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特殊途径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1 09:18: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德育的特殊途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德育的特殊途径

篇1

这三条特殊光线是:(1)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另一侧的焦点(如图一中的甲);(2)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其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一中的乙);(3)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一中的丙)。

二、运用特殊光线确定凸透镜成像位置、大小和倒正

由于焦点位置和二倍焦点位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重要的两点,作图时,应当先标明这两点的位置(如图二);然后从物体AB的最上方A点射出的无数条光线中,找出其中的两条,一条是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改变,另一条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另一侧焦点(选择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也是可以的),两条折射光线在凸透镜另一侧相交于一点A′,则A′就是A点的像,而主光轴上的B点所成的像B′仍在对面的主光轴上,并且位于A′点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图二中作出了u>2f、f

当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当f

当u

三、分析特殊光线的成像光路图,得到有用信息

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如果从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直接会聚而成的像点是实像点;如果从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另一侧光线是发散的,其反向延长线相交的点是虚

像点。通过作图还可以证明:当u=2f时,像和物体(下转第35页)

(上接第36页)

的大小相等,v=2f(同学们不妨动手一试)。

篇2

总经理

机型要求:30座(含)以下民用航空器(初级类航空器除外);飞机兼顾舒适性与经济性,养护成本低、可靠耐用的飞机是通航短途运输飞机首选。

航线距离:小于500公里

机组人员资质要求:飞行机组为双人制,指派一名机长、一名副驾驶,飞行人员需持商照且体检合格类别为1类; 机务放行人员执照需要型号签注。

运行标准:昼间目视飞行标准,飞行高度≤3000米

市场开拓:不定期载客及货邮运输服务;根据需要决定飞行频次;不从事危险品运输;以包机形式运营;简化购票流程;简化票务管理规定;机场单独旅客通道。

短途运输是解决交通落后地区百姓出行的有效手段:一公里高速路,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而一公里跑道却拉近这个地区与世界的距离;打造一小时“时空圈”,构建干线、支线和“毛细血管”共同健康运行的良性立体航空交通网络布局。

短途运输有力拉动地区高端旅游:缩短“旅”,延伸“游”,改变旅游永远在路上的窘境,提升旅客出行品质,提高城市旅游服务水平。

丰富旅游产品:低空看草原,俯视大森林;观光体验飞行;旅游产品从二维变为三维

短途运输极大方便政务、商务出行:为商务人士提供便捷高效、灵活的出行方式,减少航班时刻固定带来的困扰;为政府公务出行提供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出行方式,有力配合政府车改政策;低成本包机服务。

探索客货混运模式:提高运输速率/通航航空器对机场设施要求低、运行维护成本低、灵活多变的特点,充分提高了偏远地区货邮运输效率。保证运输品质/航空运输由于速率快,可减少在运输途中水果存放的时间。且由于航空运输不会产生持久的颠簸,对保障水果品质将有极大的贡献。提高资源利用率/客货混运模式,将弥补单一客运或货运带来的资源闲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经济价值。

为短途运输提供运行标准的修订依据:通用航空短途运输是一个新业态,没有足够的运行经验可循,各种标准需要不断修订更新,以适应通航短途运输的特点,试点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勇于创新运行模式,探索新的形式,为局方提供可行的修订依据。

篇3

特殊教育中面对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敏感、他们自卑、他们需要的更多是鼓励和关爱。希望智力障碍的孩子长大后能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能独立或半独立地生活,这是国家,社会以及家庭对孩子教育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是为他们确立训练目标的人,所以在确定教育训练的基本目标时就应从总的目标出发,选择那些使孩子达到这个总目标所必需学习的内容,然后帮助他们达成。因此,在特殊教育中启蒙教育更为重要,有才能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有了健康乐观的心态就一定会有追求成功的信心,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1 启蒙教育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而所谓师德的高下,也尽在于此。教师要想热爱学生,首先就要真正尊重学生,要接受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要民主地对待学生,放弃过去那种高高在上“师道尊严”的观点,弯下腰来,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个层面上,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要心存赏识,抓住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有才能不一定能成功,但有良好的心态就有能创造成功的条件,并将最终获得成功。教师和蔼可亲、激励向上的语言,能使学生的忧虑变得坚定、恐慌变得平静、犹豫变成主见、自私变得互助、怯懦变得勇敢、自卑变得自信等,综合起来就是“我能行”的力量与信心。

 

我所在班级有一个这样的男生:他在刚入学时就毛病多多,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是走神就是做小动作。课下喜欢捉弄人,甚至会和同学打架,破坏工具,老师们屡次教育,却都收效甚微,他依然是我素我行,成了班级的一个重要问题人物。我后来经过多方面了解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了,剩下有身体缺陷的他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缺少家庭温暖使他越来越孤僻,也越来越自卑,便用各种奇怪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班里的老师们了解了这个情况以后都会时不时的关心他,找他谈话。有时上课提问,也会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当他的成绩有了进步时,我就会在班级中抓住机会表扬他,让同学们都看到他的进步。他犯错误了,我会把他领到办公室,摸着头跟他慢慢谈。孩子渐渐变了,有事没事总往我们办公室里跑,帮助老师们干这干那,上课也不走神了。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依赖于学校教育,也依赖于社会和家庭影响。因此,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使各种渠道都发挥作用,才能给这群特殊的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学校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但家庭是儿童无形的学校,家长是儿童的启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家庭的密切配合,单靠学校老师的力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很难的。

 

为此,可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联系会”等,既使家长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又使家长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问题家长”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孩子的残缺而对其不闻不问,使孩子严重缺少关爱,养成了自卑偏激的个性。另一种是对孩子过分溺爱,由于孩子身体的残缺所以家长想在生活上使他们得到补偿。他们要什么给什么,要怎样就怎样,加上自身的特殊性又缺乏同龄伙伴,逐渐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一切以“我”为中心,滋长了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不合群心态。这两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都存在比较严重的性格问题,所以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家长的力量也非常重要。

 

2 启蒙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儿童的特殊性,要求特殊儿童的家长比普通小孩的家长对孩子要花更多的心血,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因为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是低水平的,他们的进步是缓慢的,是需要外界和自己的一丝不苟的努力的。这外界,不仅包括学校和老师的力量,还有家长的力量。

 

拿我从教的生活语文课程和生活适应课程来说,语文课要培养孩子对文字的认读、书写和语言各方面能力,生活课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劳动、动手操作等生活适应中的各种能力。无论是对生字的认读,还是让学生学习一个单一的穿鞋的过程,对这些特殊的孩子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和目标,如果仅靠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孩子会很快地遗忘。而且课堂上由于老师资源和精力的限制,很容易忽略某些学生,或者无法做到多遍的巩固。例如学习穿鞋子,老师在示范后一个一个教,一节课下来,平均每个学生最多1-2遍。但如果有家长陪读的学生就不一样了,在老师关注其他学生的时候,家长可以指导自己的孩子多练习穿鞋的步骤、动作,来巩固学习的内容,这比他们待在位置上发呆要好得多,因为他们大部分注意力是极容易走散甚至是没有注意力的,特别是自闭症的学生。

 

为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特殊教育的很多课程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从课堂延伸到了生活和家庭中。家长如果关注孩子的学习,就能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课堂教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实物和事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学习《厕所》这一课,学生在课堂上认识了男厕所、女厕所的各种标志,老师也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辨了学校里的男女厕所。但这是否就代表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呢?他们可以在离开学校以后,在外面的超市、饭店等公共场所辨认这些男女厕所,从而正确地运用吗?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很容易地发挥作用,在放学回家或者周末的时间,带着孩子去这些公共场所,指导孩子在生活中运用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漫长的寒暑假生活中,更是家长帮助孩子复习和巩固所学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大好时机。

 

3 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启蒙教育

 

篇4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028-02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来临,给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导致图书馆在形态、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图书馆作为信息的主要集散地,在网络环境下,只有提供与时展相适应的读者服务,以适应网络环境引起的变革、深化,拓展图书馆服务,才能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信息化的趋势。

一、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的特点

(一)读者数量成倍增长

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到现在上网人员的普及,每年上网用户出现几何级增长。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是建立在开放性的基础上,广大读者可以借助电脑和通信网络等设备享受到图书馆的各项服务。随着网络在图书馆中的普遍应用,一方面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地域范围限制,使图书馆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本馆读者,可以扩大到网络中的每个人;另一方面突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时间限制,读者可以每天24小时随时利用图书馆的电子文献,使图书馆服务读者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大图书馆读者信息意识的逐步加强,图书馆读者的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的态势。

(二)读者分布范围广泛

在当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分布范围广,并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在当今社会,受市场因素和图书馆职能、地位的变化影响,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向社会化发展,如原来的高校图书馆,除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外,还向社会读者提供服务,参与信息市场的竞争。同时图书馆网络的发展和通讯渠道的多样化,促使其进一步向国际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利用图书馆已上网的文献信息资源,也就是说,图书馆网络系统中任何一个使用网络资源的人,都是该图书馆的读者。

(三)读者分布层次更宽

传统图书馆的读者来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有娱乐性阅读、求知阅读及科学研究阅读等方向,其中娱乐性阅读群体所占比重较大,而且来馆阅读人群年龄范围较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除了为具有信息检索知识及专业知识的读者提供较专业的数据库检索等服务外,也可为年龄偏小、偏大或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以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影视欣赏、知识讲座等相关知识的服务。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而言,诸如此类服务的开发,读者的分布层次将更宽。

(四)读者需求多元化

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而网络则为这些技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及时、便捷的途径。现代学科的发展呈现交叉化、边缘化、综合化的趋势,一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大量出现,也使得一些科学研究型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以往更为迫切。一些综合性大项目、新兴学科课题的研究通常需要借鉴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研究型读者不仅希望在图书馆能查阅到相关课题的文献信息,而且还希望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利用网络技术及时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因此网络环境下读者需求更加多元化。

(五)读者需求的个性化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读者年龄层次、知识层次的差异,读者的需求有时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网络环境下推行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则是读者需求个性化的很好体现。

二、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对策探讨

基于以上网络环境下读者的特点,笔者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以读者为中心

“以读者为中心”不仅是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同样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可以说“以读者为中心”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若没有读者,图书馆亦无存在的必要。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最主要的地方在于图书馆将不再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信息节点融合到整个社会信息网络中去。所以,以读者为中心,要体现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中,渗透到各个环节,而不仅仅是读者服务这个环节。首先要求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对读者的需求要上心,对待读者要热心,对待工作要精心,只有这样,才能使“以读者为中心”的观念深入每个图书馆人的心中。其次要求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主要包括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和传播工作,把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建立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娴熟的业务能力之上的。

(二)做好主动服务工作

传统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基本上是以“件”或“册”为单元的文献借阅服务为主,一般只为读者提供“答案在哪里”之类的信息。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则以信息为基本单元,深入到字词、句段、数据等,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工、综合,为读者提供具有知识内容的增值信息产品,直接回答用户“答案是什么”。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做好、做足主动服务。主动服务不仅仅是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姿态,它应该包含着丰富的服务内容。如何让读者拥有利用图书馆的主动权,变图书馆为其服务为读者自我服务,这是图书馆主动服务的实质所在。因此,图书馆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读者自主利用图书馆的方法的培养,提高广大读者的信息素质,使读者在终身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才能使各自的人生立于不败之地。在主动服务工作中,可以将图书馆的主页作为面向读者开展服务的主阵地。首先利用图书馆主页通过FAQ、QQ在线交流等方式对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常规性问题做出解答,使读者的一般性、通常性问题得到及时解答;其次,及时帮助读者了解出版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帮助读者了解、选择、使用数据库,使读者在寻找信息、资源时少走弯路;再次,利用电子信息公告栏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献推荐、阅读引导、专题讨论等,并尽量做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让读者积极参与其中。

(三)提供专业化服务

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虚拟化,读者获取各种信息日益方便,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此情况下,图书馆如何为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符合读者需求的服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摸索和探讨:第一,应改变传统图书馆满足于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的思想观念,通过帮助读者解决遇到的问题,以读者的目标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动力和最终目标。在服务过程中要突出“专”,在“专题”上要体现专业,在“专人”上体现专心;第二,改变传统图书馆以馆藏信息资源的获取和传递为主的服务模式,充分调动各类知识资源、知识系统及服务组织来拓展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达到专业化服务的目标。在网络环境下,要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优势,让图书馆成为信息的集散地。第三,改变传统图书馆的基于读者简单提问做出一般回应的低层次服务,要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系统分析,进而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遴选、重组、创新、集成来形成符合读者需求的知识产品。专业化服务贯穿于读者知识获取、分析、应用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具有动态的、连续的进行相关服务的能力。一些高校图书馆通过引进硕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来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化服务。

(四)做好个性化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将越来越明显,读者的个性需求行为也更为突出,因此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应根据不同的个性需求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就是针对不同用户的行为、爱好和阅读兴趣及习惯采用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方式,提供不同的信息内容的服务。图书馆在实行个性化服务时,必须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并在尊重用户表达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网络了解用户的个人需求及兴趣爱好从而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尽可能提供特色服务。如:个性化定期服务,即根据用户需求采用提供定期Web页面或用E-mail方式提供定期信息推送;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即根据用户的专业特点、学习行为、研究兴趣、爱好提供相应的信息产品;个性化决策服务,即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技术,对有用的信息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向用户提供能够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以及科学解决问题的规则和模式。

(五)做好提升服务工作

现代信息技术为文献信息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应以现代信息技术做后盾,把研究信息技术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运用作为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一个新的方向,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获得方式日益增多,文献信息获得途径日益丰富,才能使“馆藏”日益丰富,才能使读者服务工作“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方式日益多样,能满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从而保证各项服务工作的开展,真正实现读者与图书馆的目标达到一致。

总之,网络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内容和方式都已经或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在图书馆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读者服务工作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将发生更深刻的变革,从而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在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下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易红涛.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5(6).

[2]李叶霞.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新探[J].图书馆建设,2001(增).

[3]赵水森,基于因特网的个性化信息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4).

[4]张家瑞.以人为本――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6).

篇5

Research on Competitiveness of Library Based on Porter’s Model

Nong Yanchun

(Guang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xi Nanning 530007)

Abstract: The library is asked for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technology, cul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lthough the library is not a company, but the library faces certain competition also. After analyz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library based on Porter’s model, th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irstly, the libra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not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Secondly, the library should build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with the key index of readers’ satisfac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library; Porter’s model; competitiveness

学术界普遍把波特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国家钻石”理论认为是最有影响的竞争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能力,其别强调在激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与其它竞争对手相比所体现出的市场吸引力。该理论还把企业竞争力分为五个方面: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现有同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替代品生产者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因此,被学术界称为“波特五力”模型。

国外对图书馆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有4 个方面:将竞争力思想应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图书馆馆员素质、图书馆服务测量标准以及增加图书馆所创造的经济价值。Jurow(1996)认为,大学图书馆要制定出积极有效的规划和服务措施以保证图书馆作用的发挥,图书馆竞争力侧重于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所带来的“结果”。Saracevic(1997)指出,提升图书馆馆员素质可提升图书馆竞争力。Khalid(2011)认为,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专业知识的基础可以在扩展图书馆工作中的组织管理、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管理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发挥独特的作用。Tereas To. (2007)分析了图书馆员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一个图书馆员绩效评估体系,并指出图书馆应加强与员工的交流与互动,重视培训与发展,从而构建开放、宽容的组织文化才能有效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在国内,蒋永福认为,图书馆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组织、控制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过程。孙丽艳等人指出,图书馆发展战略依赖于图书馆形成自身竞争力的特色优势,是差异性或是潜伏着特有的竞争力[3]。吴伟莉认为,图书馆必须不断根据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对资源和能力重新配置和定位,以维护图书馆竞争优势[4]。金中仁和闵水珠认为,要从“以读者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入手,以研究读者定位、流失分析、满意度等读者关系为基础,建立培育更好的读者关系,从而为图书馆建立强而有力的核心竞争力[5]。张新兴和谈大军认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应向规范性、系统性、实证性方向发展[6]。

图书馆是典藏、保存、传播知识的殿堂,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图书馆致力于满足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提供有效益的服务。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科研、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提出同步发展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由于纸本信息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公众阅读习惯发生变化,“图书馆消亡论”一直不绝于耳。网络环境和信息环境发生的改变引起图书馆的巨大变化是互联网出现之前任何人都难以预测的。面对 21 世纪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尤其是数字化与网络化的推动与影响,不但挑战图书馆的数字化处理能力,也衍生出人力、物力及空间等多种问题。虽然图书馆不是企业,但图书馆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因此,按照“波特五力”的框架,对图书馆竞争力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企业视角下,供应商对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的影响途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要素价格,二是降低单位价值质量。应用到图书馆而言,图书馆的“供应商”就是为其提供图书、信息资源等的企业及其它各种组织。为了有效提升其竞争力,图书馆在 “供应商”层面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起与供应商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在最早的时间掌握新版图书等各种图书资源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以比较优惠的价格获取所需资源。二是加强信息管理,建立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系统,这样可以使图书馆把了解到的读者需求信息及时真实地传达给供应商,同时,供应商的规划等各种信息也能及时为图书馆所了解,从而增加合作的透明性和有效性。三是建立读者沟通渠道,图书馆可采取读者见面会等形式建立起读者与供应商直接的沟通桥梁,使供应商更清楚地了解读者的诉求,也为图书馆提升竞争力起到推动作用。

2 “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商品比较充裕的时代,顾客在购买商品时一般都要货比三家,尤其在价格上会不厌其烦地讨价还价,要么压低了价格,要么是在同等价格的基础上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这都势必对企业的赢利能力造成影响。不难推理,如果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强,就掌握了买卖谈判的主动权,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企业就会陷于被动,为了达成交易就被逼让利而减少收益。与企业的情形大同小异,图书馆亦会面临同样的境地。对图书馆而言,“顾客”就是指读者。为了有效提升其竞争力,图书馆在 “顾客”层面可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图书馆应加强内涵建设,从整体上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使读者在愉悦的环境下获取所需的图书或其它服务;其次,建立以读者满意度为关键指标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把读者满意度作为图书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时刻心系读者,才能保障服务质量的持久改善,从而使图书馆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再者,构建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投入适度的资源维护图书馆与读者的良好关系,图书馆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会使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明显减低。

3 行业内现有同行间的竞争

一般而言,行业内现有同行间的竞争是最为直接和激烈的。由于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对行业情况比较熟悉,对顾客的需求也更为了解,因此往往能投顾客以所好,以顾客比较喜欢的方式争夺竞争优势地位。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等手段来吸引顾客,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由于面临着同样的顾客群体,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行为的发生往往源起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发现了现有行业环境有待改善的地方;二是因为一个或几个企业感到来自行业或者环境变化的威胁。就图书馆而言,也不可避免地经常遭遇同行竞争的境况。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竞争态势,以有效增强图书馆竞争力。对于图书馆这一行业来说,行业内现有同行间的竞争,就是指馆际之间的激烈竞争。为了有效提升其竞争力,图书馆在“行业内现有同行间的竞争”层面可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苦练内功,加强品牌建设,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二是建立战略联盟,加强人才交流与信息共享,互相促进,共御风险,谋求更大发展;三是牢固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坚决抵制不正当竞争,共同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在竞争中谋发展。

4 “替代品”的威胁

波特竞争理论认为,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也有可能存在相互竞争关系,这是因为这两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有可能存在互为替代的关系,这就是波特所说的“替代品的威胁”。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文献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1975年,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国际图联一致认为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主要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由此可见,提供的类似“产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咨询公司、情报研究所等其他信息服务机构,这类信息服务机构在信息服务领域方面与图书馆展开竞争,利用其对信息的高准确性和敏感性,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二是档案馆、博物馆,这些公益性基础设施在文献保藏保护方面都将与图书馆展开竞争;三是各大出版发行商,它们利用自有的资源平台直接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在电子资源领域与图书馆展开竞争。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种种优势,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防御来自“替代品”的威胁。

5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所谓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就是指潜在的进入者看到了现有市场存在进入的机会,希望进入到现有市场上再分一杯羹,从而会与现有企业展开争取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现有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与此类似,已有的图书馆虽然具有一定的在位优势,但也照样会遭受来自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图书馆可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使潜在的进入者难以进入或不敢轻易进入:一是提高潜在进入者的进入门槛;二是降低潜在进入者的预期收益;三是增加潜在进入者的生存风险。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各种文献资源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以及长期的积累,其投资回收期很长,意味着潜在进入者往往要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风险也就更大。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4.

[2] 蒋永福.维护知识自由: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J].图书馆,2003(6):1-4.

[3] 孙丽艳,陈浩义,马瑞川.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J].图书馆建设,2008(8):1-4.

[4] 吴伟莉.21 世纪如何打造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J].现代情报,2007(6):111-114.

[5] 金中仁,闵水珠.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与读者关系之探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4(5):88-91.

篇6

一、任职教育的特点

1.信息需求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学历教育转为任职教育,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学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术性人才,教学内容宽泛,注重专业课和文化知识齐头并进。而任职教育旨在培养应用性人才,目标重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更贴近时展、军事任务和部队实际,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指向和针对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2.信息需求的多元化

虽然任职教育的信息需求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但任职教育的学员多为不同职别、不同类型的部队各级领导及专业技术骨干,他们文化背景不同,认知结构不同,而且比学历教育的学员经历丰富。他们实际经验足,思维活跃,兴趣爱好广泛,因而对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3.信息需求的分阶段性

任职教育的培训层次不同,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有士官任职教育和军官任职教育;根据培训级别的不同,又可分为初级任职教育,中级任职教育和高级任职教育。

二、根据任职教育的特点相应地进行服务转型

1.组织馆员培训,满足用户信息指向性和针对性需求

虽然军队院校之前积累了大量学历教育的经验,但并不适合目前的任职教育。或许图书馆大多数馆员很多也是学历教育出身,加之之前关于学历教育的定向思维,还达不到军队院校转型对图书馆馆员素质的要求。这除了要求馆员努力学习、积极赶超之外,院校可以实行“科技兴馆”战略,采取相应措施,组织馆员外出培训,建设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让馆员学习和掌握与岗位任职相关的最新理论和知识,使馆员综合素质提高,军事知识更加明朗,从而更好地为任职教育服务。

2.扩展资源,满足信息的多元化需求

(1)做好网络资源服务

为了适应转型,军事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在有针对性地增加。但每一批新书上架,要经过物理加工、采访、编目等一系列繁复的过程,新书上架需要一定的时间,图书馆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完善共享化的图书馆网络平台,除了适时增加网络资源外,还要办好纸面上的新书通报、网上资料推荐及简单说明,不断丰富网上资源,为用户需要的信息多元化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虽然馆藏资源在不断增加,但还不能满足任职教育对信息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可以不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比如开办讲座、座谈会、读书节等比较活跃的活动,让每位读者都参与进来,互动交流,产生知识思想的碰撞,进而扩大用户信息量,满足信息多元化需求。

(3)开展馆际互借

篇7

一、特殊音乐教育学科建设的需求

学科建设需要学科发展能力和学科发展支撑能力。根据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属性对建设音乐治疗室的需求,音乐治疗室成为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学科属性对音乐治疗室建设的需求

长期以来,高校的学科建设支撑平台及相关的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撑条件非常薄弱。这既可能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又可能与两大学科领域对研究支撑体系的要求不同有关。音乐教育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类,而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汇流的结果,这就使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的专业学科属性表现在学科建设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与原音乐教育学科建设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使得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凸显出学科支撑平台——音乐治疗室建设的要求甚为急迫。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003年初国家教育部决定开始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实验室(或重点研究基地)和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成为高等院校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然,文科实验室和信息平台的建设不能完全照搬自然科学模式。音乐治疗室是以课程、课题或服务于社会而组建的实训室,是具体环节、具体项目动手能力的配套训练场所,使其成为承担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服务于社会实体和窗口,使其促成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学科人才培养结构模式转变的“序曲”。

2.音乐治疗室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特殊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能力表现与其他学科一样,为知识创新,即学科基本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学科研究对象的深化与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前沿的求索与求证,学科体系的完备与新生增长点的培育等方面;学科发展支撑能力体现在承载学科发展环境资源的构筑能力,即适合的治疗设备条件与经费支持的力度,学术梯队建设及结构优化,有效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等环境资源构筑支撑能力①。学科建设的整体能力只有在支撑体系不断坚实完善的基础上,其发展能力才能体现出来,学科发展才会表现出充足的动力。音乐治疗室的建设就属后者,随着音乐教育与特殊教育及音乐与治疗的不断结合,使特殊音乐教育学科属性在学科建设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表现出与普通音乐教育的不同,为了协调无限增长的学科发展要求与有限的学科发展支撑能力的关系,建设具有特色和创新发展能力的音乐教育,适应学科建设能力的增长,音乐治疗室的建设也就成为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音乐治疗室创建的意义

音乐治疗室的建设已成为我院培养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接轨具有深远意义。

1.有助于提高对音乐治疗教学实践的认识

加强音乐治疗实践教学场所——音乐治疗室的建设,可改变以往音乐治疗学科的教学现状,增加教师和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的机会,从而增强师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一方面,更好地让教师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对音乐治疗人才素质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推进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学生在音乐治疗教学实践中的参与和体验,可以克服教与学中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践的不良倾向,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务操作能力。

2.有助于提高音乐治疗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音乐治疗室的建设,有助于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能力锻炼的实际状况,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规避音乐治疗教学中,考核方式方法上采取单一理论笔试的现状,向实务操作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与理论笔试相结合的考试形态过渡。教师教学也由书本理论教学过渡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彻底打破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学科原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的过程,使学生的理论知识、音乐治疗技术、音乐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训练有机结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教与学融为一体,能极大地调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目前,学院就业率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特殊学校和用人机构,希望招聘有音乐治疗实务操作能力的毕业生。学生在音乐治疗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在音乐治疗室更好地进行音乐治疗的自我体验,而大学生的实践课题研究和对特殊需要者的实务操作,有助于增进学生与特殊需要者的接触和沟通,并将理论熟练运用于实务操作,对提高学生成熟的音乐治疗实务技术大有裨益。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本院教师的课题研究及实践活动,深入了解音乐治疗的全过程,养成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工作作风。教师也可以通过上述过程考查学生的实务能力和综合水平,从而完成对音乐治疗学生有针对性的培养。在音乐治疗室对特殊儿童进行治疗服务,有助于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可极大地缩短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期,使学生学习向就业进行“零过渡”。

4.有助于培养高水平的音乐治疗师资队伍

音乐治疗室的建设,可以将先进的音乐治疗设备优势、经验优势和高校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工作中,我们根据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与部分特殊学校、社区和社区医院开展合作,教师可在这一平台上进行课题研究,不仅可提高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还可将国内外音乐治疗的专家请进来,使更多教师“零距离”地进修、观摩、交流、参与学术活动,促进教师学术视野和水平的提高,实现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养科研良好的反哺式科研教学模式,使学院音乐治疗师资队伍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音乐治疗室建设的途径

音乐治疗室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重视的工作,音乐治疗室能否有效开发和高效使用是不容忽略的问题。规范音乐治疗室的建设管理,重视音乐治疗室的利用,同时应该加大投入保障音乐治疗室的后续建设。

1.规范音乐治疗室的管理

规范音乐治疗室的建设和管理是充分发挥实训场所作用的重要保证。首先,加强有效管理。音乐治疗室建设和运作包含丰富的内容,如实操内容的设定和教师教学、班级上课使用的衔接;教师课题研究与学生实践课题的使用安排与保障;专家讲座,实操观摩,等等,涉及面颇广,需要加强有效协调,形成管理与使用合理安排的工作机制。其次,制定和完善音乐治疗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师责任制度、器材管理与使用制度、运作管理制度、保障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规范音乐治疗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音乐治疗室的运作水平。再次,专人专管的负责制度。对音乐治疗室的乐器管理、教室管理、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制定适合教学内容进展和音乐治疗室要求的实践教学实施办法和相关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实践环节的工作,通过教研室加强对实践教学音乐治疗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评估。

2.重视音乐治疗室的利用

音乐治疗实践教学是音乐治疗教师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离不开成功的基地开发——音乐治疗室的建立。因此,必须与特殊学校、社区、老人院、福利院等建立请进来的合作关系,提高音乐治疗室的使用率。首先是将特殊需要者接来我校开展音乐治疗活动,通过音乐治疗的开展,对音乐治疗教师的培养会更有针对性,从而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其次是通过对特殊需要者的音乐治疗,可帮助合作单位音乐治疗人才的培养,使他们在实务操作中学习和锻炼,掌握音乐治疗技术。最后是利用学生在治疗活动中的良好表现,与一些单位建立用人关系。同时,优秀学生在音乐治疗上做出的良好成绩对我院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可以通过合作单位的认同和宣传,增加其他用人单位对我院音乐教育毕业生的认同和接纳。

3.加大投入保障音乐治疗室的后续建设

音乐治疗室后续建设需要学院增加财物的投入,注重经费保障和师资队伍的培养。音乐治疗室虽已建成,由于一期经费的限制,有的治疗乐器还未购置,有的乐器只购置安装了一半,随着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的招生,课程计划的修订,音乐治疗室后续建设迫在眉睫,所需经费需要学校制定相关制度有效保障到位,这是提升音乐治疗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另外保障和提高音乐治疗教学实践水平,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注重培养既能教学,又能搞科研的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结合教学改革,把音乐治疗教学实践有计划地纳入教学改革,以保证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

总之,创建音乐治疗室对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提升科研水平、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及就业率,扩大学院品牌和社会影响力等,都提供了场所和平台,也为音乐治疗课程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认识和探索音乐治疗室建设的意义与途径,成为众多教学改革和建设任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注释:

①张志林等.支撑学科建设推动出版研究——关于出版传播重点实验室功能定位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3,Vol111,13:46.

参考资料:

[1]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2]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3][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2.

篇8

一、艺术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其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实现和谐的发展。高校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育人为基本目标,依托文学、音乐、戏剧、舞蹈、影视、曲艺等艺术载体,通过赏析优秀艺术作品,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拓宽大学生的审美视野和人生境界,然后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人格、修养、气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对大学生的一生有着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一)艺术教育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21世纪是人格的发展时代,人格的完善需要艺术熏陶。艺术使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是最具表现力的教育形式,艺术的精神力量可以从政治态度、道德、思想品格等方面影响众生,艺术教育运用其丰富的教育内容,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领会理解艺术的内涵,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智商与情商, 从而促进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人民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艺术教育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变化、定型和巩固时期,高品位的艺术审美可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获得更高层次美的享受,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艺术气质和艺术素养。积累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理解力。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讲的这个道理。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素质

人类通过两种途径认识世界:一是科学;二是艺术。当我们接触到艺术作品时,就会被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所感动,学生通过艺术教育感知美,将审美情感升华为社会道德情感,使艺术审美对现实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也能陶冶性情,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能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激发智慧潜能

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积累。艺术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大脑,有效地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特别是创造力,创新,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艺术创作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若没有逻辑思维的指导,也难以有所成就,反过来,科学家从事发明创造,形象思维无疑给科学家的想象力、洞察力注入了新的生命,艺术需要想象,科学更需要想象。

(五)艺术教育有利于构建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教育体系

人们常常会被一些消极心理所影响和变化,当代大学生更是心理预防能力差、接受暗示能力强、心理承受力差、适应能力差的群体,更需要心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原则,提高大学生心理意识和调适能力,而艺术教育带给人们的往往是美的享受和放松的感觉,能唤醒人们积极心态的产生,容易产生幸福、快乐和满足的感受,容易产生心理阳光普照的积极倾向。

二、湖北高校艺术教育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的思考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以所有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为基本任务,目标指向是让大学生接受美的体验或艺术的熏陶,一次高校要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把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确立影视、戏剧、舞蹈等艺术课程确立艺术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乃至整个学校教育中应有的地位。

湖北省九省通衢,高校林立,湖北地方文化汇东西南北之长,承楚文化之绪,创造和发展了富有楚文化传统的多种艺术形式,大致可分为戏曲、说唱、歌舞等几大类。湖北院校艺术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和充实湖北高校艺术教育的内涵,将湖北地方特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下面就湖北高校艺术教育与湖北地方特色文化结合方面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团结协作,健全和拓展艺术课程管理机构

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就要成立公共艺术教学部门和相应的管理机构,由专人分管、负责艺术教育工作,并强化其岗位职责,明确其岗位权限,下设专门负责部门和管理人员,也可以邀请和聘请大量省内文艺名人、名角、文艺界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干部来担当院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的领导和顾问,督导等,充分发挥这些名人、离退休老干部等的社会效应,不断拓展高校艺术教育的实践渠道,促进高校艺术教育的迅速发展。

(二)加强联手,加快课程管理步伐

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条例》的指示精神,高校要不断完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管理机制。优化课程体系。还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严格筛选、使用和评估教材,将国家级、示范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公共艺术教育教材纳入课程开发的同时,结合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引进湖北地方文化特色的题材,满足武汉乃至湖北地区大学生舞蹈、戏曲、绘画、歌唱等多方面的艺术需要,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管理的动态平衡,把地方文化艺术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1、影视文化教育:影视文化是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大学生欢迎。因此,高校的艺术教育必须经常开展影视文化教育,如湖北是红色革命的摇篮,可以经常利用思政课时间和课外电影场馆组织大量爱国题材的专题电影录像的观赏;还可以邀请名人名片进校园,与大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如:刘亦菲、邵军等名人和他们主演的片子,从而促进大学生对湖北特色红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2、戏剧文化教育:戏剧既是一门综合艺术,又是极受当代大学生欢迎的艺术。所以高校艺术教育中必须加强戏剧艺术与戏剧文化教育。湖北地方剧种有22个,有汉剧,南剧和湖北越调;有东路花鼓戏,湖北花鼓戏,襄阳花鼓,远安花鼓,黄梅采茶戏,梁山调,提琴戏和文曲,还有清戏,以及高台戏,灯戏等,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汉剧、楚剧和荆州花鼓戏。这些地方剧种乡土气息浓厚,语言质朴,通俗易懂,是湖北特色经典剧种和剧目,可以大量组织大学生观赏和学唱,比如说楚剧,流行于湖北,约有百余年历史,楚剧从京剧,汉剧中吸收了大量的艺术成分,并要求演员熟悉本地方言俚语,生活习俗和人情世故,因而保持了浓厚的湖北地方特色和生活情趣。经典传统剧目有《葛麻》、《百日缘》、《泼粥》、《狱卒平冤》和现代剧《双教子》、《追报表》等。

3、音乐文化教育:音乐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高校艺术教育中,加强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教育,使音乐艺术与音乐文化融为一体必不可少。湖北每年的名人巡演、大型音乐会和名人演唱会层出不穷,武汉的琴台音乐会则是国内外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同展风采的盛会,显示了楚风汉魂的民族特色,它与“上海之春”、“羊城花会”、“哈尔滨之夏”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音乐节。各大高校应该选派学生参加湖北省盛大音乐盛事,组织学生团体观赏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引进湖北音乐名人名家走进校园,如高峰、、胡杨林、梦鸽等才华横溢的音乐人和歌唱演员。

4、舞蹈文化教育:舞蹈是人体艺术之一,有动作而无声音,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成为人类表达情感的最高艺术手段之一。所以,高校理应强调舞蹈艺术教育,组织大学生学习、表演和创造大型特色的地方歌舞,湖北歌舞在国内外较具影响的有《编钟乐舞》、《九歌》、碟子曲、薅草锣鼓,以及穿号子,邰丽华的《千手观音》等。如编钟乐舞是湖北省久负盛名的大型歌舞剧,全剧分成十个部分,以楚史和楚文化为依据,以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既保持了古朴粗矿的荆楚风貌,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可以极大促进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作欲望。

(三)梯队兼顾,加强和提升教师师资水平

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要求高校在稳定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数量的基础上,要创造机会和条件不断提升艺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可以走出去,请进来,派教师以参观、访学的途径学习国内外院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教育技巧,或是聘请资深教授、艺术造诣高深的学者、演员、名人名家来学校作报告,开讲座,进行学习交流,实现经验共享,切实提高教师的艺术专业理论水准。此外,可以任用和聘用湖北演艺界一些名人名家,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干部来担任高校艺术教育的客座教授和专职教师和艺术指导,建立行之有效的交流与学习渠道,提升艺术教师的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打造一支内外兼顾、艺术和科学相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专多能的优秀师资,来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和终身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质量意识。

篇9

作者简介:廖建红(1975-),男,湖南岳阳人,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岳阳供电分公司,工程师。(湖南 岳阳 414000)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236-02

一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和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1.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环境影响

输电线路工程的环境影响,一般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影响,线路走廊的土地占用、选线选址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和相容性,运行中电磁环境影响甚至景观影响等。目前,输电线路工程投产运行后,无空气污染物产生,无工业废水产生,无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电磁现象成为主要环境影响问题。输电线路主要施工活动包括修筑少量简易道路、运输材料、铁塔基础施工、铁塔组立、导线和避雷线展放及跨越架搭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铁塔基础开挖或爆破,破坏原地基结构;修筑简易道路、运输材料、导地线展放时需砍伐破坏树木、农作物等;跨越房屋需拆迁;施工过程中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等。[1]噪声仅是暂时性的影响,可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施工时间,可将影响降到最小。

2.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输电线路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铁塔基础、施工地锚坑开挖、铁塔基面平整、施工道路修建及牵张场地的平整扰动地表,一定程度破坏原状植被所造成。输电线路除各塔基永久占用土地外,施工过程仍需临时占用部分土地(如施工便道、材料堆场),使部分农作物、果树林木遭到短期破坏。人员及车辆进出、爆破等对当地居民和野生动物产生不良影响。铁塔基础浇筑时基面开挖,破坏了原有地貌及植被,使其产生水土流失。

二、制定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目标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一般应从设计、材料、施工、建设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意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和谐工程为目标。落实“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方针,在施工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不发生生态环境污染事故,力争减少对施工场地和周边环境植被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

三、成立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相应管理机构,明确各方职责

业主、监理、施工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以适应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专项管理。

业主项目经理为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第一责任人,负责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业主项目部安全专责负责本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归口管理,负责审查监理及施工项目部编制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监理策划》、《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实施细则》,检查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实施情况,并有权对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不合格施工现场进行处罚。

监理项目部负责编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监理策划》,并审查施工项目部编制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实施细则》。

施工项目部负责编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实施细则》,并负责按细则进行实施。[2]

四、制定工程各阶段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重点控制措施

1.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重点控制措施

(1)优化施工图,对于工程沿线所经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风景区、集镇、工业区等环保敏感点采取避让原则。

(2)对邻近通信设施的影响采取较为彻底的防护处理。对重要、大型通信线和无线电设施,以满足防护间距要求、避免产生干扰影响为主。对其他通信线、无线电设施,尽量满足防护间距要求,避免产生危险、干扰影响。当电磁危险影响超过架空市话电缆线路的容许值,将采用安装电缆保安器的措施来处理。

(3)跨越通航江河时,不在水中立塔,避免线路对航运和河道泄洪能力产生影响,并按相应的最高通航水位及最大空载船舶高度设计足够的安全净空,以利于航运安全。

(4)线路与公路、通讯线、电力线交叉跨越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留有足够净空距离。

(5)尽量避让民房,减少民宅拆迁。对拆迁的民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安置;尽量避开林木密集覆盖区、果园、经济作物田地,以减少树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占用基本农田,工程占地补偿费应专款专用于开垦新的耕地,补偿占用的基本农田数量,尽可能保证当地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6)线路采取高低腿铁塔、改良型基础、紧凑型设计,尽量少占土地、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及水土流失等。

(7)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量避开高山大岭,避开林木覆盖区;在路径选择时,尽可能避开果园、经济作物田地;避开陡坡和不良地质段。对不能避开的林区,在铁塔设计中尽可能减少线路走廊的宽度,所有铁塔在跨林区时采用高塔跨越林区的方式,在一定程度减少林木的砍伐。

(8)避免塔基大开挖,保持山地的原有地形,全方位采取高低腿塔和主柱加高基础,尽量减少降基,最大限度地适应山地地形变化的需要,同时尽量采用原状土开挖基础和塔腿小基面,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9)在降基后,对边坡保护不够的回填土作挡土墙,对自然坡面易风化的做护面,对土坡和排水不畅的做排水沟,避免塔位的冲刷。

(10)各个塔位或单个塔腿做成龟背型或斜面,恢复自然排水。对可能出现汇水面、积水面的塔位要求开挖排水沟,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

(11)边坡保护,对部分塔位开挖后出现易风化、剥落、掉块的上、下过坡均采用浆砌块石保护;对较好的岩石边坡视现场情况做放坡处理。

(12)用砂浆抹面做岩体表面保护。对个别塔位表面岩体破碎、水土极易流失的情况,采用M7.5—M10砂浆抹面,保护范围为塔位表面破坏面积。

(13)对基面处理后引起易冲刷和流失的塔位,当按上述方法处理仍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在基面上重新植被,大规模护面以及喷浆的方法,处理基面。

2.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重点控制措施

(1)开工前,业主项目部组织施工图会检,通过施工图会检,落实高跨设计原则,减少树木砍伐;采用全方位高低腿设计,减少土石方开挖量;明确余土处理和外运要求,确保环保、水保相关要求落实到设计图纸中。施工过程中发现与设计图纸不符,如需要砌筑护坡和挡土墙,坚持由施工提出书面工程联系单通过监理复核后反馈给设计,设计工代现场调查核实后再按单基出图,交施工单位严格按图施工。

(2)施工项目部应组织编制《环保水保实施细则》并报审。[3]开展环保水保的风险源辩识。

(3)强化全员培训,认真执行技术措施,针对施工过程中或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气体、污水、废渣、粉尘以及噪声、振动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单独编制了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组织开展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培训,做到教育培训全覆盖,技术措施交底到现场,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环保、水保自觉意识和防范意识。[4]

(4)现场废旧物品和物料定点存放,定期清理;现场施工用垃圾、生活垃圾按指定地点堆放,及时清除。施工现场配备临时厕所。

(5)尽量选择临时占地面积少的施工方法,减少对地表的破坏。现场临锚坑及时回填,恢复植被。

(6)施工过程中线路复测全部采用GPS定位,减少了通道树木施工砍伐;严格控制爆破作业,减少对原状土破坏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7)山区施工尽量选用原有的小道作为小运道路或架设运输索道,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8)挂线时用张力机和牵引机紧、放送电线路,以减少树木砍伐。

(9)现场按要求设置护坡、挡土墙、排水沟、截水沟等水保措施。

(10)施工过程中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减少抽取地下水。

(11)对于房屋的拆迁,建设方应按国家有关赔偿政策给予补偿,拆迁户就近安置,原有房屋处则拆除平整,与周围植被环境保持一致。

(12)施工撤场前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不发生环境二次污染。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对施工区域、材料场、进场道路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土地复垦、土地平整等。

(13)土方开挖设置临时堆土场,生土和熟土分开集中堆放,并按设计要求做好余土外运及清理工作。严禁随意弃土,并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在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地方施工时,按照“先防护后施工”的原则进行。[5]

五、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特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一是设计时线路走廊的选择,受房屋拆迁、交叉跨越、青苗补偿、环保敏感点的制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投资造价和工程建设进度。二是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如处理不当,可能产生环境破坏,水土流失。这不但影响工程建设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还有可能造成山体塌方、泥石流,影响输电线路本体安全甚至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不但可有效保障工程本体的安全稳定运行,还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进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Z].

[2]国家安全土地管理局,水利部.关于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搞好水土保持的通知[Z].

篇10

所谓信息行为是指在动机支配下,用户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的行动过程,是信息用户有了确定的信息需求时,以各种方式对所需信息进行寻求、传递和使用的行为,是在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的支配下,进行信息查询、选择 、吸收、利用、交流和的活动过程。信息行为与信息使用主体和信息环境密切相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是指大学生在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思维支配下对教学、科研环境所做出的反映。大学生与网络环境下的其它信息用户相比,其信息需求有一般年轻人的共同特点,但也有其特殊性,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科研和学习的需要,是基于此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查询、选择 、搜集和利用文献信息。高校图书馆作为为大学生学习科研服务的机构,只有了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特点,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务。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网络信息浏览行为

网络信息浏览行为是指为满足已知或未知的信息需求,循超链接在不同节点间自由游移的目标导向或非目标导向的网上信息查寻行为。大学生在进行信息查寻时,可以从系统中任一感兴趣结点出发进行浏览,在此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逐渐发现新的兴趣点或者逐渐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从而调整浏览的内容或者改变查寻途径。例如,一些学生在浏览某个网站时,可能事先的目标不是十分明确,但在浏览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感兴趣的东西,进而深入浏览或通过其它渠道查寻相关信息,信息需求也由此逐渐明确。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浏览行为存在着一些原因:一是大学生潜在的信息需求。大学生在没有明确信息需求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通过浏览获取相关信息。二是大学生的检索技能欠缺,受其知识结构和信息搜索能力的限制,大学生往往会选择通过浏览来获取所需信息。三是大学生查寻信息的定势习惯。一些大学生通常会将自己经常浏览的一些网站进行收藏,并且习惯于浏览这些网页的信息。除此之外,大学生的信息浏览行为还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可支配的时间、上网的速度与费用、网页的质量与界面的友好性等。

(二)网络信息搜索行为

同信息浏览一样,网络信息搜索也是信息查寻行为的一个子集,通常也称作为信息检索。网上信息检索行为是指通过某种特定的网上信息检索工具来满足特定信息需求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明确目标、有计划、能清楚表达信息需求的信息查寻行为。与信息浏览行为相比,信息搜索对大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大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提交给特定的检索系统。搜索结果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是对信息搜索效果的主要度量标准,与大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经验等直接相关。搜索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是基于他们对网络的知识结构的了解而对其搜索行为进行提前计划,同时搜索效果也依赖于搜索系统的性能;搜索能力差的大学生一般则很少进行计划,并且会受外在表现的驱使。

(三)网络信息吸收行为。

信息吸收是信息行为的延伸和升华。高校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制约其信息行为与信息吸收的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包括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检索经验、价值观及态度等。同时大学生信息行为也倾向于搜集与自身专业、兴趣、社会发展相关的信息,而对其它受时间和精力影响的信息,关注较少,甚至漠然无视,毫无反应。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特征

网络信息突破了传统纸质文献的局限性,逐渐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但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一)信息浏览行为多,随意性过强。

相关调查表明,60%以上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没有计划性。只是根据自己的时间、心情和意愿等点击浏览各种网页、电子书、电子期刊。对于浏览的目的没有明确的计划性,网络浏览不是为了学习和查找资料,而是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大学生面对众多的网络信息缺乏选择最佳信息资源的能力,网络浏览成为“盲目阅读”。同时,在浏览中由于对复杂的浏览对象价值的判断力不够,不能迅速、敏锐、准确地把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从海量的数据库中挑选出来。这在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中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浏览对象没有选择,浏览失去了意义,变成一种单纯的意识行为。

(二)网络信息吸收行为少,深度不够。

大学生在数网络信息行为中普遍存在着“浅阅读”现象,对一些有一定深度,需要思考的信息不愿意吸收,只愿意选择那些轻松愉快的短小的信息浏览阅读。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观念错误,认为网络信息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快餐文化”。只要吃饱不需吃好,对于任何信息内容只要大概了解即可,无需深入研究。二是不能合理分配课余时间。在课堂外时间除了运动、娱乐、聊天、购物外所剩时间不多。但又对网上每天各种信息的更替充满好奇,只能匆匆浏览。三是认识有误区,多数人认为读 “深”的读物乏味无趣,读“浅 ”的读物轻松有趣;四是达到目的即可,只要了解到自己所需的一部分信息已满足,其他内容则视而不见。

(三)网络信息获取能力差,能力下降。

网络信息内容丰富,跳跃性强,加上一些低级趣味的网络资源不时挑战着大学生的神经,使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态越来越浮躁,无法选择和鉴别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从而使阅读处于表面浅尝辄止的状态,也影响了对信息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网络信息以声光电影像直接充斥大学生的思维空间,随着阅读时间增长,大学生慢慢会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无法将信息形成系统的逻辑体系,必然造成思维能力、辨别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据调查仅有约 25%的大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电子书或电子期刊进行阅读,并且能够深入思考或进行资源的整合与深加工处理。约75%的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不强,主观上存在阅读的惰性以及从众心理,这严重影响了其阅读的计划性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网络信息行为成为信息行为主体。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丰富性、快捷性、移动性等特点,只要拥有数字化阅读载体和服务器终端,在任何时间、地点,大学生都可以查找所需信息资源。这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终日与网络为伴,上网成了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内容,大学课堂上的计往往出现一种怪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不经思考,纷纷拿出手机 “百度 ”,然后把答案直接念给老师听,这种依赖已根植于大学生思想深处。

总的来说,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时,整体上是希望快速、便捷的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因此在查寻信息时匆匆忙忙,较少注重信息的质量,也没有对信息作细致 、深入的分析,当然这也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有一定关系。

三、基于大学生信息行为特征的高校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是面向全校广大教职工生的信息服务机构,应该秉承 “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理念,认真分析读者信息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争取使其服务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针对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特征,图书馆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能力。

利用网络查询相关信息需要一定技巧,大学生在查寻引擎查寻的技巧不够是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能力不高的一个突出表现。在互联网上,很多网站也提供有关资料查寻的功能,但这些查寻引擎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很多学生还不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这些查寻引擎来为自己获取有关的知识提供帮助。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知识管理中心、信息素质教育中心,应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以提高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服务时的效率,满足其特定的信息需求,如:分别针对新生、研究生、教工及科研人员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讲座和培训,提高网络知识利用率,加强其信息服务。还应开展用户信息素养及信息道德教育,信息素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在面对信息超载时,判断其中的权威与可用性的能力。信息传播科技使得信息抄袭及信息产权问题更为严重,如何教育学生,在道德面上养成对信息产权的尊重,信息素养课程中纳入信息伦理议题的讨论亦有其必要性。

(二)整合网络资源,提供专业化信息咨询服务。

要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开展信息服务,满足大学生越来越精细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必须做好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使大学生能快捷、便利地查到分布于所需的各类型资源。针对不同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不同专业的差异化信息需求,图书馆应开展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及时将相关信息资源或检索结果直接推送到用户桌面,同时,应针对不同用户的特定需求,积极开拓信息增值服务。开展信息分析与预测,根据已有数据、信息进行知识挖掘,实现知识发现。要利用网络做好数字化参考服务。数字化参考咨询是采用电子方式如 e-mail、电子公告板等来进行的网上用户提问和咨询专家解答。在网络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量增加,深层次的信息需求增多,信息服务质量和模式的要求提高。这种情况下,需要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并延长服务时间,保证知识的广泛利用。

(三)优化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网络阅读能力。

高校图书馆首先要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文化气息浓郁 、界面简洁、功能清晰、体验良好 、图文并茂、操作简单、方便下载、适宜阅读的网络阅读空间来促进和提升大学生网络阅读效果。其次,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创建健康有序的网络阅读环境。通过多种手段对大学生开展在线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告知他们如何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等,在这样的阅读氛围下,必然会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访问量。同时,图书馆应采取各种形式的阅读激励机制,让大学生都自觉自愿参与到网络阅读的学习中而且通过学习收获知识,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实现阅读的根本目的。

[1]陈梅,黄丽霞.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