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公司融资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2 09:15: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贸易公司融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贸易公司融资

篇1

    二、供应链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

    (一)传统的贸易融资

    根据《巴塞尔协议》(2004年6月版)第244条,国示贸易融资也可以定义为: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属、谷物等)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贸易融资经历了由国内国际贸易融资到国际性的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

    国内商业银行现在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就是以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为主打产品,即企业通常通过提供抵押品取得银行的贷款,或者通过取得应收账款的债权后,通过债权转移来取得融资。主要业务包括进口开证、进出口信用证押汇、打包贷款、提货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等。近年来,一些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产品如福费廷、应收账款融资、进出口保理等开始出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的产品目录上。相对一般流动资金贷款而言,国际贸易融资在风险区间、还款来源、有效监督和保证方式等方面优于一般流动流动资金贷款,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贷款方式。但是,国际贸易融资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业务仍然采用传统的授信方法,外汇银行围绕着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便利,使贸易融资是作为国际结算的附属性资产产品存在,以国际结算业务带动贸易融资是主要的运作方式;业务创新速度较慢未能顺应国际结算方式转变产生的新的融资需求;技术还不能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进行有效的支撑等。

    (二)供应链贸易融资

    随着产业供应链的形成及供应链之间竞争的需求,受《巴塞尔协议》中贸易融资的启发,银行以供应链融资业务找到了进入供应链的突破口。供应链贸易融资就是指银行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通过管理和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在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实力及其对供应链管理程度掌握的基础上,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对处于一个贸易供应链的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供应链融资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以上下游配套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它不再局限于对存货等实体物质进行融资,而是在分析整个贸易周期中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实时追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通过灵活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对策措施,为客户降低交易风险,协助客户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帮助各成员实现价值最大化。

    在国内,深发展银行于2007年首先提出了“1+N”贸易融资的概念。所谓“1”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N”则是链条上的中小企业。从“N”开始,用“N”来包围“1”也就是说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对象从供应链中的大企业转到中小企业。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有效运转,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供应链融资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三、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运作方式

    为确保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顺利开展,银行首先应对价值链上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识别找出价值链上的核心企业,而这个核心企业往往是银行的重点客户;其次,运用新的信贷分析及风险控制机制对目标企业进行业务状况分析并评估;再次,决定是否向供应链上的多个或者全部企业提供贸易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最后,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需求,在确保对核心企业为企业分别提供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具体到解决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款、出口采购、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使中小企业无需再为进出口融

    资问题苦恼,也保障了供应链的平衡,实现了进一步扩展业务的多赢局面。具体运作如下图:

    假设,W是采用全球战略的某着名汽车制造商,在供应链中属于核心企业。我国的A企业通过竞标,与其签订了长期供应高性价比配件的合同,在供应链中属于供应商,为了稳定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意采用赊销的结算方式;D是W公司的经销商,为了获得销售权,需要以货款换取汽车销售。在实际业务中,面对W公司日益扩大的订单,A公司因自身信用度低无法取得融资,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同样,D公司也面临资金断缺的风险。Z是商业银行,为A核定有较大的授信额度对策措施,而D在银行没有授信额度或额度不足。

    ① A向Z提交融资业务申请;

    ② Z向A确定授信额度;

    ③ A向Z开具转让债权书;

    ④ Z向W请求确认债权转移;

    ⑤ W向Z确认债权转移;

    ⑥ Z向A提供融资;

    ⑦ A发货后,W向Z回购债权。

    以上的运作流程是基于W对A的信用等级开展的。同样,贸易链中的经销商D也可将预购的货物作为抵押向Z银行申请资金融通。供应链贸易融资跳出了“一对一”及单个环节的融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对多”及多环节、多层次、多产品混合的融资模式,为提高产业供应链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对策措施

    (一)建立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管理系统

    在国际贸易产业供应链上,一个核心企业会拥有众多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分支复杂,范围广范,供应链在国际贸易项下的延展性强,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风险来源具有不确定性,包括由于供应链涉及的企业数量多,来源多样性,除了追求供应链平衡的共同目标外,彼此之间还存在着复杂性的竞争。同样,供应链贸易及融资都面临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系列因素的变化,要求银行必须对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实施科学管理,一是不能片面强调授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不能简单依据对授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而是应当注重以真实贸易背景为依据的流程设计对风险的实际控制效用;二是针对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的各类风险,不能仅仅局限于贷前或贷时审查,而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控制风险的途径。如,为了实现对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银行开发或整合升级满足国际贸易融资条件的个性化、专门化信息平台与管理理系统。英国的劳合银行为他们的客户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易服务LOTS系统,将信用证服务、进出口单据处理、保函等业务整合在一个平台上,顾客可以实时跟踪贸易单据的处理状态,掌握各项业务进展情况。荷兰银行的MaxTrad管理系统,通过提供24小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帐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二)创新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供应链融资作为基于贸易供应链的全过程融资方式,在我国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又多局限在国内贸易上,很少涉猎到国际贸易领域。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额连年稳步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众多企业也成为了国际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需求来看,传统“单一环节”的“只管一段”国际贸易融资也同样不能适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稳定和竞争力对策措施,我国银行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第三方服务提供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及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不仅要继续注重传统的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更重要的是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将供应链融资模式与国际贸易融资模式有效结合,推动了供应链的(国际)贸易融资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供应链贸易融资信用风险体系

篇2

(二)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监控研究 Wright认为物流金融的存货价值及监控是开展该项业务的重点环节,如何准确评估存货价值及实施严格监管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很高的成本,从而提出引入有实力的3PL的建议。Barsky和Catanach从物流金融业务特点出发,区别于传统的信贷业务,提出建立基于过程控制的风险管理思想。Diercks基于风险控制角度,提出物流企业参与风险监控的必要性。李毅学、冯耕中、张媛媛基于存货质押融资成本结构及监管模式,研究银行与融资企业之间的存货质押率问题,指出银行面临的下侧风险随着企业性质、质押率的改变而变化,与企业违约风险及质押存货的销售债项有关。李毅学从金融系统论角度,提出识别物流金融风险的技术框架,从风险来源、风险控制出发,给出了详细的风险分类,对深入分析物流金融风险提供了帮助。

(三)供应链资金约束研究 Birge、Birge和Zhang从采购具有的延期选择权角度,基于参与者的风险中性假设,运用期权定价方法,研究经营决策中的融资问题。上述研究都是从企业内部需求出发研究融资问题,没有考虑实际的外部融资约束问题。Buzacott和Zhang基于贷款的外部融资约束,建立了资金约束条件下的生产和库存相关模型,指出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最优决策的关键因素。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针对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问题,分析了周期性存货质押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指标,依据报童模型研究质押率的确定,并从下侧风险控制出发角度,讨论了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动态博弈过程,指出融资企业的初始质押率和再订购决策共同影响物流企业的最优决策。袁光从物流金融主体之间的合作角度,基于链条中三方参与主体之间的制约关系,构建了以各方利润为权重的总体目标函数,讨论了联合最优决策问题。但相关的定量研究还很少。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关于物流金融的统一准确定义,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与物流和企业融资相关的金融服务模式被宽泛的称为物流金融业务。本文中,物流金融是指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相互集成的创新综合服务。具体来讲,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为资金不足的供应链提供融资和物流集成式服务,解决供应链资金约束的问题。

二、物流金融参与主体分析

物流金融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其参与主体包括供应链核心企业、融资企业、物流企业及金融机构等。

(一)金融机构 在物流金融系统中,商业银行等提供贷款融资的机构,为规避贷款风险,通常需要企业用不动产作为抵押或质押。但是,供应链中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缺乏不动产,信用评级不高,通过传统方式很难得到贷款。因此,银行要扩展中小企业的市场,就必须开拓创新性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性金融服务。

(二)物流企业 参与物流金融的物流企业目前主要指第三方物流企业(3PL)。3PL企业主要提供质押物(指流动资产)的物流服务以及资产管理服务(包括监管、评估、拍卖等)。3PL企业作为物流金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由于供应链中的内部物流逐渐成为物流企业业务当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因此,物流企业客户与供应链中融资企业存在高度重叠。而银行与3PL企业之间的客户共享,实现多窗口客户的导入,则为物流金融业务的扩展提供了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涉及很多物流的控制环节,此时物流企业充当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人角色,负责质押物的监控,并就授信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向银行提供预警。

(三)融资企业 融资企业主要指的是供应链中资金周转困难,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从传统的授信角度出发,因其融资少且以流动资产作为担保,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较低,财务状况较差等因素,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但从供应链关系出发,供应链中成员企业的交易是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是相对封闭的,这为银行监控提供了可能性。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银行提供的物流金融业务获得信贷支持。

(四)物流金融核心企业 物流金融核心企业是供应链体系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在物流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信用往往作为银行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授信的基础。借助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供应链中融资企业才得以获得信贷支持,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钢铁企业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分析

随着近年我国钢铁行业持续的高速发展,产能过剩成为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为拓展市场,增加客户群体,钢铁企业经常采取定金方式的营销策略,以扩大市场份额。这种销售策略的本质是,钢铁企业自身对供应链中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进行授信,为其提供的除定金以外的货款垫付,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钢铁行业的下游产业,以汽车、轮船、家电为代表的钢铁需求锐减,钢铁企业的风险库存迅速增加,企业的现金回流和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同时,由于钢材价格大幅跳水,之前以定金方式高价购入钢材的企业面对巨大的跌价损失,无力偿还钢铁企业货款,违约事件屡屡发生。面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钢铁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面临着资金缺口、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采用何种融资方式解决供应链中物流和资金流的匹配问题,将影响到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运作效率和业绩水平。下面对三种新的物流融资模式进行分析。

(一)期货草约融资模式 如图1所示,首先,融资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需要的产品类型,形成贸易订单(如图中“1”,简称1,以下同),并根据自身资金状况选择融资方式付款,电子商务平台将融资贸易信息下传给贸易公司(如2)。贸易公司对企业的需求以及钢铁生产厂的排产计划进行评估,审核通过后,形成期货草约,并上传至融资平台(如3)。其次,融资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如4)。银行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在线评审并批准融资(如5)。融资批准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6),银行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如7),贸易公司收到货款后,期货草约转成期货合同并反馈给融资平台。贸易公司向钢铁生产厂支付货款,并与其形成期货合同(如8)。然后,4PL根据贸易信息以及3PL的自身资源情况,提出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的3PL提供物流支持(如9),3PL将出厂的货物作为质押物运送至贸易公司的协议仓库存储(如10),协议仓库向贸易商提供具体的货物信息(如11)。贸易公司负责货物进行质押物监管,在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后,贸易公司向融资平台上传质押清单等信息(如12)。最后,当需要提货向银行还款时,融资企业向融资平台提交赎单申请(如13)。银行确认还款后,通过融资平台发出解除质押的命令(如14)。贸易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向协议仓库发出放行通知(如15)。协议仓库解除质押,货物归还融资企业(如16)。

(二)定金入库融资模式 如图2所示,首先,融资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需要的产品类型,形成定金方式付款的贸易订单(如图中“1”,简称1,以下同),电子商务平台将贸易信息下传给贸易公司(如2)。融资企业向贸易公司支付定金,定金合同成立(如3)。贸易公司垫资,向钢铁生产厂支付货款,并与其形成期货合同(如4)。4PL根据贸易信息以及3PL的自身资源情况,提出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的3PL提供物流支持(如5),3PL将出厂的货物运送至贸易公司的协议仓库中存储(如6),协议仓库向贸易商提供具体的货物信息(如7)。其次,贸易公司通知企业清库提货,当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时,向其提供融资方式,并将定金合同传至融资平台(如8)。在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后,贸易公司向融资平台上传质押清单等信息(如9)。然后,融资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如10)。银行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在线评审并批准融资(如11)。融资批准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12),银行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如13)。贸易公司收到货款后,向融资企业归还定金(如14)。最后,当需要提货向银行还款时,融资企业向融资平台提交赎单申请(如15)。银行确认还款后,通过融资平台发出解除质押的命令(如16)。贸易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向协议仓库发出放行通知(如17)。协议仓库解除质押,货物归还融资企业(如18)。

(三)现货融资模式 如图3所示,首先,协议仓库向贸易公司提供库存现货的具体货物信息(如图中“1”,简称1,以下同)。其次,融资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需要的现货产品,形成贸易订单(如2),并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选择融资方式付款。电子商务平台将融资贸易信息下传给贸易公司(如3),贸易公司确认订单,形成现货融资订单合同并上传至融资平台(如4)。在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后,贸易公司向融资平台上传质押清单等信息(如5)。然后,融资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提出现货融资申请(如6)。银行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在线评审并批准融资(如7)。融资批准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8),银行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如9)。最后,当需要提货向银行还款时,融资企业向融资平台提交赎单申请(如10)。银行确认还款后,通过融资平台发出解除质押的命令(如11)。贸易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向协议仓库发出放行通知(如12)。4PL根据贸易信息以及3PL的自身资源情况,提出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的3PL提供物流支持(如13)。协议仓库解除质押,货物归还融资企业(如14)。

四、结论

本文基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探讨了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从目前我国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看,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多集中在供应链的下游阶段,即属于渠道融资的范畴。当前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成本压力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加剧的问题。由于国家新产业政策的出台,钢铁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规模受到制约,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再加上产业升级对资金的需求,钢铁企业资金链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钢铁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面临着资金缺口、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采用何种融资方式解决供应量中物流和资金流的匹配问题,将影响到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运作效率和业绩水平。作为供应链核心的大型钢铁企业可以利用物流金融的模式,借助4PL的配合,通过银行授信解决供应链中的资金缺口问题。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117104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1101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融通仓与物流金融创新》,《科技导报》2005年第8期。

[2]李毅学、冯耕中、张媛媛:《委托监管下存货质押融资的关键风险控制指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

[3]袁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间联合最优决策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9期。

篇3

孙老板的企业在浙江当地赫赫有名。由于工人多、出口创汇多、上缴利税多,他的企业与当地政府、银行的关系相当好。他基本上没为贷款发过愁,他的企业甚至还发起设立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

但今年以来,银行贷款额度格外紧张,孙老板的企业也得不到足够贷款。他笑称:“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后,会替你打开一扇窗。”在信贷政策收紧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浙江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浙江大批外贸型企业中的一员,孙老板的企业首批获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资格。借跨境贸易结算的便利,银行为孙老板指出了一条境外融资之路。

因为产品大多销往欧美,孙老板多年前在香港注册了一家离岸贸易公司,专门接收海外订单,周转境外资金。孙老板浙江的母公司在某大型国有银行有大约3亿元授信额度,但今年以来该行只为孙老板提供了1亿元左右贷款,剩余的2亿元左右由该行香港子公司为孙老板香港贸易公司的转口贸易发放贸易性融资,然后香港贸易公司再以“预付款”的名义把从香港得到的这些贸易贷款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方式,汇入孙老板浙江母公司账户。“预付款和贸易额不要相差太大,否则会被外管局问话”,孙老板说。

孙老板香港贸易公司从香港得到的贸易贷款利率只有4%左右。“据我所知,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资格的企业都在这么做,而且都是通过中资银行来做。银行这么做是为了留住客户,而且能从中赚2%左右的收益。”孙老板介绍。

今年一季度以来,这种境外融资模式在浙江的企业间风行。同时,由于境外货币过剩,经济不景气,香港的银行也急切希望加入这股向内地企业贷款的“洪流”。

浙江另一家大型民企的企业主杜先生介绍,其公司5月在香港召开股东大会,原本是想和股东交流企业情况,出乎意料的是,大会现场“混进”了很多银行的人。“有中资银行也有外资银行,都是来问我们要不要借款的。”

篇4

一、引言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涌现了各类大大小小的贸易公司,对经济增长、全球化进程等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各公司都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相应的财务核算体系。然而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发展和行业利润下行压力增大的的新形势下,尤其是钢铁、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贸易公司,其生存和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故传统贸易企业只能转型升级来应对经济新形势,修炼内功业务创新管理创新,财务核算体系的变革创新是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很多贸易公司财务人员仍维持固有思维,财务核算体系建立还主要围绕在核算本身,存在与业务融合度低、管理粗放、风险事项不敏感高等诸多问题。本研究在深入剖析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二、新形势下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务核算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贸易公司财务核算体系更多侧重于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本职责上,基本能满足企业采购、销售、收付款、开票等业务需求,按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提供财务报告,但是支撑会计核算体系的辅助体系建立不完善,主要体现在:(1)缺乏预算体系,未实现企业短期、中期和长期预算的结合,未实现由业务、经营、投融资预算共同驱动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很多贸易公司会以下游需求不明确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原因,没有对企业的人财物资源进行梳理形成企业预算,用预算指导企业合理分配资源。(2)目前很多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制度未能和其他经营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整合,从本位主义出发,缺乏整体性,或导致管理内耗,或出现管理边缘地带,管理无法创造效益。(3)未从财务角度出发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政策,未结合自身贸易特点从库存周转、应收账款周转、资金利润率等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导致企业运营质量不佳或者隐藏风险,同时公司无法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来留住核心人才,最终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

2.财务核算方法不科学

财务核算方法不科学也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很多贸易公司财务核算主要简单核算收入、成本、三项费用等,从而产生财务报告。核算人员没有深入到每个业务环节,参与整个业务流程,对业务成本进行分析,从而降本增效。如结合目前银行贷款利率、供应商的结算政策选择相应的付款方式降低财务费用,分析从合同签订、付款、供应商排产发货、运输到货等各个环节所占用的天数,从历史交易资料中分析各个供应商和客户的合同执行情况及平均利润情况,从而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数据,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化。(2)目前很多公司并未建立适应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财务核算模式,一些公司核算工作甚至还停留在手工阶段。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财务无法及时准确的提供数据供内部决策使用。

3.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影响着财务核算工作的质量。很多贸易公司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观念陈旧,认为财务部门不直接产生效益从而不重视财务管理,对财务方面的建设投入不是很大,导致财务部门不具有现代财务管理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公司管理层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公司的重要性,忽视了财务人才的引进,从降低成本的角度选聘财务人员。(2)一些贸易公司用人观念落后,存在“讲资历、论辈分”的现象,很多重要工作岗位都交给年纪偏大的财务人员。而这部分财务人员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在快速变革的互联网经济时代下,已经和时代脱节,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以及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大大减弱。(3)贸易公司没有建立严格的财务人员优胜劣汰机制,同时对财务人员的考核制度也不明确。很多财务工作者认为只需要“不出错”即可,而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难以保证财务核算高效率的开展。

4.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管理粗放缺乏监管也是目前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未建立责任制度,没有明确各财务人员在财务核算工作中的具体权责,导致权责不清的现象出现,促使财务核算工作相对混乱。(2)未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没有独立于财务的部门如内审部门对财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不能及时发现财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轮岗机制,一人一岗多年,导致财务人员知识长期不更新且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不容易及早发现和防范错误。

三、新时期下改善贸易公司财务核算问题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思想观念是新形势下改善贸易公司财务核算问题的有效对策。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转变贸易公司管理层的思想观念,认识到财务管理可以提升效益,故加强对财务方面建设的投入,从根本上重视起财务核算。(2)贸易公司财务部门要改变固有思维,打破原有框框。首先,财务人员要深度参与到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深度嵌入业务,参与事前审批,事中执行控制,事后分析总结。尽可能的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以便实施控制业务运行。其次,要了解公司所销售产品所在的产业链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如钢铁贸易行业,了解钢材的工艺流程,主要品种的成本构成状况,其原料如外矿、焦煤等市场波动对钢材市场带来的影响,下游房地产行业等行业的火热程度,国家的钢铁去产能政策等。

2.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对策:(1)贸易公司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来构建利润中心,在制度框架内提高利润中心的自主能力。财务核算到利润中心,或者更深入到业务小组。(2)加强预算管理机制,制定适应公司的考核机制,执行实际预算分析,优化资源使用,科学的考核管理制度促进核心团队与公司的共同发展。(3)加强公司资金管理,多方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并制定科学的内部资金使用成本,谁使用资金谁承担成本,促进业务部门根据资金成本自主计算各项利润,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加强财务核算过程中的监督职能,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对风险事项要实时跟踪,如逾期应收账款,供应商逾期发货等。梳理各项业务流程的关键点,规范业务关键点执行,防范风险。3.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具体需要完成以下几点内容:(1)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引进适用企业的财务软件,或者财务业务一体化的ERP软件,解放劳动力简化基础的重复劳动,将财务工作精力主要放在分析和风险管控上。(2)完善贸易公司现代化财务核算制度,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做好业务环节中各信息共享,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同时建立数据库,定期整理并储存财务数据。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财务核算工作的主体是财务人员,所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极为关键。想要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需要从一下几点出发:(1)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贸易公司要适当提高财务岗位的薪资待遇,吸引并留住人才,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2)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财务人员走出去,深入到业务链,推动业财融合,有条件的公司可以组织财务人员去行业标杆企业观摩学习,吸收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3)加强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使财务人员遵纪守法。(4)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通过精神及物质两个层面来激励员工,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总结

在新形势下,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财务核算的职能转变已经十分迫切。而现阶段贸易公司财务核算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降低了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想要改善这些问题,就需要转变贸易公司管理层及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推动业财融合,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作者:祝海英 单位: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5

我国的传统贸易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货物贸易”,一类是“服务贸易”。顾名思义,前者是实物贸易,后者是非实物贸易。它们是我国国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贸环境出现恶化,我国经济也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2013年,我们一方面根据国际需求调整国际贸易战略对策,回暖对外贸易。另一方面,国务院内贸“十二五”规划,明确行业发展战略,促进国内贸易发展。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贸易大环境和面临现状,具体分析,提出改革盈利模式和进行流程再造,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促进国内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国内贸易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贸易公司所处的大环境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全国性的经济低迷,企业盈利能力低下;由于政府调控房地产、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世界性的造船业不景气,造成了煤炭、焦化、钢铁、水泥、基建等相关行业盈利能力受限;利润透明,企业盈利空间逐步缩小;企业赊销成为趋势,货款回收成本和风险极高;大型贸易公司应收账款急剧增加、坏账风险加大;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管理成本低、盈利能力强,但几乎无法取得银行贷款支持。

其面临现状表现在:仍然依靠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流畅赚取贸易伙伴差价,贸易伙伴之间无法透明与完全信任;由于银行采用延迟支付手段(如国内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保理业务)造成大型贸易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被银行挤占;大型贸易企业短期闲置资金利用率低下。

为了寻求贸易公司科学发展,我认为,改革其盈利模式,进行流程再造是十分必要的。

二、改革盈利模式

确立供应链模式。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供应链取代传统贸易模式是突破贸易公司业务发展模式瓶颈的好方案。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服务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确立“核心企业”。首先要确立好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企业”,这就需要在以往的贸易伙伴中进行梳理:央企、大型国企业、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沛的公司无疑是贸易公司的核心企业。利用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的大资源、大市场、大物流背景构成的供应链、利用中小型贸易公司灵活、敏捷的市场反应,在整合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基础上嵌入贸易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这样,围绕核心企业、以资金流为抓手实施供应链模式,较传统贸易的优势在于:一是贸易对象得到优化,企业坏账风险大幅缩小,应收账款正好匹配了银行延迟支付手段,现金结算逐步改为票据结算,收款成本大幅缩小;二是企业业务流程大大缩短,资金流由以往的采购、在途、应收账款这种传统的三套资金做一套业务的流程变为一套资金做一套业务,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三是专注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服务,企业贸易额大幅提升,贸易对象间依存度和信任度得到提高;四是由于与核心企业间大量采用票据结算,规避了银行延迟支付手段对实体企业利润的挤占,公司贷款额度大幅提高、贷款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五是公司业务量在短时间内得以飞速发展,资金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闲置资金可通过与银行的票据贴现、再贴现业务及银行理财业务将利润最大化,真正实现了“现金为王”的经营要求。

三、再造业务流程

根据实际情况,在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公司发展思路与升级转型措施。逐步放弃传统的采购、简单加工、发运、销售、货款回收的全流程贸易模式,代之以供应链环节中的合同执行(如销售、采购、物流、咨询服务、方案策划)、结算(如验收、支付、收款)等业务,强化公司的运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从而实现公司业务流程的扁平化。

以某煤炭贸易公司为例说明业务流程再造的好处。

项目是由煤炭贸易公司向x钢铁公司供应主焦煤。以前的做法是:煤炭贸易公司与钢铁公司签订合同后,煤炭公司向煤矿采购、委托洗煤厂加工、组织发运、账款回收;老做法存在问题表现在;一是物流链涉及采购、加工、发运、验收、回款,风险节点多;二是货物价款的资金被采购、加工物流、应收账款三大节点占用,资金利用率低;三是业务、财务、管理人员被漫长的物流链所占用,管理费用高。

改造后做法:煤炭贸易公司与x钢铁公司签订焦煤供应合同,贸易链前端的采购、加工、物流打包后外包给小型贸易公司;贸易链后端的应收账款打包后外包给银行。公司向x钢铁公司收取服务费。

改造后的优点表现如下:一是服务外包后,无论受托执行合同采购的小型贸易公司或受托收款的银行,由于煤炭贸易公司已将x钢铁公司的权责利背书,所以风险节点的控制得到了加强;二是物流链缩短,实现了业务的扁平化管理,管理费用大减;三是资金高度集中于钢铁公司验收后的环节,资金利用率大大提高;四是表面看公司服务外包后利润受到压缩,但由于公司业务人员、大量资金得到释放,在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篇6

(1)我国进出口贸易市场供应减少。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涌现出一系列的进出口贸易公司。但是由于没有开展资本输出,盈利方式比较单一,只是开展了简单的进出口业务。这些贸易公司主要是原料来自国外进口,而产品销往国外市场。在我国的国际贸易市场之中,美国是重要的贸易合作方,并且大部分美国超市产品都印有“中国制造”的标志。但是,中美贸易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美国在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后,其国内的消费需求下降,从而导致进口产品量逐渐下降,降低了我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国外的市场份额,导致我国很多国际贸易公司出现不同程度的产品积压。同时,首先我国的原料市场也多是来自国外,国际金融贸易的影响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公司的原料供应出现不足。其次,我国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制造业主要从事的是原创性较低的产品制造,相关的企业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专利意识。我国制造的产品多是电子类产品、化纤产品、服装、鞋类与玩具等缺乏创意专利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制造该类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当国际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个国家都会出现有一定变化的贸易保护性政策。这些政策的变化增加了国际贸易壁垒,导致我国低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急剧减小。例如服装、纺织、玩具等产业,在国际贸易的市场出口依靠性较高。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经营业绩迅速减少。我国部分地区的服装出口企业利润不足1%,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订单不足原来的1/3。利润低,订单少是我国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制造面临的问题。

(2)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出口贸易公司将要面对一系列的经营困境。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美元不断地贬值,而人民币加速升值,这样将会导致出口到国外的产品价格急剧升高,从而增加了产品的成本。金融危机爆发后,有效地降低了各个国家的内需,导致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减小,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公司的经营压力也随之逐渐地增大。另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增大,开放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程度,中国地区的人力资源成本不断地上升,中国企业也失去了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价格优势,更加加剧了贸易公司的利润降低。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导致美元呈现出不断贬值的状态,从而使我国大部分的出口贸易公司无法更好地解决经营危机。当然,人民币的升值也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企业劳动力、购置设备等投资成本。在成本持续升高,经营现状不够景气,一部分外国人会将投资成本撤出,这对于中外合资而言,无异于是灭顶之灾,对本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有的时候还会导致企业破产。

(3)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进出口贸易公司面临较为严重的生存风险。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往往是不够乐观的,甚至是看不到任何前景的,从而诱发国内就业率降低和企业利润率降低等现象,为了更好地缓解上述问题,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实现国际贸易的顺差。各国政府往往会采取例如限制污染性企业,要求绿色性质和技术性的贸易保护手段。然而,这些措施将会导致目前我国大量附加值低的产品受到部分国家的抵制,在例如纺织品类、食品类、低端服装等行业将会遭受比较严重的冲击。同时,其他形式上的贸易保护策略,也会提高国际贸易壁垒,进一步增加我国进出口贸易公司的企业经营难度。还有,一些关于中国产品质量的问题出现,更加加剧了这一现象。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遭到了美国的肆意炒作,水产品上的安全问题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上中国产品的信誉。贸易保护政策的出现和改变导致国际上的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在贸易摩擦之中,大部分贸易公司会选择忍气吞声,即使产品被退回,也不愿意通过其他手段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从而导致这些公司遭受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反之,如果能够通过国际官司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虽然维护了自身的名誉以及减少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但是高额的费用也会为本企业将来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极其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另外,为了能够暂时性地取消来自国外的订单,就需要部分贸易公司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为了获得发展不得不剑走偏锋,采取赊账销售结算的方式。赊账销售结算的方式使得企业会随之承担国外商业风险的影响,增大收汇的风险。一旦全球性质的金融危机爆发,制造企业的海外融资及国内融资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出现资金上的周转不良。而这种情况下,企业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是依靠银行来解决资金问题。但是,要想得到银行的资金帮助,就需要接受高额的利率。

2解决金融危机的策略与基本方式

(1)转变国内经济的发展方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我国也不例外,从而暴露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我国大部分行业对产品出口产生了过度的依赖,但是国内消费者对这部分产品的需求量比较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外的市场份额减少,国内的市场需求不够高,从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改善上述现状,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对已有的经济调整政策进行改革和创新,并采取一系列的方式来有效刺激国内的消费模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兼顾收入和分配,增加医疗保险,提高城镇居民工资等方式。同时我国有潜力巨大的农村消费者,需要进一步深入地挖掘。因此,为了应对这种现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利农的政策,例如通过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手段,有效地拓展了农村这片市场。此外,企业还需要对自身的产品进行不断的优化,以更好地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拉动内需,要达到的程度是,即使国外的消费需求减少,这些产品的主要销售仍是本国市场。

篇7

面临近十年以来铁矿石供不应求的局面,中国钢铁企业经历了铁矿石供应紧张,被动高价采购等一系列压力,同时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迫使其为了谋求发展和实现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贸易公司―钢铁企业采购进口原燃料主责单位(以下简称钢企国贸公司)纷纷开展国际铁矿贸易。

一、在供不应求求市场条件下钢铁企业开展国铁矿贸易的优势

与普通贸易公司相比,钢企国贸公司从事国际铁矿贸易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1.依托钢铁企业的需求,具有很多现成的进口铁矿贸易资源

由于中国的很多钢铁企业原建设初期的设计规模是依据其附近的铁矿资源建设而成,所以大部分的中国钢铁企业的初始规模较小,经过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钢铁大规模扩产,中国的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有的甚至达到85%以上。近十年来, 大部分中国钢企国贸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进口铁矿资源。

2.需大于供的市场为铁矿资源丰富的钢铁企业从事铁矿贸易,提供了有利的贸易时机

3.以钢铁主业生产、技术为依托,为铁矿销售提供了有利的技术后盾

在钢铁企业大规模扩产的过程中,强劲的钢材价格使得钢铁企业为了满足钢铁扩产要求,多渠道地获取各种进口块矿、进口烧结矿、进口球团(酸性、自熔性和碱性的)、甚至对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都有进口采购,在高炉操作人员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的同时,也为钢企国际贸易公司开展国际铁矿的销售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在铁矿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铁矿资源理所当然地成为铁矿贸易的价值流中能给用户带来最大价值增值的来源。

二、国际铁矿市场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自2014年铁矿市场的供需形势随着世界四大铁矿供应商的扩产计划落实,加上中国钢铁产业产能力过剩,各钢铁企业产能维持在80-85%产能,使得世界铁矿石的供需出现了平衡,到2014年底2015年初将会出现铁矿供大于求的局面。

三、在供过于求的铁矿市场条件下,钢企国贸公司铁矿贸易价值流流程的再造

2014年5月以来,钢贸商随着国家银监会对贸易融资的一系列严格审核政策出台,一部分钢贸商企业也会退出国际铁矿贸易的供应链,而钢企国贸公司的铁矿贸易将如何利用其优势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价值将是钢铁企业铁矿贸易中应着重关注和改进的方向。上世纪末以来,中国钢铁企业在生产中吸收了很多先进的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价值流就是手段之一。将价值流的概念引入国际铁矿贸易实务操作中,使实物流、信息流和时间(效率)管理相结合。

近10年以来,由于铁矿海运贸易量超过全球铁矿贸易总量的90%,海运铁矿贸易已成为国际铁矿贸易的主要模式,所以我们在此以海运铁矿贸易为例加以说明。

1.铁矿贸易(海运为例)的实物流程

2.铁矿贸易(海运为例)的信息流程

研究实物流的过程同时,充分提供信息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工具如智能手机和网络,建立起信息资源平台,从而使推销员通过信息流提高用户对信息的获取、挑选、合成、理解和利用所带来的贸易价值增值机会。

3.在铁矿贸易过程中,信息流对实物流的作用

(1)加强对实物流的协调管理,从而实现铁矿贸易中协同作用

根据价值链创始人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优势理论,铁矿贸易企业能将与铁矿有关的资源集中起来,是铁矿贸易竞争力的重要表现。集中度越高,协同效应越强,贸易效率就越高。

(2)促进实物价值流增值

实物贸易流向所需要的时间是一定的,如澳大利亚铁矿运到中国要15天,在贸易过程中,相应的单据流转根据贸易中间环节的多少到达用户的时间各异。为了不影响实物到货后的提货手续,通过信息流的再造如各贸易环节加入银行与用户的电子交单,单据流转的各环节的时间大大缩短,确保了实物的提货速度,使用户享受到铁矿实物按时提货以满足其生产需要的价值。

(3)提高贸易相关方对整个铁矿贸易价值链的反应速度

信息资源通过流传递给整个铁矿贸易的相关方,相关方通过信息的获取,会激发对实物贸易新思路。如2012年以来,山东钢铁集团通过投资获取了西非新铁矿资源,此铁矿资源的特点为氧化铝高而氧化硅底,需要配加高硅铁矿资源。通过信息资源的传递,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了解到山钢有对高硅铁矿资源的需求,就通过收购其附近小矿山的铁矿资源而推向市场,并按照指数定价的同时加大给使用量大的用户以每吨15美元的折扣。山钢国贸通过此类信息的传递,最终使此铁矿在生产中的配比有所提高,降低了用户的生产用料成本,实现了贸易价值的提高。

在铁矿贸易活动中,首先国际贸易公司应发挥前面提及从事铁矿贸易的传统优势,主要通过:与铁矿供应商、其他钢铁公司铁矿采购部门、铁矿贸易商、用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丰富铁矿实物资源;其次在信息流方面,应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平台,此平台的建设主要辅助实物流,主要处理以下信息:

①在铁矿实物进行交易前,钢企国贸公司应提供给用户:在铁矿贸易市场上可以交易货物的数量、品种、价格、以及实物状态,供应渠道、未来对市场走势的分析,提供贸易实物的竞争优势和融资解决方案等;同时,应向用户收集:采购资金需求,贸易方式、铁矿使用结构、各种铁矿的使用配比、库存数量、维持生产的周期、采购原燃料的资金状况等。通过微信群、局域网络建立资源信息平台,会吸引用户的加入,加快实物贸易成交比率。

②在实物流转的过程中,对用户提供:实物交易对应的船舶动态信息、实物交易对应单据流转信息、与实物交易有关的目的地类似货物交易信息、以及货物到达目的地后用户对实物需求急缓度、满足需求的物流解决方案以及帮助用户满足要求的应对措施、目的(港口)地船舶排队状态,用户物流解决方案和费用要求等。

③在实物到达用户后,对用户应提供:使用实物的各种方案下的成本结果预测、使用实物生产操作的经验、各种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物质量跟踪及用户使用后的反映跟踪等。

篇8

碳排放权在市场进行有偿的交易后会为企业带来利益,国内外学者已广泛认同将其确认为资产。碳排放权无论是无偿获得或是购买所得,企业对其都有控制权与排他权,碳排放权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会流入企业,因此将其确认为资产是合理的。但是将其确认为何种类别的资产,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朱玫林与耿泽涵(2011)认为碳排放权不具有实物形态,也不属于货币性资产,同时能够在市场上单独出售,应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王艳和李亚培(2011)提出,碳排放权作为一种能在资本市场上流通的稀缺的有价经济资源,具有自由交易市场,除了现货交易外,可以进行远期、期货、期权等交易,这些都具有与金融工具类似的特征,所以应该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会计确认。Wambsganss and Sanford(1996)认为,政府无偿配给或企业购买的用于生产经营的碳排放权应该归属于存货这类资产。可以看出,目前对碳排放权的资产类别确认主要有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存货三种看法,但笔者认为将碳排放权无区别地划分为某一资产类别是不合理的,因将其根据持有目的与交易类型划分为不同的资产类别。

一、政府无偿为企业划分排放配额用于生产

即使碳排放权的发展趋势是企业将来需要全部购买自己用于生产的碳排放权,但起步阶段还是以免费发放配额为主。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都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将碳排放权配额划拨给企业。此时,将其确认为存货是不合理的,不满足存货持有出售的目的;也不可以确认为金融资产,无偿分配所得的碳排放权的主要用于生产,并不能在市场交易中为企业带来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不符合金融资产的主要特征。政府无偿划分的排放配额不具有实物形态,并且具备在市场上单独出售的可能性,具有可辨认性,是非货币性资产,符合朱玫林与耿泽涵(2011)确认为无形资产的观点。但这个观点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是由于碳排放权是政府无偿分配的,企业在将其归类为无形资产时不能确定其价值;二是碳排放权的无偿获得不涉及资产减少和负债的增加,不满足会计恒等式,确认为无形资产会打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间的平衡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对政府无偿分配的碳排放权份额应不确认为某种资产,而是直接在报表附注中对分配所得份额以及使用情况进行披露。

若企业政府免费分配的碳排放权配额尚未用完且剩余,可以在市场上将其出售给排放权配额不足需要购买的企业以盈利。企业的持有目的由用于生产变为用于出售,理论上应改变其确认的资产类别。但由于初次确认时,并没有划分资产类别,而是直接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当改变持有目的时,不应该重新确认为某类资产,而是依旧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但同时要披露政府无偿分配的碳排放权配额的使用计划。

二、企业外购碳排放权用于生产

企业从二级市场购买碳排放权用于生产,企业拥有其所有权,可以自由地使用,而且碳排放权是指企业能够排放一定限额温室气体的无形权利,不具有实物形态并且目的不是用于出售,无法转换为货币资产,因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

若企业外购的排放权尚有剩余,准备在短期内出售,其持有目的发生改变。由于此时碳排放权的持有目的是用于出售,对企业而言是以价值形态存在的,并且可以形成即期或者远期的货币流入,应重新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我国会计准则认为金融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划分交易性金融资产时首要要满足企业近期内出售的要求。这时碳排放权首先满足金融资产的要求,又满易性金融资产的要求,应将其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三、企业购买排放权在短期内自用或出售目的不明

企业在预估自身碳排放权配额不足且猜测排放权的价格在日后是上升趋势时,或单纯看好碳排放权的价格前景,会提前购买持有目的不明确的碳排放交易权。目的不明的碳排放权满足金融资产以价值形态存在,可能形成货币流入的定义,又区别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四、碳排放权贸易公司取得排放权用于出售

目前国内交易市场不够成熟,交易类型单一,但我们可以大胆揣测一下未来可能出现的交易类型:存在贸易公司,专门从事碳排放权买卖,但持有目的又跟金融资产不同,不以资产增值为目的,而只是出售以赚取差价,此类贸易公司的会计确认问题值得思考。笔者认为此时碳排放权的资产性质其实与存货更加一致,存货是持有准备出售或日常耗用的产品,虽然定义上的存货都具有实物形态,与碳排放权的形态有所差异,但对理论来说不应过于拘泥形式,而要注重性质。碳排放权对于贸易公司来说是有待出售的商品存货,出售给那些排放权配额不够的企业。

五、以投资为目的的期货交易

期货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交易的是交换现实存在的商品,期货主要不是现货而是合约,主要以某种大众产品、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物,规定某一时间或地点交割符合合约要求的标的物。因此,这个标的物形式多样,可以是金融工具也可以是某种商品。碳排放权期货属于商品期货中的能源期货,算是衍生工具。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衍生工具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一般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核算。碳排放权期货属于能源期货,在买入时,应确认为金融衍生工具。

六、期权交易

期权又称选择权,其不同于期货,实际上期权交易的是一种权利但不存在义务,买方拥有选择买入或卖出的权利,但并没有对应的义务,但只要买方做出选择,卖方必须无条件履行。最简单的对期权的理解是看跌期权和看涨期权。买入看涨期权时,由于企业在期权合同日期是买入商品还是直接出售期权目的不明;或买入看跌期权时,可以选择在到期日按约定价格卖出商品或不卖目的不明,应将其计入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本文在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刚起步阶段就对已存在的交易类型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交易类型充分展望,充分体现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当然,本文的研究是纯理论的,有不足之处还要结合实践情况进行改进。目前,关于碳排放权的会计准则还没有完整落实,只有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袁芬.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5(09).

[2]周姣.从碳交易机制初衷探讨谈会计[J].实务探讨,2015(10).

[3]吴一东.中国碳排放权期货市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5(09).

[4]张娟.碳会计国内外研究综述[J].专家视点,2014(01).

[5]黄洪伟,肖婕,樊鑫淼,孙铭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研究[A].COMMERCIAL ACCPUMTING,2015(17).

篇9

关键词:发电企业 境外资金 块茎流动 模式

目前,越来越多的境内企业因贸易或境外投资在香港等境外地区储备和积累资金,或是通过发行境外股份、债券、银行融资等多方面融资渠道在境外筹集资金。因境内外资金在资本项下跨境流动的政策限制,许多企业在香港等境外地区沉淀了大量资金。如何通过合法渠道实现企业境外资金的跨境流动已成为境内大型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通过资金合法跨境流动,亦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体系,提升参与国际资本市场实力,降低融资成本,保障资金安全。下文将对资金跨境流动的意义,以及企业境外资金跨境流动的两条渠道做简要分析,以资参考。

1 资金跨境流动的意义

1.1 在国内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利用海外低成本资金缓解国内资金压力,降低资金成本。2011年以来,国内通货膨胀高企,央行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在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银行信贷规模、收紧流动性的同时,多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导致市场资金趋于紧张、资金成本上升明显。在此背景下,企业以境内银行贷款为主的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受到了显著影响,财务成本压力也显著增加。反观境外资本市场,伴随欧美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资金成本维持低位。以香港为例,同等资信水平的企业在港银行借款利率及债券发行利率大大低于国内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及同期限、同资质的债券收益率水平。以2011年9月为例,香港5年期债券平均利率水平为4.18%,较国内5年期人民币债券平均利率水平5.39%低1.2%;较国内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水平7.05%低2.87%;通过境外融资,弥补境内资金缺口,实现境内外资金互动,降低资金成本,对企业而言不无裨益。

1.2 吸收境外人民币资金,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顺应中央经济政策。2011年8月17日,副总理在香港宣布了一系列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深化内地与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的新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扩容境内机构赴港发债渠道和逐步开放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资本市场。因此,企业吸收境外人民币资金,以低成本募集资金满足“十二五”期间战略发展的需要,并完善债务融资体系,提升自身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实力。

1.3 通过海外大宗贸易方式解决境外资金入境问题,不仅可以实现资金跨境流动,还有利于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利用境外资金为企业开展大宗贸易,目前较为可行的方式是通过向境外开展大宗贸易招标采购方式,实现降低采购成本和大额资金回流的目的,同时可较快地在国际贸易市场形成影响力,提振企业的境外品牌形象,扩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2 通过海外煤炭大宗贸易方式入境

2.1 先决条件。①建立长期的国际贸易平台,形成稳定的贸易现金流。②向境外付款的延迟期不长于三个月,每年要实现四次以上贸易周转。③境外大宗贸易的综合成本(含贸易税费)低于国内贸易成本;如高于国内,其差值应小于境内、外融资成本差的一半。

2.2 方案设计

2.2.1 境内、外两个操作平台。香港平台公司:作为境外资金的归集平台,归集资金并安排还本付息等工作;作为国际煤炭大宗招标采购主体,联系矿方组织招标采购。

国内煤炭贸易公司:作为境内资金源头公司,负责接收电厂支付的煤款并委贷给企业,通过延迟付款半年方式实现资金入境;作为煤炭进口方,安排煤炭进口供应至电厂。

2.2.2 香港平台公司选择。优先选择集团在港子公司为香港平台公司,原因如下:①选择集团在港子公司符合人民币债融资投向“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和收购项目”的要求,募集资金在集团在港子公司内部可在投资和贸易之间灵活调度。②避免在境内企业使用资金时形成挪用上市公司资金风险。

2.2.3 国际煤炭大宗招标采购模式。国际煤炭大宗招标采购是国际煤炭采购的一种常用模式,可提高招标方议价能力,降低采购价格。在海外煤炭价格(加相关税费)低于秦皇岛煤价情况下,拿出部分煤量从境外采购,如单次贸易量达300万吨,总价将达25亿元,由香港平台公司分批组织招标采购,可实现25亿元入境。

2.3 意义与风险。意义:①可降低资金成本,补充国内流动资金,并建立长期境内外资金互动机制;②香港平台公司、贸易公司建立防火墙,合理合法规避资金监管;③可快速形成发电集团在国际煤炭市场的影响力,提振形象,扩大话语权,有利于集团国际煤炭贸易的长远发展。

风险及应对措施:①人民币升值预期改变,国内外利率差减小;②购煤电厂回款不及时;应对措施:约定煤款付款时间,由集团财务公司直接扣划。③出现亏卡、亏吨、滞期、速遣等情况;应对措施:招标时约定相关条款,由贸易公司统一对外索赔。

3 通过境外主体投资境内融资租赁业务方式入境

3.1 先决条件。①建立境内的融资租赁公司(在商务部或地方商务部门注册)。②各项税费合计小于境内、外融资成本差。

3.2 方案设计

3.2.1 境内、外两个操作平台。香港平台公司:为境内融资租赁公司的投资主体;作为境外资金的归集平台,归集资金并安排还本付息等工作。

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境内融资租赁平台,向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并按照境外融资的还本付息计划安排境内融资租赁的还本付息。

3.2.2 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或财务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选择,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租赁标的物,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金融租赁公司需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需经商务部或地方商务部门批准。融资租赁业务的成本初步估算为公司费用1000万元,以及支付香港股东利息7%的利息预提税和5.6%的预提营业税折算为融资总额的0.57%(以境内外利率同为4.5%计算)。

3.2.3 利用境外杠杆融资。根据《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为防范风险,保障经营安全,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资产一般不得超过净资产总额的10倍”的规定,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可以获得金额为净资产10倍以内的股东贷款。可利用香港平台公司在香港银行融资,并通过股东贷款形式将所有融资借给境内租赁公司。从而利用境外杠杆融资扩大资金入境规模,打通境内外资金融资渠道。

3.3 意义与风险。意义:①打通了境内外资金融通渠道;②香港与内地息差促使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③可利用境外杠杆融资。风险及应对措施:资金周期匹配风险:香港融资周期与设备租赁周期不匹配,设备租赁一般在5年以上。应对措施:长期经营需要持续获得香港贷款或其他融资支持。

参考文献:

篇10

越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美)创办于1992年,是一家集纺织印染、国际贸易、房产开发、境外投资、金融服务、商贸市场等产业并行发展的国际化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浙江省诸暨市,注册资本20000万元人民币,下辖企业20多家,总资产突破 35亿元人民币。

成立初期,越美依附贸易中间商,不能独立掌握销售渠道。1992―1999年,越美年销售收入不足2500万元人民币,平均利润率仅为5%,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经营困境。自2000年至今,越美始终坚持“走向非洲”战略,在采取了“间接出口――在非建立销售公司直接出口――在非开设加工贸易公司――在非兴办工业园区――参与非洲大陆资源配置――在非开拓现代服务业新领域”的战略选择后,2014年越美年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人民币,利润率高达25%,获得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50强、中国最具竞争力民营企业等称号。

2 以SWOT分析法论证越美“走向非洲”战略选择的科学性

2.1 从间接出口到建立销售公司的过程分析

优势:纺织品生产经验丰富。

劣势:依附中间商,未能独立掌握销售渠道;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资金回笼困难。

机会:非洲尼日利亚纺织品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浙江政府出台了涉及外汇管理、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的企业境外投资优惠政策。

威胁:中国纺织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

为应对国内纺织品的激烈竞争,缓解自身经营困境,充分发掘尼日利亚的市场潜力,越美于2000年在尼日利亚建立销售公司,继而建立国际营销网络。

2.2 从开设销售公司到兴建加工贸易公司的过程分析

优势:自境外销售公司成立以来,企业经济实力增强。

劣势:未实现加工生产本土化。

机会: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启动,中国政府对企业赴非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大;非洲与欧美国家关于纺织品进出口签订有相关优惠条约。

威胁:尼日利亚建立纺织品国际贸易壁垒,禁止纺织品进口,越美在尼日利亚贸易公司的合法地位受到威胁。

越美在面对贸易壁垒时,在尼日利亚开办加工贸易公司,改变商品原产地信息,实现了贸易的合法化,并利用了非洲国家与欧美国家纺织品免配额进入的优惠政策,以非洲为跳板更好地进入了欧美市场。

2.3 从兴建加工贸易公司到创办工业园区的过程分析

优势:熟悉非洲市场;在中国享有较好的知名度。

劣势:企业生产成本较高。

机会:中国国内纺织品产能过剩,存在产业转移的需求;中国企业开始重视非洲市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启动,中非双方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

威胁:非洲纺织品产业链的不完善致使越美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非洲市场不确定因素多,投资风险较高;非洲物价水平高,投资压力大。

基于自身对非洲市场的熟悉及完善产业链的切实需求,抓住中国企业开始重视非洲市场的机遇,越美在尼日利亚兴建纺织品工业园区,以完善产业链、节约采购成本,形成组合优势、降低海外经营风险。

2.4 从创办工业园区到参与非洲大陆资源配置的过程分析

优势:有较好的综合实力。

劣势:原材料获取渠道单一。

机会:产棉大国马里在棉花行业进行私有化改革,为私有资本进入棉花行业打开方便之门。

威胁:中国国内棉花价格高涨,纺织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为解决原材料(棉花)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越美收购了马里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收购企业,直接控制了马里每年35万吨的棉花资源,占马里年产量的80%,并以低于中国国内60%的价格将棉花运至生产国组织生产,进一步压缩了生产成本。

2.5 从参与非洲大陆资源配置到开拓现代服务业新领域的过程分析

优势:熟悉非洲市场环境。

劣势:越美在融资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机会: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理念;随着“走出去”规模的扩大,中国民营企业对扩大境外融资渠道存在迫切需求。

威胁:中国纺织业进入新常态。

鉴于自身及中国多数境外投资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问题,越美在境外创办金融机构,以服务中资企业扩大融资渠道;为顺应“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越美提出了“以国际轻纺城为主体,以东非商贸物流园、埃塞俄比亚工业园为支点,建设中非经贸合作互通互联纽带”的发展计划。该计划旨在非洲建立集贸易、商务、金融、物流、休闲等多行业、多功能的商贸综合体,为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搭建多方位互联互通的桥梁。越美在现代服务业新邻域的开拓使自身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3 启 示

作为中国纺织业较早“走向非洲”并且取得巨大成功的开路先锋,越美集团的发展历程与战略选择具有典型性,对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寻求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与指导作用。

3.1 重视非洲市场,加快实现本土化

中国国内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切实需求。而非洲经济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原料输出后,也正渴望转型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中非双方现阶段经济转型的需求相互匹配,为双方经贸往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应加强对非洲市场的重视,抓住发展机遇。而在走向非洲的过程中,企业应加快实现本土化,适应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例如,以生产本土化来规避贸易壁垒,利用投资东道国的优惠政策及其他优势资源;以人力资源本土化来熟悉东道国市场,降低劳动力成本。

3.2 优化战略选择,采取合理举措

越美在“走向非洲”的过程中推行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这套战略循序渐进,使越美不断积累资金,丰富经验,熟悉市场,最终实现了在非洲的成功发展。在“走向非洲”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可学习借鉴越美的战略选择,以直接出口来提高利润率,以产业转移来实现转型升级、以工业园区的创办来完善产业链,实现集群效益、以深化资源配置程度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开拓服务业新领域来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与长期可持续发展。

3.3 抱团“走向非洲”,利用组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