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1 09:18: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

篇1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4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6例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60例,女406例;年龄60~80岁,平均(72.8±2.4)岁。2011年4月-2012年4月未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病例资料为433例(对照组);2012年5月-2013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病例资料为433例(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采用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观察组采用安全防范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就对患者给予坠床与摔倒等方面的评价,如果评分≥4分,则要告诉患者应有陪护。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巡视与观察,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应该引起高度注意及时消除。(2)对于具有精神意识及肢体功能等方面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要叮嘱患者家属24 h要对患者进行陪护,并且给患者的病床安装保护栏或约束带。(3)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评估,对于存在潜在压疮老年患者要运用气垫床,给予建立翻身卡,在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局部按摩。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保持皮肤的清洁、床铺的平整与干燥,改变的时候要小心,注意不能拖与拉。(4)强化对老年患者用药知识的指导。对于认知水平不高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将患者药物打开,并放于口服的状态,待患者正确口服药物以后才能离开。(5)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告诉患者的家属对患者进行全日陪护,也可以指定专门的护工陪护。患者进食的时候要呈半卧位,进食速度要适当控制,建议运用小汤勺给予喂食,要防止患者窒息。(6)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有些老年患者因为长期身受慢性疾病之折磨,在心理上比较容易产生抑郁与轻生等不良的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强化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指导,努力消除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资料出现护理安全问题为80例,占9.2%。跌倒、坠床;撞伤、碰伤、烫伤属于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主要的护理安全问题。实施护理对策前后,两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对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在临床上消化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具有日益上升的趋势。然而,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却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的上升步伐。为此,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应该高度重视,提高护理质量,为老年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2]。笔者对这些护理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护理对策前后,两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如何预防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还是今后消化内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笔者在本研究中发现,引发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的隐患存在下面几点原因:第一,内因。内因又分为疾病因素及患者因素。(1)疾病因素:消化内科疾病一般病程比较长,并且是伴发多种疾病,有的疾病难以诊断,起病急发病快[3]。有些患者还存在出血现象、消化功能不正常,身体素质比较差、四肢乏力、肢体活动比较困难,容易跌倒,这给护理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影响。(2)患者因素:患有消化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存在既不服老又不愿意麻烦其他人的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及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3]。比如,一些老年患者在没有护理人员照顾下自己强行下病床解大小便或者活动,从而出现坠床与跌倒等意外情况。同时,老年患者可能会出现视觉模糊、听觉衰退、记忆力减退等障碍,在心理上会产生抑郁、烦躁不安等症状,从而导致老年患者走失、摔倒,甚至会引发自杀。第二,外因。外因可以分成下面几种情况:(1)护理人员的因素:有的护理人员对职业风险没有重视起来,没有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护理操作,服务态度较差,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比较缺乏,从而给老年患者带来不良的后果[4-6]。有的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发现老年患者病情出现新情况没有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从而延误老年患者病情的治疗。(2)管理因素:医院对护理人员管理不严,没有建立健全护理工作制度,对有些护理制度及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等多种管理因素都会给老年患者护理工作带来安全隐患。(3)药物因素:老年患者在使用一些降压药、抗抑郁药及镇静安眠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多种并发症,从而引发摔倒及坠床等一系列不安全的事件[7]。这些安全隐患因素应该认真排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妥善采取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措施坚决杜绝护理安全隐患。

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1)要高度重视护理细节管理,认真做好前馈控制。在护理工作中发现,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者过程均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所以,护理人员不能掉以轻心,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细节上高度重视护理工作[8]。比如,要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发放消化药与降血糖等口服药物,并认真监督老年患者按时服下,防止老年患者漏服或者多服。对于需要控制用药速度之药物(如施他宁、胰岛素等药物),则应该使用输液泵或者注射泵对其用药[9],以防止 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2)强化医疗安全教育,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精,对于容易发生意外护理安全事故的事段,要安排更多的护理力量。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与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复、生命安危密切相关。每一个护理人员应该规范自身的各种护理行为,提升自己的护理素质与护理技能,消除各种护理不安全的因素,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亚楠,温揽月,郑琳静.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295-296.

[2]邬丽满.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J].全科护理,2010,8(4):1003-1004.

[3]田群芝,高霞,田莲.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价与安全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823.

[4]孙蓉,穆少丽.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3,(16):107-108.

[5]林妙英,佘佩吟,方楚萍.64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44-46.

[6]王咏梅.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0(9):227.

[7]梁晓丽.小儿腹泻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0-61.

篇2

1方法

1.1健全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1.1.1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针对临床护理工作特点,首先识别护理风险,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查询文献等相关知识,查找科室安全隐患,分析出现过的问题和教训,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如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问题、交接班问题、患者跌倒问题等等。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等。

1.1.2成立护理安全小组,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

在护理部的领导下,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如压疮护理小组、静脉输液护理小组等,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护理部每个季度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反馈我院护理安全检查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防范措施。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将安全问题通报,引起各科室高度重视。同时制定各护理安全小组职责,保证各小组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

1.1.3修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标准”,分析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重新修订我院的护理规章制度,调整了不合理的项目,增加了某些重要环节的管理规定。

1.1.4重新修订护理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标准

组织护理学术小组对护理安全管理重新修订“护理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标准”,每个月对重点部门、重点科室进行安全排查,每个季度对全院科室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问题按标准进行奖罚。

1.1.5加强护理风险监控

护士长经常巡检、督导护士工作与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危重病人护理完成情况,经常到病房调查护理服务态度,广泛征求病员及家属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发现护理安全隐患,综合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效。风险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监察护理风险,定时召开风险管理会,讨论风险的危害因素及动态,提出整改措施,每月召开安全工作会议,通报检查情况及进一步防范措施。

1.2加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培训工作

面对护士法律意识不强,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弱,在健全护理管理制度的同时,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全面培训护士,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还专门聘请了医疗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及时通报其他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使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常规就是在履行法律职责,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2体会

篇3

我院急诊科现状

我院是一所基层的二级乙等医院,新落成的八层住院大楼底层为急诊大厅,于2011年5月正式启用,建筑面积约1100m2。包括急诊、分诊、内、外科诊察室、抢救室、换药清创室、小儿成人输液室,注射室。

现有在职在编人员8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注册后未进编人员5人,平均每天输液达100人次,其中有85%为小儿输液。除此之外,还担负着120救护回来的急诊抢救工作和新入院,突发性的危急症救护。

现存的安全隐患

当今社会,患者的法律观点、经济意识、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急诊科护士除了要担负正确及时的分诊,配合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还要注意安慰患者的情绪,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担负着分诊加导医的双重角色。纷杂的工作氛围,使急诊护士迫感压力,稍有护理服务或沟通不到位,就会使患者满意度下降,投诉率增高,去年随机3个月急诊病员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79%。

急诊工作紧张繁忙,每天接触大量不同的患者,各种情况难以预料,抢救时时间紧迫,家属期望值很高。输液室护士每天不停地重复操作,努力保证巡视到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准确处理。这些都需要护士长期集中注意力,时刻处于应急和戒备状态,长期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护士负性情绪的发生。

科内业务培训不扎实,缺乏安全隐患的预案和认知;对安全管理(输血安全、管道安全护理)的细节、流程、关键环节未做细、做实;关键制度(查对、抢救、消毒隔离制度)未牢固掌握,人人过关;重点设备(洗胃机、呼吸机、除颤仪)性能的保养、督查、未完全到位;对关键人员(护理骨干、新上岗人员、家庭意外、负性情绪者)缺乏周到的人文关怀和正性勉励;对关键时段(繁忙、节假日、交接班、夜班)掌控管理,人力资源调配不到位,没有完全保证弹性排班。

低年资护师比例增加,法律意识单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各种告知执行不到位,不严格执行基本操作规程,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应变经验不足。

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后院内转运时,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躁,如没有沟通到位,正确把握好转运指征,动态转院过程中安全护理措施不到位或转运环境限制了突发病情的观察和处理,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纠纷隐患。

防范措施和管理对策

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护理部-科室护士长-护理质控组长为主体,全体护士共同叁与的护理安全检查体系,按以上体系逐级制定并签约护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增强成员法制关念,认真学习并定期考核各项法律法规(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保证人人过关。

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疑难病例,急救经验和最新知识点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学习和教学查房。每月针对科室和护理部的质控反馈信息,结合实际的安全隐患召开质量分析会,讨论整改措施。及时建立不良事件通报系统和差错登记。对薄弱环节,事故苗头进行探索,做到人人知晓,“吃一堑,长一智”。输液室人流量大,周转快,在治疗,操作前必须坚持查对制度,严格执行反向核对,例如:“大爷,请告诉我您叫什么名字?”

对低年资、新上岗、学习进修人员进行入科前培训,内容包括服务规范礼仪,工作急救流程,沟通告知技巧,120接诊抢救演练等。不断强化她们的职业道德,培养并保持“慎独”精神。根据科内人员的工作年限和能力的高低安排重点班次(主班,分诊班)合理搭配,根据高危、繁忙时段酌情调配科内人力资源,做到合理的弹性排班。不断强化三基知识和专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保证人人达标。安排有责任心的护理骨干负责急救仪器的定期检查和保养:除颤仪,每周2次充电,保障性能正常;抢救药品保证有效期并且帐物相符。

增加科内全员聚会和精神文化交流,关注特殊人员的思想动态。对意外、家庭等因素的负性情绪人员给予人文关怀(及时开导、慰问、捐助)。以适当的绩效奖励每月的文明护士和成绩突出的护理骨干。

公示急诊就诊流程,建立院内危重病员转运登记簿。内容详细、简洁。按照表格逐项打勾记录:包括病人转运前的评估、告知、病人个人财产清点(衣物、贵重物品、证件、影像报告等),做到医护人员一起协调(最好安排有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转运前与接收科室联系到位,保证电梯待命,同时要注意急救器械的携带(小氧气筒、监护仪、除颤仪,必要时需备急救呼吸机),努力将病员转运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结 果

所有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各种关键制度执行到位;各种沟通,告知到位。纠纷和投诉明显下降。

整个团队工作态度热情饱满,优质服务能做到:住院有人送,检查有人陪,急症护理专人管,健康教育全过程。

绿色生命通道畅通,120接诊、抢救、分流及时。医院社会信誉度增高;患者满意度增高,今年第2季度患者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86%。

篇4

我国医疗水平日益发达,对于神经内科的治疗和康复,大多医院都具备着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优秀的医疗团队。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是对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治疗中最重要也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在了解神经内科患者特殊性的前提下,只有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和护理效果,才能让患者更好更快康复,使护理工作达到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

一、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综述

1.1、护理中意外事件的发生

根据神经内科病人的特殊性质,他们大多都是中老年人,不少病人有身体机能障碍、各器官感觉或者意识上的障碍。老年痴呆和癫痫症患者也不为少数。在行动不便,反应缓慢的情况下,由于护理人员和家属的疏忽,容易出现很多让病人受伤的状况,例如坠床。家属的疏忽下,而病人情绪又不稳定时,最容易发生坠件。行动不便的病人也容易发生跌倒的事件。还有一些反应较为缓慢的病人,容易在无意中被烫伤等问题,这些都是在护理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值得护理人员和病患家属以及病人的注意。

1.2、病人的走失问题

在神经内科的护理中,很多病人的年龄都偏大。一些老年痴呆症等意识不太清楚的病人容易走失。特别是在护理工作繁忙,人流量大,安排任务较多的时候,这种现象最容易发生。这给医院和病人家属都带来很大的压力。

1.3、病人咬舌和窒息问题

神经内科的病人非常容易出现咬舌和窒息的情况。因为病人的特殊性,很多都有轻微的吞咽方面的问题,癫痫病患者也不在少数。在护理人员和家属稍微的疏忽下,咬舌和窒息的伤害都很容易发生在病人身上。

1.4、人员和仪器上管理的缺失问题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人员管理和安排必须要合理。护理人员在生活和家庭里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很多生活上的压力总是能影响到工作的情绪和动力。一些医院对人员审核和把关的不重视,导致很多水平较低的护理人员浑水摸鱼,大大降低医院的医疗水平效果。医院仪器需要随时进行检查、清理、消毒等程序,老旧仪器应该及时处理和换新。有时候,例如仪器故障等仪器方面出现的问题,严重时,也会导致医疗事故。

二、对神经内科护理现状问题提出的一些防护措施

2.1、健全医护人员管理体制

为了达到安全可靠的神经内科护理服务,必须要对医护人员的管理体制有所改革和重视。严格对护理人员的入选和安排进行把关,对护理人员的调配和调动要合理。管理措施和管理体制的健全,是衡量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是否安全的关键。

2.2、加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

当前我国很多医院除了主治医师以外,大部分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还不是很高。一些专科卫校出来的护理人员,之前只专注学习了护理方面的知识,而其他方面的素质不太健全的情况居多。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就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细节导致医疗纠纷。这既影响了病人和家属的心情,也对医院在社会上树立的形象大打折扣。所以,医护人员必须要拥有一定法律意识,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护理工作。

2.3、进行护理人员培训

面临医疗水平和技术逐年提高的趋势,只有不断强化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水平才能顺应时代的大流。特别在神经内科护理方面,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要求更加严格。护理人员必须在细心负责的前提下,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各医院应该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在护理人员工作的同时对其专业能力进行培训。例如经常开展医学讲座、护理学交流会等,让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

2.4、加大护理基本常识的宣传力度

虽然当今的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都比以往大大提升,但是,人民的医疗基础常识并没有因此有大幅度的提高。很多人对医学方面的常识还存在很大的误区和盲点。所以,在护理人员工作的同时,应该加大对病人及其家属护理常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的护理常识含量。只有在护理人员精心的照料和病人及其家属拥有护理基本常识的前提下进行配合,这种双向性的护理工作对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才是最能够达到效果的。

2.5、医院积极配合,消除安全隐患

病人的治疗环境本身随时都会对病人造成各种安全隐患。医院作为病人的治疗康复中心,应该及时排除细节上会出现的安全隐患。例如电梯的定期检查维修、楼梯扶手安全程度的检查、各种医疗器具的摆放安全、治疗仪器的定期故障排查等工作都应该做到位。排除意外的因素干扰到病人的康复和治疗,杜绝一切因小失大的事件发生。

三、总结

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相对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有了一定的特殊性。在面对特殊的患者时,护理人员应该重视护理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医疗护理水平。在医院对此重视的前提下,医护人员应积极参加医院组织进行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讨论,完全服从医院的管理,以提高神经内科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邱笑玲.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 基层医学论坛,2007,08:326-328.

篇5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85-02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成为很多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手术室作为各种手术施行的场所,其安全问题尤为重要[1],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护理工作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手术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伤害,同时还影响病患对医护人员的信任[2]。因此,笔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并给予及时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不安全护理因素

(1)手术患者的接送不正确。(2)手术人员配置不合理。(3)手术器械的消毒不彻底。(4)手术护士对术中用品的清点不正确。(5)术中无菌操作不规范。(6)术前用药、术中输液不正确。(7)术中患者摆放不正确。(8)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扎实。

2 护理防范措施

2.1 手术接错患者的防范

由于小儿、老年人以及昏迷患者的交流水平有限,比较容易发生接错的现象,所以手术室护士术前的病房访视显得格外重要。手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加护士对患者的了解,手术当日由巡回护士亲自到病房接,接患者时要护士认真查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及麻醉医生与麻醉前和手术医生洗手前再核对1次[3]。

2.2 患者在接送途中的安全

护士在接送患者前应应检查推车是否完好,车轮是否灵活,年老体弱、昏迷、及小儿患者应加以固定并加护栏;对于清醒患者,护士应嘱其推动过程中不要将手脚伸出推车边缘,防止进、出门时碰伤。术后护士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以及各种引流管有无脱落,到病房后认真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的各注意事项,交接无误后方可离去。

2.3 术前用物准备不足的防范

如果抢救仪器、物品、药品未处于应急状态,这样就会延误抢救的时机。护士应当定期对手术室器械、敷料准备工作进行清查,特殊物品随时检查,术前护士应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器械、物品,并检查器械的性能是否良好,备齐急救用品,发现问题及时与手术室主任联系。

2.4 安置不当的防范

不当会引起神经麻痹或因长时间手术致组织压伤。护士对患者的肢体捆绑不可过紧,悬吊时间不可过长,肢体不可过度伸展和旋转,需避免损伤神经。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年老体弱及肥胖的患者避免皮肤压疮的发生。

2.5 术中电灼伤、烧伤、压疮的防范

护士在外科医师使用高频电刀前,需要对常规检查仪器的性能进行排查,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把电刀笔固定于安全位置;压疮高危患者骨突处垫软垫,患者有躁动、移动时,应重新垫好软垫,防止局部压疮[4-5]。

2.6 防止术中感染

手术室指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认真进行灭菌消毒工作是对患者健康的重要保证。术前严格进行消毒,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使患者在尽可能安全、洁净、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手术,防止逆流,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减少污染源;消毒隔离制度为重中之重,认真执行手术中的各项无菌操作技术常规,尤其是器械护士要特别注意污染器械、纱布的更换及污染部位的消毒,对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进行监督,对违反无菌操作者及时给予提示和纠正。

2.7 避免体腔内遗留纱布、纱垫、器械、缝针异物

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共同清点所有物品,巡回护士登记在护理记录单上,术中新增加的物品要及时补记。关闭体腔前,按记录单逐一核对台上物品,与之相符后方可关闭。关闭体腔后,做第三次清点,确保无一遗漏。术中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8 加强输血和药物的术前查对

术中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6-7],使用前认真检查药液有无浑浊、沉淀及是否在有效期内。由于抢救时执行的是口头医嘱,应该先重复一次得到确认后吸药,吸药后再与麻醉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用药,用药后药瓶保留。输血时,要严格执行输血的规程,血液由血库取出后,经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核对后无误方可进行输血。

2.9 防止病例标本遗失

为防止病例标本丢失混淆,护士应当对手术医生在患者机体上切下的任何组织认真保管,贴上标签连同填好的病理通知单放指定位置,术后标本连同填好的病理单送至存放标本处,并填写好标签。

2.10 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工作,避免超负荷工作的现象

护理人员需要弹性排班,减少职业疲劳,随医改的深入,医院患者增多,手术室工作量加大,合理调配,适时增加护理人员,减少护士个人工作量,避免因疲劳造成的失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11 积极参加护理安全讲座

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特别是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从而术中做到准确的执行医嘱。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8-10]。

3 体会

手术室是一个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岗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护理安全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关于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的正确防范措施的落实。作为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完善检查,明确其在手术室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术中加强护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充分配合外科医师,严格执行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少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徐洁. 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195-2196.

[2] 何玉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2010, 17(8):137-138.

[3] 李凤华. 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505-3506.

[4] 潘星.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6-67.

[5] 陈晓明,王丽华. 伦理教育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91-492.

[6] 杨绮云,刘美斯.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与防范措施[J]. 全科护理,2012,10(10):931-932.

[7] 延海燕,郭旭光,林海燕.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控措施[J]. 北方药学,2012,9(4):120-121.

[8] 张玉林,原欢萍. 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39.

篇6

【关键词】:骨科护理安全隐患预防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护患纠纷亦逐渐增多,新形势下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骨科护理工作。骨科患者一般需较长的时间才能康复,病情各异,治疗方法也不相同,且年龄跨度比较大。因而护理对象越来越复杂,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工作压力也越来越重。加上医院人事聘用制度的改革,多数医院护理人员缺编,各种因素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此,加强对骨科护理工作的重视,消除骨科护理安全隐患,最大可能减少医患纠纷,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入选的100例患者,均为2009年2月-201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门诊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女32例,男68例,年龄21-80岁,平均41.3岁。腰椎骨折17例,双胫腓骨骨折21例,上肢骨折29例,骨盆骨折8例,下肢骨折25例。69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31例实施保守治疗。

2 目前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问题

2.1 患者对自身疾病了解较少

绝大多数骨科患者下床活动不方便,卧床休息期间,且多为高龄患者,因而极易发生意外伤、肺部感染及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为此在并发症增加、功能恢复慢、活动长期受限及医疗费用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加上患者对病情了解较少,极易对护理工作人员产生抵触或不信任情绪,导致医患纠纷等不良后果。

2.2 病历管理中出现的护理问题

患者的护理病历是医生制定抢救方案的前提。然而在骨科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对病历的填写往往忽略,导致出现对病历记录不及时,治疗与护理实际不符,记录了但是并没妥善保管等现象。

2.3 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到位

由于部分年轻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极易出现判断失误。如在对切口负压引流管的操作中,因手术剥离较深,渗血也较多,术后必须放置引流管,实施负压吸引。这时如果护理人员忽视负压的大小,对引流液性质及量未作出正确评估,势必加重创腔内引流不畅或出血。

2.4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出现此现象一是由于护理人员人数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在医院聘用护理人员时,很多年轻而专业知识有所欠缺的护士被招进来,录用后又不太重视对新员工的培训,往往是护理人员还没有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就上岗,出现医患纠纷。

2.5 部分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因经济等各方面原因,多数医院对护理工作都不愿投入过多人员,导致骨科护理工作人员的长期超负荷工作,所得报酬却没有提高。久而久之护理人员不但身心过度劳累,更易出现抵触情绪,此是实际工作中出现护理差错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2.6 医院护理工作制度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制定相关完善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对护理方案是否落实到位也没有针对性的监督。此外,加上部分骨科护士根本就没有受到正规的职业教育,因而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变化等缺乏一定的预见性。

3 防范策略

3.1 加强并发症及患者心理的护理

绝大多数骨科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日常活动或多或少均有所受限。因此其出现意外损伤、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情绪也随之不稳,除了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还需制定强化措施加以防范。如术前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并让其学会有效咳嗽及深呼吸等。术后如患者自身条件允许,应鼓励其尽早进行床上活动。护理人员或家属应悉心协助患者翻身,并帮助其叩背,科学指导功能锻炼等。对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者,护理时除了协助其叩背、翻身外,还应做好皮肤护理工作。对下肢骨折患者,可利用吊环做引体向上活动,但运动强度不宜剧烈。对于上肢骨折患者,指导其慢慢进行抬臀运动。在患者痰液粘稠、咳出困难时,应遵医嘱咐进行雾化吸入。此外对性格内向、极不愿说话的患者,可安排其住单间病房,想法引导其多和人交谈的同时,与家属商量尽可能安排其平时喜欢的人来陪护,禁止在其面前说比较敏感的话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在工作间隙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对有焦虑不安、情绪抑郁的患者可正确引导其宣泄,使其情绪尽快稳定下来。

3.2 重视和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骨科护理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专业护理知识的学习及技术转操作等,科内按照年度分层计划定期组织系统的护理知识考试,并将其与年终护理知识考核有机结合,奖惩分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护士长应尽可能地满足大家的合理需求,并引导她们从个人目标向组织目标靠拢,从而最大可能地激发其工作热情、进取精神。对有上进心的护士,渴望自己的工作能力及成绩得到大家认可,即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通过各种研讨及传帮带形式,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素质。

3.3 重视、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及管理

篇7

急诊科是医院接待危急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主要承接抢救患者的工作,管理任务繁重、风险性高的特点[1]。护理安全是急诊科室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的前提保证,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提升急诊科室工作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重要作用。急诊科安全管理屏障主要针对急诊科护理人员,通过对护理人员的行为、素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2]。PDCA是上世纪50年代由美国首次提出并逐渐推广应用于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种管理方法,主要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提升管理工作的效果。本文就PDCA在急诊安全管理屏障构建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旨在为急诊科护理管理提供借鉴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有1名副主任护师,8名护士,2名主管护士,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3.6岁。每6个月接受1次实习护士12名,轮转和进修护士各4名。在2015年6月~12月对我院急诊科实施PDCA进行安全管理,以同时期未实施PDCA急诊安全管理为对照,观察实施PDCA前后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2方法

1.2.1计划阶段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明确主要的安全隐患及管理目标。将急诊科所有的护理人员分为2个小组,每组各5人,每个小组中有1名主管护士为组长,1名副主任护师对各安全小组进行监管。对急诊科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梳理,组长每周将搜集信息进行整理,并在开会时对新发生的、发生频率较高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说明,引起所有护理人员的注意。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有: ①工作量过大,工作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导致护理工作效率降低;②急救仪器维护力度不够,导致急救室仪器不能正常使用;③大批量急救患者急救时不能提供合适的急救资源及空间;④静脉补液、留置导管时引发的安全隐患;⑤未仔细核对患者信息、用药信息,导致用药错误;⑥实习护士护理工作不全面,未及时整理和完善护理文件;⑦护士综合素质不高,导致与患者发生纠纷;⑧护士护理知识的缺乏,导致患者在院内发生跌倒、压疮、静脉血栓、吸入性肺炎、院内感染等并发症;⑨药剂科电脑信息失误。以“护理工作零失误”为各安全小组的主要护理目标,针对上述常见安全隐患提高警惕性。副主任护师每月对所有护士开展安全隐患知识讲座,提高护士对安全隐患知识的掌握能力。

1.2.2实施阶段 针对常见的安全隐患采取防范措施:①合理安排值班人员,在流行病时期和急诊患者较多的时期联合其他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在节假日提前安排好工作人员,避免护理人员出现疲惫工作状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②安全专人每天定时对急诊科所需的器械进行消毒、分类整理、检测,对有故障仪器及时报修,并告知值班医生,及时更换老化器械,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③根据接待的患者量适当进行科室扩建,增大急诊救治的空间,优化空间布局,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急救环境。④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并不定时对护士进行笔试、操作考核,减少用药失误。⑤定期对护士进行技能培训,对留置导管、输液、呼吸机使用等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护理内容进行强调,并完善护理管理制度。⑥对药剂科加强合作,学习药品知识,降低药剂科药品配置错误事件发生率。

1.2.3检查阶段 评估PDCA在急诊安全管理中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每天由组长对PDCA的效果、各组及其成员的实践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再由副主任护师每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分,实施奖惩制度,提高护士对安全隐患的重视度。对发现的问提进行记录并及时处理,在每月的例会中对总结的问提及经验进行讲解,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2.4处理阶段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通过长期的实践后,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在急诊安全管理条例中体现出来,并制订成急诊科安全管理宣传手册发放给所有护士,便于护士随时翻阅,提高护理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及护理能力。并对难度较大的安全隐患在下一轮PDCA循环中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提高护理水平。

2 结果

PDCA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见表1。

3 讨论

急诊科的护理任务繁重,患者病情危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急诊科对护士的要求较高,护理安全管理是针对急诊科具有明显的风险性这一特征采取的有效的管理制度。急\科中输液引起静脉炎、渗液,患者出现院内感染、跌倒,护理文件为及时补充等不良事件都是常见的安全隐患,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发生医疗纠纷[3]。PDCA是一种质量管理循环模式,在急诊科的护理安全管理屏障构建中,通过分组、全员参与的方式分析常见的安全隐患,将所有护士提供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一梳理,对护士进行教育、讲解,明确护理工作的方向。以“零失误”为主要护理目标,让所有护理人员提高对安全隐患的重视度[4]。每月对护士进行安全风险知识宣讲可以随时发现新的安全风险,提高风险预防能力,变被动处理安全隐患为主动防范风险,使护理工作更全面化。在实践中严格遵循核查制度、护理流程,提高了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及处理能力,明显降低了安全隐患的风险[5]。在一个阶段的实践后对PDCA效果进行观察,对护士的安全隐患意识及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可以了解PDCA实施的进度,对护士的工作效率有一定的了解。将实践经验制订为明确的调例具有权威性,便于对护士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本文通过观察发现,通实施PDCA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55起下降到5起,说明PDCA在急诊安全管理屏障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急诊科的护理不良事件,提高全体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国光,王欣,,等.PDCA管理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4):297-300.

[2]郑颖,费晓璐.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33-134.

篇8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b)-0151-02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医疗单元,担负着抢救、诊断、检查、治疗、手术等重要职能。手术室内流动人员多、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复杂多样,且易发生各类意外事件,因而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患者的临床安全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当中,手术室安全管理着眼于患者的安全,排查安全隐患,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追求现代医疗服务的更高水平[2]。本院自2010年6月开始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有效提高了手术室安全管理水平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手术室接收的手术患者5232例列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892例,女性2340例,年龄18~78岁,平均(43.2±5.8)岁。期间,手术室配置护士16名,均为女性,年龄21~38岁,平均(28.6±3.5)岁,本科5例,大专8例,中专3例。将2008年6月~2010年5月手术室接收的手术患者4966例列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32例,女性2334例,年龄16~82岁,平均(46.7±5.2)岁。期间,手术室配置护士15名,均为女性,年龄20~38岁,平均(27.9±2.8)岁,本科5例,大专7例,中专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手术大小,两组护士的年龄、学历及资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办法,即出入室登记、器械无菌管理、手术室护士管理等,但责任尚未落实到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手术室安全风险和护理差错事故,制订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并运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具体方法如下:

1.2.1 护理风险识别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和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学习,使护理人员掌握常见护理风险的识别要点、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与流程,明确严格遵守管理办法和落实防范措施的重要性,自觉防范,积极应对。

1.2.2 管理职能划分 根据护理人员的资质和能力,赋予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职能,成立管理小组协助护士长进行护理风险工作的管理与考核,明确各成员分管内容和评价标准,并定期召开总结会议,汇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制订整改方案,持续改进。

1.2.3 明确质量考核标准 确定护理安全的整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安全管理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的绩效挂勾,奖优罚劣。

1.2.4 规范手术安全核查办法 要求手术前,必须由有资质的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以及护士分别对患者姓名、基本情况、病情、手术要求等进行核查[3],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差错;对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要求必须由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护士共同查验,核对相关器械的包装完好性、有效期、器械名称等。手术室护士需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开包和准备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需详细检查器械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质量、供应时间等。

1.2.5 规范护理安全记录 制订护理安全记录标准和规范,为提高工作效率,将安全风险因素列成详细表格,护理人员进行认真仔细的登记,包括护理细节、器械清点、无菌管理、签名核查、用药情况等。同时每周进行一次护理记录的清点与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2.6 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安全风险教育 完善手术室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学习和演练,做到人人掌握、个个自觉执行,强化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的安全风险意识,减少和杜绝差错和纠纷。

1.2.7 制订并落实风险隐患上报制度及流程 便于隐患发现或风险发生时的信息传递,从而提高风险预警和风险化解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风险、差错事故等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采用计分器方式,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于患者转入病房并且意识完全清醒后进行信息采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安全风险和差错事故的比较

观察组的安全风险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的差错事故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

2.2 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表2)。

3 讨论

手术室风险多、病患量大、工作压力重、技术要求高、程序复杂,这对安全性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护理安全干预机制重在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管理办法的实施,规避安全风险,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赢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当然,安全管理水平也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5-6]。在本研究中,采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观察组其安全风险及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提示该机制具有较好的管理效果,适合于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中采用和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制订与实施应注意方法和步骤,除了相关的措施与制度出台外,还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室安全风险筛查:调取院内连续几年的手术患者病例档案进行护理差错事故的筛查,明确临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其诱因。同时,查阅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文献作为参考,归纳总结常见的护理差错事故和诱发因素。②实施院内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组建护理安全干预管理小组,定期在科内组织护理安全管理培训,针对干预机制的相关内容逐一进行讲解和培训考核。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凡事以安全为前提进行临床决策,充分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时处处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尽早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③严格落实安全巡查工作:护理安全干预管理小组人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手术间的工作进行安全巡查,一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指导与考核,另一方面切实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安平.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查制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10):2021-2023.

[2] 庄新萍,陆琪,曹彩英.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63-65.

[3] 王桂芹,龚光清,赵云,等.手术室安全管理及差错事故的防范[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78-1480.

[4] 李论,金仲品.严格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关键[J].当代医学,2011,17(22):12-14.

篇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医疗卫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医疗活动过程中的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直接导致了医疗环境发生了变化,医疗护理纠纷也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医院及各个科室中,发生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概率最大的科室是产科。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相比,助产护理工作量大,面临的风险更大,助产士不仅脑力和体力要付出很多,整个工作中精神与心理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一旦处理稍有不当,便会引发护患矛盾,甚至产生医疗纠纷或发生不良事件。本文从医疗纠纷的角度分析与讨论助产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1助产护理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1.1助产人员工作态度欠佳

助产护理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有的甚至是违反相关规定,对产妇及新生儿关注度不够,使产妇家属产生怀疑、不满等情绪,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交接班不规范、对特殊病情未进行详尽交代、对产妇的不良情况未引起足够重视、不能及时进行观察与评定等。

1.2助产人员业务技术欠佳

在分娩过程中,助产人员对产妇的情况估计不足,发生意外事件时处理慌张。对新生儿查体草率、不到位,一些临床常见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如新生儿锁骨骨折等,未能在第一时间通过查体发现,导致耽误病情,引起家长及家属的不满。

1.3缺乏服务技巧,与护患沟通欠佳

助产人员对沟通技巧的掌握不够,未能与产妇及家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比如,产妇分娩前,对分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告知不到位,一旦出现问题,产妇家属便会产生极大的不满情绪。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未能及时告知婴儿家属,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部分助产人员对产妇及产妇家属态度冷淡、生硬,对其提出的问题表现出不主动、不耐烦,直接导致产妇与产妇家属的不满情绪,从而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2助产护理发生纠纷的因素

2.1护理管理和操作制度不完善

医院关于助产护理工作相关的管理以及操作制度不完善,直接导致助产士的各项护理操作与行为规范无据可依,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操作习惯,甚至是错误的护理行为,导致助产护理的质量得不到提高。除此之外,一些相关的医疗文书如产程记录单、产时记录、新生儿记录等存在不完整、不规范的情况,这些都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一些助产人员执行医嘱不严,对药物的管理与使用混乱,经常违反操作常规,未能细致、周到地观察产妇的情况和新生儿的情况,导致未能及时发现产妇与新生儿的不正常反应,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导致延误了病情,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促使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此外,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对护理管理、护理操作及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不够,奖惩机制不完善,导致助产护理工作的不规范。

2.2助产人员自身素质因素

一些助产人员在临床实践操作过程中,不重视护理常规,存在违反常规操作的行为,导致未能及时发现产妇与新生儿的一些问题,产生了恶劣的不良后果,引发医疗纠纷。一些待产产妇在接产时,恰逢助产人员工作繁忙,而未能及时对产妇开展详尽的分娩知识的宣教,没有帮助产妇减轻阵痛,没有及时将产妇的情况回馈给家属,甚至表现出了冷漠、不耐烦的态度,导致产妇以及产妇家属对助产人员的医疗服务态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最终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一些助产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未能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同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医疗纠纷的认识程度不够,重视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到医疗纠纷的危害性。对一些潜在的法律问题和医疗风险认识欠缺,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3助产护理工作性质与社会因素

产科工作具有特殊性,周转率偏高、产妇病情复杂、疾病变化快、治疗预后难以判断、产妇及家属对治疗期望值较高等,都为助产护理埋下了安全隐患,在整个助产过程中稍有不慎或疏忽就易发生医疗事故,引起医疗纠纷。由于人们对助产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个家庭对产妇与新生儿的关注度也非常高,潜意识里不允许任何意外事件发生,这给助产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加之助产护理工作量大、高度紧张,使助产人员极易产生疲劳、倦怠等情绪,从而降低工作积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安全隐患。

3助产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3.1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助产护理的管理制度,包括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各项日常护理操作常规流程与制度等。在助产护理中,任何操作都必须严格按照常规进行。助产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各项检查与护理,如听胎心音、观察宫缩情况、评估产程进展等。护士长及科室、医院的管理人员要随时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检查中要重视潜在危险因素的排查,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要严密督查,对易出现问题的时间、仪器和操作等实行预防性监督。

3.2提高助产人员的自身素质

助产人员要正确、充分地认识自己的职责,正确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分认识自己职业的特殊性,自觉、主动地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除了准确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外,还要不断地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和临床操作技能经验,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产妇及新生儿的问题,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果断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给予恰当、及时的治疗,有条不紊地配合临床医师完成临床工作,从根本上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自学或者科室组织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等形式,来督促临床工作助产人员学习,夯实基础。提高护理助产技术方面,可以让有经验的、高年资的助产士来介绍助产技巧、传授助产技术,在工作中进行带教,帮助低年资的助产士快速掌握相关的临床实践操作技术。此外,还可以通过外出进修等形式,来增加各医院之间的相关切磋,共同提高助产水平,共同提高助产护理工作的质量。

3.3加强社会宣教,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于入院产妇,一定进行详细的宣教工作,产妇家属也要适当参加宣教活动,使其对整个产程有粗略的认识,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要介绍清楚,以免出现意外情况时,产生医疗纠纷。同时,可通过社区和医院的宣传栏等介绍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及分娩知识、产程中的意外和产后的正确护理等,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石一复,周郁鹤.重视妇产科医疗安全,妥善处理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2):705-706.

[2]金飞,吴氰,王姗姗.助产士在产程监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6):93-94.

篇10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护理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护理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以及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服务缺陷的反应,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手术室是医院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工作的科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工作紧张繁忙,护理工作中的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给患者带来严重损害甚至危害生命。因此,必须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1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1.1常见不良事件 手术器械遗留到辅料中夹带到清洗中心;术中器械清点不清而延长关腹时间;器械准备不全而延长了手术时间;术前未检查器械设备性能,造成使用时发生故障,贵重器械仪器使用不当而造成损坏。

1.2少见不良事件 使用高频电刀时因护士配合有误而造成电灼伤;病理标本管理不当或丢失;手术放置不当引起患者神经损伤;术中用药错误,药物浓度、剂量不准确,输错血;手术用物遗留体腔;接错患者,开错手术。

2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

2.1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

2.1.1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手术室是集抢救、治疗、诊断于一体的场所,护士每天面对的是急诊、重症或是被麻醉而失去表达能力的患者,手术室中仪器、器械多,手术有关物品多,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易因忙乱而发生事故。因此必须健全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让护士在做每件工作时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为每件仪器、设备的使用指定出工作流程、操作要点,并粘贴上墙,便于人员流动时,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流程,一丝不苟的进行各项操作,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护理。

2.1.2每个月召开安全讨论会,共同排查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已发生的不良安全事件,及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讨论,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尽量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2.1.3加强学习培训 至少业务学习2次/月,学习内容如复杂手术配合、重危患者抢救、新仪器的讲解及掌握要点等。同时采用护士长早会提问,设护士工作质量登记本,每日记录,月底统计,要求新护士认真做好工作笔记,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手术配合工作,护士长不定时抽查,评定成绩与年底考核挂钩。

2.1.3排班时遵循优化组合、能级对应的原则 将业务水平、健康状况、年龄、学历不同的人员进行合理搭配,有利于护理人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结构达到最优化,提高护理安全及整体效率。

2.2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教育和技能培训

2.2.1加强责任心 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护士工作崇高而重要,必须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大的事故往往是因"小差错"而引起的。作为1名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在工作中养成很好的责任意识,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2.2.2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种制度及操作规程 各种制度和操作流程是患者手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认真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安全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各种技能、仪器操作规程,以确保患者安全。

2.2.3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故,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2.4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了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如不加强学习,往往会发生仪器操作不当,与手术医生配合不协调而影响手术的质量,因此要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各种新的医疗设备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并能排除简单的故障,对新购进的医疗设备仪器,要求供应商对全科护理人员集中规范讲解,包括安装、 使用、注意事项、保养方法、小故障的应对等。对每一台仪器挂操作规程,定期对仪器进行维修、保养、登记,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作为1名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务必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崇高的责任感,增强防范意识,保证护理安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筱军,张水红,陈静宜.手术室护理差错防范的探讨[J].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5(108):5418.

[2]薛焕芬,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