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逻辑关系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1 09:18: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语文逻辑关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语文逻辑关系

篇1

1性状分析

7个性状均表现出连续的点突变,是典型的数量性状或是多基因遗传。性状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口裂长外,其他性状都符合正态分布(图1)。口裂长数据经BOX-COX转换后,也符合正态分布。

2性状相关性

用Pearson非参数检验两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7个性状表型值在群体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01),相关系数在0.50~0.97之间,其中体长和叉长间的相关系数最高(表3)。

3微卫星标记与性状的相关性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标记座位与哲罗鱼生长性状进行连锁显著性检验,22个微卫星座位中,有10个标记与至少一种性状显著相关,这些基因座可能存在控制特定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性状的主效基因连锁。对差异显著的标记进行不同基因型间的不同性状的多重比较(Duncan法),结果见表4。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标记的基因型所代表的性状存在着差异。

讨论

篇2

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墨翟认为贤士或兼士是否在位,对国家的治乱盛衰有决定性的影响。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够“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在这三项品德中,德行一项居于首位,因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这与儒家的说法颇为类似。

但墨家所强调的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则又与儒家有所区别。

关于言谈,墨家认为在学派争鸣时代,立论能否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能否具有说服力,关系到一个学派势力的消长,因此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言善辩,能够奔走说教,转移社会的风气。

教育内容:

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禽滑要学习战守之术,墨翟即教以战略战术和各种兵器的使用。

《备城门》以下多篇,显示墨翟对于这方面的工艺,有湛深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墨翟的教导不仅是坐而言,而且是起而行。他为了实现非攻的主张,就反对楚王攻宋,并且派禽滑统率门徒300人帮助宋国坚守都城,使楚王不得不中止其侵略计划。

墨翟卒后,后学继承其业。当时物质生产有所改进,文化水平有所提高,百家争鸣亦有利于学术的繁荣。

墨家门徒多出身于“农与工肆”,在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中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等篇,大抵是墨家后学在百家争鸣中,进行研讨辩论,不断总结提高的结晶,其中所涉及的认识论、名学、几何学、力学、光学等等,其造诣都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也丰富了墨家的教育内容。

教学思想:

关于知识的来源,《经上》指明:“知:闻、说、亲。”《经说上》又解释为:“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就是说,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1)亲知,即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又可分“体见”即局部的与“尽见”即全面的两种。(2)闻知,即传授得来的知识,又可分为“传闻”与“亲闻”两种。(3)说知,即推论得来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受方域语言的障碍。

这三种知识来源中,以“亲知”及“闻知”中的“亲闻”为一切知识的根本,由于“亲知”往往只能知道一部分,“传闻”又多不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这对于人们的认识事物,作了明确的分析。

墨翟关于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与检查认识的正确性问题,还提出了有名的三表或三法。

墨家重视思维的发展,注意逻辑概念的启迪他们为了与不同的学派或学者论争,为了劝告“王公大人”勿做不义之事,必须辩乎言谈,以加强说服力。因此,墨翟创立了一些逻辑概念如“类”与“故”,应用类推和求故的思想方法进行论辩,以维护他的论点。由于墨翟重视逻辑思维,辨析名理,不仅运用于论辩,而且运用于教学。

墨翟长于说教,除称说诗书外,多取材于日常社会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经验,或直称其事,或引做比喻,具体生动,较能启发门弟子的思想,亦较易为其他人所接受。

篇3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1—0167—05

现在我们已进入图像文化的时代。如果说文字时代标志着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到了文明时代,那么图像时代的来临,究竟对人意味着什么,目前还是一个谜题。也许它只是一种传媒的技术调整所带来的社会反应,但也可能属于大变革形势下的一个征兆。不管这种变化的历史意义如何,它已经对今天的文学现实提出了挑战。对于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所带来的问题,亟须进行理论上的研讨。

一、图像话语与图像话语的“语法”

图像话语以图像作为表达意思、体现意义的中心,这容易造成一种误解,以为图像话语只是单纯凭借图像进行言说。与图像文化相对应的是我们已经习见的文字文化,文字表达中其实也并不排斥用图像、图表等作为表达的辅助手段,有时视图比文字表达更清晰简明,如化学元素周期表、乘法口诀表等。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歇尔说:“无论图像转向是什么,我们都应该明白,它不是向幼稚的摹仿论、表征的复制或对应理论的回归,也不是一种关于图像‘在场’的玄学的死灰复燃;它更应该是对图像的一种后语言学的、后符号学的再发现,把图像当作视觉性(visuality)、机器(apparatus)、体制、话语、身体和喻形性(figurality)之间的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我的认识是,观看行为(specta-torship)(观看、注视、浏览,以及观察、监视与视觉的实践)可能与阅读的诸种形式(解密、解码、阐释等)是同等深奥的问题,而基于文本性的模式恐怕难以充分阐释视觉经验或‘视觉识读能力’。”①米歇尔提出的图像文化的后语言学、后符号学的思考,可能是我们切入到图像文化问题的一个关键性的思路。假如说理解一种语言需要理解该语言的语法规则,理解文字文化的表达,也需要理解文字文化中的一些规定;那么,对于图像文化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在图像表达的“语法”方面加以关注。

理解图像文化并不是一下子要从已有的文字文化中完全脱离,进入到一个另类话语的图像表达来进行思考。实际上,在文字表达的时代也有图像表达和图像文化,而在当今的图像文化中也并没有完全排斥文字表达的影响力。图像文化说到底只是要突破以前的文字文化的垄断权力。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一个著名的观点可以很好地说明图像文化的特征。他认为,在一次政治集会中,五十个恰到好处的游行者在电视上表达了五分钟,如果它被全球播映的话,其影响不亚于组织了一场五十万人的大游行。②布尔迪厄这一案例被广为引用,以表明图像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直播的“全球播映”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突尼斯、埃及等国发生的政局巨变也都证实了这种状况的广泛有效性。但仅有图像的表达意义并不确切,譬如我们就可以看到有些宣传中是把它当成肇事来说的。所以,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指出:“只有拼音字母表才是创造‘文明人’的技术手段,个体的分离性、时空的连续性和法典的一致性,是有文字的文明社会的首要标志。”③麦克卢汉作为一位在加拿大生活与工作的西方学者,并不懂得拼音文字不过是文字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因此他只提到了拼音字母表。事实上,汉字文化圈使用的方块字的偏旁部首一类,也同样有类似字母表的作用。总的来说,麦克卢汉说到了文字基础上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个体的分离性(即独立人格)、时空的连续性(即建立一种坐标尺度的时空观而不仅是上面下面一类的具体方位的思维)以及法典的一致性(即法典要求普遍有效、前后一致、可以操作与检验)等特点,都需要在文字表达字斟句酌基础上的写作与阅读的训练中才可以较好地实施。所以,对于电影这种代表性的图像表达形式,由于电影制作人本身来自于具有阅读文化传统的地方,电影的叙事无疑也就受到了文字叙事的影响。当电影在欧洲等地放映时,制作人与观众都觉得已经表达清晰,可是同样的影片在对非洲部落的民众放映时,观众往往会觉得交代不清,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影片自身的问题,而是背景因素的阅读文化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语言的表达中需要语法,“由甲到乙”和“由乙到甲”的词汇完全一致,可是由于出现次序的差异就有了不同的或者说是迥异的意思。这里词语的配搭就是语法的问题。在语言表达中,还可以有一些延伸的表达的特性,譬如口头语言的语速、语气就可以体现某种意思,而这些意思通过不同的口气说出来就可以显得各自不同;文字表达没有口语的这些具体言说的丰富性,但是文字表达中可以通过标点符号、通过分段等方式体现出某种强调、渲染等意思。图像表达也有相应的规律,其中一些可能和人的心理结构有着关联。麦克卢汉曾经说到一个悖反的现象:对于广告的接受者来说,“气愤的听众正是忠实的听众。因此,厌恶成了广告动态学的一条新的原理,正如它成了美学的新原理一样”④。让人讨厌的广告可能是印象深刻的广告,而印象深刻是广告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广告的特殊性在一定意义上是图像表达的特点造成的,因为要达到让人生厌的地步,仅靠文字是难以奏效的,人们不喜欢的文字可以不去读,可是面对不喜欢的图像,扫视一眼就可能产生负面心情。同样的,在视觉感受上可以有“一见钟情”,这是图像感受的效果,而对阅读则需要识字基础上、在平素阅读系统参照下的理解。

图像的“语法”可能更多的涉及到无意识的领域。在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巨大冲击,失业和萧条使得消费受到重挫。可口可乐饮料在当时也销量锐减,公司濒临倒闭。公司在此绝境下做出了变革,但这种变革并未触及饮料本身。因为在可口可乐的营销中,一个重要的噱头就是原汁原味,即保持传统的口感。这种改变只是外包装的变化,把原先直立的瓶身改为花瓶状的曲线,把文字图案由一般的印刷体改为具有飘逸感的花体字,并且在外包装方面,以黑红白三色作为基调。这样一种强烈对比的色彩感刺激感官,容易唤起心理欲望。这种看来并不接触到实质的改变,却使可口可乐的销售量迅速得到提升,起到了扭亏为盈的奇特效果。如果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说消费者缺乏消费行为中的理性。可是人的消费其实并不都是理性的,所谓购物欲望涉及到心理中的多个层面,它与人内心中的无意识相关。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可口可乐作出外包装的改变,不是简单的改良或改进质量,而是引导消费者进行的一种在现实重压条件下的规避!其中对食物欲望的放大是针对了经济危机时的匮乏感,诱导人们通过进食来加以克服,而其瓶身设计的花瓶状造型则隐晦地表达出与女性的身体三围方面有着同构关系,在危机状态下,它相当于构建出了一个异性诱惑的神话。这一神话的动机是解决经济问题,而它产生作用的原理则是心理学问题。

二、图像话语的修辞

在文字表达中,可以通过词语的配搭、句式的调整,来达成表达中超越了单个语词意思的特殊效果,这就是修辞的特点。同样道理,在图像话语中也可以形成修辞的效果。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曾经指出,可口可乐有一个电视广告,画面是一群青年男女嬉戏的镜头,他们很快乐,在嬉戏画面的叙事中,他们人手一瓶可口可乐,在画面表达的热闹场景的末尾,这群青年人以畅饮可口可乐饮料作为结束。这一广告别无深意,最多不过就是灌输了可口可乐伴随着你的快乐生活的意思,从广告制作角度看很正常。可是,该广告在黑非洲播映时,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涵义,即广告中的那群青年人都是白人,他们是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幸福生活的享用者!黑非洲的人环顾自身生活,可以看到自己生活与画面中生活的巨大落差,于是产生失落感!广告制作者并未刻意表达的东西,在实际的广告接受效果中由于语境差异而被人感受到。这种情形推广起来,图像叙事就可以衍生出来一些修辞的效果。

在图像修辞中,图像的表达可以不像文字那样意思明白直接,但是也同样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清朝时,首次面对西方传来的地图绘制的方法,它可以按照实际地理的比例关系来绘制出地形轮廓。按照欧洲采用较多的地图展现方式,在维度方面以赤道作为中线,经度方面则以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所在地经度作为中线,在这样的世界地图上,中国地处偏东偏北的方向。但在这样的地图上,完全没有体现出华夏的“中央”地位。于是,大清的世界地图换了一种格式:不以格林威治经度作为地图中轴线,而是把大西洋剖为两半,地图的左边是欧洲,右边是美洲,这样展示则使处在东亚位置的大清位于靠近中间的位置!大清地图标注的大清版图全貌在描绘周边国家时,日本呈现在中国的东边,地理位置反映了实况,但日本国的地图面积却相当于大清国的1/10多,这一比例远远大于两国实际的面积比例。这实际上表达出这样的观念:中国是“泱泱大国”,日本也不是“蕞尔小国”,这体现了对于日本的一些敬畏,也是一种警告:华夏必须要提防对方的觊觎。在应该体现科学性、严谨性的地图的制作上,也体现了特定时期的文化意识!

这种地图方面的文化意识是图文相互渗透交融的。在清朝地图标注的国名中,欧洲国家大多是褒义的:英格兰、荷兰可以让人联想到花朵,意大利则有恭喜发财的意味,如果采用当今已不多见的“义大利”,则更显神奇,它把中国古代义利之辨的“鱼和熊掌”兼得。德意志,则在有德的同时还有孟子所倡导的劳其肌肤苦其心志的成分!其他如瑞士、瑞典,其中“瑞”有玉器和祥瑞的意思,如此一来这样的命名也充满赞羡。欧洲之外的国家仅有少数能够获此殊荣,如美利坚、新西兰等,单独拆开来看汉字也都具有褒义。可是另外一些国家的汉字译名则面貌迥异:如危地马拉,似乎是到了一个必须立即悬崖勒马的危险境地;厄瓜多尔,好像会对你厄运连连。在这些汉语的译名中,可以想见当时人对域外之邦是有区别性地看待的。如果撇开其中可能具有的崇洋意识和大国沙文主义意识,那么有区别的对待是比较合乎外交策略的。德里达曾说:“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它标志着现代之本质。”⑤这里图像的问题不仅是一种对于图形的描绘,而是可以表达一些对于事物的基本态度和立场。

当今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研究学者费瑟斯通提出:“消费文化使用的是影像、记号和符号商品,它们所体现的是梦想、欲望与离奇幻想。它暗示的则是:在自恋式地让自我而非他人感到满足时,表现的无不是那种浪漫的纯真感情的实现。当代消费文化似乎就是要确定无疑地接受并得体地表现这样的行为,以扩大这样的语境与情境范围。”⑥这里提及的“影像、记号和符号”,都处于广义的图像文化的表达范围,它的暗示、影射恰如语言修辞中的隐喻,通过外在的表达指向一个内在的隐含的深处。在图像文化的表达中也同样可以体现一些修辞学意义的东西。譬如在前述的世界诸国的国名翻译方面,就有一种尊卑秩序,细品下来,其中隐含着的看待对方的心态其实昭然若揭。中国在很多译名上如干部、哲学、坦克等直接沿用日文的翻译,但是在俄罗斯的译名上,中国没有采用日文的“露西亚”,而是采用“俄罗斯”。因为从康熙时代,中俄双方就已经开始围绕着领土归属而展开了利益冲突,其中的利害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的一个心结。“露西亚”偏于柔和、阴性的名字不适合中国人的内心感受,因此几乎完全中性化的“俄罗斯”才是中国人感到恰切的称谓。

这里词语的修辞性和地名、地理方位的结合,有了某些图像修辞的端倪。英国学者曾经谈及中世纪时期一种区别人犯的做法:“中世纪,脸上或身上的烙印显示出一个人所犯的罪。‘R’代表抢劫犯,‘B’代表亵污神祗者,‘S’代表奴隶,‘SL’代表煽动诽谤者,‘F’代表制造事端者——因扰乱教堂而获罪的人。”⑦上述字母是词汇的缩写,在此意义上属于语言文字范畴,但同时它们一旦被约定俗成,这些字母的原词如何就已经不被看重,字母本身的形式成了对应于某种诅咒和惩戒的记号,字母图形具有了很大的独立意义!

荷兰著名文化理论家和批评家米克·巴尔(Mieke Bal)在《视觉本质主义与视觉文化的对象》一文中提出:“看的行为根本上是‘不纯粹的’。首先,由于它是受感官控制的,因而是基于生物学的行为(但所有的行为都是人来实施的),看内在地是被构建的,是构建性的和阐释性的,是负载有情感的,是认知的和理智的。其次,这一不纯粹的性质也可能适用于其他基于感官的活动:听、读、品尝和嗅。”⑧这里把观看看成“内在的构建”,就是说观看不仅是人的视觉感官接受外界的视觉信息,同时也是人的头脑把相关信息加工为人们可以理解的东西的过程。在视觉行为中并不是所有的可见的信号都被人所察觉,有时出现视而不见的情形不是因为心有旁骛分神所致,而是视觉的感受把这些信号过滤为无意义的类型,因此大脑也就不为所动。这里视觉对于意义的把握,在视觉器官生理功能的基础上需要有头脑的积极参与,同时也有视觉把握中形成的一套超越大脑自觉意识的认知框架在发挥作用。

这种情形和文字的视觉浏览相近,人们面对一个字词,并不是看清楚了每一个笔画或每一个字母来理解其意义,虽然笔画或字母的顺序、增删是字词区别的根本点。人们更多地把该字词与前后的字词联系起来看待,作出对文字意义的理解。因此阅读中往往不是逐字地阅读,而是逐句地阅读,甚至在一些快速阅读中把句子也都淡化,而是注重大段文字的整体意思。这种对于大段文字的把握和图像感知中的路径有相通之处。人们看待图案并不总是关注具体的线条和色块,而可能只是通过对大轮廓的把握得出整体印象,然后根据对整体印象的判断来取舍是否进入到细节的观察或者观察的具体方向。图像的观看是和意义的思考联系起来的,在此角度上看,人们对图像的感受受到了文字阅读的影响。

三、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图像话语

当今的图像文化所体现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它是新技术尤其是电子媒介技术的产物;另一方面从技术之外的角度来看,它是消费文化的衍生品,并且由于消费文化而在当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图像文化在传达图像信息的同时,也在传达关于传达的信息。著名电影导演安德烈·巴赞说:“银幕形象——它的造型结构和在时间中的组合——具有更丰富的手段反映现实,内在地修饰现实,因为它是以更大的真实性为依据的。电影艺术家现在不仅是画家和戏剧作家的对手,而且还可以和小说家相提并论。”⑨电影以运动图像传达见长,这是人类在图像文化上的突破性成果。按照传统的艺术分类,图像艺术是典型的空间艺术,如果叙事的内容涉及到时间过程,时间因素也只是在画面中暗示出来。电影彻底打破了画面和时间的间距,电影的运动画面本身就在时间中展示,而电影画面的时间展示也理所当然地可以叙述时间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电影出现之后,图像文化在遭受文字多年来的压制之后,重新成为一种可以左右公众意识的信息方式。但与文字文化不同,它重新编排了消息者和信息受众的文化秩序。在文字文化中,信息的高层者是圣贤、官府,它往往构成受众生活的导师角色;而图像文化中信息者则更多的是商业性质的公司,受众是作为潜在的消费者。葛妮思·琼斯(Gwyneth Jones)认为,“一个具有超级魅力的影星对我们这些难看的女孩来说是一种可敬畏的景象。一个会永存脑海的景象。在这些辉煌壮丽的音乐剧里,我们被带到一个幻想的世界,在那儿我们都是银幕女皇”⑩。这是美学意义上的移情作用,而它导向的是商业利益。

商家的这种促销行为也是对于文化秩序的一种重新构建,我们以风靡世界的芭比娃娃来看就很清楚。“玩具和游戏不是简单的娱乐开心的工具,它的关键作用是帮助儿童决定自身和周围事物的价值,玩具娃娃尤其诱导儿童仿照它们,按照玩具娃娃的形象来想象自我。”芭比娃娃虽然有一些幼儿园小孩的样子,但其身材比例却是成人的,是纤瘦的可以作为模特的体型。在随时都有热量过剩的食物组成情形下,它意味着需要节食。杜西尔告诉我们,芭比的身材比例相当于一位美国白人女性青年身高五尺六吋,约等于168厘米,体重110磅,三围分别是39—18—33吋。这种身材尤其是身高方面,在芭比娃娃的出生地美国,只是一个比较靓丽的“邻家女孩”,可是这种身材如果移位到了东亚,那就成为一种让人羡慕的指标,相当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标准!

图像文化不同于文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字文化已经培育了人们字斟句酌的阅读习惯,对于重要的文字表达,需要反复地、前后贯通地加以理解;而当今图像文化的表达往往是通过影视媒介来传达,它是一下子就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官,虽然理论上也可以反复观看,但是图像文化并没有培养人们这样的接受习惯,“一晃而过”成为图像文化表达中的基本情形,它可能成为我们理解事情的一个盲点。譬如我们经常看到阿以冲突的报道,并且知道以色列自“二战”结束重新复国后就与阿拉伯世界冲突不断。有多次是几个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对抗以色列,并且在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冲突时,阿拉伯各国都是一致声援作为阿拉伯族群的巴勒斯坦人。于是我们可能产生一个印象,阿拉伯各国是巴勒斯坦人的可靠后盾,是流浪中的巴勒斯坦人的家园。但事实却完全相反,“他们不喜欢巴解组织——那是叙利亚的立场——但是在埃及,巴勒斯坦人每六个月就得重新申请居留权;在突尼斯,巴勒斯坦人即使有美国护照也不许入境”。即使已经定居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巴勒斯坦人,在公民权益上,还不如定居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族裔的同胞多!我们之所以产生不确切的印象,部分地是由于宣传中的选择偏向,而更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图像文化对于事情背后的揭示难以体现力度,往往只是一种简化式的处理。在图像信息的接收过程中,信息接受者一般也没有像文字阅读那样去做比较深入的思考。

当我们言及消费文化对于图像表达的影响作用时,其间的深刻矛盾就显现出来。一方面消费文化背后有强大的商业利益集团的推动,巨额的经济投入造成各种传媒有大量的图像冲击人的视觉感官;但另一方面,这种图像文化的文化根基并不牢靠。“一切现在和过去与电脑有关的东西,都和文字有关系,而且还要继续维持与文字的关系。……文字是无处不在的,它总是在掌舵。”这类似于小孩子的“看图识字”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图像俨然是主角,但图像表达通向的目标是文字!

图像文化凭借着消费文化所带来的商业逐利的力量对于当今的文化秩序带来了冲击性的效果。一方面这种冲击的力度的确很大,一位小说作家作品的发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是看其作为印刷品呈现出来,而是要走向影视的屏幕,这是图像文化在左右文坛的影响力。但在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方面,这种变化并不能触动文字文化的建构秩序。因为文字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与文字文化的形成过程有关。哈贝马斯就说:“如果康德和黑格尔没有给予他们思想所承继而来的语言以一种完全新颖的形式,他们就不可能很好地、适宜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在哲学和人文学科中,命题的预设内容离不开它的表达的修辞形式。而且,即便在物理学中,理论也并没有摆脱隐喻这种修辞手段。要想使观察事物的新模式、新方法以及新的或然性变得似乎有道理,隐喻这一修辞手段尤为必要。”这里的“隐喻”与图像思维中空间秩序的想象是贯通的,因此,也可以说文字文化的思想建设早就包含了图像思维的东西。前述引文中“文字是无处不在的,它总是在掌舵”,这里的掌舵也就包括对于图像的驾驭。

篇4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新闻传播也具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与此同时,新闻传播的社会形态也出现相关的变化,人们的相关交往所使用的网络在在改变。另一方面,网络化的应用,信息的交流方式也在不断扩大化,出现横向交流与纵向交流相互穿插的方式,这种方式使得社会和个体之间的差别越来越不明显。关于新闻的教育最早出现在美国,当时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围绕新闻传播的技术型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史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且编制出了专业的新闻学类的教科书,在此基础上为新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新闻学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新闻的掌握能力以及使用技巧。我国对于新闻学的教育从密苏里大学对于新闻学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吸取了很多经验,在新闻学的教育中,更加倾向于实践性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新闻教育主要强调的是公共性的服务精神,这一精神对于中国新闻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及研究模式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于传统的报刊业等传统的新闻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闻学也面临着重新的变革,这一变革主要是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两者的整合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使得多种新闻传播模式并存,采用这一变革模式,可以涵盖多种文化的精华内容,而且这一过程中新的社会模式也随着产生,新闻学要想在此基础上立足发展,并且顺应这一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必须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重造与创新。但是对于目前的新闻学发展概况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部门还是过多的重视富于媒体的融合以及对于全媒体课程的展开,并没有重视网络化对于新闻学的影响,其实网络化的关系不仅仅包括大众型的媒介平台,更加包括以人为主体的媒介平台和数字化的平台,在此基础上使得新闻学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虽然新闻学占据一定的地位,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效力;(2)对于社会和媒介没有明确的界限,使得后果无法预测;(3)没有对新闻学的意义进行合理的建构;(4)没有及时改变衡量标准,缺乏相应的专业度。基于以上问题,必须要从网络化的关系出发,对新闻学进行一定程度的重造。 

2 对基于网络化关系的重造新闻学的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化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所以产生了比较多的新鲜的事物,新闻学应该基于事物的发展特征,使新闻学从最初的理论型发展为网络型,在此基础上对新闻学进行重造,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措施: 

(一)对新闻学的基础进行及时的转变,使人类的传播实践取代职业性的新闻实践 

要对新闻学进行一定程度的重造,首先要对其基础进行及时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使得人类对于新闻的传播实践取代职业性的新闻实践。最初的新闻学对于职业实践比较重视,所以这种及时的转变不仅可以扩大新闻传播的分析研究范畴,对于新闻传播的实际概况也是一种适应,对于新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基础,如果能够合理的转变和改造新闻学的基础,就可以转变传统将新闻学职业化的理念,降低传统对于新闻学的研究模式。另一方面,转变新闻学的基础,并不意味着如果将人类的传播平台作为新闻传播的基础,就可以完全忽略职业性的新闻传播实践,基于网络化的关系,规范职业性新闻的实践必须要进行重新的确定,使其呈现出比较流动的趋势,可以将新的经验以及事实作为基础,对新闻实践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最终总结出具有利用价值的规范和准则,采用这一方法也可以让规范性的新闻学与经验性的传播学达到一致性,并且逐渐成为规范性的整体。 

(二)对新闻学的相关概念以及前提进行相应的改变 

新闻学的解释与传播的前提为社会需要论,这一前提可以将新闻传播和新闻业进行有效的联系,因为社会需要也建立在新闻传播的基础上,并且是促进新闻传播的内在动力。在新闻学的发展历程中,社会需要论对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网络化的广泛运用,现代化对于新闻传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现代化的出现也使得社会需要论在新闻传播方面出现了一些缺点,要想解决这些缺点,必须改变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与潮流,才能对新闻的传播历史以及现实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解释。除此之外,新闻的真实性也需要重新重视,因为新闻的真实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新闻的真实以及新闻的真实性两者的理论是息息相关的,在现阶段的新闻学中,仍然是将新闻的主体和客体进行区分的,并且将新闻看作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这种想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不能紧随人文的发展潮流以及社会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网络化的社会发展趋势。 

(三)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相关课程的教育体系进行合理的转变 

要对传统的新闻学进行重造,使其顺应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就要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相关的课程教育体系进行合理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对新闻学的相关课程体系进行更加清晰明了的构建,在此过程中对新闻的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使用,基于网络化的关系,可以对现有的新闻学专业进行重新的划分,打破传统意义上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且用新的视觉、新的角度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确立,调整现阶段新闻学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目标,规划具有新意的新闻学教学课程规划体系,让这一课程结构能够紧随新闻学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在网络化的社会中更好的发展。 

3 结语 

本文首先对基于网络化关系的新闻学重造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基于网络化关系的重造新闻学的措施进行提出,如:对新闻学的基础进行及时的转变,使人类的传播实践取代职业性的新闻实践;对新闻学的相关概念以及前提进行相应的改变;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相关课程的教育体系进行合理的转变等。相关部门对此也应提出更多可行性的措施,并且随着时代的转变,不断反思与创新不合时宜的思维模式,对新闻学进行基础网络化关系的重造与创新,使其更适用于社会的发展模式,提升新闻传播部门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武彬. 2016新闻传播领域值得关注的五个研究课题[J]. 中国记者,2016,02:60-61. 

[2]张志安. 从新闻传播到公共传播——关于新闻传播教育范式转型的思考[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77-84+131. 

[3]王文捷. 另类奇幻的解构性娱乐意态的新兴[D].武汉大学,2011. 

篇5

纵观今日中国经济滞后的原因,大致为四大过程:

第一就是历史上任何其他民族都未曾经历过的、二三千年延续至今不断的封建传统文化。什么君子性格,儒学精神,乐天品德,恬淡心境,不管这些传统包含什么优良的成份,不管现代西方人如何重新评价这些传统,并希望从中寻求减缓未来振荡烈度的阻挡力,但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之中,即在资本主义借助工业革命得以抬头的时期,在强权、拼搏、竞争的年代,这些传统文化肯定成了中华民族被抛在后面的重要原因。

第二是184o年以后我们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之中竟达百年之久。中国人在这一深渊中,不仅因国家虚弱而饱受了屈辱和伤害,而且因性格的软弱而培养了或者是卑微的崇洋,或者是反常的盲目排外,又或者是自暴自弃、苟安偷生的乐天安命?并陷入了传统文化受到压抑、抛弃,外来文化又受到敌视、排斥的痛苦心境之中。在这百年之间,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教育均受到了极大的扭曲。

第三是解放后,我们用教条主义、度接受苏联模式,并强化其弱点。特别在过庋集权、压制民主、束缚自由、压抑个性、限制文化选择、封闭社会活动、僵化体制、统死思想、听任盛行、用政治统治一切等方面,我们在1957年转向后越走越远。第四是1957年的突然转向,直至发展到“继续革命”的。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我们今天关于改革的主要思想,特别是关于发展经济、现代化,对知识与人才的认识、政治民主等思想,在1956年都曾出现过。而从1948年至1973年,世界经济正走上空前大发展的道路,呈现出有史以来最富有生气的景象。整个世界从工业革命转向信息革命是从1956年开始的,美国白领阶层超过蓝领工人在1956—1957年间出现……正当世界急剧向前发展变化的时候,我们竟有整整20年步步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

这四大过程是相关的。例如,就是封建僵尸借苏联僵化模式和扭曲心态还魂的产物,其中任何一过程都不可能单一地导致今天中国的落后结呆。这四大过程也形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四大背景,并且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中国入今后的每一步行动,其对于今日中国经济滞后性影响的主要表现为:

1、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行业垄断现实存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指出,尽管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增长很快,年增长约8,但结构和效益状况与架子不相称,经济结构失调的问题不解决,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就很难得到保证。

篇6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使网络成为社会生产、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主要手段、广泛的运用在金融、教育、娱乐等社会活动中,并逐步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沟通方式,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革。网络为人类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和新的生存方式,使人类可以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世界中自由的交流信息,沟通世界。网络主要特征是信息的传递快捷、获取方便、其内容丰富、交往全球性,并因此为人们广泛运用。网络时代改变了社会各阶层群体的活动空间和生存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建立在生活和生存方式基础上的伦理道德观念. 

网络在为人类生活提供信息资源共享、便捷的同时,也使当今现实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受到了新挑战。因此,如何适应网络虚拟社会的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就成为网络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网络伦理道德,是以现实社会道德规范为基础,是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延伸与拓展,是人们在进行网络活动时要遵循必要的道德规范。它是针对网上行为的特殊性,针对网络虚拟空间生活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并且借鉴传统现实社会道德成果与经验,建立起适应网络伦理关系要求的新的伦理观。 

一、网络的伦理挑战 

随着互联网个人使用数量的急剧增长,全球性的网络社会已形成,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公众的一种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网络如同“双刃剑”在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现实社会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 

网络是开放的空间,由于目前尚未建立和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模式,使得一些西方的有害的思想充斥其中,甚至出现一些不道德的现象;人们在网络中的安全感和信任度降低,网络交往没有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也没有了直接的监督和约束,更容易使人们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这些都是对现有道德规范的冲击。 

网络伦理问题的产生,根源主要是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所造成的。网络社会没有绝对的监管与准则,造成了管理与控制的困难,也因此从根本上导致了网络社会整体的伦理失范。网络本身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网络上人们的匿名性,网上行为的隐蔽性,以及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监控模式,这给网络的管理与约束加大了难度性。 

当我们以原有的道德准则去要求网络时,会发现原有的伦理观念的无力,因此,网络又给现实的伦理道德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是对现有伦理关系的冲击与挑战,网络本身的特点打破了人与人交流的地域性,也打破了人与人之间固有的交往形式,这意味着现有的道德规范无法调节网络社会带来的人与网络、人与非实在的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如何调节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现有伦理准则面临的巨大难题。面对网络对现有伦理的挑战,我们必须要进行网络伦理的研究和建构,建立起网络伦理的规范体系和建设机制。 

篇7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5-0000-00

1 考勤系统功能要求

考勤管理系统基本的要求是对员工上、下班的时间进行如实的记录,然后通过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阶段的处理,对员工的考勤记录进行形成。对于一些企业员工比较多的情况,那么在考勤管理系统的设计就要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对于企业中不同的班次,根据班次的种类针对性要求系统要适应性强、使用起来灵活方面,对员工的考勤数据都要进行有效记录,调整起来才更加的方便。企业办公区域比较大的情况下,应该在多个区域设置多台考勤机,然后通过中央管理终端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将考勤机的时间进行自动同步,在考勤机上设立自动报警系统,要求考勤机对数据有效分析,定期上传收集的信息到管理终端。对于一些新员工到企业中和老员工的工作场所的变动,避免出现不同的考勤机上出现重复的指纹信息,这就要求构建统一集中的指纹档案,按照员工的工作场所,将考勤机安装到相应的位置。为了保持考勤系统所收集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人为的干扰,对加班、请假考勤的生成和管理的流程,在最大程度上根据考勤系统所设定的方式来自动生成,对于一些异常的数据处理上,需要人为干预时,应该对干预的痕迹进行保留。

2 考勤系统的设计

2.1系统网络结构

对于考勤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利用企业中已经建立的局域网络,然后将考勤机连接到内部网络上。管理机、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考勤机、客户端这些组成部分构成考勤系统。对于考勤机上主要是带有网卡和USB接口的工控PC仪器,通过PC机和USB连接指纹采集仪,来进行指纹的采集识别。在实际的指纹采集工作中,一台考勤机可以同时连接4个指纹采集仪进行工作。数据库服务器在运行上连接服务器客户端,运用客户端对指纹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提取和存储。这种数据库服务器可以将企业生产运营的服务器相互整合,共用一台数据库服务器。通过移动终端,管理者可以对员工的考勤状况进行了解,当企业员工需要请假或者是加班的情况,也可以通过终端服务器进行申请,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对于指纹的档案的建立就需要对收集的指纹进行确定,保证指纹数据的有效性。

2.2系统软件设计

对于网络指纹考勤系统软件主要通过考勤管理的子系统、考勤服务的子系统和考勤签到的子系统组成。考勤管理的子系统是在主机上运行,主要是提供给一般的用户和考勤管理人员使用,然后根据对权限的设置,就可以实现不同的用户使用不同的功能操作。然后对考勤机进行集中的配置管理,将员工的指纹信息进行归档操作,制定相关的报表和考勤统计查询功能。考勤服务的子系统主要是在应用服务器上运行,可以接收考勤签到记录,根据设定的考勤规则对考勤记录进行生成,然后对考勤机上的时间进行同步,对考勤机的状况进行检测和诊断,并进行预警。考勤登录子系统在考勤机上运行,可以接受指纹的档案,对指纹信息进行比对,上传考勤签到记录,校对本地时间情况。

2.3数据库的设计

构建考勤管理系统,应该合理的设计数据库,在考勤机上设定相应的采集数据表,然后对考勤签到数据和员工签到档案数据进行收集和提取[1]。在数据库的服务器上安装SERVER和SQL,输入相应的规格表格如排班表、请假加班表、签到数据表、员工档案表、企业组织信息表等,实现考勤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数据生成。

2.4通信方式设计

为了确保考勤机在实际的操作中的可靠性,在考勤机的运用考勤签到系统时,不直接采用将签到数据情况加入到服务数据库中的形式,防止出现连接中断的情况以及在数据库维护阶段对考勤机的影响[2]。通过将签到的数据记录暂时存放在考勤机上,通过TCP/IP通信的形式对数据进行上传。对于一些异常的数据没有能够及时上传的,应该重复进行上传。为了能够让签到记录上传到考勤运用的服务其中,保证通信的连接的畅通性是有必要的。减少从数据库读取过程中记录生成结果的滞后性和延迟性。减少考勤机访问数据库的次数,提升系统的工作效率。

3 网络指纹考勤系统的运用

网络指纹考勤系统在实际的运用工程中可以满足员工加班、请假预登记以及对考勤数据的处理,可以实现大中型企业的考勤要求,对员工进行考勤记录,还可以自动调节生成相关的考勤记录。对于一些考勤记录状况出现异常的情况下管理员可以通过网络指纹考勤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远程查询,对数据进行核实[3]。为了保证考勤的公正客观,在实际的操作中,人为是不能对考勤的签到记录进行修改或者是添加,只能对考勤的结果相关的数据进行微调。该系统还具有汇总统计和查询浏览功能。当员工需要对自身的考勤情况进行查询时,也可以通过管理系统查询到对应的签到数据资料。员工查询功能对员工的上、下班情况加班和请假情况进行查询,并且能够同时查看对应的考勤签到记录,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对统计结果进行查询从而自定义的生成相关的表格。

4 结语

篇8

public partial class AdminManage_Login : System.Web.UI.Page

{CommonClass CC = new CommonClass();

protected void Page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if (!IsPostBack)

{//产生验证码

this.labCode.Text =CC.RandomNum(4); }}

protected void btnLogi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f (txtAdminName.Text.Trim() == "" || txtAdminPwd.Text.Trim() == "")

{ Response.Write(CC.MessageBox("登录名和密码不能为空!", "Login.aspx"));}

else

{ //判断用户输入的验证码是否正确

if (txtAdminCode.Text.Trim() == labCode.Text.Trim())

{//调用CommonClass类中的checkLogin方法,判断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

int IntUserIn = CC.checkLogin(txtAdminName.Text.Trim(), txtAdminPwd.Text.Trim());

if (IntUserIn > 0)

{ //该用户为合法用户,跳转到后台首页(AdminIndex.aspx)中

Response.Write("window.open('AdminIndex.aspx');window.close();"); }

else

{ //该用户不是合法用户,调用CommonClass类中的MassageBox方法,弹出提示框

Response.Write(CC.MessageBox("您输入的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Login.aspx")); } }

else

{ Response.Write(CC.MessageBox("验证码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Login.aspx")); }}}

protected void btnCancel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Response.Write("window.close();location='javascript:history.go(-1)';");}}

以上即为我所设计的一个网络文件管理系统,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给出了部分代码,希望能对大家在进行网络文件管理系统设计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一、引言

随着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企业的“外购”这一企业网络化浪潮.以及日本企业利用企业间生产协作而带来的强大竞争优势.企业纷纷通过战略联盟、外包、特许经营、企业集团、共同市场安排等多种方式形成了企业的网络结构。理论研究中,科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将市场与企业看成两种相互竞争与相互替代的两种制度安排,而理查德森提出存在着一个连续的交易形态,从有组织商品市场上的交易到一系列中间领域,开始注重合作,注重传统关系与商业信誉,然后是复杂的和相互关联的联盟与企业集团,在那里合作则更为正式和彻底。威廉姆森、霍奇逊等人注意到了理查德森的思想.分别提出了相似的企业网络概念.认为它是区别于企业与市场的另一种组织形态.是独立的企业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契约形成的互相依赖、共担风险的长期合作的组织模式。从此.企业间合作的制度安排得到重视,理论界开始注重研究诱导企业内外产生各种企业网络关系的成因.以及如何治理这种企业网络关系。

二、企业网络的成因与功能

威廉姆森、阿尔钦、德姆塞兹等人提出了以交易为中心的思想.特别是威廉姆森提炼出了交易的三个特征: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他认为不确定性高、资产专用性高、交易频率高的交易按等级制制度来组织具有较小的交易费用.也就是说.企业的内部指令与权威更适合治理具有上述特征的交易.而当这三个特征处于较低水平时.市场是有效的协调与治理手段.处于这两者之间则有多样化的企业网络形态。但这种观点对企业网络的分析与解释显得过于薄弱。

理查德森从互补性活动的角度为企业网络的存在提供了一个正式的理论解释.他认为企业只是截取了整个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若干环节.这些环节包括制造的各个阶段、研究与开发、营销等.这种分工活动与专业化、企业的独特能力相互强化.因此企业的活动之间是相互依赖的.需要各种各样的组织安排对其进行协调。可以说.理查德森的观点突破了威廉姆森等人只注重分析交易的局限.尝试从生产和企业能力的角度来解释企业网络的成因。帕费尔和萨兰奇克提出了“资源依赖”这种较为全面的观点,同时注重了生产和交易两个方面,并且这里的资源广义地包括了有形资源与人力资本、经验、能力等无形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或企业自身的规模扩大与成长实现资源的内在化,但是可能存在成本过大、反托拉斯管制、资源需求的短期性、企业的复杂性与管理难度增加、企业的灵活性降低等问题,使得这种内在化并不总是最优的。然而,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契约安排形成长期的互相依赖的合作关系,不需要内在化也能够获得与利用这些外部资源,如企业的合作研发,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进入其他领域等。简单的说,这种契约安排与合作关系比内在化节省了生产、组织、管理成本,而比纯粹的市场关系减少了交易费用和市场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成本以及其他损失成本(如其他时间延误成本等等),并且合作改善了企业的收益结构,不仅提高了短期利润。更加强了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优势。

尽管上述各种企业网络理论在解释企业网络的成因、企业网络化的目的等方面关注了不同的角度.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强调了企业间能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实现双赢或多赢的企业哲学,从传统的敌对思维向伙伴关系转变.通过互动实现协同效应.正如鲍威尔所言.互补和协作是网络的基石。然而,一味的只强调合作是片面的与危险的。合作掩盖不了企业间的利益冲突与竞争关系.只有正视它们才能使合作不至成为空中楼阁.因此,企业间竞争、利益冲突与合作关系需要利用各种制度安排来协调和治理。

三企业网络的治理机制

企业网络中各企业主体通过业务与资源上的相互依赖,降低成本,加快组织学习与技术的创新,加大市场占有,加强企业竞争优势,少不确定性和分担风险,因此各企业有着显而易见的合作激励,但是企业间利益冲突.资产专用性带来的“准租金”。不确定性等交易特点导致了机会主义行为。行为两面性假设是看待企业网络关系的一个相对全面的观点.即承认各企业主体存在合作与机会主义的行为两面性。企业网络治理结构的目的也就在于如何通过各种制度安排来加强协作、挖掘合作的潜在价值、增加合作收益与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简单的说,就是增强合作的激励与对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而且应该认识到两点:

一是通过事前的制度安排可以尽可能杜绝机会主义的存在,如签订尽可能完备的合同等措施,但是由于有限理性以及非理的客观存在,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二是合作收益的激励提供了对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合作的长期性和巨大收益会弱化机会主义行为,只是不可能完全抑制机会主义。哈耶克在他的文化选择理论中提到那些建立了合作扩展秩序的群体必定已经找到了足够有效的制度来减少免费搭便车,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行为,无论是道德自律(第一方监督),互相牵制(第二方监督)还是强权仲裁(第三方监督),在这种意义上,提供足够的合作激励就只是作用相当于道德自律的第一方监督形式。

企业网络的最主要特点就在于它不同于纯粹的市场交换关系和企业中的上下级关系,而是通过合作关系实现协同效应。传统的仅仅依靠价格机制的市场治理结构只能提供短期经济激励,但无法提供通过合作改善长期战略地位的激励和有效控制风险与机会主义行为,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两者是相互冲突的,如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价格压榨只能损害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战略意义,价格机制无法胜任企业网络的治理;而企业网络之间又不存在权威,无法实现类似于企业内部的控制方式。因此,企业网络所根本的相互依赖与合作关系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双方或多方治理结构.并且治理更多地体现为具有自组织特性的自我治理.它发挥作用需要相互影响的企业的互动,而不是寄希望于最后的外部管制与法律仲裁。

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文献都认为组织网络的核心治理机制是信任,并且认为信任机制是建立在非正式人际关系基础上的,通过人际关系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与道德感.社会关系的制约与关系互动中累计起来的集体身份认同,激励大家去履行承诺,不轻易从事机会主义行为,以免破坏自己的声誉、降低相互之间的信任感。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网络绩效。其实这种思想在本质上可以归结为格兰诺维特所提出的经济关系和活动的社会嵌入性,强调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或纽带所形成的社会网络对于经济关系与活动的影响。格兰诺维特就曾强调过,“不像市场和等级制度之思路所假设的那样.事实上在将秩序引入经济生活的进程中.我主张企业之间的社会关系更为重要。而企业之内的权威则不那么重要”。Jones等学者提出了两种嵌入方式:一是关系嵌入.它是以双边交易的质量为基础.表现为交易双方重视彼此间的需要与目标的程度。以及在信用、信任和信息共享上所展示的行为;二是结构嵌入,它可以看作是群体间双边共同合约相互连接的扩展。通过第三方进行间接的连接。形成以系统为特征的关联结构。结构嵌入包含着四个主要因素:限制性进入、宏观文化、集体许可与声誉。限制性进入是指非正式人际关系是由亲友关系、同学关系或长期合作、交流而引人的,可以通过较少的合伙者增加互动频率。增大协调的动机与能力,但是它也形成了一定的排外性与地域性,无法与各种可能的、有共同利益的行动者建立合作关系,很难扩展网络的信息交流,社会资源或生产合作的范围。宏观文化涉及到团体间在价值、思想与原则上的默认,这种默认与互动频率互相促进。集体许可是一种事后治理机制,通过惩罚低效的和违背集团准则、价值与目标的行为来保护合作。声誉则是一种事前治理机制,包括一个人的特征、技能、信任度与其他重要属胜,通过提供关于个人信任度与意愿度的信息来减少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增强合作的有效性。

然而,卢曼提出非人际关系的信任已逐渐取代人际信任这一观点,认为非人际关系的信任是当代社会最主要的信任模式,祖克尔则提出了“制度性信任”这种模式。信任在没有家庭关系及类似关系的非人际的经济环境中也能产生,由第三者证明和由第三者保存附带条件委付盖印的契约来保证一个交易期望的预期。后来,帕维罗则将制度性信任分解为五个元素,包括公开的监测机制、法律约束、鉴定机制、反馈机制、合作规范。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术语来讲,基于人际信任和非正式人际关系的治理机制是一项非正式制度安排,而制度性信任则是通过各种正式制度安排治理企业网络关系。应该说,祖克尔的“制度性信任”这种多边治理机制类似于哈耶克的第三方监督的思想,然而,能够产生信任诱导合作的正式制度安排并不只仅仅是祖克尔所提出的那种方式。人竞争、当事人相互套牢、第三方治理与声誉市场是三种典型的治理机制。

人俱乐部与人竞争机制。这种形式就是用人促进人,用人监督人,将竞争机制引入信任与合作机制中,让人内部有竞争存在,人之间存在前后差序。并且随着人的表现动态变化的。这种机制类似于企业的内部市场竞争,比如说供应商管理中的双供应商策略就是典型的人竞争机制。从构成网络的成员来看,多人及其差序激励机制消除了基于人际关系的信任治理机制或单一人机制的排外性和地域性所导致的激励不足与合作惰性。从构成网络的关系来看,单一人情况下,稍候发生的根本性的转变会造成双边垄断局面。人的唯一性提高了其讨价还价的地位与能力,而在多人情况下,相对弹性的委托关系可以减弱人讨价还价的能力。从信息角度看,多人带来的多通道信息机制更便于委托人收集和比较人之间的信息。

当事人相互套牢与“人质”效应。在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假定下.交易的一方会试图利用专用性投资不能移作它用的事实来侵占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威廉姆森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法是纵向一体化.将水平关系转化为垂直关系,利用权威进行治理。如前所述。一体化的成本可能过高,并且失去了合作带来的各种优势,在现实中,涉及高度资产专用性的汽车制造业在日本也并未出现范围广泛的纵向一体化.而是依赖关系合同的方式。交互投资或共同投资作为一种双边共同套牢方式展现了其有利于合作的一面,双方的相互依赖性不仅由于分工合作的关系而强化,而且由于共同经济关系而更加稳固,威廉姆森将这种支撑这类长期易的因素称为合作中的“人质”因素,双方共同提供“人质”是当事人相互套牢,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基础。

篇10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6-0091-01

随着万维网www的发展,Internet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科研、经济、贸易、政府和军事等各个领域,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新鲜词汇也不再新鲜。网络技术在极大方便人民生产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的同时,其隐藏的安全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基于TCP/IP架构的计算机网络是个开放和自由的网络,这给黑客攻击和入侵敞开了大门。传统的病毒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加快其传播速度,各种针对网络协议和应用程序漏洞的新型攻击方法也日新月异。因此计算机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就日益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安全现状分析和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1.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互联网和网络应用以飞快的速度不断发展,网络应用日益普及并更加复杂,网络安全问题是互联网和网络应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网络攻击行为日趋复杂,各种方法相互融合,使网络安全防御更加困难。黑客攻击行为组织性更强,攻击目标从单纯的追求“荣耀感”向获取多方面实际利益的方向转移,网上木马、间谍程序、恶意网站、网络仿冒等相继出现并日趋泛滥;手机、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的处理能力和功能通用性提高,使其日趋接近个人计算机,针对这些无线终端的网络攻击已经开始出现,并将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影响将不断扩大,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全面解决。总之,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网络安全如果不加以防范,不仅严重地影响网络的应用,而且影响到个人和单位的信息数据安全,更会威胁到国家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

2.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也包括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人为的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二是人为的恶意攻击。这也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比如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都属于这种情况。三是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任何一款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恰恰就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绝大部分网络入侵事件都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没有及时补上系统漏洞造成的。此外,软件公司的编程人员为便于维护而设置的软件“后门”(backdoor)也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威胁,一旦“后门”洞开,别人就能随意进入系统,后果不堪设想。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常用策略

1.对重要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为了防止对网络上传输的数据被人恶意窃听修改,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使数据成为密文。如果没有密钥,即使是数据被别人窃取也无法将之还原为原数据,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以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方法来解决。对称加密体制就是指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的机制,常用的算法为DES算法,ISO将之作为数据加密标准。而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每个用户保存一个公开的密钥和秘密密钥。公开密钥用于加密密钥,而秘密密钥则需要用户自己保密,用于解密密钥。具体采取哪种加密方式应根据需求而定。

2.采用病毒防护技术

包括:①未知病毒查杀技术。未知病毒技术是继虚拟执行技术后的又一大技术突破,它结合了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未知病毒的准确查杀。②智能引擎技术。智能引擎技术发展了特征码扫描法的优点,改进了其弊端,使得病毒扫描速度不随病毒库的增大而减慢。③压缩智能还原技术。它可以对压缩或打包文件在内存中还原,从而使得病毒完全暴露出来。④病毒免疫技术。病毒免疫技术一直是反病毒专家研究的热点,它通过加强自主访问控制和设置磁盘禁写保护区来实现病毒免疫的基本构想。⑤嵌入式杀毒技术。它是对病毒经常攻击的应用程序或对象提供重点保护的技术,它利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提供的内部接口来实现。它对使用频度高、使用范围广的主要的应用软件提供被动式的防护。如对MS―Office,?Outlook,?IE,?Winzip,?NetAnt等应用软件进行被动式杀毒。

3.运用入侵检测技术

根据采用的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被分为误用检测(Misuse Detection)和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两大类。误用检测根据事先定义的入侵模式库,入侵模式描述了入侵行为的特征、条件、排列以及事件间关系,检测时通过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入侵模式进行匹配来判断是否有入侵行为。它的入侵检测性能取决于模式库的完整性。它不能检测模式库中没有的新入侵行为或者变体,漏报率较高。而异常检测技术则是通过提取审计踪迹(如网络流量、日志文件)中的特征数据来描述用户行为,建立典型网络活动的轮廓模型用于检测。检测时将当前行为模式与轮廓模型相比较,如果两者的偏离程度超过一个确定的阈值则判定为入侵。比较典型的异常检测技术有统计分析技术、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等。二者各有优缺点:误用检测技术一般能够较准确地检测已知的攻击行为并能确定具体的攻击,具有低的误报率,但面对新的攻击行为却无能为力,漏报率高;而异常检测技术具有发现新的攻击行为的能力,漏报率低,但其以高的误报率为代价并不能确定具体的攻击行为。现在的入侵检测技术朝着综合化、协同式和分布式方向发展,如Nides,Emer-ald,Haystack都为误用与异常检测的综合系统,其中用误用检测技术检测已知的入侵行为,而异常检测系统检测未知的入侵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