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诊断大全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5 16:02: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诊断大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理诊断大全

篇1

2临床观察

2.1意识状态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常出现意识状态的改变,严重者随即进入昏迷状态,其时间的长短视病情轻重而定。处于躁动状态的患者更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2生命体征的观察立即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的变化,以利于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异常情况。

2.3瞳孔及眼球的观察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在瞳孔及眼球位置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2.4心跳、呼吸的判断对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能否迅速实施复苏术和复苏成功,取决于护士能否及时发现与快速准确地判断。在确定患者意识突然丧失,没有呼吸和可疑动脉没有搏动就应进行心肺复苏术,及时通知抢救,为下一步患者心肺脑复苏赢得宝贵时间。

3护理

3.1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前的先兆:心前区绞痛或心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患者常有紧张、恐惧、焦虑、忧郁、绝望等心理变化,护士应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可以促使病情加重,不利康复。护士应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法、控制诱发因素及康复锻炼等,调动主观能动性,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交往,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使其身心放松,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机体抵抗力。

3.2严密观察病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室颤动、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死亡发生在发病6h内大部分是室颤,持续心电监护及全面的护理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危险征兆,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发病1周内尤其是24h内的患者至关重要。

3.3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3.4饮食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饮食上强调低热量少食多餐,以减轻心脏负担;饮食多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病情稳定可进半流质或少渣饮食。禁止吸烟与饮酒,因吸烟可引起血压上升,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减少心肌血供,加重心脏负荷。

3.5大小便的护理不少急性期或恢复期的患者,由于排便时因用力,使血压上升,脉搏加快,心脏负担过重,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心跳骤停,突然死亡。对心肌梗死的患者应预防便秘,可口服芦荟胶囊,充足的纤维素等饮食以促进肠蠕动,利于通便。

3.6止痛急性心肌梗死常有心前区剧痛,剧烈疼痛可引动脉收缩,加重坏死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等。常用药物有①度冷丁50~100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每4~6h重复应用,最好与阿托品合用;②疼痛轻者可用罂粟碱0.03~0.06g肌内注射或口服,亦可试用硝酸甘油0.5mg或消心痛5~10mg舌下含服或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但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③中药可用速效救心丸口服,或胸痹去雾剂口喷,或复方丹参注射液12~16ml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严格掌握输液量和输液滴速,防止肺水肿,预防并发症。

3.7溶栓护理在患者进行过溶栓治疗后,应多注意并发症的出现,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应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及呕血、便血征象,特别是再灌注心律失常,应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医师。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

4出院指导

一般患者4~6周已进入恢复期,如病情稳定可出院,出院后仍需治疗。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让其了解该病的发病机理、治疗以及诱发因素及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改变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使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5小结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不明显,主要依靠病史、心肌酶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予以诊断。护理上应密切观察,及早发现病情,早期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的顺利进行本科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多个环节的护理,大大提高治愈率、好转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天平.体外心肺按压复苏法试用于临床的初步探索.吉林医学,1990,11(6):370371.

[2]沈宁.病人健康教育指南.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96100.

篇2

【论文摘要】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对本院15例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护理仍有3例死亡,死亡原因:心源性休克2例,心率失常l例。治愈6例,好转6例。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病情,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护理,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多数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是心肌血流供给的持久性中断所导致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最常见的有过度疲劳、情绪激动、饱餐后、睡眠差或持续紧张工作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前的先兆:心前区绞痛或心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现将本院收治的15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措施和方法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例,全部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8~83岁,平均58岁。既往高血压病史3例,冠心病史2例。MI的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临床命名标准,除临床表现外,有心电动态演变及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的改变[1]。梗死部位:前间壁梗死6例,广泛前壁梗死4例,下壁梗死4例,高侧壁梗死1例。死亡原因:心源性休克2例,心率失常1例。

2临床观察

2.1意识状态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常出现意识状态的改变,严重者随即进入昏迷状态,其时间的长短视病情轻重而定。处于躁动状态的患者更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2生命体征的观察立即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的变化,以利于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异常情况。

2.3瞳孔及眼球的观察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在瞳孔及眼球位置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2.4心跳、呼吸的判断对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能否迅速实施复苏术和复苏成功,取决于护士能否及时发现与快速准确地判断。在确定患者意识突然丧失,没有呼吸和可疑动脉没有搏动就应进行心肺复苏术,及时通知抢救,为下一步患者心肺脑复苏赢得宝贵时间。

3护理

3.1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前的先兆:心前区绞痛或心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患者常有紧张、恐惧、焦虑、忧郁、绝望等心理变化,护士应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可以促使病情加重,不利康复。护士应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法、控制诱发因素及康复锻炼等,调动主观能动性,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交往,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使其身心放松,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机体抵抗力。

3.2严密观察病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室颤动、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死亡发生在发病6h内大部分是室颤,持续心电监护及全面的护理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危险征兆,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发病1周内尤其是24h内的患者至关重要。

3.3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3.4饮食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饮食上强调低热量少食多餐,以减轻心脏负担;饮食多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病情稳定可进半流质或少渣饮食。禁止吸烟与饮酒,因吸烟可引起血压上升,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减少心肌血供,加重心脏负荷。

3.5大小便的护理不少急性期或恢复期的患者,由于排便时因用力,使血压上升,脉搏加快,心脏负担过重,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心跳骤停,突然死亡。对心肌梗死的患者应预防便秘,可口服芦荟胶囊,充足的纤维素等饮食以促进肠蠕动,利于通便。

3.6止痛急性心肌梗死常有心前区剧痛,剧烈疼痛可引动脉收缩,加重坏死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等。常用药物有①度冷丁50~100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每4~6h重复应用,最好与阿托品合用;②疼痛轻者可用罂粟碱0.03~0.06g肌内注射或口服,亦可试用硝酸甘油0.5mg或消心痛5~10mg舌下含服或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但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③中药可用速效救心丸口服,或胸痹去雾剂口喷,或复方丹参注射液12~16ml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严格掌握输液量和输液滴速,防止肺水肿,预防并发症。

3.7溶栓护理在患者进行过溶栓治疗后,应多注意并发症的出现,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应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及呕血、便血征象,特别是再灌注心律失常,应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医师。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

4出院指导

一般患者4~6周已进入恢复期,如病情稳定可出院,出院后仍需治疗。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让其了解该病的发病机理、治疗以及诱发因素及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改变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使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5小结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不明显,主要依靠病史、心肌酶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予以诊断。护理上应密切观察,及早发现病情,早期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的顺利进行本科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多个环节的护理,大大提高治愈率、好转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篇3

2007年至2009年我们对8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患者进行调护配合中药膏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0例,按就诊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5―75岁,平均55.7±13.6岁;病程3周―3年,平均10.2个月;发病部位:左下肢24例,右下肢15例,双下肢1例;溃疡面积最大20 cm2,最小1.6 cm2,平均9.3 cm2。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15―74岁,平均56.5±14.2岁;病程3周―3年,平均10.5个月;发病部位:左下肢23例,右下肢17例;溃疡面积最大19 cm2,最小1.5cm2,平均8.8 cm2。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及调护方法

2.1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北京双鹤药业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067),每次2片,每日2次,连续1周;创面处理均用碘伏消毒溃疡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洗溃疡面。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分为2个治疗阶段,先外敷化腐膏治疗,当溃疡面呈鲜红色后改用愈疡膏(化腐膏药用:轻粉10g、红粉10g、血竭10g、藏红花6g、冰片0.3g、乳香10g、石决明0.3g,分别研细,过100目筛,细粉备用;将麻油120g放入锅内加热,数开后停火,放入蜂蜡30g融化,兑入藏红花搅拌,再徐徐兑入血竭、乳香,将要冷却时再兑入轻粉、红粉搅拌,最后兑入冰片、石决明,搅拌成膏,浸入冷水中去除火毒,将冷却后的药膏涂抹在棉布上,每帖3―10g,医用塑料膜覆盖,包装。愈疡膏药用:络石藤20g、孩儿茶20g、当归30g、藏红花6g、紫草10g、血竭10g、乳香10g,将藏红花、乳香、血竭分别粉碎,过100目筛,细粉备用;将络石藤、黄芪、当归、紫草切碎,放入容器内,加入麻油100g浸泡7天,再微火加热,炸至当归黄枯后,停止加热,滤除药渣,油膏中加入藏红花细粉,再加入乳香、血竭细粉,搅拌成膏,放冷水中浸泡去除火毒,将冷却后的药膏涂抹在棉布上,每帖3―10g,医用塑料膜覆盖,覆盖于溃疡面,愈疡膏覆盖面积大于创面边缘3-5cm,每日换药膏一贴;对照组用生肌育红膏(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1309)纱条覆盖于溃疡面,并用外辅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次。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两组分别进行双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

与对照组比较,X29.264,P

2.2 临床调护:两组护理方法相同。起居调理:抬高患足,减少走动,病情严重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cm一30cm,以稍高于心脏为度,从而减轻水肿,降低创面周围血管充盈状态,减少渗出,这是创面愈合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措施。饮食调护:嘱患者重视食疗,讲究饮食宜忌。平素宜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并促进创面愈合,严格要求患者戒烟、戒酒、忌食辛辣之味,以免助湿生热加重病情。环境护理:病室要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宽敞明亮,有计划地安排患者读书、看报、看电视、下棋等,培养患者的爱好和兴趣,活跃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对患者表示关心、理解、同情、让其对医生产生信任,积极配合治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的不同,患者心理表现各异,所以平时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精神护理:由于患者多有七、八年甚至几十年的静脉曲张病史,加之创面久不愈合,多数局部无疮痛症状,因此患者往往不予重视,起始很难遵医嘱行事;或是间断卧床或床下随意活动,致使创面渗出增多;或受好奇心理驱使,随意打开敷料,查看创面,造成意外感染。由于不良行为是在长期环境刺激下逐渐形成的,因此要不厌其烦地向患者解释,使其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取得良好的治疗。

2.3 疗效观察: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制定的《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臁疮”疗效标准和《实用伤口护理学》[1]制定。痊愈:疮面完全愈合,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疮面缩小75%,临床症状改善;好转:疮面缩小25%,临床症状改善:无效:疮面缩小不足25%,临床症状无改善。

2.4 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3 结果

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评价结果(见表)。

例表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比对照组72.5%提高24.1%(P

4 讨论

下肢静脉性溃疡属中医“筋瘤”、 “臁疮” 范畴,俗称老烂腿。中医学认为臁疮的发生是先天禀赋不足,筋脉薄弱,加之长期站立劳累,负重远行,耗损正气;或涉水淋雨,寒湿侵袭;或妊娠等因素,致气血郁滞,血壅于下,阻遏筋脉,以致扩张充盈,交错盘曲而成筋瘤。气滞血瘀,寒湿化热,湿热下注,化热肉腐,或风热湿毒侵,热盛肉腐则成臁疮。故治疗以清热利湿止痛、活血通经、祛腐提脓、敛疮生肌为主则。腐不祛,新不生,在治疗程序上采用先祛腐提脓,后修复创面的分段治疗原则,配合内服抗菌消炎药,内外兼治,达到祛腐生肌,修复创面的目的。化腐膏方中:轻粉攻毒杀虫、敛疮。《景岳全书.本草正》[2]记载轻粉“治瘰疬诸毒疮,去腐肉,生新肉”。红粉具有拔毒提脓;祛腐生肌;燥湿杀虫的功效,主治痈疽疔疮;梅毒下疳;瘿瘤瘰疬;一切恶疮肉暗紫黑;疮口坚硬;腐肉不去;窦道瘘管;脓水淋滔;久不收口;湿疮;疥癣。《疡医大全》[3]称其“拔毒去腐,生新长肉。疮口坚硬,肉暗紫黑,用丹少许,鸡翎扫上,立刻红活。”《疡科心得集》[4]言其治“一切疮疡溃后,拔毒去腐,生新长肉。”血竭行瘀止痛、敛疮生肌,藏红花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乳香活血定痛、伸筋、消肿止痛、生肌;石决明清热、解毒、镇静;冰片芳香开窍,消热止痛;诸药合用,具有拔毒提脓;祛腐生肌;活血止痛之功效。

愈疡膏方中: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痈疮肿毒,孩儿茶消热收湿、敛疮止血、定痛,藏红花活血通经、化瘀止痛,当归补血活血止痛,紫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血竭行瘀止痛、敛疮生肌,乳香活血定痛、伸筋、消肿止痛、生肌,诸药合用具有清热止痛、活血痛经、敛疮生肌之功效。

参考文献

[1] 林毅,蔡炳勤.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8.

篇4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多数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是心肌血流供给的持久性中断所导致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最常见的有过度疲劳、情绪激动、饱餐后、睡眠差或持续紧张工作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前的先兆:心前区绞痛或心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现将本院收治的15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措施和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例,全部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8~83岁,平均58岁。既往高血压病史3例,冠心病史2例。MI的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临床命名标准,除临床表现外,有心电动态演变及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的改变[1]。梗死部位:前间壁梗死6例,广泛前壁梗死4例,下壁梗死4例,高侧壁梗死1例。死亡原因:心源性休克2例,心率失常1例。

2 临床观察

2.1 意识状态的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常出现意识状态的改变,严重者随即进入昏迷状态,其时间的长短视病情轻重而定。处于躁动状态的患者更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 立即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的变化,以利于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异常情况。

2.3 瞳孔及眼球的观察 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在瞳孔及眼球位置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2.4 心跳、呼吸的判断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能否迅速实施复苏术和复苏成功,取决于护士能否及时发现与快速准确地判断。在确定患者意识突然丧失,没有呼吸和可疑动脉没有搏动就应进行心肺复苏术,及时通知抢救,为下一步患者心肺脑复苏赢得宝贵时间。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前的先兆:心前区绞痛或心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患者常有紧张、恐惧、焦虑、忧郁、绝望等心理变化,护士应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可以促使病情加重,不利康复。护士应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法、控制诱发因素及康复锻炼等,调动主观能动性,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交往,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使其身心放松,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机体抵抗力。

3.2 严密观察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室颤动、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死亡发生在发病6 h内大部分是室颤,持续心电监护及全面的护理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危险征兆,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发病1周内尤其是24 h内的患者至关重要。

3.3 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3.4 饮食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饮食上强调低热量少食多餐,以减轻心脏负担;饮食多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病情稳定可进半流质或少渣饮食。禁止吸烟与饮酒,因吸烟可引起血压上升,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减少心肌血供,加重心脏负荷。

3.5 大小便的护理 不少急性期或恢复期的患者,由于排便时因用力,使血压上升,脉搏加快,心脏负担过重,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心跳骤停,突然死亡。对心肌梗死的患者应预防便秘,可口服芦荟胶囊,充足的纤维素等饮食以促进肠蠕动,利于通便。

3.6 止痛 急性心肌梗死常有心前区剧痛,剧烈疼痛可引动脉收缩,加重坏死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等。常用药物有①度冷丁50~100 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 mg皮下注射,每4~6 h重复应用,最好与阿托品合用;②疼痛轻者可用罂粟碱0.03~0.06 g肌内注射或口服,亦可试用硝酸甘油0.5 mg或消心痛5~10 mg舌下含服或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但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③中药可用速效救心丸口服,或胸痹去雾剂口喷,或复方丹参注射液12~16 ml加入10%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严格掌握输液量和输液滴速,防止肺水肿,预防并发症。

3.7 溶栓护理 在患者进行过溶栓治疗后,应多注意并发症的出现,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应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及呕血、便血征象,特别是再灌注心律失常,应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医师。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

4 出院指导

一般患者4~6周已进入恢复期,如病情稳定可出院,出院后仍需治疗。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让其了解该病的发病机理、治疗以及诱发因素及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改变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使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5 小结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不明显,主要依靠病史、心肌酶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予以诊断。护理上应密切观察,及早发现病情,早期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的顺利进行本科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多个环节的护理,大大提高治愈率、好转率,降低病死率。

参 考 文 献

篇5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09-01

眼内炎是眼外伤、内眼术后最严重的、破坏性最大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视功能的严重丧失,甚至眼球萎缩。眼内炎是目前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还会影响眼球、眼眶及颜面部的生长发育[1]。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眼内炎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后仍有部分病例因视网膜脱离而使眼球萎缩。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作为一种长效类固醇类药物和活体染色剂,已广泛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我们自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以来,在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应用曲安奈德, 经过半年的临床观察及随访,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住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54例(56只眼)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眼20例,左眼32例,双眼2例,男44例45只眼,女10例11只眼,男女比例约为4:1;其中外伤性眼内炎37眼,白内障术后6只眼,角膜移植术后3只眼,不明原因10只眼;致伤原因中,一次性注射器21眼,爆炸伤12眼,钢丝弹伤9眼,铅笔尖6眼,树枝5眼,其他3眼,其中伴有眼内异物16眼;5例5只眼患者眼内炎玻切术前B超提示有视网膜脱离和(或)脉络膜脱离。诊断以病史、体征为前提,裂隙灯或眼底镜和B超发现玻璃体或前房有灰白色混浊、积脓而确定。首诊时间距受伤0.5d-6mo,平均10.5d。

1.2方法 均采用常规标准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其中联合晶状体切除( 5眼)、视网膜前膜剥离或切除(16眼)、眼内视网膜光凝( 8眼)、硅油填充( 19眼)、膨胀气体填充(8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结束前, 由巩膜穿刺口向玻璃体腔内注入曲安奈德混悬液(意大利Lisapharma 公司), 硅油填充眼注入量为0.05ml(2mg), 非硅油填充眼为0.1ml(4mg)。缝合球结膜, 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 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膏, 双眼包扎。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按眼底病患者术前常规护理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护理评估: 病史, 外伤史, 高度近视, 白内障摘除术后的无晶体眼, 糖尿病或其他全身病史, 有无咳嗽, 打喷嚏, 便秘等症状及有无鼻炎、泪囊炎等头面部炎性病灶,有无用药禁忌证。② 护理体检:视力障碍程度, 视野缺损方位, 眼底检查, 了解视网膜的脱离程度和部位。

2.2 术中护理 患者术中烦躁, 情绪激惹, 易引起眼底出血。此时, 应及时安抚患者, 解除患者的不适感, 加强心理护理, 术中多关心患者, 分散其注意力。术中用肾上腺素止血、扩瞳时, 浓度不宜大于1B10000, 防止高浓度肾上腺素对内皮的毒性损伤[2]。应严密观察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控制用药剂量。特别是心电图不正常及高血压患者,应在心电监护下施术。眼压的维持, 术中密切观察眼压的变化, 及时调整灌注液面或气压的高低, 保持注吸平衡。

2.3 术后护理 与眼底病患者术后常规护理不同之处, 主要有以下几点: 眼局部反应的观察: 术后面向下位及局部循环欠佳, 可引起眼睑肿胀, 球结膜充血、水肿。应向患者解释引起的原因, 无需特殊处理, 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观察时应与炎症反应相鉴别。眼压的观察: 一些患者手术后眼压增高为一过性的, 应使患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必要时可用甘露醇降眼压。密切观察是否有明显的疼痛、视力下降等手术后感染因素的存在。一般切口疼痛发生于术后第1-2天, 气体膨胀引起眼压升高所致的眼痛发生于术后6-8h。硅胶环扎过紧可引起持续性眼痛, 硅胶环扎引起的巩膜炎所致眼痛以夜间为甚[3]。注意每日询问患者消化系统症状, 必要时做大便潜血检查, 同时给保护胃黏膜药。与曲安奈德有关的护理: 曲安奈德是一种非水溶性白色颗粒, 玻璃体腔注射后可在眼内长期存在, 起到长期的抗炎作用。正是由于这种颗粒的存在, 有时会明显影响手术后视力。尤其是在硅油填充眼, 如果曲安奈德颗粒沉积在黄斑部, 会明显影响视力, 患者因此紧张不安, 担心手术效果等。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手术后早期可让患者保持侧卧位(最好鼻侧位)或坐位2h, 然后改成面向下位, 避免曲安奈德沉积在黄斑部。对前后囊不存在的无晶状体眼, 早期面向下位可使曲安奈德颗粒沉积在瞳孔区或进入前房,影响视力或造成假性前房积脓, 手术后早期也应让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坐位2h。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 要及时给患者解释, 消除疑虑。术后5 天内需每天注意观察眼部详细情况, 主要是视功能、眼前部情况、炎症反应和眼压的变化等, 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4生活护理 术后嘱患者安静休息, 减少头部活动。勿用手擦眼和压迫眼球。以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为主, 忌食坚硬食物, 避免咀嚼过度, 多吃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咳, 以防止继发出血。

2.5 出院健康教育 嘱患者出院后3 个月内避免过度用眼和剧烈运动, 告知患者出院后1、4、6、12 周回院复查, 随访时间至少注药后6 个月。出院后按医嘱用药,告知患者如出现眼胀痛、虹视、同侧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 应警惕眼压升高, 及时回院就诊。

3 结果

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眼内炎玻璃体切割, 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炎性反应, 2 眼在手术后第2天和1眼在手术后第3天出现2 级前房闪光, 持续时间1天, 其他时间其他眼的前房闪光均在0~ 1级内。手术后高眼压较少见, 手术后早期及随访中, 1例无晶状体眼硅油进入前房, 继发青光眼, 经YAG 激光虹膜切开、散瞳和面向下位等处理后, 硅油退回玻璃体腔, 眼压恢复正常。减少了术后开放点眼的次数及避免了术后全身和结膜下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 对预防术后感染及康复护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 讨论

玻璃体及视网膜的增生病变是视网膜脱离的严重并发症, 也是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为减少和控制手术后眼内细胞增生反应, 目前临床上尚无一种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而糖皮质激素和非激素消炎药物, 如消炎痛、布洛芬等, 对眼内细胞增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已被公认。但术后全身大剂量用糖皮质激素, 对老年患者易发生高血压和糖尿病, 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易加重骨质疏松。与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同用可加强其致溃疡作用, 与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长期合用, 可致眼压增高, 与降糖药如胰岛素合用时, 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 还要适当调整后者的剂量。接受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者, 相当部分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 术后用药治疗和护理有诸多的不便。小儿患者, 手术后点眼等护理更复杂, 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而曲安奈德为非水溶性皮质类固醇, 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长期的药物作用[4]。我们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入少量的曲安奈德混悬液, 硅油填充眼注入量为0.05m l( 2mg ), 非硅油填充眼为0.1ml(4mg) , 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同时避免或减少了药物对全身产生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Roche O, Dufier anic causes of bad visual development in the child[J].Rev Prat.2007 Nov 30;57(18):2033-2038.

篇6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损伤之一,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高龄病人的发病数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对于这些高龄病人采取传统的保守治疗,则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病死率高。因此近年来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髋部螺钉固定(DHS,CHS等),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PFN),以及髋关节置换等,并且其相应的适应证也存在很大争议。但目前均采用髋部动力螺钉固定。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9月,选择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病人采用髋部压缩动力螺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67例病人中男28例,女39例;左侧38例,右侧29例,平均年龄78.3岁(75~101岁)。随访时间30.2个月(5~53个月),其中3例失访,2例死亡,随访率达到92.5%。临床诊断:

本组病例均为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Evans分型方法,只对I型病例作髋部压缩动力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其中I°31例,II°22例,III°14例。由于这些高龄病人一般都伴其他慢性内科疾病,如糖尿病17例,高血压38例,心脏病25例,同时有36例病人伴>2类的慢性疾病。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摄标准骨盆X线平片及患髋正侧位片(包括股骨中上段)。入院后即行患肢皮牵引或胫骨结节骨牵引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诊断。内科会诊控制原有慢性病,针对病情给予及时治疗。使身体状态尽快达到耐受手术要求:①高血压者血压≤157/90mmHg。②糖尿病者空腹血糖≤8.0mmol/L。③心肌梗死病情稳定至少>3个月。④心功能衰竭病情稳定至少>6个月。⑤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无严重的咳嗽、哮喘、气促、动脉血气PaO2>8kPa(60mmHg)、PaCO2

1.2 方法

(1)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髋部加压螺钉系统(Compressive Hip System, CHS),颈干角 135°,防止髋内翻。持续硬膜外麻醉,置病人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在C臂X光机透视监视下予牵引复位,直至复位满意后,常规术区消毒铺巾。于大粗隆骨突处起沿大腿外侧向下作长约6~8 cm切口,显露股骨上段外侧。选择大粗隆与股骨干的移行处稍偏后进钉点,用CHS 135°颈干角定位器定位,沿股骨颈前面经软组织插入1克氏针,与这根针平行的方向即是前倾角的方向,从进针点打入1根平行的定位针,进入约8 cm。以C臂机进行股骨颈正轴位透视,证实该针在其正中央,并在股骨头下1.0 cm,以测深器测量定位针进入深度确定髋螺钉长度,即可沿定位针引导下钻孔开槽,置入髋螺钉,依次上钢板、螺钉及螺栓[2]。小转子骨块可用拉力螺钉或钢丝固定。手术结束前放置负压球引流管1根,关闭切口。病人离开手术间前均摄患髋平片,以确保固定位置的良好。(2)术后处理: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术后应用抗生素约7.6d(6~17d)。术后患肢用“丁”支具固定于外展中立位,鼓励病人作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术后24~48 h停引流后即可鼓励病人作患肢被动功能锻炼,1周后在床上行髋、膝屈伸活动,4周后可扶拐下地部分负重活动,3个月后视骨折愈合情况可完全负重活动。

1.3 评价方法

(1)功能评价:按照董纪元疗效评价标准[3]:优:骨折愈合良好,行走正常,患髋关节活动恢复到伤前状况;良:骨折愈合良好,行走基本正常,患髋关节活动基本恢复到伤前状况;可:骨折愈合,但出现轻度髋内翻,行走不便,患髋关节活动受限,有时疼痛;差:骨折愈合但发生髋内翻畸形愈合,行走困难,患髋关节外展明显受限。(2)影像学评价:在术后1、3、6、12个月拍摄患髋平片(正侧位),以后拍摄1次/年,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位置,骨质吸收,股骨头情况等。

2 结果

随访时间30.2个月(5~53个月),其中3例失访,2例死亡,随访率达到92.5%。住院时间22.4d,部分负重时间术后41.2d,完全负重时间93.3d。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术侧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松动。1例术后3d出现下肢静脉栓塞,经及时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2例死亡病例的原因与手术无关。本组病例中优37例,良2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91.9%。影像学评价:随访期间平均颈干角为133.6°,61例病人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时间为4.8个月。1例病人在术后1个月摄X线片显示明显髋内翻(约30°)。本组病例中有26例在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无发生任何并发症。关节活动度正常。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创伤,病人平均年龄较股骨颈骨折高5~6岁[4],文献报道中可以看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关键有降低病死率;减少髋内翻的发生率。1951年Evans报道髋部骨折手术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Horoitz报道转子间骨折采用牵引治疗病死率达34.5%,而手术治疗病死率仅17%[5]。 因此手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目前已经是一个共识的首选方案。且手术时间也应越早越好,减少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高龄病人常伴内科系统疾病,对手术创伤耐受力差,选择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故术前准备要充分完善,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制定治疗方案,控制内科系统疾病,如条件许可,应尽早实施手术,使病人早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案有多种,并存在较大争议,作者认为对于较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加压髋部螺钉系统是最好的适应证。本组病例均选择Evans I型的病例,因为CHS对稳定骨折固定失败率较低,但对不稳定骨折失败率高达24%~56%。且手术操作方便,只要术前在牵引床上复位满意,按照常规的操作顺序就可完成整个手术,对病人的创伤较小,特别对高龄病人,减少了手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而对于不稳定的骨折,则可以采用髋部近端髓内钉固定,或者人工关节置换,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达到早期功能锻炼,坚强内固定是首要条件,对于转子间骨折的病人来说,主要是处理内侧支持结构即小粗隆的解剖复位,防止髋内翻,文献报道由于后内侧不稳定,髋内翻的应力大,可导致钢板断裂,滑动钉弯曲或者从螺纹部位折断等[6],本组因注意重建内侧支持结构,未发生上述现象。方法是用1~2枚拉力螺钉将小转子复位固定,或内侧松质骨植骨,诱导早期骨质的形成,消除造成髋内翻的应力。老年病人普遍有骨质疏松,骨的质量差,内固定钢板螺钉容易发生松动,故除积极治疗骨质疏松外,术后3个月不能侧卧,适当延长负重时间,功能锻炼要注重外展肌的锻炼,以免行走时身体左右摇晃,加重髋关节负荷,也是预防髋内翻的重要措施[7]。本组病例中有1例发生明显髋内翻,主要是由于病人术后自我保护意识减弱,不能按照医生的锻炼方法执行,导致患髋过度活动,引起髋内翻。后予全髋置换,假体柄选用带股骨距生物固定型,术后关节功能良好。因此应从中吸取教训,对于高龄老年性痴呆或意识障碍的病人,还需要慎重选用手术方法。

本组病人手术后的功能评价优良率达到91.9%,CHS内固定系统对治疗高龄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具有良好的临床结果。

参考文献

1 荀建军.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3(9):51~53.

2 过邦辅主编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上海:上海翻译出版社,1991. 846~848.

3 董纪元,李国宏,胡永成,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中华骨科杂志,2000,20(8):476~479.

4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652.

篇7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a)-140-02

我们收集了1996年1月~2006年12月,单纯骨牵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7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7例,男24例,女3例,年龄37~78岁,平均57岁,其中37岁1例,60~78岁26例,Evans简单分类[1],稳定性骨折23例,不稳定骨折4例;粉碎骨折17例,不粉碎骨折10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正位片证实诊断,7例经CT检查进一步诊断。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检查心肺功能,并对全身情况进行评估,确认能耐受骨牵引手术,局麻下给于股骨髁上骨牵引,患肢置于布朗架上,外展15~20度牵引,重量是体重的1/10~1/8。骨牵引后前3 d,每日数次查房,测量患肢长度,视情况调整牵引重量,使之与健肢等长,然后拍床头X线片,证实复位良好,维持牵引重量8~10周,再次拍床头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后,拆除骨牵引,先床上功能锻练,然后扶双拐下地行走,患肢逐渐负重,3个月后扶单拐行走,至肢体全部负重恢复正常行走。

1.3术后处理

①预防压疮,尤其是足跟部及骶尾部;②患肢股四头肌收缩及小腿肌伸缩功能锻练,以防止肌肉粘连影响膝关节功能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③拍背及练习咳嗽,防止肺部并发症;④牵引针孔护理,防止感染;⑤其余健肢功能锻练,饮食调理,以利增进饮食,促进骨折愈合。

2结果

27例中,24例骨折愈合,占89%,21例随访3个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3例骨折不愈合,占11%;足跟部压疮12例,占44%,均在拆除骨牵引后很快愈合;骶尾部压疮2例,均为一期,占7%;钢针孔感染6例,占22%;下肢静脉血栓1例,占4%。

3讨论

3.1 骨折特点

转子间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骨质疏松的发生速度在骨小梁较快,在股骨矩则较慢,在发展速度快的骨小梁与发展速度慢的股骨矩的接合部是骨质最薄弱处,因此易发生转子间骨折。由于本身的骨质特点,多发生于老年人,单存牵引疗法需较长时间卧床,并发症多。近几年更多的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因手术后如果能达到坚强的内固定,可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2,3]。但由于老年人常存在许多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心肺功能差,相当一部分难以耐受手术治疗,加上手术也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患者家属非常担心,往往不同意手术治疗而愿意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按现在医学的观点,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死于并发症。如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肺梗死、脑血管意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等,病死率较高[4]。

3.2单纯牵引治疗的适应证

①不接受手术治疗而愿意接受非手术治疗的;②心肺功能差或有其他并发症,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③能配合治疗及有良好的护理条件的;④稳定性骨折及部分不稳定骨折。

3.3并发症防治

3.3.1 压疮的防治大部分病例(95%)住院1~3 d,足跟部即发生压疮,应立即采取加垫棉圈、局部按摩、热敷等综合措施,红肿阶段,增加变换和按摸次数,用50%硫酸镁或75%酒精湿敷,能起到延缓压疮发展的作用。有水泡时,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渗液,涂消毒剂后盖无菌纱布。同时可配合理疗,如电磁波谱治疗仪(TDP)、红外线等,以促进愈合,本组病例,压疮无溃疡形成,一旦拆除骨牵引,压疮则很快愈合,骶尾部压疮,只出现皮肤红肿,其余部位压疮不常见。

3.3.2 膝关节僵直的防治患肢股四头肌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粘连致膝关节僵直,起始锻练可能比较困难,应多督促和监管,尽可能多锻练,直至膝关节达到伸直位。本组病例,由于督促多和监管严,基本都能达到伸直位。

3.3.3 其他并发症的防治加强小腿肌肉主动收缩锻炼,即踝关节伸屈活动,并人工按摩,以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拍背及咳嗽锻炼,防止肺部并发症;牵引针孔护理,有渗出及时换药,每日两次向包扎敷料注射酒精。拆除牵引拔除钢针后,针孔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愈合,未发现不愈合或骨髓炎病例。其他一般护理,如饮食调理,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营养均衡,注意保持排便通畅;积极治疗原发病,主要是内科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应经常或及时请内科会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治疗,因老年人的每一种疾病,如得不到及时诊治,都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从本组病例来看,单纯牵引治疗转子间骨折,只要耐心细致,精心治疗,加强护理,也能取得良好的疗效。需要说明的是,对临床上发生的转子间骨折,无论是稳定还是不稳定,粉碎还是不粉碎,只要全身情况许可,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不是太严重,病情评估可以耐受手术治疗的,都应该积极争取手术治疗,只有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或患者和家属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才考虑采用保守牵引治疗,两种方法相互弥补,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A.H.克伦肖(著).过帮辅,蔡体栋(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845-861.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00-801.

篇8

肛漏是指肛管与皮肤相通所形成的一种异常管道。中医辨证来说,多因肛痈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血行不畅,疮口不合,日久成漏;亦有虚劳久咳,肺、脾、肾亏损,邪乘于下,郁久肉腐成脓,溃后成漏。漏管久不收口,邪气留连,耗伤气血。肛漏的发生、发展与气血、脏腑、经络等都有密切的联系。肛漏在我国的发病率占直肠病的1.67%~3.6%[1],本病不分年龄,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季节以夏、冬两季节为多,其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我科2013年 1~10月对129例单纯性肛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整体观念,采用了中医的辨证施护方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符合肛瘘统一标准分类:以外括约肌深部划线为标志,瘘管经过此线以上为高位,在此线以下为低位;只有一个的内口、瘘管、外口的称单纯性肛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口、瘘管、外口的称复杂性肛瘘。②入选时年龄在13~65岁,根据诊断标准符合单纯性肛瘘,患者知情同意并依从性好③具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及血液病患者;年龄65岁;患有严重精神及神经疾病;肿瘤患者和有严重机会性感染串者;患者依从性差,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者。

1.2一般资料 本组129例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8.00±1.35)岁;平均病程(11.5±7.5)个月;湿热下注型35例,正虚邪恋型 18例,阴液亏虚型13例。对照组63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8.05±1.32)岁;平均病程(11.7±7.8)个月;湿热下注型31例,正虚邪恋型 17例,阴液亏虚型15例。以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和中医辨证分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1.3.1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行肛漏挂线手术治疗。术后予以消炎,止痛,换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护。

1.3.1.1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进行疾病相关的健康宣教,指导其饮食清淡,宜消化,忌辛辣刺激、海鲜、发物、烟酒等,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予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大便调畅 ,便后热水或药液坐浴 ,注意局部卫生,按时换药。

1.3.1.2辨证施护

1.3.1.2.1湿热下注型 证见肛周有溃口,外口胬肉高突,经常溢脓,脓质黏稠,色黄或白,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纳呆,或有呕恶,渴不欲饮,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①情志护理:《内经》曰:"善诊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护士应多与患者交流,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治疗,早日康复。②生活起居:病室温湿度适宜,告知患者勿汗出当风。发热患者指导其卧床休息,鼓励患者多饮水,热甚者,给予物理降温。③用药护理:患者予中药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以清热利湿:汤剂口服1剂/d,服药时指导其温度不宜偏高,服药时间宜午后。便后指导患者用本院自制痔瘘熏洗方:以大黄、虎杖为主药,佐以五倍子、荔枝草、鱼腥草坐浴后予黄芩油膏纱条换药,以清热利湿解毒。④辨证施膳:热偏盛者,宜食清热解毒之品,如马齿苋黄花菜汤、四豆汤(赤豆、绿豆、扁豆、蚕豆)、香醋拌苦菜;湿偏盛者,宜食健脾利湿之品,如绿豆薏苡仁粥。⑤中医特色护理:术后出现尿潴留,可予车前子泡茶饮,或予耳穴埋籽,取穴取穴肾,膀胱,尿道,并配合艾灸,取三阴交、足三里、天枢、关元、阳陵泉以温通经脉,以通利小便,可缓解膀胱颈及尿道括约肌的痉挛[3]。湿热下注而至肛周湿疹者,可予加味黄芩油膏或青黛散外涂。切口疼痛较甚者,可嘱其进食黄芪桃仁粥、红花甘草茶以行气活血止痛,或予耳穴埋籽,取穴直肠、神门、皮质下。

1.3.1.2.2正虚邪恋型 证见肛周肛周有溃口,外口皮肤色泽暗淡,流脓液,脓液稀薄 ,隐约作痛,漏口时溃时愈;按之质较硬,或有脓液从溃口流出,且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伴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舌淡,苔薄,脉濡。此型患者身体虚弱,治疗则宜扶正固本。①情志护理:《素问》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护士要随时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情志变化,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以补养真气。②生活起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可以适当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以增强体质。③用药护理:患者予托里生肌中药汤剂(党参、白术、黄芪、当归、甘草)口服1剂/d,分2次温服。便后指导患者坐浴后,用红外线治疗仪局部伤口照射20~30 min/d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再予疮灵夜或生肌玉红膏换药。④辨证施膳:饮食宜指导益气养血、扶正祛邪,宜清淡,高营养,可食用参杞炖龟肉 、糯米阿胶粥、八珍猪肉墨鱼汤、银耳莲子羹、红豆粥等;脾胃虚弱者,可食用山药粥等以育阴和中。⑤中医特色护理:协助患者每日顺时针腹部按摩,15~20 min/次;创口久不收敛者,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多食瘦肉、鱼、豆腐。可用党参、黄芪各30 g,红枣20枚炖猪肉。

1.3.1.2.3阴液亏虚型 证见肛周溃口,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漏管潜行,脓出稀薄,局部常无硬索状物可扪及;伴有形体消瘦,口干,潮热盗汗,心烦不寐,食欲不振;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①情志护理:此型患者多数属阴虚火旺的体质,病久迁延不愈,应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治疗,保持心情舒畅,以利疾病恢复。②生活起居: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入睡前可服用热牛奶或温水泡脚。③用药护理:患者予养阴清热中药煎剂(青蒿、鳖甲、生地、知母)1剂/d,分2次偏凉服,时间入夜为宜。便后使用温水或中药汤剂加水坐浴后,用红外线治疗仪局部伤口照射20~30 min/d,再予换药。④辨证施膳:饮食宜少量多餐,多食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猕猴桃汁、百合银花茶、地黄煮鸭蛋、枸杞乳鸽、青蒿鳖甲汤、银耳莲籽汤等。⑤中医特色护理:失眠患者可用王不留行籽耳穴埋籽神门、心、交感等穴位,以镇静安神。大便干结者,可予黑芝麻蘸香蕉,白萝卜蜂蜜汁以润肠通便。

1.3.2疗效判定标准[2] 痊愈:肛瘘瘘管消失,肿痛流脓症状消失,手术创口基本愈合,排便功能正常;好转:肛瘘肿痛流脓症状减轻,手术创口基本愈合,排便功能基本正常;无效:肛瘘肿痛流脓症状依然。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通过 SPSS 16.0 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治疗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肛瘘属于祖国医学的"肛漏"范畴,总的病因病机为脏腑本虚,阴阳失调,外邪侵袭,湿邪内阻[4]。宋代《太平圣惠方》云:"夫痔瘘者,有诸痔毒气,结聚肛边,穿穴之后,疮口不合,时有脓血,肠头肿痛,经久不差,故名瘘也。"[5]肛瘘患者的护理要因人而异,从整体观念出发,针对不同的症型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中医辨证护理措施。从情志护理、生活起居、辨证施膳、辨证中药、中医特色等方面进行整体护理,从而缩短了治疗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医疗费用,提高疗效。本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对肛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对肛瘘的治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陆德铭,陆金根.实用中医外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38.

[2]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03-304.

篇9

中图分类号:TU243.2 文献标识码:A

病房作为医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病患者在医院中使用时间最长的空间。所以,病房楼建筑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医生护士的医疗和看护效率以及病人的治疗、康复的进程。但是在现代医院的病房楼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少影响因素需要我们作出分析。

一、经济体制的转变

从医院管理观念的角度上讲,首先是缺乏统筹规划的长远发展意识。表现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院资金来源少,资金总量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院领导的短视行为和急于求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院建设的前期策划和准备不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成为了向病人,也就是他们的顾客提供医疗服务产品的企业,按照顾客的需求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纽带,向特定种类的病人提供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套餐服务的盈利机构。医院的收入来自于门诊挂号、用药、诊断、手术与住院及生活各项服务等。因此,在设计前期就应确定医院内利润最高的部门,哪个科室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在设计中就应充分考虑如何满足其空间需求。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各层次的医院都面临改善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档次的压力。因此,医院在建筑和室内外的设计中,色彩及布局的亲和力必须统一考虑、统一构思、统一安排,让病人在每一个角落都清楚、都知道自己在哪一家医院治病。

二、医学模式的转变

随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病人的住院周期也将缩短,但这并不意味着住院部的床数需求量将减少。随人口数量的增加,就医量也随之增加,而且把住院当成疗养的病人住院量将增加。所以,未来住院部的床数需求量很难确定,不同地区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因为它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当今医疗的发展,已从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医疗建筑的设计较多注重建筑技术与管理效率,而对室内外的环境的关注较少。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的观念转变,人性化的环境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对以往医疗服务中的过度功能主义倾向的批判,也使过去认为对疾病的治疗纯粹是技术和物理过程的观点遭到唾弃。医疗建筑目前已被理解是为病患者与伤痛者恢复健康状态的环境。病人的心理,社会和精神的需要已经被普遍认为是医疗服务中的关键性的因素。因此,新世纪医疗设施的外部空间设计,要注意利用内院或建筑物周边布置绿化带,构筑亭台花架等小品,努力为患者和医院内部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温馨的户外空间。

我国医院建设中的“医院街”的概念就是在为患者提供交通的同时,通过设置商业、服务、休闲等多种功能,为其提供多种附加服务和人文关怀,以缓解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紧张、烦躁的情绪。以病人为本,改善患者就医的室内外环境是从事医疗建筑设计的建筑师们的应尽职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分散挂号、收费、处方无纸化等成为可能,由于简化了就诊手续和取药时间,要求门诊大厅和候药大厅的布置方式随之改变。 医院一切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计算机,信息中心真正成了医院的心脏,所以要求弱电插口精确到位。

三、技术革命的转变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哲学以被人们广泛地认可。医护人员在改变护理者的角色和态度的同时,也鼓励病人参与自身的治疗过程。提倡“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是正确的,但在此同时不能忽略对医护人员的关爱,有必要提高他们工作环境的质量,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所以,“以人为本”需要在优先满足病人的需求尽可能考虑到医护人员的需要。此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的转变对病房楼设计的影响。第一,弹性化思想要求医疗建筑的规划设计变革,医院建筑从来就有一定的灵活性、可变性,医院建筑与其他性质的建筑有一些不同之处,它既有民用建筑为人活动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工业建筑设备设施不断更新变化的特点,所以新建医院的总体布局应有一定的前瞻性,满足近期各项要求及各部分再发展的设想和可能,以确保整体功能的合理和有机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二,建筑造价的经济性要求医疗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变革,高层病房楼标准层面积过低、护理单元过少的设计,必然导致医院功能和医疗资源的极大损失和浪费,而目前国内由于用地紧张或是对形式的好高务美,一个楼层经常只有一两个护理单元,甚至出现了一个护理单元分成了两层,这样不仅上下联系不便、路线过长,交通设施和医辅用房也很难完善。这种状况需要尽快有所改变。第三,机动车数量的增长要求医疗建筑的规划设计变革,在用地宽裕的时候,要多设地上停车位,在用地紧张的时候,为减少由于停车而侵占绿地,避免使医院环境质量下降的通常做法是挖掘地下空间资源修建地下车库,或是在院内建造机械车库。也可考虑由院方出地,由外方投资,解决病人就诊停车,为医院带来大量病人不失为经营良策。

篇10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021

急性颌下淋巴结炎多发于儿童, 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可有压痛, 质中, 表面光滑, 可活动。常伴有红肿, 发热, 疼痛。中医名颈痈, 又称时毒, 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状。发病急, 转化快。本科使用西药抗生素加中药疏风清热解毒饮治疗急性颌下淋巴结炎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3年8月~2015年8月急性颌下淋巴结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诊断为风热痰毒型颈痈。其中男31例, 女25例, 年龄最小8岁, 最大32岁, 平均年龄16岁。病程2~8 d, 平均病程4 d。病情较轻者18例, 中度29例, 较重者 9例。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28例。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一般病情较重者, 有发热, 体温较高(在38℃以上), 淋巴结肿大较重, 皮肤红肿明显, 即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剂1.5 g, 加入100 ml糖盐水, 静脉滴注, 每12小时1次。对于病情较轻者, 用阿莫西林胶囊0.5 g/次, 空腹口服, 每8小时1次。治疗期间根据临床反馈, 酌情调整用药剂量。对于少数过敏患者, 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 0.5 g/次, 1次/d;罗红霉素胶囊, 150 mg/次, 1次/d。儿童酌减。治疗组采用同样抗生素治疗, 并加服中药方剂疏风清热解毒饮。药用:金银花15 g, 蒲公英15 g, 板蓝根20 g, 夏枯草15 g, 连翘12 g, 薄荷12 g, 玄参10 g, 蝉蜕6 g, 皂刺3 g, 当归10 g, 甘草3 g, 水煎服, 1剂/d, 分2次空腹服下。在此基础上随证给予辨证加减治疗。壮热口渴加石膏、知母, 毒盛肿甚加黄连, 便秘加生大黄。3~5 d为1个疗程, 一般2个疗程。病情较重可多服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78.6%, 退热时间(4.0±1.0)d, 消肿时间(6.0±1.5)d。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体温下降至正常, 颈部肿块消散, 皮色正常, 皮温正常, 无压痛, 其他症状消失, 饮食正常。 好转:体温下降至正常, 颈部肿块基本消散, 可触及, 活动, 轻微压痛, 其他症状消失, 饮食正常。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肿块成脓, 需切开排脓。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经治疗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 退热时间(2.5± 0.5)d, 消肿时间(4.5±1.0)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 退热时间(4.0±1.0)d, 消肿时间(6.0±1.5)d。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 急性颌下淋巴结炎属于颈痈范畴。多为外感风温, 风热之邪, 风性上行, 多侵犯人体上部。加之喜食膏梁厚味, 痰热内生, 毒邪流窜至颈部以致外邪内热挟痰蕴结于少阳, 阳明经络, 气血凝滞, 而致发热、红肿、结块、疼痛。甚或热盛肉腐而成痈肿。多属阳证、实证、热证。治宜疏风清热, 解毒化痰, 消肿止痛[2, 3]。中药疏风清热解毒饮方所用中药, 金银花, 性甘寒, 气芳香, 清热祛邪, 宣散风热, 清解血毒, 散痈消肿, 为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蒲公英、板蓝根均为苦寒之品, 既能清解火热毒邪, 又能泄降滞气, 故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连翘, 主入心经, 既能清心火, 解疮毒, 又能消散痈肿结聚, 故有“疮家圣药”之称。薄荷等疏风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经体外实验证实, 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连翘等以上药物煎剂,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对钩端螺旋体、致病霉菌和多种病原微生物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有明显的抗炎及解热作用[4]。诸药配伍为方, 辨证施治以达散风清热、解毒化痰、消肿止痛的治疗目的。配合西药抗菌消炎, 效果较好。从临床统计来看, 无论治疗效果, 还是治疗时间, 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在正确辨病辨证的基础上, 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颌下淋巴结炎具有非常优良的效果, 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31-32.

[2] 胡熙明.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中).上海:文汇出版社, 1989: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