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艺术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6 16:08: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家庭艺术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家庭艺术教育

篇1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长要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表扬时要注意:一要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外貌;二要表扬孩子的主观努力而不是天资聪慧;三是要表扬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成长而不是最终结果;四是要表扬孩子的奇思妙想而不是打击;五是表扬的方式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与孩子的需要;六是表扬要及时;七是表扬要在积极接纳的基础上以客观事实为前提。

2 鼓励的艺术

心理学中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告诉人们积极的期待与暗示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这个效应说的就是要给孩子积极的期待与暗示,比如“你能做的好吗?”“我相信小宝贝能做好!”这两种说法对孩子的影响是显然不同的。鼓励孩子时应注意:一是鼓励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二是鼓励孩子勇敢地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三是鼓励孩子确定一个自己期待的目标;四是鼓励孩子敢于担当,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五是鼓励孩子从小学习做家务;六是鼓励孩子敢于挑战自己的极限;七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不管对与错),并能加以引导;八是多给孩子积极的态度而不要事事干预。家长只有你相信孩子时,孩子才会相信自己!

3 奖励的艺术

奖励是对孩子的言行的一种肯定与赞赏,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家长可以对你们的孩子做一个调查,比如可以问问孩子:如果你想得到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是什么;如果你可以与爸爸(或妈妈等)进行一次活动,你想做什么活动;你希望与你的朋友们一起做些什么等等之类的问题,从而了解孩子的需求。其次要交替使用不同的奖励,比如实物类(吃的、玩的、学习用的、穿的等等)、活动类(外出旅游、与朋友玩、郊游、球类、棋类、游戏、看电影等等)。三是奖励要及时;及时奖励才会有激励性,才能强化行为。四是可以用奖励的方法来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但运用这种方法时,家长需要耐心,要让孩子反复实践,因为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反复是孩子的天性,家长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看到孩子反复不要随意责备孩子而要反复提醒与督促孩子,陪伴孩子,直到良好习惯的形成。

4 批评的艺术

在批评孩子时,家长一定要记住:任何错误的行为后面都会有正确的动机与合理的情绪。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首先肯定孩子的动机,理解孩子当时的情绪,然后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错误的方式与手段,并与孩子讨论这件事应该怎么做更好,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做。最后还要与孩子讨论怎样为这次的错误行为承当什么责任,接受怎样的惩罚(惩罚与体罚是有区别的,当然家长要把握惩罚的适度与效度)。批评要及时,批评时要多关注孩子的错误行为,千万不要伤及孩子的自尊与人格;并明确表达你的感受、你的心情、你的期待;千万不能随意打骂孩子。因为打骂孩子只会造成另一不良行为发生:如说谎、逆反、双重性格、仇恨等等。

5 沟通的艺术

交流促进了解,沟通成就未来。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有效教育孩子的前提。当家长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的时候,家长就会发现,你希望孩子变成怎样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孩子能把家长的期待内化成自己前进的目标而不需要家长的时时督促与监管。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一是要更新观念,调整心态。家长养育孩子是为了尽一份社会义务,孩子是社会人而不是好家长的私有物,只有有了这样的心态,才不会溺爱孩子,才会尊重孩子。我们应该树立“把孩子当朋友但不全是朋友”,一些规则还是需要家长来提出来并一起遵守,孩子尊重家长应该是不变的真理等等。

二是家长要弯下腰来和孩子交流,给孩子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到这里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你来说,我来听”的游戏,让家长真正感悟到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的感受)。

三是要换位思考,学会包容和理解孩子。心理学中有一些双面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答案不一样。我们当家长的要明白:对与错是相对的,同一事物,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其结果是不相

的;因此,我们家长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思想。

篇2

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家长所拥有的心态直接体现在幼儿的艺术教育中,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

1、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因为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艺术氛围等各异,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家长的从众行为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性。其中既有口服心服的“真从众”,即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正合本人心意,或原无固定意向而随大流思想;也有口服心不服的“假从众”,即碍于情面或者为使自己与大家协调一致也只得如此,如“其他人的小孩都学,我的孩子不得不学”。这样的家长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为数不少,也是很大一部分家庭很难将家庭艺术教育长期坚持下去的原因。

2、功利心理。

功利主义是“一种以人们行为的功利效果作为道德价值之基础或基本评价标准,同时又强调行为实际效果的价值普遍性和最大现实的伦理学说。”中国家长都有传统“望子成龙”的情结,再加上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较单一的人才选拔制度,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走进了功利主义的误区。很多家长让孩子选择学艺术,就是为了使小孩有一技之长,将来更好的立足社会;有的直接就是希望孩子长大之后能进入到演艺圈,成为名演员、大歌星,或者升学时有特长加分等,带有非常明显的功利性目的。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会带有一些功利性因素,但绝对不能太强,否则就会偏离学习本身的目的,不利于学习的正常进行。幼儿艺术教育也是如此,一旦艺术成为一种谋生的技能,它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那我们的艺术教育培养的将是一个个艺术工匠,而不是一个有着较高艺术修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如果家长抱着急功近利的心理来对幼儿进行家庭艺术教育,这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将来发展。

3、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在外或者忙,很少有时间来陪伴孩子,便应孩子的要求,甚至脱离自己的客观条件,给予孩子某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来对孩子进行补偿。有的家庭给孩子学声乐、器乐、美术,却因为家长自己小时候的考试焦虑等而放纵孩子在艺术教育中遇到困难就逃避,什么都学,什么都半途而废。这样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过分的溺爱和纵容会让孩子变得没有目标、没有责任感,独立自主能力难以得到必要的培养,成年后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处理事情,都会变得懒散、过分依赖他人,一旦遭遇挫折和失败则很容易变得灰心、失望、缺乏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4、心理投射。

心理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直接体现为父母将自己小时候所渴望而没有得到的艺术教育强加在小孩身上,要求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等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剥夺了他们决定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使孩子缺乏规划人生的动力和追求兴趣的勇气。在满足了父母的要求以后,孩子会由于失去目标而变得迷茫。由于通过孩子进行投射的过程几乎是一个自动化过程,常常不被父母意识到,有时即使意识到了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因此更值得为人父母者警醒。怀有“心理投射”的父母往往不考虑具体情况而去强迫孩子按自己的要求成长,这种做法实际上有悖因材施教的原则,不仅违背了幼儿家庭艺术教育的初衷,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敌视艺术教育,甚至会给孩子造成人格上的障碍,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 转贴于

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家长应具备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消除功利思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与理解幼儿,从而促进幼儿自身全面发展。

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客观的规律,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其选择的教育内容、方式和途径也各有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拔苗助长。同时,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由于幼儿家庭环境不一样,幼儿个体间也存在着差异,因此,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自身特点来进行家庭艺术教育。

2、尊重与理解幼儿。

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理解和尊重儿童。首先家长要意识到,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不一样,儿童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要对幼儿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创作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及时的鼓励。幼儿的很多艺术作品无法用成人的眼光去解读,但是,要意识到幼儿有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可以倾听幼儿对自身创作的解读,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幼儿家庭艺术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

3、消除功利思想。

篇3

一、 养心,助力根本茁壮

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保证父母情绪的平和,这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核心内容是“养”孩子的心。如果我们一家几口人都在努力的往孩子脑子里面灌输知识,培养技能,也等于说这样的孩子的家里面没有家庭教育,因为孩子的心没有人“养”。现在孩子学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内心的营养不足。小学四年级以上开始表现出一种浮躁、不安,也就是孩子的内心缺乏关注、缺乏营养,而“养”孩子心的人恰恰是家长,环境恰恰是在家庭,这是第一个要弄清楚的概念。

如果把学校的老师比做是园丁,那么家长就是农民。农民最在乎的是土质和土下的庄家的根,地表以上长出来的部分由学校老师修剪、移接。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爬到孩子的“树干”上、“树头”上、“树冠”上去修剪,而忘记了根的存在,更忽视了孩子的“根”所依附的这片土壤。这片土壤是什么?就是父母身上的教育素养,包括教育智慧、教育意识,包括家庭变化。

二、如何解释父母的角色和含义

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就是风度。

1、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

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2、母亲的“母”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这是我们生命角色里面必须解读的内涵。

第一个字是“虚”。看出问题,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能够虚下来的母亲,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不会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围着。

第二个字是“弱”。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因为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个字是“柔”。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这样一个“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能力。

三、作为父母应该把着眼点放在那里

我们如何去把他的心态养好,别急着报班,别急着找家教,别急着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今天主要解读的是这两个字,一个是心,一个是情,无心无意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有情有礼是家庭教育有效实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

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们的孩子渴望到问我们要东西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才把道理点出来。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就会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或者爸爸我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四、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1、“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

孩子学习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背后的这些干扰源,这些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更可怕。如何实现家长的情绪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现一个问题,家长先不急、不躁,把自己的情绪先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2、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

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内心平静下来,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否则,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从每个人心里流过。效果浅显。能否做到对教育思考的沉淀,沉淀到内心,内化为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都是无效的。

3、“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

当一个人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谈不上很好的发挥。有的家长说孩子表现不好,不好好学习,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中国的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内视,尤其是儒家的文化。《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

4、启动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启动家长和孩子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

篇4

1. 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

1.1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关键。家庭教育观念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走向,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会使家庭教育效果适得其反。目前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家长在迫切渴望孩子成才的同时,却正以错误的教育观念在教育着孩子。因此,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是从观念入手,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变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积极向家长宣传现代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使之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动指南。

1.2 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恰当的教育方法能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能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自由翱翔。但有些家庭却剥夺了孩子自由翱翔的机会,很多家长正以错误的教育方法教育着自己的孩子。有的专制粗暴:这些家长认为“不打不成才”,因此轻则严加训斥,重则棍棒相加。有的溺爱姑息:家长们对子女的要求盲目迁就、百依百顺。因此,班主任要帮助家长摒弃错误的教养方式,因为这些方法都将给孩子造成伤害,阻碍他们的成长。只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比如,民主、平等的作风,以身作则,合理的奖惩,严与爱的结合等等,才能使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逐渐提高,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1.3 鼓励家长学习科学育人知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们的共同心愿。父母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学习进步,家长们在重视提高孩子的素质的同时,却忽略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没有哪一位家长天生的就能把孩子教育好,关键取决于家长的不断学习。无数经验表明,那些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学习家庭教育基本知识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得心应手。反之,不重视、不善于学习家教知识的家长,在家教实践中往往事倍功半。班主任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职责,最为重要的是在为家长排忧解难、指点迷津的同时,利用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家长以各种方式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积极性,让家长学会“学习”,学会教育孩子,是家庭教育指导的最佳境界,是家庭教育指导孜孜以求的目的。

2. 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途径

2.1 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思想、了解和研究学生的重要途径。 一是了解情况。二是反映情况。三是帮助指导。四是制定措施。家访时,班主任应注意:(1)有计划、有准备,有针对性;(2)在反映学生情况时要实事求是,不要片面夸大;(3)要做到经常,不要等学生违犯了纪律出了问题才去;(4)家访要普遍,切忌只走访“重点户”。此外班主任对学生家长的来校或来班主任家访问都要给予热情接待。

2.2 召开家长会

召开家长会是班主任指导家长的主要形式。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事前的准备工作,确定会议主题和研究的工作重点,切忌匆忙无准备地召开家长会。另外,在召开家长会之前,要与家长取得联系,通报会议内容,让家长在会前有所准备。家长会上的讲话班主任应做比较充分的准备,最好写出讲话提纲。讲话应以鼓励为主。对个别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错误或缺点,可以在会后留下有关家长个别谈。家长会后要注重家长的反馈。

2.3 家校联系手册

“家校联系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校完成作业、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参加课外活动、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附有教师对学生的适时评价以及给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指导建议。一般情况下,“家校联系手册”由学生带给家长,家长填写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并签名后,再由学生返回给老师,联系可以固定时间交换,如每周一次或几次,也可以针对特定情况,在有必要时与家长交换意见,如对问题学生的不定期交流等,它以书面的形式成为特定学生家校联系沟通的主要手段,让家长及时、有效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也能让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达到协调配合教育的目的。

2.4 通讯联系

随着现代化通讯设备的逐渐普及,又由于家长工作繁忙,教师工作辛苦,采用通讯联系,如打电话,发邮件,发短信等,都是便捷而又有效的好方法。

3. 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3.1 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

3.1.1 家庭的文化层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孩子的期望就越高,对孩子的言行要求就越严格,并且能够指导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各方面对孩子的要求都不高,由于自身无力指导,只能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学校。

3.1.2 家庭的职业情况

家长的职业及职业道德、职业修养不同,使得家庭文化环境各异。不同职业类别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指导能力、教育的自觉程度以及教育方式均存在差异。

3.1.3 家庭的经济情况

对于社会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家庭来说,家庭条件制约着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如果家庭贫困,不能为子女提供正常的学习条件,这将严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制约孩子的发展。相反,过于优越的家庭条件也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不利因素。尤其是家庭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往往不能把钱用在提供孩子学习的素质上,而是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使一部分孩子养成花钱无节制,对孩子的教育起了相反的作用。

3.2 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个性”突出。家长的知识、结构、职业、性格、气质、类型、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的方法是万能的。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教思想、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普遍性家庭教育指导的同时,抓住每个家庭的特点,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3.3 充分尊重家长

由于家长和教师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处于不同的地位,他们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知识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就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一种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种经验、思想和知识的互补,恰恰是双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班主任在指导家庭教育中,要充分尊重家长,向家长学习。双方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彼此促进,可以达到互补互动目的。

篇5

艺术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受艺术专业特点影响,他们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此关注很少,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艺术高职生需要真正地被认识、理解和尊重,从而找到更加适合其身心和谐成长的教育方式,使其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艺术人才。

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家庭,个体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化目标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而自尊是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应对能力是个体社会适应性和社会技能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家庭教育方式对个体的自尊发展和应对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个体自尊的总体水平,而且影响着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外研究者从家庭系统内外的诸多因素,较全面地探究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自尊,国外学者提出了本质论,认为自尊是人们在应对生活基本挑战时的自信体验和坚信自己拥有幸福生活权力的意志。国内学者认为自尊即自我价值感。对于应对能力,研究者认为个体的应对水平不同,相应的应激反应水平则不同,从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同。

高职艺术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是其步入社会的准备,良好的自尊水平和出色的应对能力是其顺利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众所周知,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子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方式与高职艺术生心理行为方式的关系如何,家庭教育方式对艺术生心理行为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高职艺术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具有哪些复杂性与特殊性,这是本研究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已有的调查结果中,普通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相当程度的假性自尊,高职艺术生群体虽具有特殊性,但也不乏假性自尊的存在。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艺术者具有多重人格气质和倾向,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是相互矛盾的各种自然倾向的综合。作为高职艺术院校大学生,他们正是由于多重人格倾向的丰富多彩,才使灵感永不枯竭、常变常新。这种多重人格特征因素对于高职艺术生的应对能力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高职艺术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必然会对其心理行为特征产生影响。

本研究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6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高职艺术生的心理行为特征与家庭教育方式的关系,从而进行应用对策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提出科学的建议,为高校学生管理部门、文化艺术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合教育方式预测应付方式的复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在教育方式、自尊和应付方式三者之间,自尊起中介作用,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可以通过自尊对艺术生成熟型应付方式产生影响,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拒绝否认亦可以通过自尊来影响艺术生不成熟应付方式的应用。因此,改善艺术类大学生父母教育观念,增加积极教育方式的使用,有利于真正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从而促进其良好应付能力的形成,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我国文化艺术发展提供强大的、高素质的、“德艺双馨”的后备人才。

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艺术生的自尊水平虽然较高,但一定程度上存在假性自尊问题,艺术生面对问题时应付方式是灵活的,但在应付方式的选择中与他们的多重人格有关。由此可见,对于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艺术生的自尊水平真正的提高,应付能力真正成熟起来。因此,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一、家庭教育方面

艺术生的家庭条件往往比较优越,家长为子女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工作繁忙,缺乏与子女的日常交流沟通。而学艺术的孩子,由于长期从事表演活动,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表演性的人格特点。总是力求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对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挫折避而不谈,使得一些心理问题不易被发现。因此家长应加强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学会接纳子女不同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对错误的认识和行为给予耐心地引导,并以善意和令人舒心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对子女进行约束的同时,让子女有表现自我的自由,培养子女善于协商的处事态度;在家庭中让子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使其充分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正面支持,从而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可程度,认为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自己有价值,这样他们即使遭遇失败也会充满自信,从而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形成较高的自尊水平和较强的应付能力。

二、学校教育方面

(一)建立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的重要功能是帮助学生找到解除烦恼的金钥匙,使其心态保持平稳。要想做好艺术生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换”,要获得学生的充分信任,让他们愿意向你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沟通。其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找出有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的辅导和监护。最后,每天用固定的时间,采取多样的交流方式,如: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电话,借助互联网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等,为不愿面对面交流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在艺术院校开展心理活动课

艺术生天性活泼好动,理论化的心理教育课程往往不能够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因此具有实际训练操作性质的心理活动课是在艺术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发泄愤怒、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的心理调节手段,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心理教育素质

由于艺术院校多是采取“一对一”专门授课或是小班上课的专业授课模式,所以艺术院校大学生往往与专业教师的关系非常密切,专业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艺术院校中专业教师的素质水平对艺术生的影响非常大。作为专业教师,首先要树立积极的学生观,相信自己的学生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其次要尊重和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还要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以良好的人格来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

(四)创建具有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

每一所艺术院校的成长都会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成就,而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因此,在艺术院校有必要开展“校训”“校歌”“校史”教育。通过对学校名师、名学生的真实事迹的宣传, 突出追求“真、善、美”的艺术精神和学校精神,净化学生的灵魂,在学生中形成追求高尚道德品质和艺术真谛的风尚,使艺术生在校园中充分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从而很好地传承优秀的艺术文化。

三、社会教育作用

艺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食粮。自古以来,艺术就具有社会教化功能。孔于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巴尔扎克说“艺术乃德行的宝库”。艺术可以陶冶性情、涵养人格、建没道德风尚。在当今社会的艺术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由于利益驱动的影响,那些被大众所推崇的艺术家们,往往一首歌出场费要10万元、一幅画售价在20万元、一笔设计业务要50万元……,这些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强烈地刺激着艺术类学生的神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艺术大学生的金钱观、物欲观被进行了不正确的强化。因此,净化艺术市场,发扬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精神,为艺术大学生步入社会,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是全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谈文娟.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信水平、应对方式的相关

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

[2]李丽,陈庆良,洪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父母教养方式相关

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20(4).

篇6

艺术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受艺术专业特点影响,他们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此关注很少,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艺术高职生需要真正地被认识、理解和尊重,从而找到更加适合其身心和谐成长的教育方式,使其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艺术人才。

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家庭,个体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化目标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而自尊是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应对能力是个体社会适应性和社会技能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家庭教育方式对个体的自尊发展和应对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个体自尊的总体水平,而且影响着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外研究者从家庭系统内外的诸多因素,较全面地探究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自尊,国外学者提出了本质论,认为自尊是人们在应对生活基本挑战时的自信体验和坚信自己拥有幸福生活权力的意志。国内学者认为自尊即自我价值感。对于应对能力,研究者认为个体的应对水平不同,相应的应激反应水平则不同,从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同。

高职艺术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是其步入社会的准备,良好的自尊水平和出色的应对能力是其顺利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众所周知,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子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方式与高职艺术生心理行为方式的关系如何,家庭教育方式对艺术生心理行为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高职艺术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具有哪些复杂性与特殊性,这是本研究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已有的调查结果中,普通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相当程度的假性自尊,高职艺术生群体虽具有特殊性,但也不乏假性自尊的存在。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艺术者具有多重人格气质和倾向,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是相互矛盾的各种自然倾向的综合。作为高职艺术院校大学生,他们正是由于多重人格倾向的丰富多彩,才使灵感永不枯竭、常变常新。这种多重人格特征因素对于高职艺术生的应对能力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高职艺术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必然会对其心理行为特征产生影响。

本研究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6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高职艺术生的心理行为特征与家庭教育方式的关系,从而进行应用对策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提出科学的建议,为高校学生管理部门、文化艺术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合教育方式预测应付方式的复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在教育方式、自尊和应付方式三者之间,自尊起中介作用,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可以通过自尊对艺术生成熟型应付方式产生影响,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拒绝否认亦可以通过自尊来影响艺术生不成熟应付方式的应用。因此,改善艺术类大学生父母教育观念,增加积极教育方式的使用,有利于真正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从而促进其良好应付能力的形成,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我国文化艺术发展提供强大的、高素质的、“德艺双馨”的后备人才。

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艺术生的自尊水平虽然较高,但一定程度上存在假性自尊问题,艺术生面对问题时应付方式是灵活的,但在应付方式的选择中与他们的多重人格有关。由此可见,对于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艺术生的自尊水平真正的提高,应付能力真正成熟起来。因此,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一、家庭教育方面

艺术生的家庭条件往往比较优越,家长为子女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工作繁忙,缺乏与子女的日常交流沟通。而学艺术的孩子,由于长期从事表演活动,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表演性的人格特点。总是力求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对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挫折避而不谈,使得一些心理问题不易被发现。因此家长应加强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学会接纳子女不同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对错误的认识和行为给予耐心地引导,并以善意和令人舒心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对子女进行约束的同时,让子女有表现自我的自由,培养子女善于协商的处事态度;在家庭中让子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使其充分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正面支持,从而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可程度,认为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自己有价值,这样他们即使遭遇失败也会充满自信,从而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形成较高的自尊水平和较强的应付能力。

二、学校教育方面

(一)建立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的重要功能是帮助学生找到解除烦恼的金钥匙,使其心态保持平稳。要想做好艺术生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换”,要获得学生的充分信任,让他们愿意向你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沟通。其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找出有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的辅导和监护。最后,每天用固定的时间,采取多样的交流方式,如: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电话,借助互联网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等,为不愿面对面交流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在艺术院校开展心理活动课

艺术生天性活泼好动,理论化的心理教育课程往往不能够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因此具有实际训练操作性质的心理活动课是在艺术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发泄愤怒、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的心理调节手段,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心理教育素质

由于艺术院校多是采取“一对一”专门授课或是小班上课的专业授课模式,所以艺术院校大学生往往与专业教师的关系非常密切,专业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艺术院校中专业教师的素质水平对艺术生的影响非常大。作为专业教师,首先要树立积极的学生观,相信自己的学生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其次要尊重和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还要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以良好的人格来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

(四)创建具有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

每一所艺术院校的成长都会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成就,而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因此,在艺术院校有必要开展“校训”“校歌”“校史”教育。通过对学校名师、名学生的真实事迹的宣传, 突出追求“真、善、美”的艺术精神和学校精神,净化学生的灵魂,在学生中形成追求高尚道德品质和艺术真谛的风尚,使艺术生在校园中充分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从而很好地传承优秀的艺术文化。

三、社会教育作用

艺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食粮。自古以来,艺术就具有社会教化功能。孔于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巴尔扎克说“艺术乃德行的宝库”。艺术可以陶冶性情、涵养人格、建没道德风尚。在当今社会的艺术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由于利益驱动的影响,那些被大众所推崇的艺术家们,往往一首歌出场费要10万元、一幅画售价在20万元、一笔设计业务要50万元……,这些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强烈地刺激着艺术类学生的神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艺术大学生的金钱观、物欲观被进行了不正确的强化。因此,净化艺术市场,发扬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精神,为艺术大学生步入社会,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是全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谈文娟.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信水平、应对方式的相关

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

[2]李丽,陈庆良,洪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父母教养方式相关

篇7

一、 甲方保证按商定的时间、地点及课程为乙方安排教员授课。教员首次上门授课持甲方介绍信。

二、 甲方安排的教员应认真、负责,做到努力工作、用心服务。

三、 甲方主动通过电话或者上门向乙方了教师教学情况。

四、 家教费用支付用法(预付前4次教学期和学员终身服务联络费用20元)。以后逐个结清工资,工资直接支付教员。

五、 甲乙双方根据授课学生的情况,供四项教育方式供乙方参考(只选其一):

1 一对一家教( )3 全托式教育 ( )

2 小班化教学( )4 专业心理咨询和沟通 ( )

七、根据甲乙双方协商,甲方教师授课的科目为______。乙方支付的受课费用为__元/时 课 时。(课时费用随年级变化而变化,详见价格表)一课时为2个小时。

八、乙方有权对教员监督,有责任向甲主反映,提出问题,甲方须予以解决。

九、乙方有权合理提出更换教员,甲方须立即答复,满足要求。

十、为尽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乙方应允许甲方的教师授课最低一个月。如出现更换教师所需用的时间不包括在内。

十一、务费。

十二、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不影响本协议进行。

十三、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备注(补充)1、

2、

甲方签字:

篇8

胡汀鹭,名振,字汀鹭,号大浊道人,清光绪十年生, 江苏无锡南门人。以笔墨精到的绘画技巧形成了独特的个性特征,有题画诗词集《画缀》、《汀鹭画册》等出版行世。作为画家,钱松岩称他为“无锡艺坛泰斗”,沪宁著名画家。胡汀鹭是近现代江南地区美术史上注重心灵感悟的美术教育家。先后执教于无锡县女师、无锡第三师范学校、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昌明艺专、无锡振南艺专等学校,他把人格与画风统一作为其教学理念,先后培养了钱松岩和陆俨少以及杨健侯、孙文林、吴荣康等众多有影响的画家。他强调艺术个性,倡导艺术的自律性,其作品具有全新的审美语境和独创性品质。 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对胡汀鹭教育思想及艺术作品系统完整的研究,忽视了其在无锡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造成其地位与他辉煌的艺术水平不相吻合。本文依据胡汀鹭的人生历程对其中国画教学过程与艺术创作的形成轨迹进行探讨与论证,厘清历史上胡汀鹭作为无锡地区近现代美术教育事业开拓者的真实面貌。

一、 胡汀鹭中国画教学历程与特征分析

长期以来无锡地区以历史悠久的吴文化和以无锡籍画家顾恺之、倪云林、王绂等的绘画理论和实践产生的深刻影响为依托,以吴观岱、胡汀鹭为首的近现代无锡籍画家,率先突破了“四王吴恽”的束缚,独具慧眼地以石涛的绘画思想为立派之本,注重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富于继承和创新精神,在一种自由、开拓、不受拘束的氛围中以全新的绘画观念和语言,成为无锡地区中国画的重要创作力量,使无锡成为江南地区绘画艺术的重要区域。

1905年,中国以废科举、兴新学为标志,开始了弘扬“新文化”的运动,20世纪中国艺术教育的基本轨迹也由此展开。中国的新式学堂在“新文化”的浪潮下延续着良好的发展趋势。 1912年刘海粟等人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1922年,颜文樑创办了苏州美术学校,1924年胡汀鹭在无锡创办了首个具有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美术学校——无锡美术专门学校,1925年正式招生,聘吴稚晖为校长,胡汀鹭担任教务主任。设中国画、西洋画两科,学制3年,一批锡邑书画名流诸健秋、贺天健、王云轩、陈旧村、钱松岩、钱殷之、杨荫浏、章绂庭等都来执教,将无锡的现代艺术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长期以来,由于相关文献资料的匮乏,致使至今我们对无锡美术专门学校和胡汀鹭的认识仍很模糊。缺乏对其教育思想及艺术作品完整系统的研究,忽视了其在无锡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胡汀鹭犹如一颗散珠,个体虽然光彩夺目,但他目前在无锡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地位与其辉煌的艺术水平不相吻合。本文通过对他的人生历程、绘画作品、美术教育过程并结合相关文字资料进行考辨剖析,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其美术教育和艺术生涯进行重新定位。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家,胡汀鹭非常强调人格教育,认为美术教育首先重在内在的修养和境界的提升,以艺术表达对现世的关怀。他画如其人, “独具清标”是胡汀鹭人格的写照,在他看来,画家平日的修养之功,关键在一个“养”字,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古训之下,要以性灵的陶养为根本,否则艺术将失去陶染人心的功能。他说:”作画一沾俗气,即不可救药。能多读书,多观古人之蹟,其或能免”。①在他看来,绘画要表现儒家的思想,首先要能按照儒家的思想原则来陶养自己的心灵,以儒家的仁智善来扩充自己的心胸,这样画出的画才有生命,才能表现生命的境界。他的这种认识始终伴随着他的教学和创作。

从胡汀鹭的经历和行迹中看到,他在江南地区多所学校讲授中国画艺术。在学生眼里,胡汀鹭谈吐儒雅,衣着整洁,一派学者风度。他上课十分认真,当堂作画示范,讲画史,析画论,上下两千年,信手拈来从容自如,把自己作画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他传授的知识不是既定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他随时都在传递着思想,通过讨论和交流,教与学无处不在,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真正达到“教学相长”。这种教学基本没有固定的概念化内容,大多是自己创作的经历、经验和体会,其中的知识是活的,为学习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思考方式,而这对他们把握知识的内涵非常重要。胡汀鹭教导学生要学古而不泥于古,更不能一味仿古,应多观察自然,得其神韵。认为作画要多写生,善默写,所谓“默写”,并非指临摹法中的“背临”。“默写”之妙,在于欣赏观察景物时,默取其可画之本,去其不入画之物,或补其缺,或移其位。胡汀鹭经常对学生说:“中国画要耐人寻味。谜语是给人家猜的,如果同时给人家揭出谜底,便毫无趣味,实际你要说的话,已在不言之中。”作为一个传授者,他没有口若悬河式的讲授,只是引导人们放下心来,在传统探求的路上顺畅而行。这样的心态也表明,他并非要成为大师和权威,相反,他欲挣脱权威的束缚,也启发从学者去挑战。使学生学会思考,这是一个启蒙者的心态,而与教书匠完全不同。在胡汀鹭《闹红精舍遗稿》中,常会发现他对艺术教育思想的独特见解。概括来说就是深入浅出,寓复杂的艺术问题于平凡的事物。淡化教授者的角色。他认为作为一个艺术的教授者,不只是一个讲授能手,而是一个对别人有影响的人。所以,现场讲授只是极小一部分,大量影响在于言传身教中,这种方法对我们当下的艺术教育依然有着重要参考与借鉴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现行的艺术教育模式。

二、 胡汀鹭中国画作品独创性品质剖析

胡汀鹭的作品空灵淡荡,意趣别饶,大多取材于无锡太湖沿岸的自然风景,笔墨渗透了儒道哲学的精神以及胡汀鹭的理性思考,具有深刻的美学意蕴。胡汀鹭重视到生活中观察、体会和写生,先后创作了多幅山水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山水画为“梁溪八景”,当时无锡尚无万顷堂、鼋头渚、蠡园、宝界桥等,梅园建筑亦未完成。可以说胡汀鹭是无锡第一个通过写生与创作全面表现无锡自然风景的画家。其作品充满时代的品格。在创作上,他主张作画要富有激情,他常对客挥毫,即席赋词题句。所作无论山水、花鸟、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小品尺页,均一挥而就;对三尺以上大幅,用特制画版,以斜靠墙壁竖画,尤有利于观察章法布局,作画时仍挥洒自如。自谓:“古人绘事运笔敷色之外,尤贵布局章法。其得失存乎疏密上下之间。” 胡汀鹭主张“章法要从四边打进来”,章法要先看四条边线所构成一个整体的画面,通盘筹划地来个“置阵布势”,不能从一边、一角、一点堆积起来,而应先确定对全局起作用的几个大面积的东西,再逐渐打碎,将小面积的东西搭配进去。大幅看气势,更需要树立全局观念。②他说:“读石涛画,如读南华经,几不知天地为何物,其题语亦莽莽苍苍,非有满肚皮伤心泪者,不能为之,学之无病,徒为识者齿冷。”又云:“试读宋元真迹,处处拙实而见空灵,一种天地雅秀之气而含蓄于中,盖作者当时以写一时之胸襟未尝有一毫名利在也。”③胡汀鹭作画不择纸笔优劣,用笔取石涛石溪,皱勒点苔,全用中锋驰骋。他说: “雅俗之分不在用色而在用笔,虽涂深红浓绿而含雅气。”“作画,清者难于厚,厚着难于情,二者不易兼得。用笔能挺秀,再加渲染,则清且厚矣。”④

三、胡汀鹭教育理念对当代语境下中国画教学的影响

胡汀鹭的教育思想围绕人格与画风统一这个中心,以师造化为支撑,以求新求变为动力,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寻找适合中国画的教学规律及中国传统绘画样式的当代形态。钱松岩谈及自己的艺术经历时,深情缅怀胡汀鹭老师对他的教诲和帮助。当年钱松岩还是个穷学生,想要拜渴慕已久的江南一位老画师为师,登门多次,无法如愿。单胡汀鹭却是和蔼可亲,见钱松岩真诚厚道,便慨然允诺,免费教导。钱松岩先生以后近七十年的创作生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与汀鹭老师的教诲和帮助有极大的渊源。陆俨少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跟胡汀鹭学画,善绘云水,作品中勾云、勾水等特殊技法是其成功创举。出版有《陆俨少自叙》、《陆俨少画集》多种专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陆俨少看到恩师胡汀鹭创作的一件三尺水墨山水作品,十分激动,挥毫提款:“此汀鹭师遗作,自其下世倏逾四十年,缅怀往昔,不胜人琴之痛。乙丑(1980年)正月陆俨少并记。⑤”“人琴之痛”,但见琴在,不见人归,此中情味,难以言表。胡汀鹭一生把人格与画风统一作为其教育理念与艺术创作终极目标、始终保持着孜孜以求的探知心态和谦逊的为人态度。注重言传身教,以一个启蒙者的心态启发从学者去思考去挑战。他淡化教授者的角色,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对后人的影响深远。胡汀鹭通过传播现代美术教育及拓展人文精神方面的实践和奋斗,体现出在现代美术启蒙上的社会身份与角色的价值意义。他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为后人及其同行树立了历史的标杆。当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正面临从“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偏重专业技能训练的美术教育,向“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培养的转型时期,我们重新对胡汀鹭的美术教育思想进行探讨和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特质,它不仅与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相连,而且与现代教育背景下的人文教育理念非常适应,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注释:

篇9

报告通过调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施情况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施环境,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现状和特点。据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数据显示,各省都已建有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协调机构,省级协调机构第一负责人是省政府或省委领导的有4个,是妇联领导的有8个。可见多数省份都建立了家庭教育协调机构,并且大部分机构的领导由妇联系统领导直接担任。

报告认为,“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在于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其提供主体应是政府。政府应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完善基本政策,落实相关规定,“为城乡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山东大力发展公益普惠中职教育

篇10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召开了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和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的会。在这次会上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应该说是目前关于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最新最权威的数据。报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人数、学龄比例以及地区分布等都做了详细的统计。

报告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出现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4000万以上,约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69%。与前些年相比较,2005年后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迅速增长。在全国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在农村儿童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之高,留守的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且主要以低龄的留守儿童为主。

《报告》按学龄对农村留守儿章进行了划分,并统计出了各学龄段占全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学龄前(0―5周岁)、小学学龄(6―11周岁)、初中学龄(12―14周岁)和大龄(15―17周岁)四组中,各组所占全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和17.26%,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3000多万。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发现,小学学龄阶段的留守儿童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初中学龄和高中学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所占的比例略有下降。

《报告》还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地区分布做了详细的统计。《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而且多集中在中南部的省份。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六省。这六个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加起来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了半数,达到52%。此外,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排名前十位的还有广西、湖北、贵州和江苏。报告还总结出在这农村留守儿童分布最集中的十个省份中,大多数是属于典型的贫困省份,外出务工劳动力输出大,但广东、江苏这两个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省份由于省内劳动力的流动,从而也产生了一定规模的农村留守儿童。

二、农村隔代式的家庭教育的现状及留守儿童接受的教育方式

(一)隔代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接受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爷爷奶奶(隔代)监护、单亲父母监护、自我监护、兄长或姊妹(同辈)监护以及亲戚朋友监护,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方式。通过中国人民大学的杜鹏教授带领着该校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进行了一系列的统计调查,这项调查主要针对父母等人口的流动外出,对子女造成的影响和对家庭教育造成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大多数留守儿童中,单亲父母抚养和爷爷奶奶抚养是主要的监护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45%和48%。通过数据,隔代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经和单亲监护方式一样成为主要的留守子女面临的家庭教育的方式。

(二)留守儿童得不到相应的监护与引导

大多数农村留守的教育基本由隔代人负责,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都是文盲、半文盲的样子,在思想观念和对现代教育的理解上差距比较大,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再有就是忙农活照顾不上管学生,更有的是身体不好根本照顾不好学生,更有甚者是一两个老人照顾几个孙辈,精力根本不够。上述种种原因加上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学生只能在物质上或生活中给予满足,缺少道德和精神上的引导。在隔代教育中,隔代监护人的教育方式也比较单一,大多是粗暴和放任,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中,心理上,以及安全方面屡屡发生问题。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率也在上升,更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