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科研课题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2 09:15: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生物科研课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生物科研课题

篇1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1]当教师的人都知道因材施教对于教学和课堂的重要性。新的教改核心思想也再一次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初中生物源于生活,又是为生活服务的,课堂上的生活化、特色化十分有必要。由于目前的大班教学制度,初中生物课每周课时有限,备好学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笔者认为备好学生是上好初中生物课的关键。那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才能备好学生呢?如何才能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关心学生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较好。

一、如何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所在地区的相关大环境,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感兴趣的内容,等等。要想使我们的教学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就要更多地了解学生。

那么如何去了解学生呢?对于地区大环境的了解就有很多方法了,如果教师自己本身就是学校所在地的当地人,就再好不过了,课堂上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就可以信手拈来。如果教师对学校当地的环境不太熟悉,自己就要去看有关书面介绍,地志,注重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工作之余多出门要了解学生当地的民风民俗、当地的植被情况、自然动物分布情况。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就需要老师多看学生的学籍资料、家庭状况表了。相同学校的学生,相同年龄的学生,具有相似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即大同小异。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学生性格有多样性,通过听其他科目其他老师的课,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还可以了解学生性格和学习中的另一面,这样我们对学生了解的第一手资料就会更加全面。

从学生反馈中了解,课堂教学开始,一般要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让学生提出问题,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和难点,并把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转化为教学的重点或生长点;同时又把教学的重点、难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课堂上通过多种多样的提问反馈,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起点、瓶颈及问题所在。通过参与学生小组讨论,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知识体系,从而找出最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上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教师备课方式也就由主要依据教学参考书、备课用书转变为主要依据来自学习的学习信息,找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自然而然实现了从学服从于教到以学定教的转变。

比如说我在讲到人的生殖这一节的时候,发现班里有两对双胞胎,一对长得非常相似,另一对长相就有一定的差异了。那么在导入双胞胎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这可以用这个对比进行导入,这样学生不仅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还可以深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如何分析学生

初中生物基本上是一个老师带六个班,或者更多,在上六个班的课,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会因不同班级不同特点而有所不同。那么,这里就涉及对于不同学生,我们上课如何去引导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兴趣所在、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的分析,学生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与技能的分析,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等等,我们都要有对策。

那么如何去分析学生呢?首先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提问式调查,通过集体提问调查,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切入点。

例如在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一节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吸气和呼气的原理,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攻克这一个难点呢?首先应该找出学生为什么觉得这一原理难以理解。通过教师的了解七年级学生对于气体压力还不是很明白,但是由于学生情况的多样性,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个提问式调查:“什么是气体压力呢?”通过学生的反馈,我们进行简单的统计,就发现问题的确出在这里。那么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呢?考虑到气体压力这一概念的抽象性,就借助肺模型的演示进行讲解。与此同时,教师进行个别学生提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此现象进行解释。通过对个别学生的解释发现,学生的理解是根本没有涉及气压这一个概念的。他的理解就是哪里有空间空气就会往哪里流动,由于胸腔是密闭的,进不去,只能是从气管中进去,因此胸腔扩大就会吸气。通过对学生这一回答的分析,发现学生巧妙地避开了这一个物理学概念,轻松地理解了这一个生物难点。再对其他学生对此答案加以完善和引导,这一难点就轻松化解了。

再者就是对学生的作业、试卷进行分析和统计,会发现学生的薄弱点。这样对学生作业和试卷进行评讲时,就能有的放矢。那么,在进行作业和试卷分析、统计时,笔者认为以错题出现频率为基本点,以知识点为主线进行讲解比较有效果。例如在讲一份期中考试卷时,将涉及第一章节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问答题先找出来,进行分析,为同一知识点的进行归类,讲解时就先讲知识点,再将几个出错率比较高的题目作为训练题,再一次进行训练,这样就会事倍功半,无形中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减轻了学生负担。

三、如何关心、爱护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学的灵魂,只有关心、爱护他们我们的教学才显得有意义。学生也会因爱其师,而信其道。

要关心、爱护学生,首先教师要多花时间与学生交流,多花时间与学生“泡”在一起。但是,教学时间有限,又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要完成,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就要充分利用好课间十分钟和一些课外活动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下课后学生和老师都处于相对轻松的状态,通过一些简单的对话一个简单的问候,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无形中就拉近了。如听听学生对于课堂上一些感兴趣的问题的一个见解,并与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谈谈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多多了解天气变化,时常提醒同学们注意及时添减衣物;时常问问学生的饮食情况,及时给予一些健康饮食的小意见,等等。

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多多关注一些“特殊”情况,对于课堂上表现比较特殊的学生,要默记于心。下课以后进行单个了解和沟通。再者,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多表扬学生,生物课上会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对于每位学生的回答,合理的答案要及时给予表扬,不是很合理的答案就加以引导,并且给予鼓励。如果以上几点都能做到,慢慢的,学生就会接近你、真正地尊重你、爱戴你,那么生物课的学习就变得更加轻松了。

篇2

既然体验式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正确地应用呢?

一、让自身的相关经验得以激活,使学生能够在想象中进行体验

首先让学生会灵活运用积累的知识进行想象并体验。学生只有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自己大脑中已经储备积累的知识进行某种对比联系,才能深深地印记在自己的大脑中。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生物课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可以想到在七年级课本上已经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授课前,教师可用一些多媒体、图片等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联想起七年级曾经学习到的关于细胞结构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能使学生回想起细胞核、染色体、蛋白质、DNA等内容。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教授新的知识,就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其次对学生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及经验进行想象体验。生物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经验往往有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因而教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发挥想象,进行生活中的生物科学体验,不断汲取新知识。

例如我们学习《眼与视觉》这节课时,我们可让学生首先想象白天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场景:当我们刚进入电影院时,一定会感到特别黑,稍后我们就能感到慢慢地亮了起来;而当我们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刹那,就会感到特别的刺眼,双眼会自然而然地闭上,这是为什么呢?这个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例子,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明白了人的瞳孔在明亮及黑暗环境中能自由地调节大小,使自己在明暗的地方都能够看清物体。很平常的生活经验,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的兴趣。

二、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得到切身体验

首先,创设提出问题的恰当情境,让学生能针对提出的问题情境得到切身体验,并进行问题的积极探究。好的问题情境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生物学科的特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能够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讲解鸟适行的特点时,首先向学生提出“物体在天空中飞行所要具备什么条件”的问题,这个问题与物理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初二的学生刚刚学习物理课程,对这个问题会非常有兴趣,他们会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出飞行的条件:一是要克服地球的吸引力,二是要克服空气阻力,三是要有动力。教师趁势提出说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也要具备这三个条件,应该如何才能探究“鸟适行的特点”这个问题呢?学生们带着问题,开始分组活动,各自提出所探究的问题并制订出相应的计划。

其次,要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初中的学生还保持着童趣,他们渴望课堂生动有趣,教师应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一些游戏,让他们以愉悦的心情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游戏中获取新知识。例如进行《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动物形成保护色的原因,我设计了这样的小游戏:用彩纸做背景来模拟它们的生存环境,用彩色的小纸片来表示动物体色的变异类型,同学们来充当“捕食者”,小纸片是“猎物”。孩子们高兴地投入到游戏中,结果与背景颜色接近的“幸存者”最多,从而使他们感悟出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三,创设动手活动,在活动中去体验。生物学是一门动手动脑活动很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我们大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动手活动能使学生的感知得以增强,也会引起学生对学习的足够兴趣。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自己动手去做实验、观察、制作等,而他们这种兴趣又会迁移到相关的知识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各样的动手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激发学习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对体验式教学法的反思

1. 学生之间存在兴趣、水平、体验等差异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要尊重差异,不要强求一致;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感受和尊严。

2. 体验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积极体验可以使人振奋精神,出现愉悦感并充满激情;而消极体验则会使人产生挫折感、沮丧感,对学习失去信心。但消极体验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转化成积极因素,成为学习的动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体验转变为经验

篇3

关键词 初中生物;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50-01

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必须把“有效提问”作为课堂的重心,因为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进师生感情,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通过师生间的合作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提问问题的有效性与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挂钩,因此,在初中生物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有效提问的策略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要及时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对问题进行调整,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性、针对性地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这样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除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更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要提高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从仔细、认真地设计问题入手。

一、使提问更具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应该只是为考学生而提问,提问的内容应该包括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围绕课上的内容认真研究,进行巧妙地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提问时要抓住重点,逐个突破难点,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接受能力都不相同,所以,教师要在设计问题时尽量选用不同形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使学生从提问中获得学习的信心,并且强化对课堂知识的记忆。教师要把有效提问的重心放到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针对这些问题,设计问题时应该由难到易,由表及里,一层一层向难点、重点推进。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心里形成对生物知识的明确认识。这样,通过教师针对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经历了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完整过程。针对性问题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针对性的另一方面指的是,提出问题应该契合时机,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提出问题,并且要与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致,抓住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提问的最恰当时机便是在学生学习情绪被激发、调动的时候,所以教师要抓准时机,进行针对性地提问。实践证明,将提问的内容和时机相结合,对创造出最有效的提问课堂很有帮助。

二、使提问更具探究性

曾有人说,“学生自己的思想形成是从思考问题开始的。”适时、适当地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对已有认识的矛盾与冲突,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需要教师对所提问题进行精心设计,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出学生具有发散性、灵活性的思维。探究性问题的设置要紧紧围绕知识构建的目标,而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则应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性原则。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许多生物科学知识和学习技能,还使学生亲自参与到了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当中去,培养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出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要想提高教师在课堂上有效提问的探究性,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活跃课堂氛围,尽早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展示课堂的魅力,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全身心投入,以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不仅限于让学生思考课本和课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保证解决生物问题的基础上,还应穿插一些课外或者别的学科内容,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以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只有从多方面进行提问,使问题更具深度,才能使学生不断思考,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这样的提问才更具有探究性。

三、使提问更具时效性

只有教师的提问在有疑之处、关键之处,并且掌握好问题的难易度,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使生物课堂成为有效的教学, 学生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曾有人说,“学生自己的思想形成是从思考问题开始的。”适时、适当地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对已有认识中的矛盾与冲突,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状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的所学知识,发展自身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并且有效的课堂提问还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许多教师提出问题后,就在一旁不断地给予学生提示和解释,生怕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回答,结果反而误导了学生,让学生以为问题很难,答错也情有可原,而且易形成懒惰心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形成对教师提示的依赖意识,对难题产生了恐惧,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安静的环境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出适合学生作答,并且适应新的考试形式的题目,使提问的内容更具时效性,使学生在提问中锻炼自己。

四、使提问更具创新性

在课堂上进行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生物知识转化为生物素质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有创新性。在课堂中,许多创新性的思考都是通过提问得来的。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富有创新性的提问指的是一个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产生创造性的结果,而且这个思考过程和解决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要富有创造性的。教师进行创新型问题的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所提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水平之间的关系,要想让学生进行创新,就需要使问题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但切忌跨度太大,这样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挫。此外,还要考虑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方式,一成不变或者过于保守的解决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在学生进行思考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对于解题方式进行新的创造。这样一来,不仅教师的提问方式有所创新,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创新型的思考方式,两者结合,提高了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策略中,要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有层次、有目标地设计,然后再向学生提问。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共同探讨,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固有的生物知识结构,通过提问思考的过程获取新的知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高效完成学生的学习目标的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师生间进行了真正的交流对话,但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问的方式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篇4

一、做好实验前准备

1、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 实践,学生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严重。实验探究的开展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以致目 前该方面的教学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才能克服困难,做 好实验。书本上有很多实验需要的器材是我们实验室里所没有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可以用另 外的材料代替的。

2、实验前要做好以下几点:

(1)准备实验材料,最好能让学生参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 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得正 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认识生物的自然变化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参与准备实验材料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也能最大限度的 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例如:在做“光对鼠妇的影响”时,他们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到草地 上去找,回来后就自己先照着书本的步骤开始做了,实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由于是 自己亲自寻找的,对于鼠妇的生活环境就多多少少有所了解,这对提高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 帮助。

(2)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应提前做好预习,必要时应提前培训几个骨干,让他们在实 验时起到带头作用,也使实验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对于刚上初中 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事前不作好准备,学生可能什么也看不见,既耽误时间, 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若是能事前先预习并培养好骨干,实验时每个小组分一个,他们在 实验时就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3、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非常依赖于科学实验。实践环节对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能力和形成科学素质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介绍生物科学、农业、医药方面的成就。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1965年首先合成的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器官移植;基因工程在人造生物、物种改良、疾病征服等领域的应用等等,这些成果地取得都离不开生物实验,这既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能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和进行生物实验的积极性。

二、实验时细化实验步骤,训练实验基本功

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化学知识,有 很多实验器材也是没有见过的,更不用说知道它们的用途和用法了。因此,教师在做实验时 应仔细讲解,以免学生形成错误的观念,也影响了实验效果。教师应细化实验步骤,使实验 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做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临时装片时,学生如果只是照着书本的步 骤做就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诸如:撕一大片内表皮甚至比盖玻片还要大的多,既容 易卷起来不便操作,也浪费了实验材料,或者倒着拿滴管,或者只是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清 水,使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根本无法展开,等等,如果教师事先给予指导,这些问题就会少 的多,实验效果当然也会好很多,而且下次再做类似的实验时,学生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来 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也是学生实验基本功的问题。只有通过对学生实验基本功的训练,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以及注重实验效果,分析和改进,确实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 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物实验也培养了学生严谨塌实的科学态度, 认真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实验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引导探索每一个实 验步骤,弄明白它的意图,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步骤。例如:在做“练习使用显微镜”时,为 什么要“先降后升”呢?一些同学认为直接边降边调不是更简单吗?为什么要先用低倍物镜 再用高倍物镜?在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的下端?只有弄清楚实验的原理,明白了 意图,学生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三.实验步骤的概括化 实验完成后除了要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外,还应对实验进行一些必要的总结,我把它叫 做实验步骤的概括化。例如:在做“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临时装片”时,我们可以把程序简 化为:擦、滴、取、展、盖、染、吸,在做“练习使用显微镜”时,把程序简化为以下几点: 第一步:取镜和安装(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第二步:对光(三对准,一通过)第三步: 观察(先降后升,先低后高,先粗后细)第四步:整理收镜(两偏,最低)既便于记忆,又 便于操作。 总之,只有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实验过程中细化步骤,加强指导,实验结束时注重总 结,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效果,提高生物课的教学效果。

四、多种教学方式并用,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1、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相结合。

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实验大致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在验证性实验中融入探究性实验的成分,达到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相结合,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这无论是从传统知识的继承到新知识的探索,还是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作为实验探究的内容很丰富。如:观察种子的结果、观察花的结果等实验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操作,分析得出结论,感受到自主探究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实验兴趣大大提高。

2、实验场所灵活多样 ,课内课外相结合。

生物学面向广阔的自然界,自然界中的大小生命系统都可以成为生物学实验的对象。除了生物实验室外,家庭、农田、山林、江河湖海、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等,都可以用来做生物学实验的场所。例如,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在家中制作甜酒、酸奶等;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需要带学生到草地,树林测空气湿度;还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等。灵活多样的实验场所既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相互合作的能力。

3、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验模式。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而绝大部分生物探究活动都是通过实验来完成的。自主探索的实验方式:在选材上应体现实践性、应用性和发展性;在过程上应突出自主性、建构性和独创性;在结论上应体现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在探究性实验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并科学调控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不断丰富实验资源,进一步开拓实验内容,扩展实验范围,从而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动手实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组成形式,也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生物实验过程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如学生在实习“测量血压”的合作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各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阅读血压计的说明书,探究血压计的使用方法,进行自主交流,总结出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和测量要点,再互相测量,成功地完成了实习任务。以往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只是教师费力的讲解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学生听的似懂非懂,到实践时,却是一塌糊涂。而经过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学生不断掌握了测量血压的方法,而且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新的仪器、仪表,也可以自己主动地学习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学会倾听,学会交流的能力。

总之,要提高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方式,永远以学生为中心,多反思多钻研,从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入手,把实验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实验课堂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篇5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research class’s teaching principles and the selected topic initially search

Jing Xuekun

【Abstract】Organizes the student column the form to be possible to diversify, besides may use various classes the blackboard to report that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aspects biological knowledge which in the daily life, the study involves, but may also use lets student arrange manages the biological wall newspaper or the biology copies out forms and so on newspaper, lets the student to the biotechnology material collection, the reorganization, in the arrangement process, expands its aspect of knowledge, enhances its study biology knowledge the interest and collection process information ability.

【Key words】Biological research class; Teaching; Initially searches

二十世纪是自然科学发展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而生物科学又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由于它与人类生存和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为了适应21世纪对科技人才的要求,以满足科教兴国的需要,学校教育也随之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板块――研究课的开设。那么,作为一个生物教师,在开设并实施生物学科研究课的教学中,应遵循怎样的教学原则?又该怎样来选题呢?本人对此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1 研究课的开设应遵循的的原则

1.1 学生主体化原则:生物研究课应改变常规生物课中,学生围着教师转的被动局面,不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角色,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展开丰富的科学想象,这将有利于其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而教师在其间则需做好“客串”,只需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辅导和点拨,要注意把知识传授与学生的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知识和能力并重,从而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1.2 兴趣激发原则: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的浓厚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能动性。因此,在生物研究课的教学上,必须贯彻和遵循兴趣激发原则。

1.3 循序渐进原则:荀子在《劝学》一文中曾讲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上,都有一个知识和能力的积累过程。故在对研究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时,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切忌贪多图快,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将会是“欲速则不达”。此外,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还应注意要对每一次研究课的知识结构进行充分分析,对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也应逐一进行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尽量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启发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上来,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活学活用,并促使学生养成一个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1.4 知识内涵结合性原则: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为了能够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21世纪对科技人才的要求,学校研究课的开展就必须要注意遵循知识与内涵结合性原则,研究课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内容上的那一点点知识,而是应把着眼点放在当前生物科学发展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上来,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整个科学文化的内涵,即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方法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的侧面把涉及科学文化和人类文明宝库的璀璨明珠展现给学生。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去观察新事物,形成新概念,并勇于去探索目前人们尚未解决的问题,并鼓励其大胆地提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1.5 思维扩展创造性原则:教学研究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研究课的一个根本性原则就是要教会学生“渔”的本领,从而使其终身受益。

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应注意通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去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教师的问题在于要能引起学生的思索。许多枯燥无味的科学概念、原理、规律等,正是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使他们感到有兴趣,并足以引起思索的问题的过程中,使得其思维能力获得发展的。

此外,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还要注意随时要求学生在掌握好基本功夫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发散性思维的境界,并由此进一步去培养和挖掘其自身的创造力和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研究课的开设形式与选题

中学生物研究课所能辐射的知识范围较为广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开设的形式最好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为此,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种形式入手:

2.1 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生物学是一门重视实践和创造的学科,故教学研究课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可联系课堂教学,开展一些观察实验和教具制作等活动。如:临时装片、切片的制作与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的观察;简单的生理实验;实验材料的采集与培养;以及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生物模型的模仿与创制;生物挂图的绘制等。此外,还可组织学生考察当地的野生植物资源,对当地昆虫进行捕捉、分类等。在校园让学生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挂牌,协助学生规划管理校园的绿化等。

在实践活动中,无论是采集标本或栽培、养殖生物,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分析各种生物现象,并参阅大量资料,去说明和解决一些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对课堂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可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使其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科学探索打下一定的基础。

2.2 开设专题讲座:可结合当前生物学科中的一些热门话题,或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来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如有关生物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一些内容,都可开设出相应的子课题来举办一些讲座,其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了解当前生物科学的发展动态,并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2.3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即在学生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从自己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里,选择有实用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小型科研项目而开展的探索性活动。如:微生物的观察与培养实验;动物生活习性的观察;动物的饲养与繁殖;植物的无土栽培;环境的监测实验;植物的无性繁殖;水果蔬菜的贮存实验;也可带领学生就本地的环境污染情况、资源保护情况、以及学生健康状况、遗传性状等问题做一些科学考察。其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科学精神,以及对生物科学进行初步研究和科学论文的撰写等能力。

2.4 创办学生专栏:即指导学生自己通过收集或剪贴报刊杂志上有关生物方面的资料或论文,来设置生物专栏。如:办一期有关“生物与环境”问题的专栏,并由此提高每位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其对环保的责任感,从小培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创办学生专栏的形式可多样化,除可利用各班的黑板报来介绍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生物知识外,还可采用让学生自己编办生物墙报或生物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在对生物科技资料的收集、整理、编排的过程中,拓宽其知识面,提高其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5 开辟生物实验园地: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开辟生物实验园地,在园地里种植各种植物,注明它们的科属名称。也可在园地里设置人工鸟巢或进行小型动物的饲养。若园子较大,还可进行一些农作物如:玉米、向日葵或果树等的栽培和护理,以及设置小型生态系统等活动。

篇6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22-01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通过开展科学探究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生物课程能力培养的核心,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生物学与其它自然科学的实验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必须有完好的实验材料,同时这些材料的搜集和运用易受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二是对于某些生理性实验,并不能立竿见影。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事先做好生物实验教学的计划

在每学期初,教师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对该学期的生物教学实验做好统筹安排,将实验的课题和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详细列在本学期教学计划表中,并及时采集、培养或浸制有关材料。同时,准备的材料尽可能与教材上的要求一致,对于学生较为熟悉和常见的材料,可以安排学生参与采集,这不仅可以调动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对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性获得充分的感性认知。

2.精心设计生物实验的程序

概括而言,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备教材就是根据教材的要求来确定探究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例如,为什么要做这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应该使学生获得哪些生物知识和技能等等,以便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从而提高生物实验的效果。备学生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动手能力来综合分析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备教法是指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水平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从分析和推理,并最终获得结论。

3.做好预备实验

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一个重要途径,在于教师必须练好基本功。具体来说,在每次实验课前,教师都要先动手进行实验,以便掌握实验的全过程。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还可以预见学生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实验中的差错,使学生的实验能够按要求顺利完成,并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二、了解探究实验活动

生物新课程标准突出科学的探究活动,倡导探究性学习。实验是常见的探究实践活动。实验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性实验,还能提高学生的质疑、推理、判断、反思、交流、合作等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重视科学探究的实验技能培养

科学的探究需要一定的技能。过去的教学,着重于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如显微镜的操作、临时装片的制作,学会使用解剖器具、掌握动植物解剖,学会使用量筒、烧杯、展翅板、捕虫网等器具,学会配置不同浓度的生理盐水、酒精等试剂。现在的生物课程标准更加要求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技能训练。新教材设置了多个技能训练栏目,如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测量和计算、观察、解读实验数据、推理、分析实验结果等等。新教材的探究实验,侧重体验和领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要求学会观察、记录、设计、分析、推理,学会写实验报告和小论文等。

四、掌握各个探究实验活动教学目标的侧重点

探究实验活动都有其共同的要求,如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施计划,记录数据,交流讨论等,但每一项的探究活动目标都有其侧重点。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重点是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重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解读;探究空气质量,重在取样和检测;动物的绕道取食,重在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等等。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更好地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1.示范验证式实验

传统的实验,着重实验技能的训练,其优势在于能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体验。其实实验过程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主要包括:解读实验目的、原理选择实验材料确定实验方法步骤熟悉仪器的使用实施操作体验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生物新课程标准也设置了多个传统的实验,如显微镜的使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可通过传统的生物实验,规范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2.自主探究式实验

学生平时通过观察,会提出不少的问题,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例如:

(1)材料、方法的改进实验。如探究种子萌发时,制作种子萌发各阶段的小标本;鸡的绕道取食实验,可用家里的金鱼、巴西龟、宠物狗来代替;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用紫色的外表皮或紫鸭跖草代替无色透明的内表皮,省却染色,效果也十分明显等等。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66-01

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

1 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就要求过去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转化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比如《物态变化》一节中。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的知识为核心的。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再讲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过程特征。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的规律本身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凝固和熔化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上。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记录,以便在验证之后和开始时猜想情况进行对比,这也是一种学习。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物理,教师应根据探究的方案进行较多的指导,在学生交流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水中,通过烧杯对水进行加热?

2.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

3.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

4.怎样才能把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合适的位置?

5.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记录?

6.实验操作的程序是什么样的?

7.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的过程安全操作?

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已经确定了。方案确定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收集证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操作过程当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安全隐感等等。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以后,学生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十分理想,如熔化的温度偏差较大,所画的图像并不能明显地看出来熔化过程等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实验的结果是否理想,更要关注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参与程度。

2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突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教材注重到了在每章、每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 再比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一个分化点。但是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尽管在探究活动之后需要一些定量的计算,但是应该尽量避开那些意义并不很大的一些模型化的繁杂的计算,应该像教材当中的例题和作业那样设计一些有实际背景、有实际意义的习题。再比如《光的反射》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落实上,只关注如何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而应该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知识在实际当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实例出发来引入所要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这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 针对具体情况,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当中,学生从他的实验结果或者从熔化图像上很难看出比较明显的熔化过程,或者可能会发现海波由于过热而不凝固这样的问题。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一方面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在进行专题研究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在研究方案的确定、如何查找资料、安全操作措施的防范等等方面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在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之后,学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1.对于不同的介质对光的折射是否相同呢?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392-01

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培育初中的品质课堂,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生物实验课的有效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和验证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学习,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参加各种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上好生物实验课,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下面就实验教学的具体环节谈谈本人的看法。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与求知欲强,这样便会激发他们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究。所以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传统法人教育方法,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能亲身实践。做实验是他们上生物课最高兴的事了。但是,课本实验虽然数量不少,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需求却有一定的距离,他们感觉好象是木偶一样被牵着走。这样的实验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生物的好奇心。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巡视和具体指导。在发现有共性问题时,可暂停全班实验,进行集体辅导。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操作有错误或要领没有掌握时,应该诱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不能包办代替。这样便会加深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化了教学的量和质。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实验情感,从而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2.教师要充分做好实验课准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掌舵者,只有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为实验课的开端奠定良好的基础,方能是学生在课程中兴趣倍增、注意力集中、效率提高。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呢?首先,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其次,反复演练,做好示范操作。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即便,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最后,适时地、科学地准备好实验材料。解决生物实验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采取替代材料。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初中的生物实验材料几乎都可以在当地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二是分工合作获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有些不易采集到,这些就需要教师之间分工合作,避免因个人的时间仓促或精力有限造成实验材料准备不足;三是发动学生采集和培养。发动学生参与采集和培养不但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篇9

一、课改要求与初中生特点

二期课改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目前互联网情景下,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关注学生学习的经历、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的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场依存逐渐向场独立过渡,思维特点由原来的形象思维方式也逐渐地向抽象思维方式转化。他们的观察、记忆、想象等诸种能力迅速发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

二、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62-01

实验课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学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见,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当前生物教学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质量重视不够;二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差;三是课前准备与精心设计不够;四是忽视操作技能的改进或教师本身的操作技能差。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下面就实验教学的具体环节谈谈看法。

1 明确实验教学目标

初中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化仍比较明显,注意往往与喜好联系在一起,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如有的学生在观察自制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摆弄镜头和观察游移不定的气泡上,在观察永久装片时也主要欣赏染色标本的色彩。因此,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如解剖鲫鱼实验,是学生第一次使用解剖工具,只有当学生明确解剖实验的目的,学生才会注意解剖技能的动作要点,认真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体色、鳞片、侧线、鳃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认真观察其内部结构,最终达到解剖鲫鱼的实验目的。

2 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适时地、科学地准备好实验材料

解决生物实验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采取替代材料,如做《观察花的结构》实验时,正值冬季,桃花无处可寻,教师可在春天制成桃花浸制标本和干花腊叶标本,上课时再用替代桃花的其他鲜花:如腊梅花、旱金莲、百合花等。上课时与桃花浸制标本和腊叶标本一起对照观察,同样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初中的生物实验材料几乎都可以在当地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二是分工合作获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有些不易采集到,这些就需要教师之间分工合作,避免因个人的时间仓促或精力有限造成实验材料准备不足;三是发动学生采集和培养。发动学生参与采集和培养不但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2.2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比如:如何利用这些工具看到洋葱的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呢?取洋葱的哪一部位?如何防止盖玻片出现气泡?

2.3反复演练,做好示范操作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即便,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

3 正确指导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指导,指导得法与否,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3.1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操作,指导学生反复练习

不但要对学生精心指导,还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如显微镜调焦,徒手切片,盖盖玻片不出现气泡等操作,学生需反复操作,才能掌握其操作技巧。

3.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教育学生对实验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求学生做到先整体后局部,例如对一株植物的观察,要先外到内,有表及里,如对植物茎横切面的观察,自下而上。对根尖结构的观察,要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再次,教师教育学生要有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不要照搬,照套教材上的现象和结论,要亲自观察,不要轻易放弃那些异常的现象,要积极思考,找出原因。

3.3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该现象相关联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如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某同学按照要求在甲乙两试管内各注入2毫升浆糊,然后在甲试管内加2毫升清水,乙试管内加2毫升唾液,将两试管振荡并放置10分钟后分别滴入两滴碘酒,观察两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发现两试管均变蓝,没有很大差别,通过分析发现是由于实验缺少37℃温水浴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