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08: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对外贸易概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聂林海表示,“外贸电商平台的政策制定,以解决方便通关问题为重点。”
“绿色通道”便利通关
伴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外贸业态相应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参与进来。不过,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线外贸卖家一般以私人物品的名义邮递货物,无法按照一般贸易申报出口,因此,不少中小企业事实上也将无法享受到便利通关、减少行政性收费、简化商检等政策优惠。
这一问题,将在商务部即将出台的促进外贸电商发展的扶持政策中得到解决方案。据透露,未来海关总署将专门针对外贸电商平台给予“绿色通关”服务。另外,在方便通关的原则基础上,电子商务对外贸易过程中的退税、融资、检验等环节上也有望建立“绿色通道”。
分析人士表示,中小企业出口涉及的“融资、通关、退税”等问题的本质,不在资源过少,而在通关不畅。中国外贸出口要提升竞争力,推行外贸综合(行情 专区)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国务院协调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财政部等多部委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各部委之间已达成基本共识,以解决方便通关问题为重点,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对外贸易服务的进程。”聂林海表示。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商务部加大对外贸电商平台企业的调研工作,商务部外贸司也首度参与到电子商务有关政策的制定工作中。商务部此前的《关于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提出,将为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提供政策支持,对重点平台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外贸形势复杂严峻,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销售渠道和贸易形势,突破了传统外贸销售模式所受到的制约,有利于企业简短贸易链条,建立自主营销渠道,形成新的贸易增长点。
支持外贸综合服务
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贸环境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均明显放缓。要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会议就此提出了制定便利通关办法、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六项举措。在促进外贸发展、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国六条”中,首次提出“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
所谓外贸综合服务行业,即以整合各类环节服务为基础,然后统一投放给中小外贸企业,其主要服务包括融资、通关、退税以及物流、保险(行情 专区)等外贸必须环节。亿邦动力网分析人士判断,新的政策将从多方面促进外贸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推动外贸电商服务业的崛起,外贸B2B服务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据悉,此次促外贸“国六条”的支持对象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这类企业的订单分散、金额小,以线下方式提供服务成本高且效率低,因此,采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的电商服务平台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从“国六条”中还可以看出,政府更愿意推动能够提供集约式、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这将促使大批外贸B2B服务商由提供单一服务向提供综合服务转变。分析人士指出,通过第三方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聚合千万小企业的业务,化零为整、转危为安,势必将在平台上集成更多的配套服务。
“目前国家还没有办法直接解决中小卖家的通关问题,但可以通过支持产业链上的服务环节去间接解决这一问题。一旦卖家的通关问题解决了,资金、结汇、退税等老大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说。
外贸电商市场可观
ComScore统计数据称,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目前为440亿美元,占同年电商总规模的14%。敦煌网统计数据则显示,如今中国区上规模的外贸电商,包括eBay、亚马逊、敦煌网、速卖网四大平台,成规模的企业已经达到数十万家,保守估计,2012年中国境内外贸电商整体销售额近百亿美元。
但是,与201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3.8万亿元的数字相比,其规模毕竟还微不足道。敦煌网CEO王树彤表示,90%以上的传统外贸电商依然徘徊在门外,如何把大量的外贸企业领进门,既是巨大的挑战,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一、商务英语函电概述
(一)商务英语函电的概念
商务英语函电是对外贸易领域人们借以沟通的书面工作语言, 以外贸知识为背景、以外贸语言为载体的电子书信。 商务英语函电是对外商务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商务英语函电最常用的内容包括:建立业务关系、询盘、发盘、回复、销售合同、包装、保险、赔偿、仲裁等。
(二)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
商务英语函电是国际商务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联系方式,是开展对外贸易业务和有关商务活动的基础及重要工具,因此,熟悉运用并正确理解商务英语函电出现的新特点,是顺利进行商务业务活动的前提和条件。
1.作用地位中心化
当产生贸易纠纷时,它有可能左右纠纷解决的结果。对外贸易越来越依赖于单据交换的过程,商务英语函电的中心化作用也日渐明显。
2.传输方式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信函在业务交流中不再占主导地位,而是很大程度上代之以传真、互联网、邮件等更为迅速、方便、经济的通讯手段,但在信息和形式来看,其基本格式、表达方式和内容都没有大的变化。
3.书写格式自由化
商务英语函电的公函,其写作格式有多种风格,有专业式、简洁式和庄重式。函电格式自由化主要体现在信头、呼语和信内地址等方面。随着贸易双方业务联系的增多与贸易关系的加强,彼此间的了解与沟通日益深入,有个人内容渗入公函的趋势,这也助长了其格式的自由化。
二、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功能与优越性
(一)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功能
1.物色贸易伙伴
物色贸易伙伴是开展对外贸易的前提。在传统方式下,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为了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必须付出极高的代价。而利用商务英语函电物色贸易伙伴,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2.咨询和洽谈
“咨询、洽谈是每一笔对外贸易业务的必经程序,也是交易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因特网进行咨询和洽谈可以跨越面对面洽谈的限制,提供多种方便的异地交流方式。
3.网上订购与支付
商务英语函电可借助网站中的邮件交互传递网上的订购,并可通过银行和信用卡公司的参与实现网上支付。
(二)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的优越性
商务英语函电提供企业虚拟的全球性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其优越性主要有:
1.提高了通信速度,尤其是国际范围内的通信速度。“商务英语函电一方面破除了时空的壁垒,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各种社会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将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布局和结构。
2.节省了潜在开支,如电子邮件节省了通信邮费,而电子数据交换则大大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
3.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
4.提高了服务质量,能以一种快捷方便的方式提供企业及其产品的信息及客户所需的服务。
5.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即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服务。
6.最重要的一点是,商务英语函电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与传统的对外贸易业务运作方式相比,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
(一)显著降低对外贸易成本
与国内贸易相比,对外贸易的单证数量繁多,处理费用高昂。“通过商务英语函电进行对外贸易,既可节省大约90%左右的文件处理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算、汇款的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还可节省利息开支,成本优势十分显著”。
(二)显著提高交易效率
利用商务英语函电开展对外贸易,买卖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的格式合同、提单、保险凭证、发票和汇票、信用证等,使各种相关单证在网上即可实现瞬间传递,大大节省了单证的传输时间,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因纸面单证中数据重复录入导致的各种错误,对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十分明显。
(三)提高客户满意度
由于世界各地存在时差,进行国际商务的谈判就相当不便,对企业来讲,在传统的条件下,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客户服务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四)扩大贸易机会
因特网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彻底消除了地域的界限,对减少对外贸易中的有形和无形壁垒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结论
总之,在对外贸易活动中,要善于运用商务英语函电,实现利用商务英语函电开展对外贸易,它不仅改变了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而且对传统的贸易方式带来冲击。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显著降低对外贸易成本,交易效率显著提高,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扩大了贸易机会,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更快的向前推进。只有充分应用好商务英语函电,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有助于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贸易关系,树立自身的良好商业形象,促进对外贸易活动的双方相互交往沟通和传递信息,从而获得交易的成功,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
[1]程同春.新编国际商务英语函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纵观世界经济可以发现,任何一个谋求自身发展和增进本国国民财富的政府,都希望能趋利避害地利用对外贸易来发展本国经济。世界各国中也不乏将国内发展战略与政策延伸至国际贸易领域,相机抉择地利用对外贸易战略与政策作为增强经济实力与巩固竞争力之重要手段的国家[1]。具体来讲,对外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大体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对不同国家或不同国家或不同类别国家所实行的对外贸易国别政策;对不同商品或不同类别商品所实行的进出口商品政策。
一国对外贸易政策是以增强国家国际综合竞争力为宏观目标,以提高本国居民收入及社会福利为具体目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同时,由于各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又使得其贸易政策具有非静态变化的基本特点。例如,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宗旨是服务于其全球霸权地位的巩固与发展;俄罗斯对外贸易政策的宗旨是利用能源出口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日本则是通过对外贸易奠定其科技优势地位。上述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随偶有变动,但其宗旨却保持着一定的延续性。因此,《贸易政策比较》课程的重点,理应放在对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政策动态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法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了解贸易政策的延续性与波动性。但现行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着知识点重复、政策比较实例较少、各国政策特点分析不足等一系列有待改进之处。
一、《贸易政策比较》课程中概念的教学创新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本科阶段所采用的《贸易政策比较》课程,在开篇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中往往包含以下几点内容:国际贸易中的专业词汇及其概念;国际贸易产生的发展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变化的特点;国际贸易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其用意是使学生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有一个直观性的了解,同时学习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掌握不同阶段国际贸易的特点与变化。但是,对于本科阶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与其前面所学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两门课程多有重复,而且,不同教材其专业用语也不尽相同,极易造成学生对国际贸易基本概念记忆混淆,或概念模糊。
因此,笔者建议在《贸易政策比较》课程体系中对本部分可做出如下更新:
第一,以教师课堂带领学生简单回顾相关概念为主要方式,强调概念的理解,而不再要求学生对具体概念强制性记忆。例如,在“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概念回顾中,可主要阐述其分布特点,以及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地位的指标。同时,引用中国、美国及其他各国近10年的进出口数据,对比分析其在世界进出口市场中所处位次。再如,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概念中,除讲述进出口商品结构外,还应着重分析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所反映的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贸易与国内经济联系的具体情况,使学生认知到国际贸易的最终目的是为发展本国经济所服务,其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第二,强调Excel等统计软件工具的运用。基于多数学生对统计表格阅读、分析知识的欠缺,在本部分教师可针对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差异化实施实训课程的相关训练。例如,使用Excel表格时可分为如下步骤:1.填写我国1978-2009年度进出口商品结构数据,区别不同统计指标的经济含义;2.令学生找出所占比重较大的商品种类,并结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中所学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SITC中的分类标准,总结我国进出口商品的具体类型;3.通过对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减比例(%)的计算,观察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商品结构上的变化,对照与变化折点时间相符的我国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细节,找出其中所蕴含的国家对贸易政策宏观调控的具体思路与趋势。
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国际贸易相关理论性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各种常用国际贸易专业词汇;另一方面,强调概念的灵活运用,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对相关统计软件、统计表格、统计图表的认知程度,加强其自我动手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贸易政策比较》中“政策和措施”解释的教学创新
在现行《贸易政策比较》课程体系中,通常将“政策和措施”部分作为重点内容,其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政策概述、国际贸易政策演变、进口关税及非关税措施、出口管理方法等。笔者认为,在这一部分可适当减少对概念性问题的阐述,转而增加对与现实世界相耦合的国际时政及其与贸易关联性的内容讲解。例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部分,在帮助学生分析、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与构成、类型与区别的基础上,着重讲述各国政府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实质是,代表本国统治阶级,为本国统治阶级利益及本国的经济发展服务。其出发点主要是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有利于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积累资金并维护本国对外的政治关系。各国政府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往往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各国的经济发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思想和外贸理论而随时调整和改变。但不论如何变化,总不外乎是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演变部分,重点讲述:自资本主义初期重商主义的产生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的进化过程,以及现阶段国际贸易所呈现出的保护与自由结合的混合贸易政策。这里,可引用如下的中美两国贸易政策演变为实例。(1)中国实例:1978年之前,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是以世界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为主要贸易对象,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力争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与制裁;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转向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更加强调国际间的沟通与合作,将对外贸易转变成为引领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并通过鼓励出口等措施的实施,扩大外汇储备、增强综合国力。(2)美国实例:在2007年金融危机波及国内实体经济之前,美国一直是自由贸易的积极倡导者,但是应当看到其贸易政策的利己性和攻击性,特别是美国“301条款”表明美国贸易政策的实质是美国利用贸易政策推行其价值观念的一种手段,其威力不在于条款本身,而在于它所带来的报复性后果和制裁的可能;2007年以后,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扩散,基于向外扩散危机以及提高国内就业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国主动放弃了对自由贸易的捍卫,转而公然违背WTO准侧,持续加大贸易保护,这一切均是美国贸易利己主义的集中体现。
进出口关税措施部分,则重点应放在进口方面。主要包括进口关税的税率标准、分类标准、普惠税的给惠方案等,在细节上,应关注学生对非关税壁垒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进口配额方面,以中国为例详细阐述绝对配额、关税配额的定义与区别;在自愿出口限额方面,使学生分清自愿出口限制的原因、配额的协商机制;在进口许可证制度方面,重点讲述进口许可证发放规则、发放手续、管理程序以及进口许可证的种类等;在外汇管制方面,帮助学生理清数量性外汇管制、成本性外汇管制、混合性外汇管制在管制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中国自1994年实行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取消原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行的双轨制度的原因及其影响等。
出口管理措施部分,重点在于分析不同国家对出口的鼓励措施和实际应用效果评价。例如,我国出口信贷政策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优惠措施及具体实施细则;短期信贷、中长期信贷的政策提供与企业选择之间的耦合关系;出口补贴,特别是中美两国农产品出口补贴制度的联系与区别,详细向学生讲解WTO《农业协定》第10条之规定(即不得通过出口信贷和食品援助来规避出口补贴减让承诺,并要求按一定的纪律来管理出口信贷和食品援助);偶然性倾销、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的原因与影响。
综上所述,在第二部分“政策和措施”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必须从全球现阶段经济与贸易发展变化的特点出发,通过对比分析、引用实际案例等多元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贸易政策及其执行措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能够正确解读国际贸易热点问题的起因与后续可能发生的影响。
三、《贸易政策比较》中“国际贸易的基本准则”的教学创新
传统的《贸易政策比较》课程中,“国际贸易的基本准侧”部分将解读WTO原则作为重点部分,主要阐述WTO中的非歧视性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透明度原则等。在传统教学课程中,对本部分往往单一注重基本准则的文件性解释,针对具体操作以及如何在WTO框架下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实际案例较少。
因此,笔者建议在这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中,应将美国等发达国家如何利用WTO准则干预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以及新世纪以来我国如何应对历次WTO诉讼等案例作为重点,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如何合理运用WTO准则。例如,在本部分中,添加“发展中国家与WTO案例”,讲述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运用WTO准则的具体措施,具体案例,如美国向WTO提起的关于对中国用于生产钢、铝和化学产品的多用工业原料实施出口限制的投诉,本案的诉讼方都以WTO准则和中国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即《入世议定书》)的承诺为重要的诉讼理由,美方的诉讼理由主要包括中国以出口配额、征收出口税以及建立招标体制分配矾土,氟石和碳化硅配额,向企业收取费用等,违反了中国在 《入世议定书》和《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中关于取消出口产品税费和出口限制的承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入世议定书》中附件6仅列明84个税号的商品不承诺取消适用于出口产品的全部税费,许多在近年引起关注的资源性产品(如稀土、锰等)并未被列入,这为今后的争端埋下了伏笔:由于中国对稀土等战略性资源的出口配额及关税制度和此案中涉及的9项原材料适用的WTO条款差别不大,因而,若WTO做出不利于中方的裁决,可能会引发中国更多的贸易政策在WTO的争端仲裁台上成为被告[2]。
除此以外,在本部分中还可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各班学生的兴趣度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适当讲述美日贸易冲突、欧美钢铁保卫战等著名案例,提高学生对WTO准则的认知度,并使其能够根据现实案例分析WTO准则如何适用于不同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如何利用准则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等。
四、《贸易政策比较》中“国际贸易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教学创新
在本部分中,笔者认为,讲述的重点应放在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利弊分析以及国际贸易新变化所带来的政策取向问题上。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分析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与成因。在含义方面,应明确阐述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并分析广义经济一体化与侠义经济一体化在概念上的区别;在成因方面,以“三环外交”、北美自由贸易区、美洲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实际案例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成因与必然趋势。
其次,以欧盟为例,讲述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演变过程,以及经济一体化给欧洲各国带来的影响。例如,欧元区的成立,实际上加速了整个欧洲经济一体化,而非仅仅局限于欧盟成员国,其后续影响应结合当前欧盟国家,如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出现的财政危机,着重分析欧洲经济一体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列举其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经济一体化并尽善尽美,而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第三,结合我国及东亚周边地区形势,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联系与区别。在这一部分,也可对未来APEC的发展趋势,以及亚元区形成的可能性进行展望,加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能力,促进其多元化经济思维模式的形成。
五、总结
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而各国贸易政策的适时调整则凸显了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正如前文所述,《贸易政策比较》课程是本科阶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教学重点应有别于《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两门课程:(1)《贸易政策比较》应更注重对各国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采取的贸易政策的比较分析,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定义与概念的讲述;(2)《贸易政策比较》应更注重对现实案例的解读,其案例的特点应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即结合当年发生的各国贸易摩擦、贸易政策调整等;(3)《贸易政策比较》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国际贸易政策能力放在第一位,力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具备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使各个国家经济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强,使各国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在文章《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中作者给出了我国07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其值高达66.82%,文章作者对其给出了一定的分析.
下面我就围绕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趋势来阐释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一、我国现行对外贸易依存度
(一)现行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概念
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外资利用度。其中,对外贸易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具体又可以分为出口依存度(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进口依存度(进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以上定义可知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计算公式为: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进口贸易依存度=进口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出口贸易依存度=出口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以上三个定义之间的关系为: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贸易依存度+出口贸易依存度。
(二)现行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分析
根据所得数据,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整体上是增长的(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2008年和2009年的贸易依存度下降,到2010年贸易依存度又开始回升),而且增长速度很快,到2011年和2012年时又稍微有一点下降。如此之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能说明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吗?
外贸依存度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程度和相互依赖程度,但同时也要看到,它只是两个数的比值。对外贸易“依存”度并不等同于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赖”度,更不等于风险度,没有国际组织或国家认为该比率越高,国家依赖越大,外部风险越大,反倒是封闭经济体的风险更大。同时,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计算方法本身有一定缺陷,即分母是增加值,而分子是交易额。
二、合理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统计对外贸易创造的,我们应该明确对外贸易额不等于对外贸易所创造的,那么如何去定义和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才能使其合理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的依赖程度呢?对此,王勋涛提出另外一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定义。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经济活动总额×100%。其中:经济活动总额=总产出额+进口总额。这一关系式是用对外贸易总额在经济活动中所占比重来反映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现我们要用2.1给出的定义来计算贸易依存度,由上文的定义可知,只要知道总产出额的货币形式,便可知经济活动总额。
三、多元统计回归模型
为了准确地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必须从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入手,建立多元统计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
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基本因素有:经济规模(即GDP的大小)、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外开放程度、国民收入的构成、汇率水平的影响以及人口数。
接下来,我就从经济规模、对外贸易总额以及人口数这三方面对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影响来分析。
通过观察图1,我们可以看出外贸依存度对、对外贸易总额和人口总数存在线性关系。
图1 对外贸易依存度与GDP、对外贸易总额、人口总数的散点图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应该认识到现行对外贸易依存度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外贸依存度在不断上升,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的结果,随着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国际金融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不断加深,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2009年我国采取了一些有利的外贸政策以后,我国经济逐渐恢复正常.这说明: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也能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国民经济持续稳定。
从长期看,为了利用好对外贸易依存度这把双刃剑,减缓国际经济波动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应稳定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扩大内需,将中国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建立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基础上.中国的国内市场容量潜力巨大,这正是很多外商看好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在中国和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逐渐增多的情况之下,扩大内需不失为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良方。
参考文献:
1.2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种类 对外贸易是涉及到多个国家法律制度、经济政策以及交易习惯的商品交易活动,因此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风险也是比较繁多,根据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过程分析,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主要有:①外汇风险。在对外贸易中不可避免要使用外汇进行交易,但是由于外汇汇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企业在交易的时候及时了解交易方之间的汇率变化,避免出现经济损失。一般情况下外汇风险主要包括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融资风险等。②信用风险。随着我国企业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外贸企业的拖欠款现象非常严重,这些问题的发生主要是信用风险。对外贸易需要买卖双方经过多环节的接触与交流,在此过程中双方就会可能发生经营变化,而对此这些变化企业可能会采取隐瞒的方式,导致货款的拖延、拒收货品等。③企业财务风险。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为了能够在对外交易中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它们就会以赊销的方式扩大企业产品的营销,而在赊销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过大的财务风险会导致企业的坏账率上升,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④国际环境风险。国际环境风险主要针对的对外贸易国家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所说的,对外贸易国家如果出现任何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度,都会对贸易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这些风险存在着一定的不可以预测性。
当然中小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述的集中风险之外,中小企业还面临着企业管理风险、企业运输风险、企业融资风险以及国际经济环境风险、国际金融货币风险等等,只是这些风险在具体的中小对外贸易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条件所产生的影响效果不同,因此在制定中小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措施时要根据影响中小企业主要的风险因素制定具体的措施。
2 中小外贸企业风险防范措施
中小企业由于受到经营规模以及信息来源渠道相对单一的限制,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常常处于劣势一方,它们面对的贸易风险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发生因为中小企业没有防范对外贸易风险而导致经济损失的案例非常多。因此中小企业制定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很重要。
2.1 加强风险防范的体制建设 首先中小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结合对外贸易的情况在中小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对外风险防范机构,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如果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不大或者其没有必要专门建立风险防范机构的话,其可以采取建立风险防范管理委托制度,通过委托实现企业风险的转移,规避企业的对外贸易风险;其次建立客户信息调查机制。中小企业要根据对外贸易的情况,建立客户信息调查机制,掌握交易对象的经济信息情况,及时发现交易对象的经济问题,避免交易风险的出现。
2.2 加强外贸人员的素质建设 首先中小企业要积极引进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可以帮助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其次加强外贸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保证企业员工在各个交易流程相互间协调,避免贸易流程的顺利进行受阻;最后开展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使企业内上至领导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都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时刻做好抵御、防范外贸风险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内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内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化,如今的企业社会责任所关注的范围已经十分全面,包括产品质量、劳动保障、环境保护等。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已经成为了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需要我国企业始终坚持的重要理念,社会责任主要强调企业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员工、环境等承担责任,这与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坚持以人为本,保证社会经济、人与环境的共同发展基本吻合。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推动企业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联系,以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有效缓解贸易摩擦
企业社会责任对出口贸易的开发和利用有着相关规定。要求企业在对出口贸易进行开发利用时,应提升自身科学调查和评价的能力,统一规划开发利用区域的洪水灾害控制,企业供水、排水不得损害他人或是公共利益,国家鼓励企业开发利用水能、水运资源,但是限制在水源不足的地区工业的耗水量。现阶段西方国家的绿色壁垒等政策增加了与我国的贸易摩擦,而这一系列规定,要求我国企业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重视社会与他人利益,能够有效缓解贸易摩擦,保证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促进外贸企业的转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粗放型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科学集约型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现阶段企业发展必然遵照的模式。我国国际贸易的正处于顺差的状态,外汇储备充足,应适当减少国内低劳动成本企业,加快企业转型。企业社会责任中SA8000等规则要求企业提升劳动者待遇,维护劳动者权益,外贸企业可以将这些规定作为促进企业转型的机遇。并且,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会再仅仅关注商品价格,而是更多的关注企业形象、社会影响力等,能够有效推动我国企业产品竞争优势的转型。
(四)加强企业对员工权益的维护
现今我国很多企业还存在着侵害员工权益的现象,员工经常会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工伤事故也频频发生,人身安全得不到切实的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企业提升相关法律意识,转变经营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满意度、归属感、认同感,从而更多的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三、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消极影响
(一)削弱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力
我国在国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生产出的产品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优势,是因为其劳动力的低廉、劳动环境的恶劣以及对环境的破坏,而企业社会责任准则强调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和对环境保护,这将会使企业的资金投入大量增加,提升生产成本,从而使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二)降低外商对投资的吸引力
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因素是价格低廉的产品,这类产品的生产主要是依靠生产材料和劳动力的成本较低,而企业社会责任准则要求企业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了企业生产成本,失去了原有产品低廉的优势,大大降低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
(三)限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现今大部分的企业社会责任准则都根据由发达国家实际情况制定的,这也使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上经常可以利用保护人权等名义限制我国的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减少就业机会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企业社会责任准则的实施,对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极大的影响,这些企业为了转型,必须进行裁员,将会导致大量的劳动人员失业,减少了社会上的就业机会,同时对社会安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全球贸易发展进程逐渐加快的过程中,我国若是想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就必须要转变以往的对外贸易观念,树立全新的贸易观念。在以往的对外贸易中,因为我国企业对品牌营销不够重视,从而使得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所能获取的经济利益有限。针对这样的情况,国家必须要重视品牌营销,并让对外贸易企业了解到品牌营销的重要性,进而促使企业能够树立品牌营销意识,通优秀品牌的打造而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
1品牌概念
品牌就是企业代表性的商标或者是图形,就目前的品牌形式分析后可以发现,大多是由字母、名称等组合形成的,组合后的品牌具有一定的设计性,同时还包含了一定的意义[1]。就目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分析可以看出,有大部分消费者在消费中有品牌意识,当其倾向某一品牌的时候,就会优先选择这一品牌的商品,同时品牌还是一个企业的代表,提到某一品牌,人们就会想到这一企业的信誉、文化以及商品质量等相关内容,所以说,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对提高其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2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品牌营销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2.1品牌意识较为薄弱
在对外贸易中,我国出口的商品数量是庞大的,但是在众多的商品,仅有一小部分有自己的品牌,而大多数商品都是没有品牌的,这样的情况就使得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底层地位,商品的销售价格十分低廉。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企业的品牌意识较为薄弱,很多企业都没有树立有企业内涵的品牌标志。同时,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的情况下,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增大,数量增多,但是商品的品牌一般都是外商品牌,这样的情况对我国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有着不利的影响。
2.2品牌保护意识较为匮乏
在对外贸易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商标抢注,而我国企业对此方面的关注不多,这样就使得企业想好的商标被其它企业所注册,而即使部分企业关注了这一内容,但是因为抢注者提出的商标转让费用过高从而放弃商标,这些情况的出现充分说明了我国企业品牌保护意识较为匮乏,这样的情况对品牌营销有着不利的影响[2]。
2.3营销方式较为单一
我国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主要是从价格、广告等方式入手进行营销,这些营销手段可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因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这些传统的营销方式的作用越来越小,面对这样的情况,品牌营销作为新的营销手段应该被充分地应用。但是因为我国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从而忽视了品牌营销的作用,并没有将品牌营销和其它营销方式结合起来,这样的营销现状就导致我国企业品牌现代化以及全球化特点不显著,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比较低。
3做好我国对外贸易品牌营销应该采取的对策
3.1增强品牌意识,树立品牌保护理念
我国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然后以企业产品生产、企业文化等多重因素为基础来打造合适的品牌,代表企业,同时,在国际市场中商标抢占这一问题较为严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企业应该树立品牌保护理念,以相关法律基础为后盾,维护企业品牌以及产品[3]。
3.2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方式,增强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以此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展览会等进行营销,国际展览会并不是每个对外企业都可以参与的,这本身就是对企业实力的一种认证,因此,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加深其影响力;其次,企业应该对当前网络以及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充分地应用。现在网络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交流日益密切,所以企业应利用微信、微博等进行品牌宣传,让更多国家了解这一品牌,接受品牌;最后,企业可以通过用户体验的方式来让更多国家的人民了解品牌产品,通过网络销售的方式来拓宽品牌产品销售范围,以此来实现品牌营销的目标。
3.3准确定位品牌
在市场瞬息万变的背景下,企业进行品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创新这一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深入调研,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意见进行参考,以此为基础来设计有现代感、有国际感的品牌标志,从而加深人们对品牌的第一印象。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根据管理技术、生产技术以及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的发展来对品牌定位进行适当的微调,以此来促使品牌定位更加的准确和清晰,同时还应该对产品的优势进行分析,将此作为品牌定位的考虑因素之一,从而增强品牌的生命力,延长其使用周期[4]。
3.4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其基础还是产品质量,若是产品质量不达标,那么无论品牌营销多到位,都不会受到消费者的信赖和喜欢,因此,为了做好品牌营销工作,首先就应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对外贸易企业,其主要参与的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而国际对产品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若是企业想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让国际市场认可这一品牌,就必须从产品质量入手,通过生产质量有保证,并且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来打响品牌。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处于劣势地位,这不仅和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较少有关,还和企业品牌形象有着一定的联系。众所周知,我国是制造大国,很多外国企业的产品零件等都是在我国制造的,但因为外国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同时有自己的品牌,所以其市场竞争力依然很强,反观我国企业,有品牌意识的较少,大多数企业都没有鲜明的品牌标志,从而使得我国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劣势,鉴于这样的情况,培养我国企业的品牌意识,打造有特色的品牌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赵俏姿,丁会凯.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及品牌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2,(18):213~214.
[2]马中超,丁宇,李文胜等.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品牌营销问题分析[J].经济师,2014,(5):11~12,15.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139-02
1 义乌市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1.1 义乌市对外贸易是依托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起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源资本和国内市场,是靠市场开发、民间资本原始积累自然演进形成的。日益发展壮大的义乌小商品市场集中了全国各地的优势产品,全国各地生产的非常有优势的小商品都往义乌集中,“全国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这个平台成了义乌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所在。义乌市场国际化水平逐年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采购商和外贸公司常驻义乌,把义乌市场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比如,义乌周边的浦江水晶、永康五金等优势产品都通过义乌市场来扩大出口。
1.2 “贸工联动”战略有力促进了整个外贸产业的发展
随着“贸工联动”战略的实施,义乌产品从“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转变为“小商品义乌造”,形成了义乌自身的产业基础,区域块状经济日渐崛起。义乌市一批优势行业和规模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义乌已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拉链、玩具等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优势行业,先后被授予中国拉链产业基地、中国制笔工贸基地、中国化妆品产业基地、中国袜业名城等称号。“贸工联动”既挖掘出了义乌经济的新增长点,又有力地支撑起了市场的发展,销地型与产业型的有机结合,这就是义乌市场的活力之源。
1.3 义乌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从整体上看,依托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起来的义乌市对外贸易的结构层次还比较低,主要还是依靠低价竞争,必然会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等国际因素及我国劳动力、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成本不断上涨等国内因素的不利影响。义乌市产业整体素质还不高,存在规模经济优势不足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缺陷,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市场秩序的规范和资源缺乏等都是必须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2 义乌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从可持续发展概念出发,可以得出区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含义为“在维持本区域生态环境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区内外资源,优化对外贸F易结构,改善对外贸易条件,促进对外贸易数量和质量的同步增长,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义乌市对外贸易的特点,对义乌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分为四个方面:外贸总量稳定增长和结构改善、外贸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和环境保护与资源的有效利用。
2.1 外贸总量规模和外贸结构评价
外贸总量的稳定增长,包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持续增长,即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是外贸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义乌市进出口总值和外商投资额都保持着较快的稳定增长,外贸依存度相应提高。另外,随着货物出口量扩大和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义乌已成为浙江省服务贸易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贸易结构的改善是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以从各种产品出口结构和出口市场分布来分析。义乌市出口商品结构层次还不高、附加值低,且容易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2007年,欧洲、亚洲和美国是义乌市场出口的前三大市场,各占总出口额30.68%、31.02%、16.13%。从单个国别出口总量的排名来看,依次是美国、阿联酋、俄罗斯、德国、乌克兰、西班牙、韩国、英国、意大利和印度,美国为16.13%、阿联酋为9.08%。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使义乌市以低价竞争的小商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及保障措施等国际贸易摩擦。
2.2 外贸企业经济效益评价
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外贸企业的生存发展,是外贸持续发展的保障。对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应把外贸企业分为生产性外贸企业和流通性外贸企业来分析。2007年,义乌市生产性外贸企业出口107622.8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55%;流通性外贸企业出口59791.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42%。从进口额看,2007年生产性外贸企业进口12148.14万美元,也多于流通性外贸企业的3252.90万美元。生产性外贸企业是义乌市外贸的主力,由于整个大市场环境的支撑和“贸工联动”战略的实施,其经济效益较好。而义乌市流通性外贸企业的效益则较差,小型外贸企业居多,生命周期极短,且声誉不佳。出口退税的调整对流通性外贸企业的影响也较大。
2.3 带动本地区经济增长能力评价
通过对外贸易,有效利用本地区的技术、资本、劳动力以及其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带动能力可以用外贸对GDP的拉动度来衡量。义乌市对外贸易对GDP的拉动度较高,尤其是2003年与2005年,义乌市净出口增量甚至稍稍高于GDP的增量。
产业结构大体上决定了对外贸易结构,是对外贸易的依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对外贸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为第二、三产业比重。义乌市产业结构逐年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但是,在三产业结构总体得到优化的同时,从单个产业层次来看,仍然偏低。
2.4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评价
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对外贸易发展的物资基础,对外贸易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应该保护和改善本区域生态环境。与外贸有关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净排放量、进出口能源节约程度等反映了对外贸易的生态效益,即外贸带来的生产、开发、储存、转运以及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2007年2月,义乌市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工作较好。但是,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严重告急仍是义乌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是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电力。
3 提高义乌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策略探讨
3.1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应提高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鼓励发展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则是一项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的长远之计。例如,高新技术纺织产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纳米技术袜子、内衣等纺织产品,义乌纺织品出口量和纺织品企业都较多,但应用纳米技术的只有为数几家。从出口市场结构看,义乌出口市场集中,主要是欧洲、亚洲和美国。欧洲市场又集中在俄罗斯、乌克兰和德国,亚洲市场则集中在中东几个国家。随着中非关系的加强和经济合作的加深,非洲市场可成为是义乌开拓新市场的重点,有实力的企业则可以直接投资非洲,更好地打开非洲市场。
3.2 规范流通性外贸企业经营模式,加强对外贸诈骗案防治力度
义乌流通性外贸企业按操作模式分主要有三类:业务部、办事处和经合法登记注册的外贸公司。虽然义乌有义乌文化、环境及小商品的特殊性,但通过对经营方式上的规范以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已是一个必须直面的实际问题。义乌流通性外贸企业的操作模式导致义乌市外贸出口秩序的混乱,这是义乌市对外贸易诈骗案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发的外贸诈骗案反过来又影响到义乌市整个外贸行业的诚信形象,形成恶性循环。义乌市委、市政府已在全国率先引进了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对市场经营户实施出口信用保险,并实行公告“黑名单”制度以避免经营户再次上当受骗。但是,规范流通性外贸企业经营模式方能从根本上防范高发的外贸诈骗。目前,义乌市还应加大去外贸诈骗案的惩治力度,提高外贸诈骗者的犯罪成本。
3.3 拉长小商品产业链,提高对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拉动能力
义乌市场中的小商品多为终端产品,“贸工联动”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发展小商品市场的同时发展了支撑产业链。义乌市要继续努力的就是寻找突破口,拉长小商品产业链。义乌市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链向高科技行业发展,吸引更多外来投资企业投资,提高外资投资里中大项目投资的比例。提高对外贸易对社会经济拉动能力的另一个方面是扩大进口的作用。重商主义思想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影响较大,重出口轻进口,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常为人们所忽视。从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设置来看,以消费品为主,对本地区产业经济拉动有限。义乌市的生产企业仍将是进口高科技设备和中间产品,扩大进口作用的主体力量,应更加注重对生产企业的导向和扶持。
3.4 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两型社会”
生产、开发、储存、转运以及销售使用等对外贸易带来的各个环节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都存在影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义乌这个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小城市来说尤为重要。由于资源环境问题存在外部性,完全依靠市场无法达到资源配置最优状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需要将负外部性的社会成本内部化,以降低污染排放和资源滥用,也应将正外部性的社会收益内部化,使具有正外部性的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达到社会最优的供给水平等等。因此,义乌市政府应把惩罚环境污染和奖励环境保护工作更加严格细致地开展下去。
4 结语
对照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义乌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外贸结构层次不高、市场过于集中;流通性外贸企业存在效益和诚信问题;对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拉动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资源“瓶颈”仍是摆在义乌市对外贸易发展的一道坎。针对上述各个问题,义乌市应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规范和扶持流通性外贸企业,加强对外贸诈骗案防治力度;拉长小商品产业链,提高对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拉动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两型社会”。
参考文献
[1]谷志红,刘东晓,王会青.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5,(5):18-19.
[2]李明生,何天祥.区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J].求索,2005,(2):8-11.
[3]刘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贸易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1999,(2):56-60.
[4]缪慧.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