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6 16:08: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

篇1

(一)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进行反思,就不能发现自己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方面的不足,教学过程就变成了简单机械重复,难以提高。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进行反思,就不能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了解自身有哪些知识点遗漏,难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发现缺点并对教学成果进行巩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表现的思考,有效评估、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好地引导学生。学生则在教学反思中对自己接受的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加深理解。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数学创新,也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反思课模式,符合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是一种优秀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这是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想固化和短视偏见根深蒂固难以转变,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升学压力,卷面分数是学生和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与教师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导致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功利性太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考试重点,机械重复,课堂教学单调而沉重,教师将学生当做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需要跟紧教师节奏,稍不注意就跟不上进度,学生疲于接受知识,没有思考空间,学习兴趣不高。

2.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无法感受到自我学习、知识探索的求知乐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对知识的探索转变为对分数的追求,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面对黑板,思绪却已经飞到了操场上。优秀的学生也只是做到了对知识的理解,缺乏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死记硬背,没有做到真正理解,容易混淆,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学生的卷面分数也会受到影响。

二、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模式的开展

(一)做好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学生课后反思的关键依据,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都没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并非学生懒惰,而是因为教师的节奏太快,学生做课堂笔记必然会分散精力,容易遗漏教师讲解的内容,得不偿失。因此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可在需要记录的地方适当放慢速度,并示意学生记录一些关键知识,通过有效的师生沟通帮助学生形成高质量的课堂笔记。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课堂教学中,当讲到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算法规则时,就应该叮嘱学生:“同学们,记好这一段内容。”学生就会记录下一段内容,不仅仅为反思学习提供了依据,同样也加强了记忆。

(二)学生的反思性学习

课堂教学是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尝试从多个角度看待并解决问题,通过积极反思认清数学问题的本质,融会贯通。

1.问题反思。解题是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要的能力,而初中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往往停留在公式的生硬套用阶段,缺少关于题目的思考,不懂得一通百通的道理,不能对题目的特征进行分析整理,无法在解决一道题后就掌握解决一类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例题时不能仅讲解解题方法,同样也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题目特点,实现解题过程的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与概括化。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就应该带领学生分析整式的特点和识别方法,从而一通百通,真正掌握这一类问题。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71-01

步入初中的学生,学习科目不断增多,尤其是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的抽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一些学生由于不适应,逐渐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要“会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环节,要学会预习、学会上课、学会温习、学会总结和反思。

1 会预习

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初中数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搞好预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一些学生认识只要做好课上听讲以及课后作业就饿可以了,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未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听讲就会抓不住重点,所以对于搞好预习非常重要。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反复的阅读,先粗略的阅读,然后再详细的进行阅读,对下节课学习的大致内容进行了解,对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提纲,学生按照提纲,再进行阅读,并抓住文章阅读的关键以及难点,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重难点做好记录,以便于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学习。教师在设计提纲时,应做好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根据根据新课内容,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应设置知识疑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授“有理数”内容,要将“负数的概念”引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过去的认识中,我们都知识没有代表0,但是没有温度,是否就用0℃来表示”,“怎么表示零上6℃和零下6℃和”,为学生设置疑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探究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预习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应搞好初中数学预习。

2 会上课

会上课是指导学生“会学”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促使学生的智力以及发展能力,指导学生“会学”,就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注重左脑和右脑功能的发挥。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应做到“六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动眼看。在上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书,多观察,观察的内容有题目、图像以及问题等等,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重点对观察对象的条件进行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一些隐藏条件必须仔细观察才能可以发现。

(2)动耳听。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讲,并养成边听边想边记的习惯,加强思维的敏捷性以及记忆的牢固性。

(3)动口议。在上课时,师生之间应积极的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言,充分表达的自己的意见,所以教师可以设疑引读,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以及积极发言,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思路,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4)动手做。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多动手,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探求新知,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5)动笔写。对于一些重难点问题,为了加深理解和记忆,应引导学生进行动笔写,整理和归纳课堂知识要点。

(6)佣脑想。应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3 会温习

温习功课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在温习功课过程中,不只是单纯巩固新知,而是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知识框架,进而加强对知识的应用。教师在指导学生温习时,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应根据笔记,进行复习功课。学生将课堂上的重难点知识都记到笔记上,在复习时,应根据笔记,对课文进行阅读,以此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巩固知识点。其次在做作业过程中,应认真进行审题,找出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并了解已知条件与所求结论的内在关系,之后才进行做题。再次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应养成对图像以及符号的运用,思考的过程,应用式子来表示,引导学生先进行模仿,然后再进行创新,同时还应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这样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最后还应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总结,总结的方法有回忆再现法、对比小结法以及图示记忆法,在总结过程中,应将所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促进学生的思维形式呈螺旋式上升过程。除此以外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身的不足,以此不断促进学生自身的不断完善。例如,在学生在学习函数问题时,由于函数问题较难,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温习功课对学生加强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更加重要,所以学生应加强对函数知识的复习。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发展为“会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各方面入手,即预习、上课以及温习,通过预习为初中数学学习奠定的坚实基础,在上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六动”,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手做、动笔写以及动脑想,同时温习好功课,加强新旧知识的练习,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并学会总结、学会反思,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善自身的不足,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篇3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中一脉相承的两个教学阶段。因此,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促使小学数学知识向初中数学知识过渡,是摆在我们中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呢?

一、分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1、教材的直观与抽象 、

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升入中学后,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

(1)由算术数到有理数。

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

(2)由数到式。

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

(3)由用列式计算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并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

2、思维的单向与多维

我们小学数学的第一思维是算术方法,讲究的是因果关系,逻辑推理非常缜密。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强调先分析再综合,求得这个未知量才能求另一个未知量。初中数学的第一思维是方程,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所以一道应用题,用算术方法往往只有一种或两种方法,而采用方程则方法要多的多。这或许可以说明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差异。

3、课时的宽余与紧张

在小学,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比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全部都讲和巩固强化。

4、学法的单一与灵活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大多数考试时,学生只要熟记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然而,许多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1、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1)立足于新课标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

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适度加快教学节奏,以适应初中数学的快节奏教学;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中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有理数、三角形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小学教师不要把内容讲得太死,可以适度说明这些内容到初中学习时是有所变化的。

(3) 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小学数学的概括性不如初中数学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所以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归纳,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特别是用方程来解。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4)重视专题教学。

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初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①课前预习,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学生听课时有针对性.

②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书演算;“手到”,即适当做好课堂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

③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复习时要以课本与课堂笔记为主,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应与本组同学讨论,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篇4

高中数学知识比初中数学知识涉及面更广。初中的平面几何、代数知识较为简单,而高中的立体几何、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很难适应初高中数学过渡。通过初高中过渡数学教学的衔接,学生会拥有学习的信心,能够认识到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知识的差距。初中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步入高中时学习方法并不有效,以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让学生适应数学教学,渡过学习困难阶段。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率,能够避免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初中向高中过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难度增加

高中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辨析和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涉及直观感知、归纳类比、观察发现、抽象概括、空间想象、运算求解和反思建构。数学教学目标包括过程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意识。高一数学的函数模型、集合语言、坐标法和空间立体图形转换,比较初中数学逻辑推理更强、抽象思维高、知识难度大。学生们很难适应。

2.教学方法改变

初中教师讲述教学内容较为细致,归纳的完整。学生只要记住公式、概念和教师的例题类型,就可以仿照着进行答题。多数初中生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而不会自我思考和总结数学知识规律。高中数学知识内容较多,课堂教导知识较少,教师不能讲清题型和知识应用形式,只会讲一些典型题目,从而达到“三基”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之外,还对学生进行数学方法和思想的培养,体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作用。

3.课程内容增多

高中数学知识比初中数学知识更为抽象,逻辑性、理论分析题目增多,特别是研究变量问题,需要很高的计算能力。近些年来,由于教材内容发生了变化,初中数学教材难度有很大的降低幅度。由于高考限制,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难度并没有降低。市场上的高中数学教材不断增加,难度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某种意义上看,教材调整后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难度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增加了难度。

二、初中向高中过渡数学教学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1.明确初中、高中教材内容的断层

高中数学教材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因此,教师要提早让学生了解初中、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不同,重视数学叙述完整性和论证严密性,在教课时掺加一些高中数学内容。初中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数学语言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较强,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而高中数学概念比较抽象,习题多较多,解题需要灵活的技巧。为了弥补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断层,初三教师应当注意问题的创设情境,要详细叙述数学问题的引入、提出和拓展。引导学生尝试和思考。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偏差。教师要积极引导,促使学生学习有着持久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讲述重要的数学定理时,尽量创设情境,达到师生互动。

2.加大师生的互动交流

数学教学是师生彼此交流的双边活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是相互的。升入高中之后,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初、高中数学过渡衔接的关键。教师可将作业讲评、知识讲解和试卷分析融入教学活动内,便于学生接受。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在数学难点上,教师可降低要求,做到循序渐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勤学好问、及时复习、独立做作业。上课专心听讲并不代表学生懂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数学知识的“听”、“思”、“记”之间的关系。学生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安排好时间。听课过程中,要了解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选择记笔记。解题后要总结和反思。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学生会自行拟定提纲,并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总结。

4.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

数学解题要用到定理、推论和概念,不同阶段的学生,解题思维训练也有差异。初一代数数学训练了学生抽象概括力、初二学生的形式思维能力有所加强、初三数形结合解题拓展了学生预见性思维。高中学生需要较强的逻辑运算、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明白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组成知识结构图表。要分类总结数学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寻找联系和区别。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一数学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存在断层,逻辑性和理论性问题较多,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学习。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互动交流,找出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解题思维,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高效的接受数学新知识,做到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过渡衔接。

参考文献:

篇5

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初中数学复习课,是提高初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就需要从思维导图的理念为出发点,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来解决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价值。

1巧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意义

1.1对教师教学的意义

首先能够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在传统的数学复习课备课中,由于知识点和概念的分布比较零散,所以教师难以理清复杂的数学知识点和概念。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数学复习课后,教师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来细化数学知识点,并且能够联系和对比不同的知识点。所以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有效梳理繁多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

其次,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作为教学工具的一种,思维导图的利用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的内容和整体知识的结构进行科学的梳理,帮助教师在教学当中掌握节奏,并且能够更加重视解读思维导图的概念原理,淘汰传统的板书工作,可以有效节约基础知识梳理的时间和效率。

最后,能够提高教师解决学生困惑的效率。思维导图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包含有各个知识点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思维导图寻找学生错误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提高教师解决学生困惑的效率。

1.2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体现出提高教师教学工作效率的价值,也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思维导图能够将分散的知识点科学有效地进行整合,并且还能够梳理每个知识点的细节,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学习之中能够完整地将数学知识印在脑海当中,若是遗漏某个环节,思维导图就会帮助学生记起相关的概念,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知识点的遗忘率,还能够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点来解决其他的数学问题。在该阶段的学习之中学生能够利用创造性思维来探索未知的数学问题,而这正是教师展开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

最后,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一个人的知识覆盖范围较小,并且难免存在纰漏,因此单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并不完善,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估,找出其中的优缺点,并且对小组中其他同学绘制而成的思维导图优点进行借鉴,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对问题的分析更加全面、深刻。在小组学习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2巧用思维导图教学能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的原因

2.1数学复习的目的性决定

初中数学复习具有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和灵活性大的特点,与小学数学不同,初中数学的体系较为庞大,每个学期的课程内容较多,因此教师在展开复习课教学的时候都需要应用到大量的知识点。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所以复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体系化。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对知识体系进行完善。

思维导图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查找学习过程中知识盲点,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2.2思维导图功能的有效性决定

首先,思维导图具有成倍提高学习效率的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对旧知识进行更快捷的复习整合,通过思维导图将各个零散的知识加以系统化的梳理,将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不透彻的问题清晰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认知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意思维,将零散的知识智慧和学习资源进行融会贯通,组合成一个系统,帮助数学复习的效率提高,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最后,思维导图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图形来总结问题,提高笔记的记录效率,而在数学复习的时候学生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来提高关键知识点的记忆,通过问题联想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能力。

3巧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实践

3.1教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3.1.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备课

在确定复习内容的时候,需要根据复习课的目标、重点和难点为基础,利用思维导图来准备教学内容,以便于在上课的时候能做到条理清晰,有效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明确数学知识点的体系,并且教师还要在下一部分教学内容开展之前,对中心主题进行预先准备,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让学生独立绘制即将复习内容的思维导图。

例如在《四边形性质与判定》这节课的复习当中,教师可以将需要复习的概念罗列清楚,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提前利用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框架,使得四边形内容更加的系统化和层次化。表1是一位学生对四边形相关概念的整理:

3.1.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上教学

在展开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首先展示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列出的思维导图进行中心主题的讲解,指出知识点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存在的层次关系,同时教师需要在讲解的时候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在初中数学复习课堂中这个环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概念进行自主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共同指正,通过小组合作来绘制新的思维导图。通过课堂巡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的绘制,最后教师将自己提前绘制好的思维导图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思维导图发现自己思维导图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并且教师可以在复习的时候将习题与思维导图进行联系,加快学生解题速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提高教学的效率。

3.1.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反思

反思是促进教学方式进步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后教学反思,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问题记录下来,对于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思维导图的修改后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后也要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程反思,明确今后需要注意的教学事项。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典型的例题来帮助学生再认识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上有两个点E、F,且BE=DF,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说明四边形AECF也是平行四边形。若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试说明ABCD也是平行四边形。

通过这道典型例题来帮助学生弄清楚对角线的位置和数量的关系,构建更加清晰的判定条件,对思维导图进行再认识。教师在开展教学反思的时候首先就要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利用自己的理解来构建思维导图,必须将学生的主置体现出来,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共同的讨论四边形判定的相关知识,互相学习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并且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单维知识点的学习效率。

3.2学生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3.2.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

在学习中预习往往是最先开始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学生展开适宜的预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且也能够增强预习的有效性,但是学生很难自主完成预习环节,尤其是复习课的预习比新课的预习更加困难,很多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预习该从何入手。因此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展开预习,更加快捷地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找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发现自身在知识点学习中的盲点,弥补不足。在复习课的学习中学生就能够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问题,提高了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点和错题为切入问题,引入自己原有的认知,提高自己的学习动机,以此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初中数学中对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上复习课之前,需要进行课前的预习,不能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预习这个概念,通过两个错误的变量关系来理解函数的概念与联系。

3.2.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上学习

学生会在课堂上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点评发现自己思维导图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在教师展示出完整的思维导图之后,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与教师的进行对比,找到知识体系中存在的盲点。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提高课堂记笔记的效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无法将知识点完整地书写出来,所以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记不全的情况,也可能是无法完全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记笔记,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记录,只需要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之上记录自身存在的缺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记笔记的效率,对学习时间进行科学分配,更加注重学习知识的盲点区。

3.2.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

学生在开展课后复习的时候一般都需要利用到课堂笔记的内容,将其与思维导图相结合进行复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一个人在学习新知识之后遗忘的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遗忘的内容也是先多后少,所以学生要在课堂学习之后及时展开课后复习,利用思维导图整合数学知识点,利用空余的时间在脑海中梳理一遍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

例如《二次函数》的复习,学生就必须采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复习方式来展开二次函数的复习,将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等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

通过讨论其他同学提出两点改进意见:缺少了图像的平移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还可以联系到不等式当中,充分利用图像来解答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或是不等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让后教师引导学生慢慢完善思维导图。最终绘制出一张大家都认同的,较为完善的思维导图。如图3所示。

篇6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逻辑强、理解困难的学科,要理解其中的原理,必须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初中数学也是如此,学习困难程度较小学数学要高,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出现偏科。农村因为教学资源缺乏、学生素质不高等因素,导致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举步维艰,教学质量难以提升。那么在新课改下,应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呢?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学生现状

首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毫无目的性。没有基本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根本不知道在数学学习中自己该掌握些什么?学习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其次,大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归因能力,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实际情况总结为自己脑子笨,不适合学习,或者题目太难,从不在自己是否努力、是否采用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上找原因。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导致数学学习日益困难。最后,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注重方法,不会去总结数学里的规律。

2.教师现状

首先,教师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搞一言堂,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其次,教学方法不足,讲授不够生动形象,缺乏语言艺术,缺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一支粉笔一张嘴讲了一辈子。最后,缺乏激励学生的方法。教师对学生鼓励不够,一旦学生出现错题,一味批评甚至变相体罚,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恐惧。

二、新课改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措施

1.针对学生“学”而言

要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反思自己,能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有更好的心态和思路。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做笔记、改错题以及考试分析的习惯。农村学生因为教师督促不严,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课堂笔记能够为学生提供反思的依据,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具体目标。改错题是作业反思的一种形式,能够让学生总结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是为解题而解题,应该多传授学生几种解题方法。最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经验水平各有差异,在分组或集体讨论中能够集思广益,丰富自己的思维过程。

2.对于教师“教”而言

(1)教师要摒弃过去的教学观念

在过去的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的教学中,存在教师一言堂的情况。现在,教师不能把自己当成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知识的引导者和护航者,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先做好课前准备、设定教学情境,将课堂当成一个剧本,学生当成演员,在自己的导演下进行演绎,从而使课堂从灌输式变成学生的实践活动。

(2)教师要认真备课

部分农村教师一本教案一辈子,重复使用,课前没有认真备课,没有在课堂设计中做好准备。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善于设定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完成课堂学习。新课改后,很多教材中虽然课文内容与原来一样,但是课文的目标和要求都发生了转变。教师要掌握好新教材的动向和要求,让学习材料更接近学生生活。教师备课不仅要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还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效果提供保证。

(3)应用参与性数学学习

首先是数学辅导学习,农村初中学校存在优生不拔尖、学困生特别差的现象,另外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没有目的性、学习意志不坚定、不善于思考等问题。教师可以选取一批学习好的学生组成辅导小组,小组成员负责学生的学习辅导工作。教师拟定每天两题,先易后难,首先让学困生能够独立完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遇到困难习题,可以请辅导小组成员讲解,如果辅导小组成员不会,可以在辅导小组内商议,之后小组将经过讨论、请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这样,优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解决了疑问,这样会克服数学学习的不良习惯。其次是数学兴趣小组,农村初中生存在学习盲目性、分析问题不细心、知难而退等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课余时间从事数学相关的社会活动,各成员凭借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完成工作,在协作完成活动后,小组成员的配合意识和协作精神得到提高。

作为农村的教育者,只有扎根农村教育,才能改变农村教学的现状,才能达到“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从而不断提升整体的数学素质。

篇7

一、转变教学思想,正确认知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知识容量较大,内容较为丰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教学的形式,整合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做到全面发展和兼顾学科特长,强化对数学课的重视程度,改变以往比较滞后的教学观念。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未来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所以,只看重分数,只学习所谓的知识这是大错特错的行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学校负责人和一线的教师一定要认真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强化三维目标的落实,在数学课堂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突出情感、价值观和知识目标的培养。学校一定要把数学教学作为常规教学来抓,并强化数学教学的考核工作,让老师重视起来,保证数学教学常年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二、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三、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理论联系实例实际,强化知识练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侧重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相关练习则是侧重于对知识的消化与巩固。对于数学课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能通过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最大限度的内化到自身的素质上来。所以,对于理工科的课程来说,必要的适当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练习题就是学生学习效率的检验场,学生能否做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能否把抽象的理论运用到现实的问题解决上来,都与做练习是分不开。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容易构建知识框架,强化对知识的再度吸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练习来说,一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切记开展题海战术,要精选精练精讲。做到减负增效。

五、学会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初中数学无论是在学习内容、学习难度还是学习强度上都远远高于初中数学,所以在采取初中数学的那种学习方法有可能无法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所以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的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既定的破解之术,做到学会学习。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情,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启发。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虽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是一些共性的东西还是依然存在的,比如: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做好笔记,及时反馈;做好反思,不懂就问;搞好预习,多加练习;拓展视野,涉猎课外习题;善于总结,巧用规律等。学习数学要记得东西很多,尤其是数学公式,而且知识还很散,通常解一道题需要各种公式的配合,如果单纯的记忆每个公式,不但增加记忆量,而且容易忘,此时我们必须学会归类总结,把经常搭配使用的公式等总结在一起记忆,这样会大大的减少我们的记忆量,同时提高我们做题效率。另外,要努力学习,解答中做到细心细致。建立纠错本,对于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要总结经验教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考试的时候出现同类题目再出错的几率就降低好多。

篇8

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甚至社会的关注,作为教师更是责任重大。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在本文中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教学,以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与大家讨论研究,共同进步。

一、探究性教学理论

(一)探究性教学原理

探究性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为所提问题假设出情境,再进行巧妙的设问,摒弃传统教学中直接、没有悬念的提问;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即收集学习资料,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与小组分享学习成果、交流意见;最后写课堂总结,把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学习心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究性教学理论来源

这种教学理念来源于人们对人类认知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之间的深入探索和发现。

(三)探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是发现并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二是根据获得的材料和依据,提出自己的设想;三是通过资料收集、实验探究、实践调查、小组合作等方式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论证;四是对通过以上程序收集到的各项信息进行整合,用所学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五是对整个过程再次回忆反思,以保证各个环节的准确性,借此来保证所得到结论的合理性。最后是总结学习经验,使知识能够真正被自己吸收。学有所获,不仅是学习内容,更是学习方法的积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

(一)巧妙设问,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话虽然老套,但是真理依然藏在其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一定的情景中提出问题,不能平铺直叙,更不应该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种已经暗藏答案、毫无意义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调动学生进行研究的兴趣。例如,笔者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时,没有直接进入课题,而是先问学生:“金字塔那么高,我们怎么来测量它的高度哪?”或者问“怎样去测量河流的宽度”等问题,很快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学习。这样的问题设置使课堂探究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主动学习,刻苦钻研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去说、去思考、去交流,而不是让他们乖乖地坐在板凳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因此,教师备课的内容、讲课的方式都要为这一主题服务,力争能够使学生快乐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主动地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教师只是在问题的提出和学生遇到的难题时进行适度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收集资料、自主实验、思考探究和小组合组中收获知识。例如,在互联网或者图书馆查找资料,课外阅读书籍,做读书笔记等。

(三)独立思考,自主参与

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做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就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思考,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学生特点以及初中数学教材等多方面实际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动脑、多提问、多交流。当然,这些仅仅靠课堂学习是做不到的,还需要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功课,这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有益的。

(四)合作分享,交流经验

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调皮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就能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是平等自由的,更利于学生开拓思维。同时,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也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有层次的分组,这并不是要把小组分等级,而是说每个小组的人员要合理均匀,要使每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实现最佳搭配,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②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用小组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对集体荣誉的保护,这样能缩小优秀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差距,促进小组合作积极有效地开展;③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师激励的话语将是学生努力进步的催化剂。④教师的及时引导。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当走下讲堂,来到学生中,对于解题思路有问题的小组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对于意见不同的小组讲解问题重点,为提问的小组解决困惑,同时了解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在课堂上统一讲解。

(五)及时总结,反思自我

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完成后,要及时总结,定期复习,不只是对学会的知识点、重难点进行总结,更是对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的总结,对如何能够更加灵活地掌握应用知识的总结。而通过反思,学生能高效地掌控思维运行模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不再靠对数学定理公式的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学生的自我反思的过程就是自我评估、自我肯定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改良自身缺陷,完善自身方面是有极大帮助的。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学生在对旧知识点的总结和反思中能够获得新的知识,能够对知识点灵活运用,能够举一反三,充实了学习经验。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这一理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都是很有成效的。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并与实践经验结合,完善这一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鄂国海.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青少年教育, 2012.3.

篇9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这里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七年级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的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数学的学法。开学初,一是通过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二是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课标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行分层教学

七年级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绝对值、有效数学等,对七年级新生来讲确实困难太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同时还要重视以下几点:

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联系旧知识,特别注意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

2.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

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小学生刚升入初中,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这些都是初中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对于数学课而言同样很重要。一个思维活跃、善于动脑、踊跃发言的学生,学起数学来定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通过多年初中教学,我认为进入初中的学生应养成几个习惯:

1.养成提前预习、主动自学的习惯。预习是自学的开始,小学阶段往往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中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是将教材内容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我们应多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法则的题目,再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2.养成专心听讲,乐于思考的习惯。我们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无论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公理、定理和法则的理解。

篇10

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所以,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初一学生的兴趣何在?实际上兴趣随时都会产生,对于刚进入初一年级的学生都有新鲜感和对“新”的学习的兴趣,我们教师如何利用好,值得研究!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1)在处理数学问题时,要再现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定理时,要创设情境,尽量做到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过程。在同等情境下让我们的学生去探索,并经过引导达到真正认识、理解。(2)课堂教学的导言,需要教师精心构思。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他们对学习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做好学生的心理衔接

我们可通过入学教育增强学生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初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明白整个知识在初中的布局;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小学和初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五是给学生讲清在初中学习数学的要求。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心境的创设,以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在初中数学中要严格控制讲授的深度和进度,使大多效学生能消化接受,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素材,让每名学生在一周内都能有1~2次机会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的问题。精心编制试题,保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能及格。作业批改认真、细致、耐心,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当面批改最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种成功感,拓宽心理情境,使学生热爱数学。

三、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

与小学初中教材内容相比,初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初一上学期抽象概念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同时,初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初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加强对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的钻研。找准知识生长点。衔接好新内容。

四、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初中阶段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论思维过渡。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有较好的衔接。

开学前,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和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初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小初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教学中,随时注意多渠道地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可以在学生上初中一周或半个月、一个月后就深入学生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深度。在不影响整学期的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可先放慢教学进度,适当减小课堂容量,降低难度。让学生逐渐适应初中数学教学。

五、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1 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做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一类一类地及时反思、回顾、总结、提升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细致的工作,比如:怎样做笔记,怎样复习,怎样回顾、反思,都要一一地给以指导。

2 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