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6 16:08: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

篇1

2004年秋季开始,我省使用初中地理新教材。从新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看,新教材反映了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和反馈,我们发现,尽管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教材有所降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相当突出。这无疑是制约地理学科教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全国新教材试点省份-----江西省,在对学生学习新教材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困难仅次于物理,居第2位,我校对高一学生也作了前后两次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困难超过了数学、英语、化学等学科,普遍感到地理难学,学不懂。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

1.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初中社会课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今年使用的新教材,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2.存在不良学习心理,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地理学习中学生思维品质缺陷的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思维的广度不够,综合能力差。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但不少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地理成因的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大部分同学只会从太阳辐射强度这一原因去考虑,只有少数学生能同时想到日照时间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

( 2)思维的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词语形式相似的概念混为一谈。

( 3)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例如在讲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时,有意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当北半球是一月时,南半球是几月?”不少学生会回答:“是七月。”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在平时未必会答错,其原因在于受已形成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

( 4)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3.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跃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

学生进入初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初中,就给自己的 “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不需多“浪费”时间,充其量只要应付会考即行。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自然,明显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结果,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4.初中学科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涉及到许多本学科的准备知识,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的基本知识。从我省初中教材看,仅初一《社会》涉及地理学科内容。为了减轻初中生的学业负担,体现综合学科特色,初一《社会》教材已大大简化了原人教版初中地理内容,把原二年学习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压缩到初一《社会》中教学。尤其是对地球、地图、气候等知识的编写显得更为苍白,再加上客观的中考制度不考初一社会,因而本已浅薄的地理知识,再要到二年后重新学习,学生多半早已遗忘,往往使初中地理的教学显得十分被动,以至于常常要为了完成教学要求,必须要不断回顾初中知识,甚至要补充缺乏的知识。

其次,相关课程如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也相对缺乏,从而导致教学中的知识 “断层”,增加了学生对有关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

5.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地理新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使用了多年的老教材,我们当然有解不开的情结和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因而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以往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新教材,老套套的不协调局面。学生自然感到我们的教学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二、对策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2.把握新教材,注入新思路

地理新教材体现了创新精神,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新教材、新任务的背景下,要有新思路。

( 1)树立现代教学新观念。新教材的推行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弘扬,使未来人才的规格多种多样,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为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视野十分开阔,个性化倾向明显,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其充分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产生对地理探索的浓厚兴趣。

( 2)推广学法指导。初中阶段学生无论在智力还是能力都比初中阶段有了一个大的飞跃,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索、研究及实践,能够运用一些地理知识去解决地理问题。学生迫切希望教师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到教学任务中。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在“知地”---------了解地理事实,“明理”-------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会“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析事”-------对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评价。特别要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地理知识;指导学生广泛联系实际,注重知识应用;指导学生读图方法,提高识图能力。

( 3)增强实践活动。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活动”或“研究性问题”。如何利用好这些材料,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与深入探究的有效载体,一旦学生投入到这些与日常生活或自身需求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去,那么,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是巨大的,也必将大大消除学生对地学习的抑制情绪,有利于克服学习的困难。

4.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它犹如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地理教学难点大致可以分为理解性难点、记忆性难点和运用性难点等三类。

( 1)理解性难点及其化解

理解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以及说明事实材料的过于概略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关键。教师在突破理解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教学中多运用图示解答、演示实验、联系生活、形象记忆等方法。

( 2)记忆性难点及其处理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主要是一些地理事实过于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知识积累,教学中可采用:加强横向联系、赋予记忆材料以一定的意义、编歌诀、构建知识结构等方法。理清各个知识点间的从属关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可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

( 3)运用性难点及其突破

运用性难点多存在于读用地图和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具体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我们应讲究应用障碍的针对性,要力求巧设问题情境,增加问题层次,减缓问题坡度,必要时可提供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逐步求得结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努力挖掘本学科在学校中的作用,使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

地理学科在学校(特别在重点中学)中常常被认为是副课,是 “小儿课”,出现学校不重视,学生不主动的不良局面。地理教师教得很辛苦,却得不到理想的成绩或肯定,改变这种局面的唯一力量在于我们地理教师本身。我们地理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师德,敬业的精神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外,争取良好的外部发展空间也至关重要。有效的途径依然是要把握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打造地理品牌,营造浓厚的学习地理的气氛,。

( 1)在研究性学习中可大显身手。地理研究性学习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这是由我们地理学科的内容所决定的。通过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应用地理知识的主动性,当然也有利于地理学科在学校中创出特色和品牌,为学校争得荣誉,从而改变学校在看法上对地理学科的偏差。

( 2)在课外活动和观测上有独特的优势。地理课外活动和观测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解决地理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地理课外活动的种类很多,如天文气象观测、地震环境监测、工农业调查、交通流调查、模型制作、模拟实验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加我们地理学科在学校第二课堂中的份量,扩大地理学科的知名度,把学生吸引到地理活动和地理教学中来。

篇2

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同时要有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如历史就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都要有地图知识,才能学好,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开。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的工具的。

篇3

目前对于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研究多数以定性分析为主,本文另辟蹊径,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我校三个不同级别的初级中学的278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分别在三所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开展座谈会,会后分层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最后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态度的现状,结果发现这三所学校的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态度却有着明显的相似特点。

一、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现状分析

1.绝大部分初中生认为地理学习很有必要,但普遍不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认为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是有必要的,明确表示没有必要的只占4%。认为有必要的学生中13%的人觉得初中地理的学习能够增长见识,2%的人觉得学地理可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85%的人觉得地理学习有助于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资源的合理利用,地震、气象分析,旅游活动等)。但是,从调查中可以发现,虽然有许多同学认同地理学习的作用和意义,但他们在实际行动上却表现出地理并不是他们喜欢的学科。很多学生觉得地理是一门“副科”,其中考中的地位远不如语数外重要,对于地理课程学习的重视度也相应较低,表现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不到位,花在地理上的时间很少等等。

2.绝大部分初中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较弱,学习主动性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地理学习主要受学校、老师、家长的影响,从自身意愿出发的却很少,这就表明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较弱,学习主动性不足。而学生在地理学习动机上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功利性和务实性。很多学生学习地理主要就是为了考重点高中和今后的深造,因此希望通过初中学习来获得升入重点高中学习的机会。而觉得通过地理课的学习加强思维锻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小,仅有12.4%。在实际行动上则表现出学习主动性的缺乏。比如,课前能自觉做好预习工作的只占6%;而在课后能每天花30分钟以上复习时间的只占2%,不安排任何时间复习的占有33.5% 。调查还显示,学生对身边的地理知识关注较少,有的甚至从不关心,懒得去思考。

3.绝大部分初中生对地理课没印象,缺乏兴趣

初中阶段的课程除语数外剩下的六门中,地理课不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科目,只有13%的学生觉得地理是他们最喜欢的科目。从调查的数据看,对于课堂学习,30%左右的学生认为地理课对于他们有深刻的印象,而有37%的学生表示不好回答,还有32%的学生对于上地理课缺乏兴趣。同时,表示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只占全体的31%,52%的学生表示自己有时在听,有时会开小差,甚至还有17%的学生根本不听,大部分的学生表示今后不会选择继续学习地理。

二、绝大多数初中生不喜欢学习地理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中学地理的学科地位较低

教育部新中考制度的改革,虽然规定从2012年起我市将其列入中考科目,但其在试卷中仅占30分左右,地理学科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削弱了地理在中考和中考中的地位,其“桥梁”作用也逐渐降低。目前的社会舆论认为地理是“冷门学科”,其地位根本无法与语文、外语和数、理、化等学科相比,目前地理课在中学里常常被当作“散科”、“副科”、“小三门”而遭另眼相待,地理课时得不到保障,被所谓的语、数、外三门“主课”抢占大量课时。这就大大削弱了初中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学校因素――地理教学设备设施相对不足

调查表明:目前各中学地理教学的设备和设施都相对不足。一是地图不全,大部分中学最多就只有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根本没有天文图、剖面图、资源分布图、交通运输图等专题性地图。二是地理仪器缺乏,学校基本上只有地球仪而天球仪、三球仪、二球仪,经纬仪这些重要的地理仪器却很少看见。三是地理电化教学资源绝大部分学校等于空白。这与地理学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的形势相去甚远。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学课堂,

3.家庭因素――不少家长对地理学科具有偏见

不少学生的家长认为地理课学得好不好都不重要,有更多的时间不如学习语、数、外和其他学科这样暗示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对地理学科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认识也成为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大多希望子女选择理科一类的课程,家长对地理学科的态度也影响着子女的地理学习态度。

通过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调查,以及对其成因的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然而由于时间上的匆促和本人实际水平的限制,成因分析部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而对于如何提高地理学科的社会影响等方面,也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理解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陈尔寿.地理教育与地理国情[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9.

[2]王树声.王树声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2.

篇4

地理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对于全面人才的形成和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古人就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多才,可见地理知识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人具备全面素质的必备条件。但是在长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地理学科内容多而杂,图像繁琐难记,又文理兼容,很难学会,久而久之会失去学好地理的自信心,认为地理学习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样的思想严重地影响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效果,限制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考中地理分数不计入总分,因此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放弃了地理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甚至毫无概念;第二,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地理知识的内容更为抽象,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要在理解地理概念的基础上来判断地理事物,并且能够分析出地理规律等要求,对于初中阶段只会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学生而言无法适应;第三,高中阶段高考指挥棒的存在使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在学习和学校各项活动的压力下,一些学生会被动地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最终因为学业的负担而讨厌学习地理;第四,即使有些高中学生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虽然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可学习效果却并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客观问题,积极努力地探索,重视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引导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处理好地理学科中的重要问题。做到这些,学生就可以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要实现提高效率的目标,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好地理知识基础关

高中地理知识和初中地理衔接比较紧密,所以,在进入高中地理学习之前或者是进行高考复习时,教师都要重视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地位。对于一些对初中地理知识掌握不太牢固的高中学生,教师应该指导他们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初中地理。不管是哪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内容安排合理,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学好记,通过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复习可以激发高中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重点的基础知识,比如说地图和地球,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等,要求学生要先学好,再学精,重点掌握。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几门学科当中,地理与其他几个学科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属于一个文理兼容的学科,地理既具有理科学科的逻辑性和知识的严密性,又具备了文科生动、形象的学科特点。所以,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针对地理中文、理特点不同的内容来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地理当中主要包括两大内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主要讲述的是宇宙、地球、海洋、陆地等教学内容,基本属于理科法范畴。尤其是当中关于地球运动和时间的计算、太阳高度角、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以及各种日照图等教学内容都有特别鲜明的理科学科特征,学习时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需要学生运用偏理科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地理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掌握和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能把所学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地理作图,打开解题思路多做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人文地理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要运用偏文科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记忆地理知识,要求学生做到:尽量多读地理书,了解和熟悉重点知识;学会看地理书,把握教学内容的主要思想和观点;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总结,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地理观念,掌握基本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反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那些文、理科的特长生互相交流总结自己在学习地理时的方法和经验,学生的方法和经验往往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借鉴性,并且具有亲和力,学生乐于接受和尝试。同学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一举多得。

三、善于使用地图

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必备工具,也是最重要的工具。要用好地图,首先要学会使用地图。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几要素、不同的用途和分类等最基本的知识和读图技巧,并多加练习,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以促进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然后,在学生掌握地图的基础上与课文文字内容相结合,通过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那些纷繁复杂、难以理解记忆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把地理知识落实到一张张地图上,让学生在地图上对号入座,加深记忆,从而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只要高中地理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确立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的欲望并形成各自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定会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侯丽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探究[J].金色年华:下,2013(2).

篇5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画一画、背一背就能了事。正是因为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才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初中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近年使用的新教材,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2. 存在不良学习心理,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地理学习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缺陷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维的广度不够,综合能力差。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但不少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地理成因的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大部分同学只会从太阳辐射强度这一原因去考虑,只有少数学生能同时想到日照时间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

(2) 思维的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词语形式相似的概念混为一谈。

(3) 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式的束缚。例如在讲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时,有意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当北半球是一月时,南半球是几月?”不少学生会回答:“是七月。”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在平时未必会答错,其原因在于受已形成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一思维定式的影响。

(4) 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3. 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动机是推动人进行其种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

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在潜意识中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不需多“浪费”时间,充其量只要应付会考即行的思想。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自然会影响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结果会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4. 初高中学科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涉及许多本学科的准备知识,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的基本知识。从我省初中教材看,仅初一《社会》涉及地理学科内容。为了减轻初中生的学业负担,把原两年学习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压缩到一年教学。尤其对地球、地图、气候等知识的编写显得更为苍白,再加上客观的中考制度(不考地理),因而本已浅薄的地理知识,再要到两年后重新学习,学生多半早已遗忘,往往使高中地理的教学显得十分被动,以至于常常为了完成教学要求,必须要不断回顾初中知识,甚至要补充缺乏的知识。

5.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地理新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使用了多年老教材、我们当然有解不开的情结和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因而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以往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新教材、老套套的不协调局面。学生自然感到我们的教学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二、采取的解决措施

1.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

2.把握新教材,注入新思路

篇6

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兼顾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学科。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同时,应注重根据地理学科特点渗透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和德育教育。

一、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情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酃是每个人心中最炙热、最长久的情感。热爱祖国是初中德育目标的内容,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道德规范的要求。初中地理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要求是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初二年级的中国地理可以作为培养学生爱国,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素材。例如,中国海岸线绵长,海洋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但是在海洋及海洋岛屿归属问题上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存在争议,结合历史地理说明争议区域自古属于中国领土;还有一些企图分裂中国、破坏民族平等和平共处等事件,可以潜移默化于无声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的信心和决心。中国行政区划中讲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地理中的世界之最;以及中国在地理学新领域的发展及应用取得的成就等,都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留下很多思乡的篇章,爱家乡是爱祖国的基础,是个人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要求。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特点,教学中可以家乡所在区域为典型代表,开发乡土教材,实施乡土地理教学,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民情、民族构成和工农业生产,用所学地理知识因地制宜的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其爱乡爱国之情。

二、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

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自然美。地理学科二者可兼得。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已在我国普及。地理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并加以美化修饰,以图片视频形式形象直观展示地理事物。如展示自然地理中奇幻莫测的宇宙奇观,壮丽秀美的山河,记录火山台风的发生等;又如,人文地理中的民族风俗,城乡的发展变迁等,配以美妙的文字,可让学生感受艺术美。

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世界,学生可以通过感受身边一些地理事物发展变化,如所生活的乡村或城市面貌的变化,也可以旅游和野外实践的形式考察具有独特地形地貌的地区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验自然美和现实美。学生在感受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基础上,形成追求美好事物的情趣,陶冶情操,从而形成美好的品德。

三、培养学生求知兴趣和终身学习观

易经中说“蒙童求我,非我求蒙童”,一个人应该主动向师长求教以获取知识。而主动的前提是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人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很投入时,往往印象深刻。当前初中地理在学校被列为“豆芽学科”,学生及家长不重视,包括地理教师对所教学科的价值认可度也逐渐降低,不思进取,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何谈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作为地理教师应该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理论,多读书丰富专业知识,以”身教“为榜样”,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风趣幽默语言,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在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体现地理学科实践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活到老,学到老。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有自然科学的属性,通过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可以感受到探索研究自然规律的魅力;地理学科也有人文学科的属性,学生学习风土民情,游览秀美江山,可以增长见识,提高个人文化修养。通过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奠定终身学习观。

四、培养学生宽容乐观人生态度

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236-02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现在教育界都提倡“探究式学习”,但是探究性学习实际是指什么?有些人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如果我们要在初中地理课堂开始探究性学习,就首先必须明白探究性学习是指什么、要做什么才能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探究活动。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不同的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自己的生活中以及社会生活中来选择与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从以上表述我们可以知道,探究性学习和传统的教学并不相同,它更侧重于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独立自主开展研究的能力,更重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实用性而不单一的为了考试、做题而服务。

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原因

1.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由于现在存在许多学科交叉的现象,由地理学科本身所延伸出去的分支学科也越来越多样,所跨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所涉及的学科门类越来越复杂,使得在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采取探究性学习与教学的方式成为可能,并且学生可以研究和探索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可发现和认识问题也越来越多,使得它自身也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潜力。

2.由初中生普遍所具有的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所决定。

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变化的时期,他们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特点,或者说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个年龄段称为心理断乳期。而他们的思维方式可概括为:感知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确的发展;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1],有时随着初中生各种知识的不断增长,一些必备技能的掌握,以及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为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使得他们热心于各种创造活动和探索问题。从初中生这类的心理特征出发,使得探究性学习与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成为可能,并且容易实施。

3.由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所决定。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同时要求“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因此,针对《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和设定的目标,我们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探究性学习虽然主要是由学生自己针对感兴趣的问题以及领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研究、解决问题,但是教师在其中所扮演的引导,指导的角色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来进行探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介绍一系列地理知识和提出一些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具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感兴趣。而在课堂教学实际中,一方面可以灵活使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可以使用多媒体、地理模型等设备使得学生对所讲的一些地理知识有更加直观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去观察身边存在的地理现象,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使用各种教学形式,从而使得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现地理问题从而对其进行研究。

2.创造合适的氛围,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空间。

在课堂实际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放下身为老师的架子,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也应该避免成为裁判者而应该作为学生探究路上的拐杖以及指路人。在和学生的交流谈论中,注意双方的平等身份,营造出一种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氛围。老师要学会聆听、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让学生对老师的想法提出质疑和自己的意见,实现教学相长。 对于学生方,要适时的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及疑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是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进行探究,而要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和自由。

3.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生中组织探究小组,举行探究成果展,进行探究成果的比赛以及评选优秀探究小组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活力。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他们探究性学习的兴趣的培养。

4.在探究活动中给学生介绍一些地理学习研究的方法、使得探究活动顺利开展。

学生在独立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不能盲目为之,而应该向他们介绍一些地理学习研究方法,使得他们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科学地理学习思维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在地理学习中,地理学习研究方法十分重要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所探究的问题,探究活动开展的步骤来引入一些地理学习的方法。在开始介绍一些基础地理知识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联想记忆法、字头记忆法等小技巧来帮助知识的记忆和积累,例如,在记忆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时可以使用如下的顺口溜: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又如记忆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可以这样:美加法(深)澳阿,该出口时就出口。 在探究地理问题时,也可以引入演绎思维法,归纳思维法等常用的方法。例如地中海式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非洲大陆西南角属地中海式气候,所以这里必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篇8

1.不了解地理学科特点,缺少合适的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其它课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现在使用的教材,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2.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偏向功利化

现在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增大,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已经产生学习倦怠现象。学生课余埋首于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几乎没有时间关注地理学习。目前地理这一学科没有纳入中招考试范围,很多学生认为地理课的内容缺乏工具性、实用性,感觉自己学了以后根本没什么用途。其实这也反映了目前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他们把目前的学习只是作为实现自己功利目标的一个手段。对于地理课的学习,他们老是喜欢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该课程的实用价值,实用价值大的部分就有更高的学习兴趣,而实用价值低得部分学习兴趣就偏低。同时他们也要求地理课能够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一旦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下降。

二、教师方面

篇9

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相类似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如果不加以区分则往往会使学生将二者相混淆,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教师可引导学生善于将相近的地理知识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相互间的比较与分析就可以有效区别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黄河与长江两节课时,由于二者的发源地、水量、水文特征等均不同,却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可以针对二者联系进行比较分析,以加深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联系生活,活跃思维

从现实的地理教学情况看,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会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不懂得如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不会巧妙地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实际相结合,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被逐渐扼杀,仅学会了枯燥的背诵知识而忽略了地理学科的无穷乐趣。例如,教师在讲授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这节内容时,会有学生将水产品和自然保护的分布相混淆,面对这一现象,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说出自己所认识的鱼类,并对其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进行分类和总结,积极思考,活跃其思维,这样一来,枯燥的课堂变得格外活跃,学生积极性也得到显著提升,并且对该节课程的学习有了一个深刻印象,教学效果自然非常不错。

三、培养兴趣,端正态度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地理来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可以产生较为持久的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力。当前,许多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缺乏足够重视,认为其是无足轻重的副科,因此,在学习状态上较为散漫,不能很好地端正学习态度,进而导致学习兴趣低下。例如,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讲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地理学科简单来说就是让我了解和掌握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果不能将地理知识学好,不了解祖国甚至是家乡的状况,今后我们又该如何建设好伟大的祖国呢?怎样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呢?怎么样提高个人的能力素养呢?”通过一系列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场所,课堂状态是否活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效高低。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地理课堂的活跃性上,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教学的语言、动作和表情上也应进行适当丰富和调整,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与配合。例如,在进行《地形对气候影响》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提问形式,让学生谈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当人处在山脚下和山顶时所感受到的温度存在差异,形成师生间的热烈讨论,进而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

五、图文并茂,营造氛围

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复杂、繁多的地理知识通过图像与文字方式有效展现出来,面对这一系列的生动的图文资料,可以使学生眼前一亮,进而吸引他们的眼球,以达到提高其学习兴趣的效果。这种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丰富和扩充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将知识体系重新整合,充分发挥自身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实现自身主体地位。在进行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面临教学困境时利用互联网进行科学的仿真教学,这种人机互动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进入改变以往陈旧的授课方式,变被动式的接受为主动式的探究,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师在对中国整体的地形进行讲解时,仅仅依靠语言和动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借助多媒体,将我国地形的真实状况通过图像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我国地形和地貌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篇10

一、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地域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初中社会课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二、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地理学习中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缺陷表现在:

1、思维的广度不够,综合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然而不少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地理成因的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大部分同学只会从太阳辐射强度这一原因去考虑,只有少数学生能同时想到日照时间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

2、思维的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

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词语形式相似的概念混为一谈。如:水资源与水能资源、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震级和烈度等。

3、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例如:在讲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时,有意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当北半球是一月时,南半球是几月?”不少学生会回答:是七月。其原因在于受已形成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

4、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容易导致盐碱化,简述其原因。”好多学生不能按逻辑(即:地下水水位升高——蒸发——地表积盐)正确描述。

三、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相反,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就没有去认识的动力。

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不利因素的暗示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小科”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的偏见,学地理最直接目的就是应付会考。由此一来,这些学生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结果是地理越来越难学。

四、初高中学科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