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5 16:03: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篇1

1中国文化自信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价值

中国文化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不仅对人们的精神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也体现出了重要的价值:

1.1文化自信是促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动力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培养技术能力扎实的人才,而且还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重要动力:第一,树立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使得高职院校能够充分认识到文化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可以利用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第二,高职公共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与国外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提高英语课程中文化教学内容的比重,使得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更好地将文化的相关知识纳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中,依靠文化的力量推动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1.2文化自信能够应对文化交流中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世界交流的不断加快,国外很多文化开始对本土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而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感和自豪感,能够应对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第一,避免产生盲目崇外西方文化的现象发生。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过分崇拜西方文化,例如:忽视本国传统的节日,但是对国外的圣诞节、感恩节等非常崇拜。由于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很多学生没有对自身进行合理评估,就去出国留学。第二,文化交流是世界发展的大方向,为了更好地发扬本国的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必须要树立文化自信,对国外文化采取包容的态度,学习优秀的部分,摒弃消极的部分,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第三,文化自信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与国外有人进行文化交流,拓宽英语学习的途径,不断提高公共英语的应用能力,发现英语学习中的不足,推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2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象非常严重

对于大学生来讲,树立文化自信对于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高职公共英语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本文对目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首先,很多大学生对本国文化不够自信,盲目崇拜国外的文化,没有考虑到自身能力和家庭实际情况等,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国留学。然而数据显示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国外的生活环境,也无法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其次,很多大学生盲目崇拜国外的节日,对情人节、圣诞节和感恩节等节日的庆祝活动趋之若鹜,但是对于本国传统的中秋节和春节等节日不感兴趣,认为这些节日已经过时。

2.2大学生英语教材缺乏传统文化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中加入国外文化的相关内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材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描述:第一,在高职英语教材中缺少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语表达也不是很清楚,过多地学习国外的文化,从而导致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忽视,不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第二,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往往是根据教材进行讲解的。如果选择的教材缺少传统文化,那么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也会缺乏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大多数的英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了解国外的文化,但是却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3高职院校没有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

文化自信表达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和自豪感,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并没有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第一,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方面没有体现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和宣传内容也比较少,没有利用校园文化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第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没有体现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所以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培养内容,无法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的力量,帮助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第三,课程的设置方面缺乏传统文化课程。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培养,导致语文课程、文化课程等等沦为选修课内容,由于选修人数有限,使得传统文化无法发挥广泛的感召力。

3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文化自信对于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缺失,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没有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因此,本文总结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相关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3.1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和语言学习的关系

文化自信和语言学习的关系,公共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无论是在形成和发展中还是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相关的文化。而文化自信和语言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第一,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自信,才能够正确看待国外的文化。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国外文化能够促进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将对语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转换为语言应用的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公共英语的学习效果。第二,当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对公共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国外文化与传统文化产生冲突时,更好地选择和保留文化中积极向上的部分,摒弃文化中消极的部分,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文化的内涵。

3.2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中加入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中应该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内容用英语知识表达出来,让国外友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对于树立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能够对传统文化起到继承和发扬的作用。教师应该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寻找英语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时,教师应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展示出对传统文化的强大自信,更好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大学生不仅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而且为了更好地提高英语成绩,需要不断学习国外文化。而当两种文化产生碰撞时,学生应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其他国家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国外文化的先进之处,补充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可以提高传统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3.3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高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其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自豪感。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发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责任,从而肩负起学习他国文化和学习本国文化的重任。大学生可以观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影片,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可以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另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或者写作比赛等等,设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题目,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上面。

3.4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

篇2

1大学英语课程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之余,应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多数国家的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以其所携带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弱化了学生的母语文化能力和民族认同感。中华民族文化遭遇巨大冲击,母语文化的保持与发扬面临极大的挑战。[4]大学生是展现文化自信的主要群体,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延续中华文明的重大责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对于大学生培养思辨能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培养民族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作用。

2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强调,大学英语课程要主动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要反映人类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成果,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进度安排等各方面内容,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遵照的总依据,也是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最终评定标准。但目前各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并非紧随《指南》。如果各院校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未做及时修订,没有根据新的文件提出明确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就会导致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语言教学表现失语。大学英语作为重要的人文公共课,课时量有所缩减。原本开设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已经削减至三个甚至两个学期。教师要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完成词汇、文章阅读、翻译及写作的讲解或练习等教学任务,而课时缩减就难以保障有充足的时间来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择未考虑到文化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这会影响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师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比较模糊。教师受所学专业及个人爱好限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较少,视野受限。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不能很好地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限于单词记忆、文章理解、阅读材料、课后作业等,缺乏对语篇内容的完整理解,这会影响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施,导致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欠缺。

3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

只有将中国文化知识有效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如何有效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教学,必须对整体和局部、多层面和各教学环节做出相应调整。

3.1修订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促进中国文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顺应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是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2022)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精神,对《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5版)进行的修订。院校在根据自身教学实际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时,应及时修订并且明确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中国文化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所应完成文化教学的任务和要求。

3.2调整教材内容,增加中国文化教学模块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材严重缺失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强调学生要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与文化。传统教材处处彰显英美文化,所选用文章对于中国文化涉及得很少,严重阻碍了当代大学生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学习路径。大学英语教材应该融入中国文化,要更多地用英语承载中国文化,借助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掌握以标准英语表述中国文化的技能,更好地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3.3优化教学设计,有效渗透民族优秀文化

大学英语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率最高的地方就是课堂,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开发教材中的民族优秀文化元素,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教师应在课堂导入时引入中国文化,增加中国文化用英语表达的辅材料,同时要注意难度适中。可采用教师或学生讲解、集体或分组讨论、视频或音频学习、翻译练习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中国文化的学习。同时,要引导学生避免盲目接受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广泛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第三版)第一课Sym⁃bolsofCulture的导入为例,教师可在文章导入中引导学生学习麦当劳及迪士尼西方文化时引入Sym⁃bolsofChineseCulture。教师可用象征中国文化元素的素材如饺子、茶、京剧、长城、兵马俑等来进行讲解。在讲解文章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单元主题进行中国文化的培养。《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的每个单元选取了单元主题类似的两篇文章,但学习的角度和深度有所区别。教师在讲解文章内容时,可利用当前的时事新闻、热点话题等进行中西文化比较。如在第一册第五单元ILoveThisGame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运动员精神时,可结合东京奥运会中苏炳添、巩立姣、全红婵等运动员的事迹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测试与评价是正确评估教学过程与效果的重要环节,能给予教学及时的反馈和引导。在处理课后习题时,教师可在翻译、写作等作业中融入中国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能力。如果在期末、A/B级及四六级测试中增加中国文化的考核部分,将能大幅度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唤醒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3.4加强中国文化教育,多元弘扬和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有效利用学校的校史馆、图书馆、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文化讲堂等有序展开中国文化的宣传和学习。教师可依托当地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档案馆、爱国教育基地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效利用校园网、英语网站(如ChinaDaily)、“学习强国”平台等的文化专栏、文化录播课,向学生手机推送、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阅读材料。教师也可以开设线上或线下选修课,如中华传统经典诗文的英文翻译作品解析等。

篇3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20-02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念影响着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载体。培养大学生自尊、自立、自强,树立高度的价值自信是其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和执行者,其价值自信的树立与否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效果。

一、价值自信的内涵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取向。自信是指人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个性心理进行积极评价的一种结果。它是一种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价值自信是指基于对某种思想观念或者政策方针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的强烈认同而产生的积极的自我评价。价值自信的本质则是人们对客观价值的一种积极主观评价。其中的价值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建立价值自信的前提和基础;二是某种价值所具备的价值,这是培育价值自信的关键和核心。这两个价值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价值自信的获得有三个影响因素。一是科学性。科学性越高,其解释说明的能力越强,越容易树立价值自信。二是价值性。价值性越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越好,价值自信就越容易获得。三是情感性,即主体对某种价值观念的内心体验、认同感,认同感越强,其价值自信就越容易获得。以上三个因素对价值自信的获得都有较大的影响。

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来说,一切行动都具有目的性和规划性。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选择都建立在清晰的自省意识的基础上,其核心则是价值认同。当人们对自身价值充分认同的时候,就能全身心的投入生产、生活当中,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和执行力,此状态即为价值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将一定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信息传播给社会成员,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与价值观念息息相关的活动。

(一)价值自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输送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它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树立稳固的价值自信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育者要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提升人格魅力,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教育资源,会对受教育者产生良好、持久的教育效果。

(二)价值自信推动受教育者树立信仰

从信仰的形成过程分析,树立自信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当面临教育者提供的价值信息时,受教育者对此信息产生认同感,并相信它是具备真理性的,不管该信息在客观上是否是真理,受教育者都相信它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当受教育者建立价值自信的时候,信仰才可以形成。

(三)价值自信对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社会形势的变迁,价值观念的改变,势必会对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有所改变。而这种改变又会作用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形成。信息时代新媒介的兴起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挑战。西方敌对势力借助新媒介的便利将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文化和偏激的价值观念逐渐渗透到我国,削弱了受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自信形成冲击,影响了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形成。面对这样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稳固的价值自信,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和新方法,以适应时代要求。

二、培育价值自信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价值自信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在价值自信方面存在价值不自信,对价值自信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入的问题。大学生的价值不自信主要表现为对传统文化中一些优秀的价值观念不够重视。如“志存高远”、“奋发图强”是激励青年的座右铭,但在“享受现在,活在当下”的影响下,青年人也逐渐放弃了当年的理想抱负。“勤俭节约,朴实无华”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在“提高生活质量,追求卓越品质”等观念的鼓动下它已经逐渐被弱化。部分大学生虽然能够认识到价值自信的重要性,但缺少对其进行思考;部分在学生虽然能够持有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但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

(二)价值自信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1.价值自信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的构成“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自信、积极、上进等心理状态是思想品德构成的主要因素,而价值自信作为一种心理满足状态,是大学生积极心理的显著标志。所以,价值自信是思想品德构成的基本因素。

2.价值自信有助于大学生知行转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价值自信对将人的思想品德认识转换为思想品德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即知行转化。在此过程中,情感体验是不可缺少的。所谓情感体验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社会思想品德、原则和规范去感受、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情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的情绪体验。培育价值自信的基础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中最显著的结果是价值自信。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价值自信能够加深认知,增强意志,巩固信念,是大学生知行转化的强化剂。

3.价值自信有助于大学生抵御不良思想的腐蚀

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改变的影响。社会的变革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当前,在世界向多元化和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一些腐朽、落后、极端的思想有所抬头,这些消极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在于“真”,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只有培育和强化大学生的价值自信,让其感受真实,体验真实,信服真理,才能增强大学生的判断能力,有效抵御外界不良价值观的侵蚀。

三、价值自信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辅导员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教育者。虽然近些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辅导员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和工作态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部分辅导员缺乏价值自信,不能够科学地设定工作目标,缺乏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无法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一)价值自信是辅导员职业价值认同的前提

当辅导员对自身价值充分肯定、认同的时候,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和执行力。若辅导员对自己的行为缺少价值认同,就会产生自卑、焦虑和失落等不良情绪,感觉内心空虚,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逐渐否定职业的价值,使自己陷入复杂的矛盾中,甚至开始排斥工作,进而产生更多的问题。

(二)价值自信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价值自信是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对职业价值不断认知、认同和自我评价的肯定。如果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认识不清或者对工作没有强烈的认同感,那他就会在工作中出现惫懒拖沓的现象,产生消极应对的不良情绪,这会削弱其对提高工作绩效的期望,使其丧失工作的动力和激情。自我身份的积极认同、努力培育自豪感和价值自信,是辅导员职业创新发展的动力,而价值自信则是其核心和源泉。

总之,价值自信的树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个价值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将树立稳固的价值自信作为首要任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互动交流,共同强化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树立价值自信。

[ 参 考 文 献 ]

[1] 李辽宁.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自信[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2] 陈树文,侯菲菲.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自信[J].思想教育研究,2012(8).

篇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59-01

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提出的“三个自信”,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充分肯定了文化自信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后勤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反映高校的文化特质、文脉传承和校园精神;一方面也要体现后勤实体自身的战略愿景、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一个生机勃发的高校后勤文化,它首先是自信的文化,因为自信能够产生动力,形成合力。后勤文化自信应从思想、理念和形象自信入手,从容应对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形,不断强化服务育人功能,努力提高后勤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

盐城师范学院后勤保障集团、基建处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二级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后勤改革和事业发展经验成果,大力推崇文化自信,夯实文化根基,创新文化品牌,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校园育人氛围。

1 加强思想自信,牢固树立服务育人意识

后勤职工整天和锅碗瓢盆、扫帚抹布、泥灰油烟打交道,看似低人一等,但其社会价值不容低估和忽视。事实证明,唯有住得舒适、吃得好,用水用电有保障,学生才能安心学习和生活,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后勤人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以阳光积极的心态和充满自信的精神努力工作,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校后勤注重对员工思想自信的培养,努力抓好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服务明星”评选、职工技能大赛、职工技能培训,邀请专家岗敬业思想教育辅导;组织参加全国高校后勤协会、省高校后勤研究会及相关专业委员会的学习活动,及时把握高校后勤工作动态,了解相关政策;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结合岗位实际开展“立足岗位讲奉献”、“学习王强精神”、“立家规、正家风”等系列研讨活动,支部组织开展“进军营、学模范”、“儿童福利院献爱心”等主题党日活动,使全体后勤员工都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工作作风有效转变,服务效率和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2 倡导理念自信,正确指引服务育人方向

理念是文化的灵魂,它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样,高校后勤文化理念贯穿文化建设的始终,它能够体现高校后勤文化的特色和亮点,具有一定的品牌示范效应。

盐城师范学院后勤保障集团、基建处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文化建设上,秉承“三服务、两育人”宗旨,坚持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与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相结合,与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相结合,形成了以“保安全、稳增长、促改革、构和谐”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倾力保障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服务理念, “善于学习、敢于超越、勇于创新”的价值观和“爱岗敬业、勤俭自强、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后勤精神。

在文化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岗位职责和行为标准,促进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我们推进内部管理改革,促进服务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我们建立内部竞争、约束机制,提高后勤整体运行效率;我们倾力打造校园文化环境,校园内绿地、花木、喷泉、雕塑构成天然和谐的优美画卷,学生公寓、道路、垃圾桶、图书馆景观带、王强展览馆无不流露后勤文化特色。

3 打造形象自信,努力优化服务育人氛围

后勤职工是“不站在讲台的老师”,他们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对学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我校后勤在食堂、公寓、卫生所等服务环境中张贴文明用语,要求员工在服务中带头使用文明用语,水电维修工人在维修完毕后收拾并带走维修垃圾,办公区域实行首问负责制,“言事帮帮”平台接受学生投诉,帮助学生解疑答惑等等,都对学生产生教育于无形的作用。我们还主动联合学工部门、二级学院开展“校园美食文化节”、“文明宿舍评比”、“节水节电节粮”宣传、学生“美厨大赛”、急救知识演练、超市“爱心义卖”等活动,通过向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领导干部帮扶对口班级、师生联谊共建等方式,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后勤员工的关爱和奉献精神,并因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而充满爱心和乐于奉献。

去年12月,我们筹办“出彩后勤人”2016年迎新文艺晚会,晚会通过演绎后勤人真实的工作、生活故事来宣传典型、弘扬正气,折射后勤人“出彩”的一面,观点独到新颖且极具感染力,并一举荣获学校2015年党建工作创新奖二等奖。

今年9月,学校媒体浓墨重彩地报道了“甘于奉献为幕后,勤勉前行促发展”后勤暑期工作巡礼,从“一封满含深情的感谢信”到“一场无声的战斗”,从“一次日行千里的奔波”再到“一个没有休息的暑假”,通过一个个典型事例,把后勤人平凡、朴实,顾大局,能干事的本质和能战斗,能吃苦,讲奉献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校内引起巨大反响。

为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扎实开展,后勤基建党总支引导全体党员职工立足岗位作贡献,结合暑期工作深入开展“后勤党员亮身份,模范带头树形象”活动,通过宣传后勤党员事迹,展示党员风采,引导见贤思齐,凝聚强大力量,铸就坚强堡垒。

同志曾经写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高校后勤文化的核心不是创造最大经济效益,而是要建立文化自信,因为只有自信的文化,才充满活力,才能实现持续长远发展。后勤人要坚持文化自信引领,把自信融入到后勤服务领域、服务项目和具体工作中去,积极塑造后勤人团结奋进、蓬勃向上的良好形象,讴歌后勤人爱岗敬业、竭诚奉献的高尚情怀,展示后勤改革、创新和发展成果,营造和谐稳定、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推动高校后勤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篇5

一、引言

中职教育是作为义务教育后分流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满足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就业去向继续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因社会文化对蓝领劳动和中职教育的认同感不高,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期待较高,尤其是高招扩招之后,更多初中毕业生选择了上普高继续学习,北京市已基本能够满足8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上普高学习。直接显现的结果是中职学校录取的新生的文化课成绩整体情况直线下降,很多专业还根据管理规定取消了专业面试,造成的结果是中职学校只能接受成绩分流中的底层学生,并且还不能进行专业兴趣和潜能的基本筛选,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压力,以及学生实习分配压力越来越大。

在学校德育工作实际中笔者发现很多中职新生不单单是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习问题;更多的学生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是自信心不足,甚至严重自卑的问题,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表现形式又有多种形式。

要立人先立德,要立德先立心。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笔者与学校德育工作团队一起,经过研究分析制定了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德育工作基本策略的工作思路。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学生自信心提升幅度大面积广,德育工作效果明显,并且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专业课学习训练和实习就业水平的提升。

二、问题分析与解决的主要实践

与普高就读的同龄人相比中职生的学业压力明显较小,但积累的心理问题较多,自信心偏低,这些问题已形成基本共识,且很多有识之士对于中职生自卑问题的研究分析比较充分。本文主要针对北京地区中职生特点,结合一线工作实际,实践研究增强中职生自信心的主要途径与实践成效。

(一)本文对自信心的基本界定

本文重点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中职生的自信心问题,关于自信心的定义更多地参考了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与英国激励大师史蒂芬.米勒(Steve Miller)的观点。史蒂芬.米勒认为自信就是你的感觉,自信是你可以想象并感受的东西。班杜拉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角度用自我效能这个概念进一步丰富了对自信心的研究和实践指导,他认为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作各种准备的感性评估。在某一情境下,有四个主要因素决定自我效能感:第一,行为成就:效能期望主要取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以前的成功导致高的效能期望,而以前的失败导致低的效能期望。第二,替代经验:观察他人的成败,可以对自我效能感产生与自己的成败相似的影响。第三,言语劝说:当你尊敬的人强烈认为你有能力成功的应付某一情境时,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第四,情感唤起:高水平的唤起可导致人们经历焦虑与紧张,并降低自我效能感。

(二)基本表现与成因分析

中职生普遍心理问题较多,以北京市昌平卫校2011年4月学生科对2009,2010级两个年级20个教学班共863名学生,其中男生140人,女生723人,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测验所用量表是SCL-90共90个 项目。分数大于等于160分的人数284人,占总人数的33%(scl90问卷>=160分定为阳性)。通过此项测评可以科学测出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 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10种因子。测评结果见下表:

该校的统计与分析发现的问题在中职学校具有普遍性,笔者也在本校做过类似的调研,并开展过心理辅导活动,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各种各样,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近十年(有的从幼儿园)的学习不顺利,进而承受来自同学、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各方的压力,严重损坏了学生自信心的正常建立。

学生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多数是与自信心缺失有关。反之,一旦学生自信心缺失,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且很难解决。学生性格不同,在行为方面和心理问题上呈现的形式也会有所差别。无论是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最终都能在心理问题上找到原因,也只有找准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对内因进行诊断分析,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进步、成长和成才的问题。一个自信的悦纳自己有一定自信的人,会更加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一个对自己自信,对做事自信的学生,才会更加努力地投入精力和毅力去学习与训练。

针对中职生群体自信心表现基本情况,学校德育的重点抓手应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的教育与培养应该贯穿整个在校学习与生活全过程,学校德育部门还应根据高一高二在校学习期间和高三下企业顶岗实习等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培养培训方案。同时,要特别强调一个教育和培养基本原则:学生自信心的增强需要教育引导,有时还需要相关理论分享,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认识自我;但自信心的提升要重在活动中体验成功,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不断积累自信。所以说学校要精心设计系列活动,有根据时间线推进的整体系列方案,更要有根据学生个案设计的个性化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打开心结,增强自信,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做法与实践

1. 理论学习与心理辅导,指导学生科学评价自己

指导学生正确地自我评估,合理地做出选择与改变,这些是帮助学生增强自信的第一步。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项目之一就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每一名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接纳、 对外沟通、交往以及亲子关系等方面的主要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样便于心理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等更具有针对性地辅导与帮助。全校由德育处牵头,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以及应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策略研讨。班级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板报宣传,同时对问题相对严重的同学要做到心中有数,积极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情况,设计帮扶活动。各班由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并积极吸纳班内干部参与,与家长一起,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学校心理中心定期制作心理月刊,帮助同学及家长了解心理学知识,尝试心理学常识分析自己的困惑与烦恼。

入学前三个月,学校统一组织进行自信教育。告诉同学自信就是你的感觉,自卑也是你个人的感觉。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能力特长,重点是告诉同学过去文化课学习的不理想,并不意味着自己一无是处。如:组织优秀毕业生到校面对面与学生交流,组织高年级学生干部对学生进行传帮带,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我,开启新的航程,各班开展讲故事活动――我是谁(名片设计)?让每一名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优点写出来,并在全班宣讲介绍自己,目的是引领学生关注自身的优势,而不是像以往,总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要求所有人要认真听,老师会在中间提问:“你旁边的同学兴趣是什么、爱好是什么?他的优点有哪些”,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与倾听,发言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体验到被尊重,被接纳的感受,集体归属感则逐步增强。进而各班级开展下一步活动---发现积极的自我,通过讲解标签效应的故事,引领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学会将消极的自我评价换一个角度来分析,为自己为同学贴上积极的自我评价标签,形成当自己或同学有消极评价自我时,及时帮助提醒,以积极的视角看问题,看自己的班级氛围。

一系列的活动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认识到自信的力量,积极态度的力量。

2.激励教育为主,引导学生悦纳自己

权威的积极评价对青少年自信心增长很关键。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尊、自信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曲线变化。由于自我意识中的“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并不总是与品德有关。另外,观点选择能力是衡量青少年社会认知水平的重要尺度,作为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威认知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青少年的人际知觉能力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外部到内心的发展趋势。罗森博格指出,高水平自尊、自信具有三大特征:自我接受、喜欢自己、对自己的价值有适当的尊重。基于对以上理论的基本认同,学校在引导学生做出科学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积极发挥权威评价和外部评价的作用,以激励评价为主,帮助学生形成高自尊、自信的心理自我认知,悦纳自己。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游戏(大风吹),所有学生围坐一圈,游戏失败的学生会有三种结果:一是被班级内的五名学生每人赞扬一句;二是游戏失败的学生要赞扬班级内的五名同学;三是进行才艺表演。学生们在游戏中感受到被接纳,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看到同伴的优点,达到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们在游戏的愉悦中逐步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越那自我 。

自卑感源于不正确的比较。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学生学习的年级越高,不自信的学生比例会越高,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误,家校教育缺乏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辅导。权威认知是学生培养自信的关键,但因为过度强调文化课学习与升学的关系,很多孩子在家长与老师的不满和督促中带着灰暗的心情成长。为改变这种不利因素,学校严格规定教师用语,通过专家辅导,向教师和家长剖析成人的激励与欣赏对孩子自信心增强的重要性。让老师明白教师积极的用语,不单单是规范、礼貌、情绪管理那么简单的事情,与学生健康成长息息相关。

激励评价也需要方法技巧和诚意。学校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指导教师与家长如何积极地与学生交往交流,因为泛泛地浮夸地表扬对激励学生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效果不大。教师与家长要针对每一个孩子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找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为激励评价的突破点,以此为圆心,逐步扩大激励范围,引导学生扩大自己的兴趣范围。比如,有的男孩孩子游戏玩得就是很棒,比同龄人水平高很多。过去家长老师因为孩子玩游戏耽误学习很着急,严格批评很多。换一个角度看,这正是这个孩子想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的点,他就是想通过玩游戏的能力证明自己也很聪明,潜意识中保护自己的自信心。家长和老师就可以从这一点出发,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激励评价他抬起头来做人。在班内,班主任安排他做多媒体管理员,并给予相应的德育加分奖励,对他相应的要求是作为干部要有担当,要处处做表率;班主任与家长配合,建立家校联系本,在本子上表扬他在家、在校好的表现以及寄予的希望,联系本有学生进行传递,而传递的过程就是对学生极好的激励过程。

在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增强他们自信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家校各方形成一致意见,统一行动。在制定学生个性化激励教育方案时,学校教师要积极邀请家长参与,校内各科教师与家长达成一致意见,要形成统一认识。“权威”人群观点一致对帮助学生尽快增强自信心和调整成长认知的一致性非常有益,也是必须的。另外,家长与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刻意追求完美,不要总是苛求自己。改变社会上各种浮躁电视娱乐节目式口号激励:我是最棒的,永远争第一。世界上没有什么人可以说是最棒的,更没有那么多第一。引导学生多做纵相比,与自己的过去比,有了进步与提高就是好样的。好孩子是夸奖出来的,孩子的自信心更是真诚地夸奖出来的。

3.实践活动锻炼,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正如史蒂芬. 米勒所说:自信就是你的感觉,自信是你可以想象并感受的东西。所以,培养提高学生自信心最为重要的环节是通过活动让他们感受体验成功。感受成功c自信的方式是多方位的,比如:鼓励学生塑造一个光鲜靓丽的形象,有了好的外观形象才能有好的感觉,有了好的感觉才能有自信。学校营造氛围,要求与鼓励同学多穿校服中的正装,展示阳光靓丽形象,增强自信,也为马上面临的实习就业做准备。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通过运动学会放松,保持镇静。在运动活动中也让很多有运动天赋的同学展示力与美,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热烈鼓励声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感受成功。鼓励学生适当对自己进行拉伸,挑战一下自己的恐惧极限,不要每天都谨小慎微地生活,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形式。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校内生活,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帮助同学锻炼社会交往技能,另一面,活动中能展露才艺的也会促进同学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肯定自己,提高自信。

通过实践发现,中职校在每月一主题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专业开展丰富多采的社团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非常有实效。专业课社团活动的开展可根据各专业学生兴趣,设计为专业技能拓展类、跨专业交流类、各类对外展示表演类、社会宣传服务类等辅助专业建设类的专业社团。学生课下在这类社团活动中,有的本专业技能会大幅提高;有的会因为跨专业变成多面手,比如学西餐的同学,参加中餐雕刻社,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盘饰水平;更多社团成员会在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技能比赛、下社区服务,以及参加公益活动等活动中,得到社会群众真诚地夸赞。这样一个个学校精心营造的善小,对同学来说会产生极大的成功体验感,因为这些孩子在中小学一直是边缘生,过去出头露脸的事往往与他们无关。同时,学校德育部门还及时对各类活动进行评比表彰,让每一位同学都会有得到肯定与赞许的机会,各类活动中的成功体验是其它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

三、结束语

中职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阶段,它帮助解决了一群特殊孩子的成长与生存问题。要立人先立德,要立德先立心。对中职生这群学生尤其需要从心开始,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自信的人格,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慢慢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不卑不亢,学会悦纳自己,并在活动去体验成功,逐步增强自信心,为将来下企业实习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为孩子们的一生幸福打造一颗坚强的心。

四、参考文献

1.周宗奎 主编,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诺曼.文森特.皮尔,钱峰 译,自信的力量[M],北京:东风出版社,2011

4.刘春玲,高剑,昌平卫校应对生源素质变化的基础管理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2013

5.王俊成 程琳, 浅谈大学生的自信心与心理问题[J],心理医生,2012年12月

6.杨丽,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2年5月

7.霍华德加德纳 著,沈致隆 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8.祁园园,多元智能评价观对学生评价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6月

9.魏君,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原因及自信心培养路径分析[J],求知导刊,2015年7月

10.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2015-07-30

11.Gerald Corey, Marianne Schneider Corey, 胡佩诚 等译,心理学与个人成长[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2.史蒂芬.米勒,钱峰等译,自信的七个秘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篇6

中图分类号:TP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179-02

一、文化乱象的根源的表现

我国的文化乱象已不是什么“隐约逼近的危机”,而是一个已到眼前的危机。随着多媒体、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巨大的信息量展现在我们面前,更多的文化问题也随之而来。近些年来,当人们感叹某些社会现象“物欲横流”、“道德滑坡”时,不可否认,那些“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乱象正在混淆着人们的视听,造成了文化审美与价值取向的混乱,为文化自信的缺失推波助澜。文化自信的缺失就是文化乱象的根源,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缺乏自信。《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如今,连“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也不免“裸死”的命运,“情和色”似乎成了一些导演吸引观众的法宝,《人民日报》评论说:“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谄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①“如果靠成分来抓住观众的眼球,只能说明导演不理解艺术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真正奥秘。”②《红楼梦》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今也要通过林黛玉“裸死”来博眼球,究其根本还是对我国的文化缺乏自信。

其次,对我国的传统礼仪、节日等缺乏自信。在礼仪方面,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而如今,成年礼、婚礼、丧礼、交往礼仪等日益西化,我国礼仪之邦名不副实;节日方面,中元节、重阳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离我们远去,而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甚至万圣节都在年轻人中大行其道;在医术方面,中医的存废之争一直延续,有的对中医质疑甚至指责其不科学,同时也出现了中西医结合口号下的危机------不管是礼仪、节日还是医术都逐渐的在西化,而忽略了我国深厚的根基,究其根本还是对我国文化缺乏自信。

最后,对我国的文化创新能力缺乏自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被国外肯定,我们才自我肯定;被国外承认,才自我承认。一个文学家是否成功要看他是不是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个电影导演是否成功要看他是不是入围奥斯卡或四大电影节,一个科学家是否成功要看他是不是在国外期刊发表了论文等等,比如,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上台领奖时,穿的是燕尾服,而没有穿符合自己中国人身份的服装,只是为了得到国外的认可。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我们恐怕会丧失我们自己,这种文化的y象,究其根本还是对我国的文化缺乏自信。

二、文化自信何以缺失

自古以来,我国文化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从未缺乏文化自信,恰恰相反,我国多数情况下是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优势意识带来的傲慢。大炮只是打开了我们的大门,而自信是被我们自己摧毁的,文化自信的缺失是近一个半世纪的事。

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①从“三个自信”走向“四个自信”。另外,2014年12月20日在澳门大学讲话时说:“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新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②再次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乱象的根源是缺乏文化自信,要想有效的治理我国的文化乱象,就要究其根本,了解文化自信是如何丧失的。

是第一次冲击。“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旧文化”指“中学”,“新文化”是指“西学”,断然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批判我国的传统文化,西化色彩浓重。以“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为内容,以“打倒孔家店”为口号,虽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副作用是打击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胡军曾经说过:“是一场关于文化改造或一场思想革命运动,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一场以西方思想文化来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运动。”③余英时也曾经说过:“自‘五四’以后,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即以为中国文化传统是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现代化即使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④他们也表明,时期,虽然认识到了精神、道德、价值观等文化层面是我国救亡图存最关键、最内在的一面,但是却忽略了我国的国情,全盘否定我国传统文化,盲目吸取西方文化,使我国特别是文化方面陷入了另一个困境。

是第二次打击。1966年至1976年的“”,从一开始就将矛头直接指向中国传统文化。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习惯”的口号。⑤中国文化的灾难自此开始。这场以文化领域为开端的“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的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很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文化园地荒芜,在一定时期内造成了“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进步。“”造成了空前的思想混乱,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个人崇拜等落后的思想行为开始泛滥,致使一些人对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严重削弱。

每经历一次冲击,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就愈不自信一次,就多一份自卑,或对自己的文化多一份否认。和的冲击,使我国的文化自信逐步丧失。

三、应对文化乱象的措施

文化乱象的根源是缺乏文化自信,对于如何应对文化乱象,究其根本就是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一)先生的“文化自觉”说

先生于1992年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他指出:“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自觉。

考虑到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心态的人今后必须和平共处,在这个地球上,我们不能不为已不能再关门自扫门前雪的人们,找出一条共同生活下去的出路。”⑥先生薄;二是,要不断反思,反思自己,也反思和理解别人的文化。

先生的“文化自觉”说,为我们如今的文化乱象指出了一条道路,要有自知之明,要不断进行反思。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对我国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才会自信,我们的文化才能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不止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经济、政治、科技等都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楼宇烈先生的“文化主体意识”说

从2004年开始,著名学者楼宇烈先生就在各种场合强调“文化主体意识”的理念。他指出:“当今世界,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前所未有,西方强势文化深刻影响甚至侵蚀着一些欠发达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如何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成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对于中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主体意识,就有可能被其他文化侵蚀甚至同化,沦为文化殖民地。”①

楼宇烈先生的“文化主体意识”是解决我国文化乱象、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作为中国的一员首先就应该具有主体意识。面对全球化,整个世界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反对它国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增强我国的主体意识,形成坚不可摧的思想屏障,净化我国的文化环境,增强文化自信。

(三)现实途径

应对文化乱象的现实途径,下面主要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说明。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要有顶层设计和长期的文化发展战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乱不得。文化乱象作为文化领域的一部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甚至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面对我国的文化乱象,必须要有顶层设计,协调整体与部分或者各个部分的关系,统筹全局,实现最优化。

同时,面对现在的文化乱象现象,长期的文化发展战略也必不可少。从古到今,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一直没有结束。并且,当今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的竞争日益激烈,谁占领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会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因此,我国的文化乱不得,必须要有长期的文化发展战略,才能更好的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其次,在社会层面上,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观念转变和价值认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我应取其精华、祛其糟粕,尊重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坚持中国文化本位立场,而不是一味的排斥、拒绝。

社会上的很多文化乱象都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误解,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比如),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和国情逐步发展而来的,它们弥足珍贵。虽然我们到了21世纪有了新生的文化,但新生的文化并不代表是新事物,以前的传统文化也不代表是旧事物,新生文化中比如文化乱象就属于旧事物,因为它是一种消极的、落后的文化。因此,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我们以前的文化,而是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转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偏见,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我国的文化凝聚力。

最后,在个人层面上,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

如今的人们,为了适应现在的生活节奏,盲目的追求各种快速度,而忽略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文化环境,使文化乱象日益泛滥。

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作为一名中国人,应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坚决抵制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乱象,净化自己的生活环境;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寻找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并以一种平等的豁达、自豪的心态积极参与其中,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因此,每一个国民,都应该自觉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中华民族美好未来作为发展文化的出发点。减少文化乱象,首先从自身做起。

谁占领了文化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文化乱象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通过作用于社会意识,最终动摇一个国家,而文化乱象的根源就是缺乏文化自信。中国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成为政治大国,又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成为经济大国,中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成为文化大国,而要想成为一个文化大国,首先就是要摆脱文化乱象,树立文化自信。

(1)名著重拍热的冷思考[N].人民日报,2010-07-23.

(2)学会敬畏经典[N].人民日报,2010-07-20.

(3).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C/OL],2014-03-07.

(4).在澳门大学讲话.[C/OL],2014-12-20.

(5)胡军.的反思[J].民主,2009,05:35-38.

(6)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M].中信出版社,2011-05-01.

(7)横扫一切牛鬼蛇神.[N].人民日报,1996-06-01.

(8).全球化与文化自觉――晚年文选[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13-12.

篇7

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厚实学生文化内涵,为了展示当代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面貌,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了 全面贯彻“以文会友”的指导思想,给文学爱好者们提供一个追逐梦想、展示自我的平台 ,致力于把文学社办成具有特色的优秀社团,我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活动

(1)在文学社指导老师及机构成员的带领下,社员们在学习之余开展讨论会、交流会,同时社员每月定期上交一至二篇文章,并有负责人对其进行审评,使社员们能够很好地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并提高文学水平。

(2)文学社开展全校性的征文比赛,通过指导老师及机构成员的评选,评出优秀作品,并在社刊上发表,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热情,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

二、工作成果

(1)征文比赛选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2) 文学社培育了一批文学新人,社员们通过在文学社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文学创作水平。

三、经验及教训

(1)作为学生性文学组织,未能最大限度上让学生自我组织,自我创办,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从中学到经验。始终坚持以“文学”为主,但在一年一届机构成员的轮换基础上,选举的机构成员并未全部做到尽职尽责,文学社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文学社有待不断充实,不断发展。

(2)征文比赛的宣传力度不够,未能让全院同学广泛参与,同时未能及时公布比赛结果。文学社应与时代同步,出版刊物应使之能反映时代气息,成为时展的见证。在办刊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办刊宗旨,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上开展刊物出版工作。此次社刊出版时间长,出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积极对外交流,通过交流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努力与其他社团全面合作,不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动力和目标。”是正确的价值取向,但未能切实实施。今后我们务必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让理论付诸到实际行动中来。

(4)校园是一方净土,没有世俗的东西,没有物欲的现象。文学社的成长,是校园文学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写出了一批又一批清纯丽致、澄碧洁净的作品,但在这其中也存在为利而写作的情况,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对社员的思想建设,让文学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社。当然,在文学社的发展征途上,本学期开始,我们新干部大都是第一次开展文学社的工作,经验颇为不足,所以也不无例外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但“吃一堑,长一智”,如今我们各干部也自觉得成熟起来,自信起来!而文学社这个青涩的苹果也渐趋成熟起来!当然,这还得归功于社员们的支持与信任。没有他们的支持和信任,文学社这艘航船是难以安稳地前进的。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此,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我们将不遗余力,为校园文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团素质拓展活动总结【2】

阳光地带心理社团于20xx年9月进行了针对初一、二学生的招募工作,并于10月运用小组工作的手法正式开展了多期主题活动。

一、 青少年自信心提升小组2个各7节

通过参加本次小组,组员的自我认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并且学会了认识、肯定和欣赏自我;变得更自信,敢于与人交流。

1. 初步了解,建立关系环节

由于组员是多半是初一新生,而且来自不同班级,以前没有参加过社团活动尤其没有感受过心理社团的不一样。所以,社工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一个能够很快打破陌生感的热身游戏---大风吹,组员在游戏中玩的很开心,在接下来的“个性化自我介绍”环节,大部分学生都展现了自己不同风格。

2. 认识自信,增进组员了解环节

社工在引导组员一个热身游戏“欢畅兔子舞”后导入了这次环节的主要活动--故事:“握住自信”,并围绕故事展开关于“自信心”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了三个问题的讨论:什么是自信;自信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有什么影响,是好还是坏;自信对成功的重要性。

3. 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发现优势

热身游戏“我是最棒”,让组员肯定自己;并且在游戏“价值商店”中,让组员对提高自信作重要的因素进行讨论,让组员认识到提高自信的方法是不能靠钱能买到的;继续分享“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让组员挖掘自身的优势、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4. 造就自信的自我

导入游戏“优点大轰炸”,让组员再一次感受自己没有发现的优点,膨胀自己;继续分享“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让组员从中感受如何造就自信的自我,学习提升自信的方法。

二、 沟通100——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

1. 社工和小组成员相互认识,订立小组规范环节。

由于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班级、甚至有跨年级的,第一次都表现得比较拘谨、受约束,但是在社工的引导下,同学们在破冰游戏“乌龟和乌鸦”中表示出很高的积极性和融入度,而且也很快地达成了第一节小组目标,在订立小组契约和制定口号的环节,同学们都积极发言,达成很好的效果。

2. 让同学学会倾听,明白倾听的重要性环节。

同学们因为第一节的活动中已经建立了不错的关系,并且对接下来的活动都表现出高度的期待。热身游戏中,学生在经过演练之后,对游戏规则更加明白,因此更容易投入到活动中。在主题活动中,尽管是简单的传话,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还是和传话前的大大不一。学生们也分享了一些感受,最后借着学生的分享,总结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倾听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倾听,不仅仅是听,还必须是听明白,听到心里去了,并且能够把意思正确地转达。

3. 引导组员认识沟通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表达环节

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在前两次集会的基础上,学生们彼此关系已经开始建立,同时由于小组成员全部都是女生,所以在游戏过程当中她们都没有什么顾虑。而此节的集会,主题活动是有口难言,活动分三个回合进行,学生们对于此活动都比较感兴趣,因此整个活动都非常投入。社工在最后的分享和总结环节也比较容易引导,学生也真正达到了在活动中悟到沟通的重要因素---表达。

4. 了解单双向沟通的重要性环节

此节集会的主题活动是“撕纸”游戏,目的是让学生来感受之所以每个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撕出来的纸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所以沟通时双向的,不仅需要传达者将信息表达明确,也是需要接收者的吸收。

5.增强组员间的信任,明白在沟通需要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环节

由于小组成员都是女生的关系,因此她们在人椅和信任跌倒活动中没有什么顾虑,因此活动都能够正常进行。此小组此节次的集会教之前小组进行更加顺利,效果更加好。在分享环节,组员们都分享了一些过程当中的切身感受。

6. 组员学会表达赞美,肯定他人,接受自己的环节

此次集会是小组的结束环节,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完全建立。因此在做优点轰炸的时候,成员之间都比较活跃,愿意用心去赞美别的成员,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整个活动过程都非常欢乐。社工在分享环节也比较容易引导,整个集会成员们都非常投入。

学生在心理社团活动中收获了很多、充分表现了自己,在同伴快乐的氛围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对接下来的社团活动充满了期待。对此,我们也将充分结合学生的需求开展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小组,让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社团素质拓展活动总结【3】

秋去冬至,凉爽的秋风已离我们远去,充满严寒的冬季已经来临,不知不觉这学期的社团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本学期,按照学校的安排,我们具体负责的英语社团,主要是由五年级的学生组成,共14位学生,大部分是英语成绩好的,有些是对英语感兴趣的。在社团活动中,我从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明显、语言学习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实际情况出发,侧重于开展阅读拓展训练,为学生交流语言习得、展示语言交际功能提供了平台。回顾半年的工作,特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及目标

为提高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英语意识和英语能力,进一步发展校本课程,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建立此社团。学生在“快乐英语社团”活动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行为习惯与人生境界的升华。通过社团活动,学生进一步体验了学习英语的快乐,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展示了学生的英语才华。

2.社团活动过程

本学期社团共有11次课程,22节课,期末社团展示的方式为话剧表演,为达成目标,我们将课程主要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话剧基础知识讲授

为扩展学生视野,做好话剧表演,首先让学生了解话剧的定义,话剧的分类,话剧表演技巧以及话剧表演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

第二个阶段,话剧剧目选择阶段

充分发掘学生个性,在确认学生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剧目。虽然五年级学生已学习了2年英语,参加本社团学生也主要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但由于口语水平和表演能力的限制,我们在几个剧目中选择了经典剧目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第三个阶段,剧本教授阶段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剧本较长,生词也较多,如dwarf, dangerous, prince, princess, mirror等, 在讲授的时候根据剧本情景,学生掌握的更容易。同样的方法学习了剧本中的重点短语、重点句子。学生掌握较好。

第四个阶段, 角色选择阶段

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英语水平,确定了角色.

第五个阶段,话剧排练阶段

篇8

主持人话语:作为一种成熟完美的综合性艺术,昆曲艺术的遗产价值体现在极其广泛的文化领域中。它代表着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曾经达到的最高成就,并在世界文化总格局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一席。明证之一便是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不同地区的首批19个文化社区和文化表现形式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中国昆曲(KunquOpera 0f China)赫然名列其中,它是得到由18名专家组成的国际评审委员会全票通过的4项代表作之一。

“入遗”十年以来,伴随着昆曲存活环境和发展态势的长足改善,昆曲正日益成为文化学者和高校师生关注的热点,与昆曲有关的科研日益繁荣。2001年12月,苏州市人民政府与苏州大学共建中国昆曲研究中心。自2003年以来,中心已在国家文化部的指导下实施五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编出《中国昆曲论坛》8辑。2005年8月,经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领导小组确定中心为“国家昆曲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并正式授牌。2009年6月,中国昆曲研究中心经国家文化部授予“为昆曲艺术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荣誉称号并受到隆重表彰。

为纪念昆曲“入遗”10周年,2011年5月间中心在昆曲发源地――昆山千灯召开第二届国际高校师生昆曲研讨会。来自海内外36所高校的百余名教授、研究生应邀与会,提交并宣读了65篇论文,内容覆盖昆曲史论、传奇文学、声腔音乐、场上表演、剧本翻译以及昆曲艺术的教育传承、昆曲文物的保护修复等广泛领域。本期专栏选刊千灯研讨会发表的部分论文。其中陈学凯教授从遗产守护、文化自信的高度对昆曲的历史文化内涵重新加以认识阐发,将昆曲传承的意义归纳为“既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中华文脉继承延续的工程,又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为中华文明在现代的崛起,做一种基础的扩展、强化、巩固与铺垫的工程”,进而就昆曲的传承发展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见解。周秦教授带领他的科研团队,通过为时五年的深入调研,基本理清了昆曲艺术的场上遗存现状,并以苏州昆剧院为基地,实施“苏州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初步建立起一个高校与剧团合作互动的工作平台,藉此“为昆曲遗产的保护传承积累经验,并产生实在的推动促进作用”。随着对外开放和国力的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多海外学者的关注和认同,近年常有外国名校博士研究生选择与昆曲有关的课题作为学位论文题目,并来到中国进修。美国耶鲁大学博士研究生Kevin Schoenberger采用国内学术界尚不太熟知的“混音文化”理论,分析研究明代戏曲家徐渭的杂剧《歌代啸》。立意新奇,方法独特,启人深思,颇值得一读。

摘要: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历史与艺术文化价值,而守护昆曲的历史与艺术文化价值。则是守护昆曲遗产的核心任务。昆曲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中华民族最古雅久远、积淀深厚、且包含有大量中国古代各种文化艺术信息的重要载体。昆曲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古雅的艺术气质,唯美精致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够感召与震撼人们心灵与情绪的艺术境界,是昆曲自身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从昆曲本身所具备的深厚艺术与历史文化底蕴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满怀这样的文化自信。昆曲的发展与创新必须以自我为中心,以充分彰显昆曲的文化自信。只有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彰显自己的文化自信,昆曲未来的任何创新与发展都不会失去其本真,昆曲才有大好的希望和前途。

关键词:昆曲;历史文化;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陈学凯(1954―),男,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12)01-0136-05 收稿日期:2011-10-15

保护昆曲首先是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坚持与守护,其作用是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性,以保障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基本精神,并为世人所认同。除此之外,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更为重要的还是昆曲作为中华民族最古雅久远、积淀深厚、且包含有大量中国古代各种文化艺术信息的载体的重要性,尚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对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也还远远不够;对于什么才是保护、传承昆曲的的最佳途径,尚存在诸多认识上的分歧。

昆曲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昆曲的出现虽然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元明之际,但是,戏曲的产生显然要早于这个时期,因为昆曲作为最精粹的戏曲艺术是戏曲成熟后的产物,在此之前的元杂剧就已相当成熟。昆曲是元杂剧的发展者与继承者,是高则诚、施解元“易北为南”的结果,也是魏良辅、梁辰鱼雅化昆山腔的结果。昆曲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是中国戏曲经历漫长的历史形成的,因此,认识昆曲的文化价值也应从中国戏曲的源头开始。

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史》中说:“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是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人神者也。商人好鬼,故伊尹独有巫风之戒。及周公之礼,礼秩百神,而定其祀典,官有常职,礼有常数,乐有常节,古之巫风稍杀。然其余习,犹有存者:方相氏之驱疫也,大腊之索万物也,皆是物也。”戏曲史家徐幕云先生则认为:被称为“优伶”的古代艺人,“优字始见于春秋之世;而‘伶’字则自黄帝时代。考‘伶伦’为黄帝乐官。”‘乐虽始于黄帝,至舜乃益备。史称舜作五弦之琴,又孑L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韶,舜乐也。”徐幕云的“优伶”说似乎将戏曲的源头推到了传说的黄帝时代。而穆凡中先生的《勾栏瓦舍》一书则认为:“百戏起于秦汉,两晋隋唐也很盛行。”

王国维、徐幕云和穆凡中在戏曲的历史渊源问题上,看法存在着一些差异,这只能说明中国戏曲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深厚难测的不同时代的不同文化内涵,对它的研究,存在着认识和观点上的多样性分歧则是必然的。

从中国戏曲史的角度来看,元明之际钟灵蕴秀的昆曲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数千年戏曲文化发展与积累的必然结果。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昆曲是从上古到元明这数千年来,戏曲文化演变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枝艺术奇葩,也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所能达到的最后一座高峰。而昆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就在于此。因此,昆曲的研究必须从戏曲的源头开始,这不仅是为了搞清昆曲之前戏曲演变发展的源与流的问题,更关键的还是要通过它们来认识昆曲背后所存在的深厚历史文化价值,进而才能够树立起支撑昆曲不断走向未来的源源不绝的文化自信。

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昆曲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为了延续我们民族的文脉,其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我们今天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不断地从昆曲中汲取中国古典文化思想之伟力,古典艺术精神之气质,古典艺术技巧之神韵,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人类历史上更伟大的文化艺术成就。因此,昆曲守护与传承的作用和意义,既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中华文脉继承延续的工程,又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为中华文明在现代的崛起,做一种基础的扩展、强化、巩固与铺垫的工程。以昆曲本身所具备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来看,我们是完全有理由对她满怀这样的文化自信的。

对昆曲的文化自信,也就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我们拥有这种文化自信的理由源于昆曲悠久的历史,唯美、隽永、深厚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有必要永远珍重、保持这一份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种“持志”精神,一种对我们钟爱的文化的淡定和自守。刘熙载在其《古桐书屋六种・持志塾言・叙》中说:“孟子始言‘持志’,志之赖於持也久矣。持之义不一端,大要维持之欲其正也,操持之欲其久也。持之之方亦不一端,大要善其志之所以养也,慎其志之所以发也。每念古人之学,无不以此为兢兢,而即可准此以见吾人之失。”“持志”是一种文化艺术能够永续传承的精神基础,也是我们今天守护昆曲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必备的精神意志与思想认识。

刘熙载认为“持志”的首要问题是“欲其正”。所谓“欲其正”就是要永远秉承守护一种艺术文化的正统和正宗地位,保持其正确的前进方向,而且要从始至终都毫不动摇。而难就难在能够使它久而不失,持之以恒地传承与延续。“持志”的方法同样也是要发扬其优长才可以保障其久而不失,只有充分发挥其文化艺术之优长,养其正气,慎其志趣,兢兢业业,才可以守之不失,才可以充分地张扬一种艺术传统自身所具有的文化自信和艺术魅力。

昆曲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它毕竟不同于其它一般的文化遗产,它之所以能够在我国首批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的评比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昆曲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古雅的艺术气质,唯美精致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够感召与震撼人们心灵与情绪的思想艺术境界。从这个方面看,昆曲的唯美精神,昆曲的艺术魅力,就是她自身的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今天要守护昆曲,就必须坚持对昆曲的这份文化自信。

昆曲的美学思想和美学价值,是在中国文明历史发展与演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她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既是昆曲艺术的源泉,又是昆曲赖以延续与传承的文化基础。同时,昆曲又是中国古代非物质文明的一座高峰,她把中国古代诸多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汇集综合于一身,尽显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以昆曲的音乐声腔为例,它的曲牌体的音乐结构,上承古代庙堂与宫廷音乐的余绪,还包括唐宋大曲以及宋词、元曲、诸宫调、唱赚、民歌、甚至于玄妙的宗教音乐在内。昆曲汇集了我国古代音乐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数千年优秀音乐的大宝库,是真正融合了百代之优长的华夏之音,是名副其实的雅乐正声。因此,从音乐文化的视角来看,昆曲相对于当今时代任何一种中外的音乐文化,包括中国其他所有的戏曲声腔在内,就其音乐文化内容的丰富与精美而言,无与伦比。昆曲以她的音乐文化之深厚、久远,以她的音乐文化蕴藏之丰富多样而冠盖群乐。我们应该看到,这是昆曲在音乐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文化自信之所在。

昆曲是“百戏之祖”,中国后来兴起的京剧和许多地方戏曲剧种,都曾经以它为师。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那样,昆曲与京剧的区别绝对不像其它地方戏和京剧的区别那么简单,昆曲与京剧和其他地方戏的区别并不仅仅停留在剧本、唱腔、调式这些方面。最为重要的是,昆曲是我国古典音乐和古典词曲的活化石,因而,昆曲所拥有的文化底蕴与文化价值是其它任何剧种都无法比拟的。以昆曲的曲牌为例,它承袭了唐诗、宋词、元曲的艺术传统。因为曲牌和词牌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在艺术形式上具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律。昆曲曲牌在格律上,要求曲有定拍,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京剧与地方戏则以板腔体为其声腔特征,板腔体的音乐结构与曲牌体的音乐结构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板腔体是由民间音乐乱弹发展而来,它是地方戏的显著特征。诚如傅谨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严格地说,除了昆曲以外,其他所有剧种包括京剧在内都只能称为‘地方戏’,因为除昆曲之外的所有剧种,都是基于某种地方趣味发展而来的。更局限地说,京剧几乎在所有方面都与昆曲构成鲜明的对峙――就其艺术上的地域特色而言,京剧无疑更接近于北方而不是江南,它在音乐声腔体系上,是梆子乱弹系统在其流变过程中不断与各地的方言土语相结合而衍生出的地方声腔中的一种,由源于湖广、安徽加上北京本地的诸多地方声腔发展演变而来,既为特定地域的民众所喜爱,同时也充分体现着这一特定地区的美学趣味。”

而昆曲却不同,它是数千年来士大夫知识分子所创造积累的戏曲雅文化,并成为跨越所有时代的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表,是我们民族精神高端和艺术高端在文化艺术领域里的绽放与显现,也是中国传统优秀艺术的一个总汇集。因而,昆曲在与任何中外戏曲剧种相比较和相对垒的过程中,都应该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才是正确的,而这一切都是由昆曲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我们认为,昆曲的文化自信是历史赋予的,是中华数千年文学艺术的积累赋予的,她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改变和杜撰的一种艺术。作为拥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戏曲经典,她能够继续存在于今天,本身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她更无需改变自己,也无需为了适应现状而模仿别人。这就是经典存在的价值和经典存在的意义,也是我们守护文化遗产的基本态度。因为昆曲是今天的中国人传承中华文明、延续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立足之点。所以,对于原汁原昧的昆曲的坚持守护与永续传承,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自信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真正的中华文化能否得以继续生存,以及她的未来命运将会如何的重要问题。

我们坚信昆曲的传承,必须首先树立起对昆曲的文化自信,并通过这种文化自信以达到繁荣与复兴昆曲的目的。而如何提升人们对昆曲的文

化自信,坚守这份文化自信,以及永久延续这份文化自信,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对昆曲抱有坚定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就是说昆曲的文化自信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寻找与实践的,只有我们不断地去努力展示与充分地实践,才不会使昆曲的文化自信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老子・三十三章》)昆曲的守护与传承只能是有志者的理想和事业,只有把昆曲看成是自己理想和终生事业的人,才适合于这一项工作。老子的“不失其所者久”就是指一种内在的自信力,有了这种内在的自信力量,方能走向久远。亦如孔子所言:“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篇》)

同时,昆曲的文化自信不是一种外在的期待,或者完全依靠外在的恩赐,而是一种自我的不懈努力与追求,这是我们永久保持对昆曲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我们在两个方面不断地继续努力:一是昆曲的理论研究要更加深入,对昆曲的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探讨应更加注重;二是演艺方面应不断地汲取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将其转化为真正的舞台实践,并传播给戏曲的广大受众,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成长繁荣的一个重要基础。

其次是守护昆曲的艺术理念和固有程式。

昆曲的艺术理念和固有程式,是昆曲区别于其它戏曲剧种的本质之所在,是昆曲的内在规律的外在展现,也是昆曲艺术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它是不容我们作任何背弃与改变的。守护昆曲的艺术理念和固有程式,是保持昆曲的文化自信,维持昆曲生命永续存在的大前提。亦如明代学人屠隆在其《梁伯龙鹿城集序》中所说的那样,“草木之华必归之根本,文章之极必要诸人品。”背弃了根本,丢掉了人品和灵魂,不仅是文化自信的丧失,实则是对昆曲的根本放弃。守护昆曲的艺术理念和固有程式,是对昆曲艺术信念的坚持,是对原有程式的维护,而这一切都需要有一种文化自信才能坚定起来并自持下去。

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一言以蔽之,就是对民族数千年来优秀文化遗产的珍视与崇敬。亦如孔子在对待三代传统时的态度一样,坚持“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篇》)孔子决心守护周公之道统,并声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篇》)孔子的伟大与不凡即体现在这里,那就是他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精神,孔子最终以三代传统的不朽而成就了自己的不朽。孔子不是企图通过舍弃和贬低传统来张扬自己,孔子的圣智是基于对民族优秀传统的敬畏,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崇拜,对传承华夏道统的历史使命感,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因此,孔子的人品是尊贵的,孔子的文化品位是高尚的。孔子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此。

其三,昆曲的文化自信在于充分展现自己的艺术理念与原则。

明代昆曲曲师钮少雅在其《南曲九宫正始・凡例》中说:“大凡章句几何,句字几何,长短多寡,原有定额,岂容出入?自作者信心信口,而字句厄矣。自优人冥趋冥行,而字句亦厄矣。试就《琵琶》一记,夫句何可妄增也?南吕宫【红衲袄】末煞,妄增一句,不几为同宫之【青衲袄】乎!夫句何可妄减也?南吕调【擎梧桐】末煞,妄减一句,不几为同调之【芙蓉花】乎!夫字何可妄增也?仙吕宫【解三酲】第四句下截妄增一字,不几为南吕宫之【针线箱】乎?夫字何可妄减也?正宫【普天乐】第一句上截妄减一字,不几为双调之【步步娇】乎!”钮少雅还指出:“凡歌曲必先正其文句,而又合调依腔,方为正体。”钮少雅以一个昆曲艺术家的眼光与立场,不仅坚守了昆曲的艺术理念与原则,亦在于通过理论影响和昌明自己的思想主张,来充分地展现与强调昆曲的艺术理念和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强化昆曲艺术的本真,从而坚定人们对昆曲的文化自信,达到永续传承昆曲艺术精髓的目的。

其四,昆曲的发展创新必须以我为中心方能彰显其文化自信。

任何文化艺术的生命延续都必须关注发展与创新的问题,昆曲亦不能例外。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讨论这一问题更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守护文化遗产与发展创新之间,有时的确是存在着一些尖锐的矛盾与对立。至于古老典雅的昆曲应该不应该有所创新,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昆曲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和条件下,才可以畅言发展和创新的问题,因为创新与发展不是一个可以不可以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哪一种成熟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的问题。我以为在目前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昆曲作为文化遗产还处于频临消亡的低潮时期,是不宜提倡发展创新的。因为它会干扰文化遗产的抢救与挖掘工作,而削弱和分散本来就非常稀有的昆曲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应该说在当前的形势下,积极地保护,倾尽全力地坚守,只争朝夕地抢救、挖掘与传承才是当务之急。等到昆曲步入了繁荣甚至于异常火热的时代氛围时,等到我们对昆曲的认识和把握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时,创新必然会在内部发生,而且会自然天成,合情合理,没有做作,到那时更无需我们刻意去提倡创新了。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昆曲能否借鉴不同文化和不同时代的艺术元素,来装扮、修饰、美化自身?我们认为:凡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艺术都有着某些共同的规律性,艺术文化尽管不可同类,但其内在的精神总有相通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同艺术文化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与借鉴的。问题是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间与恰当的地点上,找到一种自然的交集,而且这种自然的交集又能为昆曲的发展和创新预留多大的空间,我们能否做到既无不及,又无太过,使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嫁接融合达到一种天衣无缝、恰到好处的水平。

篇9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有很多种,自尊自信就是其中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一个人的成才和成功,除了科学文化知识外,自尊自信也是重要的条件。那么,今天,我们旧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自尊自信,自尊自信是怎样促使我们取得成功的,我们有应该灾难样培养我们的自尊自信呢?现在,我们先来了解身们是自尊心。

(二)、看图片,分析情景。

第一幅画:《注重仪容》

小冬每天上学都要穿好校服,且在出门前都要在镜子前照一照,看一下领子有没有反好,纽扣有没有扣好,鞋带有没有绑好等,总之,小冬升上中学后,开始注意修饰自己。

第二幅画:《名牌》

小明学习成绩不理想,看到好友小刚穿了一双名牌鞋,非常羡慕,但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工资都不高,买不起,就跟几个同学借钱也买了一双。穿着名牌鞋来到学校,许多同学投来了羡慕的目光,还有一些同学围过来欣赏,小明感到很快乐。

第三幅画:《当众批评,我很难受》

这天,小强放学后又踢足球,很晚才回到家。恰好,啊姨一家来他家作客。小强的父母看到小强又迟到回家,很生气,当着众人面就批评小强,还把小强学习成绩差,不做家务,懒惰这些坏毛病一一数出来,小强觉得和难受,很没面子。

第四幅画:《受到表扬,我很高兴》

小华在这次期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都拿到了好成绩,老师在班会课上表扬了小华,同学们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小华觉得很高兴。

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哪些是自尊心的表现呢?(第一、三、四都是,第二个不是)小明借钱买名牌,追求表面的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是不是自尊呢?(这是虚荣心的表现)虚荣心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那什么是自尊呢?(让学生先讲)人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并注重维护这一尊严。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人们不仅需要在容貌和衣着上修饰自己,还要在阿姨能够性上约束自己,同时不容许别人歧视与侮辱,甚至自己做了好事,取得了好成绩都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或尊重。我们说,这就是自尊。自尊也称为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的尊重的心理。

那什么是自信呢?

第一幅画:

小玲同学的身体比较胖,总是怕同学笑话她,由于她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更觉得同学都看不起自己。所以,她从不主动与同学交往,同学不了解她的心理,只是觉得她不好接近,渐渐疏远了她。因此,她变得情绪消沉,性格孤僻。

第二幅画:文艺晚会即将来临,当老师让几个同学负责演出一个节目时,问同学:“你们能行吗?”同学们思索一下,马上回答:“行,我能行。”

哪一个是自信心的表现呢?(第二个)为什么第一个不是呢?因为第一是自卑的表现。自卑往往容易把困难想得过于严重,失去进取心,很难取得成功。第二个就是自信的表现,那什么是自信呢?就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

(三)、听故事,讲故事

我们说,自尊自信很重要,它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良好的自尊自信为先导的。请同学们听爱迪生的故事,我们就能体会到自尊自信是成功的重要条件。(让一个学生来讲):爱迪生是世界有名的“发明大王”。但是,他在小学的学习成绩很差,只读可3个月书就退学了。由于他学习成绩太差,还偏偏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问得老师张嘴结舌,老师非常恼怒,常常当众说他是“傻瓜”。爱迪生受不了这样的侮辱,眼泪汪汪地回到家中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表示在也不进学校的大门了。当过教员的妈妈同情儿子的处境,给爱迪生退了学。回到家,妈妈严肃地对爱迪生说,从今以后,我教你读书,你有没有决心学好。妈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爱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严肃神情,回答说:妈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这就是少年爱迪生最早立下的志向。他一生有约2000项发明,像留声机、电灯、电影、蓄电池等等。爱迪生从一个穷苦的、没有受过正式学校教育的孩子,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发明家,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他的名字永远闪耀着光辉。可以说,爱迪生取得的重大成就来自于他的自尊自信。同学们还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让学生讲)象这样的离子还有很多很多,所有的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自尊自信是我们成才成功的重要条件。

(四)、表演小品

自尊自信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我们说自尊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培养起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尊自信呢?先请同学们看小品(小品的内容是:班集体在评选三好学生时,对李华是否当选产生了分歧。班上大多数同学认为李华够条件,但个别同学却不同意:小平同学认为,期中李华的成绩比他还少2分;小强同学说,100米测验,他还比李华快呢;小明同学说,他的书法在区里的过奖,而李华在班级还没有出线。对此,李华也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确实还不行。)看完后,请同学们发表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首先,这些同学的观点是不对的,每个人总是既有长处,又有短处,要学会全面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另外,作为李华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坚信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能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这样才有可能获取成功。同时,李华要获取别人的尊重,也要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获得同学的尊重和信任,成为每个同学都认同的三好学生,取得最后的成功。那么,作为你自己又应该如何做到自尊自信呢?(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严格要求自己,衣着整洁,不讲粗言隈语,遵守纪律,乐于帮助别人,争取优良的成绩等等,这样就能做到自己尊重,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另外,在生活、学习中,发掘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这些长处、优势就是我们自尊自信的支撑点。)

(五)、学生交流和表演

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回去先找一找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现在你能把你的枨触和优点告诉老师或表演给老师看吗?(请同学表演,然后回答:这些长处和优点对你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呢?)

篇10

“一个人不可能给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要使学生有人生目标、有自信,教师自己必须目标远大,充满自信。成就一支这样的教师团队也是教育管理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第一,学校共同发展愿景能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没有目标的工作将是机械的,长此以往,职业倦怠会悄然产生。让学生每天面对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对学生是不负责的。自从学校让教师参与制定团队共同发展愿景后,教师们结合“管理科学规范,队伍德能皆优,质量全市一流,口碑名牌典范”的24字团队发展愿景,规划了个人发展目标。“做一个有责任的教育人,做一个懂得育人艺术的教育人,做一个善于进行心与心沟通的教育人,成名师”成为了教师的心声。在以上“为师理念”的支撑下,每个教师都有学期发展规划,备课团队、班级任课教师团队、教研组团队等个个教师团队都有学期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三部曲”形成,即先成合格教师,再成优秀教师,争当教学名师。

第二,“双向选择”模式利于组建发展目标一致的教师团队。学校教师团队中有两个团队是最核心的,即班级任课教师团队和备课组团队。其中,班级团队共同面对同一学生群体,从理论上讲应当是一个目标一致的群体。但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班级乱了,班主任怨科任教师驾驭不了课堂,科任教师质疑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有限。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这个团队不会合作,没有共同的发展目标。由此可见,组建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团队是何等重要。“双向选择”的班级团队组建模式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所谓“双向选择”团队组建模式就是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可以互相选择对方,每位教师都提交自己的选择方案,校务会本着“尽量按照教师互选的意愿来配备”的原则平衡组合。通过“双向选择”组建的团队,由于成员之间互选而彼此心存感恩,工作中可谓是“目标一致,志同道合”,工作起来也更加信心百倍。

第三,“捆绑”团队利益,实现了团队发展目标的统一。经验告诉我们,共同的团队利益,可以促成共同的发展目标。在教育管理中如何通过“捆绑”团队利益统一团队目标呢?经过对教师评价方式的理性分析后,学校提出了进行“团队评价”的教师评价理念,这不仅是对原有教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补充,也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团队评价”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可以是各种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可以是教育教学考核活动,也可以是各种表彰奖励活动等。实践证明,“团队评价”体系实现了捆绑团队利益的目的,强化了团队的共同发展目标,使团队成员在业务上互相帮助,在精神上相互支撑。为了团队的荣誉,每个人都会积极主动地努力,因为谁也不想成为团队的短板,谁也不想拉团队的后腿,极大地调动了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第四,“碰头会”制度提高了团队目标的达成率。教师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情感并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波动的少年,班级团队目标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经过近三年的实践与研究,学校制订了“碰头会”制度以提高团队目标的达成率。所谓“碰头会”制度就是学校规定班主任在固定时间组织任课教师召开碰头会,交流学生近期状况,共商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班级教育目标达成情况,计划下一步的教育方案。小小“碰头会”,却能碰出教育大智慧,使教育的有效性大大提升。

第五,“教师大讲堂”是教师树立自信的舞台。教师的信心是在不断展示自我,得到领导认可、同事认可和学生认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校的“教师大讲堂”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工作经验交流的平台,让年青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等业务水平不同的教师都能获得在群体面前展示的机会。每次展示都是一次被认可的契机,都会使教师从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增强对事业发展的自信心。一位教师在“班主任班级管理招法”交流会上向全体教师介绍了“利用积分制进行班级管理”的经验后,得到一致好评。他的管理招法很快在全校推广使用,这位教师也因此信心大增,班级管理水平再度大幅提升,成为全市知名教师、优秀班主任、全市劳动模范。

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是体现教师业务能力,帮助教师树立自信的有效渠道。如果教师在公开教学展示活动中得到广泛好评,那无疑是对教师最大的褒奖。回顾名师的成长之路,他们都曾经历过公开教学展示活动的千锤百炼。无论是“同课异构展示课”还是“激趣教学展示课”,都会为教师提供展示教学水平,获取成功体验的机会,使教师对自己更有信心。

二、让学生享受“目标、自信”教育,走上成功人生路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让学生享受“目标、自信”教育,就要将它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彰显于课堂教学上、贯穿在学生的文体活动里,让“目标、自信”教育与学生如影相随,无处不在。

一是让学生每天耳濡目染“目标、自信”文化。校园文化是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我们要开展“目标、自信”教育,就要将其融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中。学校墙壁上的《班级发展目标》、挂满苹果的“心愿树”、《我自信,我挑战》的倡议书等,都蕴涵着“目标、自信”理念,随时可以被学生摄入眼中。学生在“目标、自信”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逐渐懂得了目标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学会了设计和调整长期或短期目标,为未来拥有成功人生打下基础。

二是让学生展示多元才能,放大学生优点,增强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也就是说,教师时刻不能忘记“因材施教”。学校建立了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小组,定期开展“体育节”、“合唱节”、“艺术节”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多元才能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尽展才能、尽释光辉的机会,发现并强化了自己的长处。文化课的学习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每个学生的目标都有实现的机会,也都能从中获得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