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02: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现代生活与化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诸多问题,都体现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为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供了便捷,对科技的进步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下所述是从几个纬度来解析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化学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应用
“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生命面临危机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它们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转基因食品、生态环保型服装、智能材料等无不是化学给我们带来的福音。再看我们住的房子,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学制品。离得了铝合金的木制的窗户,也离不开化学制品油漆,就算不用玻璃吧,像一些贫穷人家用的尼龙布甚或用的报纸,不是化学制品又是什么?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都是化学制剂。
二、化学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
因为有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才能控制传染病,才能缓解心脑血管病,使人类的寿命延长25年。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
基因疗法、干细胞技术、生物质洁净能源、纳米生物技术等,人们要用化学方法不断创造新的化学产品;创造新药品战胜癌症、艾滋病、SARS等病毒性疾病;战胜老年性痴呆、心脏病与中风等影响健康长寿的顽疾。
从药物的成分来看,绝大部分是化合物,特别是西药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人工合成的。再从医药与化学的关系来看,从无机化学到有机化学、再到生物化学,药物就是化学的产物。
三、化学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
航空航天工业是化学镀镍的使用大户之一,比较突出的应用实例是:美国俄克拉何马航空后勤中心,自1979年以来,以及西北航空公司自1983年以来均采用化学镀镍技术修复飞机发动机零件。
胶体推进剂在航天领域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原本使用的固体推进剂密度大、易贮存和运输,但比冲较低且不能调节燃速,不能多次启动。液体推进剂比冲较高且能在飞行过程中调节推力,能多次启动,但它们易燃、易爆、有毒、安全性低,而胶体推进剂可具备固体和液体推进剂的优点。航空航天工业使用的耐高温耐腐蚀材料等绝大多数都是化工合成材料,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手机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手机里高精密的电子版上有许许多多的化工材料以及锂电池的应用都是化学为我们带来的福祉。
四、化学在开发新能源领域的贡献
利用太阳能和氢能源的研究工作都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材料科学是以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为基础的边缘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和开发具有电、磁、光和催化等各种性能的新材料,如,高温超导体、非线性光学材料和功能性高分子合成材料等。生命过程中充满着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当今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正在通力合作,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从原子、分子水平上对生命过程做出化学的说明则是化学家的优势。
化学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尖端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化学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管国锋,赵汝溥.化工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在进行这个探究活动时,常有师生认为教材图1-19所示用哈气的方法来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水蒸气有科学性问题。有的来信认为“哈气后玻璃片上有小水珠,更大程度上只因为温差大,而不是呼出的气体中含水多”,“从嘴里出来的气体由于温度比外界高,所以遇到较冷的玻璃后水蒸气发生液化,产生水雾,而空气与玻璃温度相同,其中的水蒸气不会液化,因此没有水雾”,等等。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偏差。该现象可以用“露点”,即“饱和温度”的概念进行解释。在恒压下多组分气体混合物冷却到开始冷凝时,出现第一个微小液滴时的温度,称为该气体混合物在该压力下的露点,即饱和温度。[2]由于空气中水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因此对于空气,在气压一定时,露点温度的高低只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有关,水蒸气含量越多,露点越高。[3]反之亦然,因此可以用冷却具有明亮抛光表面的容器,并测量此抛光表面因凝结水蒸气而呈雾状时的温度(即露点)来测定空气的湿度。[4]教材图1-19中的学生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表明人呼出气体的露点高于室温,而另一片放置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未出现水雾,表明空气的露点低于室温,更低于人呼出的气体的露点。因此人呼出的气体中水的含量高于人吸入的空气中水的含量。上述解释涉及了过多的概念,初中学生显然难以理解。而以上来信中的一些观点可归结为“人呼出的气体温度比体外空气的高,所以即使二者的水蒸气含量相同,人呼出的气体遇冷也更容易产生冷凝水”。对此我们可以设计以下过程来说明问题:将一定量的常温气体加热至人体体温,这个过程没有水的参与,则气体中水的含量不会发生改变;再将该气体冷却至室温,这是上述加热过程的逆过程,显然也不会有冷凝水产生。因此,如果气体在冷却后产生了冷凝水,那么该高温气体中水的含量,一定要大于常温时相同质量的气体中水的含量。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是仿照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的原理进行的一个半定量原理性实验。图2-3展示了该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装置。由于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得到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占总体积1/5的精确结果,因此在一些课堂上常会看到围绕这个1/5展开的误差分析。例如,水的体积小于1/5,可能是:(1)红磷的量不足或没有充分燃烧;(2)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3)装置气密性不好。大于1/5,则可能是:(1)止水夹没有夹紧或者没有用夹子;(2)塞瓶塞的动作过慢。这些分析具有相当的思维深度,对于竞赛备考也许是适用的。但在新课的教学中,学生初学化学,知识储备有限,类似的误差分析容易冲淡教学主题,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致。因此除非学生接受程度合适,否则初次讲授时建议不涉及误差分析,可留待复结时适当提高。同时,目前对该实验的很多改进,主要着眼于提高测量精度,保证进入瓶内水的体积是1/5。作为初中阶段的演示实验,应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突出原理,淡化细节,最好使用标准化通用仪器,使装置简单明了,避免仪器过于复杂,分散学生注意力,偏离教学主题。
三、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教材中的图2-11显示了硫在氧气中燃烧使用的仪器和部分实验现象。一些实验改进为消除产物SO2的污染,将装置设计得较为复杂。我们在操作中,在集气瓶中预先盛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适当减少硫粉用量,并及时熄灭火焰,就能够避免产生明显的空气污染。过于复杂的装置改进违背了演示实验的简明性原则,会增加学生的理解负担,影响教学效率。同时,强调实验安全和环保也不应绝对化,宜转变思路,通过多种方式灵活进行。[5]例如,结合教师的上述操作设计简单习题,让学生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既拓展了化学知识,又向其渗透了绿色化学思想;同时,让学生通过该实验闻到极少量SO2的味道,对健康并不会产生影响,反而有利于提高其环保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原子结构模型与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有读者来信反映,图3-9“原子的体积很小”中地球、乒乓球和原子的大小比例严重失真,需要按比例画准确,否则会给学生甚至教师带来误导。地球直径约为1.3×107m,乒乓球直径为4.0×10-2m,原子直径在10-10m数量级,故地球直径约为乒乓球直径的108倍,乒乓球直径也约为原子直径的108倍。这便是教材中“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这个说法的由来。图3-9考虑到印刷上清晰度的要求,其中的地球、乒乓球和原子都是卡通图片,仅起示意作用,显然没有严格按照实际的尺寸比例绘制。新课标在“微粒构成物质”的情景素材中,将实验版课标“原子结构的发现”改为“原子结构模型”,降低了课标要求。因为原子结构的发现过程涉及原子的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模型等内容。要理解α粒子散射实验,涉及动量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等内容,对学生的物理基础要求甚高。初中学生在刚接触原子、电子、原子核等概念时很难理解这些内容。向初中学生描述原子结构模型和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对教师和教材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原实验教科书中的描述是“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相对比较准确,接近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然而学生根据常识很难去想象。为了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揭示其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教材引入离核远近、能量高低来说明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教材图3-10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相当于给出了一个并不十分精确、但比较形象化、直观的原子结构模型,便于学生理解。在本课题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标题下,教材不可能继续深入,更不是要与高中内容接
轨,教学中只要求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因,并认识到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与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之间的大致关系。原实验教科书仅给出6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不易说明规律,新教材在图3-12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利于学生自行寻找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引导其分析和认识典型元素核外电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变化特点。并配合教材的相关叙述,理解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与元素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这样能使学生意识到认识原子的结构是认识物质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从而体会到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五、电解水实验
教材图4-25的“电解水实验”使用了霍夫曼水电解器。在教材培训工作中,有学校反映使用电解器进行实验时效果不很理想:电解过程中溶液会显淡黄色,得到的氧气量相对较少。原因可能在于目前的一些水电解器为降低成本,没有使用Pt电极,而采用不锈钢或锰钢等代替。由于电极中存在Fe、Cr、Mn等活泼元素,电解时易被氧化,导致溶液变色。同时也消耗了电量和新生成的部分氧气,使收集到的氧气量减少,致使实验结果很难达到氢气和氧气2:1的体积比。
六、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
图5-2显示的“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在原实验教科书中使用白磷,实验效果明显。但白磷作为危险品,受公安部门严格管控,目前很多学校难以获得。同时也出于安全和环保方面考虑,新教材改用了红磷。有教师反映实验时红磷难以引燃。由于红热的玻璃管的温度远高于红磷的着火点200℃,不能引发燃烧的主要原因是所用红磷不够干燥。实验室久置的红磷试剂瓶中,常有一层“水”在红磷固体上方。这实际是红磷在存放时产生的氧化物吸水后形成的磷酸、亚磷酸等的混合溶液。湿润的红磷在使用前应先用水洗净,然后过滤或抽滤,经干燥后才能使用。图5-3“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将实验容器由烧杯改为带橡胶塞的锥形瓶,主要是出于操作严谨性而进行的改进。这样也将该探究活动中的两个实验装置都设计成封闭体系,构建出典型、简化的模型,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而接下来图5-5、图5-6显示的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及镁条燃烧两个实验,都是在开放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也是非典型、非模型化的体系,更接近实际情况下发生的大多数化学反应。第一个由于气体逸出造成体系的质量减小,第二个则可能由于镁条氧化而增重或产物在空气中飞散而减重,称量结果并不确定。因此教材在这里新增了两个“想一想”栏目,引导学生在实验前预先思考,带着问题来观察实验,最后再结合“讨论”栏目对实验结果做出解释。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深化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七、C60、碳纳米管和单层石墨片(石墨烯)的结构
图6-4、图6-5和图6-6分别显示了C60、碳纳米管和单层石墨片(石墨烯)的结构。教材中的文字和插图有可能让学生误认为三者的实际外观就呈足球状、管状和片状。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物质的宏观聚集状态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区别,指出足球状、管状和片状只是物质分子的微观结构,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并可结合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到这3种物质在宏观上都是黑色粉末状的固体。
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新教材下册的探究活动“酸的化学性质”在进行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时,使用了生锈的铁钉。取材于身边的常见物质,能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有较好的实验效果。因为普通试剂Fe2O3实际上不易溶于冷的稀盐酸,与浓盐酸加热较长时间才有明显反应。而铁锈是含Fe2O3的复杂混合物,质地疏松,较易与稀酸反应。[6]类似的情况还有Al2O3,自然界中的刚玉为α-Al2O3,不溶于酸或碱,而Al(OH)3脱水得到的γ-Al2O3能溶于酸和碱,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该探究活动除了用生锈的铁钉外,也可使用氧化铜,它较易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效果比较明显。但要注意氧化铜的用量要少,而且盐酸要稀一些,否则得到的溶液呈绿色,对初中学生而言不易从形成混合物的角度来进行解释。
九、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世界上至今为止发现的元素无非是一百多种,而现在我们身边的物质千千万万种。他们是由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怎样构成的呢?通过化学的学习自然就可以找到答案。而且,化学更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几乎所有领域都会涉及到化学。从人体健康到环境质量;从食物的摄入,贮存到加工,从衣服到各种工农业材料,从能源到资源。化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社会的发展。所以,当学生走入化学大门,想获得化学智慧的钥匙时,我们教师怎样将抽象的知识渗入学生的脑海中呢?以下,就是我在近十年的教学中关于将生活与化学教学联系到一起的几个应用实例。
一、希望我们的天是蓝的――将环境化学融于教学
在学生必修的课程中,《氧族元素环境保护》、《氮族元素》、《几种重要的金属》、《烃》、《烃的衍生物》几章的知识中都有环境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从学生入学,就有计划,有目的的展开环保知识的教学。从大气污染、水污染讲到固体废弃物污染;从介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磷化合物、有毒的重金属离子铅镉等无机物到苯、甲苯、甲醛、卤代烃等有机物的性质;从他们的危害谈到治理;从他们的合理产生、使用到无毒物的替代。既使学生在两年的高中化学学习中逐步了解“绿色化学”中对污染处理的核心内容:“由减少污染至无污染”的理念。
二、让我们的后代还有能使用的――将能源知识融于化学教学
在学生学习了燃烧和热化学方程式后,我就会将能源问题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对能源的划分,自然界的来源,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知识的了解。也意识到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能源问题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此部分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充分燃烧的条件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研究创新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探索自然,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很多同学上网通过查询资料设计了有关新能源开发的板报:涉及了“可燃冰”,“植物能源”等热门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讲解“可燃冰”习题时,没有学生感到陌生而不敢下笔做答。
三、怎样喝到干净水――将水的处理问题融入化学教学
当学生从学习完高一的《氯气》和高二的《盐类的水解》之后,就对我们怎样喝到干净的自来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因材施教,给大家讲解了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并带领大家参观了本地的自来水厂。这样,学生不但有兴趣去学习氯气,漂白粉,明矾的性质,还有些同学查找到了二氧化氯是新一代净水好产品的资料,既在做练习题时能得心应手,也增加了野外生存能力(会简单净化水)。
四、我们要健康饮食――将食物能源和微量元素知识融于化学教学
当学生学习完铁的知识后,我把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总结。学生不但知道了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还简单了解了他们的来源,能对现在电视上的广告正确的科学的辨析,不被蒙蔽。
在讲解完《糖类油脂蛋白质》后,学生进一步知道了应正确而合理的摄入这三种能源物质,不偏食,健康成长。特别是在本章,教材上还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清楚了食品的保鲜剂,鲜味剂,防腐剂等等,知道了在食品中应正确和适量添加一些东西,防止我们的健康受到威胁。
2016年7月28日至8月1日,整整五天,山东鲁西南地区都被笼罩在烈日炎炎中,而烟台大学法学院谡扬社会实践队不惧高温,在枣庄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借贷问题的调研活动。
走访东集村,举办借贷问题座谈会
7月28日,从各地赶来汇集在枣庄的谡扬实践队队员顶着烈日,伴随着来自枣庄的“热情”开始了在枣庄的调研。首先调研的地点是山亭区西集镇东集村,通过东集村的万主任,我们认识了村里几名在校大学生并开始了本次的座谈会。
从谈话中我们得知,对于家境比较贫穷的学生来说,助学贷款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最方便、有效的途径,但要想在学校申请助学贷款,其证明材料和手续是非常复杂繁琐的,耗费的时间也略长。随后,我们关于网络借贷方面进行了看法交流,原本对网络借贷还存在疑惑的同学,在听完我们的分析和解释后都已了然于心,露出了感谢的笑容。
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们了解到我国有关助学贷款方面的政策和实施还是存在一定的缺点需要去改善的,此外队员们对于借贷在学生眼中存在的地位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了解信贷业务,探寻民贷商贷之异
7月29日和7月30日,谡扬实践队分别在枣庄市市中区的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采访,了解银行的信贷业务,咨询民间借贷对银行借贷业务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
我们分别采访了中国农业银行市中支行的黄经理和中国建设银行文化路支行的朱阿姨,询问对待民间借贷的看法,且得到的回答如出一辙。在采访中,我们首先询问的皆是“当今网络上热门的民间借贷机构的出现是否会对银行信贷业务产生冲击或影响?”而得到的回答也同为“没什么影响”。我们了解到,与网络借贷相比,国有银行的借贷利率虽略高,手续虽繁琐,但其借贷额度很大,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就是信息安全。网络借贷是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而国有银行对待个人信息的保管方面非常严密。可以看出,网络借贷只是一时的方便,但是却存在着以后很大的隐患。
我们又询问了一些有关银行信贷方面的问题以及对待现在民间借贷的趋势和发展的看法,最后我们意识到对于我国现有的关于民间借贷的政策还存在着漏洞,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国有银行,不管是哪个机构,也都应该考虑到借贷者的利益,应该以身作则,同时秉持国家出具一系列的规制措施更好的为大家服务。
成果取于实践中,感动留于群众间
7月31日和8月1日,谡扬社会实践队分别前往山亭区和台儿庄区对当地的居民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和借贷风险宣传。
瓷砖的历史悠久流长,早在公元前4000年,人类即开始将瓷砖用于装饰建筑,并一直延续到如今。现代工业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社会进入后现代时期。后现代社会的生活把瓷砖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使瓷砖的装饰性呈现出后现代生活的特征。
瓷砖在装饰中呈现出的后现代生活特征,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主张一脉相承,主张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反对现代主义理性、片面地追求功能和冷酷的设计思想,追求更加富于人情味的、装饰性的、变化多元的、个性特征的、讲究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因而,现代瓷砖家居装饰打破了现代装饰单一、冷漠、讲究实用的特点,要求材料的环保和绿色,追求装饰主题鲜明和铺设个性化,讲究触觉表现与视觉外观的情感体验,力求精致与低调奢华。
一、现代瓷砖家居装饰材料的环保和绿色要求是后现代生活对社会的责任感
后现代生活方式的受众,主要是有一定经济实力和闲暇时间的城市青年白领及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他们的生活早已脱离开了物质层面的“温饱状态”,追求后现代生活方式的人群,在注重自我的同时,也关注着社会责任,关爱地球、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他们非常关注瓷砖装饰材料的环保性与低碳型,表现出一种绿色追求。
瓷砖材料代替石材在我们生活中广泛使用,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它没有石材的辐射性。现代瓷砖材料更薄、更轻,也更健康,新型的高科技环保瓷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型的高科技瓷砖有固碳瓷砖、负离子瓷砖和远红外瓷砖、健康瓷砖等等。
后现代社会倡导低碳生产和消费,目的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对瓷砖的固碳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联邦大学的两名化学家与一家企业合作,研制出了一种陶瓷体,可以过滤二氧化碳物质,并转化为工业原料。日本的一些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研究成果。固碳瓷砖进入家庭居室,将大大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净化室内空气。
空气中的负离子具有抑菌作用与降尘作用,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开始进行了负离子内墙砖的研发与中试生产。近日,陶瓷业的龙头企业(东鹏)最新产品的健康宝系列瓷砖,具有释放负离子的功能,深受人们关注。
远红外瓷砖则能够辐射出特定波长,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环保低碳、健康绿色瓷砖已经成为现代瓷砖销售的一个重要的卖点,深受后现代生活方式的人群喜爱。
二、现代瓷砖家居装饰主题鲜明和铺设多样化是后现代生活对个性特征的执着追求
后现代生活方式的人群,它们所向往和追求的是身心相融的愉悦。因此,后现代生活方式主要是崇尚生活的愉悦与情趣、追求自我中心主义与个性表现。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意指人先是存在,再在这世界上遭受各种经历,而后界定自己。
瓷砖装饰是一门艺术,是后现代人们的艺术消费品,后现代设计竭力将“事物”变成“故事”,从根本上讲是为了获取故事中的情感经验,从而得到心灵的满足。对现代人来说,当基本的物质需要满足后,拥有故事就比拥有更多物品的生活更为精彩,这些既反映了人类物质观念的变化和需要层次的提高,亦反映了人类证明自己方式的不断深化。
后现代人群通过家居瓷砖装饰主题来烘托生活氛围,感受“故事”。
1、清新自然的田园主题,推崇的是一种自然纯朴的生活方式。碎花的图案、清新的风格与自然相协调,让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享受自然的熏陶,暂时忘却社会的竞争与工作的繁琐,身心放松。
2、美观简约的时尚主题则是生活节奏快的年轻人的选择。
3、书香气息的文化主题则向人们展示其丰富的底蕴与内涵。比如马可波罗瓷砖推出的文化陶瓷“中国印象・儒系列”,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向世人展示和张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式的中国美。
还有,活泼的儿童主题、大气稳重的复古主题等都是后现代人群各自生活情调的选择。
此外,瓷砖铺设的个性化更成了后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许多年轻人,购买一些尾货瓷砖,自己根据颜色设计搭配再请人铺设。譬如,用不同尺寸、不同花色、不用款式的瓷砖点缀,让面积大的露台不显得单调;如果觉得花砖太贵,又不喜欢单一的地面,可以试着把大砖开槽或者切割成任意形状、大小进行铺设,达到自己追求的效果。这样既省钱,又有着不一样的心境与成就感,体会着瓷砖装饰运用中自己创作的乐趣,这也是后现代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现代瓷砖家居装饰中的触觉表现与视觉外观体现了后现代生活对“物”的情感需求
后现代生活方式从其具体特征来说,体现为追求亦正亦谐的生活美学。后现代生活对生命意义的追溯源于中国人对生命本身的直接体验之中,情感的多元体验构成了“新生活方式”的消费文化。“享受、体验、创造”莫不深藏于“新生活方式”之中,现代瓷砖装饰的触觉表现、视觉外观成为后现代生活中对“物”的一种情感需求。
1、瓷砖装饰的触觉表现
材料的触觉表现早已成为艺术与设计表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战国时的《考工记》就曾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品”。不同材料正是从独特的触觉本质来显示其审美个性与特征。
以柔软、中和、温暖的触觉为代表的仿木材、仿织物、仿皮毛、仿皮革质、仿壁纸等瓷砖,能使坚硬冰冷的陶瓷材料具有了柔软感、温度感。人们选择瓷砖产品不再只是观看瓷砖的色泽、纹理、图案等,更多在瓷砖的肌理、质感等视触觉效果的选择,以及它们带给人们的触觉体验与感受,从硬到软的触觉追求也是瓷砖设计的发展趋势。
2、瓷砖装饰的视觉外观
材料的视觉外观体现着浓厚的情感表达力,以和谐、自然的情感为代表的瓷砖是后现代生活的视觉享受。
瓷砖设计中对天然状态的旧木材、老皮革、斑驳的墙面、磨光的石阶、旧门板、生锈的铁块等模拟与仿制,就是以维持人们对自然的感觉,同时取得对新材料(仿制品)的认同。不同材料视觉特性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凝结,也使得材料变成了一种专属的情感符号,唤起人们不同的情感和心理感受,这种能调动起人们视觉等感官的综合感受,直接地引起庄重、愉悦、浪漫、温暖等诸多情感体验。
例如,国内知名品牌马可罗的仿古砖1295 E 系列“埃丝特 ESTE”,不规整的瓷砖边缘,自然深沉的颜色,像庄园的精灵,翩翩起舞、摇摇欲坠,随风雨潜入尘泥,延伸生命的触角,寻求勃发的力量,给人以强烈的视角感受和心灵震撼。
四、现代瓷砖家居装饰的精致与低调奢华是后现代生活对品质的极力追求
后现代生活不再是简洁单一的生活方式,它倾心物质与金钱的财富, 要求物品的精致与奢华,极力追求生活的品质。
英国的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在他的《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描述,年轻人纷纷在消费文化的浪潮中打破原来沉默与单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颠覆现代主义的逻辑,遵从资本社会的文化浪潮,充分地张扬了代表欲望、本能与享乐的反规范倾向的个性与精神。
现代瓷砖装饰体现了后现代生活对精致与低调奢华的极力追求,具体表现在对品牌与细节的追求。
1、品牌的热销体现精致与奢华的魅力
中国自古瓷文化发达,制瓷工艺精湛,特别是近十年来,瓷砖品牌概念迅速提升和发展。而国外的很多大品牌已经拥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品牌的知名度和技术品质都很完善,比如意大利的瓷砖品牌,是奢华的代表,其瓷砖充满了精致的艺术美感,是以艺术的眼光来进行创作、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制作的瓷砖精品,这使得美轮美奂的意大利瓷砖成为全球顶级代表并享誉世界。
2、注重细节表现出一种低调奢华
人们在生活中时时会被细节所感染,带来心灵的满足与愉悦,这是一种低调的奢华。瓷砖装饰运用的精致与奢华还体现在铺设的细小工艺上。
比如瓷砖填缝剂,颜色非常丰富,质地自然细腻,具有光泽,不褪色,与瓷砖颜色搭配,或柔和或跳跃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增强了墙面整体的美感。瓷砖缝隙要求做工精细,它与品牌瓷砖精致与奢华搭配,呈现出装饰的魅力。
英国彼得・多默著的《1945年以来的设计》中写道,“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后现代主义认为享乐主义胜于一切,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现代瓷砖家居装饰表现了一种后现代生活的消费文化,它呈现出材料的环保和绿色要求,追求装饰主题鲜明和铺设个性化,讲究情感体验,力求精致与低调奢华等特征,承载着后现代生活的新方式,折射出后现代生活的斑斓色彩。
参考文献:
[1]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6年第5期
[2]卢铿.《新・世说――后现代的新生活方式》[M].东方出版社2008-8-1
现代生活增加了某些人群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既然现代生活使人不愁温饱,完全可以获得充分的营养,那为什么部分人群中的缺铁性贫血反而会增加呢?一是现代生活使很多家庭用上了铝锅、不锈钢锅,不再用铁锅炒菜了。如果一个家庭长期不用铁锅炒菜,他们就只能从食物中获取铁,而少了从铁锅中获取脱落铁的途径,一旦铁的需要量增加(如小孩生长期或妇女怀孕)或丢失过多(如妇女月经等)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二是现代生活中某些人因工作太忙需要熬夜,养成了喝浓茶的习惯,有的人一天要换好几次茶叶,每次加小半杯茶叶。他们不知道茶叶中的鞣酸会与铁离子形成难以吸收的化合物,长此以往,发生了贫血还不知道病因。三是现代生活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高发,使某些已患病或害怕患这些疾病的人吃饭战战兢兢。他们这也不敢吃,那也害怕碰,久而久之,不恰当的饮食种类限制导致了营养性贫血的产生。
装修引起的血液病
以前分到新房子,打扫打扫就搬进去了。现在大多数有了新房的人都要美美地装修一番才搬进新居。他们不知道装修涂料中多含有甲苯或二甲苯,如果装修涂料质量欠佳,会含有相当量的分子苯。这些分子苯经皮肤或呼吸进入人体后,在体内代谢成为酚类物质。酚须经骨髓进行再解毒,解毒过程一方面可直接造成骨髓细胞损伤,另一方面可造成造血细胞核酸结构变化,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或一些恶性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等。当然不是每一个接触苯的人都会发生这些疾病,发生不发生、病情轻与重,与个人对苯的敏感程度有关,就像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者并不是个个都发生风湿热一样。但是接触苯的人群增加了,血液病的发生率也就增加了。预防此类疾病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绿色环保不含苯的涂料,选择质量好的含苯少的涂料,以及在装修完成后让房间充分通风1―2个月再入住。
染发引起的血液病
现代生活中,自从白铝锅、不锈钢锅问世以来,便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传统的铁锅被人们所冷落。其实,黑乎乎其貌不扬而且被氧化后会生成铁锈的铁锅更利人体健康。用铁锅做饭,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道理主要是铁锅对防治缺铁性贫血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由于盐、醋对高温状态下铁的作用,加上锅铲、勺等的摩擦,使锅内层表面的无机铁脱屑成直径很小很小的粉末。这些粉末被人体吸收后,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变成无机铁盐,从而变成人体的造血原料,发挥其辅助治疗作用。另外,其易与酸性物质结合,能够产生容易吸收的铁离子,促进血液循环。
但普通铁锅容易生锈,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如果人体吸收过多的氧化铁,即铁锈,就会对肝脏产生危害,成为身体病变的一个隐患。铁锅容易生锈,不宜盛食物过夜。同时,尽量不要用铁锅煮汤,以免铁锅表面保护其不生锈的食油层消失。
刷锅时也应尽量少用洗涤剂,以防这层食油“保护层”被洗尽。洗完锅后,还要尽量将锅内的水擦净,以防生锈。如果有轻微的锈迹,可用醋来清洗。
使用铁锅虽然有许多益处,但却不宜用它来煮杨梅、山楂等酸性果品。因为这些酸性果品中含有果酸,遇到铁后会引起化学反应,产生低铁化合物。人如果吃了这类食物,1 h左右便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倘若不及时救治,病情可迅速发展,出现凝血、缺氧等严重症状,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此外煮绿豆亦忌用铁锅,这是因为豆皮中所含的单宁质遇到铁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并使绿豆的汤汁变为黑色,影响其味道及人体的消化吸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铁锅外,还有铝锅、搪瓷锅、砂锅、不锈钢锅等等。
铝锅以其漂亮的外表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但是铝的性质活泼,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它们最怕酸、碱、盐,可是炒菜做饭时又必须和这些佐料打交道。这样铝锅上的一部分铝就会因酸、碱、盐的作用混进菜中被人摄入,时间久了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长期过量摄入铝可导致早衰,甚至会引起老年性痴呆。
搪瓷锅美观、轻便、耐热,但是容易磕碰掉瓷是其不足之处,如炒煮某些食物,产生化学反应,也会造成一些危害。
砂锅是由黏土制成,烧煮出来的食物别具风味,特别宜于煨汤。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装饰图案的砂锅,遇到酸性食物时其颜料易溶出,随食物进入人体,有害健康。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老师在遵守原本教学的基础上,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育成果。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化学人才的需要,在有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我们要把提高化学的实用性和培养学生的高素质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提高化学课堂的实用性
1.将化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高中化学与生活、生产处处相联系,如学生身边常见的环境(水、空气等的保护和破坏)、化学物质(铁、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社会中的化学,使两者能得到有效的结合。这样学生在不断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也能及时学习课外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不枯燥的学习环境。为了学生能灵活掌握化学知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生活入手。
我们身边就存在着很多的化学问题:例如为什么醉酒可以用食醋化解?为什么酸雨对环境有如此大的影响?为什么说铝不会生锈,而铁会生锈?为什么维生素C可以使氯化铁溶液褪色?为什么说用小苏打做的青菜维生素C却被全部破坏掉?社会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从而实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开展课外化学实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化学的实践在学习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化学课堂与我们实际生产密不可分,所以老师应适当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了解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化肥厂、沼气池、污水处理厂、硫酸厂生产流程。老师可以让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现象利用化学实验来进行探究考察,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去观察附近被污染的水流,查找污水的来源,分析污水的成分,探索处理污水的办法。或者参观农村沼气池,让学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探索产生的沼气对人类的利用价值。在我们以往的教学实验里,将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但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在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将化学学科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
二、促进学生素质培养
1.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化学创新素质是指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用实践来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及创新思维。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学习的过程。
例如,多年来实验室采用的通常是加热分解KClO3或KMnO4来作为制取氧气。但是该实验不但具有产物不易分离,而且还有氧气产率较低等缺陷。那么学生就应该根据化学原理来认真思考,是不是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更便捷地制取氧气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进行探索和思考,例如可以换做Na2O2与水或者CO2进行反应或者做H2O2的催化分解等。让学生打开思维来讨论到底哪种办法是既便捷又可行的好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2.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化学科学素养是一种以科学知识为基础,适应人在现代生活中与科学相关的活动发展中所需的方法、能力、情感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基本品质,人们在越来越认识到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化学知识重要性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它也是培养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很多伪科学的例子并不少见,例如“以水代油”之所以能骗到一些人,就和他们的科学素养低有关。老师可以做一些“水变牛奶”“喷雾成字”或者反应定律的教学中铁会生锈、氧能助燃等实验,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科学素质与技能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化学具有实用性,万事万物离不开化学,它与我们的吃、穿、住、行无一不紧密联系。老师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要循序渐进,由浅到深,教学中要做到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开阔学生视野,巩固和深化课内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活用化学知识;化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至关重要,人们的衣食住行、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惠于化学,化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和科学的素养,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未来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掌握这门学科,应用它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更好地为将来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1依据教材内容和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开发与生活有关的实验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化学。在采用手持技术为主的中学化学实验中,定量实验相对很成熟。比如: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可以控制滴定速度,在电脑上显示数据,克服了肉眼观察的误差。中学课本中,采用手持技术的定性实验相对不成熟。因此,开发定性实验是手持技术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电池是现代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用到的化学科技产品。手机中的锂电池、可充电电池,汽车中的铅蓄电池、手表中的氧化银纽扣电池、电脑中的拆卸式两用电池,可以说在现代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电池。电池,是新型的能源,开发没有污染的高效电池,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由此,笔者在2016年春季的研究性学习中,经过认真思考,联系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和本校已有的手持技术传感器,与学生讨论后确定选题――开发新型原电池,并约定在此基础上,再开发出其他原电池的研究性学习。选择这个课题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市场上的电池大多含有汞、铅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对土壤和人体的危害较大。开发新型电池,是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方向之一。作为中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科技探究的方法,科技探究的成果不一定出彩,让学生有科技探究的过程体验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
首先,笔者开发的原电池实验,以产生的电流大小判断原电池产生的电流,并且显示出电流的实时数据。传统实验中产生的电流很小,用电流表几乎测不出来,且安装的二极管或者小灯泡的显示效果也不好。而采用了电流传感器,电流数据直接显示在电脑上,并且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效果直观。
其次,受原电池容易产生污染物的影响,学生决定采用“手持技术设备”开发水果电池。为了开发有意义的水果电池,学生查找资料,首先测出常见水果的电解质浓度与pH值的关系,然后根据水果的pH值,测出水果电池产生的电流(电量)大小与水果的品种、水果的温度(手持技术可以给水果加热)、水果实体或果汁之间的关系。
最后,通过学生1个月的努力探究,得出的结论虽然不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给现代电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科学数据。师生在此次研究性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之美,科学探究带给了师生心灵的震撼,让师生对自然科学探究的兴趣更加浓厚。
2依据实验产生的主要数据开发研究性学习实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感器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密。如今,不仅有测量物质物理性质的传感器,也开发出了一些常见化学物质的传感器。例如,H2传感器可以用于测定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固定容器中测定氢气的ppm浓度。最后,随着反应的进行,ppm浓度变化是一条能够在纵坐标上读出数据的曲线,从而测得氢气的生成量。通过软件处理器中的斜率或者导数等数据处理,得出所需分析处理图像的具体函数值,进而得出H2在不同时段的反应速率。其实,这类实验探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意义不大,它真正的意义在于寻找开发氢气最佳的方法,为人类日益枯竭的能源和资源寻找最佳代替品。由此,开发氢能源是现代很多科研机构的科研方向。笔者带领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分析数据规律,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科研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此,依据我校的探究仪器和实验条件,笔者开发了水质测量的研究性学习。
我校有SO2、CO2、O2、NH3等气体的传感器,O2传感器分为2种,一种为溶解氧传感器,另一种为氧气气体传感器,还有Na+传感器等常见金属离子传感器,pH值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为了充分利用我校已有的传感器,探究我校的水质,笔者带领学生做了探究我校水质的研究性学习。测量我校不同地方的水中的溶解氧、pH值、电导率,实验数据见表1。
3合理地应用手持技术进行实验改进探究,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
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模拟化学学科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化学信息,应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联系,并提出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与建议。课外实验探究活动更多地是强调学生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创新精神,着力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得出探究结果。探究活动课题需要中学生以知识背景为出发点,使其动手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进步和提升。
化学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生活中常见的塑料、燃料、生活垃圾的处理,自来水的供应等都和学生的生活相关。从这方面中研究选题,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开展化学课外实验探究活动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从生活中开始学习化学,把化学带进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其实就在身边。让学生做一个在生活中求知,在探究中学习知识的人。
改进实验方法,让定性实验定量化,充分利用资源是重要的探究目标。此外,正当、合理地应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实验废物的产生是另一个目标。由此,2016年秋,笔者再次带领学生开展了水果电池的研究性学习。水果电池的开发和利用,就是为了改进先前的实验探究,达到化学实验绿色化和零排放的目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有必要改进成以手持技术为主的探究实验,进而将定性实验改进为定量实验以增加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减少生成物的排放量。比如O2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该实验最主要的目的是尽可能制取最大量的氧气,而不是测定O2的反应速率,因而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改进。实验室制取氧气的3种方法,是非常成熟的方法,是初中化学的经典实验,再次应用手持技术的价值反而不大。
4充分利用传感器的显示功能,让户外科学探究更加方便
1高职化学教学中STS教育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高职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渗透STS教育需按照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发掘或创造STS教育因素,在创造设计时循序渐进,将STS教育贯穿于化学知识、技术的教学中,将概念笼统的理论知识与直观的实际科技及社会影响相结合。例如,化学教材中《实用化学》中既有丰富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课题案例,这为STS教育开展提供了大量借鉴方式。扩展了学生知识面,将化学与实际生活、社会关系等有机结合,使学生认为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选修课、讲座、实践中渗透STS教育理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在高职教学中学生可利用选修课促进综合素质提升。在STS教育理念的教学中,通过选修课能够适当增强学生对STS理念的理解,可开设化学与自然、化学与食品、化学与生活等选修课;邀请权威学者定期组织化学与科学技术的应用知识讲座,按照社会环境的位置去看待化学技术,配合相关教材教育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可将学生带到实际环境中去调查体会化学产物处理不当所带来的危害,或进行相关市场调研,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类食品,用品的生产销售状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了解化学在当前人类的生活、生产、环境的相关性,树立应有的社会责任观念。在化学实验中渗透STS教育。STS教育理念可充分展现学生在学习主动性,提升参与度强化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查找理论问题思路,从最基础的实验开始培养学生化学研究的态度、思维以及能力。从事化学教学的工作者可结合教材内容与术后实际情况,设计部分探索新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自行体会。如焰焰色反应、水果中VC的测定、头发中Zn的含量测定、指纹鉴定等实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加操作能力与创新。
2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效果与注意事项
STS教育成效。首先通过STS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的渗透后,提高了学生现代科技意识,引导学生学了解现代化学技术中先进技术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让学生成分认识现代生活与化学的密切关系。其次,STS教育理念的融合,引导学生适当知晓当前环境、能源所面临的研究问题,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的“双刃剑”效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再次,STS教育理念注重教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在接受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避免了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促进化学知识的合理应用,做到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STS教育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教学工作者将STS教育理念渗透在化学教学过程时要严格参照高职化学教学大纲,制定相适应的的STS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学生化学知识掌握程度设计实验项目;注重学生在教学中对生产、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确保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作者:邱文武 单位:吉林松花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