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2 09:15: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

篇1

目前我国对临床专科护理人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这类人才在各医疗机构数量不一、人才水平参差不齐、培养方式迥异。一些医院在国际护理机构的帮助下或通过其他途径培养了一些临床专科护理人才,他们中有部分能相对独立地开展护理服务,如门诊坐诊等,以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相对落后,人才梯队无层次,培养体系不健全。因此,构建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梯队,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非常必要。

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社会对护理的需求及护理学科自身的现状、特点与未来发展方向,可将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梯队设计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层面,将初级定位为专科护士,中级为专科护师,高级为临床护理专家,见图1。

在专科护士层面,要求注册护士经过至少2~3年临床某专科经验的积累,通过发证机关的考试和资质认证后,可获得某专业专科护士资格证书。在这个层面,护理教育应着重于提供一些培训课程,以帮助应考护士提高考试通过率;在专科护师层面,要求注册护士有更多(如5年)专科临床护理经验,且应经过护理硕士教育培养。这样,这批中层骨干临床专科护理人才不仅具备较丰富的专科经验,也能从理论和研究的角度得到系统的提升。

与此同时,护理硕士教育在护理实践方向的专科设置应作一定的分化。设置原则应以社会对专科护理人才的未来需求方向为导向,以各校自身的师资等教学资源优势为基础来综合考虑。亚专业方向可设置如老年护理专业、肿瘤护理专业、家庭和社区护理、精神卫生护理、伤口护理等;临床护理专家可定位为最高层次的专科护理人才,对其要求可设计为具有资深临床经验的护理实践方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这样设计的原因是由于护理已成为一门一级学科,学科有自身独特的包涵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知识体系,且这些知识应通过研究不断拓展和更新。同时,护理是一门应用学科,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学习、研究而获得,而获得艺术知识的甚佳方法是自身的体验和反复的实践,也就是说,护理实践需要临床经验作支撑。因此,临床护理专家作为解决专科护理问题的权威,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科护理经验,更应具备高学历背景。

本文所设计的架构将博士教育(护理实践方向)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学历要求是理想的状况,考虑到我国护理博士教育起步较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初期可对此要求作适当调整,但建议至少不应低于硕士学历。将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梯队设计为3个层面,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①多层次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将临床专科护理人才队伍设计为初、中、高三个金字塔型结构,这种模式是理想的人才队伍结构,不仅具有结构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

篇2

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直重视护理学科,其设置均为一级学科。根据现代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2月重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护理学”定为国家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作为成熟学科得到了认可,并已具备现代护理专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护理作为医疗机构主体工作之一,开展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对加速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医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明确护理学科定位

随着学科内容和体系的不断丰富,学科定位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护理学科的性质有别于医院其它临床学科,其专业内涵决定了本学科的学科定位,护理学科定位应结合所在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并随着本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科定位没有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甚至不能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的性质和特点,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或阻碍学科专业发展。

1.3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和护理人才专科化的发展趋势

医院护理学科定位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于护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护理人员占医院人员比例近1/3,和临床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护理与医疗实践的着重点不同,形成了护士与医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护理学科具有其特有属性。二是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细化、纵深的不断发展,护理专科化也逐步形成,临床护理人员如何进行专科培养成了当务之急。在我国,护理学科分化也日趋成熟,如重症监护、手术室护理、各学科专科护理人才需求越加强烈,因此,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也有专科化护理方向倾斜的趋势。

1.4强化医院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强势、精品品牌

中医医院中较强的学科品牌优势是患者潜意识中的信赖趋向,是向患者提供信息收集与评估成本最小化的途径,它可以减少患者选择医院的周折。因此,面对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以差异化产品突出学科特色来站稳市场就会成为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的首选。护理学科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体现医院特色与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学科建设要根据医院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集优创新、适应需求,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才能达到品牌效果,同时,医院的品牌是医院间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2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增加,逐渐成为严重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健康需求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保健服务作为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都不同程度推动护理工作向更专业、更全面、更广泛转化。为此,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发展着重点的取向。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能存在初步的学科体系,但在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严重不足,缺乏明确定位和目标,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中没有中医护理特色;缺乏中医护理规范和标准,中医护理研究缺乏,没有继承与创新,水平低下;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困难重重,学科的落后也阻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2.1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中医医院护理学一直沿用西医护理学体系的理论与技术;另一方面,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学术渊源与发展历程,传统中医医疗存在医护不分现象,学科界限模糊。大多数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尚未开展,护理学没有明显的特色,导致学科缺乏创新与发展,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晰,没有明确研究方向,不能形成完整和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

2.2临床护理实践缺乏中医护理特色、自身规范和标准

在现代护理实践中,中医医院护理学科一直借鉴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模式,其中少有介入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逐步独立。但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医医院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和护理问题凸显。单纯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科室甚少。临床实践中,护理学继承和挖掘中医护理技术不够,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多以现代护理体系、方法和技术为主,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缺乏专业自信,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因而,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应该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一方面,注重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保持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解决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协调共存问题,形成中医医院护理学科的特色。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还很不明确,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大多表现出随意性,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和规范的护理操作程序、护理常规,简单的护理路径不能在临床推行,护理研究也多数是借鉴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出的规范化过程,未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并对护理效果缺乏较科学的效果评价及标准,导致中医护理技术在低水平中恶性循环。因此,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必须在平台建设期准确定位,突出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合理借鉴现代护理学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护理程序和标准,建立中医医院护理的标准工作模式。

2.3中医医院护理研究发展滞后,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下

中医护理科研与现代护理科研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医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力量薄弱,没有较强的科研骨干队伍,科研水平低下,多为低水平重复;不能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科研经费少,争取到中医医院政策上的重视和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很难,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医护理研究的开展及专业水平、学术水平的提高。

3重视护理学科建设,提升中医医院整体水平

针对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学习国内外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验和思路,结合中医医院的优势与特色,从护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确定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策略,搭建护理学科平台,从条件建设、人才梯队、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为打造中医医院“品牌效果”夯实基础。

3.1注重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做好发展规划

顶层设计要充分梳理和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编制可行的建设规划。界定内涵与外延,围绕护理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要根据中医医院发展特色,结合护理学科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一是加强学术交流,重视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二是开展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学术定位提供支撑。现代护理学是相对于临床其它学科而独立的、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其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临床技术、教育体系也基本完整,而目前中医医院的护理学科建设仍处于初期,学科没有平台,应尽快梳理中医医院护理学科自身存在问题,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尽快解决自身发展的基本问题。

3.2突出建设重点,发挥自身特色,构建合理体系

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理论、方法、技术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从而形成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以该研究方向为重点,借鉴现代护理学的研究思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充实和创新中医护理学科的内涵,逐步构筑完整的学科体系,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医医院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在护理学科平台上分层次、分类别加强建设,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的倾斜支持,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医院的核心竞争实力。

3.3树立科研意识,加强学术交流,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由于中国历史发展原因,护理人员的培养大多数还处于较低水平,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阻碍,整体素质、科研意识、思路和能力的提升空间很大,护理学科建设需要科学研究支撑,要坚持不断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思维,掌握科研技巧,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同时,中医护理学科要创新、提升,除了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还必须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研究先进经验,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及时调整学科理论和体系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学科。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人才梯队素质和学术水平,创新护理技术,形成护理学科特色和优势,是促进护理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

3.4加强护理骨干培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打造稳定和优秀的团队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打造优秀人才团队的前提和保证。实现人才核心内容的优化,要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两方面着手,中医医院护理管理部门与各院校联合进行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以培养更好的实用型的护理学科人才,并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关键,学科骨干培养为重点,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这将是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5加强护理学科条件建设,建立完整管理体系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护理学科更要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护理学现代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大量先进科技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帮助护士查阅资料、统计分析、沟通信息、及远程教育。因此,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学科骨干自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以不断增加学科建设活力。

篇3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认定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学科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与成熟的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护理学科尚缺乏清晰的学科专业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发展二级学科、培养不同类型的护理专科人才是护理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级学科的确立需要与医学发展相匹配,其专科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及未来的发展领域可为护理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医护理学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独特的护理技术,在老年医疗、社区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巩固、提升中医护理的专科地位,创立护理二级学科,可为护理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打造专业队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西医护理学校毕业生成为中医院护理的主力军,在开展中医护理时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盲区。中医基础理论薄弱、护理技术能力有限,导致临床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低下,与技术水平下降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教育层面的缺失,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影响了中医护理水平的发挥,限制了中医护理向高层次的发展。而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医护理队伍现状制定中医专科护理培训内容及标准,开展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规范化教育,可造就一支独具中医护理特色的专业队伍,有利于中医护理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的深化、中医护理水平的提升。

3.拓展专科领域

国内外研究表明,专科护士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专科护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专业护理知识不断积累,护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相对落后,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梯队无层次。卫生部曾明确提出,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拓展专科领域,对专科人才培养准入资格、目标、形式、考核及管理等进一步细化。通过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完善的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体系,规范培训模式,构建中医专科护理人才梯队,对拓展专科人才培养领域、积累专科人才培养经验、促进专科护理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可行性

1.培养基地院校联合,形成优势互补

优秀的专业师资和丰富的临床资源是培养专科化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专科护士的理论、实训基地大多设在医院,虽然有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但理论培训的护理专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采用院校联合培养模式,体现医院与高校间的优势互补,由高校负责理论培训,设置中医护理专科护理培养课程,打造专科护士培训平台,将专科化理论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中,师资力量包括学院的资深教授、医院的资深医护人员,还可选配跨学科师资,讲授不同学科的课程。实践基地设在医院,遴选符合评审标准的实践基地,由符合资质的临床带教老师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以满足临床实践培养需求。

2.专科定位清晰,发展领域广阔

虽然目前我国对专科护理人才的称谓尚未统一,但普遍认为其共同点是满足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的特殊要求,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经过特定的机构进行专门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由权威机构考核并获资格认定,在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是目前我国护理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综观国内专科护理发展,在临床认可度高、成长迅速的专科护理通常在医疗所不能顾及或无暇顾及的岗位或领域,专科护士发挥的作用是医疗无法替代的,有专门针对一种疾病的护理,如糖尿病、肾病;专门针对一类疾病的护理,如肿瘤、骨科、心血管科;专门针对一类人群的护理,如产妇、婴儿;拥有专门一种护理技术,如血液净化、静脉输液;拥有专门一类护理技术,如手术室、伤口造口,中医护理就属于专门的一类技术,在西医护理无法涉及的领域,解决西医护理所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或症状,其专科性在于中医护理技术的专科性及护理理论的独特性,这是中医护理区别于其他专科的表象和内涵所在,而且相对于其他专科而言,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更为扎实、技术手段更为丰富、应用领域更为宽广。

三、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思路

1.培养层次多元化

中医护理队伍基础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中医护理教育应该在坚持中医护理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在校期间开设中医护理专科培养课程,在前期通科教育的基础上,让高年级护生接受专科理论、技能培养,本科阶段着重培养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提升专科能力奠定基础;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基于高起点、高要求的原则,面向临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在职教育阶段的培养可根据学历、职称不同分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可分为专科护士型培养及临床护理专家型培养。专科型培养指学历、年资较低的护士要求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病人提供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养生、康复等指导;专家型培养指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以知识更新、拓宽特色护理项目为主,培养能够在中医护理实践中解决疑难问题、充分展现中医护理工作价值的专家型护理人才。通过多元化的培养层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

2.课程设置多样化

目前的专科护理培养对象往往存在学历教育与临床经验不能兼顾的情况。因此,中医护理专科培训采用课程模块,因人制宜,已通过学历教育者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完成规定的专科实践操作,保证足够的临床训练时间;在职教育者给予理论培训,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开辟多途径培训通道,提高培养效率,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教学方式灵活化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借助集中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示教、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临床实习、论文撰写等形式,开展自主性学习、互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也可强化专科实践操作技能,有助于全面提高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效果。

4.核心课程特色化

对于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但核心课程着重于体现中医特色,通过递进式中医护理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造就具有综合才能的中医护理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理论培训、专业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其中理论培训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以中医专科理论为重点,逐步提升护理科研、循证、教育等能力;专业模拟训练包括中医病案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营养食疗运用、情志调养方法、养生康复知识指导等,着重训练中医护理临证运用能力;临床实践通过中医护理查房、实际案例分析提升辨证施护能力,强化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营养食疗、情志调养、养生康复等技能训练,逐步提升创新运用、解决临床疑难问题能力。

5.能力考核综合化

专科护理人才注重培养其独立获取和分析信息、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的能力,能够为专科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采用综合评定方法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个案护理、综述、论文答辩等考核形式,以评价其专科综合应用能力。

四、成效展望

1.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

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为中医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可明确中医护士的角色定位,规范专科工作范围与内容,提高中医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培养一批能发挥中医特色、符合临床需求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在专科型人才的基础上,可以成长为一支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精通中医护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家队伍,引领中医护理的发展。

2.开设中医护理专科

中医护理技术以“简、廉、便、验”受到群众普遍认可,有很大的需求空间,但目前门诊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很少,门诊开设中医护理专科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医疗无暇顾及的领域大展身手,根据中医护理理论,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应用护理技术、护理手段明确,适应病种范围广泛。如耳穴埋籽可治疗失眠、咳嗽、高血压;脐部贴敷可治疗便秘、腹泻;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盆腔炎;特别对于病情较轻且无需住院治疗的病人,中医护理专科无疑是最佳选择。发挥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作用,开设中医护理专科,主要承担以下服务功能。

2.1咨询、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指导中药服用、运用中医理论开展体质识别、营养食疗、情志疏导、四时养生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

2.2中医保健方法指导开展易筋经、八段锦、按摩、气功、太极拳等养生保健技能辅导。

2.3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护理技能治疗相关疾病,如耳穴埋籽、拔罐、刮痧、贴敷、热熨、熏洗、中药换药、中药灌肠等。

3.开展社区中医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在社区有广阔的需求空间,其“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观念与社区“预防为主”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在社区的优势得天独厚。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的要求,中医专科护理服务将帮助社区不同的人群和慢性疾病病人实行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发挥在养生保健上的优势,推广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操作,给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和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4.开展教学科研

篇4

我国老年人口1.78亿,80岁以上高龄老人接近2900万,老年人口急剧增长,预期寿命(正在以每年4~5%的速度)向高龄化的方向发展,寿命增长了,但长寿却不健康。目前我国约有3300万人失去部分的自理能力,1080万人完全失能,这些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长期护理。

孙丰源说,自从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少生育约为4亿人口。如今独生子女孝敬父母遇到的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二是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三是生活成本高,无力负担;四是无法将父母接到身边照顾;五是养老机构无法让人放心;六是护理康复医疗短缺;七是异地医疗费用结算较为繁琐。

因此,孙丰源建议:

篇5

1.1国内护理学科的日益成熟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直重视护理学科,其设置均为一级学科。根据现代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2月重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护理学”定为国家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作为成熟学科得到了认可,并已具备现代护理专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护理作为医疗机构主体工作之一,开展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对加速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医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明确护理学科定位随着学科内容和体系的不断丰富,学科定位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护理学科的性质有别于医院其它临床学科,其专业内涵决定了本学科的学科定位,护理学科定位应结合所在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并随着本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科定位没有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甚至不能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的性质和特点,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或阻碍学科专业发展。

1.3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和护理人才专科化的发展趋势医院护理学科定位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于护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护理人员占医院人员比例近1/3,和临床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护理与医疗实践的着重点不同,形成了护士与医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护理学科具有其特有属性。二是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细化、纵深的不断发展,护理专科化也逐步形成,临床护理人员如何进行专科培养成了当务之急。在我国,护理学科分化也日趋成熟,如重症监护、手术室护理、各学科专科护理人才需求越加强烈,因此,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也有专科化护理方向倾斜的趋势。

1.4强化医院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强势、精品品牌中医医院中较强的学科品牌优势是患者潜意识中的信赖趋向,是向患者提供信息收集与评估成本最小化的途径,它可以减少患者选择医院的周折。因此,面对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以差异化产品突出学科特色来站稳市场就会成为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的首选。护理学科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体现医院特色与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学科建设要根据医院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集优创新、适应需求,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才能达到品牌效果,同时,医院的品牌是医院间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2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增加,逐渐成为严重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健康需求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保健服务作为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都不同程度推动护理工作向更专业、更全面、更广泛转化。为此,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发展着重点的取向。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能存在初步的学科体系,但在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严重不足,缺乏明确定位和目标,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中没有中医护理特色;缺乏中医护理规范和标准,中医护理研究缺乏,没有继承与创新,水平低下;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困难重重,学科的落后也阻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2.1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中医医院护理学一直沿用西医护理学体系的理论与技术;另一方面,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学术渊源与发展历程,传统中医医疗存在医护不分现象,学科界限模糊。大多数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尚未开展,护理学没有明显的特色,导致学科缺乏创新与发展,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晰,没有明确研究方向,不能形成完整和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

2.2临床护理实践缺乏中医护理特色、自身规范和标准在现代护理实践中,中医医院护理学科一直借鉴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模式,其中少有介入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逐步独立。但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医医院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和护理问题凸显。单纯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科室甚少。临床实践中,护理学继承和挖掘中医护理技术不够,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多以现代护理体系、方法和技术为主,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缺乏专业自信,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因而,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应该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一方面,注重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保持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解决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协调共存问题,形成中医医院护理学科的特色。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还很不明确,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大多表现出随意性,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和规范的护理操作程序、护理常规,简单的护理路径不能在临床推行,护理研究也多数是借鉴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出的规范化过程,未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并对护理效果缺乏较科学的效果评价及标准,导致中医护理技术在低水平中恶性循环。因此,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必须在平台建设期准确定位,突出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合理借鉴现代护理学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护理程序和标准,建立中医医院护理的标准工作模式。

2.3中医医院护理研究发展滞后,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下中医护理科研与现代护理科研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医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力量薄弱,没有较强的科研骨干队伍,科研水平低下,多为低水平重复;不能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科研经费少,争取到中医医院政策上的重视和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很难,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医护理研究的开展及专业水平、学术水平的提高。

3重视护理学科建设,提升中医医院整体水平

针对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学习国内外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验和思路,结合中医医院的优势与特色,从护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确定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策略,搭建护理学科平台,从条件建设、人才梯队、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为打造中医医院“品牌效果”夯实基础。

3.1注重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做好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要充分梳理和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编制可行的建设规划。界定内涵与外延,围绕护理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要根据中医医院发展特色,结合护理学科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一是加强学术交流,重视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二是开展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学术定位提供支撑。现代护理学是相对于临床其它学科而独立的、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其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临床技术、教育体系也基本完整,而目前中医医院的护理学科建设仍处于初期,学科没有平台,应尽快梳理中医医院护理学科自身存在问题,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尽快解决自身发展的基本问题。

3.2突出建设重点,发挥自身特色,构建合理体系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理论、方法、技术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从而形成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以该研究方向为重点,借鉴现代护理学的研究思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充实和创新中医护理学科的内涵,逐步构筑完整的学科体系,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医医院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在护理学科平台上分层次、分类别加强建设,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的倾斜支持,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医院的核心竞争实力。

3.3树立科研意识,加强学术交流,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由于中国历史发展原因,护理人员的培养大多数还处于较低水平,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阻碍,整体素质、科研意识、思路和能力的提升空间很大,护理学科建设需要科学研究支撑,要坚持不断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思维,掌握科研技巧,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同时,中医护理学科要创新、提升,除了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还必须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研究先进经验,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及时调整学科理论和体系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学科。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人才梯队素质和学术水平,创新护理技术,形成护理学科特色和优势,是促进护理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

3.4加强护理骨干培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打造稳定和优秀的团队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打造优秀人才团队的前提和保证。实现人才核心内容的优化,要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两方面着手,中医医院护理管理部门与各院校联合进行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以培养更好的实用型的护理学科人才,并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关键,学科骨干培养为重点,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这将是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5加强护理学科条件建设,建立完整管理体系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护理学科更要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护理学现代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大量先进科技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帮助护士查阅资料、统计分析、沟通信息、及远程教育。因此,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学科骨干自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以不断增加学科建设活力。

篇6

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一项长期的根本性任务。是医院创名院、建名科、育名医(“三名”)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专科护理建设是重点专科建设内容之一,能使护士在专科疾病认识、治疗、护理、康复指导上具备较高水平,使重点专科护理质量更上一个台阶。我院儿童骨科自2008年-2011年,在创建重点专科的过程中,护理工作紧密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有关内容,建立重点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强化重点专科护士中医理论与技术培训,提高中医护理科研能力,于2011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专科验收工作,现将重点专科护理建设体会总结如下:

1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为保障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医院制定了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成立了重点专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科室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制定并落实重点专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儿童骨科重点专科护理工作发展规划;儿童骨科专科护理建设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护理岗位职责、人员培训计划及落实考核措施等;每月均组织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2技术、学术能力建设

2.1结合诊疗规范完善护理常规我科在重点专科建设开展的同时,运用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理论,结合科室诊疗规范完善了重点病种护理常规,每年对护理常规进行优化。护理人员熟悉掌握重点病种的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主要从病人的辨证施膳、用药、情志、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护理工作。

2.2重点单病种突出中医特色护理并进行评价及制定改进措施科室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广泛运用于骨伤科护理中。我们根据“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儿家长根据患儿骨折不同分期进行饮食调养,将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运用于临床。根据骨折患儿的身心特点,科室设计并应用了上肢游戏式引导功能锻炼操以提高骨折患儿的康复效果。

每月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对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2.3加强科研与学术交流能力

积极总结专科护理经验,参加国家级、省级护理学术会议,与省内外护理同行进行护理经验交流。对下级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在建设周期内与3家医院形成对口支援,举办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2次,2010年申报并举办《儿童骨科辨证施护新进展培训班》。建设周期内护理科研课题立项1个。

3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

3.1注重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证能力的培训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是顺利开展中医护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重点专科要成为中医护理模式病房,必须注重护理人员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在全院护理人员课时达到100课时要求的基础上,科室通过讲座、跟随医生查房、中医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了解本科室病种的相关知识。科室每季度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

3.2护理人员专科、专病理论知识的培训科室制定了各级护士护理理论、技能要求,每年对各级护士进行技能考核;科室制定并落实重点专科培训计划;专科、专病护理查房每季度1次;专科、专病理论讲课每季度1次;重点专病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每季度1次;专病应用护理技术考核每半年1次。

邀请科内医生专家授课,学习牵引、手法复位的配合,小夹板固定的方法、功能锻炼指导等专科护理技术,使护理人员学以致用,能熟练配合医生进行各种骨科技术操作。

4专科文化建设

重点专科精神文化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时代气息,突出救死扶伤的行业特点,重视人文关怀,创建良好的中医专科文化氛围。

4.1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在病房走廊、门诊候诊区设立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栏和适宜儿童的卡通形象宣传栏,介绍本专科中医药治疗特色、中医药疗效等内容。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科室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从诊疗行为、服务方式、人才培养、教学传承等方面,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患儿在娱乐中学习有关健康教育常识,我们自编了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画册、健康教育处方,供患儿及家属翻阅。画册色彩鲜艳,采用卡通图像,加上其父母在旁边的指点说明,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患儿受到健康教育的熏陶。内容有:儿童骨折骨折后的家庭护理,骨折三期不同的饮食,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各项检查、治疗的意义和配合,儿童意外创伤的预防,出院指导等内容。

篇7

1 军队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人才竞争的挑战 新时期人才竞争成为护理管理的主要问题。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市场上采取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即用高工资、高待遇将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挖走。近几年来国内地方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和举措纷纷出台,军队医院护理人员队伍中,高学历、高层次的护理人才显得更加缺乏。加之近年来军队的精简整编,军人护士连年大比例转业,致使在岗护士工作量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队伍的新稳定,无法适应新型护理模式对护士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

1.2 竞争策略的挑战 军队对医疗服务的指标,往往从质量、服务、价格三方面来评价。医疗市场原有的竞争,主要着力于改善服务,提高技术质量,降低价格来满足市场的需要。新时期,特别是加入WTO后,合作医疗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其掌握并运用国际先进护理技术及管理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优质服务,导致综合竞争力由技术质量基础上的服务与价格的组合优势来决定。由此,军队护理质量将会随着国际水平的冲击产生巨大的压力[1]。

1.3 综合素质的挑战 人的综合素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的兴旺发达,取决于也表现于人的综合素质上。目前,社会对护理的需求领域不断扩大,国际间护理学术交流不断增加,从护理教育、护理研究到护理临床实践,都将面临与国际接轨的必然性。而我军护理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学历结构还不够完善,部分护理人员还缺乏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人际学、教育学等人文知识。护理服务领域的扩大、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2 对策

2.1 加快护理人力资源开发 新时期,要实现护理发展目标,就必须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来挖掘。在市场竞争的今天要立于不败之地,靠的就是人才。护理管理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清醒地认识到引进人才是基础,用人是关键,留人是保障,育人是后劲。目前,要求护理管理者要加倍努力,优化护理人才培养环境,选拔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做到人才的选拔、使用、培养、提高和管理一体化,使之挑起促进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任。

2.2 推动创新发展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军队护理管理者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从医疗资源高消耗的粗放型管理向“优质、低耗、高效”的集约化管理转变;二要加强技术创新,要使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高新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使医学技术和医疗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三要加强服务创新,树立市场观念,掌握供求、价格、竞争三要素,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服务方向、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

2.3 开展继续教育 新时期军队开展继续教育是适应时代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开发人才资源和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的需要[2]。首先,要着力抓好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鼓励外出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加强素质培养,促进知识更新;第二,为适应军队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注重“第二梯队”骨干的培养,让其打牢基础,练好基本功,以确保护理管理层相对稳定;第三,制定不同专科、不同层次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使护理人员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2.4 不断深化改革 军队护理管理者必须坚持面向部队、服务战备的正确方向,这是我军的宗旨和根本职能所决定的。要不断深化改革,才能生存,才会有发展。只有用积极的态度去认识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迎接新时期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军队护理管理者,既要立足于“打得赢”,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又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深化护理改革,开创军队护理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篇8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是三门峡市唯一一家市直综合性医院,经过50余年的发展,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在本地区堪称一流。但是,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事工作在医院总体目标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医院“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依法治院、以德办院”的发展方略,制定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搞好人才资源规划尤为重要。

1 医院专业技术队伍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已烙在每个职工心中,“科教强院、人才兴院”也成为医院再次腾飞的动力。医院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发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医院着力于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专业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截至2006年10月,医院现有正高职称人员12名、副高职称人员72名、中级职称275名,占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8%;硕士学历8名、本科学历257名、专科学历221人,占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8.5%。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要保持医院在本地区同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必须不断巩固和加快重点学科的建设,发挥名牌效应,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引导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课题,多出成果,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促进科研成果与临床相结合,推进以基本技术创新和高科技技术创新为主导的自主型技术战略。

2 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措施。

医院人才的配置要按照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人员科学匹配的要求,首先满足临床、医技科室医疗、教学、科研及重点学科的需要,行政、后勤管理人员要少而精。重点放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上,按照优选、优待、优育的人才测评原则,盘活人才存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1有计划地实施继续教育

目前,临床、医技科室还有部分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人员,在护理岗位上,也有部分中专学历的人员,近年来,该院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学历再教育,科学地引导他们通过自学考试和半脱产学习,改变现有的学历状况和知识结构,预计到2010年底,85%的护理人员可望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从根本上改变医务人员学历结构,通过医学继续教育,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

2.2在院内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全面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各科室组织专家和业务骨干严格执行“三级”联合查房制度;安排固定的时间授课,向青年医护人员传授临床知识;加大对“三基训练的考核力度”;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激发医务人员苦练专业技术的积极性。

2.3培养骨干人才

按照医院重点科室发展规划,选派优秀人才到上级医学院校及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大科室每年2人,小科室每年1人,重点培养骨干人才。

2.4运用激励机制,加快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学术专著,在国家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所需费用全部报销,积极参加科研立项,争取科研成果,一切费用由院方承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加快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篇9

多层次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多层次人才梯队的稳定将有助于构建初、中、高金字塔型的临床专科护理人才梯队模式,这种模式是理想的人才队伍结构,不仅具有结构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规划。

护理实践中培养专科护士的必要性

1培养专科护士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必需专科护士是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业型临床护士,受过专科护理训练,能利用其专科的护理才能,独立为病人及家属解决健康问题。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并在专科护理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已经成为新时期势在必行的护理管理新举措。

2专科护士的遴选与角色要求(1)选准培养对象的关键是德才兼备,首先应选送有敬业奉献精神,有较好的护理基本功底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作为培养对象,才可能精湛地掌握专科护理新知识、新技术。(2)专科护士必须具备临床判断和推理能力,具有评判性思维、护理实践、协作、变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3专科护士的培训(1)明确其临床角色和专业角色的内涵及其作用,促进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对病人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估,以做出正确的决策。(2)确定培养周期。培养应形成持续性和周期性。以专科护理发展为特点,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通过专业领域学习获得资质证书并定期安排短期进修学习,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开阔专科护士的视野,拓展其护理知识和专科技能,达到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探索专科护士培训长效机制

1专科护士的使用构建专科护士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平台。由于专科护士是经过特别训练并掌握娴熟专科技能,且取得专职任职资格的护理人员,应调配到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专科护理技术优势的岗位。专科护士主要参与临床护理、危急重症救治、临床带教、护理查房及护理科研等工作。同时,能开展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制订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和参与专家门诊等各项工作。

2专科护士的管理我国专科护士的管理尚未系统化、规范化,多数医院对其存在着“重”培训,“轻”使用的现象,有些甚至培训与使用脱节,如许多专科护士在培训后与其他护士一样从事常规的护理工作,没有体现出专科护士的技能优势,这在很大程度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并影响了专科护理的发展。为了促进专科护理的有效发展,应注重以下几点:

2.1岗位的设立专科护士立足于相应的临床专科领域,面向全院开展工作。

2.2工作量设定对专科护士进行客观、规范的管理,制订专科护士工作制度,规定隶属关系、工作性质及待遇等。

2.3门诊出诊各专科可根据实际开设专科护士门诊,如PICC置管专科门诊;伤口造口专科门诊;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等。工作内容包括,给予患者静脉置管的维护、导管的更换;给予伤口造口的护理;给予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药物知识及自我监测的专科指导,给予胰岛素注射操作和糖尿病足的预防指导等。

2.4院内会诊专科护士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24h内完成对患者的会诊,并对患者或责任护士进行专科指导,如系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还需追踪会诊有伤口的患者,并亲自或指导予以换药等。

2.5巡查督导专科护士每天参加所在科室早交班后跟随责任护士查房。如糖尿病专科护士重点检查所在内分泌病区内的糖尿病患者,查房后重点到老年病科、肾脏内科等科室巡查督导,伤口造口专科护士重点检查所在病区内的伤口造口或压疮患者,查房后重点到ICU、神经内科等科室巡查督导;以了解全院专科患者的情况。

2.6健康宣教各专科护士根据自己所涉足的专业领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科健康讲座。糖尿病专科护士对住院和门诊患者分别进行专科知识宣教。造口专科护士在会诊或为患者换药时,对患者及家属讲解专科知识,每天或隔天跟踪患者伤口状况并及时予以评估。

3专科护士的考核评价对专科护士的考核评价通常采用综合性的指标来衡量其工作质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专科护士对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经过特别专业训练的专科护士,不仅能出色地配合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和特殊重大手术的参与,还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专科护理项目,确保病人安全。

4营造良好的专科护士执业环境执业条件与环境的优劣与否,既体现专科护士的角色地位和社会价值,也关系到专科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专科护士管理的有效与否也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和潜力的挖掘。为此,应尽快明确专科护士的执业准入和执业规则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确认,以此促进护理专业化稳步迈进。

培养专科护士促进护理学科长足发展

篇10

近些年,护理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仅从我院情况看,护理工作在专科建设、人才培养、护理科研、护理质量、护理技术和护理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与广大护士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肯定成绩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护理干部队伍建设还面临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1 患者医疗需求的提高,对护理干部的工作质量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标准。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因此对护士个人素质的要求也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护理干部能够带好团队,一方面带出一支服务和技术过硬的高素质护理团队,加强护士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护理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双管齐下,才能适应患者的医疗需求。

1.2对护理学科建设重视不够,护理管理人才的使用培训还要完善。总体上看,各级领导对护理学科建设越来越重视,但有时不同于重点专科建设、仪器设备引进那样决心大、投入多,在人才建设的整体规划上,往往缺乏培养“南丁格尔”式的高级护理人才的目标。对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往往重视技术操作,对素质、心理等复合式的训练开展得较少。这些年,护理人员通过在职和离职等方式学习,提高了大专和大本学历的比例,但学历不同干同样护理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发挥高学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骨干作用还缺少成熟的做法。

1.3护理团队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认知。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和社会对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各级医院都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床位不断扩大,患者不断增加,同时也面临医护人员的大量增加。新毕业护理人员的大量增加,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护理管理人员要切实关注工作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2 加强护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在工作中,作为护理人员应时时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和利益出发,维护患者的利益,同时优良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操作是高质量护理的保证。在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对护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遵守规章制度,加强服务意识,以减少护理纠纷,发展现代护理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护理质量,必须着重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转变服务理念,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1适应形势的要求,深化护理队伍管理的改革创新。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应当把护理管理的改革创新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其次是管理手段的改进。研究更多的护理管理软件,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监控。

2.2 根据护理学科建设和护理工作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复合式培训。当前护理工作距新形势的要求和病人的愿望,还有许多不足,因此,搞好护理队伍建设尤其是培养复合式护理人才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要注意解决好三方面问题:一是培训方式应采取多种形式。二是对护理人员的使用要区分层次。三是培训内容要适当拓展。

2.3 坚持精神与物质的辩证统一,注意解决护理干部的实际问题。在尊重护士、加强培训、改革创新的同时,要把解决护士的物质利益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努力把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

3 强化护理干部制度建设,促规范管理意识的提升

3.1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制度要有系统性、科学性,在医院护理内部具有权威性和约束性。制度是一个不断的修订及完善的过程,护理管理者要及时把新的管理思想以制度表现出来,使之能与现代护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医院护理精神、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

3.2 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制度的制定是使护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使护理人员都能明白自己的岗位工作职责,并能做到自觉遵守,自觉维护。制度贯彻实施必须充分到位,应具有很强的刚性,实现“人治”到“法治”的跨越。

3.3 制度的监督和控制。科学管理的主要特征是管理要封闭,制度―执行―检查―监督―反馈,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把制度细化,有定性或量化标准,形成数据化和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使护理人员人人守规章,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不断进行反馈和改进,确保护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4 引入竞争机制,调整充实护理管理干部队伍

改变过去自上而下委任干部的办法,引入竞争机制,采取个人申请、科室举荐、院长办公会议研究聘任等方式选拔任用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中青年选拔到管理岗位上来。

4.1 强化培训,增强管理能力。医院护理管理者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就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及时转变观念,掌握新的卫生管理知识和方法。要造就一批护理管理干部梯队,必须把护理干部培训和管理当做医院人才建设的一项工作。

4.2 完善护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医院站在战略的高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思考、设计和实施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转变管理理念,加大选拔培养新时期管理人才的力度,使选拔优秀管理人才形成制度化。对护理干部的能力、素质、绩效等综合评价,对成效显著的干部采取倾斜政策予以激励,对不适合的管理人员做好分流,绝不迁就,始终保持管理队伍旺盛的活力和生机。

总之,护理管理者要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制定符合本院特点的护理理念,从而使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活动中,明确医院的价值观、服务观、质量观及发展观。护理干部建设以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为终极目标;以营造和谐、优秀的文化环境为现实手段;以实现软件性管理为主要管理方式,改善了护理队伍的整体形象,保证了患者得到高品质的护理,有利于现代护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促进护理质量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爱忠.创建学习型护理队伍是基层医

院参与竞争的资本.当代护士, 2007年

02期.

[2]谭晓雪.提升护理文化,创建服务品牌.

中国医院管理,2004年10期.

[3]傅雪君.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的路径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