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风险评估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5 16:04: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化学反应风险评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化学反应风险评估

篇1

中图分类号:G449文献标识码: A

一、危险化工工艺风险等级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是根据石化企业危险化工工艺的客观状况、系统性能、动态特征、稳定状态、可控制程度等进行科学的导向,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结构。

对于评估指标体系等级的划分要求能够客观的反映危险化工工艺的实际情况,等级划分要科学合理、清晰明确,各个等级都能反映出等级指标中的模式特点,所以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进行设计。

1.评估指标体系等级的划分要求能够客观的反映危险化工工艺的实际情况,等级划分要科学合理、清晰明确,各个等级都能反映出等级指标中的模式特点,层次分明,突出等级特点。

2.在设计危险化工工艺风险等级指标体系结构中,要突出等级的代表性,避免各等级之间的影响和连带。

3.指标体系等级划分运用科学的定性、定量方式,将等级评估过程转换为定量赋值计算过程,如遇到难以赋值和量化的指标可以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将其分类。

4.等级评估指标体系要建立在实际可行性与可操控的前提下,对于资料的分析与处理尽可能的选择可定量获取数据的方式。

二、危险化工工艺概述

1、化工工艺的危险性

化工工艺是指通过原料处理、化学反应、产品精制等化学生产方法,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这些过程通常需要相应的操作条件要求,并需使用特定的仪器和设备,使材料发生物理学上或化学上的变化,而危险化工工艺就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中毒、火灾或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工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将石油、天然气等原材料,通过相应设备使其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其工艺普遍具有连续性强、操作复杂的特点,原料、产品中包含大量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腐蚀性的物质,且反应多是在高温、深冷、高压等特殊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反应装置的运行、检修、运输、安装等环节也普遍存在危险性。

2、化工艺危险源的具体分析

1)危险化学品。国务院颁发的危险货物品名表与危险化学品名录中,将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与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及自燃固体、氧化物及过氧化物、以及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等几大类。可以说,这些化学品在石化生产中都有所涉及,其中一些还是重点石化工业的主要原料与产品。以其中的主要危险气体而言,最为常见的就包括液化石油气、氢气、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等,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从油气田或石油炼制中获得的碳氢化合物,可以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或燃料使用,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并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且极易受热膨胀,在大量被吸入人体后,还会导致窒息中毒等问题;氢气作为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生产中需加入氢气通过去硫和氢化裂解来提炼原油,但气体具有无色无味、燃烧火焰透明等特性,因此发生泄漏时,通常很难被察觉,一旦液氢外泄至空气中,就有可能与空气混合引发燃烧爆炸事故;而其他常见的氨气、硫化氢气体等,也各具可燃性、腐蚀性等危险,必须妥善管理,加强预防控制。

2)反应装置的危险性。化工生产设备的危险性主要来自其生产原料、产品、以及相关工艺条件,催化裂解、常减压蒸馏、延迟焦化以及汽油加氢等工艺中,设备的安装、运行,及维护都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以催化裂化装置为例,该装置主要包括反应器和再生器、加热炉和辅助燃烧室、裂解余热锅炉、油气分离器、气分装置等。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和产物分离3个主要工艺流程,以原油蒸馏所得的馏分油为原料,在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裂化反应,以获得轻质油品和液化气等产品,其原料与副产品、产品均易于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有毒,且易泄漏,具有中毒危害。故整个装置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危害特性。此外,工艺中的高温、高压等工艺条件和装置自身的缺陷等也构成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因素。

三、重视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

1、危险源辨识

应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生产过程对其工艺中各物质与装置的固有危险性、危险物质容量、温度、压力、操作方式、反应放热与腐蚀性等多个项目分等级赋值并进行累计计算,所得的危险程度再结合其风险指标、危害程度及后果、控制方案等建立完备的资料数据库。以危险物质容量为例,该指标是针对工艺装置中各种反应物的含量,参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或《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等标准进行分级,含量的计算应以反应物的反应形态为标准,有触媒的反应还应去掉触媒层所在的空间。在计算机的自动识别和控制程序设计中,还应完善系统中的查询、保存、修改等功能。

2、风险等级评估指标体系的合理性研究

1)通过建立危险性化工工艺风险等级评估指标体系可以根据化工工艺的工艺参数进行固有危险性划分,再根据安全生产中容易发生危险事故的管理措施进行危险评定,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2)危险性化工工艺的固有危险性可以通过建立定量赋值计算方程,采用计算的方式进行评估,这样得到的结果更加科学与准确。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突发事故的风险定性的方式进行分类,综合化工工艺风险进行等级评估建立执行标准,将石化企业化工工艺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3、科学进行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估

化工工艺应用中,化学反应相关设施仪器安全性、应用材料的运输、属性、冷凝处理、过滤操作、干燥处置、反应混合等环节尤为重要。化工生产中连续的处理过程体现了良好的稳定性,优质的生产效能以及安全等级,因此该环节成为安全评估的首要因素。当然,不同化工工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显现出的特征有所不同。进行比对分析不难看出,间歇工艺体现了更为简单便利性,其操作处理手段具有良好的弹性。在设计阶段中,可应用精准度有效的数据资料,体现了良好的通用性。风险识别过程中,应关注化学反应呈现出的具体路线。一般来讲一类反应会呈现出若干工艺路线,因此我们应比选出应用路线可降低危险物质的总体用量、预防危险事故的模式,并尽量选择无毒害、危险影响低水平的材料。还应有效的掌控过程条件要求的苛刻性,令其限定在较低水平。例如,在应用催化剂对各类化学危险材料进行稀释处理,可有效的降低反应呈现的剧烈现象。还可积极采用新工艺科技手段,降低危险介质的总体藏量,并提升原材料整体应用效能,降低形成废料量。对于各类过程用料以及化学反应辅助剂,应尽可能的回收再利用,进而有效的抑制化学反应变化对生态环境形成的不良破坏与污染影响。

化工工艺设施在化学反应处理阶段中,还会呈现出偏离健康运转状况问题,进而导致超温超压的危机现象。为此,在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估阶段中,应注重选择优质的压力管控装置,并做好各类排泄阀门、防爆安全板、通风连接管路、安全阀门的评估判断,做好关键环节的维护保养。同时应评估各类稳定装置,例如紧急操控设施、冷却系统有否会对化工生产工艺产生危险影响,具体的等级标准。就化工生产中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采用全自动智能管控体系,也可引入程序控制系统。当产生爆炸以及安全火灾等危机事故,则可有效的预防安全隐患的不良蔓延与扩充。另外应全面考量管理维护的可靠性,各类设施管路均应配设必要的阀门装置,令其同检修部件可有效断开,确保操作员工自身安全性。另外还应考量进行安全救援系统设备的科学配设,例如布设洗眼区域以及安全淋雨系统设施等。

4、其他管理内容

其他管理内容包括方案设计与评估、数据管理、预算管理等。要确保安全辨识与评价的可靠、实用,必须对包括生态环境污染等内容在内的危险辨识及控制、工艺路线的科学性、作业的安全性、以及工程进度计划等方案进行综合评估;而针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数据库应具有运行稳定、更新快、可扩充的性能,预算管理则应根据实际风险特点,合理配置安防费用,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结束语:针对化工工艺技术特征、生产危险性进行必要的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估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明确化工生产安全状况,掌握危险管控点,方能提升管理效益,营造安全可靠的化工生产与工艺应用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1 石化企业危险化工工艺概述

1.1 石油化工工艺的危险性

化工工艺是指通过原料处理、化学反应、产品精制等化学生产方法,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这些过程通常需要相应的操作条件要求,并需使用特定的仪器和设备,使材料发生物理学上或化学上的变化,而危险化工工艺就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中毒、火灾或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工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将石油、天然气等原材料,通过相应设备使其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其工艺普遍具有连续性强、操作复杂的特点,原料、产品中包含大量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腐蚀性的物质,且反应多是在高温、深冷、高压等特殊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反应装置的运行、检修、运输、安装等环节也普遍存在危险性。

1.2 石化工艺危险源的具体分析

(1)危险化学品。国务院颁发的危险货物品名表与危险化学品名录中,将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与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及自燃固体、氧化物及过氧化物、以及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等几大类。可以说,这些化学品在石化生产中都有所涉及,其中一些还是重点石化工业的主要原料与产品。以其中的主要危险气体而言,最为常见的就包括液化石油气、氢气、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等,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从油气田或石油炼制中获得的碳氢化合物,可以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或燃料使用,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并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且极易受热膨胀,在大量被吸入人体后,还会导致窒息中毒等问题;氢气作为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生产中需加入氢气通过去硫和氢化裂解来提炼原油,但气体具有无色无味、燃烧火焰透明等特性,因此发生泄漏时,通常很难被察觉,一旦液氢外泄至空气中,就有可能与空气混合引发燃烧爆炸事故;而其他常见的氨气、硫化氢气体等,也各具可燃性、腐蚀性等危险,必须妥善管理,加强预防控制。

(2)反应装置的危险性。石化生产设备的危险性主要来自其生产原料、产品、以及相关工艺条件,催化裂解、常减压蒸馏、延迟焦化以及汽油加氢等工艺中,设备的安装、运行,及维护都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以催化裂化装置为例,该装置主要包括反应器和再生器、加热炉和辅助燃烧室、裂解余热锅炉、油气分离器、气分装置等。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和产物分离3个主要工艺流程,以原油蒸馏所得的馏分油为原料,在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裂化反应,以获得轻质油品和液化气等产品,其原料与副产品、产品均易于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有毒,且易泄漏,具有中毒危害。故整个装置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危害特性。此外,工艺中的高温、高压等工艺条件和装置自身的缺陷等也构成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因素。

2 重视风险评估加强安全管理

要全面控制石化企业化工工艺中的危险性因素,就必须建立安全生产数据库,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通过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实现生产全过程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安全方案设计、费用计算等一系列高效管理工作。

2.1 危险源辨识

应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生产过程对其工艺中各物质与装置的固有危险性、危险物质容量、温度、压力、操作方式、反应放热与腐蚀性等多个项目分等级赋值并进行累计计算,所得的危险程度再结合其风险指标、危害程度及后果、控制方案等建立完备的资料数据库。以危险物质容量为例,该指标是针对工艺装置中各种反应物的含量,参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或《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等标准进行分级,含量的计算应以反应物的反应形态为标准,有触媒的反应还应去掉触媒层所在的空间。在计算机的自动识别和控制程序设计中,还应完善系统中的查询、保存、修改等功能。

2.2 安全评价

石化生产的安全评价具有多目标、多属性的特点,单一的评价方法并无法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危险程度,因此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提供多种评价方法再进行优化。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预评价、中间评价和现状评价,工厂设计的安全性评价、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评价、人的行为安全可靠性评价、作业环境和环境质量评价以及物质的物理化学危险性评价等,实践中应将多种方法相结合,并引入行为矫正技术,模糊数学理论、层次分析法、风险指数法等,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2.3 其他管理内容

其他管理内容包括方案设计与评估、数据管理、预算管理等。要确保安全辨识与评价的可靠、实用,必须对包括生态环境污染等内容在内的危险辨识及控制、工艺路线的科学性、作业的安全性、以及工程进度计划等方案进行综合评估;而针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数据库应具有运行稳定、更新快、可扩充的性能,预算管理则应根据实际风险特点,合理配置安防费用,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3 结语

能源需求量的增大带动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同时促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但由于这些行业涉及的危险物品与危险装置种类多、范围广,并广泛分布在石化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因此也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风险。目前我国的危险化工工艺的安全保障系统在风险辨识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且未形成通用性的评价方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参考专家的咨询意见,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赵来军, 吴萍, 许科. 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07).

篇3

加强普光气田集输管道腐蚀风险评估,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防范集输,是保证气田安全生产的需要。在能源供给日益紧张的今天,加强气田安全方面的工作,对保证能源供给,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管道腐蚀原因分析

普光高含硫气田集输管道腐蚀的产生主要受土壤成分、管道材质和输送对象三方面的影响。

1.1 土壤成分分析

土壤是由不同性质的固体、液体、气体三者混合而成的,由于其中存在着水分和各种盐类,导致土壤机油电解质溶液的特性,从而使得土壤机油一定的腐蚀性。由于各个地区的土壤结构都不相同,所以腐蚀性的强弱也存在着差异。影响土壤腐蚀性的因素有土壤电阻率、含水量和含盐量。土壤电阻率越低,对管道产生的腐蚀性就越大。含水量的变化,也会引起土壤腐蚀性强弱的变化。另外,土壤中盐分的含量、盐分类别、温度、微生物等也会对土壤的腐蚀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1.2 输送对象的影响

在采用管道进行天然气的传输过程中,天然气中析出的饱和水、酸性物质含量以及输送压力三者之间互相的化学作用,会对输送管道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因为受压力、温度等因素影响,天然气成分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硫、氯、氢、氧各种物质间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从而生成具有腐蚀性的物质,破坏管道内壁结构,降低管道的使用寿命。

1.3 管道的材质

管道的材质也会影响到普光高硫气田集输管道的耐腐蚀性,材质的化学构造、制造工艺等都会影响到管道对酸性腐蚀物的抗性。

2 风险评估方案

采取有合理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案,对普光高含硫气田集输管道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腐蚀泄漏风险进行评估,对于预防腐蚀泄漏、降低人员财产安全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风险评估过程中,可以先确定腐蚀的类型,具体可划分为管道内腐蚀、土壤外腐蚀和大气腐蚀三大类,并对各自的控制指标作出明确的规定。通过对其内部变化反应的具体分析,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危害。腐蚀泄漏风险评估要针对不同地段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保证影响因素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做到风险评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普光气田集输管道内元素硫沉积的可能性分析

3.1 普光气田和法国LACQ 气田集输管道顶部腐蚀分析

法国拉克气田与普光气田相似,天然气中H2S含量为15%,CO2含量为10%;拉克气田集输系统与普光气田均采用湿气输送方式,输气管道材质都是抗硫碳钢,井口和集输管线上采取加注缓蚀剂和定期清管的防腐措施。法国拉克气田和普光气田发生的顶部腐蚀也具有相似性,均在投产后1-2年内发生顶部腐蚀,腐蚀深度均为1-3mm;通过顶部腐蚀控制技术,法国拉克气田的顶部腐蚀得到了有效控制,说明普光气田集输管道的顶部腐蚀也可通过顶部腐蚀控制技术得到有效控制。

3.2 普光气田集输管道内元素硫沉积的可能性分析

普光气田的几个站场气液分离器上都发现元素硫堵塞问题,为了进一步确认内部腐蚀检测到的壁厚损失大于20%的部位可能来源于元素硫,项目组成员对普光气田集输管道内元素硫沉积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元素硫的物性,集输管道内的温度,压力及介质环境等综合分析,发现在普光气田集输管道内存在元素硫沉积的可能性。图1为2009年12月28日至2010年1月11日期间在P303 站场计量分离器及缓蚀剂加注橇块以后的腐蚀挂片(CC-1408)和电阻探针(ER-1408)上元素硫的沉积,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元素硫已经在集输管道内发生了沉积。

5 腐蚀控制措施5.1 添加高效缓蚀剂

在目前的油气田生产设施防腐工作中,添加高效缓蚀剂是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手段。它具有投入低、效果好、操作简单的特点。通过采用高效缓蚀剂,在管壁形成保护膜附着于管壁表层,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腐效果。不过在缓蚀剂的选购方面,要根据管道的材质和实际的作业环境选择适用的品种,避免因缓蚀剂选择不当而引起防腐蚀效果下降,管道腐蚀加速的想象。5.2 加强管道内部腐蚀监测

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在离管道距离阀室最近的一道焊缝表面安装探针电阻矩阵,对管道内壁厚度的变化进行测量。在监测点的设置方面,要将整个管道集输系统划分为多个区域,保证监测范围的多样性。在时间上,要做好合理的规划,保证监测结果的时效性。另外,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管道,要对其变形以及腐蚀缺陷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能否继续使用以及继续使用的安全时限。5.3 积液控制

普光高含硫气体集输管道的运行过程中,管道内部会产生一定的粘稠物和液体沉积,这会影响到管道的抗腐蚀性。所以要定期对管道进行清理,对相关液体的成分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管道内部化学反应对管道的腐蚀危害,保证管道安全。

5.4 阴极保护

普光气田地形复杂、气井分散,集输采用枝状管网,干线管道同沟敷设,管路起伏曲折,穿跨越结构多,集气站、阀室间距短,这些都给阴极保护带来较大困难。采用强制电流、辅助阳极、区域保护与智能监测相结合的阴极保护方案,可以对管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5.5 优化运行参数

由于温度、压力等因素也会影响到管道的腐蚀速率,所以在实际的生产传输过程中,可以尽量降低管道运作的温度和压力,从而减小管道内部环境的变化程度,起到减缓腐蚀的作用。

6 缓蚀剂在管道防腐中的应用

缓蚀剂能在管道内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缓蚀剂分子膜,阻止天然气中的腐蚀介质与管道内壁的直接接触,由此减缓或阻止管道的腐蚀。

缓蚀剂的加注工艺包括预膜工艺和正常加注工艺。管道正常运行前首先采用预膜工艺在钢材表面预涂一层浸润保护膜,管道正常工作时液膜在气流的长期冲刷下,液膜厚度减薄,防腐效果变低,此时采用正常加注工艺对缓蚀剂液膜进行修复和补充。能否真正起到修复和补充的作用,取决于缓蚀剂液滴在管道内的运动和分布。

现场缓蚀剂加注工艺技术存在着以下问题:

(1)加注完全依靠实际的工程经验;

(2)管道内部缓蚀剂液膜分布情况以及随流动情况变化规律未知;

(3)无法充分发挥缓蚀剂的防腐效果,造成缓蚀剂的浪费。

因此,通过研究缓蚀剂预膜工艺以及正常加注情况下,天然气和缓蚀剂在管道内的分布规律,可以为管道腐蚀评价提供依据。

通过对管道腐蚀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出科学的应对方案,可以对管道腐蚀起到良好的减缓作用,保证管道运作安全稳定的运行,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我国经济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 刘德绪,王晓霖. 普光高含硫气田集输管道腐蚀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07)

[2] 朱恒.集输管道腐蚀原因及防护措施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2(11)

[3] 叶帆.凝析气田集输管道腐蚀原因分析[J].天然气与石油,2010(01)

篇4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a)-0114-02

1 法规要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第五章――设备,共分六节、31条。其中涉及到设备采购、验收方面的条款要求共7条,条款规定详情如下。

第七十一条 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用途,应当尽可能降低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消毒或灭菌。

第七十三条 应当建立并保存设备采购、安装、确认的文件和记录。

第七十四条 生产设备不得对药品质量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当平整、光洁、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质。

第七十五条 应当配备有适当量程和精度的衡器、量具、仪器和仪表。

第七十六条 应当选择适当清洗、清洁设备,并防止这类设备成为污染源。

第七十七条 设备所用的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应当尽可能使用食用级或级别相当的剂。

第七十八条 生产用模具的采购、验收、保管、维护、发放及报废应当制定相应操作规程,设专人专柜保管,并有相应记录。

2 风险评估

2.1 系统影响性评估(GEP)

系统影响性评估是用于确定项目的调试和验证范围的活动。此过程用于判定哪些系统除了需要遵循GEP之外还需要进行验证,哪些系统仅需要遵循GEP进行调试。

2.2 部件关键性评估(CCA)

针对设计文件可进行部件关键性评估(Component Criticality Assessment,CCA)工作,其可用于判定系统的哪些部件除了遵循GEP之外还需要进行确认。

2.3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并描述系统、设备或工艺的关键方面,以构成编写验证方案的基础方法。

在判断出关键部件/功能后,对关键部件/功能继续进行风险评估,并确定适宜的控制方法。

3 设备采购、验收流程中的风险管理

3.1 设备的投资计划――购买

对于新设备投资计划,由相应职能部门根据公司生产、研发、生产效率、设备更新等方面的需求发起项目。项目立项需纳入变更控制程序以评估GMP风险并跟踪实施过程,经批准立项。

3.2 用户需求URS书

是指使用方对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等硬件设施系统等提出的自己的期望使用需求说明,是使用方综合自己的使用目的、用途、环境等提出的具体方案。

3.3 设计确认

设计确认(DQ)是文件证据证明厂房、设施、支持系统、公用系统等要求设计。设计确认是一项可以有效规避风险的工作,是所有确认的起点和基础。

3.4 工厂验收测试(FAT)

设备依据设计完成生产建造,发货前在客户见证下,由供应商在设备制造场地对待交付的设备进行工厂验收测试,该测试旨在保证设备已经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了组装调试。

3.5 设备调试与现场验收测试(SAT)

与FAT相似的是,现场验收测试也是为了保证设备已经按要求完成了组装和调试,所以有些测试项目与FAT相同。所不同的是,FAT是由设备的制造商在制造工厂测试,而现场验收测试是由设备的使用方在设备的使用场所进行的测试,所以更偏向于一些在设备制造工厂无法进行的测试。

现场验收测试将由供应商在设备/系统到使用现场后进行检查以保证其文件、安装和功能的正确性,并由用户指定的人员进行见证。

现场验收测试包含静态和动态测试活动。测试活动在现场由供应商在移交设备给使用方之前进行,每一项现场验收测试工作都用文件记录下来。

3.6 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性能确认(PQ)前的风险评估

(1)2010版GMP要求。

第一百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第一百四十条 应当建立确认与验证的文件和记录,并能以文件和记录证明达到以下预定的目标。

①设计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预定用途和本规范要求。

②安装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建造和安装符合设计标准。

③运行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

④性能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在正常操作方法和工艺条件下能够持续符合标准。

(2)下面以实际案例来进行风险评估。

实际案例见表1。

4 结语

通过对设备采购、验收(各阶段确认)的风险评估,同时也简述了如何证明、规避、降低各项目中存在的风险。通过对新设备采购、验收的风险分析得知:经过确认与验证,能及时发现风险点,为后续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了书面依据。

参考文献

篇5

2.3管道自身和自然风险因素

在石油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周边环境、管道的埋线路径等都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考虑周全就会对工程本身造成很大的影响。首先不能对周边环境作出正确的评估,在埋线的过程中也没有对管道的受益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管道就容易出现弯曲变形等一些变化影响其正常使用,或者对其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石油管道本身出现裂缝以及气孔等现象也会影响石油的输送,如果周边环境没有对其造成影响,那么就需要从石油管道的本身进行考虑。在对管道材料进行检验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则可能会出现一些劣质产品投入到工程中的现象。在石油管道工程建设的周边环境当中,如果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那么极有可能造成石油泄漏的现象,再加上石油本身所具有的易燃易爆特征,在石油发生泄漏时,更容易产生火灾或者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这样不论是对周边的环境来说,还是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来说都有很大的威胁。

3石油管道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

3.1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人为因素对石油管道工程建设的质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自身责任,使其能够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减少失误现象所造成的安全风险。要加强石油企业相关员工的培训工作,在强化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巧,并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以极高的安全意识投入到工作当中。同时也要对企业内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创新改革,能够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职责,对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并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道维修管理方案,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将风险降到最低。

3.2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石油企业内部应该针对管道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不但要从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上进行相应提升,还要使每一个工作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责任的明确落实对于管道工程的建设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要比事后的处理更为重要。针对于一些在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为破坏的现象,应该及时与当地的相关部门进行合作,给予这部分人员严厉的惩罚。

3.3严格对原材料进行检查

石油管道工程建设对于管道本身的质量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承载力,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符合规格的管道。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对管道的材质、厚度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要从正规的渠道进行采购,保证管道的质量符合实际建设要求。

3.4做好腐蚀预防

石油管道所发生的腐蚀现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管道材质与内部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另外一种是管道内部的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无论是哪一种化学反应都会对管道造成一定的腐蚀,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针对于这种腐蚀现象,我们应该加强防腐蚀措施,这主要是通过改良管道材质来进行的。为了防止管道被腐蚀影响其使用寿命,我们应该选择抗腐蚀性较强的材料,此外增加管道的厚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管道进行保护。

3.5加强石油管道的密封效果

篇6

1储存系统的水环境风险

各类危险化学品储罐区是能量和有害物质的集合点。化工园区内储罐区储存的原料、中间体及产品大多数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特性。如镇江新区化工园区内化工企业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1,3-丁二烯、丙烯腈、氰化钠、纯苯、苯乙烯、天然气、液氨、石脑油、汽油、煤油、柴油、硫酸、盐酸、次氯酸钠、氢氧化钾、锌粉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品种多、数量大。这些物质绝大多数属于闪点较低、爆炸极限范围较大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或为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以及腐蚀品。不少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与生产装置构成了重大危险源。对于液态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主要有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故中,若因消防环节处置不当而导致危险化学品进入水体,则可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事故。

2生产系统的水环境风险

化工园区各类化工企业生产规模一般都较大,生产过程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化工生产区域工艺装置主要有釜、槽、罐、塔,以及纵横交错的工艺管线等,设备种类繁多,作为特种设备的压力容器数量多。此外,化工生产工艺装置还具有设备高低不一、危险物料处理量大、操作控制难度大、动态与静态设备并存等特点,同时,危险化学品的物料类型、相态、压力、温度、体积或质量也各不相同。因此,化工工艺装置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化工工艺装置设计不合理、材质有缺陷、焊接质量差、密封不严、人员操作失误或受物料腐蚀、磨蚀等因素影响,那么均会导致可燃物料泄漏,进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若发生泄漏的是有毒有害物料,则会引起人员中毒事故发生。化工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高温、高压、蒸发、干燥等都具有比较高的危险性,一旦温度、压力等控制不当,极有可能引发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而所有与危险化学品有关的重大事故均有导致严重水环境污染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

3运输系统的水环境风险

篇7

中图分类号:TH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153-01

1 石化企业常用气瓶安全特点

石化企业常用气瓶能够正常使用的环境温度在-40~60°C,工作气压应不小于0.2MPa,装气体的沸点应不大于60°C,此类不包含灭火器瓶和吸附气体的气瓶。如果按照气瓶内充装物的性质分类,石化企业气瓶可分为永久气体气瓶和液化气体气瓶。永久气体气瓶所充装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气态。石化企业中经常用到的气体有氢、氮、氧、空气、甲烷、一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液化气体是指在最高使用温度下使用时,压力不小于0.1MPa,且它的临界温度不小于-10℃的气体。高压液化气体和低压液化气体统称为液化气体。

石化企业常用气瓶类型不一,绝大部分气瓶为40L的无缝钢瓶和容积较大为400L的焊接钢质气瓶。气瓶的组成部分为瓶体、瓶阀、瓶座、底帽、防震圈等,在一些焊接钢瓶中还需要加一个护罩。为了保证气瓶的安全,防止其在充装或使用时发生危险,都会设置气瓶的安全附件。

2 分析石化企业常用气瓶的爆炸原因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在充装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中,因操作不当使气瓶发生爆炸的事件时有发生。气瓶爆炸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性爆炸,另一类则是化学性爆炸。

气瓶物理性爆炸是指由于物理因素而造成的爆炸。一般情况下,如果气瓶内压力超过气瓶强度所能承受的压力值时,就会使气瓶破裂而引起爆炸。引起物理性爆炸的主要原因有:气瓶直接受阳光照射、明火、热辐射,气瓶中气体受热膨胀,对气瓶压力剧增加,直至超出气瓶的材料强度,在这些情况下,都会使气瓶产生不可恢复的形变,甚至会引起爆炸。除此之外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气瓶爆炸,例如,在搬运气瓶过程中未戴上瓶帽,搬运时手托或者碰击瓶阀等因素,致使气瓶颈部或阀门上的螺纹损坏,瓶阀很有可能会被瓶内的气体压力冲出而从瓶颈脱离,导致事故的发生。在搬运气瓶或贮存气瓶的过程中,由于跌落或碰撞到坚硬的物体时,尽管在冷状态下,气瓶同样会发生爆炸。气瓶在生产过程中不符合安全标准,生产环节不精密;或气瓶没有定期按规定进行合格检验,有些气瓶常年失修,使用不当,使得气瓶瓶壁锈蚀、变薄、裂纹而引发爆炸;充气时不考虑冲气量,从而气体过多,使瓶内压力过大而产生爆炸等。

化学性爆炸是指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爆炸。石化企业中产生爆炸的原因很多。企业或居民擅自改装钢瓶,并随意装填气体引发爆炸;水电解制氢的生产过程中得到的氧副产品中含有部分氢;操作者在开启关闭阀门时由于相互挤压摩擦而引发燃烧、爆炸;气瓶内混入的气体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引发爆炸;两种或多种气体混合达到气瓶爆炸的极限而后引发的爆炸等。例如,在氧气瓶中,如果瓶内有油脂,其与压缩氧接触后会剧烈地氧化燃烧,进而释放大量的热,致使瓶内温度升高,瓶内的气体压力也会随之升高,当其超过钢瓶所能承受应力的极限值时,就会引发爆炸。而且,钢瓶也会因为氧化反应对气瓶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最终失去使用价值,造成经济损失。

3 化学承压气瓶爆炸的预防措施

气瓶爆炸事件通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为了能够安全有效规避事故发生,在检验气瓶质量等各个检测工作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定》、《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法律法规。

预防气瓶爆炸,要从根源做起,强化安全管理是根本措施。操作时要由专业的操作人负责并实施管理;根据相关法规制度,确立有自己特色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操作流程的规格;加大检查和维护气瓶投入的力度;对气瓶运输、储存和使用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教育;完善对事故的应急预案,落实救援人员,提高有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对于运输和装卸气瓶的安全对策要引起重视。为了不影响城市道路通畅以及安全,应尽量避免在城市中行驶,同时应在运输车辆上标明运输工具的安全标志,司机以及陪同人员也能根据突发状况做出有效准确的行动。严格控制气瓶充装前的排查工作,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在各项流程中注意静电接地等安全措施。永久气体充装时要尤为注意,必须由专人负责,必须严格防止可燃气体或助燃气体混合,并防止过量充装。储存气瓶应本着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的原则,同时必须按照气体的特有性质控制存储间内的温度、湿度。

购买和使用的气瓶要有制造许可证,产品必须合格,气瓶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排查,对盛装气体的成分进行确认,对于不符合安全管理标准的不予入库。使用时一定严格遵守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并且熟读注意事项。

由于气体种类复杂,所以气瓶的类型也各不相同。为了能够准确识别出填充在气瓶的气体的种类以及该气体的压力范围,通常要选择合适的气瓶进行充装,以提高气瓶的高效性,避免在充装、运输、使用过程中及定期检验时由于失误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对石化气瓶的漆色和字样,我国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气瓶外表的涂层颜色、字样的色环,必须要严格符合GB7144中《气瓶颜色标志》的规定。

要定期清理不合格的气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进行检验,如在气瓶的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损坏、或存在危险隐患时,提前检验,检验必须要严格符合《气瓶定期检验站技术条件》的规定。对于存放时间过长的气瓶,在使用之前要进行严格排查。对没有达到安全要求的气瓶要作破坏性报废处理。

4 结语

气瓶与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息息相关,因此,保证它的安全性就尤为重要。相关部门也正在致力于解决气瓶在运输保存所隐藏的问题,使其更可靠,更安全、更高效。用户也要在使用时注意气瓶安全,详细阅读说明书,同时做到不私自充装气体,以免发生意外。

参考文献

[1] 姜宗博.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及其在承压设备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3.

篇8

中药注射剂是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剂或浓溶液状态的无菌制剂。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在2010年国家药监局的不良药物反应报告中,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排前20名,其中中药注射剂就占了17个。2011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中药注射剂依然是中药制剂使用中产生风险的主要剂型。2012年6月25日国家药监局网站通报中药注射剂脉络宁会引发人体严重的不良反应。脉络宁仅在2011年就有不良反应1500例,其中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89例。因此为了更安全地使用中药注射剂,现对我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产生因素进行探讨,总结出管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3月在我科进行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的患者120例,其中风险管理前60例,风险管理后60例,男52例,女68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39岁。

1.2 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药液配制过程和输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等。

120例病人中,有60例为提出风险评估前的统计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60例为全面分析、评估,完善风险管理后统计的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见下表。

其中有40例病人为呼吸道疾病,所用药物为抗感染、清热、化痰类药物,其中所用中药注射剂为痰热清,静脉滴注,用量2支(20ml)每天,疗程3天。30例为心血管疾病,所用中药注射剂为疏血通,静脉滴注,用量8~10ml每天,疗程5~7天。30例为所用中药注射剂为红花黄色素,用法静脉滴注,用量100mg每次,疗程5~7天。20例为心血管疾病,所用中药注射剂为生脉,静脉滴注,用量20~40ml每天,疗程5~7天。上述患者,医嘱中所使用的主要药品均为中药注射剂,所以可以归为中药注射剂类来比较,结果显然,在综合使用改进的新管理方案后,对于中药注射剂在静脉输液给药过程中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率大幅减少,对今后的中药注射剂使用风险管理有着较大的意义。

2 静脉输注中药注射剂的风险

2.1 药物成分复杂:中药注射剂由于原材料产地、采摘时间及提取工艺的限制,导致杂质成份较多,有效成份不能够有效分离提纯[1],有效成份和无效成份都种类繁多、复杂。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药注射剂多为复方制剂,所含有效成份复杂,多为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可能作为抗原进入机体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发生过敏反应,导致病理损伤。二是制备过程中无效成份和颗粒物质较多,这些不能分离提纯的成份作为半抗原物质,与血浆中免疫性蛋白结合,引发过敏反应。三是中药注射剂有机成份比例大,理化性质不稳定,容易变质。尤其是在运输存储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变化(如温度、湿度、紫外线、氧气)可使其物理化学性状发生细微改变。

2.2  不溶性微粒多:中药注射剂中含有许多不溶性微粒,在人体内无法正常代谢,易引发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血栓、组织坏死、过敏反应、发热反应。中药注射剂不溶性微粒含量比例大的原因有:

一是中药注射剂在提取、精制过程中,一些成份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体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在配制、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二是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因空气中的粉尘、灰尘等环境污染。三是中药注射剂加入溶媒配制后,因溶媒的pH值等条件改变[2],造成药物的溶解度降低,也可能有一些生物碱、皂苷在配制后由于pH值改变而析出,导致不溶性微粒数量大大增加。四是粉状针剂溶解不完全,导致不溶性微粒多。五是在药物配制的操作过程中因污染而产生微粒等。可能因配制操作时环境洁净状态差,注射器、针头等被污染,或穿刺橡皮塞的次数多导致橡皮塞碎屑脱落进入液体而产生微粒。六是药物在贮存过程中会产生缓慢物理化学变化。以上因素均会使液体的不溶性微粒增多,从而导致出现输液反应的机会增加。

2.3  稀释剂选择不当 中药提取制剂成份复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能溶解的结晶,增力了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多数中药注射剂为复方制剂,有效成份复杂,多数含有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鞣质,多肽,多糖等,所以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可能发生的变化有微粒增加、产生沉淀、外观颜色的改变、有效成份含量的降低、产生不溶性微粒等。

因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及临床治疗的需要,不同药物应选择不同的适宜溶媒,如选择不当,则会使药物与溶媒混合后引起药液的pH 、色泽等发生变化及产生沉淀,影响疗效,甚至毒性增加,从而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3]。

2.4 配伍不当:与其他药物配伍易发生氧化、聚合反应,或由于pH值改变而生成生物碱、皂苷等不溶性微粒,可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呈现浑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现象,使其有效成份含量下降,疗效降低。输液过程中多组输液换药时,若输液管路内还留有上一组输液药物,则不同药液混合有可能产生不溶性微粒,使不溶性微粒数量增加。

篇9

眼下,一位领导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每到之处,他都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不要怕发现问题,而要怕没发现问题,尤其要怕没发现那些影响全局建设、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苗头。

“怕发现问题”与“怕没发现问题”,虽只一字之差,两者之间却有天壤之别。

因为怕发现问题,有的人就讳疾忌医,就会对报喜不报忧的下属格外赏识,而对那些报忧不报喜的下级就不会有好感。为了防止上级领导和新闻媒体发现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问题,有的人常常会采取偷梁换柱、景点工程之类的伎俩,若是万一被戳穿了西洋镜,就会动用一切手段去摆平,实在不行后,还要强调客观理由,或者使出“踢皮球”的策略,目的就是不承认这些问题是因为自身原因造成的。

由于怕没发现问题,有的领导就会处处留心,到下面检查时,不是提前通知,不是让下级当向导,不是单一地听下级汇报。不仅如此,他们还会鼓励大家积极反映问题,对问题更是采取不回避、不隐瞒、不敷衍的态度,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增强大家正视问题的自觉性,发现问题的主动性,解决问题的紧迫性。

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你害怕就自动消失。怕发现问题,到头来只会使问题越积越多,越积越难,对领导干部来说,责任就会在怕中逐渐消失,政绩就会在怕中渐渐萎缩,威信就会在怕中慢慢降低。而怕没发现问题,结果则正好相反。可见,怕没发现问题,实际上是事业心责任感强烈的一个重要标志。(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三个关键

文Ⅰ吴传毅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要求明确权责,扩大公众参与和加强绩效评估。

明确权责。权责明确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原则。权责明确原则源于现代经济管理,指具体界定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工作范围、应负责任及相应职权,目的在于在对员工工作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每个部门和岗位的任务和要求,把企业中千头万绪的工作同成千上万的人员对应联系起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负专责”。

扩大社会组织参与。公众通过有效参与,可以在向政府机关提供信息的同时,与政府机关共同对有关社会事实作出判断,从而使社会管理事务的决策能够在政府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达成最大共识,从而会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扩大社会组织参与,需要完善社会组织自我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功能。要对新型社会组织摸清底数,指导它们完善内部治理,加快提升自我管理和公共事务服务的能力。要推动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团组织和工会、妇委会,帮助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行业约束。还要积极探索建立引导机制,鼓励新型社会组织积极反哺社会、服务群众,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承担应尽的责任。

加强风险评估。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因素很多,任何重大决策的出台或重大事项的实施都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为此需要事前做好风险评估,一旦风险出现,即时启动应对风险预案。在进行风险评估时,由重大决策的承办部门组织风险评估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人,明确谁对风险承担责任。(来源:《光明日报》)

加速释放城市群的“正能量”

文Ⅰ赵登华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数量和个体规模不断增长,城乡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一些城市逐步连片形成了城市群。短短几年间,我国的城市群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基本单元和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同时也成为参与国际分工、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载体。

城市群在充分发挥各自城市原有优势的同时,互相提供对方独立发展时难以获得的资源,大大提高了城市发展水平。专家认为,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是聚合发展。零散、规模不等、联系机制弱的城市“分子”,通过内在聚合机制结合在一起,产生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聚集“化学反应”,进而释放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正能量”,实现多个城市在一个区域空间内的聚合发展,获得“1+1>2”的放大效应。

城市群的聚合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受到内生的市场力量和外生的政府行为的双重作用,是一个系统秩序逐步形成、整体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度设计尤为重要。城市群的聚合发展也不限于单一方面的发展,而是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要加强统筹,防止“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确保规划编制“一盘棋”,实现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土地规划、人口规划、环保规划等各专业规划“多规合一”。引导城市群科学规划,还需要根据城市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交通可达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群内城市的数量与规模,发挥市场机制在城市群形成发育中的主导作用,避免城市群建设中的盲目画圈、拉郎配、拔苗助长等问题的出现。(来源:中国网)

发展新兴产业不能急功近利

文Ⅰ乔 标 成 卓

当前,各地发展新兴产业的热情高涨,但不少地方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规律、特征认识不足,急于抢占先机,基本上延续了走低水平外延式扩张的老路。

篇10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指出: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与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实验教学都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在以化学为基础的相关专业的实验课程中,有机化学实验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扩展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方式、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1]。如果要上好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需要学生清楚地了解整个实验的内容、步骤,不仅要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而且要深入了解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仪器设备的性能与安全使用方法。有机化学实验所使用的试剂与无机、分析、物化等实验有很大程度的区别。有机化学实验所用试剂大多为易挥发、易燃烧、易爆炸、有毒性,反应物、产物及副产物均为有机化合物,均为化学危险品,特别是副产物是未知的化学物质,具有不确定的安全隐患[2-3]。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课前预习、实验过程到课后实验报告的撰写都必须贯穿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将安全教育贯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精选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步骤,完善实验装置,深入实验思考,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目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4]。

1安全意识贯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全过程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机实验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机化学实验课与有机化学理论课是学生培养计划中两门平行的独立课程。有机化学实验与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相比,其特点之一是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如实验试剂具有刺激性、腐蚀性、毒性或者易燃易爆,实验装置组装比较繁琐,实验操作涉及高温加热、加压、减压,实验过程中容易引发火灾和伤害事故等。学生在工作中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及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减少安全事件,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有机化学实验室正是培养学生具有这种意识的有效场所[5-9]。因此,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任务。1.1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覆盖化学、应用化学、材料、药学、食品、医学、生物、海洋科学等几十个专业,而有机化学实验课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由于在中学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有机化学实验课开设很少,多数学生几乎没有亲手做过有机化学实验。在大学时期进入有机化学实验室时,许多学生面对有机化学实验室和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有些不知所措,更缺乏安全意识,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有机化学实验开始之前必须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如进入实验室必须养成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的习惯,不许将食品及饮料带入实验室,实验过程中要戴手套,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离开实验室要洗手及关掉水闸、电闸、气闸等。1.2强化实验教学安全意识。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分为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与高分子化学实验等5大基础实验课程。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为有机化合物,具有种类较多、结构复杂、性质特殊(易燃、稳定性差、有毒、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等)、反应复杂(反应慢、非单一反应)等特点,这些特点必然导致有机化学实验在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如下问题:(1)具有一定安全隐患;(2)试剂消耗量大;(3)训练的操作程序多,且多为连续操作;(4)需要的时间长;(5)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等。有机化学实验的一些安全隐患已经涵盖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及高分子化学实验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1.3安全意识融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在有机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自始至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稍不小心,就会发生烧伤、割伤或被试剂灼伤,严重的可能出现爆炸、伤人致命。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分为3大模块,有机化合物分离、有机化合物合成与有机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基本实验包含蒸馏、分馏、萃取、柱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与水蒸汽蒸馏等。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包含烷烃性质、芳烃性质、卤代烃性质、醇酚醚性质与醛酮羧酸性质。从以上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可以看出,有机化学实验无论是原料,还是产物都属于危化品,属于易燃、易爆类化合物,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整个过程中都要贯穿安全教育。如开始称取化学样品时,要告诉学生针对试剂(样品)不同的化学性质,采用不同取样器皿;实验结束后,所有的试剂及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要针对其化学性质,采用不同的回收器具,用不同的办法进行保存,确保安全。

2安全知识融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各个环节

有机化学实验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起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操作与动手的能力。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状况,需要灵活面对、临机处置,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好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求教师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好这些知识与技能。本文把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分为4个教学阶段,即课前预习、课程讲解、实验操作和撰写报告[10-12]。为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把安全知识融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每个阶段。对于教师来说,该课程不仅是有机化学实验知识的教学,而且是有机实验安全知识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取有机化学实验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学到了有机化学安全知识,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目的。2.1课前预习——评估安全风险。如果要达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确保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以及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同时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融于预习之中。为了提高实验效率,把学生将要在课堂上进行操作的实验,全部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课前预习。如在预习“乙醇蒸馏”实验时,课件告诉学生如何选择热源,如何控制蒸馏时不能将烧瓶中液体蒸干,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危险。另外,从安全角度考虑,学生一定要学会安全风险评估,对实验课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风险评估,确保每次实验课的安全。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学生要牢记如何安装仪器、将要用到哪些仪器、实验过程会出现什么现象等。同时通过预习,学生要了解在每一步操作中会遇到哪些安全风险、如何避免、如何解决;一旦出现安全事件,如何采取应急措施,立即解决。如在预习“熔点测定”实验时,该实验要防止如下安全事件,如温度计打破、水银散落,温度计套管上的小洞不能指向旁边的学生,防止酒精灯起火,防止烫伤、烧伤,b形管必须干燥,防止有水,以免甘油外溅。为了有效防止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如在预习“四氢呋喃除水”实验时,该实验最大的风险是产生氢气,氢气见光容易爆炸。针对这一安全风险,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如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先要在敞口容器里,钠反应一段时间,必须使用微小的钠粒,使反应缓慢。此外,在预习阶段,师生还要准备好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2.2课程讲解——注重安全细节。课程讲解阶段是在学生动手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对本次实验内容进行系统讲解的过程。在该教学阶段,教师应告诉学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明确所需仪器设备、药品的种类和用量,讲明实验条件、实验中将出现的情况等,特别是让学生了解在实验操作中、实验反应中的安全知识。在该教学阶段,培养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掌握好相关的安全知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如在讲解乙酰苯胺重结晶实验时,该实验掌握的安全知识包括如何避免沸水外溅烫伤、趁热过滤时烫伤、玻璃打破的刮伤等安全知识。2.3实验操作——警惕安全事件。实验操作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关键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此外,实验成败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实验课程的成绩,关系到学生是否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感兴趣。在此阶段,由于学生独立操作,以及有机化学实验的独特性,可能因学生操作流程发生的变化、化学药品数量的称量不准确等,都会导致化学反应发生变化,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要特别警惕安全事件的发生。如在“正丁醚的制备”实验操作中,为了确保实验安全,警惕以下事项:实验装置必须规范,三口瓶与冷凝管夹子必须固定在同一铁架台上形成一个整体,摇动时避免玻璃断裂,使正丁醚着火;浓硫酸取用必须按规程操作,否则容易灼伤;反应前在三口瓶中加入沸石,防止反应暴沸;检查分水器是否漏液体,以免正丁醇燃烧等。2.4实验报告——扎牢安全意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最后教学环节——撰写实验报告,也就是实验总结。基于实验安全的角度,要求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时,一定认真分析此次实验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使学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得到升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在撰写“正溴丁烷的制备”的实验报告时,一定要总结该实验的安全知识,如使用浓硫酸,要如何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反应中生成酸性气体溴化氢,除用吸收装置外,应在通风条件下进行操作,防止中毒事件发生;正丁醇及副产物正丁醚和1-丁烯都易燃烧,要防止着火事件发生;因此,对实验产物正溴丁烷应全部回收,登记入账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