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6 16:08: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篇1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装饰概述

(1)建筑装饰的涵义

在当前新形势下,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人们的意识观念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也都随之不同。与过去只满足于舒适、方便的环境相比,现在他们对生活环境,包括居住环境和办公环境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必须与其实际用途相符,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充分表达使用人员的情感和审美需求;他们要求居住环境必须与自己工作或者生活中的心理体验、感受等一致。这些要求的提出,给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经济利益,各个建筑企业必须把握不同业主的使用需求,建设高质量的建筑物,还要加强建筑物的装饰工作,使各类房间的用品摆设与使用者的地位、兴趣、个性等高度一致。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建筑装饰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2)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特点

过去的建筑施工,装饰装修部分只占整个建筑工程的小部分,现在人们对装饰装修要求的提高了,装饰装修的耗费能高达整个建筑本身造价的一半,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装饰装修工程的重要性。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具备个性化的特点。所谓的个性化就是要根据建筑本身设计进行不同的装饰装修方案规划与制定。比如,政府办公大楼的装饰装修要求庄严肃穆,景区地标建筑的装饰装修要求与当地景色融洽和谐,住房建筑的装饰装修要求整洁温馨等。建筑装饰装修还应该有安全环保的特点,应避免使用对环境产生污染的装修材料,避免大气污染、光污染等。另外,要考虑到装饰装修的防火阻燃功用,规避火灾的发生。在施工过程方面,装饰装修还具备顺序化的特点,这是因为现代建筑装饰装修的复杂性大幅提高,对于装修材料的使用时机有严格要求,因此要严格执行室内室外装饰装修的流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高层建筑的室外墙体装饰装修施工还具有高危险性的特点,要制定严格的安全规范,保障施工人员安全,严防工人人身安全事故发生

二、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1)火灾隐患

建筑物火灾比较常见,这类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建筑物装修装饰所使用的材料有关,使用不合格、易燃的化纤材料,还可能是施工及设计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比如将电器开关直接易燃织物上等等,这些都是建筑装修装饰的火灾隐患。

(2)结构隐患

一般情况下,建筑装修装饰施工是在工程竣工以后才开始实施,在装饰的过程中,可能为了达到某种视觉、触觉效果,而破坏建筑物原有的结构。比如拆除或者消弱承重墙、或者在承重墙上挖洞、在多孔板上固定膨胀螺栓等等,这些都严重破坏了建筑物原有的结构,导致建筑物后期出现掉渣、漏雨等严重的后果。

(3)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单位或个人,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虚假招标等办法,从中弄虚作假,骗得中标。中标后,临时召集非专业人员组建装饰施工队伍,运用一些不懂专业的亲信人员进行管理,工程竣工后施工队伍随即解散,后期的工程维护无人负责,工程质量没有保障。没有进行统一岗前培训的施工人员,施工中的整体性、统一协调性差,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技术水平低,施工中容易造成原材料、人工费的浪费,工程成本加大,难以保证装饰工程的质量。

三、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防治

(1)结构的合理设计

建筑装饰装修是在建筑完成之后进行的,在此之前,工程设计人员已经充分考虑了地基承载能力、结构承载能力以及进行了相应的应力安全极限设计。如果在装饰装修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改动,一定要认真阅读建筑设计书,严禁随意改动建筑承重构造,严禁进行建筑超载改动,严禁任意改动建筑主要管线构造及建筑内引雷导体。在进行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前,应以不损坏建筑安全结构为前提,对施工进行合理的设计。

(2)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

装修装饰施工中设计的工序广、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工程施工要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合理开展。对于施工中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各项培训之后才能上岗,首先加强设计、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大机械操作。只有他们各方面的技能提高了,才能提高装修装饰施工质量。然后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促进工作人员按照岗位标准开展有序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他们实施严格的考核考评制度,这样能够在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时尽快找到责任人,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又能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做好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装饰装修工作中,材料的质量几乎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只有保证材料的高质量,施工人员的先进技术才有用武之地,工程质量才会有保障。装饰装修工程中材料费用占支出的很大一部分,现今市场上材料的质量、价格、品牌也十分繁多,采购人员为谋取自身利益,可能就会购买一些质量不过关的材料,所以必须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采购装饰装修材料时,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选择成本较低的材料。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在质量、规格、功能等各方面都要与设计要求一致。大规模购买材料时,还要对商家的信誉、生产情况等实行考察。在材料入场时,也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再次确认材料的来源和各项技术指标与要求相符。含有有害成分的材料入场时还要进行严密的检测,防止其危害人体健康。施工现场也要进行严格的材料管理,如保存、运输等环节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材料性质产生变化。

(4)优化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的管理是建筑装修装饰管理的关键部分,首先要对于已经竣工的工程要及时组织承包商审查,然后再进行二次复查,保障工程质量合格。承包商在检查时要严密检查分、批工程,特别是隐蔽工程更应该着重检查,以免遗留隐患。承包商检查合格后,监督管理人员实施审查,审查时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如果没有相关证明是不能实施审查的。审查完毕以后进行工程质量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工程结构、工程使用功能,只有这两项内容都符合标准,才能是评估报告,然后由总监单位负责材料的审查和验收。完整的竣工材料要在承包商评定和单位工程竣工验收以后才能签署。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装饰不仅能赋予建筑整体结构的完整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精神负担,愉悦身心。因此建筑装饰施工单位必须认识到建筑装饰的重要性,针对工程特点和施工管理能力,制定装饰装修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施工人员应严格执行,对出现质量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浅谈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科学之友,2013,04:93-94.

[2]姚伟萍.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215-216.

[3]佘来安.浅谈我国建筑装饰施工管理[J].辽宁建材,2009,05:37-38.

篇2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质量控制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措施确保建筑的质量能够满足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着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 故工程施工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满足有关的质量需求。 当前由于工程的施工过程及其复杂繁琐, 且其涉及的部门多、 范围广 , 且施工历时较长,再加上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外界条件的因素影响等等, 若要对其进行完善的控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1 人的因素

75~90%的质量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人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活动主体,主要指工程项目中的决策者、设计者、管理者和操作者,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得以实现。人的素质,即人的思想意识、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工作经历和身体条件等,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人既是建筑工程项目中质量控制的主体,又是质量控制的客体。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人是质量控制的核心,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1.2 材料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建筑工程材料种类名目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尤其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因此材料的质量保证是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

1.3 机械设备的因素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是现代化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设施,这些设施的完善可有效降低劳动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能明显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和检修设备,定期校核计量用具、机械设备故障,也很可能引起工程质量问题。

1.4 施工方法的因素

施工方法包含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它们合理与否,科学与否,对质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1.5 环境的因素

环境条件往往对工程质量起着特定的影响,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作业环境,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作业面的大小,防护设施等;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如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组织体系等;自然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州。由于许多环境因素是不可预见和不可抗拒的,尤其是自然环境因素,从而导致了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应充分考虑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为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认真分析不利的环境因素,加强预防和防治。

2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2.1 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项目经理应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应恪守各自的职责做好本项工作,确保控制有效。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②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③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④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⑤审核有关施工机械设备、检测试验仪器的相关合格证件及使用说明;⑥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和控制图表;⑦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⑧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修补、加固、改进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措施及其处理报告;⑨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设备的技术鉴定书;⑩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及相关证实资料; 审核有关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2 现场质量检查控制

一是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检测仪器是否备齐并可靠有效;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

二是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凡工序检查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开始紧接工序的施工。三是工序检查程序。①应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相一致;②应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相协调;③应与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相配合;④工序检查宜采用框图的形式,以便直观并应与相应的检查记录、报表、证书等相配套。四是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经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其控制的具体要求是:当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应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检,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再提出交工报告。①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主要检查成品、材料等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及其是否落实而且有效,以控制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②巡视检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追踪检查。

3现场质量检查控制的方法分析

3.1 测量。测量是现场控制,特别是质量控制必不可少而又十分重要的手段。测量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定线控制测量,施工放线测量,控制工程位置;高程、尺寸及其线型的测量,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工程段落或总体工程项目中的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时的测量检查等等。这些测量的成果必须确保精度规定要求,并应取得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3.2 试验。试验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对各个工程项目的材料、配合比、强度等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各项工程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及使用功能如平整度、抗滑能力等达到规定要求。

3.3 观察。观察是指对施工现场所进行的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或部分关键过程(如全工序或工序中的某一关键环节)进行观察,检查操作程序或操作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控制纠正。

3.4 分析。分析是指对施工现场所展开的施工活动情况及有关收集得到的数据,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如直方图法、因果分析法、列表比较法等对其整理分析,以控制施工的质量、进度等,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和偏差。

3.5 监督。施工单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 各部人员应对所属工作任务负责,层层监督。例如:总工程师(或主任工程师)应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在实施中的技术上全面负责,检查和监督各施工队、实验室,技术人员所负责的工作,特别是对质检工作应加大力度检查和监督,以确保工程质量。作为施工单位还应根据合同规定,积极主动配合和支持监理工程工作,服从政府监督部门的管理。

4 结束语

建筑基础工程勘察、施工质量的低下,势必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严重时还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因而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

篇3

前言

质量、安全和生产管理构成了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管理体系,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和事后质量控制 3 个环节加以控制,任何偏颇都会带来质量的隐患,但只要措施得当、方法可行,质量控制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一、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1、质量、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质量、安全与生产(施工)构成三位一体的关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构成了“工程产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管理体系,内容上三者有很多相互包容的成分,在管理方法上它们有很多共通性。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应同安全管理与施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2、施工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因素。基础工程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对工程质量发生影响和作用, 但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一个重要环节。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前者是指由于随机性因素造成材料、材质、施工等微小差别而产生的质量波动, 但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波动影响不大,在各工序的控制之中。后者是指那些凭借一定手段或经验完全可以发现与消除的因素。如原材料材质不合格,尺寸超过允许偏差,施工工艺编制不合理,操作者不按技术规程或施工程序施工,作业环境不符合工艺要求,施工设备、检测器具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异常性因素。异常性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较大,对工程质量的稳定性有明显干扰。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分析它们,并制定措施实施人为控制,消除这些因素。异常性因素的构成很复杂,可概括为以下 5 个方面:人的因素;材料、构件、配件的因素;施工机具的因素;施工工艺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因素。

二、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原则分析

根据建筑施工的特点,在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2)充分发挥人的作用的原则;(3)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5)坚持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三、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项目经理应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应恪守各自的职责做好本项工作,确保控制有效。其主要内容包括:(1)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2)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3)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4)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5)审核有关施工机械设备、检测试验仪器的相关合格证件及使用说明;(6)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和控制图表;(7)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8)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修补、加固、改进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措施及其处理报告;(9)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设备的技术鉴定书;(10)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及相关证实资料;(11)审核有关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现场质量检查控制。一是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检测仪器是否备齐并可靠有效;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

二是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凡工序检查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开始紧接工序的施工。三是工序检查程序。(1)应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相一致;(2)应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相协调;(3)应与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相配合;(4)工序检查宜采用框图的形式,以便直观并应与相应的检查记录、报表、证书等相配套。四是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经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其控制的具体要求是:当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应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检,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再提出交工报告。(1)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主要检查成品、材料等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及其是否落实而且有效,以控制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2)巡视检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追踪检查。

四、现场质量检查控制的方法分析

1、测量。测量是现场控制,特别是质量控制必不可少而又十分重要的手段。测量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定线控制测量,施工放线测量,控制工程位置;高程、尺寸及其线型的测量,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工程段落或总体工程项目中的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时的测量检查等等。这些测量的成果必须确保精度规定要求,并应取得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2、试验。试验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对各个工程项目的材料、配合比、强度等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各项工程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及使用功能如平整度、抗滑能力等达到规定要求。

3、观察。观察是指对施工现场所进行的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或部分关键过程(如全工序或工序中的某一关键环节)进行观察,检查操作程序或操作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控制纠正。

4、分析。分析是指对施工现场所展开的施工活动情况及有关收集得到的数据,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如直方图法、因果分析法、列表比较法等对其整理分析,以控制施工的质量、进度等,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和偏差。

篇4

保证公路路面平整,提高公路工程质量是施工单位的工作目标。然而,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公路工程的质量和运营。因此,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车辆安全运行。

一、公路路面施工中出现裂缝问题及解决策略

裂缝是路面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按照类型不同,又可以分为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导致纵向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整个路面不能同时铺筑;而导致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摊铺机提起并重新归位。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裂缝,要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1纵向裂缝问题

(1)将先铺过的沥青路面中缝切割齐整,首先考查路面,调查切割宽度,做好放样工作,恢复中线,并用白线做出标记,使施工人员准确进行切割,要保证切割的平顺。

(2)涂抹乳化沥青。在切缝并清扫干净之后,均匀地涂抹乳化沥青,保证涂抹效果。

(3)使用自动找平式大型摊铺机,依靠已铺路面进行找平。在进行铺筑的过程中,摊铺机最好紧邻接缝,通过人工进行接缝,然后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成型。在摊铺的过程中,摊铺机应该均匀、连续施工。

(4)做好人工找平处理工作,用刮平板刮平高出部分,然后沿施工缝方向成45°进行斜刮,刮底5~10cm,然后清理碎石和杂物。需要连续进行,保证人工紧凑,如果温度降低之后再处理,则接缝可能会形成麻面。

(5)在对接缝进行碾压时,应该使钢轮跨中行驶,来回振动碾压两遍就可以,这样能够保证平整度,使新旧路面能够很好地结合。

1.2横向裂缝问题

(1)在平面裂缝碾压过程中,使用钢轮振动压路机时,应该选择合适的振频,保证不会出现拥挤和开裂现象。横向碾压完成后进行纵向碾压时,在退出刚铺筑路面时,应该关闭振动。这样能够防止在横向处出现拥挤带,从已经压实的路面进入刚铺筑路段时,可以减少振动,使用小振动的方式进入。

(2)如果压实路面明显低于新铺路面,并且需要进行切缝处理时,不能进行横向振动碾压,以防止出现跳车、波浪现象。沿着路线前进的方向,关闭振动碾压直至平整之后,前进可以使用小振压直至密实状态,后退减速缓慢驶出,这样能够使接缝顺平。

二、路面施工中平整度问题及解决策略

平整度是公路路面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如果路面不平,必然影响到整个公路工程质量和通车安全,针对这种情况,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相关处理措施。

2.1保证集料级配的准确性

在施工的时候,作业人员应该做好对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工作,尤其应保证集料级配合理,符合相关的要求。还要最大限度地控制路面压实系数的波动,并对熨平板实行预加热。

2.2做好路面的摊铺工作

在进行路面摊铺的时候,应该在基准钢丝法的作用下,进行找平处理。在打入支撑装置的时候,应该在距离铺筑边线20cm处进行施工,并且按照10m间距对其进行安装。在确定钢丝标高时,应该按照支撑杆设计的高程进行。

2.3做好加密处理工作

在路面施工时,加密处理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有利于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支撑杆进行加密处理时,应该在边坡点的位置以及路面弯道较小的位置进行。

2.4做好摊铺作业工作

摊铺作业是保证平整度的相当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当基准钢丝架以及支撑杆标高核对完,并确认准确无误之后,才能进行摊铺作业。在摊铺施工时,还应当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实时监督,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要注意防止施工车辆的来回碰撞,以避免给支撑杆和钢丝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三、施工中离析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公路路面施工中,离析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摊铺过程中。离析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效能,进而大大降低公路路面的质量。产生离析的主要原因是:混合料粗细集料和沥青含量不均匀。在粗集料集中的部位,孔隙率过大,沥青的含量偏少。在运用阶段容易出现水损害、坑槽或者松散现象;但是在细集料集中的部位,沥青的含量偏多,空隙率过小,容易出现路面拥包、车辙、泛油等现象。针对离析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处理。

3.1及时更换搅拌机的破损部分

在搅拌的过程中,如果沥青搅拌机中的振动升降局部发生破损,会使得一些大料径骨料混入混合料中,超过了相应的规格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检查工作,及时更换出现问题的部分,防止超过规格的骨料混入混合料中。

3.2 做好搅拌场的相关工作

在进行搅拌场选址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能使搅拌场与摊铺相距太远,以节省成本,方便摊铺工作。同时还应该平整运输通道,降低行驶速度,使得运料机在运输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平稳,减少颠簸。同时为了保证料堆的效果,还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比如在料堆上覆盖篷布等等。

3.3 做好摊铺机熨平板的装配工作

在进行装配时,要保证板底接缝处平整,保证前沿平放,仔细检查底板和叶片的磨损以及变形情况。同时,在布料螺旋靠近中间部分和连接部分,需要安装反向叶片。因为在摊铺的过程中,大多数的离析会出现在螺旋连接部和摊铺机的中间位置。

3.4 减少螺旋连接部位的离析现象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行的方法是:采用一根完整的轴,也就是与摊铺宽度相同的轴,能够改善离析状态,但并不能完全消除离析现象。

3.5 做好混合料的卸载工作

当车辆将混合料卸载完毕,驶离摊铺机之后,要将侧板余料收到刮料板,然后停止转动刮料板。等到下一车混合料卸入受料斗之后,再转动刮料板,从而将余料送入布料器进行摊铺。通过这样的施工方式,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既能够妥善地解决离析问题,又能够使施工连续进行,不会出现中断现象。

3.6 做好表面离析处理工作

篇5

混凝土广泛用于各种工程建设项目,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结构材料。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我们以往工程施工经验,下面就混凝土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和阐述,或许可以作为一般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借鉴。

1.外加剂使用不当是最常见的一类事故

1.1事故表现

此类事故表现在:(1)混凝土浇筑后,局部或大部长时间不凝结硬化。(2)已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起鼓包。

1.2避免措施

要避免这类质量事故发生,必须重视三方面的问题:(1)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进场后,必须进行试配,掌握其特性:坍落度的耗时损失、凝结时间、减水率等,以确定能否使用;对于硬石膏做调凝剂的水泥,这点尤其重要,以免混凝土搅拌成后,发生速凝或坍落度损失过快的问题。(2)外加剂的每一次投料,都必须严格按照配合比计量。计量器具必须经常进行校验,保证其灵敏度和准确度。(3)粉状外加剂要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受潮结块。已经结块的粉状外加剂,应烘干、碾碎,过0.6毫米筛后使用,以免含未碾成粉状的颗粒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鼓包。

1.3 补救措施

(1)对大面积松散不凝结硬化的结构物必须拆掉重新浇筑。(2)因缓凝型减水剂使用过量造成混凝土长时间不凝结硬化时,可延长其养化时间,推迟拆模,后期混凝土强度一般不受影响。在混凝土结构验收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检测。

2.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而造成质量事故

这类事故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混凝土强度本身就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二是现场抽样的混凝土试块未达到设计要求。后者占比重较大。

杜绝这类事故,一是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水泥最好采用大厂或正规厂家的水泥,因其质量控制、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远高于小厂。二是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尤其是水混用量一定要足,不能扣水泥用量。影响混凝土强度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在实验室能达到的指标,在现场施工中却难达到。因而,在水泥用量上,须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如使用袋装水泥,应核验袋装水泥的重量,以防水泥份量不足。三是混凝土搅拌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要合理拌制,保证混凝土搅拌时间。四是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五是认真制作试块,加强对试块的管理,按标准要求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标准养护,用于结构验收的试块要和构件同条件养护。

3.因混凝土出现裂缝而造成的质量事故

混凝土裂缝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由荷载(包括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荷载、动荷载)引起的裂缝,一类是由变形(包括温度、湿度变形、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另一类是由施工操作(如制作、脱模、养护、堆放、运输、吊装等)引起的裂缝。这里仅就混凝土工程变形引起的裂缝进行一些探讨。

3.1 引起变形裂缝的主要原因

(1)温度变化。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发生体积变形,膨胀或收缩,这是材料固有的物理特性。当这种体积变化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内应力,这种应力如果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引起开裂。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很大,如果其内部与表面温差超过25℃时,就会产生裂缝;有的体积较大或者较长的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后几天或几十天中出现大量裂缝;有的结构在屋面四角出现斜裂缝。这些都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2)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收缩分为自身收缩,即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塑性收缩,即在初凝结过程中发生化学的收缩;炭化收缩,即二氧化碳与水泥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干缩;湿度收缩,即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随着温度降低体积减少而发生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绝大部分。收缩使混凝土的体积变小,在其内部也会产生内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例如,有的混凝土结构体积并不大,但混凝土终凝后,表面却出现了大量不规则裂缝,有的楼板拆模后,发现板和梁交界处出现水平裂缝,有的较长结构,在冬季忽然降温或夏季突然降暴雨后,这些大多是由于收缩引起的裂缝。(3)不均匀沉降。如果结构物的基础不牢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变形,也会在其内部引起拉应力而造成混凝土结构开裂。这种情况在日常工作中也会时有发生。(4)化学反应也会引起混凝土开裂。例如碱骨料反应将引起混凝土体积膨胀而产生裂缝。氯离子的浸蚀引起钢筋锈蚀也会造成混凝土开裂。

3.2 施工上的防治措施

篇6

中图分类号: TL3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质量问题

1.1施工水平

在对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检测的过程中,施工结果中不合格项较多,且施工质量较差,其施工的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施工水平较低的单位在施工的质量上明显区别于高质量单位。在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中,管理的水平有限,技术人员也严重缺乏,很多这种单位都是依挂于正规单位,多数为包工头性质的施工队,其施工质量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1.2对施工过程的监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建设加快,水利工程也越来越多地得以建设,但是,基层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管不能有效落实,几个工程只有一个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这就使得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的人手不足。而且,有一些工程质量管理人员把抽检不合格的原因归结于施工单位,存在着质量抽检能过关就行的不良思想。要想尽可能地避免产生过多的质量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工程的监管力度。只有在施工过程中才会产生工程质量问。对于问题的责任追究而言,造成会是不可估量的严重损失。而且,监理的单位的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也就导致了不能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做到有效监管。

1.3工程完工抽检结果与施工单位自检结果的差别

在进行竣工验收前的抽检时,施工的质量往往不同程度存在着缺乏质量的现象,而在施工单位的自检结果中却是全部合格或很少存在不合格的,这种现象说明了施工单位可能存在没有真实地反映自检,或是因为例如工程混凝土的振捣与现场混凝土振捣不同,导致试验结果产生了差异等的客观存在的原因没有真实反映出字节的实际情况。从以上分析得知,施工单位的自检反应出不同的结果,实际施工与施工单位的自检是不同的概念,其自检不能够正确地反映出问题。

1.4施工材料与试验建筑材料不同

有些工程在实际施工种的材料选择与试验时所用材料不符。材料不同,其产生的结果就不同。一种检测结果会出现全部合格或是大多数不合格,而另一种检测结果会是不合逻辑或是与设计的指标大相径庭。有一些工程设计了碾压三次、可是实际施工时却有可能碾压了五次;有的工程在设计时所采用的是中型的碾压设备,而在实际的施工时却用的重型设备;有的水利工程在进行填土时,试验选样的是粘土,可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却使用了砂砾石土。因为施工成本的原因,这些试验时所使用的材料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被替换掉了,这并不是检测的结果存在问题,而是其工程本身就在弄虚作假,这样是不对的。为了补救、修正这种结果,只好在检测的现场重新做试验、重新再评价、再取土样。有一些工程与试验中所选的砂石料不同,实际的施工材料中粗骨科强度偏低、砂含量偏高,这就会造成工程不可估量的损失,降低了工程运行效益的同时,导致整个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强度大幅降低。

1.5建筑所用材料不合格

很多水利工程所处交通位置不够便利,采用施工地附近的粗骨科和花岗岩人工砂,这些都是就地取材。但是,人工砂的粗骨料强度低、云母片较多、含泥量偏大,石芯样的抗压强度不高。像这样的小型水利工程中就存在很多建材不合格的情况。

1.6施工工艺

以隧洞混凝土衬砌施工为例来进行说明。很多施工单位在隧洞衬砌混凝土的施工中采用了泵送混凝土,因为长距离的运输与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上存在问题,就会造成混凝土出现骨料分离的现状。有时对混凝土水灰比进行增加是为了确保泵送能够顺利进行。这种做法造成骨料分布的不均匀、衬砌混凝土的强度也难以达到设计所需的强度等级。在对电站引水隧洞衬砌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抽检时,很多工程衬砌抽检部位混凝土的强度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百分之六十左右,根本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通过芯样我们可以看出,混凝土缺乏密实性,混凝土骨料很少或者混凝土骨料分布不均匀等。如果,在施工的工艺中采用振动泵,在浇筑混凝土衬砌时不但混凝土强度能够完全满足或超出其设计的强度,而且外观也较标准。混凝土具有很高的密实性,粗骨料的分布很均匀,芯样的表面也较为光滑。

1.7没有按照设计图纸对工程进行施工

小型的水利工程因为其管理不到位、缺乏对施工的勘测与设计,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施工单位根据现场现有的情况进行施工,在遇到问题时,也不能够及时调整设计或解决临时的问题。例如:四川某小型水库溢洪道的实际施工中遇到三个变坡段,而在其设计图上的第2泄槽段底板坡度设计不变,在对其进行质量抽检时,设计图纸的参数就与工程外观尺寸有出入,出现了对不上数据的现象,这就给质量的评定工作带了难度,使工程监控工作人员正确地做出客观的判定。如果为了验收而对其结果进行重新设计的话,既不能贯彻原先的设计意图,也同时违反了客观规律。

1.8建设单位按经验施工、施工没有图纸

投资小电站等的某些小型企业在施工中凭着经验、或是按照同类型的工程图纸进行施工,为了应付验收,而提供的抗渗等级或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参数时,这些小型企业找设计单位临时对工程进行设计。

施工质量的管理

2.1严格工程施工建设市场准入制度

对于质量检测不符合标准的一些施工单位,应不准其参加下一轮的招、投标。要严格审查投标单位的资质,在投标的阶段确定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没有足够的设备和人力来按时按质地完成工程。小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少、设备的现有量少、质量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就不能够有效管理和施工。而大、中型的水利工程在施工质量上有一定的保证,通常实力较为雄厚的施工单位能够中标。

2.2严格开工审批程序

把好审批关是有效杜绝质量隐患的首选任务。对工程的建设资金情况、工期安排、相应技术及设备的现有状况、是否具备完善的勘测设计资料等,都是审批应注重的问题。

2.3加强施工监管

施工的质量已经被人们提到新的层面,工程质量的检测也减少了客观上的质量隐患。施工的过程中,也必须要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的要求,每一个工程环节都经过了合格的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监督工作人员的操作也需达到要求,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2.4严格把好原材料关

为了能够切实地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适合的施工工艺不可或缺。合格的工程需要合格的工程建设原材料,工程质量的基础表现在原材料的质量上。

结束语

水利工程其目的在于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对工程的效益产生不良影响,妨碍了水利工程自身作用的发挥。水利工程关乎国计民生,我们应重视对水利工程中所出现、存在的问题,从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将强对各项工程的检测、监控,从根本上杜绝事故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晨,高学平,朱慧芳,赵世新.以氯离子为例的北大港水库水质调控技术[J].天津大学学报,2012(1).

篇7

1 引言

电力工程项目是一项占用资金大、技术要求高的建设项目,对能源、施工材料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其质量管理的好坏,对投资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对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进行探讨。

2 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在电网建设和电力工程中加大了投资力度,促进了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对电力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工程项目质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部门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力工程的质量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着千家万户生活的安宁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只有具备高质量的电能做基础才能保证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行,从而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电力工程质量的监督与民生问题有着紧密联系。第二,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紧密的联系。电力部门讲究经济效益是一件最普通最平常的事情,因为作为任何一个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企业与社会创造效益。然而经济效益的大小,影响整个企业的生存,要想在工程建设中获得利润,靠的是对社会负责与对用户负责。因此,做好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重要影响。

3 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现状

质量监督管理指的是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质量要求来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的质量资质管理、工程服务质量管理、项目工程管理、出场产品管理等。这种管理模式在政府管理范畴中。这种管理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在检查过工程质量后,监督单位为得到相关的质量检测数据,然后根据数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差距,并将存在的问题找出。得出更具科学性的结论和评价。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不仅会影响甲方和乙方的利益,并且也会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公共利益造成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工程建设各个部门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再加上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越来越多,虽然在选择上有很多的可选性,但是风险性也是很大的。所以质量监督部门的不健全必定会引起一些电力工程项目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所以质量监督部门作用未得到发挥,导致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能得到完善。另外,据统计目前很多单位对电力工程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他们以为工程监理的设立则足可以避免电力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所以相应的质量监督部门被逐渐削减,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主要是由工程管理部门来完成,这样导致对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并且质量监督部门机构一直处在虚设的状态。

4 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选用正确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并能及时发现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结合实际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作为监督管理实现的前提条件,必须进行电力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这也是质量监管工作规范化的基础。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必须从工程建设全过程出发,如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等。通过一系列规范化标准的制定,可对各个质量监管部门、人员的责任、权限进行明确,实现质量管理工作的程序化、效率化及标准化。在质量控制实际应用中应有效分解目标系统,一般遵循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形成完整、具体及清晰的操作控制系统。在合同签订后,应及时编制质量控制规划,要求明确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规定。目前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一般偏重于施工阶段,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其进行调整,确保其符合施工相关规定。

4.2 强化建设过程质量监督管理控制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对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即人、机、料、法、环、测这些因素的控制。比如人员应持证上岗、交接工作要到位,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尤其是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时应确保交底工作全面落实;施工机具需做好维护和保养,电力建设往往涉及重大设备的吊装,应对起吊设备进行检定,同时吊装方案也需要进行专业审批。材料进场必须做好开箱验收并妥善保管,焊材等专门施工材料应建立焊材库进行管理;项目质量检查人员必须在施工现场依照质量计划的要求实施控制检查。整个项目在实施时,充分运用信息化进行管理的管理方法,运用网络技术,行成无纸化办公环境,可以采用P6系统管理软件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通过利用信息化管理措施,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可更加方便,相关信息可以及时进行传送。此外,还可以使用网络手段解决质量信息和报表的统一管理,对一些重复、多发性的质量问题进行总结。

4.3 加强监督档案管理与积累监督资源

在进行质量监督的过程中,质量监督部门所面临的工作是繁琐复杂的,甚至会感到有些枯燥无聊,工作者常常会面对较多的图纸和表格以及各种各样的记录材料。这些材料对整个工程的实施都具有真实性和时代性,而且还能够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电力质量监督档案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文书档案。文书档案主要包括工作项目进行中举行会议的记录,和上级部门下达的文件,以及参与项目工作人员的管理等。第二,质监技术档案。质量技术档案主要包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材料,以及设备仪器的检测材料等。上述两类监督档案都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证据,同时也能为工作的进行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5 结束语

作为电力企业,只有可靠的工程质量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做好电力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是保障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提高质量监督意识,制定强有力的质量监督方案,为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力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篇8

一、建筑工程给排水理论概述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

给水工程为居民和厂、矿、运输企业供应生活、生产用水的工程以及消防用水、道路绿化用水等。由给水水源、取水构筑物、原水管道、给水处理厂和给水管网组成,具有取集和输送原水、改善水质的作用。①给水水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用水。地表水主要指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洋的水,水量充沛,是城市和工厂用水的主要水源,但水质易受环境污染;地下水水质洁净,水温稳定,是良好的饮用水水源;再用水是工业用水的重复使用或循环使用,先进国家的工业用水中约60%~80%是再用水。② 取水构筑物。 有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和地下水取水。

二、影响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管理因素

1.施工过程中工艺粗糙造成的现象,如水管连接处渗水,设备安装尺寸不精确造成的噪音过大等;建材质量不过关造成的现象,如材料进场不按规定验收,造成使用时水管开裂,水嘴、阀门关闭不严;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现象,如阀门数量不足、泵房内未考虑排水等;在建筑设计时,对管道及设备的设计安装缺乏精确的计算,致使在实际安装操作时接口不准,设备位置不准,坡度、标高、位置发生偏差,有的对管道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缺乏必要的说明,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标准等,有些单位为降低工程造价,忽视工程质量,片面压低造价,导致施工单位购买劣质产品。

2.施工程序不规范,管道安装施工与其它建筑施工一样,有着内在的规律性,这就要求施工时严格按科学的程序进行,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如管道的安装,如果前后顺序颠倒,就会使管道无法进入预定的位置。3.技术水平未达标准,在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中,因施工技术水平不高,而造成质量问题的占很大比例 很多技术工人,连起码的施工工艺都不懂,就滥竽充数,在一线施工;有些施工技术人员,没有施工经验,甚至连图纸都吃不透,就独挡一面;一些监理人员未经培训,连上岗资格都没有,直接影响了给排水工程的质量。

三、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方法

1.做好协调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协助业主提前与当地水务部门及消防部门等单位协调好有关事务,如施工组织、施工要求、施工时间、施工费用等问题都要经过多次磋商。

2.对材料设备的检查:依据相关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进行材料的几何尺寸、强度和密封试验,杜绝使用劣质施工材料,对各类施工材料,按设计要求核对其材质、型号、规格,并进行外观检查。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应逐项开箱检查。

3.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组织协调各施工单位具体落实施工日期、施工地点、施工人员、质量检验等事项。对各施工单位施工进度统一协调指导,如期完成各自承担的施工区域内任务,准时完成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

4.施工质量控制: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设置质量控制点、停止点且应分清主次,重点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隐蔽验收制度。高层施工中给排水管道及设备安装相对较复杂,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通过监理工程师隐蔽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四、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的重点及对策

1.预留空洞、预埋件问题:预留孔洞应当与土建施工同步进行,在土建装好分层模板绑扎扎钢筋时,按设计图纸在混凝上楼板、梁、墙上标好预留孔、洞、槽等管道及设备的位置标高尺寸,并将预制好的模盒、预埋件固定在附近的钢筋上以保证牢固。

2.套管安装问题: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穿墙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端面应光滑。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3 给水管道隐蔽问题:结构楼板、墙板内暗装的塑料给水管道安装结束后,未进行水压试验就直接进行隐蔽,后期供水后发现渗漏现象造成返工。

4.排水管道污染及破坏问题: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管道外壁的防护,建议在管道就位后采用塑料布缠绕保护,待工程竣工后去掉即可。

5.排水管道堵塞及漏水问题:在施工前必须对材料进场进行严格的检验,在管道安装前,除应认真疏通管腔,清除杂物,应合理按规范规定正确使用排水配件;在安装管道时,应保证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及排水管口采用水泥砂浆封口等措施。

6.给水管道冬季冻坏问题:使管道泄水也不能保证水平支管及管件内的水泄净。因此在当年确实不能供暖的项目可以考虑气体试压。

五、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安全质量管理的实施

1.监理单位实施全面监管

【1】.要求管理人员对每道工序均进行过程控制。特别对于进场的要投入使用的原材料要监理工程师按规定比例和频率进行抽检,确定符合质量要求后才允许使用。合格材料在场内应分类堆放,不合格材料要清退出场。【2】.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进行跟踪监控督促承包商坚持实行工序施工活动前的操作技术交底制度,向所有参与者明确施工质量要求,由全员自觉维护工程质量,提高质量水平,以及工艺与操作情况是否始终符合要求等。【3】.若发现承包方有违反合同、施工规范的行为,如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或操作不符合要求,现场上岗的操作工人、技术人员不符合要求等,监理人员有权且应该予以处理。

2.严格控制分部分项工程

分项工程质量是形成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为确保质量监理工程师要督促和帮助项目经理积极在工人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中规定: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的评定,分先评定后核定两个程序,其质量检验评定的程序及组织参核查检验过程,监理工程师要求参加,且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评定及核定程序由监理工程师签证认可,可以对质量评定和核定有效地起到监控作用。另外,要求评定核定用数据说话,以实测数据取代感观印象,确保每一个分项工程质量都在控制之中;如果某分项工程达不到预定的控制标准,就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总结:给水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分部工程,要严格按质量验收标准对已完成工程进行验收。给水排水设备、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铭牌、型号、规格、性能和施工工艺安装质量,必须符合给水排水及相关专业规范、标准、一般项目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但应该符合相关规定。给水排水安装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施工前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对给水排水安装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把给水排水安装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抓好给水排水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建筑给水排水安装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或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周围土不密实,或护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治措施: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表安装护筒。

1.2孔壁坍陷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上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护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1.3缩颈

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造成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如出现缩颈,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1.4钻孔偏斜

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造成原因: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防治措施: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cm。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闪,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重新钻进。

1.5桩底沉渣量过多

造成原因: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而难于将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面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灌进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防治措施: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用清水进行置换。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可采用钢筋笼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浆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40m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清除孔底沉渣的目的。

2.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1卡管

水中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

造成原因:初灌时,隔水栓堵管;混凝土得易性、流动性差造成离析;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过大;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卡管;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离析等。

防治措施:使用的隔水栓直径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实验室确定,坍落度宜为18-22cm,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直径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且应小于40mm。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应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1.0Mpa,以避免导管进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缓缓倒入漏斗的导管,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塞。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监控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运转正常,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

2.2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的位置高于设计位置的现象。

造成原因: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当混凝土灌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时,由于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防治措施: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0m。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柱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2.3断桩

篇10

【中图分类号】F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450-02

一、现状与原因

分析速冻食品行业频频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是监管疏漏,“散装水饺”事件呈现国家及企业对生产销售速冻食品的治理和监管没有做到法制化,制度化,监管有漏洞。出现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标准滞后等问题。二是生产企业执行不力,生产企业对各种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不能严格执行。三是恶性竞争导致的产品同质化高,尤其是速冻调制食品,从南到北除口味依生活习惯略有调整外,产品结构大致相同。初、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花色品种不多;缺少品牌企业与一批行业骨干群。四是降价降质、恶性竞争,失信于民,形成速冻食品行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五是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高。一些企业负责人质量意识淡薄,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重视不够,企业管理人员素质高低不同,管理手段不科学,不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不严;原材料进厂检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不能够很好落实,检验室缺少器材并未严格执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六是利益驱动逃避责任,有些企业为增加销售额,拼命压低价格,降低成本,甚至牺牲品质,背弃食品安全和诚信经营的原则,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葬送了企业的品牌。过度压缩商品的利润空间,企业也就无力投入新品开发,使产品单一、老化,致使整个行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也给社会带来沉痛的代价,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劣质产品使速冻食品失信于民。

二、速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其一、原辅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原辅材料的质量是食品生产的第一要素,只有好的原料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原辅材料验收方面不规范,原辅料缺少相应的验收规则。加工企业片面追求高利润,降低原辅材料质量要求。对合格原料未及时加工处理,或未妥善贮藏,致使合格原材料变质。

其二、采用缓冻代替速冻或者加工处理过程中的技术参数控制不当,导致速冻食品变色、变味,造成营养成分过多损失;

加工设备陈旧或者根本没有速冻设备,不具备速冻条件,以缓冻代替速冻。生产加工环节控制不当,缺失应有的过程管理和监控。生产技术条件不过关,未能有效控制好相应产品的技术参数。

其三、微生物指标超标:来源于原辅料、设备、空气、工作人员及加工过程中的污染。企业疏于卫生管理,特别是微生物管理不规范。在速冻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中,应重点加强各工序的卫生管理。

其四、食品添加剂超标:个别企业为了改进产品外观,提高产品的冻结效果,一味片面追求产品的口感、色泽,不加控制地使用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或超量使用添加剂。

其五、冷藏链不符合要求:产品中间运输及贮藏不能完全保证速冻食品所需控制的温度、湿度范围,出现结霜及干耗现象,导致食品出现质量问题。

其六、速冻食品包装及标签不符合要求:

速冻食品的包装不符合相应国家卫生标准(如GB4803等)。

标签不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GB7718)。为节约成本,所采购的包装材料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同时忽视产品的包装,包装材料密封性差,不坚固,易破裂。

三、纠正和预防办法

一是抓好采购质量控制:

速冻食品所用的原辅料及包装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生产速冻食品所使用的畜禽肉等主要原料应经兽医卫生检验检疫,并有合格证明。猪肉必须按照《生猪屠宰条例》规定选用政府定点屠宰企业的产品。进口原料必须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合格证明材料。不得使用非经屠宰死亡的畜禽肉及非食用性原料。如使用的原辅材料为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选用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

企业应该对所使用的原辅材料按规定进行验收或检验。

二是抓好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冷却工序的控制:将热处理后的产品迅速冷却以达到可以进行速冻的要求的过程。此工序是保证速冻食品品质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冷却,降低物料的温度,同时吹干其表面的水珠,才能进行速冻,否则会使表面和中心的冻硬程度不同,缩短产品的保质期,或使产品之间发生粘接。冷却的方法有冷水浸泡、冲淋、喷雾冷却、冰水或碎冰冷却、空气冷却、冷风冷却等。

2、速冻工序的控制:这个过程要求低温、短时、快速,使物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最大的冰晶生成带。掌握控制点为:冻结速度大于5cm/h~20cm/h;食品通过最大冰晶区所需时间3min~20min;形成冰晶的直径小于100μm。只有产品中所形成的冰晶体越小、数量越多,产品解冻后才能保持原有物料的色、香、味、形和营养物质。同时要注意针对不同物料,应采用不同的速冻方式。

3、包装工序的控制:包装是贮藏速冻食品的必要手段,既可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又可以防止速冻食品在贮藏过程中因冰晶升华而发生干耗。要求在环境温度能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快速包装,以免速冻产品发生解冻而变形。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并且坚固、无破裂、密封性好、透气率低,并经过预冷和杀菌处理后进人包装间。这个过程要注意防止包装和包装物造成的二次污染。

4、入库冻藏工序的控制:冻藏库的内部温度应保持在-18℃以下,温度波动要求控制在2℃以内。相对湿度在95%~98%以上。冻藏间的温度应保持稳定,温度波动过大易促使速冻食品中的冰晶体长大,破坏食品的组织结构,导致食品变色、变味、营养损失;同时还会导致产品表面出现冰霜,甚至整包产品出现冰渣、裂纹,影响外观和质量。

三是抓好储运过程的质量控制:

1、贮存过程的控制要求:原料仓库应远离水源,务必干燥,做到能防鼠,防虫。成品贮存要求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冷藏库,冷藏库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或更低(视产品而定).温度波动要求控制在2℃以内,不得与有害、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或其他杂物混存。冷藏库的室内温度要定时核查、记录。最好采用自记温度仪。冷藏库的室内空气流动速度以使库内得到均匀的温度为宜。冷藏库内产品的堆码不应阻碍空气循环。产品与冷藏库墙、顶棚和地面的间隔不小于10cm。冷藏库内贮存的产品应实行先进先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