用实验法,但生动的实验现象对问题的本质呈现不一定起有益作用,有时可能还会带来一些干扰,但适当的比较,就会达到凸显问题本质的目的,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从倒置的漏斗口向下吹气或吸气,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是什么原因?

4.比较法帮助区别物理现象、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中很多物理现象、物理规律非常相似.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讲授时就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以免运用这些知识时发生混淆,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三、比较法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

初中物理中很多规律的研究都是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归根结底也就是通过比较法探究出规律.掌握好控制变量法,我们可以解决物理中的很多问题.比如我们运用控制变量法知道比较速度的两种方法:一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二是相同路程比时间.通过类比,我们能得出比较功率大小的两种方法:一是相同时间比做功多少,二是做相同的功比做功时间.另外,密度的比较、电阻的比较等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

篇4

高一是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学生能否顺利进行学习,对他们高中的学习至关重要。很多同学升入高中之后,往往还采用初中那种背公式,背定义的做法,以致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现状,我经常在授课时渗透学习的方法,或是开设学法指导课,让每个学生通过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明确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高一新学期第一课对学生影响最大,它往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指导作用。我充分利用物理序言课,讲解物理发展史,讲解科学家如何破解物理难题等等,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物理方法,为学生讲解学习物理方法的重要性。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液体内部静压强及浮力知识的内容比较熟悉,它也是初中考试的重点内容。新授课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复习初中的这部分知识,暴露他们在学习方法上出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利用一定的方法来解决,但很多同学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对此,我指导学生利用条件推导规律,发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解决未解决的问题,很多同学都能用新的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学生的心目中,认识到学习方法很重要,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渗透学习的方法,通过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创设学习情境,掌握学习方法

物理是自然规律的反映。学习物理,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模型和物理图像,指导他们观察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学会分析问题,了解规律的来龙去脉,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前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物理科学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前人是如何学习的,他们获得了哪些学习经验,掌握了哪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取得了科学的成就。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对自由落体的研究,法拉第的“磁生电”实验思路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们探索知识的过程,它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最有利的明证。在讲述新知识时,教师要创设学习的情境,让他们能够主动观察测量,由自己归纳出学习的规律,总结出学习的最佳方法。当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思维过程,也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通过两者的比较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示范性的思维过程,学生将他们的思维过程逐一展示,能够使学生养成审题、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掌握好方法。

三、运用恰当方法,获得知识能力

任何好的学习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离开了具体的范围,就不是好的学习方法。在物理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法,了解它的适用范围,然后再恰当运用。方法的运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善于学习,善于运用,逐步形成获得知识的能力。

篇5

作为教师,我们每教学生一堂课的知识,就必然要用相应的练习去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那么,习题课就是必不可缺的。同样,作为中学理科中的重点,初中物理的习题课更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做一定的习题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高效地进行习题课的教学就显得举足轻重。

物理习题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新能力。如教材中的“速度的计算”、“密度的应用”“欧姆定律的应用”、“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等等都属于这一课型。

我们知道,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学生已经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有了初步学习。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回顾复习已学知识点并运用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以达到活学活用,并且能够对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而传统的习题课教学主要包括“讲——练——评”三大环节。老师先讲清基本公式的用法及注意问题并筛选一两道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再给学生出若干道练习题让学生去训练;训练结束后老师再讲评练习题。学生在这种传统的习题课课堂上往往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很难真正领悟透物理公式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故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的习题课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当前,我校正在进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主要目标是以学生主动的学为主的“高效课堂”。并且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布局也发生的相应的改变,变原来的全体学生面向黑板的座位方式为现在的以6人为小组的圆桌式。这样的最大好处就是强化了小组的作用并方便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内部合作与交流。我校还斥巨资,在每个教师的墙面上安装上新的黑板,供学生展示。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物质保证。我校老师在备课上也做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老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编写导学案,上课主要以导学案为主线,以学生主动的合作学习为主导,老师适时的点评为补充。基于这种学校课堂改革的背景,我在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也做了大量的尝试,已基本形成了的物理习题课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认为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出示学习目标

教学大纲中要求,每节课教师都要明确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明了本节课将练习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要学会哪些方法等。本环节学习目标的设计要简明扼要,是以学生的角度阐述本节课通过学习最终达到的目标。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七章中《欧姆定律应用习题课》的学习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1.1 知道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1.2 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学习目标的出示形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学习目标也可以让学生罗列,这节课我想学会些什么,我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能够达到什么水平等。也可以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以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2.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规律或方法(最好能简化成易于掌握的条文)

在物理学中,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尤为重要,在复习时,概念性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熟记于心。我们可列成图表,也可写成文字或公式,便于学生记忆。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这就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可以以小组为一个小的单位来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原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活跃、有趣的课堂。具体实施时可采用让学生先按照导学案上的提示交流合作完成复习任务,并抽其中一两个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的结果在黑板上展示给大家,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以调动小组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老师給于适当的补充和点拨,并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强化记忆。

3.指导自学:要求学生自学例题的解析过程,重点看解题

在习题课上,遇到题目的时候,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自己先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让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帮忙讨论解决。为完成同类型练习题打好基础。本环节要改变以往老师主讲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好,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老师在整个环节中仅仅是一个指导者、引领者,切记越俎代庖。

4.学生展示

小组讨论完之后,抽一个小组板演并讲解例题。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课堂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要引入一些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参与展示的积极性。

5.点评

在学生展示结束后,先请学生就展示的内容做评价,若板演出现错误,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让学生直接对照板演内容进行互评,要求说出错在哪儿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应该怎样订正。最后再由老师做总结性点评,对于学生没讲透或者是需要升华的地方需要精讲,给学生提炼出来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6.当堂训练

主要训练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和公式进行解题的

能力,同时兼顾解题规范化训练。这个环节是最后的加强巩固阶段。旨在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住本节学习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同时能就不同类型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以期能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提升自己能力的效果。

篇6

一、关于电路

电路部分要记住电路的形式、状态、及组成部分。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二)根据电路路径法,此法为识别两种电路最常用的方法。让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为一条路径,则连接方式为串联,若电流在某处分流,且每条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连接方式为并联;(三)拆除法,拆除其中的一个用电器,若其余用电器都不工作,则用电器为串联连接。(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之间相互影响),若其余用电器照样工作,则用电器为并联连接;(四)开关作用法,并联有干路、支路之分,且开关的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各异,而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的变化不影响控制的作用,所以控制作用相同时容易串联,控制作用不同则为并联;(五)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无用电器、电源等,导线两端均可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认清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电学部分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三大物理量中涉及到的概念、单位、工具使用等知识的辨析程度。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物理量的表示符号要与其他单位的符号区分开来。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1)电流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而从负接线柱流出,禁止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线电源两极上。选择合适的量程。

(2)电压表

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待测电路并联,电流也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

(3)滑动变阻器

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由于滑动变阻器上有四个接线拄使用起来就要注意了,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连入电路,串联在电路中,鉴于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作用,在使用前,滑片调至阻值最大处。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四)快速识别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图

电路图的识别在前面已经说明了方法,但是当电路中加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后,电路的识别就变得困难起来。但我们知道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时必须串联、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串联易辩并联难分。因此在分析次类电路时要想方设法排除这些相关干扰因素,即可把电压表暂时隐蔽起来,辩清电路后再加回原处,概括为口诀一段:把电压表放一旁,跟着电流走一趟;遇到分支为并联,没有分支为串联。

二、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有的学生感到电学学习困难,有的教师也说电学太难讲了,其实原因在于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点散、乱不成体系,没有规律。所以要熟记规律,加深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解起题目来方可得心应手。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经验告诉我们:由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因此电压越高,电流越大;而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通过具体实验的探究得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三、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篇7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物理得分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得分偏低,甚至远远低于化学和生物;从平时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依然反映学不懂的拦路虎是物理……这样,“物理难”成了时下许多高中学生棘手的通病。如何有效克服这一“老大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认清“病因”,才能“对症治疗”。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分析存在的困难,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加强物理图像情景教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自己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并获得知识,检验所学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以逐步消除“物理难”的负面影响,重新点燃学生学习物理的曙光,促学生成才。

一、学生存在的困难分析

(1)学生缺乏学习物理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

诀”,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受传统评价“物理难”的影响,提早打算学文科,因而一踏入高中的门槛就放弃了物理的学习;还有部分学生初中基础差,基本知识和基础训练不过关,升入高中后面临难度更大、深度更深、范围更广,专业性更强,理论、规律更加抽象化……使原本消极应战的学困生只能被动应付。

(2)基本概念含混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没有基础谈不上能力,有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重视基础知识,没搞清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对知识本质意义的感悟,没有把握好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位移与距离,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势能与动能、动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关系含糊不清等。

(3)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影响物理学习的制约因素。物理知识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单单物理公式高中物理课本中就有二百个左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我们仅靠机械记忆显然是不行的,应该以意义记忆为主,而理解物理知识是记忆的关键。

(4)学生缺乏正确的实物模型。教学多以平铺直叙的说教或抽象的讲授为主,缺乏形象化的物理模型,这样很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例如对于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而对于小孩荡秋千问题却一筹莫展;对于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学生胸有成竹,而对于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显得束手无策。在反映实际问题的诸多现象中,学生思维容易受到问题的干扰,很难抓住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了认识上的思维障碍。如果能运用正确的物理模型,问题将会化难为易。

(5)学生缺乏有效的针对性训练。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人的遗忘从刚刚接触就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这就需要学生学完每个知识点后及时通过练习并加以有效巩固,以减少遗忘。同时,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是套用公式的数学演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

二、解决困难的应对策略

(1)通过情感渗透、鼓励表扬等手段给予学生自信。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是师生情感的交流活动。学生喜欢上科任老师,也就会喜欢上这门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一分宽容,少一些责备;多一分帮助,少一些疏远;多一分关爱,少一些冷落。要走近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学生的疾苦,而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因小事小非而斤斤计较或怒火冲天。对于学生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教师应用一颗包容的心去鼓励他们,缩短“师道尊严”的距离;对于学生取得的丁点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对基础差的同学,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可赞扬他们的某些思维独特;对基础好的同学,及时给予更高的评价,可表扬他们的思路清晰、分析综合能力强,让不同层次的他们都有成功感和成就感。

(2)指导学生灵活选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虽然学有法而无定法,但是总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可提供形象记忆法、抽象思维法、列表法、公式套用法、易混知识“对比学习法”等让学生揣摩。如对比学习法可把不同部分的学习内容相比较,防止相似概念混淆,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加深对加速度的理解时,我们可对速度、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从以下方面进行比较:物理意义、定义式、决定因素、方向、大小。

(3)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演示实验、小组实验,可摆脱单纯的传统说教,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又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更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奠定基础。如对“弹力”一节的教学,其难点内容是对物体发生形变的认识,可取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进行。实验1:用圆珠笔压放在平面上的海绵,演示笔杆与海绵的接触,观察平面的形变程度。实验2:用手弯直尺,感受弹力与形变的关系,可感受到发生形变的手指,直尺对于它所接触的手有力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感受物体所发生的一切,一则可加深理解,二则可增强记忆,三则可提高兴趣。

(4)做好科学有效的巩固训练。高考虽然把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但无论如何都是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载体进行拓展和衍生。以课本知识为核心有时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科学有效的角度上精选试题、研究试题、分析试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解答传统的基本题,建构正确的解题程序:画草图――想情境――选对象――建模型――分析状态和过程――找规律――列方程――求结果。教师选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可既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习惯,使他们考上理想的学校,促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陈浩.论如何突破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J].数理化学习,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103

一、概念辨析

所谓的概念辨析法是指用物理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辨别正误,从而判断获取正确结果的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主要对物理概念要准确记忆和正确理解,对相关的不同概念的区分及对某些重要概念的内涵要分析到位。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B.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D.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正确辨别功率与机械效率这两个易混概念 。

二、规律理解

主要考查对物理过程中物理规律的辨别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描述的物理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然后找准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选择。

例:关于运动和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

B.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C.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方向一定改变

D. 物体不受力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正确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联系实际

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解答的关键是对生产、生活或事例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剖析事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找到与物理原理的联系,进而做出解答。

例:如图所示,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理解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的原因,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矫正

四、求比值类(比例法、数据代入法)

1. 比例法: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带来计算的烦琐,对物理量的单位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只要相比的同一物理量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运用这种方法既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析定性比较大小。

2. 特殊值代入法:根据题目给定的数据,给未知的某个物理量假定一个恰当的值代入题中,然后进行计算。

例: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1,比热容之比是3∶4,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A. 2∶3 B. 3∶2 C. 3∶8 D. 8∶3

理解求比值类问题的一般方法:(1)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2)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持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3)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五、图像分析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像法”。

例: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 )

A. 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 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 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D. 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理解求图象类问题的一般方法: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2.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六、电路故障(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利用有关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单位、各种仪器的作用和用法等,对各备选的答案进行分析,将和题意相违背的,或和已知条件无关的答案逐一排除,缩小选择范围,最后选择正确的答案。例:如图所示,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L1、L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发现L1亮,L2不亮。对此有下列几种猜想,其中可能的是( )

① L2灯丝断了,灯座未短路

② 灯泡L2的电阻太小

③ 灯泡L2两端电压较大

④ 通过灯泡L1、L2电流不等

⑤ 灯泡L2的灯座被短路

⑥ 灯泡L1、L2的额定功率不同

A. ① B. ①③⑥ C. ③④ D. ②⑤⑥

尽管是单项选择题,但此题属于单项配对题,有②、⑤、⑥多个答案符合题意。

七、物理学中常见的研究方法

对比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实验推理法(理想化实验);转换法(转化替代、转化放大);类比法;建立模型法。

例:磁场是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小磁针作用的效果来认识它,这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研究实例中不是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 比较温度的高低,我们可以通过液体受热后体积的变化来认识它;

B. 了解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认识;

C. 学习电压,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

D. 敲鼓时鼓面是否振动,我们可以通过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观察纸屑是否振动来认识正确辨别实验中的研究方法。

八、做选择的一般步骤

1. 认真审题,看清题意

物理过程较复杂,涉及知识点较多的题目能否顺利解决,关键要仔细思考,明确研究对象的过程、特点,从而达到条理分明,正确解题的目的。

2. 深入分析,辨清关系

根据题设条件,并运用物理规律、公式、原理,计算或导出题目要求的结果,然后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正确的选择。

3. 掌握规律,揭示本质

在解题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机械的记忆经过“科学抽象”得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文字表述;必须要求他们重视理解概念及物理意义,从而掌握规律.

4. 仔细思考,排除干扰

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单项选项题一定不要缺答。即对题中列出的几个答案逐一辩析,排除错误答案,选出正确答案。

总之,物理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选择题能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记忆与理解、判断与推理、分析与比较、鉴别与评估等多种能力,所以它是考查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常用方法。只要能够分清题目类型,掌握正确方法一定能够得到高分。

参考文献:

篇9

    既然,我们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方法不妥当,我特意去采访了我校各个教研组的组长。这些老师们的共同观点是要求我们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另外上课确保认真听讲。除了这些基本要求外,各门学科的学习又是不一样的。 

    对于语文的学习,教研组长认为学习语文应该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地学,在平时多看些好书,多积累各方面的知识,识记各种名言名句。 

    对于数学的学习,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会象以前一样"炒冷饭"地做题,且题目也愈来愈趋向灵活和开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弄懂每一道所做的题目,最好对所做的题目"一题多解",当然在解题时也要注意严密性,并且不主张"题海战术"。 

    对于外语的学习,教研组长认为现在外语成绩普遍不尽人意,因为现在我们所用的教材难度比初中时大许多--主要难在大词汇量、复杂句式和语法上。对此我们应该多查字典,主动了解不明白的词的用法,平时多看英文的文章,培养语感和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物理的学习,教研组长认为高中物理要求我们比初中时更加主动学习,即在课前认真预习,预习时应当对定义、测验、公式等重点阅读,不明白的做好记号,在课上着重听讲。在解题时应该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做到"三步曲"--审题,明白是关于什么内容;解题,考虑应该用什么方法;检查,看看前面的两步是否正确。 

    对于化学的学习,教研组长认为学好化学应该在平时多做各种类型的题,对所学的内容一定要理解,学习态度应该认真并且数学也一定要好。解题时要好好审题;根据老师教给我们的正确解题思想解题,且注意结合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篇10

复习课教学与新授课教学一样,首先应该在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教材,明确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中考考点,备课时既不能超过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这里必须防止两个“走极端”:

一是防止抛开教科书,纯粹搞“题海战术”走极端;

二是防止把教科书看成“圣经”,照本宣读走极端。

重视基础,关键是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规律的应用、基本公式的运用三大环节。分析历年来各省市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其中基础知识所占分量最大,易、中、难题的分值比例大约是6:3:1,但学生往往在这方面失分较多。所以强化“双基”是复习过程的重中之重。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考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已经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而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为此,教师在复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做到深入细致,在广度上力争不留漏洞。

2 突出重点抓“关键”

复习也要主次分明,次要的可略讲,“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是让学生自己阅读;重点的要详细讲,一定要讲清讲透,要抓住关键。初中物理的力学和电学部分是考查中的重点和关键,所以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部分上。为了有效地突出这两个重点,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也设计了比较多的专题,对其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重点解决,比如“测未知阻值的电阻”、“电学公式及解题技巧汇总”及“动态电路的分析”、“电路故障分析”等。当然,其他部分尽管比重不大,但其中的重点部分,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部分的重点和考点,所以复习过程中要下大力气引导学生掌握。

3 巧设习题抓“训练”

课堂练习是教师训练学生能力的手段,也是教师得到反馈信息的途径。练习平铺直叙,势必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练习过于繁琐,对学生心理上是一个打击;练习过多,又会使学生陷于题海,难于应付。再者总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如果各科都搞“题海战术”,学生势必会疲于做题,不能自拔。所以复习课中的练习题更要精心设计,所选练习题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要争取达到“做一个题能够解决一类题”的效果,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选习题既要照顾各个知识点,又要有梯度有层次,由简到繁、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这样才能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

4 面向全班抓“整体”

复习课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具体方法是:统一授课,分组练习,个别辅导,全面提高。而我们进行复习的教学原则是:立足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扶持学困生。复习进度和教法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基点,要求中等学生按教师的安排进行系统的复习,注意能力方面的提高。对优等学生要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通过他们排难解疑,带动全班。除此以外,还应另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进行自学,除要求掌握大纲的基本知识外,还要进行横向提高;对学困生实行:“五多”、“一优先”。即:多鼓励、多提高、多板书、多检查、多辅导、优先面批作业。要特别注意对他们“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提高复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重视实验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