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08: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生活自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不一会儿,到了大课间,小朋友们站着整齐队列从教学楼里走出,还蹦蹦跳跳的,到操场里做操,而我们也放下了清扫工具,看他们做操,在课间里同他们交流。
操场上,小朋友们三五成堆,在嬉戏打闹,也有一些安静的小朋友在墙边玩自己的卡牌,还有一些小朋友围在一起嘻嘻哈哈地聊天。
我试着和一个小朋友聊了聊,我问他们每天要不要值日,而那个小朋友的回答更是让我吃惊。他不仅回答了我的问题,还开始详细地讲述他们的值日安排,以及他所作的事情。听着他的讲述,我忽然感到一阵羞愧,当我做一件事情时,是不是只是就事做事呢?
美好的课间如此短暂,小学生不会一个课间坐在教室只为等下一节课的到来,而是当上课铃响起,冲回教室。这不是不知珍惜时间,而是每个人本该有的玩耍的天性。
或许没能走进小学课堂是一个遗憾,或许没能给小朋友更大的帮助,但我们相信,我们给小
朋友带来了清洁的活动场所,带来了半天的欢乐。而这一次社会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或许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讲述。我们本该如此,时刻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在他人面前。
1.高中生1000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范文
2.XX年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3.XX年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4.XX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5.XX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及范文
6.XX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7.XX年最新志愿者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8-183
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使智障学生更容易的建立知识认知,加强对所学学科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可以转化为一定的方式方法用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使其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寻求到自身真正的位置并发挥价值。
生活教育透过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理论在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着其积极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实效,对于特殊教育中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的实现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
一、立足学生实际,利用其生活经验
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时,需要对自身教学职责和对象有准确全面的认识和把握,立足智障学生实际情况。智障学生多数因为心智上的缺陷表现出封闭、沉默的特点,且和外界的接触十分匮乏,相比于同龄段正常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经验更要减半,很多对于一般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或者现象在他们眼中可能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更要注意对智障学生兴趣的开发,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在人教版课文《祖父的院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使学生想象童年生活情景。从自己和家人的真实经历中构建和文章描写内容的联系,进而推动学生产生一些感悟,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再比如《月是故乡明》一文教学中,学生经过生活中的观察,深入到“为什么作者觉得故乡的月更加明亮”的思考中,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的同时,思维层次也可以逐步提升。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就可以把语文相关理论知识和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对于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感知和体验也会更加深刻,学习意志也可以得到调动,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极为有利的。
二、整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
语文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采用契合学生需要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据文本描述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以生动、立体的生活化情境呈现出来,营造富有感染力的生活化教学氛围,使学生置身于这些情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思维到情感上引起共鸣,驱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投入学习。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时应当避免刻意,尽量做到不动声色,让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比如有关语文课文《汉字真有趣》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导入一些关于汉字的发展史、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语言文字、书法艺术作品等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欣赏,和学生开展讨论互动。比如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同学们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汉字有哪些特点呢?”“哪一种书法你最喜欢,说明理由?”等等,学生就可以积极踊跃的表达想法。学生学习状态被预热后,教师随即导入规定的生字词的教学,使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些生字词的含义、写法以及运用,再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加强巩固和记忆,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就可以了然于心。
高2011级16班 孙晓恬
走过那些,粗糙与细腻相伴的岁月,四季的纤指,引领我无痕的成长;不再回首,少年时无知的狂妄与温柔的刚强,永远难忘栅栏外那片白色的忧伤。
——契丹
细米?你们一定觉得这是种粮食,不对,这其实是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本书的名字,这本书的名字就叫《细米》。
《细米》仿佛一幅清雅的水墨画,无需浓墨重彩,浅浅淡淡,表现出它的纯美;《细米》恍若一位素颜的少女,不要浓妆艳抹,清爽自然,展现出最美的自我;《细米》好像一株纯白的丁香,没有炫丽的颜色,纯白洁净,散发引人的幽香。
走进《细米》,就仿佛踏进了乡村,这个乡村如同世外桃源,却又那样的真实可信。曹文轩的文字洁净清澈,自然而没有浮华,如潺潺流水,恬淡清雅,那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节奏让人在不自觉中心旷神怡。一行行文字如田地里的麦穗,看似平凡,连缀起的意境却充满着生机。
细米,本就是一个单纯的男孩,和乡村里的其他男孩一样,他爱脸红,喜欢在田间和同伴嬉戏,与表妹红藕两小无猜,一同长大。然而随着来这里插队的女知青的到来,这个叫梅纹的女子,改变了他的生活。
雕刻,是梅纹助细米成长极好的话题和桥梁。即便是在听梅纹讲雕刻知识时,细米领悟的更多的还是有关做人的道理。实事求是的说,梅纹在培养细米的过程中,方法是其次的,她的那份浓情厚意才是真正的原动力。在细米的眼里心间,梅纹给予他的情感远远大于技能。梅纹的情感就像一只手,牢牢地牵着细米进入一个他陌生的世界。牵,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可细米是心甘情愿的,这牵让他感觉温暖无比,进而盼望时时这么被牵着,也就是这牵,让细米从一个只会到处乱画的顽童,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少年。
一、掌握课本知识,夯实基础
高中生物知识是以课本为本的,因此夯实的基础知识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根据艾滨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我认为可以将生物学习划分五步:(1)课前预习,预习绝不是简单地看一遍课本,它是一种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要记住、要理解、要练习,掌握自己能掌握的、学会自己能学会的、巩固自己获取的。同时找出自己不会的、模糊的、疑惑的并做好标记。(2)听课,带着自己预习的问题去听讲,使听课非常有针对性,从而事半功倍。同时与同学、老师交流解除疑惑,提升自我。(3)课下复习,这里的课下复习是指下课后紧接着课的复习,无论老师课上有没有领着复习都要课下第一时间再将所学的知识串一遍。书上是书上的,老师是老师的,只有自己的才是自己的,拥有自己对知识的认知非常重要。(4)睡前总结,一天的学习结束后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做个总结,躺在床上默想今天的生物学习过程和知识点,提升自己对知识的全面认知。(5)第二天早上的回想,将昨天所学再次重现,翻看课本或笔记找出遗忘点加深记忆。我认为由此五步可以轻松记忆课本知识,扎实基础不是问题。
二、巩固训练,自我检测
对知识的单纯记忆到知识的熟练应用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巩固训练必不可少,反复地训练、反思既能加深知识的记忆、理解,又能练出自己的技巧。同时定期的自我检测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针对自己的不足做全面的整理和分析,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透析自己的知识、技能、思维、情绪、状态,全面的总结是提升的不二法门。在应用知识解题上要有自己的方法,最好不要照搬现成的方法,可以借鉴形成自己的方法,自己的才最适合自己。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思维角度和视野,这些东西必须通过扎实的训练、总结才能形成。学科思维在解题上非常重要。
三、经常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知识非常有体系。例如,第一册《分子与细胞》描述的是细胞的化学元素成分、化合物、结构、代谢(光合、呼吸相关)、生命历程(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癌变)依次递进,很容易就能连成串,形成体系。课本的使命是承载知识,我们形成知识体系不一定就和课本一致,自己“有一套”才最重要。有自己的整体体系后还可以对易混、易错知识整理总结,比如真、原核、动、植细胞区别、高中生物中出现的所有的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中学生物所有涉及的疾病以及病理、几种进化理论的观点等等,都能够很好地加深自己的理解。纵横交错而不是条理的知识网络才是我们的学习成果和解题的根基。
四、广阅群书,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58-02
卫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 ( WHO) 的定义,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与其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它涵盖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适应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 环境) 医学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健康评价方法受到挑战,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的探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了了解镇江卫校学生的生活质量,我们尝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量表),以期从不同角度评价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状况。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镇江卫生学校护理专业2010级6个班,共计324名卫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有有效问卷296份,有效回收率为 91.35%。其中男生31人,女生265人。
1.2 方法与内容 采用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1], 该量表由26个条目组成, 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领域 4 个维度的总的生存质量及总的健康状况,每个条目分别按 1~5 级计分,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其中第21条“您对自己的性生活满意吗?”不适合卫校学生, 依据高中生生活质量评价办法[2]改为“您对自己青春期的变化适应吗?”。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预防医学老师担任, 在调查员的指导下, 由被测学生自行填写, 调查人员复核, 检查, 及时补漏, 确保问卷合格。
1.3 统计分析 经调查人员核实评分后,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 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对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 从表1可见,男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女生,在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女生,但差别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2.2 不同来源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比较 结果见表2。来自城市的卫校学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农村卫校学生(P
2.3 自述健康状况对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3。自述健康卫校学生生活质量各领域及总的生存质量和总的健康状况高于自述非健康状态的卫校学生(P
3 讨论
自南丁格尔开创现代护理专业以来,以女性为主角的护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研究和活动领域,具备了相应的护理理论体系。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护理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专业的观念也在更新。护理不再被看作是女性的专属,全球每年男性护士的数量在逐渐增加[3]。近几年,我国的护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我校近4年护理专业招生情况看,选择护理专业的男生越来越多。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质量,笔者对其中31名男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265名女护生进行了对比。
不同性别卫校护理专业学生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男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生性活泼、好动、喜交际有关。女生在环境领域得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于男生。
男生在心理领域得分低于女生,分析原因,男护生最大的压力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偏见,病人不接纳他们,还担心女性护士的歧视。应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他们认识到从事护理工作男性比女性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能体现男性优势的手术室、急诊科、外科等科室工作。以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使他们看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来自城市的卫校学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卫校学生,说明城市卫校学生在社交能力方面强于农村卫校学生,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不同人群有关。来自农村的卫校学生在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城镇学生,这与来自农村的学生从小参与了更多的劳动有关,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
自述健康的卫校学生在总的生活质量、总的健康状况及其它各领域得分均高于自述非健康的卫校学生,说明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提醒我们需要对卫校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应重视卫校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有区别地针对不同性别、不同来源、健康状况的卫校学生加强教育,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改善卫校学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我们5个面试官先看资料,被面试的童子军进来后,背诵童子军法则和宗旨,然后介绍自己的童子军项目。面试官围绕项目提问,之后,围绕他的各个方面提问,了解这个年轻人的思想和一切。
一个小时的面试,可以谈非常多的内容。马修比较腼腆,对自己的项目介绍很简洁。这使他不得不回答更多的问题。面对提问,他逐渐从紧张到放松,对每个问题都提供了比较清晰的答案。因为回答得简练,我们问了二十多个问题后,时间仍然富余,提前结束了面试。马修给人的印象是个很老实本分的年轻人。虽然学得最好的是数学。他对大学专业的选择偏向管理和商科。坦率的说,我觉得他的性格并不适合。
克里斯是大两分钟的哥哥。他明显比弟弟能说会道。在自述时,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了自己的项目,用了不少面试时间。面对提问,他不仅回答问题本身,还都有引申。从回答中,我们了解了他的家庭背景,他的各种成就。比如在校越野队里跑的最快,明年要当队长,他在8年级的全国未来城市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辅导员对他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克里斯并没有让步,只是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更多理由。克里斯对他的未来有很清晰的计划,他最想上的大学是RIT(RochesterInstituteofTechnology,美国本科排名约100名)。他想主修网络安全,副修法律。不知不觉中,面试进行了1个半小时。
作为华裔,我的心里更喜欢内秀的马修,觉得克里斯有点夸夸其谈。同时,不得不承认,克里斯的面试更加成功,给人的印象更深刻。他离开房间后,辅导员大赞他思想成熟,有见识,将来大学面试时,一定会被加分。
美国高中生的生活比较紧张,他们每天花2个小时参加越野队训练,因为速度差异,周末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克里斯几次提到他的女朋友。祖父母与他们家关系很紧密,为老鹰项目出钱出力。并为他们将成为家族里第一位老鹰童子军而特别骄傲。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B 8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1-0997-05
自杀是指有自我意识,自行采取的导致自己死亡的行为[1]。自杀是目前全世界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很多国家,自杀已成为居民前10位死因之一。一项来自安徽合肥地区的监测资料表明,中学生近1年的自杀意念报告率由1998年的15.3%增加到2003年的27.7%[2]。比照国际标准,我国已成为继日本、韩国等之后的又一高自杀率亚洲国家。据报道自杀已经成为我国继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死亡之后的第五大死因,15~34岁死亡人群中,自杀成为首位死因[3]。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蚌埠地区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发生情况的调查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以便为青少年自杀风险评估和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继续发展、降低青少年自杀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蚌埠地区抽取2所大学,4所城市中学(其中教学质量较好的中学1所,中等的2所,较差的1所),3所农村中学(按教学质量好、中、差各抽取1所),所抽取的7所中学中6所为完全中学,1所为职业中学。中学按每年级抽取2~4个班,大学按不同专业每年级抽取2个班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抽取学生7 315名,回收有效问卷7 104份。其中初中生1 919名,高中生1 865名,大学生3 320名;男生3 533名,女生3 571名。年龄12~22岁。
1.2 调查内容
1.2.1 自杀意念的评定 自杀意念指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对1年内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发生自杀意念频率、自杀计划情况、自杀准备情况和自杀意念强烈时的想死程度进行分析。
1.2.2 自杀未遂的评定 自杀未遂是指各种有意威胁和/或残害自己的生命,但未导致死亡的行为。
1.2.3 人口统计学变量 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学习阶段、家庭类型、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等。
1.2.4 亚健康状况的评定 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定青少年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4]。躯体亚健康有32条评价项目,只要有1条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即为符合躯体亚健康状态者;心理亚健康有39条评价项目。以某项目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即界定为具有该亚健康相关症状。计算研究对象亚健康症状数。
1.2.5 抑郁与焦虑状况的评定[5] 采用Zung编制的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按1~4分的4级评分方法评价青少年的抑郁状况,抑郁量表总评分≥41分为抑郁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对青少年焦虑状况进行评价,焦虑量表总分≥40界定为焦虑症状。
1.2.6 述情障碍的评定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5],根据述情障碍分值,按四分位数法分4个等级对各级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状况进行比较。
1.3 调查方法与质量控制 首先对课题组成员和各调查中学分管领导、所调查班级班主任、校医和/或体育老师以及大学所抽班级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再由班主任协助调查组成员到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在自愿的情况下填写问卷。问卷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内统一发放、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13.0(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SPSS13.0)录入并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 在参加调查的7 104名学生中,报告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共有2 017名,报告率为28.4%(2 017/7 104);报告 自杀未遂的学生有198名,报告率为2.8%(198/7 104)。
2.1.1 自杀意念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在2 017名报告有自杀意念的学生中,其中在调查时1年(12个月)内产生过自杀意念的学生有732名(36.3%),调查时1年前就有的有1 285名(63.7%)。对调查时1年内产生过自杀意念的732名学生根据产生自杀念头最强烈的那一次的意念频率、当时自杀计划的设置情况、自杀准备情况和想死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意念频率63.0%为一闪而过,39.3%有自杀计划,8.5%有自杀准备,24.3%的学生想死程度大于50%。
2.1.2 自杀未遂 对198名自杀未遂者的自杀次数、最近一次发生的时间、自杀结局和自杀实施时的想死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2.8%的自杀未遂的学生报告≥2次,最近一次发生在1年内的占50%,自杀结局中达40.1%的不是本人放弃,30.3%的在当时自杀时的想死程度超过50%。
2.2 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影响 分别对学习阶段、性别、户籍、父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否为单亲家庭、是否为独生子女7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报告率进行χ2检验。见表1。
2.2.2 躯体亚健康状况对青少年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影响有躯体亚健康症状的2 694名学生中,自杀意念报告率为37.8%(1017/2 694),高于无躯体亚健康状态的自杀意念报告率22.7%(1 000/4 410),(χ2=186.929,P=0.000)。按躯体健康条目多少为自变量X,自杀意念报告率为应变量Y,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31.527+2.235 X,说明随着躯体亚健康条目的增加,自杀意念报告率逐渐升高(F=53.092, P=0.000)。
根据有无躯体亚健康将7 104名青少年学生分为2组,比较2组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结果发现躯体亚健康组自杀未遂报告率4.5%(121/2 694)高于无亚健康组的1.7% (77/4 410)(χ2=46.523,P=0.000)。
2.2.3 心理亚健康状态对青少年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影响 心理亚健康量表有50条心理、社会、活力等不适的症状,根据个人近3个月来对每条症状的实际感受划分6种情况,选择最符合自己的一种情况,只要有1条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就定义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结果发现有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1 297名,自杀意念报告率为39.9%(1 297/3 233),高于无心理亚健康状态(3 881名)的自杀意念报告率18.8%(730/3 881)(χ2=393.035, P=0.000)。按心理亚健康条目多少为自变量X,自杀意念报告率为应变量Y,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28.651+1.757 X,说明随着心理亚健康条目的增加自杀意念报告率逐渐升高(F=128.618, P=0.000)。
根据有无心理亚健康将7 104名青少年学生分为2组,比较2组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结果显示心理亚健康组自杀未遂报告率为4.5%,高于无亚健康组的1.3%(χ2=66.133, P=0.000)。
2.2.4 抑郁状态对青少年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影响 抑郁评定量表采用1~4分4等级评分方法,对个人20条的得分进行累加,凡总分≥41分,即认定为处于抑郁状态。 对有、无抑郁状态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抑郁状态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无抑郁状态学生(χ2=105.234,P=0.000;χ2=129.905,P=0.000)。见表2。
2.2.5 焦虑状态对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影响 焦虑评定方法同抑郁。对有、无焦虑状态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焦虑状态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无焦虑状态学生(χ2=121.51,P=0.000;χ2=122.05, P=0.000)。见表3。
2.2.6 述情障碍对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影响 目前,国内对述情障碍的评价方法还没有统一标准,本研究根据述情障碍得分,计算四分位数,将得分在第0~25百分位数计为1级,将得分在第26~50百分位数计为2级,将得分在第51~75分百分位数计为3级,将得分在第76百分位数以上计为4级,对不同级别述情障碍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报告率随着述情障碍级别的增加而升高(χ2=394.335,P=0.000;χ2=69.929,P=0.000)。见表4。
2.3 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3.1 自杀意念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5。
以自杀意念为应变量(0=无, 1=有),将性别(男=1,女=2)、学习阶段(初中=1,高中=2,大学=3)、父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初中=2,高中及以上=3),母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初中=2,高中及以上=3)、躯体亚健康条数(0条阳性项=1, 1~3条阳性项目=2,4~6条阳性项目=3,7~9条阳性项目=4,≥10条阳性项目=5)、心理亚健康条数(赋值方法与躯体亚健康同)、抑郁分数(<40分=1,≥40=2)、焦虑分数(赋值方法与抑郁同)和述情障碍分数(赋值与等级相同)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习阶段、心理亚健康、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和自述障碍6个变量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与单因素相比,剔除了母亲文化程度和躯体亚健康2个变量。见表5。
2.3.2 自杀未遂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自杀未遂为应变量(0=无, 1=有),将性别、学习阶段、躯体亚健康分数、心理亚健康分数、抑郁分数、焦虑分数和自述障碍分数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的赋值方法与自杀意念相同。结果显示,性别、心理亚健康状态、抑郁和焦虑状态、自述障碍均是自杀未遂产生的影响因素。见表6。
3 讨论
3.1 蚌埠地区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报告率偏高 本调查结果显示,蚌埠地区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8.4%,高于国内一些地区的报道[6-7],与冯珊珊[8]报道的广州市结果(33.2%)接近。结果高于国内某些地区的原因可能为:一是调查时间不同的结果。本调查时间为2007年12月份,而文献[6-7]调查时间为2003年和2004年,时间相差较长,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竞争日益增强有关;而冯珊珊报道的广州市的调查时间为2007年4月,与本调查时间接近,因而结果也较为接近。二是调查对象虽然都是青少年学生,但不同学习阶段的人群比例不同可能对结果也有影响。本调查样本中初中生占27.0%、高中生占26.3%、 大学生占46.7%,而文献[6-8]调查对象中主要是中小学生,而大学生占的比例较小,由于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不同,所以会对最后的结果造成影响。
自杀意念的严重程度可从其计划、准备和意念等级来反映,严重自杀意念者只占小部分,且自杀意念越严重,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性越大。Turvey[9]报道,有过1次或2次自杀意念者发生自杀未遂的危险性是没有自杀意念者的2.4倍;有过多次自杀意念者,发生自杀未遂危险性是没有自杀意念者的13.7倍。本次调查自杀未遂报告率为2.8%, 其中32.8%的人自杀次数≥2次。重复自杀未遂也是自杀死亡重要的预测因素。有学者报道,曾有过非致死性自杀未遂的人,10%~15%最终自杀死亡[10]。WHO多中心青少年研究显示:重复自杀未遂后一年是成功自杀最强的预示因素[11]。Cedereke等[12]于2005年提出:在1年的随访中,早期(即前一次自杀未遂后0~1个月)重复自杀未遂是自杀死亡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关注自杀未遂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已成为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3.2 女性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男性 在自杀行为的性别差异上,国内其他城市的调查结果提示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而自杀未遂的发生则大多为男生高于女生[13-14]。国外的研究则显示女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均高于男生,而自杀死亡的发生率低于男生[15]。本次调查女生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男生,而自杀未遂报告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女性对压力的感知强,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想法有关。
3.3 学习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本调查显示高中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初中生和大学生,而自杀未遂报告率初、高中生均高于大学生。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心理日趋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另外,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产生与其学习密切相关。有调查显示,学习成绩越差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越高[1]。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面临中考和高考的考验,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在我国,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因此高考不论是对学生本人还是对学生家长和老师都高度重视,从而给高中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一旦遭遇意外的学习和生活事件,很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导致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的发生。而大学生经历过了高考,初中生距离高考的时间较长,学习压力相对于高中生来说却小得多,因而高中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初中生和大学生。
3.4 亚健康状态对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国内外研究显示,有自杀相关行为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国外研究表明,50%以上的自杀死亡者是抑郁症患者,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死亡[16]。对自己通常有较多否定评价的人,相对会产生较多的抑郁情绪。此次调查证实,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其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抑郁与焦虑程度都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者。可能与这些青少年受身体健康状况影响,学习及其他活动的能力较差,常有更多失败的体验,内心脆弱、敏感、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不足,当遭遇意外事件时,更易选择消极的方式来应对,如自杀。
3.5 述情障碍是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重要因子述情障碍(alexitymia) 又译作“情感表达不能”或“情感难言症”, 即自身情绪调节障碍,其特征包括情绪体验受限或减退、情绪表达能力障碍、想象力下降、不能主动感受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对他人的情绪识别困难[17]。研究表明,精神疾病、心身疾病等一些躯体疾病中伴有述情障碍症状较多[18],在正常人群中也发现约有10%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不善于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内心情绪感受[19]。述情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的易感因素[20],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可为一种人格特征,也可为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时较常见到的心理特点,或为其继发症状。述情障碍患者不能区分焦虑与抑郁,不能区分兴奋与疲劳,不能区分生气与饥饿[21]。不能准确地描述感受妨碍了患者情绪压力的释放[22]。相反,这些压力存在于体内,最终表现为躯体的疾病。内部的痛苦通过躯体的疼痛或躯体症状表现出来。述情障碍患者由于缺乏识别、表述情绪的能力,所以在应激情境和人际关系中常出现情绪失调,及情绪的困感。这样的失调进一步改变通过认知来处理情绪的能力[23]。本调查结果显示述情障碍是学生产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可能与有述情障碍对学生产生上述身心影响有关,也可能是述情障碍本身可以加重学生躯体和心理亚健康有关。
(致谢:本课题得到了蚌埠市教育局、怀远县教育局以及调查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7.
[2] TAO FB, GAO M, SU PY, et al. Trends of Health-risk Behaviors and Their Risk or Protective Factors on Adolescent Students in Hefei, Anhui Province, China, 1998-2003:Study on Public Health in Asia. Rinton Press, 2005:180-189.
[3] 王卫红.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4] 陶芳标,胡传来,孙业桓,等.我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4):309-314.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235-238,378-381.
[6] 高鸿云,吴增强,邓伟.等. 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及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2(1):32-37.
[7] 张敏,王礼桂,邢艳菲. 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429-431.
[8] 冯珊珊,张雪琴.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14-416.
[9] TURVEY C, STROMQUISTA,KELLY K. Financial loss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a rural community sample.Acta PsychiatrScand, 2002, 106(5): 373-380.
[10]PHILLIPS MR, YANG GH, ZHANG YP, et al. Risk factors for suicide in China: a national case-control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y. Lancet, 2002, 360∶1 728-1 736.
[1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1999. Geneva: WHO,1999:104-109.
[12]CEDEREK M,OJEHAGEN A. Prediction of repeated parasuicied after 1-12 months. European Psychiatry, 2005,20: 101-109.
[13]高茗,徐放,沈庆凤,等.合肥市中学生情绪障碍及伤害行为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243-244.
[14]陶芳标,张洪波,曾广玉,等.青少年自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1999,15(3):247-248.
[15]GOULD MS, GREENBERG T, VELTING DM, et al.Youth suicide risk an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A review of the past 10 years.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3, 42(4): 386-405.
[16]CHARLES Lr, JOANNE Er, RICHARD C,et al.Some differences betweenmen and women who commit suicide.Am J Psych,1988,145(6):718-722.
[17]SALMINEN JK,SAARIJARVI S ,AARELA E ,et al .Two decades of alexithymia.J Psychosom Res,1995,39(7):803-807.
[18]BLILEY PE,HENRY JD .Alexithyria,somatization and negative affect In acommunitys ample. Psychiatry Res,2007,150(1):13-20.
[19]JOUKAMAA M ,TAANILA A ,MIETTUNEN J ,et al .Epidemiology of alexithymia among adolescents. J Psychosom Res, 2007,63 ( 4 ) :373- 376 .
[20]WOUTA M ,ALEMANC A ,BENNOND B ,et al .No words for feelings: Alexithymia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nd first-degere relatives. Compr Psychiatry,2007,48(l):27-33.
[21]MCDOUGALL J. Thertres of the body: A psychoanalytical approach to psychosomatic illness. London: Free Association Books,1989.
二、相互作用分析的治疗技术
在心理治疗中,相互作用分析的基本目标是“帮助来访者能有脚本自由、策略自由,成为有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到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帮助他们检验早年的决定,并能在有意识的水平上作新的决定”。因此,相互作用分析的治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一)重新做决定
该技术由Goulding首先应用并推广,现已被全世界的心理治疗师所广泛使用。根据该技术,相互作用分析治疗师要求患者违抗父母自我状态的命令,给成人自我状态以充分的自力,从而使患者健康地生活。当患者的父母自我状态起来反抗时,治疗师可以说:“如果那个家伙(父母自我)把你逼到难受的境地,你可以来找我。”具体的做法是,让患者先以儿童的自我状态重新体验早期的经历或挫折,然后让患者回到现在,以成人的自我状态摒弃早期儿童自我状态所做出的决定,重新采取一个有理智的、有逻辑的决定。该决定一般在团体成员建议的基础上产生,当团体对该决定一致表示赞同时,决定被强化。
(二)自我表达
治疗师让患者“表达他们在早期生活的重要时刻所希望做到或经历过的,而团体成员可以帮助患者发现并表达他们曾经希望做到却未曾做到的”。例如,一个女高中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母亲的批评。一次,跟母亲发生争执后,她回到了学校。刚到宿舍就接到家里的紧急电话——母亲因车祸意外身亡。该名女高中生从此哀伤不已,日日沉浸在对母亲的愤怒与内疚的矛盾心情当中。愤怒的是母亲未接受她的道歉就去世了,她感到很不公平;内疚的是还来不及对母亲尽孝心。治疗师让她把两张椅子当作两个矛盾的“我”——“愤怒的我”和“内疚的我”,然后向这两个“我”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对两个“我”倾诉之后,她慢慢地意识到,母亲的过世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只有让自己好好的活着才能让母亲在天之灵得到安息。换句话说,该名女高中生在自我表达后,逐渐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成年自我状态。
三、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在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有这样一个案例:35岁的张某是某部队一名副团职干部。当他走进咨询室时,面无表情,目光中流露出一种疑虑和害怕。自述工作压力很大,常常感到肌肉酸痛。在咨询中,咨询师了解到,张某是家中的长子,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亲是一家之主,脾气暴躁,教子严厉,对待张某尤为冷漠,常常鞭打他。关于其母,张某言语不多,只是对她从未在父亲打骂他时站出来保护他的做法深表不满。
在第一次个别面谈中,治疗师给患者讲解有关自我状态的理论,患者认识到对于成人自我来说,其父的行为并非一个真正的父亲所具有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为了适应严厉的父亲,他把自己封闭起来,既不敢表达炽热的情感,也不愿和其他人交往,缺乏自尊、亲密和。针对张某的情况,治疗师建议到:“对于你这种情况,除了个别面谈,建议你参加团体心理治疗,它会给你带来帮助的。在团体中,你会看到其他与你问题相类似的人,你会看到其他人是如何战胜苦难,适应生活的。其实你已经适应得很好了,相信你能够继续适应得很好。但是,你也看到,为了保护你自己不受到伤害,你已经付出了代价,因为你失去了自尊和亲密。的确,把自己封闭起来可以保护你自己免受父亲的伤害,但对于改善你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帮助。相反,这种封闭使你失去了生活中所必需的快乐和爱。”经过第一次个别面谈,患者表示愿意参加团体心理治疗。
在第一次团体心理治疗中,张某静静地坐着,目光从一名成员转移到另一名成员身上。面部表情依旧冷漠,不主动参与活动。
在第二次团体心理治疗中,张某依然静静地坐着。当治疗师询问他本人是否想发言时,他拒绝了。在接下来的个别面谈里,治疗师回顾张某在前两次团体治疗中的表现,询问其保持沉默的原因。患者微笑地回答说:“可是我当时真不想发言。”当治疗师询问他是否觉得其他团体成员对他有帮助。患者回答:“在这一段时间里,我越来越发现,原来很多人都同我一样,有着相类似的问题!”
在第三次团体心理治疗中,张某继续保持沉默。其他团体成员开始注意到他,并对他表示好奇,开始向他提出问题。于是,他开始发言,告诉其他成员有关其工作的情况。团体成员对他在工作上的成绩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当他们得知张某不久前刚刚被晋升为培训部经理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张某非常高兴。
在之后的个别面谈里,张某表示如果在团体中谈论有关他家庭的问题会让他觉得不舒服。治疗师告诉他,其他成员在自我暴露之前也曾经历与他相类似的感受,但随着团体聚会次数的增多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感的建立,这种疑虑会慢慢消除。张某表示愿意尝试在团体中自我暴露得更多一些。
在第四次团体心理治疗中,患者告诉其他成员有关他家庭的情况。成员们立即表示忿忿不平,个别女性成员甚至大声责备张某的父亲。患者感到被同情与理解,因此更加愿意开放自己。
一、案例背景
来访者,女,18岁,上海市莘庄中学高三学生。她待人诚恳,语言表达流利,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和对此所做的思考。
自述:
我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就近上的学。我爱画画、看书。从小学开始,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上等,最喜欢数学学科,因为我觉得解出一道难题就很有成就感。然而,我的成绩一直比较突出的却是语文学科。也是从小学开始,我就一直担任班干部。在工作中,我不会很主动地去发现和解决班级的问题,除非是班级的一些不良现象影响到自己的学习了。才会跟老师反映,然后一起商量解决方案。
爸妈特别疼爱我。我的父亲原先是一家公司的职员,母亲自己开了一家便利超市。上初三的时候,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我,特地把自己开了多年的超市给关闭了,在家做了一个全职妈妈。父亲因为多年的工作积累,自己开了一家私营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全家生活还算是小康。初三那年,我考取了现在就读的区重点高中。
妈妈一直都希望我从事教师一职。有寒暑假,工作又稳定,而我最想从事设计工作,或者翻译、作家。尽管妈妈没有特别强求我,但是,一直以来,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若我不尊重妈妈的意见,心里就感觉内疚,同时,又担心自己选择了喜欢的职业,是不是一定有能力做好,故对于即将到来的高三填报志愿,该如何对专业作出选择,我有点迷茫。希望通过咨询,能对自己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然后找到自己未来的路。
二、规划思路
来访者对于自己未来的专业选择不是很明晰,一方面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充分,缺乏对自我的科学探索和认知;另一方面,对大学专业和未来职业不够了解,导致她不知道该如何填报志愿,规划自己的未来。笔者针对来访者的情况,规划思路定位于“认识自己,了解大学专业和职业,积极尝试和探索,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与决策能力,走好未来人生路”,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首先,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详细了解来访者,明确来访者的问题,与她一起分析问题。
其次,运用职业规划的相关方法和技术,探索来访者的兴趣、性格、能力以及价值观。来访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充分,因而笔者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帮助她更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愿意未来从事怎样的工作?了解自己所具备的能力:能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明确自己想要从工作中获得什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能让自己得到满足?
再次,帮助来访者用不同的方法了解大学专业,了解不同职业所需要学的专业等。在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结合之前认识的自己,进行对比和对照,将自身与专业、职业进行有效对接。
最后,根据SMART原则,帮助来访者有效分割目标,制订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具体的行动计划。另外,不断对自身进行自我认知,学会通过自我探索、外部世界探索、理性决策、目标设定、积极行动,对自己未来之路进行思考、分析、调整,使之更完善。
三、规划过程
[第一次晤谈]建立咨询关系,了解来访者的问题。
笔者通过接纳与尊重、理解与共情、信任与真诚的方式,运用专注、倾听、反映、鼓励与提问等技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晤谈,笔者详细了解来访者的相关资料,对其所面临的问题作初步了解,为下一阶段的咨询做好准备。
谈话中,笔者了解到来访者目前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来自爸爸妈妈的阻力,而是不能肯定自己喜欢的是不是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将来是不是有能力做好。
来访者:老师,我感到很迷茫。也很矛盾,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听妈妈的话,将来做一个教师。妈妈说那样的工作稳定,可是我不喜欢,虽然妈妈不强求我,可是万一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又做不好,让他们失望了,我会觉得对不起他们的。你说我该怎么办啊?你能帮我做一个选择吗?
笔者:如果你来我这里咨询,是想要我帮你做出选择、做出决定。那你是在逃避问题。我所要做的是和你一起,探索你自己,更加全面地了解你自己的优势和局限。你今后的人生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选择和决定,都得靠你自己来做主。
来访者:好的,我明白了。
笔者:老师希望通过咨询,让你能够学会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后,做出选择、决定。
这里,笔者向来访者强调了咨询过程是一个“共同的过程”,笔者只是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与来访者一同探索她自己,认识她自己,随后才对来访者提及的问题和期待进行澄清和整理。
[第二次晤谈]探索兴趣爱好、性格特质、能力、价值观。
首先,对来访者的兴趣爱好、性格特质进行探索。
本次,笔者从以下两方面了解学生。一是:你担任的班干部工作中,最喜欢的是什么班干部?为什么喜欢做这个班干部?二是:你在学习之余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你最愿意花时间做的是什么事?
笔者力求从这些问题中更好地了解来访者。从来访者的描述中得知,她的成绩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处于班级中上水平。最喜欢数学学科,可惜的是数学一直都不是强项,成绩相对比较突出的却是语文学科。当问之既然数学成绩不突出,为什么还喜欢数学时,她说因为自己觉得做出一道数学难题后,特别有成就感。她喜欢画画,也很喜欢看书,当看双语读物时,会发现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语言都很美。平时有时间就会去闵行图书馆,待上一天时间也不会嫌闷。她最喜欢做宣传委员,主要职责就是为班级出板报。而且所有的班干部职务中只有宣传委员的工作,是来访者主动愿意做的。尽管要牺牲自己很多学习时间,可她还是会努力挤出时间,让自己做到最好,她愿意花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澄清来访者的性格特质,笔者让来访者填写了生涯兴趣测试量表,协助来访者探索其兴趣及特质,作为生涯选择之参考。来访者花了20分钟左右的时间做完了这个测试量表。测试结果表明:此类型的人具有艺术、创造、表达及直觉能力,喜欢借文字、动作、声音、色彩、形式来传达美、思想及感受。他们有敏锐的感觉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在语文方面的性向也高过数理方面的能力。其职业活动范围是:作曲家、音乐家、指挥家、作家、画家、室内设计师、演员等;具有文学、音乐、艺术的能力,但比较缺乏处理文书事务的能力。其性格特征是:崇尚理想、不从众、有创意、复杂、无条理、富幻想、善表达、直觉、情绪化、不实际、独立、冲动。
其次,对来访者的能力进行探索。
在能力探索的过程中,笔者让来访者进行《成就事件》的撰写,至少撰写5个自己觉得具有成就感的事件,可以是生活事件,也可以是学习事件,以及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其具有成就感的具体事件如下:
①在初三时。老师第一次家访就说我的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于是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搞上去。我每天一有空就做数学题,以前碰到难题我不愿意动脑。后来就逼着自己思考,等到想出解题的好方法,就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的数学成绩进步显著。
②在高一时,我设计的国庆节专题板报,获得了学校板报评比一等奖。
③在高二时,我参加了学校的读书节Log0设计活动,获得了二等奖。
④在高二时,我参加学校读书节的英语演讲比赛和原声电影配音比赛,分别获得了三等奖和二等奖。
⑤我的同桌不喜欢英语学科,成绩也不是很理想,我每天都会督促他完成作业,遇到看不懂的阅读理解文章,我会主动帮他解释,跟他一起背诵英语单词。在我的帮助下,他的成绩进步很大。
⑥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
笔者:参加这些活动的获奖都是你自己的功劳吗?
来访者:对于国庆节的板报,尽管老师当时交给我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负责,可是我还是喜欢一个人工作,我不喜欢别人打扰我的设计,而且我每次都会对自己的设计充满信心(很得意的表情)。
笔者:还记得你对原声电影的配音是哪部电影吗?
来访者:记得,是《玩具总动员》。
笔者:在这次活动中,你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呢?
来访者:我扮演的是主角,一般在小组活动中我都会被大家推选为leader,我会努力做好组员沟通和协调工作,如果是英语老师让我们小组做一个presentation,我会主动代表小组发言。
笔者从以上成就事件中,对她的能力进行了分析。
①一旦认定了自己的目标,就会尽全力去实现,有恒心,有毅力。
②对自己有信心,并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④有较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对来访者的价值观进行探索。
在问及对未来的职业期待时,来访者主要谈了三点。
①期待未来的职业至少有基本保障,能自己养活自己。
②期待未来的职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不喜欢一成不变。
③期待未来的职业能够带给自己成功感。
在被问及“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来访者表示: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家人都能幸福。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努力实现自己每个阶段的目标,这样才会有成就感。
完成了对来访者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的探索之后,来访者表示,兴趣测试量表的结果和自己的兴趣比较符合。于是,笔者给她布置了“回家作业”,让她上网查询自己最想选择的职业所需要学习的专业具体内容,以及选择的专业所对应的大学及入学要求。
[第三次晤谈]探索职业世界,对高考志愿的专业做出选择。
通过之前对自我的认识,来访者根据笔者的要求,完成了“回家作业”。来访者确定了自己想选择的职业:翻译、设计。
看完这个结果后,笔者问她的职业排序交换的根据是什么。她回答:设计师,要学设计专业,听说要艺术类考生才能填报,在大学要学高等数学、建筑力学、艺术造型、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艺术史、建筑史、电脑应用基础等,跟我原来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而翻译这一职业需要满足的要求,我觉得对于自己的学科能力而言,更能轻松应对。
除了运用网络,笔者还鼓励来访者通过其他渠道去了解更多的信息。
这一次晤谈结束前,笔者为她设置了一个制订升学规划的范本。要求她从自己的现有状况、发展方向、学习计划、行动计划等方面着手制订。
在接下来的两次晤谈中,笔者跟来访者进一步讨论了辅导策略、方案,协助来访者设定目标,并完成行动计划的制订。
笔者根据来访者的现有状况、学习成绩及能力,进行进一步交流,共同商定来访者的阶段学习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半年-1年),中期目标(14年),长期目标(4-8年)。笔者也建议来访者可以在大学期间辅修自己喜欢的第二专业,让自己未来职业有更多的选择。
最后,笔者应用目标管理中的SMART原则,为来访者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在最后一次咨询中,来访者表示,通过这几次咨询,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对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自己来年高考要填报的志愿也不再感到迷茫,而且目标更清晰了,现在的学习也更有动力了。
四、收获与启发
经过以上多次沟通,让来访者与笔者都受
一是晤谈是一个很专业的技能。自始至终都要求咨询师展现出恰如其分的助人者角色。在晤谈过程中,作为咨询师,不要有太多的指导,而要知道如何使用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去适当地表达,要能够采取360度评估方法,更好地分析、确认个案的性格特质、优势、主要障碍等。
二是作为咨询师,问对问题很重要。一旦问题问对了,来访者就会像打开的水龙头。这样,咨询师就能快速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问题和资料了。
三是由于个案是高中生,处于性格发展阶段,因此,在对个案的能力倾向、兴趣进行评估时,不一定很准确,咨询师可以从个案的朋友、家人、同学等处尽可能获取更多信息。
一、心理咨询原理和技术
面对来自高考、社会就业、个人成长的压力,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斥着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凸显出来。李金芝作为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并且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任教多年,不仅拥有丰富的青少年心理辅导实践经验,更有夯实的理论基础。
记者:
提到学校内的心理咨询,不少青少年朋友误认为是被老师找去谈话、盘问,您能介绍一下相关的心理咨询专业原理吗?
李金芝:
提起心理咨询方法和技术的原理,我们将不得不首先说到“无意识”和“投射”这两个心理学词汇。因为,这几种心理咨询方法和技术都是建立在无意识投射机制基础之上。首先,有必要简单说明一下“投射”的含义。“投射”在心理学中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个人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态度、愿望和情绪等投射到环境中的事物或者他人身上。比如一个疑心重的人,他看到的可能是周围人都在怀疑他,或别的人都是值得怀疑的。二是指一个人的情绪对外界事物的影响。比如一个落魄的、失意的人会感觉连路上的那条狗都在嘲笑他。三是指个人从经验出发做了主观而非客观的判断。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风声鹤唳”等。
其次,还有必要简单说明一下意识和无意识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意识的整个本质就是辨别,区分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肯定和否定等等。事物分离成对立的双方完全是由于意识的区分作用,只有意识才能认识到适当的东西,并使之与不适当的和无价值的东西区别开来。无意识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是一个容器,蕴容着所有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的心灵活动和种种曾经一时是意识经验,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压抑或遭到忽视的内容,如令人痛苦的思想、悬而未决的问题、人际间冲突和道德焦虑等等。还有一些经验,它们与人们不甚相干或显得无足轻重,由于本身强度太弱,当人们经历它们时达不到意识层,或者不能留驻在意识之中,因而都被贮藏在个体无意识里。所有这些构成了个人无意识的内容,当需要时,这些内容通常会很容易地到达意识层面。同时,在人类心灵最深处,拥有一个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这个基底就是集体无意识,所有意识和无意识现象都从集体无意识中生发出来。集体无意识内容不象个体无意识那样由本人曾经感受的经验构成,在个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它们从未被感知。
两者的关系可以用 “冰山理论”来描述:意识仅仅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仅占1/7),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占大约6/7)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无意识)。现在让我举个例子做进一步的说明:以大海为例,意识就像是大海的海平面,而无意识则像是海底世界。表面上看,大海大多数时间似乎是风平浪静或微有波澜,但是当我们深入大海之后,会发现原来海底世界更宽广,里面有很多生物,也会隐藏着一些冲突甚至是危机。这个例子可以更加形象的来说明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
再进一步举个日常现象来进行形象的表述:比如,某位高三学生,在高考之前,不停的对自己说:“我不紧张,有什么可紧张的?!不就是一次考试嘛?以前我又不是没考过试。”这是他的意识层面,他甚至可以呈现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状态,让大家感觉他很轻松。与此同时,他发现最近几天自己很容易发火,食欲不太好,好像睡眠也不太好,不容易睡着,睡着之后感觉睡眠很浅或者做梦很多(有时会做考试误场的梦)等。那么这就是他的无意识层面的一些表现。意识层面告诉自己不紧张,但是无意识层面却呈现出一系列的紧张表现。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同样可以发现,真正影响我们的,很多时候不是意识,而是无意识。因此,作用于我们无意识层面的一些心理咨询,有时候会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解决个人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记者:
请您具体介绍几种在理论指导下衍生出的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及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李金芝:
在青少年心理咨询领域,比较常用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术有“意象对话”、“绘画治疗”、“沙盘游戏”。
意象对话的基本特点是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使用意象(意象即是指有象征意义的形象),靠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来相互交流。这个交流方式是比较奇特的。它可以让心理咨询师直接进入到来访者的潜意识区域(注:在心理学里,无意识和潜意识一般是通用词)或者是心理的深层,还可以直接作用于来访者的心理深层。在交流过程中,咨询师可以不必向来访者过多解释意象对话过程中的象征意义。来访者可能会知道意象对话过程中这些话的象征意义,也可能不知道,很可能他只是把咨询中的这些想象看做一个游戏,但是他们的内心里(无意识)的一个地方是知道心理咨询师的意思的。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较好的作用于来访者的无意识,并通过这种深层的改变与修通最终帮助来访者改善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行为。
说到绘画,我们可以说图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有效工具。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一种直接工具。图画天然的功能首先是表达和沟通,而后才有美学意义。图画具有天然性,也更具有象征性。人们在绘画时,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一些联想、记忆或某些片段,会把情绪、心理体验等用线条和色彩表达在图画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图画作为一种投射技术,主要是通过咨询师简单、模糊和不确定的引导语来引导来访者绘画,给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其把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等,与不知不觉中投射到绘画作品上。
沙盘游戏则主要通过沙盘,把无形的心理内容以某种适当的象征性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获得独特的个人体验。在沙盘游戏中,最重要的是提供一种自由与保护的空间,让来访者自我探索、促发来访者内在的力量,最终使得他们获得自我治愈的力量。如果举个形象的例子,相比其他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沙盘游戏更像是秉承了中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始终把症状的消除或减缓与人格的发展相结合,把人格的发展与自性的整合做融会贯通。也就是说,通过来访者无意识的投射,他们的内心冲突与矛盾会被表现或投放到沙盘里,咨询师通过容纳性的守护与观察发挥共情的作用,并通过陪同性的探索,使来访者获得生命或心灵的自主性,通过感受、接触与沟通这种具有自主性的生命和心灵,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获得内在的治愈与发展。简言之,在“自由与保护”的沙盘游戏过程中,来访者可以获得充分的内在体验以及充分的表现与表达;无形的无意识内容可以通过沙盘游戏模型与主题等载体获得呈现。因而,沙盘游戏,包含着我们所理解的“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对来访者心理健康的维护、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等都会有所促进,也可以在来访者人格发展以及心性成长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沙盘游戏治疗以游戏的形式,容易和来访者建立关系,容易被来访者接受,并且是来访者主动去做,取得的效果往往会很好。
在很多时候,无意识层面的东西很难感知,也很难通过言语来表述。有很多时候,我们能感知到自己的情绪不太好,学习和生活状态不太对味儿,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怎样来找出这些问题并化解这些问题,或者是从意识层面来说,“这些道理我都懂”(比如考试之前告诉自己过度紧张不利于考试发挥),但是无意识层面这样的道理与自我劝说没有任何效果(比如,实际上自己的考前紧张和焦虑已经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状态),这时就需要我们借助一定的方式将无意识投射出来,并在无意识层面做一些工作。意象对话、绘画、沙盘游戏等技术则是非常好的媒介,通过这些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促使无意识意识化,并在无意识意识化过程中尝试解决那些深埋的冲突、矛盾、恐惧等心理问题。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可以根据来访者的问题适当使用以上种种技术和方法,比如使用花和昆虫的意象对话来进行男女生交往的心理辅导,通过绘画“家-树-人”来了解青少年学生的个人成长状况、家庭沟通情况和当下的内心体验,通过沙盘游戏来持续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性成长。
二、在高中生群体中存在的典型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一人生的关键时期,主观上身心迅速成长但尚未成熟,客观上文化多元化、网络普及化,成长的烦恼加之抉择的困惑,使得他们产生了许许多多或普遍或特殊的心理困扰,李金芝老师将结合亲身经历的案例剖析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记者:
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如雨后春笋,不少90后的孩子自小即接受家教、教育辅导机构的专业培训。这一方面使90后们普遍聪慧多才、爱好广泛,但同时过早的竞争压力也让很多他们产生了学习焦虑,甚至厌学问题,请您谈谈针对青少年厌学的心理疗法。
李金芝:
厌学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是潜意识条件性厌学,他们主观上知道自己应该好好学习,特别是高中生,他们往往能够认识到自己当前努力学习与自己未来前途、命运等方面的关系,有的甚至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却身不由己地表现出一些非意志性的厌学行为。导致厌学的原因有时是多方面的,比如离开父母住校的焦虑、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出现人际冲突、偏科等诸多因素。在对有多种原因导致的厌学问题心理辅导,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杠杆解”。这种“杠杆解”以对厌学问题的深层整体分析为依据,在此基础上采用以简驭繁的解决问题方式。
在应用“杠杆解”解决问题过程中,往往体现出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我拿我自己咨询中的一个案例为例,有位学生自述最近的学习压力很大,有点扛不住的感觉,什么也不想学、什么课也听不进去,有点想退学。经过了解,他自己感觉老师讲课速度快,布置作业多,面临几乎超过自己承担能力的学习任务,面临似乎永远完成不了的作业,自己觉得很烦躁。此外,近期他面临着家庭矛盾带来的情绪波动,父母正在协商离婚。从这里可以看出,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的问题都存在,这两方面的问题都会对来访者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困扰,引发他的情绪波动,进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出现厌学甚至想退学的心理问题。
如果我们直接面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和家庭矛盾方面,这两个问题都不是我能解决的,我不能劝说他少学点,不能劝说他们的科任教师少布置作业,更不能涉足他们的家庭内部事务。此时,如果我采用常规方式,和他一起来分析为什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那么他可能会觉得这些寻求“道理”的辅导过程几乎是无效的。因为他为了能够继续好好学习,不知道已经劝说过自己多少次了。而如果他不是想尽快调整学习状态,也就不会因为厌学问题而前来咨询。
这时,重要的就是寻求一种具有实效性的“杠杆解”。在经过交谈之后,我了解到该同学职业选择清晰,目标明确,在此之前,学习成绩一直良好。在父母没有矛盾的时候,虽然学习比较吃力,有点累,但是自己还是能够应付自如的。
这时,我想到的是在来访者头脑中建立一种新的“大脑优势兴奋性表征”,使得某些体验在大脑中处于容易被优先激活和运用的状态。为此,我决定采用意象对话技术,在征得来访者同意之后,我引导我的来访者进行放松训练,在此基础上想象5年后的自己,通过这种“心理目标结构训练”来建立优势兴奋性表征。具体来说,我在引导来访者全身放松的基础上,使之在想象中看到5年后的自己,让他来描绘他将来追求到的奋斗目标、美好细节以及目标实现之后的幸福与温馨体验。然后引导他和5年后的自己沟通一下,把自己现在的困难说给5年后的自己,听听5年后的自己会给现在的自己什么建议。
接着,我给予他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他:“每个人的心里有一个成熟的自我。当我们和心理的我对话的时候,我们会获得成长的支持和发展动力。”在结束意象对话过程之后,他很自信的告诉我他知道该怎么做了。通过这样的过程,他明白了很多自己以前忽略的事情。”
记者:
目前,高中生课业任务繁重、考试频繁、竞争激烈,加之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一次次的模拟考试引起他们普遍的焦虑。请您给考试焦虑的同学提几点建议。
李金芝:
考试焦虑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考前过度焦虑,二是考场过敏性紧张,三是考场应试期间的强迫性分心。考试焦虑可能引发一些生理反应,如牙龈肿痛、嗓子肿痛、胃痛、腹泻等,也有些学生不会出现生理上的疾病,但是会由于过度焦虑而降低体能和智能,使得他们应试前的功课复习效果降低。单纯的考试焦虑与厌学行为的心理辅导原理基本一致,都可以通过建立积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以抑制旧的消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行为。从实际咨询效果看,单纯考试焦虑辅导效果比较明显,但是需要心理辅导教师相对慎重,确保最大的成功可能。
记者: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花季,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也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为此,有些家长、老师对青少年的异往采取了专制的态度,认为禁止异往就可以一劳永逸。请问您对青少年异往持什么看法。
李金芝:
异往是人际关系中最敏感也最微妙的一种。高中生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可起到智力上和心理上的互补作用。异性的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了解,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增强社交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异性同学会更有耐心地帮助,收获可能更大;在体育运动方面,异性同学的加油让你发挥得更好……这就是异性效应。
但是,有很多同学在与异往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在我平常的男女生交往辅导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在异往方面把握的度不是太准确。有些同学,特别是偏文静的同学,极端情况下会因为担心影响学习而不同任何异性同学交往,也有不少同学一旦发现有某位异性同学对自己有好感或自己喜欢某位异性同学,会很恐慌、手足无措,既担心处理不好伤害对方,又担心自己因此而影响情绪和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可能会有些同学过度沉溺于和异往中,这种过度交往无形中使自己人际交往的圈子变得越来越狭小,在某种意义上使自己与大多数人的人际关系更加疏远,限制了自己与更多异性的交往,使自己缺少了更多机会去真正了解异性;有时过度亲密会使人冲动、控制不好还会导致越轨行为,甚至带来不小的伤害;更多见的是带来很多的烦恼和沉溺,进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其实,高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与发展的阶段,变化性大,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很多,谁也不可以期许自己或别人的未来一定会怎样。因此,要把握好男女生交往的度。既不能一味回避,又要尽可能不过多与某一位异往。高中生可以多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扩大交往范围,投入到集体学习与活动中,回避与某一个异性同学过多时间单独相处。当感觉自己喜欢上某位异性或某位异性喜欢上自己进而担心这种情况会影响学习时,不必惊慌害怕,更不要觉得自己不应该,因为这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求,这也是中学阶段比较多的心理现象,这时比较恰当的方式或许是将这份感情埋藏在心里,互相勉励,将感情升华为无尽的动力,去刻苦学习、立志成材,为长大后获得这份感情打好基础。总之,异往应把握好“度”。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
记者:
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即将面临着专业的选择和填报,面对这一决定人生走向的抉择,不少同学感到困惑无助。请您对在高三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职业与人生规划方面的问题给与一些建议。
根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学阶段,约有60-70%的大学生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样的情况势必会使学习变成最痛苦的事情,继而出现学习困难现象。30%的大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或从未考虑过,20%的大学生会有寻求职业指导的强烈需要,50%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一年内会更换工作。在我校的团体心理辅导选修课中,我也经常在高一学生中做学生职业选择与规划的小调查,记得有一次,我问过在场同学一个问题:“有多少同学现在已经确立了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者有了初步的意向?”结果,在场的100多位同学只有9位同学举起了自己的手。另外,还有很多寻求个体心理辅导的同学或者给我写信的同学都会告诉我不知道自己的学习动力在哪里?说到这里,我们将不得不谈及青少年的职业指导与人生规划问题。
职业指导与人生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对职业选择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系统安排的过程。在这样的职业规划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所谓的“知己”是指要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所谓的“知彼”是指要深入了解各种职业的现状以及就业机会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匹配原则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也就是说要根据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把自己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如果高中阶段,特别是在填报高考志愿之前,我们还不能确立较为清晰的职业目标,建议各位能够及时联系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或者专业的职业规划师,进行相关的兴趣、技能、人格测试以及价值观问卷调查等。如果想要了解各种职业情况,可以使用JOBSOSO(中文职业搜索引擎)这一工具来进行相关信息查询。
三、适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并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记者:
高中生课业繁重,少有固定的时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多心理辅导是利用课余零打碎敲的时间进行的,这就要求辅导形式多样化。请问针对高中生的具体情况,您是通过哪些行之有效且不乏生趣的形式积极的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呢?
李金芝: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关键时期,在其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不少新问题新情况,需要独立自主来面对。同时,由于他们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在高压力与心理发展不定型双重因素影响下,学生极易出现一些消极情绪。因此,在高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于高中生课业比较繁重,少有固定的时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教学学科,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与提高。
从学生角度来看,接纳心理健康教育、在自己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想到求助于心理辅导这一途径还需要一些时间准备和心理准备。根据我在我校2008年9月份进行的一项调查,我校学生在遇到心理上的困难而自己难以调整的时候,仅有2.9%的同学会想到首先求助心理咨询师。作为学校的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意识到需要借助多种方式走近学生,宣传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并利用零打碎敲的时间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我通过国旗下讲话来宣传什么是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心语信箱”接收学生的个别来信并进行及时回复、通过每周三下午的校园广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和有关的心理自我调适方法、通过专题心理辅导讲座(如青春期男生女生专题)以及校本选修课来适时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每天开放的心理咨询室进行个体心理辅导等形式。作为一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意识到要想尽可能多地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领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价值,那么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宣传、来渗透、来进行,而不能坐在咨询室里静等学生前来。有很多时候,静等是等不来学生的。
四、青春寄语
记者:
最后请您谈谈对《青春期健康》的看法、建议,对本刊及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寄语。
李金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