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常用的教学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2 09:15: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常用的教学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音乐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1

一 学生的兴趣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也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推力。兴趣的驱使才能让学生自觉, 认真的唱好每一个音符,才能对歌曲表达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会对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做最大的提升。 在日常的合唱训练中, 应该经常给学生欣赏中外优秀的合唱作品, 考虑到年龄已经思想认识方面, 挑选作品以短小, 易懂为主。 让学生仔细聆听各个组成声部的旋律 提高学生耳朵的音乐感受能力, 让他们在心底认同合唱, 热爱并自豪自己是合唱队的一员 让学生在音乐本身的旋律中领略艺术的美,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建立和谐的合唱氛围。

1 要建立平等的关系。 师生关系应当自由, 和谐 。合唱教学应当看做是师生合作, 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为合唱教师, 必须用真心的关爱和体贴对每位同学, 多鼓励, 少批评。 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有信任感 ,亲切感。 共创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

2 树立教师威信, 学生对教师天生有信任和依赖心理。 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会受到老师演奏水平的直接影响 ,精湛的专业知识, 较高的演唱水平和高超的指挥能力是一名优秀合唱教师的必备基础。

3 幽默的教学风格, 枯燥的训练学习会让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

二 科学系统的合唱教学

童声合唱训练方法和成年人大同小异, 但是区别在于, 少年儿童还在身体发育阶段 肺活量小, 声音柔嫩, 和成年人的活动量不能做比较 ,如果训练不慎 ,对儿童的

发育会有影响。 所以 ,在合唱训练中, 教师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姿势。 唱歌讲究姿势 ,正确的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 正确的姿势要求学生站立时 自然挺直, 重心向前,双肩下垂并且分开双脚 。需要注意的是重心不要放在脚跟上 ,两脚可以轮换着支撑重心, 这样可以减轻疲劳 。如果坐着 。那么要只坐椅面的三分之一 这样有一种随时可以起来的感觉 ,要保持上身姿势 要与站立时相同。

这样可以畅通, 自由的呼吸状态。 如果唱歌的姿势懒散 必然会影响呼吸 。从而加重声带的负担, 所以 我们要培养学生们保持正确姿势的习惯呼吸 正确的呼吸 清晰的咬字是唱好一首歌的重要基础 进行呼吸训练时可以进行纯呼吸的联系 比如 闻花 抽泣 咳嗽 高音喊叫等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让学生自主的感受吸气, 呼气的动作和位置。 在纯呼吸的训练之外, 可穿行呼吸控制联系, 让学生逐步学会对自己气息的控制 ,科学的呼吸训练可以对学生合唱带来巨大提升。

2.发声。 少年儿童歌唱时的发声与成年人不同 ,少年儿童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 这是童声合唱训练的重要教学原则 在训练儿童歌唱发声时 最忌考虑少年儿童的音量, 训练中要考虑这几段儿童所独特的动听音质, 在合唱队中 变声期的孩子一定要轻唱 如初中生正处在生理的变声期 即喉头与声带发生变化。

声带, 咽腔的粘膜有充血 。变声器 声带长期处于充血浮肿状态 。声音变得暗淡无光泽 沙哑 ,发音迟钝 ,不再有明亮 清脆的感觉。 更主要的是, 音域发生变化 ,高音高不上去 低音又低不下来 。这样 ,对整体有些许冲突, 所以训练时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 在解决变声期的问题上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用轻声带假声 ,再以假声找头声 。 这样 逐渐的夸大鸣腔, 可以打破自然声的局限 ,也可用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的话 可以较容易找到头腔共鸣 。

少年儿童声音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咬字不清 ,字韵归类不好,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经常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 结合发声 让学生

学会自然正确的发声 。逐步养成正确的发声习惯 ,保证合唱的质量,

3和声训练, 对学生歌唱的技巧培养上。 可以对学生进行和声的基本训练, 合唱的本体即在于童声的清澈混合 给人心灵的震撼 再对学生的训练上 坚持对学生,

进行各种音度的听音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 逐渐到和声音程 由分部默唱到视唱 逐渐次的进行训练 随着和声训练的不断深化 可以先接触轮唱和简单的二部合唱 在合唱的教学中 学生演唱合唱歌曲 不仅要做到音调准确 节奏整齐 还要做到声音的统一和谐 因此 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视唱能力 歌唱技能以及和声训练时科学, 系统的指导师不可或缺的, 这也是保证合唱质量的基本。 同时, 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 带动整个合唱队的演唱水平。

三 实践

合唱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音乐表现形式 ,他最终要走向舞台, 面对观众 。但是, 他要表达的音乐内容, 想要树立的音乐形象,所传递的感情 ,能否被观众认知且理解 ,在完成作品与听众交流的桥梁作用的阻碍能否克服 ,合唱的日常训练,要与日常实践想结合 在日常实践教学时, 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实践能够大大的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实践能够让那个学生感受到作品被观众接受的喜悦。

结语

童声是美丽的, 童声的天籁合唱 ,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强烈的心理共鸣。 童声和唱是世界上其他声音无法替代的合唱是一门分别丰富多彩的艺术。 有着意蕴深远的学问,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去学习, 总结 ,探索 ,在童声合唱的教学中对待学生所带来各种问题。 我们广有耐心是不够的, 细心也是不可缺少的 ,只有坚持不懈的认真做好合唱训练 不断提高学生的水平, 我们的童声合唱是一个能够启发儿童智慧的艺术 , 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 ,让他们的健康的发展。是任重而道远的职业。在成长的路上, 还要努力。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71-02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探究出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如何寻求呢?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做以抛砖引玉,愿能给同行们一点启发。

一、从学生游戏中寻求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游戏。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能像你这样做!”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口诀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感兴趣,一会儿就记住了,而且不再遗忘。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寻求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他们爱念儿歌,在儿歌声中游戏。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知识。学生们学的认真,记得扎实。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求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例如:我教学生记住切分就会高兴地说:“好爸爸来了!”,学生们乐此不疲,而且再也不会念错。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寻求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歌词。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衣,我也来。”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寻求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像思维。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生产劳动中寻求

小学生虽然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但他们往往很喜欢观察大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并能记住一些劳动场景。 我就巧妙地运用这一点,教学生学习音乐。

七、从另一事物中迁移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竖笛。学生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

八、从教学难点中寻求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创造一种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 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我还创造了“手势视唱法”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这样“化陡坡为缓坡”,一下子解决了这一难点。

九、从教材中挖掘

几年来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每次授课前,我都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闪光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3

这一举措,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历史。当前,对器乐教学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器乐教学的意义、性质、任务的提出。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

音乐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在我国,小学与初中阶段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的必须接受的教育,这个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现行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器乐教学部份指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音乐的体验,在学习器乐的进程中学习音乐,提高素养,以至受益终生,这就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由于器乐教学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又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要内容的一部份,同音乐教育一样具有“审美性”、“教育性””。器乐教学同唱歌、欣赏、唱游等教学内容一样,都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宗旨的。

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我认为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同样是通过学习器乐,让学生掌握基本钩技能,重在培养审美的情趣、能力,丰富发展学生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趣味性,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贯穿审美教育,进而达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如果在器乐教学中忽视这些,一 味追求技能技巧的操作、训练,甚至以学生演奏器乐的水平高低来评价音乐课堂教学的标准,必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二、器乐教学内容、教材、教法的选择与应用。

器乐教学内容包括选择乐器和传授乐器演奏的正确姿势和方法两个方面。从我国国情出发,适合中小学器乐教学常用的乐器主要有儿童打击乐、简易的民族乐器等,对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打击乐器。教师对所教的学生使用哪种乐器,应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大纲中器乐教学的内容要求、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及学校场所、师资、经济等条件选择教学用乐器。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培养从小规范地演奏和爱护乐器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齐奏、伴奏及合奏能力,注意增强其器乐演奏的表现力。

当教师确定了学生使用的器乐后,应根据其性能选择适当的教材,可以从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进行选择、改编,也可选择适应不同年级、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简单易学的器乐教材。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器乐教学方法是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师要善于结合器乐教学的特点与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实际演奏水,平,来选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果选用恰当,运用熟练,可以加速器乐教学的进程,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特别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器乐教学法,不仅能采用各种有效的器乐教学形式与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能力。近年来,我国一些器乐教学工作开展的较好的地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加以推广使用。

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地示范演奏,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既能形象示范,又能面授机宜;既能讲清演奏要领,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

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

器乐合奏指导法。此法又称器乐合奏综合教学法,通常是指教师在个别辅导学生的基础上,将不同的乐器集中进行合奏练习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与合奏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

器乐趣味游戏法。此法亦系常用的器乐教学方法之一、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学生获益于趣味游戏之中。

三、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习惯。

兴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认识事物的倾向和需求的原动力。少年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一般是从“有趣”至“乐趣”最后为“志趣”三个层次。“有趣”是少年儿童对学习音乐直接产生兴趣的“幼芽”,表现在一旦学生看到某种乐器独特外形和奇妙音响时就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过过瘾,这种好奇心理是有限度的,不稳定又容易自我转移或消失。“乐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兴趣发展、形成的中层次,他们在“乐趣”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开始对事物的本质内容产生求知欲望。根据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性质,“有趣”和“乐趣”是器乐教学中所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乐趣”的心理培养并非是借助一招一式就可以形成的,教师要掌握学生这一心理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对策。在“器乐进课堂”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努力使学生对所学乐器有“乐趣”,并引导学生将这项”有趣”的学习内容视作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大乐事来做。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创设一些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有趣”教学形式、内容,将其贯穿在“器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1)认真听的习惯。听教师介绍乐器,听教师范奏,听所学乐器演奏的乐曲,听讲授器乐演奏方法。(2)认真看的习惯。看教师演奏,严格跟着模仿,严格按要求演奏。

(3)积极投入的习惯。音乐实践必须全身心投入,融自我于器乐演奏的音乐表现之中。(4)自我复习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巩固提高。

(5)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一切服从教师指挥,保持课堂动、静结合的合理状态。

四、按器乐教学规律优化课堂组织环节。

音乐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器乐教学活动,使中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发展音乐智力与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其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品德与高尚的情操。要达到这个目的,授课教师首先要撰写器乐教学计划,钻研教材,分析与了解学生学习器乐的基本状况,并与全学期音乐教学工作的总计划相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的安排,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合理安排,留有余地,使器乐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其次,要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备课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造活动,器乐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篇4

(一)理论课教学

扬琴理论课的开设是为了使学生在演奏扬琴这一乐器的同时,在扬琴艺术文化方面有更高的造诣。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扬琴技艺精湛,同时音乐文化修养全面。扬琴理论课主要教授扬琴的历史文化知识、扬琴演奏中情感的把握、中西扬琴的交流、融合与对比、扬琴乐器改革历程,等等。这些内容不需要因材施教,因此小组课的形式是最为合适的选择,课间学生还可以根据之前所了解的扬琴理论进行一定的探讨交流,碰撞出不同的观点,开阔个人想象。定期组织学生听名师讲座也是理论课的一种形式,通过名家的教授,点醒学生对扬琴的一些陌生认识,对于扬琴选修课的学生来说是具有顿悟的效果。避免只讲求扬琴演奏技术从而忽略文化内涵传授的传统教学方法。

(二)演奏排练教学

演奏排练课是需要几位学生共同协作演奏完成的课程。通过演奏排练课的开展,使学生在巩固自身的演奏技能的同时培养群体演奏合作能力。在协同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听觉和音乐感觉,能够在演奏自己乐谱的同时关注着别人的演奏。这是作为一名扬琴演奏员所必须具备的音乐素养。演奏排练课常用的授课方式有:齐奏、合奏、重奏、即兴伴奏等,使学生在进行不同的演奏形式中,学会不同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思路,掌握理解不同风格乐曲的音乐表现,拓宽扬琴演奏的艺术视野,提高自身的协作能力,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声部划分,在集体教育的过程中实行逐个击破的方法。演奏排练课最初,会有很多学生无法迅速进入状态,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其中的一个声部,协同训练,引导学生融入集体演奏状态。

(三)赏析课教学

赏析课,顾名思义就是欣赏一些音乐会的视频资料。通过对音乐会的观看和各种音像制品的赏析,使学生开阔眼界,对扬琴演奏舞台表现力有所了解,并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学习模仿一些舞台形象气质的把握能力。赏析课同时也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底蕴的重要课程,通过对不同音乐体裁作品的欣赏,提高自身音乐感觉,并潜移默化的运用到日常的演奏练习中,同时也可以进行集体讨论,针对音乐会以及视频资料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互相切磋,引起共鸣,提高技艺。

(四)舞台实践教学

舞台实践课就是定期组织学生举办音乐会、各种演出,以及参加器乐比赛等一些实践活动。在舞台演奏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舞台掌控能力,增进演奏技术的熟练程度,并且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为今后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奏者做准备。舞台实践教学是使学生将扬琴技术真正变成自己的技能的一个升华平台,是扬琴选修课最终的目的和结果。

篇5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为终端的网络一经诞生,就逐渐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通过联通和共享的形式改变着人类社会。它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使人们拥有了一种重要而精巧的工具利器。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这种工具利器不仅深刻作用于教学本身,而且正参与一场重要的教学改革,即在多媒体电子化趋势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众所周知,教学改革是建立于新的教学方法基础上的。那么,在这场改革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当下的多媒体电子化趋势呢?

1 摆正多媒体电子化技术和人之间的关系,明确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主导地位

在实践中,教学活动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学生有所呼,教师有所应。在今后的小学音乐课多媒体信息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必须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主导地位,从思想和操作两个层面使用好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人文关怀的形式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成长;另一方面,学生要努力适应多媒体教学这种新形式,在课下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结合书本进行学习,实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同时,要确立以“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摆脱单纯将学习效果系于先进设备的错误观念,注重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互动中启发思考提高水平。

2 合理确定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上的应用边界,做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虽然十分便利,但并不是完美不缺、百试百灵的,在使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到它的使用边界。例如,对于演示性较强的内容,如果仅仅一味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而忽视了生理技巧过程的演示和学生感觉能力的养成,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反过来说,亦反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适当的结合板书,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传统教学手段,全面掌握课堂的节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清晰流畅的思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有效调节授课的进度,开展互动式的教学,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被动接受信息。

3 利用电子软件演示技术转化抽象概念,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尤其是关于乐理知识的教学,总是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而这些说教内容又十分抽象,缺乏认知的形象性。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多媒体演示教学,变说教为演示,图文声乐,共同作用,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音乐学习氛围。具体来说,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分类入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区别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在对待音乐中的抽象概念时,如音程、和弦、转调等,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概念所表示的具体声音配合着情景动画演示出来,使抽象的概念清晰化,帮助小学生进行理解和思维。在对待音调教学时,尤其是对难度较大的音调,教师就要借助声音生成软件,现场制作所要讲授的发音要点,对于口型、发音不问等,可以采用“慢进”、“模拟”等形式用以加强学生的关注,并通过录入声音和重放录入的声音来来帮助他们建立相关的声调概念和直观感觉,为其积累真实的感性素材。

4 利用小学音乐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管理软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管理软件就是支持小学音乐多媒体教学的各种硬件设施以及基于数据库、局域网等网络技术的各种软件系统的总和。小学音乐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管理软件要具有课程介绍、学习安排、作业演练、兴趣探究、反馈评价、网络交流等基本功能。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设置其他的特殊功能。

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管理软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体来说,教师在制作科学课的多媒体课件时,采集时长在一分钟左右的声音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系统录音机,采集时长超过一分钟的声音则可以串接Windows系统录音机的采集文件,也可以直接到互谅网上下载专用的录音软件;采集视频可以依赖常用的超级解霸,当然这只能采集影碟上的内容,而当需要采集录像带上的内容时,则需要利用视频捕捉卡的使用;处理教学所用的图像可以使用photoshop软件。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的发展必然要对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产生冲击。合理、有度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多媒体电子化趋势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改革所产生的力量沿着正确的轨道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篇6

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推进,英语教学进入了小学英语课堂,给学校的教育注入了鲜活的血液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小学英语的开设,符合时代的发展和潮流,但是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学校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态度是怎么的?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是怎样的?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怎样的?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在改变不了大环境的前提下,本文通过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个人认为有效提升教学水平的方法,以改变当下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分析

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情况而言,学校对小学生的英语教育问题存在一些偏差,过于注重学生笔试成绩,给予英语教师的课时极少,一周仅为2课时,每课时仅有四十分钟,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负担十分繁重,学生的口语水平提升就受到了限制。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家长思想观念落后,无法从长远考虑,认为小学英语是副科,孩子不应该花太多时间,给小学英语教学造成了一定困扰。此外,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也是造成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无法提升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种类

(一)游戏教学法

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教师把一些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极具趣味性和灵活性。小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在此段时间内贪玩的特性,教师利用好小学生贪玩的特性,把游戏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英语学习效率得以提升。游戏教学法是小学英语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二)音乐辅助教学法

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传达信息的有效途径,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音乐辅助教学法是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同学小组讨论,在听、说、想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智力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小学生对优美的旋律总是很好奇,英语教师只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把音乐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知识,极大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提问-回答”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进行思索,在思考与解答过程中学习知识。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辐射各个知识点,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欲望,提升课堂效率。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也是最普遍。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即兴提问,提问并无固定模式和规律可循。

三、小学英语教学方法运用策略以及建议

在学校给予小学英语教学课时少,学生家长不重视孩子英语教学的情况下,小学英语教师唯有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改变教学方法,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口语表达能力迅速提升。

(一)游戏教学法运用策略

首先,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积累,比如情感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积累、方法积累。只有教师的自己积累达标,才能敏锐的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趣味游戏,并有效的结合知识运用于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细致的研读,对教材做到烂熟于心,摒弃教材中不适合学生学习的案例,结合学校实际以及学生自身实际,对游戏活动的内容进行精巧设计,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快速学习英语。再次,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英语游戏教学。最后,英语教师应该灵活应运游戏,活化游戏。灵活的设计不同的游戏类型,比如挑战类、竞技类、趣味类等等,多样的游戏教学可使学习不至于对游戏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

(二)音乐辅助教学法运用策略

在教材中,英语辅助教学的案例是不多的,这样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要求。小学英语教师需要音乐材料不足或者缺乏做补充,利用网络平台以及自身的积累,寻找符合教学内容的音乐材料,并针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类,剪辑,编排,完善音乐资料,使得音乐材料和教学内容契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参与度。另一方面,教师要大胆尝试放手,加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学生的兴趣点其实并不是连续的,所以,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尝试大胆放手,将教学时间缩短,留充足的时间给孩子,引导孩子们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引导孩子对英文歌曲、歌谣的吟唱,并和孩子们一起吟唱,再学习任务达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同学分组进行对抗,赢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以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英语口语水平将有极大提升。

(三)问题教学法运用策略

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师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情景创设,教师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比如多媒体,网络,教材等对教育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创设问题情景,设计教学新颖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设计要有指向性,层次性,丰富性。另一方面,教师对提问时机把握是十分关键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或者是理解和运用的内容;教学难点则是需要教师的讲解或者帮助的内容。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把握好这两个方面。在教学重点处设置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把握教学的主次,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也可以借助问题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另外,教师应该有灵活多变发提问方式,比如,以想象的方式提问,以假设的方式提问,以做比较的方式提问 。

四、结语

在改变不了大环境的前提,唯有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教学方法,才能使得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有质的提升。

篇7

一、把情感融入课堂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真心来感化学生,鼓励孩子们成为音乐爱好者。让她们能够对音乐充满兴趣,主动的学习音乐。用音乐来点亮生活,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十分重要。作为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身、心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引导学生来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这时候,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把每一位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对她们付出全身心的爱,更要注重对他们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曾有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学生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给予表扬和赞美,对于那些表现差的同学要耐心地教导,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更能够激发出热情,促进他们的信心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音乐基本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得以享受音乐,能够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贪玩、好奇心强,更喜欢模仿。作为教师,不能反对她们玩,相反还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个性,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游戏与活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与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活力、有乐趣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教授《山谷回声真好听》这首歌曲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回声、学回声、唱回声来学习。教师可以设置以“回声”为主题的游戏,将两三个同学分为一组,然后进行“回声”练习。一位同学用强音喊出一句话,就以“你好”为例,然后第二位同学也说“你好”,但这位同学的声音就要比前一位弱一些,由此进行反复练习,同学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回音要比原声弱。这样,教师利用了“强和弱”的对比来设置了回音游戏,通过游戏活动唤起了学生的音乐情感,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而且还能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与音乐的互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适当运用激励教学法

所谓的激励教学,就是以各种形式给予小学生心理上的鼓励,激发他们认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渴望。在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种:语言激励法和竞争激励法。

1.语言激励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激励法主要通过语言来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励他们主动、自觉的吸收课堂知识点。其前提是教师必须要怀抱着一种赞赏和喜爱的心态,让小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在表扬自己,而不是一种习惯性动作。语言的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两种。

口头语言激励。直接以赞美的言语表扬学生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中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当孩子们遇见难题是给予安慰和鼓励。如刚学习一首新歌曲时,学生基本准确的演唱完歌曲之后,可以直接以开心而自豪的口吻告诉学生:“你们唱的真棒。”当某个学生答题时遇到卡带,那你也不妨说一句“没关系,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非常勇敢的表现”等等。

肢体语言激励。以肢体动作,如常用的鼓掌、竖起大拇指等,或者纯粹以期许和鼓励的眼神给学生以示意。需要强调的是,在同一节音乐课中不要过多的运用表扬,而是当学生真的做到了某个课程进行环节中所要求的要点,才给于真诚的鼓励和表扬。因为,时而出现的表扬和激励会让孩子们对其习以为常,继而失去了激励的真正意义。

2.竞争激励法

抓住小学生好胜心强、持久性差的特点,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个人或小组之间的比赛,从而有效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即: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其竞争活动形式尽量要丰富多彩。如开展情境表演比赛、歌唱比赛,或者是各种音乐小知识抢答的比赛等。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中年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绝招。

篇8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对于该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是指引其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同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其生性好动,且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在音乐审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严格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内容的生动化、具体化,进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小雨沙沙》一曲教学时,教师往往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以音乐剧的形式对该曲目进行表演。如笔者会选择本班级内的几名同学,扮演下雨时天空掉下的水滴;再挑选几名同学扮演地面上受到雨水滋润的植物,如花朵等。之后,将下雨期间植物的变化、雨滴的掉落等过程进行重现。运用该类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单纯讲解所带来的枯燥感,使得学生能够从音乐审美的学习当中体会到乐趣,使其能够在快乐当中提高审美的能力。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当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进行准备的过程中,所选择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就为音乐审美提供载体。因此,音乐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准备的过程中,应严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所传授知识等方面的因素,挑选具有欣赏价值的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激发起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学习热情。通常情况下,在音乐的学习当中,其审美的内容主要包括意境美、韵律美、旋律美等。同时,教师所选择的素材应拥有一定的经典性,并能够使得学生通过对音乐素材的学习,深刻体会到音乐当中所包含的文化精髓,发现音乐美的结晶,如《军歌嘹亮》等。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师对所选择的素材进行挑选的过程中,虽然往往以教材作为根本,但却并不能死板地对教材进行运用。同时,教师运用课外的素材进行教学时,又不能漫无目的地选择。在对教材进行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其所蕴藏的音乐美进行深入挖掘,并根据自己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进而能够将教材中的风格进行展现,对音乐的表现力进行体会。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般而言,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时,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大幅的提升,对于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而言,亦是如此。因此,当笔者对音乐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在课堂开始期间,严格根据所选择素材的相关内容,对课堂气氛进行科学营造。通常情况下,营造气氛所使用的手段主要包括音响、相关装饰物品的摆设、分组、多媒体等设备的使用等。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运用巧妙的构思,将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设计。而在笔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留设铺垫、积极引入等方式进行教学。此外,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也是笔者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例如,在对红歌类,如《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乐理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笔者会运用多媒体的设备将先辈顽强抵抗侵略者的画面进行播放,之后再对该歌曲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使得学生体会到该类歌曲的美的存在。

提高审美感情的丰富度

相对于数学等自然学科而言,音乐属于艺术的范畴。在对音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情感的表达方法,使其拥有良好的想象空间,进而能够帮助其意识到未来的美好。因此,在进行实际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把即将使用的教学素材进行细细品味,对其中所蕴含的感情进行体会。之后,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音乐的渲染,使得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帮助学生对其中的艺术、感情等进行理解,使得学生能够根据乐曲的描述,在内心里将其所表达的形象进行勾勒。

例如:教师运用《童年》等歌曲进行教学时,由于该类歌曲的旋律相对较为优美,其节奏感相对较强。因此,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选择相同类型但不同节奏的歌曲,进行对比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感染。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将每部作品当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等进行讲解,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丰富。

篇9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30-01

想要出色的演唱歌曲,掌握正确、系统的发声方法非常重要。发声是歌唱的基础,发声方法的掌握直接关系着演唱效果。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加强发声方法教学更加重要,小学生思维尚未成熟,不懂保护自己的嗓子,为了达到声音洪亮的目标,发声中没有方法的大声喊叫,不仅无法优美的发声,更伤害了嗓子,做好发声方法教学非常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在小学歌唱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发声方法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忽视发声练习环节。改变歌唱教学思路,加强发声方法教学势在必行。只有掌握正确发声方法,演唱的歌曲才能充满感情,打动人心,使演唱具有感染力。

1 常用的发声方法

歌唱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发声练习教学对歌唱教学起着关键作用,只有正确发声,才能更好的演唱,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发声方法至关重要。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常用的发声方法。

1.1半哈欠法

实践证明“半哈欠法”,不仅能够完全放松声带,避免唱歌时声带紧、声音挤,还能够有效提高嗓音,有效练习口腔共鸣,把声带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喉内肌独立工作能力得到发展,使喉头的下降和软腭的抬高更加协调。半哈欠法练习中气不能从鼻孔出,发声时双唇要集中用力,下巴要放松,嘴角上提,同时收拢唇线,让气息穿过喉咙向下通过全身,发声时不要要求学生咬字,而是应注重让学生体会发声位置,感受发声感觉,学会发声方法。

1.2呼唤法

呼唤法在学生头声练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头声位置掌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头声的具体发声[1]。并且呼唤法相比传统的死板理论教学,不仅有效性更高,且更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呼唤法采用简单形象的小游戏展开教学,更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使学生更容易找到头声的感觉。具体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自然、久远的发声,切勿让学生毫无章法的喊叫,避免对学生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1.3说话法

歌唱和说话有着很多共同之处,都需要通过声带发声,自然的歌唱就像说话一样,发声方法就是为了追求更自然的发声。通过说话法练习发声,可以使学生掌握发声方法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声音的自然属性[2]。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在教学前,让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朗读歌词,声音不需要很大,要让学生自然的把口腔打开,字要尽量念得圆润,但不要有过大口型变化。朗读中要让学生感受气息变化,让学生理解声音的自然与流畅。

2 发声方法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歌唱教学是激发小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启迪学生智慧,拓宽小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手段。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发声,使学生歌唱更加优美,避免对学生嗓子造成伤害[3]。发声方法教学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教学中不能盲目练习,应根据歌曲需要和学生声音上存在的问题,科学展开教学,以保障教学有效性。下面分析几点发声方法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2.1调节呼吸

呼气节奏对发声影响最大,想要做好发声练习必须要有一个轻松、自然、稳定的呼气,才能正确发声,才能更好地演唱歌曲。奥尔夫曾经说过“唱歌就是一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可见呼吸调整对歌唱的重要性。但大多小学生在唱歌和发声时往往不会自然呼吸,而把歌唱中的呼吸想象成一种复杂的技巧。具体教学中发声练习前,教师应带领学生做一些小游戏,使学生放松下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避免学生脖颈僵硬,让学生在练习中不要憋气,使学生呼吸更加自然。

2.2避免喊唱

小学生思维尚未成熟,不懂自我保护,练习中为了使自己的声音洪亮用力的喊唱,对嗓子伤害非常大,甚至造成学生嗓音嘶哑。教师在发声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声音大不一定是声音好,优美的发声才是好声音,避免让学生在练习中喊唱。

2.3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在学习中往往只对感兴趣的知识付出努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非常重要。如在发声教学中采用死板的理论教学,不仅灭杀了小学生天性,更影响了学生音乐兴趣的产生,无法有效发挥出歌唱教学的职能。因此,发声教学中,教师应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歌、舞、游戏的等手段,采用综合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3 结语

声音是歌唱的生命,歌唱是一种用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发声方法对歌唱至关重要。想要使小学歌唱教学发挥职能,使学生掌握歌唱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发声方法,帮助学生发出优美的声音,避免发声方法错误对学生声带造成伤害。

参考文献:

篇10

在学校教育中,小学音乐与其他教学科目相比,学校和家长重视程度不高,这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现代学生的课堂知识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不仅需要实用知识,还需要体现教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常规贯穿于教学活动过程的始终,是教学经验、教学规律、教学策略、教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小学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创新变革方法,巧用教学常规,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促进高效音乐课堂建立

在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实现,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时摒弃与当今教学活动开展不相适应的教学理念,通过新教学观念的树立促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建立。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教学过程,对于过程教育也缺乏重视。而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强调以教师为教学活动实施的核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是以教师为活动的中心,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师展开,在整个课堂学习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教育活动,整个课堂学习学生都比较被动,与教师沟通较少,甚至存在零互动现象。在这种教育观念下的课堂,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对教学内容被动接受,也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有被调动,整个课堂学习中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的教学实效性不强,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转变传统观念,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视角进行教学课堂设置和内容安排,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观念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构建。

二、变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进行教学角色互换,改变传统课堂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实现以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答案进行探索,实现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会对歌曲的曲风、旋律、表现内容、大意等进行详细的介绍,这种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将音乐的多变性转变为单一性,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较低。在教学常规创新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开展方式,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学习课堂内容,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师在歌曲《十送》赏析时,不要过多地讲解书本内容和歌曲内容,要鼓励学生对已知的故事和歌曲进行展示,并评选出优秀节目,通过这种课前兴趣调动,顺理成章地引出教材内容,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既展示了个人才艺,树立了自信心,又学习了新知识,可谓一箭双雕。

三、结合学生特点,适当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形式具有多样性,比如,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常用的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智力特点进行,不能生搬硬套,要按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来进行情境创设。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结合课堂内容安排进行情境设置,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设置,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通过语言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四、积极进行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多以个体形式接受教学内容安排,这种孤立无援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难以体会学习乐趣,也阻碍了高效音乐课堂的建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分组安排,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现学习上的互帮互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结合学生想法安排教学,在实现教学效率提高的同时,还能增进师生感情。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地巧用教学常规,在不改变传统教学框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改变教学形式,创设情境课堂、革新教学方法、增加师生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实现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