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科研工作情况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1 09:18: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研工作情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科研工作情况

篇1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而用广州话教学,又削弱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安塞腰鼓”,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篇2

1、检查流程提速:通过对检查各环节的协调,使检查室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已经完成的患者检查资料送至诊断室;诊断室在保证影像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报告签发的速度和诊断报告向登记室的传送。通过本次提速,使得患者均能最快获得影像诊断报告,便于患者的就诊。ect检查主要以肿瘤患者为主,且部分为外院病人,为了保证检查后能够尽快返回,减少辐射,ect工作人员(邢成颜、翟锋、崔慧玲)在完成检查后第一时间内对影像资料进行诊断,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诊断报告,有时要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

2、全面提升窗口服务质量:作为窗口科室,与患者的接触时间短,次数多,因此,保证好的服务质量,对患者的检查是有重要意义的。ct室是我科患者检查集中的地方,检查后患者经常询问相关事项,在患者较多的情况下,往往容易造成矛盾。张兰老师作为一名护师,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有问必答,细心解释,保证患者满意而回,曾有一次一名患者检查完成后,反复询问取报告时间、地点、其他检查就诊去向等,因为患者耳背,需要反复大声才能听见,张兰老师耐心的解释了好长时间才将患者送出放射科。

3、认真执行中夜班检查报告复核制度:根据现今中夜班患者多,外伤多的特殊检查情况,我科始终检查中夜班检查报告复核制度,中夜班医师检查后留下患者信息和联系电话,接班后由中高年资医师及时对检查资料进行再次阅片,对误诊或漏诊的患者立即进行联系,修改报告。通过该项制度的实施,保证了患者就诊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值班医师的诊断水平。

二、进一步落实医患沟通制度。

1、登记室是放射科的第一道窗口,患者就诊均需要在此处进行登记,此处也是医患沟通的第一关。登记室工作人员面对形形的患者,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指引患者的检查;对取报告的患者要仔细、认真,避免错发;对待处理的患者,要结合待处理意见指导患者进行下一步处理;有时还要指引患者的下一步就诊。李敏敏是我科的一名护士,其在登记室的工作质量是最好的,登记资料齐全,字迹清楚,对患者态度和蔼、解释清楚。 2、在影像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患者病史提供不全,或者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资料的情况,此类患者归于待处理中。诊断室在待处理患者处理中,注重患者情况、尤其是体质较弱或者是病情较重的患者,在保证患者舒适的前提下,完成诊断相关资料的采集,和报告书写。李宗山老师在患者处理中仔细认真,对患者态度和蔼,很多患者因为对待处理意见不理解存在一定的误解,李宗山老师总是能够认真解释,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与诊断相关的信息,保证患者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获得诊断,满意而回。

三、进一步深化首诊负责制和首问负责制。

该项制度主要是针对待处理患者制定的,通过此项制度保证所有待处理患者的影像诊断由同一名主治以上医师完成,避免多名医师接诊,反复熟悉病史,进而缩短患者诊断时间。通过该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保证了患者就诊过程的连续性。

四、进一步为病人减负。

五、完善便民服务。

1、在检查区各候诊大厅内设置候诊椅,保证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在待诊过程中能够进行休息。

2、设置独立的问诊处,对待处理患者进行检查、问诊。

3、ect检查室内部设置专门的病员候诊室,内部配备检查床和连椅,保证身体虚弱患者在等待检查中能够进行休息,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配备暖水瓶和一次性口杯,保证患者候诊过程的舒适性。

4、对有危害的检查区域,均设置警示标志,提醒患者自觉进行回避。

5、检查时间弹性延长: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临近下班还有患者没有检查、部分患儿没有完成镇静,不能立即检查的情况,中夜班医师接班后,继续对患者进行检查,磁共振室每周都要在中午加班2-3天。 6、检查资料免费复制:随着影像资源的数字化,很多疑难病例患者需要到高一级医院进行会诊,根据患者要求,我们免费为患者提供检查图像的刻录复制,便于患者的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六、积极拓展医疗服务范围和项目。

根据当今影像学发展、我院患者情况及我科现有检查设备情况,放射科不断拓展医疗服务范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如:目前开展的全身血管cta、冠状动脉ct成像、mr水成像等。

七.强化科室人员质量教育和培训。

1、集体阅片制度:放射科每天交班后均进行集体阅片,主要是阅前一天检查中遇到的疑难病例或者典型病例。通过阅片,集体学习检查部位可能出现疾病及各自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并且有利于大家对病变征象的学习、发现检查技术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有利于今后更好的改进。技术组每天对前一天检查患者的影像图像进行集体观察,结合三级甲等医院线片质量标准进行分析,找出低质量图像的原因,并且进行记录,指导今后更好的进行影像检查,选择合理的条件和参数。

2、业务学习制度:每周放射科均要举行一次业务学习,主要学习内容为本方向的新进展、新技术、新html" class="UBBWordLink">经验。结合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各系统疾病诊断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学习使诊断组全体医师对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先进检查技术有更具体的了解。

3、网络课堂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专业知识。主要是观看名家对疾病诊断及检查技术的讲座。

八、加强科室协作,提高业务水平,更好为患者服务。

在实践工作中,通过与临床科室的联系,不断提高科室业务水平。

1、在影像检查后,对可能存在的超早期脑梗塞及时与脑卒中单元联系,保证患者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诊断和治疗。

2、对于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病例在影像诊断后,及时与临床科室进行联系,对手术后患者的病历诊断结果进行跟踪随访,通过定期的进行业务学习(集体阅片),更好的对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15-02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正大力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课程改革。其根本目标是: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彰显高职教育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专门人才能力、素质要求的需要。就现阶段而言,课程改革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倡导的是项目化教学法,通过具体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及素质培养于一体,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项目化教学的广泛实施和不断的探索实践,除了结合各专业课程进行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研究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推行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积极谋求应对措施。

我院一直走在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前沿,《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已有三年了。针对该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以来实际运用效果、实施情况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和总结。以便下一阶段调整课程改革方向,合理设计组织教学过程,更好的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在具体实施《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情况的调查活动中,关于调查问卷的设计成为我们考虑的关键问题,本文就其进行探讨研究。

一、调查问卷的目的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情况调查问卷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程度。具体地说,就是要了解我院《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找出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因素,为促进该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有效推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供保证。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由指导语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指导语主要是调查者向学生说明该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意义,如何填写问卷以及关于匿名和保密保证等问题的阐述,同时也对参与调查学生的合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其目的是引起学生对项目化教学情况调查的重视,激发其积极参与的热情,消除顾虑,自觉自愿填写问卷。问卷的正文也称问卷的主体,由基础信息和一系列设计的问题组成。正文的基础信息主要是学生及课程的信息,在《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情况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课程性质、所学专业、年级、性别、是否第一次接触项目化教学等基础信息调配,便于对调查对象进行比较、信息分析。在具体设计问卷题目时,除了采用大量精心设计了备选答案的封闭式问题外,我们还将开放式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达到调查结果量化统计的要求,又使学生可以不受题目答案的约束,根据自己的体会自由回答一些问题,以便更多的了解学生切身感受并完善调查组的研究信息。[1]

问卷主体中的题目是为收集相关信息和研究相关问题设计的,是整个问卷的核心。在对调查目的深入了解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题目,对获得有价值、有规律、有启发和实践意义的调查结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项目化教学情况调查的问题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对项目化教学情况满意度的评价、知识掌握情况、综合学习能力影响、团队合作与学习效率、教学方法与教材匹配程度、学习方法与适应情况、图书馆及网络资源利用情况、实训条件与项目化教学技能训练匹配程度、考核评价满意度、项目化教学的收获和改进意见。

相关内容汇总见下表: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情况调查问卷题目设计

三、调查问卷的实施

1.确定调查对象为2008级与2009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学生。该年级学生已全部学完改革后的《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对项目化教学的目的、实施、效果有深刻体会。选取不同专业,可以对比了解学习基础、学习意愿等方面对教学改革的影响。

2.调查集中集体进行。在确定调查对象后,由调查组通知该班学生时间和地点,在有关老师发表问卷指导语后统一进行问

卷填写,结束后统一收回。该做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项目化教学改革对所有学生的普适程度,也可以结合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情况对项目化教学改革效果进行整体评价。

3.问卷回收后,对问卷回答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检查。问卷未答条目超过三分之一的予以剔出,作答有明显反应倾向的(如所有条目答案都选一个)进行剔出,得到有效问卷。

四、问卷编制过程中的其它问题

由于该问卷针对性较强,因此设计的问题要紧密结合课程。问卷题目既不能过于简略,也不能过于繁琐,更不能脱离实际。过于简略,无法达到调查的目的;过于繁琐,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会降低问卷的回收率和填答质量;同时必须选择与受测者填答问题的能力相符合的题目。而受访者需要着重思考且花费较多时间完成的开放式问题选择1~2道即可。

问卷题目的排列顺序也很重要。提问顺序安排的合理得当,有助于被调查者回答问题,有助于调查目的的实现。通常情况下把简单的、一般性的、较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较复杂、不易回答或敏感性题目放在后面,也可以按照问题所能提供的信息及被调查者能感觉到的逻辑性安排题目顺序。本次对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先总体后具体、从易回答到难回答的原则进行问题排序。为了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我们将同类问题尽可能集中排列,便于学生有次序地回答,以免在应答过程中的思路经常中断和来回跳动影响答卷质量。

答案格式的选择。在一般的问卷设计中,有下列答案格式可以选择:①二项式或是否式;②多项选择式;③序列式;④定距式;⑤等级式。本次调查问卷基本采用等级式的答案格式,答案分为四个等级,程度副词或形容词之间有明显的区分度。个别题目采用多项式选项,以便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充分的了解。[2]

问卷信度和效度的处理。调查问卷分为事实型调查问卷和非事实型调查问卷,前者调查目的主要是为了研究某方面的情况,后者则一般用于能力倾向问卷、知识型问卷等。对于前者,可以采用频数计算结果说明事实,对于后者可以采用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内在一致性信度三种估算方法评价问卷信度。[3]本次调查属于事实型调查问卷,所以信度可以通过后续频数计算结果,列出频率分布表来分析说明情况。关于效度,则主要采用内容效度进行检验。问卷的条目来源于文献综述、访谈以及有关测验中的一些项目,并将初步拟定的50个条目请有关心理学专家、从事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教师及不同专业背景的项目化教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表的评定。分别从问卷的结构、问卷的题目、内容的排列、指导语等各方面综合进行评定。发现所有评定均在4.5以上,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参考文献

1 汤 磊、唐国瑶、陈晓明、陈志兴.在学生评教中的研究生调查问卷表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3(4)

篇4

1、时间:12月22日

2、内容:传达教育局年度考核工作布置会精神,学习市区年度考核文件、师德考评文件精神,明确年度考核工作安排,布置考核工作。

二、考核述评

1、领导干部考核

时间:12月22日下午

对象:张安明、毛祥林、许功华、王佚朗

程序:个人述职--—教育局组织群众测评--—考核提交

2、教科中心考核

时间:12月26日上午

对象:其他全体人员

注意:已经述职人员不述职,主要负责人不参与等级测评,调研人员考核为合格

程序:个人述职--—群众测评-—-组织研究--—公示反馈

三、总结

1、考核表整理工作

2、工作提交与汇报

200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研科研工作,促进教科研员专业发展,完善教科中心评价机制,总结教科研工作经验,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根据教育局关于年度考核工作的要求,本单位12月22日至元月6日组织完成了20年度考核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发动,提高年度考核工作的认识

一是制定了年度考核工作的方案,做到有计划,有准备。

二是认真组织学习,明确年度考核工作的意义。我们传达了教育局年度考核工作布置会精神,学习了市区年度考核文件、师德考评文件精神,使大家明确年度考核工作安排。

三是提高认识,摆正工作位置。通过动员,大家认识到年度考核既是考核评优,更是工作经验的总结和交流,是工作的反思与对策的研究,要把考核工作当作学习交流来对待。

二、认真组织,提高年度考核要作的质量

一是认真做好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准备细致周到,述职全面具体,汇报了工作,提出来了问题,思考了工作的发展方向,群众测评反映良好。

篇5

    科学研究是当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中最关键的一环,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是促进高等学校科研发展,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地方高校的科研活动多处于起步阶段或低水平的循环阶段,同部属高校、国家重点院校相比,地方高校在科研环境、人才吸引力、科研经费的途径等方面相对较为薄弱,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好地调动地方高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是科研激励机制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作者所在的川北医学院为例,分析探讨地方高校科研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地方高校科研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 脉冲现象。将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情况通过以数量和时间为特征值的坐标图来反映,可以看到一个普遍现象,即有些教师的数量在某个时间内出现突发性增长,随后又快速回落,数年后再次重复,犹如“脉冲”一样,称之为“脉冲现象” [1]。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与经济利益、社会地位、自我认知紧密相关,在这样的状态下,一部分教师迫于职称晋升的压力进行科研活动,在整个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指标和任务,当阶段目标达成时,职称晋升对他们丧失了激励作用,他们便不再主动关心科研工作,进入休眠期。

2. 缺乏系统观念指导,激励手段单一。在激励方法的选择上,常常采取单种激励方式,没有形成各种方法相互辅助统一的指导思想。(1)普遍重视物质激励,如加大科研奖励的力度、拉大岗位津贴的差距等,忽视了精神激励,导致二者比例失衡。高校教师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关注物质需要的同时,他们会更多地关注精神层次的需要。比如自身的学术地位和认可度,与前阶段相比自己的成就感变化等。 一味的物质激励满足不了高校教师的精神需求,长久下去,激励作用会逐渐减弱。(2)没有把握好正负激励之间的“度” [2]。高校的科研激励机制正、负激励的比例容易失衡,往往局限于正面激励,缺乏负面激励。正面激励包括对科研工作者的表扬、嘉奖、肯定、信任等正面意义的激励,负面激励则是指对科研工作不积极的人员进行批评、惩罚、否定、约束等负面意义的激励。事实上,一味的正面激励或负面激励都不可取。如果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如果只是对先进者进行表彰,对科研工作毫无积极性的人会觉得自己大不了不得表彰就行了,也不损失什么。只有对这一部分缺乏积极性的人进行约束,才会鞭策他们行动起来。(3)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之间的平衡关系处理不当。内在激励是由行为的内在动机引起的,是来自工作自身的激励,如工作兴趣、自我实现感或成就感等。外在激励是由外在动机引起的,如奖金、工资、职位提升等。在处理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时,一方面,不能片面强调内在激励,剥夺个体对自身所创造的价值的分享权力;另一方面,不可只注重外在激励,忽略高校教师对于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无视科研工作过程本身带来的巨大激励价值。

3. 激励工作没有建立在科学的考核与评价基础之上,激励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在某些方面有欠公平。目前一些高校的科研考核方案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关系失当,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比如根据发表的论文数量来计算科研工作量,不能客观地反映科研成果本身的质量和研究者的实际水平。以这样的量化评价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能产生负面的激励效果,令一部分科研工作者放弃对学术内在品质的追求,盲目追求数量和速度,缺乏科研创新精神。

4. 一刀切、标准相同。以年龄、教学科研能力为标准,可以将高校教师分为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如果用相同的科研标准来要求这两个不同层次的人群,很容易挫伤他们的科研积极性。青年教师虽然精力旺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但由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知识积累程度不够,科研能力有限,可利用资源较少,申报科研项目相对较难。相比之下,中老年教师因为工作时间长,积累的基础较厚实,过往申报过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较多,为他们再次申报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如果将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放在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比较,显得有失公平。中老年教师觉得很容易达到的目标,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青年教师来说,确实难乎其难,长此以往,青年教师便会失去信心,而中老年教师也会因为目标实现难度不大,丧失了继续挑战的动力[3]。

5. 部分激励方式缺乏时效性。时效性是一个有效的激励系统不可或缺的要素,具有激发人们后续工作潜能的作用。一般高校总是要等到年终或某个固定时间再给予奖励表彰,认为只要少不了,跑不了就行。比如我校的科研奖励一般集中在学校科技大会上统一进行,而科技大会四年才开一次,这使得激励的效能大大降低,没有及时得到激励的教师会认为他们做出的成绩没有得到认可,丧失对管理者的信任,继而减弱了科研工作的热情,影响他们再创佳绩。

二、加强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激励的的对策建议:

1. 各种激励措施协调统一,把握“量”、“度”平衡。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高校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成员,吃穿住行的物质需要通过经济收益来实现,经济收益主要包括工资、津贴、奖金和课酬。根据双因素理论[4],通过努力得到的东西才具有激励作用,只有使每人的经济收益随着各自科研工作情况浮动,实行经济收益浮动制,才能充分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经济收益浮动制包括了浮动式津贴和浮动式课酬,使得经济收益和本职工作、科研工作情况挂钩,体现了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同时,高校教师的精神需要不可忽视,因此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同样重要。通过网络技术和专业软件在校园网公开科研管理文件、资料、数据等,使科研信息公开化、透明化,营造浓厚的科研激励氛围,引导教师通过比较,进行自我评价,充分发挥精神激励作用。

   (2)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相结合。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掌握正负激励之间的“度”尤为关键。一方面,对于科研工作先进者要及时进行嘉奖表彰,另一 方面,采用必要的惩戒手段来改变部分教师对于科研工作的错误态度,修正其不良行为。高校教师文化层次高,自律观念强,如果大量采取批评、惩罚手段,容易伤害其自尊心,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应以正面激励为主,辅以负面激励,做到赏要合理、罚要合情,起到鼓励先进,惩治落后的作用。

   (3)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辅相成。内在激励是基础和先导,强调科研者的主观能动性,外在激励是保障和条件,强调外界环境的推动功效。学校科研管理者应该把握内外激励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不同情况下,各有侧重点地发挥其相互促进的整合作用。

   (4)长时激励与短时激励相统一。科研成果的“脉冲现象”提示我们,人一旦在实现以阶段目标之后,很容易松懈下来,这是人类追求“逸”的天性使然。针对这一现象,科研管理者应该采取的措施,使用有效的继续激励或再激励,如设立同类职称的等级认定,增设岗位特殊津贴等,将长时激励与短时激励统一起来,激发高校教师进一步的精神需要,树立长远的科研目标。                                                              

2. 完善科研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确保激励机制的公平公正 。与软件公司合作,引入科研工作绩效考核软件系统,合理评价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业绩。首先要看科研成果,包括论文专著和项目成果两个方面,它反映了高校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其次,要考察高校教师的学术素养,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考察点,因为较难定量。考察学术素养即是对高校教师的内在潜质、知识积累及在探索性科研工作中所投入的难以量化的积累性劳动进行衡量。因为科研工作是一个积累的长期过程,有的教师投入了大量的心力,也许短期内未出科研成果,但并不能抹煞其对科研工作的付出,如果单从科研成果一方面来衡量,对这一部分教师是不公平的。

3. 建立基于知识和创新的激励机制。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地方高校资源相对薄弱,在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方面和重点院校相比尚不具备竞争优势。在现有条件下鼓励创新,特别是年轻教师,他们年富力强,具备较强的创新性思维。年轻教师处于成家立业的起步阶段,物质缺乏,采用适当的经济激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牢固树立尊重知识产权就是尊重科研人员的观念,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时对科研成果进行宣传公开,及时奖励著作权人和发明创造者,改变以往将奖励集中到科技大会的做法。

     4. 建立激励机制的信息反馈系统。激励机制的构建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特别是在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相对较弱,激励机制建立的时间较短,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为了保证信息反馈的顺利进行,要联合学校的人事管理部门,建立比较完善的反馈机制,通过网络、民意调查、召开科研工作人员座谈会等方式,使信息反馈实现制度化和经常化,建立一种高效、透明、开放的广纳贤言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滨江. 激励理论与高校科研激励机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

篇6

1.1缺乏协同的计划管理平台

项目执行是项目组内部以及各部门间协同工作的过程,需要管理过程中能够贯穿协同办公的思想,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保证项目信息顺畅的传递和沟通。

1.2计划监控力度不足

通过电话、报表等方式反馈项目进展,无法做到直观、实时的将项目进度、存在问题等关键信息反馈给项目负责人、高层领导及相关协同部门,对于项目进度的管理容易失控。

1.3资源协调困难

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跨部门多角色人员的资源调配,研发任务较重,硬件、软件、人员等资源经常出现冲突,项目负责人、部门领导往往难以准确的把握资源的状态,难以做到资源平衡,合理调配内部资源,协调外部资源。

1.4临时任务管理繁琐

设计生产过程中临时工作任务较多,时常出现因临时任务打乱项目计划,需要追加资源,导致计划任务延期等混乱现象。

1.5任务执行力不足

项目任务计划难以“任务分解、层层落实”,由于信息孤岛等原因,数据沟通不畅,任务执行信息不准确,滞后,监管执行不完善,工作效率不高,执行力下降,布置的任务不能及时高效完成。

1.6工作总结缺乏规范

技术部门在多项目管理过程中,部门内部需要进行部门工作的汇总,形成相关的报表,但在现行的管理方式下各类工作报表难以按照统一的模板体现必要的信息,难以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整理、上报、审核,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影响了工作质量。

2科研工作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科研工作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要求能够实时了解到项目计划的进展、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当前的状态,加强对项目过程的管控;二是支持任务的下达、分解、执行、汇总,实现工作协同,并提供任务计划的报表统计功能。

2.1项目资源管理

按职能部门组织结构和岗位角色对研发人员进行分类管理,能动态管理人员所承担的研发任务及其完成情况,提供直观的项目资源负荷分析功能,为科研任务的追加和调度提供即时的可用资源库支持。

2.2研发工作任务分解、定义及

支持标准的项目管理立项功能,方便定义工作类别,分解项目任务,定义里程碑、时间进度要求和交付物等,并参照人力资源负荷情况,将相应任务分配给能用并且可用的人员。

2.3项目执行

为研发人员提供按重要度和紧迫度排序的在研任务看版,自动向项目组成员发送任务消息提醒,可自行设定时间,在任务要求完成时间前进行提示。提供日志功能,方便研发人员按照不同的工作类别(包括临时任务)填写相应的工作日志,各种类的工作日志要有相应的模板,利用这些模板及时反馈其工作进展情况;日志管理需采用结构化数据管理模式,便于系统自动汇总编织各管理层所需的管理报表和工作总结。

2.4问题管理

建立问题跟踪机制和管理平台,可按照不同的类别创建问题,设定解决期限和预期效果,指派责任人并对其下发任务,同时提供直观的当期问题综合展示看板功能,提供指定期限临近的问题提醒和延期问题的汇总提示功能。需要指定专门的问题分析人员,对问题进行确认,然后对确认的问题进行一个闭环的管理。

2.5任务和资源状态监控

可利用报表、甘特图、直方图等各种直观、灵活的方式,进行所有在研项目、当期问题、临时性任务的执行情况的综合展示,可对指定的任务或个人工作情况进行综合查询,可对指定若干任务或个人进行对比查询。任务看板需要分为个人看板和指派看板,个人看板由自己创建,并具备维护、查询、提醒等功能;指派看板是其他人给该人员分配的任务,要有查询和提醒等功能。能够实时汇总相关的指标数据,并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进而形成在研项目看板,可对在研项目各个阶段的项目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以便直观地了解项目各个阶段任务的进度、成本、人员工作量等情况;同时与计划进行对比,提供多种统计报表方便管理者对计划进行统计分析。

2.6工作协同管理

提供项目内外的信息协同平台,工作任务信息可进行跨项目、跨部门的、接收或转发。

2.7其他功能

要求系统基于B/S架构,以降低系统的维护和使用成本;具备完善的安全加密和登陆认证措施,确保系统安全无风险运行,支持pad和智能手机用户登录应用;在权限管理上,具备统一用户及权限管理机制,可基于用户、角色、部门、安全级别和系统功能模块等多个维度进行配置和管控。

篇7

思想上,我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措施,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并认真完成学习强国平台的学习目标,一步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素养,保证了自己在思想上和党保持一致性。

篇8

一、基本情况

㈠、组织机构得到完善

县教育科研工作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相关业务部门及基层学校负责人代表组成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设由邰秀丽副校长为主任的科研办公室,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主任委员,部分学术骨干教师为委员的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负责筹划和指导全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目前,我县实现了县、乡、校三级科研网络,为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确保了我县教育科研工作科学稳步的运行。

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我们选派了一线业务骨干教师领导到教育科研所工作,目前,教育科研所现有专职科研人员五人,负责指导全县的教育科研工作。根据我县教育发展的需要,早在10年前,我们就要求全县各基层学校建立科研室,并设专(兼)职科研室主任,科研室主任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担任。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为了整合全县教育科研优质人力资源,从分发挥科研骨干的引领作用,更好的开展全县的教育科研工作,我们建立了科研专家库,兼职科研员队伍,确定了热爱科研,理论水平高,研究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十名科研专家和十名兼职研究员,为全面做好我县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㈢、办公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办公条件基本满足需要,今年装修了办公室,并为每位研究人员配齐了电脑,投入了大约两万元满足了工作需要。

二是建立了比较晚善的信息网络,建立了教育科研网页,与全县各中小学校(园)实现了网络连接。教育科研网页设立了科研管理、培训、校本科研、信息、简讯、动态等栏目,及时向全县学校和教师提供了科研信息和培训资源。

三是图书资料满足需要我们依据进修学校不断充实理论和信息资源,订阅了较为齐全的各类教育报刊、杂志、今年新购置了图书册,供科研员及学校教师吸取教育信息及教育理论。

㈣、科研经费逐年增加

教育局对教育科研工作给予了政策倾斜和工作支持,特别是在经费投入上克服全局资金短缺实际困难,逐年加大投入“十一五”以来为科研人员外出学习培训,聘请专家讲课,名师送课,添置办公设备等,投入资金约三万元,为科研所配置办公室投入两万元,此外,我们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筹集资金用于科研工作。由于科研所隶属于进修学校科研部,所以没有设立独立的帐户。

㈤、科研管理规范

在认真吸取了“十五”期间课题研究工作经验基础上,我们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十一五”期间全县各中小学校(园)的课题研究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分别出台了《县科研组织管理制度》、《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县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三极管理职责》、《县课题管理条例》、《县教育科研研究成果评选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全县各中小学校(园)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了科研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基地校的建设与管理。在科研工作中我们把培树实验校和发挥实验的辐射功能作为工作的重点。我们建立了25小学、2小学、县实验小学3所县级科研实验基地校。同时我们确立了搜登站中心校为市县级农村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为发挥基地校的辐射做用,通过召开现场会,成果研讨会等形式,努力打造校际向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例如今年我们就分别在25小学和2小学召开了“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和“十一五”立项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交流会等,以此努力打造校际向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用科研工作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升位。

三是突出了“十一五”立项课题的管理。为了加强立项课题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提高课题申报立项管理工作的严肃性,我们将“十一五”期间正是立项的各级各类课题列入科研目录,出台了《县“十一五”科研课题管理目录》,这样就从源头上清理了立项课题管理的混乱状况,确保了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十一五”开局,我们确立了“用科研的理念和方法解决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的科研思路,通过论证,确立了12项国家级课题,35项省级课题,12项市级课题等重点课题,对所有立项课题逐个进行认真审阅,从题目的确立,课题的论证,方发的使用,步骤的安排,成果呈现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审查,并与以指导,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协调学校进行改进和完善,课题申报的质量有了明显得提高。

㈥、咨询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

多年来,我县教育科研所始终坚持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主动开展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的承担了“学习型学校特征与评估体系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此课题是为了配合我县全面实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进行的配套研究课题。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评价体系上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我县各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开展不均衡的现象,我们深入基层学校调研,通过听取校长汇报查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材料及与主管此项工作的负责人交流等程序,形成了翔实的分析报告,提交给了教育局,为全面了解全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状况,如何扎实有效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教育科研所还有效利用《教育通讯》定期为行政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㈦、课题研究与校本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扎实开展县级以上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把科研员能够承担科研课题,做为对科研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现在,我教科所三名科研人员承担了县级课题“学习型学校特征与评估体系的研究”此项课题现已进入全面研究与实施当中。由主管局长、进修主管校长具体负责承担的“网络环境下有效研修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对策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取得了预期成果,已通过结题验收。

二是加强课题研究实验校的管理与指导。通过专项调研、参与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等形式,对“十一五”期间,承担市教育科研所主持的规划课题研究实验的十二所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青年教师培养的方法与实践研究”的五所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性格培养”、“小学生不同时期心理问题的预防策略”两所学校;“十一五”期间,承担市教科所主持的省级重点规划课题“县域和谐普惠教育发展研究”,以及其他各类立项课题的单位,进行了跟踪指导,先后制定了《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课题研究过程实录》,为学校一线教师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依据。通过鼓励和引领及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帮助学校解决研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努力使课题研究与学校的实际工作有机整合,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83%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级课题十二项,现有十项已结题;省级三十五项,现有十三项已结题达到结题率37%;市级课题十二项,十一项结题,结题率92%。

三是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保证研究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制定了《县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目录》,要求学校及时积累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今年我们还专门组织召开了“县教科研室与档案标准化建设”工作交流会,从而提高了全县科研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自2007年9月市教育局启动“校本科研工程”活动以来,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形成了以一把局长任组长的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县实施“校本科研工程”活动方案,同时召开了由业务校长、科研主任、骨干教师参加的“校本科研工程”启动大会,县中小学校共有22所学校参与一期工程研究。经过一年扎实有效的研究,经过市教科所的过程验收,全部结题。市教科所在县二小学召开了市校本科研一期工程现场会,县校本科研工作受到了市局、市所的高度认可。为此县教育局、教科所均被评为一期工程实施工程先进单位。

2008年10月,在认真总结我县校本一期工程做法和借鉴其它市、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按市所总体要求和部署,全面启动实施了校本二期工程。确立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的校本科研理念。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⒈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局把深入实施校本科研工程纳入局工作重点,加大教科研工作在目标管理检查中分值比重,进修学校从整体工作部署出发,整合科研与教研工作。强调科研与教研有机融合,建构校本教研制度进而整体推进校本科研向纵深发展。

⒉强化教研,科研的引领

定期召开科研主任会议,提出工程实施的阶段目标和具体工作,了解各校校本科研工作情况,针对实施进程中出现的困惑,盲点及时予以指导与相应的建议或意见。搭建平台,开展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交流与研讨活动。

⒊开展扎实有效地“菜单式”培训

校本科研“菜单式”培训,是结合我县科研培训工作现状而创新出的一种科研培训模式。它的做法是基层学校把在校本科研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困惑的问题提炼出来,由校长提名培训人准备相关问题,,并将此问题上报科研所与我们相互交流探讨问题,形成共识,即可在校本教师学习团队中予以培训。科研所的相关人员在培训过程中所培训内容要进行点评与指导,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⒋建构校本教研制度,推进校本科研向纵深发展。

在整体推进实施校本科研工作实践中,我们构建了一种能够充分体现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可供具体操作模式,即“以解决总是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委主要研究方法的校本校本教科研模式。它的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究,进一步反思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在这一流程中教师经过自己的反思与实践行动、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分享教育教学的经验与困惑,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对于整合、重构自己的专业生活,实现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行动为转变,促进校本教研、科研向纵深发展和飞跃,意义重大。

⒌共同抓好“两个带动,推进工程的整体进展。在推进校本科研工作中,我们发现和培树一批先进实验基地校,其中2小学,25小学就是我县实施校本科研工作中的先进校典型代表,我们以2所学校为例,引领并完整的展示他们在校本科研工作中的案例思考和做法以及成果。抓好农村基地校建设,培树点小就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年搜登站中心校被命名为市农村教育基地校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⒍推进实施校本科研工程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校本教研目标向新课程实施后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受、体验及生成目标的的达成转变。

二是校本教研手段向新课程实施后的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小课题研究、自我反思为主转变。

三是校本教研内容向备课组、学科组对学生资源教学媒体、教学信息的合作交流为主转变。

四是校本教研内容向新课程实施后的以正确选择、科学判断教育理论,不断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创设,有效生成教学情境为主转变。

(八)科普工作扎实开展

为使一线教师通过学习和行动研究真正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们采取“预约式”服务深入学校进行科普讲座,例如:李嘉安《教育深度叙事》、《小课题研究》。王精诚的《科研档案管理》培训材料等,此种“预约式”培训讲座,主要是配合“菜单式”培训讲座同时进行,将二者有机结合既解决科研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对基层学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诊断式”解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组织领导干部赴北京师范大学及省教科院,市教育科研所组织的各类培训。组织学校积极订阅《普教研究》、《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动态》、《中国教育学刊》等科研刊物,以满足学校教师学习要求。

(九)学徐交流丰富多彩

我们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作为总结和推广科研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县科研成果评选办法》规定,我们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及总结工作表彰会,2007——2008年度共评选出县科研先进单位7个,教育科研优秀课题组6个,优秀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7人,优秀科研骨干教师20人,优秀科研成果,按论文、随笔、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教学专著,校本课程教材及课件,研究报告等7类共324项成果。有力的促进了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推动全县教育科研工作整体发展。

围绕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的中国教育学会“县域性教师资源的整合与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小课题“青年教师培养与成长管理研究”,几年来,我们坚持召开阶段研究交流会和研究成果总结推广交流会,对于其中优秀研究成果,将其推广发表在《教育通讯》上。

今年10月份,我们还召开了市所“十一五”规划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交流研讨会,并在《教育通讯》上发表了综合报道,对于推动“十一五”立项课题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把学校的教育科研年会制度化,每年召开一次,并列入学校年度工作的考核内容,这样自下而上便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十)科研成果逐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我县研究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邰秀丽副校长参加了中国首届农村教师队伍论坛,所撰写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初探”获最佳演讲者称号,我们撰写的《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获教育部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小学研究的《以责育责的特色管理研究》课题,被省教育学会评为优秀课题研究一等奖,并在我县召开了省教育学会课题结题现场会,所撰写的结题报告,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等奖结题报告。

几年来,在上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科研者的勤恳工作,我县科研所取得了一些成绩,被市教科所评为校本一期工程标兵教育局,先进科研所。

二、点滴体会

在多年的科研所工作实践中,我们能够从我县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实践,扎实有序地开展了科研工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的重视与带动是保证教育科研工作得以比足发展,有效发挥科研作用是前提。我们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和可再造的课程资源给予足够重视。2006年县教育下发了《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选办法》(简称“两个办法”)《意见》中明确阐述把教育科研摆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一推动力的重要位置。强化科研对促进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发展的重要性和推动作用。在方向引领方面,为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鲜明的理念和工作思路。按照素质教育呵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教育局提出了“校校有研究题目,人人有研究问题(课题)的科研工作目标,明确问题(课题)工作化,工作问题(课题)化的科研工作思路,树立“教师既是研究者”“科研走进课改”,“问题既课题,教学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校本教科研理念,瞄准教育创新与改革这个大方向,有效指导科研的开展。

突出重点,把教育科研作为领导干部和名优骨干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我县开展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把是否有研究课题、具有相当的教育科研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评价内容。

第二龙头课题做引领,我县“十一五”立项的课题,重点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出发点,以倾斜农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确立课题研究内容。例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网络环境下有效研修途径与方法研究”“中小学校办学特色的研究”“关于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建设的研究”“县域和普发展的研究”等等。

我们还根据当前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如新课程改革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方法等系列需教育科研引领的问题。因此,在“十一五”科研引领新课程改的研究基础上,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研究”“反思教学研究中的教学叙事研究”等课题,使教育科研深入到学科领域,加大了科研引领新课改的研究力度。力求增强科研兴教的力度,这也是我县教育科研的较大的增比点。

第三、搭建平台、交流互动,实现教育科研资源的共建共享。我县通过《教育通讯》“教育科研网页”和“教师博客群”等媒介,为教师展示交流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阶段成果搭建了共享平台。

我们的《教育通讯》从2003年12月开始创办,至今已创办第期,每期当中都有教育科研的专项板块,如“行动研究”“教育叙事”“小课题研究”等;我们在教育信息网上专门开辟了“教育科研网页”并在设有课题管理系统,此外,还有个栏目,共基层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在这里共享;我们还于2006年7月创建了“教师博客群”,基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纷纷自觉自愿地申请注册,在个人博客撰写中,有相当比例是用来撰写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反思、教学随笔等的。我们的做法分别在“首届中国教师论坛”会议上和“省教师进修院校培训部主任高级研修班“上做了题为”创建教师博客,实现思路共享“的交流发言。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还将我们的”教师博客群“做了向连接

三、反思不足,采取对策,促进科研整体升位。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018-04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加强对中职教育的研究已迫在眉睫。中职教师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管理等教改研究的骨干力量。然而,中职教师科研能力薄弱已是共识,以“全国职业教育研究论文要目检索”一年间( 第116期~第127 期)论文统计为例,989 篇论文中有关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仅47 篇,所占比例约4.8%,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身份进行的研究则更少。笔者选择四川省某职业技术学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结合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中职教师科研的现状。

调研设计与实施

中职教师科研现状指的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情况,包括参与各种科研课题或项目研究、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工作、撰写论文公开发表或获奖、参编或主编教材或其他教辅资料、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或经验交流等内容。

(一)调研内容

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1)中职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与态度;(2)中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方法;(3)中职教师的科研成果;(4)外部因素对于中职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影响等。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部分是在查阅文献与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编制调查问卷,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统计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采用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对受访对象进行访谈并做好记录,研究者通过对访谈记录的定性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三)研究对象分析

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四川省内规模最大、开设专业最多、教职工人数最多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由7所学校合并而成,其中,包括5所中专、1所职高、1所职工学校,涉及二产、三产类专业40多个,1200余位教职工。学校处于合并初期,原来的各个学校尚未完全融合,能够比较全面地代表不同层次中职学校(中专、职高、职工学校)、不同专业(二产、三产)、不同教师序列(中专教师和高中教师)的特点,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典型特征。

(四)样本选择

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研选取该校750名教师(含专任教师和兼课教师)为问卷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充分考虑教师年龄、技术职称、任教专业(学科)等因素,随机抽取30人为访谈对象。

(五)调研数据信息的整理与分析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738份,其中,有效问卷735份,有效回收率98%。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整理了访谈记录,对中职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与态度、科研能力与方法、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外部因素对于中职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影响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

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在回收的735份有效问卷中,专职教师582人,占79.2%,兼课教师153人,占20.8%;副高级职称教师178人,占24.2%,中级职称教师377人,占51.3%,初级及无职称教师180人,占24.5%;学历以本科为主,占91%,专科学历的占5%,研究生学历的占4%;涉及基础文化课、土木、交运、建筑、物流、电子、电气、化工、财经、旅游、计算机等专业和学科。

(二)参与科研的意识与态度

对开展科研必要性的认识 总体上看,中职教师对于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认同度还是较高的,90.2%的受访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具体情况见表1。

参与科研工作的目的 虽然认同学校开展科研工作,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目的或动机是有差异的,90.7%的教师是为了评职或评优,高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直接功利性明显。这种动机在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中表现特别强烈。具体情况见图1。

参与科研工作的意愿 从图2数据来看,中职教师愿意参与科研工作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功利性目的不一定都不好,也不是影响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唯一原因。另外,有17%左右的教师表示不太愿意或不愿意,这需要引起重视。

不愿意参与科研工作的原因 通过对表示不愿意参与科研工作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中职教师参与科研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怎么做,也就是缺乏较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培训和指导。另外,在访谈中,也有很多教师提到教学任务太重,学校事务繁杂,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做科研。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中职学校接收的生源特殊,多是学业成绩或行为习惯不佳的学生,教师教学压力大,工作任务的确繁重;另一方面,学校或教师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割裂开来,没有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紧密结合教学工作来开展科研,而是将科研视为教学之外的附加任务,这是很多教师觉得做科研没有时间精力,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进而不愿意做的原因。具体情况见图3。

对目前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评价 图4的数据反映了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对于中职教育科研现状的认识和评价,仅有17%左右的教师认为开展情况较好,多数教师认为科研工作开展得不好。

(三)参与科研的能力与方法

参与科研工作的胜任能力 教师在自我评价胜任科研工作的能力时,负面评价较多(52%),仅有3%的教师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可见,加强科研方法的指导,提高中职教师的科研能力非常必要。具体情况见图5。

对科研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对很多教师而言,其主要工作就是教书,科研并不是他们的分内之事,加之很多中职教师并非出自师范专业,缺乏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由此可见,影响中职教师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教师缺乏科研方法,即科研能力较少得到培养、训练和提高。具体情况见图6。

经常选用的科研方法 图7的数据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中职教师论文较多表现出经验性总结的现状。从教育事实中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要将经验总结与其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价值才能得以保证。

(四)参与科研工作及成果情况

调查统计了735位教师近三年来(2009~2011年)参与科研工作所取得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论文及科研成果发表和获奖情况 论文及科研成果发表和获奖情况见表2~表5。从表2~表5可以看出以下情况:(1)中职教师或科研成果的数量不多,质量不高。(2)中职教师论文和科研成果获奖的等级不高。(3)中职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低于获奖数量,因为论文质量的原因,在一定等级的刊物公开发表难度更大。

参与科研课题或教改项目情况 图8和图9表现出,中职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特别是有相当多的教师,近三年基本上没有参与一项科研项目,反映出的现状不容乐观。

参编或主编教材或其他教辅资料情况 图10和表6反映出,教师参编或主编教材或其他教辅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提高,特别是能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著作还是空白。

参与常规教研活动情况 具体情况见图11。常规教研活动是学校推动教改研究、提高教师研究和教学能力的主要平台。但从调查数据来看,中职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数量和教师参与度存在问题,行政兼课教师比专职教师更少参与教研活动。

科研成果的阶段性比较 对受访教师在评职称前后的成果数量进行了比较。以每人平均数为计算单位(初级升中级的计算周期为三年,中级升高级的计算周期为五年),具体数据见表7。表7说明,教师在评职称前后科研成果的数量有着明显差异,尤其是当评聘高级讲师(高级教师)副高职称之后,或论文获奖的数量下降很多。原因在于,评聘职称之时,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情况有一定的约束条件,科研成果会作为一种参考条件,而在评聘副高职称以后,参与科研工作不再成为必须的考核要求,这与高校将科研作为教师基本工作量进行考核的做法不同。

(五)外部激励与约束因素的影响

学校的科研氛围、科研管理制度、科研工作地位、科研保障条件、科研奖励机制、科研工作任务要求等对教师参与科研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表8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在建立科研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保障与服务功能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教师的认同度很低。

研究结论

第一,中职教师整体科研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理解与认识上功利性色彩浓厚,未能转化为内在需求,参与意愿和程度不高,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科研成果的数量不多和质量不高,中职学校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激励与约束机制缺乏等诸多方面。

第二,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呢?其一,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融合不好。科研并不是中职学校的基本工作内容,所以,在中职学校内,科研容易成为独立于学校教育教学以及教师本职工作之外的附加任务,为了科研而去科研,割裂了科研与学校教育教学、教师自身工作和发展的联系,使之成为无本之木,不易为学校和教师真正接受。不将科研工作与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脱离学校教育教学的科研,是没有生命力的。其二,意愿与能力脱节。中职教师参与科研缺乏方法培训与指导,缺少实践经验,科研能力亟待提高。意愿是基础,能力是保证,二者缺一,都会造成教师想做却不能做,或者能做却不想做,甚至既不想做、也不能做的局面。其三,激励与约束机制欠缺,保障与服务不够。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教师参与科研的重要推动力,如果教师做与不做都一样,做了也得不到肯定和承认,不做也不会有任何损失,想做又没有条件做,缺少保障和服务措施,那么,要推动中职学校的科研工作是非常艰难的。

对策建议

(一)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

不能脱离学校教育教学来谈科研工作,也不能脱离教师的日常工作来要求他们从事额外的科研任务。只有将科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针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象,研究分析解决办法,学校的科研才会真正发挥对教育教学和教师自身发展起促进作用,才能有生命力。

(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

首先要建立并落实科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激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使他们的工作得到应有的回报,引导他们将科研与日常工作结合;另一方面,要提出约束性的要求,将科研工作与评优晋级、年度工作考核、部门业绩考核、干部晋升等结合起来,促使教师去做。只有当科研工作能够给学校带来实际好处时,学校才会真正重视。同样,只有当科研工作渗透到教师工作之中,与其切身利益联系,即将外在诱因与内在需要相结合,才会发挥长久的内驱力,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

(三)保障与服务相结合

由于其教育对象特殊,中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要激励约束他们参与科研工作,就必须做好保障与服务。一是要保障时间,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将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等同看待,计入劳动报酬,保证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不至于增加其工作负担。二是要保障投入,包括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奖励的投入、科研素养提升的投入等。三是要做好指导与服务,要有专门的部门、人员,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和指导,特别注意培养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要创造并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冉明会.重庆市某高校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对比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8.

[2]庄园盛.中职学校教师科研薄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专刊).

[3]陆素菊.中职教师怎样成为研究者[J].职教论坛,2007(8 上).

[4]沈佳乐.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科研的现实与修正[J].教育与职业,2009(18).

[5]郑确辉.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存在的缺陷及解决途径的探讨[J].中国职工教育,2000(5).

[6]史保金.加强职业教育科研队伍的“研究意识”与提高研究能力之我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5).

篇10

一、基本情况

㈠、组织机构得到完善

县教育科研工作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相关业务部门及基层学校负责人代表组成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设由邰秀丽副校长为主任的科研办公室,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主任委员,部分学术骨干教师为委员的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负责筹划和指导全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目前,我县实现了县、乡、校三级科研网络,为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确保了我县教育科研工作科学稳步的运行。

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我们选派了一线业务骨干教师领导到教育科研所工作,目前,教育科研所现有专职科研人员五人,负责指导全县的教育科研工作。

根据我县教育发展的需要,早在10年前,我们就要求全县各基层学校建立科研室,并设专(兼)职科研室主任,科研室主任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担任。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

为了整合全县教育科研优质人力资源,从分发挥科研骨干的引领作用,更好的开展全县的教育科研工作,我们建立了科研专家库,兼职科研员队伍,确定了热爱科研,理论水平高,研究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十名科研专家和十名兼职研究员,为全面做好我县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㈢、办公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办公条件基本满足需要,今年装修了办公室,并为每位研究人员配齐了电脑,投入了大约两万元满足了工作需要。

二是建立了比较晚善的信息网络,建立了教育科研网页,与全县各中小学校(园)实现了网络连接。教育科研网页设立了科研管理、培训、校本科研、信息、简讯、动态等栏目,及时向全县学校和教师提供了科研信息和培训资源。

三是图书资料满足需要我们依据进修学校不断充实理论和信息资源,订阅了较为齐全的各类教育报刊、杂志、今年新购置了图书册,供科研员及学校教师吸取教育信息及教育理论。

㈣、科研经费逐年增加

教育局对教育科研工作给予了政策倾斜和工作支持,特别是在经费投入上克服全局资金短缺实际困难,逐年加大投入“十二五”以来为科研人员外出学习培训,聘请专家讲课,名师送课,添置办公设备等,投入资金约三万元,为科研所配置办公室投入两万元,此外,我们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筹集资金用于科研工作。由于科研所隶属于进修学校科研部,所以没有设立独立的帐户。

㈤、科研管理规范

在认真吸取了“十五”期间课题研究工作经验基础上,我们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十二五”期间全县各中小学校(园)的课题研究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分别出台了《县科研组织管理制度》、《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县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三极管理职责》、《县课题管理条例》、《县教育科研研究成果评选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全县各中小学校(园)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了科研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基地校的建设与管理。在科研工作中我们把培树实验校和发挥实验的辐射功能作为工作的重点。我们建立了25小学、2小学、县实验小学3所县级科研实验基地校。同时我们确立了搜登站中心校为市县级农村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为发挥基地校的辐射做用,通过召开现场会,成果研讨会等形式,努力打造校际向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例如今年我们就分别在25小学和2小学召开了“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和“十二五”立项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交流会等,以此努力打造校际向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用科研工作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升位。

三是突出了“十二五”立项课题的管理。为了加强立项课题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提高课题申报立项管理工作的严肃性,我们将“十二五”期间正是立项的各级各类课题列入科研目录,出台了《县“十二五”科研课题管理目录》,这样就从源头上清理了立项课题管理的混乱状况,确保了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十二五”开局,我们确立了“用科研的理念和方法解决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的科研思路,通过论证,确立了12项国家级课题,35项省级课题,12项市级课题等重点课题,对所有立项课题逐个进行认真审阅,从题目的确立,课题的论证,方发的使用,步骤的安排,成果呈现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审查,并与以指导,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协调学校进行改进和完善,课题申报的质量有了明显得提高。

㈥、咨询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

多年来,我县教育科研所始终坚持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主动开展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的承担了“学习型学校特征与评估体系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此课题是为了配合我县全面实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进行的配套研究课题。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评价体系上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我县各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开展不均衡的现象,我们深入基层学校调研,通过听取校长汇报查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材料及与主管此项工作的负责人交流等程序,形成了翔实的分析报告,提交给了教育局,为全面了解全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状况,如何扎实有效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

教育科研所还有效利用《教育通讯》定期为行政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㈦、课题研究与校本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扎实开展县级以上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把科研员能够承担科研课题,做为对科研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现在,我教科所三名科研人员承担了县级课题“学习型学校特征与评估体系的研究”此项课题现已进入全面研究与实施当中。由主管局长、进修主管校长具体负责承担的“网络环境下有效研修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对策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取得了预期成果,已通过结题验收。

二是加强课题研究实验校的管理与指导。通过专项调研、参与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等形式,对“十二五”期间,承担市教育科研所主持的规划课题研究实验的十二所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青年教师培养的方法与实践研究”的五所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性格培养”、“小学生不同时期心理问题的预防策略”两所学校;“十二五”期间,承担市教科所主持的省级重点规划课题“县域和谐普惠教育发展研究”,以及其他各类立项课题的单位,进行了跟踪指导,先后制定了《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课题研究过程实录》,为学校一线教师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依据。通过鼓励和引领及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帮助学校解决研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努力使课题研究与学校的实际工作有机整合,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83%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级课题十二项,现有十项已结题;省级三十五项,现有十三项已结题达到结题率37%;市级课题十二项,十二项结题,结题率92%。

三是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保证研究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制定了《县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目录》,要求学校及时积累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今年我们还专门组织召开了“县教科研室与档案标准化建设”工作交流会,从而提高了全县科研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自年月市教育局启动“校本科研工程”活动以来,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形成了以一把局长任组长的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县实施“校本科研工程”活动方案,同时召开了由业务校长、科研主任、骨干教师参加的“校本科研工程”启动大会,县中小学校共有22所学校参与一期工程研究。经过一年扎实有效的研究,经过市教科所的过程验收,全部结题。市教科所在县二小学召开了市校本科研一期工程现场会,县校本科研工作受到了市局、市所的高度认可。为此县教育局、教科所均被评为一期工程实施工程先进单位。

年月,在认真总结我县校本一期工程做法和借鉴其它市、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按市所总体要求和部署,全面启动实施了校本二期工程。确立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的校本科研理念。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⒈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局把深入实施校本科研工程纳入局工作重点,加大教科研工作在目标管理检查中分值比重,进修学校从整体工作部署出发,整合科研与教研工作。强调科研与教研有机融合,建构校本教研制度进而整体推进校本科研向纵深发展。

⒉强化教研,科研的引领

定期召开科研主任会议,提出工程实施的阶段目标和具体工作,了解各校校本科研工作情况,针对实施进程中出现的困惑,盲点及时予以指导与相应的建议或意见。搭建平台,开展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交流与研讨活动。

⒊开展扎实有效地“菜单式”培训

校本科研“菜单式”培训,是结合我县科研培训工作现状而创新出的一种科研培训模式。它的做法是基层学校把在校本科研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困惑的问题提炼出来,由校长提名培训人准备相关问题,,并将此问题上报科研所与我们相互交流探讨问题,形成共识,即可在校本教师学习团队中予以培训。科研所的相关人员在培训过程中所培训内容要进行点评与指导,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⒋建构校本教研制度,推进校本科研向纵深发展。

在整体推进实施校本科研工作实践中,我们构建了一种能够充分体现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可供具体操作模式,即“以解决总是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委主要研究方法的校本校本教科研模式。它的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究,进一步反思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在这一流程中教师经过自己的反思与实践行动、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分享教育教学的经验与困惑,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对于整合、重构自己的专业生活,实现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行动为转变,促进校本教研、科研向纵深发展和飞跃,意义重大。

⒌共同抓好“两个带动,推进工程的整体进展。在推进校本科研工作中,我们发现和培树一批先进实验基地校,其中2小学,25小学就是我县实施校本科研工作中的先进校典型代表,我们以2所学校为例,引领并完整的展示他们在校本科研工作中的案例思考和做法以及成果。抓好农村基地校建设,培树点小就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年搜登站中心校被命名为市农村教育基地校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⒍推进实施校本科研工程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校本教研目标向新课程实施后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受、体验及生成目标的的达成转变。

二是校本教研手段向新课程实施后的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小课题研究、自我反思为主转变。

三是校本教研内容向备课组、学科组对学生资源教学媒体、教学信息的合作交流为主转变。

四是校本教研内容向新课程实施后的以正确选择、科学判断教育理论,不断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创设,有效生成教学情境为主转变。

(八)科普工作扎实开展

为使一线教师通过学习和行动研究真正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们采取“预约式”服务深入学校进行科普讲座,例如:李嘉安《教育深度叙事》、《小课题研究》。王精诚的《科研档案管理》培训材料等,此种“预约式”培训讲座,主要是配合“菜单式”培训讲座同时进行,将二者有机结合既解决科研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对基层学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诊断式”解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组织领导干部赴北京师范大学及省教科院,市教育科研所组织的各类培训。组织学校积极订阅《普教研究》、《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动态》、《中国教育学刊》等科研刊物,以满足学校教师学习要求。

(九)学徐交流丰富多彩

我们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作为总结和推广科研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县科研成果评选办法》规定,我们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及总结工作表彰会,年度共评选出县科研先进单位7个,教育科研优秀课题组6个,优秀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7人,优秀科研骨干教师20人,优秀科研成果,按论文、随笔、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教学专著,校本课程教材及课件,研究报告等7类共324项成果。有力的促进了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推动全县教育科研工作整体发展。

围绕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的中国教育学会“县域性教师资源的整合与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小课题“青年教师培养与成长管理研究”,几年来,我们坚持召开阶段研究交流会和研究成果总结推广交流会,对于其中优秀研究成果,将其推广发表在《教育通讯》上。

今年月份,我们还召开了市所“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交流研讨会,并在《教育通讯》上发表了综合报道,对于推动“十二五”立项课题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把学校的教育科研年会制度化,每年召开一次,并列入学校年度工作的考核内容,这样自下而上便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十)科研成果逐步显现

“十二五”期间,我县研究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邰秀丽副校长参加了中国首届农村教师队伍论坛,所撰写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初探”获最佳演讲者称号,我们撰写的《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获教育部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小学研究的《以责育责的特色管理研究》课题,被省教育学会评为优秀课题研究一等奖,并在我县召开了省教育学会课题结题现场会,所撰写的结题报告,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等奖结题报告。

几年来,在上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科研者的勤恳工作,我县科研所取得了一些成绩,被市教科所评为校本一期工程标兵教育局,先进科研所。

二、点滴体会

在多年的科研所工作实践中,我们能够从我县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实践,扎实有序地开展了科研工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的重视与带动是保证教育科研工作得以比足发展,有效发挥科研作用是前提。我们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和可再造的课程资源给予足够重视。年县教育下发了《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选办法》(简称“两个办法”)《意见》中明确阐述把教育科研摆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一推动力的重要位置。强化科研对促进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发展的重要性和推动作用。在方向引领方面,为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鲜明的理念和工作思路。按照素质教育呵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教育局提出了“校校有研究题目,人人有研究问题(课题)的科研工作目标,明确问题(课题)工作化,工作问题(课题)化的科研工作思路,树立“教师既是研究者”“科研走进课改”,“问题既课题,教学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校本教科研理念,瞄准教育创新与改革这个大方向,有效指导科研的开展。

突出重点,把教育科研作为领导干部和名优骨干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我县开展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把是否有研究课题、具有相当的教育科研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评价内容。

第二龙头课题做引领

我县“十二五”立项的课题,重点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出发点,以倾斜农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确立课题研究内容。例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网络环境下有效研修途径与方法研究”“中小学校办学特色的研究”“关于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建设的研究”“县域和普发展的研究”等等

我们还根据当前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如新课程改革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方法等系列需教育科研引领的问题。因此,在“十二五”科研引领新课程改的研究基础上,在“十二五”期间我们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研究”“反思教学研究中的教学叙事研究”等课题,使教育科研深入到学科领域,加大了科研引领新课改的研究力度。力求增强科研兴教的力度,这也是我县教育科研的较大的增比点。

第三、搭建平台、交流互动,实现教育科研资源的共建共享。

我县通过《教育通讯》“教育科研网页”和“教师博客群”等媒介,为教师展示交流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阶段成果搭建了共享平台。

我们的《教育通讯》从年月开始创办,至今已创办第期,每期当中都有教育科研的专项板块,如“行动研究”“教育叙事”“小课题研究”等;我们在教育信息网上专门开辟了“教育科研网页”并在设有课题管理系统,此外,还有个栏目,共基层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在这里共享;我们还于年月创建了“教师博客群”,基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纷纷自觉自愿地申请注册,在个人博客撰写中,有相当比例是用来撰写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反思、教学随笔等的。我们的做法分别在“首届中国教师论坛”会议上和“省教师进修院校培训部主任高级研修班“上做了题为”创建教师博客,实现思路共享“的交流发言。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还将我们的”教师博客群“做了向连接

三、反思不足,采取对策,促进科研整体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