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方法和途径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2 09:15: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德育方法和途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德育方法和途径

篇1

1 德育平台网络化,促时空拓展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构建网站及栏目,使之成为学生的网上俱乐部,实现了德育平台网络化,有效拓展了德育教育网络空间(见表1)。

以“文明网”为例,通过“文明视窗”采集社会上发生的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活动,如《白衣天使为病患献血》《“节约”闹元宵》等,把阳光播撒到孩子的心中;“文明公告”反映学校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文明之星”宣传校园里的文明小榜样;“主题活动”报道学校为传播文明举行的各项活动;“文明故事”给学生们提供典型的文明小故事;“师德建设”把老师们对师德的理解诠释其中。一系列平台的搭建让文明教育时间灵动、空间无限。

2 德育方式网络化,促自主修炼

网络时代,学生德育方式也应该实现自主开放。俗话说,他律不如自律。学生的道德意识、文明意识等事实上很多是在家里自主修炼完成的。

2.1 建立班级网页,培养集体意识、竞争意识

对班级主页的维护及更新完全可以托付给同学进行,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公告、班队活动、本班之星、班级荣誉、教师寄语、家长心语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学生通过建设主页培养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通过访问主页自主学习“本班之星”的先进事迹,班主任的“每周一信”让学生明白这周哪些方面值得表扬,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而且通过每年一次的优秀班级主页评比,又能增强竞争意识。

2.2 制作个人主页,自主修炼理想信念、创新精神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主页中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设置学生日志、个人相册、优秀作品等栏目,鼓励学生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访问个人网页,在比较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学生个人网页的评比活动,使学生网页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网页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不断提高,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3 德育题材网络化,促资源开放

在网络环境下,德育过程应该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全方位的、全面的开放,既共享校内的德育资源,更要利用校外的包括网络上的德育资源。首先,要将德育范围向社会生活全方位开放。德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内,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其次,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德育主题活动,让他们关注、调查、分析、思考各种复杂现象和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洞察力、判断力和思辨力。

3.1 上传校内德育资源,增强德育活动时效

1)校园主题活动上网。结合学校德育目标,分年级设立学生德育研究的若干专题,如爱护地球、拒绝、公共空间意识等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让学生上网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再根据自己的设计,加工整理,最后做出电子演示稿并上传到“团队活动”栏目进行展示。通过活动,学生既学习了相关的德育知识,又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2)原创德育视频上网。

一是制作“校园动态”等特色原创节目,在校园网“专题报道”中播出,“校园动态”报道本月学校大事,弘扬学校精神。专题报道以大型活动报道为主,让一时的德育活动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正能量。如“童心向党”庆六一联欢活动、“励志奖学金首发式”活动、彭成教授大型感恩演讲等视频均已上网。

二是录制优秀德育课例,形成网上德育精品课堂。每学期录制优秀的班队活动、党团活动、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德育课例,让一堂课影响一批人,教育一批人。经过几年的积累,已形成了一批丰富的原创德育课例资源,供全校师生共享。

三是学校宣传片和毕业生留念光碟在网站“视频点播”栏目播出。宣传片以宣传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育设备、一流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办学效果为主线,毕业生纪念光碟则以入学以来的学校重大活动、个人成长足迹、校长寄语、恩师寄语为主题,增强学生的爱校、尊师、感恩、向上的意识。临近毕业的孩子们打开网站的留念光碟,时而因为成功而欢笑,时而因为感动而落泪。有时校园的一处风景、恩师的一句鼓励会让孩子们陷入深深的思索、得到无穷的力量。

3.2 引进外部德育资源,积极参加网络主题活动

如组织参加“文明小博客”撰写、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网上祭奠”活动、杭州文明在线的“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中国文明在线的“向雷锋学习”专栏学习活动,还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三维纪念馆、“最美司机”吴斌事迹展等。

如学校组织各班在信息课上网学习“践行我的中国梦,争做最美小公民”倡议书,并结合学习倡议书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文明公共空间行为,争做最美小公民”、学雷锋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通过网上主题德育活动的积极参与,孩子们经受了心灵的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

4 德育互动网络化,促进沟通

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学校的引领和教育,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网络为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深度沟通。

4.1 建立校长信箱,拓宽信息通道

为了加强学校主要领导与家长、学生的热线联系,我们除了在校园网站上公布学校主要领导的联系电话,还在校园网首页设置了校长邮箱,欢迎广大家长朋友、学生随时反馈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校长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与家长、学生反馈问题的解决情况,答疑解惑,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

校长信箱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如学生孙晗给校长写信:

尊敬的校长,您好!我是四年级的孙晗,近几天,我为一则小小的新闻而伤心,新闻告诉我们: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照这样下去人类会灭亡。我希望学校能在寒假时做些活动,让同学们多多宣传环保和节约知识,养成环保节约的好习惯。

校长回复:

一个学生有如此的社会责任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你很棒!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关注我们的未来,要从我们自己做起,然后再去影响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我一定按照你说的建议去做,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争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对集体对自己负责的人,欢迎以后再提建议。谢谢!

校长的及时回复让学生看到了学校认真育人的态度。德育处结合学生的建议在假期组织了“保护母亲河”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同学们组成假日小队,有的发问卷,有的搞宣传,有的写调查报告,用各种形式宣传节水、环保意识,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深度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2 运用“家校通”等,促进和谐沟通

在生活节奏快、工作任务重、孩子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家校通”成了老师与家长联系的好帮手。孩子的点滴进步通过“家校通’短信,得到老师“激励赏识”、安全教育得到老师“温馨提示”、节假日得到老师与家长“沟通传情”。随着网络的普及,QQ等交流成为很多学生喜爱的方式,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要求德育导师加学生为“好友”,进行网上辅导。促进了师生双方的和谐沟通。

4.3 网络心理辅导,开一把把心锁

在“健康网”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室,高度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有“心灵互动”与“心理信箱”两个版块,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担任版主,提供在线咨询及邮件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网上心理咨询外,还编辑网络心理杂志,供学生阅读。“学海心苑”杂志由学校心理组老师主编,每两周一期,每期一个主题,如“直面竞争、复习心理、如何训练自信心”等,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以及“心苑寄语”等形式为师生提供心理辅导类文章,介绍“减压”的办法等。通过网络心理辅导,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结,又使心理咨询工作摆脱了以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德育中恰当地应用网络技术可以产生良好的育人效应。同时,还应加强学生上网的自律意识,鼓励学生善于网上学习,自觉、健康地运用网络资源,提升公民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更加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德育工作寻求更加富有实效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篇2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结合多年德育工作的实践,就小学实施德育的方法和有效途径谈几点体会。

一、健全德育管理网络,落实德育目标任务

德育工作事关青少年发展大局,学校必须确定以德育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完善以“校长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管理网络。要根据学校实际合理确定德育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方案,详细具体安排德育工作。要加强德育工作督促检查,建立德育工作评价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近年来,我校确定了“追求真善美,培育有智慧、明是非的阳光学子”的育人理念,提出“以真求真、以善扬善、以美育美、以爱育爱”的落实路径和措施。在全校开展“真善美在课堂、在校园、在校外,真善美在语言、在行动、在礼仪,真善美在教师、在学生、在家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系列活动。从“弯腰捡起一片纸”“随手拧紧水龙头”“不闯红灯文明行”“在家我做小帮手”等细节入手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基础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队伍。班主任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能组织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我们的做法:(1)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如开展“读书点亮智慧人生”“放飞心灵,成就梦想”等为主题的班会课观摩,让班主任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开展思品课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每学期我们都安排1~3节思品课的观摩教学,组织班主任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低、中、高年级思品课教学模式。(3)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每学年除有计划地送部分班主任参加外地培训外,学校政教处还按月开展班主任培训,培训做到月月有主题、有点评和反馈、有实效。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奠定了基础。

三、实施德育评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长春52中开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平台,对学生实施德育评价:(1)引入学生标志性发展评定卡评价、班级捆绑100分评价、课堂优化评价、等级评价和积分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每种评价方法都注重及时性和激励性。等级与积分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更有实效。(2)改变了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从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养成、实践与操作素养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3)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4)学期末通过评价平台,对所有学生一学期来的思想表现形成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等级,并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予以通报。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系统的引入,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学生德育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进,提高了德育评价的实效性。

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升华

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是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德育多元化

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生源复杂,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混杂,还有外地来做生意、打工者的子女,也有父母都不在身边在校外公寓寄宿的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仅靠一两节品德课教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和辅导。学校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立了心理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点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家庭以及公寓寄宿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品行。

参考文献:

篇3

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内化成青少年的自觉行动,从而来指导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目的。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德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实际收效与投入相比十分不协调,结果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有时甚至出现德育工作“等于零”的结果。面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甚至“一筹莫展”。那么,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现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 学校德育的现实问题

1、德育现状与社会变革出现不相适应矛盾

首先,商品经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在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正当竞争的同时,要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的负面影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要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致沦为见利望义的金钱拜物教徒。其次,当今社会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人们充分享有民利和言论自由。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上,一切用“三个有利于”来做为判断标准。这需要青少年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发展自己的独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政治判断能力。否则会出现青少年思想上的混乱和前途的渺茫。

2、“上位人”的 权威管理对学生强制行为过多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可以分为“上位人”和“下位人”的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意识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学习上、生活上的不完全独立,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上位人”。同时,由于中国人传统的望子成龙意识,我国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和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家长在培养子女的目标上有较强的功利意识。这种功利意识表现为相当多数家长过于重视智育,特别是重视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好就能上好的大学,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就能挣更多的钱,就有好的物质享受。家长在子女的管理上往往采用限制性管理或强制性管理,家长属于“上位人”的权威地位。当前,各类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较多地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通常是量化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不得不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下,要想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教师在学生的管理上也较多的采用“上位人”的管理方式。学生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师“全威”的强制,长期顺从的结果使他们的心理逐渐被扭曲,眼中只有“上位人”。

3、学生在校与社会表现不一致,形成了双重人格

家庭、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学生存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不同步或要求不一致甚至脱节,显示出学生的双重人格。例如:有的孩子在家连洗袜子、洗衣服等小事也是父母长辈包办代替,当然不是孩子不想干,而是家长不放心让孩子干。在校,按老师的要求不得不干(比如做值日生),而在家你让我也不干,因为不需要,我“不会”干。于是心灵上的迷惑使孩子形成了双重人格。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劳动当成是一种惩罚而不认为是光荣,甚至发展到有的家长到校帮孩子干活,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再谈“劳动光荣”,德育教育显得是如此苍白无力。

4、青少年学生选择能力差,犯罪率上升

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了,国外先进的高科技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同时涌入国门,成人与青少年 同时接受新信息,一时之间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健康的、亚健康的、甚至黄色的等信息一起来到我们面前。作为成人,有一定的辨别意识和能力,可以有选择的接受信息。而青少年的身理、心理均处于发育阶段,是非、美丑、好坏面前的判断能力较差,且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对所有信息来者不拒,统统接受,因而造成部分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迷茫,整日昏昏然而无所事事,追求享受,盲目崇拜,步入人生误区。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德育脱离实际,停留在空洞的口头说教下

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其自然规律的,孩子认识事物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表面到实质、从微观到宏观。因此,他们往往先看到的是现象,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选择现实。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不强的原因之一是德育往往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下,脱离了实际。目标订的大而远,虚而高,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2、德育目的和收到的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

中学生德育是要通过内化来把社会意识和良好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意识和行为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接受一定的思想道德的标准并使之变为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然后外化为个体的行为再作用于社会。这样,只有社会要求,学校要求与学生个体自我设计之间的矛盾统一时,才能使德育目标得以实现。即;使说教的大道理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社会化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去指导行动。在当今社会,这种价值观、道德观是要经过学生自觉自愿的选择的,任何外力都无济于事。国门开放了,社会多元化了,因而选择也出现了多元化。德育工作者把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有利于社会和人共同发展的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讲给我们的学生,而学生在选择上还没有达到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相统一。

三、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1、净化德育环境,确定实际有效的德育目标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确定实际有效的德育目标,要歌颂人间的真、善、美,让学生学会热爱,使德育内容分层合理,从小到大,便于内化;要从一点一滴的小处做起,低起点,严要求;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2、树立大德育观,加速学生的社会化

德育要从我们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上去思考,观察各种德育现状,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整个社会的大潮流中去探索思考。在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面进行德育教育,使说教的大道理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社会化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去指导行动。形成“人人都抓德育,事事与德育有关”的德育工作大环境。使学生能在选择上达到个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相统一。

3、实践同伴与品德的认同

同伴的认同是学生的第一期望,品德的认同是学生的第一需要。学生在意同伴的认同,同伴之间互相鼓励,竞争,监督,能有效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伴的认同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交往、文体活动、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寻找到自己的被欣赏点,学生能更多地被同伴关注,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欣赏,感受到幸福,从而获得成功;品德认同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实现自身价值,能发挥自己的德育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实践与德育建设活动中,形成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根本上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重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校德育工作的群体是学校每个教职工,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自身素质和德育工作意识程度以及德育管理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敏锐性都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功效。因此,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师德教育,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5、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仅要加强学生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当前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如何在这三种教育导向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德育大目标,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是提高德育整体实效性的基础,也是从全局上根本转变德育薄弱现状的重要环节。学校也可与社会联系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德育优势,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合力网络的德育大环境,使学生在校与在家都能接受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4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下面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二、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整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坏的习气逐渐减少的好局面。

三、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 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2. 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3. 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四、采用榜样教育法

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榜样,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榜样,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发扬他们的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篇5

作为学校工作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德育教育是组成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小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合理科学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建立集体荣誉意识、民族自豪意识及正义感,实现对真理的理智追求。

一、小学德育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现状:

(一)德育教育意识薄弱

在学校教育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明确的要求和清楚的意义,因而缺乏德育教育工作的明确意识。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明确德育教育的工作要求。人的行为往往受思想意识的支配,实践活动能否深入开展往往是由重视的程度及认识的深度决定。学校不明确对德育教育重视的程度,教师就难以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课堂上,教师自说自话、照本宣科的讲课方法在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并不能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感悟和体验,因而学生对教材内容无法理解,更无法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身的行为。另一方面,学生日常生活中身体、心理的细微变化,教师不能及时认识并予以关心和纠正,使德育教育缺乏应有的针对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教学工作重视不足

学校教育将智育培养作为工作的中心,在工作中致力于科学知识及理智技能的灌输和培养时,高质量的语数英教学是学校追求的目标也是教育改革的中心,学校缺乏对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重视,因而德育课程被置于无形。具体教学中,首先,小学在课程安排上为每种每班只安排一节德育课,一般为下午的一节或二节,课时少;其次,在进行教学内容选取时,一般以社会、思想品德等作为教材,使教学内容理论性较重,实践活动的缺乏,使德育课程离学生生活较远,因而理解和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再次,教师进行教学组织时,往往照本宣科,缺乏对教材思想内涵的深度挖掘,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简单呆板;最后,课后作业布置时,往往偏于知识性,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可操作性较差。

(三)德育师资力量薄弱

大多数学校往往缺乏专职的德育教师,德育工作往往是由语数英或班主任等老师兼任。这种现状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学校认为专门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择专职德育教师浪费人才,浪费经费;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的专职德育教师缺乏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广阔的视野,从事德育工作感觉自己大材小用,因此,小学的德育师资较为欠缺。另一方面,兼任的德育教师为了主干课程的教学效率,往往占用德育课堂,致使本就较少的德育时间更为缺乏。

(四)德育资源及评价不足

很多小学受自身教育经费的限制,往往在德育工作上投入不足,经费的缺乏致使德育资源缺乏保障,学校德育教育设施设备难以满足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德育教育在受到严重限制的同时,难以保证有效的实践;另一方面,德育工作缺乏可行的评价依据和有效的评价措施,教师在没有教学压力负担的情况下,难以对学生形成实质性的负担,因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操作性难以有效保障。

二、优化并改进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针对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特提出以下有效的优化和改进方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重视

为使德育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需要学校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在提高德育认识,明确德育目的、作用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德育教育在美育、体育、智育及学生劳动技能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有一定的了解,使其对其他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认清;其次,教师在强化认识的基础上,还要对德育教育的整体过程积极参与,使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意志、道德情操等得以有意识的培养,在言传身教中实现对学生品质和智慧发展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独特个性的形成;再次,在学生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培养其将教师的品质和行为作为自身日常行为标准的意识,使其将教师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与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等视为自身行为的典范,通过自觉主动学习情感的建立,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育思想、德育知识的学习,培养优异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及学习品质。另一方面,学校在强化对德育工作重视的同时,自觉加强对德育教师的重视,自觉强化对德育教学的监督,自觉增加对德育经费的投资,可以通过将德育教师进行外派学习和培训等,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比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多媒体以及计算机等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来播放一些先进人物事迹,让学生集体观看。观看完以后,再让学生参照这些先进事迹以及先进人物谈下自己看法和感慨,然后教师再依此为切入口,正确的引领和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科学的价值观以及道德意识。当然也可以播放一些身边的小事来教育学生,像什么公共场合不乱丢垃圾、在车上要给老人以及残疾人主动让座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以尽可能的做好对学生自身道德意识以及道德意志的培养工作。

(二)遵循原则,重视方法

为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可以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本,重视参与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同时,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激发,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比如: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在使学生获得直接情感体验的同时,增强其认识的清晰化和条理化;可以通过学生自导自演,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使其获得体验和感悟的同时,培养其自觉探究意识。

2、以现实为手段,重视探究性。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将现实中典型的有违道德标准的现象选取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在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现象的原因、情境及优劣影响等明确了解。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将其同德育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道德规范,形成自律品质。

3、以教师为核心,重视针对性。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问题的观察分析,使之得到正确、及时的处理。首先,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谈心和接触,在掌握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其身心问题,准确把握学生的行为动向;其次,班主任还要加强与各科教师的联系,在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的同时,实现德育与其他教育的协调一致;再次,班主任还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明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行为反映和心理变化;最后,在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处理时,班主任要培养自身的细心和耐心,在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分析思想问题产生根源的同时,进行谨慎正确的处理。

比如,教师在教学以及日常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个别同学经常在课堂上做些小动作,不爱学习,不但影响自己还影响别人学习;下课之后对其他同学动手动脚;老师布置作业,也不认真完成等问题时,不要一上来就对该同学进行严厉批评和管教,而是要心平气和的和他谈一谈,因为小学生自身的约束能力以及承受能力有限,如果一开始就对他进行严厉教育批评,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老师应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先说出他平常做的一些事情,然后让他自己反思一下这些事情是对是错;然后再问“你感觉老师在课堂上为什么批评你,班上的同学为什么不大喜欢你”,这时他就会意识到以前做的事情大都是错的,“老师批评我,同学们不喜欢我,都是因为我常常违反课堂纪律、欺负其他同学....”“能认识到这一点,说明你还是一个敢承认错误的好孩子,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大家才会喜欢你呢?”,这时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会说“我以后上课一定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认真完成作业,不欺负其他同学”。最后老师再对他进行一定的鼓励和激励“乖,这才是好孩子,你一定可以的,老师看好你。”

在对他进行思想教育之后,教师还得采取一些其他措施,来帮助他克服掉这些毛病,比如给他调换座位,让班上比较有细心、耐心的女同学和他坐在一起,争取通过发挥同桌的力量,来进一步的感化和影响他。同时教师也应不定期的和他进行一些平和的谈话交流,以了解他最近的状况。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在做好德育工作的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的实现了“双赢”。

4、以活动为途径,重视实效性。德育教育在重视理论传授的同时,还要结合可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主体性得以发挥。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结合其兴趣爱好等组织有效的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入社区或敬老院,给予孤寡老人以爱心和帮助;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和教育性报告会等,使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更强。

(三)及时考核,重视评价

教学过程中,学校还要对教师德育教学的状态、形式、思想、方法等进行及时考核,将德育教学的效果计入教师的工作考核,将德育学习的成果计入学生的综合素质报告。总之,在及时的考核中,加强学生和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结束语:

德育教育关系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关系着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小学教育应将德育教育作为组成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唐惠玉.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提效方案研究[J]. 小学教学参考, 2011,(06) .

[2] 仁真古.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09) .

篇6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小学的语文教育,隶属于基本的教育范畴,在语文这门学科的相关特点来分析,语文把“文”作为它的主要形式,在内容上审美化、情感化以及形象化,“寓道于文”、“以文载道”这二者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就是要遵循因“文”而施的相关原则。语文这门学科它不仅需要智育上的培养,还需要在美育和德育上进行锻造,无论是其文学性、思想性还是知识性,都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相关条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以及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要把德育方面的教育良好的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一)小学这个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的塑造与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小学阶段又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教学之中所存在的脱离实际、满堂说、枯燥无味的一些空间说教,不仅不能够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样会让小学生们产生一些厌烦的心理,一定要把趣味性与只是有机结合,才可以使得孩子们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进一步受到相关启发,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语文方面的朗读,用读书的形式来传情悟道。朗读这项活动对于小学的儿童们来说是他们最初的一种阅读活动。人类的语言学曾有过具体的研究,研究结果表示朗读并不是机械的把书本中的知识不假思索的读出来,是通过学生内部的语言,结合自己的话对原文中的段落和句子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让原文中展示的思想融为读者自己的思路。所以,教师在进行朗读的时候,要巧妙的去渗透德育教。学校可以适当的开设一些“悟情明理,以读为本”的新型研究课题,让学生们学好语文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德育素质,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对文章精度、细读且投入自己感情的读,能够进一步帮助教师实现预期德育的目标。

(三)通过观察思考的形式,培养学生们用笔联系,挖掘去表象下的本质思想。作文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很神奇,作文对于思维来说是创作的一种高级表现方式,它可以综合的反映出这个人内心最深处的世界,更是小学语文教学框架中的一个重点知识。作文所涉及和涵盖的面非常广泛,无论是人、物、景、事等,都要求小学生要讲真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真实的情感,不能说空话假话。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不仅应该注意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深层次的激发,还应该注意在学生或者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之中找出震撼、感动的语言与文字,通过那些作品之中的一系列闪光点,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它的光辉,并且可以领悟到其中可贵的精神,让这种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深植小学生的心田之中,进一步渗透德育教育。

二、注重课外实践活动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教学不仅仅是一方小天地的话说古今与中外,语文教学更不是锁定在课本上的“圈子式”知识传播,应该注重课堂与实践活动互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语文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加强语文修养的塑造,同时,利用实践进行德育的渗透,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小学生良好的品德主要“塑造者”是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反映学生的真实行动。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与传授的时候,在拓展、启发学生们的智能之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之中所涵盖的德育元素,恰当适时地进行德育思想的有机渗透,让学生可以从小就树立一个远大的报复与理想,并且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念,进一步形成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以及世界观、人生观。更能够以此提升学生语文修养的良好养成。

三、利用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德育教育优质渗透

(一)课堂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一步建立起综合素质框架。学生对于教学来说是主体,更是教育内容的主体,对于德育教育而言,学生在主体方面的表现应该是自我养成与自我教育两个方面。对于学生在德育上的具体要求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规范学生们的行为,规范其行为就要进行小学生守则的全面落实,而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存在其阶段性的特征,更涵盖了两个层面的内容。

(二)首先是教育的工作应该注重整体阶段,也就是要根据学生之中存有的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那些问题,有目的、针对性的去突出其中一个重点,进一步解决其中之一的难题。另一个侧重点的教育中心应该分段进行,尊重总体共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个体的差异性,毕竟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高、中、低年纪在教育的具体内容上是不一样的,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其语文教材之中相对突出的德育内容进行各阶段的渗透,每个阶段要有每个阶段的具体策略,不能一种方式贯彻三个阶段。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要求“懂的”变可以,比如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或者是首都、国徽、国歌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应该适当进行民族知识以及国家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让学生懂的今天的学习与安宁生活,有着怎样的过去和历史。高年级可以贯彻党的方针与政策进行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额性质和国情,掌握社会动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塑造德育综合品质。

四、总结

小学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注意教学时候德育知识的渗透,语文这门学科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无论与各门知识的学习还是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该优化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注重策略性教学,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同时更塑造学生语文修养与德育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以后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好习惯”。由此可知,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一、深入调查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农村公办学校,地处银滩,学校面对的大部分学生是渔民子弟,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外来农民工家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指导与城区学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较差。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习惯养成状况,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校以日常行为为突破口,对学生习惯养成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中发现有63.9%的学生看到地上的纸屑不能主动拣起来;66%的学生做不到主动给儿童与老人让座;57.5%的学生不能在家经常参加家务劳动;60%左右的学生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进行订正与反思;58%学生课堂听课质量不高; 5.2%的学生不主动与教师问候,不能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19.5%的学生不能及时制止不良现象。

二、探索农村学校养成教育可持续发展且颇具成效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领导,全员参与

根据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全体领导和老师们作了认真的分析。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养成教育活动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职责,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参与中学生养成教育活动的观念,把养成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动态、静态环境,促进安全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

2.抓常规教育,强化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健全值日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每周列出行规教育的重点,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监督、检查、记载,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这增大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也督促学生找出个人、班级集体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不足,强化学生卫生、保洁、学习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逐步将学生外化的行为转变为内动的驱力。

3.组织开展各类文明教育活动,激励文明行为养成

⑴各班出一期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同学们精心选材、细心编排,为班级献上了高质量的黑板报,使各班级都成为养成教育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为营造现代化绿色校园良好的人文环境做出了贡献。

⑵利用班会课时间,各班组织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虽然各班大致的流程都大同小异,一般有小品表演、故事讲解、情景再现、视频播放、学生讨论、小组抢答、班主任总结等,场面热闹,气氛热烈,掀起了阵阵热潮,但同时整个场面又文明有序,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一定能促成同学们进行自我反思,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⑶举行了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的礼仪大赛。表演大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表演形式有小品、相声、礼仪表演、诵读等,体现了文明礼仪的主题,让学生深受教育和启发。

此外,利用广播、国旗下讲话,举行“文明礼仪伴我行”启动仪式和签字仪式等加强宣传,营造了氛围。还开展班容班貌评比活动,每个教室都贴上校园文明行为“十讲”和“十不准”,让学生时刻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健康心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着装得体,衣着整洁;谈吐举止文明,使用礼貌用语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化学校德育工作,把校园真正建设成为学生温馨的家园、生活的乐园。

4.家校联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教育需要从落实家庭教育常规入手,从家长自身做起。学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与学生家庭普访制度,使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联系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联系手册》《学生成长手册》的填写,让家长每天与教师有沟通,哪怕是对学生作业情况的简单签名、检查与说明,及时了解、交流学生基本情况,对家庭教育进行必要的指导,真正让家庭教育落到实处、起到实效。

开展养成教育教育活动是“以德促教,以教辅德,和谐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能得到培养,学习效果能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全面提高,学校自身也能得到发展。所以,作为教育的阵地,学校还应一如既往,扎扎实实地抓养成教育,使德育更具实效。

【参考文献】

1.曾庆春主编:《跟随榜样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篇8

美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德育和智育过程是知识体系和道德规范的个体内化过程,在德育和智育过程中,个体所发展的主要是理性,而理性与情感对个体而言是同等重要的。美术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性,它可以使个性的心智发展更加完整与和谐,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使个体的不良情绪情感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宣泄和升华。部分学生可以培养美术方面的特长,从而增强自信,达到“常善救失”的目的。它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人生变得高雅与充实,在精神上有所寄托。美术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严重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支配,教育重心始终向智育倾斜。美术教育因一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艺术教育认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结果造成学校美育地位的严重削弱。传统应试教育中美术课只是作为一种摆设来完成它的使命,很多学生包括其他一些任课教师大都认为:美术课无非就是画画图,看看图片以游戏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认为美术可仅仅是其他学科的调节剂,只起到平衡身心,“换换脑子”的作用,而轻视了艺术教育的其他功能。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也得到了改革,但收效不大。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1 发展农村中学美术教育,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

美术学科的改革,是学校整体课程结构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要保证七,八年纪的美术必修课的教学时间,增设九年级美术必修课。必修课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基本素质的各种训练,获得不要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正确认识真善美,着重解决共性的问题。其次是要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加强课外活动。选修课和课外活动教育着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使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二者之间,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又有所侧重,发挥了不同的育人功能。

2 根据教材因地制宜,制定教学侧重点

本着大纲的指导思想,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对教学的侧重点和课时安排做灵活调整。就拿河北版美术课十五册来说,教学内容总共14课,涉及手工制作的就有6课,这6课内容分别是:庭院设计,面具制作,食品造型,民间剪纸,皮影,动画。课题不同,需要准备的材料也就不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难题:老师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准备材料,课到了上课时,材料备齐的同学却不多。问其原因,有的说材料买不到,有的说今天让买这,明天让买那,高考又不考试,家长不支持——没有材料的手工制作课,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后课堂效果甚差,起不到动手创作,开发思维的目的。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相比,经济条件的限制,制约了美术课的正常进行。

针对这样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改变教学侧重点,安排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任务,比如:用五谷杂粮做装饰画,用树根,枯草做手工艺品,在鹅卵石上作画等。这样既弥补了因材料不足而造成的损失,又使学生动手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还节约了经济开支,极受欢迎。

3 加强对美术课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应试教育中,美术课被作为副课,一直不受重视。首先要改变这种陈旧的观念,要让学生明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在未来竞争很强的社会里,对人才的要求会更高,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人和创造。美术课对发展我们健康的身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美术的重要作用,才能更主动地去学习。其次还要提高其他学科教师对美术课的认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紧密相联,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就更证实了这一观点。多彩的画面,美妙的音乐,艺术感十足的文字在一节课上的应用,无疑会使学生更关注学习内容,投入更大的热情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教师正确认识了美术与各学科的联系,才能从言行上表现出对美术课的不轻视,从而让学生也正确态度对待美术课。

4 美化校园环境,使学生得到艺术熏陶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恶劣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沉闷,美好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愉悦,学习兴趣大增。改变环境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益,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且在动手美化环境的同时得以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教室是学生的学习场所,要创造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在教室周围张贴名人名言或标语,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后墙可以设立各科学习园地,定期更换,举办班级艺术作品展等,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寝室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可动员学生自己做一些装饰品,装饰画来美化寝室,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体会美术和生活的联系。另外,学校可定期举办校园艺术展,支持和鼓励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成立艺术长廊,开拓学生视野,陶冶情操,丰富师生课余生活。

5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美术教师的素养

篇9

在学校的教育中,德育教育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标着重强调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初中实现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整合,要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进而有效的发挥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作用。

一、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必要性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和实践互相结合的听觉艺术,通过节奏、旋律、音色、调试以及曲式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将音乐形象塑造出来,能充分的表达出人们的喜怒哀乐,属于情感艺术。德育指的是针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以及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的灵魂。在初中进行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整合,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用美好的音乐语言培养学生的善恶分辨能力,在思想、行为和情感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音乐自身具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真正的领悟到真善美,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另外,学习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能够让学生在进行情感体验时,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净化心灵和思想,使其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音乐是一种共同语言,没有国界之分,因此,其对于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和开朗性格、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音乐具有合唱、合奏的特点,因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而且还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

二、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途径与方法,需要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校园音乐建设三个方面进行:

1.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德育整合

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德育整合,教师要充分的挖掘教材,发现其中的德育资源,制定教学目标,在音乐的教学中将学生的德育力量激发出来。

(1)意识性的进行德育整合。学生进入教室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坐姿、站姿等行为进行规范,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敬老师以及举止文明等。另外,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演唱心态、使其能够勇敢表现自我。

(2)利用歌词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音乐教学,教师不仅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歌词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理解歌词的过程中,认识人生,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紧紧抓住音乐作品的形象主体,通过运用演唱、创编和表演形式,将学生的爱国、爱自然、爱生活、爱人民的情感培养出来。

(3)在音乐思想课中感知思想内涵。音乐欣赏以音乐作品作为对象,运用视听、阅读相关资料的方式,运用分析乐谱的手段,发挥音乐的联想能力,真正的领悟音乐作品表达的真谛,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感。在音乐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对选取音乐作品的题材、形式和风格等进行了解,选取恰当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艺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2.在课外活动中实现德育整合

教师通过组织音乐小组,进行定期的课外活动,将音乐艺术与课外活动互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1)选择恰当的音乐作品。在进行音乐的合唱、合奏过程中,选择优秀的、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优美旋律中,对音乐的积极向上的力量进行体会和感悟,净化自身的心灵,升华情感,并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使其完美的实现音乐教育和德育的整合。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音乐的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通过把握作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

(2)严格要求学生的合唱。学生进行合唱时,要对声部、音量以及音色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确保合唱实现统一。协调、和谐的效果。另外,要求学生不早退、不迟到、遵守纪律,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精神,加强学生的纪律性。

3.在校园音乐建设中实现德育整合

篇10

事故就是已经引起或可能引起伤害、疾病或对财产、环境或第三方造成损害的一件或一系列事件。有三方面的含义:1、可能造成职业病、工伤或其他妨碍人身健康的事故;2、可能造成工厂、设施或设备损坏或停工的事故;3、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事故。

一、发生事故的原因

在油气集输的全过程中,易造成锅炉爆炸、加热炉炉膛爆炸、压力容器超压运行、旋转设备伤人、高空坠落等事故。发生生产事故的根源,是由压力容器的操作引起的,现就压力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常见的事故做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容器本体质量差,内部压力过高

容器设计结构不合理,用材不当,制造质量差,本身存在先天性缺陷;未开展定期检验,年久失修,容器器壁严重腐蚀,强度达不到安全标准,内部填装介质过量,容器受热(如日光曝晒、火灾等)致使容器内物质发生聚合、分解等剧烈化学反应等原因,都会引起容器内压升高,导致事故发生。

(二)容器附件泄漏,引起着火、爆炸

容器的阀门从主体脱落、容器阀门漏气、安全泄压装置动作(由于容器内部压力或温度异常上升所引起的;或由于安全装置质量不好,以致在正常使用中自行动作,使容器内物料喷出而引起事故)。容器上的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破损,造成物料泄漏引起事故。

(三)职工安全意识淡薄

有些职工安全意识不强,对待安全制度法规视若罔闻,缺乏责任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事故的方法和途径

(一)推广并实施HSE节点管理法

HSE管理体系即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它将企业的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纳入了一个管理体系之中,是近几年来出现的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用的管理体系,它集各国同行管理经验之大成,体现了当今石油天然气企业在大市场环境下的规范运作,是突出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面参与、持续改进的管理标准体系。将危害及其影响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HSE管理体系运行的最直接的目的。自2002年HSE管理体系在我站施行以来,我们按照“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的原则,把生产巡回检查的不同内容细化为节点,一点一点地进行检查,体现出我们对生产管理的精细,真正做到疏而不漏。

(二)油系统增设压力保护,合理的制定生产指标控制范围

为了避免油系统跑油事故的发生,对于投运自动控制的油站来说,油系统有必要增设压力保护。当系统压力超过0.30Mpa时,游离水放水全部打开。这样就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结合各岗位生产实际,我们对生产指标进行量化,制定了各岗位生产指标控制范围,严格要求值班工人按照生产指标控制的范围进行控制。

(三)做到设备经常维护保养,养成好的工作作风

在生产管理中,我们坚持做到设备的经常维护保养。每周召开一次班长会,各班长汇报本岗运转设备及备用设备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地检查设备;在工作中做到“三不放过”:参数异常波动不放过;设备异常声响不放过;指标异常变化不放过。坚持做到安全装置定期校验,严格按照节点法管理生产,发现一个隐患,处理一个,养成了“事不过夜”、“四不下班”的作风,都能做到设备运转不正常不下班,发现隐患没处理不下班,当天能解决的问题没解决不下班,工作达不到质量标准不下班。

(四)加强职工安全技能培训

各岗位按照油田公司在用标准目录清单配备标准,组织岗位员工进行标准培训,要求岗位员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培训。结合生产实际,组织HSE培训,培训员工风险削减措施。风险削减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有八种方法:危害物削减法;危害隔离法;危害源屏蔽法;应急放空法;危害源定向诱导法;应急切断法;控制阀组加强法;自动报警法。培训是对员工最大的福利,我们倡导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培训就能提高,坚持抓技能培训,一天一问、一班一题、一周一训、一月一考、一季一评、一年一结和师徒帮教,换岗轮训。职工每上一班岗,都要按照要求学会一道技术理论题;每周都抽出一个小时时间,对职工进行专题培训。这样既提高了职工技能素质,又增加了安全保障。

(五)编制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

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预案是为了在危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能快速做出反应,有效地控制、处置和救援,保护人员、保护财产、保护环境、保护公共利益。我们编制了各岗位应急预案,年度应急演习计划,组织岗位员工进行演习,针对演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不断丰富应急预案,以适应岗位需要。

(六)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