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03: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分层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分层教学的定义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条件情况,采用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学生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学习方式、接受知识、兴趣爱好等都各自不同。分层教学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中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落实到实处,实现面向全体这一目标,以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三、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就目前音乐课堂教学而言,由于客观、主观原因等的存在,教师往往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过程中,不按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喜好兴趣以及接受能力进行教学,课堂中无所侧重,而是平均用力,实行一刀切,大大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同时也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作方法
1.了解学生,准确定位。
深入了解学生是准确划分学生层次的前提。给学生划分层次,并不是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而是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必须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踏上了学习音乐的道路,而且接受的是比较专业的训练,所以,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在同龄孩子当中,就有着明显的优势,特别到了五、六年级,就已经具备了较专业的水平,与那些没有专门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学生相比,差距显而异见,如果课堂中教师依然无视学生的差异,这就会造成优秀学生学的无趣,中等生无目标、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学的灰心,没有信心。
在我的课堂中,为了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我将孩子们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高手层。这部分孩子在平日的课堂上所起的作用是带头、引领,带动其他孩子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班上没有受过单独音乐学习,但音乐感觉非常好、喜欢展示、嗓音和音准突出的同学为第二层――优秀层,这些孩子和高手层同样会被吸收进学校的音乐兴趣小组,进一步学习;还有一部分同学胆子小导致唱歌声音小、不自信以及音准差的划分为第三层次――进步层,处于这一层的同学是班上为数不算少的同学,恰恰是我们老师平时容易忽略的同学,所以他们是我们老师最需要关注并为之付出努力的一层;最后班上还有极个别的学生很聪明,但十分调皮属于学习态度差,将他们称为潜力层。之所以称最后一层为潜力层,是因为很多时候,在帮助他们端正了学习态度后会一鸣惊人,一跃成为为优秀层。因此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我们教师在施教过程才能有的放矢,才不致于做无用功。
2.分层教学。
教师要在课尝堂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还要备好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
施教时宜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各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课的每一分钟里都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力求人人学有所得。小学生的主要心里特点,一是爱表现自己,二是爱听表扬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时时瞄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采用因人提问,分层设题的办法进行,如在欣赏教学中,优秀的学生多回答些带有想象性的问题,中等层面的学生回答些认真思考的问题,让第三层的学生多回答些浅层次的、表面性的问题。
3.分层评价。
(1)自u: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突出他们评价的主体地位,发挥评价的魅力,巧妙的运用评价,使得课堂不仅不再枯燥乏味,还成了学生自主接受知识的乐园;同时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对存在问题及时解决。
(2)互评:互评不仅是教师评价的补充,使评价更趋于全面,且看到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发现同学的问题,同时还可请同学上台评价,使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创设积极、互动的教室环境。
(3)教师评价: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教师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在进行分层评价时,教师要以被评价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的多少为基准,对各层次学生达到本层次目标及时给予表扬,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并能及时地体验到成功,从而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家奥尔夫创造的关于音乐教学的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明显不同。在小学
音乐教学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依
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并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家奥尔夫创造的关于音乐教学
的系统。奥尔夫认为,人类会在不知不觉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利用语言、唱歌和跳舞可以有效表达人类内心的感情倾向。所以,
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注重人的感性认识,表达人的本来愿望,
它详细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为学生创造
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将全部精神投入到音乐学习当
中,将音乐学习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种负担或累赘。
如果学生发自内心地提出,自己需要音乐、向往音乐,这时关于
音乐的各种知识就会非常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相对自由与轻松的
教学氛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
力与集体主义精神,达到的这种效果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好相
符。
一、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的优势
研究奥尔夫教学法,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
学方法存在明显不同。观察我国传统音乐教育,在学生刚刚接触
音乐课时,往往都是学习唱歌,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接触一
些器乐。学生的学习内容都是学习已经存在的音乐作品,教师的
责任就是监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遗传素质不同,对音
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有的学生不愿意上音乐课,有的甚至厌
烦音乐课。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让学生唱歌、跳舞、演奏,学
生都不会感到太多困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情展现自
己,学生就不会形成太大的精神压力,不但如此,学生在唱歌和
跳舞过程中还会具有一定的成功感,心理得到一定的满足,只有
让学生自由展现自己,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充分
开动脑筋,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奥尔夫教学法还有另外一种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与我国
传统音乐教学观念也存在明显不同。要求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
“动”,学生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愿望,运用自己的手、脚、身
体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因为人的身体各部分可以发出各种声
音,所以他指出人体乐器,利用人的身体进行演奏,在老师的鼓
励下,学生的身体各部分都会运动,使音乐学习课堂变得轻松和
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学生具有了音乐方面的各
种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可以给我国的音乐教学带
来很大变化。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的策略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首先教师可以
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所
以教师可以轻易将学生带入自己制定的教学环境当中。利用多媒
体技术的声音、图像、颜色相统一的特点,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师可以设置
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参加活动时,
享受音乐学习带来的快乐。我们都明白,音乐取材于生活,与生
活息息相关。音乐学习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学生在
参加活动过程中,也会增加大量的课外知识,能够将所学的音乐
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师可以依据
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和兴趣不同进
行分层。在实际分层过程中,不要只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
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研究全体学生的整体情况。教师要明
白,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罢了,分层教学的最
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学效率,使全
部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坚决禁止将学生分成不同等级,要照顾
全体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学习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要热情帮助,
以语言鼓励为主,切不可打击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
成绩优秀的学生,要时时提醒他们,督促他们进步。
(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
的情感情商,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以我国传统音乐教学中,对
培养学生的情商一直是一个空白。奥尔夫教学法的出现适时解决
了这一难题。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教
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能力。音乐教学本身的
特点是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变被动学习
为主动学习。学生们听到音乐音响时,有的摇晃身体,有的用手
击打节拍,有的随着音乐唱歌,有的随着音乐跳舞等,这些现象
都是学生真实情感的表现。所以,在实际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
要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可以唱歌,也可以跳舞,即使是
简单的听音乐也要鼓励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与此同时,教
师要想尽办法,对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予以表扬,
及时肯定学生的不同表现,对学生的唱歌、跳舞、创作歌词等教
师要给予赞赏,哪怕只是一点进步也是积极的。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不但要求教师
要深入理解这种教学法的内涵,而且要求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奥尔夫教学法的优势,不断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安民.《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儿
童音乐》,2011年第1期.
[2]夏亚夫.《浅谈如火热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儿童
音乐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学的评价要符合学科特点、在遵循音乐教学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音乐学科的特点、技能要求、学习态度等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小学音乐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演唱、欣赏、创作、加试四个方面。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因此,建立科学、系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考核方法势在必行。
一、综合性评价方法
综合性评价方法是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所做的全面评价与总结,实现了考核内容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到兴趣、素质、能力和个性等的转变。它主要包括行为评价、成绩评价、特长评价三个方面。其中行为评价涵盖的内容主要是课堂纪律、音乐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成绩评价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特长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演唱、演奏、欣赏、表演形式的评价。综合性评价的目的是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乐趣,进而提高音乐的欣赏水平。进行音乐综合性评价考核时,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情况,对班级学生进行学习和目标两种等级分类。
学生分类就是通过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对学生进行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显性分层即对学生年龄的分层,分为高、中、低三个年龄段,教师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个性制定学生考核的目标。隐性分层,就是把全班学生按照能力水平分为四个层次,供教师在制定分层目标时做参考。
目标分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材大纲的要求,制定分层次的考核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的学生做出具有激励和导向的评价,并为学生的逐层上升设立阶梯,使学生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进步。
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立足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是一种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动态行为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部分,对形成性评价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课堂评价主要分为课前检查和课堂抽查。
课前检查。上课前,教师对学生携带上课用具和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这种也是对学生音乐学习态度的检查。
课堂抽查,就是教师通过采用提问、讨论、抽查演奏等形式,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的展现出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制作表格,在表格上写上每班学生的姓名和八种不同的项目,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尽量挖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教师以复习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将学生的回答情况记入抽查成绩;定期抽查学生乐器的吹奏情况,让学生根据学习的歌曲进行简单的舞蹈表演,同样记入抽查成绩。
三、终结性评价方法
终结性评价方法是一种目标达成评价方法,在评价中,要坚持学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形成性评价为辅的原则对学生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班级音乐会”是终结性评价主要的考核方式。
“班级音乐会”就是班级学生把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汇演,展示自己的音乐水平。音乐汇演的主要内容包括歌唱、器乐演奏、听乐舞蹈表演、配乐朗诵、音乐剧等形式,考查学生的乐理知识、欣赏水平以及学习态度等。教师在评价时,要根据学生的音乐天赋、原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项目强弱作出合理的评价。如有的学生擅长器乐表演,有的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则是唱歌条件比较好,还有的学生是乐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根据条件强项评价,表扬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特长。
这项活动一般在学期结束之前举行,次数控制在一学期一次,以保持学生对“音乐会”的兴趣,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评价的质量。
四、其他方法的应用
音乐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应把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至课外。评价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对提高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才能,挖掘音乐潜力。教师根据课外兴趣小组同学的表现作出合理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到期末的综合评价中。可以在班内设立优秀特长生、展示课外成绩和评价结果两个方面进行。这样的评价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
在进行音乐的考核时,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操作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教学目标,注意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学生做出合理科学的评价,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进而全面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教育是人生音乐教育的起点,是音乐之帆刚刚升起的环节。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使小学音乐教学更加高效更加完善是达到新课改教育目标的热门课题。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在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不断的积累,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总结了如下几条经验和体会。现呈现如下,以期抛砖引玉,获得方家的指正。
一、充足的课前准备是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基础
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充分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小学音乐教材是小学音乐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性,小学音乐教师就必须研究教材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学目标,注重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确定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每个环节对小学生的学习会构成的挑战和形成的影响, 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挖掘音乐训练的要素,并选取符合小学音乐教材与小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的音乐课前准备要将音乐教材分析与音乐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吃透教材,充分掌握小学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学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和音乐知识真正完整地诠释给学生,让小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学习内容有个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是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前提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格局,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不再再局限于教师的单向活动方式,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小学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起到引导作用,让小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激发小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让小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主动的学的目标,让发挥小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三、让优良的教学方法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
1.创设良好的小学音乐教学情境
良好的小学音乐教学情境可以使音乐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小学生喜欢学、勤于学。当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拥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时,小学生也会被深深感染,从而引起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如利用VCD 片、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手段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如在五线谱识谱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在地板上画上五条线代表五线谱,让小学生像跳格子一样,在上面边唱边跳,这样识谱既好玩又有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易于接受,识谱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和巩固。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方法中的重点,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所以,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的创设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和优化。
2.运用灵活的课堂语言
小学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小学生身心、年龄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展示个性的特点,在富有艺术表现力的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这样,在整堂音乐课中,教师与学生全身心投入,才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课堂评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师应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音乐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小学生更准确的学到音乐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小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四、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保障
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通过学习音乐,并把音乐融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延续。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24-01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立足这个出发点,就要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本着体育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体育的心理规律,探索学生学习体育的行为规律,同时要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多元化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活动中获得多元化发展,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以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发展方向出发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如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后,不仅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还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在教《跳跃》这一课时,笔者将其设计成到“森林公园”游玩这一情境,在“森林公园”里贴上一些小动物图片,并为同学们准备好动物头饰,把垫子作为“小河”,在“河面”上画上小鱼。这样的布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游玩“森林公园”中体验到练习的快乐,掌握了运动技能。
二、音乐教学法
小学体育教学中总会有一些学生既喜欢又惧怕的项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音乐铺助法,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忘记害怕,完成练习。例如在做跨栏练习时,可先按音乐节拍做跨栏舞蹈练习,接着可进行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摆动腿栏侧过栏练习,然后在不放栏架的情况下,按音乐节拍做跨栏步练习,最后在音乐中做栏间过栏练习。这样使学生克服对障碍的惧怕心理,提高技术动作的完成效率。
三、分组教学法
为了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采用分组教学法,实施如下;
一是自由结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高矮分成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八人一组,从而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有利于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二是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及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程度的不同,调整小组成员的分布,每个小组适当安排优秀和稍差的学生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组员互帮互学来提高练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分层教学法
长期以来小学体育教学由于受到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辅导、考察到评价,很难顾及到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差异,使得优等生吃不饱,低等生吃不了,因此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科学地对待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教学素质化目标,又使体育教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认为,应当重视学生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堂分层教学研究,针对学生的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班级授课中把集体教学与个体化教学结合起来。体育教学分层的依据是学生个体的差异,课堂教学分层目标要求教学必须采取与学生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方法进行分层施教。
五、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丰富了体育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找大量的图文音像信息,化难为易,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体育教学能有效地将图片、视频、音频等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加促进了体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一种规则宽泛、有一定弹性空间的运动,可以自由调整动作的难易与数量。例如双人摇绳跳,只规定不能踩死跳绳,而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的运动热情;但如果学生过于活泼好动,又必须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时可采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协调学生关系,增强凝聚力。
七、多元化评价法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不关注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只根据学生期中或期末达标测验的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造成的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忽略了学生自身客观存在的身体素质、体育学习能力以及身体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以致于基础好的学生往往能够不用认真学习、锻炼就可轻易达标则无法充分调动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因为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或者很难达标,以致于严重影响了进行体育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八、总结
小学体育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我们在实施各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与教学目标来切实实施各种教学模式,从而让教学模式能够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这些问题,比如说,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手段,革新教学方法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主要目的,从而让中学体育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真正让小学体育教学由枯燥向着多元化的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方向转变。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分层教学,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根据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激情等方面,按学生音乐技能、舞蹈技巧的掌握程度和歌曲演唱综合能力由高到低依次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是指进行过音乐系统学习过,且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或是没有受过单独音乐学习,但音乐感觉非常好、喜欢展示、嗓音和音准突出的学生,在平日的课堂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带头、引领,带动其他孩子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的学生。B层略低于A层,是指嗓音和音准一般,由于胆小导致唱歌声音小、不自信老师平时容易忽略的学生,C层是指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激情少,音准差且学习态度、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极差的学生。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学生构成,并任命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调整一次。然后根据每组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分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根据教学目标分层,使每个学生都能“摘到果子”
以苏少版第九册为例: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乐理知识多等等。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对三组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和达到的要求有所区别。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制定难易适中的目标,使这些目标恰好落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们都“跳起来摘果子”。教学目标大致分为以下三层:
这样的分层,能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有效的学习,尽可能的发挥出最好的学习水平。当然教学目标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当学生能够完成“简单识读乐谱,学习一些简单乐理知识”后,可让他尝试达成下一个目标“能够唱简单乐谱,能够表现自己,了解一些乐理知识”……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依据课时内容适当调整。
二、根据课内训练分层,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要把握课堂提问策略,让层次较好的学生,适当加大音乐知识的技巧训练的难度、深度、而对层次较差的学生,教学进度就要放慢,难度也要降低一些,让各类学生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
1.歌曲教学
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工具,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熟练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调整教学方式:如在学习歌曲《七子之歌》时,在学生都唱会了之后,我出示了《七子之歌》的简谱旋律,并分成了几部分,先请A层的个别同学完整的演唱歌谱,然后请B层的同学跟着琴声完整唱谱,最后再请C层的个别学生跟琴唱上一两句歌谱。这对于A和B层的同学来说肯定没问题,对于C层的学生来说,难度也大大降低了,因为歌曲已经唱会,对音高有概念了,而且A和B层的学生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所以这些孩子唱得都很好,让他们感到视唱并不是一件难事,这在无形中树立了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
在歌曲教学中就同一学习内容,我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样利于调控其情绪,因为过高的要求会使一部分学生为难,过低的要求又会使优等生觉得无味,他们可能缺乏激情而敷衍了事。比如在歌曲《白兰鸽》的教学中,我分层提出了下面的要求:
2.音乐创造
在学生音乐创造方面也要注重各个层次之间的差距,定好各层的要求:如在《红河谷》一课中,我请学生进行歌词创编,主题是漂泊在外的中国人思念自己的祖国,这部分A、B层的学生还是占主导,然后请歌唱水平欠佳,也就是C层的学生改用朗读的形式声情并茂地倾诉着思乡之情……最后师生一起在钢琴的伴奏中哼唱改写的歌词。
三、根据层次拟定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音乐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评价的作用,提出通过评价,能使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为了全面考察孩子们的学唱情况,尝试用分层评价,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都有不同的测试要求:
A:除了要求能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外,还要会演唱一两首歌曲旋律。
B:要求能熟练演唱歌曲,还能用肢体语言和拍手等形式来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音乐鉴赏课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听觉系统的敏感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然而,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还不够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在此,我提出几点解决策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音乐鉴赏课的认识不足
音乐的魅力,无穷无尽,它是物体有规律震动所产生的美妙音符。它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它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音乐中感受情绪、抒感。而音乐鉴赏是人类个体对音乐作品的主观感知与理解,对于相同的音乐,不同的听者会有不同的感触。而在小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音乐鉴赏的意义,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而是把对一个音乐作品的理解标准化,然后强加给学生,让学生也去理解,从而失去了音乐鉴赏课的意义。
2.音乐鉴赏课单调无趣,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新课改背景下,尽管音乐鉴赏课也进行了改革,但是很多教师由于习惯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况,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接着让学生听音乐作品,然后教师让学生谈感受,最后教师讲解“标准的答案”。这样的音乐鉴赏课不仅无聊,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3.音乐鉴赏课没有因材施教
音乐鉴赏是人类个体的主观感受,教师有时候没有关注学生个体的思想,而进行标准化的教学。其实,每个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乐喜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喜欢动感的流行音乐,有的学生喜欢传统的古典音乐。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的认识又有了新的要求,一名好的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电子琴等基本的乐器,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如,教师要听记音乐作品节奏、旋律,听辩作品的片段进行欣赏,还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教材、分析教材,然后进行教学设计,这体现了新课改标准的教学思路。例如,在教授小学生音乐鉴赏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让学生欣赏一些动画片的音乐曲目,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等音乐作品,而不是那些世界名曲。只有这样的音乐作品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也会被学生所接受。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多样化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方面的途径展示课堂内容。例如,在让小学生欣赏《龟兔赛跑》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通过声音的方式,给学生讲一下龟兔赛跑的故事,在讲完故事后,教师让学生想象一下这个故事的场景,随后教师再让学生观看龟兔赛跑这个故事的小视频,通过视频,学生就更加能感受这个故事的画面感。然后再结合视频,把《龟兔赛跑》的音乐放给学生听,通过歌曲的感知和对歌词的理解,使小学生通过声、像和语言的感知欣赏这个音乐作品,并且在这首作品中懂得做人应该要有志气,不要骄傲的人生道理。
3.对不同学生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同时也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有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才艺,孩子可能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古筝、钢琴、笛子等乐器,所以音乐素养比较高;有的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音乐艺术的培养,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停留在较为低级的阶段。对于音乐整体素质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讲出音乐作品的体裁、风格特点和音乐的特点,最后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而对于那些音乐素质修养较低的学生,教师仅仅需要让学生知道作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并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即可。例如,在欣赏《天鹅湖》这首音乐作品时,就可以让音乐素养高的学生谈一谈作品的风格,并分辨这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然后谈谈自己的感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169-01
在新课改中,要激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基础,而学生的情感是催化剂,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整个课堂的核心,下面就结合上述几个方面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做简单分析。
一、转变观念,树立生本意识
教育教学质量要得到提高,教师的观念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教学实践的改革还的通过广大一线教师来实现。教师观念要改变和更新,首先得树立生本意识,即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是对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立足学生这一主体,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而获得一定的音乐鉴赏和音乐感受能力。虽然小学生在音乐基础还较差,而他们的可塑性强,以学生为本位就是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能真正通过音乐这一手段去认识生活,认识人生,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其次,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音乐课被看成是简单的唱歌课,教师要么提个录音机,要么直接甩手进教师,大不了教学生唱唱歌,学学简单的简谱,而至于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标准中对每个阶段的学生有什么要求浑然不知。新课改中要求教师在树立学生为本的基础上,以标准为基准, 以教材为基本辅助材料,从“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转变。
二、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引领课堂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在现有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的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多唱儿童通俗易懂的儿歌,同时配上相应的简单律动的动作,从选曲、动作配合,意境沉醉等等多角度逐步引导学生喜欢音乐课程,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善于生动的手段、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现代化教学形式实施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获得审美的愉悦,注重拓展,培养音乐能力。音乐课不是简单的唱歌课,也不是敲敲打打玩玩乐乐的课程,而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的的课程。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通过拓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如在学习《萤火虫》后,教师可根据歌曲的律动,编制一套和萤火虫相关的舞蹈让学生学习。再如学习《动画城》后,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动画;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后进行歌曲改编;学习《摇篮曲》后进行“我会帮妈妈”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认为音乐课就应该是纯粹的音乐课,而有的教师则认为音乐课中还是需要整合其他科知识,其实两种见解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一定是共同的,即音乐课是以音乐素养培养为中心而不断延伸的课程。因此,在以音乐教学为主的同时注重延伸也是激活课堂的一种方法。
三、情感激发,培养感受能力
音乐教学更多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在教学中,音乐实践活动内容较为丰富,如游戏、动手操作、角色扮演,情境等,而感受能力的培养的基础是情感,即在音乐活动中产生各种情感体验,如果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无法获得情感体验,那么,再丰富的活动也是徒劳。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就需按照感受、思维、抽象的过程进行。以《好朋友》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以《幸福拍手歌》来进行师生问候导入新课,再以《拍手歌》来开头,在试听过程中用拍手表示强拍,拍腿表示弱拍,最后在“交朋友”游戏中进行学唱歌曲。学唱歌曲后组织讨论,让学生懂得如何交朋友。这实质上就是一个情境教学法的缩影,在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进行, 而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学习和交友的快乐。其次,教师的魅力也是激活音乐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爱学生,小学生很多东西都不会,教师不仅需要耐心指导,还要学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成功的激励下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还需在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分层教学法和个性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是针对基础相当的学生而采用相同要求进行教学的方法,个性教学法则是以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而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总之,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而言,通过观念的更新,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拓展和情感激发来机械能教学是大有裨益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进行。
参考文献:
在音乐教学中,每个班级总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对音乐课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分散,经常说话打闹,严重影响课堂纪律。这些学生中,有的学生唱歌没有音高音准概念,节奏感差;有的学生不参加音乐活动,对音乐持无所谓态度,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生理、心理、遗传、家庭环境等原因,在音乐课堂上出现学习困难现象,这些学生称为音乐学困生。通过几年的教学,我总结了如何转化音乐学困生的一点经验。
一、充分利用班级音乐骨干,和学困生结对子,组成“一帮一、一对一、共进步”的帮扶小组
我在音乐教学中,把班级的音乐骨干和班级的学困生组成小组,共同合作,实现小组目标。每个组的成员不但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这样,每个组的音乐骨干必须要为自己组的差生进行帮扶,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一种氛围。
二、为学困生提供表演展示才能的机会
我曾经安排过一些学困生在课堂上唱他们喜欢的歌,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形式,他们课前就找了自己喜欢的歌,上课的时候为全班的同学演唱。抓住他们喜爱演唱流行音乐这一特点为突破口,让他们在多次的表演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身价值所在。同时引导他们正视音乐课,知道在音乐课上既能学到许多知识,同时又能帮助自己唱好歌。
三、分类分层,因材施教
对于大部分的学困生进行欣赏教学。欣赏课的内容学困生容易接受,在教学中加大听的力度,给学困生介绍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讲一些音乐家的故事,开阔学困生视野。
对于音准差、嗓音不好而又活泼好动学生,注重表演。鼓励他们参与律动、歌表演或音乐游戏。通过表演提高音乐感受能力、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让充分的课前准备成为有效教学的基础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教材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确定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 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学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诠释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内容有个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现代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格局,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与教师的单向活动方式,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摘 要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使小学音乐的教学更高效是达到新课改教育目标的热门课题。作为一名当代的音乐教育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总结了几点体会。
关键字 新课标 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主动的“学”的目标,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转贴于 三、让恰当的教学方法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当教师在课堂上拥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时,学生也会被深深感染,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如利用VCD 片、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手段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如在五线谱识谱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在地板上画上五条线代表五线谱,让学生像跳格子一样,在上面边唱边跳,这样识谱既好玩又有趣,学生易于接受,识谱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方法中的重点,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运用灵活的课堂语言
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课堂评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四、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通过学习音乐,并把音乐融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延续。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实践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知识观察分析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并在指导学生自己模仿、重新编排、自唱旋律等创作过程中,让学生们在体验美妙音乐的同时,在实践中提高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体验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音乐竞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从而教会学生将音乐融汇到生活当中,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
总之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充实和丰富自己,大胆创新,为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不断发展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