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5 16:02: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

篇1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中最常见的肘部骨折之一。占肘部骨折的50%~60%[1],如果处理不当易发神经、血管损伤、Volkmann氏缺血性肌挛缩及后期肘内翻畸形,使患儿造成终身残废。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8例,总结围手术护理,包括采取细心、周到、有效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功能锻炼。认真做好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22例,年龄5~10岁,平均7.5岁,左侧26例,右侧3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3例,尺神经损伤1例。

治疗方法:58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固定2~3周,然后指导功能锻炼。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该病儿童居多,因患儿语言表达及认知能力差,常以啼哭表达疼痛及不适[1],不能配合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亲近患儿,让其亲身感受到关心与爱护,减轻恐惧心理,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同时,向其家长做好解释工作,传递积极的心理支持。②术前准备:帮助患者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检查患肢皮肤有无水泡、压伤及感染。术前让患儿尽量平卧,抬高患肢,指导患儿做握拳伸指活动,促进患肢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常规骨科备皮,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水6小时。

术后护理:①麻醉后护理:病房内准备有效的吸引器、氧气、喉镜、气管插管和急救药品等,为处理并发症提供有利条件。全麻术后患儿送回病房,平卧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需常规吸氧,连接心电监护,患儿清醒前应持续心电监护、要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并每5~15分记录一次,保证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8%,直到患儿清醒平稳。②伤肢护理:严密观察患肢手指末端血液循环,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肿胀、感觉、运动及桡动脉搏动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卧位时患肢下垫枕,抬高肘部过心脏。以利静脉、淋巴回流,减轻肿胀。注意伤口渗血渗液及肿胀情况。肘部可置于轻度屈曲位并制动。下床活动时,使用前臂吊带悬吊于胸前,使患肢处于功能位,屈肘90°。待患儿恢复感觉后,询问患儿肩部是否疼痛,并让做肩关节的适当运动,观察肩关节的功能。③石膏固定护理:石膏绷带包扎后,应待其自然硬化。在石膏未干前,尽量少搬动患儿,不要用手指按压,以免石膏向内凸起,压迫局部组织。必须搬动时,应用手掌平托。④饮食护理:骨折早期,局部肿胀疼痛、气血两亏,应让患儿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紫菜汤、鸡汤、瘦肉粥、新鲜蔬菜水果等,少食刺激性及油腻食物。骨折中后期,骨痂形成,骨折临床愈合,应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瘦肉、虾皮、骨头汤等,以强健筋骨、促进骨折及早愈合。⑤功能锻炼: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保证患儿骨折愈合及康复程度的关键[2]。术后当日麻醉消失即可做手指的伸屈,握拳运动,共3次,每次3分钟,术后第10天起可做10次,每次5分钟。第2天增加腕关节的屈伸练习,胸前悬挂绷带悬吊患肢,做肩关节的前后摆动练习,1周后增加肩部的主动练习,包括肩部的屈伸、内收、外展与耸肩,并逐步增加其运动幅度。前臂肌肉收缩活动,关节活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2、3周后祛除外固定,主动行肘关节屈伸练习和前臂的旋转活动。伸展型骨折着重恢复屈曲活动度,屈曲型骨折则增加伸展活动度,禁忌反复做粗暴屈、伸肘关节。术后3个月行X线片检查,视骨折愈合情况,祛除内固定。⑥出院指导: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对其子女要严格管理,注意安全,防止再受伤;儿童住院时间短,出院时有些患儿尚未拆线。应指导患儿家属继续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告知医院的联系方式,发现异常应及时复诊,坚持做好功能锻炼。

讨 论

做好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尤其重要。通过本组58例患者的观察与护理,笔者认为,充分做好术前宣教及准备,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特别是正确判断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同时指导患儿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篇2

胫腓骨骨折多因外伤所致。临床上,对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石膏外固定、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治疗是首选的方法等[1]。其中外固定支架具有简单、方便、经济、对肢体伤害小、易于进行功能锻炼等优势。但其也有自身局限性,易出现孔道感染、肌肉骨骼粘连等不良现象[2]。细致全面的骨伤科护理可以有效地避免与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38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中,男28例,女10例;20-40岁26例,41-60岁12例,平均为(36±3.4)岁;伤口愈合等级Ⅰ期36例,Ⅱ期2例;左侧22例,右侧16例。所有病例均为开放性骨折。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彻底清理伤口,在C臂机透视下拉伸小腿复位,置入外固定针,固定外固定支架。

1.3 护理方法

1.3.1 一般护理 ①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呼吸、体温等,尤其是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热现象,及时上报异常体温情况;②鼓励患者定时利用骨科牵引床上拉手抬起上身,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避免长时间仰卧位,防止坠积性肺炎;③床单位要求整洁干燥,每天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并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其血液循环,避免压疮形成;④嘱患者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等高维生素食物;⑤每天为患者腹部按摩一次,防止其发生便秘,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1.3.2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聊天,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3]。医护人员还应当认真向患者讲解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的特点和优势,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了解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促进患者早日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1.3.3 患肢护理 ①术后保持患肢抬高20cm,以利其消除水肿;②严密观测患肢的温度、颜色以及运动、感觉状况,注意足背动脉搏动状态。若患肢出现温度下降、色泽变暗、感觉减退等,说明患肢远端血循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③必须高度重视防止钉道感染,重点加强局部护理。每天对针孔消毒2-3次,先用75%酒精棉球擦拭针孔周围皮肤,再用无菌注射器吸取酒精点滴于针孔[4];④注意观察伤口及针孔处渗血、渗液情况,定时更换敷料;⑤注意检查外固定支架是否有松动、移位,钢针是否有弯曲,患肢活动时骨折处是否有骨擦音,及时报告相关情况并请医生作相应的调整。

1.3.4 功能锻炼 注重指导和协助病人正确有序的功能锻炼。术后1天,可以先作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趾伸屈运动,每次持续10秒,然后放松10秒,收缩10次为一组,重复10次,每天3-4次。术后3天,可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运动,患肢髋、踝、趾的主动练习,如直腿抬高锻炼、床上蹬车训练等。每天3次,每次15分钟。术后1周,即可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锻炼,刚开始时,以被动锻炼为主,幅度宜小,速度宜慢,随病情恢复,逐渐过渡到以主动锻炼为主,幅度加大,速度加快,以不疲劳为度,同时可指导患者扶拐杖患肢不负重下床活动,5周后即可指导患者逐渐增加负重练习。

2 结 果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本组38例患者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且经摄X线片,骨折线消失或接近消失,愈合时间为5-9个月,平均6个月,患肢功能基本恢复到受伤前水平,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3 讨 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手术简便,护理要求高,防止伤口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5]。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体质虚弱,需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由于长期卧床,应防范其形成坠积性肺炎、压疮及便秘;骨折患者多有悲伤、抑郁、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对于病情的恢复很不利,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树立信心;外固定支架连通肢体内外,针道是伤口感染的易发部位,必须严格消毒,同时,要注意保持支架的稳定,防止其松动;功能锻炼能够促进肢体水肿消退、加速血液循环,防止肢体由于长期卧床而容易产生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组织粘连,护理人员要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早期适度的功能锻炼。通过实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功能锻炼等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淑丽,毕金秀,于主花.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式3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72-73.

[2] 王贻芳,范广丽,孙佳,等.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58-60.

篇3

中图分类号:R27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27-02

胸腰段脊柱的功能解剖特点有其特殊性,决定了该段椎体是骨折的好发部位。脊柱骨折的椎体在复位固定后,椎体高度虽然得到恢复,椎体内存在“空蛋壳”现象,空腔内仅为部分纤维连接,很难实现骨化而不会骨性愈合[1]。笔者于2006年11月~2010年11月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内服中药治疗胸腰椎骨折,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的住院患者共50例,其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伤科手册》[2],且所有病例均根据胸腰段正侧位片及CT检查结果而确诊。将5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治疗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6~63岁,平均(41.35±8.8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8例,高处坠落伤7例;骨折部位:T10 2例,T115例,T1210例,L16例,L22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压缩型17例,爆裂型8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7~62岁,平均(40.52±8.8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重物砸伤7例,高处坠落伤7例;骨折部位:T102例,T116例,T129例,L15例,L23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压缩型16例,爆裂型9例。2组经统计学处理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俯卧位,后正中切口,显露椎板关节突及横突根部。椎弓根螺钉的进入点在下述2条线的交叉点。在胸椎:1条为通过下关节突中点偏外的垂直线,另1条为连接两侧横突根部中点的水平线,此2线的交点在关节突关节中点下方1 mm处。在腰椎2线的标准与胸椎不同,横线仍为横突中部,纵线则在关节线之外侧即上关节突外侧。螺钉进入点处常有一骨嵴,在其外侧先将附着其上的软组织取除,再用手锥钻入,方向要掌握与正切面完全垂直,向内斜约10°,深为4 cm,如位置正确,退出手锥,拧入椎弓根螺钉,连接连杆,并撑开,连接横连[3]。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治疗组在对照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自拟中药汤剂(方药组成:柴胡15 g,瓜蒌15 g,当归20 g,红花10 g,穿山甲9 g,大黄15 g,桃仁12 g,木香9 g,香附10 g,乳香10 g,没药10 g,甘草6 g)口服,疗程8周。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Ax-G±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4]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检查仍有异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神经系统检查有异常表现;无效: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改变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论

脊柱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2.91%,近年来交通伤、高处坠落伤不断增多,外伤引起脊柱骨折也逐年增多。骨折可引起脊柱正常序列的改变、解剖结构和稳定性的破坏以及神经功能的损害,因此其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正常脊柱序列、重建脊柱稳定性及充分减压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5]。AF系统是在RF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制成功的新型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本系统舍弃了AO系统为三维空间调整而设计的万向关节复杂结构,成为虽无万向关节,但确实可三维调整、具多重矫正力的内固定系统,使脊柱恢复到三维空间原有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弯曲[6]。脊髓、马尾神经损伤属中医学的督脉损伤的范畴[7]。督脉是阳经之会,督伤络阻,下肢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和一系列全身症状,笔者临床中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运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胸腰椎骨折,方中重用大黄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理气,使气行血行;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穿山甲破瘀通络;天花粉既能入血分消瘀血,又能清热散结消肿;乳香、没药能增强化瘀止痛之功;木香、香附可助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诸药配伍共奏活血破瘀、通络止痛之效。通过2组疗效对比显示治疗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劳动能力,减少残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其璋,刘永恒,梁必如.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4):284.

[2]孙材江,彭力平.实用骨伤科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3~254.

[3]杨梅莉.59例胸腰椎骨折行AF钉内固定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09,23(7):2107~2108.

[4]邵书元,刘会峰,陈传桐.急性脊髓损伤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附40例报告)[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5,2(3):119.

[5]Melain RE.The biomeehanies of long versus short fixation for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J].Spine,2006,31(11):70~79.

篇4

出生于一个医者世家的程灏,自小就经常听大人们讲: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医生这一职业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受到当医生父母的耳濡目染,让他幼小的心灵对穿上白大褂无比神往。

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程灏医师仍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和父母住在医院宿舍,父亲经常夜晚被叫去做手术、抢救病人。第二天早上回到家总是带着成功的喜悦讲给我和母亲听,手术做得如何如何漂亮,抢救的怎样怎样成功。”这让他被医生这个能救死扶伤、讲仁慈、讲仁爱的职业深深吸引,并认为这是一个光荣神圣且富有成就感的职业。这也是后来他经常说“治好一个病人,我比你更高兴”的原因。

上世纪70年代,父亲参加了天津市早期的西学中学习班,开始学习中医,程灏那时刚上小学。父亲希望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医学,便让他一起学习。也是从那个时候,他开始接触到中医的很多名词和基础知识,并且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学习中医、治病救人。

1987年,程灏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从此便踏上了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道路,走上了从小梦想的从医之路。

创建医疗平台,打造一流团队

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工作十年后,程灏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参与创建了望京医院创伤一科,目前担任该科室主任。在这里,他注重突出中医特色,继承发扬中医骨伤科事业。同时,融入创新理念,中西医并举,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不仅提高了科室患者的治愈率,更为传统医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据程灏主任介绍,望京医院创伤一科建科于1997年,到今天已经18年的历史。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医生14名,护士14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医学博士3名,硕士4名,高级医学顾问1名。目前有开放床位44张,包括创一科病区、专科门诊、全年24小时骨科急诊的完整科室,曾担任重大群体交通事故救治,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的救援等工作,是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作风硬朗的医疗团队。

在程灏主任的带领下,创伤一科全体成员本着“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并举”的原则,遵循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传统骨科理论方法结合现代医学骨伤科理念技术的学术指导思想,为患者提供最恰当的治疗方案和方法。他们应用传统的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技术、中西医结合外固定技术、现代生物学固定理念微创技术和手术钢板髓内钉固定等技术治疗四肢、骨盆及关节的各类新鲜、陈旧的复杂难治性骨折,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急、慢性骨与软组织感染等。同时,注重中医中药三期辩证施治(内服外用)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总体水平和同期国际接轨,已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科室的治病特点是:中医特色不拘泥,西医特点不落后。

多年来,创伤一科的医生们一直保持着高尚的医德,他们勤勉敬业,满怀仁爱之心,精益求精,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敢于承担风险,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尽全力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凭借着娴熟的技术,高水平的理论,打造了一支卓越的护理队伍,努力为我国的创伤医疗事业发展做贡献。目前,该科室还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一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三项、院级科研课题三项,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创伤急救教研室工作,负责“三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因病施治,为患者谋福

“凡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任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任也。是以大凡医者,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为医也。”这是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对“医者”的界定,也是程灏主任始终践行的行医之道。

在程灏主任所在的创伤一科,多年来都保持着这样一个理念:做医生做该做的手术,给病人一个最好的、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法不一定相同的,但每一个方法对这个病人是最恰当的,作为医生就为患者提供这样的服务。“大多数疾病,包括骨折,治疗的方法都不是唯一的。手术不是万能的,很多骨折也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解决。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病情,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哪种方法对病人最有利就采取哪种方法。大多数病人是不懂医学的,作为我们医生要把治疗其所患病的各种治疗方法的利与弊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患者会权衡,提出他们最能接受的治疗方法。有些骨折需要赶紧手术治疗,比如需要早期下地活动的、关节内骨折等,医生就不能犹豫,必须果断做出判断”,程主任如是说。

去过程灏主任门诊的患者都知道,在他的出诊台上放着一个小册子,上面写着“在我们的医学帮助下,您能早日康复,我比您更高兴。”这是他及他的团队发自内心的感言,更是一位医者所不懈努力的方向。

“做该做的手术,做病人需要的手术。”是大医精诚、仁慈博爱的体现。当一些疑难杂症摆在医生面前,运用所掌握的丰富的中西医学知识和高超的技术,将最恰当、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医学帮助,是医生的一种本能。但是做到这些最基本的前提是,医生必须了解中医并掌握中医骨伤的精髓,同时还要对西医现有的先进技术材料了如指掌,真正做到学为所用。

一位来自北京朝阳区的患者,60多岁,没有工作,由于不小心手腕骨折了,经过北京的其他两家医院的检查,医生都说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由于怕手术治疗会留下后遗症且费用太高患者选择了放弃。后经人介绍,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一科找到程灏主任,当时,他非常担心程主任也动员他做手术。没想到,在程主任看完片子并详细询问他现在的生活环境、工作情况后,极其自信的说:“我们可以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估计最后和手术效果差不多。”程主任的治疗方法让他的手腕在短短半年之内就基本灵活自如活动,不仅减少了很多痛苦,还节省了大笔医疗费用。

创新研究,追求卓越

创新驱动发展,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如果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走向衰亡。中医学能够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一直屹立于世界东方,少不了我们的祖先在传承过程中的不断创新和突破。程灏主任也深谙此道理,为此,他在近几年带领科室推出了系列微创手术方法,他非常注重创新,对目前骨科医疗界普遍使用的小夹板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3202167560)和“发明专利”(专利号:2013 101484267)。

程灏主任介绍说,微创手术是现代骨科的精髓,指的是在微创理念指导下采用的手术方法,是一种相对的根据不同病情所采取的方法。近年来,创伤一科运用微创手术方法,已经让许多严重股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朋友重新站立起来,提高了生活质量。另外,程主任曾多次参加关于微创手术的各种国际性、国内医学交流会、研讨会,创伤一科的微创手术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充分肯定。

从事中医骨科的医生都知道,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是我国著名老一辈骨科专家尚天裕等老先生总结出的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四肢骨干骨折,尤其对固定四肢中段骨折有明确的疗效,到目前为止已经被中医界使用了几十年。但是,在使用的过程,程主任发现有些小夹板的设计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近关节或关节内骨折的应用,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比如在固定肱骨近端的外科颈骨折时,内侧夹板下坠,前、外、后三板相互聚拢、向外开裂等,起不到固定作用。于是,程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小夹板的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创新元素,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和技术创新。这一创新设计的新型小夹板,克服了原来小夹板的缺陷,对上述骨折起到了明显的稳妥固定的作用,为更多骨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位30多岁的外科颈骨折的女性患者,在一次摔跤的过程中,导致非常严重的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程灏主任亲自施以治疗,并且使用了他发明的新型小夹板。不到8周时间,恢复情况很好。程灏主任还建议该患者,间断性地可以拿掉夹板,开始做一些功能锻炼。

传承颂扬,见证先进理念发展之路

中医骨伤科学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基于朴素唯物论的科学,它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观念的学术思想。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滞后性也不断凸显。因此,程灏主任非常注重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西医也一样,即使是在当今现代医学逐步发展到微观细胞、基因等研究水平,但仍有很多难关需要攻克,需要因时依症来治疗疾病,同时需要权威而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的引领。

程灏主任介绍说,AO理念和BO理念是当今西医治疗骨科疾病所遵循的主要理论指导思想。1958年,西医骨科确立了治疗骨折的AO原则,该理念强调坚强内固定。但这一理念并不完美,出现了大量失败病例。于是,骨科专家们经过二、三十年的临床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在近十年间逐渐形成了新的骨折治疗理念――BO理念,这是一种生物学固定理念,不仅损伤小,且治愈率高。

AO理念与BO理念的主要区别在于:AO理念采用绝对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而BO理念是以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为前提,不必以损伤骨折周围血运为代价的解剖复位,主张生理学复位和远离骨折局部的稳妥固定。中医治疗骨折主张功能复位和保留骨折上下关节功能活动的弹性固定。功能复位是指满足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的复位方式,不必强求解剖复位而过多损伤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有中医专家将其称之为CO理念,“C”即是“China”,即中医骨科理念,其实也不为过。

一位来自江苏的患者,锁骨骨折,做完手术半年多后,仍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疼痛难忍。程灏主任在看了他一下片子之后,说道:“你这个手术应该不是在我们医院做的。”该患者说:“是在当地一家医院做的。”

为何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源于程灏主任对骨科疾病治疗理论的了解以及创伤一科先进的骨科治疗技术,他说:“从钢板固定的方法来看,首先肯定不是我们医院做的,至少不是我本人或我科做的手术。该患者的手术方式是在AO理念指导下的方法,它要求骨折钢板坚强内固定,钢板贴敷越严密越好,螺丝越多越好,越坚强越结实越好。这位患者使用的钢板,在所有钢板钉孔上打满了螺丝钉,在骨折处中间再又加上2颗螺丝捆上钢丝,”这种骨折所应用的方式,是违背目前最先进的生物学固定BO原则,所以导致半年了骨折还没有愈合迹象,接下来钢板很快就会断掉,原因就是没有跟进学科的发展。

治病方法非常重要,选择的材料也很讲究,手术材料不是越贵越好,进口的材料不一定适合每位患者,比如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人体形健壮,其生产的人工关节质量确实很好,一个股骨头假体数万元,而台湾联合公司生产的人工假体(应该属于国产)一万多元,其使用寿命不相上下,但是台湾联合的人工关节质量也是世界一流的,其产品设计可能更适合中国和亚洲人群的体型特点。不适合的产品,再好、再贵也没有意义。

中西结合,博采众长

在多年行医过程中,程灏主任深刻理解到,无论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医中药文化,还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西医理论,都是能够治疗疾病、为人类健康谋福的医学,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他说:“中医、西医各自有各自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的原则和方法,选用哪种方法治病不是医生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要看哪种方法对病人有利,中西医结合是理念的结合,绝不是方法的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临床工作中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大多数人认为,医生所提出的保守治疗就是中医治疗,手术治疗就是西医治疗,且中医治疗骨伤相对便宜,西医手术治疗比较昂贵。程灏认为,一个东西的好坏,不在于价格、材料,关键是真正为病人解决多少问题,当然,能够达到好的疗效就是好东西。便宜的东西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程主任表示,其实中医的麻醉术和手术要比西医早几千年,查阅文献几千年前就有华佗拟行开颅手术的记载。但是由于麻醉技术的发展,无菌技术、抗菌药物的出现,使得西方医学和手术疗法发展更快。所以说,保守治疗并不等同于中医治疗,中医也包括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中医治疗骨折有独特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穿针外固定等。另外,骨折三期辨证施治,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等,都是中医骨伤科的特色原则和手段。

再比如,对于伤口、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医几千年就开始强调“提脓祛腐,煨脓长肉”,是说伤口有分泌物不一定是坏事,有分泌物伤口才能够长得更快一些。过去,西医一直认为伤口愈合一定要干燥,现在刚刚认识到湿性愈合的重要性。然而,这些转变都恰恰符合中医的理念和方法。程主任说:现代伤科的理念和治疗方法,似乎逐渐地向几千年前中医的理念和治疗方法转变和靠拢。我认为中医与西医的发展方向,是在一个平面上沿着两条不同直线发展,而不是平行线,总有一天会有相交点。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医和西医应该是不能够分家的,也不是对立的,中医也叫“汉医”,中国还有“藏医、蒙医”等,国外也有适合自己民情的民间的医学,虽然在理论系统上各有区别,使用不同药物和方法,但是都能治病。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怎样对病人更适合,医生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才是“中西医结合”的真正内涵。

淡泊名利,关注医改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作为一名医者除了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良好的医德,这才能被称之为一名真正的医者。在医患关系尤为紧张的今天,有些医生因夸大病情不被患者理解,甚至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报复,这让作为医生的程灏主任很痛心。

程主任说,其实医生夸大病情的现象有两种情况必须区别看待。第一种:医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科,很多疾病的严重性往往被暂时的表面现象掩盖,然而这些难题患者是无法看到的,就像“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患者或家属不懂,也看不到,但是看不到并不代表不存在。第二种:医生受当前复杂恶劣的医患关系环境,和个别不良媒体故意夸张的虚假报导,和不公正的司法判决等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把疾病可能发生坏结局所谓有义务的告知。否则哪一点没说到,医生就会被认为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其实,病情的发展、治疗的效果与告不告诉患者毫不相干,与病历写的好与坏也不存在因果关系。

但是,总是免不了会出现第三种情况,那就是在极个别医德不佳的人,他们故弄玄虚,拿回扣、要红包。但是“这不能代表整个医务界,不能让所有医生护士背黑锅。”这是中央电视台某节目中某著名主持人说的。

在中国几十年的医改过程中,这一现象并没有杜绝,甚至有的医疗机构变本加厉,这让我国的医患关系更为紧张。但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程灏主任认为,政府的每一项决策都应该面向医疗群体,要考虑医与患双方的利益,绝不是仅仅依靠强行推行一个“医生与患者签署拒收、拒付红包协议”的规定,就希望将医改搞成功。所以说,国家投入不平衡,医保政策畸形,法律不健全,司法不公正,个别媒体虚假或不实报道,犯罪成本过低,法律保护意识滥解等等,都是导致今天医患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需要政府真正的重视起来,要让全社会包括医务人员都明白和理解,什么是“医学帮助”的真正的内涵。

精勤不倦,弘扬中医学

篇5

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我院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19例,其中单膝关节18例,双膝关节1例,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56~72岁。患老年性严重退行性骨关节病8例,创伤性膝关节炎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病程10~25年,均伴不同程度疼痛。19例患者在行术后功能锻炼之前都采用了中药敷()疗。

2术后辩证施护

2.1早期护理

术后48小时,临床上一般会让病人借助下肢关节功能训练仪(CPM)进行膝关节申屈活动锻炼。此期由于手术创伤,肢体经脉受损,气血受阻,气血淤滞,表现为肢体局部肿胀、疼痛,病人往往因疼痛而不能很好的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我们采用外敷1号(参三七、琥珀、红花等)药液外敷,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方法:取无菌外敷1号药液适量充分渗湿于无菌纱布上,贴敷于离手术切口敷料约5~7cm周围处皮肤,贴敷面积的大小可根据肢体局部肿胀面积而定,然后用保鲜膜覆盖,以防止药液过快挥发,保证药物充分吸收。待纱布干燥后撤除,清洁皮肤。每天1~2次,连做5~7天。

2.2中期护理

术后2~3周,术肢局部瘀血肿胀基本消退,但病人气血不足,脾虚肾亏,不利于创伤之处愈合。此期可应用外敷2号(自然酮、土虫、蛋壳粉、篦子王、鸡血藤、川仲等)进行术肢局部烫疗,有疏通腠里,益气生血,和营生新,接筋续骨之功效。做法是:取外敷2号药粉200g,加水适量拌匀后装入小布袋中成一小药包,装锅隔水蒸1.5~2小时,待出锅前往药包内浇入约50ml跌打酒后取出置于术肢膝关节周围(距离皮肤10cm左右),上面覆盖一次性中单,天气凉时可加盖被子,先让蒸汽疗,待药包温度适宜病人耐受时,将药包置于皮肤上,来回挪动烫疗,至药包温度变凉为止。在整个烫疗过程中,护士须加强巡视,观察并随时询问病人的感受并调整药包距离,防止烫伤。

2.3后期护理

术后3~4周,术肢功能尚未恢复,气血亏虚,筋骨不得濡养,筋骨欠强,关节不得滑利,故有麻、冷、热不适之感。此时适宜用洗四方(香芳、石南藤、大力王、三叉苦、艾叶、穿破石、宽筋藤等)薰洗,以温经通络,通利关节。具体方法:将温热的洗四方药液半桶置于床边,病人坐于床沿,术肢平伸跨过桶的上方(膝关节对准桶的位置)足部用椅子支撑,再用一条浴巾覆盖住术肢和桶,充分的让药液蒸汽薰蒸一段时间,待药液温度适宜病人后再把术肢浸泡于桶内,不断用毛巾取药液温洗膝部,并不断活动膝及踝关节。

3体会

篇6

本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23~60岁。平均43.5岁;病程5个月~10年。L.3~4突出者2例,L.5~S.1突出者21例,L.4~5、L.5~S.1双节段突出者6例,合并椎管狭窄者4例,合并侧隐窝狭窄者7例。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有明显的根性和马尾神经损伤体征。均经CT或MRI确诊。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担心手术治疗伤及神经或预后不良,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术前责任护士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请手术成功者现身说法,讲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机体的恢复,使患者身心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2.2 术前准备 术前3 d备皮,第1~2天用肥皂水清洗备皮区,术前1 d剃净毛发,用75%酒精消毒,注意不损伤皮肤。术前12 h禁食,4~6 h禁饮,以排空胃肠道。术前1 d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行留置导尿术,保持尿管固定、无菌、安全、畅通。

2.3 术前指导 术前1周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二便器,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教会患者床上锻炼腰背肌及滚桶式翻身。术前1周戒烟,并做深呼吸,防肺部感染。糖尿病患者指导其合理饮食、正确服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高血压患者嘱其按时服药,定时测量血压.以保持正常血压。

3 术后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 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以防呼吸道并发症及头痛。腰部垫一软垫,既能压迫止血,又可减轻背部脊柱负担。6 h后协助患者滚桶式翻身,切忌扭曲。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二便有无改变,伤口有无渗血及敷料是否脱落。若于术后3~6 h伤口胀痛,双下肢及会疼痛、麻木、乏力、排尿困难等症状,高度怀颖伤口血肿形成,伤口血肿可压迫马尾神经及神经根,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应立即报告医师,彻底清除血肿。

3.2 引流的护理 为防术后渗血淤积于伤口内造成感染导致手术失败,术后一般采用负压引流器。要确保负压引流器完好无损并保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或被凝血块阻塞。引流管各接口及引流管应低于伤口40 cm。严密观察记录引流液性质、量、颜色的变化,术后48~72 h拔管。

3.3 功能锻炼 此类患者长期缺乏腰背肌功能锻炼,尤其术后卧床,肌力进一步减弱,使脊柱的稳定性减低。同时由于术中对硬膜外脂肪、神经根周围组织有创伤及术后积血等,易发生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粘连。轻度粘连无症状,重度粘连可导致手术失败。为了减少或避免神经根粘连,术后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功能锻炼。方法如下:①术后第1~2天嘱患者开始行主动和被动屈伸双下肢,并做直腿抬高运动,幅度逐渐增大;②术后4~5 d,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先用五点支撑法,3 d后增加飞燕式,2周后改用三点支撑法。

3.4 饮食护理 禁饮、食6 h后,按骨伤科分期辨证饮食,早期(术后1~2周)气滞血瘀,宜选择清淡可口,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饮食,如青菜、米粥等,忌油、腻、生、冷、酸、辣之品;中期(2~6周)筋骨未接,应进清补之品,如牛奶、维生素等,以促进气血恢复;后期(6~8周)则进滋补肝肾及含大量蛋白质、钙、磷的食物,如骨头汤、动物肝脏等,以补养气血,强壮筋骨。

3.5 二便护理 术后常规留置导尿2~3 d,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d。预防感染。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尿量。便秘者可采用腹部热敷,并沿结肠走向按摩腹部,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番泻叶30 g泡水服用。

4 出院指导

4.1 嘱患者调情志、慎起居,保持良好的心情和舒适的环境。

4.2 继续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4.3 1周内带腰围下床,3个月内不负重。半年内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弯腰抬重物,避免腰部再次受伤。

4.4 定期复诊。

5 小结

心理护理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切观察手术患者心理活动,做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促进康复。功能锻炼在术后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有利于增强脊椎的稳定性,防止复发。直腿抬高训练能防止手术后期神经根粘连,提高手术疗效。

篇7

骨折固定分为骨内固定和骨外固定,与骨内固定相比,骨外固定支架具有便于处理患者伤口和修复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两大优点。由于骨内固定限制较多,骨外固定支架在临床上已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患者不宜进行骨内固定且伴软组织损伤四肢长骨干中的骨折中[1]。但骨外固定支架也有其不足之处,它会造成患者日常生活不便。一旦护理不当,患处极易被感染。2008年9月~2009年10月对339例患者应用固定支架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8年9月~2009年10月对339例患者应用骨外固定支架,男194例,女145例,其中18岁以下患者34例,19~35岁患者148例,35~60岁患者76例,60岁以上患者81例。骨折部位,肱骨干骨折32例,股骨颈骨折42例,股骨干骨折128例,胫腓骨骨折137例。

护 理

心理护理:骨折后,患者普遍对未知的医疗效果持担心心理,担心固定支架会对日后正常生活的产生影响。同时,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担心手术的不成功,使患者对是否采取手术抱有犹豫心态,对患者康复造成了极大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心里护理分为三个步骤:①主动向即将进行手术的患者仔细介绍手术流程、注意事项;②患者如有疑问,耐心回答,并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降低患者的焦虑感;③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骨外固定支架的优点,减少患者担心,寻求家属的配合。如有必要,可请已进行手术的患者告知术后的康复情况。

患者骨折处的固定:术前应仔细观察患者骨折严重程度,对病情有大致了解。用夹板固定并制动患者骨折处,避免病情加重。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非必要避免移动患者的骨折处,以防患者疼痛感加深,同时损害骨折部位附近的血管神经。

患者事先清理患处皮肤:因为骨折发生在四肢,四肢皮肤生长着大量的毛发极易包含着细菌和污垢,在术后不便清理伤口。所以,为了避免术后伤口被细菌感染,术前应及时清理患处皮肤,降低伤口感染率。

患者术后骨折处的放置:术后骨外支架已固定,如患者躺卧姿势不正确,极易造成肢体肿胀。所以,当患者返回病房后,应及时告知患者将骨折出抬高30~40°[2],使淋巴、静脉能够顺利回流,避免肢体肿胀。

针孔皮肤的清洗: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护理不当,很容易使患者并发针孔感染,增长患者康复时间,因此必须予以重视。术后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每天用75%酒精棉球清洗针孔处,并将75%浓度的酒精纱布固定在针孔处,避免患者伤口感染。在清洗过程中,轻轻擦拭,切记撕掉纤维性包裹,使患者皮肤保持一定厚度来抵御伤口感染。同时,定期观察患者针孔处的症状,一旦发现有针孔周围的皮肤出现微红、微痛,则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消毒护理,抬高患者骨折处。如果感染严重,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

固定支架的维护:患者术后一定程度康复后,可适当进行功能锻炼。但运动可能会导致固定支架螺丝钉的松动,须时刻注意固定支架情况。医护人员应当告知患者一旦发现有螺丝钉松动,及时告诉医生固定螺丝钉。否则很可能因为外固定支架的松动致使骨折处的移动,影响患者康复。

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会导致患肢肌肉萎缩。医护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锻炼,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如果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静养一段时间,并抬高患肢。

结 果

进行骨外固定支架的339例患者通过术前、术后护理,279例患者正常愈合,针眼感染患者19例,骨折再移位患者6例,针眼渗血患者17例,螺丝钉松动患者18例。

讨 论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当患者是因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及缺损时,应作该方法治疗效果尤佳。采用此种方法,骨折处愈合速度快、患者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患者痊愈后骨折处无异物,避免了二次手术;同时也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及成本。但如护理不当,患者极易被感染。本次试验表明,临床护理工作中细致的观察、正确的处理、及时的指导对骨外固定支架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篇8

随着人口老龄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成为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共收治42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27~63岁,平均45.3岁。手术前均行CT扫描或MRI检查,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并经手术证实。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冷光源、监视器、摄像系统、内镜头、光纤及双极电凝仪器性能,并根据仪器特点作相关灭菌处理。备16 G 150 mm静脉留置针。

1.2.2 特殊器械:椎间盘镜器械一套,包括定位导针、扩张管、通道管、自由臂、枪状咬骨钳、髓核钳、骨刀、微型剪刀、解剖器;神经根拉钩、球形探头、神经剥离子、拉钩型吸引头、刮匙等。

1.2.3 麻醉与: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将患者置于拱形轨脊柱手术支架上,可使腰部平直、椎间隙增宽,以利于手术视野的暴露和定位)。同时护士准备椎间镜物品,连接、检查、调节好内窥镜手术系统。

1.2.4 手术配合:主要是洗手护士配合。常规消毒皮肤贴手术薄膜,在C臂透镜下,以L4~5椎间隙为准做中线切口,长约2.5 cm[2]。用5级扩张器依次插入至椎板,建立工作通道管,使自由臂与通道管连接到手术床轨道上。然后(借助于自由臂固定通道管)将内镜套入,深达椎板,剥离组织暴露右侧L4~5椎间隙。用椎板咬骨钳咬开椎板入黄韧带,可见脂肪及硬脊膜。扩大右侧窗,拨开硬脊膜,用髓核钳将突出的椎间组织钳出,并用神经剥离子上下探察椎管及神经根孔,畅通无阻后,盐水冲洗。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无硬脊膜及神经跟损伤后,退出椎间盘镜,拔出通道管,放胶片引流,4号线缝合皮肤。

1.2.5 巡回护士配合:密切观察病情,由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并注意出血情况。询问患者感觉反应(靠近神经根时感觉),多关心患者,保障患者舒适(脚、胸、腰部必要时放置软垫)。

检查术中所需设备摆好到位,并调试设备功能到正常状态,准备好器械及麻醉物品。按术者要求摆放患者呈俯卧位,垫腰桥架摇低床头和床尾,使床略呈弧形,并瞩患者双上肢伸展于托手架,以利于手术操作。连接各种仪器导线、电凝器、冷光机、视转换器及吸引器,最后打开仪器开关。术后过床和护送时,妥善保护伤口,身体贴近手术床边缘,将患者从手术床经转,并注意患者的保暖。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根性疼痛很快消失。术后随访8~45个月,平均24个月,42例患者中优2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良11例(下肢仍有麻木区),6例临床症状较术前减轻,优良率为85.71%。10例术后神经支配区有不适感,主要出现感觉异常,如酸胀麻木,但直腿抬高(-),经治疗得以改善。2例出现腰部不适,考虑为合并侧椎管狭窄,术中减压时上关节突切除过多所致,经腰背肌锻炼明显改善。1例术后出现椎间盘炎,经保守治疗好转。

3 讨论

腰椎间盘是人体组织中最易发生退行性变的部位,腰椎间盘突出后破坏了原来脊柱及椎间力的平衡,造成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腰椎间盘手术的成功和预防术后复发,有赖于优质的护理配合[3]。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治疗的成功与否和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但在护理方面,术中的护理与配合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对不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应适当、适时地改变护理模式,突出患者的健康需求,不断地完善和充实护理内容[4]。

腰椎间盘镜手术由于其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引流量少,因此手术后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手术后的不适症状的产生亦相应减少。随着微创手术在骨科的发展,后路镜椎间盘镜手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术式之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第2天可抬高下肢30°~70°,戴腰围可下床活动,5~7 d痊愈出院。手术护士做好配合工作,作到配合熟练,才能保证手术成功,则更有利于病患的痊愈。

参 考 文 献

[1] 刘健,高伟,武玉玲,等.骨科手术后创口内负压引流管的护理.中医正骨,2004,16(2):62.

[2] 李淑霞.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的护理.中医正骨,2005,17(8):78.

篇9

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收住老年围手术气患者51例,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60~69岁36例,70~79岁12例,80以上3例;伴有糖尿病者3例,单纯高龄患者48例(最大85岁,最小60,平均68岁。)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心理病理与疾病的关系是辨证的,心理活动伴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心理状态也不时地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并且贯穿于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始终。多数老年患者对平时对自己能独立生活而感到自豪,但因突然损伤,造成肢体不能活动,卧床不起,许多事情依赖医护人员,或者得子女的照顾,因而失去“独立”并为此而烦躁,容易发脾气。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护理:①手术是一种令人产生恐惧的治疗手段。尽管他们以有接受手术的思想准备,但在手术即将实施之前,一些极其微小的刺激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常于手术前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稳定情绪、争取合作,向他们解释手术的一般知识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请一些手术效果好的患者介绍他们的手术体会,从而减轻心理紧张和恐惧。并耐心细致地讲述骨折的性质、手术目的、大致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术后如何功能锻炼及愈后情况,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②感情支持:老年患者总是希望别人了解他们的疾病,关心和尊重他们,我们在工作中,要适当的称呼患者,不要喊床号,操作要稳、轻、快、减少患者的痛苦,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深入了解思想动态及感情需求,给予同情、关怀、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到温暖消除术前的各种不安因素,使患者愉快的接受手术;③争取家属的配合,给患者更多的关心、体贴:老年人在患病时特别希望得到亲人的关怀和照顾,我们请家属抽出时间尽可能多陪伴患者,多与其交谈,给予精神安慰,满足其合理的要求,悉心照顾其生活起居,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2 饮食护理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机体组织从创伤到组织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成分,营养状况与骨科手术后的康复以及手术耐受力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宣教,让其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作用,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正确的指导。经常指导患者做好饮调整,嘱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多维生素的食物。如每日早晚各加一个鸡蛋,半斤牛奶,中午吃适量肉类,一日三餐均有新鲜蔬菜,早餐、晚餐前1 h或晚餐后1 h吃水果,3餐/d主食粗细粮合理搭配。

2.3 正确估计病情及手术耐受力 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对手术的耐受力与年龄的增大成反比,尤其是伴有严重多病的患者,手术的创伤可使多病的病情加重,增加手术失败率。为此,手术前对老年患者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深入病房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和观察,正确估计手术的耐受力,警惕潜在疾病的发作和及时的发现加重并发症的因素。

2.4 一般护理 做好辅助检查,如血尿常规,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磁共振、肺部X线检查、生化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等。标本送检后,要注意随时了解检查结果,这些检查结果能提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早发现某些疾病,并且常规备皮、备血、青霉素及奴夫卡因皮试等,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深呼吸锻炼肺部功能,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适当用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充足。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摆好后注意检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比较差,护士应严密守护患者至清醒,一般手术后4 h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连续几次正常后按常规测量。并高度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对肾功能不全者,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对糖尿患者要定时监测血糖、尿糖,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并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伤口情况,以防止伤口感染。

3.2 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手术后的切口疼痛一般在麻醉作用消失后,疼痛逐渐加剧,术后24 h最为剧烈,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我们应有效解除,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与睡眠,利于术后康复。目前,药物镇痛仍是解除手术后伤口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用药前应查清疼痛的性质、引起疼痛的原因,必须解除因外部压迫或缺血等原因引起的疼痛。并注意强调药物剂量不可过大,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疼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3.3 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趾(指)活动 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是骨科手术后最常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尤其老年患者年老体弱,血液循环差,更引起重视。因此手术后的护理应特别注意血运情况。上肢手术后要触摸挠动脉尺动脉,下肢手术后要触摸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若手压皮肤松开后血液不能马上返回或返回缓慢,肢端皮肤发青、发紫、发凉、肿胀及手术后疼痛,特别疼痛呈脉动性加剧,都可提示血液循环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术后应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且患肢远端高于近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预防肿胀。

3.4 卧床并发症 高龄患者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①骨折患者卧床并发症较多,多由于长期卧床所致。卧床并发症包括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便秘等。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差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易致软组织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褥疮。尤其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床单皱折不平整,患者使用便盆时,护理不当易使皮肤受损诱发褥疮,对这类患者应2~3 h翻身或更换肢置1次,在臀下垫气圈,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患者病情许可时还要患者起坐,主动活动,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有痰尽量排出。鼓励患者多饮水,利尿,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术后三天食含盐食物,少吃甜食,有利于减少便秘的发生,可能与钠离子吸收过程中改变内分泌增加肠蠕动有关;②在保证营养摄入的基础上,进食新鲜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增强肠蠕动以预防便秘。

3.5 康复指导 骨科手术的康复期较长,且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从而限制了全身和局部的正常活动,若指导、护理不当,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生挛缩及粘连,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骨科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早期开始,贯穿始终。功能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伤情及手术的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而区别。活动时间、强度、范围都要因病而宜,因人而宜,以患者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年纪大,体制又虚弱,常不配合进行锻炼,因此,向患者的家属解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传授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首先鼓励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再鼓励患者做全身活动,功能锻炼由帮助患者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自觉活动,知道功能恢复。

4 体会

骨伤科疾病的护理工作任务十分艰苦而繁重,做好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及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骨伤患者常因运动系统障碍,或由于治疗的需要而被限制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翻身、进食、入厕大小便等都需要人照顾,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合并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不论是骨关节的损伤,还是骨关节疾病,在护理工作中除应精心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外,还应主动热情照顾患者的精神生活和饮食,配合医生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和处理合并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144-01

舒适护理是通过对护理活动的舒适干预,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骨科患者术后普遍存在疼痛,术后疼痛与焦虑水平呈正相关,疼痛、焦虑等身体、心理不适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舒适护理,对减轻患者焦虑、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增加患者术后舒适感,降低手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病人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高,住院病人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技术服务,而舒适护理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心灵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也就是说,护理人员能给予一个最舒适的护理[1],找出解决舒适问题的方法,达到缩短、减轻、自在、超越的舒适状态。根据骨科病人病程长,需手术、长期卧床、牵引、石膏固定,生活难以自理的特点,我院自2006年7月以来,向创伤骨科患者开展舒适护理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护理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信息:患者共计168例,男127例,女41例,年龄17~76岁,平均(25.68±7.96)岁。均无高血压、感染性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史。其中手挤压伤并尺、桡骨骨折并肌腱或血管损伤34例,肱骨骨折13例,锁骨骨折6例,胫骨骨折28例,胫、腓骨骨折31例,股骨骨折37例,股骨骨折合并上肢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合并上肢骨折8例。

全部患者均在臂丛麻醉或连硬外麻或全麻下行清创或断肢(指)再植或皮肤缺损植皮或残端修整、或肌腱、血管吻合、或切开复位骨折内固定术、或石膏、夹板外固定术。手术顺利,伤后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术后使用抗生素、止血药物等支持对症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84例。

在针对性护理前,对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病情严重程度、麻醉方式、手术方式进行了比较,并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两组患者间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综述

1.2.1 常规护理方法:①环境: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尽可能降低一切噪音;白天避免强光照射,夜晚开地灯,帮助患者入睡。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热情和霭、关心体贴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耐心听取患者的不适主诉;理解患者对疼痛的悲伤反应。③创造良好的病室氛围:请性格开朗、豁达乐观的同室病友交流手术感受和经验,帮助和鼓励其他患者消除对受伤和手术的疑虑与恐惧心理。④保持舒适的: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予舒适卧位,用软枕垫高患肢并置功能位;上肢骨折患者起床活动时用前臂吊带屈肘位吊起患肢,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缓解疼痛。⑤稳定情绪:鼓励亲人陪伴和探视;主动与患者谈心,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解除患者的困扰;讲解疾病康复知识,指导患肢功能锻炼方法;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坚定信心,避免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而加重疼痛。

1.2.2 舒适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患者主诉疼痛时或评估疼痛后,并在不影响其他患者休息的情况下实施舒适护理。实施舒适护理方法前向患者说明此类方法的作用和目的,使其能够积极配合,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具体方法:①分散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可用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读小说;听力分散法如听音乐、听故事;触觉分散法如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②引入幽默以期能引起患者发笑的事情,如我们与患者讲笑话,或让患者看幽默杂志、电视相声、小品或吹肥皂泡。③放松:通过各种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慢节律呼吸并辅以听音乐。④皮肤刺激法:冷敷、热敷、按摩,以及皮肤搽剂的应用如活络油。冷敷可以减轻炎性水肿,但注意在不影响患肢血运的情况下使用;热敷可减轻肌肉痉挛,增加局部的血供;伤肢按摩和局部涂擦活络油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增加血液循环、舒筋活血而减轻疼痛。

1.3 效果评判方法:①对能合作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2]或文字描述式评分法[3]测量疼痛。②将疼痛测量结果量化为无、轻、中、重、极度疼痛5个等级,用0~4分来表示,并交叉量化。③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回病室1h内开始测量,以后定时(每4h)或疼痛时随时测量,疼痛时实施舒适护理15~30min后再测量并记录,如果疼痛不缓解或疼痛在中度以上联合药物止痛,将疼痛结果记录在疼痛量化记录表上。

2 结果

2.1 所有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