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德育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6 16:08: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班德育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班德育教育

篇1

幼儿园小班教师德育工作总结转眼间又要过了一个学期。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凝集着我们的汗水,每份工作都值得去总结和反思。本学期我们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认真制定了德育工作计划并通过实施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为幼儿形成健全人格奠定良好基础。经过半年的学习实践,我班幼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了一定的提高,形成了一个具有良好常规、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回顾本学年我班德育工作开展的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熏陶幼儿的德育情感。

为了创设与幼儿德育相适应的环境,力求为幼儿营造有浓郁的德育氛围的环境,我们根据每月制定的德育目标,树立榜样教育;同时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环境的小主人。其次,重视精神环境对幼儿品德及行为模式的重要作用。例如:平时,我们提出要求让幼儿时时记住用普通话交谈,有一次,孩子不经意一句“我也听你们讲过本地话嘛。”这时,我们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不一致给孩子带来的影响,立即承认了老师的错误,并请孩子们也随时监督我们,互相督促提醒。此外,我们还注意随机榜样教育,及里对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并鼓励幼儿说说“谁做了什么好事?”激发幼儿向好榜样学习的愿望,以点带面,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二、从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入手,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

有快乐的情绪,幼儿才能热情地参加活动,对其身心发展有益,也为活泼开朗的性格打下基础,“学习哪些本领?最喜欢什么?最能干的是什么?”这些话题能促进老师与孩子进行亲切的交谈,抚摸孩子的小脑袋,让幼儿体验老师对他的爱,既在轻松的氛围中探讨,充分激起了幼儿的自信,又使幼儿了解了自我,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评价。例如:原本较内向的赵__、施__小朋友现在不仅愿意回答别人的提问,而且还能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及愿望等。另外,有目的地创造一些条件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我是值日生”、“我是小组长”,让孩子在值日工作中逐步学会自我管理,同时为集体服务。如:帮助分碗筷、擦桌、整理小椅子等、逐步形成成“我行”、“我能做到”、“我爱集体”的心理意识和自信。

三、密切家园配合,注意品德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在幼儿生活和成长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与幼儿之间有着密切的情感依恋,家长是幼儿模仿、认同的主要对象。通过与家长的直接交谈、家教园地、家长开放日、家教讲座、定期走访等形式,及时把教育信息、各项活动安排、家教经验和家长任务等内容传达给家长,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并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幼儿的品德培养教育工作,强化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效应,会更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发展。我们还针对家长常常会忽略正确的言行引导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及时对家长进行提醒,帮助他认识自身的言行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如有个别家长平时有说粗话的习惯,我们老师就耐心身他说明其危害性,以及其孩子言行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倾向性,使家长认识到“精神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接受教师的建议进行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幼儿间礼貌行为进步了许多。

四、将德育工作渗透与游戏中。

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多讲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不讲脏话,不争抢玩具,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并鼓励幼儿试着协商解决。以上是一年来德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但仍存有不足:

1。有部分幼儿爱护玩具和公共财物方面还较差,有争抢玩具现象。

2。个别幼儿的功击意识还较强,不能与同伴友好地相处,分享玩具和物品。

3。个别幼儿在收拾、整理学具、玩具方面还比较薄弱。

总之,幼儿德育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反复教育、不断培养的过程,需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活动,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继续将德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小班教师德育工作总结我们幼儿园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幼儿园德育要求和本园德育工作计划,确立“以德治园、以法治园”的思想,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以培养幼儿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目标,拓展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成为讲文明、守纪律的孩子,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道德修养。

一、加强理论学习,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1、加强理论学习。

园领导及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带大家学习有关开展德育工作的文件、先进人物事迹,观看反腐警示录,明确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2、重德育环境营造。

注重本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宣传栏的作用,及时宣传德育活动。把文明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要求各班教师以“争做文明小主人”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同时加大投入,对园环境进行改造,建造了幼儿舞台,使幼儿园环境呈现美化、亮化、儿童化、情趣化的特点。

3、每周开展德育教育。

利用每个星期的升降旗时间,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根据季节、节日特点有重点的进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了解粗浅的德育知识,增长幼儿知识。

二、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

幼儿园德育工作形成了园长室,班级、教师的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值日教师职责,把教师的公德行为、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态度作风等作为列入年终考评细则,以确实达到督促、提高的效果。

三、在系列化的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

3—6岁的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党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因此本学年初我们就先制定好计划,按照计划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

1、本学期开展《爱国》主题活动,儿歌、歌曲、绘画等形式激发幼儿热爱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

还与社区手拉手开展“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国家。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活动最后用一首“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作为结束,使本次活动达到,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喊着“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重阳节,我们围绕着“爱,从身边做起”为主题,进行了尊老、敬老、感恩、回报一系列活动。

活动当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制作手工花送给爷爷奶奶们的同时,还不忘记幼儿园里的爷爷奶奶,入园一年多了,每天都是吃着他们烧的饭菜长大的,为表心意,孩子们都将自己做的手工花献给了他们,并送上祝福。这是一个登高望远、是一个属于敬老爱老的日子,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尊老、敬老、爱老的品质,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3、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园开展蔬菜的种植体验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各种植物种植的乐趣。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带上锄头、铲子、水桶等工具来到幼儿园内的种植园开始秋季播种。老师指导孩子们翻土、挖坑、下种、浇水等劳动技能,小朋友忙得不也乐乎。小小种植园一会就洒满了各种蔬菜的种子。从种子播种之后,孩子们总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观察种植园的变化,每次观察,孩子们总会惊奇的发现各种植物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在孩子们精心管理下,小小种植园里的植物长出了嫩芽。

4、爱的传递,孩子们在老师们的精心策划下,开展了“庆元旦,爱的传递”四、在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

与教育教学主题相结合,与社区携手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孩子们走出教室,去帮助弟弟妹妹穿衣服、鞋子,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手牵手,把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他们。

四、在一日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要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本学年我们重视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晨间活动:我们让先来园的小朋友,整理桌椅、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然后迎接小朋友。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点名方法,让幼儿自己来点名,使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同伴,热爱班级体。

课间活动

: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照顾小一点的孩子,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自觉地将餐具收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

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

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将自己的东西整理好,等父母来接。

五、重视示范性教育影响。

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六、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共建促教育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幼儿园一方面的努力,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德育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幼儿成长档案、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及一系列的亲子活动来进行教育。

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们通过幼儿成长档案、家园联系栏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有效落实,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扎实保教工作,做到德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利用身边事、传统节日和主题活动将德育内容有机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开展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突出特德育工作模式和活动的特色;与家长、社区、共建携手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本着育人环境文明和谐,体现儿化、美化、净化,凸显园本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幼儿习惯养成良好自信活泼全面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师德育工作总结当今和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幼儿园肩负着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奠基任务,每一位幼儿教师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起着长远的影响。准确的教育理念,多元的知识结构,扎实的教育技能固然重要,不过教师的道德德素养更是影响每一个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立足于现代幼儿教育新观点,我园以《教育法》、《教师法》和各级关于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规定为依据,全面增强了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崇高师德,在全园形成了人人有师德、个个比奉献的良好氛围,夯实了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以下是展开的几方面工作:

一、增强学习转观点,提升教师素质师德是教师之魂。

我园从转变教师教育观点入手,有序展开了系列活动。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幼儿园教育发展纲要》。在活动中,教育学习与撰写心得相结合、研讨与讲座相交替,协助教师更新观点。通过活动,教师们进一步增强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我园组织教师学习了各级党委相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文件,提升全体教职工的政策水平和思想觉悟,并按上级教委的要求,展开了《师德、师风大讨论》。广大教职工对当前的教育状况实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对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教师观,建立什么样新型的师幼关系,都有了新的理解与提升。再次,展开读书活动,使教师理解到只要坚持不懈地读书自学,就能够使用自身的智慧和经验,事半功倍地取得教学与自学的功效。通过系列活动,教师们自觉增强了教书育人和与时俱进密切相关的思想意识,激起了为崇高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信念,增强了要做善于学习、持续创新、具有人格魅力的好教师的奋斗目标。

二、创设环境、提供舞台,把观点落实到行为。

良好的环境是不说话的隐性教育。我园注重为教师们创设正气、平等、宽松的心理环境。首先,园领导以身垂范,起到了很好的模范榜样作用。园领导班子作为一个幼儿园的灵魂,注重从自我做起,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弘扬正气,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并注重对青年教师实行前途理想、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熏陶,引导教师树立远大理想和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园领导与教师始终保持着平等融洽的和谐关系,不摆架子、不说空话、不唱高调。我园领导常以平常心态与年轻的教师交流谈心。与她们谈家常,讲生活,对青年教师予以思想熏陶。当教职工中发展不良苗头时,班子人员即时找其谈话,深入了解情况,即时予以引导教育。其次,注重提供活动的机会,让年青教师的思想交流碰撞。在五四青年节前夕,我园展开了五四青年演讲活动,展开了以“二十一世纪幼儿教师新形象”为主题的演讲竞赛。每一位青年教师都作了精彩演讲,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园定期展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做到师德交流与工作促动相辅相成。再次,我园注重在园内树立优秀教师典型,组织教师学习身边的先进事例,并结合报刊杂志上的典型事迹做为学习借鉴的榜样,利用大会宣讲、版板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推动我校教师师德整体水平的提升。我园强调每位教师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的言行举上,是衡量一个教师文明水准高低和标准之一。我园新制定了教师文明忌语,使教师的语言得到了规范;增设了意见箱,以便家长对教师的言行予以监督,鞭策我园搞好师德建设。据深入调查了解,我园教职工无一参与“黄、赌、毒”活动,无一违法乱纪现象,家长对我园教师评价良好。

三、增加师德建设的投入。

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潜移默化的长期熏陶工作,我园注重“润物细无声”的移情工作。我园一半教师以前在镇上从事过幼儿园教学,因幼教改制,多年脱离幼儿园,思想观点比较落后,而新招入的6名幼师毕业生则思维活、观点新。根据我园的教师特点和新时期的时代特点,特别注重师德建设的实效性。我园实施了青蓝工程,以老带新,以新影响老。并且在三月底,我园特地组织教师参观了县幼的系列活动,协助教师扩大眼界,汲取新观点。为丰富教师文化生活,我园订阅了多种报刊杂志,开设了教师阅览室。本学期,为每位教师添置了园服,使教师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园在增大幼儿园硬件环境的再投入的同时,还注重让每一位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我能行!我真棒!”等一些教育理念都显性地上了墙。

总之,我园通过多种活动,展开师德师风建设,教育了全体教师,有效推动了我园的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师德建设是一项长青工程,我园将不懈努力,持续赋予它新的内涵,让我园教师形象之花开得永远灿烂。

幼儿园小班教师德育工作总结经过一学年的德育渗透,我班的孩子已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观,能判断日常事件的对与错,说话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知道准确地处理问题的方法,懂得谦让和尊重劳动者等等。这个切,都归功于我们班安排的系列活动和我们平时的点点滴滴随机的品德行为的培养。

一、精心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使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化。

(1)节日活动

一年四季,有很多节日,我国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展开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实行爱妈妈教育;“五·一”节实行劳动教育;“十·一”节实行爱国教育等等。

(2)参观活动

组织幼儿参观小区风光,理解各种花草。让幼儿了解珍惜人们的劳动,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的情感。

(3)娱乐活动

幼儿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所以,在娱乐活动中对幼儿实行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4)体育活动

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

(5)“大带小”活动

由大班哥哥姐姐为主角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班的孩子最感兴趣了。看着大哥哥姐姐们精神地升旗、敬礼,让孩子感受到国旗的庄严和神圣。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和善交往、办事有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二、把德育渗透到幼儿家庭教育中去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特长,为人处世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努力做好幼儿家长工作,如家访、、电访、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接待家长来访等,即时了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情况,向幼儿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幼儿的知识和方法,协助他们端正教育观点,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

通过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感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即使,我们已初步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但这仅仅是我们的教育实践和探索点滴,今后将更深层次地研究幼儿德育的问题,继续寻求幼儿教育整体优化的途径。

幼儿园小班教师德育工作总结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基本情况

1。德育工作主题与思路

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塑造幼儿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这一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本学期,我们认真研究幼儿心理特点,努力学习幼儿教育理论,在幼儿德育教育上获得了很在的收获。

2。德育工作特色及亮点

优化教育活动,使幼儿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在开展幼儿园德育活动时,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德育活动要与各科活动有机整合,开展综合性活动,要走到幼儿生活中去,重感悟、体验,并充分释放儿童的生命潜能,激活创造精神,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做人与处世。我们不是通过灌输让幼儿掌握道德知识,而在于幼儿的实践和亲身体验。我们采用日常渗透、游戏、情境表演、幼儿主体参与的方式进行,鼓励幼儿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如在幼儿游戏中渗透德育内容:如帮助保育阿姨擦桌子,帮助好朋友整理衣裤,组织幼儿参加玩具大家玩等活动,从中幼儿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每天的游戏活动都能让幼儿体会到了助人、关心他人的乐趣。在活动中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幼儿园德育活动不枯燥乏味,幼儿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这有助于幼儿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3。主要成绩与荣誉

与社区携手,结合在感恩节和国际志愿者日,我园教师带着舞蹈《水乡韵》,来到了浒关开发区老年公寓,为那的老人们送去了爱心和冬日的温暖。

二、20__年度德育工作的开展

1。在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要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本学期我们重视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晨间活动:我们先园来的小朋友,整理桌椅、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然后迎接小朋友。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点名方法,让幼儿自己来点名,使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同伴,热爱班级体。

课间活动: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照顾小一点的孩子,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自觉地将餐具收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不良习惯。

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

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将自己的东西整理好,等父母来接。

2。与教育教学主题相结合,与社区携手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

(1)本学期开展《爱国》主题活动,儿歌、歌曲、绘画等形式激发幼儿热爱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还与社区手拉手开展“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国家。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活动最后用一首“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作为结束,使本次活动达到,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喊着“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重阳节,我们围绕着“爱,从身边做起”为主题,进行了尊老、敬老、感恩、回报一系列活动。活动当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制作手工花送给爷爷奶奶们的同时,还不忘记幼儿园里的爷爷奶奶,入园一年多了,每天都是吃着他们烧的饭菜长大的,为表心意,孩子们都将自己做的手工花献给了他们,并送上祝福。这是一个登高望远、是一个属于敬老爱老的日子,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尊老、敬老、爱老的品质,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3)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园开展蔬菜的种植体验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各种植物种植的乐趣。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带上锄头、铲子、水桶等工具来到幼儿园内的种植园开始秋季播种。老师指导孩子们翻土、挖坑、下种、浇水等劳动技能,小朋友忙得不也乐乎。小小种植园一会就洒满了各种蔬菜的种子。从种子播种之后,孩子们总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观察种植园的变化,每次观察,孩子们总会惊奇的发现各种植物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在孩子们精心管理下,小小种植园里的植物长出了嫩芽。

(4)爱的传递孩子们在老师们的精心策划下,开展了“庆元旦,爱的传递”活动。孩子们走出班级,去帮助弟弟妹妹穿衣服、鞋子,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手牵手,并把自己精心制作的礼物送给他们。

3。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共建促教育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幼儿园一方面的努力,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德育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幼儿成长档案、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及一系列的亲子活动来进行教育。

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们通过幼儿成长档案、家园联系栏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20__年德育工作要点

篇2

【关键词】班级管理;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

1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习生涯的启动时期、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定型时期,对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打好人生基础的第一步。一名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促进者,是学生们人生发展的启蒙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所谓班级管理,就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保证整个班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协调统一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小学班级管理的本质不是一种规范约束,而是一种自由和谐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创设。如果每一位小学班主任能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综合性的协调活动,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班集体,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那我们的基础教育就会不断有新的进步性发展。

2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乃Y仪之邦,小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德育是小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除了家长以外的人生第二导师。班级德育管理是班主任根据特定社会要求和道德教育规律,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的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德育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只有平衡发展,才能让学生们成长成完整的、健全的新人。作为班主任应做好普法教育,培养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规范言行举止,培养明礼新一代;发掘优良传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注重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加强心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加强自律教育,培养学生自律精神。

3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想要和班级管理相融合,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想将德育教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好的融合,需要不断地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结合我国的实际教育情况,发现德育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3.1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

目前,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停留在表面,表现在形式化、教条化和口号化上。这种德育教育方式很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也很难将其应用到生活当中,德育教育失去了本身的意义。班主任老师在传授德育知识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喊口号,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很难达到真正教育学生的目的。

3.2班主任注重学生成绩管理,忽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很多学校当中,一些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成绩高低,往往不会关注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很难帮助学生培养德育方面的素质。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多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只是狠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甚至有些班主任用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一切。班主任在教学过程当中,严重地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严重地忽略了成为人才的准则是先做人后做事。

4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4.1以身示范,潜移默化

在小学生进入校园的时刻,班主任以及老师作为学生权威的存在树立在学生的心目中,也许会不假思索的践行在自身的行为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小学生的心灵上造成影响。这样的榜样效应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而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其终生。所以平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要善于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小学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改造下一代人。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不断提升自我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水平,积极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模仿心理以自身的影响力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

4.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对:“教育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作为教师,只有像太阳那样永远把温暖爱心奉献给学生,才会使好的学生更加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才会使得无视纪律的学生产生犯罪感与忏悔感,使他们悬崖勒马,从而使教育产生奇迹。”每个人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璞玉,需要用心去雕琢,因此我们应该了解每个“璞玉”的特点,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有的放失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沟通,多关心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有利于多了解学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是指单纯的思想建设工作,更是要对学生的心理方面和人际关系的协调方面做正确的引导。小学班主任在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后,对于每个学生在照顾的时候应当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应当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殊心理,如叛逆、自卑或者家庭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对班主任本来就有很大的畏惧心理,放低姿态拉近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他们接受,进行赏识教育是一个成功谈话的重要保障,一味地批评教育,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有一点闪光之处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其作用远远超过苦口婆心的教育和严厉的批评。

4.3加强与家长之间交流,实行全方位合作教学

家长和班主任与小学生接触时间都是有限的,双方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身心发展,班主任和家长都应站在各自的角度去了解学生,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家长的他们的文化修养、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就不同,根据这些信息,班主任在与其沟通时,在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因人而异。

4.4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交流

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共同完成的,班主任应对任课老师的工作进行支持到相辅相成,使孩子得以全面发展。每个老师管理班级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遇到棘手的小学生加强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分享各自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分享各自对于该学生的教育技巧,有利于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薄弱环节,有利于对小学生有的放失的进行教育,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发展长处,改善短处,使孩子得以全面发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在校园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小结

班主任的工作繁琐,其落脚点在于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应积极探寻如何将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在班级管理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亲密、互信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为加强班级德育工作,本学期我在德育工作方面认真按计划进行,一直利用文明礼仪课、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一、抓常规训练

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生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早晨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交家庭作业,马上回到座位上拿出书本读书,并且还专门指派一名能干的学生在前面领读。

同时还和学生一起讨论了班级管理制度,全班分为八个组,每周一评比,由每组组长周一的文明礼仪课上进行总结,并评出发言之星,作业之星,纪律之星等,获得每周之星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张表扬信。

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正确的读书和写字的姿势,让学生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隔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当学生起来发言或者读书的时候,要求他们抬头挺胸,站立端正,说话时声音要洪亮,咬字要清晰。在听别人回答问题或者读书的时候,要求他们全神贯注,用心倾听,记住别人所讲的中心思想,要复述得出来。当学生做作业的时候,看到不良的坐姿就及时纠正。

二、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将门出虎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都是“行为场”的作用。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坚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洁;他的衣服永远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这些都直接得益于他的母亲。正如他自己所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给其子女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因此,我强烈要求学生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去做。

三、建立明确的班级德育目标

一个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全班同学前进的方向,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那么自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迷失前进的方向,也就无法实现教育的功能。所以,一个良好的班级,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不能太笼统。因此,班主任在制订德育目标前必须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情况,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制订长久的符合每个学生的目标和计划。制订的目标要有层次性,符合实际,不可o目标地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的要求化为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四、以“亲”为主,以“勤”为辅。

“亲”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一个好的班主任,他不会动辄发怒,而会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行为时,他能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他能“扶”起学生,鼓励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信心。学生只有得到班主任的爱,才会向班主任倾吐自己的真情,特别是班中的“后进生”,他们最容易产生自卑感,班主任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爱,必然会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

“勤”即工作要勤恳。班主任要带好几十个学生,就必须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主要应做到“五勤”即: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勤家访、勤谈心。勤观察指的是不论上课或下课,注意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思想的动向,以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防范于未然。勤动脑指的是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你得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同学关系,家庭状况或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出一个适合于这个学生的方法,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使他不至于在学习和思想上掉队。勤动手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工作中,不会或做得不好的时候,老师要亲自手把手的教学生,帮助他们干好每一项工作,让他们从不会到会。勤家访指的是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可以通过电话或亲自到学生家里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这要花去老师很多时间,但却能防止学生出现意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勤谈心指的是平时多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当朋友,推心置腹地与学生谈话,谈谈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最后还要勤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已经不是那种五分加绵羊的类型,听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歌星,明星,游戏机,电脑,商务,网络,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因此,要把握学生的脉搏,必需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跟上时展的需要,才不会遇到问题不知所措,一筹莫展。

篇4

在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有效渗透德育教学。小学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非常重视班级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班级课堂的德育教学,进而充分培养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以及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等,有效加强自身行为规范,注重德育教学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

一、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德育教育理念比较落后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对培养学生德育教学理念的认识不足,仅仅只是认为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才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导致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德育教学无法有效进行开展。同时,这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班主任由于受到传统班级管理的影响,对于班级上面的一些管理方式依旧比较保守,只是遵循德育教育的表面化和形式化,并没有真真切切落实到各个同学来进行德育教学。这就非常不利于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二)缺乏有效的德育教学内容学生在对德育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虽然在课堂教学当中包含了很多的德育教学知识和内容,也不乏存在一些道德感情的培养以及道德意志的磨练和实践,但在现阶段的班级管理德育教学当中,对于这些方面的德育教学还存在一定的缺点,而且班主任也无法有效地将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班级同学进行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有效地渗透到班级管理当中,使得学生对德育的学习需求也得不到满足。许多班主任仅仅只是将德育教学生活化和表面化,只是将课本当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根据自己本身所了解的一些大道理以及经验来进行传授。这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心理年龄严重不符。这就对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德育教学理念形成了阻碍[1]。

(三)班主任自身的德育素养不足在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当中,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学素养比较低,还不能够充分认识到德育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当中,过多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逐渐忽视对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这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德育教学作为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当高度重视,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德育道德修养,通过自身的模范作用来影响学生,进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二、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学的策略

(一)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在小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应当起到一个先锋模范作用。而且,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日常行为养成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班主任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行为规范,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进一步模仿班主任的优秀品质,进而促进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另外,班主任作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学的领导者和实施者,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这就需要班主任具备良好的德育素养,尤其是在学生面前,要约束自身的日常行为和行为举止,进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学生,逐渐地将德育教学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通过这种长时间的感染和熏陶,学生也能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这样,教师也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德育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及时转变德育教学的理念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当中,要及时确立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向,有效转变或创新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同时,班主任还需要结合新时展的要求,注重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综合性人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德育教学效率的提高[2]。不仅如此,班主任在课堂上还应当明确自身对于班级管理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地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进一步结合自己班级课堂的实际学习情况,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设计和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形成一种全新的德育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此外,在课堂之外,班主任还要及时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德育学习情况。班主任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修正和改善,促进学生德育理念的形成。同时,班主任通过这种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能够逐步了解学生的成长和生活背景,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

(三)及时调整德育教学的目标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确立德育教学目标,能够进一步帮助班主任找到前进的方向,但在设计德育教学目标的时候,还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同时针对每个班级不同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德育教学的目标进行调整。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德育教学工作当中,班主任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就要求班主任要及时调整德育教学的目标,重视在课堂教学当中融入德育教学理念,不断地通过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较强的问题判断能力以及较高的道德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小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

篇5

2008年,教育部确定了34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为推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工作提供了样板。

渐成燎原之势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社区实验区一般都设立了教育委员会,作为非常设机构发挥协调统筹功能。委员会由实验区的区委书记、区长或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相关部门和街道(镇)主要领导参加,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形成各部门共同关心、支持和配合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格局。

2002年,北京市组织了“开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城市先进区县”的评估活动,通过评估活动,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有效整合了区域内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加强了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完善了以区县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及乡镇化学校为基础、各类教育机构为依托的社区教育网络,拓展了社区教育的内容,在探索社区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同时,扩大了社区教育的覆盖面,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率。

上海市把社区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各区把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作为推进社区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区的重要内容和措施,纳入本区教育发展计划,纳入教育检查评估范畴,逐步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社区教育规划,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并明确提出,“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氛围和条件,创建学习型社会。”

浙江省提出,要构建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加快普及社区教育,构筑终身教育的社会化平台,培育一批充满活力、具有鲜明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形式多样、结构合理、手段先进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构建起富有浙江特色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江苏省启动了社区教育基础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网络,逐步形成以城市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居委会教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农村则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辐射功能,形成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骨干、村文化技术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为基础的农村社区教育网络。据悉,该省在“十一五”期间计划重点建设20个社区培训学院、60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00个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大力开展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以多样形式丰富教育内涵

近年来,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初步形成了“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多样的形式丰富教育内涵。

南京市举办了以“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学习节。在学习节中,举办各类文化知识讲座,开设学习咨询点,免费开放文化场馆,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设置“金陵讲坛”,推出“快乐学习”活动,激发市民的学习热情和愿望;开展“百万市民学外语”活动,编写市民英语学习教材,开通网上学习英语直通车,举办英语演唱比赛。不少社区还举行了“邻居节”,在邻居之间搭建交流平台。以多样的形式丰富教育内涵,各社区教育实验区满足了广大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校外素质教育,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网络的同时,各地创造性地开展了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模式,涵盖了社区成员的方方面面。就教育对象而言,有亲子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年人再就业教育、老年人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弱势群众职业技能教育、外来人员城市适应性教育;教育内容方面,分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家政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形式上,出现“菜单式”培训、“超市式”培训等模式,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

提高。

上海市嘉定区2004年外省市流入的户数达8.7万户,24万余人,劳动力21.8万人。他们结合自身实际狠抓培训,每年培训外来工的比例都达到80%以上。不少社区针对流动人口多的现状,对流动人口进行开放式的教育,社区教育向社区范围内所有居民开放。宁波段塘洞桥社区组织外来务工人员成立“新居民俱乐部”,发挥“带头、宣传、服务、监督、管理”五大职能,协助社区做好各项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外来人员融入都市生活。

杭州市下城区、深圳市宝安区每年培训进城务工人员都占辖区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30%。他们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管理的领导机构,构建区、街、居三级管理体系和培训网络,采取社区大课堂、发放教育培训券、远程教育等手段,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多样个性化教育培训,积极推行“同城待遇”;在按照社区居民每人一元的标准划拨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时,也把进城务工人员一并列入,提供经费保障;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进行全程监督和目标管理,培训工作在有章可循的基础上,形成了良性循环。

从效果来看,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涵盖了社区成员的方方面面,对在职职工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外来人口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上内容不断丰富,教育的公平性和大众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终身教育体系的本质得到了越来越明确的表现,不断扩大社区教育的受众群体,提高了全体居民的素质。

资源整合两条腿走路

发展社区教育,丰富了大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拓展了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领域与手段,使终身教育体系更趋于完善。各地创新教育途径,积极培育各类学习型组织,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展现了社区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特点。

据教育部对51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统计,2006年各实验区普遍建立了一支以专兼为骨干,动员大量志愿者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社区教育专职人员5000余人,兼职人员4万余人,社区教育志愿者40余万人,形成了一个贴近群众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城区居民的受教育培训率逐年提高,共培训2300余万人次,社区居民受教育培训率达到68.19%。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700多万家,创建学习型家庭36万多个,占家庭总数的5%;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单位9000家,创建率达到3%。培训在职职工近50万人次,培训率为70 %以上;培训下岗再就业人员45万人次,培训率为64.8%;培训进城务工农民288万人次,培训率为37.72%。社区教育,为营造全社会人人皆学的氛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通过“内外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上海闸北区建立社区教育辅导员队伍,由区教育局统一管理、调配和考评,委派到各街道开展工作,成为一支稳定、高效的专职工作队伍;天津和平区开展“百名教师进社区”活动,合理调配了富余教师资源,全区96个居委都下派专职社区教育辅导员队伍,实现了工作力量的全覆盖,构建了满足人一生发展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在经费投入上,很多地区已经突破了人均1元的指标,宁波海曙区还达到了人均10元。各实验区都按照“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指导原则,安排和落实社区教育经费,不仅保证按常住人口每年拨付社区教育专项经费,还注意不断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推动经费筹措走向多元化,探索和引入市场经济机制筹措资金。沈阳和平区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在经费筹集方面采取了“政府投入、部门分担、社会捐助、受教育者支付”的办法,区里每年按实有人口每人1元的标准从财政划拨经费,还要求各街道在社区建设资金中安排专项配套经费,并通过部分资源有偿开放,弥补办学经费不足。上海浦东新区财政按年人均3元拨付,各社区学校在公益性教育经费实行完全免费的基础上,对技能性科目适当按成本收费,对系列讲座收取报名费,既补充了经费又激励学习,受到社会支持。

成绩效果显著

篇6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202-03

一、 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小班化教育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简单减少学额,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

二、 什么催生了小班化教育及其意义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加大,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在推行小班化教育上,上海起步早、迈步也比较快:1996到现在已年达到300所,一些区在一年级基本普及了小班化教育。目前,小班化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中高年级。预计今后3-5年,上海将有80%的小学实行小班化。

今年年初,杭州市教育局发文公布了重新认定的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78所。此次认定经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杭州市教育局对原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基地学校和试点学校进行梳理、审核,整合命名为现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评审时,严格把握小学班额不超过36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0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数占总班级数的不低于60%等条件。

虽然,小班化教育在各地兴起的原因不尽相同:在一些地方,小班化出现的动因是为了增加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在另一些地方,小班化的出现可能源于生源的萎缩和教育布局的调整。但是,我们关注小班化,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它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但是避免了传统的大班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 小班化教育核心特点

小班化教育具有以下核心特点:

1、缩小班级规模

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25-36人

2、改变教室空间格局

在各地开展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中,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课桌椅的布置,一改过去那种简单的秧田型,而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同时在教室中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从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到评价的整体改革。

四、 小班化教育需要达到的条件

小班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实施。

1、教师自我素质,是实现小班化效果的关键条件

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对教师素质要求极高。首先,它要求教师是一个“现代社会人”,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文明素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具有充实的生活内容和文化品位,懂得审美;其次,它要求教师素养的自我提高。小班化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鼓励学生形成个人的兴趣爱好。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信息量大,人际交流频繁,反馈节奏快。教师不太容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化素养,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生活情趣。

2、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小班化教育能否实施的根本条件

改变班级的人数与规模,这只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组织,能否使小班化教育真正的实施,关键在教师。传统的班级授课与小班化教育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小班化教育要求每位教师改变多方面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而不是片面的面对成绩好的学生;其次,要求教师能根据每位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再次,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作出较大的改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最后,要求教师改变与学生的关系,变自己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充分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3、优良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实现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小班化教育不但缩小了班级的规模,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从活动中进行体验。这就要求学校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活动设施和学生良好的活动场所,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玩闹中学习。可以说良好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五、 怎么样实现小班化教育

1、文化环境的营造

改变班级环境,优化学习空间。创设有别于传统大班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实施小班教学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尽可能为小班创设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环境,配齐必备的电化教学设施,尽量考虑给小班学生更广阔的活动和展示空间。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它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崇尚人文关怀,是提升学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所以教室文化的营造是小班化教育实验成败的基础。要营造富有特色的小班教室文化,让教室的墙面、四角、壁橱都能“说话”,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家园。

传统的教室布景不论做法如何往往易陷入一种模式,且应付检查式的,如学生作品栏,多是找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如书法、美术、作文等贴在上面,这一贴往往是一个学期都不变,或直到被学生撕毁后再更新,这样的教室布景是死的,是为布置而布置,浪费学校资源及大家的时间、精力。我们认为小班的布景应当是活的,应体现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作业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它却是学生的学习成就是学生引以自豪的。

环境布置原则:①富有教育意味;②讲究整体效益;③注意安全方便;④具有独特风格;⑤注重动态变化;⑥力求实惠节约。

课桌文化:讲台、课桌椅的摆放,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科学排列,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单人单桌,并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多边型等各种形式,方便师生交流,这样的摆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这种氛围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当在具体摆放时,要重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有效,教学手段与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使课桌的变化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

黑板文化:教室内目前都只有两块黑板,一前一后,但根据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发展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又有不同的发展,教室内可设置“一大几小”黑板,主要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后面的黑板报的黑板也可进行改造,比如划出一块专门用绒布铺,或用吹塑纸铺,这样学生可将手工作品、剪纸作品等自由张贴在上面。

2、教学方式的变革

“小班化”教育不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备教材,更要把备课重点放在备学生和教学具的准备上。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尽量实行课后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以及分层作业和测验。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互动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确保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每个学生接受教师单独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

“一个大班教师可能毁掉一部分学生,一个小班教师则有可能毁掉每株幼苗。”这句话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当一个教师面对大班中五、六十个学生时,由于无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他的意识、理念也就不一定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内化,但当一个教师面对二十来个学生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所以小班教学更需要“阳光教师”来构建课堂,播下仁爱、正直、文明、智慧、诚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1)教学氛围的营造

(小班化教育软环境):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民主平等意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师生互动、师生并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营造教学氛围原则:

①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生动活泼快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③在合作中竞争(分组教学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

营造教学氛围方式:

①采用“关心,赞赏或激励”的教学用语

②运用教学体态语,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传递师爱信息

③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空间形态

(2)教学过程的优化

①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更需要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标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备好每一节课。小班的备课可包含: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具、学具、桌椅的排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十个方面,要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方式,还有信息技术的介入等,尤其强调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这两块内容的设计,学生活动要凸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个性指导可以是课前对不同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预设,也可以是课中对个别学生的个性指导在课后进行及时小结,课后强调对课堂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深刻的反思,并提出整改措施。也就是在备课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最终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②上课:专家们指出,小班化并不等于教学优化,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因为缩小班级规模而改变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甚至不少学校因急于缩小班级规模而聘用了不合格或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反而影响了小班化的效果。所以教学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大部分取决于我们的老师“怎么做”,小班学生人数少,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大,原来许多大班教学所做不到的,现在小班化教学都能做到。所以小班教师要本着均等性、公平性、充分性、综合性的原则,挖掘小班化教学的潜力,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使小班的课堂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呈现“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时间多、合作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

③作业。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必做题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求,即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课学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教量面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④辅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辅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学习方法、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意志等。

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辅导。辅导既有集中辅导,也有个别辅导,其中,集中分层辅导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个别辅导则注重帮助学困生和指导优秀生。

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有效预防差生的形成。

(4)设置和谐的教育课程

小班相对于大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还是师生间的交流,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小班化教育不仅是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的系统探索,作为教育内容的源头,课程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针,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目标,以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为前提,不断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强化学科间,年段间的衔接与联系,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协作性、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课程更适合小班化教育。

课程设置为基础性课程和活动课程、发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就是按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所有课程,活动课程,设有班队活动、体育活动、晨间活动、午间交流等,依据小学生特点,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交流和户外活动的空间,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性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发展性课程的设置各校要从校情出发,重点考虑学生潜在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同时兼顾学校条件和师资在课程开发上的能力,可设置了英语口语、语文导读、形体训练、趣味数学、手工制作、绘画、书法、器乐、音乐舞蹈、棋类、心理保健等学生喜爱的科目,让学生在完成国家教育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及独立操作、独立尝试体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培养各种素质和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做法:每学期初,由教师根据本人的特长列出可能开设的发展性课程菜单,列表公布,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打破原有的教学班编制,人人参与自己喜欢的课程。

另外,充实教学内容,挖掘基础课程的活力。如语文课着重补充能提高学生积累、信息搜集管理、写作等能力的内容;数学课补充思维训练、小课题研究等内容;科学课拓展社会实践活动;音乐课开辟自编、自舞、自奏等创作项目;美术课充入美术鉴赏和合力创作的内容。

篇7

一、症状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发现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没兴趣,对参加班级活动没热情,学习效率低。女生热衷化妆,谈恋爱;男生迷恋网络游戏或追求哥们义气,而对学习成绩好坏基本无所谓,对班主任或家长的教育谈心持漠然甚至是仇视态度。时间一长,他们就成了班级中的“钉子户”。教育在他们那里成了死角,任课老师见到他们就头疼,家长基本持放弃态度,用学生的话来说:与他们谈心,聊学习和未来是浪费时间。既然教育在他们那已经失去了作用,那么,他们是不是真的就无药可救了?抑或,我们可以尝试用另一种方法。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找到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的方法,必须找出导致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

二、诊断

通过家访、同学间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生身上存在如下的一些共性问题。

1.家庭缺乏沟通,单亲家庭偏多。

通过调查,边缘学生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占到了七至八成,他们中有些是在小学,有些是在初中,家庭出现了变故。本身正处于需要父母关心、理解的阶段,家庭的变故让他们茫然失措,变得敏感多疑,心思有了转移,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而无论是跟父母哪一方生活,她(他)都会觉得家不再是避风港,以前的温馨感觉荡然无存,对家长的厌烦情绪直接影响他们间的交流沟通。

2.社会潮流造成的负面影响,盲目追求时尚。

由于时代的进步,网络的普及,各种选秀节目的种种影响,加上他们自身对时尚的追求,以及审美情趣的缺乏,造成他们对各种时尚潮流的顶礼膜拜,缺少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表现为穿着打扮不符合学生形象,却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们要追求个性,是你们落伍了!”他们受选秀节目的影响,幻想着一夜成名,对脚踏实地的学生不屑一顾,更加听不进“要努力,要上进,要好好学习”之类的劝说。

3.在班级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缺乏成就感。

由于学习基础差,或者是学习环境的变化,这部分学生在新的集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了前进的方向。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这让学生一下子由压力重重到没有了压力,以至于学习目标也没有了。就如一位学生所说:“我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每天来学校干什么?”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很木然地坐在教室里,不想听课,对任何活动都提不起兴趣。在班级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缺乏成就感,这样的消极态度也影响到他们和同学间的交往。时间一长,他们就会觉得学校生活没有吸引力,这也是造成“流生现象”的原因之一。

4.正处特殊的“心理断乳期”,渴望自我。

从心理学上来说,他们正处“心理断乳期”,生理上趋于成熟,而心理上却尚未成熟,由于道德的束缚和学校的管理,他们有精力却不知道如何使,加上社会的开放,使他们急于挣脱父母和老师的教育,要自我,要个性。很多学生在这个时期谈恋爱,沉迷网络游戏,都跟“心理断乳期”的心理需求有直接的关系。

通过上面的共性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这些“边缘学生”的一些做法,一方面是正处“心理断乳期”,他们渴望被理解,追求自我,另一方面是来自家庭的沟通缺失及学校生活的不适应,让他们没有成就感。而来自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还一味与他们谈学习,谈未来,必然不能深入他们的心里,教育说教也必然使其生厌。何不换种思路,不谈学习,而谈谈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呢,或者说,发现他们身上的某个优点,以此为“支点”,撑起他们希望的风帆,重新点燃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三、配方

“支点”效应,从字面上讲,就是给学生一个足够撑起她(他)上进的“支点”,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找到在班级中的价值,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就感,从而让他们发现学校生活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支点三步骤:

1.倾听――了解问题,发现兴趣(找到源动力)。

心理学上认为:人的特性之一是不喜欢被说,只喜欢被听。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边缘学生从小就是在被批评教育中长大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家长和老师的说教,也厌烦了各种大小道理的轮番“轰炸”。所以,“支点”第一步就是学会倾听,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教师愿意倾听,他们愿意诉说,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要“诱导”他们说,就要找准切合点。谈学习,谈未来,他们肯定不愿说。那就换个角度,和他们谈谈他们的偶像,谈谈他们偶像的兴趣和爱好,这些都是他们愿意谈的。当然,教师要提前备好课,不要让学生觉得你和她(他)之间代沟太大,无法沟通。在谈偶像间隙,了解他们现在的价值观。不要妄加评论,更不要企图加以改正,相反,应在这闲聊之中,逐渐了解他们现在的问题所在,发现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很多时候仅靠一两次谈话聊天并不能发现问题,而是多次谈话后才会发现。有时,也可以借助外力,比如同学、好朋友,来发现其兴趣点。找到了兴趣点,就找到了支点。

2.信任――趁热打铁,水到渠成(找到成就感)。

很多边缘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成绩因素,经常处于自卑状态,对自己缺乏信心。而面子问题又让他们把真实的自己掩盖起来,用叛逆、漠然、无所谓等来“武装”自己,其实就是担心自己被他人识破。如果在这个人生的特殊时期给予他们信任,必然会让他们展现美好的一面。许多著名的哲学家都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天使和魔鬼。也就是说,只要有效激发他们身上“天使”的一面,那么他们呈现给你的将是更多的惊喜。

在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点或特长之后,要为这个支点建立一个平台。这就是“支点”第二步,让他们有展示自己优势和能力的舞台,这时候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必不可少。唯有这样,才能趁热打铁,水到渠成。无论是放手让他们进行活动的组织还是担任班委,都是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他们也会增强责任感,在工作和活动中感受自身的价值,感受同学和老师的信任和肯定,找到久违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势必会让他们更注重自己在学校中的形象,从而在学习、与同学交往等方面有一个崭新的面貌。

3.耐心――相信奇迹,相信动力(找到归属感)。

虽然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种子,希望被肯定、被承认,但并不是说他们一旦被肯定和承认后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事实上,他们这时候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变幻躁动,具有不稳定性。我们更不能忽视社会的各种影响,有时候它们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诱惑和影响要远远超过学校教育。他们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情绪的反复性,也就是说,当他们突然又变回先前的样子,教师千万不能急躁,更不能全盘否定。这时候的学生其实最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理解。不必急着去找她(他)谈话,也不必在家长面前否定他们。教育问题不可能立竿见影,而是一个慢慢转化的过程,其中有反复是正常现象。只有教师做到心中有底,保持对他们的态度不变,相信他们自身天使的一面,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因为,每个人都有进取心,只要心存希望,就会有动力。

四、注意事项

“支点”效应的出发点很好,但每个人的脾气特征并不相同,也就说这种效应体现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会有所差异。碰到偏内向或孤僻的学生,谈话很难深入下去,这时候就要发挥群众的力量,多与班级各种学生谈话,从不同层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重要的是发现不同学生的潜力和兴趣点。通过在班级评选“班级之最”,可以了解各具个性的学生,并通过适时颁奖,让学生感觉被尊重,这对后面的单独谈话会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也避免学生“不睬”教师的尴尬。

五、疗效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曾有一名女生出现了前面的边缘学生的种种症状。在屡次的谈心、谈话、教育、家访都没有效果后,一次偶然的班级之最的评选让我了解了她的爱好,很自然地我与她的谈话都从她的爱好出发。发现了她的特长,就找到了源动力,我分析她的问题根源还是在班级中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没有成就感。于是,我试探着问她愿不愿意负责策划一期班会,她想了半天还是点头答应了。通过精心准备,这次班会非常成功,我也趁机当众对她加以表扬和肯定。在后来的班委竞选中,她在我的鼓励下主动参与竞选,并以高票顺利当选。用同学的话讲,现在的她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在找到成就感和归属感后,她不仅仅在班会的组织上非常用心,也开始注意自己的学习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在班里也找到了谈得来的朋友,和社会上乱七八糟的朋友渐渐少了来往,更让我欣慰的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江苏省礼仪风采大赛中获得了好成绩。

六、结语

“支点”效应运用以来,班级有数名同学找到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在活动和其他方面找到了成就感,并以他们的实际变化带动了整个班级积极向上的氛围。从刚开始的让教师、家长头痛,到现在成为教师的好助手,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有效发掘。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其实,这句话放在学生教育工作中,意思就是只要我们对学生心存希望,就一定能从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并帮助他们把“闪光点”转为“支点”,感受成功的希望。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找到“支点”,学会欣赏,帮助这类学生在他们的人生重要转折期,走好每一步,铺垫成功的人生之路。

篇8

所谓成功教育,是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老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自己争取成功。它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成功教育主张人人都可以成功,都可以成为成功者;成功是多方面的,不应局限于少数方面。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成功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多项智能,智能是一系列的能力而不是单一的智慧,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智能组合,有他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这也就是说,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的智能都是具有多元性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他们之间各项智能水平之间的差别。而学校的考试过分强调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否定了其他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这种潜在智能的挖掘和培养。

一、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如果巧妙地抓好了这一小点,对学生加以鼓励、表扬并给予充分重视,学生就会感到无比自豪,自信心也就在无形中建立起来,同时这也可能就是他们走向成功之路的原动力。成功在长处,不在短处,越是扬长,就越容易成功,采取补短的办法是很难成功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树立“没有差生,只有特长生”的正确学生观和人才观。以前成绩不好并不一定代表着以后成绩不好;成绩不好并不一定代表着其他能力不行。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发扬这种潜能,这是促使学生走向自信和成功的必要途径之一。

二、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学生展示自我,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成功是自我激励及增强自信心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班主任要创造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乐趣。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承认差别,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举办班级书法比赛,让那些字迹优美的同学受人羡慕;举办班级歌舞比赛,让那些文艺之星特别出彩;举办班级体育运动会,让班里的体育明星闪亮登场等等。总之,班主任应指导班委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成就感,精神愉悦了,也就更有自信了。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过失,避免学生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们建立自信道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为了让学生远离自卑,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正确引导。鼓励多于批评,信任多于限制。如果学生每天听到的只是责骂声,他对自己的保护只能是装作听不见,对老师的批评、埋怨不予理睬。时间长了,学生对老师的话就一律拒绝入耳,他们感到没有人可以分担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没有人可以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就会越来越封闭自己,越来越自卑。因此,班主任应该尽量多关心鼓励学生,多跟学生交流,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少采取批评的态度。比如说某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失常,心情很沮丧,班主任就要给予开导和疏通,而不是雪上加霜地责备他。先宽慰学生受伤的心灵,再与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要让学生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失败却麻木不仁,只要我们能够辩证地看待失败,那么失败将会是成功之母。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也不可过多地限制学生活动,否则限制越多,学生孤独感就越强烈,越难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关注课堂教学,提倡“低、小、多、快”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成功教育理念实施的主阵地。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要能在课堂上驾驭学生,学生只有认可了你的教学,才能服从你的管理。如果学生能在班主任的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实践证明,“低、小、多、快”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落实成功教育理念。“低”即“低起点”,摸清学生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小”即“小步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能达到的教学进度。教学的步子要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循序渐进,将挫折的出现频率减至最低,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就能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多”即“多活动”,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

篇9

二、成语积累――品味浓缩历史,提高文字表达力

有了词语积累作为基础,接下来背成语也不算困难。在学习生字时,我给每个一类字找了一个成语,以单元的形式打印后,贴在了书上,让学生背诵。为了降低难度,在学习生字时,带出成语来认读。认会之后,让学生领读。然后每个人负责一条成语,每节课都反复巩固,一天下来接受快的孩子都能背下来了,接受慢的孩子也记得差不多了。这样既是为了巩固识字,又为了扩大积累,将来能学以致用,正所谓厚积薄发。每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见字想到成语,顺便认识了其它的字,识字量又进一步扩大了;再学其它字时,学生都能带出这个成语来,又是一举两得。我不局限于生字成语的积累,还随着课后的积累,进一步扩展,如上学期打印了数字成语、动物成语、AABB 、ABB、ABAB 、ABAC式词语;这学期积累了四季成语等等。听课的领导和老师都说我班学生上课组词都是成语,真正是平时积累到位了。为了提高积累成语的兴趣,我鼓励学生在日记中运用成语,只要用得恰当就加一颗星。孔繁一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下课了,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摇着呼啦圈,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揣原婷写到:在这个暑气蒸人的夏日,我最不愿意到外面玩了。孙宁泽在日记中说:张睿达莫名其妙地被妈妈说了一顿,很委屈……

三、古韵文积累――浸染学习生活,提升人文素养

积累了一段时间成语之后,我觉得学生对古代的国文精华也应该了解一下,我又试着领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每隔一两周就为学生打印出一部分《三字经》、《弟子规》,利用早自习让学生背诵。为了增加兴趣,我自费买了放音器,从网下载带有音乐伴奏的原文,学生们特别喜欢,边听边背。在背诵的同时,我还讲解意思和介绍有关的故事:孟母三迁、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窦燕山教子……孩子们的知识面扩大了,也接受了中华美德教育。有了《三字经》、《弟子规》、成语作为基础,将来接触文言文就会很省力。教孩子一天就要想着他的一辈子,积累知识就是积累人生,让学生思想不断厚重起来。我们的一生都是在积累,平时知识的积累,何尝不是对人生的积累呢?

篇10

教师对“恩”和“威”的尺度由孩子的状况来定。小班孩子刚入园,这时候教师对孩子的“恩”占100﹪,要全身心的去爱孩子,以母亲的身份让刚刚离开妈妈处于胆怯中的孩子有一种安全感,尽快适应新环境。待入园的孩子渐渐适应园内生活,可以对过于依赖老师的孩子放手,对他们的“恩”降到90﹪,让他们转移视线,试着和伙伴交流、相处,慢慢融入大集体中。

二、规则意识,日益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