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开发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1 09:19: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博物馆开发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博物馆开发设计

篇1

任何一种商品的开发设计都应遵循致用、致美的原则,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说:“设计是一种研讨生活的途径”。产品设计不仅是物的艺术化设计,还是美的形式感设计,只有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两者有机统一,才有艺术化生活现实和实现的条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也是商品,传统意义上博物馆纪念品只注重藏品的复制,形式很单一,将物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剥离,消费者买回去往往束之高阁,这一局面遏制了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新发展。在艺术和设计日常化和日常生活艺术化的时代进程下,应将博物馆文化融入日常用品设计中,从大众日常消费需求层面来进行形式创新。如图1所示的博物院推出的“朕知道了”胶带,图案取自清朝皇帝康熙批阅奏折时的手书真迹。纸胶带只是平凡的日杂用品,而康熙帝御批手迹“朕知道了”却非凡品,两者的结合博取了很高的注目度,人们从这一不起眼的小物件上却深深感受到了传统宫廷文化的魅力。

(二)传播独特文化

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物质生活逐渐丰裕之后的必然趋势。博物馆文化不仅局限于馆藏文物的文化特征,它往往是传统、民族和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传播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在传播博物馆文化的同时也要结合当代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就目前北京故宫所推出的文化产品而言,对当下所拥有文化资源的挖掘及对时尚的敏感度还不够,“而我们过去总是主观地把自己希望公众了解的历史知识、文化艺术传播给大家,是一个灌输导向。其实,这两个方面都要兼顾。”

(三)塑造品牌个性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其开发设计应转变思路,在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和市场状况基础上,进行品牌开发和建设。随着博物馆逐渐走向市场、转变经营模式,越来越需要介入商品品牌的系统理论,最有效地开发利用自身特有的文化资源,研究品牌推广策略,打造独特的品牌个性。例如南京科举博物馆地处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其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紧紧围绕秦淮科举文化和南京地域特征,创立了“秦淮礼物”品牌,通过品牌专卖店的销售终端模式推广其文创产品。专卖店最受欢迎的商品就是“杨花萝卜”冰箱贴和“盐水鸭”回形针,前者创意来源于一句俗语“南京大萝卜”,后者为南京街头特色食品,将金陵人特有的耿直醇厚的性格特征和市井风情趣味性的表现在文化创意产品中(图2)。

(四)注重消费体验

体验经济是依客户心理满足,提供难忘的体验,并探讨如何通过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实现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增值,是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感觉的高附加价值的经济形式。所以设计应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消费者的选择心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应注重人们良好的消费体验,主要表现在拥有产品的同时能获得学习或娱乐活动体验。例如传统手工艺藏品,可以通过开展工艺创作的形式自行设计制作产品,如开设陶艺、彩绘、竹艺、纸艺或雕塑等创作坊,来提供生活形态相关产品的设计、制作和学习体验。又如图3所示日本东京玩具博物馆内的创意玩具产品就提供动手体验的游乐空间,充分激发了孩子玩的兴趣和创造力,带来了愉悦的深度体验。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的创新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品类开发和设计创新

所谓“产品”,是指由一定物质材料以一定结构形式结合而成的、具有相应功能的客观实体,是人造物。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产品设计可以划分为手工艺设计和工业设计两大类型。工业设计具体又分为:“家具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日用品设计、家电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文教用品设计……等内容”。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类开发比较局限,主要集中在典藏复制品、出版品和纪念品三大类,以藏品图像的复制和衍生形态设计为主,缺乏系统的产品设计策略。应进行充分深入的市场调研,从消费者各方面需求的角度出发,在生活美学视野下,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真正走入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日常生活中。如表1所示为经过改进后的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文化产品分类表,产品品类涉及出版品、典藏复制品、体验类和创意生活类。其中创意生活类中包含的品种很丰富,基本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形式的创新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技术越高级,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高技术与高情感必须平衡。艺术化、高情感化必然成为产品形式设计的主要方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将不再恒定为一种固定模式,而是寻求帮助人们完成“自我实现”和建立个性张扬的生活空间,如各类文化体验型创意产品形式,人人都能参与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走入博物馆,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创新的交互式的信息设计将无形的技艺和文化艺术形式数字化,并通过各种应用程序生动形象的虚拟再现和传播,如博物馆创意APP应用,也是当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创新的新形式。

篇2

试论博物馆的文化产业之路

巧器——中国古代的文创产品

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关于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几点思考

多元的文博创意产品及市场

文创热潮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塑造

试论博物馆文创商店的陈列设计

文化资源保护是文创产业的基石

博物馆文创产品架起传播的桥梁

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浅谈对博物馆文化产业的认识

新形势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新思路

关于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

从博物馆建设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维

国内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新思考

博物馆文化产品评价体系设计研究

解构与重组——文创设计方法漫谈

浅议云南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优劣态

内乡县衙文化产品开发研究

浅谈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

简论文化创意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解读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五种关系”

新媒体语境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新营销

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略研究

参与博物馆文创发展,思考博物馆文创未来

让文创产品点亮博物馆最后的展厅

话说中山舰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工作

武汉市级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思考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之我见

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思考

对博物馆文创授权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文化创意与博物馆藏品融合发展研究

浅谈遗址博物馆的原位文化与衍生品开发

运用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研究文化类公共组织

以新馆建设为契机推动军博文化产业新发展

浅谈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衍生商品的开发与经营

博物馆文创实践——南京博物院文创开发与思考

方寸之地,彰显文化内涵——抗战纪念馆邮局概述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要素——以广西博物馆为例

浅谈博物馆文创商品的开发——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为例

摸索和实践博物馆文创的新路子——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中心

与“历史”为伴——一种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思路的讨论

基于观众心理需求分析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与服务拓展思考

博物馆举办文创设计大赛大有可为——从河南博物院的做法谈起

突出文化特质兼顾公益特性——湖北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思考

篇3

198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向大众开放、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博物馆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 它使得旅游活动由一般的游览观光上升到高文化含量的游憩活动。随着社会及旅游业的发展, 博物馆同旅游业将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李瑛(2004)基于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与旅游联合是我国博物馆未来发展应走的路,要开发具有特色的产品,应适当加入休闲理念和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各项功能,造福社会公众。孔旭红、孔宏实(2003)通过对国内博物馆内开发的旅游产品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博物馆开发相关旅游产品要摆脱仅限于单一的观光产品,产品开发要兼顾有形产品、核心产品及附加产品的开发,增加博物馆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休闲娱乐性,不断完善博物馆旅游产品的结构。胡静锋(2007)从博物馆非盈利制度出发,结合市场经济产品的组成,分析博物馆旅游产品的核心、延伸和附加三个部分的组成,并提出开发博物馆旅游产品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要经过市场调研-展览形式的确定-试销-服务质量的优化-商品化五个环节。罗美娟、郑向敏(2008)在对澳门博物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澳门博物馆旅游的蓬勃发展取决于澳门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和外部多个主体的支持,并为内地博物馆旅游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 ;王旌璇(2012)通过对南京市博物馆旅游者调查研究,认为旅游纪念品是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途径,可以在与时尚元素结合、研发新产品及拓宽销售渠道三方面不断丰富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内涵;陈来生(2003)从苏南博物馆发展的现状分析入手,认为博物馆的发展需将参观、娱乐、饮食、购物融入博物馆服务系统中,要针对目标市场需求进行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在博物馆陈列方面打破传统,走特色化、多样化、趣味化、体验化的产品开发道路,并配以一流的服务,为现代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有效路径。王晓宇(2008)通过对大连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制约其发展的5个关键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为加快大连博物馆旅游发展提供相应建议,包括转变观念,进行市场营销,加强博物馆与旅游的合作,提高博物馆的竞争力等方面;李伟(2009)、杨丽(2003)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别是:博物馆数量少,规模较小,分散经营,设施陈旧、陈列没有新意,缺乏市场观念,产品结构不合理,发展资金不足,对旅游业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博物馆旅游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与旅游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不足等。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博物馆经营管理者首先要更正观念,正确看待博物馆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要根据旅游者行为特征,不断丰富博物馆产品的类型、不断完善博物馆旅游产品的结构,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要加强对博物馆的宣传;要不断培养博物馆与旅游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将休闲娱乐项目开发深入到博物馆旅游的开发中去。郑伟民(2012)等在福建省海西旅游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分析了福建省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的条件,提出福建省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并提出要加强海峡两岸博物馆旅游合作,以此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提出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尤其是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对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对博物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及意义

(一)海上丝绸之路及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简介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中国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在我国古代的海上贸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1年10月,北海、广州、泉州、扬州、宁波、蓬莱等6个城市代表达成一致意向,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联手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12月21日,“南海I号”沉船的整体打捞,成为中国水下考古的第一,同时为“南海I号”量身定做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的建成开放,不仅为丰富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也向世界证明了阳江海陵岛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为普通民众更接近了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意义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称“水晶宫”,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试验开发区的“十里银滩”,是以“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展示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该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于2009年12月24日正式向外开放。“南海I号”博物馆以其在水下考古界难以替代的地位为世人所瞩目。因此,从一个旅游者的视角来审视该博物馆与旅游业的融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其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博物馆旅游成功的案例,寻找解决的方案,为阳江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也为其他诸如此类的专题型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及意义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曾经到过某地的证明,是一个地区一个景区(点)文化的流动,是一个无声的走动的“宣传员”。优秀的博物馆旅游纪念品,有利于丰富参观者博物馆学习体验,是博物馆贴近社会、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要、扩大社会影响的载体,是博物馆创造自身经济效益、增强经营活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具有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丰富游客对博物馆旅游体验,扩大博物馆的宣传面和影响力,增加经济效益等积极作用。

有资料显示,欧美不管大小的博物馆,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和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德国波恩的贝多芬纪念馆等,其开发和销售的博物馆旅游纪念品都是琳琅满目,参观者购买踊跃。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商店为例,1949年,年营业额仅为10万美元,到了1987年,已高达5500万美元,到了2003年达到7278.1万美元,2008年突破2亿美元大关,累计开发销售的各类旅游纪念品多到2万余种。

阳江作为滨海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旅游商品,如,阳江四宝、各种海鲜及其加工制品、工艺美术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漆画、风筝)等,还有各种特色美食如猪肠碌等。但是,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没有结合博物馆特色进行的旅游纪念品陈列和销售,可以说在这一块上还是空白。虽然也有一些地方特产等陈列,都与海上丝绸之路及博物馆本身主要陈列品及内涵联系不大,如孔雀石,虽然珍贵,但是属于地方特产类,不是依据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本身进行开发的旅游纪念品,具有展览价值,却不容易让游客加深对博物馆本身的认识。如何结合博物馆本身的文化、历史内涵,开发设计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并进行有效的销售,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点。

三、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建议

结合欧美国家成功的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销售的实例,围绕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历史考古价值和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上的独特地位,现对其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一)从设计人才着手,注重调动积极性

一方面,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靠政府扶持,但是地方财政拨款又十分有限,对博物馆衍生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又缺乏同时具有对文物内涵认知到位和设计能力的文博类产品的设计人才,这严重制约了具有文化味道的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市场要想发展,必须打破管理体制约束,走市场化道路。一方面政府鼓励博物馆对此方面设计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增强博物馆自身在旅游纪念品方面的设计能力,同时运用经济杠杆调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主动开发此类产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博物馆加强与设计公司、大专院校设计类专业的合作,在设计产品中加强与合作院校设计人员的沟通,加强对馆藏文物及其深藏的文化内涵的培训,增强纯设计人员设计的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

(二)从博物馆独具特色的藏品出发,寻找灵感,开发出独属于博物馆的独特纪念品

一方面,这些纪念品能够被刻上独一无二的博物馆文化标记,让游客产生只有在博物馆购买的才具有纪念意义的感觉。如欧美国家的博物馆无论是复制品还是衍生产品的开发,哪怕是一个装饰LOGO,其灵感都是来自于博物馆独特的藏品,每个博物馆都遵循独一无二。另一方面,纪念品要有故事性,同时设计要精美,制作精良,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同时兼顾使用价值。大家都知道美国的泰迪熊,它就是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发出来的,创作依据就是老罗斯福总统打猎的故事。至如今,泰迪熊依然是大家喜爱的玩偶。德国贝多芬纪念馆,其开发出来的贝多芬特色雕塑头像、照片、音响作品、书籍、文具、小提琴、以五线谱图案为装饰的雨伞、以贝多芬头像为装饰的指甲刀以及以贝多芬头像为装饰LOGO的工艺品或日常生活用品等等,无不通过纪念品引发公众对贝多芬的纪念,同时将贝多芬纪念馆的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作为南宋古商船整体打捞、异地存放的成功实例,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证,其独特性可见一般。从欧美国家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成功的例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能否以古商船及其打捞出来的藏品为依据,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纪念品,丰富阳江旅游纪念品市场,带动阳江旅游文化的发展呢?

(三)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要注重市场消费能力的差异化,要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旅游者的需求

博物馆要开发出不同价位的旅游纪念品,如卢浮宫博物馆的名画蒙娜丽莎,既有高档的仿制品和丝网印刷品,也有包装和规格大小不一的中低档印刷品,还有明信片系列等[9],很好的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因此,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要从市场需求出发,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旅游纪念品,如南海一号模型,可以从体积大、中、小,材质优、良、普通,从收藏价值、装饰价值和平时把玩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开发,制定不同的价位,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也可以开发出印有博物馆图案或者南海一号LOGO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钥匙扣、明信片等等。

(四)博物馆旅游纪念品要丰富,形成系列

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自1949年成立至今,已累计开发各类商品2万余种,按商品性质可分为常规商品和特展商品两类。按商品品类分,则可分为复仿制品、出版物、文具、服饰、家居装饰、玩具、珠宝配饰等七大类。丰富的旅游纪念品,丰富了博物馆游客的经历,满足了不同的需求,增加了博物馆的经济收益,展示了博物馆,促进了博物馆的发展。

(五)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要注重创新,要贴近生活,回归生活

在 “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平台上,《雍正行乐图》动态版利用数字手段,使雍正帝“活”了起来,还配以轻松幽默的解说词。如《猎虎图》中,雍正和一头从山洞里探出头来的老虎对峙,配的解说词是:老虎说:“有种你进来!”而雍正则说:“有种你出来啊!”。还有垂钓图,雍正一动不动地专心钓鱼,10秒后渔竿才会抬起。目前,故宫已经推出宫廷娃娃、黄袍T恤、瑞兽铅笔等近6000种文化产品,创新让故宫文化更接地气,与年轻人更接近。苏州博物馆结合馆藏“国宝”级文物―秋色瓷莲花碗,生产出秋色瓷莲花碗饼干,这一创新又接地气的做法,引起大家的关注。博物馆旅游纪念品不是都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让博物馆旅游纪念品让大家都买得起。

(六)博物馆旅游纪念品一定要注意包装

篇4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05-02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同志曾说:博物馆文化产品是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宣传和推广博物馆文化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的需要。这里所讲的博物馆文化产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非物质形态的知识、思想以及服务,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表现的书籍、复制品、纪念品等。而这类将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外化为物的文化产品,或可以称之为博物馆文化衍生品,逐渐为博物馆界所重视。

博物馆文化衍生品,从目前调查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三类:第一类是依托博物馆馆藏文物设计制作的各种材质的饰物、实用物等工艺品;第二类是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复制和仿制品;第三类是与博物馆馆藏文物或与博物馆展览相关的书籍、出版物及各种纪念品。虽然对于文化衍生品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大,但目前多数博物馆对于此类文化衍生品的开发起步较晚且资源不足,对于体积、重量、用途、观众心理、观众需求、市场上类似产品销售情况、包装设计等因素尚缺乏全局考虑,仍显现出开发能力不足,产品缺乏特色,品类单调,开发无序等缺陷。笔者认为,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设计开发不仅要依托单体文物所衍生的信息、知识及审美价值,同时还需秉承下述几方面因素,才能够逐渐满足市场需求,形成具有博物馆特色的系列文化衍生品,成为宣传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手段。

一、紧密结合博物馆文化活动,突出自身特色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曾讲:开发博物馆文化产品,不从文物、博物馆中寻找、发掘创新的原料元素,是失策;文物、博物馆界没能充分提供丰富厚重的优质资源,是失职。因而博物馆各类衍生产品的开发都应依托博物馆以及博物馆的各类文化活动而存在,这一特征也是其他文化衍生品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所共同具备的特征之一。随着文化事业快速提升、文化体制改革加速的步伐,各类博物馆也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大力发展以文物展览展示为主的,寓教于乐的文化展览展示鉴赏、观光、休闲娱乐、度假、餐饮、信息提供、资料查询服务等一系列文化旅游和活动。各类形式不同、风格各异、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可以给这些博物馆参与者带来各种感官的触动,可以使人感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参与者可以因为各自的阅历不同得到属于自己的体验,进而会自觉地产生保留住或珍藏这种认同感或体验的欲望,故此,博物馆推出与展览陈列等文化活动相配套的博物馆文化衍生品,正好可以使人们的这种愿望得到满足,促成消费。因此,博物馆的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应该是这类文化活动的补充以及其他形式上的延伸,而这类文化活动又会在文化衍生品的推广过程中成为了最直观和最有效的宣传和销售方式。如大英博物馆曾于2007年9月推出“秦始皇·中国兵马俑特展”,大英博物馆为配合此次展览推出的各类明信片、文具、文物模型等兵马俑系列纪念品,仅此类文化衍生品的收入就足以支付该展览的借展费用了。

当然,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并非否定文化衍生品开发上的创新,在利用馆藏文物的器形或者纹饰进行创作设计时,既不可以将这些文化符号简单地堆砌,也不可以将这些元素随意改动,而是需要将这类文化符号进行提取进行加工和再创造,不仅要保留文物的精神内涵,还需要注重市场需求,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或流行元素,在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同时,还可以赋予实用性,使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二、进行市场调研,确定目标观众群

博物馆文化衍生品是博物馆文物和文化艺术的符号,需要能够代表本地区、本民族历史文化特色,而以往的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多是作为外事活动馈赠之用,或者作为一些文物、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研究、借鉴之用。博物馆开发出的文化衍生品多是具有地域和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高档次、高文化艺术品味的商品,以满足这些需求。

篇5

关键词:专题博物馆 视觉系统设计 符号 CI

一、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的概念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是以视觉的形式诠释专题博物馆的品牌形象。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系统的概念可以定义如下:

(l)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是一个符号系统,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一系列图形符号、色彩、和图形与色彩的多种组合,以及这种组合在专题博物馆整体环境中得以应用的系统;二是专题博物馆发展历史中具有文化价值和意蕴的实物。

(2)能够充分体现此主题的文化、历史。博物馆是一种组织形态,区别于具体的产品或服务所存在的形态,因此,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基本属性是组织的形象,根植于组织文化,凝集了组织的思想。

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应该是以博物馆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是将博物馆办馆理念、文化内涵、制度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的概念,从而塑造出独特的博物馆形象。专题博物馆引入视觉识别系统是完全可行的,它对于增强专题博物馆竞争力,树立其博物馆文化品牌和社会形象都能起到很大的正面作用。

二、 设计理念

博物馆的视觉形象设计不仅体现了博物馆的精神文化,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发掘了专题博物馆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不同专题的博物馆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人文生活,同时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塑造既有章可循,又有创新的样式开发。现代博物馆的视觉形象的设计观念有了转变,方式也有了从单一的收藏、展示功能向交互式多媒体动态模式转变,而可以将收藏、展示、讲演、座谈研讨、、休闲等活动融合在一起,营造随和、亲切和自然的气氛,这就为形象创意构思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

三、 设计原则

主题性:主题识别性是视觉形象的基本功能。“主题”犹似开启视觉形象之门的钥匙,博物馆从外围场地和馆内环境的整体气派都应符合主题概念。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要用新颖的设计题材元素、冲击视觉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的物质载体来表现,视觉形象家族的成员纵使形态、结构、性格各异,但是都忠实的传达同一价值观,具有鲜明的视觉个性,从而塑造鲜明的博物馆个性,与其它类别的博物馆区别开来。同时,博物馆内外每个功能区、都有不同功能区的形象设计。同时,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也有形象设计的问题,都要方便人的一切活动的需要。

美学性:美创造情感,产生共鸣,视觉形象传达信息的过程同时是受众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美学性使得视觉形象具有极强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是传播品牌形象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属于文化产业的专题博物馆,它的视觉形象的美学性更加重视目标受众的审美经验、取向、心理,以美学原则严格的创造视觉语言,以“美”的形态呈现出来。各类形态及平面视觉表现都须具有形象审美的感染力,视觉元素的开发和风格表现,都为博物馆形象的个性化魅力发挥作用。

系统性:视觉系统设计就是指视觉形象与博物馆主题在逻辑上保持一致;而具体的讲,就是使专题博物馆的视觉样式要素与组织结构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同一系统,从而能够将信息按照主次、先后、大小等关系展示与传达。博物馆内外环境是一个系统性整体,设计要系统化,其中各子区域之间虽有不同特点,但不能失去大系统控制的关系,另一方面各子功能区又有相对独立的差异性,既要合理而有序,又要有系统中的变异化设计。

专题博物馆引入视觉识别系统企业经营管理概念,强化自身建设,正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的具体表现。然而,专题博物馆形象系统的营造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体现在博物馆的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上,也反映在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中,因而需要全面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从物质层面看,它包括专题博物馆建筑、展馆环境、陈列设计、配套设施等,它是专题博物馆文化的物质形态,是专题博物馆文化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从精神层面看,它更应是专题博物馆的本质、个性以及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专题博物馆它的视觉识别系统的导入,一定要建立在充分继承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恪守专题博物馆的特点,将自身的文化背景、地方特色,将研究宗旨、办馆方针、发展方向等融入到设计思路中来,总结提炼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化要素,将博物馆的精神、思想等文化特质形成一个统一概念,以视觉形式加以外化,准确地传达给大众。

四、 设计要点

如上所述,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的设计要点,首先是要把握好主题性、美学性以及系统性三大原则。在设计方法上,借鉴企业形象CI设计的方法,从专题博物馆的基本形象的符号开发入手,进行延展应用到各环节的设计表现中,是有效的方法。主体视觉符号的同一化应用的设计策略10 多年中似乎正走向“休克”,其实这并不在于CI本身,而在于许多设计本身的僵化性所致。在CI 策略活化应用方面,基础符号系统中的“辅助形象”大有开发天地,对此,奥运形象设计与应用,有十分有益的启发。奥运设计除标志、吉祥物外,又有二级标志、丰富的辅助图形应用,并配合多样海报招贴设计等,使奥运形象十分丰富,这种设计开发性转换应用到博物馆环境设计中,大有补益。CI的灵活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出丰富的辅助形象元素,成为多层次的设计语汇,活化应用于各载体上,点燃整体形象的一片“灿烂之光”。应用载体包括在博物馆收藏、展览、宣传及与观众交流等活动中的各环节。

参考文献:

①王天平、丁允鹏:《博览经济与博览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篇6

江苏省在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其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上与国内其他同类博物馆相比也是领先的。但是,与国外博物馆成熟的文创产品开发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率先经营起的博物馆文创产品。[1]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在开发设计方面已经形成相对完整且成熟的机制,2011年的文创产品销售额高达7亿新台币,约1.5亿元人民币。[2]因此,江苏省许多博物馆在借鉴博物馆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尝试和创新。

1 江苏省6所博物馆文创产品概述

本文调研了省内6所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况。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江苏省与他地区开发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相比,更时尚、前沿和突出。例如,南京博物院文创产品以金陵文化为主,开设了5个直营商店,并在各馆设立不固定的货廊和若干移动的柜台进行文创产品的展览销售。苏州博物馆结合博物馆建筑和苏州文化进行文创产品开发,选取馆藏代表性文物制作成曲奇饼干,口味的设定使饼干的颜色和文物实物接近。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博物馆文创开发则不尽如人意,文创商店面积小、数量少、设计落后、销售量低。

2 江苏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

通过对6所博物馆的调研发现,苏南、苏中、苏北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模式各不相同,具有形式多样化、销售模式多样化、依托地方文化开发、博物馆商店联盟化等特点。

2.1 文创产品的开发模式多样化

江苏境内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形式多样,南京博物院文化创意部以江苏历代文明为基础,结合院内常设展览设施,以汉文化、六朝文化、民国文化为三条不同的主线,进行文创商品的开发,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目前,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开发的厂商共计有四十余家,并且还在不断更新增加。开发投入方式主要有三种:完全由文化创意部投入资金;完全由厂商投入资金,馆方进行后期销售分成;文化创意部与厂商各投入一部分,馆方进行后期销售分成。

2.2 文创产品的销售模式单一化

国外博物馆为了拓展其产品的销售渠道,除了在博物馆内部设商店外,还普遍在网络上设立了网购平台,采用授权销售的策略,通过授权给其他的专卖店来销售产品,从而增加产品的销售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如今已有二十多家专卖店,都是通过授权销售的形式来销售文创产品,提升了博物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而江苏省内的大多博物馆则采用传统货架式的销售模式,销售业绩极不理想。

2.3 文创产品依托地方文化

江苏省6所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均依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的文创产品方面有所不同。以南通为例,南通蓝印花布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博物苑以蓝印花布为主,开发制作了许多特色的文创产品,如伞、灯罩、钱包、手提袋、折扇等文创产品都采用了蓝印花布的花纹或材质进行制作。扬州漆器是中国汉族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扬州博物馆以漆器为主的文创产品是最多的制作类型。在缩小版的漆器文创产品中主要选择漆、木、灰、玉、石、牙、骨、贝、金、银等千余种优质原料,运用髹、磨、涂、绘、勾、填、镶、嵌、雕、刻等工艺手法制作,既保留传统工艺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还方便人们携带。

3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的思考

3.1 产业不受重视

政府对博物馆文创产品产业不够重视,宣传上只是通过纸媒进行传播,而这种传播方式在现代的信息技术时代已经落后了,所以传播效率并不明显,短期内的回报率也很小。相对于国外博物馆成熟的文创产品开发经验,我国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从理念上应该重视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的地位,肯定博物馆文创产品对地方文化的传播作用。博物馆文创产品不仅可以提高博物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成为城市旅游、城市文化、城市品牌塑造的有力名片。另一方面,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博物馆的销售人员主观积极性不高,很少销售人员会主动向游客介绍产品的特色和来历,从一开始就让游客满足于自主服务从而失去客源,从而降低销售额。

3.2 地区差距明显

基于走访的这6所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况,发现南京博物院以及苏州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开况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无论是从样式、品种,还是数量上都比较丰富,尤其是南京博物院与苏州博物院有专门的店铺来售卖文化创意产品,销售的情况也很乐观。相比之下,其余的博物馆不大注重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虽然也有专门的店铺,但由于宣传力度小,宣传手法过于单一,宣传渠道局限于纸媒,所以人气远远不如南京、苏州地区的开况,其文创产品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来自江苏省博物馆联盟商店。

3.3 缺乏个性产品

文创产品的形式过于单一,虽然各个博物馆都有将各自的特色融入文创产品中,但每个博物馆的产品类型其实都大致相同,没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显得大同小异。每个博物馆在文化产品的开发上把重点都集中在了文化特色而非产品上,并且在产品设计上缺乏创新,这就导致开发出的文创产品虽有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但缺乏创意性和实用性。

4 结语

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延伸与补充,是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历史文化宣传的媒介,让历史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把博物馆带回家”这一理念。江苏省博物馆整合江苏文化资源,以联盟商店的形式促进省内各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促进文化的传承,但在文创产品的形式和设计上存在严重的不足,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政府应提高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重视程度,提升文创产品的价值,最终打造出能够代表江苏特色文化的品牌。

篇7

关键词 博物馆 文化衍生品 路径

淮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类博物馆遍布全市,有淮安市博物馆、淮阴艺术馆、淮安运河博物馆、淮安名人博物馆、西游记博物馆、淮扬菜博物馆等,它们无疑给淮安这座城市增添了文化魅力和景色亮点,但目前淮安各博物馆在文化衍生品开发方面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高水平创意人才和创意产品短缺,没有自己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团队,研发创意能力弱;二是博物馆产业化运作思路保守,缺乏对文化衍生品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思路的整体把握。为此,我们提出如下路径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借用外脑,为我所有

可考虑采用众包模式,或通过举办文博原创作品设计大赛、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大赛等,获取最佳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文案,借用外脑克服淮安博物馆创意人才不足问题。同时,建议在北京或上海、深圳、杭州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设立文化衍生品设计公司或文化创意工作室,聘用当地高素质创意人才为我所有。

二、建立创客空间

在有条件的博物馆、历史街区内,辟出一定的办公空间,以低租金或免租金或政府提供租金补贴的形式,吸引艺术家、文化创客进驻,形成各类文化创意人才、创客等要素的集聚,让艺术家、创客们在博物馆、历史街区的文化氛围感触下,在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闪现创意灵感,源源不断地创作出优秀文化创意产品,使博物馆成为文化创意产品中心。

三、面向大众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应走大众消费路线,与大众需求相对接,不能高高在上,眼睛只盯着一小部分高雅艺术欣赏者和艺术品收藏者的需求,文化要形成产业就要形成规模效应,就应面向大众市场,将博物馆文化融入日常用品设计中,从大众日常消费需求层面来进行形式创新。

四、实施市场细分策略

博物馆在开发衍生品过程中,必须对目标群体进行精细化分类,要充分考虑知识层次、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化需求。做到既有收藏价值的高仿真品,也有开发适合大众消费、价廉物美的博物馆衍生品,还有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高档礼品,等,这种兼顾不同群体的经营理念可望引来更多公众的追捧。

文化衍生品开发在面向各类公众考虑年龄层面的因素时,应将追逐时尚的年轻人作为重点客户群体加之关注,通过将文物的古典神韵与现代时尚元素有机结合,不仅给公众带来新鲜感,更能吸引年轻一代的眼球。美国的一些博物馆很注重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即使是一个设计简朴的糖果盒,也会把馆内藏品的知识印在盒子的背面,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举手间拉近了博物馆和年轻人的距离。

此外,纵观国外成功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验,儿童产品都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大都会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产品的一级分类中就将儿童用品单独列出,开发的儿童音像制品、书籍科普类、玩具游戏类等产品内容十分广泛,针对性很强。淮安各博物馆在这方面应该事在人为,也大有可为。

五、搭建专业性合作平台

在国外,许多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也并非完全依靠博物馆自身的力量,往往是将不同类型的产品分别外包给不同专业公司完成,因此搭建一个专业性合作平台就格外重要。建议由淮安文化产业协会牵头搭建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专业性合作平台,努力打造一个体系成熟、分工明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产业链,让平台成员可通过该平台找到专业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厂商,也可通过该平台将自己设计与生产的创意产品推向市场。

六、向旅游等其他产业渗透融合

博物馆应积极通过将自己的文化创意元素、特色主题、文化符号,植入到旅游纪念品、旅游景点景物上,融入到服饰、日用品、消费电子品等工业品上,增强淮安旅游I、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淮安旅游业、制造业的发展。还可把博物馆文化创意和衍生产品与服务业结合起来,将自己提炼的文化艺术主题概念和文化符号,通过授权,与咖啡馆、餐厅以及娱乐场所相融合,将博物馆文化艺术融入到人们的休闲生活中。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苏北地区文化产业政策研究》(课题编号:2015JDXM036)之部分研究成果。

篇8

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资源特征理所当然的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它可以被看做一本包含万象的百科全书,以其悠久的收藏品和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逐渐形成一处更高层次的文化景观,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具知识力以及文化内涵的强大推动力。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旅游享受的同时,更多的关注放在自己在旅游中的所学所得,那么,城市博物馆旅游项目的开发,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同时也借助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丰富了文化旅游的内容和内涵品味,也为旅游业的扩大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比拟的力量。应该怎样开发城市博物馆旅游项目,使得博物馆在文化旅游产业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完善和详尽的说明。

一、 开发中应以保护收藏品为前提,营造以人为本的旅游环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博物馆在传播文化知识以及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基本功能就是收藏、研究和教育,有效地使收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是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之一,因此,进行藏品的保护措施是开发过程中必须做到的方面。博物馆的收藏品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其他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在进行博物馆旅游项目开发时,首先要保存收藏品的本来面貌,并且分析它的科学文化价值,为充分利用藏品、实现目标作铺垫;其次,要根据藏品保护对环境的要求进行藏品的展示方式和陈列,合理安排在可接受范围内游客的数量,在藏品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开展旅游;还有,在游客的参观游览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让游客了解藏品相关的知识背景,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使得旅游者在欣赏中有所得、有所悟。在实行“禁止拍照、摄像”等保护措施时,要适当的对一些一般藏品取消此禁令,从而给予在观赏中的游客以亲切感和更大的吸引力,营造以人为本的旅游环境。总之,博物馆旅游开发项目中以保护藏品为前提,是进行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促进博物馆在文化旅游中获得长足发展空间的先决条件。 

二、 旅游项目开发的主题类型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设施设计要实现休闲功能。要使得城市博物馆的旅游项目的开发适应文化旅游的需求,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层次方面的需要,在进行旅游项目开发时候,要注重主题类型的多元化,注重结合时展过程中的产物去开展文化旅游,才能更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和肯定。在进行旅游项目开发时,可以考虑结合人们感兴趣的自然、人文、军事、艺术、时事等主题进行一定的规划和安排,让不同的主题给人们深刻的文化体验,在观赏中感悟人生价值等。与此同时,博物馆是人们非常渴望和喜欢去的文化旅游和休闲之地,在旅游项目的设计中要增加对休闲功能的注重,使得旅游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一种类似社交性以及娱乐性的体验,比如,可以通过模仿迪斯尼乐园的形式,在馆内比较开阔的地域提供赋予学习性、娱乐性的有奖问答、文化趣味小游戏等互动项目,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加收入和扩大客源,更重要的是让旅游者在观赏和参与中获得了很多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充实了博物馆文化旅游的意义。当然,每一个城市博物馆的旅游项目开发的主题是要因地制宜的,不能纯粹效仿更不能人云亦云,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加强博物馆旅游品牌形象规划设计和旅游宣传,提升博物馆影响力和文化氛围。所谓的形象规划被赋予两层含义,即构建旅游景点品牌的总体理念和总体理念指导下的视觉设计工作,在进行城市博物馆旅游项目开发时,要科学合理的考虑博物馆的品牌形象的打造,以提高其在文化旅游市场中的影响力和地位。进行构建时,从吸引观众、引起观众情感共鸣方向入手,使得观众对博物馆展览点的总体情况产生清晰、明了的印象和认识,同时要根据博物馆的特色和精华进行有针对性、具体性的描述,增强其在旅游者选择中的着重点。再者,对博物馆的服务、设施等名称和标志进行鲜明合理的视觉设计,通过图片、索引、口号、标题等形式将博物馆观赏点的可视资源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系统化、符号化的视觉设计,从而不仅起到了宣传的效果,也符合了大众口味。当然,在进行博物馆旅游项目的宣传工作之时,要注重博物馆文化旅游行业与当地政府互动、参观点自身与社会互动等宣传推广计划,从而形成强有力地宣传体系,构建和谐的文化市场服务平台。注重城市博物馆旅游品牌形象规划以及宣传工作,对于提升博物馆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城市博物馆在文化旅游中取得有力竞争地位的法宝。

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博物馆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所青睐和追捧的文化旅游的首选,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博物馆最系统、最生动地展示了不同的灿烂文化。民族风情、科学技术,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因此,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博物馆旅游项目的开发,为文化旅游注入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行业深度进入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为文化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背景与博物馆服务功能的延伸发展具有同源性,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创造性利用。博物馆应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使其服务社会的功能进一步发挥和延展。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核心,以低耗能、高产值的产业优势,及其深刻的人文关怀迎合了现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成为各国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宠。而就我国目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和经营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基础水平较为薄弱,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较多的问题。首先,产品开发的模式较为落后。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模式较为落后,很多创意想法通过电脑制作展示效果很好,很多的文化纪念品通过电脑整合设计,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往往是完美的图稿。但当图稿落实到实物中时却让人大失所望[1]。其次,博物馆数字化模式缺失。我国数千年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博物馆藏品种类繁多,设计人员对藏品知之甚少,而博物馆并没有完整的藏品的数字化体系,无法做及时的相关的查询,即使做了相关的设计也无法体现藏品的文化底蕴。再次,博物馆的文化产品缺乏个性。对于各地的文化创意类产品,存在着普遍的雷同现象,各博物馆均缺乏个性鲜明深层次的创意。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构建路径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博物馆服务功能的不断延伸所形成的一项新型产业。基于博物馆文化的资源所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今后博物馆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博物馆更好的发挥自身功能的必经之路。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

1.以价值链为基础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博物馆的价值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个大类,其中内部活动可以概括为基本活动,为保证基本活动的正常进行产生的价值活动即定义为辅助活动[2]。而博物馆可以通过延长自身基础价值链形成企业商业模式,又可以通过对自身基础价值链分拆、职能外包等进行价值链的缩短。以企业商业模式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运作,有利于博物馆及时收集市场信息,以市场为导向对价值活动进行创新,以实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

2.努力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业既要保证其公益性和非盈利性,还要维护其发展的合法性[3]。由此,可以促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及时了解社会需求的同时,建立责权清晰,统一高效的博物馆文化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努力拓展博物馆的文化资本,开发博物馆的文化市场,努力打造“政府倡导、博物馆主导、社会监督”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3.强化博物馆的品牌意识

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或机构都是靠产品质量来树立品牌形象的。博物馆虽然是国家的事业单位,其品牌形象的树立也是与服务质量相关的。只有高品质的文化创意产品以及高品质的服务,才能树立起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大旗。在顾客的消费领域,每一位顾客背后会有250人的购买团队,只有服务好每一位顾客,才有可能笼络住顾客群。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无论是自己设计、制作,还是委托生产厂家生产,都要严格监督生产的各个环节。从材料的选用、制作工艺等都要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才能打造出精致的文化创意产品。

4.开拓创意思维进行产品的开发

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需要立足于博物馆自身,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的同时,开发具有本馆特色的文化产品,通常要求要有特色,张显个性,才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例如:安阳布币是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设计者通过钻研博物馆中关于布币的文化以及相关的古老的文字,设计出了布币文化创意产品,包括布币U盘、布币钥匙扣、布币冰箱贴等,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还进一步宣传了布币文化,提升游客了解布币及其相关历史的愿望,与此同时,此类文化创意产品可以说是生活必备的小物件,老少皆宜,深受游客的喜爱。

5.建立多元化的宣传体系

在博物馆的长期发展中,博物馆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机构,宣传工作至关重要。首先可以利用电视媒体等将博物馆的特色服务广而告之,使对参观博物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认真选择,进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4]。其次,博物馆可以利用学生假期创办适合学生参与的活动,以学校为宣传基点,向学生以及家长推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学生家长都希望利用假期时间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增长历史知识,参观博物馆就是家长和学生乐于采用的方式,这就需要博物馆的经营管理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共鸣,才有利于博物馆的长期发展。综上所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既是文化事业,同时也是经济产业。只有根据各个博物馆的具体情况,开拓创新、革新理念,才能改变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落后的局面。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是博物馆社会教育、文化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博物馆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出谋划策,为中华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邢致远.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模式与产品研究[J]艺术百家,2014(S1):18-19

[2]何晓雷.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特征、问题及对策[J]实习与实践,2016(12)128-129

篇10

一、国内外博物馆发展述评

在美国颁布的《博物馆服务法》中专门提到“鼓励和支持博物馆在教学方面的广大作用,鼓励它们与正规的初等、中等和中等以后教育系统以及所有不同年龄组的非正规教育活动协力合作”。[1]博物馆被视为美国“儿童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和最值得信赖的器物信息资源之一”,通过提供互动性活动,让学生得以接受科学、艺术、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教育。除此以外美国博物馆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具备借鉴意义。博物馆出资让工作人员去大学课堂听课进行深造,其中包括警卫和文物修复师,这证明博物馆在美国教育体系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2000年英国出台了《博物馆的学习力—博物馆教育的愿景》提出博物馆能够推广教学课程国家并运用自身的馆藏资源将课堂教学引入生活中去,同时可以帮助学校培养优秀公民等作用。博物馆课程设计十分合理,例如作为设计艺术博物馆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儿童博物馆,会根据大中小学生以及研究生进行分类然后设置不同教学模块,每一阶段需要掌握不同水平的知识储备能力和技巧,不同课程的教师会与选择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某一主题的探讨中师生需要掌握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英国博物馆与学校课程融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中国自十三五以来,国家大力强调文博事业的发展,各政府部门积极落实这一政策,博物馆出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高度重视要极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2]国家对博物馆的重视度在不断提升。

二、博物馆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意义

1.增加参与感,激发自主性深入博物馆,可以体验到文物背后的信息,知识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形象生动的展示在眼前。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单纯的知识灌输向体验感知方面发展,知识记忆更加牢固。那些枯燥的声音、纹理、光感等可以通过真实的物体表现出来,博物馆的寓教于乐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以及自主学习性。

2.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科学文化机构,它所承担的社会任务是其他任何单一功能机构所不能比拟的。[3]博物馆起着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一传播平台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接收到传统文化知识洗礼的同时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3.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增加认同感博物馆往往是一个地区的遗产,是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对所在大学的地域文化不够了解,通过参观博物馆可以了解当地的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拓展知识面,激起更高的精神追求以及民族认同感。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音乐类、美术类作品欣赏,课程体系单一,实践课程更是少之又少。且理论类知识比较枯燥,导致学生兴致较低,课程效果较差。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教师应探索新型的教学手段,加强课程体系的开发,将趣味性、实践性课程引进课堂,完善课程体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师资建设有待加强而教师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者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公共艺术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达标,艺术教育教师受编制、经费、重视程度较低等影响,以兼职教师和临聘教师为主,师资稳定性不强。这些教师一般只擅长某专业的知识,但对其他学科知识了解的甚少。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一门跨学科的课程,亟须专业的教师。

3.实践活动与模式有待丰富艺术教育强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当前高校对实践活动中缺乏重视,没有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设计、开展富有本校特色的实践课程,过度重视理论的发展。同时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场所和实践基地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活动无法开展。

四、博物馆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融合策略

1.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融合将博物馆纳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做到全校学生均可选修。这一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对博物馆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博物馆和学生变成互惠互利的共同体。学校和博物馆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设计,做到因材施教,尤其注重将国家的课程标准与公共艺术教育融合起来,开发有特色的课程。(1)趣味性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确保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老师、学生以及馆内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充分利用馆内的资源。教师和馆内工作人员共同探讨不同主题的活动设计开发,保证课程的趣味性,打破单一的理论授课模式。可以采取双向导师授课模式,让馆内工作人员或艺术家、博物馆专家学者走进公共艺术教育课堂,传授知识、经验。例如可以开发彩陶修复课程,由专业人员讲解作品的制作,学生动手实践,老师从旁辅助,达到“做中学”的效果。(2)地域性地域文化往往从侧面展示了当地的发展水平,凸显了当地特色文化,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并拥有大量相关人才和优秀作品。而博物馆作为文化的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应将当地的地域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让当地的特色文化民间艺术传统、非遗纳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来,如京剧、剪纸、扎染、皮影等,既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又丰富了课程内容。(3)多元化现代的学习已经不仅限于课程知识的记忆,还要培养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将博物馆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可以采用实地调查、会议讨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赏析等方式。课程的开发做到多主题式,多学科的,且与博物馆资源密切相关。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作为全校选修的课程,学生来自各个专业,掌握的知识技能各不相同。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发不同类型的课程。如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可做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高校学生想法比较超前,可以打破博物馆固有的想法思路,创造新的发展模式,同时学生也可以得到锻炼提高。文创产品完成之后进入销售流程,需要市场营销类、金融类的学生根据课程的设计,完成产品的销售策划,并考虑如何将设计好的文创产品卖出去。将想法思路写成计划书,与馆内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既可以获取收益,又可以提升博物馆知名度。游客将兼具审美及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带回家,这一行为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而博物馆的讲解,可以与相关专业学生合作,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作品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类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开发如博物馆云展览、馆内物品动态展示等博物馆小程序,这些课程既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又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馆校结合的课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博物馆的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4)综合性博物馆涵盖着历史、艺术、自然和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可以提供学生多方面的知识。课程的设计以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在课程主题的探讨中,要涉及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多门学科知识,注重学生在交流沟通、情感表达、实验技巧、团结合作等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资源优势。

2.完善师资队伍博物馆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融合必须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基于当前高校教师对博物馆相关知识的匮乏、经验不足以及博物馆人员对于学科知识的认识不深,博物馆和高校要致力于专职教师人才的培养。师资人才的培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要涉及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方法的培养。不论是高校还是博物馆都应该把师资培养放到首位,优秀的教师会给课程带来更多的乐趣,便于开发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很多艺术家有着多年的收藏经验,他们在爱好的驱使下会掌握很多的相关知识,虽然不是专家,却各有所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类艺术家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通过艺术家进课堂或开办讲座的形式,吸引社会上的这类人才加入师资队伍,让知识教育由“传授”变为“分享”。博物馆工作人员、教师、专业人员三者的结合,可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