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标要求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2 09:15: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化学新课标要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化学新课标要求

篇1

与以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这一标准的提出,建立在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中化学教育课程的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表现出广阔的国际视野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的提出,表明高中化学课程设计的重点及主导思想发生了转变,为高中化学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要求高中化学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1.通过化学教育,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包括自由精神、自觉精神、超越精神和人的价值观,其核心思想是充分尊重人和人的价值,追求真善美,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科学作为改造自然世界,改善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一种重要工具,其精神必须与人文精神相统一,也就是说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等问题逐步凸显.这些问题追根溯源都必须归结于人文精神的失落.所以“新课标”就这一人类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出高中化学教育必须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做事之前,先学做人.这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人类发展的根本利益.

2.通过化学教育,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核心思想就是进行创新教育.

因此新课标也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化学学习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化学是一门根植于生活之中,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小到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大到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在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中,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其背后也无一不隐藏着耐人深思的化学原理.

“为什么可以用苹果催熟生香蕉”,“为什么可以用醋洗茶渍”.通过引入这些直观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产生“顿悟”.不仅可以防止学生对“高深莫测”的化学产生畏难情绪,相反还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模式,使学生习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求真去伪,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化学无穷无尽的乐趣.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4.关注自我评价,倡导个性发展

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自身特点的认识过程,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动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我们必须多为学生提供设计实验、探讨问题的机会,确保学生具有足够的发挥空间,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加强对自己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克服缺点,发挥优点,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此外,我们的化学教学必须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并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通过更为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发展个体兴趣,挖掘潜在优势,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学习化学和从事化学研究.

二、新课标对当代化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化学课程标准的提出对高中化学教育无疑是一种革命性的转变,无论是在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还是课程的设计思路上的改革,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如何适应新课标的主导思想,如何将其切实有效的贯彻进日常教学,这些都使得“新课标”的具体实施者—高中化学教师,必然要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1.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师“讲知识”,学生“听知识”,教师成了教学活动中的强势权威者,学生在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的过程中,渐渐的丧失了反驳的能力,也放弃了反驳的欲望,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这既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其实所谓“教学”,有“学”才有“教”,离开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从思想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要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需要,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发掘和提高,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学相长,促进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其次,正确认识教学目的.新课标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虽然目前高中化学教育在短期来看还必须服务于学生的高考升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型的人才早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的化学教育必须紧密地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从以往以“化学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化学生活”为中心,避免纯理论知识讲得太深,授课内容过于单调,致使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收效甚微.

此外,我们还应重视化学教学的真正价值和深层意义,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转变教学方法

针对前文提到的教学思想,笔者认为要贯彻这些思想,就必须转变和革新陈旧的教学方式.目前,大多数化学教育方式仍然是“满堂灌”,课程内容讲什么、怎么讲、讲多深、讲多广,这些完全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忽略了学生兴趣及能力上的差异.因此,我们的化学教学必须坚持“民主精神”,大力提倡并开展讨论和实践活动,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互动构建桥梁,促进自主交流、合作互利.在互动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模拟化学研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同时,在教学互动中,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善于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目的,通过情感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进行.

3.优化知识结构

篇2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启蒙者,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有的学生甚至将教师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来学习和模仿。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敏于事,而慎于言”教师的语言应仔细推敲,认真锤炼,绝不能信口开河;要有高尚的思想品位,不能粗俗,要寓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先后向学生介绍了:为化学奋斗终生甚至献身的门捷列夫、居里夫人、若贝尔,自学成才的戴维,致力于我国化工革命的侯德榜等人物,这些人物的巨大的榜样力量,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了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非法学习的崇高理想。

二、 教学语言应具有准确性、科学性

化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具体体现在教师能够正确的运用化学术语,准确的表达化学反应的现象本质和规律。化学术语是化学学科用来表达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反映、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和化学实验等的专用词汇和科学语言。教师准确的运用化学术语进行教学,对化学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进行化学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如:盐酸和氯化氢不能混淆,“难溶”非“不溶”,“硅酸钠”非“水玻璃”氢气和氧气反应应读作“每2摩尔氢气分子和1摩尔氧气分子充分反应,生成2摩尔水分子。”方程式中的“+”应读作“…和…反应”,“=”应读作“生成”等。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自学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三、 教学语言应具备趣味性和形象性

很多化学知识比较抽象,琐碎易混,难以理解,更无法灵活应用。若教师能够运用趣味性、形象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往往能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教学时,由于这一节教学内容特别抽象,学生无法想象微观世界的原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情况,针对这一特点,我用形象的语言娓娓道来:“氢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的运动,好比一个人在雪地里的活动,他(电子)终始围绕着家(原子核)活动,因而他总是在离家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些,家附近的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小黑点)就自然比离家远的雪地上的脚印多很多,氢原子核外的电子运动依然,但应强调,脚印并不代表脚,只能说明那儿曾经出现过一只脚,同理,小黑点与电子的关系亦如此。”在介绍电子的分层排布时我一人的旅游比喻电子的运动,以人的资金多少比喻电子能量高低,一旅游目的地的元金币与电子运动的区域,这些形象、准确、有趣的语言让学生对电子的核外运动级分层排布知识有了准确科学的认识。再如我用“下大上小,左大右小,阴大阳小,核大径小”等简明准确的语言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用“煽风点火”这一形象的语言描述白磷自燃的性质。这些语言较好的培养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和鼓动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对学生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现身祖国的科学事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鼓动性。首先应明确: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和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是不同的概念。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短程的,目的是用语言调动学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运用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思维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利用各个教学环节,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酸的通性之一是其能够与金属单质反应,那么,硫酸与金属的反应就一定表现其酸性么?”经共同分析,讨论,学生得出结论: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表现其酸性,而浓硫酸和铜反应(加热)则除了表现其酸性,还表现其较强的氧化性。讲磷酸溶液中H2PO43-、HPO42-、HPO4-的浓度时,我用“小、小、小”一字三叠辅之简明讲解,使复杂的平衡理论简单化,便于学生迅速准确的理解其分级电离的实质。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一章教学伊始,为鼓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习理论知识的畏惧心理,我动情的演讲:“从今天起,我们将从物质结构内部去揭示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把以往所学的相关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然后沿着前人的足迹去发现、去认识具有指导意义的、伟大的元素周期律,并建立元素周期表的新天地。在物质结构内在美,元素周期表的形式美和结构没的感召下,在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历史丰碑前,我们也将立志--------为自然科学、为化学和化学教育事业而奋斗终生!”我的激情和热情换来三分钟的热烈掌声,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共鸣。同学们带着对知识的心气的向往,发现的喜悦,收获的兴奋去学习,效果非常理想。

五、 教学语言应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2-0001-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面对改版的新教材,如何施教?下面就谈一谈我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例如:初中教材讲到空气的组成时,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日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地接触到,这样,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对环保教育做了个铺垫。

二、新课程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我认为新课标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做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三、重视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国一些科学家开发利用人体能。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教给学生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验证市场买回的酒精是否渗有水;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如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篇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78-01

现代社会,就业压力大,毕业后工作难找等等社会问题使我们意识到实力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毕业学生的竞争实力就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课标要求下,如何上好这一门课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教学创新的机遇。

一、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师

新课标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名技工学校插画专业的教授者。首先自己要努力学习新课标,掌握新课标,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如果为人师者都不能及时跟进新课标,按新课标要求“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学生就更加茫然了。其次新课标对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要求我们的教师哦跟进时代专业脉搏,时刻学习,掌握该科的理论前沿,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教育,培养与时俱进的优秀人才。再次,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学要从学生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状况进行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扬创新教学模式。

二、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

1.插画教育的就业现状。插画课程是平面设计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广泛应用于杂志、书籍、产品包装、宣传等领域,有着美好的就业前景。但目前的就业形势趋不容乐观。一是毕业生达不到社会需求人才的标准。二是很多学生对这一学科理解的误区和偏差,导致学生就业选择面狭隘,造成了难就业的局势。不论现状如何,我们都要相信这个行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首先是国外的先例,在国外插画行业的发展迅速,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其次,我国的插画行业虽然发展较晚,但是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电子、软件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插画行业目前的市场还是相当广阔的。所以我相信在插画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下,插画行业会有一个更璀璨的未来。

2.技工学校插画教学面对的学生的现状。首先由于技工学校招生的生源等问题导致了一个技工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文化素养参差不齐,专业水平比大专院校较低。但对教师的要求是培养更优秀,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人才,这是技工学校在就业竞争激励的当今社会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其次,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90后,学生的个性强,自主意识强。这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刀。较强的个性和自主能力容易导致学生纪律涣散,难以管制。但如果引导得当,这些个性的、张扬的元素又是创作的催化剂,特别是与艺术相关的插画课程,需要这种张扬、个性的创新意识。第三,90后的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在学业上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课堂的活跃气氛,协调好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接受、领会新知识。

3.插画职业的现状。插画职业是当前我国高速发展的一个行业,呈现的是百花争艳,各有所长的局面。就目前插画的创作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插画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在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更新下,插画的设计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利用现代科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现代的插画设计,求插画设计者能利用绘画、摄影、电脑合成等多种手法设计、表现、制作新颖的插画作品。第二、插画设计手法的多样性。现代的插画制作中,创作者的思维更大胆、更活跃。在插画设计中可以利用想象、夸张等手法来表达插画内涵。技术科技的支持和当代人欣赏艺术的多元化,为插画创作提供了更自由的创作空间。第三、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在数字化、网络高速发展、普遍应用的当今,插画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印刷媒体,而更多、更有冲击力的新媒体传播更为插画艺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展示平台。

4.课堂。在课堂上,第一要以学生为本,多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方向。要是抛开学生只顾自己讲,那么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也违背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概念。第二在课堂上不能呆板的讲授理论知识,要注重教学创新,比如使用“案例教学法”生动、形象的将教学内容穿插其中。第三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多于学生互动,开展互动教学可以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但要注意的是课堂需要活跃的气氛,但活跃不代表可以放任自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第四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应更多的引导、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教学。在教学中,第一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插画教学中相关的方面很多如美术、创意、构思、色彩、表现等等。任何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作品的效果。如果学生的某一方面较差,就会影响到他创作的整体感觉。所以在插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设计是插画教学的基础和根本目标。插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插画制作流程,能独立制作、创作插画。第三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在好的创意不表现出来也就无法被人们认知。在教学中只有培养好学生的表现能力,才能使学生学到的才能的得以应用、实现。第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设计灵感之源,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才能使学生在插画设计中制作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插画作品。第五改变传统的以培养学生手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应更加注重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只有两者的合理结合,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插画制作人才。

插画课程的学习和创造是一件很美妙的事,这一过程是艺术的表现和升华。每一个热爱生活,富有激情的人都不会拒绝艺术。但是在进行插画教学中决不可只注重于“教”而忽视了学生。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标都是学生,培养他们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素质,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

篇5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学生是参与化学学习的主体,因此,为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对化学的教学形式上也应该加以重视,引导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的讨论,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一、实现教师的自我升级

教师在新课标中被定义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辅助者,他们的责任是在适当的时机点拨学生,引导学生去自己探索知识。从表面上来看,教师的课堂地位似乎是被削弱了,但在更深层次上,教师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他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引导到正确地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去,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教学策略能力及课后反思能力。

1.提高教学策略能力

在新课标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很多教师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一面,而这一问题所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他们教学策略能力的欠缺,不能够根据新课标教材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因此,要想提高新课标的改革效率,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力。一般而言,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力,就是要抓好教师对于以下几方面知识的掌握,即新课标高中化学书本内容知识、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知识、基本教学手段即教学方法的知识、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的知识以及教育环境的知识。

2.提高课后反思能力

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总结中前进,而这个总结的过程,多是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反思所得到的结果。因此,要实现教师在新课标引导下的自我升级,就必须首先做好教师的自我反思工作。当然,高中化学教师在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对于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同时也要兼顾对于其他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这样才能够兼收并用、少走弯路。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条件,明确学习的任务要求,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表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以“学”为中心,以“教”为辅导,在高中化学课堂中,为学生留下更多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钠、铝、铁等金属物以及金属化合物知识,让学生讨论几种金属物质的物理性质,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了解这些金属与水、氧气、酸之间的化学反应,最后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教学的各个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体系

新课标指出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正确引导,转变传统教学方法的灌输思想,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而学生也要积极解决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要不怕提问、不怕被质疑,相信自己。注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师生可以互换角色,互相提出问题让对方解答,这样可以增进师生友谊,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

四、运用化学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分

掌握知识化学中的专业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晦涩难懂,新课标不主张僵化、机械记忆基本概念,而是要教师寻求能让学生加深记忆的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实践课程进行教学,采取分组的形式做化学实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操作环节,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自己发现规律和验证结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其观察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并且可以定期举办化学比赛,激励学生参加,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五、在新课标的化学教学上,可通过各类优辅差工作的开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可针对成绩较优的学生开始一个兴趣活动小组,针对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开设一个辅助小组,从而能够照应到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学习内容的难度设定来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从而保证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师越学生的互相合作。此外,教师一直都是教学活动中的操控者,对学习气氛有着直接掌控。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胜任课堂的主体地位。因此,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标对高中化学课堂提出的基本要求。

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化学作为重要学科必须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成为了保障高考成绩和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必要性,采用积极措施,切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军亭;谈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街接策略叶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年06期

[2]高红菊;浅谈高中化学新课标下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田;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4期

篇6

新课标高考在全国已广泛推行,这对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实验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标高考必考的内容,这对新形势下我们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课标高考怎么考,化学实验如何进行教学,这些成为摆在广大高中化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顺应新课标高考的要求,着眼于学生化学能力的提高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也在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对新课标高考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整个化学学习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旧教材相比,现行教材进行了很大的调整,高一化学必修课程没有安排学生实验,但这并不等于忽视学生实验的重要性。一些教师对此产生了错误的认识,片面地认为让学生做实验既费时又费力,所以干脆将学生实验的环节省略,改为教师演示实验,甚至以讲实验、画实验来代替做实验,片面地认为只要将实验步骤、操作等讲清楚,让学生机械地记住便可以应付高考。这与新课标精神相违背,新课标并不是要弱化实验,而是对学生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要求。对此教师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我们要将新课标所提倡的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因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地挖掘教材,整合优化教学资源,重视实验教学,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明确哪些实验需要教师演示,哪些实验需要学生操作。

二、突出学生实验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重视实验是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只是让学生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机械地执行教师预定的实验,仍是“穿新鞋走老路”,只是披着新课标外衣的灌输式教学。要真正搞好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将实验的权利完全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实验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实验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解放,个性得以释放,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下面从两种实验具体阐述。

(一)验证性实验

新课程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此许多人提出要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认为在验证性实验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二者,我们应理性、客观地对待它们的不同作用。验证性实验结论在前,实验在后,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预期的实验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实验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操作、积极思考,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让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感受科学的魅力,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因此在教学中验证性实验不可一味地为探究性实验所代替,要让学生经历与体验实验的过程,这同样也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探索情境中,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激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探究的最佳状态,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的设计、验证、完善、归纳与总结中来。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Fe(OH)2的制取和性质”时,在讲解其颜色、状态与溶解性的基础上演示新制的FeSO4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学生发现二者反应并没有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而是灰绿色沉淀。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究竟哪里出现了问题?此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原因。这一探究活动引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与主动思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加强教师的主导性,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

教师是实验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者。新课标高考化学实验教学是要建立在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基础上,既要突出学生主体性,诱发学生主动探究,也要加强教师的主导性。

(一)理清知识点

化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总结新课标高考实验型题目的类型,加强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标高考化学实验常见问题主要有:实验装置、试剂保存、物质的分离、物质的鉴别、定量实验等。理清了这些知识点,我们就可以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分门别类,逐个击破。

(二)引导学生探究

在设计一些探索性实验问题时,要改变一讲到底的教学方法,而是与学生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开展积极的教学互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独立自主地展开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这样更便于日后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从新的视角来分析与解决问题,突显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化学创造性思维。

总之,新课标高考在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考查。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仔细研读新课标高考大纲,分析近几年的新课标高考,将这些融入到平时的化学实验教学中,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综合能力,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地应付新课标高考,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怀义.挖掘验证性实验内涵,提升验证性实验功能.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5).

篇7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化学教学;调查;建议

新课标的实施及新课标教程的全面启动对初中化学教学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教学中也出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条件较落后的农村,一些矛盾更加突出。

据2010年末统计,云南省的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0.39%。农村与城市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受教育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整个云南省教育质量的高低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认识云南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对于推进云南农村学校全面落实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巩固农村“普九”攻坚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方法和实施过程

以云南的昆明、曲靖、玉溪、保山、昭通、丽江、普洱、临沧、西双版纳、大理、怒江、迪庆、德宏、红河、楚雄、文山等16个州市参加国培计划的部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以及顶岗实习的化学师范生为对象,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访谈和课堂听课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所在学校的化学教学实施、当地的教育、新课标的执行、新教材的使用及教师教学技能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1.新课标下教学实施的现状。超过70%的调查对象所在的农村中学实施初中化学新课标时间都很短(仅1年),实施最长时间(4年)的农村中学不超过5%,且新课改情况与新课标的要求差距仍然较大。即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中学实施新课标和新课改的时间短、改进少、与新课改的要求差距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探究性学习”,是对化学教师在转变教育理念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它既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又是化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然而,新课标强调的“课外拓展”、“探究性活动”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较难有效实施,如表1,大多数教师会分配学生课后自学,这容易导致新教材中适应、体现新课标的新内容被忽略。调查中,41.7%的农村教师表示从未组织过探究性的课外活动;其他教师表示,组织课外活动的次数较少,每学年1~2次,且大多采用传统演示的教学方式来实施,较难达到探究的目的和效果。

2.新课标下教学实施的主要困难。

(1)转变教和学的理念、方式的困难。由于没有完善的改革体系,以及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经验不足而担心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学任务和考试成绩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主,对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往往“敬而远之”。

此外,云南省的乡村居住人口占64.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占70.87%,多数家长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子女教育的投入。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各民族间的交流和学习较少,且一些少数民族传统和习俗也会干扰家长和学生对学习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不利于家庭对学习的关注和投入。多数学生在中考的压力下,为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依然习惯并愿意充当传统教学模式的配角,把精力集中在做练习题上以强化知识,而对于基础教育改革没有过多的兴趣。如在化学实验中仍有45%的学生很少动手,仅作为助手或旁观者来记录和记忆实验现象。这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性,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2)使用新教材的困难。目前,云南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使用人教版教材,该教材涵盖五个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超过60%的教师认为“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科学探究”为较难实施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面临着“如何正确把握教材与教学、教材与命题、教材与中考等关系”的困难。而在农村中学,一个化学教师通常要上几个班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任务重;且针对这些新课标和新教材内容,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研读课标和教材、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策划探究活动、讲解历年考题等。这些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且教学的方法、资源、设备落后,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课标新教材时仍有一定的困难。

(3)教师的教学技能普遍不高。超过50%的教师认为新课标教学目标和要求中较难实现的是“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与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知识局限性相关。据反映,其职业技能继续教育或与兄弟学校间交流的机会较少;对新的专业知识和科技成果了解少,可查资料少,有时不能完全理解新教材中一些新的学科知识;即综合知识的不足,限制了探究活动的实施。因此,要落实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据调查,新课标实施后,有关部门组织过新课标、新教材的相关培训,包括新课程标准、化学教材、教法的培训。但这些培训的时间较短、次数少、覆盖面窄,仅有约一半的教师参加过相关培训,且仅一次。在一线教学的化学教师渴望且需要得到以下相关培训:化学前沿知识、新教材与新课标的分析与解读、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案例分析、中考评价方式的改革及其在新课标下教学中的落实。

(4)教学硬件条件的限制。48.3%的教师表示“设备及药品有限,难以实现探究性实验”;46%的学校仅购买了部分新教材、新课标配套的多媒体设备和课件,50%的学校没有购买,此外,43%的学校仅有一套教学多媒体设备,这满足不了日常教学的需求。

(5)评价体系导向的缺陷。55%的教师认为,新课标实施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68.3%的学校领导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也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因此,新课标的实施较难实现,教和学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应对考试。教师对主要的评价体系内容改革的期望比例为:①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占51.7%;

②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改革46.7%;③学科教学技术的提高占41.5%;④校本教材和课程的开发占30%;⑤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占26.7%。可见,亟待改革和落实新课标下的评价体系,以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6)学生的学习基础差、知识面窄,难以理解和接受一些科技新知识和抽象概念。大多数农村学生从未走出过大山,信息闭塞,见识面较窄,对现代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条件借助于实物、模型、多媒体资源、影像等直观教具,仅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如黑板板书、口述等),这让教师较难清晰地讲述一些化学前沿的科技知识,学生也很难学习和理解。

3.新课标下的一些教学实践探索。新课改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变关注学习结果为关注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达到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已开展了一些教学探索:①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近50%的教师增加了“学生互动和反馈”、“启发教学”、“小组讨论”,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其学习兴趣。②在上课过程中,近80%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其中,超过20%的教师还会通过多媒体辅助来改善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浅显易懂。③结合农村实际实验条件,在实验教学中,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与农业科技相关的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新课标下“化学—生活—社会”的教育新理念。④约30%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开始向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定量评价和评语与活动记录等定性评价相结合的体系转变。遗憾的是,由于改革实施的时间较短和实际条件的限制,这些教学实践探索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一些建议

1.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转变是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的有力武器。根据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以及新教材可知,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均有较大的转变。为达到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可将化学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劳动经验联系起来,强化和渗透农药、化肥等农村急需的知识,把科普知识融入课程中,有条件的地方可尝试编写具有农村特色的乡土教材;在实验环节中,可增加家庭式实验的设计和开展比例,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探索的兴趣。这些改进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增强家长培育孩子的信心,能促进教学过程顺利和正常地开展,并实现“面向农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农村教育思路。

2.教师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是实施新课标和新教材教学内容的有力保障。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知识和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①对于现有农村化学教师:可通过加大新课标、新教材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对教学新要求和目标的理解和认识,并为他们提供一些优秀的探究性活动案例或交流平台(如网络教学资源、城市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帮扶等)。②对于农村教师队伍的新生和后备力量——化学师范生,在学习期间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训练,如“课前小讲台”、教学模拟、优秀教案、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化学教学技能训练,使他们在加入农村化学教师队伍后,能将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和教学方式应用在化学教学中。同时,培训其设计经济成本较低的家庭小型实验的能力,以适应和克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限的困难,实现学生的探究性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

3.评价体系的完善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后勤”保障。据调查,目前以考试成绩为主的终结性评价已经严重阻碍了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执行。为此,应建立和完善包括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在内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着眼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和反思,以档案或视频等形式记录并作出发展性的评价,能综合评价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绩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且,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或应对新课标教学要求所采取的合理措施,也可纳入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中。

新课标不会也不可能完全摒弃学习结果,即考试成绩的评价,建议可采用权重比例计算的方法来协调“过程性评价”和“考试成绩”,具体权重比例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讨论和审批,以及当地农村中学的升学要求和学生素质来权衡。

参考文献:

篇8

一、总体评价

2013年新课标(Ⅱ)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整体特点:变中求稳、稳中求新。新课标理综化学试题符合“保持相对稳定”的命题要求,基本实现了新课标下高考与2012年高考的平稳过渡、合理渗透、自然衔接。考查的内容遵循考纲、紧扣教材。但在应用上又不拘泥于考纲和教材,考查考生对化学“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高考命题原则。总体感觉试题平稳、科学、规范,无难题、偏题、怪题,有较高的效度、区分度,难度适中,但由于题序与往年的设置有所不同,造成考生有所不适应,导致试题难度系数偏低,根据学生的估分得分情况,估计难度系数是0.51左右,这与高考国家命题中心要求的0.53~0.65有一定的距离。就总体看来,比较适合课改地区的教学实际,对全面推动高中课改,指导中学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具体特点

1.变中求稳

(1)试题题序改变

新课标的2013年高考理综7道化学选择试题基本上借鉴了前两年的试题题型,例如第8题有机反应类型的考查基本上和10、11、12年一样;删掉了化学用语第7题的考查,取而代之的是一道考查地沟油、生物柴油有机化学试题,充分体现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新课改理念,第9题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考查;第10题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的考查,把09、10、11年新课标连考三年的试题又拿了回来;删掉了往年同分异构体考查的选择试题,取而代之的是一道从往年试题中分离出来有关盖斯定律的试题;电化学基本上承接了往年的命题思路;最后一道选择试题把近三年来一直考查的有关物质结构周期律的试题删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多年没有考查的结合溶度积常数进行pH计算的试题,是今年新课标理综试题的亮点之一。

大题的考查,体现的却不是一改往年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思想,而是变中求稳、稳中求新的思想。多年以来至少是三年,26题考查的是有关元素化合物的计算,09、10、11年全部是有关铜的相关计算;12年改成铁的化合物的相关计算,而今年突然变成了有机实验大题,让考生很不适应。但就试题的考查内容来说,并不超纲,可以说是遵循考纲、回归教材。往年的27题应该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试题,今年并没有出现在第27题的位置上而是出现在第28题上,考查的内容不外乎平衡常数的计算、转化率的计算、物质的量计算不但结合了对阿伏伽德罗定律的考查,同时考查学生的能力及学科素养,难度偏大,从学生估分情况看,得高分的并不多。三道题有两道和往年一样,但题序不一样。同时把往年的元素化合物计算删掉后,取而代之的是全国新课标从未考过的一道工业流程试题,考生也是非常不适应。就内容考查来说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试题,但就MnO-4氧化Mn2+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不小的难度。

(2)考查内容变中求稳

化学用语是化学的学科特征,每年必考,试题中涉及书写分子式(化学式)、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2012年新课标理综化学试题中必考部分涉及化学用语总分就多达48分。但2013年的化学用语的考查有所下降,第6选择题换成了有机试题。第26题一道15分的有机大题关于化学用语的考查1分都没有。整个必修内容43分的大题只在第27题考查了两个离子方程式,共计4分。选择题第10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考查算作化学用语的考查的话,也只有6分。这样必答题85分,今年化学用语考查只占了10分。

2013年的新课标理综化学试题突出考查学科的核心知识、主干知识和“四能”,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不回避热点,试题理性回归教材。如必考题中的7道选择题(6分/题,共42分),分别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阿伏伽德罗常数,电化学、盖斯定律的应用,KSP及溶液pH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作为新课改新增加内容以前均有考查,2013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出现在第28题,2013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题基本上和2012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题基本一样,均以苯的同系物为载体考查有机物的相关化学性质。

(3)试题结构稳定

遵循考纲,表现在试卷的结构方面――教材有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2013新课标理综化学试题满分100分,有必考和选考两部分试题组成,即为我们常说的超量命题,限量答题。必考题(85分)含7道单选题和3道简答题,选考题(15分)含3道简答题,分别来自《化学与技术》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和《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考生任选1题作答。试题结构和11、12年的新课标高考理综试题完全一样。2013年的化学试题题境简单、设问直接,考生容易理解题意,试题涉及较广泛的基础知识,突出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体现重点知识的考点相对稳定的精神,这样命题既有利于控制全卷的难度,又有利于引导考生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基本经验的落实。

2.稳中求新

理综化学试题在维持一定的稳定的基础之上,会加以突破和创新,变化之处在于考试的重点发生了一些变化,表现在有机化学内容考查有所增多,实验题型从无机实验变成有机实验,继去年的28题由无机实验试题变成有机实验试题之后,第一个出场,即把原来的第28题在第26题出现。无机和有机内容结合在一起考查,例如第8选择试题。11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有机试题分值27分、12年的新课标理综化学有机试题分值达到53分,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有机试题分值45分,有所回落。同时对学生的化学科能力要求增加。

(1)题型稳中求新

选择题第7题,以往连续三年化学用语的考查,选择题第8题,以往连续三年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的考查,选择题第9题,以往连续三年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选择题第12题,以往连续三年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考查,实验题第28题,以往连续三年无机实验的考查,今年全部有所改变,化学实验题在09、10、11年新课标卷高考理综化学28试题考查无机内容。主要考查反应原理、实验现象及物质的检验。2012年实验题28题却是考查实验室制取溴苯。此题以中学化学教材必修Ⅱ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工业上两种石油化工原料苯的性质为背景,以实验室合成溴苯的实验为载体,强调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分析,突出考查考生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等。13年实验试题继续考察有机内容,但题序发生改变,内容发生了改变,出现在第26题上,以乙醇氧化为乙醛为背景,考查正丁醇合成正丁醛的相关内容。体现遵循考纲,回归教材的思想。

(2)强化计算稳中求新

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进一步确定了化学计算的基础地位。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对量的概念有所淡化,对化学计算教学重视不够,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平时的化学计算中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弱化了计算能力。导致许多考生遇到和量有关的简单计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种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实现高考对中学教学的“指挥棒”作用,13年第9、12、13、26、27、28题中都考查了计算内容分值达到了32分。继2012年的新课标理综化学试题计算方面考查28分以后再次强化计算,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这与新课改的要求基本一致。其目的主要考查考生综合应用“四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篇9

教师在新课标中被定义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辅助者,他们的责任是在适当的时机点拨学生,引导学生去自己探索知识。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课堂地位似乎是被削弱了,但在更深层次上,教师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他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引导到正确地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去,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教学策略能力及课后反思能力。

1.提高教学策略能力

在新课标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很多教师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一面,而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他们教学策略能力的欠缺,不能够根据新课标教材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因此,要想提高新课标的改革效率,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力。一般而言,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力,就是要抓好教师对以下几方面知识的掌握,即新课标高中化学书本内容知识、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知识、基本教学手段即教学方法的知识、每个学生学习特点的知识以及教育环境的知识。

2.提高课后反思能力

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总结中前进,而这个总结的过程,多是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反思所得到的结果。因此,要实现教师在新课标引导下的自我升级,就必须首先做好教师的自我反思工作。当然,高中化学教师在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对于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同时也要兼顾对于其他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这样才能够兼收并用、少走弯路。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条件,明确学习的任务要求,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表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以“学”为中心,以“教”为辅导,在高中化学课堂中,为学生留下更多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钠、铝、铁等金属物以及金属化合物知识,让学生讨论几种金属物质的物理性质,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了解这些金属与水、氧气、酸之间的化学反应,最后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教学的各个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体系

新课标指出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正确引导,转变传统教学方法的灌输思想,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而学生也要积极解决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要不怕提问、不怕被质疑,相信自己。注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师生可以互换角色,互相提出问题让对方解答,这样可以增进师生友谊,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

四、运用化学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

化学中的专业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晦涩难懂,新课标不主张僵化、机械记忆基本概念,而是要教师寻求能让学生加深记忆的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实践课程进行教学,采取分组的形式做化学实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操作环节,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自己发现规律和验证结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其观察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并且可以定期举办化学比赛,激励学生参加,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五、通过各类优辅差工作的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针对成绩较优的学生开始一个兴趣活动小组,针对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开设一个辅助小组,从而能够照应到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学习内容的难度设定来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从而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合作。教师一直都是教学活动中的操控者,对学习气氛有着直接掌控。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胜任课堂的主体地位。因此,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标对高中化学课堂提出的基本要求。

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化学作为重要学科必须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成了保障高考成绩和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必要性,采用积极措施,切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军亭.谈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策略.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06).

2.高红菊.浅谈高中化学新课标下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4).

3.梁发慧.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9).

篇10

一、引言

新课标对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标准以及实施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强调了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基本课程教学理念。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提出了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

二、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

1.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性

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记录所观察到的化学实验现象,解释整个化学实验过程和得出最终的结论。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实验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之前,老师都会提前安排,预先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因为节约时间或者其他原因降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用变向思维的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全面系统的复习。全面系统的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消化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能够进一步深化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的认知能力。教师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应教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根本规律,用变向思维的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紧扣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起指导作用。为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从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变到以具体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化学用语学习。化学用语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新课标不主张僵化和机械地记忆那些化学的基本概念,但对化学用语教学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

(2)以点带面,融会贯通,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高中化学教师应教育学生多思考化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分类,从而提高学生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教训。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即使在学习上获得很小的成功,教师也应当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如果总是采用批评教训的方式,学生肯定会产生逆反情绪,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由此导致高中化学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下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新课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充分体会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体现新课标要求的素质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