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02: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113-03
随着社会人文和科技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加速,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断增强,园林专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培养出适应城市化迅猛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园林专业的专门人才。从专业结构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覆盖的领域迅速扩大。从城市到农村,涵盖了一切人居环境的美化活动。在新疆,园林企业的数量呈快速递增趋势。依据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本专业岗位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广、工作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园林建设与管理人才。具备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城市建设部门、园林、花卉企业从事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岗位要求。为满足社会及行业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园林科技学院承担学校绿化养护及嘉禾新居居住区绿化种植项目的实施,对顶岗实习及预就业实习企业的调研,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创新了“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新疆园林行业发展和园林专业现状,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线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切入点,以新疆园林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基于新疆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程序,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就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三段式指学生能力培养,分三阶段展开,即是第一阶段在校内培养绿化养护能力(实践教学与教学实习完成);第二阶段在合作企业的施工和设计项目中培养施工组织、设计能力(顶岗实习完成);第三阶段在预就业单位培养社会工作能力(预就业实习)。两联动指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广泛与企业合作,每个教学年度开始前向企业征召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施工项目,即企业施工项目等于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工程任务联动,实践教学时间随工期机动,第一二学期教学实习为主的时期为一期联动;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为二期联动;最终实现就业能力递进。
(二)“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在发展改革过程中获取的重要成果,是综合行业工作程序,以园林工程项目工作全过程为载体,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由浅入深的能力培养规律而形成的。其中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约占总课时量的50%,技术技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合计约占总课时量的50%。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约占技术技能教学课时的60%。
1.第一学期以理论学习为主,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第二学期为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及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学期,根据季节以企业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加强技能学习,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时期,教学实习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及昌吉周边苗木生产企业基地等单位。结合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生产任务(项目)与课程内容的高度结合,实地技能学习和操练,通过1~2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将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的技能,能够承担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植物养护”岗位工作;而此时,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知识和技能又是学生3~6学期要学习的知识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教学实习即为第一阶段“联动一期”。
3.第三学期为专业及专业核心课学时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场、实训室完成初级训练。
4.第四学期主要为顶岗实习教学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外58家合作企业,使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具体岗位,完整地完成企业中的一个园林工程项目,进行技能学习、技能检验与行业实践。并且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所学技能相互融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5.第五学期为专业拓展课程阶段,充分凸显行业发展趋势和具体岗位要求。
6.第六学期学生进入预就业实习阶段,确定自己的就业岗位和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这个时期为“联动二期”,也是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形成期。
二、以“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设计开发课程
(一)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深入开展职业岗位调研,凝练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将国家绿化工、花卉工、预算员、绘图员、施工员等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现工学结合、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
1.加强课程开发,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标准。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之上加大了各门课程的开发,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设计,按照每门课程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所处的环节设置相应的知识内容,根据真实工作过程设计相应的情景进行教学,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不脱节。
2.深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成绩评价体系。打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训项目进阶式通道,以精品课程为支撑,合理划分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从基本技能逐步向核心技能提升的进阶式实践课程体系。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合并课程间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训教学时间,突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课程设置科学性、实用性、前沿性、综合性的统一,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园林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核心课程
依据企业调研及校园绿化、嘉禾新居绿化工程实施操作,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模式,对职业工作岗位学习领域的教学任务分析,由岗位群―主要岗位―典型任务―核心技能―核心课程―课程群,开发课程和核心课程。
1.岗位群。园林植物生产管护岗位群、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位群、园林规划设计岗位群;主要岗位是园林植物培育养护管理岗、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岗、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施工内业岗、景观设计岗。
2.核心技能。园林植物分类识别技术、园林植物整形修剪技术、园林植物培育土肥水管理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林植物育苗技术、施工放线、管网布设、大树移栽、识别工程设计图、常用工程材料识别、编制园林工程流水施工组织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网络图计划编制、园林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园林工程施工图工程量计算、园林工程各项工程量计算规则、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编写、园林设计平面图绘制、园林施工图绘制。
3.核心课程。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花卉栽培技术。
4.建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21门,其中,专业基础课10门,包括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制图、园林测量、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美、园林苗圃、园林植物学、园林文件撰写、园林建筑技等;专业核心课程7门,包括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等;专业拓展课程4门,包括园林法规与标准、插花与花卉装饰技术、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园林史;公共基础课程9门,包括英语、体育、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等。
三、“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条件
(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配备与建设
高职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创建与众不同的、跟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这就有赖于一支由学术人才、技术人才领衔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采取校企合作选派专业教师到施工、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带头实践锻炼;同时引进校外“双师型”教师(即外聘兼职教师)。选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经验丰富、懂得教育理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辟专业建设有效途径。目前专业教师团队已有33位专兼职教师,其中,专职教师11人,占30%,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22人,占70%。
(二)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如何与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互惠互利合作运行机制,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突破点。为此,我们制定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并做如下工作。
1.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和权利,从制度上给予保障。
2.利用专业技术优势与合作,实施科技攻关、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3.利用企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实施互兼互聘。
4.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监控专业和课程建设。
5.定期召开一次校企座谈会:探讨专业建设;解决顶岗实习中合作教学管理问题;宣传学校专业建设发展概况,发放职业教育理论文章,使企业了解、认同学校,支持职业教育。
(三)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与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先后建成实训室3个:《园林制图室》、《园林规划设计室》、《花卉装饰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场2个:《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中心》。在教师教学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2.校外实训基地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群,目前已有51家校企合作企业,确保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带薪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为专业教学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构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针对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及毕业生毕业班后的发展轨迹,建立并完善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共同方参与的“多元化、多维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及数字化评价系统,减少人为和操作失误,形成循环、动态、开放、不断完善的网上评价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与市场需求相接轨,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相接轨,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相接轨。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教学行政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监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质量。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与工作任务要求引入教学内容评价;将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融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建立网上评价系统,将专业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公示于众,接受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的监督与评价,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为市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培养理念,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日益满足实际岗位能力的要求,从而呈现出居高而稳定的就业率。21世纪,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对这一难题的解决,风景园林将起着特殊的作用。我国未来对具有综合素质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专业前景十分广阔。园林行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高专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就必须结合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及学生兴趣构建合理的、有特色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高职高专类教育体制,而在现行的招生制度指导下,筛选出的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是文化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在开学之前根本不知道园林是什么, 将来干什么,更不了解自己有没有园林方面的特长。
(二)教学内容急需调整
尽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已大量普及,但仍有一部分课程没有面对职业教育的教材, 只能采用本科院校具有较高理论性的教材代替, 这显然不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因此,真正高质量的高职高专类规划教材亟待出现。
(三)教师队伍实践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现有的职教结构普遍是一个“金字塔”式的, 一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在高职院校里为数不多,而那些忙于校外工程,没有时间备课、提高自我及教学认真而无现场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对较多,这种教师结构亟待调整。
(四)学生观念落后
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的学生人文素质较差, 知识面较窄, 对事物的理解也较狭隘,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创造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专业学习偏重于园林设计, 而忽视园林工程与施工技能, 以及相关的标准及规范、园林经济知识和现行法规等多项内容。当今园林市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流的设计人员, 更需要懂技术、懂工程管理的园林专业技能人才。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竞争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评估自己,总感觉自己不如本科生。这便迫切要求职业院校的教育尽快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二、课程体系建设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科涉及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具有相当的综合性和边缘性,这就要求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和完整性。要培养园林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根据现代园林特点和当今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应用能力为中心,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即公共课、专业理论课、技能实训课和选修课四大模块。
(一)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
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应立足于为技能教学服务,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要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些课程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和整合。比如: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土壤学》等课程整合成《植物生长环境》。把《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园林工程》和《园林施工组织管理》等课程进行适当的加强。
(二)技能实训课
把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并建立实训课课程体系,且要求实训教学占到教学总学时数的60%左右。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分学期分环节明确技能实训教学项目,学生由易到难地接受技能训练,训练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可自编和选编专门的实训教材。
(三)选修课
设置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可以开设《摄影技术》《园林美学》《盆景制作》《演讲与口才》《市场营销》等课程供学生选修。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转变教学思路
园林行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专业口径, 培养多层次的人才将成为我们教学目标的一部分。除专业能力外, 计算机应用能力、公关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等也成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准。教学思路应从以前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强调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让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去思考,去认识事物,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应突出技能性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让学生接触实际,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植物学》、《园林树木》等课程教学中,经常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观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实训指导与管理, 注重检查与验收。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体现现代化
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取最新的知识,还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信息量大而且具体生动的教学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给学生呈现大量的园林工程建设图片,可将空间移位,将丰富多彩的园林工程案例搬到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情景教学。
(四)改革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
以前,很多课程理论考试全部以笔试考核为主,学生机械记忆一些知识点,往往可以考出较高的成绩,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没有体现和得到提高,以学生能力目标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应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中心内容。
参考文献:
[1]杨建刚.人工神经网络实用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段晓鹃.初探园林职业技术教育[J].教育科学.2009;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1-0087-06
收稿日期:2016-09-02
修回日期:2016-11-29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or the common problems of landscape project management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e a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ree advantage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for landscape engineering: goals features, structural modules, and function respectively. This management system contains six main function modules: project schedule management, fund management, material management,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file management, and project risk anticipation. By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provides efficient modefor landscape enterprises and maximizes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resource profit.
Key words: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引言
随着“十”的召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建设发展的主要议题之一。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园林行业进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导的蓬勃发展阶段。园林项目也呈现出跨专业、跨区域、跨时间的发展趋势,加之园林施工受到季节、气候、环境以及市政规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园林项目管理的需求。为解决园林项目管理过程只注重项目业务操作、内部管理矛盾严重、信息不对等、资源错配等问题,建立一种新型、高效的园林项目管理模式成为园林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的工程项目管理必将走向信息化管理,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也将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2]。园林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是科技进步的要求,“互联网+”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即时性、协同性以及海量性等特c结合高效的园林项目管理模式,打造一个面向园林行业工程项目的管理系统,为园林施工项目保质、提速,为园林企业规模化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实现资源整合及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从行业范围上看,关于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多数是基于建筑行业,还有少量研究是针对市政,石油开采等行业。而园林行业内,目前国内有上海星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适用于园林工程的项目管理系统[3];适用于园林工程监理的现代园林工程考核监督系统[4];集中于园林绿化养护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系统[5]和园林绿化的草坪管理系统[6]。但是这些信息化系统尚且立足于园林施工项目的某一个阶段的管理,或者是简单的绿化养护管理,并未出现适用于园林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共享的战略性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打造面向园林行业的工程项目全周期管理信息系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目标和特征
1.1目标
1.1.1实现施工进度、施工质量、项目成本及现金流管控
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掌握项目施工进度、监控质量,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及现金流,为项目的全方位把控提供重要手段。
1.1.2实现项目人员实时沟通
利用Web端、微信端等信息化手段,为项目现场工程师、施工人员提供实时沟通的平台。通过团队间达成共识,提高项目团队的工作效率,避免沟通不及时造成大量重复工作,从而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有效保证项目进度及质量,提升中国园林企业项目运营管理的整体水平。
1.1.3实现项目资源、项目文件、施工经验等综合管理
对项目的资源和项目进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规范有序的管理及积累,从而进一步优化升级项目运营管理办法,实现数据的核心价值。
1.2特征
面向园林行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具有以下特征:
1.2.1实名登陆特征
对园林行业多个角色(项目决策人、施工员、财务、预算、合同、设计、采购等)开放不同角色权限,保证系统跨地域、时空进行信息互通。
1.2.2安全特征
设立系统安全管理员,确保网络环境及系统数据安全。
1.2.3实时沟通特征
系统开通Web端、微信端等客户端,实现实时跨地域地跟进项目施工情况,项目成本、进度、质量等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同时进行,全方位进行项目管理及风险预判。
1.2.4数据库特征
建立开放式数据库,实现数据实时更新,共享行业优秀经验、成功案例、施工工法,供用户实时参考学习。
2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建立与结构模式
2.1建立流程(图1)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建立的基础是对目前园林行业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进行深度调查,并进行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块及功能需求,然后依赖信息化技术进行系统搭建及推广应用。
2.2基本结构
园林工程管理系统包含后台服务模块、功能模块以及底层模块3大基本模块(图2)。后台服务模块主要为系统管理模块,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掌控,维护系统网络秩序的同时,对不同用户角色(项目经理、项目采购、项目施工人员、信息审核员、普通用户等)进行权限设置、功能设置,并进行菜单管理、参数管理和用户管理等操作。功能模块包括项目进度管理、资金管理、物料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文件管理以及项目风险预判六大模块。底层模块包括数据储存留档和系统安全维护两大模块,是维持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
3系统用户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涵盖园林公司自上而下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包括公司总裁、项目部总经理、项目经理、项目施工人员、安全员、项目质检员、机械员、财务人员、园林设计师、采购人员、供应商以及系统管理人员等,同时包含甲方项目负责人。
4功能实现
综合性园林工程包括土方工程、建筑小品、水电安装、园路工程、水景、绿化种植等若干工程[7],在进度管理、物料调度、资金管理、质量与安全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搭建,是为了优化及规范项目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建立起符合园林企业实际需要的科学管理流程,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程管理质量、监控项目风险的目的。系统首页对每个施工项目匹配相应的项目名片(图3),包括项目名称、发展商、合同签订环节、合同号、项目进度、资金基本信息、进度款等基本信息,一目了然,方便查看与对比,可作为项目汇报的基本依据使用。4.1项目进度管理
合理、高效的项目进度管理能够对项目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及时的调整和优化,可缩短项目工期,节省项目成本,降低项目风险[8]。项目工程进度是不断变化的,其管理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需要根据项目动态实时进行调控,传统的进度管理,主要依赖项目经理的个人经验进行预测与控制,与其预测能力和个人行为能力息息相关,风险大。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项目从整体到局部进行细化分析,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制定整体和局部施工计划,并进行项目组内信息实时共享(图4),打破信息壁垒,方便项目组成员按照计划施工,减少因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工期延误风险。施工日志方便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施工计划的实施进展,进行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监控,并采取措施缩小进度偏差,调整成本和保障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在计划范围内高质量完成。园林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不仅保证项目总体目标的顺利完成,还可以同时有效解决工期、成本、质量之间的题,实现三大目标的共赢管理。
4.2项目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通过合同板块、预算板块、施工日志和进度款板块进行协同管理,同时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资金管理模块,实时同步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系统,工程项目资金可由公司财务部门进行综合统筹管理。对项目现场的当日支出进行实时记录,系统自动累计,自动进行每天、每月、全项目周期的现金流分析(图5),为及时进行预算调整提供清晰的数据参考,这是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在项目成本控制上的最大优势。随时跟踪项目进程中各式款项收款状态,提醒项目经理进行进度款请款(图6),避免造成项目赤字。
4.3项目物料管理
作者简介:吴承照,教授,电子邮箱:wuchzhao@vip.sina.com;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作者简介:臧亭,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构建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是风景园林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行业各项标准得以发挥功能的保证。风景园林行业横向和纵向范围不断拓展、分工趋于细化,对风景园林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构建标准体系,理顺各标准之间的层级关系,进而对行业今后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指明方向,实现整个行业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使管理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我国风景园林标准化水平,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
1现代风景园林行业实践范畴
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呈现多样化和细分化的发展趋势。在服务对象方面,从为少数人服务拓展到为人类及其栖息的生态系统服务;在价值观方面,从较为单一的游憩审美价值取向拓展为生态和文化综合价值取向;在实践尺度方面,从中微观尺度拓展为大至全球小至庭院景观的全尺度。MichaelLaurie(1986)认为风景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应当包括景观评估和规划、场地规划、景观细部设计和城市设计四种实践类型。目前,我国对于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没有明确的界定,丁绍刚(2009)将风景园林行业实践分为规划、场地设计、要素设计、工程和管理五个部分,较为详实完整的概括了国内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从景观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园林工程、养护与管理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因此,本文依据不同类型和尺度的实践对象将国内风景园林的实践范围划分为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场地规划设计、景观要素设计、工程与管理四个方面。
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主要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的景观规划,包括城乡与自然地。具体可划分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乡村景观环境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旅游度假区规划等。
场地规划设计是结合场地特征,针对该项目方案的用途需求做出的综合性创作过程[1]。主要是对城市中的开放空间、附属绿地、道路进行的景观规划设计。具体包括城市设计、废弃地景观改造、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郊野公园规划设计、滨水区景观设计、古典园林及历史遗迹保护设计、宗教及纪念性景观设计、道路及附属绿地景观设计、康体游憩专类场地设计等。
景观要素设计是在各类场地规划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景观要素进行的更为详尽的设计。包括专项设计和具体设施的设计。具体可分为种植设计、环境设计、建筑与小品设计、游憩设施设计、服务设施设计等。
园林工程与管理主要负责园林的实际工程建设、建成后的管理与服务以及后期的维护与更新。具体表现为园林材料、园林工程技术、施工建设与管理、养护与管理、管理与服务等方面。
上述四个风景园林的实践方向同时也是从大区域的规划到具体的设计再到实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这四个方向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组成完整的风景园林实践范畴。
2国内风景园林标准现状特征与问题
2.1研究现状
我国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卓国祥[2](1986)将城市规划视角下对环境噪声标准的研究延伸至风景区,结合杭州西湖实际案例,探讨风景旅游区环境噪声的允许标准,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各项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内容和方法上的参考。从近30年的研究来看,风寒园林的标准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研究趋势。从研究的实际范畴来看,上世纪末对于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以对各项制定实施的标准进行说明为主。潘家莹[3](1994)和刘载芳等[4](1992)分别对《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公共绿地和城市绿地总量的数据来源和《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进行说明,以确保方法和数据的科学性。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国内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已经逐步向规划设计方面拓展,包含评价、规划、设计、设施、工程图纸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从研究的对象来看,从起初笼统的绿地绿化标准研究发展到现在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公路绿化、城市公园、园林标志等不同对象的标准制定与实施研究。袁振国[5](2001)结合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阐述《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标准对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细化的具体措施。殷云龙、王双生[6](2004)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以交通量为主要依据,结合土地资源和政策等制约因素,综合制定公路绿化建设标准的方法。王菊萍等[7](2010)从深圳公园建设与发展战略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制定深圳综合公园建设标准的相关建议,为今后综合公园的建设提供借鉴。爱新觉罗毓宇[8](2012)通过分析风景园林标志系统设计中的解读,阐述了风景园林标志标准的应用对策。从研究的层级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制定各类风景园林地方性标准的必要性与建议[9]。在标准体系研究方面,周向频、任婷婷[10](2012)尝试从风景园林行业、工程制图标准2个领域着手,构建出风景园林制图标准体系。张凯旋[11](2007)对国际标准体系以及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风景园林的标准体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初步构建了我国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框架,该框架突出园林行业的纵向层次,对风景园林所涉及的众多领域(横向层次)关注不够,实际上不同领域由于其关注问题与内涵不同,相应标准要求也不相同。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目前风景园林行业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由此可见,我国下一阶段的风景园林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是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框架,依照这个框架逐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相关标准。
2.2标准制定起步晚发展快
我国风景园林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我国第一本风景园林专业的技术标准是1986年颁布实施的。早期标准主要有《动物园动物管理技术规程》(CJ12—1986)、《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CJ14—1986)、《城市容貌标准》(CJ16—1986)等。
根据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笔者对我国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部分地方标准进行筛选和归纳。上述两图分别显示的是自1986年我国第一部风景园林专业的标准颁布至今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相关标准逐年制定的情况。进入2000年后,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每年出台的标准数量较之前相比有显著增加。其中,图2显示的是国家级(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和地方级标准制定的情况1)。可以看出,国家级标准的出台数在2000年到2005年达到峰值,其后略有下降的趋势。而相较之下的地方级标准却发展迅猛,尤其是近五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地方标准的出台数量已明显高于国家级标准。从各类标准的制定情况(图3)来看,工程管理类的标准出台的时间早、数量大,其次是细部设计类。而景观规划类和场地设计类的标准虽然起步略晚、数量较少,每年出台的数量相对稳定。
2.3标准制定快更新慢
一般情况下,标准出台实施后每隔3-5年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审核以判断是否需要对该标准进行修订或重新制定。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目前的标准更新较为缓慢(图4),现行的217项标准中,更新过1次的标准有16项,更新过2次的标准有5项。
2.4园林工程与管理类标准多,规划设计类标准少
由于风景园林综合交叉的特点,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某些标准难以界定,因此风景园林标准的数量难以准确统计。截至2014年1月1日,我国共颁布涉及资源环境、规划设计、设施设备、工程技术、园林机械、植物、管理等风景园林相关标准159项,其中国家标准93项,行业标准66项2)。此外,现行的可查询到的地方标准有57项。
按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类型划分来看,园林工程与管理类的标准较多,而规划设计类的标准较少。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风景园林标准相对滞后,标准数量少,内容宽泛,远没有形成系列,加之更新缓慢,难以覆盖行业整体、指导具体操作。
2.5标准体系不健全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2003年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市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设部分》中在城镇建设部分对风景园林标准体系结构进行了归纳(图8)。该标准体系含有技术标准26项,分为城镇园林、风景名胜区、风景园林综合三个部分。该标准体系明确了风景园林涵盖领域,协调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标准与城市规划专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中相关标准的关系。但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标准归入城市规划标准体系,风景园林信息化建设标准归入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园林工程主体标准归入风景园林技术标准体系,不适用于构建完整系统的风景园林标准体系,加之近10年来风景园林专业实践领域不断拓展、专业分类更加细致化,使得该体系结构显得过于粗放。新的标准体系框架应当基于当前以及未来风景园林的实践范畴对其进行重新分类。
(1)标准所涵盖的范围不足
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风景园林现行标准所涉及的领域仅有21类(详见表3),而对2013年发表在《中国园林》和《风景园林》上的文章所涉及的实践范畴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中国园林》(2013年1-12期)共涉及45类,《风景园林》(双月刊2013年1-5期)共涉及31类,现有的标准无法满足整个风景园林实践的需要4)。因此,今后风景园林标准的编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应当是尽快建立各专业方向的标准。
(2)标准的种类过于单一
从现有的标准种类来看,规划设计类的标准类型过于单一。以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标准为例,国内现行的标准仅有《公园设计规范(CJJ48—1992)》一项标准,其内容难以顾及整个规划设计内容。而国外发达国家涉及的有关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标准种类丰富、关系明确、各有特色。以美国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相关标准为例,其包含的标准种类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建设管理、从整体到专项、从国家到地方、从游憩到设施和安全等,使得标准内容更加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我国风景园林未来的标准编制工作的另一重点是尽快健全各系统下的各类标准。
2.6风景园林标准多头管理
我国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了我国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和各自的职责范围。以政府各级有关主管部门为管理机构,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检验机构和企业为依托机构,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组织形式,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性管理模式,是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的特征。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由企业、地方归口单位批准设立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特定领域或范围的标准化归口工作,包括跟踪对应世界主要标准化机构的标准化动向和我国的有关标准进程,受委托起草相应标准,解释、宣贯重要的技术标准,开展相应级别有关专业技术标准化的课题研究等。2009年5月2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关于成立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等10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复函》(国标委综合函[2009]30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全国城镇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年10月16日,风景园林标委会在北京成立。主要负责城镇风景园林设施的分类、评定、保护、监测和管理(不含旅游服务)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
目前,城镇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至今还没有出台或归口任何一部关于国内风景园林行业的标准。现有各类风景园林行业标准的归口单位主要有:国家交通运输部(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国家林业局(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住建部(建设部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建设部城镇建设技术标准、建设部给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建设部地产标准技术委员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国家水利部,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8)、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
3基于风景园林实践范畴的标准体系架构
3.1基于标准制定的风景园林分类系统
风景园林是一门结合了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科学,涉及的领域广泛、操作方法多样,其实践范畴的分类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标准的体系方面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与管理标准体系的实质是构建每项标准使用范围之间的关系。随着标准的使用范围的缩小,其内容也应当更加详实、更加具有针对性。风景园林按照实践范畴分为4个方向: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场地规划设计、景观要素设计、园林工程与管理。4个方向可再细分出24个类型,每个类型又可根据以下4种情况再进行细分:
(1)根据上一级对象不同构成元素划分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适用于子系统之间差异较大的类型,如村镇景观与环境规划、宗教及纪念性景观设计等。
(2)根据不同资源属性划分
资源属性在风景园林的实践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场地中资源类型的不同、资源重要程度的差异通常也是操作者选择不同操作方法与流程的依据。如不同资源类型的风景名胜区、度假区和森林公园,不同资源的废弃地等。
(3)根据不同地域或气候特征划分
园林中的植被对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要求较高。风景园林中的建筑和人工环境也受到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的共同影响。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因此,不同地理位置的气候差异、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也是分类的标准之一。
(4)根据特例或专项划分
这种划分方法适用于通用的管理或技术类别,需要在某些领域进行加强或特别说明时采取的划分方法。
3.2工程建设类标准体系结构
《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市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设部分》中将标准之间的关系抽象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三层关系,将标准的性质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层级上的划分,上层标准的内容包括了其以下各层标准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的共性技术要求,并指导其下各层标准,共同成为综合标准的技术支撑。
这种划分的方法适用于所有工程建设类的标准体系结构。因此,根据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层级划分方法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范畴可以构建出风景园林标准体系的三维坐标系。
基础标准是指在某一专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图形、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的标准。如城市规划术语标准、建筑结构术语和符号标准等。
通用标准是指针对某一类标准化对象制订的覆盖面较大的共性标准。它可作为制订专用标准的依据。如通用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通用的质量要求,通用的设计、施工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术等。
专用标准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标准化对象或作为通用标准的补充、延伸制订的专项标准。它的覆盖面一般不大。如某种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的要求和方法,某个范围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等。
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都是相对而言的。在某一层级的专业标准同时也是其下一层级的通用标准。
3.3国家级标准与地方级标准的结构关系
国家级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两大类。地方标准是在国家级别标准的基础之上,针对具体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的更加详实的标准。整体而言,地方标准是国家级标准的专用标准,但同时,各地的地方级标准也应当自成系统(图11)。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的三层结构中,基础标准所包含的术语、制图和分类等方面的内容是制定后续各项通用和专用标准的基础,为了国家的统一管理以及为了便于风景园林行业的统一规范操作,笔者建议各地方不需要在国家级基础标准的基础之上再制定一套术语、制图或分类标准,地方标准编制的重点应当在于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通用和专用标准。
3.4风景园林各类型下标准的种类
一套完整的风景园林标准系统从范围上应当包含整个实践领域,从类型上来说应当囊括该范围下的各类操作,从内容上应当包括整个实践操作的流程。为了构建出完整的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框架,势必要探讨各标准结构所需包含的标准种类。
基础标准主要是对使用范围内的基本术语、类型、图纸等做出规定,因而基础标准一般分为术语标准、图形标准和分类标准三种类型。专用标准是针对通用标准而制定出的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更为具体的标准规范,因而较之通用标准,专用标准所应当包含的种类也较为灵活。在实践环节中,不同的对象与类型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风景园林类型所对应的通用标准所包含的种类各异。
(1)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
在规划层面上通常的实践操作是对对象进行总体或详细规划。由于这一层级的研究对象尺度较大,资源种类丰富且对生态与环境考量较多,应当制定出有关的环境与资源的评估、评价标准。此外,对于这类规模较大的场地,某些要素的系统规划对于其风貌、管理与服务上的统一协调也是必要的,如游径规划、游憩规划、设施规划等标准。因此,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范畴下的标准应当包含:环境或资源评价标准、总体规划标准、控制性详细规划标准、修建性详细规划标准、游径规划标准、游憩规划标准、各类设施规划标准等。
(2)场地规划设计
这一层级的操作内容较上一类型更为具体,并且与人类活动更加密切相关,因此,除了制定出各自规划设计的标准外,游憩规划设计、各类设施规划设计以及景观风貌、安全和无障碍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也是标准编制的方向。此外,对于某些特殊对象如废弃地、古迹等,对其场地本身环境和资源的评估和分类标准以及后期的管理维护方面也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
(3)景观要素设计
细部设计的对象通常较为明确,因此一般情况下编制出各自的设计规范即可。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经济、低碳、乡土、智能、安全的设计是此类型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景观要素设计尤其是硬件设施类,标准化、产品化是其发展的方向。
(4)园林工程与管理
在园林工程方面,除了通用的施工建设、安全操作等方面的规范外,对于特殊地质、建筑、环境等对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编制规范。在后期的维护、管理和服务方面,除了制定出通用的管理维护措施标准、园林质量评定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等外,对于重点对象如保护地和古城古迹的管理者的操作规程,公园等的质量监管工作,风景区和度假区的服务管理等,可编制专门的管理标准。
3.5风景园林现行标准体系结构与差距
1 了解设计方案和要求
施工前必须有现场用地情况,绿地规划设计图,设计方案和施工要求,并要了解施工中的各个部门配合情况,了解设计图纸的意图、熟悉施工现场情况,如现场的水源、管线、电缆、实质用地情况等。
2 现场勘察与制定施工方案
在了解设计意图、方案和要求的基础上,应首先勘察施工现场,然后做好关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①实地检查,了解场地的环境状况与周边情况,考虑什么位置适合进场比较方便,做到减少资料浪费,并设立临时办公室,同时了解分析种植土情况,向建设单位提议是否要更换种植土。计算更换的数量、工程量是多少。②劳动力计划:按照开工日期和总工期要求,编制劳动力需要计划,组织各相关工种进场,安排好进场职工生活,并做好入场职工的教育工作,通过教育增强安全、防火、防盗和文明施工意识。③编制材料计划:根据施工计划要求和进度做好苗木的采购订购工作,做到货比三家,以树型完整、姿态优美、规格符合设计要求为第一条件。按时、按质、按量组织进场,并要求堆放整齐。并根据规范、规定和要求,进行各种材料的检查,以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要求。④编制施工机械计划:根据工程施工要求,编制施工机械计划,按使用先后组织进场。
3 施工现场管理
3.1 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前应对施工场地内进行清理,将所有垃圾、杂草、杂物等进行全面清理。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标准和景观要求进行场地平整,土方回填要平整至设计标高,要对场地进行翻挖,草皮种植土层厚度不应低于30cm,花坛种植土层厚度不应低于40cm,乔木种植土层厚度不应低于70cm,将破碎表土整理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平面或曲面,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整坡工作。如遇到突况,及时向监理单位和业主汇报情况,并与设计负责人、监理负责人、业主共同商定后再处理。
3.2 苗木选购、栽植和管理
绿化工程的施工要符合设计要求,苗木在种植和养护期间要保证其成活率,所以在选择苗木时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的规定选择对应的品种;其次要控制进苗关选择壮苗,即按照设计规格从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冠高和土球等6个方面来控制进场苗木的规格。苗木种植技术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树种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种植成功。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公园、庭院及道路绿化均属于水平绿化工程范围。施工安全主要是针对大规格乔木的的移植而言。做好施工中大规格乔木的起苗、运输、假植、栽种和养护各环节安全控制是保证施工水平作业安全的关键。具体来说在起苗时要尽量避免劈裂大根,多保留须根,苗木在装卸过程中应注意吊装机械的操作安全,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施工,对进场机械进行检查,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保证无安全事故发生。大规格乔木在转运时要将土球捆绑牢固用苫布把树根盖严,以防树根失水,卸苗时注意不要碰撞土球,以保证大树的成活。
施工现场原有树木经确定需要保存的, 在土建施工以前, 应采取措施暂时围起来,以避免由于踏实、焚烧造成损伤。为了防止机械损伤树干、树皮,应用草袋保护。特别是行道树,有时由于更换便道板或树穴板,需要做垫层,石灰和水泥都会造成土壤碱化,危害树木正常生长。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先将树穴用土护起,做成高30cm以下的土丘, 避免石灰侵入。 如果垫层需要浇水养护,应及时将树穴围起,或将水导向别处,禁止向树穴内浇含有石灰、水泥的水。
表土的采取和复原土壤是花草树木生长的基础,土壤中的土粒最好是构成团粒结构。一般情况下,表土具有大量养料和有用的土壤团粒结构,而在改造地形时,往往剥去表土,这样不能确保植物有良好的生长条件,因此应保存原有表土,在栽植时予以有效利用。在表土的采取及其复原过程中,为了防止重型机械进入现场压实土壤,避免团粒结构遭到破坏,最好使用倒退铲车掘取表土,并按照一个方向进行,表土最好直接平铺在预定栽植的场地,不要临时堆放,防止地表固结。掘取、平铺表土作业不能在雨后进行,施工时的地面状况应该十分干燥,机械不得反复碾压。为了避免在复原的地面形成滞水层,平铺时要很好地耕耘。
绿化地的整理不只是简单的清掉垃圾,拔掉杂草,该作业的重要性在于为树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根部能够充分伸长,维持活力,吸收养料和水分。因此在施工中不得使用重型机械碾压地面。首先要确保根域层应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平衡。第二确保适当的土壤硬度。土壤硬度适当可以保证根系充分伸长和维持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结。第三确保排水性和透水性。所以填方整地时要确保团粒结构良好,必要时可设置暗渠等排水设施。第四确保适当的pH值。为了保证花草树木的良好生长,土壤pH值最好控制在5.5~7.0范围内或根据所栽植物对酸碱度的喜好而做调整。 第五确保养分。适宜植物生长的最佳土壤是矿物质45%,有机质5%,空气20%,水30%。
3.3 在施工中,要灵活机动,适当细部调整管理
在园林绿化施工的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的细部调整将会使整个项目的整体效果更加完美。首先,积极地与设计交流相协调,领会设计意思,掌握设计原则。协调与监理建设等参与单位的工作也很重要。园林绿化施工带有一定的艺术扩展性,同样的施工图由不同的项目机构管理,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笔者认为,地形造坡、乔灌木的放样等方面,项目机构应该积极主动,灵活处理,在不违背设计原则的前提下,不需要照搬施工图方格网,适当根据现场情况作出局部调整,以达到更自然、生态的效果。
3.4 制定项目目标,加大技术投入
道路绿化工程做得好与坏,最终在于技术力量的投入力度,不仅要提升项目质量,还应把握项目进度,控制项目成本,提高项目效益。道路绿化工程的内容简单,相对而言,技术要求更加深入。例如,根据土方的种类,制定不同的改良措施。如工程多粘性土,透水性能差,肥力强,则可适当深挖,填埋一些无害的建筑渣、碎石等,增强透水性;苗木种植方面,因树而异,例如,耐旱树种,可适当加深树穴,填充碎渣,减少种植深度,加强支撑;耐湿树种则相反,可适当增加种植深度。树木习性不同,技术处理措施也不同。项目完工后,制定细致的养护计划与措施方案。道路绿化工程的养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水是最关键的养护要点,解决了水的问题,就意味着解决了养护的问题。
4 做好施工验收后的养护管理
施工验收后工作就是养护管理。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表明养、管的重要性。养护与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又是一项无尽无休的长期性工作,但施工后几个月的养护管理尤为重要。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必须每天不间断地进行,其主要内容有:
4.1 灌水与排水
水分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树木体内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用人工方法向土壤内补充水分为灌水,以保持地上、地下部分水分平衡,促发新根,保证成活,以及促进苗木生长。排水是防涝保树的主要措施。
4.2 中耕除草
中耕是采用人工方法促使土壤表层松动,从而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促进肥料的分解,有利于根系生长。中耕深度依栽植物及树龄而定,浅根性的中耕深度宜浅,深根性的则宜深,一般为5cm以上,结合施肥则可加深深度。
4.3 病虫害防治
植物的防治病虫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5 结语
园林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程。园林工程的内容朝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规模也日趋扩大。这就要求园林施工单位在园林工程施工中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按照园林工程运行的客观规律要求,对园林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以提高园林工程项目的效益和效率。
参考文献
土建与园林施工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到很多专业化的作业环节,施工技术不仅与项目施工中的安全使用密切相关,还会对施工单位的名誉和市场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工程项目中,施工技术是一种核心的建设工艺,其管理好坏与施工单位是否能够得到长期的生存与发展直接相关。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土建与园林施工实现,二者在衔接上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果衔接的好,工程进度会得到最大限度的缩短,工程投资也会得到极大的减少。一旦有偏差出现,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专业衔接的协调与配合,通过施工技术对施工进度、质量以及成本进行进一步的把握,最终达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一、土建与园林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
为了在工程建筑中得到最大的利益,施工企业利用科学技术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进而保证施工技术可以与国际发展趋势相适应,保持与同行业相一致的水平上。施工技术科技含量的提高可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性,最终使企业创造最佳的收益。如果施工企业不能对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应用,建筑与园林工程的质量就得不到有效保障,企业的信誉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降低。与此同时,是否可以将施工技术成果应用到实际施工过程中,将会对施工技术在未来的使用性能产生相应的影响,所以要想使施工技术的整体应用效果得到提高,就要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加大力度对先进的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与研发,进而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增强。
二、土建与园林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工程的整体质量直接相关,同时还会对施工企业的市场声誉造成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施工技术应用的好坏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相关,因此,实际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应用,促进施工技术的创新,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下面以某居住区为例,对该居住区的园林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应用进行分析,挖掘土建施工与园林施工中施工技术应用存在的衔接问题,以期使园林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管线布局、道路开挖、土方利用是否合理进行检查,经过研究之后,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在土建施工与园林施工得到体现的。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必须要得到及时的处理,但是实际上这种问题一旦出现是不能彻底解决的,只能通过紧急处理得到暂时的缓解。从长远发展上来看,避免这类问题成为土建及园林施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真正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必须使施工过程变得更加经济化与合理化。
在土建和园林施工过程中,工程防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是为了避免工程与水接触部位发生渗漏,因为防水技术应用效果的好坏与工程的整体使用直接相关,为了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一定要加强防水意识,对防水设计进行不断的完善。在墙面和路况铺面防水过程中,可以通过聚合物水泥复合涂膜展开施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漏水情况的出现。与此同时,正因为这种涂料固有的特点(平均厚度小),使得这种涂料在施工过程中非常安全、方便,同时还不会对屋面的使用功能造成影响。
三、土建与园林施工技术管理
土建与园林施工技术管理技术的使用是管理优化的重要基础,同时土建与园林施工过程中会设计多种活动,在此基础上展开科学的管理以及正确的评估,并对施工的复杂性进行准确的把握,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进一步加强人文管理与企业制度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主体,可以说任何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只有对某个人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将任务交到这个人手上,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建立起高效的施工团队,并使其力量得到充分发挥是非常关键的。此外,还要加强对项目人员的监管力度,在监管的同时注重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奖惩机制与激励机制,以获得利益作为出发点对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行激发,同时要认真了解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观察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是否能和目前施工的要求相符合。施工企业应该为技术人员提供发展的空间,将专业技术人才用好,使其施工技能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还要建立起相应的技术管理制度与安全施工制度,对施工技术管理的顺利进行进行进一步的保证。
(二)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先进的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同时先进的设备也是辅助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基础。对于施工队伍来说,施工质量与工作效率是其生存之本,如果施工过程中存在先进的设备,就可以使园林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保证,使人力资源浪费得到降低,最终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设备的运用,使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二者之间的配合推出新的施工工艺和手法,最终使施工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三)确认组织协调目标
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关键在于目标组织协调的实行,同时进行合理的掌控。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必须将施工任务要求相施工人员交代好,对施工整体目标进行合理创建,为施工的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施工过程中要与施工组织设计技术要求相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施工目标,并对组织平衡和调控进行严格的协调,保证整个建设工程可以得到顺利的进行。最后,组织相关人员对关键部位展开检查与监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在建筑与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旦有安全事故发生,就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之所以会发生安全事故,很有可能是因为技术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工作好坏与施工技术管理素质直接相关,将会对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素质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切实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规范进行操作,进而保证建筑与园林工程施工可以得到顺利的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工程建设以土建与园林施工技术为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项目建设在质量和风格上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很难与现在土建与园林行业发展的速度相适应,所以必须不断加强对新的施工技术的管理与研发,使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才能使建筑与园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应惠娟,虞牡丹,方霞芳. 园林施工中技术管理及技术规程的探讨[J]. 现代园艺,2013,(6).
[2]吕哲攀. 探讨居住区土建和园林施工的衔接问题[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7).
[3]陈仲如. 居民区土建工程与园林施工中的衔接问题研究[J]. 商品混凝土,2013,(6).
中图分类号 TU986;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70-03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geographical advantages,Xibaita large-scale nursery of Beijing Anhai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LTD determined planning and design concept and construction program. Afte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Xibaita large-scale nursery had functions of seedling production and sightseeing leisure,and it ha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large-scale nursery in Beijing Area.
Key words large-scale nursery;planning and design;construction of nursery;Beijing
苗圃是林木种苗的培育基地,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实施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建设,是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北京生态建设水平、增加林木绿量、做大做强林木种苗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北京安海之弋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西白塔基地规模化苗圃(以下简称北京安海西白塔苗圃)为例,从建设背景、项目概况、规划设计、主题定位与特色、建设过程等方面对北京地区规模化苗圃建设进行了探索。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该苗圃形成了集苗木生产、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规模化苗圃,对北京地区规模化苗圃的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建设背景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刺激、拉动了园林苗圃产业的迅速膨胀[1]。政府加大投入园林绿化建设的资金,给苗木经营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促使大批行业外人士加入园林行业[2]。当前北京市苗圃建设还存在规模化苗圃数量不足、集约化程度不高、苗木结构不够合理、大规格苗木自给率低、产业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很难满足生态建设的需求。随着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和农村“新三起来”政策的实施,为北京市规模化苗圃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 项目概况
北京安海西白塔苗圃是2015年建设的新型规模化苗圃,地点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西白塔村,占地面积44.69 hm2。乡村公路环绕苗圃,苗圃东侧为白大路,南侧为西东路,西北侧为青礼路,白塔路自西向东穿过项目区域。苗圃建设地点距离安定镇政府2 km,京台高速3 km,京开高速瓜乡桥出口15 km,交通便利。苗圃土地为农用地,无建设用地,苗圃建设以前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土壤肥沃,适合苗木生产。苗圃范围内已经有7眼水井和2台80 kV变压器,能够满足苗圃用水用电需求。苗圃经营期限为2014―2028年,总投资为9 530.18万元,首年投资为1 502.48万元。
该苗圃地处华北地层区,是永定河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土地连片,为黏质砂壤和砂质黏壤组成的两合土,海拔在22~24 m之间。地质较为稳定,无明显工程地质病害,地形开阔。该苗圃地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天干爽,冬季较为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温度为12 ℃左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2 800 h,多年平均降水量500 mm,以降雨为主。全年农田蒸发量约为870 mm,远远超过降水量。年平均无霜期为181 d。全年以东北风和西南风为主导,夏季以东北风、西南风为主,冬季宜北风、西北风为主,平均风速2.6 m/s。
3 苗圃规划设计
该苗圃规划依据《北京市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建设规范》《关于加快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坚持在政府的引导下,规模化发展苗圃和调整种植结构、平原造林、农民就业相结合,优化发展区域,提高土地的价值效益。苗圃规划从苗圃生产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生态系统与景观生态学原理,发挥当地自然和地理优势[3]。苗圃场地应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而较肥沃的地区[4]。
规划设计目标是建成一个集苗木生产、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规模化苗圃,在苗木生产的同时,开发休闲观光功能,增加平原地区林木绿地面积,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也为北京市民提供休闲观光的生态景观区,详见图1。
4 苗圃定位与特色
面对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苗圃规划必须有自己的定位与特色[5]。该苗圃为了满足北京市园林绿化工程和该公司园林绿化施工工程对精品苗的需求,将苗圃定位为综合性苗圃,种植的苗木品种较多,以精品苗、大规格苗木为培育目标。在满足该公司苗木需求的前提下,其余苗木面向市场,市场销售采用“网络化、品牌化、周年化”的销售模式,为北京市及周边省市提供绿化造林工程常用树种。
近年来,彩叶树种以其独特的表现已成为绿化苗木中非常突出的亮点[6]。该苗圃栽植苗木逾6万株,以园林绿化精品苗木为主打品牌,海棠和碧桃为特色树木,坚持现代化的经营模式,以“苗木精品化、管理机械化、生产节约化、成品苗容器化、销售网络化、树种专业化”为工作核心,力求将苗圃建设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规模化苗圃,为城市的绿化贡献微薄之力。苗木精品化是指苗木生产以苗木规格大、树形优美、规格一致、无病虫害为培育目标。管理机械化是苗圃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农林行业人员短缺,人工费不断上涨,机械化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节约化园林是我国一直提倡的园林理念,目前水资源、土地资源严重短缺,生产节约化才能实现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成品苗容器化能够延长苗木栽植时间,容器苗移栽成活率高,缓苗期短,可以缩短育苗周期,而且容器苗适合机械化作业,有利于园林施工。销售网络化是指在传统销售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向消费者展示丰富生动的产品信息和相关资料,不受场地限制,与顾客的沟通方便而高效。树种专业化是指特色树种专业化水平高,该苗圃将碧桃、海棠作为特色树种,其品种丰富、花色齐全、品质优良。
5 苗圃建设过程
苗圃建设的准备工作从2014年10月开始,签订用地合同、编制建设实施方案,初审通过后签订规模化苗圃经营管理合同,2015年3月开始动工,7月完成当年工作,并通过北京市园林局验收。苗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平整场地、定点放线、苗木栽植、道路工程、排灌工程、附属设施建设等。
5.1 平整场地
苗圃的平整场地工作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去除杂物、施肥、翻耕、耙平。苗圃地上存在部分农作物秸秆和老桃树,地坪下存在部分渣土,需组织土方队伍,进行清理。现场垃圾需集中清运至垃圾填埋场。施肥时有机肥必须经过腐熟,该苗圃用腐熟牛粪(施用量90 m3/hm2)作有机肥。施肥后进行翻耕,翻埋的肥料可调整养分的垂直分布;此外,将杂草种子、地下根茎、病菌孢子、害虫卵块等埋入深土层,抑制其生长繁育。耙地是翻耕后用整地耙平整土地的作业,有破碎土块、疏松表土、保水、提高地温、平整地面、掩埋肥料和根茬、灭草等作用。
5.2 定点放线
根据施总工平面图,以测绘公司提供的坐标控点为依据,用全站仪对整个场地布设方格网,方格网间距为20 m×20 m,打好控制桩并做好保护。放线时每隔100、200、300 m间均进行控制校核,避免20 m网格的累积误差。打好控制桩后,用100 m绳分别连接各个控制桩,用白灰粉弹好白灰线(对角线不弹白灰线),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内种植苗木的株行距不同,分别进行细部方格网的放线工作,弹出白灰线找出交汇点,即为此处苗木的种植穴位置,区域外部分多余灰线及时进行清除。根据测绘公司提供的基准点,在建筑物周边引测出建筑物的标高控制基准点,以此控制标高并相互进行复核,在测水准点的过程中要进行闭合验算,最后平差。
5.3 苗木采购与栽植
公司选派苗圃管理经验丰富、具有水电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苗圃项目的负责人,并直接驻现场抓技术、进度。选择有施工过大型苗圃项目的施工队伍组成作业小组,承担苗圃施工任务。苗木种植面积37.63 hm2,以绿化造林主要树种为种植对象,苗木数量66 835株。其中乔木占地33.98 hm2,占种植面积的90.30%,常绿乔木3个树种共7 684株,分别是油松、白皮松、桧柏,种植高度1 m以上;落叶乔木21个树种,胸径2~6 cm不等,以国槐、白蜡、栾树为主的乡土树种共24 765株,金叶榆、金枝国槐、金叶国槐、金叶复叶槭、银白槭、美国红枫等彩叶树共24 064株,其余树种3 872株。灌木5个树种,分别为碧桃、海棠、榆叶梅、紫叶矮樱、连翘,共6 450株。
从苗木采购、号苗、起苗、包装、运输、卸车、散苗、栽植、养护管理各方面紧抓质量关,确保苗圃建设质量。
5.3.1 苗木采购。苗木质量好坏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因素,为了保证树木成活,提高绿化效果,由苗圃总经理和技术人员到山东、河南、甘肃、山西、陕西等地实地考察,观察苗木的冬态、春态、夏态,精心挑选优质苗木。苗木采购按照就近、质优、价廉和公开的原则进行,优先采购林木良种,认真考察种苗供货方的信誉和资质。苗木种类、品种名称及规格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购,严禁使用带有病虫害的苗木。野生苗和山地苗应经北京市苗圃养护培育3年以上,在适应本地环境并且生长发育正常时才能选用。选定的苗木,要在树干上做出明显标记(涂色、栓绳、挂牌等),以免出错,并多标一部分树备用。
5.3.2 起苗、包装及运输。起苗、包装、运输过程要排专人监管,确保苗木质量。起苗要求即时,起苗后要立即包装、运输,不可在原地随意散放。根或土球规格要符合起苗要求。带土球起苗时要准备好合适的蒲包、草绳等包装材料。裸根苗木的起苗要注意随起苗随假植,将植株老根、烂根剪除,裸根沾上泥浆,再用湿草或草袋包裹。装车要即时,当天不能装运的苗木要在现场假植。土球苗木装车时,将土球朝向车头方向,树冠朝向车尾方向。裸根乔木长途运输时,应保持根系湿润,可洒水保墒。苗木运输量应根据现场栽植量确定,运输吊装苗木的机具和车辆的工作吨位,必须满足苗木吊装、运输的需要,并应制订相应的安全操作措施。裸根苗木运到现场后如不能及时栽完,应及时假植。带土球苗木当日不能种植时,应适当地喷水保持土球湿润。
5.3.3 苗木卸车、散苗。苗木装卸车应轻提轻放,不得损伤苗木和造成散球。卸车时规格较小的苗木可以采用人工直接卸车;对于卸车较困难的苗木,可用木质或钢质滑板等辅助工具将苗木从车上滑下来;对于规格较大的苗木一般采用吊车卸车。严禁用钢丝绳直接吊树干或土球。土球苗一般应采用2点吊卸法,即同时吊土球和树干,以土球为主要着力点。裸根苗则根据苗木的大小采用2点或单点吊树干的吊卸方法,吊装带与树干之间铺设软垫,以防损伤树皮。将苗木卸车后人工搬运或用小型运输工具运至种植穴边缘,散苗过程中要求做到轻拿轻放。
5.3.4 苗木栽植。栽植前,苗木应该进行修剪,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分的散发,保证树势平衡及树木成活率。裸根苗木栽植时应将种植穴底填土呈半圆土堆,放入苗木后应将根部舒展、铺平,不得窝根,填土至1/3时,将树干向上提动,但不得错位,使根与土壤密接,分层踏实,再将土填至地平。栽植土球苗木,必须踏实穴底土层,而后置入种植穴,随填土分层夯实。苗木入穴定位后,应拆除并取出全部包装物。土球松散的,腰绳以下可以不拆除,腰绳以上部分应解开取出;取出包装物困难的,应将包装物压至穴的底部,填土踏实。苗圃设计最小株行距为2.5 m×2.7 m,该株行距的设计是根据机械设备型号、尺寸量身定制,可以大幅度提高机械作业效率。该株行距方便使用旋耕机进行机械除草,比人工除草效率提高2.5倍。
5.3.5 苗木养护管理。苗木栽植后要加强养护管理,该苗圃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养护小组,实行组长责任制,对苗木进行养护管理,确保苗木质量。养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灌溉、排水、中耕除草、施肥、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防风防寒、支撑固定等。
苗圃技术人员要掌握不同树种的检疫病虫害防治方法,做好美国白娥、白蜡窄吉丁、桑天牛、榆兰叶甲、红蜘蛛、松梢螟、松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了培育树干笔直、树形优美的精品苗木,苗圃对金叶复叶槭、元宝枫、美国红枫等树种做钢管支撑,镀锌钢管埋入地下50 cm,镀锌钢管地上部分高2 m,在1.5 m处用油丝绳固定,每10株树拉1条钢丝,使一排树保持直立。图2为北京安海西白塔苗圃苗木养护期照片。
5.4 道路工程
苗圃道路规划根据地形、现有道路、功能需求、机械化需求进行设计,道路互相贯通,形成苗圃道路系统。按道路使用性质分为主路和支路,主路沿区级道路青礼路展开,作为主要游览、生产管理路线,宽度6 m。支路与主路垂直,支路宽度4 m。
5.5 排灌工程
为了节约用水,苗圃内浇水采用滴灌灌溉与管道灌溉相结合的方式,管材采用UPVC给水管Φ110,间隔50 m设置1个出水口,用快速取水阀取水。灌溉系统的主管与支管均埋入地下,深度以不影响机械化耕作为度,开关设在地端方便使用。给水管在连接完成后,在管道还没有回填土以前,要进行水压试验,在试验合格后对管线进行隐蔽。
排水工程采用地表自然下渗、明沟、暗管相结合的方式。该苗圃排水走向为北高南低,青礼路东侧为东高西低,青礼路西侧为西高东低。青礼路两侧现状排渠上口宽6 m,下口宽2 m,作为项目主排渠。靠近青礼路两侧的地块铺设直径300 mm的过路水泥管,通过暗管向青礼路主排渠排水,避免占用耕地。西东路两侧排渠上口宽4 m,下口宽1 m,作为南部地块主要的排渠。苗圃新建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主路两侧设置大排水沟,支路一侧设中排水沟。
5.6 附属设施建设
苗圃附属设施建设包括硬化广场、管理与办公用房、围栏等。苗圃硬化广场占地面积312 m2,提供休闲场地,设置休憩设施,供游人使用。管理与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档案室、标本室、实验室以及食堂、宿舍、卫生间,还有存放工具、材料、机械的仓库,占地面积437 m2。沿苗圃设置围栏,围栏高度1.8 m,长度4 022 m。
该规模化苗圃项目申请北京市农机补贴328.90万元,用于购买苗圃相关机械设备和仪器。采购的主要设备包括纯水处理设备、滴灌系统、容器苗育苗设备、旋耕机、高射程喷雾机、打药机、移树机、挖坑机等。随着机械设备的投入,苗圃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逐步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生产。
6 结语
苗圃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基础,对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规模化苗圃是苗圃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通过规模化苗圃的建设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北京市苗木品质,对苗木规模化生产起到示范推动的作用。但是,在规模化苗圃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苗圃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今后苗圃管理中,要增加科技含量,开发、利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生产水平;加强精品苗木培育,避免出现树干不直、规格不整齐的现象;加强苗木日常观测,增加苗木试验,培育新优品种;加强网络宣传、通过多种媒体进行推广,使品牌更加响亮[7]。
7 参考文献
[1] 王苏龙.浅谈园林苗圃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J].山西林业,2007(5):12-13.
[2] 黄国学.北方园林苗圃现状及发展趋势[J].辽宁林业科技,2012(2):43-45.
[3] 杜湘萍,何勋,徐京萍.生态观光苗圃规划探析:以绿行生态观光苗圃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198-199.
[4] 韩玉林.现代化园林苗圃建设需重视解决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53-154.
花卉产业作为漓渚镇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镇党委和镇政府始终把它作为一项强村富民工程来抓,致力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基地面积大
漓渚镇面积36.6平方公里,耕地10000亩,其中水田8274亩、旱地726亩,林地28447亩。从目前看,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27800亩,其中镇内基地面积为13210亩,面积在10亩以上的农户达308户,100亩以上的农户有36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超过1000亩。全镇已有6个村被命名为花卉专业村。
(二)从业人员多
全镇有1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3315人,其中农业人口19802人,劳动力10165人。村村都有人从事花卉的生产与经营,从业人员达6600人,约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66%,有些村的比例更高。如棠一村(是首批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的花木种植户有580户,从业人员937人,分别占该村总户数和总劳力的92%和96%。
(三)销售渠道广
花卉生产关键是抓好销售,做好花卉经营网络和销售队伍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全镇有一支3500多人的花卉运销队伍,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不仅把本地的花卉苗木销售到全国各地,而且把全国各产地的花卉苗木贩销到各个城市。许多运销大户还在全国各大城市租地经营,设中转站、建窗口搞批发。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花卉市场,如上海、昆明、成都、厂州芳村、顺德陈村等地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四)兰花特色强
绍兴是中国春兰和蕙兰的故乡,漓渚是绍兴兰花的主产地和集散中心,种兰养兰的历史源远流长。全镇现有兰花基地近百亩十余万盆,拥有数百个春、蕙兰精品名种,专业养兰户达510家,其中规模在百万元以上的养兰大户有27家。特别是近年来兰农培育的兰花在国际国内各类兰花博览会和兰展中获得了很多荣誉,金奖银奖达300多枚。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兰花商、兰花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交流、切磋兰艺。棠棣兰苑被评为“中国春兰样品园”,“越兰”牌兰花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也培育了许多兰花名贵精品,如宋梅、搂梅、奇种绿云、红太阳宝鼎、福荷素等。
(五)工程队伍多
作为花卉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队伍的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花木种植业的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也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加强。目前已有3家:二级绿化施工企业,6家三级企业,3家四级企业。这些企业在开展苗圃生产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同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承接各类园林绿化工程,一方面强化了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拓展了花卉产业,增加收入。
(六)经济效益好
花卉生产除兰花外,大批农民还根据当前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发展以园林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产业,形成品种多、规格齐的格局,如桂花、茶梅、杜鹃等。仅2006年全镇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净收入达1.45亿元,人均7248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从每亩花木的经济效益分析,年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高的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呈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漓渚花卉产业之所以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做好规划和大力引导。从2000年起,浙江省实行“三放开”,不再下达粮食种植面积,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大田种养结构,许多花农放开胆子种植花木,使漓清花卉产业朝着区域化布局、产业化方向发展。根据目前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门制定了《绍兴现代花卉示范园区规划》和《绍兴县万亩花卉基地发展规划》,并对园区内的花卉市场进行专门规划设计,建好产地市场,拓展外部市场,利用各种场合、多种形式引导花农扩大基地规模,提高花卉档次,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发挥花卉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引导企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同时,通过组织参观、外出考察、举办花卉节等形式,帮助花农扩大视野,了解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拓展市场。二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于生产效益比较高,消费潜力大,花卉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和企业的投资热点。社会投资及企业投资开发名优化卉,这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大特色。首先,每年都制定重农政策,鼓励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花卉产业,积极鼓励工商业主投资效益农业。其次,为了,方便广大农民、服务花农做好土地协调、植物检疫、税收开票、技术培训、对外宣传和信息技术等工作,镇政府专门设立了产地检疫员,以帮助花农做好植物检疫。为了解决广大花农学习系统的花卉园林知识,浙江林学院在镇里设立全省第一个同林专业大专证书校外班,至今已有45名学员顺利通过了园林专业证书班的考试,既学到了系统的知识,又解决了学历问题。240多名花木从业人员取得园林工程师职称。再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有新建花卉市场这一有形市场,而且还建立网站这一无形的市场,如建立“中国春兰网”和“漓渚花木产业网”两个专业网站和“农民信箱”进村入户工程,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义及时漓清花小信息,收集外界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进一步开拓网上市场。三是在面积上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漓渚镇在发展花卉方而,不强调快速扩大面积,而是把精力放在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销售上据统计,近5年来,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了39%,而产销额则增长了117%。四是在经营上由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的流通方式转变。近几年,网上交易、拍卖、鲜花速递等现代化的交易方式开始逐步进入花卉流通领域。同时,扩建了占地数百亩,设施齐全,集购销、观赏、休闲、观光、服务于一体的“全国重点花卉市场”——绍兴花市,成为浙江省主要的花卉繁育基地和花木集散中心、五是在规模上由“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实现了“二个突破、三个转变”,即突破了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向连片块状发展,形成花卉特色镇、专业村、现代园区,突破了单一的小苗小花零售向长途贩运找市场、拓基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从原来的收集兰花为主向以兰花为特色发展同林绿化种苗基地转变,从原来的传统培植小苗为主向现代“温室”大棚培植时令花卉转变,从原来的分散经营向集团化经营转变。六是种植上由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向科技兴花方向转变。花卉扦插成活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95%以上,除草、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普遍推广应用,肥培管理水平提高;引进大批量多品种南方观叶植物,引进花卉新品种20多个,新选育培植兰花新品种近500个:兰科植物大宗品种培育已得到普及,春蕙兰品种普遍推广采用传统技术和现代温室培育龄相结合,发芽率提高80%以上。
二、漓渚镇在发展花卉产业中的瓶颈
花卉是一项高效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同时,花卉也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在生产上要求技术含量高、市场信息灵,才能取得较高的收益。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忽视目前花卉业存在的问题,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当前花卉业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当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龙头企业少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在花卉产业中也呈现了不少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产值上都较大的花卉企业,纵向比有优势,但横向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如与国外或云南的花卉产业比,漓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培训、推广、加工、保鲜、运输的软硬件条件上还有许多欠缺,急需完善提高。大多数花卉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个体自由经营,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除华良兰苑、越州兰苑、三代祖传兰苑、国忠兰苑、棠棣花木等几家规模较大外,其余的规模较小。整体看,漓渚花卉业小型苗圃多、大中型苗圃少,综合型苗圃多,专业型苗圃少。这导致缺乏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科技含量不高
近年来,漓渚花卉业在引种驯化、组织培养、盆花栽培和保鲜、花期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推广应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全县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花卉研究机构,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少,资金不足。主要体现在花卉科研上力度不够,生产上科技成份较低及广大花农的科技素质和种花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花卉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的技术、经验进行经营,花卉专业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也因为多方面原因难到企业就业,这将影响到花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花卉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绿化苗木生产面积大,鲜切花等花卉面积小,大苗优质苗小,小苗次苗多。目前花卉品种一般为中低档次花卉,主要有桂花、茶花、杜鹃、茶梅、广玉兰、兰花、铁树及绿化苗木,盆景,还有近年引进的乐昌含笑、杜英、大花蕙兰、红掌、仙客来等,花卉的品种结构极不合理。
(四)土地资源制约
随着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土地及运输市场的治理整顿,土地紧张,运费上涨,花卉成本提高。尤其是绿地面积大量减少,导致绿化工程量减少,花卉苗木滞销。而花卉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公司化运作,都离不开大量的土地资源,如何加快土地流转,也是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绍兴市发展花卉产业的思路
漓渚的花卉产业实质上是绍兴市花卉产业的一个缩影,绍兴是中国春兰的故乡,兰花是绍兴的市花,绍兴发展花卉具有悠久的历史。绍兴的花卉产业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效益好,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整个花卉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全国其他地方的花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目前漓渚花卉产业在发展中所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关键是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保持自己的优势、特色,另一方面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花卉发展趋势,加快发展,在困境中觅出路。
(一)进一步发挥优势花卉生产龙头企业作用
龙头企业的龙头大户,内联基地和农户,外联市场,在促进绍兴市花卉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大力度扶持发展一大批能够对本地有带头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以此解决当前存在的花卉产业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对现有的花农要加以扶持,大力推广花卉种植,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壮大基地建设规模,带动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做大做强整个花卉产业链,使弱的变强,使强者越强,进一步巩固漓渚的花卉产业优势地位。
(二)进一步发挥花卉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花卉产业发展
生态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更加注重生活质最的提高。在解决基本的生存条件后,接着就是不断增加旅游,度假、休闲等养生活动。在目前花木公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花卉旅游的潜力,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开发、玫瑰、荷花、百合等多品种的花卉产业,以花卉促旅游,既能满足游客观赏、娱乐、休闲的各方面需求,又能提高旅游档次和品位,对促进绍兴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花,推进产业升级
发展花卉业,科技是关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每年派出科研人员到荷兰、日本等国家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至少要办一期高层次的技术培训班,并请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逐步形成培训体系。同时,以科技兴花,适应绿化市场对苗木需求的变化,抓好花卉现代科技示范同区建设,加大对新品种的引进、培育,促进花木品种结构的调整。发挥兰花组培中心作用,使之真正成为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对花卉农技人员及花卉生产企业进行花卉栽培技术及贸易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生产经营技能。以教兴花,继续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强教育培训,使花农由传统种花人向经营人方向发展,也就是由原先种植为主向种植、营销、科技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提高转变。协助抓好同林大专班教学点工作,继续培育园林工程师、技师、帮助绿化工程企业升级,增强企业在园林绿化工程市场中的竞争力积极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形成育种、良种繁育和生产一体化:积极研究、引进、推动先进实用技术;在进一步完善“越兰牌”兰花地方系列标准的基础上,促进花卉产品的系列化与标准化生产。引进技术人才,切实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推广和应用。要瞄准市场,种植名木优果,繁育出集江南水乡与家庭绿化特色的花卉苗木。转向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提高花卉的档次,推进产业升级。花卉生产的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名牌战略,培育高档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要继续实行名牌战略,积极创花卉名牌,培育特有的野生花卉产品。
(四)进一步把握市场导向,健全流通体系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花木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拓展绿化工程业务:二是以花市为龙头,促进并带动整个花木产业及绿化工程业务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集聚人气、财气,繁荣花市:三是以市场营销建设为重点,整合化木贩销队伍,外拓市场基地,搞好花木流通领域建设,提高花木的市场占有份额。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三十多年前提出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新纲领中,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今天中国的经济奇迹;然而,在这种以资源、人力作为大量基础的初级工业发展过程中,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目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程度较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深度反思,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下,形成了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论;比如,生态理念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就是典型的例子。以下就在这个背景之下,从环境的角度,展开对绿色景观发展趋势的讨论。
1 绿色景观的现代功能与价值
首先,在生态恢复、环境治理过程中,根据教训与经验,我国现阶段已经出现了“海绵城市”的新型生态城市发展理念与措施,并且在武汉、重庆、苏州等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种以绿色景区作为核心要素,构建起来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环境、生态、城市、景观、灾害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到绿色景观的现代功能与价值。
其次,在功能方面,它是废弃、扬尘的吸收者,是城市的绿色卫士、是宜居的必备要素,也是化解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非自然特征的重要桥梁;具体来看,绿色景观,既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也体现了它的审美功能,从更高的层面看,它在人与自然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并通过新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商业运营解决了水资源的利用问题、赢得了经济价值,最终实使社会矛盾消于无形之中。
2 绿色景观的商业化倾向及其作用
首先,在功能与价值方面的体现,使商业经营者,发现了它的闪光点;从现在的发展势头分析,所谓的绿色景观的商业化,已经极大地推动了整体绿色景观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在园林工程、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方面,在居住的小区中的绿色景观、室内绿色景观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已经由商业运营的推动出现了活跃因子,并且,正在向着专业化、艺术化的层面进一步发展。
其次,这种绿色景观的商业化倾向不仅仅推动了一个绿色行业的发展,重点是在解决生存环境问题的同时,让各种资源得到了更好的配置,尤其是在转变人类生活形态与方式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绿色景观的商业化倾向及其后续发展中可能的价值发掘,会极大的促进社会就业,提高民众审美能力,增加休闲场所的面积,为城市披上绿装等。
3 商业运营模式下的绿色景观发展趋势
受绿色景观的商业化倾向及其作用影响,造成了绿色景观实践在空间、地点、应用层面极大的扩展,以下就透过这些视域对商业运营模式下的绿色景观发展趋势进行细致分析。
3.1 时空的超越式发展趋势
首先,商业运营模式下的绿色景观,在楼层、楼顶、小区绿化区域,室内装潢、阳台景观、墙面绿植,公路绿化带、城市公园、休闲绿地、城市生态治理、生态环境治理、旅游景区绿色景观营造、环境教育及环境艺术等方面,均获得了极大地发展与推动,目前已经形成了“绿色景观经济市场”的雏形。
其次,它的时间超越性体现在绿色植被的种类方面,尤其是按照季节分布、种类分布所形成的任意时节均能看到绿色的事实;另一方面,就是在历史发展的视野下,我国古代遗留下的风水学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与发展,重点发扬了古人所注重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具体来看,就是将绿色景观作为一种功能性的价值,赋予生态城市建设之中,解决各种城市发展中目前所面临的水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洪水淹没城市造成灾害的问题等。
第三,在空间的超越发展趋势方面,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地面、建筑上层空间之外,绿色景观极大的在丰富种类、移植、培育新品种的情况下,使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下的绿色景观,正在逐渐进行混合利用与协调式配置;另一个空间的超越性就体现在对于其他文明或不同文化下的绿色景观技艺的应用,所以,目前在不同空间中看到的绿色景观,有农家风情、田园风情、山水情调,还有来自于异域的法国“裁剪术”、英国的“密布术”、中国传统园艺造型中的“配置术”等。
3.2 范围的扩展发展趋势
首先,范围的扩展包括上层建筑层面,如政治、法律层面的政策、规范,如经济层面的商业化运营,如社会层面的园林工人就业,如教育层面的绿色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装修绿色景观设计等,还有艺术层面的景观审美,以及城市建设与规划层面的绿色景观与生态发展研究等。
其次,绿色景观在商业运营模式之下,在功能、作用、价值、影响各个方面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在新一轮的绿色景观行业发展与市场推动之下,必然会掀起更多的附带产业的出现。比如,以多肉植物为物,如果从商业运营模式下的绿色景观范围分析,它的市场的出现,催生了种植、作为商品的市场交易、公司批量购进营造绿色氛围、室内绿色景观布置、婚礼绿色景观布置等不同领域的开发与应用。
3.3 商品化理念推动之下的优势发展趋势
首先,在商业运营模式之下,涉及绿色景观的范围均会被按照具体的情况,当作商品或产品来进行进一步的价值分析、应用扩展;比如,上文中所说的均属于商业运营模式的推动与促进;另一方面,它的优势在于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兴市场,无论从参与人数、涉及的绿植品种、工艺与设计发展人才培养,还是产业链构建等均有极大的比较优势。
其次,商品化理念的推动,使消费者成为核心,这样绿色景观行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以人为本”或“消费者需求”的影响,根据一般的市场规律分析,产品化的运营模式下,绿色景观行业必然会出现,艺术化的更高发展,绿色景观所产生的审美价值会在商品理念推动之下获得经济学上的乘数效用。
4 结语
本次研究立足于绿色景观发展的基本事实,透过分析商业化的运营模式下绿色景观及其行业的发展情况,对其进行了具体的探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商业运营模式之下,绿色景观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生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与自然的非和谐发展,在于工业模式发展下造成的各种问题,也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缺少战略性的规划意图所致;但是,在认识到问题,并决心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在当今商业模式推动下的社会发展中,认识了绿色景观的价值,并透过对它的科学应用与发展推动,目前使它的价值不断在上升,因此,未来的绿色景观发展趋势明显向好,并且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推动。
参考文献:
[1] 常青,李双成,王仰麟,等.基于稳定映射分析的深圳绿色景观时空演化及启示[J].地理学报,2015(12).
[2] 王蕾,王兰霞,裴婉辰,等.城市绿色景观格局及异质性特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26).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概念的提出.起因是全球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传统石化能源的日趋短缺,人类自1750年前后进人工业社会以来,城市工业生产、加工制造l交通建设等各领域大量燃烧和使用一坎性能潭(石化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产生并排放出大量以二餐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迅速变暖。由此引发的极端气候及环境事件在全球额频发生.已经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同时,全球能源消费不断增长.石油价格持续攀升.人们越来越担心世界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就我国而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一些高能耗行业发展迅猛.因此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态势。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广大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生卷学原理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城市规划界越来越受到重视——提倡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进一步提高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等原则.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由此可见,现代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不可或缺性与能源短缺的社会现实.已经成为一组亟待调和的矛盾。随着低碳经济概念应运而生的低碳理念.为解决这些矛盾带来了曙光”。低碳风景园林营造有望威为建设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环境的新方法和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成为本学科研究的热门课题。
2对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认识及概念试界定
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正不得不面对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城市的迅速扩张和人13的大量聚莫使得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本应十分“低碳化”的风景园林日益趋向“高碳化”——过度遍求城市功能的硬质铺装被大量使用;需要不断恪剪、维护和灌溉的“精致”园林遍布城市;频繁的城市更新缩短了园林景观的平均使用寿命等…如此现实条件下,怎样能够在保证风景园林基本功能的同时维持其“低碳化”的本质将成为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方兴未艾。通过综台已有的少量研究.针对“低碳”的基本要求.本文试从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可持续风景园林规划等相关学科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借鉴.从以下4方面思考其发展路径:1)降低风景园林营造中的能源消耗;2)增强植物配置的碳汇功能;3)脏重风景园林资源的循环利用;4)减少风景西林的养护管理消耗。
3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
3 1 降低风景园林建设中的能源消耗
在我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同时,风景园林建设领域(特别是城市中的风景园林)的高能耗现象越来越突出,它们贯穿在从园林材料的生产到园私的施工以及后期运行、拆除、更新等各个阶段低碳风景园林营造可望从操作层面上切实降低能源消耗。1)通过罩地或就近选择材料.可大幅度降低材料在交通运输中的碳排放.由此带来总体能源消耗的减少;2)通过选择。低碳”材料替代“高碳”材料来减少风景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例如减少钢材玻璃水泥的用量:3)鼓励促进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能等)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厦其产品在风景园林中的推广应月(例如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路灯来照明等):4)以规划设计手段合理延长哥林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能源消耗总量5拒绝仅仅为所谓景观效果而设计高耗能(如大面积的玻璃墙、易散热的薄墙体、不必要的太空间等)的建筑或构筑物。
4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要则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与普通园林营造的最大差别在于.它需要计算并控制、减少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探讨其主要规则:设计材料施工项目维护和更新。
4 1减少园林建设的碳足迹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会留下相关的碳足迹:所开的车、拥有的住房和士地、采暖的方式、吃的食物等。目前在互联网上已经有了一些可以方便地测算出个人碳足迹的软件.并且同时提供抵消这些碳足迹的方案。充分理解风景园林营建过程中的碳足迹,风景园林项目的每一个要素在它们的执行和维护阶段都存在相应碳足迹.因此项目的发展应该经过严格的碳评估以控制其碳排放量——该评估不但应在项目实施前进行.还需持续到项目实施之后的跟踪测量。以确定这些项目既能满足使用的需求.又没有过量消耗能源、排放二氧化碳.从而确保该项目将会对社会及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符台“低碳”的要求。
4 2选择碳友好的园林材料
园林设计师影响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友好”(Carbon—f riendly)的材料.其衡量标准是着重考虑材抖的碳成本(Carbon Cost),园林材料的碳威本包括其生长、剃造、收获采掘、运输等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以及在这些过程中所自耗的能源和产生的废物等碳成本较低的材料就是碳友好的材料。但即使是相同的材料.它们的碳威本也有可能不同——因为它们的磋足迹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美国水泥的碳足迹肯定与中国水泥不同。因此.园林材料的地方性也应该作为“碳友好”的选择条件之一。
4 3控制园林施工中的碳排放
在园林工程施工的早期往往需要大量使用高耗石化能源的如果风景园林师尽量选择在有可能减少机械作业的场所建设园林景观,就会有效减少上述问题.从而降低风景园林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并减少大型机械作业对于土壤和植物本身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
4 4降低园林维护的碳成本
风景园林师的设计手法、对材料的选择和对风景园林管理的规划都将影响风景园林维护所需的碳成本。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是持续生长和变化的.但城市的园林空间(如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等)为了满足特定的城市功能和美学要求.经常需要将它们保持在某种特定状态下,因此通常要运用灌焉、施肥、修剪等多种手段进行长期养护.由此会带来持续不断的二氧化碳排放。例如.设计师可以用草地来替换人工草坪、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立体绿化、多用乔木、选择适宜粗放管理的植物品种等.这样做既可以有效减少维护园林绿地所需的碳成本.同时又可以保持园林的开放性与可达性。
4 5延长园林的“生命周期”
风景园林的“生命周期”.是指园林景观可以保持多长时间不被移除和更新。作为风景园林师.其工作的重要准则之一就是要关注生态环境。因此.设计师不能只热衷于创造空间和形态过于个人化的。产品”,而是在人口增长、社区成长、艺术风格和物理环境不断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创造生态友好、具有灵活性、可以有效应对变化的“长寿”的园林景观来控制和降低碳排放,使作品成为真正“低碳”的风景园林。
5国外低碳景观营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