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生物探究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6 16:08: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物探究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生物探究方法

篇1

农村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随便可以采集到比较理想而又现成的材料。为此我们提倡尽可能让学生亲自采集材料,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而且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会使他们理解科学本质、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他们可以捕捉青蛙、蚯蚓、麻雀或野兔,同时他们可以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与生存方式,也会掌握这些小动物的特性与本能。当地的植物生长环境、生长周期与过程,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等。学生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小生命、爱护花草木。尤其是把采集到、实验后的小动物放回大自然,让他们深深感受到珍爱生命的真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

大胆实施“三部曲”模式,让学生拓宽思维

农村学生对大自然非常熟悉,我们可以大胆实施“三部曲”的教学模式。即:“你所知道的有哪些?”“你想知道的又有哪些?”“你猜测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这样的问题一提出,会使学生马上进入无限思维境界。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会引起学生的异想天开和心旷神怡,更会引起学生的奇思妙想,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启迪了学生的心灵。由冷静――思维――拓展――提问――争辩,还给了学生时间与空间,让每个学生得到展示才华、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全面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新课程理念。

适时引入活的实物,让学生细致观察

把学生最熟悉的自然现象、活的动植物或实物引入实验教学,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我们可把学生带到农场、牧场、田野、菜园、树林,带引学生实地观察,亲身采集,亲手制作动植物标本。结合自身看到的、想到的、认识的,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全面分析,弥补室内技能培养的不足,密切师生问的正常交往。在此期间,我们经常围绕这一观念开展实验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识别真假。区别好坏,建立真实感,凸显实效性。

强化拓展当地环保,让学生结合实际

篇2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比起其他任何学科都理应具有更为突出的鲜活性、生命性和动态性。它能使学生从生命现象中更多地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运用生物学的有关原理解释或解决生物界存在的问题,自主选择、探究学习。因此,探究式教学日益成为高中生物课堂改革的重要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把握时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讲为主,而在现代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特别是在探究式教学中,更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要更好的开展探究,合理的把握时机也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是合理把握问题探究时机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是以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新旧知识更新和衔接处提出问题,问题要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思维容量。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最适宜的课内外学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自主参与。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愿望。在教学中,要注重善于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除了指导学生读书、预习、看书、提问外,还要指导学生领悟每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学会区分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去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

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回答每一个问题,因此提问要做到分层,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发言、讨论中,这样不仅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有所获。

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学习的心理倾向, 激发学习的动机。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感知问题,让其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学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和问题意识就尤为重要。例如新课的导入以“探究”为起点,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①由旧知识导入: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②铺设情景:这些化学元素为什么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③展开探究:讨论的最终答案是运用溶液培养法,确定具体的矿质元素。

利用学生凭借原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设置问题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介绍一些生物现象或有关生物学问题,要求学生用原有知识解答。如在学习“基因连锁互换规律”时,教师可先介绍果蝇的2对相对性状,要求学生试计算测交后代表现型和比例。学生会利用已学过的“自由组合规律”得出4种表现型。这时,如果教师向学生出示不同的实验结果,学生就会受到启发――必须学习新知识才能解释。这样设置问题情景,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篇3

生物课本上的实验我想作为一名生物老师大家都应该很熟悉。显然,作为老师的我们,在讲台上向学生讲明白实验原理是不能够很好地让他们理解透彻的,也无法直接从他们手中的课本上找到答案,这就会刺激他们的一种探究欲望,这个时候,实验的情景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他们就会身处这个情景里,自由发挥,进而树立有效的创新精神,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这对于学生自身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笔者认为,我们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入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层次,还能间接地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具有很好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探究式教学的运行模式

有很多人不能搞清楚探究式教学这一概念,所谓的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讲解并非主导,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教学的作用,真正意义上的主导部分在于“探究”二字,探究式教学有以下特点:(1)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中心。(2)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3)探究式教学以运用为主,学以致用是原则。(4)探究式教学倡导学生相互交流经验,达到共同进步。

二、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理念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用科学的方法来带领学生对学习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提升个人能力,包括创造力、交际能力、理解能力等等,起初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可能不会很明显地展现出来,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熏陶,效果将立竿见影,我们的生物教学恰恰缺少这一种方式来突破。当有了探究式教学这个理念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将更进一个层次,不仅对学生有好处,有句话说得好,我们个人的一小步,就是大家一起的一大步,所以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这一方面起到了很积极的影响。

种种迹象表明,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并进行有效讨论,从多方面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问题,对学生来说起到了“正能量”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有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悉数得到自己的传承呢?所以,探究式教学我会继续沿用并不断实践改进,一切为了学生。

篇4

教学过程中不可离开教学情境枯燥地解读课本,我在实践中总是试想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互动活动中自己发现规律,体验获知的,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这一部分内容时,邀请几个学生参与了一个小游戏:第一个同学手沾些面粉,接着与第二个同学握手,然后第二个同学又与第三个同学握手……最后,让参与游戏的几个同学将手摊开让其他同学观察。游戏结束,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一个结论也就得到了:接触传播是传染病的一种传播途径。

再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部分内容时,从教学内容来看,因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传统做法是借助于挂图和模型进行教学,静态的、远离学生生活的图形显得呆板、无趣。我在这一节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直观地显现这一生理过程,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重点部位,借助于慢放、特写的手段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心脏的四个腔室,随着视频感知血液循环动态的过程。通过该情境的创设,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了很直观的感受,很轻松地就理解并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起到了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承担着学生学习协助者的角色。实践经验表明,在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更有利于思维的深入和发散。

二、适当留白,让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自主生成问题的过程是其思维处于较高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不能总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自己质疑。所以我认为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将生成性问题作为课堂的生长点,实现知识的学习。

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节内容时,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自主分析,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来看,他们会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问题1: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问题2:一粒小小的种子是如何发展为一棵大树的?

问题3: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怎么样?……

问题是学生自主生成的,所以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答案,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较为强烈。此时,适当地引导就可以将学生带进多姿多彩且无限神秘的植物界,和学生每向前探究一步,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课堂在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行,认知和能力逐渐深化了。

三、分组讨论,多边互动,突破重点

篇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对高中各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生物教学也同样受到课程改革的影响而面临着不断创新的挑战。教学改革是一个要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系统过程,教学理念的形成也需要长时间的分析和综合,要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目标,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的主体观念和地位的改变等多方面去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但高考指挥棒一直在无形中指挥着高中教育教学的方向,控制着学科的地位和发展。高中生物课程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受教师和学生对生物课程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方式和方法的应用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因学生在年龄、兴趣、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影响了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以致于基础薄弱。学生从初中升学到高中,生物课程内容往往缺乏有效的衔接,造成学生知识面的脱节,无法使学生对生物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2.教师知识更新慢,教学理念陈旧

教师在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运用以及学生生物能力培养与教学空间拓展等方面的积极性不高,探索不够。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注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只强调和重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忽略了生物实验的教学环节。而且,教学案例陈旧老套,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3.实验条件不完善

受学校综合条件的影响,很多学校存在着生物教学实验条件不完善的现象,实验设备陈旧,教学配套设施跟不上教学的需要。有的学校甚至不配备实验教程和实验器材,根本无法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操作实验,学生无法进行动手操作,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通过实验操作来深刻理解,加深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

4.教师和学生对生物课程重视不够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相对于高中阶段的各个科目,生物科目在高考中的分值远远不及数、理、化及英语课程。即使在强调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生物课程也没有达到与数、理、化及英语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教师特别是学生的意识中,对生物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至于教师投入的精力有限,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偏低,生物教学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二、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改进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法和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高中生物教师已基本适应了以高考为衡量标准的传统教学模式,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水平、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生物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课时的分配、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有效地尝试。

1.生物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

交流

一个教学过程的完成,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过程的结合,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处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要让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善于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允许教师与学生之间、本班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年级、不同班组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同学们在讨论中互相学习,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地位上互相交流,能够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发散思维。

2.生物教师应重视自我培训,提升素质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重视知识的更新和学习,以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和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对教师来说,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对生物课程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同时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不断更新的知识,面对的是年龄增长、对知识需求越来越多的学生。要组织好具体的教学活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就需要教师树立学习意

识,讲究新方法,掌握新知识。因为,教师的主要职责不仅仅在于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进行对与错的判断,而且更多地在于及时发现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更加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教学效果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对理论、概念及结论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简单灌输,而忽略对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往往使学生受“结论式”的教学模式的影响,被动地接受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教师传授什么就是什么,使学生难以在学习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不适应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必须重视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自主性学习是一个不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抓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注重实验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则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学校应重视生物实验课程的建设和投入,包括建立实验室、提供实验器材、配备专门实验管理员、保证经费支持等。在生物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学校要做好具体的组织工作,要求生物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共同配合,精心设计,指导学生进行同步实验,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所得的结论写成实验报告,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阔学生视野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中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要求,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教学工具,成为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形象地展示微观世界,弥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董骁.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2011(5).

篇6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是一种偏执的知识本位教育观,由学生在课堂上看科学、听科学,而不是做科学。学生由于对科学知识缺乏了解,把科学知识看得很神圣,不敢质疑:由于对科学方法缺乏了解并对自己没有信心,导致缺乏科学的探究能力。本文在对高中生物学科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中,给教师提供在教学实践上可操作的方式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以及能力。

一、教师要重新扮演教学中的角色

首先,教师的作用的变化。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关注者和引导者。作为帮助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重视培育每位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其次,重视开发课程资源,才能保证新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现有的教学资源己经不局限于教材,教材只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若干资源载体之一。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由于不同教师对教材给定的内容及意义的理解存在差异,从而会形成具有各种风格的课程;最后,教师自身的要求。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大知识的储备,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掌握课堂的调控艺术,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探究式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新的要求,探究式教学不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教与学的参与者都是研究者,探究式学习是教育学领域的范畴,其内涵必然要与教育价值和实践相联系。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首先,精心选好题,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从不同的方面,比如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热点等方面选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这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其次,学习过程中要加强直观,创设实验情境。生动直观的学习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意识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不是“包办代替”。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帮助学生的同时,把关爱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注重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到自主发展。

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对于这方面,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大胆质疑。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好奇心表现为探究过程中的“好问”。教师应当充分展示出生物问题的提出、讨论和解决的思维过程,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愉快地合作、轻松地学习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创新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珍惜学生解决问题的自,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应提倡多样化的学习

探究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七、应在多样化的内容中开展探究式学习

生物新教材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有大量的、丰富多彩的、类型各异的探究栏目与活动。

八、创新教学方式,提倡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声音、图画、动画及影片等融合,以鲜明的色彩、变换的画面创设逼真、形象的界面,用实验展现一些有趣的生命现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7

在备考中,我认为把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连接起来,着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立足基础,抓住教材的主线,运用纲要法、图解法、表格法、辐射法等对教材知识进行提炼、梳理、归类,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重要的要领、规律、原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使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对以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或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补缺强化,通过分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复习生物的遗传物质时,可以构建这样的主线:生物的遗传(现象和概念)控制和表现生物性状遗传的物质(DNA、RNA和蛋白质)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基因DNA分子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生物的进化。此外,还可以通过辐射法,把“遗传规律”和“育种方法”引出来,形成联系的观点。这样归纳出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总结规律,抓住生命本质,形成学科观点

很多生命现象仍然处在探索阶段,某些观点的概括不一定很全面,甚至有些观点还不能够肯定,但是只要在复习的过程中,抓住生命的本质特征,善于思考,找出规律,进而形成学科的观点,就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现象,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主线就是以这样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的。

1. 从微观到宏观的发展顺序。高中生物学知识可归纳为:化学元素化合物原生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环境保护。

2. 按知识的内在联系。(1)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mRNA蛋白质性状生物多样性、特异性。(2)生殖有性生殖减数分裂DNA复制DNA的转录蛋白质的翻译。(3)动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可从蛋白质的来源和去向入手把分散、孤立的蛋白质相关知识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3. 按生命活动过程。如动物的个体发育: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系统幼体成体。

4. 按生理功能逻辑顺序归纳。如能量代谢:光能ATPC6H12O6ATP供生命活动利用。

三、活跃思维,解决学生疑点,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复习“噬菌体侵染细菌”这一实验时,可启发学生思考:①为什么研究者以噬菌体作为研究材料?这对我们平时实验材料的选择有何启发?②本实验在用同位素标记时如何进行操作?为什么要这样标记?③本实验能否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什么?④本实验能否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若要说明,对本实验应做怎样的补充?通过这一连串问题的设问,让学生懂得:选择实验材料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和前提;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注意点及对本实验的延伸思考。这种探究性复习模式,不但活跃了学生的学科思维,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科基本研究方法的理解,尤其是对解答高考实验试题非常有帮助。

四、讲究方法,明确思维缺陷,提高应试能力

篇8

在高中教学中,生物普遍被认为是副科,而且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例不是很多,因此在高中整体教学中常常受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忽视,出现某些学校对生物教学投资甚少,教学环境恶劣,老师缺乏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究,教学方式单一陈旧,学生对生物学习不够重视,整体学习成绩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到生物教学的整体发展。

要改变生物教学的这种状况,我认为首先需要全社会对生物这门学科进行重新的认识,从根本上加大重视力度,有关教育部门逐渐增加生物在高考中的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加强生物教学的投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作为生物老师要大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努力的探索和创新,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确立学生教学主体的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生物理念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水平,从而实现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本人结合高三生物的教学经验,对生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如何设计生物教学内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要学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个性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帮助他们做好生物知识的积累,同时更需要学会引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生物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网络,逐渐建立完整的生物体系构架,使学生的生物知识基础更加牢固。例如,高三生物复习中,关于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的复习,老师可以从以下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体温调节。教学难点是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虽然在初中已学过神经系统的有关结构,但由于相关的概念比较多,教学时通过回忆及学习教科书的内容,理清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就能更好地为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打好基础。兴奋传导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知识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演示,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传导的过程、特点以及关系。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三生物教学中,某些老师仍然保持着一些应试教育的教学思路,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是由老师所掌控的,老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如何讲述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都是由老师的意愿所决定的,学生只要严格按照老师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就足够了。正是这种落后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教学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增加了学习的盲目性,逐渐对生物产生了消极、厌恶、恐惧的学习心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高三生物课堂效率,生物老师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首先,对班内每一名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学习能力、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和爱好兴趣等,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方式。其次,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学习方面,老师要想方设法与学生进行彼此真诚的沟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和生生之间关系融洽,会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让课堂教学成为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平台。第三,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后,老师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好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围绕教学主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物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生物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地提高高三生物教学的质量,需要每一名生物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努力钻研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设计出完美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生物这门学科不断地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成权.浅析美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的几个模型构建[J].中学生物学,2008(03):13-15.

[2]魏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巧用模型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79-79.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52-01

生物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针对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对于支持学生的智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没有完全革新改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拉大,实验教学活动只得其形而不得其法等等。为了切实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应将探究性学习方法引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意识,从真正意义上改变农村教学中的传统观念和方式方法。

1.创设探究性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创设探究性情境的目的在于摒弃之前传统意义上教师与学生关系相割裂的错误观念,通过创设一个自由、和谐、平等、富有探究意识的学习情境,一方面,使得教师放下自己所谓的"架子",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自我创建的探索性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研究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将自己大胆的想法及时告知教师和同学,有价值的话题大家再对其进行研究讨论和深入分析,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探究的活跃性学习氛围和友好互动的良性循环。

例如在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课的时候,教师既要列举出不同胎生和卵生的动物,前者如猪牛羊,后者如鸡鸭鹅,同时也要适时进行课堂活动。生物的难度主要决定于教材中难点多少和性质,特别是一些与学生日常的认知相抵出的地方,这更是教学的难点,很容易让学生一头雾水。因此课堂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提问活动,首先由教师将所有动物名称列举出来,然后各组或者男生女生进行分类进行抢答提问,回答的又快又好的团队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课堂活动的形式还可以是进一步的言语探究,例如教师向学生提问"鸭嘴兽是胎生还是卵生",首先让同学们了解鸭嘴兽这一物种,其次让同学们根据课堂上已有的知识回答鸭嘴兽的种类,当同学们不明白为何卵生的鸭嘴兽属于哺乳动物的时候,此时教师再进行解说,同学们就能恍然大悟。这样通过学习――反馈――再学习的三步过程,能够让同学们对于胎生和卵生与哺乳、非哺乳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增加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提高学识。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革教学方法

当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的不到位,有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和教学观念落后上。尽管新课改已经持续很长时间,然而在某些农村地区,教师依然顽守已经僵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加之教师本身专业素养的不高,缺乏挑战和自我学习的意识,长久以来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教学活动的发展。对新一代教师的要求不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在提高自身学识的同时切实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在维护自身教师权威形象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现象中归纳总结出相关生物学常识和原理,真正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和学习兴趣。

以《生物进化的历程》这一课为例,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依据课本的行文顺序进行授课教学,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形象性,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网络技术环境进行创新性教学。具体来说,依据"生物进化"这一主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放映相关的生物进化的视频、电影、纪录片等,让同学们在感概生命进化过程的奇妙之时,再利用PPT的形式,将已经制作好的同一物质的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不同形态及特点向同学们一一展示,以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好奇。正如伽利略说所:"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在课堂尾声,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幻想式的讨论,即讨论未来的动物或者人类是否还能再次进化,再次进化的理由以及进化后的新形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这样一种循环往复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这一空泛的主题。

3.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条件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其独有的教学环境优势,即农村的实际生物自然条件。在过去的农村教学中,由于教师将教学束之高阁,割裂了生物教育与现实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浪费了农村这一块宝地。探究性学习理念要在农村生物实验教学中真正倡导实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从农村的实地环境出发,有效利用好这一天然的教学资源。在农村中开展探究性教育活动的另一个有利条件是,相比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与自然环境、生物信息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他们熟知自然,且在长期的农活劳作中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为课外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开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以《生物的变异》这一课为例,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完相关原理知识后,征求农民同意之后组织班级去田地里进行实地考察。如果有同学愿意邀请大家去自家田地里观察杂交水稻的特点和收成,教师可以请该同学向大家简要介绍农民对于杂交水稻的普遍评价,同时与其他传统普通水稻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杂交水稻更加高产更加具有经济效益的结论。通过实地考察,将理论与实践成功结合起来,有助于孩子们用科学理论指导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参考文献:

篇10

生物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部分,科学的产生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由此而提出问题,进而去探究才得出科学结论。生物学科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中要面对许多实验,而教材上的科学知识和结论,也是前人从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讲,生物教学是极为适合采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

1、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

所谓探究,就是对世上各种事情和所有事物的探索研究或者说探寻追究。实际上,探究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特点是既无研究范围的限制,也无研究方法的限定。而科学领域的探究是在一定信念和假设指导下进行的,既有研究范围的界定,也有具体研究方法的要求。至于课堂上的探究性教学,其实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在学生学习科学概念、原理之前,先进行探究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做出模型和交流等。通过自己的探究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和得出科学的结论。

2、探究性教学方法的特点

第一,探究性教学方法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降低探究的难度。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当前的学习,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这点上来说,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在学生所具有的基础为一片空白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而应该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引导,为学生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然后才能让学生去探究。

第二,探究性教学方法极为重视合作式学习。在探究性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制订探究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交流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式学习。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具有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也各不相同,通过合作式学习就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立起新的或者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认真地听取了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别人的观点,也认识到了集体力量的可贵。

第三,探究性教学方法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探究性教学对评价要求较高,比如它要求评价每个学生理解了哪些概念,哪些还模糊不清或不知道,是否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否能提出问题;是否能设计并实施探究计划;是否能分析处理所收集的证据;是否能判断证据是支持还是反对自己提出的假设等。但要弄清楚这一切,单靠终结性评价比如考试是难以体现的。

3、探究性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课堂教学的形式大致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为普通课型和实验课型。一般说来实验课较为容易通过探究性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通常的操作方法是根据教材实验的内容进行探究活动,它改变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而是实施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和探索的实验为主,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实验、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从中得出结论,建立起新的对自然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如,我在教学显微镜的使用一节时,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去学会观察显微镜,然后让学生来总结观察的方法。这种通过活动情境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应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更容易激活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那么,在普通课型的教学中如何应用探究性教学呢?传统的讲授法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引言导入,教师讲授让学生明白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听讲和记录笔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和灌输,再通过作业检测进行反馈,教师小结再布置课堂作业,一节课就算完整地结束了。从这一模式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动者,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也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则是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参与者,是教学活动中的客体,学生在听讲和记忆中去掌握科学知识。而探究性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其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活动起始于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水平,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是教师利用教材提出问题。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其归纳和分类,以便探究的顺利进行。提出问题后,再利用教材的“观察与思考”上提供的三段资料,借助人体骨骼标本、关节模型和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自由阅读,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和学生自己所提的问题,学生在观察和触摸标本模型,以及演示自身关节的运动,并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料和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图片和动画的学习中,再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基本上可以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不但知道了人和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还知道了动物的运动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达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