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发展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5 16:02: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商业发展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商业发展现状

篇1

1、乡镇经济下市场主体较少我国商业保险体系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是由于乡镇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商业保险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市场体系。而且现阶段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偏低,在物价指数的连续上涨和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乡镇居民收入大多储蓄起来以满足生活需要,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和乡镇居民生活中除了必要项目(比如的车险)之外,尚未占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相对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来说,乡镇的商业性保险公司的数量仍然相对较少。

2、业务结构不平衡我国乡镇环境下,商业保险的投保水平呈现总体水平较低的现象。并且保险众多险种之间的投保差异也很大。主要表现是财产性保险占的比重较大,而且在财产性保险中,机动车保险的业务量居第一位。相较于财产性保险,乡镇居民对人寿保险和非车财产险的投保较少,短期保险多,长期保险少的情况难以改变。并且由于我国乡镇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差异,乡镇商业保险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城市商业保险的发展,并且现阶段由于相关政策的频频出台,乡镇商业保险发展业务还呈现了停滞现象。除此之外,各保险公司险种雷同,缺乏特色,对民众缺乏吸引力,也是制约乡镇保险业务发展的一大因素。

3、人才匮乏市场经济的结果是优胜劣汰,我国众多保险公司的业务靠的是狂轰滥炸式的电话销售和上门推荐甚至熟人介绍,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更缺乏专业的保险设计人员。在乡镇经济环境下,保险查勘、理赔等高水平技术人员的需求十分短缺。并且我国保险业务曾经出现的20年停办造成的人才断层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给发展乡镇保险的发展造成难以跨越的沟壑。

二、如何促进我国乡镇商业保险的发展

1、深化改革,为商业保险营造健康自由的市场环境以适应乡镇商业保险的发展

我国保险业存在着诸多和银行业类似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国家相关部门和既得利益者握权不放,背离了市场经济,造成乡镇商业保险行业发展缓慢。同时国家应对乡镇保险进行适当的政策扶持,帮助其走出困难局面,并且完善经纪人制度,努力健全丰富市场主体,去适应乡镇商业保险的发展。

2、丰富险种,提供多样化的保险产品,更能满足乡镇商业保险的需求

客户对商业保险产品的选择最终是由其自身需求决定的,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各保险公司在推出销售策略的同时,应该着重进行产品开发战略,提供符合乡镇客户急需的产品,塑造附合乡镇需求的特色,在丰富乡镇市场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竞争力,避免险种单一,不符合乡镇实际的现象。

3、引进人才,提高资金利用率,大力补充乡镇保险资金的不足

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一方面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活化资金运用,采取合理的措施将保险业资金支援到乡镇经济中,这样既能完成保险资金的增值,保证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利益,又能充分发展乡镇保险业务。再则在保险公司具体业务层面,要有意识引进和培养适应乡镇保险业务的人才,为乡镇保险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篇2

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几乎占有全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总量的大部分比例,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现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反应,一个是国际结算产品种类,一个是国际结算总量,另一个是国际结算手续费收入。

下表列示了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结算主要产品。从表中可以看到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结算产品主要集中在信用证、汇付托收等常规性方式,而新型的国际结算方式仅出现在少数的银行业务中。从四大国有银行的先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产品类型可以看到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产品种类比较丰富,客户可选择的余地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由于国际结算业务发展时间滞后与其他四大银行,国际结算产品集中于传统的信用证、托收、汇付等等,其中工商银行也涉及了福费廷、国际保理等新型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如下分别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2009年到2011年国际结算总量的数据图表,通过图表可以看到中国银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鉴于中国农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起步较晚,农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规模要落后于其他四大国有银行。从2009到2011年的总体趋势来看,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率,主要受益于我国在金融危机后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逐渐恢复和不断增长。中国银行2011年的国际结算量是招商银行同年的结算量总额的将近4.17倍,在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际结算量差距也相对明显,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量是中国农业银行的2倍多。

通过上图中2011年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结算总量的比例可以看出,中国银行在整个四大国有银行中占了35%之多,其次是工商银行占了28%。从整体来看,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的国际业务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中国银行开展国际业务较早而且一直定位于国际化的银行的发展战略。

数据说明:工商银行数据包括现金管理手续费收入,兴业银行数据为支付结算手续费收入。

以上图表为2010年和2011年我国各个商业银行取得的国际结算中间业务收入。通过图表可以看到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收入几乎远远超过其他中小型商业银行所取得的国际结算收入,而且2011年各个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收入增长率大都在30%以上,其中浦发银行较为突出,结算手续费2011年增长率超过100%。其他中小型银行由于国际结算手续费收入基数较小的原因,2011年全年的增长率表现出普遍高于四大国有银行,也体现了我国中小银行在国际业务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参考文献:

[1]潘虹红.国际结算方式概述[J].商业现代化,2007年6月(上旬刊),总505期

[2]王家民.国际结算业务中的发展与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10月.

篇3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优势的凸现,众多的保险公司在县域大量增设分支机构,直接向广大农村地区辐射,带动农村保险市场快速发展。

2.保险产品种类较多,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各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推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新产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据统计,目前,县域保险机构累计开办保险产品110个,其中财产险60个,人身险50个,城乡之间在产品种类上相差无几。从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看,人身保险占据绝对多数,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一般是财产保险的3—4倍,农村市场份额差距略低人身保险市场以寿险和分红险占比较大。

3.县域人身保险发展较快,财产保险发展相对迟缓,农业保险几乎空白

近年来,随着保险知识普及和保险营销力度的加大,农村保险市场得到广泛拓展。据对烟台9个县市区的180户农民问卷调查,有127户办理过保险业务,另有35户有办理保险的愿望,分别占调查样本的70.6%和19.4%;所办理的保险种类以人身(寿)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居多,办有该两种保险的分别占全部调查农户的45.7%和43.3%,而财产保险则不足15%。由此可见,在现有的保险品种中,农民对人身健康、养老保险情有独钟。从烟台市保费收入的区域结构,也可以看出县域人寿险业务呈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9个县市全部保险费收入占烟台市的比重为51.8%,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人身保险占比提高4.7个百分点,财产险占比下降7.1个百分点。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农业保险占比微乎其微,全辖只有1个县(市)办理了农作物火灾险,其他各县市均未办理农业保险业务。

二、制约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障碍因素

1.农业保险业务萎缩,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有效需要

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分支机构专门设有农业保险科,开办的保险品种涉及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但随着保险公司的商业化改革,已不再单设农业保险科,并相继取消了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险种,目前开办的仅有农作物火灾、冰雹保险和家庭财产责任保险等几个险种,在众多的近60个财险种类中,涉农险种占比不足10%,品种少、份额低。农业保险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灾害多、风险大,出险后勘查难、赔付率高,与保险公司的商业化经营目标明显冲突,基于此,诸多保险机构都纷纷退出了农业保险市场。

2.保险产品设计上的缺陷,与农民的支付能力形成较大的差距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将产品定位于城镇市场,产品设计趋同性较强,普遍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研究和开发,少有推出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保险新品种。而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3.业务发展不够平衡,市场监管存在盲区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平衡:一是地区间机构设置存有偏差。二是展业、理赔质量态度相差迥异。调查反映,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重展业、轻理赔的问题,对客户投保和缴费服务热情、不厌其烦,而出险后理赔时则手续繁琐、条件苛刻。三是保险业务发展与市场监管不相对称。诸多保险公司都实行营销机制,营销人员良莠不齐,为了提高业绩而进行不实宣传甚至相互诋毁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导致出现大面积的退保问题。

三、我国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1.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农业保险体系鉴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商业保险公司的盈利性特点,建议尽快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推出农、林、牧、渔业各具特色的保险品种。在目前情况下,为提高农民和保险公司办理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增强农业的保障功能,可采取政府扶持与商业运作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在两个环节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入保环节,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对农户予以补贴;出险后的理赔环节,按照赔付额的一定比例对保险公司直接补贴。

2.规范商业保险公司对农村市场的营销服务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保险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是加快农村保险产品研发。结合农村实际,有重点地改造现有保险产品,开发推广新产品,满足农民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的保险需求。二是加强农村保险机构网络建设。合理调整农村保险机构的布局,在网点设置上应适度向偏远农村地区倾斜,增强对农村保险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强化营销队伍培训和管理。营销人员是体现保险公司形象、开展对外宣传的窗口,对其培训,既要具备精良的展业技巧,更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操守;对其考核,既要注重保费收入增量,还要考虑保户资源的稳定性。

3.健全农村保险市场监管机制。首先,引入同业竞争监督机制。在目前的监管体制下,监管机构应加大引导力度,鼓励各保险公司逐步向农村延伸触角,增加农村保险市场主体。其次,健全保险协会网络体系,重视发挥保险业协会的监督作用,督促各保险机构严格遵守保险同业自律公约,对违法违纪行为按职能范围及时做出处理,切实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再次,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建议在地市级城市设立保险监管分支机构,加强对县域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当前发展农村商业保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商业保险的现状,探究其原因。并就如何有效发挥保险的救济和保障作用,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保险业近来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我国有着数量相当大的农业人口,而这一群体由于经济上的相对弱势地位和传统的生产方式需要更多的保障,然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并没有实力去实现十分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险。如何有效发挥保险的救济和保障作用,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成为当前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商业保险发展

篇4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1-0036-04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activities of US athletes

ZHANG En-li1,DONG Xiao-lo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2.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Xi’an 710061,China)

Abstract: The range of commercial activities of US athletes is extensive, and the contents involve with different commercial area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at these activities are gestated and developed in a folk self governing society. The commercial activities of US athletes are provided with such major characteristics as promotion, corporate cooperation and the Olympic Committee’s support valued, content extensive and law complete. Disputes in common commercial activities of the athletes include agency disputes, contract disputes, right infringement and earning allocation disputes, which are settled mainly by means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s in the sports area.

Key words: sports economics;athlete commercial activity;USA

运动员商业活动是体育运动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发展产物。伴随着体育市场的发展,运动员商业活动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这给体育管理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我国体育社会化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同时进行,社会变革时期的相关体育主体利益需求不断分化、碰撞,一套灵活、有效、符合法治精神的运动员商业活动管理机制亟待建立、完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运动员商业活动发展先行一步,广泛涉及体育、经济、文化等领域,并通过经营、等多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实现营利性目标,整个社会的体育商业化氛围浓重,商业活动发展较为成熟。作为世界先进国家的代表,其宝贵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运动员商业活动的规范管理,具有独特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1美国运动员商业活动的基本范畴

美国社会各界对于运动员商业活动范围的界定是宽泛而明确的,即凡是合法登记注册的运动员(包括业余运动员和职业运动员)所从事的任何商业活动(不论是否与体育有关)都可被视为合法的运动员商业活动。在这里,参加职业比赛和商业比赛是运动员商业活动的当然内容,主要是指参加职业体育活动和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的一切商业活动。美国运动员商业活动几乎涉及所有经济领域,诸如广告代言、授权许可、商业赞助、商业仪式(剪彩、会等)、商业慈善活动、体育商业比赛、商业性娱乐节目(颁奖晚会、歌友会、娱乐访谈节目等)、涉足影视歌娱乐界、参加职业体育比赛(转会、租借、训练)、投资、个人广告等。需要指出的是,包括政府在内的美国社会各界能够对运动员商业活动持如此宽容、尊重的开放态度,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人们对于市场经济的支持以及对于公民权利的关注与保护。

2美国运动员商业活动发展背景

运动员商业活动最早起源于英国,但最后却是美国将这一独特的体育商业行为发扬光大,引领商业体育的潮流。至今,美国体育产业经济贡献位列国内十大支柱产业,其整体产值占世界体育产业产值一半以上,是全球公认的体育产业第一强国[1]。因此,对美国运动员商业活动进行历史梳理将有助于我们较为准确地把握运动员商业活动的基本规律特点。

大众体育商业活动在16世纪之前,仅是英国贵族及其他上流人士以私人赞助的名义支持业余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进入17世纪,近代体育伴随着欧洲移民传播至美洲。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乡村体育发展之后,美国体育终于在19世纪中后期搭乘上美国迅速膨胀的经济列车,开始繁荣商业体育的社会尝试。与此同时,商业体育俱乐部不断涌现,职业运动员宣告走向历史前台。尽管如此,由于市场经济的相对不佳,社会需求不大,媒体宣传不发达,广告宣传仅仅局限于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运动员个人形象相对不突出,这一时期销售门票是俱乐部商业运营与运动员工资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资金保障。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空前繁荣,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体育职业化的迅速发展,商业体育发展到成熟职业化阶段。大额商业赞助成为职业体育比赛的主要收入,企业家则看中了体育明星广泛而有效的传播效应,根据不同的运动特质和个人魅力,积极邀请明星运动员参与产品广告代言。依靠丰富多样的现达传播手段,特别是电视、网络、手机广告的全面覆盖,有力推动了与体育商业化的高度融合,体育与商业共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回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运动员商业活动由此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主要特征[2]。

简而言之,美国商业体育发展表现出乡村体育(农村体育、民间体育)――商业化体育(城市体育)――职业体育(资本体育、电视体育)的历史发展脉络。它清楚地向我们揭示出运动员商业活动起源发展的内在逻辑,即商业体育与高级商业化形态的职业体育,都毫无例外地孕育并扎根于高度市场化的商品经济之中。当社会对体育产生广泛的市场需求并形成崇尚体育的社会休闲娱乐文化时,体育商业化自然而生,运动员作为体育运动中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其商业活动必然是商业体育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在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进行商业化运作和管理;不论业余运动员还是职业运动员,作为法律认可的自由主体,他们有权依据市场规律寻求商业活动带来的合法权益。

3美国运动员商业活动主要特点

3.1通过媒体建立和强化公众形象

许多体育经纪人精心制定委托人与传媒定期沟通的公关计划,充分发挥明星运动员的商业效应。在美国,一些体育经纪人甚至在运动员职业运动生涯伊始就谆谆教诲并指导其如何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并且积累媒体方面的经验。

从新闻传播学视角来看,这些经纪人显然把握住了现代传媒的主要功能和商业体育的基本实质,即宣传与推介。很明显,运动员的声誉及宣传效应不能自我发酵,只有通过与大众传媒联动才能实现社会价值。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的综合宣传是运动员无形资产商业开发必不可少的前提。通常传媒越先进、受众面越广、宣传效应越强,与之联动的运动员商业包装所创造的商业效益就会越高。应当说,学会与媒体相处,熟练驾驭媒体是运动员商业活动宣传的重要基石,也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3]。

3.2运动员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耐克公司与乔丹的商业合作堪称运动员商业价值市场开发的经典之作。1984年,美国篮球“飞人”乔丹在国际篮坛崭露头角,耐克公司便颇有远见地邀请乔丹加盟该公司形象代言,销售由此获得空前成功。值得称道的是,尽管乔丹的球衣号码先后改过5次,且每次新球衣都售价不菲,但无一例外地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自从他穿上耐克运动鞋,耐克运动产品随即行销各地、风靡世界。耐克公司销售额从1984年的7亿美元飚升至1997年的70亿美元,其在美国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0%。由于乔丹的经济收入与耐克公司的销售金额相挂钩,乔丹因此成为世界上最为富有的运动员。

运动员与企业的合作基础在于,运动员必须借助企业的商业开发才能将个人潜在的无形资产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而企业也愿意利用运动员明星效应提升自身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同时通过正向迁移,宣传产品,扩大销售收入,创造巨额利润。在运动员与企业共同开发无形资产的商业运营过程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不存在单独获利者,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对方,损害对方就是损害自己。否则,无法想象一个具有社会负面影响的运动员能够获得企业的青睐,更遑论实现商业开发;同样,一个被企业贪婪压榨得无暇训练比赛、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必然无法提升自己的无形资产价值,令长期合作难以为继[4]。

3.3美国奥委会积极面对运动员商业活动

美国奥委会认为,他们的一切工作内容都是围绕运动员而进行的,尊重、保护运动员个人权利符合其组织宗旨。美国奥委会鼓励优秀运动员与赞助商进行各项合作,并为之提供合作便利。例如,美国奥委会认为运动员肖像权属于本人私权利,依法予以尊重保护。在面对必要的奥运会公益宣传时,美国奥委会在赛前主动与本国参赛选手签署临时授权协议,以此得到运动员无形资产的非商业用途使用授权。尽管如此,奥委会也对运动员参与奥运会商业开发设定了前提条件:所有运动员的任何商业机会必须由相应的单项运动协会和美国奥委会进行审查。如果未经事先的审查和许可,将会影响其目前和将来的资质。所有这些保护和限制又都是为全体运动员和奥委会的整体利益服务的。在美国,除了职业运动员,其他国家队的运动员都由美国奥委会运动员营销部进行统一的商业开发和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奥委会仅仅在奥运会举办期间通过奥运会运动员代表团的整体无形资产进行商业开发,大多数情况并不会主动干涉运动员的个人商业活动。当然这与美国倚重学校、社会、家庭的运动员培养机制有着根本联系[5]。

3.4运动员商业活动内容广泛

美国运动员商业活动涉足领域十分广泛,只要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且符合规章制度、国家利益等基本原则,就不会遇到限制。目前美国运动员商业活动包括:(1)产品广告。运动员主要通过运动器材装备利用比赛机会为赞助商吸引观众关注,从而实现产品宣传效应。(2)体育赞助。运动员作为体育赛事的参与者,在面临赛事主赞助商的广告要求时,通常处于被动的配合地位,如饮料、行车、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选择与使用。(3)体育俱乐部。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通过直接经营或控股高水平体育俱乐部来提升其知名度,从而实现广告宣传。(4)冠名权。由其企业花费巨资对单项体育赛事名称进行垄断性授权使用,通常冠以该企业标志名称,使企业名誉与体育俱乐部、运动队及队员紧密联系,从而分享该运动队一切媒体曝光机会。运动员能够从中得到一定利益分成[6]。

美国运动员商业活动内容广泛的背后主要是国家社会制度所致。自由灵活的市场经济机制利于体育商业形式不断创新;宽容审慎的政府监管便于体育商业活动自由发展;尊重公民私权的法律有效保障了运动员的合法商业权益。更重要的是,全社会都相信运动员商业活动不仅是正常合法的社会经济行为,更是促进体育产业,乃至体育事业发展的有益补充。

3.5较为完备的运动员商业活动法律规范

美国体育运动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演变为商业体育,体育商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发达的市场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运动员商业活动作为市场经济行为显然也在适用范围内。美国将市场经济条件下与运动员相关的一切商业行为认定为运动员商业活动,即在最大限度的范围内给予法制保障,这样既可以充分、弹性地实行市场规范,又尽可能地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4美国运动员商业活动的法律纠纷

4.1运动员商业活动纠纷

现代社会分工正在趋向高度专业化、复杂化,美国运动员职业生活中相互交叉渗透的训练、比赛以及商业活动的庞杂内容早已超出了个人解决能力之外。运动员擅长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个人商业活动的开发和运作,通常交由专业体育经纪人。美国体育经纪人全面渗透到运动员生活、训练、比赛以及商业活动等各个方面,运动员与经纪人形成利益攸关的合作同盟。但是,高度关联以及广泛交织的主体权益特征极易引发经纪纠纷。常见纠纷有经纪人利用自身掌握的市场信息资源,利用运动员自身经济、法律知识的欠缺,误导甚至欺骗运动员签订不平等协议或不公平条款,从而损害运动员的合法权益[7]。但是,美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较为完善,特别是经纪人法律制度自成体系,能够完整有效地规范包括体育经纪人在内的各类经纪人的经纪行为。同时体育行业协会也制定了严格的体育经纪人行业准入标准,并对注册经纪人实行职业信誉备案制度,密切关注体育经纪人的职业记录,以便视情况暂停或吊销其执业资格。此外,美国司法机构历史上关于体育经纪纠纷的判决结果也常常倾向于保护处于经济常识弱势地位的运动员。

4.2运动员商业活动合同纠纷

运动员与企业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参与主体,双方真诚有效的合作是商业活动取得双赢的保证。合同是主体之间利益分配的约定,具有法律约束力。运动员、企业均有义务履行合同约定条款。具体而言,运动员应该积极保持企业要求的广告形象和商业价值,对企业利益负责;企业也要维护运动员正面健康的社会形象,不得侵犯运动员的商业合同利益。实践中,运动员与企业之间的商业纠纷多是商业合作过程中的合同纠纷。此类纠纷解决主要通过民商事领域的合同法及民事程序法予以解决。常见的解决途径包括诉讼、仲裁及调解。在美国,司法诉讼机制发达,人们具有较强的诉讼维权意识,利用诉讼解决纠纷常为首选之举。但是考虑到运动员与企业之间的未来合作关系,双方在诉讼之前通常也愿意尝试仲裁、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4.3运动员商业活动侵权纠纷

运动员商业活动中的侵权纠纷主要是指发生在体育管理组织与运动员之间的财产权益性纠纷。在美国,此类纠纷相对少见,其原因在于美国运动员与体育管理组织之间成绩产权关系明确清晰。体育管理组织赛前与运动员签订参赛合同,依据比赛成绩给予相应的国家奖励。运动员因入选国家代表队而获取的国家队员的稀缺身份,是运动员商业活动的独特稀缺资源,也是运动员商业价值开发的载体。体育管理组织同样也需要借助这一体育资源,增加赞助收益,推动该运动项目的健康发展。实践中,体育管理组织与运动员通过合同契约让渡部分权利,各取所需,实现共赢。美国运动员与体育管理组织之间多发生无形资产侵权纠纷,具体事由既可能是运动员盗用体育管理组织的特殊标识不当得利,也可能是体育管理组织未经授权滥用运动员的肖像权、名誉权等。简而言之,此类纠纷的要害在于运动员成绩的产权分配,美国解决运动员商业活动侵权纠纷的成功之处就是借助合同进行协议分权,提前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财产权益纠纷。有了权利义务明晰的分权协议,即使未来进入司法渠道,也较容易获得解决。

4.4运动员商业活动收益分配纠纷

美国运动员培养机制的基本特征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收益分配契约化。这一机制主要依托平等协商的契约合同调整利益主体关系,权责分明、分利清晰,故纠纷相对较少。在美国,竞技体育人才以学校培养为主。中学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摇篮,许多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自发地开始早期运动训练;大学是运动员培养的高级阶段,大学校园拥有良好的训练设施与高水平的教练员,为学生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美国奥运代表团80%的参赛选手直接选拔于大学代表队,但由于不少优秀运动员兼备明星和学生双重身份,使其参加商业活动必须面临学校的干预管理,从而产生商业活动纠纷。学校坚持认为自己是运动员成绩产权的投资主体之一,不仅因为学校为学生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提供了先进完善的训练设施与经验丰富的教练科研人员,同时每年资助运动员数额不菲的体育奖学金,用以顺利完成学业所需的学费及日常生活费用。因此以产权分配理论来看,学生运动员从事商业活动应该事先取得学校同意,并协商分给学校部分收入。实践中,学生运动员经常想方设法逃避学校管理,并私下与体育经纪人、合作企业从事商业活动,学校合法权益无从保证,相关纠纷不可避免[8]。

美国运动员商业活动客观上受到体育与市场规律的双重影响。作为一把双刃剑,运动员商业活动在激励运动员等体育主体积极性以及促进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商业异化的现实困境。尽管如此,体育管理组织与社会大众依然抱着尊重、协商的积极态度,接受运动员商业活动的正面效果。更重要的是,国家在尊重私权、协调利益的基础上,责无旁贷地将运动员商业活动的规范管理纳入到相应的法律规范体系,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 鞠成军,廉俊颖,张孔军,等. 美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J]. 体育学刊,2003,10(2):140-142.

[2] 郑芳. 美国职业体育制度的起源、演化与创新――对中国职业体育制度创新的启示[J]. 体育科学,2007,27(2):79-85.

[3] 尹兆友,张玲. 论职业运动员的形象设计与包装[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61-1463.

[4] 红妹. 美国商业体育透视[J]. 国际展望,1997(6):30-31.

[5] 李敦厚,张剑,王小朋. 美国奥委会市场开发的调查与思考[J]. 体育文史,2001(1):10-11.

篇5

一、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产品种类繁杂。可以根据理财产品期限、产品发行规模、产品币种结构、产品类型、挂钩产品等进行科学的分类。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按发行规模来分,主要是有国家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发行。自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问世以来,每年都在以几何速度增长。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2010年至今,产品发行总量超过9000只,而2009年全年产品发行数量就为6302只。在理财产品发行能力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分别为前三名。中资银行依然在数量上占据主导,国家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其产品数量占到全部外币产品的80%,而外资银行发行产品的数量只有不到20%。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按挂钩产品来分,主要挂钩品种有股、汇率、基金、利率、信用、指数、混合、其他等8个类型。挂钩类理财产品以中资银行来分析,2004年到2009年之间,中资银行以信用挂钩和汇率挂钩为主体,其中2008年和2009年信用联接类理财产品发展较快,所占比当年理财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1%和39%。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按类型来分,可分为保本型、浮动型、结构型。从2006~2009年,保本型理财产品所占比例接近70%的市场份额。保本产品最受青睐,投资者收益需求凸显。理财产品发行的情况直接反映了市场的需求,更直接地说,是反映了广大投资者的喜好。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发展对策

1.我国商业银行在发行个人理财产品方面应加大研发力度,设计多种各具特色的理财产品,满足广大投资者在个人理财产品上的不同需求。在产品研发之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的最终消费群体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投资理念与风险偏好,充分考虑各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均衡问题。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要对产品进行科学的设计,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进行科学的预测,同时还要进行测试、修改和不断的完善。在产品以后,要对各投资者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客户对产品在哪方面感觉不足,及时获得客户的反馈信息,对理财产品进行改进,为下一阶段理财产品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个人理财产品树立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市场形象。

2.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一套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不但在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销售行为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广大的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上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应加快推动信息披露机制健全,披露时突出重点,找到一个既能够保护投资者利益又不影响银行利益的信息披露均衡点。

3.现阶段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缺乏高水平的金融人才。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较强的营销技巧,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这就要求我国各银行应加强员工综合能力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4.在银行理财产品研究的基础上,应对新研发的理财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商业银行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和广告、新闻等手段宣传营销。加大广告宣传费用的投入,树立银行的优势品牌形象。

参 考 文 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8-0060-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8.17

一、引言

人民币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1]。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居民人均收入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居民储蓄存款连续几年高幅度上升。由于目前高通货膨胀率和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不少家庭逐渐将单一的存款转换为多元化的金融资产,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以其低风险、多种类、渠道便捷等优势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上不可或缺的投资品种。与此同时,积极开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能够稳定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信贷资产的有效流动,为我国银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国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起步较晚。由于理财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初,中国银行率先推出国内首个个人外币理财产品,成功开启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先河。同年9月,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理财B计划”成为我国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

2006年以来债券市场走低,股票市场回暖,商业银行通过信托进入股市和产业投资,极大地丰富了理财产品的种类。随后受次贷危机冲击,银行普通类理财产品在2008年末陷入低迷之后,2009年全年处于低位运行,一直徘徊在月度发行300款至600款之间。然而,随着金融市场复苏,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逐渐恢复元气。据普益财富的估算,截至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规模已达到7万亿人民币,相比2009年4.8万亿的规模增长了46%[2]。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的全面繁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仍然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QDII市场份额锐减,人民币理财产品成为市场主导

自从2006年第一款QDII理财产品问世以来,曾一度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好景不长,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QDII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亏损。近期虽然世界经济逐渐摆脱次贷危机的影响,但是国家债务危机接踵而至,直接导致QDII的发行量进一步减少,2010共发行70款,较2009年减少29款,平均业绩的增幅较2009年减少为约20个百分点。相反,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一路走高。2008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外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到3343款,占总产品的比例高达75%,成为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的主导。2009年得益于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和潜力,人民币理财产品再度占据了理财市场的首位。2009年全年发行的7566款银行理财产品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占比为85.9%,位居各币种理财产品之首。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逐渐丰富,结构日益复杂

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已实现与股票、汇率、利率、艺术品、消费价格指数、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杯足球赛等多类标的挂钩。例如北京银行“心喜”理财产品与消费价格指数挂钩,民生银行“鼓浪屿”产品与生物能源商品指数(包括糖、玉米、大豆)挂钩。据统计,2007年发行的3000余只理财产品可以分为8类基本结构和上百种衍生结构。另外,在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中,还创新出了优先受益人和一般受益人的分层结构安排,例如工商银行的结构化“打新”产品,通过优先、次级的信托结构安排,使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分享不同的投资收益。

(三)宏观经济走势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状况的影响逐渐增大

近期,由于经济大环境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状况也在随之变化,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在不断增大。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在国家金融政策的引导下,投资渠道不断拓宽,结构型理财产品大量增加,尤其是与信用、股票挂钩的结构型理财产品迅速发展。次贷危机爆发之后,随着境外场外交易市场崩盘和资本市场深幅调整致使结构类产品风险对冲工具缺失,结构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迅速下降,市场份额占比不足10%,取而代之的是低风险类理财[3]。2009年由于低利率水平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仍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仍以低风险稳健收益类为主。2010年,由于我国CPI节节攀升,中央银行又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等宏观调控措施,导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趋于短期化。同时,受银信合作业务政策调整的影响,债券类理财产品取代信贷类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理财市场上重要的产品类型,发行量接近70%。

三、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受银信合作模式的制约

由于受分业经营的管制,国内商业银行无法直接进入银行市场以外的市场进行投资,使得理财产品的开发受到很大的限制。理财产品不像基金产品一样在资本市场具有虚拟法人资格,它只能借助信托平台进入资本市场。但是这种银信合作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首先,法律定位不清,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服务尚且属于委托性质,但是委托关系法律上对人的义务要求不是很严格,并且很难在资本市场中发挥专家理财的效率优势;其次,银信合作增加了操作环节,从而降低了投资效率,提高了交易成本;最后,由于银信合作模式中存在着双重委托关系,资金需要经过两个节点才能投入运作,因此增加了风险控制的难度[4]。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市场上的结构性产品都是与外资机构合作推出的,我国商业银行尚不具备完善的结构性衍生产品交易平台和对冲技术,因此也不具备独立的产品研发能力。在产品的投资过程中,商业银行只发挥中间商的作用,向外资机构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向投资者收取手续费。另外,商业银行严重缺乏理财产品研发设计所需要的高端人才和技术,加之内部创新机构和流程不够完善,难以培养高效的金融创新研究团队。因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虽然数量众多、种类繁杂,但是理财产品的新品种同质化比较严重,以致客户不能根据现实需要清晰地选择产品和服务。

(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营销盲点

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对本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个人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在理财产品的销售环节中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存在对客户的利益造成潜在威胁。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的言语渲染预期收益率,刻意淡化产品设计上的固有缺陷和投资存在的市场、利率、汇率、操作、流动性等风险。使公众对风险与收益缺乏正确认识,很难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选择保持理性。

(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揭示不到位,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蕴涵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虽然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商业银行及时披露个人理财产品的经营、收益、风险情况,但是多数商业银行由于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与技术,而对风险疏于管理。商业银行多数仅在其营业网点简单通报理财产品的收益变动情况和到期兑付的通知,基本不涉及运作情况。有些银行为了吸引客户,采取报喜不报忧的信息披露方式,因而严重影响到了理财产品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并最终导致客户的利益受损。

(五)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

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尚不健全。没有建立有效的客户投诉登记统计制度,缺少专业人员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在销售银行理财产品的操作过程中,无论在客户投资风险评估、理财产品宣传和销售,还是认购和签订购买协议书等各个环节,并没有明确的提供客户投诉途径;对客户投诉较多的理财业务环节和理财产品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和改善。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下,必将推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新局面。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冲破银信合作的束缚,搭建自己的衍生产品开发平台,实现理财产品的集成化、专业化发展

从短期看,商业银行可以暂时通过收购信托公司取得信托资格,克服银信合作的合规性瑕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中间环节的投资风险。但从长期来看,商业银行必须突破行业限制,实现混业经营,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系统风险,提高经营与监管效率。同时商业银行需要在目前即期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国内状况的衍生产品交易平台,尝试相应的结构性衍生产品的设计和交易,从根源上解决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问题。

(二)加强证券投资类产品的研发,并提升相应的服务品质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润增长点,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商业银行需加强证券类理财产品的开发研究。例如,商业银行可以建立精品基金池,针对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对基金理财需求,为客户量身设计个性化基金投资组合方案,同时为客户提供后续的理财咨询服务[5]。此外,为满足中高端客户投资证券市场的需求,商业银行还要加强与专业化投资机构的合作,通过私人银行服务,研发出更多具有市场优势、风险控制能力突出理财产品。目前比较成功的高端证券投资产品有阳光私募产品、实现投资业绩二次优选和分散风险的TOT产品、集合理财计划等。

(三)开发短期稳健类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自发行以来,其收益相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较高,同时风险相比证券类较低,一直受到客户的青睐。但是理财产品发行品种需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而不断调整。据普益财富金融数据平台显示,近年来我国CPI同比涨幅节节攀升,通胀形势已十分严峻。因此,银行的存款利率和准备金率不断地提高。在这种经济形势下,短期化资产配置成为2010年理财产品的主流,并且相关数据显示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亦高于长期理财产品。从理财产品的风险结构来看,2010年共有823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其中,保证收益型产品281款,较2009年上涨21.38%;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231款,较2009年下降16.82%;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135款,较2009年下降4.56%[6]。由此可知,为了适应现在多变、高通胀的经济形势,商业银行要着力开发短期稳健收益类理财产品。

(四)提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

在各国金融风险尚未完全消除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形势变数较大,因此提高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控制能力势在必行。具体而言商业银行须从以下方面加强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一是充分披露信息。商业银行在推广及运作理财产品时,应及时披露资金的管理及运用情况、投资组合及风险收益变化等信息,实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二是严格遵守理财产品风险揭示的相关规定,严禁向客户承诺到期收益,同时在营销过程中全面客观地向客户介绍理财产品收益水平及风险程度。三是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风险损失抵补机制,通过定期按比例计提最低风险准备金来降低客户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金洳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9).

[2]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R].2010.

[3]黄剑平,胡敏.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篇7

商业企业物流及其特点

(一)商业企业物流

商业企业物流是商业企业围绕着企业所经营的商品而展开的进、销、调、存、退等环节,包括商品采购物流、企业内部物流、销售物流以及商品退货物流。

商业企业采购物流,是指商业企业将其经营和销售的商品从生产厂家等运回公司而发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商业企业内部物流,主要包括将商品从仓库运输到销售现场或到各分店及连锁店进行销售的过程。企业的内部物流主要是保证商品的正常销售。商业企业销售物流,包括通过批发、零售以及配送将商品发送到消费者或购货单位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商业企业退货物流,包括对采购的商品进货验收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以及在商品销售后客户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商品进行退货的一系列物流活动。

(二)商业企业物流的特点

商业企业物流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商业企业物流对准时性、及时性要求高。由于商业企业多是批发零售业,涉及到快速消费品、生鲜食品以及生产资料等,这些商品对流通的准时性和及时性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不能及时的配送商品,便会使商品失去其原有的价值。

商业企业物流对企业经营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商业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完成产品由进到销的经营过程,企业必须建立与企业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能够满足多种商品储存与流动的物流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川商业企业物流模式发展现状

根据为商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主体不同,可以将商业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自营配送模式。这是指企业配送的各个环节均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组建物流中心,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的配送模式。这是目前四川商业企业广泛采用的一种物流模式。该模式有利于企业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降低物流风险,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减少流通费用,适用于规模较大、产品单一的企业,特别是在常温仓储和冷冻品及生鲜产品仓储的企业。连锁超市选择自营物流有利于保证和保持良好的服务水平,又便于企业超市物流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但对于规模不大的商业企业而言,采用自营配送模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会导致物流成本过高,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外包物流模式。商业企业为了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如果物流业务不是企业的核心业务,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运用外包战略,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商业企业而言,其物流业务相对较少,可以将物流业务外包,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商业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在日本大约有30%的连锁超市将其配送业务外包给社会化的专业配送企业。在我国流通业物流配送方面,第三方物流所占比例还比较低,行业规模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四川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缺乏专业的物流技术,物流企业实力不足,规模偏小。

共同化配送模式。这是指多家商业企业联合起来,组成物流联盟,为实现整体的物流配送合理化,在互惠互利原则指导下,共同出资建设或租用配送中心,制定共同的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辆的配送模式,联盟各方通过契约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该物流模式有利于商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更好的满足顾客的要求。开展共同配送,可以促进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分拣系统和GPS系统等现代化装备和高新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物流的标准化、智能化、机械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企业物流运行效率、运输效率及节约社会资源。但由于各企业的产品、规模、商圈、客户、经营意识等差异问题,以及组织协调、费用分摊、商业机密等问题,有些企业不愿加入。

供应商配送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由生产企业直接将商业企业采购的商品,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送到各个商店甚至送到货架的物流活动。目前在一些大型连锁超市,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已由竞争走向了协作,逐步朝供应链整合的方向发展,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利润。以我国大型生产企业为例,如海尔、康师傅以及宝洁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分销体系,将分销渠道直接介入到商业企业的分销物流活动当中。这样可以使商业企业削减整体成本、库存与有形的资产投资,并使消费者得以选择高品质、高新鲜度的食品而从中受益。

四川商业企业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成本较高

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中国,物流业在GDP中占有18%的份额,总值达到了5060亿美元,如果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日本是11%,美国是8%,欧盟是7%,所以中国所面临的成本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在这个成本压力中,最大的一部分就是交通运输成本,占整个成本的三分之二。四川是西部经济、人口与资源大省,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05%,承载着全国6.15%的人口,2010年四川GDP总量突破17000亿,但四川属于长江上游地区,其境内大部分经济区域都不具备较好的水路运输条件,如成都是一个不靠江海的内陆城市,绵阳、攀枝花虽具备一定的水运条件,但是由于航道限制,水运能力也很小,物流成本比其他省份的物流成本高,四川的物流发展也远远落后于沿海省份。因此,高额的物流成本是制约商业企业物流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二)物流效率低

目前四川大部分商业企业都缺乏一个具体的物流流程,企业的物流缺乏秩序。物流的七大运营环节涵盖了成千上百个流程,这些流程要不断的优化,不断的精减,通过优化、精减,才能避免流程重叠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有效的物流流程对商业企业的物流高效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发展滞后

近年来四川第三方物流有较大发展,服务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我国其他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相比,还不能有效的为商业企业提供服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成都市的物流发展综合环境指数低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物流服务企业发展不成熟,是阻碍商业企业物流运行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四)物流技术与装备在各地区和城乡间发展不平衡

四川各市区的物流技术与装备存在明显的差异,物流较发达的企业以及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集中在成都,而在其他市区发展相对较弱,造成四川各地区与城乡间的物流发展不平衡。而目前四川的商业企业多为零售业,如大型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其卖点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区,需要向不同的市区配送货物,而物流在一些地区发展落后,将会给企业的商品流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五)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且行业原则和标准落后

当前四川许多商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物流成本高、运输效率低下、车辆的利用率(主要是车辆的实载率)不高以及运输风险较大(如不能确定车辆的具置和对运输货物实行有效的跟踪而造成货物丢失等情况),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的信息不畅。企业每年由于空驶造成的油料、设备以及人力等运输资源的浪费严重,极大地加重了商业企业的经营成本,阻碍了商业企业规模的扩张和集约化发展。国内物流目前没有制定出全面的物流服务标准,在四川也没有统一的物流服务标准,商业企业也缺乏对物流服务的评价指标。目前,四川省大部分物流公司的服务层次不高,基本都局限于物业仓储和运输。造成很多企业的物流周转时间大大增加,严重地影响了商业企业的服务效果和商业信誉。

四川商业企业物流模式的优化选择

(一)四川商业企业物流模式选择模型

为了减少或降低商业企业因物流模式选择失误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设计合理的商业企业物流模式选择模型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利用物流运作模式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作用、物流成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物流学习体系、物流服务水平等概念,经过适时的比较而动态地做出决策,始终保证企业物流系统在尽可能小的成本下达到企业的物流服务要求,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采用自营物流模式、部分外包还是全部外包取决于物流运作模式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作用以及物流运作模式构成因素的价值。如果物流并不是企业的核心战略,那么就应该将物流业务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样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相反,如果物流运作模式对于企业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具有构成物流模式的五个主要因素,那么企业就应采用自营的方式。另外,当一个企业自身不能完全具有物流模式的五个主要因素,企业也应该采用部分外包的物流模式。

(二)四川商业企业物流模式选择综合评价

笔者通过对舞东风、理想无限、欧尚、家乐福等四川省地区知名商业流通企业的调查走访,获得了大量的较为实际的资料和企业的相关信息,最终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其物流模式作出科学的选择,以寻求更符合企业实际的物流运作模式。表1为通过AHP层次分析所得的权重。

由表1可知,由于商业流通方式的不同最终形成各自物流运作发展方向的不同,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对于舞东风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这样的本土商业企业,建议物流运作模式采用自营方式,因为企业目前拥有大量的200-300m2社区超市,未来物流运作的关键是解决自身的物流资源优化问题。

对于家乐福集团、欧尚集团这类大型卖场的商业企业,建议物流运作模式采用部分外包。但由于四川地区目前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还不高,可能将一部分物流业务进行外包,同时还要采用自营的方式运作。因此,今后如何大力提高四川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成为非常关键的因素。

对理想无限、泰华制鞋这类企业,建议物流运作模式采用部分外包方式。由于这类企业本身就是制造加工业或者渠道业,都会有一部分自营物流的存在,而选择部分业务的外包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如何将更多的业务进行相应的外包成为这些企业新的竞争力。

(三)建立商业企业智慧物流体系

物联网的发展已进入国家级发展战略,必须把信息化发展、物联网的发展纳入建设商业企业物流统一考虑之中,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该加快商业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利用传感、RFID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基于智能配货的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搭建商业企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建立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促进商业企业物流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天晓.商业企业的物流外包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2008,12

篇8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市场开放之后,外资银行大量出现,对我国的金融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由于自然法则的存在,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营销日益重要。我们一定要在充分了解金融环境以及自身营销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与当前环境相适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在市长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的现状分析

(一)人们的营销观念落后。

金融企业的部分相关工作人员头脑中还没有形成对金融营销的落后认识,他们认为营销就是推销,或者只有营销部门才负责金融产品的营销,与旁人无关;市场营销等同于广告促销。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金融企业之间不能做到有效配合,不利于营销工作的完成。

(二)金融产品缺乏以技术为支撑的品牌。

最近几年,商业银行的营销业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一些具有创新思想的金融产品被相继推出,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更加丰富,银行产品的种类增多,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多种需要。可是,这些增加的产品种类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创新,以模仿为主,依靠技术为支撑的产品相对缺乏,品牌产品更少。这说明,商业银行等还没有形成对营销市场的准确研究,也没有将其转化为自觉的营销行为。

(三)没有充分发挥价格的真正作用。

在多种营销手段中,价格是最重要的一种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可是由于受我国具体国情的影响,价格因素没有真正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尽管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多次进行利率调整,并且已经开始把民众的储蓄意愿以及资金供求等因素考虑在内,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没有出现同时兼顾宏观调控以及适应市场经济具体要求的市场利率,这制约着商业银行能否制定出合理的价格营销策略。由于没有出现市场化的存贷款利率,以及某些服务项目部收取任何的费用,商业银行面临的价格营销范围很窄。

(四)现行的营销组合决策性不够。

纵观商业银行的广告促销手段,尽管形式多样,广告资金投入也不少,可是成效不大。广告缺乏说服力度,没有达到强化题型的效果。产品营销人员所做的营销内容单一,多属于存款类产品,面对的营销对象范围较窄。从营销推广的角度分析,营销人员的大部分营销行为属于无差异营销,不利于客户对金融产品树立起品牌意识。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的发展对策

(一)及时更新营销观念,把顾客需要放在第一位。

通过分析银行业营销状况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明显不及成立时间不久的股份制银行,尽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部分历史因素,但是最主要的因素是新成立的银行自开始就具有最新的营销观念。这种观念主要强调顾客需要,也就是说所推出的产品不仅要有良好的质量,而且要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注重金融创新,扩大市场竞争优势。

最近几年,人民银行连续执行降息政策,使传统业务中的利润非常有限,资产固定收益持续下降。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商业银行要想获得良好的市场营销,必须要注重金融创新。只有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才能扩大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从当前情况来看,中间业务是金融创新的最主要内容。所以,商业银行可以在遵循技术为先、服务对象差异、功能差异、兼顾多方利益等原则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开展能体现高收益、高科技的中间业务。这些中间业务要突破代收代付的限制,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要不断延伸,发展方向重点侧重于帮助客户理财、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等。

(三)科学制定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

客户能够对某一银行产品感兴趣,很大程度依赖于该银行产品的服务收费标准。当前我国利率市场正处于改革发展变化的重点时期,因此银行产品在营销中的合理定价影响着产品能否获得客户的接受。银行除了要重视产品在市场中的上市期限和性质之外,还要注重其他营销策略的制定。银行在充分考虑产品的成本基础上,通过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可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力。银行在确定利率以及收费标准之前一定要综合考虑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生产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便及时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使产品的竞争力达到最大化。

(四)灵活运用各种促销手段,提高人们对金融产品的认识度。

促销从本质来看是一种说服沟通的手段,目的是使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促销能否达到目的直接决定着营销目标的实现。所以,商业银行应该认真分析自己产品的特点,确定能够满足满足客户的需求,另外,银行的广告手段必须符合产品的实际,不能做虚假宣传,满足客户的品位。银行所使用的宣传媒介应该是人们经常关注的,比如,可以利用一些情感类的广告来提高银行在目标客户中的认识度,把银行的良好形象展示给人们。

三、小结

促销手段的确定要综合考虑促销目标因素、市场因素、产品类型因素等,此外,各种促销手段应该充分配合,协调使用。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3班)

篇9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少、规模有限,还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终身价值的研究尚未普及,对客户识别也缺乏科学全面客观的方法。目前主要以客户当前为银行创造的利润作为客户识别的主要依据,而没有以发展的、动态的、全面的角度来衡量客户价值。虽然通过现有价值的判断可以识别出银行现有的高价值客户,却缺失了对潜在高价值客户以及未来高价值客户的关注。在对高端客户资源的争夺越来越强烈的环境下,对于潜在高价值客户以及未来高价值客户的关注和培养对于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

2.高端客户难维系、多抱怨、缺乏忠诚度

在零售银行业务占整个银行业务比重越来越大的时候,谁掌握了高端客户,谁就掌握了零售银行业务。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高端客户端维系和发展也缺乏系统规范的知识,而认准所谓高端客户是一个难以伺候、个性迥然的群体。对于高端客户的差别化服务没有体现,直接造成了高端客户难维系、多抱怨、缺乏忠诚度的局面,银行认定的高端客户并没有心生感激,而是更有投机倾向,摇摆不定,银行根本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掌握”。而其他银行具有雄厚实力,金融创新能力、优质服务、先进管理水平和人才意识,使他们凭借先进的理念、丰富的经验、成熟的经营模式,推出高端个人理财服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端客户的流失。在高端零售客户的竞争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一旦原有的高端客户流失,又没有后续认定的潜在高端客户补充,带给我国商业银行的损失将不只是存款的减少,而是意味着在整个零售银行业的竞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3.低端客户难拒绝、高投入、低效果

由于体制和历史原因,尤其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下,国有商业银行不可能从自身商业性出发只关注高端客户,而去淘汰甚至驱逐低端客户。对于低端客户,我国商业银行事实上花了绝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量的维护工作,这些只产生20%利润的客户却消耗了80%的银行资源,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总体利润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零售业务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必然要求银行树立起长期发展战略,整合内外资源,增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深刻理解客户终身价值并采取针对性的营销手段,对客户进行全面管理。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对策如下:

1.经营理念的转变

零售银行业务的经营理念应从“产品中心型”转向“客户中心型”。银行同业竞争主要是服务水平上的竞争。1.加强零售业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首先,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其次是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结合实际,积极开发有市场潜力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在开发新产品时要做好售后服务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工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随着金融改革深化,银行、保险、证券三者要密切合作,为银行提供更多的零售业品种,为推进理财业务的发展创造条件。2.不断推进理财业务的发展。将个人理财作为银行零售业发展的战略重点,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和同业竞争的要求。只有将时间和资源花在考虑如何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服务上的银行,才可能成为市场中的领先者。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研究挖掘市场的需求,量身定制理财产品与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银行与客户间的相互信赖关系,树立个人理财服务真正以客户利益为中心,服务功能强大,可充分信赖,具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品牌形象。个人理财进一步发展成为扩展银行零售业务功能的最主要内容,成为提供给目标客户的最主要渠道,成为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联动的一个重要支撑点。3.大力拓展零售银行业务新的渠道。当前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正影响着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自动柜员机(ATM)、零售终端机(POS)、自助银行、网上银行以及电话银行等大大提升了银行服务的功能,不仅能为客户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快捷、便利、安全的多样化服务,而且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加速信息传递,提高管理效率,增强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和进入市场的速度。网上银行的发展趋势非常强劲,网银的发展不仅是一种全新的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发展,也是一种全新的运作模式和全新的思想观念。随着手机用户的增长,客户通过手机直接进行账户查询、银行转账、自助缴费个人理财服务,手机银行业务会迅速发展。

2.客户价值关注的转变

零售银行业务的客户价值应从“关注显性价值”转向“关注终身价值”。对于一个客户的价值判断需要通过动态的、全面的视角深刻认识客户终身价值,客户终身价值包括客户显性价值、客户潜在价值和客户成长价值。对客户终身价值的认识和把握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成长的关键。按照客户终身价值分配营销资源能够大大节约银行的的营销费用。

篇10

益阳商业步行街2004年2月2日正式开街,其商业定位是从根本上改善益阳市的商业投资和现有购物环境,优化本土商业结构,形成聚合效应,成为推动益阳市经济发展、拉动益阳市消费的杠杆和湘中消费圈的核心。然而,步行街内商家们惨淡经营的局面,整个大气的设计与商业步行街门庭冷落的氛围却向它的实用价值提出了深深的质疑。益阳商行街起步晚,资金有限,经营者素质不高,在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增长而忽略它的传统文化、城市特色等因素,成为它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益阳商业步行街的文化渊源

益阳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梅山文化的起源地。益阳商业步行街位于益阳市商业中心地段的赫山区赫山庙。赫山区,原名益阳县,置县于秦代,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悠久历史,古属长沙郡,是三湘大地著名的古县之一。赫山区文化积淀十分深厚:三国时代,吴蜀争荆州而距益阳;唐代名相裴休,在益阳的白鹿山上诵经讲道;会龙山的栖霞寺,是建于晋代的一座古刹……益阳商业步行街是益阳市政府和益阳市赫山区政府以“政府主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发建设的市政重点工程,初期规划以销售中、高档精品为主,是欧陆人文风情与益阳竹乡文化有机结合,很好的发挥了商业步行街的文化、购物功能。

2.益阳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现状

益阳商业步行街的建成借鉴了全国众多步行街的经验与教训,坚持高品位、高质量地进行设计、施工,以求为益阳建成一个集购物、旅游、娱乐、餐饮、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商业步行街。初期,益阳商业步行街开发建设符合益阳市整体规划,适应当今城市建设发展的潮流;同时也利于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和城市化进程,整合商业资源,彰显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和商业价值,推动益阳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步行街在发展过程中,商业氛围与文化环境严重脱节,商业步行街的经营者普遍亏损,益阳商业步行街日趋冷清,实力薄弱者大面积的关门倒闭留下的也是怨声载道,时刻准备将手上的店面转手,以求更好的去处。纠纷和冲突持续不断,愈演愈烈,而且局面还在进一步得恶化当中。

三、益阳商业步行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与长沙太平街相比,益阳商业步行街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3.1从商业步行街的地理位置来看,约占59.88%的人认为商业步行街的地理位置不合理,仅有39.82%的人认为商业步行街的地理位置合理,原因在于:其一,它受赫山区政府近距离管辖,具有政策优势;其二,它在商业步行街的入口新建了一个公交站,方便消费者进出步行街。而超过49.53% 的调查者认为长沙太平街交通方便,易于到达。仅有34.32%的调查者认为长沙太平街交通不便利,但它的改善空间很大。由此可见,益阳商业步行街在空间布局上不合理,地理位置优势不明显。

3.2从步行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来看:仅有11.7%的调查者经常去益阳商业步行街购物,46.4%的人只是偶尔去一次,还有24.5%的人不喜欢去步行街购物;而对长沙太平街的调查结果显示,喜欢且平日经常去的人约占20%;喜欢但只是偶尔去一次的人数约占70%;不喜欢,只把它当作普通道路的人数为约占3%;现在已经不去或很少去了的人数仅占7%.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与长沙太平街相比,益阳商业步行街在吸引消费人群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3.3在问卷者对步行街的总体印象方面:44%的人认为益阳商业步行街只是简单的购物广场,没有什么特色,超过27%的人对商业步行街比较失望,没有“城市名片”的效果,仅16.7%的人对商业步行街的印象很好。而超过67.3%的调查者认为太平街具有复古式建筑风格,街道整洁,是旅游观光的特色景点。约占51.7%的调查者认为长沙太平街的商品具有民族特色,价格合理,是领略历史文化气息的好地方;仅有9.3%的调查者认为长沙太平街没有“城市名片”的效果。

3.4从商业步行街的经营模式和商品的质量来看:约占59.8%的调查者认为益阳步行街的经营模式单一,商品缺乏特色。益阳商业步行街商品几乎以外来品牌服装为主,在步行街里面,很难找到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商品。

3.5从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来看,益阳商业步行街的消费人群以18-45岁为主,消费者多以购物为目的,它以名牌商品为主,消费水平多在200-500元之间,打破了消费者固有的消费,容易助长“攀比”之风,不利于倡导消费者建立正确的消费观;而长沙太平街以学生和游客为主,以旅游观光为目的,消费水平集中在200元以下,100元以下的高达67.2% ,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消费者自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4.益阳商业步行街发展“瓶颈”的原因

与长沙太平街的蓬勃发展相比,益阳商业步行街的惨淡经营与商业步行街文化底蕴的缺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然,某些经营者的资金有限,虚假经营,管理不善,经营模式不合理、市场机制不完善,商业人气不旺也是一项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商业步行街的选址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4.1缺乏整体规划,地理位置不合理。

益阳商业步行街是老城区,历史上靠近郊区。在2002年建成后,虽然靠近赫山区政府,但附近的金嘉利购物广场和万木春商贸城货品更丰富、基础设施更完备、选择性更大,价格更合理,商业步行街远远比不上他们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且它靠近街道里面,街道窄,不便于停车,也不利于人群的集中与疏散。

4.2封闭式的环形建筑风格。

益阳商业步行街的从整体来看是封闭式的环形的建筑。一方面,街道过于拥挤,不便于人流、车流的出入;另一方面,商品集中在一起,缺乏时尚感和层次感,不利于整体建筑风格的美观和商业步行街规模的扩大。

4.3经营模式单一,模仿过多,缺乏特色。

益阳商业步行街的商品不像长沙太平街一样具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它主要以服装经营为主,尽管后期有泰阳证券、塔客堡中西餐厅旗舰店、古罗马魅力会所、川神火锅城等一大批主力品牌店进驻,但并没有改变益阳商业步行街单一的经营模式。以服装为单一导向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它与外来市场的竞争。

4.4商业氛围与传统文化严重脱节。

益阳商业步行街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兼顾它的文化内涵,只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它原有的建筑设计都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它自身一些有特色的品牌和特色文化,像安化黑茶、桃江美人茶、松花皮蛋、茶文化、竹文化、佛教文化、古三国文化等并没有发展起来。

4.5商业步行街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

益阳步行街的进驻商家共200多家,超过67.52 %的人认为商业街里的经营者漫天抬高商品价格,以高额的售价赚取价差来获得利益。甚至有少部分经营者采用非法途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好等等,这些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商业步行街所力求的高品位、高质量的形象,更使消费者对步行街品牌的认知度越来低并趋于恶化。最终影响了整条街的经营业绩,导致现在停业、亏损比例是居高不下还颇有上升趋势,发展危机愈演愈烈。

4.6功能的多样化水平不高,社会服务水平低。

相比长沙太平街,益阳商业步行街在城市绿化、卫生环境,社会治安、公共设施方面等存在明显的不足。54.32%的人认为步行街周围缺少相应的绿化措施,且垃圾随处可见,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其次,社会治安方面,它周边存在很多流动性的小商小贩,缺乏相应的安保措施,严重影响了市容整洁。

5.益阳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策略

针对益阳商业步行街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参考了大量的书籍资料,经过认真地数据分析和调查研究下,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益阳商业步行街未来发展的策略:

5.1整体规划,空间合理

在商业步行街的整体规划上,改变它现有的环形结构,将商业步行街与金嘉利广场、万木春广场重新进行统一规划,扩大它的整体面积,使其能够引进更多的店铺,丰富商品的种类。在商业步行街的建筑风格上,可以将步行街与使益阳特有的山水文化和佛教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5.2改变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引进品牌,优胜劣汰

改变商业步行街以服装为导向的单一发展模式,引进知名品牌,充分利用商业步行街市场资源、发展潜力,吸引大型知名的餐饮、娱乐、休闲项目等进驻益阳商业步行街,形成多功能的、综合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对一些资金来源不足,竞争力不强的经营商户逐渐淘汰,优化市场环境。

5.3树立品牌形象,突显益阳商业步行街文化内涵

可以发展益阳地区的土特产品,如竹制品、农副产品(黑茶、擂茶、皮蛋等)、小商品等带有益阳特色的地方特产。其次,益阳是世界羽毛球冠军之乡,培养出了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等7位羽毛球世界冠军,益阳还是八一女排训练基地,因此,在步行街周边可以引进具有体育休闲功能的商家进驻,或者举办一些有意义的体育项目展览,也可以邀请羽毛球世界冠军举行大型公益讲座,或进行体育项目代言等,吸引投资。

5.4完善益阳商业步行街城市功能。

城市绿化方面,增加步行街的景观设计,在步行街中心或建一个小型的花坛,或适当地引进鲜花市场。步行街文化方面,可以在步行街里面建一个中小型的书城,或建一个大型的对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城市休闲、娱乐方面,步行街里面可以建一个游乐场或小型的公园,或者在适当的地方修建一些供游客休息的场所(如座椅、凉亭等),停车场等。

5.5政府加强对益阳商业步行街的管理和引导。

益阳商业步行街发展的资金有限,政府必须对绿地、花坛、步行道、街道照明设施、路牌、广告灯箱等的建设注入一定的资金。此外,还应提供为顾客服务的各种设施,包括为消费者提高可供休息的座椅、标志醒目的公共厕所,座椅不仅是休息设施,更是影响公共空间活力的关键性因素。

6.结语

在经济越来越发展的今天,商业步行街的发展以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如何引导它正确、合理、有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经济发展中,追求经济利益的增长固然重要,但对一个城市来说,更长远的发展在于它的城市文化的发展。因此,在未来商业步行街的发展中,商业步行街文化将成为一股新的经济力量,它必将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

益阳商业步行街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先天不足,后天改造有限,发展过程中经济与文化冲突严重,过度商业化致使城市文化功能逐渐丧失等不利因素成为它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此,在以长沙太平街为参照对象,对益阳商业步行街的的“病态发展”深入剖析,从中发现以益阳为典型代表的中小城市商业步行街在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了有利于益阳商业步行街发展的措施,益阳商业步行街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兼顾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实现益阳商业步行街的健康、有序、飞速发展。同时,能够给我国其他地区中小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谌金中.论益阳城市文化的向度.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年,第26卷第一期

[2]费明胜.论商业街的困境与创新,2003年,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8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