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6 16:08: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篇1

(一)集团企业概念及财务特征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企业集团”概念为:由一个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优势企业为核心,由多个拥有独立法人的企业参与,在互相持股等资金关联基础上构建的,其成员企业具有统一的领导架构,并在资金、人力、技术、产销渠道等方面资源共享、利益共分、风险共担而形成的统一企业联合体。从财务角度分析集团企业特征,有如下几方面:(1)财务活动主体相对独立。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之间虽然有资金交流和利益关联,但各自有相对独立的财务体系,独立运营;(2)多层次的财务结构增加财务管控难度。集团企业的财务结构包括母公司的财务体系及各分公司的财务体系,同时各公司之间互相融资、互相持股、共同承担风险和分配利润,就这使集团企业的财务管控层面更广,影响因素更多;(3)集团产业形式多元化,风险收益相关影响因素复杂。集团公司通常都是跨产业、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其内部盈利方式也是多品种、多层次、多结构,多渠道,再结合集团企业的投资、融资、财务管理等,使得企业财务风险收益更加具有不确定性,涉及层面更广。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特征 在财务风险定义的基础上集合集团企业特征分析“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概念,即集团企业在整个集团的财务活动中可能面临损失的风险,由于集团公司的利益风险共担性,因此这种风险既包括集团母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包括各成员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此定义进一步分析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有如下几方面:(1)不确定性。集团财务活动所产生的效益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受集团各相关层面因素影响,导致实际收益并不会同预期收益完全吻合,甚至没有收益造成亏损;(2)可控性。通过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论证,可以采用前瞻性的方法控制和预防集团企业财务风险;(3)关联传导性。这是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特有的特征,由于集团企业是由众多独立法人企业组成,虽然各法人企业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财务体系,但是他们却通过股权等方式形成一个利益统一体,一旦其中一个成员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就会不可避免地传导到其他企业成员,从而形成连锁反应甚至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整个集团的财务运营安全。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影响因素

(一)集团企业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中由于政策环境或者偿债能力不足导致的融资困难或者债务违约风险。具体到集团企业,融资风险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面:(1)母公司及子公司之间存在频繁的融资活动,当借入一方出现财务运营困难导致无法按时偿债时,会使出借公司资金运营出现问题,由此产生传导联动,给整个集团财务状况带来风险;(2)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会作为担保方为集团成员企业进行第三方融资担保,一旦资金贷入方的财务出现困难,担保方同样会受到牵连,由此给集团带来财务风险。

(二)集团企业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对项目进行投资时,由于对影响因素及突发状况预估不足或处置不当导致的预期收益同实际收益之间的偏差。具体到集团公司,同样需要分两个层面论述:(1)集团管理层投资决策风险。因为集团企业是以母公司统一制定规模化战略作为发展手段,一旦母公司管理层投资决策失误,则会给整个集团财务状况带来巨大风险;(2)由于母公司及子公司之间存在互相持股关系,股票也是一种投资方式。一旦发股方运营不善,则持股方也会面临收益不足或投资亏损的风险。

(三)集团企业财务运营风险 是指企业原料采购和成品销售过程中出现的财务活动风险,如应付账款资金不足、库存积压、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等。由于集团企业各成员之间存在生产、流通及销售的业务往来,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发生风险,如一方成品积压无法变现,则会给产品链条上的所有相关企业带来一定财务风险,进而影响整个集团的财务安全。

(四)集团企业收益分配风险 这一风险对集团企业财务安全影响尤其巨大,同样分两个层面阐述:(1)由于集团企业各成员之间属于统一的战略体系,利益风险共担,有时为了整个集团的战略发展,其中子公司会牺牲自身利益推动集团目标达成。此时集团母公司就必须要做好利润在各成员企业间的合理分配,由此确保整个集团各企业成员间的高效合作,目标一致,否则会导致企业成员各自为战,甚至使整个集团人心涣散;(2)集团企业的利润分配应确保资金利用的高效,“好钢要用到刀刃上”,避免利润分配后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三、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一)集团战略下稳健原则 这一原则一方面要求集团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要本着整个集团的利益制定财务制度规范和战略规划,另一方面集团的财务活动,尤其是投资活动,一定要充分评估项目的风险收益比,并在具体分析时更倾向“风险”层面因素从而做出决策,这是确保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尤其对母公司在制定关乎整个集团的战略决策时,尤其意义重大。

(二)价值最大化下风险适度原则 市场经济活动一定程度上属于风险活动,同时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集团企业在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和竞争力、确保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前提下,应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在适度的风险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既要考虑各成员公司的风险适度,也要考虑整个集团的风险适度,由此确保整个集团企业的财务安全;

(三)层级控制下权变原则 集团企业应该发挥其规模优势及资源优势,充分分析各个财务影响因素的性质及程度,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预警系统;分级管理架构;监控审核流程。同时这些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应在具体实施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完善风险控制策略,由此最大限度地控制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具体到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及管理体系原则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图1表述。

四、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内容

(一)财务风险定性识别 即集团企业对财务活动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定性判断,运用预测学等相关知识从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管理因素上分析各因素对财务活动影响的性质,为集团决策做出初步的指导。依据以上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四大影响因素,可以通过表1所示的矩阵表格方式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定性识别。

表1中,对于面临着高概率、高风险的财务活动,一定要本着稳健运营的原则进行坚决否决。而对于其他性质的风险,则分别依据风险层级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完善对策,即确保有完善的对策可以控制和规避此类风险,否则取消项目;专门对策,即需要对风险因素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并跟踪实施,必要时调整项目策略或目标;需要预防,即需要制定对策对风险因素加以预防和控制;有条件预防,即保证项目顺利运行的前提下,对风险因素进行预防。

(二)财务风险定量评估 在定性识别的基础上,对每种可能造成财务运营风险设置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统计学、概率学等数学方法对数据及模型进行评估,便于集团决策的价值权衡。结合四大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可以对企业财务风险定量评估指标做如下设计: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资产运作能力指标。这三大指标又可以细分为具体的指标体系,具体可以通过图2对财务风险评估指标进行设定及评估。

下面引述2013年某大型集团公司的财务指标具体说明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

从表2中可以看出,某集团公司资本实力雄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不足之处是产品获利能力极低,甚至出现亏损,而资产运作能力则处于一般水平。由此可以评估该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投资风险的获利能力上,因此应该对投资风险加以重点防范及改进。同时该公司的优势在于负债能力,说明该公司有足够的资本及信贷授信,应予以充分利用,大胆进行技术升级或新产品开发方面的项目投资。

(三)财务风险预防 集团企业在做出决策之前,充分参考财务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结果,结合自身的财务运营状况及风险承担能力,对项目可行性以及项目实施方式进行决策,选择适合集团发展的项目,以及适合集团特点的项目运作方法。

(四)财务风险控制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通过严格的内控制度确保项目运作的合规性,防范突发风险,同时根据环境和风险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项目发展策略,确保风险可控。

以上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内容同样可以通过图标的方式表达如图3。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本文引述两个具体的案例分析集团企业在战略发展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笔者选定两家案例主体“长虹集团”和“联想集团”有共同的特点:(1)同为电子行业,同是所在行业的领军企业;(2)同在本世纪初国内市场发展遭遇瓶颈,急需拓展新的战略发展模式,开拓国际市场资源;(3)同是21世纪初的投资项目和财务活动。以上共同点更加能体现出本文研究的主旨,两个相似的集团企业由于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实施上的差别,最终导致两个项目截然相反的结果。

(二)案例一 长虹集团进军国际市场巨亏案。长虹集团是我国大型家电企业集团,主营彩电业务,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得到充分发展,集团实力位居行业领先地位。然而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和电子产品市场日新月异,长虹集团的国内市场销售业绩遭遇了极大压力。在这一背景下,长虹集团决定调整集团发展战略,开拓国际市场。之后在没有对合作伙伴的财务资信做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即同美国进口商APEX公司签订协议,并于2001年开始向APEX公司销售贴牌彩电。然而自2001年到2004年的4年间,APEX始终以各种借口拖欠长虹集团货款,最高拖欠货款高达38.38亿元人民币,占长虹集团总应收账款的96.4%。高额的应收账款风险直接导致长虹集团遭遇巨大财务危机,不得已于2004年年底宣布亏损财报,并拟对APEX公司的应收账款46750美元做坏账计提,如果按照计提3.1亿美元以及考虑长虹集团当年获利能力,长虹公司需要10年时间才能还清这些债务。这对长虹集团的发展可谓灭顶之灾,直接导致长虹集团股票价格大跌30%,市值蒸发30亿元人民币。现在回顾当时长虹集团此次财务危机,对现代集团企业有深刻的教育和警醒意义。分析其案例可以得到如下几点教训:

(1)长虹集团在施行项目之前,未能对项目进行充分的风险因素识别和评估。事实上在同长虹集团合作之前,APEX公司已经有过拖欠中国其他企业货款的不良记录,同时国际资信评估机构对其资信评估仅仅为3A4,属于资信风险较高的级别。这些明显的、高概率和高风险的财务影响因素获取渠道相当简单,然而长虹集团却对这些风险因素置若罔闻,盲目上马进军国际市场项目,最终导致亏损。

(2)长虹集团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未施行有效财务风险控制。在长虹集团同APEX签订协议的第一年,APEX就开始以各种理由拖欠和拒付货款。在这一形势下,长虹集团的财务预警、审核、应急等内控体系集体失灵,继续冒着巨大风险持续地向APEX公司供货长达4年,直至累计近40亿元的应收账款无法变现,此时该部分应收账款竟然高达公司总应收账款的96.4%――这对任何一家集团企业正常的财务运营而言都是不可想象的。

长虹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缺失直接导致其进军国际市场项目铩羽而归,并对集团未来发展带来沉重负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初同APEX公司签订协议并供货的是长虹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四川长虹,之后长虹集团出于整个集团战略考虑,背负了这笔巨额债务,这也说明了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关联传导特性。

(三)案例二 联想集团成功收购IBM公司PC业务案。项目实施前的联想集团同长虹集团有许多共同特点,不同的是联想集团在项目实施之前做了充分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使得这一并购案成为国际跨国并购中的经典案例。

(1)在项目实施之前,联想集团对合并对象IBM公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财务风险因素识别及评估。为此联想集团聘请了世界顶尖的评估公司和审计公司对IBM的财务指标进行审核,发现IMB公司PC业务虽然亏损严重,但近几年表现却有复苏迹象,其当年营业收入达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9%;其利润率为24%,远远高于联想集团自身的主营业务利润水平。其资产负债额为16.15亿美元,净资产-6.8亿美元,在联想集团可承担范围内。通过以上财务数据分析,联想集团确定项目风险属于可控范围内,而项目风险收益比却值得期待,由此确定立项。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联想集团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将集团融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付款方式为自有现金4亿美元、收购负资产5亿美元、银行借贷6亿美元、股票融资3.5亿美元。通过这样的支付结构使得集团成功规避了财务危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在投资风险控制方面,通过制定循序渐进的发展策略,确保项目获利能力。

通过以上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联想集团股票市值当年就大幅上扬,项目实施第一年集团综合营业额年比增长359%,主营PC业务销量年比增长11%,股东收益增加0.22亿美元,之后几年业绩更是连年飘红。

参考文献:

篇2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等制度方面的问题在财务方面的反馈现象,与经营风险联系密切,企业通过创新产品类型并扩张销售渠道来降低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而言,财务风险不可避免、无法消除且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为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不断提高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并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1.2财务风险的特征

由以上财务风险的定义分析,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2.1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往往是随机出现的,企业是否会发生财务风险以及何时发生财务风险,通常很难预测,发生财务风险的结果也具有潜在性,此外,不同影响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1.2.2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

企业面临的政治、经济、市场背景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企业只要存在,则财务风险无从避免,其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发生变化,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项经济活动中,在资产管理、纳税、会计核算、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均存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1.2.3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具有复杂性

财务风险是个变量,会随着一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财务风险能综合展现企业投资性风险、市场风险等各个方面,但财务风险不等于财务危机,这是因为,风险和收益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也就是说,财务风险往往伴随着财务收益,而财务危机必定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由此可见,财务风险对企业来讲具有复杂性,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它的特征并加以利用。

2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2.1税收政策

国家税收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指导制定税收法令制度和开展税收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税收政策的核心问题是税收负担问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深刻认识到,烟草行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纳税产业。对中国烟草行业税收影响最大的税种主要是消费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如果增加烟草产品的税负,可能带来烟草行业整体税收收入的下降,进而对供求关系产生影响,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性,如何制定烟草税收额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2.2利率政策

金融市场中,利率政策是影响企业筹资成本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存在负债,那么国家利率调整必将导致企业利息负担的变动,如果负债利率上调至一定水平,达到或超过企业投资报酬率,企业将无利可图甚至严重亏损,负债越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

2.3市场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对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大。市场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使得烟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意味着竞争,意味着企业增加了成长发展机会;市场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增加了经营管理风险。烟草行业有行业特殊性,当前烟草市场秩序尚存在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现象,烟草企业必须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切实寻找加强经营风险管理的途径,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及投资环境。

3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各企业已将财务风险评价列为企业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但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现状仍不容乐观。

3.1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无法适应企业经营环境

我国财务评价体系起步较晚,所能参考的国外的模型很少,当前主要还是采用财务比率综合评价体系,这些财务比率的计算必须依据历史数据,对日益更新的信息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反映,和企业经营环境脱节。

3.2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企业常用的风险评价模式主要针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选择数据,而这些报表有可能被企业粉饰,如果企业不考虑非会计信息,可能导致指标数据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相去甚远的情形。例如,企业运用流动比率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尽管流动资产比例较高,如部分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差、质量较差,仍不能有效保证企业短期负债的偿还能力。

3.3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难以针对不同行业特征

我国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主要采用通用的评价体系,尚无根据各行业的不同特征选取不同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这种现状使得企业风险评价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风险评价的作用。

4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对策

在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

4.1建立与企业经营环境相适应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环境,借鉴先进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如多元线性评价模型、动态神经网络分析模型等,找出影响财务风险的主要指标,计算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测算财务风险发生的范围,综合评价财务风险。

4.2引入非财务指标,完善当前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为更好地评价企业财务风险,弥补仅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计算历史指标的缺陷,企业财务人员应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引入非财务指标,不断完善风险评价体系。比如,人力资源指标、创新发展能力指标等。

4.3各行业按照行业特征,制定不同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

为增强各行业财务指标的可比性,有必要按照不同行业特征,选择不同的财务评价指标,制定不同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即便是相同的财务指标,其标准值的制定也必须充分考虑行业因素,例如,房地产企业通常流动资产比例高,则流动比率高;制造业等行业的流动比率会降低。

篇3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64-01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潜在的、难以预料或难以控制的不利因素影响,造成财务运行状况的不确定性,致使企业发展具有遭受相关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即为通常所说的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要想确保企业平稳、健康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就目前来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财务风险的定义大致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观点。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借债一方面满足了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可见,这种狭义的财务风险存在于负债经营企业。如果企业没有负债,企业经营的全部资本由投资者投人,则不存在财务风险。相对于狭义的财务风险而言,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预计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项活动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1、不确定性。风险事件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主要是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有关,如果管理得当,便能将引发危机的因素在事前一一化解,财务风险便会得到抑制;否则,财务危机便会不期而至。

2、危害性。如果企业集团不能及时化解财务风险,致使危机爆发,轻者导致企业集团的资信等级下降,部分或全部丧失融资能力,重者则可能导致企业集团的破产。

3、与企业集团发展有关。一般而言,企业集团举债的目的一者是扩大再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再者就是对外投资,向多元化发展,以期分散经营风险。如果企业集团只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则很少会出现财务风险。

4、与资产结构有关。企业资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如果企业集团资产的结构不合理,流动资产比例过低,长期投资及其他资产变现的能力便很低,债务到期时不能偿付也就不足为奇了。

5、与投资者相关。财务风险经常是由于负债筹资引起的,是企业投资者所承担的额外风险,因而与投资者密切相关。

二、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也就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具体来说,中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肖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而、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内控制度的落实

企业要防范财务风险,就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固然重要,遵照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更为关键,如果企业有健全的内控制度,但在经营循环中其行为与内控制度背道而驰,那么企业内控制度将成为空架子。因此建立内控责任追究制度,使内控制度有效运转的落实机制,是企业解决财务风险的基础。

(二)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首先,企业要准确预测资金的收支时间和收支额度,保证收支平衡。二是要合理分配资金占用,使各项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做到合理组合,企业对于每一项投资,都要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从收益和风险两方面进行评价,把资金用在收益大、风险低的项目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企业价值。

(三)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防范财务风险,事前的预期和事中的控制固然重要,但事后的审计同样必不可少。需要审计部门进行事后分析,评价企业在管理上和内部控制系统上存在的问题,搞好风险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管理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和对策,从而达到化解风险,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规避防范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risk causes;avoiding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04-01

1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特征

1.1 财务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不仅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

1.2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①客观性。②不确定性。③相关性。④高破坏性。⑤普遍性。

2民营企业管理中财务风险的现状及其影响

2.1 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负债比重较大在原始的创业冲动激励下的民营企业家凭着一股创业的热情投入商海,他们很少对资本结构做科学的规划,大都靠原始的资本积累。再加上后续经营上的困境以及融资渠道的单一,造成资本结构中负债甚至是民间借贷比重较大,无形中埋下了财务风险的隐患。

2.2 经营管理欠科学,加大财务风险民营企业大都是在大环境不甚理想,竞争压力空前的狭窄空间拼杀出来的,企业的管理基本上是拳打脚踢,经营管理水平欠科学,管理思维滞后,管理水平低下。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关联性以及购销存的管理甚至行业管理、品牌管理和危机管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管理风险增大的同时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3 投资缺乏科学性,失误时常发生一些民营企业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激进或者冒险,不顾企业的主业,盲目的进行跨产业经营,投资分散且多元,由于部分投资缺少事前的科学规划以及项目可研的缜密论断,造成投资失误频发甚至投资失败。对企业的资金流造成严重影响,加大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2.4 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落后一方面,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致使其经营管理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脱离本来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有力支持和强力支撑。作为企业战略的有益补充,财务战略应该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和方向的。然而部分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严重脱离,甚至南辕北辙,极大的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3.2 财务风险监控手段不足飞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财务环境,风险监控手段明显不足。尤其面对2009年演变为经济危机的金融风暴,大部分民营企业应对不力,风险识别能力不高,造成企业经营环境的急剧恶化,现金流的严重短缺,甚至最后走到了破产边缘。

3.3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其实大部分民营企业除了经营管理短板外,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正确做出财务预警和风险提示,在削弱了财务管理的职能的同时间接加大了财务风险。

3.4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和实施民营经常在没对项目做科学的分析以及可研报告尚未进过论证的前提下,不顾及项目投资回收期以及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的考虑,凭一腔热情盲目决断,造成项目的风险加大甚至项目的投资失败,透支了财务的现金流后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合理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4.1 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制定或完善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虽然目前我国已针对民营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在加快成立中小企业基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措施给予适当的扶持。

4.2 民营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①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民营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应该针对市场变化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从而分散投资风险。②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国有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

4.3 企业要从机构设置、体系完善,员工培训等方面提高自身抵御财务风险能力①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②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③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还应对财会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监督意识。

5结论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和有益支撑,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成因也有目共睹,通过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的剖析及成因的透视,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应对策略,并且能够采取更为直接的应对措施面对挑战,积极减少或降低财务风险,从而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媛,张海红.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2009.

篇5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控制。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因此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2、不确定性。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从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得出风险的可控制性,由于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受有限因素的影响,如果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则可以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

3、收益性和损失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风险即意味着损失也孕育着机遇。

4、系统性。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各种财务关系上,是财务系统各种矛盾的整体反映。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二)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内部财务关系不顺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有的企业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个人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市场已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三角债在当时一度成为企业的通病。一方面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帐。另一方面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三)建立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

1、事前控制。在对某一方案进行决策之前,既需要考虑获得的收益,又要考虑风险因素。通过对财务风险及其原因的客观分析,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证风险发生时能有效地应对。

2、事中控制。对财务营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来防范财务活动中的风险发生,运用分析方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偏差并制定出新措施。

3、事后控制。首先,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作为评价、指导未来财务管理行为的依据,制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其次,对于已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再次发生。

(四)用各种财务技术及财务策略,努力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1、风险规避策略。财务风险规避是事先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和判断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影响程度,对那些风险程度超过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而且是很难掌握的财务活动予以回避。

风险规避策略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基本上没有风险的方案,这实际上降低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损失的程度;二是在风险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利情况,应该及时调整方案或终止方案的实施。

2、风险预防策略。企业在风险无法回避或在从事某项财务活动必然会面临某些风险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采取事前的预防措施,即财务风险预防策略。它是指企业事先从制度、决策、组织和控制等方面来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风险损失的发生。

3、风险分散策略。分散风险,主要指企业采取多角经营、多方投资、多方筹资、外汇资产多元化、吸引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以分散风险的方式。

4、风险转移策略。财务风险转移是指通过某种手段把财务风险转嫁给其它单位承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保险法。即企业事先向保险公司定期交纳一定的保险费,当发生风险损失时,被保险企业可以从保险公司取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从而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可见,保险法的实质是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了保险公司。这种方法是转移风险的重要方式,一般要求企业财务人员通过权衡保险成本与可能获得的效益,来决定是否选用保险法这一策略以转移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

(2)合同法。即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通过签订有关合同,明确合同双方在一定期限内的权利和义务,以便将一定的财务风险转移出去。在委托代销活动中,通过签订委托代销合同,明确规定代销单位应于代销后及时或定期报送已销售商品的清单,并将货款净额及时汇入企业,以及双方所采取的代销方式。尤其是在跨国经营的条件下,企业通常可以与银行或外汇经纪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等签订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货合约、外汇期权合约,对外币业务进行保值,以分散由于汇率变动带来的汇率风险。

5、风险自留策略。当企业既不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也无法分散或转移财务风险时,只能以自身的财力来承担财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采取财务风险自留策略。

6、风险共济策略。企业应当与相互关联的企业建立防止连锁倒闭的共济组织,每一位参加者自愿缴纳一定数量的资金,当关系到企业倒闭不能收回欠款的债权时,可根据缴纳金额的比重,以无利息、无抵押、无保证条件予以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企业倒闭余波的震荡。

参考文献

篇6

一、高校财务风险概念及特征

(一)财务风险概念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由于主观上对结果预测不足或因进行自身难以承受的经济活动而导致的损失,或由于客观上在经济运行中突然出现的政策调整、经济形势重大变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其表现为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

(二)财务风险特征

1、客观存在性。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各种财务活动之中,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不确定性。由于风险的存在,对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难以准确把握和预测,导致财务活动的复杂。

3、相关性。财务风险的大小与风险报酬的高低具有相关性。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

(三)财务风险类型

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主要是:过度举债风险;盲目投资风险;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人员素质风险等四大类。

二、高校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一)举债风险形成原因

1、高校扩招,财政拨款不足。发端于1999年的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由1998年的341万猛增到2012年3167万,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7.9%迅速提高到2012年的26.9%,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2、银行盲目放贷,助长贷款行为。金融机构对高校贷款准入条件不严格,对贷款对象还款来源不做深入仔细的分析,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助长了高校的多贷甚至乱贷行为。

3、高校管理层风险责任意识不强,盲目追求规模效应。高校管理层对偿还责任存在模糊性,“债多不愁”现象普遍存在。

(二)投资风险形成原因

1、盲目投资,缺乏科学合理论证。高校为满足教育教学评估等需要,在未充分计划和论证的情况下,盲目投资硬件设施,如教学设备、校舍等,不注重资金使用效益,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或闲置,导致极大的资金浪费。

2、校办企业缺乏真正独立的运行机制。事企不分是根本原因,一些学校以财务集中的名义,将企业财务全部收到学校财务处管理,使校办企业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自主经营能力很差,企业难以发展。

(三)财务管理风险形成原因

1、预算编制不完善,资金安排不合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之间的缺口日渐加大,高校自筹资金的压力也随之增大,高校在筹集资金、调度资金及合理利用资金等方面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

2、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严密不完善,导致财产流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监督制度不到位,权力使用失控,产生腐败违纪行为。因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产生账外资产的现象,造成学校财产的流失。

(四)管理人员素质风险形成原因

发展中的高校由于历史、规模、体制等原因,形成高校财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管理观念比较滞后,缺乏活力与创造力,制约了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运行机制也不能应对学校建设资金需求,必然引发财务危机。

三、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控制举债规模,降低债务风险

1、科学合理的确定贷款规模。在贷款规模上,应对贷款项目及运行能力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充分考虑还本付息的能力,对收支和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进行认真的测算,并将贷款的风险控制在预警线以内。

2、合理安排债务资金结构。当前高校债务资金比重地过高,优化高校资本结构就势在必行。

3、提高贷款资金管理水平。高校必须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

(二)降低高校投资风险的措施

1、完善投资分析评价。运用预算、定额、定员、可行性分析、预测等科学方法,建立完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决策支持信息,提高会计数据的使用价值。

2、完善风险评估。高校内审人员须对校办企业等风险评估进行审查评价,可采取贴现现金流量等技术。

(三)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措施

1、完善财经工作领导体制。高校可专门设立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领导为核心,总会计师或主管副校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财务人员等几个层次组成,组成一个职责明确、相互制约、各司其职、运行有序、共同实现学校财务管理目标群体。

2、强化预算约束管理。从制度上保证预算从编制、执行到调整的科学规范。财经领导小组应对各项开支进行审核,保障其开支的合理合法。对成本项目应加强考核管理,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努力降低办学成本。

3、加强高校审计监督,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一方面高校内部为增加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实施民主理财和全员管理,有必要建立正常的财务报告制度。另一方面监查、审计部门要定期进行检查,督促用款单位按借款用途使用资金,按期还本付息,并考核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保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转变工作思路,财务工作不能老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传统管理模式上,要向全面参与学校管理决策转移,树立效益、市场观念,从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时分析方面转移,要发挥财务工作渗透力强的特点,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中来。

四、小结

面对目前高校因扩招等原因产生的严重财务风险,一方面要争取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投入,并进一步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另一方面内部要下大力气解决学费欠费问题,严格控制开支,节约办学,切实防范好各种财务风险,最大力度发挥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学校资金步入良性循环,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一 筹资风险概念及其分类

筹资风险是指因为企业负债筹资而导致的到期不能偿债的一种可能性。企业筹资风险一般可以分为收支性财务风险和现金性筹资风险。

收支性筹资风险主要是因为企业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到期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的一种风险。从收支性筹资风险的概念来看,收支性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全局的风险,一旦企业产生收支性财务风险,则意味着可能会出现企业经营失败的情况,或者是企业已经处于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境况。

现金性筹资风险是因为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和现金短缺,以及债务期限结构不匹配而形成的一种支付风险。首先,从会计实务来看,现金性筹资风险对企业未来的筹资并没有太大影响。其次,受会计处理中权责发生制的影响,即便是企业当期的收支,实际上也并不等于企业已经有了现金的流入。所以,现金性筹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理财问题,是企业在现金预算安排不妥或是因执行不力而造成的一种支付危机。最后,由于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和债务期限结构搭配问题也会使企业在某一时间点遇到偿债高峰的风险。

二 企业筹资风险的特征分析

1.可控性

企业筹资风险的产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筹资风险的发生并不是简单的意外,而是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的。企业应该依据以往类似事件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一些资料,同时使用的技术方法对可能产生的一些筹资风险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使用一定措施来进行防范和控制。

2.客观性

筹资风险的产生是因为企业中一些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也就是说,这些风险的产生很多时候是无法避免和消除的。在实务中,只能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应对,以避免或减轻损失的发生和扩大。

3.双重性

企业筹资风险往往具有双重性。企业筹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会给企业起到很好的财务杠杆的作用。因此,企业筹资是一把双刃剑。而且,企业的收益和风险往往存在着正比例关系,往往是风险越大的情况下收益会越高,而风险较小的时候企业的收益也会越低。

三 筹资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分析

1.过度负债会降低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会导致企业一些债务的负担过大。如果债务已经到期还不能偿还,信誉较好的企业还可以进行继续举债,但对于信誉不太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合作企业就会对其信誉降级,从而很难再进行筹资,企业的筹资能力也随之下降。

2.负债经营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要进行负债经营,就应该保证其投资的收益会大于企业的资金成本。否则,企业将会出现亏损或是资不抵收的状况,这无形中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亏损越多,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变大。过度的负债必然会使自身的筹资风险增大,这不仅仅是因为企业要支付巨额的利息,同时,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力也会不断降低。这将直接危及企业的健康发展。一些对于债务管控和资金运作能力较差的企业,最终将会因为无力进行债务偿还而破产。筹资风险的终极表现是,企业在破产之后所清理的剩余财产已经不足以支付债务。

四 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1.提升资产的流动性

首先,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筹资规模。在某些情况下,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资产的流动性。在安排现金余额的时候,企业要根据以往对现金使用的情况来科学安排现金的数额,不仅仅是要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还需要最大限度地提升资产的质量,从而使当前资产的流动性不低于警戒水平。其次,企业通过分析现有的到期债务比和现金债务总额与现金流动负债比来科学地研究企业自身的筹资防范。总的来说,这些比例越高,企业所承担债务的能力就会越强。反之,如果这些比例越低,则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也会越差。

2.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必须能够独立地进行风险承担。在市场环境多变的情况之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外部环境也会不断变化,这样难免会造成企业经营的实际结果和预期效果发生偏离,从而造成企业资金方面的问题。因此,作为市场主体,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企业筹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同风险、财务风险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筹资风险,保障企业顺利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张敏.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12)

篇8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自始至终都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活动。内部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涵盖了企业或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全方面,可以作为揭示企业风险、防范风险以及信息交流的预警信号。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及目标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吸收了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制度基础导向内部审计等审计方法的优点,也考虑了关键经营目标、管理层风险承受水平以及关键风险计量和绩效指标。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

1.系统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的关键部分,在企业核心能力的生成和运行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增值性风险导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内部审计模式,它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来发现风险事件或潜在机会,将风险转移或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水平内或对潜在的机会加以利用,这种从下至上的合作能为企业减少损失甚至带来收益,直接带来企业价值增值。

3.依存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依赖审计主体所依存的审计环境、资源、能力的状态水平,且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实现路径的不同而不同。

4.创新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对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首先,将审计重心前移,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转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审计程序上包括风险评估程序、审计测试程序(包括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重点是风险评估。其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以往内部审计的基础上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真正体现了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审计理念。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对风险评估来提出风险管理对策,有效降低所在组织的风险,从而增加企业价值,为所有者或经营者提供决策。

二、杠杆系数的概念及特征

借助杠杆系数,使其作为风险识别工具,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能从经营和财务风险方面快速、准确地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有效防范或控制风险,更好地实现企业增值目标。

(一)经营杠杆系数的概念及特征

经营杠杆系数(DOL),是指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动率相对于销售额变动率的倍数。

经营杠杆系数(DOL)=(息税前利润+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企业由于战略选择、产品价格、销售手段等经营决策引起的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特别是企业利用经营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形成的风险。

一般而言,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对经营杠杆利益的影响越强,经营风险也越大。

在市场繁荣业务增长很快时,公司可通过增加固定成本投入或减少变动成本支出来提高经营杠杆系数,以充分发挥正杠杆效应。

在市场衰退业务不振时,公司应尽量压缩酌量性固定成本的开支,以减少固定成本的比重,降低经营杠杆系数,降低经营风险,避免负杠杆效应。

(二)财务杠杆系数的概念及特征

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财务杠杆系数(DFL)=(EPS/EPS)/(EBIT/EBIT)

式中:EPS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EPS为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润;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EBIT为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

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正效应,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负效应,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三、杠杆系数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如何应用

杠杆系数应用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可以用图1说明。

内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进行计算、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再通过历史和行业数据对风险进行分析性复核和专业判断,从而确定审计风险的重点,并对此展开实质性测试,得出客观、合理的审计结论。

实现杠杆系数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的应用,还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创造杠杆系数的应用环境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以确认和评价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为重点,但为了更好地利用杠杆系数识别风险,首先必须依靠企业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以其“独立性”实施“控制性”,通过“控制性”维护“独立性”。其次要强化全员风险意识,调动职工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中来,重视内审报告,发挥内审风险管控作用。

(二)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现代内部控制功能是在公司管理活动各个方面都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根据已经制定的公司目标识别、控制、管理风险,为公司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功能是以风险为出发点,通过确认和咨询活动为内部控制提供能动的反馈,将反馈控制向事中实时反应以及事前前馈延伸。杠杆系数应用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和现代内部控制两个要素以风险作为共同的语言,相互协同,以此来增加企业价值。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对内部审计人员要求高。在信息化框架下,ERP系统的广泛采用,审计人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多元化技能,通晓行业、市场、产品竞争、企业内部各职能和流程全貌;审计人员要善于洞察风险、评估风险、寻找机会,成为增值业务的推进器;审计人员要具有沟通人际关系的技巧,使内审工作得到被审计单位、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支持。

(四)本地化应用杠杆系数

杠杆系数作为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识别工具,分析性复核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多案例分析论证,建立起适合企业实际的生产销售和信贷规模,从而使企业风险趋于可控、合理的预警状态,为企业稳步发展积累经验。

四、结论及展望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随着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杠杆系数作为一种科学、成熟的管理方法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和应用,内部审计人员通过使用杠杆系数,能准确、可靠地发现风险,并得出客观合理的审计结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适用性。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把杠杆系数应用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 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内涵分析[J].审计研究,2004(5):26-30.

篇9

2.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特征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具有其特征的,在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知:首先,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任何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财务风险,因此,作为风险主体的企业必须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企业在发生经济活动时,财务风险虽然会为企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也会对企业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但是,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必须清醒认识到,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的,是可以避免但不可以完全消除,所以,在企业进行风险防控的过程中,企业不能够将完全消除风险为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保障企业稳定。第二,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为风险防控带来便利。风险的不确定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防控的难度,但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企业反而有了更多机会控制风险,且风险的存在必然会产生一些征兆,这就会为企业防控风险带来便利,企业能够通过控制手段来遏制风险的传播,对企业的风险防控是一种便利。第三,财物风险收益性与损失性并存。企业的财务风险并不全是负面影响,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风险与机遇并存,在正常条件之下,风险的大小与收益的大小成正比,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应该正视风险,抓住风险中存在的机遇,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一般性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复杂企业的经营发展都是会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很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很强,这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环境原因包括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是外部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等,外部环境的变化是最难控制的,是制约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最关键因素。此外,外部环境中的多变性也很强,这就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内控制度的不完善、管理缺失造成的企业风险,这种风险相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是较好控制的,关键就在于企业加强内控、改善经营管理。

2.企业的财务管理一体性不足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存在着过度分权的现象,企业的下属单位分管着各自的财务,出现了过分追求部分利益的现象,使集体利益受到损害。这样就可能使整个企业的投资规模失控,让投资结构欠佳,引起整个企业的整体收益下降,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在筹资环节上,会表现为整个企业内部资金缺乏有效地融通,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对外举债规模失控。这种缺乏一体性的财务管理状况往往会阻碍企业的资源分配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企业的资金纽带松弛,导致企业的凝聚力变差,会削弱企业的整体优势及企业的综合能力,在集团化的管理上就会造成风险。

3.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不科学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面临着新的环境与形势,我国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这部分企业中,财务管理的方式不是很科学,领导者的观念相对落后,造成了企业的不科学做法。例如,在企业筹资过程中,无法很好地权衡资本,考虑资本的结构不全面;投资时测算风险报酬的能力不足,分析现金流量时发生错误。这就会给后续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形成管理风险。对于大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相对先进,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财务管理也应该随之改变,观念的落后以及管理方式的落后都会为企业带来风险。

4.财务决策不科学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的不规范很容易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带来风险,现代企业的财务决策是依据财务的分析以及论证来进行的,按照满意原则做出财务决策。但是,当前的很大一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存在着经验决策以及主观决策的现象,财务决策的正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其实都是由错误的财务决策引发的。在企业的筹资、投资等决策时,缺乏科学有效地方法对财务决策进行论证,对环境因素把握的不够全面,很容易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加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1.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环境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应对内部环境风险的有力手段,强有力的方法手段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运行实施的重要保障,要适应这种方法和手段,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企业明确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让他们在各自负责的范围中形成有效地制衡机制。建立健全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就是要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根据现有的企业的情况,我们可以明确企业必须做到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明确企业治理的核心,建立起权力制衡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分权制衡的结果,使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方面恪尽职守,在工作中相互制约的环境得到实现,就必须将三层组成人员的产生机制做好,实现高效率的人力资源分工,二是加强董事会建设,将经营管理权利集中是企业高效率的前提。

2.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在建设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从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入手。企业应该通过明确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者对风险的重视程度,设置互相牵制、相互制约的责任体系,建设高效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提高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其次,要强化基础性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该将各部门及成员的职责权限明确下来,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人员效率。最后,要建立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将各项经济活动纳入控制体系中,从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发生。

3.完善财务风险制度财务风险制度是落实财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在建设并完善财务风险制度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从强化员工财务风险认识入手。企业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财务风险防控的培训大会,向员工普及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第二,企业可以将风险管理专门化,设置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及风险管理人员,将涉及到财务活动的所有业务环节都纳入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第三,企业应该善于转移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设置分支机构等方式,实现风险转嫁,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风险评估机构对企业内部风险进行评估。

4.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强化企业内审部门的分析评价能力,通过科学的内部评价及分析,可以使企业更为准确的发现企业管理问题,强化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备性。此外,内部审计机构在保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还应该强化与管理层的沟通,及时准确地将企业内部控制薄弱处及缺陷报告管理者,从而及时优化企业管理,避免财务风险。

5.加强对外部环境的把控企业在强化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优化内部管理,还需要强化对外部环境的把控,以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虽然,外部环境在企业控制系统之外,但是外部环境的风险成因是可以任职的。因此,企业内部人员应该重视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等,在工作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企业的分析水平,促使财务风险把控能力的提升。

6.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之一就是信息与沟通。在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过沉重,离不开信息沟通系统的建设。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企业应当顺应时展潮流,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积极引进并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保障企业内外部信息畅通,使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得内外部信息,从而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制定财务风险防控措施。此外,在强化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重视信息化系统与内部控制系统的结合程度,尽可能将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结合,从而减少企业会计核算层次,保障财务信息真实性,降低企业内部财务风险。

篇10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概念及特征

1.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概念

所谓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就是指其在进行资金运营过程中,由于外界存在无法预测或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使银行财务也处于一种不确定性的状态中,从而可能影响本行财务状况,以致银行处于不利局面,并在财务报表中能够清晰地将这种亏损状况反映出来。财务风险贯穿于商业银行各个经营管理环节,主要有银行资本风险、资产质量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以及表外业务风险等。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则是商业银行按照全行统一的经营思想和经营原则,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风险的防范,对各个经营管理环节中产生的风险进行控制。

2.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特征

商业银行经营的是货币这一特殊商品,以办理存、贷款业务为主,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特殊企业。这种特殊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其财务风险的特征。

(1)财务风险的滞后性

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渠道多且相对分散,业务品种繁多,且期限长短不一;贷款品种较多,期限长短各不相同。特别是不良贷款或者不良资产的形成,有可能需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暴露出来。在一些风险暴露出来前一般不太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

(2)财务风险的隐蔽性

商业银行的风险与其所处的环境存在依存关系,只有在一定条件具备后,风险才会变成现实。如由于银行具有信用创造能力,因此,其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通过创建信用来维系与客户的信贷关系,并将已发生的信用风险损失加以掩盖。一旦无法掩盖,暴露出来,将给银行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3)财务风险的突发性

鉴于财务风险的隐蔽性和滞后性,若相关业务或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缺乏或风险意识薄弱,一旦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其能承受的范围,就极易突然爆发,使人措手不及。

(4)财务风险的传导性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同业间的业务联系更为紧密,相互间的依存度更高。若其中一家银行经营出现严重问题,极易出现多米诺效应,波及整个金融体系,导致银行流动性不足,资金周转失灵,进而引发社会信用危机,严重的会使整个金融系统瘫痪,形成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就是因为滥用信用,银行为老百姓提供大量的购房按揭贷款,而房地产泡沫又破裂,从而引发了次贷危机。该次贷危机严重动摇美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基础,使美国爆发金融危机。

(5)财务风险的危害性

鉴于财务风险的突发性和传导性,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一旦爆发,涉及的面就会相当广。这不仅相当难处理,而且还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如2008年从美国开始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和衰退。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的表现和原因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同业竞争日趋激励。为了保持市场地位,多数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提高,并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但由于受经营压力、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还普遍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情况,往往将盈利确定为第一目标,对经营中的风险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尤其是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更为薄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改进。

1.财务风险监控系统相对缺乏

目前,商业银行财务部门对财务风险分析相对较少,专门的系统支持也甚少。如对资产质量的风险不能及时监测,往往要待不良暴露出来才会引起重视;流动性覆盖率相对较低,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不相匹配,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化进程加快,银行同业竞争日益加剧。同时,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异军突起,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形成非常大的冲击。在这种经营环境下,商业银行为了求生存,在抢占市场、做大业务方面,投入了比较多的精力和人力、物力,财务人员对业务盈利情况较重视,同时也开发了相应系统,可以借助系统对本行经营情况,特别是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多维度分析,但对财务风险等的控制和防范就相对较弱,没有落实人员很好地加强财务风险的管控。

2.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相对落后

目前,商业银行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多数仅凭个人的理解,若业务知识较全面、风险意识较强的,财务风险监控做得就相对好些;反之,则不然。长此以往,必将对业务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多数商业银行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导致对财务部门的人员配备不足,现有财务人员日常工作的完成常要加班加点,更安排不出专门人员来具体从事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思考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等问题。因此,多数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还较不健全和完善,需要加以改进。

3.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商业银行财务部门普遍存在人员结构老化、知识相对陈旧,以及人员普遍偏紧的问题。财务人员对全行业务熟悉、了解不够,每天忙于应付繁琐的日常财务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业务或思考一些有助于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问题,包括如何进一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商业银行的职责分工中,财务部门属于后线部门,受经营压力影响,为尽可能多地节约成本,多数商业银行对后线部门人员控制较紧,一般情况不增配人员。财务部门认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部门内现有人员工作早已满负荷,日常工作的完成也常需要加班加点。若不增配财务人员,就难以很好地、深入地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也就不会主动去思考和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等问题。

三、加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

为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使其管理适应业务持续、稳健发展需要,提出以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1.加强系统建设,改进监控手段

商业银行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以银行信息化为基础,由财务部门牵头,落实相关业务部门和信科部门骨干力量,逐步开发、完善相关风险监控系统,提高对财务风险监控的及时性,以充分发挥监控效果,将财务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财务监控系统应包括资产质量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等模块,各模块建设要有前瞻性,要为业务发展、风险监控内容增加而留有空余接口,使系统能较好地满足日常财务风险监控需要。

2.加强制度建设,全面防范风险

要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持续、稳健经营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财务风险控制无小事的理念,要将财务风险控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要落实人员在梳理全行业务风险点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面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实现对整个经营活动的过程监控;要根据本行风险承受能力,梳理出每项业务的风险警戒点,设置风险预警,并将这些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二是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按规范风险监督进行实际操作,确保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有关控制措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3.加强队伍建设,适应风控需要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的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除了加强系统和制度的建设外,银行还需高度重视财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适时补充高素质人才,改善人员结构,确保财务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有时间、精力去思考内部管理提升等问题,并能安排人员去业务部门学习业务,了解业务的特点、操作流程等,便于分析其中的风险环节和主要风险点,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责任意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以便日常工作中加强监控,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四、结语

在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金融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也随之增加。财务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的整个经营过程,涉及各个业务领域和业务环节,各行应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全面细致分析风险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鉴于财务风险的多样性,商业银行应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来合理控制风险的发生,使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实现风险最小化及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