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课堂教学反馈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2 09:15: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堂教学反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课堂教学反馈

篇1

2.课堂反馈不能紧扣教学目标,甚至反馈往往游离在课堂目标之外;

3.课堂反馈不符合语文课的本质特点,没有对语言进行有效反馈;

4.反馈缺乏“人情味”,也就是反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5.反馈面不够广泛,往往忽视后进生的反馈,使反馈成为了优秀生的舞台。

由此,我们必须去研究有效的课堂反馈,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我在实践中有以下认识。

一、用“成功感”和“善意期待”进行反馈评价,激励学生参与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教案和教材内容,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成果,学生缺乏热情和鼓励。因此,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要重视反馈矫正中的情感把握。善意期望和热情激励是取得良好反馈效果的保证,在充满热情鼓励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将乐于反馈表露学情,乐于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乐趣;教师的热情鼓励将使学生树立自信,学会探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要把反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

课堂反馈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关注课堂反馈需要明确其在课堂不同环节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反馈分为课始反馈期、整体反馈期、聚点反馈期、感悟反馈期、总结反馈期。

三、要把反馈落实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

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在许多场合都提出语文课要重视语言的表达,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书面语与口头语,因为这是学好汉语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是语文课的灵魂,所以师生在课堂中对于语言表达的随机反馈是最主要的。要做好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字―词―句―段―篇”这个语言训练的逻辑层次入手,理清语言训练的一些要点。

字:读准字音、掌握多音字、准确写字笔顺、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消灭错别字、学会查字典等;

词:积累常用词、正确理解词义、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正确使用成语等;

句:学会造句、正确运用关联词语、各种句式的变换、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含义、认识修饰句子的方法等;

段:修改一段话、理解段中的层次;

篇:学习组段成篇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等。

其次,教师要把这些训练点的教授合理地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依托语文书中的课文找到范例进行学习。

最后,教师要抓住时机,设计反馈练习,也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换题进行训练。例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后练习,即要求学生辨析词语“陆续、连续、继续”并完成填空,当学生学习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立刻再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反馈,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当然,即时反馈更有效的策略是不脱离原有文本,应根据课文原有内容再设计反馈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四、要把反馈运用于学生积极的思维与情感中

教师要会运用不同的反馈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童话类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把学生引入情境。如教学《狼和小羊》时,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狼的凶残、小羊的温顺。学生先是颤抖着身子,轻声地说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又学着狼的样子龇牙咧嘴地朗读:“你这个讨厌的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这样,学生在情感的带动下仿佛一个个都成了狼和小羊,教师也在学生的反馈中知道学生已经明白了羊的懦弱、狼的可恶。

五、要把反馈面向于更多的学生中

就个体反馈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思维的速度和正确率中捕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群体的量化统计中,也可以捕捉整体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与存在的问题,且可以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设计。所以,反馈的信息需要教师去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加以解决。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课堂的错误反馈往往出现在后进生中。他们往往是教师忽视的群体,怎样办?缺乏对于后进生的学情的反馈,其实是一种较为失败的课堂反馈。所以,我们要针对后进生寻求一些有效的反馈策略。

首先要注意整体反馈,通过包括齐声朗读、在答题板上的对于标准题的答案选择、对于练习题的学生间互相批阅等反馈形式,可以了解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是抽样反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反馈策略,即针对某一个较难问题,请后进生回答,如果他能回答出来,就意味着班中的极大部分学生也能回答出来。针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请一个优秀生回答,如果他回答不出,教师就应该换种提问方式,或在提问之前作一些知识上的铺垫,或者干脆放弃原有问题,另辟蹊径。

六、开展同学之间的互相反馈和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

学习反馈的随意性极易造成练习指导的盲目性。学生往往因为早期发展和学习过程中知识缺陷不断积累,又得不到及时的反馈矫正,新老失误不断相加混杂,造成恶性循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成为了后进生。教师可以考虑的做法如下:

1.反馈和评价应尽量用具有激励性的言语表达。

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反馈自己的学习,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反馈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例如,教师对答题出错的学生说:“再努力想一想,你会有新的发现的!”而对于那些不简明扼要回答问题的学生,则要给予“还有更简练的说法吗?”的评语。教师激励性的言语、详尽的反馈及公正的评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反馈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增强了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的积极性。

2.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反馈和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反馈和评价的机会,如经常问学生:“你觉得这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吗?”“推理过程有没有问题?”“昨天学的内容,你复习了吗?”“对课堂内容还有不清晰的吗?”……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间的互相反馈,互相评价。如:“你觉得那位同学的思路正确吗?”“那位同学哪些方面说得好?”……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既能学会评价别人,又能学会自我反馈和评价。

篇2

一、注重学前预习性反馈

学前预习性反馈的目的在于从大体上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并给予矫正,以便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制定每节课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心理、智能、物质等各方面做好准备。可以采用“学情调查表”,内容上大致可涉及自荐学法,自评效果,学习该学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摸查等。

对于摸查的内容可包括:①对化学基本术语的了解:如“你知道了多少种日常生活中像小苏打中含有碳酸氢钠这样的化学物质?”②对化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列出一段关于某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请学生指出哪些是性质的叙述,哪些是变化的叙述。③实验技能的调查:如让学生说出过滤需要哪些仪器,并说出每一种仪器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二、强调反馈的适时性

适时反馈是针对某单元、章节,或相似知识的对比,或联系紧密知识的综合运用所进行的检测,从中可及时获知学生对单元知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及时排除学习中的“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指学习中期出现的进步缓慢或暂时停滞现象。引起此现象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方面:①方法障碍。初中化学虽有明晰的规律,但初学者对知识的识记、归纳、总结还有相当的难度,且对教师所指导的方法不能熟练运用,以致解决问题时惯用思维定势。②知识障碍。对旧知识不能及时温习,欠账太多,知新困难。③心理障碍。对于学习急于求成,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按规律行事,乱了学习的步伐,对学习存在畏难情绪。

适时性的反馈活动要求教师注意教学信息组合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适应性,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和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果,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有发展,达到“人人体验成功”的目的。实践证明,在课末五分钟排查,可及时获得学生对本课新知的掌握情况,课前五分钟预警则可检测学生复习、消化的情况。

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反馈形式的灵活性

按教学反馈的转移规律,应该转移刺激与该点相关的另外多个点,而不是多次重复地刺激大脑皮层的同一点。刺激相关点的转移律与重复刺激同一点的重复论,其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后者则会助长学生的机械模仿,禁锢其想象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反馈形式应灵活多变,遍及思想、知识、审题求解、思维方法,等等。

实验的动手动脑结合,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指导可让学生先破译“茶庄定点收利息”的隐喻,在学生明白了实验步骤后,再指导他们动手操作;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论文的形式比较分析,为什么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为最佳组合,并设计实验验证方法,教师给予评定后再进行实验验证。最后,还可得出制备物质在选材上的注意事项,以供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参考。

1.总结规律,化繁为简。如:学生识别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后,就会总结规律:“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达到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为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较稳定。”

2.巧妙编撰,灵活记忆。可引导学生用语法中的缩句子,把上述规律浓缩为“金少失,非多得,稀有气体较懒惰”。还可编成顺口溜,如取用固体药品可记忆为“一横二放三竖”;取用液体为:取液手不抖,标签对虎口,顺壁向下流,眼把量来瞅。编成谜语,如“辞别孩儿”,谜底为离子。

3.学用术语,表情达意。让学生使用化学术语讲述自己的心灵故事,人生感言,不仅可以使他们始终保持一定的新鲜感,还可反映出其某一阶段的学习状态、思维情绪。

四、有效反馈,能够激发教与学的平衡与和谐

篇3

一、合理补充不完整的资源。

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认识还处在逐步完善之中,因此往往获得一些对知识的不完整解读。面对这样的反馈资源,教师应作合理补充,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丰富、更科学。如搭配中,两件上衣和三条下装搭配,可以配成几套不同的衣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本子上表示搭配方法。反馈中发现学生用的是文字说明的、用文字和连线结合的、还有用符号和连线结合的。此时老师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补充说:“我是这样表示的:2×3=6(种),你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吗?”片刻沉思之后,马上有学生明白了:“一件衣服分别配三条下装,有3种配法,另一件衣服也有3种配法,2个3种所以是2×3=6种。”此时其他同学也深受启发,有更多学生发现:“一条下装分别配两件上装,有2种配法,3条下装就能配3个2种,3×3=6种。”就在老师的这一补充反馈引领下,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由形象主动向抽象性、深刻性发展起来。

二、适度开发不成熟的反馈资源。

反馈资源都是在课堂教学中随机性产生,因而不一定显得成熟,如果完全原生态的呈现,往往由于其浅显、科学性不强而不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创造了这样的分数 。教师一展示,学生就提出:“不对,他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师及时强调:“是啊,分数一定要平均分。”并灵机一动,问:“那假如他是平均分的,那用分数几来表示?”这里老师通过一句话,就及时修正了学生这一不正确的表示方法,并通过提问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初步感受了几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逐步完善。

三、巧用错误的反馈资源。

学习是一个不知到知之的过程,其间肯定会生成各种错误的资源。俗话说: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教师如能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挖掘错误中的积极因素,配以巧妙的提问等手段,将“错误”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如在多位数的改写练习时发现了“9632 ≈10万”的错误。教师把这一错误一展示,马上传来不少同学反对的声音:“你看左边是九千多,怎么可能和十万接近呢?”“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应该看千位上的数确定四舍还是五入的。千位上是9,五入进一,应该约等于1万。”学生的纠错有效巩固了近似数的意义和改写的方法。但教师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趁势问到:“那哪些数约等于10万?”并不断追问:“那约等于10万的数最小是几?最大是几?”触发了学生对近似数的全面深入认识。

这里教师机智地从抓住错误出发,让学生在纠错中分析、明理;从错误中发展、成长,成功地变“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可见“错误”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如何巧妙利用。

四、活用“意外”的资源。

篇4

大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是教学过程中收集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出现和发展,其初衷是为了师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相互了解,从而促进有效教学。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并没有如预期一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很多教师反映学生的不正确的课堂信息反馈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有学生反映课堂教育信息反馈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并没有真实地感受到它的作用。事实就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的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

1.课堂反馈信息不够准确

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准确性是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从学生中获得自己教的反馈信息还是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自己学的反馈信息,在其意义的认知理解应该是一致的。[1]然而,由于双方经验、认知水平和看待问题角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双方对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的理解很难达成一致。结果导致师生双方所想表达的课堂信息与课堂教学反馈信息所传达的内容不能协调一致。教学实践表明,由于教与学双方对有关反馈信息的不准确或不恰当的反应,结果便直接导致后继教学中的教与学不协调甚至出现混乱状态。[1]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反馈信息必须是具体而详细的,而不是笼统而模糊的,这样师生双方才能够对课堂反馈信息准确把握,积极应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妥善有效处理,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2.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不够及时

大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往往反馈信息滞后,教师和学生不能够迅速、及时地掌握对方的反馈信息。大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往往只有期末结束一次,而学生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之后,这学期课程已然结束,反馈的信息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在大学里,平常的课堂教学大多实行大班教学,课堂中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活动相对较少,课后作业和考试相对减少,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状况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双方利用相应的教学反馈信息,不断地调整各自的行为及其方式,以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2]因此,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应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把握关键环节,及时控制反馈信息,从而推进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

3.评价对象有所失衡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过于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这一重要方面造成了重教师、轻学生的错误局面。我们更关注的是教学环境、教师教学水平、高校师资力量等方面,却严重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强度等这些重要线索。试想,一个完全不懂正确学习方法的学生,即使将他放在一个教学水平一流、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环境中,他也只是在低效地学习,甚至是做无用功。传统教学过程评价的严重的失衡性,导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产生怀疑,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课堂教学过程本就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因此,在课堂教学信息反馈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而且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表现,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评价。

4.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目的被异化

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目的是通过师生双方对彼此教与学的评价,促使教师认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调整旧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思考自己学习中的欠缺方面,弥补学习中的弱项,从而促进有效教学。而传统教学信息反馈过于重视课堂教学信息评价的最终结果,课堂教学信息反馈逐渐变成了仅仅是考核教师和学生的一种手段。通过教学信息评价将教师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差几个界渭分明的几个等级,并以此来判定学生认知目标实现与否的唯一途径,进行奖惩。只关注认知目标,不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只重总结性评价,不重过程性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有失偏颇的。这种教学信息反馈目的与促进有效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不仅仅是为了选出优秀教师和学生,并给予奖励,更是为了帮助教师和学生探讨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和反思自己的优势和薄弱之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5.课堂教学反馈研究深度不够

近年来,各大高校逐渐重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但是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度不够,课堂教学的研究多数是在理论方面,少有涉及实践应用方面。有学者对我国近十年关于有效教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发现思辨性研究的文章占总数的87.0%,而实证性研究的文章只占13.0%。[3]其中,实证研究中多是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大多是对日常工作的描述和总结,缺乏理论指导和科学检验。因此,今后的有效教学研究要实证性研究与思辨性研究并重。

本研究通过分析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现状,探索教学信息反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并不完善,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方面的漏洞。因此,今后,在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新型、良性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有待建立,以促进有效教学,进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安平,刘云峰,朱凯.浅析教学信息反馈机制[J].教育教学论,2010:36.

篇5

1、帮助教师了解教情和学情,并及时进行调控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于提问、练习、当堂检测、察言观色等方法,即可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困难,了解他们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找到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中的不足,然后,教师需及时地对课堂计划、过程进行调整,并借助于有效地矫正措施,了解疑难,剖析疑惑、指导方法、落实目标。

2、提高学生兴趣,找到不足,并及时进行弥补

在反馈矫正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做会了习题,分析解决了问题,得到了教师的赞扬,都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发现自己分析思路中的误区,找到失误出错的原因,并及时地在教师的点拨、讲解、指导下矫正错误,弥补不足,以完成当堂目标。

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1、反馈矫正不能做到面向全体

例如上课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板演等所选的学生,学困生被选中的机会较少;一些学生展示中,仍不能实现4号人物代表本组的现象,小组为充分展示本组的水平,经常会出现组长代劳的方法。

2、反馈矫正的渠道不够灵活多样

常见的反馈渠道,主要有提问、作业、练习、过关等,矫正的方式主要是小组交流、教师讲解等,这远不能实现反馈矫正的多样化,反馈矫正的效果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提升。

3、反馈矫正的激励和评价不够深入

无论是哪一种的反馈矫正,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激情,使他们乐于投入,并积极发表见解。小组内、班级内、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给于的评价应该准确,并起到有效激励的作用,使他们时刻处在兴奋状态中,现在的课堂教学的激励和评价还很粗浅。

4、反馈矫正的方法还过于单一

这也是课堂教学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除了要找到不同形式外,还要有具体有效的方法,才是最理想的课堂教学。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课前备课要非常充分

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容易混、容易错、不好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能提出的疑惑以及在动手操作、知识应用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提前考虑到补救的措施和突破的方法,以便防患于未然。

2、反馈矫正要及时全面

要收集所有学生的信息,并及时进行矫正,对个别的问题或共性的问题,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不要只注重优秀生,更不能将问题留到课后。

3、反馈信息要多方获得(四条)

(1)观察。如学生表情、眼神、动作,课堂气氛,小组交流讨论中出现的争论,做题的进度和规范性等。

(2)提问。主要看对知识的记忆情况,理解分析运用的情况,语言表达能力等。

(3)练习。无论是板演、作业还是当堂训练 ,学生的作答或对或错,对的分析思路也不尽相同,错误分析思路存在谬误,教师无论是点评、批阅还是通过学生展示,都能获得相关信息。

(4)质疑。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在学习中反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在课堂上解决或者个别指导,这也可获得信息。

(5)过关。无论是当堂检测还是单元过关,通过批阅,均可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缺陷。

(6)评价。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获得反馈信息,并能及时弥补。

(7)辅导。辅导主要针对学困生的疑难和优秀生的提升,这时最容易找到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获得相应的反馈信息。

(8)实验。实验不仅反馈了学生对所用仪器的使用是否熟练,更能发现他们在实验进行中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强,措施是否及时,实验中仪器损坏、仪器用错情况会经常出现,在巡视指导中,注意收集信息,并适时地给于指导,以提高其能力。

(9)实践。课后,特别是双休日的实践,可为学生提供拓展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空间,借助他们在实践中的情景,即可获得一些信息。

(二)、课堂教学中矫正的方法措施

矫正的措施可根据情况而定,只要是准确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就是好方法,我觉得可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一些。

1、集中矫正。对作业、练习、过关中出现的通病,对那些易混易错点,应利用课堂进行集中矫正,统一强调、指导和辅导。

2、个别矫正。对某一些问题,少数同学出现疑难时,可采用个别矫正的方法,或讲解、或谈话、或实验、或练习都可以。

3、及时矫正。对课堂教学来说,大部分的问题都会采用即时矫正,特别是在课堂上出现的分歧、不理解的问题等,都要及时矫正,以便让学生得到析疑解惑的方法。

4、专题矫正。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一些较为复杂,涉及面较广的问题,可采用专题的方法,在练习课中去解决,通过引、例、练、测的方法,对这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拓展和强化,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篇6

现象一:教师提问芜杂,缺乏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不是不提问,只是语言不够精炼,问题没有序列,方向不明确,造成了学生无序的思维和思维的无效,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经常提出一些肤浅得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如:Yes or No? True or false? What? When? Where? How? 等,这些问题大多没有延展性,缺少科学性和可研究性,这样的提问越多,越是带来课堂的低效性,课堂教学时间就在教师看似热闹实则无益的提问和学生盲目的回答中白白耗费了。

现象二:教学任务低智化和不具备操作性与科学性

课堂上不是没有活动,而是由于追求“量”忽视“质”,缺乏了对活动有效的追求,内容不是“少而精”,过程停留在表面,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没有思想的交锋和灵魂的撞击,这也是导致课堂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透过这种热闹的场面,能够看出其中的肤浅与浮躁。科学探究需要动手实验,但更需要冷静思考与求索,没有思考就没有研究。

现象三:活动要求指令不清,造成课堂群体差异,造成课堂时间浪费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探究学习强调自主性。但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指令不明确,常造成部分学生群体不按照要求和规程操作,有的甚至还不知道该怎么操作,于是,个别学生承担了小组探究的大部分或者全部任务成了主角,部分学生只是一个旁观者。课堂的自主、合作、探究成了分散活动,自主滑向了自流。

现象四:课堂教学节奏组织松散,影响了教学效益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组织的教学环节松散,缺乏必要的节奏,导致宝贵的教学时间流失,教学情节颠来倒去,教学活动松松垮垮,学生没有掌握多少“有价值”的语言知识,而只是在松散、凌乱的课堂教学中度过。这些教师不检查自己的教学是否出了问题,反而抱怨教材容量大、课时紧、时间不够。

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推进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对课堂环节的有效掌控,正确的语音、语调、亲切自然的教态、准确生动的表达、灵活敏捷的反应,均对学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利于教学效益的提升。尤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敏锐适度的反馈,将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掌控:

首先,把握教学的时效性,注意课堂反馈的及时。课堂教学反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思维推进和语言活动的实情而定。举个例子,在进行英语技能训练时,教师不轻易打断学生,要在其训练完毕再提出要求。这可消除了学生怕错的心理负担,从而能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活动。在具体做法上:当学生复述课文、造句或会话中偏离主题、忘记下文或难以继续完成时,要及时提醒或引导性地告诉他们,以免他们难堪,拖延课堂时间;当学生在朗读课文或对话练习中出现一些语音上的失误,在不妨碍意思、不影响整体时,教师要避免打断学生思路,可在操练完毕后进行,以免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产生紧张畏难情绪,影响对课堂内容的学习。

其次,把握教学的持续性,注意课堂反馈的激励。课堂中的反馈,教师要通过表情、眼神、语言与学生形成共鸣,多一些热情的鼓励,少一些指责批评。对差生及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尤其需要做到这一点。学生一时做不出练习时,教师要充满信心地给予鼓励,如说:“I’m sure, you can do this.”“Don’tbe ner vous,thin kitover.”“why don’t try it?”当学生有错误时,可以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指出其不足,如说:“You did well,but you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Take it easy,I’m sure you can do it well next time。”等,这样的热情与激励,可以让学生感知,不仅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继续参加后面的课堂活动。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反馈;表现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这就成为课堂教学与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信息能不能快速地、正确、全面地得到反馈,它就决定着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能够灵活地、及时地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适时性。因此充分地利用好课堂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检验自己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建构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课堂的反馈,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重要环节中,教师是“导演”,是“裁判”,真正的精彩瞬间是由“演员”,“运动员”创造的。因此得唤起课堂反馈信息的缔造者――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教师要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由此看来,课堂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是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

教学的过程是由教材、教师、学生组成的一个课堂信息交换系统。在交换的过程中应该充满着情感和偶发因素,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利用反馈得到的信息来调整教学,只有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节教学,提高教学系统各个方面的功能,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反馈的信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反馈:

1 学生的反馈

教学的主题是学生,教学过程中会对接受的不同信息做出不同的反馈。教师可以反馈信息做出对教学过程中所处状态的判断,并以此来调节教学进程,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教师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种方式的反馈。

1.1 口语的反馈。它是教学双方通过口头语言交流的反馈,注意表现为课堂提高和课堂讨论。比如课堂提问参与率高,课堂讨论热烈,说明所讲的内容知识点难度适中或对知识点的讲解比较透彻,学生容易接受,反之也是如此。学生如不能接受。为此老师就要调整教法。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个别学生的学习动态,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跳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参与课题教学过程中来。

1.2 身体语言的反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捕捉学生情绪的细微变化,从而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间接获取课题教学的效果信息。如果学生面带微笑,眼睛发亮并不时地点头微笑,这表明学生对老师输送的知识处于最佳的接受状态。如果学生皱着眉头,摇头叹息,表明教学节奏太快,知识点的讲解前详细,肯定会导致学习态度消极,甚至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因此教师要放慢节奏,尽量列举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剖析知识点。如果学生表现的漫不经心或者目光呆滞,说明教师没有输出新的知识信息。假如学生小声言谈甚至做其它事情,可能是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过于肤浅杂乱,学生认为没有接受的必要或者是难于接受。对此,教师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交换讲授角色,以适应新的情况,使得课堂教学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1.3 文字的反馈。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究竟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很需要做些定量的了解,以便及时反馈问题和进行补救。课堂练习就是这种定量反馈,这种反馈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稳定,教师可以大面积了解学生,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同时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次很好的训练。

2 教学中教学的反馈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组织教材,更甚于启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教师创设的情景教学中获得知识,获得美的享受,产生情感共鸣,使整个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区,达到教与学的水融。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教学活动中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程度。课堂教学中气氛就会得到最有效的反馈,从而选择最有效的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过程随波起伏,进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3 教学中信息量的反馈

篇8

一、细心观察,捕捉动态信息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学生要不断接受教师传递的教学信息,也会不断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信息。此时,教师要尽量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动作、相互关系、学习结果,并从学生细微的学习情节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带分数乘除法”时,发现一个小组的学生在核对答案时,一个平日细心的学生计算频频出错,直觉告诉我:这个学生的计算方法应该出现了问题。马上赶过去观察,发现这个学生在计算时,没将带分数变为假分数,而是将带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两个部分分别进行乘除,然后相加。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不用担心上课情况与课前预设不一致,课堂生成与教学预设的偏差属于教学中的正常情况。教师反过来要调查全班多少学生没有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或计算规则,如果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则需要对教学预设进行一定的取舍,删减内容、降低难度,改变学习方式在此进行难点突破,从而通过技术捕捉教学中的动态信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师生互动,捕捉即时信息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课堂活动,也是教师检测学生学情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学会倾听,从学生的回答过程中“倾听”学生思维动向,对学生进行因势利,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和探究热情。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手段,能够圆满的完成问题,或者提出富有挑战性的解决方案,这表明学生当下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内容基本保持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符合教学规律,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如果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经过简单思考、合作,快速得出结论,且结正确率极高,则表明学生的当下的认知结构与学习内容都处在“已知区”,没有继续学习的必要性,教师需要马上调整教学预案,增加学习难度。反之,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目标还是无法得到有效突破,大部分学生五接受所学知识,或者无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则表明学生当下的认知结构与所学内容处于“已知区”和“未知区”,不能形成有效连接,课堂教学基本属于无效劳动。此时,教师爷需要马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降低学习难度、删减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退回到“最近发展区”,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训练,捕捉理解信息

课内板演和当堂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学情的常用手段,也是教师捕捉学生课堂理解信息的良好时机。通过观察学生的做题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途径,数学公式、符号等数学语言的准确运用,以及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等数学理解程度的信息。课堂限时训练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观察,可以从学生的解题速度、正确率中准确捕捉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理解上存在的问题,且能发现学习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对教师下一步教学,或课堂小结的侧重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为准确地捕捉理解信息,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三个层次。在板演时,要分别从每个层次中找出同等数量的代表人数,以捕捉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信息。在课堂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批阅不同层次学生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来了解全班学生的理解程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全面的理解信息。从而确定一下的教学侧重点和突破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加强讨论,捕捉隐性信息

篇9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正确的语音、语调、亲切自然的

教态、准确生动的表达、灵活敏捷的反应,均对学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敏锐适度的反馈,将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实践,提

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

 

1.课堂反馈要及时。反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语言活动的内容而定。在进行英

语技能训练时,轻易不要打断学生,要在其训练完毕再提出要求。这样就消除了

学生怕错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其能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活动。具体做法

是:当学生复述课文、造句或会话中偏离主题、忘记下文或难以继续完成时,要

及时提醒或引导性地告诉他们,以免他们难堪,拖延课堂时间;当学生在朗读课

文或对话练习中出现一些语音上的失误,在不妨碍意思、不影响整体时,教师要

避免打断学生思路,可放在操练完毕后进行,以免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其产生

紧张畏难情绪,影响对课堂内容的学习。

 

2.反馈要有激励性。教师在课堂中要通过表情、眼神、语言与学生产生共鸣,

多一些热情的鼓励,少一些指责批评。对差生及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更应做到这一

点。学生一时做不出练习时,教师要充满信心地给予鼓励,如说:“I'msu

reyoucandothis.”“Don'tbenervous,thin

kitover.”“Whydon'tyou7tryit?”当学生有错误时,

我常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如说:“Youdidwel,butyou

shouldpaymoreattentionto…”“Takeitea

sy,I'msureyoucandoitwelnexttime.”这样

及时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继续参加后面的课堂活动。

 

3.反馈要有针对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作出反溃对差

的学生要多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外语

学习中有畏难心态的学生,哪怕其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如我带的班上有两

个学生,平时懒得背单词、读单词,课上从不做笔记,课后从不做作业。为此我

从读单词、背单词入手,经常让他们上黑板听写单词,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在全

班提出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开始有了明显的进步,其中一个学生期

末成绩达到80分以上。对好的学生我向他们提一些较难的问题,让他们积极思

维,向知识的深度、广度探索。对于中等学生,我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体

验成功后的喜悦与满足。

 

4.反馈要有启发性。当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遇到难题或尚不能对已学知识举一反

三时,教师要作启发性的诱导。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巧妙点拨,使学生积极

思维,逐步认识到,知识的掌握重在能力,进而思考更深刻,学习更钻研,从而

对自己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教师在课堂

上传播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时,总是伴随着一种影响学生情绪的感情交流。调节

学生情绪,把握课堂节奏,沟通师生感情都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溃当发

现学生疲倦时,可穿插一些趣味性强的东西以活跃课堂气氛;当发现多数学生对

所学内容漫不经心时,则要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增加教学密度;当学生表情为茫

然不解时,要放慢速度,精讲多练。总之,要根据课堂出现的不同情况作出及时

篇10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预测信息,即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单元基本特征、每节课的知识结构、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课堂目标检测练习,预测出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也根据以往教学所获得的经验,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际出发,优化教法,注重扶、引、放、收,巧妙安排历史课堂结构,引导点拨恰到好处。这样,既能让教师将学生可能出现的失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游刃有余,又可以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基础与契机。

二、信息反馈必须及时

信息反馈贵在及时,否则时过境迁,作用就会太大减弱。如将学生做过的作业或试卷放置很久才去讲评,讲解时学生早已忘记做题时的感觉,一些错误的认识经过时间的沉淀也可能已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形成定势,进而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因此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就会对后续教学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及时进行目标检测、反馈、矫正。

三、信息反馈务必真实

真实,是信息反馈的生命。有的教师上课,讲完某个知识点后总爱问学生懂不懂,学生都回答懂了,但这个信息极有可能是不真实的。作为教师,在进行信息反馈时要注意联系多方面的实际,力争做到客观有效。面对几十名学生,不易了解每个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情况,若想得到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的反馈信息,教师就必须要注意反馈好、中、差各层次学生的接受情况,而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减少麻烦,就一味地提问好学生,冷淡中、差生,这样往往会欲速则不达。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反馈信息,当学生有了失误时,教师要指点迷津,矫正补救,帮助学生克服弱点、树立信心,发挥信息反馈的真正效用。

四、信息反馈要多渠道

要获取学生学习历史的真实情况,掌握反馈信息,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来进行:

1.表情反馈。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了解各层次学生的课堂反应。例如在讲授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时,许多学生的眼神是迷茫的,这表明他们没有领会教师输出的信息。这时教师应放慢讲授速度,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以排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

2.语言反馈。教师针对学情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掌握反馈信息,也可让学生当堂讨论质疑,或用批改作业及试卷、课后交谈等方式掌握反馈信息。

3.活动反馈。寓历史教育于活动中不失为掌握反馈信息的一种重要而必要的策略。通过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办历史小报、展览图片邮票、参观当地文物古迹、排练历史知识小品、制造简单的文物模型等,使课堂内外衔接起来,既反馈了信息,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分析、判断、表述、动手操作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历史教学信息反馈也体现了同样的道理。历史教学仅仅依靠教师系统归纳反馈信息是不够的,要“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调控,使学生从完全接受教师的反馈逐步转变为进行独立的自我反馈,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历史”为“会学历史”。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将训练中出现的失误填入每次一式两份的错题集中,并及时对比总结,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