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法制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2 09:15: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乡村法制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乡村法制建设

篇1

1我国“法治乡村”建设的必要性

十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建立法治化的社会。法治国家是全方位的法治,不仅要全面推进党的法治,做到依法执政,还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府法治,而且要推进社会法治,从而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可见,法治社会是依法治国重要领域和重要一环。建设法治社会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的法治,法治国家就无法推进;同时,法治社会建设可以为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法治乡村作为法治国家建设农村的重点领域,提倡新农村的法制化建设也势在必行。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全面重申了依法治国理念,再次为加快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是完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意志、愿望和新期待,广大农民也对依法治国充满了信心和期望,他们强烈呼吁和衷心期盼建设一个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宜居乐业的“法治农村”,把美丽乡村建设和管理真正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的发展轨道。

近几年,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扩大,而农民的法律需求也日益增多,尤其在中国乡村社会的特殊性氛围,更加迫切的需要加强农村法理化法治建设。然而,从目前法治乡村来看,如何加强农村的法治建设,提高村民的自我民主意识,从而建立良好的农村秩序,最终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恰恰是我们在“法治乡村”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2“法治乡村”建设的问题及现状

2.1宣传不到位,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当前农村法治状况无法适应新常态下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一方面是基层乡村干部无法胜任农村法治宣传员的角色,在工作中没有很好的重视农村的法治化建设宣传工作,推行落实国家政策往往摆在主要工作方位上。另一方面是法治宣传员的乡镇干部在工作中下乡时间短,日常工作任务繁杂,导致大叔村干部无暇宣传法治乡村重要性。虽然法律对农村村民自治的主体、客体、内容及村民自治的程序、违法实施自治行为的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在实际的法治操作过程中,村民自治的真正作用还是难以发挥。最后,国家普法法治宣传队及其法律志愿者更多的是在城市中心普法宣传,而很少甚至没有普及到农村。农村法规体系的缺失进一步致使村民在某些情形下依旧无法可依,目前法制建设多停留于立法层面,在村民守法及其执法依然存在问题。

2.2法治意识薄弱,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农村作为我们国家依法治国方略推行的重要社会群体而言,整个农村因为种种原因对法律的认知及认同度较低,村民的守法意识及其要受法律保护的意识都很差,村民对农村的礼仪习俗的尊崇遵循都超过了对法治化的应用范畴,大部分农村都缺乏现代法治化社会所应具有的民主氛围。我国农村受自然经济条件的制约和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加之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村民自治对农村大多数村民、村干部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农村法治文化的建设及其农民的法治观念赶不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下的法治管理,法律在调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作用不够明显。加之农村社会法治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和谐有序发展。同时,农村传统文化观念中的家族观念、血缘关系、宗族派系相对于村民自治而言更是占据了社会管理的主流方式。基于农村整个经济基础水平和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专门针对农民的专门法律知识培训还不够系统化,普法教育的知识水平与普及程度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与我们现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乡村中提出的新知识型农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村民的法律知识和能力。而这一切,农民传统观念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法治化的进程。

篇2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5017103

1生态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和乡村生态旅游兴起

1.1生态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

随着优美人居环境建设的开展,城市在景观规划的基础上加强了人居环境的创建,并以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来提升城市环境生活品质。而乡村情况不同,在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后,乡村环境建设才受到重视。比较早期的乡村环境建设是以“清洁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为起点的,各地对乡村卫生环境特别关注,加之“村村通”项目实施,“宜居乡村”、“幸福乡村”等概念的提出,“美丽乡村”的实质性评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导向,都大大提高了乡村建设的热度和紧迫感。

特别是国家旅游局出台了通过生态旅游开发加快乡村经济发展,提高民众收入的具体指导意见。该政策意见中,明确了生态旅游开发在乡村致富中的现实意义,要求有一定资源基础的村屯,要摸清资源情况,在政府的扶持下,因地制宜确定各类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类型,选择精准到户到人的脱贫模式。各项旅游建设尽可能利用原有建设用地,在乡村h境、乡村风貌、乡村文化等方面形成乡村的旅游特色。

又如广西编制了《“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20)》,从政府层面全力推动乡村生态环境建构,至2016年底,用2年时间打造了第一批10000个山青水秀、环境优美、人康物饶的生态乡村。村屯绿化规划设计以村屯周围、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农村校园增绿为重点,营造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休闲林区和生态小区,利用农户庭院和房前屋后空间发展“小花园”、“小果园”、“小茶园”等“微田园”,提升乡村的绿化果化美化水平,形成“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

1.2乡村生态旅游兴起

目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迅猛,生态旅游社会需求强劲。根据2017年春节假期调研情况及近期数据,以柳州市区、柳城、鹿寨、融水及三江为考察点,对8个乡村型旅游点进行实地调研,结果让人振奋。这几个乡村旅游点在春节期间游人如织。从调研看,旅游大众面更广了,以前多是城市人到乡村中来,现在乡村群众也参与了生态旅游,成为旅游群体的一部分。主要表现在心理上人们对乡村自然生态旅游更为渴望,更乐意体验乡村生态文化;出游方式上以家庭游、同事游、同学游、单位游十分普遍;旅游层次上出现生态科普考察、乡村文化感受、乡村特色餐饮、乡村劳作体验等;从参与性看,果树采摘、田园漫步、闹鱼鱼、养生休闲等大受欢迎;从观赏方面,大片花海、大片果园、大片荷地、古村民居等吸引大批游人;从乡村个体游览,乡村古树独树、乡村古屋故居、乡村传统圩市、古街码头、泉井瀑潭、山石奇峰等均是很好的景物。正是由于乡村特殊旅游空间及旅游景观深受大众喜爱,乡村生态旅游才能快速发展,并能成为地方扶贫工程的新进展。

2生态乡村植物景观规划基础

2.1景观植物选择的原则

2.1.1尊重乡村自然生态风貌的原则

生态乡村规划要求遵循“尊重乡村自然原貌,回归自然人文生态,综合展示乡村风景特色”的原则及“整合空间功能布局,凸现乡村山水要素,确保景域主题特色”的规划理念,以生态旅游基本要素及生态伦理观融入旅游规划,进行综合创新布局。提倡自然循环和自然生态,坚持生态原貌为先,适当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利用山水空间的优势,突出对生态原貌与自然环境空间的保护,综合展示乡村自然风貌和文化特质。因此,保证乡村原有植物资源是规划的基础。

2.1.2尊重乡村生物多样性需要的原则

乡村景观规划要体现对乡村人居生态环境与乡村文化的关注,倡导自觉生态旅游,创建乡村旅游产品特色。乡村景区的多样性表现在生物的多样性(如湿地植物、湿地动物、农业作物、花海果蔬、山林翠树)等,景物的多样性(如体验、观光、科普、探险、养生等),游览空间的多样性(点线面空间、时间序列、空间序列)等。由此,植物景观设计要重视乡村生态资源保护,发挥植物配置功能,通过植物要素形成乡村绿色景障。

2.1.3尊重植物生态特性与乡村环境协调的原则

乡村原貌多样,反映在乡村建址、乡村起源、乡村集聚、乡村风格、乡村劳作、乡村风貌及乡村习俗等诸多方面。例如许多乡村是由于乡民的迁移而择址建立的,并且多为依山傍水之地,能农耕劳作,能生活居住。部分村庄保护得好,周围环境资源没有被破坏,但很多村屯因人口发展、农田扩大,林地种养等使田园山地植被大大减少,生态居住环境脆化。城市打工热潮兴起后,部分乡村农业用地耕作滞后,乡村旧居无人居住,房前屋后植物资源保护不力,乡村绿化面积减少,生态绿化景观大受影响。

因此,在生态乡村规划建设中,必须重视乡村的原生环境和民居建设空间,尊重植物生态特性,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宜菜则菜。突出植物与景观建筑、乡间道路、湖溪水景的协调,满足乡村四季树花交替、适当营造名贵珍稀树种的需要。

2.2景观植物选择的艺术心理

乡村景观植物的选用还需考虑特殊的文化审美性。植物的审美就可视性来说,指植物的几大部分,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常通过这些器官的色、质、形、态等进行观赏,例如春天的花、秋天的果等。但植物的审美特性中还有无形的,只有通过内心感化才能体会,即必须通过心理感受才能有美感。例如人们通常讲到的植物意境就是如此。因此,松树、柳树、桃花、梅花、荷花、竹子、枇杷、柿子、金桔、柚子、石榴、银杏、枣树、木棉、桂花、罗汉松、马尾松、海红豆、芭蕉、槐树、枫香等都有其认知意境。

在乡村植物选用中,古人也有总结,认为适合庭院种植的树种有石榴、银杏、白玉兰、桂花、北京玉兰、芒果、龙眼、枇杷、海红豆、海棠、龙爪槐、芭蕉、铁树、枣树等。如:“海棠+白玉兰”表示“金玉满堂”; 种石榴隐喻“多子多福”;屋旁种植枇杷有“万树黄金”之说;几株海红豆能挂满“对故乡的思念”等。

古代文人在造景时有“前不种桑,后不种柳,中间不栽鬼拍手”之说。就是说一些树种如桑树、楝树、榕树不能种于屋前,柳树则不宜植于屋后。置于方位普遍认为“东植桃杨、南植梅枣、西栽桅榆、北栽桔李”、“门庭前方种双枣,四畔有竹多进财”、“一株石榴花开发,隐喻居所家三多”、“酸柚能种庭院角,家业兴旺孙满堂”。因此,进行乡村景观绿化规划设计,应了解熟悉这些传统的民间审美思想。

3当前生态乡村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3.1生态乡村绿化层次比较低,缺少绿化整体规划

由于乡村环境的特殊性,多年来一直没有从环境生态及艺术景观方面去规划,多数村屯在各地林业部门指导下,依据自有用地空间,随意无序种植,不讲章法,没有规划设计指导,因此显得比较乱,难以形成园林景致。在立面上没有生态层次,植物选用单一,与乡村自然田园风貌不协调。

3.2乡村绿化树种城市化,不讲究植物配置手法

主要原因是城市绿地建设经验比较成熟,很多的园林绿化种苗均为城市苗圃培育,除少量城郊乡村有种苗外,绝大多数村屯没有绿化苗木,因此在生态乡村建设中绿化苗多由城市苗圃供应,这就使乡村绿化城市化。例如南方很多乡村绿化时选用的植物如洋紫荆、小叶榕、桂花、银杏、紫薇、秋枫、樟树等均是城市多年园林树种。过多选用城市绿化苗木,会减少乡村特色,影响乡村生态特质。

植物配置讲究技巧,有其章法。乡间道路水线宜列植,村旁屋边应丛植、散植,坡地山脚要群植、片植,村前屯口,应考虑孤植、对植。就植物类型,果树应有果园或村内屋院点式分散种植,古树大树要独种且有大空间,果蔬植物宜在菜园或棚架栽培,花海植物应片状栽培,竹类植物要沿溪沿水线绿化,如此等等。但现在的绿化种植是见空地就种,不管规则不讲艺术,问题比较多。

3.3乡村绿化后续养护管理不到位,绿化景观功能欠佳

当前生态乡村绿化建设很重视种,不重视管。种为任务,管是随意,虽有种植验收,但不规范,难以按合同进行。比如很多村屯被确定为生态乡村建设点后,由地方政府部门按点开展建设,本应有较好的效果,但施工单位种植后,在合同期限内进行常规养护管理,过了合同期,养护管理交由村屯来管,因村屯养护管理技术差,人员不足,管理意识滞后,使种植点放任自流,所以种植竣工后没多长时间,就出现枯黄损败、成活率差、生长不良等现象。如此,就难以达到应有的绿化效果。

4乡村植物景观提升技术措施

4.1生态乡村植物选用要突出乡村自然风貌

正如上述分析,乡村生态环境绿化应尽量避免树种城市化,所选绿化树种应切合乡村实际,能反映乡村固有风貌。这方面广西南丹县歌娅思谷乡村景区经验值得学习:如村中民房前保留小庭院,通过矮墙灰瓦加小型花带点缀环境,显得十分自然生态,又富有农家味;在屋宇廊道、门窗都悬挂农作物玉米、花生、高粱、小米、h椒等,散发浓浓的乡情;乡村绿化环境建设层次较高,建筑民居间通过前庭后院相互空间分隔,沿路种植杨梅、酸柚、三华李等果树,乔木下又多种花木及铺地植物,加之养护管理到位,会显得非常整洁,成为景区一大亮点。

因此,对于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笔者以为乡村原生植被应首先加以保护再适当改造。许多乡村植物资源丰富,特别是屋背山或风景山,原生有甜竹、撑篙竹、樟树、芭蕉、柿树、马尾松、盐肤木、构树、香棒、芦苇、芒草、肾蕨、铁线蕨、水草、野草莓等,必须严格保护。

其次在提升植物景观方面,应根据需要进行设计配置。如比较适宜乡村种植的洋紫荆、银杏、黄槐、红花木棉、加拿利杨、桂花、樱花、柳树、桃花、黄花悬岭木、罗汉松、本地枣树、山茶、黄花梨、青檀、红椎、青冈、楠木、红叶乌桕、小山蕉、杨梅、枇杷、沙塘桔、金桔、石榴、沙田柚、杨桃、柿子等。

三是对于特殊植物种类,可根据生态旅游开发种植田园时花植物,如油葵、黄秋葵、草莓、月季、薰依草、格桑花、马鞭草、非洲菊、红梦草等;特色果蔬草药类如蛇瓜、金丝瓜、南瓜、砍瓜、长柄葫芦、变色瓜、老鼠瓜、福彩瓜、田七、落地金莲、何首乌、曼陀罗、十大功劳、两面针、当归、人参花等;藤条植物如三角梅、紫藤、百香果、锦屏藤、爬山虎、迎春花、罗汉果等;池沼湿地植物如水生美人蕉、水葱、水草、荷花、睡莲、龟背竹、芦苇、伞草、苦草、千屈菜、水蓼、矮慈姑、花叶芦竹、穗状狐尾藻、马来眼子菜等。

4.2乡村植物景观应依地依景进行生态配置

乡村景观植物配置一样需要讲究技巧,体现生态园林意味。比如特色生态农业种植类植物,就可根据村屯用地布局,从特色果蔬、时花栽植、生产作物几类按功能规划整体设计,成大片状、田园状种植,形成花海、农业田园风景。而观花观叶植物的种植,要按树花和草花进行差异配置。

树花植物,指以观赏开花的乔木、大灌木为种植对象,目的是改变和营造乡村生态园林色彩,丰富景色。树花选择以花形好、季节变换有致、比较容易种植养护的树种为主,如桂花、桃花、洋紫荆、白玉兰、红花紫薇、樱花、山茶等。种植方式有沿水体护岸、乡间道路列植,专类园片植、点缀式种植等。草花植物是吸引游人的重要旅游吸引物,要选择以多年生、容易成片生长、深受大众欢迎的花卉种类,如马鞭草、薰依草、萱草、油葵、油菜花、格桑花、非州菊、红梦草等。种植方式为片状式、带状式、波浪式。

色叶植物造景能体现乡村四季物候变化,可沿道路两侧种植银杏林,成为秋晚~黄景观;山峦留空地群植枫香、黄庐,打造 “枫香霜晚”景色;湖塘池沼岸坡种植加拿利杨、秋枫、红叶乌桕,共同构成观叶观花且意境深远的湖光水色。

乡村中多有池塘、溪水、灌渠等构成的生态湿地,湿地在乡村生态环境中不可多得,要加强保护。在湿地植物优化中,除保护好原有植物如芦苇、野芋、水草等湿地植物外,可适当增加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等,为湿地生物提供健康稳定的觅食、栖息、繁衍的生态环境。目前,可考虑种植的有水生美人蕉、水葱、荷花、睡莲、龟背竹、伞草、水蓼、花叶芦竹、苦草、黄菖蒲、溪荪、西洋滨菊、千屈菜、马蓟、水生鸢尾、硫华菊、蛇鞭菊、藿香等。

4.3乡村生态绿化必须提高整体管护水平

由于乡村种植点分散,种植面积差异大,各村屯对生态绿化积极性不同,有些村非常重视,而一些村根本不放心上,于是出现种归种、管归管,种管分离的现象。为此,笔者建议,生态乡村环境绿化管护要引入机制,建立规范的保护模式。由项目部门或园林公司作为管护主体,聘用村屯民众参与管理,建立“政府+村委+民众”或“政府+公司+村民”的共管模式,组建环境管理小组,指定养护管理人员,制定养护技术规范和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并通过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管护水平。同时,要选派村中年长者作为管护带头人或监督人,以发挥老者的权威。

5结语

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的生态环境建构除保护好原有自然乡村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原有资源基础上如何提升乡村的景观水平,采取何种途径来增进乡村的空间风景和生态文化。村屯生态种植与风貌提升必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景观植物的选择能否适合乡村环境,植物配置能否反映乡村风貌,正在检测着建设者的智慧。

参考文献:

[1]王云才.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2]佚名.庭院水景与休闲建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篇3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s a key work of moder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create economic benefits, cos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full, the whole process of dynamic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hall adjust the management idea, perfect cost management system,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actively, ensure project quality assurance at the finish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be low, so that the project cost level decreases, thereby improving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whole level of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and 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cost control;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7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多年来,我国的施工企业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保证工程质量,抓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工程市场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加剧,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在质量、安全、工期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并严格管理工程成本,才能使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阶段我国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于成本的管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1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项目经理制度,以项目经理部为经营的单位进行核算,能使项目经理及项目管理人员具备成本管理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采取强有力措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但是,许多项目经理与项目人员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实际上缺乏成本管理思想,也不能获得很好的成本管理成效。例如:技术管理人员只负责进度和工程质量,忽视了技术与经济的协调,孤立地采取技术上可行但成本高的施工方案;另外只管工程进度,为赶工期盲目增加人员和设备,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1.2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薄弱

我国现行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制度主要是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主要是对已经发生过的成本进行计算和归集,这实质上是一种事后控制。现实中,建设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不仅应包含成本核算,还应该包含施工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因为成本核算只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分析和计算,只反映实际发生的结果,并作为对今后项目管理工作的参考,对将要施工和正在施工的工程没有多少帮助。建设工程产品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因而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主要是过程管理,应当向事前和事中控制倾斜。当前,许多施工企业对的施工成本管理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对最重要的过程不去管理,只管开头和结尾,成本控制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1.3控制方法落后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中,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是用不同方法分别管理的。项目成本的管理方法是成本会计的方法,仅仅把项目进展过程中成本的目标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而不在项目进行时分析和控制。这一方法应用在项目结束时,结果无疑是正确的,能说明最终的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但是,项目的成本控制实际应是对项目进展过程的控制。一个项目工期短长短不同,其内部和外部条件也千差万别。成本控制的目的是要保证项目成本按设定的目标发展,而简单地把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的成本预计值与实际值的进行比较,无法说明在该时刻费用的差异是由于成本的超支或节约而造成,还是由于进度的超前或落后而造成,并不能给项目管理者提供以决策的信息参考,从而使项目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现在是信息社会,各种新方法、新理念层出不穷,应该把信息管理的理念等新观念引领到成本管理中来。

1.4缺乏质量成本管理意识

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管理者缺乏质量成本管理意识。工程质量的施工成本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施工质量管理紧密相联的,施工质量管理不力引起的质量低劣,同样会引起成本的增加。现阶段,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较低,对质量成本管理还没引起足够重视,例如,在工程发包或招标时的建设单位的压价行为,使得工程承包价格过低,甚至低于成本,从而迫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偷工减料行为,这样会造成质量检验不合格后的返工现象发生,从而使施工成本增加。

2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项目管理活动中,应建立并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也应该这样做。建设工程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处于现场管理的最高层,在工程项目中负责工程效益和成本管理等方面,项目部的其他业务部门人员也都负有相应的 责任、权力及义务。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各种管理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例如: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项目经理的责、权、利落实不到位,项目部人员各岗位没有明确、具体的成本管理责任,或责任不明确,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不与项目成本挂钩,只与完成产值挂钩。因此,项目的管理人员只满足于一般的产值、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指标的完成情况,不去考虑更深层次的成本问题,对直接关系到施工成本高低的人、材、机费用等消耗量指标则漠不关心。所以说当前普遍存在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将责、权、利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成本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2.2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是实现对项目成本全过程的管理,其主要目的是对造成项目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发生偏差的因素施加影响,保证其向有利方向发展,同时对于目标成本已经发生偏差的和正在发生偏差的各项成本进行纠偏,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3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对策

3.1增强成本管理意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损耗和消耗,成本管理主要就是将不适当的损耗控制在最低范围。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应当具备较强的成本管理意识,应当将施工成本管理纳入工程日常管理,接收施工中所反馈的各种成本信息,并有效地控制各种不合理的支出和消耗。每一个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都应牢固树立成本管理的意识,项目部应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制定各种措施使员工利益与成本消耗挂钩,增强员工的管理意识。

3.3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保证。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就是要健全定额管理、预算管理、现场计量和验收管理等。并且应当制定与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施工定额,因为企业定额是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成本的一项基础,更是企业对项目部成本控制和考核的标准与依据。施工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制度、管理体系和施工技术水平,制定符合企业自身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企业定额,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以保证企业定额水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项目施工前要编制施工图预算,项目竣工后要编制竣工结算。各种物资的收、发、领、用、退都要按规定手续办理,对库存物资和现场材料要定期进行盘点,保证实物和账务相符,这都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3.3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的过程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的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因此,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视成本控制的纠偏工作,还应当强调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过程控制,也即所谓事前和事中控制。事前控制,就是在施工前,要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计划来制定施工成本目标、编制施工成本计划、制定施工成本控制方案,为将来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做好安排,这对于将要施工的工程,做到心中有数,对将要发生的监控目标进行掌控,是非常重要的。

3.4加强工程材料设备成本的有效控制

工程材料和设备在工程建设的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材料费用的节约,对于降低整个工程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材料的管理要从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要严格把好质量、定价、谈判、计量、入库、出库、领用、余料回收、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对工程中发生的一切采购行为和采购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范围。在工程总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所要耗用的人工、材料、机械按成本目标纳入有效监控,随时预防和纠正施工中产生的偏差,避免材料的积压,切实把材料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4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贯穿于整个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为了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我们必须我国目前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施工企业应当调整管理思想,完善成本管理体制,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参考文献:

篇4

长期以来,由于受二元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受到了很大的阻碍,造成了整体经济运行的低效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正是要改变这种低效率的状态,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建立城乡协调互动发展机制。为此,党的十七大针对新农村建设,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所谓“机制”,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按照系统论的思想,有效的“机制”一旦形成,在外部环境稳定的条件下,系统就能保持稳定运转和功能的正常发挥,而“制度”、“体制”和“政策”则是促使有关“机制”形成并影响“机制”发挥作用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城乡协调互动发展机制”,是指为保证城乡经济社会形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需要具备的城乡系统各子系统及其要素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构成城乡系统的要素主要包括土地、人口、产业、资金、技术、生态、文化等,相应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应该包括空间]进机制、人口流动与就业机制、产业关联机制、金融资源双向流动机制、技术创新与扩散机制、生态良性互动机制、社会文化融合机制等主要内容。要通过推动城乡协调互动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从这七个方面着手,建立和完善城乡空间]进机制、城乡人口流动与就业机制、城乡产业关联机制、城乡金融资源双向流动机制、城乡技术创新与扩散机制、城乡生态良性互动机制、城乡社会文化融合机制等七种机制。

一、城乡空间]进机制

城乡空间]进机制主要是指城镇化过程中空间形态由低级向高级]进的机制。合理的空间]进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确保足够的农业用地规模,以满足城镇化和工业化对于农业产品的需求;二是确保高效合理的空间组织形态,以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空间的充分利用。

我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位,但2006年城镇化率仅为43.9%,城镇化任务十分艰巨。但同时还面临着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等现实约束,以耕地资源为例,2006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9公顷。因此,中国别无选择,必须建立和完善城乡空间]进机制,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城乡空间]进机制主要通过规划、法律等手段来引导。首先,要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严禁任何缘由的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同时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和补贴,确保农业的持续增产增收。其次,要科学规划城镇和工业布局方向,城镇和工业用地优先使用荒山、荒坡等不宜农耕的土地。最后,要提高城镇和产业空间利用标准,城镇的空间开发要以内涵式开发为主,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和组团式城区,提高城镇空间利用效率;产业空间布局要符合高标准的多层标准厂房、单位土地面积投资下限等要求,采用节约型生产方式。

二、城乡人口流动与就业机制

城乡人口流动和就业机制是指人口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和选择就业的机制。完善的城乡人口流动和就业机制可确保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依靠城镇化吸收过剩的农业人口,依托大城市发展辐射作用覆盖面大的城市群,使城镇化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

通过城镇化使落后地区的人口实现充分就业是实现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城乡人口流动与就业机制主要通过制度的创新来加以完善。首先,要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制度,加大对农村和小城镇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做好大中城市高水平教育机构对农村及落后地区学校的对口帮扶工作,提高这些地区居民的人力资本和就业能力。其次,要彻底消除对于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歧视性政策,改革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禁止就业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充分尊重公民的迁徙权利和就业权利。最后,要提高城镇的管理水平,尤其要提高针对流动人口的医疗、治安、子女入学等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三、城乡产业关联机制

城乡产业关联机制是指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城镇产业与以农业为主的乡村产业之间的互利合作。完善的城乡产业关联机制是体现城乡经济主体利益一致性,进而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我国对外输出的产品仍以低附加值的能源、矿产、粗加工品为主,过短的产业链条和对国外市场的过分依赖削弱了城乡之间的产业关联,不利于城乡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乘数效应的实现。要建立和完善城乡产业关联机制,就必须合理安排各类城镇和乡村的产业发展方向。城乡产业关联机制主要通过产业政策来引导。首先,要大力扶持涉农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增强城镇食品工业、农机工业、批发零售、粮食期货等涉农产业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其次,要理顺乡村农业与城镇工商业的产品交换关系,避免粮食、食品和农资价格的大幅波动,确保城乡、区域产业之间物流的顺畅和贸易的公平。最后,要大力调整产业的布局结构,按照规模化的要求布局农业,按照集群化的要求布局工业和服务业,促进各产业之间的交流、协作和融合。

四、城乡金融资源双向流动机制

城乡金融资源双向流动机制是指城乡之间存款、贷款、证券、财政资金等金融资源交互流动的机制。合理的城乡金融资源双向流动机制应当确保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城镇和乡村居民的金融需求。

目前,我国金融系统存在明显的二元性特征,由城镇流向乡村的金融资源主要是有限的财政资金,而由乡村流向城镇的金融资源则主要是大量的居民存款。建立和完善城乡金融资源双向流动机制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效果将产生关键影响。城乡金融资源双向流动机制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来完善。首先,要提高大中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尤其要在中西部地区打造若干个区域性金融中心,提高金融资源的整体规模和质量。其次,要积极引导城镇金融机构面向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开拓业务,提高城镇金融对农村金融,以及大中城市金融对小城镇金融的带动作用。最后,要努力创新农村地区的金融组织制度,大力推进小额信贷业务,提高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效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保险业务。 转贴于

五、城乡技术创新与扩散机制

城乡技术创新与扩散机制是指城市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果对乡村及落后地区的扩散并带动乡村和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机制。一般来说,大中城市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集中地,而创新成果向乡村地区的扩散和传播能力将决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的大小。

我国城镇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中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弱,而且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渠道不畅。城乡技术创新与扩散机制主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来完善。首先,要提高大中城市科研机构的整体规模和创新能力,不仅要增强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实力,而且要大力鼓励企业界的研发活动,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其次,要加强科研机构与广大农民和落后地区中小企业的交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在农村和落后地区的产业转化。最后,要提供合理的利益诱导政策,鼓励技术人才投身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建设。

六、城乡生态良性互动机制

城乡生态互动机制是指城乡之间生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制。地域上相连的城乡在生态上本就是一体的,任何一方生态的变化都会对另一方的生态造成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影响,甚至产生进一步的连锁反应,而良性的生态互动机制则可保证城乡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生态代价,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扭转生产方式,实现碧水蓝天的良好生态。城乡生态良性互动机制主要通过法律规范和相关制度来实现。首先,要大力改造和恢复生态,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抓好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划入“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的地区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其次,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制订严格的法律法规,完善投资项目环境保护审查、污染物排放许可等制度。最后,要积极扶持循环型经济技术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依靠科学技术改造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工业和传统农业。

篇5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63-1

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建立农保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落实计划生育国策的配套措施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92%,高出城市1.24个百分点,进入了老年社会,而且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3%的速度增加。据预测,2020-2030年中国将迎来老龄化高峰,届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4.46%。建立农保制度机不可失,时不可待。如果我们不抓紧着手建立农保制度,不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以实现,而且将很难承受老龄化高峰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压力。

(二)建立农保制度,是确保中国现代化、城镇化顺利推进的必然选择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二元结构明显的发展中大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国进城务工农民约1亿人,乡镇企业职工1.38亿人,还有被征地农民4000多万人,农民工收入低、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被征地农民失去土地后多数难以正规就业,他们面对诸多的社会风险,又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相当多的人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农村土地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例下降,务农农民的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功能在弱化,相当多的农村老年人成为特殊的困难群体。

(三)建立农保制度,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缓和社会矛盾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当前中国城乡收入差别过大是一个突出问题,仅仅通过税收对收入进行再分配还不够,必须AAx4ZGZkMjAxMzExMjk56K665Y+C5LiO5Z6L5pS/5rK75paH5YyW5a+55oiR5Zu95paw5Yac5p2R5bu66K6+55qE5oSP5LmJOeiuuuWPguS4juWei+aUv+ayu+aWh+WMluWvueaIkeWbveaWsOWGnOadkeW7uuiuvueahOaEj+S5iWQCCQ9kFgJmDxUEAAx4ZGZkMjAxMzExMzAw5paw5pe25pyf5Lit6IGM5a2m5qCh5YWa5bu65bim5Zui5bu65bel5L2c5Yid5o6iMOaWsOaXtuacn+S4reiBjOWtpuagoeWFmuW7uuW4puWbouW7uuW3peS9nOWIneaOomQCBA9kFgRmDxUBEuS8geS4muaUv+ayu+W3peS9nGQCAQ8WAh8BAgoWFGY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MxHueUqOKAnOW/g+KAneW8lemihue7hOe7h+W3peS9nB7nlKjigJzlv4PigJ3lvJXpoobnu4Tnu4flt6XkvZxkAgE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MyS+WAn+KAnOWGjemAoOWFsOW3nuKAneaImOeVpeS4nOmjjuS/g+i/m+aIkemZouWLmOWvn+iuvuiuoeS6i+S4mui3qOi2iuWPkeWxlUvlgJ/igJzlho3pgKDlhbDlt57igJ3miJjnlaXkuJzpo47kv4Pov5vmiJHpmaLli5jlr5/orr7orqHkuovkuJrot6jotorlj5HlsZVkAgI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MzG+a1heaekOS8geS4mueahOiBjOW3peWfueiurRvmtYXmnpDkvIHkuJrnmoTogYzlt6Xln7norq1kAgM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M0M+W3p+aKk+S8geS4muaWh+WMluW7uuiuvu+8jOaOqOi/m+aUv+W3peW3peS9nOW8gOWxlTPlt6fmipPkvIHkuJrmlofljJblu7rorr7vvIzmjqjov5vmlL/lt6Xlt6XkvZzlvIDlsZVkAgQ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M1NuaWsOW9ouWKv+S4i+WBmuWlveS8geS4muWKnuWFrOWupOW3peS9nOeahOWHoOeCueaAneiAgzbmlrDlvaLlir/kuIvlgZrlpb3kvIHkuJrlip7lhazlrqTlt6XkvZznmoTlh6DngrnmgJ3ogINkAgU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M2P+a1t+WkluayueawlOS4muWKoei3qOWbveS8geS4muKAnOWbm+mAmumBk+KAneS6uuaJjeaImOeVpeWIneaOoj/mtbflpJbmsrnmsJTkuJrliqHot6jlm73kvIHkuJrigJzlm5vpgJrpgZPigJ3kurrmiY3miJjnlaXliJ3mjqJkAgY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M3LeWIm+W7uuS7peKAnOivmuS/oeKAneS4uuaguOW/g+eahOS8geS4muaWh+WMli3liJvlu7rku6XigJzor5rkv6HigJ3kuLrmoLjlv4PnmoTkvIHkuJrmlofljJZkAgc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M4J+aOouaekOS8geS4muWFmuW7uuW3peS9nOeahOWIm+aWsOaWueazlSfmjqLmnpDkvIHkuJrlhZrlu7rlt6XkvZznmoTliJvmlrDmlrnms5VkAgg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M5LeeUqOeOsOS7o+S8geS4mueQhuW/teWIm+W7uuWtpuS5oOWei+iuvuiuoemZoi3nlKjnjrDku6PkvIHkuJrnkIblv7XliJvlu7rlrabkuaDlnovorr7orqHpmaJkAgk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QwQ+S7peWIm+W7uueyvuelnuaWh+aYjuWNleS9jeS4uuWlkeacuiDlhajpnaLmjqjliqjkvIHkuJrlkozosJDlj5HlsZVD5Lul5Yib5bu657K+56We5paH5piO5Y2V5L2N5Li65aWR5py6IOWFqOmdouaOqOWKqOS8geS4muWSjOiwkOWPkeWxlWQCBQ9kFgRmDxUBDOazleWItuinhueCuWQCAQ8WAh8BAhQWKGY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QxFeS/nemanOS6uuadg+eahOWunueOsBXkv53pmpzkurrmnYPnmoTlrp7njrBkAgE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QyM+iuuuS4reWwj+iCoeS4nOadg+ebiuS/neaKpOS4reazleW+i+iwiOWIpOeahOS9nOeUqDPorrrkuK3lsI/ogqHkuJzmnYPnm4rkv53miqTkuK3ms5XlvovosIjliKTnmoTkvZznlKhkAgI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QzMOS7juWAuuS4jui0o+S7u+inkuW6pueci+WAuueahOebuOWvueaAp+eahOeqgeegtDDku47lgLrkuI7otKPku7vop5LluqbnnIvlgLrnmoTnm7jlr7nmgKfnmoTnqoHnoLRkAgM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Q0M+WcqOe6v+S6pOaYk+S4rea2iOi0ueiAheadg+ebiuS/neaKpOeahOWPuOazleaVkea1jjPlnKjnur/kuqTmmJPkuK3mtojotLnogIXmnYPnm4rkv53miqTnmoTlj7jms5XmlZHmtY5kAgQ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Q1LeiuuuS5puS/oeS4iueahOiRl+S9nOadg+OAgeeJqeadg+S4jumakOengeadgy3orrrkuabkv6HkuIrnmoTokZfkvZzmnYPjgIHnianmnYPkuI7pmpDnp4HmnYNkAgU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Q2MOWNl+S6rOWbveawkeaXtuacn+aWh+WumOiAg+ivleazleW+i+WItuW6pui/sOivhDDljZfkuqzlm73msJHml7bmnJ/mloflrpjogIPor5Xms5XlvovliLbluqbov7Dor4RkAgY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Q3Kua1heaekOaIkeWbveajgOWvn+acuuWFs+aSpOWbnui1t+ivieWItuW6pirmtYXmnpDmiJHlm73mo4Dlr5/mnLrlhbPmkqTlm57otbfor4nliLbluqZkAgc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Q4GOa1heiuuuacquaIkOW5tOS6uueKr+e9qhjmtYXorrrmnKrmiJDlubTkurrniq/nvapkAgg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Q5Nua1heiwiOWPkeeUteS8geS4mumihOmYsuiBjOWKoeeKr+e9queahOaAneiAg+S4juWvueetljbmtYXosIjlj5HnlLXkvIHkuJrpooTpmLLogYzliqHniq/nvarnmoTmgJ3ogIPkuI7lr7nnrZZkAgk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UwIea1heaekOazleW+i+WOn+WImeeahOmAgueUqOadoeS7tiHmtYXmnpDms5Xlvovljp/liJnnmoTpgILnlKjmnaHku7ZkAgoPZBYCZg8VBAAMeGRmZDIwMTMxMTUxKuWQjOaAp+aBi+S5i+WpmuWnu+WutuW6readg+ebiuS/neaKpOeglOeptirlkIzmgKfmgYvkuYvlqZrlp7vlrrbluq3mnYPnm4rkv53miqTnoJTnqbZkAgsPZBYCZg8辉擞蒙缁岜U洗胧├唇杏行У氐鹘凇8莨示椋比司DP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城乡居民收入比例应为1.7:1左右,而中国为3.24:1。目前中国城乡人均社会保障资金比例为24:1,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如果考虑城乡社会保障差异等因素,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约为6:1。这种差距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民权益的保护和全社会的稳定。

(四)建立农保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中国有9亿农民,满足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村的重点难点在于建立健全农保制度。农保制度不仅是重要的利益平衡机制,而且也是市场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还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安全体系。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项制度,这项制度因保障人数最广、保障时间最长、所需资金最多、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最大,而被市场经济国家高度重视。因此,建立农保制度,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制度保证。

二、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已经走进一段艰难的历程,目前依然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有关方面的认识不尽一致。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但至今还在有没有必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上存在分歧。有人认为,农民有土地,养老靠儿女,政府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个责任为农民建立养老保险;也有人认为目前城市还保不过来,农村更没有能力去搞这个制度。即便是主张在农村有必要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人,也在“目前能不能搞”和“怎样搞好”这项制度上意见不能统一。

其次,必要的配套政策和扶持措施难以落实。作为一项涉及人口最多、保障时间最长、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最密切的社会保险制度,政府应该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民政部1992年制定下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已经试行了十多年,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提高政策法规层次。

再次,基金安全增值难度大。在基金运行机制上,由于过去一段时间,中国金融资本市场不够规范,适应个人账户储蓄积累的模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仍然是用管理统筹资金的方式管理个人账户的资金,不仅面临巨大的保值增值压力,还面临较大的风险。

还有,目前的管理体制不顺。虽然1998年农村养老保险这部分职能转移到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但是省、地、县、乡,还有相当多还没有转过来。特别是基层,劳动保障部门在多数乡镇没有推广。而农村养老保险的服务主要靠乡镇村组去做工作。在农村目前形成了“三驾马车、五龙治水”的现象: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养老保险,卫生部门负责合作医疗,民政部门负责经济、低保和优抚,还有计划生育部门负责计生对象的奖励扶持,扶贫部门也负责农村扶贫开发等。

参考文献:

[1]张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调研世界,2003,(4).

篇6

通过对尚志市农民合作社进行典型调查,了解当地农民合作组织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组织数量较多。

(2)产业类型多。

(3)组织规模不一。

(4)主体功能不明显。

(5)经营方式多样,但不够灵活。

二、尚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内有农民自身发展需求、外有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的条件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济实力、市场开拓能力将日益增强,功能也将日益增加。然而从调查结果看,社员发展思路和经营途径是多元化的,尤其是产品储存、加工、融资等方面。而从提供资金、信用、担保、高技术、先进设备、大型销售网络、全方位信息等方面研究,合作组织的综合竞争力较小。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构架不健全,设计不科学、不规范

科学的组织机构是实现农业合作机构实施战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尚志市农业合作社还存在着构架不健全,设计不科学工作和不规范的实际状况。主要表现包括:首先,权责分配不合理,存在“一股独大”情况。合作社的重大决策由理事长或几个高层拍板,但决策结果的执行风险由全体合作社成员来承担。第二,机构重叠 、职能交叉或者缺失。一般合作社出于对成本费用节约的考虑,仍存在会计兼出纳现象,同时绝大部分企业由出纳核对银行对账单。第三,内部运行效率低下,在生产人员管理制度上缺失,存在着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2.发展战略不明确,财务预算不健全

通过对尚志农业合作社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相当部分的合作社没有进行发展战略的综合分析,或是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是,有的是在没有对企业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分的情况下盲目发展,其结果是资源浪费严重。在制定年度发展目标或预算时,绝大部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将财务预算与财务目标相混淆,只有年度综合数据,没有具体量化到各个实施主体,相关业务部门的参与度较低,预算管理存在权、责、利不匹配现象;小部分合作社对财力标具体量化了,但是缺乏实施过程中的差异分析以及动态调整。此外,还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预算考核的实施不到位现象,人情成分较大。

3.人力资源总体规范欠缺,人情招聘现象突出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因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民,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在管理上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管理者存在家庭主义思想。主要是合作社相关负责人的家庭成员担任管理人员,或是担任与该职位不相容的职务。二是合作社管理层与员工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员工缺乏独立判读和决策的权利,使合作社无法高效运转。三是三人力资源规划中,大部分合社总体规划没有按照企业战略发展制定年度的人力资源需要计划,普遍在需要人手的时候才进行招聘,存在较大随机性。四是合作社在人员聘用、激励和约束及退出机制不健全,执行不严格。

三、尚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未来发展的思考

从许多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历程看,农民合作社在逐步壮大后,直接兴办农产品加工、销售、贮藏、运输等活动的企业,是一个必然趋势。不仅给农民提供投入品、营销、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且能从整体上大大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延长产业链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农民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这些都为尚志市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鉴于尚志市农村专业合作社现状,应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完善。

篇7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村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一个最大难点,就是点多面广,工程大小不一,没有一套健全的体制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面谈谈我对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想法

一、加强对乡镇建设管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采取各种形式,多渠道对建筑工程方面的质量,安全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教育,让全社会逐步树立依法,依程序建设的法制观念。加大对乡镇领导、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责任感。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农民建房科学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广大农民建房的工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普及节能、抗震、环保、防灾常识,提高广大农民的节能、抗震、环保、防灾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农民依法建房、科学建房、安全建房的观念

二、健全组织机构,建立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各乡镇建立健全村镇建设管理机构, 各乡镇长是辖区内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和强化工作职责明确村镇建设工程安监机构,建立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责任制,落实专人做好事故信息的报告、跟踪、分析、统计、应急救援、事故信息举报投诉处理等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实施业务指导。

村镇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居民和农民自建房业主,村镇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与材料供应单位及个人等各责任主体,按各自职责对所承建的工程承担相应的质量安全责任。要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将日常管理和技术服务延伸到村,建立起适应村镇建设量大、面广、点多的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体系。

三、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

各乡镇根据总体规划年限和发展情况,必须结合实际,及时进行总体规划修编。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批建,实行集中开发,集约建设的决策,节约用地,有利于城镇亮化美化,有利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城镇品味,有利于统一招投标和质量安全管理,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可起到重要作用。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并参与村镇规划中相关绿化、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抗震防灾等专项规划的评审工作,组织开展对各村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村镇建设专项规划技术性审查工作。

四、严格行政许可,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源头管理

规范项目审批,严格工程设计、施工条件的审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村镇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发放与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已按法定程序办理相关建设手续的工程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对30万元以上的乡镇建筑工程都要求由具备相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出具勘察报告和设计图纸,经审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作为办理规划和施工许可的前置条件。使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强制性标准得到较好落实。另外对30万元以下的工程加大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力度,采取免费提供勘察和通用图集等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各乡镇人民政府鼓励村民自建住宅工程使用国家、自治区、村镇住宅通用设计图纸。

四、大力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制度

对必须监理的工程项目,如不按要求办理监理的工程,不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不颁发施工许可证。规范监理行为,要求监理企业针对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严格按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强制性标准进行监理。严厉打击监理单位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五、加大监管力度,抓好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长效管理

(一)对未依法取得审批手续的在建工程,依法责令立即停止施工,完善有关手续并确认无质量安全隐患后,方能复工。

(二)对依法审批的在建房屋工程,要逐一认真检查,凡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的,依法责令立即停工整改。

(三)对已竣工投入使用的工程,发现有质量安全隐患的,依法责令立即停止使用,并要求建设单位采取加固等措施,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质量安全鉴定,确认无质量安全问题后方可使用。

(四)加大对深基坑开挖、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和起重设备安装、拆卸等易引发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监管。重点抓好专项施工方案、企业资质、从业人员资格的监督检查。

六、结束语

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面。使建房者自己重视房屋建设质量,其才能对施工者有所选择并提出高标准质量要求与质量监督。

篇8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先后建成各种类型美丽乡村28个,万村整洁村34个,全县71.8%的农户住上了小康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做法

(一)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合理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根据不同特点,将全县所有村庄区分为城郊融合村、景区景点村、中心社区村、一般整治村、整合撤并村等5种类型。投入820万元,一次性编制完成了9个镇的总体规划和119个村庄整治规划。注重“多规合一”,将美丽乡村规划和其他各类规划有效衔接,使生产、生活、商贸服务等各功能区科学布局、协调配套。坚持“边远村向中心村集中、周边村向集镇集中、城郊村向县城集中”和“宜平房则平房、宜楼房则楼房”原则,有效促进了有限公共资源重点配置。

(二)健全机制,整体联动。着力加强组织领导,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探索形成了县级领导联点、帮扶单位包点、镇村合力建点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资金投入、长效管护、督查考核等制度,全县每年整合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达到1亿元以上,县级财政每年都要专项预算环境整治经费,每个镇也要有相应的配套资金。目前,全县基本实现了“片区有垃圾填埋场、镇镇有垃圾转运车、村村有管理组织、社社有垃圾转运斗和保洁员队伍”的“五有”目标。

(三)助农增收,夯实基础。注重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面积1.8万亩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281个中小型农牧循环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达到897个,产业龙头带动蔬菜、玉米制种、番茄、肉牛、肉羊等主导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以完善的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有力推动了水、路、房、渠、电、网、医、养、学等基础条件综合改善。

(四)综合施策,全面提升。专门研究制定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梯次建设五年规划,先后部署落实了“四改六清六治”、“百村整洁”、“五化覆盖”等行动,确保镇镇有任务、村村有行动、年年有变化。在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农民素质提升,先后累计培训农民14.3万人(次),力促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村镇”、“五星文明户”创评等活动,有效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提升。

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全县以新农村“四化”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生态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持续推进柴草清理,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建成“千村美丽”示范村6个,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万村整洁”村29个,建成新农村“四化”示范村30个,带动全县建成10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小区19个、133栋、4434户。

(一)注重谋划逐步推进,规划意识不断增强。全县已编制完成9个镇、119个村的村庄规划,实现了乡镇及村庄建设规划的基本覆盖。尤其是近年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在贯彻“三集中”原则的同时,按照城市社区服务功能的要求进行基础设施规划配套,建设档次和水平不断提升。

(二)统分结合建设新居,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把整村整社推进、建设农村社区、农村危旧房改造、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结合起来,强化对示范点的政策扶持和危困对象补助政策落实,农民群众居住条件大幅改善。新建小康住宅8713户;其中:建农民公寓楼165栋5598户,连片20户以上平房小康住宅示范点9个228户,连片20户以上二层田园式住宅示范点3个80户。累计农村小康住宅达到25022户,占全县总农户的71.8%。

(三)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示范效应不断显现。按照“三集中”和宜楼房则楼房、宜平房则平房的原则,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建成了怡馨嘉苑、新城家园、六三嘉苑等一批农村新型社区,探索建设了西滩村、暖泉村等一批整村整社推进型的农村平房新建模式,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项目支撑群众参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把项目支持、单位帮扶、村级自筹、“一事一议”有机结合,整合各类建设项目,全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县各部门(单位)共向示范镇(村)集中安排水、电、路及文教卫生等惠农项目180多项、整合各类资金达5.25亿元。新(翻)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110个;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5个,新建并完善配套小区广场12个3.5万平方米,完成道路建设230公里,渠道衬砌120公里,架设路灯928盏,使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五)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农村面貌不断改观。按照全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通过“三清”、“三改”、环境卫生评比等活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配套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健身广场、卫生室、农家书屋、农民培训中心、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采取项目支持、单位帮扶、群众自筹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5447.8万元,指导帮助示范村积极开展住宅门面维修及粉刷、硬化通村社道路、衬砌渠道、架设路灯、农电网改造、村庄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农村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六)施行单位部门帮扶,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采取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帮扶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方法。由县上四大班子领导牵头、其他领导积极参与,每个示范村选择5个部门(单位)进行全方位联系帮扶。各联系帮扶部门(单位)先后为示范村联系协调道路建设、渠道衬砌、打井架电、美化绿化、阵地建设等建设项目50多项,直接帮钱帮物(折合现金)400多万元,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七)加强督促检查,做好协调指导。县委农办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在示范村建设中采取每月上报进度、每季度开展实地督查、半年进行观摩检查、不定期通报等办法,狠抓示范村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县上分管领导和农办相关领导经常深入各示范村现场指导、掌握进度、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督促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全域规划重点打造。以科学规划统筹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规划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规划不仅仅要重视点的打造,还要同步推进线和面的提升,规划的应该是一条线、一个面而不单单是一个点,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靓丽风景。首先,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要全面涵盖在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体系,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其次,规划是重点打造而不是全面开花,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科学研判村庄的自然环境、基础条件、所处区位等多方面因素,有重点的选择一批自然条件优越、自身特色明显、交通相对便利、区位相对较优的村进行重点打造,而不是全面开花。

(二)文化增色提升内涵。文化是一个地方最能够打动人心、嵌入记忆的符号。美丽乡村建设要把地域文化作为提升内涵的灵魂,不遗余力的进行精准定位、深入挖掘。在民居保护和文化展示中要突出原真性,实现差异性,即在民居的外部改造上严格按照地方风格和特色进行打造,同时在内部装修上融合现代生活方式,做到简约而不简陋,乡土而不老土,纯朴而不落后,实现传统风貌与现代设施有机统一。做强了文旅创意综合体,既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又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篇9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乡镇经管站作为农村建设的主要管理部门,其职能主要有农村财务资产管理、监管职能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等。目前,我国乡镇经管站中存在重视不够、财务管理不当等问题,本文就此探讨乡镇经管站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职能的有效措施,旨在给新农村建设一些借鉴作用。

一、做好乡村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工作是乡镇经管站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有效开展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的前提。因此,乡镇经管站相关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保证财务预算、使用、审核等每一个环节的正确性,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回报率。

(一)贯彻落实财务制度

1.乡镇经管站领导要更新观念,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干部要摒弃家长制的管理方法,不要存在个人主义思想,认为财务资金怎么花是干部说了算,不需要经过群众的同意或监督。乡镇经管站干部要与时俱进,从思想上重视财务制度,从而付出行动,贯彻落实财务制度,使干部更有效、合理的使用集体资金,防止出现资金去向不明、资金浪费等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的建设新农村。

2.完善乡村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农村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让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首先,制定与农村发展建设相匹配的管理制度,比如《农村财务管理规定》、《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农村财务管理监管办法》等,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行为。其次,完善审查和监管制度,保证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的正确性,每一笔资金支出用在对的地方。

3.规范农村财务工作流程,做到“六统一”。具体来说,就是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审计和统一建档。做好每一环节,相互促进,保证财务制度工作质量,提高资金利用效益,更好地进行新农村建设。

(二)落实审计工作

乡镇经管站工作人员要重视财务审计工作,保证财务支出的正确性和真实性。首先,要求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报账,并对物资进行详细的清点,做好审批相关手续工作,保证账目清晰明了、正确、真实。其次,严格按照相关审计标准进行审计工作。对支出过大、审批手续不全等问题坚决不记账,对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进行上报处理。同时要做好审计监管工作,保证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正确性。

二、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乡镇经管站工作人员要做好农民负担监督工作,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做好农民负担、集体资产流失等工作。在国家实行减免农业税后,农村集体收入大大减少,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采取了相关筹资方法,使村集体收支矛盾问题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民负担,所以要完善相关监管机制,对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政策等,按要求严格执行,对农民进行不合理收费等现象要依法作出处置,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好为农民服务。

此外,对集体资产也要进行监管,杜绝贪污、违纪等问题的出现。首先,对集体资产做好严格的计划。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物资的采购,不要和别村进行盲目的攀比,要确保资金支出的有效性。其次,对集体资产如农村机械设备等做好清点、整理工作,并记录成文档,最好形成书面文档和电子文档并有备份。最后,对集体某些物资的处理,要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后方可进行,并对会议内容做好相关记录,方便以后查证。

三、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土地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乡镇经管站工作人员要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土地承包宣传,认真落实土地承包管理相关工作,保证土地承包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根据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全流转工作,建立土地承包合同制度,保障农民切身利益。最后,要高度重视土地纠纷问题,促进农村和谐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基数大,加上近几年来,土地被征用现象严重,农民所得土地并不是很多,土地问题一直是比较敏感的问题。虽然随着土地承包流转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矛盾有所缓和,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对土地的征用、转让等现象将持续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还存在土地纠纷问题。因此,乡镇经管站工作人员要密切关注土地纠纷问题,要定期的与农村进行交流沟通,在不违反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让农民满意,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此外,乡镇经管站也要履行经济职能,根据国家惠农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引导农村进行经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建立新农村。首先,根据农村具体情况,进行农业改革。要与时俱进,把科技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如农家乐、旅游等,树立品牌效应,如古马吊瓜、绿源果蔬等。其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农村进行自主创业,比如创办农产品加工厂、兴建畜牧养殖场等,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最后,要积极招商引资,制定符合农村发展的详细计划,对外进行宣传包装,吸引外资在农村进行投资建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乡镇经管站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和经济职能,对农村财务工作、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经济建设等做好管理工作,提高农业综合发展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让新农村建设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篇10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是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和维系生态安全的主要途径,芒市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以水源涵养发展工作方略为指针,以保护水土资源为中心,依法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通过全市29个水土保持野外调查单元的分析、历年资料及工作经验,针对芒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状展开调查分析,水土保持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1、芒市概括

我市1999年和2004年两次分流域遥感调查水土流失情况,经前后调查结果比较,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2.09km2。其中轻度流失面积增加112.87km2,中度流失面积减少102.18km2,强度流失面积减少33.93km2,极强度面积减少8.853 km2,侵蚀强度呈现中度和强度流失面积减少,轻强度增加的趋势。就全市流失地类结构而言,坡耕地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5.0%,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远高于其它地类。在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同时,充分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生态修复是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必然选择。

2、芒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

近年来,芒市水利局认真实施水保法和森林法,采取治理与管理两手抓的做法,加大了水土流失治理和营林造林力度,开展了以坡面水系治理为主,治沟为辅,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面积,建立水源涵养林,对坡耕地进行改造和改良,加强荒山荒坡的治理,改造疏幼林地,25°以上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等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从而使芒市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自1998年以来共实施5条(邦滇河、放马桥河、清塘河、南目变河、南懒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现有水土保持措施面积保存为60%以上。

3、当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存在的问题

2012年至2013年以来,全市共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14个,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6个。在已受理相关申报项目中,申报率达90%,项目实施率达90%以上。

然而,在实际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落实水平并不理想,水土保持方案作为项目核准、立项和建设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业主单位一般能主动申报,但是水土保持意识不强,普遍存在“重申报,轻落实”、仅仅为了拿到审批文件,水保方案成了项目继续建设的敲门砖,建设中仍然是注重主体工程建设,忽略水土保持工作,一般主体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或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都能按要求实施,但是方案新增的针对性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甚至根本未开展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后续设计工作。

一是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项目建设场地的临时排水、沉沙、临时拦挡、临时覆盖、临时绿化、洒水降尘等临时防护措施,大多没有按照方案要求落实,建设单位仅从施工场地管理方面考虑,在项目建设区边界砌筑围墙或用钢板围挡,虽可防止或减少对围墙外侧造成影响,但围挡内部水土流失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表土剥离措施及后期工作未认真落实。大量表土资源的浪费,以及项目建设后期实施绿化时,因未按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剥离表层土,造成覆土土源缺失。再加上后期现场处理及恢复不到位,对土地恢复和植被生长有直接影响,甚至造成土地资源闲置和次生水土流失危害。

3.2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3.2.1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消极应付监测工作。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工作,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宏观决策以及科学、合理、系统地布设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由于缺少有效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管理手段,加上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宣传不够,导致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对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影响水土保持工作的进行。

3.2.2有的项目业主单位虽然在项目开工前就委托水土保持监测,但监测工作存在一些不足。

业主单位不配合修建监测设施、设置径流小区、监测点等,致使水土保持监测数据获得难度增加,准确率降低、资料存在缺陷;监测频率低,没有按方案要求和监测实施报告进行监测;监测报告编写不规范,监测范围与实际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不一致,甚至直接从水土保持方案中照搬。这样做的后果,无论是对反映项目真实水土流失状况、检验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工程技术合理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还是竣工验收,都是不利的,也达不到水土保持监测的初衷。

3.3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申报审批率在不断提高,每年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数量在逐步提高。但审批后的水土保持方案在实施中有较大差距。

一是法律法规对水保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太轻。对开发建设项目业主不申报水土保持方案的违法行为,在法律责任中没有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因此不能强制处罚这种违法行为。而对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处罚标准太低,达不到处罚目的。

二是执法环境不好。在“重人治,轻法治,权大于法”的传统意识支配下,部分领导和部门法制观念不强,行政干预多,执法阻力大,致使执法力度不强。

三是开发建设项目单位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开发建设业主对执行水土保持法意义认识不足,只注重立项报建审批,对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不认真不及时。

4、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4.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保法律意识

宣传教育是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基础工作和重中之重,更是监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水利主管部门在现有宣传基础上,每年结合节假日、“世界水日”、“节水宣传周”在大街、乡镇等地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展板、分发宣传教育材料、做游戏、现场讲解等方式,宣传水土保持常识,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活动,特别是利用电视等新闻媒体对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和报道,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把水土保持工作的理念贯穿并落实到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收到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效果.

4.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监测手段。

4.2.1加强对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监测技能。

水土保持监测单位不仅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用于验收的监测报告,而且要为水土保持监测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不仅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服务,而且要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不仅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而且要有熟练的监测技术。

4.2.2提高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监测的自觉性。

宣传是每一项工作的先导,也是监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特别要重点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中关于水土保持监测的条款规定,使建设单位明白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是法律规定的一项义务。从而使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由消极、被动、敷衍的态度变为积极、主动、负责的自觉行动。

4.2.3提高监测手段,实现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

对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监测技术方法和监测手段上,建议具有监测资质的单位,要结合实际、面向生产,深入研究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和方法,尽可能将新技术引入和应用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践中。走水土保持监测跳跃式发展的路子,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水平。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水土保持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为水土保持部门提供各项准确的数据,他们才能制定出 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4.3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

4.3.1对全市辖区内可能造成水土保持流失的开发建设活动进行拉网式定点检查。

在拉网式检查中主要检查建设单位是否按要求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是否按规定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已批项目是否竣工并进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开发建设项目活动造成了哪些水土保持流失及相关治理情况等。

4.3.2加大水土保持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和举报奖励制度。

积极鼓励社会人们团体及个人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向水行政主管部门举报破坏水土保持设施,并造成水土流失的个人或单位。经核实后,依法进行查处,并给予举报者适当的奖励。

4.3.3强化前期工作,切实落实开发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以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为重点,以落实“三同时”为核心,是推动《水土保持法》全面贯彻实施的突破口。要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做好各部门的工作,将其纳入开发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之中,做到没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核发的《水土保持方案合格证》,不得立项和开工建设。同时要切实加大对《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好水土保持设施变更设计的审查审批工作和水土保持设施的竣工验收工作。

5、结束语

总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在水土保持法的约束下,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其程序化、规范化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任须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努力,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把水土保持工作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孙厚才; 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水土保持,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