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15: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语文古诗解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咏鹅》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学到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文学家。唐高宗永徽年间官至侍御史。武则天时,骆宾王因上书而获罪,被贬为临海县丞,仕途不得志遂弃官而去。曾随同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了著名的《讨武曌檄》指斥武则天之罪状,传诵一时。后因兵败,下落不明,被杀、出家为僧之说都有。他是初唐杰出的诗人,著有《骆宾王文集》。《咏鹅》一诗传说是骆宾王七岁时随口吟成的。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白鹅戏水浮游时自由自在的神态、动态、声韵和色彩,反映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题目《咏鹅》是歌唱、赞美鹅的意思,“咏”,歌唱、赞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鹅弯着脖子向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曲”,弯着;“项”,脖子。用“曲项”二字写出了鹅“向天歌”时的神态。一个“歌”字写出了鹅的声韵美。鹅那清脆的叫声,在作者听来就好像是在唱一首嘹亮而动听的歌。一个“歌”字让作者喜爱白鹅的心情跃然纸上。“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用“白毛”二字写出了鹅的颜色。“白毛”,洁白的羽毛。“浮”,漂。“浮绿水”,写出了鹅游泳时自由自在的样子。用“拨”字写出了鹅游泳时的动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鹅的身上是洁白的羽毛,它漂浮在绿色的水面上,一双通红的脚掌正在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全诗仅十八个字,便把一副活泼、清新的白鹅游泳图展现在读者面前。一只只普普通通的大白鹅,在诗人的妙笔下却显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鹅的声音响亮而悦耳,鹅的色彩鲜明而丰富,既生动又形象,令人如身临其境,仿佛见其形听其声,叹赏不已。
《咏鹅》这首诗是刚入学儿童学到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的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根据诗的内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笔者认为教学时可采用三步教学法来讲读。第一步,采用观察法。就是把课文中的插图放大成彩色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按照诗句内容的顺序去观察。首先,指导学生观察鹅的头、颈部位;其次,观察鹅的羽毛和红掌部位;再次,观察绿水。第二步,采用谈话法,就是让学生回答问题。
1.这幅图上画了什么?
2.这幅图上共有几种颜色?都是什么颜色?
3.白鹅的全身有几种颜色?(从头到掌按顺序说)
4.水是什么颜色?
5.鹅叫唤时是什么样子?
6.鹅游泳时的动作怎样?
对于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回答这些问题十分容易,因为几乎家家都养鹅,但对于从小就生长在城市的孩子来说恐怕就比较难了,因为有的孩子虽然在动物园里见过白鹅,但未必见过白鹅游泳时的场景。进行教学时,有条件的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投影片和光盘等,让学生观察后再回答。第三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模仿问题5和6,增强课堂气氛,从而达到增加课堂趣味性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明白了以上问题后,教师可用儿童语言把诗的内容绘声绘色地描述一遍,最后泛读、领读这首诗,进而让学生从诗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和感染。
附“板书设计”以供参考:
(一)咏鹅
歌唱赞美曲项向天 (神态)歌 (声韵)白毛、红掌 (色彩)拨 (动态)
(二)咏鹅
歌唱赞美神态美 (曲项向天)声韵美 (歌)色彩美 (白毛、红掌)动态美 (拨清波)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我们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没准走到半路就会下起大雨来,就会被浇成个"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妈妈摸着我的头,眼圈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不能体谅妈妈的难处,竟对妈妈说妈咱能买把伞吗有伞就不会被雨淋了妈妈沉思了一会儿买咱买一把伞妈妈一字一句地说着听了妈妈的话,我半信半疑,家里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呀?可是今天妈妈的话是那样的坚决,我知道妈妈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妈妈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
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了。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妈妈怎么织了一夜的布?我想着,悄悄地走到妈妈跟前,"妈,您一夜没睡?"妈妈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妈,您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妈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妈妈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她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
"看,你要的伞!"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妈妈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崭新的用黄油布制成的八角大伞。我快活地拿起伞,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妈!"我一抬头,忽的,我看见了妈妈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
从此,这把伞伴随我,上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它仿佛母亲就在我的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忘不了母亲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1、联系上下文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3分)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4分)
近义词:坚决-()反义词:快活-()
3、给短文第2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
4、用"______"画出一处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一下"我"此时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中"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妈!’我一抬头,忽的,我看见了妈妈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请想象一下"……"省略的内容,当时会是怎样的情景,用三四句话描述出来。(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妈妈买伞是我意料之外的事,使我特别高兴。
2、答案:坚定伤心
3、答案::",?。",",!
4、答案: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此时的心情很迫切。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遇见不同的电气故障。电气故障单产生式千奇百怪的,排除故障的方法及方式只能根据故障的具体情况而定,也没有什么严格的模式及方法,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往往会走不少弯路,甚至造成较大损失。作为一名电气部门员工,在遇到电气故障时,能准确查明故障原因,合理正确的排除故障,对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经济损失和安全生产都有重大意义。
一丶电气故障的分类
按照电气装置的构成特点,从查找电气故障的观点出发,常见的电气故障可分为三类:
1.电源故障:缺电源、电压、频率偏差、极性接反、相线和中性线接反、缺一相电源、相序改变、交流电混淆。
2.电路故障:断线、短路、短接、接地、接线错误。
3.设备和元件故障:过热烧毁、不能运行、电气击穿、性能变劣。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是查找电气故障的关键。分析的基础是电工基本理论,二队电气装置的构造、原理、性能的充分理解,是与故障实际的结合。某一电气故障的产生原因可能很多,重要的是在众多原因中找出最主要的原因,并运用方法排除解决
二丶掌握电气故障排除的方法
故障的排除是维修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彻底排除故障,必须清楚故障发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能从理论上分析,解决故障发生,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掌握排除故障的方法。
(一)电阻测试法
电阻测试法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通常是指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电机、线路、触头等是否符合标称值以及是否通断的一种方法,或者用兆欧表测量相与相、相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等。测量时,注意选择所使用的量程与校对表的准确性,一般使用电阻法测量时通用做法是先选用低档,同时要注意被测线路是否有回路,并严禁带电测量。
(二)电压测试法
电压测试法是指利用万用表相应的电压档,测量电路中电压值的一种方法。通常测量时,有时测量电源、负载的电压,有时也测量开路电压,以判断线路是否正常。测量时应注意表的档位,选择合适的量程,一般测量未知交流或开路电压时通常选用电压的最高档,以确保不至于在高压低量程下进行操作,以免把表损坏:同时测量直流时注意正负极性。
(三)电流测试法
电流测试法是通常测量线路中断电流是否符合正常值,以判断故障原因的一种方法。对弱点回路,常采用将电流表或万用表电流档串接在电路中进行测量;对强电回路,常采用钳形电流表检测。
(四)仪器测试法
借助各种仪器仪表测量各种参数,如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及参数的变化,以便分析故障的原因,多用于弱点线路中。
(五)常规检查法
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如:有的电气设备在使用中有烧焦的糊味儿,打火、放点的现象等)并借助于一些简单的仪器(如:万用表)来寻找故障原因。这种方法在维修中最常用,也是首先采用的。
(六)更换原配件法
即在怀疑摸个期间或电路板有故障,但不能确定,且有代用件时,可替换试验,看故障是否消失,恢复正常。
(七)直接检查法
对在了解故障原因或根据经验,判断出现故障的位置,可以直接检查所怀疑的故障点。
(八)逐步排除法
如有短路故障出现时,可逐步切除部分线路以确定故障范围和故障点。
(九)调整参数法
有些情况,出现故障时,线路中原件不一定坏,线路接触也良好,只是由于某些物理量调整的不合适或运行时间长了,有可能因外界因素致使系统参数发生改变或不能自动修正系统值,从而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十)比较、分析、判断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巷与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我国古代城市是从传统的市坊制度开始的。坊(居民区)与‘防’同义,最初是和市(商业区)严格分开的,并用围墙各自封闭起来,白天开放、黄昏关闭。孔颖达疏据《毛诗正意》曰:“文公乃徙居楚丘之邑,始建城,使民得安好处,始建市,使民得交易。”
史学专家认为街巷与市坊有一种传承延续的关系,市坊应可视为街巷的前身。坊中民房之间必然留有走道,此即最初的街巷,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市坊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宋元以来,市坊已发生裂变,坊中出现了市场、店铺,街巷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居民走道,而有了促进商品流通,方便商品交易功能。街多为商业性街道,巷则纯粹为居住性是半私密性空间。说文解字:“街,四通道也,巷,里中道路”。
2. 古城泉州的街巷空间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脉和传统。我国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形态――中心结构和大量的街道组成的城市网格。泉州于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左右在今市区建城,城区为南北朝向。城市建筑群多为南北朝向,常常按照南北轴线布置,城市住宅区的道路则大多东西向设置。古城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又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世界各大宗教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都在泉州留有丰富的遗迹,并对泉州街巷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2.1 城南(泉南蕃坊)
泉州城南历史街区的兴盛依托于港口的发达。这里为外国人集中侨居地区,中西建筑文化在这里交融,留下了丰富的民居建筑遗产。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来远驿遗址、富美宫等,另外涂门街的清净寺,车站的蕃佛坊(即婆罗门的回教寺等),都是外国人常聚之处。这就是《蒲寿庚考》书中所称的“泉南蕃坊”。
城南历史街区内有保存较为完整的聚宝街、万寿路、青龙巷等历史街巷。街区内的主要建筑功能是居住,万寿路与聚宝街在住宅基础上沿街开店,是居住街区内的地方服务商业街。而青龙巷、横街等街道依然保存着传统居住街坊的职能。
街区现有道路空间格局较为良好。商业性街道宽都在6―10米之间,相当于现代住宅小区级道路标准。居住性街巷宽度略窄,为3-5米不等,虽略显局促,但却为居民的居住提供了亲切的气氛。
在街区丰富的民居建筑遗产中,典型的传统名居类型有:传统院落式民居官式大厝、手巾寮(手巾寮内部含中西合璧式样)和从南洋传入的中西合璧式洋楼建筑。洋楼俗称‘番仔楼’,其平面布局为传统四合院,但建筑够造及装饰却吸引了不少西洋建筑的处理方式。首先洋楼为外廊样式,外廊指在建筑周围围上廊子,即指建筑物外墙前附加的自由空间,是一种生活空间。另如西式山头的做法和文样、窗楣等一些装饰性构件都明显来源于西方建筑。除受西方建筑影响外,伊斯兰建筑也在这里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位于涂门街的清净寺(图1)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阿拉伯伊斯兰教徙。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在涂门街上,它与闽南传统建筑关帝庙已经和谐相处了数百年,这正是古城泉州街巷融中外文化的魅力。
2.2 城西(传统风格)
西街地区是泉州最早繁荣地带,在城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西街地区一直保持着传统城市‘鱼骨状’的街道坊巷布局。西街是泉州唐子城十字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商业街和交通道路。从西街进入两侧的支巷,人们立刻可以感受道环境气氛的突变,瞬间摆脱了街道的喧闹进入了平和安静的天地中。巷中两侧的民居建筑及巷道丰富的空间散发着浓厚的历史人文信息,正如传统城市街巷的功能划分,“街是商业性街道,巷纯粹为居住性,是联络各住居的入口”。
西街地区与城南略有不同,在留存下来的民居建筑遗产中,中国传统建筑所占比重较大,其中有些内容至今仍对城市生活中的宗教民俗有很深的影响。
开元寺位于泉州西街,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是古代大型公共性建筑群,其大型院落空间是城市整体空间形态中的重点。高大雄伟的东西双塔(图2)(东塔高48米,西塔高45米,是全国最高的石塔)与平铺式的城市布局形成强烈的对比,极大丰富了城市的天际轮廓线 ,是泉州的标志。
开元寺在历代修建、扩建中也不断融合和吸收外来文化,其中包括印度教寺庙构件的使用和其他宗教建筑的作法。这使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传统城市中,大的庙宇道观周围往往容易形成商业集中的繁华地段。近寺地区拥有丰富的社会层次,是多文化交流融合的场所。
2.3 中山路(侨乡特色)
中山路自唐建城以来就一直作为泉州的主要商业街存在。骑楼是中山路的重要特征,作为一种商业建筑形式,它是当时华侨回乡投资建设时由东南亚殖民地带回来的,其特点在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与华丽的装饰及色彩。
中山路沿街均为骑楼,骑楼英文名为‘Arcade’,是指被覆盖的通道,特指一侧或两侧有商店带拱廊的建筑,可挡日照,避风雨。由于沿街手巾寮进深都很大,不易通风,设骑楼可适当减少进深,改善通风。当人们行走于骑楼之下时,其视线必然聚于店铺内。同时从骑楼向外看,一个个连续的列柱将街道立面划分为一个个框景,就有如观看一幕幕长长的卷轴画。这有利于缓解购物者的疲劳,延长其购物时间,从而刺激消费。
中山路平面上的一些细小曲折,让人们在运动中可捕捉一串串连续的画面,它使得空间不容易被望穿,转折处的空间有承与转的作用,是前一段空间的收束,也是下一段空间的序幕。中山路直线型道路易形成空间视廊。钟楼位于中山路、西街与东街的交汇处,当我们考虑一条以上的道路时,道路交叉点就变得十分突出。因此钟楼自然成为中山路的空间视廊中心,是标志性建筑。不仅强化空间印象也是打破中山路总体轮廓的焦点。
古城泉州不同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街巷往往曲折,形成连续画面。常运用空间的收放来变化场景 ,运用空间的藏与露求得细微的趣味,运用点、线、面等空间形态的对比,在若干处形成。最后运用标志性的建筑作为整个连续画面的收尾。
3. 古城泉州的城市文化
泉州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城市文化呈献多元化形式,包括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从整体上看,其核心是中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奠定了泉州文化的思想基础。泉州长期远离政治中心,建筑、方言、民俗、戏曲等都具有古朴的特征。又由于长期与海外的交往,泉州拥有强烈的海洋文化。与泉州通商的国家多达70个以上。泉州作为侨乡,具有显著的侨乡文化,特别是在近现代,华侨带来了洋楼、骑楼等丰富的建筑行式,对泉州的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泉州城市文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中外各种宗教、文化都在这里得到融洽发展。带有各种宗教特色建筑成为城市的主要空间节点,也使泉州的街巷空间变得饶有趣味。
4 结语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空间易地方式,城市街巷最初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徒步行走的人。街巷空间自古就是“步行者的天堂”,可惜现在街巷大多已被机动车辆占有,街巷文化也正变得淡薄,人们除了购物,正在远离街巷,我们需要把建筑传统继承,也需要把街巷的文化氛围继承下来,创作出符合当代居民生活居住环境,让孩子们玩耍的身影依然留在街巷。
参考书目:
1. 吴正旺《泉州小商业步行街的地域性研究》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2. 林翔《城市化进程中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3. 谢鸿权《泉州近代洋楼民居初探》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4. 郑妙丰《泉州西街地区小规模动态更新与保护设计模式初探》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Li Rui
(Zhengzhou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fice, Zhengzhou Henan 450007)
Abstract: Both documentation and impact assessment are essential aspects in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WCH) domain in terms of it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They focus on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f the WCH, enjoying particular defin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WCH domain. The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playing significant roles in WCH protection, management, presentation and promo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cumentation and the impact assessment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WCH domain, so as to promote the proper us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CH.
Key words: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documentation; impact assessment; application
中原文化?z产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河南省目前拥有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洛阳龙门石窟、大运河河南段、丝绸之路和安阳殷墟五处世界文化遗产,是突出普遍价值获得国际肯定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部分精华。档案信息系统建设是文物工作中四有档案建设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为文物的历史沿革、价值内涵、现存状况提供记录,为文物发展趋势和潜在危险、解决方案提供借鉴。而文物影响评估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当前和潜在风险提供分析和评级,为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世界遗产范畴的档案信息与文物影响评估关系,旨在促进世界文化遗产得到妥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 世界文化遗产范畴的影响评估与档案信息
1.1 世界文化遗产范畴的影响评估
世界文化遗产影响评估的对象主要为文化遗产威胁因素及影响,如各种形式的大规模开发对世界遗产保护造成的威胁――道路、桥梁、高楼的建设,不恰当、不和谐或欠考虑的开发、翻新、拆除等行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政策变化以及城市构架变化。此外,过度及不适当旅游等,都会给文化遗产外观、天际线、关键景观等承载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属性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
2011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制定《世界文化遗产影响评估导则》,对拟议项目施加于反映突出普遍价值的整体属性的影响进行连续和动态的分析,并根据遗产的保护级别、价值、保存状况等因素对拟议项目引起的变更程度进行定级,为决策提供依据。
1.2 世界文化遗产范畴的档案
1.2.1 世界文化遗产档案的定义。世界文化遗产档案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这一特定对象及相关活动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遗产记录是以文字或图片形式对文化遗产的物质信息、发展演变及保存状态进行的捕获[1]。世界文化遗产档案是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应当跨学科和跨部门,最大程度地利用所有信息资源,以便认识重大问题,确保文档质量[2]。
1.2.2 世界文化遗产档案的要求。国内外对文化遗产档案的内容、格式、形式及要求予以规范。《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认为档案文本是申报世界遗产及申报后做好管理工作的依据。缔约国所提供申报文件内容应涵盖遗产、保护管理、旅游设施和统计资料等方面[3]。国家文物局定义文化遗产档案为“文物保护单位本身的记录和有关文献史料,形式有文字、摄影(照片、幻灯片、电影胶片)、录像、绘图、拓片、摹本、计算机磁盘及其他信息载体。”记录档案分为主卷(保护管理工作和科学资料)、副卷(行政管理文件及日常工作情况)和备考卷(可供参考的有关资料)[4],并遵循记录档案档号编制规则[5]。
1.2.3 世界文化遗产档案的特点。世界文化遗产档案既要遵循档案的建设原则和方法,又具有自己的特点:①以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为核心对象,不仅对遗产构成单体进行记录,还对承载和体现遗产价值的整体属性和单一属性进行记录;②根据遗产历史年代和文物类型(如古建筑、遗址、景观、文化线路等),涉及的领域和专业有所区别,是融合文献学、历史学、档案学、管理学、社会学、绘图学和数字化等的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实践;③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过程,文化遗产的保存状态、周边自然人文环境和保护管理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记录档案应不断充实,力求做到系统、完整”[4]。
2 世界文化遗产影响评估与档案建设之间的关系
档案信息科学和文物影响评估系统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前者是文物工作的内容和依据,后者为文物工作的有效性、合理规避风险提供工具和方法:世界遗产档案记录遗产的价值、保存状态,保护和管理情况以及一个时间点上或者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构成世界遗产基准数据,具有重要参考和依据意义。世界遗产影响评估旨在通过评估遗产潜在威胁对其影响作出决策和反应,保护世界遗产本体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联系。档案和影响评估具有双向关系,促进二者相互结合和作用,有助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1 档案为文化遗产影响评估提供基准数据和资料
一是在评估准备设计(前期设计、咨询,确定领域和范围,确定机构或人员)、分析评估阶段(收集整理数据,分析遗产资源特征,建立影响评估模型并进行直接或间接影响评估),档案提供遗产目录廓清遗产范围和内容,档案中关于突出普遍价值及承载价值的整体和个别属性以及其保存状态有助于建立数据基准和评估模型。
二是在结论和措施阶段(制定缓解措施草案,制定报告初稿,咨询,修改评估结果和完善缓解措施)以及实施、记录和反馈阶段,遗产档案中保护规划、监测管理措施及实施情况是遗产影响评估报告和措施制定的重要资料来源。
2.2 世界文化遗产影响评估进一步丰富档案内容
世界文化遗产影响评估报告包括世界遗产的确切名称、地理坐标、列入日期、遗产影响评估报告日期、负责准备遗产影响评估报告的组织或实体的名称、报告为谁而作以及是否经过外审或同行审查的声明等内容。报告大纲包括非技术性总结、目录、引言、方法(数据来源、数据库、田野调查、影响评估方法和评估范围等)、遗址评估领域定义历史与描述、对提议变化或开发项目的描述、对提议变化的整体影响进行评估、影响的缓解措施、总结和结论、参考文献、术语词汇、鸣谢和作者、图表图片以及数据详实的附录等[6]。这些在评估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和资料构成世界文化遗产档案的重要内容。
2.3 档案与影响评估在世界文化遗产范畴中的应用
世界文化遗产档案与影响评估围绕遗产突出普遍价值,从保护价值及承载价值的相关遗产属性出发,对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记录、监测、评估和反馈,从而实现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见图1)。
2.3.1 反映作用。以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为核心:与突出普遍价值相关的遗产整体属性和个体属性在某个时间的状态或一定时期的变化情况能够反映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档案建设和影响评估的主要对象。
2.3.2 诊断作用。为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改变提供诊断:遗产现状、遗产价值、保护级别以及遗产改变程度有助于对城镇化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定级,为制定开发建设相关决策、遗产保护措施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
2.3.3 反馈作用。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反馈:以预防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对于开发项目施加于文化遗产的风险评估过程及结果进行档案记录并反馈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遗产影响缓解措施的制定以及对开发项目的建设具体行为的控制。
3 世界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与影响评估关系的启示
3.1 结合世界文化遗产范畴的特点,加强档案建设
一是不断充实档案内容,通过文物收集、科学调查、坑探或试掘,口述历史或证据的收集等方法丰富档案内容,并确保信息与数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二是进一步依靠网络和科技构建数字化档案系统,便于遗产的评估和分析。同时,应当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系统对遗产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二是加强数字化档案平台对接和数据分享。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各世界遗产地建设了档案预警监测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然而还应当扩大平台的应用范畴,促进跨部门、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数据利用的效率。如日本亚洲文化中心对其组织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与项目建立了亚太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实现亚太地区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7]。
3.2 充分利用档案和数据,做好影响评估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唯一以苗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自古以来该地区就素有“苗疆腹地”之美称。因此,黔东南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研究苗族文化的重要地区之一。在苗族现存的诸多传统习俗文化中,“鼓藏节”是规模最大、消费最高、最具有影响力的苗族节日活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历史传统,对我们在当今时代批判继承和发展苗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黔东南苗族“鼓藏节”概述
“鼓藏节”是苗族人民原始而传统的祭祖大典,现今黔东南广大地区仍然流行着这一传统习俗。这一节气的祭祖内容十分丰富且庞杂多样,各地有同有异,即使是相邻的两个“鼓社”之间,也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祭祖内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鼓藏节”习俗的研究和考察。原因在于,“鼓藏节”作为苗族社会多年来普遍存在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在一定意义上有着共同的祭祀内容和祭祀程序。据《贵州通志》记载:“每十三年蓄牯牛,祭天地祖先,名曰吃鼓藏。因其以肉分赠亲友,而以肠脏饷客,故名。”1如是观之, 黔东南苗族地区的“鼓社祭”活动每十三年举行一次,每次历时三年完成,即起于子年,经丑年,终于寅年,主要程序如下:
(一)公推鼓头。先由群众公推第一鼓头,其条件是:已婚男子,家境较好,为人正派、公道、能干。然后,由他指定四名副鼓头,分别负责各种有关事务。
(二)准备祭祖牯牛。经济状况较好的,每户准备一头,经济困难者可几户筹资共买一头。祭祖牛选购回来之后,派专人精心喂养。此外,各户还得准备相应数量的猪、鸡、鸭等祭品,以便配杀。
(三)制鼓、醒鼓 、接鼓。苗族祭祀用的“鼓”分为单鼓和双鼓。在苗族人民心中,单鼓是人类始祖蝴蝶妈妈的象征,双鼓被视为苗族祖先“央公”、“央婆”的化身。平时单鼓藏于鼓山林的石窟中,双鼓放在鼓头家。制鼓,即砍树制造单鼓。在农历子年十月下旬举行砍树仪式,于寅年五月再制成新鼓。醒鼓,也就是敲击单鼓,在子年八月子时举行,主要是预告祖先,子孙将要杀牛祭祖了,请祖先回来享受。接鼓,在寅年农历十月再次醒鼓,将其接下山,同时把原存放于上届鼓头家的双鼓转至新任的第一鼓头家存放。
(四)杀牛祭祖。寅年十月举行。杀牛由舅父或女婿执刀。杀牛有一定的次序,即先杀鼓头家的牛,然后再杀群众的牛。合资购买的牛,则由出钱最多者的亲友执刀宰杀。杀牛之后举行一系列祭祀活动,如祭祖、“拥牛角”、“浇花树”、“过桥”,最后送鼓、藏鼓等。
在上述主要活动过程中,苗族人民都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需要进行祭祖、跳芦笙等活动,在神圣而庄严的祭祖大典中增添快气氛,以显示出苗族节日的娱人性质和功能。
二、“鼓藏节”习俗的社会作用分析
(一)“鼓藏节”具有维护苗族地区社会和谐的功能
我们知道,苗族同胞世代迁徙平凡,他们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没有固定的疆土,四处散居。因此,他们只有以祭祖的方式体现公共的民族标识。在苗族同胞及其落后的世界观中,对祖先的忠诚就是对自己本民族的忠诚。正是基于这一点,苗族同胞不惜一切代价杀牛祭祖。于是他们以氏族或宗族为基础建立鼓社,以“鼓社”为单位,通过举行“鼓藏节”活动祭祀祖先。“鼓藏节”期间,方圆几里或数十里的苗族同胞都来参加节日活动,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我们认为,通过这种活动的举行,可以增强人们之间的团结与交流、减少人们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正如罗义群同志所说:“鼓社祭像一根无形的线,一头拴在氏族成员的手里,一头拴在氏族成员的手里。无论你走到哪里,你和他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你跌了跤,他那头就把你来起来。只要还有这根游丝在也就够了,民族认同的意念就会从这根游丝上传递过来。”2 如是观之,苗族祭祖活动具有极强的社会凝聚力,通过祭祖使人们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网,这个网状结构就是:以共同的原始祖先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使“鼓社”内部所有成员都归向自己的祖先,共同维护和遵守本“鼓社”的一切规章制度。表面看来,一个“鼓社”似乎就是一个苗族大家庭。苗族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思维方式,把人们天然的人论情感升华为强烈的民族意识,这对于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苗族社会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时过境迁,历史的车轮已缓缓迈进了现代社会。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广大苗族集聚区依然是中国欠发达的地区,语言障碍、风俗习惯等多种原因使我国的各项政策难以在苗族地区得到顺利贯彻执行。“鼓藏节”等苗族习俗在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不可替代的社会调节功能,因此,苗族“鼓藏节”习俗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二)“鼓藏节”的传统消费观阻碍了苗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用现代经济发展眼光看,“鼓藏节”不利于黔东南苗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鼓藏节”作为一种祭祀祖先的活动,既生动地体现了黔东南苗族同胞的传统文化,又展现着他们热情好客的民情风俗。但是这种祭祀活动,祭品选用的是水牯牛,而且是上等水牯牛,举行一次“鼓藏节”,每个村寨一次性要宰杀十几头甚至几十头水牯牛,这些被宰杀的牯牛均在血缘家族和亲戚朋友中分吃掉。如果以现在物价水平衡量,一头上等牯牛至少五六千元,如果是善于打斗的牯牛则高达七八千元乃至一万余元。除了牯牛,各家还要自备各种节日消费。粗略估计,一个家庭过一次“鼓藏节”的开销,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这对于目前处于经济落后地区的黔东南农村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过于奢侈的消费。这种节日消费不但会使苗族同胞数年的积蓄在几天内迅速消耗掉,而且还会助长各血缘家族间互相攀比排场的不良生活作风。如果我们都把这些奢侈的消费投入到农业生产或其它经营活动中去,则更有利于苗族同胞的脱贫致富。
有学者认为,“鼓藏节”的传统习俗不算奢侈消费,其原因有二:一是广大苗族同胞可以借节日活动从事商业买卖;二是节日期间前来祝贺的客人也会赠送一定的礼物。这两项收益可以弥补杀牛过节付出的巨大损失。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却又只看到表面现象。从现实看,并非所有杀牛户都有能力在节日活动中通过经商来赚钱,这正如我们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具备经商条件一样。相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更有可能是节日活动中的看客和真正的消费者。虽然前来祝贺的客人也会赠送一定的礼物,但“鼓藏节”毕竟不同于婚、丧、嫁、娶等酒宴,客人仅是象征性地赠送礼物,这些礼物根本不足以维持他们长达数天的生活花费。更何况节日结束时,主人还要增给客人一定的肉、酒、糯米饭等信物。
由此看来,多数苗族同胞的致富路劲不可能通过传统节日活动来实现。虽然近年来广大苗族同胞在生活水平上有了一定提高,但这绝不是通过传统民族节日来实现的。客观上讲,这种相对富裕主要是随着社会的开放,苗族同胞家庭内部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结果。因此,如果苗族同胞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奢侈消费换来的只是少数经商者盈利的话,这种做法实在有点得不偿失。故此,我们应在继承“鼓藏节”这一苗族文化传统的前提下,进一步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提倡节约精神,鼓励理性消费,将一部分可贵的资金有效地转移到人们的现实生产和生活中去,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提高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步伐。
三、发挥“鼓藏节”的传统文化功能,推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黔东南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加快其经济发展步伐是历史的必然。同时,黔东南又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州,其境内有以苗族为主体的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并存,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不但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黔东南苗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在的文化资源。再者,黔东南处于祖国西南边睡,远离经济发达的工业区,因而拥有较为完备的生态环境。所以笔者认为,加快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当然,我们在坚持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时,要尽可能地删除其中的神秘色彩,增添现代性的文化内容,使传统民族文化从信神向娱人方向过度。就“鼓藏节”而言,我们在坚持这一节日文化范式的基础上,依然可以推陈出新,采取每个家族或每个村寨杀一头牯牛的方式,这样以来,不但杀牛的数量大大减少了,而且苗族节日的风俗传统依然存在,这既有利于节制苗族同胞过度消费的不良生活作风,又有利于加速苗族地区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简化节日期间烦琐的祭祀仪式,在其间开展各种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竞技文化活动,如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划船、民族艺术展等,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实节日的文化氛围,提升节日的文化内涵。通过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吸引人们回归自然的力度,让黔东南成为广大旅客游览观光的阵地,从而有力地推动该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开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在保护、继承、宣传和弘扬黔东南苗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应当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这些传统文化,挖掘其中的合理成分,充分发挥它们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复兴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加快黔东南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伍新福:中国苗族通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1999。
[2] 周大鸣,刘志杨,秦红增. 寻求内源发展--中国西部的民族与文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3] 罗义群著.苗族牛崇拜文化论[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Abstracts】Guzang Festival is one of the core contents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culture in QianDongnan , and it is also indispensible important content when people research the Miao nationality culture . The essay regards Guzang festival of Miao nationality in QianDongnan as base, further analysi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roles of Guzang festival by the two pros and cons aspects, point out that Guzang festival custom plays an important economic significance in tourism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regions.
【Key words】QianDong-nan,Miao nationality,Guzang festival.
中图分类号:K826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的发电机组绝大部分是使用的参数高、容量大的机组,对发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的要求也随之升高,热工控制系统在火力发电厂运营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而设置相应的控制、测量、连锁及保护等设备是为了让发电机组适应负荷变化,能够经济、连续、安全地进行正常生产。控制不协调或指示不正确会导致生产失调事故,而热控仪表的失灵也会无法进行生产,因此,热控仪表的安装技术水平的提高能确保发电机组安全运行,还应不断深入分析安装的故障产生原因,进而改善、提高效益。
2热控仪表的安装
对取源部件、控制盘台、仪表管路、测量表计、电气接线和控制装置等六个设备进行安装是热控仪表安装的主要工作。其中仪表管路的安装工作较为重要,而且对安装质量的要求也较高。而热控仪表管路安装在电厂建设工程中是极为重要的作业,施工主要包括:热控仪表管路安装在电厂建设工程中是极为重要的作业,施工主要包括:测点核对、路径选择、支架制作安装、仪表管弯制、仪表管敷设和连接、焊口防腐、严密性试验等等。
2.1取源部件
安装取源部件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焊接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焊接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取源部件的端部不能超过管道或主设备的内壁;在焊接合金钢焊件之前要先预热,要对焊接完成后的焊口进行热处理;焊接热电偶保护管前,查看热电偶芯,检查保护管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2.2控制盘台
在盘台的安装过程中,用螺栓将盘台、柜牢固地进行固定,注意不要损坏已完工的盘台的油漆层等项目。盘、柜接地应牢固可靠,盘间联接螺栓紧固、齐全,盘内电源回路绝缘环境要好。其盘柜之间间隙、垂直度、水平度的标准要符合要求,完成安装后不能对其进行剧烈工作。
2.3铺设仪表管
铺设管路时应避免交叉,尽量集中布置。二次设计仪表管路的线路弯头最少,应在便于操作、检修,不易受潮、受损的地方进行安装。管路中应设置补偿装置,否则如法预防主设备与管道的膨胀。
3热控仪表安装常见故障的原因
3.1人为因素影响
人为因素引起故障的方式有两种:第一是仪表维修人员在对仪表进行维修过程中因为不小心对仪表或仪表电缆造成了损坏;第二是仪表部件的丢失。为了避免这种人为因素对仪表的损坏,要求维修人员在注意防盗,尤其是体积较小外壳颜色带有有色金属的热控设备更要加强防范的同时,在对仪表进行检修前及时与热控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并配合检测,在人为因素中还有一种可能会造成仪表故障,即维修人员维修技术经验不足,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维修,因此要想避免这种人为因素引起的仪表故障,就要求维修人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规范,培养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在维护过程中要求维护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维护。
3.2环境因素影响
首先是仪表外壳的腐蚀。工作人员应注意仪表的保养,因电厂工作环境特殊,仪表的外壳一旦被腐蚀会导致拧不开仪表盖、腐蚀螺丝等现象,而且腐蚀性的液体或气体都会对仪表金属外壳造成化学腐蚀。
其次是密封故障。在安装热控仪表的过程中发生事故率最高的要数密封故障,其表现为锈蚀或不良导致仪表不能正常运行,由于潮湿气体、雨水、粉尘等进入电缆接口引起故障产生。比如,未能及时处理流入仪表内的雨水,部分零件就会被腐蚀、损坏。
第三是振动。固定仪表的螺丝、卡套松动,仪表焊口裂缝、接线不良等现象会随着周边环境的振动出现仪表故障。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环境,严格按照制度和规定进行安装。如在潮湿环境中安装时要注意仪表内部元件的干燥,以防引起短路。在腐蚀性环境中安装时,为防止仪表被腐蚀性物质侵蚀,应注意选择适合的仪表材料。
第四是非人为损害。由于异物导致的仪表故障主要原因是煤块将磨煤机进口卡住,损坏了温度传感器或者异物卡住了调价阀,最终造成仪表不能正常工作。
4安装热控仪表的常见故障及防止措施
在安装热控仪表管路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人为因素、设备和工艺质量等的影响,容易出现错接仪表管路、管道堵塞、管道断裂、泄漏等问题。若能在安装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将能够有效地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
4.1防止热控仪表管路堵塞的措施
首先,安装前应对仪表管进行内部检查和清洗,清洗后为了防止管内进入杂物要对仪表管的端口进行全封闭。监理人员应对经过清洗和封口的管路进行检查和记录。在对管路进行敷设时,除了蒸汽测量管路,其他管路都应遵循“路径最短”原则,减少被测量物在管路中停滞的时间,提高仪表测量效率和灵敏度。仪表管的堵塞物质主要是水分和尘埃造成的,因此在测量气体的主设备和管路之间应添加一段上引的管路,利用重力作用使管中的尘埃和水分流回主设备中。为了防止管路中的沉积或者通行不畅,弯管的半径应比其外径大两倍以上,监理人员应在安装前监督相关人员进行测量,保证弯管半径符合要求。仪表管若直径相同,那么在焊接接口时必须避免两管错位。不同直径的管子需要对接时,应保证两管内径差小于2毫米,必要时可选用变径管。
4.2提高管路搭配的正确率
施工图纸是设计管路敷设方案的依据,在施工前,应仔细查看施工图纸上仪表的分布情况,然后根据仪表所处的位置和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热控管路的敷设方案,在路径设计上应以减少弯管使用量为原则,还要降低管道的交叉重合率。施工监理人员应对最终设计出的热控管路敷设方案进行严格的检查,指出不足,及时修改,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施工过程将设计图纸变为实体,实际操作中最容易产生差错。对于差错频发的敷设环节,如管路交叉处、弯管处、管路重叠处等。施工监理人员应增加对管路敷设的检查频率,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敷设和接管。施工过程中,每完成一定距离的敷设就要在标牌上标明此段管路的代号以及名称,监理人员可将标牌上的信息与设计方案上的信息进行核对,然后再对敷设好的管路进行核查,杜绝管口错接等问题的出现,减少返工次数。
4.3保证热控仪表管路的安装质量
对于需要并排安装的仪表管,应事先进行设计和规划。各仪表管的走势应一致,保持坡度相同。对于管路施工中需要悬挂的标志牌,在书写内容时字迹要清楚,悬挂高度也要相同,便于监理人员检查。在对仪表管进行敷设时,仪表管的高度应保持在同一水平,彼此之间的间距相等。再将管口进行对接时,应使对口处不偏移,避免对接错位。仪表管上的直管部分的相邻焊接口之间的距离应在一米以上。对于暴露在空气中的仪表管管口和部分压力容器上不能及时安装设备的取样口,都必须采取封口措施并进行记录。监理人员应随着施工的进程进行封口检查,保证每一个需要封闭的管口和取样口都得到封闭处理,每一次封闭都及时、规范、可靠。
5结束语
0.引言
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设备的损耗,将会产生一些故障,若不对故障进行及时的检修和维护,将会导致设备工作效率较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生产事故。因此对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详细分析了电气设备的一些常见故障,并介绍了故障的形成原因,然后分析了几种比较实用的电气设备故障检修方法。
1.常见故障分析
1.1继电器故障
常见症状为热继电器出现误动、拒动或迟动。症状原因:
(1)用来固定、调整热继电器内部部件的支钉松动,原整定位置偏离。(2)此前有短路电流通过,导致热继电器的双金属片变形。(3)热继电器生锈、蒙尘(4)整定电流值偏低。
1.2自动开关故障
症状一:对自动开关进行电动或者手动操作时,出现触点接触不良现象。
症状分析:(1)电磁铁拉杆的行程不到位,距离过短;(2)电动机操作定位开关出现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工作;(3)失压脱扣器的线圈损坏;(4)贮能弹簧变形或断裂,导致闭合无力或者不到位;(5)起反作用的弹簧弹力过大,这种情况常常是因为调节不到位。
症状二:自动开关温升过高。
症状分析:(1)施予触点的压力不够;(2)处于两个导电件之间的连接螺钉松动,导致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3)由于工作时间过长,造成自动开关的触点面成烧损,从而导致接触不良的症状。
1.3电机故障
症状一:电机运转振动,伴以轴承发热。
症状分析:首先要考虑电机的放置面是否水平,固定螺丝是否松脱。其次要考虑电机轴承的状况,通常在缺油或者油质不净情况下,都会造成这种故障发生。这种症状会导致轴承磨损,电机使用寿命缩短。解决方法就是更换损坏的轴承,重新加注油。
故障二:电机启动急剧升速后马上降速甚至停机。
症状分析:首先要对电流通过的数值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检测,如果电机在升速时电流急剧增加,则可以考虑因为热继电器等过载保护装置发生了反应。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对电路回路的接线情况进行检查,确定接线部位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其次,要考虑是否是因为电机的超负荷超时间工作,从而导致接线端子处形成氧化物层,造成接触不良,这种情况下可清理接线端子和导线的接触面,将导线氧化物层去除,如情况严重,可对已经损坏的接线端子进行更换,对紧固接线螺钉进行加固处理。
1.4断路器故障
接触点温度过高。通电时可见弧光,有烧焦的气味。
症状分析:(1)当动触头与静触头未形成良性接触,通常是由于压力不足导致的。这种情况会带来触头温度过高,开关容量下降的后果。针对这种情况,可将动触头与静触头的结合点调整到有效位置。(2)如因长时间超负荷运行导致的触头松动,接触不良,这种情况下进行检修就要认真注意防范电弧带来的伤害。对负载端与触头检查完毕之后,可先行对断路器进行空载通电操作,直至运行正常,方可进行带负荷运行。
1.5软启动故障
进行启动操作时,故障灯亮,电机不反应,报缺相;空气开关有时可见误动作。
症状分析: 首先要考虑启动操作顺序有误。正确的程序是:先打开主电源,然后启动控制电源。如果电源缺相,此时保护装置会做出反应;然后考虑输出端是否接负载、空气开关的整定值设置或者型号是否匹配、软起动器初始电压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启动负载是否过重。
1.6变频器故障
主要分为过流故障和过载故障。
症状分析:(1)通常情况下,负荷分配不均或输出端短路,是由于变频器加减速时间间隔不够、负载发生大的变化所导致。可以重新设置加减速时间、降低负载、更换能耗制动元件。(2)如果降低负载或断开负载后,依旧显示过电流故障,就要考虑逆变电路是否损坏。(3)考虑机械问题。
2.检查方法
关于电气设备中的常见问题的诊断可分为以下几种办法:
2.1直观法
直观判断可以借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分为四个步骤。
(1)望:用眼睛对外表进行直观观察,判断电气设备的外表是否损坏、内部元件焊点、触点是否烧熔、接合螺丝是否松动脱落、线路是否断开等等。
(2)闻:用耳朵听设备运行的声音,判断设备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诸如振动、摩擦等等声音,,凭经验准确判断其故障范围及原因。
(3)问:通过对操作人员的询问,弄清故障前后的操作过程,以此判断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时间、原因等。
(4)切:用手触摸。如:在设备正在运行以及切断电源后,在有效时间段内,对一些重要部位的温度进行触摸感受,判断其温度变化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用嗅觉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存在烧焦的状况。
2.2分析法
依据电气原理图对故障范围进行分析确定。从主电路入手,对接触器的主触头的连接方式进行分析,以此判断电机正反转控制,降压起动,制动等方面是否正常。
2.3试验法
如果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均不能找出故障,可进行通电测试,通过控制电路动作顺序来进一步查找故障点。前提是不损伤电气和机械设备的情况下。
2.4测电阻击
包括分阶测量法和分段测量法,适用于开关电器分布距离较大的电气设备。
以上各种方法各有特点,实际应用时应根据故障性质和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才能准确迅速地排除故障。
3.维修注意事项
3.1了解设备
首先需参照维修手册详细了解设备的电路与结构,并在拆卸过程中详细做好位置记录,以便恢复原貌。
3.2先外后内
本着先外后内的检修原则,对故障设备从外到内依次检测。不可盲目拆卸,要先确定故障元器件与其他元器件的关系,以免造成对其他无故障元器件的连带损害。
3.3先机械后电气
对硬件机械零部件进行检测时要首先断电,如果确定非硬件故障,再对电气元器件和电气线路进行电气检测。 (下转第166页)
(上接第41页)3.4先断电后通电
首先,对于开关、保险、接触器等进行断电检查;再对电气检测设备的参数进行通电观察。以此确定故障位置,最后决定维修方案。
3.5先清洗后维修
由于长期使用并疏于维护的电气设备会被污染与锈蚀,对这样的设备进行维修前就首先要进行清洗。譬如:开关、焊接点、连接点等容易被污染锈蚀的位置。通常有些故障就是因此引起。
3.6先电源后设备
首先要对设备的电源部分进行检查,电源畅通是设备健康运行的前提。
3.7先常见故障后设备故障
如:线路断开、开焊、锈蚀等,是电气设备常见的故障。先排除常见故障,再通过专业检修设备对电气设备做细致检查。
3.8不急于更换部件
发现故障部件后,首先要对该部件进行电路细致分析,找出与其相关连部件以及电路可能带来的影响,尽量做到少更换部件。
3.9先直流回路后交流回路
因为直流回路元器件要比交流回路少,所以先对直流回路进行检修,如果确定为直流回路故障,会比较容易解决,省时省力。
4.结束语
电气设备故障的种类、原因、维护方法有多种,因此,在检修、排除故障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检修工作完成后,要对此次故障的成因、处理方法以及预后进行总结记录,旨在传承宝贵工作经验并于日后的工作中避免同类故障发生。
【参考文献】
[1]兰晓威.电气设备维修检查的原则与方法[J].民营科技,2010,(04).
看书总会包含着许多情感,有时会因为书中文字生色乏味且毫无价值而懊恼不已,有时会因看到一本好书,获得颇多感受,有交流的价值而欣喜一阵,这种感觉很难得,也很复杂。
想想要定稿一片优秀文章,都需要作者构思良久,反复推敲,多次修改,那么敲定一本书,需要作者吐纳多少前人的知识,耗费多少精力和时间,苦苦汇聚,死死钻研,删选爬剔,最终呈献给作者一个精神殿堂,所以,有幸看到好作品时,都会为作者那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写作工地赞叹,为书中丰厚的感悟和超强的艺术表现力惊叹。
时间久了,要求也多了,对书的整体形式也重视起来,不仅仅限于内容,有时对封面设计,纸质触感也有选择,捧着一本挺展展的书,心情也随之舒畅起来,读一本书,也步子单纯的只从书中获取写什么,而把看书当作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有空闲之日,就会选择一个舒适的环境,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伴着咖啡的缕缕清香,开始鸟瞰这辽阔的世界,游弋在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座之间,外面的情景时时变换,而卧依然故我,有书的围绕,即使外面朔风呼啸,暴雨如注,也能当作伴奏,享受这人生的大安详。
与书为伴的日子总是让人有所感悟的,跟随作者的脚步,那些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最后都换成一股恒远的力量,直达心扉。
所以,东道国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政策趋利避害。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外资,纷纷采取形式不同的投资鼓励措施。但这些措施究竟效果如何,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投资鼓励措施的定义、分类和经济分析
投资鼓励措施是指某一政府或在政府的指示下,出于鼓励特定企业或企业类型进行一定的投资行为的目的,向后者提供的可以度量的经济好处,其中包括旨在增加某一外国直接投资的回报率或减少外国直接投资的成本和风险的有关措施。虽然大部分投资鼓励措施有某种补贴成分,这些措施中的一部分-如垄断经营权-虽然会为有关政府带来一些经济成本,但不会引致直接的财政成本。投资鼓励措施还不包括广义的基础设施、有关外国直接投资的一般性法律法规、企业经营的调控和财政制度、有关利润汇出及国民待遇等非歧视性政策。
根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大会(UNCTAD)的研究,投资鼓励措施一般可以分为财政措施、金融措施和其他措施等三大类型。
财政措施的总体目标是减轻外国投资者的税收负担。根据减征的依据的不同,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针对利润、销售额、和增加值的措施,针对资本投资的措施,针对进出口的措施,等等。
金融措施是指东道国政府直接向投资的跨国公司提供资金以资助新投资或某种经营活动,其目的是降低投资或经营的成本。最常见的金融措施包括政府赠款、补贴贷款、政府参股、优惠保险等。
其他措施是指难以归入财政类和金融类的措施,目的也是增加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当地投资的回报。其主要形式有补贴专用基础设施、补贴服务、市场倾斜、使用外汇上的优惠待遇,等等。
可以看出,东道国政府决定向跨国公司的投资提供鼓励措施时可以有多种选择。究竟选择何种形式取决于东道国政府的需要及其与跨国公司的谈判结果。至于其采取的鼓励措施的成本有多大、成效如何,则与措施的类型以及实施、管理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投资鼓励措施是通过减少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的成本、增加其收益这一机理达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目的的。至于这些措施能否达到其目的(即东道国所得收益是否大于其采取这些措施的成本),在什么条件下能够达到其目的,更多地是一个实践问题,经济理论尚未做出一个系统、完整的说明。
迄今,对投资鼓励措施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投资的外在效益说”。外国直接投资会给进行投资的跨国公司带来发挥优势、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获得规模效益等好处。如果这些收益为投资的跨国公司完全内化,即完全由其所得,这些收益就会包括在投资的回报当中,东道国政府就没有必要采取任何鼓励投资的措施。跨国公司在没有投资鼓励措施的情况的投资水平就是最优的。
除此之外,外国直接投资还有可能对接受其投资的东道国的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譬如:促进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扩大就业、增加出口、提高技术水平等,最终起到加快东道国经济增长、提高其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这些效应往往不能被投资的跨国公司所内化,也就不能在其投资的回报中有所反映。
因此,它们被称为外国直接投资的“外部效益”。不少经济学家都非常重视投资的外部效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罗默认为,一个企业的资本积累将给进行投资的公司以外的公司也带来好处,尤其是在技术进步方面。其根据是60年代的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的速度取决于投资率。这样,在投资率和人均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由于市场无法使外部效益在投资的经济回报率中反映出来,在外国直接投资的社会回报率和经济回报(即跨国公司自身的投资回报率)之间便形成了一个落差。
斯科特对10个国家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发现,投资占产出的比例是高素质劳动力队伍扩大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他的测算,美国和英国的投资社会回报率比其经济回报率高出约7个百分点。这一落差的三分之一为政府税收所至,其余部分可以归因于投资的外部效益。回报率落差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投资不足,也就是投资(包括外国直接投资)低于社会最优水平。这时东道国政府采取投资鼓励措施,以弥补回报率上的落差,是为了鼓励投资超出自发水平,达到社会最优水平。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如果东道国政府为了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向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提供了减免公司所得税的优惠待遇,其在财政收入上将遭受一定的损失。从财政学的角度来看,公司所得税有为持股人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在公司税得到减免后,如果是国内企业,其持股人为国内居民,减免的公司税在一定程度上会以持股人个人所得税的形式收缴上来;但如果是跨国公司,减免的东道国公司税则以持股人个人所得税的形式不同程度地转移给了跨国公司的母国。只有在外国直接投资的外部效益足够大的情况下,东道国政府才会愿意降低公司所得税率,放弃这笔收入。
对外国直接投资鼓励措施另一种常见的解释是“幼稚工业说”。其基本要义与国际贸易理论中支持保护措施的幼稚工业说是完全相同的,即:在一国某一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也不十分成熟,生产的成本较高,该国在这一产业不具有比较优势。如果能够引入外国资本,并以此带动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引进以及东道国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技术的成熟与进步,东道国该行业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该国从而获得在这一产业的比较优势。然而,由于存在着缺陷或失效的现象,完全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
譬如,由于资本市场的缺陷,企业可能面临着在筹资方面受到的限制。这与个人在筹资方面受到的限制是同样道理。一个人在年轻时无法以其未来收入为基础进行借贷,会导致其现期消费不足。同理,由于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可能因无法判断企业某一投资项目是否能够盈利而对投资于该项目望而却步,于是出现投资不足。
信息的不对称性还会在其他两个层次上导致投资不足。
首先,由于企业的局外人在开始阶段对企业的资质不甚了解,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了吸引投资者,可能会采取增发红利的办法。这样一来,企业进行新投资的成本增加了,导致投资低于投资者充分掌握信息时的水平。
第二,企业只有在新投资能够给现有持股人带来正净现值(即投资的回报大于投资和偿债开支之和)的情况下才会筹资进行新投资。由于债权人和持股人相比在获得补偿上具有优先权,如果对投资的未来收益没有把握,持股人一般不会愿意让筹资超过仅够支付投资开支的水平。
幼稚工业说认为,投资鼓励措施的目的正是为了纠正市场的上述缺陷,使投资能够反映某一项目在长期内降低成本的潜力。根据这一理论,临时性的投资鼓励措施对处于初始阶段的外国直接投资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条件是采取的措施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别是要以那些规模较小、正在成长或/且有一定风险的投资为对象,而且还必须具备直接为企业提供资金的能力。降低税率或临时性免税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优惠效果。如果边际税率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降低税率就起不到多少鼓励投资的作用。如果没有亏损补偿,无论是降低税率还是临时性免税,其对投资的鼓励作用则可能是零。对于面临筹资困难的企业而言,虽然减税在将来可以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与此相比,可以返还的投资抵税措施则有效的多。
如跨国公司的母国实行公司海外纳税冲抵国内税制度,东道国政府采取的对外国直接投资减免税措施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也许只会起到将税收转移给母国政府的作用。但如果减免税是临时性的,由于在此期间投资尚未盈利,向母国的税收转移因此而推后,对投资仍可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东道国采取这些措施还是划算的。
对投资鼓励措施的第二种解释是“政府政策连续性说”。具有永久性,即以长期经营为目的是直接投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投资一旦做出,往往就无法或至少很难逆转。因此,投资发生地政府有关政策是否具有连续性对投资的经营状况至关重要。如果政府有远见,就会在设计未来税收政策时考虑其对现期投资的影响。但是,本届政府一般来说无法决定未来政府将采取何种税收政策。即使是同届政府,其税收政策是否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难有绝对的保证。在投资进行了一段时间、资本量已有相对积累后,特别是在投资成本已经收回、投资回报几近“寻租”后,政府可能会改变税收政策,转而采取较高的税率。
由于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一种现政府约束未来政府税收行为的机制,如果所有有关决策人均能正确地预期到未来政府将采取的税收政策,那么会形成一个理性预期均衡。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所有人在做决定时都考虑到了政府税收政策不连贯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和人们预期政府的政策将是连贯的时候相比,政府征收的税率将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将有所减少。这种理性预期均衡的存在对于在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原因有两个:
第一,外国直接投资往往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外国投资者对东道国政府政策的影响力往往不能与当地投资者同日而语。
由此引起的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政府未来政策的不确定往往构成了其投资不足的又一重要原因。东道国政府采取投资鼓励措施可以对此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除了上述几种对投资鼓励措施的解释之外,一些国家的政府在采取这些措施时可能还有以下两个考虑:
一是补偿政府采取的其他干预措施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例如,东道国政府之所以通过对外资企业进口设备、原材料、中间产品实行进口税减免来吸引外资,可能是因为其实施的某项政策人为地压低了外国投资的回报率。解决这一问题最理想的办法是取消造成扭曲的政策,从根源上消除采取鼓励措施的必要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其政策目标和其他因素的限制,采取弥补性的鼓励措施可能成为东道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的次佳方案。
二是鼓励跨国公司承担某种东道国政府自己无力承担的公共成本。
以上说明的是对东道国政府采取鼓励措施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做出的种种解释,也就是投资鼓励措施可以给东道国带来的各种好处。然而,凡事都有两个方面,投资鼓励措施也不例外。如果运用不当,也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正如世界银行指出的:一个政策极度扭曲的经济体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给其带来的很可能不是福利的改善,而是净损失。
譬如,如果按国际价格计算外国直接投资创造的增加值为负,或其以汇出利润的方式减少了东道国的资源,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只能是“悲惨的增长”。
除了可能会导致本章前所述及的向跨国公司的母国转移税收的情况外,鼓励措施往往用于补偿政府采取的其他干预措施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是这些措施可能导致悲惨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依靠减免税等措施来抵销当地成分要求、持股限额等限制条件的消极影响、维持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会降低外国直接投资的效益。
就一国政府采取的投资鼓励措施的优惠幅度、该国经济中存在的其他扭曲现象及其整体经济的效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而言,在不考虑其他扭曲现象时,鼓励措施的优惠幅度越大,经济效益就越低;在不考虑鼓励措施时,经济中的扭曲越严重,经济效益就越低,在同时考虑鼓励措施和经济中的其他扭曲的情况下,虽然经济的总效益在一段区间内可能略有升高(反映出鼓励措施对经济中存在的其他扭曲可能有一定的弥补作用),但其总的趋势是随其他变量的增加而降低。
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上述3个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世界银行所作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实际利率为负时,投资者没有必要考虑资本的效益。由于拥有、维持富裕生产能力的成本为零,生产能力可能大大超出近期生产计划的需要,企业也没有必要采用加班、轮班等提高设利用率的措施。也就是说,实际生产能力大于有效生产能力。如果外国直接投资是以合资企业形式出现的,或通过向东道国金融机构借贷使用了东道国的储蓄,外国直接投资的效益与在东道国国内筹资进行的投资一样不可避免地要比在利率处于市场均衡状态下要低。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措施越多,其优惠幅度越大,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越多,给东道国造成的资源浪费也就越大。
再如,如果东道国对某一行业实行高保护,外国投资者(寻求市场型)在进入该国市场后可以获取超额利润,那么,外国投资者做出的投资决定和由此导致的资源配置都可能就不是最优的,东道国在此情况下的福利水平一般比不实行这种高保护时要低。
综上所述,东道国从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措施中既有所得也有所失。东道国政府采取鼓励措施的本意是弥补市场存在的缺陷或经济中存在的扭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并从这种投资中受益。然而,东道国并非总能如愿以偿,有时其采取的鼓励措施还会导致新的扭曲。
此外,还有采取鼓励措施本身带来的成本。这样,在采取某一投资鼓励措施之前,必须要综合考虑其成本和收益。只有在总收益大于总成本的情况下,采取这项措施在经济上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二、投资鼓励措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区域的调查结果证实,投资鼓励措施在外国直接投资者区位选择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譬如,在50年代对247家美国跨国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中,只有十分之一接受调查的公司将东道国政府提供税收优惠列为进行外国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之一。与此相对照,分别有57%、39%、26%的公司认为货币的可兑换性、政治稳定、市场规模及资源供应状况是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又如,在60年代对205个跨国公司在67个国家所作的365项投资进行的调查资料显示,影响投资者决策的最重要的非政策性因素是面对关税和汇兑壁垒维持市场份额或向新的市场扩张。在诸种政策因素中,接受调查的公司认为政治、经济和金融形势的稳定最为重要东道国法律法规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所有权和组织鼓励较少限制、给予外资企业非歧视待遇以及东道国政府重视发展经济也被认为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较大。
从这些早期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所作的调查看,与投资鼓励措施相比,其他一些政策性和非政策性因素对投资流向和区位格局的影响要大的多。
在此以后所作的一些调查的结果又反复证明了当时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如30家集团在80年代中期所作的调查发现,在19个影响外国直接投资流动的因素中,东道国政府采取的投资鼓励措施只排在第7位。在同期对30家跨国公司的74项投资所作的另一项调查中,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关于资源、生产成本和市场的经济及长期战略性考虑。东道国是否采取了投资鼓励措施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些措施的存在只不过是“锦上添花”-即使原本已有吸引力的东道国更具吸引力而已。联合国贸发大会和欧盟委员会在1996年联合对16家跨国公司在亚洲直接投资决定因素所作的调查也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总而言之,诸项调查的结果显示,东道国的市场特征是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从事出口导向型离岸生产的投资来说,相对生产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严重依赖资源的投资项目来说,邻近资源的供应地则至关重要。东道国的政治形势、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运输成本、法律环境以及有关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和开办企业、国民待遇等制度都对外国投资者对投资地点的选择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对于单个东道国而言,其采取的投资鼓励措施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绝对作用不大。在实践中,很难确定鼓励措施的边际引资量,即因东道国政府采取的特定的投资鼓励措施而增加那部分外国直接投资。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外国投资者往往只要满足某些条件就可以享受鼓励措施的优惠待遇,这些措施的惠及对象即有在没有鼓励措施的情况下就不再投资的投资者,也包括了无论有无鼓励措施都会前来投资的跨国公司。
从各项调查的资料来看,有相当数量的投资者属于后者。他们之所以到某一个东道国去投资,是为其总体投资环境或特定的条件所吸引,有无鼓励措施无关紧要。也就是说,东道国采取的投资鼓励措施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带来新的投资,只是等于向跨国公司作了一笔转移支付而已。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鼓励出口措施相比,各种鼓励外国投资者向东道国转让先进技术的措施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譬如,一些国家试图以减免税、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土地使用费提供补贴的办法来吸引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设施,促使高科技企业在某一地点形成群体。还有一些东道国政府采取政府采购和补贴科研经费等手段来鼓励跨国公司转让技术。但是,有研究表明,东道国提供的税收减免和资金补贴对高技术企业的区位选择并无多大影响;能否获得充足的廉价而又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对于高技术企业的投资者来说要重要的多,(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说各国吸引高技术企业政策在90年代以前是以提供税收优惠和硬件设施为主要内容的话,进入90年代以来,其重心已转向提高教育水平、健全有关法律制度、提供有利的经济环境。
当然,投资鼓励措施也并非毫无用处。
例如,如果有若干个投资地点可供选择且其在投资环境等条件方面不相上下,如果投资项目具有明显的成本取向且流动性较强,鼓励措施也能起到“一两拨千斤的效果”。其效果对于低工资国家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来说尤其显著。
韩国在70年代实行过允许出口企业以优惠价格获取原材料、信贷资金和外汇的政策。台湾曾为企业的出口提供返还投入品进口税的优惠。不少国家和地区还开办了出口加工区,以为出口企业提供便利、促进其发展。这些措施均有力的推动了跨国公司在有关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以及这些国家出口贸易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