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15: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语文得分小技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三、开头结尾要简练,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四、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五、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六、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
七、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
八、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去年有奥运,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
在当今这个相互依存度日益上升的世界,国际移民已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存在差异的国家之间具有重要意义的联系纽带。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具有巨大的潜在流动人口资源,承担着国际移民浪潮中移出国与接纳国的重要角色;与源源不断的跨国迁移相伴而生的是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侨乡。何为“侨乡”,学术界均认为这是当代中国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刘朝晖,2002;李明欢,2005),用以标识那些曾出现过较大规模出国移民潮的乡村。
一、概念引入与界定
国内外有关侨乡研究的文章几乎都提及移民在异国他乡立足甚至有所建树后,总会在返乡时以有意无意的炫耀性消费向家乡人展示其“成功”,以提高自己在家乡的社会地位。在对温州地区主要侨乡的实地考察以及自身在温州移民主要移居国荷兰的经验的基础上,李明欢(1999)较早之前就从相对失落、炫耀性消费等学理性层面,对温州移民现象与潜在移民群体的心理进行研究,以考察侨乡社会的“文化小传统”如何对移民潮推波助澜。她认为,侨乡潜在移民群体的“相对失落感”与侨乡人习惯性地将身在异域的奋斗者作为比较群体有关,并因为后者的“炫耀性消费”而使“失落感”更强烈。而王春光(2002)则将“炫耀性消费”与“相对失落感”嵌入到移民网络之中进行探讨,并从行动选择层面来解释温州侨乡现象,认为温州侨乡之所以持续存在,是因为社会网络对行动路径的影响造成的,而炫耀性消费和相对失落感仅仅是表象。
以上两位学者在研究中对于侨乡“炫耀性消费”的阐述无疑为笔者进一步探讨迁移大潮下当代闽浙侨乡之消费现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也直接触发了笔者试图以“炫耀性消费”为切入点,研究包括消费结构、习俗和风尚在内的侨乡文化对于消费的多重影响,以及具有闽浙地方特色的侨乡消费文化的形成过程,最终回到对“炫耀性消费”之利弊的理性思考,以期为构建侨乡的和谐理性消费提供某些参考。
在正式进入主题前,有必要对本文的核心概念“炫耀性消费”的理论渊源进行简要介绍。
“炫耀性消费”是美国制度经济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首次提出的,意即人们通过带有浪费特征的消费来表明自己的阶级身份并获得荣誉;同时,西方消费文化理论在探讨文化与消费的关系时,也将之看作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那么,本文以侨乡文化来解读消费现象、进而探讨消费文化的尝试也是有章可循的。
二、解读“炫耀性消费”
在消费文化研究中,仅仅把消费作为某一时期各消费链融合作用的结果是不够的,消费研究必须同社会和文化史研究结合起来,与许多具体的研究相互借鉴。因此,抓住“侨乡”作为一个特殊概念所体现出的特有文化特征,能够为我们更清楚地透视某些侨乡行为提供有力的文化解释。可以说,当我们将侨乡特殊情境下的消费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时,侨乡文化的边缘性、草根性、跨界性等特征对于探析依赖侨汇的消费型社会风气、展现侨乡消费文化具有深层意义。
(一)炫耀性消费的经济层面解读
闽浙在地理上远离国家政治中心,处于边缘的社会经济地位,长期以来,政治上的边缘性与经济上的落后性,使得侨乡人在潜意识中有着“去边缘性”,期盼能以某种方式为华夏正统所接纳认可的想法,但凡可能,还想脱颖而出,引领潮流。于是,千百万普通跨国迁移者将冒险跨海行动作为他们特有的一种投资与回报的经济行为。作为侨乡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的大量侨资侨汇,不仅解决了留守眷属的基本生活消费,而且为家乡的修桥修路建学校等公益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然而伴随着物质财富的迅速膨胀,因为主要劳动力的缺失而形成依赖侨汇的消费型社会风气也在侨乡中逐渐蔓延,更有甚者,通过带有浪费特征的消费来显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
在侨乡,人们的社会地位是在其活动的社会范围内形成的,人们追求的也是在这个范围中的地位和声望。那些早年出国的人,一旦回到家乡,就通过一定的消费、开支和其他做法,来显示自己今非昔比的变化,来彰显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出国前在家乡没有什么地位的人,一旦回到故里,就千方百计来提高其社会地位。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因找不到投资渠道,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将多余的钱用来“斗富比阔”。笔者在马尾亭江镇调查时,见到的最多是矗立于村庄主干道两旁的空置小洋房,据当地人介绍,这些小洋房的主人都是归国华侨或仍在国外打工的人,洋房盖得越高越阔气,越能显现这家人的经济实力。可以说,一掷千金的派头,空置的楼房,奢华的墓园,已在侨乡移民有意无意的炫耀性消费中成为他们“去边缘性”、向世人展示自己“成功”、弄潮于主流文化之中的标志。
(二)炫耀性消费的文化层面解读
从经济层面对侨乡炫耀性消费的原发动机进行探讨后,我们不禁要问:具有侨乡特色的炫耀性消费是以怎样的消费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呢?当今社会,消费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符号和象征性消费的文化行为,而侨乡特色的消费文化则是通过具有侨乡人文景观的特定符号得以体现。下文将围绕侨乡文化的草根性与跨界性之特征,对侨乡炫耀性消费方式与结构进行文化层面的解读。
1.草根性:世俗文化之体现
自古以来,闽浙侨乡的跨海谋生者均以社会底层民众为主,因而在与生俱来的潜移默化中融入其人生信仰与追求的是他们在艰难谋生中形成的粗杂浅显的世俗文化。对神灵之信仰、对祖先之崇拜即是闽浙侨乡之世俗文化的典型例证,围绕这二者所展开的民俗仪式的消费便是这种草根性的极致体现。
移民返乡的一种消费是修坟。坟墓作为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方面体现追终慎远,事死如事生的孝道精神,另一方面作为死者的归宿之处,一向受到人们的重视。温州文成、瑞安有不少华侨斥资几十万修建墓园,在谈起自己家乡的祖坟时,他们的语气中总是带有几分自豪。在福州的一些农村,不少人大修坟墓,坟前有房子有雕像有神道,还砌上豪华钢砖。笔者对亭江镇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华侨进行访谈时,参观了置于他家后花园的一尊龙头龟身麒麟足的墓前石雕。据他介绍,这尊石雕的创意源自他本人,而后请来匠工雕刻完成,兴修墓园和雕刻神兽石雕的费用自然不菲。
与修豪华坟墓相配套的是:办豪华葬礼,请西洋乐队、传统乐队、流行歌手,请人做道场,然后大摆“豆腐席”。虽闽浙两地的丧葬礼仪不至有格式化的繁文缛节,但经年积淀,同时也承载了悼念祝福、报恩孝亲、尊祖敬宗、和睦乡邻等文化理念和封建迷信、贪恋奢侈、愚昧虚荣等传统文化意向。笔者在侨乡调查时,就遇到形形的丧葬仪式。有穿梭于村庄干道的长长的“游街”队伍,由几十上百人组成,大都身穿犹如戏子般的服装或是鼓号队的制服,敲锣打鼓吹号撒纸钱;也有在村庄空地上搭建道场做法事,祈祷亡者灵魂不散,使生者与亡者精神永不分离。抱怨葬礼铺张浪费的侨乡人不在少数,但他们也承认身在其中总会不自觉地对比各家用于葬礼的费用,就连摆了多少桌酒席,给参加葬礼的人多少“辛苦费”也会成为乡亲们讨论的话题。笔者就此向当地的民营企业家询问时,他摊摊手,表示“近两年,送葬奢华之风厉害,基本上每家都要花费20~30万元,不仅要请客、吃饭、送钱,还要办很多仪式,吹吹打打,铺张浪费。但谁也没有办法,办得不够风光,会被人视为不孝”。可以说,交织在侨乡人精神信仰中的,是直接的物质世界,是世俗的实际利益。当这种精神信仰有财富作为有力后盾时,是否有能力消费与夸富是在社会上有没有“面子”的重要指标,炫耀性的消费因子也延伸到世俗文化的领域。
2.跨界性:对家的建构与认同
在中国,侨乡是在乡村人口的跨境互动中步步形成并走向发展的,因此侨乡文化的跨界性还引入侨乡人在跨界空间营建自己的家庭、维系自己的家族以及对“家”的认同的含义。频繁的跨界互动直接影响着侨乡人本应恒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在本土一方,因男性缺失而导致的非正常家庭结构比比皆是。但传统的“家”的概念并未从他们心中磨灭,当他们赚得第一桶金后,回乡做的头一件事就是盖屋起楼,为家中年迈的双亲和软弱的妻儿搭建坚实的家园,以弥补因常年往返两地而带来的遗憾,更是在建构他们对心中的“家”的认同。
但是,原本出于对“家”的建构与认同的消费行为,在侨乡氛围下又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家”的实体重塑俨然成为一个巨大的“符号载体”,同时还承担着光耀门楣、彰显成功的任务。李明欢(1999)曾问一位在荷兰餐馆打工且全家都在国外的温州人,为何将多年辛苦的积蓄买了两幢楼空置于家中。他是这样说的:“别人都买,我们不买,好像我们没本事。有两座楼在家乡,母亲脸上有光。”在闽浙侨乡中,只要与“侨”沾亲带故的家庭都会大兴土木,甚至倾尽家人在异域辛苦打拼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只为在洋房矗立的侨乡中、那个联系着生命之根的群体中求得一席之地。殊不知,这些风光无比的洋房由于主人常年在国外奋斗,并未能及时发挥“家”的实际效用,处于空置状态的居多。换句话说,侨乡人正是通过以“家”为载体的炫耀性消费,来体现自己的身份或社会经济地位。
(三)炫耀性消费的社会层面解读
在消费文化史的研究中,研究个人消费如何受到群体的影响,往往把消费行为看作是一种共有行为,一种同时为某个群体所共同表现出来的文化。实际上,在侨乡社会中也存在着这样一个社会群体,他们离乡背井,投身海外劳动力市场,返乡后为了得到家乡人的认可,采取超越于一般人需求水平之上的消费策略来引起社会的注目、羡慕,甚至嫉妒,进而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
这一点,所有的同学们一定要掌握明白了。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三、开头结尾要简练,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四、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五、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六、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
七、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
八、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去年有奥运,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
一、 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②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③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这样才能不断进取,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二、 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三、 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
四、 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
很多同学都认为,语文考试不同于数理化,无须计算,所以不用打草稿。但是在我看来,很多语文题目是必须打草稿的,因为它要求准确、精练。虽说现在多数简答题已经取消了字数限制,但在做鉴赏题、文言翻译题、现代文阅读简答题、仿写题、语段压缩题时,仍然应该打草稿。有的同学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不起作用,却在答了一段文字后,发现自己已经把空白处填满,却还没有说到点子上,于是又添改补充,把卷面搞得很不美观。既然如此,何不先在草稿上写好、改好,再一气呵成地拿出一语中的、精美简练的答案呢?
此外,在解答语文试题时要避免答非所问。有的同学由于心中无数,答题时喜欢撒大网。尤其是在答鉴赏题的时候,总是把“中心明确、语言优美、首尾呼应”之类的词一股脑地铺在卷子上,试图“碰”上一点分。殊不知,阅卷老师大多反感这种做法,更何况言多必失,写得太多,反而会把正确的要点淹没了,导致无法得分。
杨皖宁(辽宁省凌源市2003年中考语文单科状元)――找到题干中的有用信息
在语文考试中,很多同学往往困惑于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认真阅读和分析题干中的隐含信息,将会为我们准确、快速地阅读文本并完成语言表达带来很大帮助。
现在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不仅仅要求读懂文本内容,还要求仔细阅读试题的题干。中考语言表达题的题干往往设置得十分巧妙,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例如诗歌鉴赏题中的“怨、愤、哀、喜、思、忆、赠、答、别”等字眼,多为点睛之笔,具有鲜明的暗示作用。如《静夜思》《春夜喜雨》等,观其标题,便不难推知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李哲鹏(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06年中考语文单科状元)――不但要读得快,还要有质量
考场上的时间是宝贵的,尤其是语文考试,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写作文。现代文阅读题非常耗费时间,不但要把阅读材料吃透,而且还要进行概括、总结,才能回答好后面的问题。
在考场上,对阅读材料要做到整体快速阅读,也就是说,不但要读得快,还要有质量,必须充分把握材料的内容和考点。囫囵吞枣式的快读毫无意义,反而会使你在解答问题时思路不清。
此外,由于语文阅读题的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一般来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考,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
刘泽(广东省惠州市2003年中考状元)――控制作文字数很重要
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作文有字数的限制,才能较客观地反映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控制作文字数很重要。控制不好字数,作文字数不符合要求,不仅会被直接扣分,还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大幅度地降低分数。字数过少或过多,作文的内容、中心、结构、语言等势必要受到影响,各项评分都可能会因此而降低,得高分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了。
要控制好作文的字数,在构思时必须把握住内容的要点,将这些要点加以分析比较,确定好行文详略,对次要的材料略写,对重要的材料详写。接着进一步具体考虑,根据字数要求,全文大体分几段来写,每一段大体安排写多少字等。
中考作文一般要求“不少于600字”,大多数同学往往会因字数太少而达不到要求,下面几个小技巧也许能使你的问题迎刃而解。
1.增加细节描写。这样的处理往往还会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2.增加抒情和议论。多些抒情和议论的句子,还会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以充分体现。
3.增加所写事件的数量。当写一件事文字数量不够时,可以根据作文要求考虑写两三件事。如果是议论文的话,可以增加论据或从另一个角度深入论述论点。
4.增加对照的内容。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或相反的事物存在,将某些对照的事情添加进来,往往会使内容更充实、中心更突出。
5.多分自然段。
胡淑芳(山西省运城市2005年中考状元)――在作文中设计精彩片段
1.遵从题目要求
一道题中往往含有解题范围、所提问题、答题要求等信息。答什么和怎么答,命题人的思路早已在题目中写得非常具体明确了。答题如同执行命令,一定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2.圈定解题范围
有的题解题范围很明确,但有些却不够清楚,所以应该到题目所指的原文内容去找。并且“一定要关注全文”,以全文作为解题基础。
3.筛选有效信息
解题范围中往往有不少相关信息,这就要结合题目仔细筛选。把该选的都选出来。不要笼而统之,一古脑儿照抄,那样既费时间,又不简明,还可能不准确。
4.归纳答题要点
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首先应当简单地打一个草稿,把要点分条列出;然后所有题全部答完后,再做一次修改,确保回答准确、简明、周全;最后再正式誊写。
【解题套路】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光讲套话没用,但缺乏套话“没头没尾”也不行。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阅读材料的具体语境来答题。但同时也要依照一定的规范或者套路: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等。
2.文中:承上启下;领起下文;总结上文等。
3.文末:揭示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等。
修辞手法的作用
解题时首先要考虑这种修辞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也就是它本身的作用,然后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加以分析鉴赏。现代文阅读中常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排比、对比、反复等。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等。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描绘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问、反复:强调,加强语气等。
某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命题者所选择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技巧。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把句子的意思简要明白地疏通一下,解答就基本到位了。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这种题,要做到有问必答。第一问,即使很简单也不要遗忘,以免造成损失。解此类题,先要揣摩推敲,通过比较体会所涉词语的“妙”或“不妙”。一般来说,原文的词语较好,因为作者有他的考虑。但也可能命题者故意把原先用词换成不太合适的词,而把原来的词提出来让考生比较。
1.动词:不行(或者行)。因为某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用某词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2.形容词:不行(或者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用某词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或者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时间和范围等),用某词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某句话中某两三个词或短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这样的题一般回答是“不能”,因为原文的语序是有严密的逻辑性或时空顺序的。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前后是一致的。
3.这些词语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逐层加深,不能互换。
段落内容的归纳概括
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选料(阅读文本)一般是散文这类文学作品。散文从常用文体的角度看,一般归为复杂记叙文。根据内容的不同,有的侧重议论,被称为议论性散文;有的侧重叙事,被称为叙事性散文。当代散文都是比较复杂的,常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1.记叙性文段:抓住要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议论性文段: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答题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3.说明性文段: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题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4.描写、抒情性文段:抓住描写对象及其特征,回答清楚描写人(或物或景)的特征,表达的感情。
答题格式:描写了+对象+特征;抒发了作者对+对象+感情。
【解题小技】
1.分数和答题要点有对应关系
原就读中学:柳州高中
【高分心经】
…………乾坤挪移法…………
涉入江湖三五年,武艺初有成效,自认为已然窥见武艺之堂奥,便暗生论剑于华山之豪情。每每与三五好友把酒临风、煮酒论英雄之后,难免生出生不逢时、无慧眼伯乐之慨叹。殊不知,江湖险情无处不在,稍一大意,就有可能全盘皆输。
吴小民是个自信满满的男孩子,但回想自己去年高考那两天是如何度过的,他的第一句话却是:“考完语文后我连死的心都有了!”原来语文试卷的第一道题就把他给难住了,因为有几个生字不认识,他吓得冒出一身的冷汗来。庆幸的是,小民立刻调整好自己混乱的心态,他安慰自己:题目难的话大家都会觉得难,没必要如此大惊小怪,先做自己会做的题才是正道!尽管如此,后面的题做起来仍很不上手,最要命的是,在写完作文第一大段后,小民才忽然发现自己写偏题了,于是他只好利用一些小技巧想方设法地把文章往主题上靠,把立意给拉回来。
这一科目考完后,吴小民才迈出考场,两腿便软了下来,他沮丧到了极点。不过,他不断提醒自己:过去了就过去了,后悔已没有意义,重要的是保持耐心,继续考好下面几科。很快他便调整好了思绪。
数学是吴小民的拿手好戏。话虽如此,可在考试之时,自己竟想不出来一条极其简单的公式,这回,他又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经历过语文那场糟糕的考试,小民很快便把心态摆正。他开始换另一种思路解题。如果是平时,做这样的题目连1分钟都不用,这回他却耗费了8分钟。但小民一边写还一边给自己鼓气:记着,要稳,一分也不要丢,认真就一定能考好!就这样,他才刚把最后一道题答完,老师就收卷了。
英语考试对吴小民来说本是一桩小Case,可就在快交卷时,他又遇到了“程咬金”――原来,在涂答题卡时,他把三道选择题的答案给涂错了,第一道涂到了第二道,第二道涂到了第三道。看看表,时间还剩下不到10分钟,心跳加速的吴小民最终还是成功镇住了自己的慌乱,有条不紊地把错误修改了过来。当走出考场的一刹那,他明显地感到自己的手和脚都大汗淋漓。
几次“战役”打下来,对吴小民来说,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心理素质对临场发挥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过幸好,一旦“险情”出现,积极的心理暗示迅速解救了他,令他终能在高考中金榜题名。
秘法点解: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明明知道考题的答案,可由于紧张,一时却没能把它写下来,事后,却可以很轻易地将正确的答案写到纸上。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舌尖现象”。在考试中遇到它,最好是运用暂时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先去解答其他自己会做的题目。一段时间后,待心态平静了,答案往往能自动浮现于脑海。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其他题目文字上的刺激,引起了考生丰富的联想。比如,在考试中,前面有道填空题要求填出中国古代最伟大戏剧家的名字,你一时记不起来,但往下阅题时,有另一道题要求你去分析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一文,那么,莎士比亚的名字可能就立刻帮助你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即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中国古代戏剧家只能是关汉卿。这道试题的答案就冒出来了。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系:胡晴
原就读中学:天津南开中学
【高分心经】
…………斩情煎心术…………
混迹江湖七八年后,“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渐渐成为江湖人心领神会的座右铭,就仿佛一个剑客到了中年,懂得了攻与守、知道了进与退、领悟了得与舍,气度闲适,举手投足间尽显温文儒雅,腾挪转换间尽显从容淡定。偶尔出手,端的是石破天惊,不同凡响!
以前,在我们班上前十名的学生,各科的学习水平都差不多,但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心态好与不好的人的距离就拉开了。所以,对每个考生来说,考场上保持一份好心态尤其重要。
当年我进考场之前,心里不是很踏实,老想看笔记,想把之前学过的知识体系再梳理一遍,好让自己有个头绪,但最终我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时再翻看笔记、课本等,会很容易打扰到自己的思路,一旦我发现笔记里有些知识是我没有看过的,或者是忘了的,除非我能一下子记住它们,否则信心就很容易受到动摇。
到了考场,我尽量不再管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了。当然我们进去时,把一些该准备好的东西准备好是很有必要的。记得当时坐在我后面的一个男同学,考前他的脚一直在晃,晃得我心里发毛。于是我就跟老师说了这件事情,当时老师就提醒了他,后来那个男生再也没影响到我。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向老师求助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大家都是参加考试,一个公平的环境对每个人都是相当重要的。
等待开考的前一刻,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心情平和一下,因为这时心跳会比较快,如果作答起题目来太过急躁,就容易出错。通常这时,我都习惯把之前自己所学过的、复习过的东西在脑子里快速形成一个提纲。拿文综来说,做论述题的时候,我就先利用一分钟的时间把关于这个问题早先学过的哲学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的一些主要定律都想到,哪个能套进去的就套进去,这样做帮助我刻画了一条很清楚的脉络,答起题来很是得心应手。
秘法点解:临考前,试卷还没发下来,许多考生通常会因怯场而走神。对此,可用抑制法来加以避免。运用抑制法的关键是:当一份考卷摊开在我们面前时,只需冷静地思考试卷上的题目,不用多久,这种因怯场而走神的心理干扰自然就会被抑制。接下来,我们首先做的一件事情不是急于动笔以抢占时间,而是要对考卷进行浏览一番,大致摸清总题量的大与小,对重点考查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搜索解决该题目的“突破口”,从容易处“下刀”,做到出师告捷。否则,盲目上阵,就很容易一头扎进“迷魂阵” ,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系:李清
原就读中学:山西大同一中
【高分心经】
…………养虎代死术…………
如果高手更多是就技能而言的话,相信那些最后成为大师的佼佼者,从技能上也未必能比高手强多少,两者相差的只是一个“悟”字!总有一些江湖人士,身在江湖,心在别处,或许是因为看透、或许是因为淡定。金大侠笔下的高人或许就过着这样一种笑聊江湖的日子……
临近高考,一切课余活动都偃旗息鼓了,考试成了重头戏。最后一个月,班里一下子涌现了不少牛气的同学,他们笔耕不辍,日夜奋战,并战绩累累。这下,我多少有点心慌了,一开始也跟着熬夜,可我那两层不争气的眼皮老打架,有时甚至连上课、考试都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来应付了。参考书,我也只能勉强做完学校发的那些,其他的就再也不能“下咽”了……一开始,自己心里挺难过的,无奈之下也就慢慢习惯了。我就想着反正成功是我的总会是我的,这么折腾自己就算换来了最后的胜利也吞不下这口气。于是,我毅然沿袭之前自己步步为营的老路子,慢是慢了点,可适合自己。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是我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对于学习节奏,我认为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准自己的步伐,为自己准确定位,才能保证最后复习的成效。对于考试,我也认为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水平,为自己准确定位,才能保证自己该得分的题目全部答对。
俗话说“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扬长避短这一策略在我看来是种比较有效的应试方法。像我这种“小嘴麻雀”,数学根本不占什么优势。记得从高一到高三,我最害怕的就是数学的最后一道题目,第一问勉强还可以对付,到了第二问就无可奈何了,就是想破脑袋也挤不出半点墨汁来,以致于屡战屡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