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9:18: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学教学评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然后知敬爱。”这是说一个教师愈有威信,就愈被学生所尊敬、爱戴、信任和拥护;他的教导就容易为学生接受并付之于行动。没有威信的教师常常被学生从心理上自觉不自觉地轻视,他的教导便难以被学生接受。优良的思想品质、精湛的业务能力是树立威信的保证,当然体育教师的仪表风度等也不可忽视。
其次,语言表达能力是批评的主体。据南亚伯特.莫拉宝研究表明:某一种信息的传递是由7%的语言(单纯语言)、38%的声音(语调、声音节奏等)和55%的身态语言(表情、姿势、手势等)组成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在语言、声音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发挥身态语言的作用。如一声示意的口令“立正”,教师自己应该目光炯炯,身体直立,精神抖擞,信心十足,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喊“立正”时自己左右顾盼,精神颓唐,信心不足,就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良好的批评效果,也应该注意语言、声音和身态语言等的正确选择和配合。
1.批评的语言力求准确,富有逻辑性。体育教学的复杂多变,要求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划分错误的责任界限,分清错误的性质、影响大小,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选择准确规范的字眼,并配以相应的表情和手势,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如果用些粗鲁、生硬、讥讽的语言和表情,则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多读一些中外名著,平时注意现代生活用语和科学的外来语,以及民间谚语、歇后语,经锤炼、选择、积累,日益完善自己的语言。另外,教师还应学一点逻辑学,在批评时便可抓住问题的关键,语言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推理,无可争辩。切忌拖泥带水,颠三倒四,文理不通,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2.批评的语言应形象生动,饱含激情。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从爱护学生的思想出发。情动于中而溢于表,对学生的态度应是热情诚恳的,推心置腹的。身态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表露出来:高兴喜悦时脸色发光,眼睛闭小;愤恨时眉头紧锁,咬牙切齿;藐视他人则耸鼻,嘴唇上顶;点头表示赞许,同意;摇头则相反;手更是人体敏锐、丰富的表情之一,它以近200个不同的造型艺术描摹事物,传递心声,披露情感。另外,语言的音调、节奏也都带有个人的感彩。因此,教师在批评时,他的表情、音调、手势要在同批评内容相对应的基础上,或高亢激昂,或和风细雨,或形象风趣,避免不良情绪的外露,那些刻板的教条,干巴枯燥的大道理,毫无个人感情的批评则只会令学生生厌。
3.批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实质上是把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采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分析,渐次引导,最后使学生分辩是非,提高认识。学生受批评时往往带有防御抵抗、惶惑不安、羞怯紧张等消极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坚持启发性教育,以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内部蕴藏的动力,而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甚至强词夺理,这样才能实现较好的教育目的。
第三要掌握批评的时机、时间和场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抓住批评的良好时机。一般在错误的苗头刚出现时,就要及时处理。如体育教师在队列训练中,发现有个别学生做小动作、讲话等,就应立即停下来,进行批评教育,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的问题则应延时“冷处理”,如:连贯性集体练习中,某学生出现错误时情绪过于激动,教师就应先让其一旁冷静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做处理。
第四,要区分批评的对象。体育教师常对体育骨干、班干部、面容较好的学生以及因自己有交情的学生有意无意地偏心“照顾”,对他们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不仅会在其他学生中引起怨恨,产生看不起教师的情绪,而且爱“照顾”的学生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为不到自己的错误缺点,易产生自私自负,不关心集体等毛病。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随便,结果反而害了他们。因此,不论是“双差生”还是“三好生”,出现错误时,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处理。但要针对不同年龄特征,不同性别,在方式方法上要区别对待:初中生天真活泼,好动不好静,分辨是非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弱,批评时可更多地使用身态语言,把错误性质和教师的要求表现得更具体形象;也可采用正误言行对比,使学生分清是非。语气可严厉些,但不应破坏他们的上进心,表扬和批评交替使用,鼓励他们勇于改正错误。从初中升入高中是一次飞跃,这时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活动能力都大大增强,他们有一种渴望成为“大人”的意识,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但道德意识上还存在着模糊概念。如为自我表现而自我炫耀,盲目勇敢,为友情包容同伴错误等。教师在批评时,一定要先把事情弄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要充分利用他们很强的自尊心,督促他们达到更高要求。语言宜精炼,一般点到即可,语气本就有分量。女同学的错误,不宜公开、激烈地批评,可多用暗示,或用相应的言行反衬,口气要适合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他们多数在家里受到父母及爷爷奶奶的娇宠姑息,经常满足他们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从而养成脆弱,爱激动,好发脾气、任信、自私等性格,对他们的批评,既要耐心说服,还必须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要突出学校纪律的权威性,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及为人处世的能力。有必要还应同其家长育思想,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对于不同性格气质特点的学生:胆汗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和抑郁型(抑制型),教师也要有所相应的区别。
最后要掌握批评的尺寸。要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首先就要明确行为准则与判断原则,规定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组织纪律方面以《体育课课堂常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要求比较合适。同时注意某些不成文的,没有具体形式的规范,它是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通过不同性格的和协及时代特点所形成的自觉习惯,它往往比规章制度更有约束力。要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还要杜绝提出要求却又不严格执行,或提出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过高过严的要求。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上课时却从不检查,或为学生没穿运动鞋也不加批评指出;又如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等等。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必须坚持要求的连贯性和严肃性,不能因为个人感情的需要而此一时彼一时。
批评教育的艺术性最终还是通过实践中的教育机智来体现。教育机智是教师的一种特殊的智力定向能力,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出现的情况千变万化,难以预料,就迫使教师必须在极短暂时间内,面对突发的偶然事件,敏锐地调动出若干种处置方案,并能迅速地作出选择,择其最优方案加以正确处理的能力。教育机智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教育经验的升华,是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熔铸的结晶。我把教学实践中运用的若干经验归纳如下:
1、明奖暗责法
良药苦口,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训斥、惩罚只是消极地禁止某种心理或行为,当受到训斥、处罚后,最多只能减少该种心理或行为的再次发生,而不知道究竟表现出何种心理或行为才算恰当。因此需要“糖衣炮弹”,教师如果运用表扬的形式从中包含着批评,或一定的要求,予以言行矫正,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队列练习或整队时,某学生情绪激动一直吵闹讲话,教师屡次目光和手势制止无效,便另生一计,言道:某同学的口才很好,我们请他来指挥喊口令,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并要求大家集中注意力听口令,该学生在实施一定行为中,深刻体会到应教师具体要求。
2、以礼代责法
伤人一语六月寒,中学生十分需要理解和尊重,恶语批评的结果往往刺伤了学生的自尊,使他们失去自信,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形成对教师或其他同学的不满以至逆反心理。如教师在某个特定时刻,对需要教育的对象,彬彬有礼地请该同学到教师旁或一个指定地点休息,实际进行的是行为限制和冷静思过。
3、以情换责法
从行为关系上来看,教师一方是命令者,学生一方是命令接受者,有地位上是不平等的。因此接受命令一方,在心理上可能会不愉快。有些学生对教师的命令、批评不满,其原因也就在这里。教师若能在适当批评教育的同时,施以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其教育效果往往会更佳。我在进行批评教育时,就常常用平等的口气,关心的态度,尊重的形式,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的批评要显示其艺术性,就应该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在建立自己威信的基础上,因人因地因时因事,采用相应的语言、声音和身态语言,对学生提出批评,充分体现出批评的准确逻辑性、形象趣味性、自觉启发性、公正连贯性,并用批评教育的机智巧妙性达到良好的批评效果。
参考资料:
1.《教育心理学讲座》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心理学教研室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29-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估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以教师为主,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科学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1.课堂评价的涵义、功能及意义
评价的定义是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部分,包括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活动的评价学、生活动的评价以及师生互动活动评价几个部分。课堂评价是教学评价中的重要组成,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当今课堂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课堂评价的功能也不仅是传统的比较、鉴定和选择,还必须具有导向、预测、激励、诊断、考核、改进以及管理等多种功能。在实施课堂评价的过程中,不能“重结果而轻过程”,也不能“重过程而轻结果”,只有二者并重,才能够正确的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建议
2.1评价内容要真诚,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使用发自内心的评价语言,充分发挥表扬鼓励的真正作用。学生受到表扬时,会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勇于表现自己。除了口头表扬之外,还可以利用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两种激励方式。例如鼓励的眼神,赞许的点头,宽容的微笑等等,不仅传递了关爱,还传递了信任和激励,这样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有所互动。但是教师还应该注意表扬不要过度,过度的表扬不仅起不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反而会失去评价的真实意义。因此,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应该是详细、有针对性的,教师要能够从每个学生的回答中挖掘他们的有点,指出他们回答中正确的部分和错误的部分,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认知自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坚持评价教师与评价学生相结合
在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注重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同时兼顾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能够让教师客观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学习课本知识,促进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开展学生学习评价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辨析能力,促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师教的评价和学生学的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导向作用。
2.3制定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
制定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也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首先,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导向性原则,要体现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观的新理念,从而体现出培养兴趣、自主探索、养成习惯、面向全体、开发智力、鼓励创新等的正确导向,进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改进。其次,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整体性,既要突出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还要突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估。再次,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目标达成性,不仅要达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目标,还要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效果。最后,评估指标体系还应该具有可行性原则,要尽可能的做到简单易行,提高评价的可信度,从而提高评价效果。
2.4关注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要进行以下考察。首先要考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否在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其次,在课堂活动中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情景交融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社会性的形成。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功能,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情景,协助学生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2.5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是带有自身感彩。在课程之上,除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之外,还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之外,还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注重审美情操和个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和群体的合作能力纳入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还要处理好情感教育和智能培养的关系,着眼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6 凸显数学特色,秉承数学理念,关注对数学探究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探究的目的,也是数学学科的特色。在学生探索数学的国产车中要形成数学的学习态度,培养数学情感和数学价值观,这和学习数学理论是同等重要的。尤其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生硬、呆板,强调人文融入到数学当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凸显数学特色,秉承数学理念,关注对数学探索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要向纵深方向发展。但是教师从传统的课堂评价中转变的过程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还需要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提高,从而在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下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帮助教师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的每个环节,从而发挥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
参考文献:
[1]郑艳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9,32:232-234.
[2]郝威.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研究[D].延边大学,2011.
[3]欧阳跃.新课堂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26(6),109-111.
适时适度的评价关键在于时机和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这就是评价的艺术。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对学生适时适度的评价呢?
一、评价要因人而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个标准,评价也不能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评价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平时的课堂提问,尽管“学困生”回答得不是很好,我也给予积极的肯定,使这些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批改作业时,我也是根据学生进步的幅度给予积极的评定,鼓励孩子不断上进,让孩子感到老师在关注着我,老师看到了我的进步。
二、评价用语要合适
经常可以看到老师习惯在作业本上写“太棒了!”“好极了!”我觉得这个用词过分而起不到激励作用。因为这种评价缺少具体的指向,并且是浅层次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有针对性、导向性,同时对孩子做人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我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有的同学学习有进步,我写道:“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对有的同学我写上:“你的成绩一向很好,如果能帮助一下同桌的小华就更好了。”对个别同学我写上:“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应该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样,我把作业本作为媒介,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评价的手段要多样
对孩子学习的评价,除了运用语言和文字外,更多的可以运用眼神、动作和情感的流露来表示。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这些评价手段的运用会产生极好效果。上课时,有的孩子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我会冲他微笑,点一下头;有的同学搞小动作,我会适时给他一个提醒的眼神或微微e摇头;有的同学板演又快又对,我常冲他竖一下大拇指;或是当他回座位从我身边走过时,摸一下他的头;有的孩子回答得好,我会情不自禁地说一句“好极了”;有时孩子回答问}非常有趣,引起笑声,我会和大家一起笑,这也是评价,是情感上的评价。
四、评价内容要有所突破
对学生的评价不要仅仅停留在对、错上,更要评价学生是怎么思考的,要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除了知识和能力之外,评价的内容还应该包括良好的学习品质以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其他方面的好习惯、好作风等。
一次上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并解释。一个同学站起来一下子就列出了两个算式:
3×2十4×2=14
(3十4)×2=14
我表扬他思维灵活,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让他解释其算式时,他说:“左边第一排有3个,有两排,右边第一排有4个,有两排……”他解释之后,立刻有一个同学举手,对他刚才的发言提了点意见,认为“第一排有3个,有两排……”说法不够准确,应该将“第一排”换成“每排”。对这个同学的发言,我好好地表扬了一番。我不仅表扬他概念清楚,用词准确,我还表扬他善于倾听别人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是一种极好的学习品质。我的表扬带来了同学们一阵情不自禁的掌声。我想这样的评价高层次地肯定了他的表现,也为大家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五、要进行多层面的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要只限于“老师评学生”,我要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集中评定多元结合,这样做既发挥了学生、家长的自主性,又能进一步融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使教育教学受到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学生自评,一是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常规性的自我检测,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进行开放式的评价。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较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自由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如,在考查“认识钟表”这一单元时,我提供多种测试形式供学生选择,还有的选择“找朋友”,有的选择“大家都来拨一拨”,有的选择“看谁反应快”,还有的选择“谁的生活更合理”等。
艺术设计教育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通过艺术设计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艺术设计方法、设计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式,以适应学校发展规模及提高办学质量的需求。
二、教学质量的提高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纸上谈兵的理论灌输对培养创新性的个性化人才没有丝毫的帮助,反而会阻碍创新思维的训练,这一大特色应始终贯穿于艺术设计教育。部分院校过多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环节流于表面的形式。也有一些院校探索出积极的课程模式。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思路体现在课程实践环节中就是将企业的要求作为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的设计作品定位在企业的规划上来,学生作品就是企业的产品,企业会根据质量的优劣来选择是否投入市场,也会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人才。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热情高涨,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设计作品有可能面市或者获得企业的资助,或者能与企业达成就业协议,这将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势必会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得到加强的做法值得提倡,也必然能改变学习被动、质量不高的教学现状。
艺术设计教育具有一般学科教育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也有艺术设计的特色和目标,完全用一般性教育的模式来衡量艺术设计学科也有不全面的问题。艺术设计更应注意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教师在过程式教学中更应把握课前、课中、课后的准备,规划好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在过程中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更能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变过去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使教师与学的互动更为生动。在过程式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师地位的转变,要以引导者、启发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这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合过程式教学来看,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特点,以制定“因人制宜”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参与创作实践,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在探索型的课堂中更好地体验设计成功的乐趣。在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启发者,鼓舞者的角度来完成课程教学,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同时学生接受新事物快,信息量大,他们通过网络等信息渠道了解新知识更多,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更新、更快、更多,才能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点,也要求院校制定完善的制度来保障艺术设计学科高质量的发展。
在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之外,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视野,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综合素质。一般而言,专题讲座邀请的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对某些前沿的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其方式方法也完全不同于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从专题讲座中了解艺术设计领域发展脉络,把握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对一些设计成功的经典案例进行学习探索,可以和讲座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帮助,这也是课堂内容的一个延伸,往往比课堂知识更新,讲解的更深。例如,国外设计思想的交流,可以邀请国外的知名学者来面对面的沟通,也可邀请留学归来的国内专家教授介绍经验,对一些新兴的领域进行研究。课堂中的知识是较权威的、经过检验的理论知识,在专题讲座中,我们可以共同探讨一些自己的,有争议性的论点,让学生在这种争议的讨论中树立独立思考的信心,增强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讲授,对某一小的知识点查找资料再讲解,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讨论式教学也非常适用艺术设计学科的课堂,特别是在设计草图与完善阶段,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能更进一步深入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也有助于学生产生独到的见解。音乐式教学是从多媒体教学中独立出来的,对绘画类的课程有帮助,一曲舒缓的轻音乐能帮助学生平稳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创作中去。多种方法的灵活使用,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课堂中去,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以适应学生个人教育和生活经历的差异性,学习兴趣特长、知识储备的差异性,对艺术风格,艺术表达的差异性,积极开展对话式教学、探讨式教学、主题式教学,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教学质量的评价
艺术教育教学评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既为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考察一种新的评价活动是否合理、有效提供了评判标准,主要包括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不同,艺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要更灵活。
从艺术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看,艺术教育的教学评价内容、方法和主体更现多样化,评价标准和功能更趋多元化,更加重视建立艺术教育的自主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切有效可行的技术手段,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影响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经历了“心理测验时期”(19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目标中心时期”(20世纪30―50年代)“标准研制时期”(20世纪50―70年代)和“结果认同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四个发展阶段。“哪里有教育活动,哪里就需要教育评价”艺术教育教学评价是以艺术教育为对象,研究艺术教育目标与相应的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学科。
科学有效的艺术教育教学评价,一是推动艺术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对自己的要求和努力方向,促使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教改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有效调节教师教学行为,为对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借助于反馈信息,可以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增进教师间的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内在需要和动力,增强热情和信心,形成个人教学特色与风格。具体来说,一是评价的理论或政策要强化自身合理性诉求;二是评价要面向实践,深入实践;三是教育评价要与其他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协调一致。学校评价指对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评价,包括学校资格的鉴定、学校各方面工作及办学质量的综合评价等。一是树立整体评价观念,从艺术教育的要求看,学校评价应树立整体观念,可以通过外部的评价为学校创设优良的环境,学校评价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全方位的评价;二是注意评价标准的弹性,协调好统一标准与艺术特质的关系,办学特色是在一定教育理念下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成的。教师评价是对教师的素质、职责、行为、教学绩效四个方面进行评定。一是建立突出个别差异性的艺术教师评价标准,在实践中,在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个性化评价之间取得平衡,关注艺术教师个体差异和人格特征,形成个性化评价;二是重视教师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三是以专业发展为教师评价的目的,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依赖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学生评价指对学生成长发展情况的评价,包括对学习情况、态度、情感和身体发育情况等的评定。一是树立合理的学生评价观念,选择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内容。二是评价突出个性,强调专业表达能力。另外,艺术类学生的能力评价要强调专业表达能力。艺术学科的教学评价与其他学科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评价标准的非客观性。艺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要更具灵活性。
人才评价的标准具有多重性。不同的艺术学科的成才模式也不一样。教学评价可能注重过程,可能注重结果,更可能注重潜力和发展的因素。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传承性、现代性、多样性和发展性,它没有一致的标准,也不能用一致的标准评价。教育评价包括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和教育活动的过程;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发展以及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发展。评价主体由单纯的教育行政部门转变为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本人,这十分有利于教师、学生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艺术教育教学评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既为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考察一种新的评价活动是否合理、有效提供了评判标准,主要包括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评价的理论或政策要强化自身合理性诉求,要面向实践,深入实践,艺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要更灵活;人才评价的标准具有多重性,从艺术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看,艺术教育的教学评价内容、方法和主体更现多样化,评价标准和功能更趋多元化,更加重视建立艺术教育的自主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陆斌.《中国高校广告教育 正是欣欣向荣发展期》.《现
代广告》2005.9
[2]苏常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
大学生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4).
[3]沈履平.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关于改革评价的目标要求,提出了新的数学学习评价理念。该理念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
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准确地回答,有时候有些学生回答的问题中有些是不完全正确的,所以,教师要仔细的听取、分辨,并有针对性地做出评价。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我们要让他们都有展示的机会,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要及时给予评价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努力,以求获得更大的进步。比如:老师请一些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上黑板做题的时候,有些学生上来了就不敢动笔做,怕搞错了同学笑话,这时老师可以这样肯定评价:“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行不行?相信自己吧!”也可以这样说:“黑板是各位同学展示自我的舞台,请你勇敢地写出来吧!我们都相信你!”当这个同学把题目的正确答案写出来后,老师可以这样评价:“你今天的进步真大!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老师感到特别高兴!”这样的评价,学生一听会感到信心倍增,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二、评价语言要有准确性
准确性,或称之为科学性。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教学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准确而又得体,也就是要能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对同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而有些并不是一定有标准答案的,像那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答案是多种的。因此,要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看似简单,其实不易。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比如:在学生学年级教材《秒的认识》的时候,要同学回答“一秒能做些什么事情?” 当有学生回答:“一秒能踢一次毽子、一秒能摇一摇头、一秒能走一步”等等的时候,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评价:“你的回答不仅准确,而且表达得清晰流畅!”、“你的回答真准确,真有生活经验!”、“对!说得真准!简直是超人!”“太棒了,你的回答真精彩!”这样的评价始终注意课堂评价语言的准确性,能使学生信心十足,使学生大胆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评价语言要生动幽默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有一种引起喜悦、带来欢乐、饶有风趣而寓意深远的特性,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幽默的教学语言,使教学活动更富于情感性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能使学生犹如感春风、沐春雨,欣喜不已,课堂内总是勃勃有生机。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老师教学“分数的名称”的时候,说:“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那分数线上面的数应该叫什么呢?谁来当大师帮这个数取名字?”有的学生回答说:“叫分父。”,有的回答说:“叫分上。”,也有的回答说:“叫分子。”还有的学生说:“叫分头。”这时老师可以评价:“你们太有创意、太有才了,下面的数叫‘分母’,上面的数叫‘分父’有点像,那如果上面的数叫‘分头’的话,那下面的数是不是可以叫‘分脚’呢?”这时全班同学都笑了,老师接着说:“那到底叫什么才好呢?我们来看看课本就清楚了。”可以说,生动幽默的评价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2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83
透过小学数学教学,我们不仅要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也要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与手段使学生的发展具有更大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将与学生发展相关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的多数是单一的评价方法,这就势必会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索,使其能够与多元目标相一致,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提高,并带来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对课程评价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将陈述的重点放在学生作业的评价改革上。
一、作业评价能够强化和激发学生的发展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向师性,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想要被教师所尊重。他们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以及生活中的一些行为,都是为了受到赏识而形成的。因此,要想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和赏识学生。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阅时,教师要带着一种赏识的眼光以及尊重的心态去完成,从学生的作业中找到他们的闪光点,通过积极的、赏识的语言去激励学生。这样,有了教师的赏识,学生的心灵就会变得格外舒展,自信心就会重新回到他们的意识之中,激励他们一天比一天更优秀。从心理学上来说,学生受到表扬的次数与他们行为活动的再发性是呈正比的。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在适当的时间为学生呈现适度的鼓励性评价,就能顺利激发学生的向上心理,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
如果学生爱动脑筋,我就会这样评价:“你的见解与众不同,老师看后觉得耳目一新!真实奇思妙想,很棒!”如果学生有点马虎,我就会给他这样的评语:“你的解题方法很好,但是还是有一点小问题,仔细查一下吧!老师希望你能与粗心告别,成为细心的好朋友。”如果学生的书写较为潦草,我就会说:“这次的作业完成得很好,如果能把这么好的作业配上漂亮的字体,老师觉得肯定会更好!”
有人曾经形象地将教师的语言形容为钥匙、火炬和种子,因为它能将学生的心灵之窗打开,为学生照亮未来的路,并深埋于学生的内心。因此,教师要多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关注他们的发展,赞赏、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让学生利用作业与教师进行友好沟通和交流。当学生的内心得到满足,他们在获取知识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积极,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随之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让学生的学习态度随着作业评价而改变
作业的一大功能就是能够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培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的不同,他们在对待作业方面的态度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也能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甚至会对解题方法进行灵活的创新。而有的学生则不太喜欢数学,他们的性情比较急躁,在做作业时也比较马虎,当拿到教师批阅完的作业后,他们就随手放在一旁,不去察看,也不对自己的错误之处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看到这些学生的作业时,就要讲究评语的艺术,既要保护学生的自自尊心,还要让学生乐于接受。即教师的批评要尽量委婉。
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中,他们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也要因时制宜,不能一以贯之。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以他们的个性特征作为参照物,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不要与其他学生进行横向的比较,不然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挫伤。
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我们也可以使用“等级+简语”的方式。如果学生作业完成得很好,我们就可以这样评价:A+格式规范、奇思妙想。如果学生作业有点马虎,我们就可以这样评价:B+希望下次能够更仔细地完成。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作业水平,也能通过这一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有效交流。
三、作业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态度转变
对于作业评价,《数学课程标准》是这样说的:“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更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时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教师应为学生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教师又要肯定学生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比如,对于上课爱做小动作、因而影响学习的学生,教师可这样说:“最近你进步不大,你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吗?从你平时的各项表现来看,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所以老师肯定你能把数学学好。老师愿意给你帮助,我们共同努力吧!”又如,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说:“你的字进步可真快呀!比我小时候写的好看多了,老师还要向你学习。本次作业为优!”或者“你总是第一个交作业,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本次作业为优!”教师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可使学生在阅读后激起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收获得是学好数学的信心。倘若教师改用“上课不听讲,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等语言责备,将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由此也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另外,为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他们留下成长的足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袋里的资料可以有学生最满意的作业,最满意的考试试卷,还可以有每周的荣誉奖章,以及学生的课堂实践作业等。成长记录袋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提供了方便。
师:孩子们刚才的儿歌中有哪几种活动呀!
生:(齐答)拍手、推车、摔手、转圆圈4个活动。
师:这4个活动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直接联系。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从课题中可以看出哪几个内容啊?
生:旋转、平移
师: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旋转现象?
师:这是什么?
生:风车
师:当有风的时候,风叶会怎么样?
生:转动
师:让钮扣做旋转运动。
师:刚才老师所演示的两种现象都是旋转现象,在生活中见过吗?你们也来做一做,玩一玩,好吗?
师:要求:1、将橡皮擦用绳子拴牢,同学之间拉开距离,手臂保持平稳,手腕用力甩绳子。
师:请大家坐好,试一试手臂快速地上下挥动或前后伸缩,橡皮擦还会旋转吗?
生:不会
师:当我们用手腕用力甩绳子,手腕就是一个中心点,围绕一个中心点转动,就是旋转。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师:现在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平移现象?
师:将粉笔盒移到另一个位置
师:将书移到另一个位置
师:看到刚才老师的两个动作吗?猜猜这是什么现象?
生:平移现象
师:对,像老师刚才这样把粉笔盒从这边拿到那边的运动叫平移,同学们会做吗?我看得出来,有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想试一试了,那好,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做一做平移运动,每个人都要做,然后讨论平移现象有哪些特点?
生:移动笔、玩具、书本、自己走
生:小组汇报平移现象的特点:位置变了,但没有转动。
一生走过来说,我发现平移就是像我这样直直运动。
师:那么平移有几种运动方式?
生:左右平移、前后平移、上下平移、斜斜的。
师:总结:平移的特点和运动方式。
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同学们,还记得刚才那首儿歌吗?我们再来唱一遍,这些活动中,哪些是旋转,哪些是平移啊?
师: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相同吗?你们能根据他们运动情况分分类吗?
师:CAI老师这里有一组物体的运动现象图,你们说出它们是平移还是旋转。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第49页,第50页的插较长,看了之后请有疑问的同学提出问题。
师:做练习题,然后全班解答。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旋转,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师:同学们今天的知识你们掌握得很好,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火车行驶是平移还是旋转?
师:你真聪明,提出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现在请小组讨论讨论吧
生:汇报
师:火车车身是平移,轮子是在旋转。
师:举例:拉卷门。
师: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房子在现实中会平移吗?
生:不会
师:现在老师就让你们见识一下。
CAI房子移动
教师用投影展示了两支篮球队的比赛场面,而观众想知道哪支球队的队员身体更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用投影给出了两支球队队员的身高情况(见表1、表2)。然后教师让学生计算两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其中欢乐队平均身高为(148+142+139+141+140)÷5=142(厘米),开心队平均身高为(144+146+142+145+143)÷5=144(厘米)。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开心队队员高一些。
此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要比较两支球队队员的身高,只要比较身高的总数就可以了。而且比较总数还更简单一些。因此,没有必要比较平均数,用平均数反而复杂了。”教师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其他同学,“你们怎么看?”有学生说,“要是队员超过10人,我们就没办法计算了,我们只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总数只用加法,我们都会算”;也有学生说,“要是最后除不尽,怎么比较呢?所以算平均数不好”。
课后,笔者意识到,学生学习平均数并不容易,便向听课教师询问学生求平均数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教师们给出了两种常见错误:一种是重复数据只计算一次,比如计算148、142、140、139、142、141、140的平均数时,容易写成(148+142+139+141+140)÷5=142;另一种是容易遗漏数据0,比如对问题“8个同学组成的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一次野外活动,其中7名同学带的食物重量分别是2.0千克、1.5千克、2.4千克、2.1千克、1.8千克、1.6千克和2.6千克,糊涂的东东匆忙之中忘了带食物,求平均每位同学带了多少千克食物”,学生容易计算成(2.0+1.5+2.4+2.1+1.8+1.6+2.6)÷7=2.0(千克)。
仔细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不难发现,学生并不是不会计算平均数,而是不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对于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现行课程标准和各版本教科书都没有明确说明,有些教师也不是很理解。笔者对此做了一些思考,然后进行了初步的教学探索。现将一些粗糙的结果呈现给大家,以抛砖引玉,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平均数”的教学吧!
(一)统计学的本质与统计的基本过程
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统计学是关于搜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其目的是为了对一些不确定的事物进行较准确的推断。[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统计学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比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计划制订、管理生产、经济核算,科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教育中的学生行为、身体发育和成绩评定都需要用到统计学。统计学的本质是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了解和判断数据产生的背景。[2]
统计是根据量的分析来研究不确定现象的,它的基本过程是:①确定研究问题,面对不确定现象,根据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发现和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②制定研究方法,根据问题、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条件,拟定研究方法;③搜集数据,根据研究方法,对不确定现象进行观察和测量,采集观察和测量的数据;④分析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对数据进行整理,应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探索隐含的规律;⑤做出推断与结论,根据数据分析中发现的规律,对不确定现象的过去状况进行推测、对现实状态进行评价或者对未来状态进行预测。
(二)平均数的含义
在分析数据的时候,面对一组数据,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对这些数据进行求和,看它们的总数是多少。然而,总数常常远远大于每一个具体数据,不能反映数据的真实状态,很难推断数据产生背景的真实状态。如果出现了两组数据总数相等的情况,用总数便很难对两组数据进行评价。鉴于此,人们想到了用一个量来表示数据的一般水平,以消除数据个数造成的总数和单个数据的偏差,便用总数除以个数,也就是平均数来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大致状态。
在统计学上,将某个随机现象的n个实验或观测数据a1,a2,…,an的平均数用表示,它的计算公式是。由于实验数据和观测值往往带有误差,而这些误差有正也有负,因此求平均数之后,正负误差相互抵消了一部分,从而比较接近观测和实验数据的真实面貌。所以,平均数的作用就是消除数据中局部的、随机的波动,表征数据的集中位置。
上述公式是求平均数的基本公式,由它求出的平均数一般叫做算术平均数。但在现实统计中,我们会记录数据出现的次数,这样可以大量减少数据的记录个数。比如数据a1出现f1次,a2出现f2次,……an出现fn次,记f=f1+f2+…+fn,那么这些数据的平均数。用这个公式求出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n叫做频数。当每一个频数都等于1时,加权平均数就变成算术平均数了。此公式可以变形为其中 叫做频率。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加权平均数进行计算。比如,某同学某一科的考试成绩为:平时测验为90,88,92;期中考试为90;期末考试为99。如果直接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得到(90+88+92+90+99)÷5=91.8,这作为该同学的学科成绩似乎不太合理。于是,学校规定学科成绩的评定方式是: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50%。那么加权平均数是(90+88+92)÷3×0.2+90×0.3+99×0.5=94.5,这作为该同学的成绩就更为合理一些。
(三)平均数的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54-02
引言
“翻译课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这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1]在对外交流飞速加快的今天,提高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对当前的外语教学进行改革。翻译教学也不例外,为解决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必须对翻译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批判继承,进一步探索有利于大力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翻译教学模式。本文试图对国内五种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教学模式进行评述,凸显各自的优缺点,帮助翻译教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提高课堂翻译教学效果。
一、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在1972年由美国教育家布鲁斯・乔伊斯(Bruce Joyce)与马歇・韦尔(Marsha Well)提出的。当年二人合作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系统地阐述了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2]我国对教学模式研究的热潮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各国专家对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在国外有以下典型的定义:乔伊斯与韦尔两人认为,教学模式是对包括教材选择、教师活动等课程内容的一种规范设计。[2]教学模式在国内,代表性的定义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客观做出的主观选择。”[4]和“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5]。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学者们都认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框架意识、较为明确的思路。以下将结合此观点对国内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予以讨论。
二、翻译教学模式逐一分析
(一)传统翻译教学模式
豪斯(House)曾对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做过非常形象的概括。翻译课程的老师“发给学生一个篇子,这种篇子中充满了陷阱,然后,让学生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翻译出来,在以后的课上,全班同学逐句讨论,最后,老师给出一个‘正确’译文”。[5]这在德利尔看来完全是一种“教学翻译”(Teaching Translation),[6]翻译教学沦为外语教学的工具之一,依附于外语教学并服务于它。
这个模式的好处有:1)加深学生翻译基本功。该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能力成为翻译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符合了《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翻译课程教学的目的:翻译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巧、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能力”。[7]把翻译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法对待,教师通过分析语言,使学生语言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巩固并提高,这在整个英语学习阶段必不可少。2)有利于教师(教学的中心)发挥多重作用:学生问题的发现者、翻译技能的示范者、学生学习的激励者。
该教学模式的缺点也十分明显。1)过多重视对微观语言的分析,忽视了对宏观篇章和文化差异的把握。2)学生被动接受、机械学习、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3)“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结果教学法”,[8]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的最终译文进行评价,忽视了对翻译过程的跟踪,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如果将该翻译模式当作培养学生外语能力的一种方式,翻译本身作为目的,作为独立学科的影响力,势必会被削弱。实际上,翻译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已逐渐得到国内从事翻译研究的专家的认可。
(二)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
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差异性的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则认为,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该模式特别强调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具体细微的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建构主义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把源语静态地转换成目的语。翻译教学的重心将转移到“培养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9]
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克服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教师一味传授,忽视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弊病。要求教师分析个体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学习计划、选取满足不同需求、各具特色的翻译材料。这种翻译教学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但是这种看似理想的翻译教学模式带来的问题是,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以学生为中心,并且还得兼顾教师的指导作用,这个“度”如何把握很难控制。另外,对于翻译教学经验缺乏、教学原则不很熟悉、教学法了解不多的教师来说,一味偏向学生可能无法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实现因材施教也是一种高难度目标。
(三)多媒体和网络翻译教学模式
首都师范大学尝试在网络教室实行交互式翻译教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制出电子口译教材。这些不言而喻地说明了现代信息技术对翻译教学的重要作用。多媒体网络信息强大、资源丰富,使教师对翻译内容的选择面大大扩展,同时也可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翻译材料。加之多媒体教学平台具备监控功能,易于跟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也可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这一切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其他翻译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便利。
当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翻译教学有两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一是对应的翻译教学课件;二是网络平台的硬件要求。设计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译教学课件需要翻译教师网络专业技术过硬,这一点对于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个“硬伤”。另外,多媒体硬件的配置也有赖于相关部门相应财力的支持,一些落后地区学校还须大力解决。网络教育教学造成的另一个弱点正如G・霍维舍尔(Gail Hawisher)指出的那样――缺乏课堂氛围。在实际操作和心理上,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会给学生和教师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被称为“交流焦虑”(Communication Anxiety)。[10]所以,机器辅助下的翻译教学为翻译活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会对人类自然的语言活动产生消极影响。
(四)对比翻译教学模式
对比翻译教学模式将翻译教学建立在两种语言与文化对比之上,在讲授翻译时需要系统比较两种语言和各自承载的文化差异。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我们要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只有把本族语言和其他语言进行比较。[10]在翻译教学的初级阶段十分有必要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学生假如明白两种语言的内在不同和隐藏在这些不一样背后的原因,在翻译实践中就会知其因果,进而自觉培养自己对译语的意识,积极转换思维方式,努力遵循译语的表达习惯,排除源语及思维的多重干扰,提高译文质量。对于语言对比以外的文化对比来说,如果有一定的了解,无疑可以促使学生避免出现字句翻译似乎正确,而意义却相去甚远的错误翻译。
当然,这种理想的模式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对于翻译者来说,熟悉不同系统语言的差异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加之,文化的习得远比语言的习得困难得多。正如奈达所坚信的那样,文化远比语言复杂得多。如果一个人用五年的学习最终掌握了一门外语,那他至少得用二十年才能了解某种语言背后的庞杂的文化。[7]这说明文化习得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大量讲授博大精深的中西文化,这显然是本末倒置,脱离现实。
(五)实践翻译教学模式
实践翻译教学模式是指将翻译教学和实践结合、统一起来,利用专业的翻译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的实践环境,进而在这种所谓的实际环境中教授翻译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努力将翻译教学与翻译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强调翻译的实用性特征,特别突出了翻译的服务作用。
实践翻译教学模式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综合起来。以案例教学法为例,教师可以将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学科的案例拿来作为翻译资料,让学生讨论、分析此种翻译材料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需要来解决具体翻译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毫无疑问,这种翻译教学模式要求翻译教师对这门课的投入较多,既要具备翻译学科的系统知识,也要具备其他实用学科的知识,甚至还要参与到某种技能的进一步培训当中,最终成为一名“杂家”。这在目前翻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其可操作性大打折扣。对于学生来说也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因为除了翻译课程,还有许多课程要学,到了最后这门课的学习也可能是草草收场。
三、结语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不适应时代和翻译教学本身的实际需求,呈现出诸多弊端,这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我国的翻译教学工作者也在诸如教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手段和教材等许多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多种翻译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实用性翻译人才拓宽了思路。
由于研究者研究的视角不同,进而提出了各有侧重的观点和看法,有闪光点,也有不足和缺陷。本文对五种较有影响的翻译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归纳、比较分析,希望对具体的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总之,不管在具体的翻译课堂中教师最后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应遵循翻译活动自身的规律特点。同时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学客观条件的限制。
参考文献:
[1]贺麟.谈谈翻译[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0,(3).
[2]布鲁斯・乔伊斯(Bruce Joyce),马歇・韦尔(Marsha Well).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沃纳丁・赛弗林.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14.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50-1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既是人为的,又是为人的。教师不断追求科学的教育理念与艺术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最终目标。然而,教师在教育不同的个体时,如何对待学生的过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是否具有高超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能力。
一、教学中的“批评艺术”
(一)批评。一般的释义是指:对他人的错误、过失、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二)教学批评艺术。教育生活中,尤其是学校教学中,批评艺术是指教育者(通常是教师)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通常是学生)的缺点错误提出意见的行为,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某种消极或者错误的思想(或行为)的积极转化。
二、教学批评艺术的特点
批评,本义是中性词语,只有结合了生命体的某种主观认识和需要才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教育生活中,批评是一种艺术,主要蕴含了以下几点:
(一)出发点蕴含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教育。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每当学生因思想认识不足或明知故作而犯下种种过错的时候,教师因为天然的职业道德,往往要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批评的反应,有的老师甚至是采取过激的行为。然而这种行为一方面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少年儿童造成难以磨灭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是受害者,是教师披着“师爱”的外衣,以所谓的爱与关怀之名玷污了自己常常怀揣的纯洁的教育动机。那么,教师该对学生有着怎样的情感才是既合情又合法呢?马克斯・范梅南在其教育著作中曾指出“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像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一样,是在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下以成长和变化的价值为前提的,以这种价值对发展年轻人的自我人格和个性所起的作用为前提的”。这就是说,教师的“爱与关怀”是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生命的全过程,而不是拘泥于当前的一个个分离的教育的片段。这启发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常消下心中的即刻之火,将学生看成是能够自主发展、不断成熟的个体,给学生一个认识自己错误、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
(二)过程体现教育者的教育智慧。针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有经验的老师采取的批评方式也各有不同。批评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例如李镇西老师,他从1987年第一次在班级实行民主管理以来,每接一个新班,都要引导新生制定‘班规’。‘班规’的制定体现所在班级的特点,要因人而异。他不仅引导学生制定‘班规’,而且将自己也纳入‘班规’约束之中,赋予学生真正的民主与权利,灵活、创新而且实事求是的寓批评教育于集体约束中,充分信任、尊重每个学生。这启发教师,要不断磨砺自己的批评艺术,丰富对学生的认知,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方式,平等对待学生,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
(三)目标是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批评是为了不批评,只有触及心灵的感化才是教育者所要追求的效果。雅斯贝尔斯谈到“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而其它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最终会将学生引向对有用性世俗的追求。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而其它含混晦暗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有助于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三、教学批评艺术的获取路径
教师可以从专业发展与师生互动两个方面提升自己的教学批评艺术。
(一)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没有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就犹如航船行驶没有舵和指南针一样。”科学的教学理论,对于教师来说,犹如舵和指南针一样,随时可以矫正教育者的航向,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教师要善于学习运用教育科学著作中的教育方法,提升自身能力,切实掌握教学批评艺术。
(二)积极构建成长共同体。学校中,如果说有哪一个群体令人“又爱又恨”的话,很多老师、学生甚至不少家长们都会把目光对准所谓的“差生”抑或“后进生”。虽然“后进生”的造成因素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个人等多方面找寻,然而就学校来说,教师的影响因素可谓是巨大的。多少教师忘却了陶行知先生的告诫:“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动辄用“鞭子”“冷眼”“讥笑”驯服学生,用体罚或者心灵的惩罚来使学生就范,强行泯灭学生的个性,培养的也只能是毫无创造能力,棱角全无的人,仿佛是流水线上一个个成品。教师要学会合作,就要设身处地的学会换位思考,“我以我心付童心”,和学生真正的融为一片。
教师只有充分认识教学批评艺术的内涵,并且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批评艺术的技巧与策略,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范敏,范超.批评教育的异化与本质属性[J].教育科学论坛,2011,(4):5.
[2](加)马克思・范梅南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0.
[3](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