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中语文全部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1 09:19: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语文全部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语文全部知识

篇1

一、前言

今年教育部要求语文等部分学科要开始使用高考全国卷,争取明年高考时全部统一使用全国卷,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影响非常大,而且对于语文教学也要求作出相应的改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调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工作。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全国卷的形式、特征以及规律,才能发现其与本省语文教学的共通点,从而实现二者的衔接。

二、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研究

从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新课标全国卷I、II两种,一直以来江西等省份就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整体难度比较适中,而甘肃等省份使用的是新课标全国卷II,整体难度较低。根本本省的情况来看,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下文主要是对全国卷I进行分析。从试卷考点的角度进行分析,高考全国卷I主要由各大板块构成,其中诗歌鉴赏、默写以及现代文阅读等部分占了相当大的分值,且难度有所增加,例如默写并不只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更强调考查他们的理解能力;从结构与层次的角度来看,试卷内容含有阅读题与表达题两大题型,这类题型主要是检验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总之,整个试卷不是非常注重学生的识记考察,而是着重于考查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从写作题的角度来看,写作题紧扣社会的时事热点,择取的都是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热点事件。该题型强调各学科间的联系,重视传统美德与精神内涵的传承,考查的是学生整体素质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虽然以往各个省份所使用的语文高考考卷不一样,但是考查的重点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在使用高考全国卷后,各省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不需要做出太大的改变。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发扬原有的教学经验。全国卷与其它版本的语文高考试卷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出入,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继续采用以往总结的优秀教学技能,在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本质上来说,各个版本的语文高考考卷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即使全国卷的题型与地方考卷的题型不一样,但是知识结构是一样的,全部都是围绕高中语文教学展开。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相对而言,全国卷比较注重翻新,各大题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整个试卷中并不是很注重考查学生的本土性东西,而是考查学生的思维灵活度,给予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根据形势作出改变,逐渐的完成教学的过渡与完善。在全国通过使用全国卷后,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虽然需要作出一定的改变,但是并不需要全部翻新,而是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模式能够更加的适应教材。高中语文教师可在实践中一边探索一边转变,尽可能保持稳中有变,在当前的教学基础上重点攻破全国卷的疑难点问题。例如,在全国卷的几大考查板块中,诗歌鉴赏题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对于习惯地方自主命题的学生而言,一时难以适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点对这一模块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实际教学中可以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以此对学生进行指АM时,诗歌鉴赏题模块的内容通常都是择取学生不是很熟悉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充分掌握语文教材的所有相关知识,不能只记重点,对于较为生僻的知识也要了解,这样才能在高考中从容的答题。而且题型有所偏向于主观性,并不是很注重学生考查学生的纯粹知识性,更加注重考查其对于问题的自主思考能力。

四、结语

高考语文全国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给予了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总体上来看,虽然它注重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继续使用以往总结的教学经验,但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改变,以便更快的完成教学的过渡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黄金萍. 整体稳中有变,着眼素养能力――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分析与评价[J]. 湖南教育(B版),2016,07:22-25.

[2]席作禹.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篇2

高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师应该想法设从根源纠正以及解决,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推进观念性教学对高中语文的作用。观念性教学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掌握的没有预期目标、没有计划的知识、观念价值、思想教育、学习规范以及学习态度等。其中包括有隐藏在显性课程中意识形态、校风、知识观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指导思想等,从无形到有形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

1.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话题。当然这和采用的教材、教学模式以及语文教师的阅读导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总结概括为:

①文化积累浅薄,对传统文化持有距离感,对民族文化产生抵抗,进而导致学生对文化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大众文化将其取而代之,以致语文教学的懒散、具有功利性。

②学生缺乏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只注重校园活动,不能积极主动的参加校外实践活动,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使得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的从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思维意识上转变观念,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阻碍。

③苍白的情感价值观:高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已逐渐趋于成熟稳定,但是由于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教育严重的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如,家长对学生的宠爱,以致学生娇生惯养,无法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爱心、同情心,进而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对问题不能认真分析,构造虚假情感,无法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2.高中语文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目前,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要求,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育的问题,使得教师字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考虑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高中语文教学如果只是单纯的从影视的角度处理教学的问题,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据相关调查表明: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是比较散漫,没有规律纪律而言。

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方面,写作课堂显得松散而随意,如在命题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个写作的题目,写作内容、写作形式以及写作思路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以及引导,在学生完成之后,给予目标性的评价,进而导致高中语文写作方面得不到突破。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以教育改革的本质问基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以教育文化的理想性以及精神鞭策自己引进新的教学资源,以现代化的教育离你那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学生自觉主动的接受和认可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才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内容,感受文本知识,正确思考分析问题。不断扭转学生对语文知识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能够正面、积极感受文本知识内容的思想情感以及文化精神。

3.高中语文教师树立价值观念

高中语文教师的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且这种影响的形式是深远而持久的。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以及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价值观念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这就表明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引进新教学资源,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之人翁,以关爱学生为基础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语文知识以及语言逻辑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把握,课堂教学应该侧重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欣赏水平以及文学素养的培养反面。从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基础要点,转变传统书面测试成绩为主导的教学价值取向。从为人师表的角度出发,不断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文本知识,在文人师表的角度下,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践参与者,而且是教学的探究者、开发者以及建设者。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风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文本内容的理解、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以及对文学的欣赏角度,进一步推进观念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4.高中语文教师正确对待知识观念

教育改革的前提下,新的教学知识观,不仅强调了教师本身是知识发展的受益者,而且还提出教会应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注入新的血液,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注入新的知识观念,其主要的内容可以总结为:①清楚认识教师不是全部知识的拥有者,对于某些学科不权威的知识,应该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不断挖掘新的教学资源,进而拉近师生间的关系;②教师不能传授所有的知识,只传授获取知识的经验途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③应该积极学习跨专业知识,向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师发展。高中教师应该逐渐向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哲学等方面发展,掌握所有学科的精华部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清晰的认识到观念性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以及作用,忽略观念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其成为高中教学中的瓶颈。唯有根据文中提到内容,树立正确的教学意念、价值观念以及扩展知识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实现教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214-01

本次高中语文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实施后,较之前几次的课程改革出现了很大变化,笔者认为本次新课改大体可以分成两条路线来实施,首先便是改变学生传统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其次是改变现实高中语文教师固有的过于注重学生分数的教学方法。围绕着这两条主线的实施,新课改的目的则指向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增强,主要是通过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来实现增强学生语文使用能力以及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在高中语文新课改实施的近十年时间里,可以说某种程度新课改确实使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生机和新气象,但同时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成绩取得的同时,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制约了新课改的有效进行,成为新课改的教学目的实现的重要障碍,为让新课改更好的服务于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下面笔者将就现实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完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

一、新课改的理念、教学方式等很难落实到实处

本次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施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过于注重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满堂讲、题海等现实教学方法,确实能够提升学生的考试分数,但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差,很难适应现实的社会发展,给学生自身和社会均带来一定阻碍。以学生为主体便是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会,尽量要从学生的兴趣和现实情况着手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设计,同时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力的表达,自身观点的阐述,培养学生应有的个性和行为方式。但这样优质的教学理念,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则很难落实到实处,当前很多基层高中,依然固守传统的应试教学理念不放,一心考虑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不为学生今后的发展着想,将学生的分数等同于学生的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以知识的死记硬背为主,以应付考试。由于错误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的存在,使得现实基层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举步维艰,很多优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能全部实施,因此应加大对现实基层高中语文教师的职后教育,让其更好的接受新观点、新理念以更好的胜任未来的语文教学。

二、新课改后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手段之一,由于其能够将情景教学发挥至极致,所以受到各个学校的推崇。多媒体的优点突出,形象、生动,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部分语文学科的知识。新课改倡导革新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将多媒体的应用视为最主要的革新手段,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这一新式的教学手段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而放弃的传统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教学速度过快,使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很难形成,另外多媒体播放的情况需要遮挡日光,从而加大学生的困意。

三、新课改后过于追求语文课堂的气氛,忽视了对学生文本知识和基本语文素养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讨论课、课外活动课等教学过程中渲染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表面看,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教师时不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贯用的讲授法,这些似乎与新课程标准要求是一致的。但是很多教师在活跃课堂气氛的时候,为了达到目的,常引用些与课文内容无关的笑料,对课文内容的讲解粗略而过,大部分时间留出来用于活跃课堂气氛。长期下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常常出现语言错用的现象,这是因为教师片面化理解新课程标准所致。

四、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学新课改是为了顺应时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素质精良的国家建设人才,新课改不是走过场更不是花架子。高中语文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按照新课改的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当前新课改的实施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于: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新课改的理念、教学方式等很难落实到实处;新课改后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新课改后过于追求语文课堂的气氛,忽视了对学生文本知识和基本语文素养的发展等。为更好保障新课改的有序实施,各基层高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这些困难,将新课改落实到实处,真正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篇4

高中语文的学习知识主要是对于作品的赏析与体会,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文学类型,所以在高中时期,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文章要求你背诵或者默写,只是要求你理解,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再用以前学习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了,这样容易造成前迁移,而且在高中语文的学习知识过程中,针对一个知识点,要归纳总结,将这个知识点的所有概念都连接起来,这才是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的迁移。确切的来说,是正迁移,就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对以前所学习的只是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的迁移将初中等以前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串联,实现了知识的凝结和加强,对于我们理解相关的概念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学习借景抒情这样的文章,高中语文课本往往是一章有两三节课的篇幅都是借景抒情文,通过对这三个文章的讲解和阅读,学生理解了借景抒情文的主要特点和相关的概念,这样在关于借景抒情文的整理中,学生就可以想到,借景抒情文运用到的主要的修辞手法、主要的语言描写、主要的背景和环境等等,都是将以往学习过的零散的知识点汇集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使知识融会贯通,实现学习知识的迁移。

(二)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

高中生的学习能力的迁移主要是指通过学会分析的方法和写作的特点来让学生摆脱课本的束缚,让学生跳出语文书本的条条框框,培养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再依赖于老师的引导与讲解,而是在学习了老师的基本课文讲解过程之后,自己可以结合老师的经验和自身的理解能力,独立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学分享,大家互帮互助,共同成长,这也是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一节课老师只是简单地做个开讲和结语,其他的部分由学生全部自己完成,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迁移理论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就是让学生由单纯地从课本中汲取知识迁移到学生自己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分析与研究,这就是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不再是学习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动者和引导者。

(三)老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迁移理论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于老师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学会教材和课本知识,而是通过对教材和课本的学习来让学生领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就是我们高中语文课程的重点项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的讲解和阐释,而是在课堂上恰当的迁移策略让学生来进行自主学习,比如说在讲到文言文中“之”这个字的用法时,可以鼓励学生站起来发言,或者在讲台上组织全班学生踊跃发言,集中大家的智慧,对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整理。迁移策略随着知识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身的敏锐性,能够在教学中展开联想,让迁移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高中的语文老师不仅要精通语文课本,还要把课本之外的信息元素带入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之中,因为高中语文与各门课程之间的连接非常紧密,作为老师,只要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广泛学习知识,这样才能为提高迁移技巧和迁移能力做足够的准备。

篇5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为进一步顺应加强学生的素质需求,高中语文学科教育应做出适当调整与优化,以确保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目标。因此,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融入审美元素,提升审美技能,其在本质上也与素质教育目标相呼应,具有情感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根据新课改要求和标准,高中语文教育工作应适时对教学目标作出调整,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审美意识、情趣以及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美、体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通常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固定于教材内容的传输,并且将教学目标限定为“传道授业解惑”,但对学生而言却缺乏一定的兴趣和吸引力,同时也不能充分满足培养高中生审美情感的需求。仅从身心特点与年龄特点来看,该阶段的大多数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情感思想、旺盛的活力和澎湃的青春热情,而这些均会导致他们对于审美情感的追求更为强烈。在语文教学改革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学校开展素质实践教育的需求,不仅有效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丰富了他们的审美情感,而且也使得很多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中体会教材内容的哲理美和人性美,尽享其中的快乐与自由。常言道,“兴趣是最佳教师”,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元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促进健康快乐成长,提升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凭借独有的优势在审美情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既引导学生塑造基础道德,又帮助学生提高生命质量,从而进一步推动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感,也就意味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培养的可行性策略

(一)充分挖掘文学作品的标志形象,提升思想境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鉴赏作品的语言文化是其重要环节之一。通常说来,形象生动的语言总会蕴含着饱满的思想情感,能够营造富有诗意的境界。例如,教师在讲授《天净沙・秋思》时,要求学生朗诵这首散曲作品,尽管远隔数百年,但作品中的画面仍然呈现在我们面前,进而使学生在脑海中不禁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流水图。又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该首现代诗歌的语言极为秀丽脱俗,其节奏轻柔委婉,正如动听的钢琴曲,而且整部作品充斥着丰富的情感,无不耐人回味。针对文学作品中的标志形象,高中语文教师应在分析具体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刻体会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功能,从而感受语文教学的意境美。

(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形成情感共鸣

为提升学生对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情感体验,深入把握作者的情感走向,很多教学文章常常汲取了作者的生活、情感和思想等精华,当然这也是最真实的环境写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探究,在本质上也就是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为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师必须合理运用作者的思想情感来熏陶并影响学生。例如,在教授沈从文的《边城》中,要想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情感,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创作背景、体会思想情感,即作者厌恶城市生活的市侩与庸俗,却向往淳朴真挚的乡村生活。小说《边城》向读者展示出一个如诗的天堂,主人公们倾注了全部的爱和思想。我国当代作家汪曾祺指出:这部作品描述的是与城市生活相对立的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有纯天然的人物,而且也有纯天然的文体,以此达到至善至朴的效果。作者运用众多笔墨来个体现最原始的生命,并且对那些尚未异化的小说人物包含情感,从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循循善诱,采用联想方法将文学作品内容深化为情感思想。

(三)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效果

通过充分挖掘作品的标志形象,以及深入体会创造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感。但是,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逐渐丰富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在目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均得到广泛运用,仍以沈先生的《边城》为例,教师对文本内容的叙述直接以动态的图像进行展示,不仅增强高中生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而且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感,从而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又如在朗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r,如若配声乐背景,其意境更为优美真实。另外,在面对文章中出现大量专业术语时,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兴趣不高,如果借助记录片形式来了解这些术语,势必就会容易些,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体验。

(四)运用高中语文教材知识灵活引导学生的道德操守

语文教材凝聚着前辈们的思想智慧,绝大多数内容都闪烁着伦理光芒,进而引领着学生的思想进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目的在于使得科学的思想道德深入贯彻到日常生活之中,充分彰显情感意义、伦理道德,净化人们的内心世界。比如《包身工》与《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尽管两篇作品的创作手法有所区别,但都对学生的心灵有着强烈震撼,而且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升华他们的伦理道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激发高中生的探索热情与兴趣爱好,融入审美情感元素;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核心形象,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实现作品与受众者之间的情感共鸣;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并利用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操守,从而进一步强化高中生的审美情感。

【参考文献】

篇6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现状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明确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具体而言,当前所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仍然重视对知识的讲解,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提问时间,这样简单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虽然学校按照课程改革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还是会不可避免地沿用传统教学思路,让学生按照教师所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直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另外,在利用提问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合理把握提问方式的度和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过程流于形式。比如,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直接固定了学生的思维,进而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效果。

另一方面,过于追求直观效果却忽视对思想感情的理解。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开展教学,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一些事先准备好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内容,过于重视教学手段的运用,却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讲解缺乏足够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只是学生主体性培养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全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建议措施

1.创设师生互相交流的教学情境

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一期间学生的思想意识相对强烈,并存在叛逆性的特点,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运用正确有效的方式来推动教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失去兴趣,甚至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合理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来对待语文学习,进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实现自主学习。

2.增强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学生只有具备了独立人格意识,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具备主体性意识,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独立人格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自身意识力,进而形成独立的人格。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探究性教学。在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明白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的自觉性,注意避免一言堂情况的出现,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习经历,所以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主体性意识的重要性,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才能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有效安排教学内容,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并在提问和讨论环节合理设计教案,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营造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

总之,随着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的提高,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要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推动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最近几年来高中教育阶段中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来看,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高中教育阶段中的语文写作教学,大多数都是重视教学文体写作轻视其写作的独特风格,这一点可以通过历年的高考作文内容得到充分的证实。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其作文内容形式除了议论文就是记叙文,严重忽视了写作教学中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写作要求,进一步的导致整个写作过程呈现出写作风格和形式的单一。

二、提升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

1.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全面提升写作能力

当前阶段,阅读是不断地汲取,写作则是尽情地抒发。高中生的语文写作离不开在阅读过程的语文涵养的不断吸收提高。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阅读与写作作为两个主要部分,应该双管齐下,共同进步。语文教师只是片面的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是不够的,毕竟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有限,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进而开阔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永别了武器》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你要了解美国,必须走近一个人,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他就是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的著名作家海明威。”语文教师引导班级中的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写作的素材原料,在进行阅读过程中,需要侧重关注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的内容和蕴含的情感,进而进行大胆的思考、疑惑,并从文章中不断积累的丰富的词汇、心得,并汇成自己想法,全面实现学生自我的发散性思维。

2.引导高中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高中教育阶段中的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自我、认知世界具有密切的关系。为此,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引导班级中的学生善于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获取写作的材料。源于生活实际的作文更能充分的表达学生对于整个社会、对于人生的看法。语文教师需要鼓励班级中的学生面对生活中的诸多素材,走进它们并科学的选取它们,进而发现生活中可以成为作文素材的内容。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或者事物全部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班级中的学生不仅可以不断积累作文情感,同时还可以科学有效的提高自我写作的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鲁教版高中语文《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情境: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今天我们来学习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引导班级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进而在自我写作的过程中再次进行现实还原。这一写作过程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且在丰富饱满的情感世界中更加流畅的表达出自我的看法。

3.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

高中教育阶段中的作文教学,不能束缚班级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而应该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条件。当前阶段中的写作教学,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出现了思维定式的问题,进一步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为此,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班级中的学生冲破思维定式的问题,以自我个性化与创新思维、作文素材的新颖性和写作视角的独特性等内容不断丰富自我的文章。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自我的作文素材袋,将平时自己收集的资料全部进行整理,并组织班级中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以此来不断强化班级中学生的合作能力。高中教育阶段中的语文作文写作,内容必须要具有题材的新颖性、内容的丰富性、文体的创意性等特点。为此,教师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并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写作创新,进而写出非常优秀的作文。

综上所述,高中教育阶段中的语文写作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语文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究并加以解决。通过不断加大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进行作文的大胆创作,进而不断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篇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掌握语文知识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更是供不应求。在我国以往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高中生大部分只会读与写,变成所谓的“哑巴语文”、“聋子语文”,他们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迫使高中语文教学做出一定的改变,以适应社会需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特别的优势,它形象直接、生动有趣,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使用网络信息进行语文教学,能调动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一、以往高中语文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特征

以往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是强制性教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在语文课堂上他们喋喋不休地讲解,利用题海战术,高中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如同机器人一般被老师操控。由于多方面原因,一些高中生把学习语文看做一种苦差事,甚至看见语文就头疼。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后,它不但为老师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料,而且以多种表现方式超越时空限制,极大地加强了高中生对复杂事物和过程的领会与感悟,并把听、说、读、写结合,使课堂教学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局面。如让高中生观看影视剧等,使高中生置身于多媒体环境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语文熏陶,体味不同风情文化带来的快乐。传统教学的不足在于无法为高中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信息输入非常有限,难以有效调动高中生的全部感官参与学习,很难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实效,并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之中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也是未来教育教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向,多媒体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现代化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形象性、生动性、丰富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能激发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应用一些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趣,让高中生由“怕学语文”变为“喜欢学语文”。

三、多媒体辅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变为形象、有趣、直观的,能够引起高中生的好奇心,调动高中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处于最好学习状态之中,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2.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和智能,可以避免高中语文变成“哑巴语文”。利用多媒体的功能,高中生不仅能与虚拟人物对话,还能根据电脑的评判修正自己的表达错误,这对于高中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化难为简。在讲解语法知识时,虽然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反复地讲解,高中生也反复地做大量练习,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记忆效果也不好。多媒体技术却能很好地克服这个困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把抽象的语法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和生动化,在形式多样的语境中学习语法知识,使语法更好地为语文表达服务,能够更好地突破难点,化难为简,记忆非常深刻,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已经全面展开,现阶段,语文的课堂教学从形式到方法上都存在很大改变,尤其以活动课教学最为显著。活动课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为教学特点,利用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活动课教学隔更为生动,能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这对学生来说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一、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

这个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形式归于古老,教学内容太过封闭。就是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内容上和实际生活相脱节,严重缺少时代气息,而在教学方式上经常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全部剥夺了。这样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的学习质量明显下降,进而引发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理想。所以,语文教学要将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用开放式的教学内容以及多形式的教学方法,真正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有效解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低做贡献。

二、活动课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在课堂内容教学中,应注重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与社会性。活动课教学是一种十分开放的教学项目,它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的语文应用知识,尤其是一些新研发的领域,同时一定要与学生的德实际生活有联系,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例如,在开展有关春节专题节目的手抄报时,让学生多收集一些民间对联,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使用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喜爱率。在课堂方法教学中,课堂活动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性与主动性,以前的课堂教学经常注重以教师为教学主导,学生只是陪角,在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状态,语文教师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讲学生带入到语文知识的殿堂。高中语文的活动课教学从头到尾一直注重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导,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意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自主选择、主动参加,让学生从心里喜欢语文,学生的语文成绩自然提高。

三、语文活动课教学源于生活

高中语文的活动课教学应以生活为源泉,这保证了活动课内容、方式的多元化、动态化,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例如,教师在纠正学生的用字错误中,要改变传统的纠正错字方式,不能将只局限在书本、教师中。应从课堂中走出来,将学生加入到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翻阅报纸、街头辨认用字,区分字的使用正误,并根据自生的语文基础,编订一份《勘误表》,提交给老师。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不仅增长了能力与知识,还能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学生将课内、外知识相融合,加强了语文知识的功底,使活动课教学发挥出真正的意义。这种辨字活动所涵盖的语文内容、层面和意义以及所展现活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语文的教学不能以“教”为目的,而是要将“教”转换成技能与知识,以学生自主、积极的独立完成学习内容为宗旨。高中语文的活动课教学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参与性、实践性、群体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添加剂。从活动中可以清晰看到,学生在一堂堂的活动课教学中所展现出来的活力,也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所无法替代的。由于,高中生较为好动,并且好胜心强,因此在每次活动中都一定会全力以赴,积极投入,并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裁判,虽然学生的语文功底有所差距,然而活动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大家处在同一个出发点,败者不气馁,胜者也被接纳、认可,大家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活动课教学对整体学生的智力发展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这种促进显而易见,是传统语文教学不能相比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个性得到发展,互相比对、鼓励,进而产生的凝聚力、爆发力、探索力都十分惊人,令很多教师震惊不已。

四、活动课教学的严谨安排与有效控制

在长时间对语文活动课教学的研究过程中,要想语文活动课展现它的优势,从真正意义上获得效益,就要在活动实践中展开严谨安排与有效控制,其中在实践中要注重处理好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注重以学生为主导,并展现教师的主导地位;第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第三,一定要让语文活动不仅生动,还要有效。所以,活动一定要以教学为宗旨,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活动课教学方案的实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课堂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因此,现阶段高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做好活动课做好活动课教学,为培养适应我国发展的全方面、高素质的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曹红玉.将规矩沉下去,让生活浮上来——以一节作文活动课为例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11(01):215-217.

篇10

汉语语法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要想全部掌握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高中语文语法教学需要选取语法系统中重要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最根本的内容,为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一下有关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及解决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高中语文语法学习的要求

语法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语法的引导,可以不进行系统、集中的教学。语法考查在高考题目中也有所体现,高考试卷中语病、此类活用、文言文阅读等题都涵盖对语法的考查。《考试大纲》有规定语病有六种;语言运用主要考察单句、复句、长句、短句的转换;文言文要求理解特殊句式并进行翻译,以上考查的方式不同,但其根本都需要运用到语法。此类题目中难度较大的是文言文的理解,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学生如果未掌握语法则很难理解文段的含义。因此为了提高应对高考的能力,就需要加强语文语法的学习。

二、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制订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该纲要颁布以后就开始了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实施该纲要的关键在于课堂。由于传统教育对教学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虽然语文教学在不断推行,其效果也不断深化,但在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伴随着高考试题的变化,语文教学并未发生较大的变化,其课堂安排仍然受原有教学方式的禁锢,很难有所突破。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和传统教学相比需要更加实际的教学目标,还需要相应的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但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困惑。语法教学在初中时期就不受重视,在高中由于教材没有直接涉及语法,其内容又较为枯燥,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花时间教授语法,学生对语法也没有学习的热情,因此语文语法在教学中经常被忽略。但是此种情况引发的后果十分严重,高中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相当薄弱,很多学生甚至连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都无法区分,更别说定语、状语、补语了。由于学生对语法的掌握较差,因此在进行语句分析时容易出现偏差,在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更加无法掌握语句的含义,因此使得语文成绩无法稳步提高。

三、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要点

在高中语文语法教学中,语法知识必不可少。语法的强化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要想实现语法教学的成功,其要点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内容的讲解三个方面入手,利用学生的特点进行逐步的深入,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法能力。

1.端正学生对语法学习的态度

俗语有言:“态度决定一切”,因此要想加强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就需要从端正态度着手。教师要向学生强调语法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语法对语文学习以及成绩的影响,使他们激起学习语法的动力,不再认为语法学习与否都无所谓。教师要先向学生系统的介绍语法的内容,让学生建立其基础的语法体系,从而自己做好相应的规划。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句子,在进行语法的讲解时结合相应的实例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在讲解之前让学生谈一谈对句子的理解,例如在讲解文言文语句“大王来何操?”时让学生先进行语句的分析,学生在分析时能够调动自己的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了解学生时如何理解以后可以再进行点拨,将句子转换为“大王来操何?”,这种点拨会让学生茅塞顿开,了解语句的真正含义。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激起对语法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端正对语法学习的态度,从而实现语文语法能力的提高。

2.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编排内容

学生学习语法需要逐步深入,而非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年龄的认知规律进行内容的编排。语法教学可以从读写知识、语法知识、文学知识、文言文知识的逐层深入,让学生将每一阶段的知识打牢后再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将基础打牢,则在学习深层次的知识时感觉到难度太大,教师除了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以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文言文书籍,在人教版选读中《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等都可以作为课外读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文言理解能力,还能增加自身的文学常识储备。此类文本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古典文化,将文化作为学习的工具,来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语法水平。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时不能有畏难心理,只有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长期积累,才能提升语法能力。如果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那么现代文的理解基本不存在问题了。

3.注重讲解语文语法重点内容

语文语法的重点即实用价值最高、最基本的知识,在语法教学时需要抓住重点,简明扼要的向学生讲解。过多的知识会让学生不知道重点在哪里,都花精力和时间则会影响其他方面内容的学习,因此语法的学习必须要掌握重点。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较重,因此语法教学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功利性,结合教学以及考试的需求来进行内容的安排。例如:让学生明确掌握动词、形容词、介词、名词、副词的词性,对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语补进行明确的区分。此类知识难度较低,但作用很大,在进行语句理解时只要能够对词性和句子成分有明确的把握,就能够较为准确的掌握语句的含义。

总之,语法教学需要掌握要点,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性进行具体的教学安排,只有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够具备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语法的教学时除了传授重点知识以外,还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对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通过在课堂知识理解以后进行课外的拓展,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法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