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03: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更应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观念正在从学科教育向就业教育转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经验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培养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满足社会接收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实践经验要求,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对专业课程来说,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师生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方式的总和。教学方法既是一种认识方法,又是一种实践方法。在中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学习指导法、讨论法等。在特定的课程教学实践中究竟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取决于课程的性质和具体的授课内容以及授课对象等多方面因素。某种教学方法适用与否,关键在于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一、情景式教学的含义与优点
情景式教学就是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引入或创设一个现实的或虚拟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创设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情景式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近现实的场景,提高其学习兴趣。其具有以下优点:
1.情景式教学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由于教学环境与过程比较接近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真实情景,提供的情景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得原本枯燥的叙述性知识内容以场景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
2.情境式教学中各种场景的引入可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
能够让受教育者在角色演练中体会到某些角色(岗位)的地位、作用、处境、工作要领等,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以拟现实的方式体验现实。
3.采用学生参与创建场景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境式教学中,采用学生参与创建场景的方式有利于让受教育者通过模拟事件发生、发展的每个环节,发现自己的创新潜能,找出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从而增强对实际问题的预测与处理能力。
4.能够从模拟演练活动得出的结论中领悟到事件或事物的发展变化
学校以培养能够从事房地产开发全过程管理和对各种类型的物业提供日常管理服务的应用型物业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都要突出课程理论与企业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为了减少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脱节、发展不平衡的尴尬现象,我以《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为例,在实践中探索情景式教学方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与实际去现场参加实践相比,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在时间安排上更加灵活,内容更具有针对性,而且大大降低了各种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保证能够完成预定的知识内容,在时间利用上更加高效。另外,情景资料具有可积累性,能够重复使用。
二、情景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情景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应该与课程的知识教学相结合,每次实施情景式教学都需要提前进行精心地组织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具体实施过程可按如下五个步骤进行:明确目标―设计情境―创设情境―实施情境―评价反思。
1.明确教学目标
在应用情景式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分析教学对象,研究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规划和整合课程的相关知识内容,列出知识点,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2.设计模拟情境
根据课程所确定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具体情况,构思能够包含知识点的情景轮廓,设计出情景框架。这就要求教师对物业专业培养方案非常熟悉,清楚学生已具有的知识结构,掌握的知识点,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情景框架。
3.创设教学情境
本环节是将设计的模拟情景教学实践化的过程,是将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化的过程,也是情景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有多种,比如:情景教学片,校外专业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器材的使用,情景剧,纠纷小品演练等,各种情境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4.实施情景教学
实施情景教学是将创设的情景在课堂上展现的过程,教师需要做适当的指导工作,向学生点明知识点和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融入情景之中。情景展现完成后,组织学生主动地采用的适当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点。
5.评价与反思
每次情景教学实施完毕后,教师对学生分析与讨论的结果加以集中、归纳和点评,以理论与情景相结合的形式对课程教学内容加以总结。
三、教学情景的引入与创设
情景式教学有不同的展开方式,在预设的情景中展开情景教学,需要根据所确定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具体情况,考虑课程的性质和具体的授课内容以及授课对象等多方面因素,根据知识主题与教学手段的不同,情景教学的展开方式也有所不同,这里结合《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实际加以介绍。
1.使用教学器材开展情景模拟教学
教学器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设备模板、实物模型、多媒体平台等。使用上述教学器材进行教学能把讲解要领、实际操作、验证效果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学生不能及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查的难题,增强了教学的仿真程度。同时,还可代替实际器材,节省了大量购置设备和配套保障器材的资金。另外,不受教学场地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1)情景教学片
电视情景剧式教学片《物业管理是怎样炼成的》、各类物业管理相关的新闻报道、清洁绿化技术以及《物业管理员》上岗培训等物业管理相关领域的情景教学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需要,进行选择播放教学,形成教学情景的一部分,这种方式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中应用效果较好。
(2)建立校外专项实训基地
结合学校实行的“2+1”定岗实习模式,学校已经与市房产管理局和多家物业管理公司建立了长期实习基地的联系,作为物业专业的学习,还需要建立更加专业的专项实训基地,这更有利于学生在学校期间掌握全面的专业化管理方法。在建立校外长期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可以与专业公司建立专项学习基地。比如:与清洁公司建立清洁服务基地、与绿化公司挂钩花圃苗木养殖基地、与保安公司建立学习基地等,让学生亲身实践并参与其中的管理。在活动中进行现场拍摄录像片,这些录像片是学生实习的真实记录,是我们进行情景式教学的宝贵资源。在讲授相关内容时,这些纪录片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
(3)设备器材、图纸的使用
我校具备优良的教学实训基地,作为物业管理专业的情景教学是重要的设备器材使用讲解的资源,在涉及《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清洁、绿化、保安、车辆、消防管理等学习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学校自主的设备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操作使用,比如消防知识中灭火器械的使用、学校车辆指挥管理系统演练的操作、清洁部清洁设备的运用、绿化部修剪植物时修剪施肥除虫的操作等,都是学生动手学习的资源,另外还可以使用平面图纸资料,例如在学习小区绿化管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某一小区的绿化,针对小区的特点,对绿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景观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技能,学生不仅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也比较突出。
2.通过角色演练开展情景模拟教学
这种展开方式不受技术设备的影响,主要是根据模拟演练方案中确定的角色、任务、时间、步骤、背景等,实施人工演练。它特别适用于对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的发展过程以及处理的模拟,比如:模拟处理清洁工人与业主矛盾的过程,模拟物业保安巡检过程,模拟绿化破坏与制止的过程,模拟小区车辆偷盗与制止场景等。
(1)设立虚拟组织,为学生分配角色
根据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主体――物业管理者、清洁部门、绿化部门、保安部门、业主及使用者、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等,在学生中建立起相应的虚拟组织,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组织之中,确定每个人的角色。在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提前调查与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就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物业管理“运行”,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学生融入角色之中,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处理“现实”问题之中。例如:针对清洁卫生管理知识学习时,结合学校的清洁管理,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扮演,学习清洁部门的设立、人员的招聘、工作的分配以及日常工作的管理等。学生在自己的角色上互相交流,找出学校清洁管理的不足,改进管理方法,使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按以上方式设立的虚拟组织存在的时间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并且相对稳定。这种虚拟组织的设置,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在课前积极准备,上课时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角色案例纠纷演练
通过案例进行角色模拟,增强真实性。把生活中的案例搬上课堂教学的舞台,学生模拟案例并分析处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的运作中,业主、清洁、绿化、保安与物业管理企业会有众多的接触和冲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准备资料,上课时在老师给定的时间内进行“案例纠纷处理”,模拟管理中出现的“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等矛盾进行处理,老师做必要的指导和点评。
以上只是我们在《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使用的创设教学情景的几种方法。当然,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不只是这几种,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有时还需要将几种创设情景的方法综合起来使用。
四、运用情景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学方式的开展与组织密不可分,充分周密的课堂教学准备才能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运用情景教学法,结合《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课程,在教学环节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
《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是一门专业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课程的知识要点,在教学设计上,一个内容完整、步骤规范的情景模拟教学,应当包括以下环节:设计模拟教学方案;准备模拟场地与器材;公布模拟课题与背景资料;分配模拟角色与演练任务;模拟演练准备;模拟演练实施;模拟效果验证;任课教师讲评;撰写模拟演练报告。
例如在讲述绿化管理章节的时候,可以采用模拟绿化景观设计进行情景教学。模拟绿化景观设计,学生必须在掌握绿化植物的特点、熟悉小区平面图的基础上开展情景教学。设计情景模拟的时候要结合课程的知识特点,结合以上的教学环节,设计“绿化景观设计”模拟的方案,准备所需的图纸、器材,课堂讲解模拟要点,并将学生分组分配任务,在此基础上开展模拟演练,对模拟效果进行讲评,撰写模拟演练报告,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模拟教学环节。
2.充分周密的教学准备
对于课程中进行的案例分析、情景处理等模拟教学时,比如清洁人员与业主之间的矛盾、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纠纷等案例,教师在课前必须熟悉模拟事件涉及的基本理论、解决的正确方法、一般发生过程,能够预见模拟演练展开后可能出现的思想分歧、不同结论和有关困难,仔细分析不同角色的地位、作用、处境及应当具有的能力。对于必须借助设备或模拟器材方可展开教学的课程知识,比如课程中的清洁设备、绿化修剪器材、停车场设施等设备的使用,教师在课前必须熟悉模拟器材的性能、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方法,对器材性能、必备配件、安全措施等进行严格检查,并进行至少一遍的试演试练,确保开课后模拟演练能够顺利地实施。
3.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在运用模拟手段组织理论课程的教学时,应把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作为运用模拟手段的指导思想,把培养和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应变技巧、合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建立教学模型、编写模拟方案要结合物业各项目比如清洁、绿化、保安等实际工作情景,设计演练情节,促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体会真实的感受,让他们把分析、判断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活,更好地把握模拟教学内容的知识点。
新课程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确定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与管理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确定课堂管理目标,从而促进课堂的生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应紧密联系起来。
情景式教学让学生从纯粹的《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理论、抽象的学习逐步转向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维,弥补学生现场实践的不足,实现兴趣学习。结合《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课程,使用情景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准备阶段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一同准备。也只有充分准备、合理组织,才能在物业课程中发挥出情景式教学的良好效果和优势。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加以控制和总结,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应该结合情景教学,改进学生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全部参与到情景教学过程中来,还要注意情景式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确保本课程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游.物业管理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探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5).
[2]杨志贤,杨玉相.浅谈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投入.基础教育研究,2005(2).
按照教育部高教司要求,安全教指委组织全体委员对23所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工作,其中,申报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高校17家,职业卫生工程专业高校1家,安全工程专业高校4家,安全工程专业第二学位高校1家。
圆满完成审核工作,并将审核意见通过系统上报。
二、开展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在线教育教学情况调研工作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委托开展高等学校在线教育教学研究的函》文件要求,安全教指委秘书处制作了《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在线教育教学情况调查表》,面向全体委员开展调研工作,根据收回调查表分析统计,撰写了《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指委在线教育教学研究报告》提交教育部高教司。
三、开展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推荐工作
二、安全生产问题的原因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如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北京密云踩踏事故,吉林中百商厦火灾事故等都是人为责任事故,陕西铜川陈家山和辽宁孙家湾煤矿爆炸事故也不例外 都是生产过程或系统控制不当,造成秩序或能量失控所致,理论上讲这些事故都是来自于技术系统的风险问题,对于技术风险现象,一般讲都是人为可控的,它是人造系统不良和失控的表现,这种现象是能够控制和防范的如果我们在生产技术、作业管理等方面未做好工作,即本质安全和防范措施无力或失效,事故的发生就是必然的。
三、安全生产科技
安全科学技术是以大安全观为基础,以保护人(人类)的身心安全健康为目标,以人(人类)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为研究范围,以生存、繁衍、发展的人(人类)活动安全为研究的对象,以消灾避害的理论和方法为手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有人提出了以人、物、及人与物为要素的安全体系;有学者认为,它是人、物、环境、信息、能量五要素的安全系统。
为了尽快地遏制当前全国恶性意外伤亡事故的严峻形势,要果断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的损失;要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手段,缩短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事故高发期的时间,唯一而有效的出路,就是依靠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依靠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
四、依靠安全科技应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原则
人类的生产活动都是为了自身生存、繁衍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富裕、更安康、更长寿,“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公德,真正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这也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推进安全文化,做好安全生产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发展安全科技事业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二) 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第一 ,安全为天 ,安全优先 ,预防为主 ,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是处理安全科学技术工作的根本方针,也是处理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试金石,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是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础和手段。
(三) 坚持“三同时”,从源头抓起实现本质安全
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坚持“三同时”,坚持科学的审核、评价、验收制度,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做好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专项评价及职业危害评价;作业环境监测,要从设计源头抓起,严把施工建设的安全和职业卫生技术标准,保证工程的安全及职业卫生质量,建立符合国家安全卫生作业环境要求的工程,这是依靠安全科技手段,实现工程本质安全化的重要手段。
(四)实现安全生产科技创新
创新是社会每一个领域不可缺的任务。积极采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进安全科技创新,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事故预防、隐患监控和安全生产的科技保障水平,一要加强重特大灾害和危险源监测、预警、防治、应急救援、事故分析处理技术、管理技术等的开发和应用;二要以安全高新技术成果为重点,促进安全科技产业化进程;三要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增加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科技的投入机制;四是尽快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对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宏观指导。
(五)推进安全文化创新
安全文化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要加强安全文化内涵、理论和体系的研究,以指导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开展对公民和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文化水平;抓好基层安全文化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城市社区、学校、企业及农村村镇的安全文化建设;增加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利用市场机制,发展安全文化产业。
五、结语
遏制重大事故的高发 需要采取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综合系统工程措施。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生存的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安全与健康的关注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安全生产关系到职工的安全与健康,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现实要求。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推动安全发展的根本动力。规范中介机构监管,提升安全科技支撑保障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更好地发挥安全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一、安全科技是确保生产安全的软件和硬件
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手段,生产的稳定持续运行必须依靠建立在先进的科学理论发现和技术发明基础之上的安全科学技术;先进的安全装置、防护设施,预测报警技术都是保护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物质手段和技术支持。因此,安全科技在“五要素”中有着举足轻重轻重的地位,只有广泛地应用安全科技,才能不断地更大范围地将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风险大、危害大的作业岗位上解放出来。
1、安全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是以大安全观为基础,以保护人(人类)的身心安全健康为目标,以人(人类)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为研究范围,以生存、繁衍、发展的人(人类)活动安全为研究的对象,以消灾避害的理论和方法为手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有人提出了以人、物、及人与物为要素的安全体系;有学者认为,它是人、物、环境、信息、能量五要素的安全系统。
2、客观评估作为一级学科的安全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确立,是一次认识上、理论上的飞跃和革命。但必须坦率地承认,学科本身对安全本质的认识深度和视野,研究的对象和运用领域,还受时代和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科技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劳永逸地完成一门学科的建设是不现实的。由于这一新兴学科诞生不久,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其科学技术结构层次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有的分支学科还有待于开拓和创立。
3、安全科学技术仍需发展和完善
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安全界一批专家学者去研究和探索,以保护人类的身心安全与健康为宗旨,使与灾害学、环保科学、社会科学相关的学科与安全科学交叉渗透,为建立消灾避难、安康和睦的人类活动环境而奋斗。在安全科学技术取得合法地位的基础上,要主动与减灾、环保领域的有关学科联姻,要与灾害科学、环境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加强信息交流,携手合作,结成安全减灾的科技同盟军,依靠先进的科技,依靠安全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的大众,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去提高,使其变成实用的技术,转化为安全产品,去实现“灾害为零”、“事故为零”的相对理想目标。
4、走进安全科学,了解安全科技 1992年11月1日,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这是中国安全科学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是由5个二级学科、27个三级学科组成的学科群,这一点已得到科学界的公认,并在1993年7月1日正式实行。
从事安全科学学科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人不多,一般都比较重视工程技术层次的研究,即直接能使用的安全技术方法和手段的研究。然而,一个学科,如果说没有自己的理论,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弄清学科研究的对象、范畴和自身运动的规律及本质,对学科而言只能说是处于一种萌芽阶段。可见研究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理论和学科结构体系是何等重要。是科学就应该表明自己所属的、特定的系统知识,就要说清自己的本质,不是定性的而要定量的,必须用数学和哲学来描述,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自圆其说。用唯物求真的科学文化和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善良文化来体现,安全科学真理以社会安全公德是安全文化的最完美的表现形式。
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极具生命力而与时俱进,与人类生存,繁衍伴生,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同行的大学科,需要更多的人学习、理解和传播,让安全科技的进步和成果,恩惠与人民,洒满人间。笔者给出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文化的关系框架。(见图1)
图1:安全科学与安全文化相互关系图
5、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振兴安康事业
为了尽快地遏制当前全国恶性意外伤亡事故的严峻形势,要果断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的损失;要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手段,缩短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事故高发期的时间,唯一而有效的出路,就是依靠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依靠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与时俱进的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勇于改革、勇于创新,舍得安全科技投入,实行后工业化的安全生产,真正走上科技兴安的道路,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状况才能真正得以改善,才可能走向工业强国之列。
二、依靠安全科技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实现科技兴安,必须要来一次安全科学技术革命,必须树立大安全观和安全科技文化观,要学习“核安全”、“航空安全’、“航天安全”的科学精神和安全文化。从安全的理念、方法、手段方面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在安全生产的决策和措施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应用和发展安全科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原则
人类的生产活动都是为了自身生存、繁衍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富裕、更安康、更长寿。“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公德,真正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这也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推进安全文化,做好安全生产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发展安全科技事业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2、应用安全科技,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第一”,“安全为天”,“安全优先”,“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是处理安全科学技术工作的根本方针,也是处理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试金石,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是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础和手段。
3、依靠安全科学技术保护人民的身心安康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要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这是政府、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依靠安全工程、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劳动者才能从危险大、危险重、风险高的环境或岗位上,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及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劳动。
4、坚持“三同时”,从源头抓起实现本质安全化
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坚持“三同时”,坚持科学的审核、评价、验收制度,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做好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专项评价及职业危害评价;作业环境监测,要从设计源头抓起,严把施工建设的安全和职业卫生技术标准,保证工程的安全及职业卫生质量,建立符合国家安全卫生作业环境要求的工程,这是依靠安全科技手段,实现工程本质安全化的重要手段。
5、应用安全管理工程原理,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要从抓产量,转移到抓质量管理,抓制定更高的企业安全卫生标准的轨道上来,不能只在产品数量上低层次循环,要采纳先进的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推动国家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提升安全科学管理水平,要应用现代管理原理,实现标准化作业,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管理,提升企业的安全信誉和安全形象。
6、理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安全科研机构
目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呈分散多头状态,从安全科学的观点来看,是不合理的,是不协调而低效的,特别是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分离,不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保护。因此,造成了安全科学研究机构力量分散,布局不合理,资金缺少,人员流失,资源浪费。虽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提高了监管权威性,但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科学的角度看,仍需从全局,全民重新审视国家的安全管理机制,整合改组当前分散、低效、低能的科研队伍,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的新机制,新体系。
7、加强安全科技及安全产业的硬件研发,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安全科学技术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有效手段,是推动安全生产的动力,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每年国家的安全科研经费多半都投入于安全科学的软件课题方面,鉴定成果应用不多,而对安全科技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装置、防护技术、监测仪器仪表、防护用品器具、消防设施等硬件的研发,却舍不得投入,因为成果少,效果差。需要在科研政策上采取适度倾斜,要支持安全生产急需的硬件的研发,发挥科技兴安的重要作用。
8、加大安全科技研发投入,建立法定的监督机制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给出的有关统计数据,仅国有煤矿安全欠账就达500多亿,可想而知,非公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欠账该是啥样。计划经济时期的安全欠账不能靠市场经济时期的生产经营者来还,但也不能破罐破摔,以经费短缺为挡箭牌,关键要建立新的安全科技研发和管理的新机制,要适应当前经济基础,采取科学而合理的安全投入,建立起安全研发投入新机制,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启动和投入,认真监督和审计,不能等待,要靠自立自强,自己救自己。
9、重视安全科技人才培养,关注安全工程高等教育
在机构撤并或职能转变中,原属各部委管理的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面临无家可归的局面。师资队伍涣散,学生分配困难,出现安全工程教育及专业人才培养滑坡状态,随着教育改革院系调整,出现了一些安全科学技术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及与安全相关的院系,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法实施以后,安全工程院校的招生工作,安全科学技术工程院校的教学工作又有了好转。但安全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必须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因为真正需要安全专业人才的生产第一线人才奇缺。李毅中局长在一次讲话中强调,矿山招不到大学生将会是灭顶之灾。矿山安全急需安全科学技术,更需要懂专业,懂安全的高级人才。采矿专业招生难,毕业后改行多,到矿山工作的专业人才流失多,矿山缺乏安全科技知识和工程技术的传播者和应用者。
10、宣传安全科学技术、了解安全科学,不断完善学科建设
在安全科技界,教育界,产业界及政府主管安全的部门,要大力传播安全科学理论及学科建设知识,让更多安全人员、科技工作者、管理者了解安全科学,走进安全科学,运用安全科学,保护人民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用安全科学技术的理论和工程技术,为安全生产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尽管安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级学科,但只是一个雏形,仍需要不断充实,健全和完善,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建议国家安监总局加强对全国安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让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纳入教委的序列,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上能发挥权威性,指导性,引导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健康发展,同时建议国家安监总局及全国安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向全国学位委员会申请安全科学及安全工程两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培养更多、更适合的安全科学技术研发高级人才。
11、大力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科学技术文化素质
安全文化是安全科技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科学的母体,科学技术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科技文化知识,建立科学的安全价值观,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学会自护、互救、应急逃生的技能,逐步从“要我安全”提升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要让安全知识、安全科技、安全文化成为人民大众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人人具有减灾防灾,保护身心安康的本领,让安全科技成果的恩惠普及全社会,让人民真正享受到安全科技的殷实,能身心安全、健康、富裕、舒适、长寿的享受小康。
12、快速传递安全科技文化信息,积极推广国内外安全科技成果
建立起全国安全科技信息互联网,快速沟通安全科技文化信息,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通过互联网推广国内外安全科技成果,推进安全科技研发和创新,真正使安全科技为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为安全教育服务,为公共安全卫生及安全社区服务,推动全国安全科技文化事业发展。
三、安全科技文化是遏制事故的速效良方
要扭转我国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要主动积极缩短初级阶段伤亡事故高发期的时间,除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和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和现场管理外,见效最快的良方就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安全科技是构成安全生产的重要要素,体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领域,代表安全生产的发展水平,反映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内在要求。坚持科技兴安战略,重视和加强安全科技工作,对促进安全生产,推动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表明,凡是安全生产水平高、职工生命安全健康切实得到保证的行业和企业,必定具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高、装备设施先进的优势。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需要继续把加强安全科技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健全科技创新体系,集中专业技术力量,搞好安全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安全生产的支撑保障能力。
新时期安全生产科技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安全第
规范轧钢系统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汇编》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为本预案的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轧钢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煤气中毒、火灾爆炸,起重、机械伤害,高空坠落、触电伤害等事故灾难的应对工作。
(1)、符合分级响应条件的事故(见5.1分级响应)
(2)、北钢集团认为需要处置的事故
1.4工作方针、原则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人为本,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轧钢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救援力量和员工参与的基础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并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轧钢厂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轧钢厂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名生产区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轧钢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以各生产区为主,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厂级相关部门配合、指导、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发生事故的生产区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充分发挥职能科室专业的作用,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5)、支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轧钢生产过程中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做好物资和技术储备工作。
2、轧钢厂危险性分析
2.1概况
(1)、轧钢厂位于辽宁省市平山区北台镇,东距市面上区16kg,西距辽阳市区55kg,厂区分布在细河两侧,正式组建于1997年,厂下设生产安全科、设备科、技术科、人力资源科、企管科、综合办公室(五科一室)及棒线带生产区、二高线生产区、三四高线生产区、1780生产区,现有员工3000余人,隶属于钢铁(集团)有限公。
(2)、轧钢厂现有主体设施:年产60万吨棒材生产线,年产350万吨线材生产线,年产100万吨的850带钢生产线和年产400万吨1780带钢生产线,主要原材料是连铸钢坯,产品有不同规格的螺纹钢、热轧圆盘条、热轧钢带等。周边单位主要有:棒线带生产区南侧为炼钢厂(一区),北侧为燃气厂、电厂和制氧厂,东侧临近厂房存在煤气管道及电缆桥架等;二高线、1780生产区南侧为炼钢厂(二区),北侧是焦化厂化产作业区,西侧为焦化厂,厂区四周存在煤气管道、水封、电缆桥架等危险源;三四高线生产区西侧临近炼铁厂。
2.2轧钢厂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轧钢厂是以生产1780、850带钢、热轧盘条、光面和螺纹钢筋为主的大型轧钢厂,生产过程连续,设备众多,基本上实现了网络自动化控制及远端信号传输系统,有现代化冶金机械设备和新型建筑,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设备缺陷或自然灾害等,存在机械伤害、煤气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灼烫、起重伤害、高处附落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易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损失。根据生产过程及设备状况,确定以下危险场所(设备)为轧钢厂危险源。
(1)、加热炉及煤气管道、阀门等区域
风险分析:存在煤气泄漏、着火、爆炸、中毒、窒息、灼烫等事故风险。危险等级为:A级
(2)、液压站、站、油品库、氧气、乙炔存放等区域
风险分析:存在火灾、爆炸等事故风险。危险等级:A级。
(3)、轧线机械传动、移动等区域
风险分析:存在挤伤、碰伤、绞伤、砸伤、灼烫等事故风险。危险等级:B级。
(4)、起重设备及吊、夹具等区域
风险分析:存在起重作业伤害、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等事故风险。危险等级:C级。
(5)、电气高、低压室,电缆夹层及现场电源箱、配电箱等区域。
风险分析:存在触电、电弧灼伤等事故风险。危险等级:C级。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1)、轧钢厂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作业区级应急预案包括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班组应急预案仅涉及现场处置方案。
(2)、工作原则是:在钢铁(集团)公司统一领导下,轧钢厂生产安全科负责统一指导、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各生产区成立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对突发性事故进行现场处置。
3.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1)、协调指挥机构及职责
总指挥:厂长
副总指挥:生产厂长、设备厂长、技术厂长、党委书记
成员:生产安全科、设备科、技术科、办公室、调度室、生产区
指挥部设在生产调度室
职责:负责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保证实效性,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组织落实应急救援演练,检查督促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发生事故时,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向上级汇报,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等,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总指挥:负责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现场指挥工作。
生产安全科和调度室:会同生产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的组织调度工作,组织抢险抢修队抢险救灾,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并负责对内/外联系工作;安保人员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会同生产区清查现场人数,及时掌握人员伤亡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人员,并组织维持现场秩序等工作,同时,跟踪、续报事故救援进展情况。
设备科、技术科: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和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组织专业救援队伍,抢修损坏设备,迅速恢复使用,同时负责事故损失数据统计上报工作.另外,负责保障厂内通信网络的畅通。
办公室:负责救援工作的车辆、资金等后勤保障工作。
生产区:负责组织建立本属区域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及修订工作,健全事故应急各项制度,物资准备和现场应急处置指挥。
3.3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及职责
(1)、通讯联络队:负责对外/内联系通讯任务。由安全生产科、调度室、生产区人员组成。
(2)、治安队:负责现场治安、交通管制、警戒、指导员工疏散等任务。由生产安全科、生产区人员组成。
(3)、消防队:负责现场灭火任务。由北钢消防队和厂内义务消防队组成。
(4)、抢险抢修队:负责事故现场抢险抢修任务。由职能科室和生产区人员组成。
(5)、医疗救护队: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等任务。由北钢职工医院及生产区人员组成。
(6)、物资供应队:负责抢救伤员的必须供应物品和抢险物资的供应及运输。由职能科室和生产区人员组成。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与报告
建立危险源档案,报送安全环保部备案,研究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住处制订应对方案及预防措施。
4.2预警行动
4.2.1报警装置建立完善技术监控手段,保证生产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要制定可靠的人工监控方式,定期检查确认,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隐患。
(1)自动报警装置
可燃气体在线监测仪(可燃气体泄漏后,报警网络分别在厂岗位值班室声光报警)、火灾监测报警器、传感器、泵(阀)气动件、警报铃(灯)、其他装置
(2)人工报警
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可通过内线电话直接向总调度室及作业区办公室报警。另外若具备手动报警按钮,可通过按钮报警。
4.2.2事故报告程序
(一)、调度室作为生产指挥协调单位,当事故发生后应尽一切可能,立即组织人员抢救伤员和国家财产,防止事故发展和扩大,使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二)、发生重伤以上事故,作业区要认真保护现场,在未获得有关部门批准之前,不准任何人人为清理和破坏。
(三)、伤亡事故发生后,首先发现者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报告,调度室根据实际情况向有关领导报告。
具体上报程序:
①、轻伤事故:
发现者或作业区—调度室—安全科管片安全员—安全科长——公司安全环保部事故科
②、2人以上轻伤事故:
发现者或作业区—调度室—生产厂长及安全科长(如因设备原因通知设备厂长及设备科长)——厂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安全科负责通知公司安全环保部事故科)
③、重伤事故
发现者或作业区—调度室——厂长——生产厂长及安全科长(如因设备原因通知设备厂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安全科负责通知安环部部长——公司安全环保部事故科)
④、死亡事故
发现者或作业区—调度室——厂长——生产厂长及安全科长、生产科长——设备厂长及设备科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安全科负责通知——安环部部长及公司安全环保部事故科)
⑤、2人以上死亡事故或群死群伤事故
发现者或作业区—调度室—公司总调度室——厂长——生产厂长及安全科长、生产科长——设备厂长及设备科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安全科负责通知——安环部部长及公司安全环保部事故科)—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
⑥、火灾、爆炸、煤气泄漏事故(不可预见且无法处理)
发现者或作业区—调度室—消防队或燃气厂煤气救护站—职工医院——公司总调度室——安环部部长及公司安全环保部事故科——厂长——生产厂长及安全科长、生产科长——设备厂长及设备科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四)、安保科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准确无误逐级履行”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在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的同时,应在40分钟内赶赴现场。
(五)、在逐级上报的过程中,所有上报单位和人员,必须讲清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员姓名、年龄、工种及伤害程度,并初步报告事故的简要过程和原因。
5、应急响应
5.1分级响应
根据公司事故分级标准,结合轧钢厂生产特点、事故情况和公司控制事故的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应急行动分为三级:
(1)Ⅰ级响应。包括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及能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类别的事故。包括极小范围的危险物资泄露,可能发生小型火灾初期。现场人员要履行他们的职责,厂及作业区的应急能力可以处置。
(2)Ⅱ级响应(现场应急)。公司的应急能力可以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影响范围基本处于厂内),主要部位需要关闭,要立即采取行动以保护现场人员和阻止事态进一步扩散。现场人员应履行他们的职责,厂应急预案全面启动。
(3)Ⅲ级响应(全体应急)。包括特别重大、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已超出公司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的向周边扩散(影响范围超出厂界),事故可能影响周边企业。公司生产区需全部关闭,需采取立即行动保护和撤离现场人员,需要取得外部支援,请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
5.2.1初期响应
紧急情况发生时,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人员根据事故情况确定的应急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有关人员到位、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等。
应急行动队伍及时进入事故现场,积极快速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人群疏散等有关的应急救援工作。
(1)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处理措施。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将采取相应应急处理救援措施:。
①问清报告人姓名、单位部门和联系电话。
②问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原因、主要毒物、事故性质、对救援的要求,同时做好电话记录。
③按应急救援程序,派出救援队伍。
④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⑤保持与救援队伍联系,视事故发展状况,必要时排出增援队伍。
(2)危险区的划定和隔离:
各救援队伍进入事故现场,选择有利地形(地点)设置现场救援指挥部或救援、急救医疗点。
(3)事故现场检测与评估:
应快速鉴定危险源的性质及危害程度,测定出事故的危害区域,提供有关数据。。
(4)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监护:
救援人员在救援行动中,应配戴好防护装置,并随时注意事故的发展变化,做好自身防护,执行救援任务时,应以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互相照应,带好通讯工具,随时保持通讯联系。。
(5)危险区域人员的紧急疏散与撤离
①在组织和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后,再撤离危险区域。
②组织员工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
③员工要互救互助进行撤离。
当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当事态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进入扩大应急响应。
5.2.2扩大应急响应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事故响应级别需要提高时,应积极快速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人群疏散等有关的应急救援工作,并向政府部门及外援机构请求援助。
(1)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应尽快地开通通讯网络,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危险程度,制定救援方案,组织指挥救援行动。
(2)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抢险人员撤离的优先顺序是周围群众与员工工作人员中的非关键人员应急关键人员之外的所有人员全部撤离。
(3)事故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①对现场潜在的危害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②人员安全疏散。
③现场交通管制。
④现场治安秩序维护。(4)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①对伤员按轻、中、重简易分类,急救措施上按照先重后轻的治疗原则,在急救顺序上应优先处理能够获得最大医疗效果的伤病员。
②注意保护伤员眼睛。
③对救治后的伤员实行一人一卡。
④合理调用救护车辆。
⑤合理选送医院。
5.3现场紧急处置
轧钢系统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可能造成的后果分为:煤气火灾、爆炸事故,煤气中毒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电气触电、电弧灼伤事故,高空坠落事故等,针对事故的特点,应急救援队应参照下列处置要点开展工作。
5.3.1煤气火灾、爆炸事故处置要点
发生煤气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时要注意:及时切断所有通向事故现场的能源供应,包括煤气、电源等,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5.3.2煤气中毒事故处置要点
(1)、迅速查找泄漏点,切断气源,防止有毒气体继续外泄。
(2)、迅速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3)、设置警戒线,向周边员工发出警报。
5.3.3机械伤害事故处置要点
(1)、迅速停止设备运行。
(2)、设置警戒线。
(3)、不得随意移动受伤人员,造成二次骨伤。
5.3.4电气触电、电弧灼伤事故处置要点
(1)、在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切断电源,防止发生次生伤害。
(2)、对受伤人员采取特殊的救护措施。
5.4应急结束
事故应急救援结束程序:
(1)如属于本厂自救,当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控制,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正常或受控状态。事故现场已经恢复后,由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2)如需公司启动应急,则由上级部门,对事故现场及周边某某范围区域进行某某浓度监测。当监测结果表明,空气中的某浓度在正常标准范围时,由上级相关部门宣布事故危险全面解除。
5.5后期处置
后期处置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应急结束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组织人员进行应急预案评审,总结预案中存在的不足,重新修订应急预案,进入新的应急准备阶段。
5.5.1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紧急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警戒及现场保护工作由生产安全科保卫人员汇同生产区保卫人员负责进行。
(1)事故发生后,在对事故处理期间,由生产区指定人员对各入口实行警戒封锁,禁止非抢险人员进入。
(2)事故处理完毕,人员撤离后,事故发生岗位实行警戒,未经抢险指挥部批准,所有人员禁止进入事故现场。
(3)事故现场的拍照、录像应经过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的批准。未经批准,禁止任何人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录像。
5.5.2事故调查处理
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规定来调查和分析事故。
在此之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矿山安全研究机构,涉及安全生产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深入,矿山安全生产的预警、预防、治理和职业病的防治等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攻关和研究。矿山安全技术研究院的成立,很好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安全科学技术研究要注重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力求自主开发出适合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装备,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为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成立的矿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其职责主要包括:开展矿山安全标准、规程、规范的研究和矿山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及相应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开展矿山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鉴定与验证和重大灾害事故防治技术研究,并提出建议;开展矿用安全产品的检验和检测工作,开发新的检验检测技术和装备;为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开展安全经济、工伤保险等方面的研究;开展矿山安全培训、安全评估等业务工作;承担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审核、发放工作;开展与国外有关安全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和信息交流。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成立
我国首家航空防护救生装备研发中心2003年12月8日在京成立。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将其原有的3个专门从事救生、供氧、个体防护及降落伞系统生产的厂、所组建成为航空防护救生装备研发中心。该中心将按照统一规划、协调的原则,对原有独立厂、所进行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整合,并建立航空防护救生技术研发平台,集中开发弹射救生系统、航空救生动力系统、降落伞系统、水上救生系统等航空装置。
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在3年之内完成”六大系统“安装,具体包括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否则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
随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还专门出台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明确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具体建设进程和要求。
2月28日,在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推进会议上,王德学副局长在讲到2011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时表示,建设完善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使用技术装备,从根本上提升地下矿山企业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当前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以国务院《通知》为准则,认真落实总局168号文件要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或细则,加强督促指导、监督检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要选择不同灾害类型、不同生产规模的企业,先期建设一批示范矿井,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i要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的原则,把“六大系统”纳入到矿井应急预案之中,切实发挥“六大系统”的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作用。同时,地下矿山企业要确保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位,按要求和时限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要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把关制度,选择性能先进、质量可靠、安全保障的产品;要教育引导员工正确、安全使用“六大系统”,提高职工自我保护和应急救援能力。“六大系统”建设将改变安全避险理念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说,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安装使用,必将对我国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理念的改变――由“安全生产管理”转变为“安全生产与安全避险并重”,由“被动救援”转变为“主动自救”,由“安全为主”转变为“坚决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福建省安监局矿山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新型安全避险体系,将开创安全应急避险新时代,全面加快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进程,形成以避险为基础的新型安全避险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主动自救和被动救援相结合;原有避险设施和新型避险设施相结合;原有安全管理方法与新型安全避险措施向结合,最终形成以避险为基础的新型安全避险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
王德学认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不仅在保障日常安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又能在发生险情时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的主要系统,对维护矿井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亟待“六大系统”统一标准出台
如何把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好、运用好?一些与会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或在分组讨论时也坦承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其中最多的是希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国家统一标准尽快出台。
四川省安监局副局长苏国超表示:“希望从国家层面尽快出台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国家统一标准,避免造成一些在建矿山企业不必要的浪费。全国非煤矿山因地域不同也是千差万别,希望标准也有所不同。”
广东省安监局副局长黄晓涛建议:“把‘六大系统’建设作为新建非煤矿山的必备要求,提高非煤矿山准入门槛。对已建好的非煤矿山分大、中、小不同标准来要求,并由中介机构先进行技术评估,安监部门再进行行政审批。”
安徽省安监局副局长朱峰提议:“提高矿山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从而确保‘六大系统’建设资金得至4保障,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能出台政策给以资金支持。”“六大系统”:未来五年催生万亿投资空间
我国已确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时间表,最后期限是2013年6月底,届时未装备“六大系统”的矿井将被吊销营业执照。这或许意昧着国内井下矿山将迎来安全避险系统的集中建设期,这也是中国政府、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首次将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和装备纳入国家科学技术领域支持范围和国家“十二五”规划,这必将对中国乃至世界安全科技产品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家安监总局相关人员表示,“十二五”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安全生产装备产业将有望成为一支新的支柱产业。因为我国在安全生产装备领域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形成了门类齐全、领域广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和政策强制要求,具备了市场化的条件。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150-01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是煤矿生产的基本准则,安全永远是煤矿监管人员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只有在确保采矿人员安全的情况下,采矿工作才会正常进行,才能保证煤炭资源源源不断的供应。特别是在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社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所以利用安全科技来确保煤矿的生产安全,已经迫在眉睫。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全国各地依然矿难频发,据有关资料表明,去年全国一共发生了11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者造成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如洪洞“12.5”矿难造成108人死亡、唐山刘官屯矿瓦斯爆炸死亡181人等,这些重大煤矿是事故无疑为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敲起了警钟。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应该得到每一位管理人员的重视。通过建立有效的煤矿生产安全体制和积极研发先进安全生产技术来保证煤矿的生产安全,促进煤矿资源可持续发展。
1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1.1 煤矿自然条件差
我国煤矿幅员辽阔,普遍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引发重大煤矿开采事故。其带来的威胁主要表现在煤矿瓦斯大、自然发火严重、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大、煤矿热害等方面。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不仅给煤矿的开采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而且严重危及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我国所有煤矿几乎全为瓦斯矿井,每年由于瓦斯爆炸引发的矿难事故数量也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去年共发生较大瓦斯事故63起、死亡290人,重大瓦斯事故18起、死亡352人。这些自然条件,是制约着煤矿开采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煤矿生产所面临的基本现状。
1.2 矿井机械化程度低安全技术装备不足
目前为止,我国在煤矿机械化开采方面所做的工作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在重点煤矿地区的机械化程度为75%,在一些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仅15%,全国平均采矿机械化水平不足40%。这导致采矿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人力去完成。而且,在安全技术设备上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在许多重点煤矿区,就连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甲烷传感器等一些必备的安全设备配备的严重不足,而且有些矿主一味的追求暴利,没有对矿井区的防尘供水系统、电气防爆系统以及各种安全仪表进行适时的检查和积极的更换,有许多的电气设备仍然被超期服役。这违规违纪的现状都严重的威胁着下井人员的生命安全。
1.3 煤矿从业人员结构复杂管理落后
我国煤矿产业用人非常多,而且农民工使其主要的劳动力,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且其流动性较大,在专业知识培训方面严重不足,导致很多有很所违章操作的现象。除此之外,我国煤矿安全体系方面也不完善,许多安全管理工作都是有管理人员主观意愿和从事经验,去安排工作。管理技术缺乏,管理理念落后,这也是我国矿难频发的主要原因。
2 煤矿安全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2.1 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不够,创新能力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煤矿开采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但是,由于煤矿是一个涉及专业领域较广的产业,所以对其安全理论和生产体系的研究较难把握方向。这导致我国的煤矿生产行业一直缺乏一个完善的指导体系,这也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2.2 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由于煤矿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产业且我国的煤矿资源丰富,这导致从事煤矿生产行业的人员较多,而且复杂多样,这导致整个煤矿生产行业处于一个比较松散的局面,所以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一直缺乏研究,对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2.3 科研力量不足、专业人员缺乏
近几年,由于各个高校不断地实施教育改革,许多高校都没有开设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课程,这导致科研力度严重的缺乏。而且由于我国对矿难事故频发,导致人们都认为煤矿生产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工作,所以人们都不愿意煤矿产业方面发展,这就使的我国极度的缺乏专业人才,煤矿科技工作也陷入人才短缺的境地。
3 煤矿安全科技发展方向
3.1 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技术
抽放瓦斯是防治瓦斯爆炸的基本措施。但是我国的地质结构发杂,地质覆盖层的透气性较差,这导致瓦斯很容易在井中聚集。所以应该积极研究煤矿打孔施工技术,并研发配套钻孔设备,提高对本煤层的瓦斯抽放效率,给开采人员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3.2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
我国目前使用的矿井防尘设备,体积较大,移动很不方便,这大大增加了开采人员的施工难度。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防尘系统排放浓度在5 mg/m3左右,而国外的先进设备排放浓度在1 mg/m3左右,所以我国必须加强对矿井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
3.3 矿井应急救援装备的研究
由于近年来我国矿难频发,所以积极研究矿井应急设备可以说是我国煤矿安全科技研究的首要任务,在快速抢险就灾方面,我国尚无成套的专业化技术和设备,所以我国应组织专门部门加大对紧急救灾设备的研究,为救灾决策指挥和事故状态方面提供完善的技术保障。
4 结语
煤矿安全科技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煤矿产业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加快煤矿安全科技的研发,使煤矿产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加大管理监察力度,使我国的矿产安全“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景林,崔国章.安全系统工程[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2]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3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席爱民.模糊控制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救援队伍、“一案三制”、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企业四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形成政府与企业联动,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一)加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各地要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特别是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列入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协调,理顺管理体制,认真抓好落实,实现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五落实”。
2.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或明确应急管理的机构,落实应急管理责任,有效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二)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加快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通过整合现有应急资源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依托大中型骨干企业,增加政府投入和补助,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增强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根据全省地下矿山和危化企业分布情况及依托企业的条件,建立2~3家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3~5家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具有较高标准的现代化专业救援车辆、装备和满足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的各类救援物资,组建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人员队伍,建设环境良好的应急救援演练、训练场地,配备功能齐备的应急救援设施和器械,建立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和救援技术专家库。
2.推动市、县级安全生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地要根据本地区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分布情况,做好规划,依托骨干企业,建立本地区的骨干救援队伍,形成区域救援能力,以满足本地区事故救援的需要。
3.加强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大中型高危行业特别是具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按照标准建立专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其他小型企业尤其是高危行业企业没有专职队伍的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
2009年,认真抓好长广集团和巨化集团两支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导、督促两家单位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进度,按计划完成队伍的装备采购及场地建设任务。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签订协议,共同投资”的原则,结合全省地下矿山和危化企业分布情况,再确定2~3支省级应急救援队伍。
2010~2011年,在确定、完成省级应急救援队伍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省级应急救援队伍硬件装备配套建设。同时,探索提高矿山、化学事故救援队伍综合救援能力的途径,以省级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开展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培育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力量,完善和规范救援队伍参与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总结政府、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共建应急救援队伍的经验,推动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2010年,启动市、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和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争取2011年前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组建率达到50%以上,其他小型企业救援服务协议签订率达到30%以上。
(三)强化“一案三制”建设和政策研究工作
1.加强和规范预案管理,提高预案质量,进一步完善预案体系。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做好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同时,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在实施安全生产许可中依法对预案工作进行审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提高应急预案质量。
2.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按照国家“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应急决策和指挥机制,实现上下贯通、反应迅速,协调顺畅、指挥有效,调度灵敏、保障有力。建立健全省、市、县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各级骨干救援队伍之间的联动机制、事故风险监测监控机制、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等工作机制。强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在救援队伍建设、应急平台建设、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救援协调指挥等方面制定相关的地方规章、标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普法工作,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同时,结合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增强公众的应急法律意识,提高应急能力。
3.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面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工作。研究制订专职救援队伍面向社会服务和参加社会救援的有偿补偿政策、资金投入政策、工伤保险政策等,确保各类救援队伍面向社会服务、参加社会救援发生的支出和装备、物资损耗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确保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正常运行。
(四)加快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
建立具有统一指挥功能的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结合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包括通信系统、网络及主机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应用系统、指挥大厅和相关系统及数据交换系统在内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立包括危化、矿山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资源、特殊物资、专家资源在内的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实现与国家、相关部门及其他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培训演练、技术支持、物资与装备储备等保障系统,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技术、装备和物资支持保障。
2009~2010年,结合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并完成包括通信系统、网络及主机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应用系统、指挥大厅和相关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建设在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
三、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
全面实施“科技兴安”三年行动,充分发挥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和高等院校、企业等各方面社会力量在安全科研中的作用,加快推进安全科技创新。积极研究安全生产新技术,组织重点安全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可靠的现代化控制技术和安全防护设备。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力争高风险工艺(装置)的化工企业实现事故状态下紧急自动联锁安全保护;露天采石场全面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客运汽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实现安全监控全覆盖。
四、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安全监管效能提高为目的,加快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高效快速、运行可靠的省、市、县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掌握全省安全生产动态。加强系统内局域网和公共平台建设,建立政务信息和办公自动化工作网络。建立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信息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
(二)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重点抓好*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努力将*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成为安全工程技术实验与研发基地、安全设备检测检验基地和重大事故预防和鉴定基地。
(三)培育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为适应全省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评价、培训、认证、咨询工作的需求,保证各类安全生产服务机构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鼓励各类服务机构依法参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培训、论证、咨询工作,推行安全事务所制度,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机构管理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各类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大力培育和发展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安全评价、培训、咨询等服务机构、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逐步规范模式,为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服务。
五、加大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有效投入
一是积极协调各市和省级有关部门,制订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加大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投入。
二是各级政府要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安全装备保障、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推动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奖励、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培训等。同时,加强政策引导,研究制定促进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项目的政策措施,解决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相关问题。
三是要以政策为导向,鼓励和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加强安全设施检验检测,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真正使企业成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建设主体和投入主体。
四是严格实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完善建设项目安全预算和执行制度,保障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安全经费的基本需要。要扩大投融资渠道,采取市场化和捐助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的投入。
六、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