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德育实施途径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6 16:08: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德育实施途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德育实施途径

篇1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结合多年德育工作的实践,就小学实施德育的方法和有效途径谈几点体会。

一、健全德育管理网络,落实德育目标任务

德育工作事关青少年发展大局,学校必须确定以德育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完善以“校长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管理网络。要根据学校实际合理确定德育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方案,详细具体安排德育工作。要加强德育工作督促检查,建立德育工作评价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近年来,我校确定了“追求真善美,培育有智慧、明是非的阳光学子”的育人理念,提出“以真求真、以善扬善、以美育美、以爱育爱”的落实路径和措施。在全校开展“真善美在课堂、在校园、在校外,真善美在语言、在行动、在礼仪,真善美在教师、在学生、在家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系列活动。从“弯腰捡起一片纸”“随手拧紧水龙头”“不闯红灯文明行”“在家我做小帮手”等细节入手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基础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队伍。班主任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能组织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我们的做法:(1)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如开展“读书点亮智慧人生”“放飞心灵,成就梦想”等为主题的班会课观摩,让班主任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开展思品课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每学期我们都安排1~3节思品课的观摩教学,组织班主任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低、中、高年级思品课教学模式。(3)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每学年除有计划地送部分班主任参加外地培训外,学校政教处还按月开展班主任培训,培训做到月月有主题、有点评和反馈、有实效。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奠定了基础。

三、实施德育评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长春52中开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平台,对学生实施德育评价:(1)引入学生标志性发展评定卡评价、班级捆绑100分评价、课堂优化评价、等级评价和积分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每种评价方法都注重及时性和激励性。等级与积分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更有实效。(2)改变了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从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养成、实践与操作素养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3)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4)学期末通过评价平台,对所有学生一学期来的思想表现形成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等级,并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予以通报。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系统的引入,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学生德育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进,提高了德育评价的实效性。

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升华

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是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德育多元化

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生源复杂,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混杂,还有外地来做生意、打工者的子女,也有父母都不在身边在校外公寓寄宿的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仅靠一两节品德课教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和辅导。学校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立了心理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点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家庭以及公寓寄宿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品行。

参考文献:

篇2

 

一、引言 

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为培养新世纪的新型人才,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学校德育似乎进退维谷,一方面,人们总习惯将德育的过程看成是强制性的灌输社会价值规范体系的过程,似乎是教育者单方面完成的,而同时人们又发现教育者付出巨大的努力,让受教育者熟知了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及其意义,而德育的实效却很不理想,是德育内容没有穷尽,还是德育方法不尽恰当?都不是,造成德育实效差的根本原因是德育观念的问题,即德育教育应摈弃灌输和强制,而应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呵护学生的心灵家园。培养面对道德情境、道德问题时做出自觉的理性思考和选择能力。众多教学上的成功者,他们除了有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技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们注重情感教育,注意呵护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由此使德育教育达到较完美的境地。 

二、德育的作用 

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心理健康的人要靠自己,别人并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在教学生做人时,伟大的教育家卢梭说过:“他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行为的准绳,他们的责任促使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德育若真正能做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做人的准则,就需要教育能触及孩子的情感,触及孩子的心灵。说教的德育无异于“雨过地皮湿”,效果自然欠佳。情感是维系师生心灵的纽带。只要我们老师以真情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这样的教育必定是有效的。 

三、小学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 

作为教育者,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学校教育中,每一位教师都是最好的心理医生,都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孩子在一分一秒,一朝一夕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今天,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面对在信息时代长大的孩子们,我们该如何去翻阅学生的情感世界呢? 

1.情感的对话 

情感需要情感的浇灌,面对灿烂的生命笑不起来的人,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当然不光是微笑,不光是摸摸孩子的头,更要触及每个孩子的情感世界,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种上自信的小树,从而排挤那些自卑、失败的杂草。教师的情感之爱要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2.无言的教育 

德育教育不在于能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不在于反复强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你这不对、不应该,而在于善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在于给孩子一个明辨是非的头脑,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体验。 

3.环境的熏陶 

校园环境是潜在的教育力量。优化、美化、绿化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熏陶纯真的童心。例如:我们中心校楼前操场设置静区,操场内共栽了四十多个树种,春夏秋之季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甬路通幽,花草芳香,楼前鲜艳的国旗随风飘扬。我们的校园正像《请到天涯海角来》歌中唱的“三月来了花正红,五月来了花正开,八月来了花正香,十月来了花不败。”即使到了冬季,还有青松翠柏傲然挺立。学生一进校园就感到美丽清新,令人陶醉,从而为其勤奋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感,呵护天真的童心,创设优育的情境。情感是审美活动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以美的亲情、友情、真情感召、净化他们的心田,逐步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 

4.无价的信任 

信任无价,它是温暖的阳光,能使冰雪消融;它是和熙的春风,能使桃红柳绿。张开信任的臂膀,拥抱天真稚嫩的心灵;构筑信任的港湾,迎接漂泊归航的船帆。而信任的旗帜上,熠熠生辉的是真诚的爱。 

5.语言的魅力 

在科学至上的今天,人类生活无处不是充满了不带感情的理性控制。在德育问题上,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言:“当今时代的错误之一就是过于依靠冷酷的理性,好似人们除此之外就别无可信了……实际上,单靠理性绝难产生积极作用,有时理性仅能抑制人们的活动,在更少的时候理性虽然能刺激人们的行动,但是理性从未完成任何伟大的任务。”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孩子的情感是单纯的,他们最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语言,都是孩子精神上的阳光;而一句粗暴的呵斥,足以将他们脆弱的尊严击得粉碎,使他们无地自容,甚至某一句不慎的语言就可能使多年教育的心血付之东流。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列为“笨孩子”之列,但他的母亲一直鼓励他,说他会成功的。终于,爱迪生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老师们,请别吝啬您的表扬、鼓励。 

6.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 

无论是情感的对话、无言的教育、环境的熏陶、无价的信任,还是语言的魅力,最终达到与学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从而达到德育的情感教育。 

四、结语 

用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必要保证。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要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要充分发扬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篇3

[2]卢贵子.中小学德育课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4).

[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民族团结教育谈.[EB/OL].http://6

1.154.104.67/u/czy1105/Blog.aspx/t-25388.

[4]杨亚军.民族团结教育走入中小学课堂的形式应多样化[J].民族论坛,2010(4).

[5]麦然.浅谈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J].民族论坛,2005(8).

[6]王玉芬.耕耘在民族团结教育的百花园[J].中国民族教育,2009(5).

[7]民族团结教育区域联动机制建设的实践与研究.[EB/

OL]http://.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40

20.

[8]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EB/OL]http://202.205.177.9/edoas/website18/85/info

1251340351515485.htm.

篇4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87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小学阶段是德育的黄金时期,小学德育肩负文化育人、文化兴国的历史使命。提升文化育人意识,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创新文化育人方法,科学构建文化育人认知体系,升级文化育人品质,这是德育文化育人的重要选择。作为小学教师,要有德育文化育人意识,以务实的教育策略,给学生以更有效的培养,促进小学德育文化育人的健康发展。

一、以生为本,创建文化育人环境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学校现实条件出发,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实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符合现代德育文化育人大背景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成长的现需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也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挑战。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剧增,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更高。丰富校园文化元素,升级校园文化品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文化建设方面也要体现自己的特色依照学校和学生实际,开设多种文化活动。如宣传栏、墙报、阅读区、作文展览、书法展等,都是重要的宣传展示手段,还可以通过校园之声,表彰先进,展示学生作品,树立先进榜样。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朗诵会、感恩系列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加自我教育机会,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食粮。

2.介入爱心教育模式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生思想单纯,情感脆弱,更需要爱的洗礼。作为一名教师,在展开德育教育时,首先要有一颗爱心,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无私,这样才能顺利启动教育引擎。教师实施爱的教育,并非是不讲原则的溺爱,而是以更为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实现思想蜕变,促使学生建立感恩意识,让学生用爱的方式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提升德育教育模式的科学性、高效性。

所谓爱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固定的操作程序,而是一种教育的意识,用爱支持的行动。平时,教师叮嘱学生穿好衣服、带好学习用具、下雨时带好伞具,对学生嘘寒问暖,关心学生的生活细节,帮助学生做好每一件小事,即使是一句提醒、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可以传递丰富的爱的信息,给学生带来无微不至的关怀,促使学生思想产生质变,逐渐形成爱的回应。融入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有效教育。

二、学科建设,构建文化育人体系

1.拓展学科教育维度

小学德育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其课程资源具有不确定性。为使学生德育文化育人教育的顺利推进,教师要有德育文化育人意识,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并根据学科不同特点,设置不同教育目标,形成带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教育产品,全面塑造学生思想品德。拓展学校德育文化育人课程资源,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校园文化建设实际来展开。

首先,要让全体教师建立德育文化育人意识,将德育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德育因素,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只是做做样子、摆摆架子,要真正引入德育内容,对学生展开实实在在的教育。其次,要实现学科关联,提升德育文化育人品质。德育是每一个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要有协调关联的意识,通过学科横向交流,共同研讨德育措施,形成具体应对方案,以满足德育文化育人的实践需要。第三,学校领导要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全面部署教育措施,展开育活动,提升德育文化育人效率。学科教育有自身特点,学科教师在具体施教时,也要依照学科内容,以形成教育合力。

2.拓展实践活动域度

德育文化育人实践活动是促使学生尽快实现思想转变与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教师在实践活动设计和发动时,不仅要改进引导方法,还要有创新精神,及时更新教育认知,针对学生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小学生生活域度较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安全问题也是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只有确保学生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发动教育实践活动。

小学德育实践活动众多,学校和教师具体部署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具体年龄和社会经历等方面的情况,以提升实践活动的适合度。如社会调查,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操作。有教师设计“家庭消费调查”,让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展开调查,调查项分为:生活消费、人情来往消费、住行消费、教育消费、其他消费等。通过这样的调查,让学生明了家庭经济收支情况,了解父母挣钱的艰难,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学会节俭,养成良好的生活消费习惯。实践证明,这样的社会调查活动,能给学生带来最为直接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触动显著,教育效果明显。

三、创新方法,提升文化育人品质

1.升级育人评价体系

德育文化育人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其评价方式也应呈现个性化特征。传统教育中,学生优劣主要看什么呢?大多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意识存在严重偏差。德育看重的是学生的个体成长,如果忽视学生的进步,只看最后的成绩表现,这样的评价自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升级育人评价系统,有效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这应该成为育人评价的重要共知。

在具体评价时,不妨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思想基础、学习进步情况、具体表现等因素展开综合性评价。学生自评,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思想成长展开点评,实事求是地认定自我表现,对自身的表现亮点和存在缺陷都展开自我认知评价,因此自评自然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学生互评,即对他人展开评价,不仅能够看到人家的长处,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短处,只有取长补短,才能实现自觉成长;教师评价具有权威性,学生对此特别敏感,因而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更为客观的评价,特别是鼓励性评价,能够给学生带来前进的动力。教师要不吝啬赞美之词,对学生的优良表现及时鼓励,要体现评价的积极作用。

2.建设教师队伍

篇5

德育教育并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信念与准则,主要体现在日常行为、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就体育学科来说,德育教育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循循善诱、有机渗透,将良好的德育品质融入体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德育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下面,本文结合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进行浅谈。

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优势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其主要特点在于“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而且体育活动是大多数学生所喜欢的,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在体育学科中渗透德育思想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

首先,体育科学是所有学校中必开的一门课程,也是开设年限最长的课程,从幼儿园一直延续到大学,学生在校期间,总是离不开体育教育,所以在体育学科中渗透德育思想,可以保证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获得德育渗透;其次,学生的思想一般并不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就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身体练习与活动而进行。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在言行举止中的反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德育渗透,这是很多学科都无法做到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体育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思想性,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时时刻刻都体现了与人相处的思想品质。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作为体育老师,应抓住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契机和因素,对小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本文探寻的几点渗透策略:

1.发挥教师示范作用,进行有效德育渗透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在第一时间影响学生,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性,为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小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于他们说来,教师就是权威,所以在与教师交往交流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依赖感与信任感,因而会在有意无意当中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教师的榜样作用来渗透德育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接的最有教益的模仿,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例如,体育课一般都会要求学生身着运动服,脚穿运动鞋,长发女生须把头发扎起来,所以教师一定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表率效果,才能使学生信服。此外,体育教师也是运动、活力、阳光、健康的代名词,所以体育教师要充分体现这些特征,除了使用文明语言之外,还要时刻保持青春与活力,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积极向上,说话的语气要有力、上扬、幽默,使整个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蓬勃向上的学习态度。

2.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是传道授业、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而教材则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现行的小学体育教材不管是从编写上还是从内容选择上,都非常注重德育品质的渗透,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虽然体育教学主要采用户外活动形式,但是教师仍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加强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德育思想的渗透下,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乒乓球”时,教师可以围绕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来展开教学,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竞技项目,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

3.把握小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渗透德育

小学体育教学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喜欢玩耍的天性,而且小学生喜欢在群体中学习,作为体育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与人交流交际的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例如,通过体育教学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会故意不和自己不喜欢的同学玩耍,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丢手绢”的游戏,让两个闹别扭的小朋友进行接触。小学生的心灵是最纯真、最简单的,他们的矛盾来快,但是解决的也快,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宽容与忍让。又如,在“400米接力跑”等集体性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随着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准确把握最佳的渗透时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滋生嫉妒情绪,帮助学生树立“以大局为重”的思想意识。

4.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身体体魄强健,另一层含义则是指健康的心理,有着勇于直面困难、锐意进取的乐观心态。体育课以户外活动为主,对学生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学生因为怕苦怕累,在体育教学中常常畏首畏尾,不敢尝试,特别是女生,特别怕热、怕累,有着很强的退缩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给学生讲运动员的传奇事迹和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让学生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积极面对,使学生坚信强者才能成功,活出精彩,而想要成为强者就要有坚韧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要将德育教育和体育教学有机结合,在小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项目技能的基础上促进小学生高尚道德品行的培养,为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丁利荣.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 .

[2] 徐燕.把德育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J].科学大众,2009,(05) .

篇6

众所周知,德育工作是各大院校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依赖随着国家传媒技术的不断变革,导致学生思潮涌动,不良信息的传播使得学生的思想与品德受到冲击,这种现象在小学生群体内尤为明显,因小学生思想意识仍不成熟,没有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至关重要。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教育力度薄弱、教学资源匮乏、教育内容单一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小学德育工作者需尽快解决的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德育教学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学生思想的发展乃至形成均与其生活的家庭氛围、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封闭式学校德育授课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德育发展趋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开放性,重视教育手段及方法的细化,增强双向适应性及互动性,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德育原理规范的认识,不断内化、自省、升华、训练,使其形成稳固的行为规范。教师设计教育活动时必须根据社会现象及学生生长需求,遵循人类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及年龄的前提下设计教育意义浓厚的实践活动,力求实现教育目标的多远整合,使活动的开展更具多样性及弹性,营造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其不仅可以破除传统德育教育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以主题活动方式将填鸭式教学法转化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有趣活动。针对我校教师教学现状,对德育活动设计及组织仍浮于形式的现状,探讨如何开展切实可行的德育教学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德育教师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因此,学校领导及教育人员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工作,特提出该课题,以期提高我校德育教学工作水平。

二、解决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方法

笔者认为,要想解决现阶段我国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三大问题,首先应将德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基础课业教学体系中,并对其进行整合规划。将各项德育活动与重大文化课教育活动相结合,并立足于制约学生思想品德树立的问题加以分析,努力开拓适用于小学生的教育途径,促使德育工作走向活动化、生活化、生本化及校本化的教育道路。在实施过程中德育教育应突显教育主题,使教育工作体现活动性及动态性,将教师的传统说教式授业方式转化为学生直接参与的各项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及深刻性的目的。

1.提高校领导重视程度,积极革新德育教育体系

学校领导应提高认识,德智体美劳以德为首,德育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是宣扬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校领导应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深度,积极深化德育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应了解到德育教育是一项关系国家根本性建设的重要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在具体教育形式及教育方针的制定方面,校领导应结合学校德育教学的不足之处制定教育方针与教育体系,且不可使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应将德育工作视作硬性教育指标,不仅应看重学生考试分数,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品德素养,应有针对性及目的性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学生德育教育当成重点教学内容对待,并鼓励德育教师开展各项专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思想的解放与升华。

2.提高教师育德水平,努力建设高素质育德团队

德育教师应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为切入点开展育德工作,努力改变现有德育教育活动过于形式的现状,使德育教师始终参与指导学生的活动中,促使其教育观念的转变及革新。为此,笔者结合德育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及理论知识分析教师指导及培训工作,例如关于德育讲学纲要的理解与宣扬、教育方案的规划及设计、德育活动与文化课程的互溶性问题等,使德育教师对育德活动有一个全新认识,使德育教师能够在观念上提高重视程度,关注育德活动的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养分层培训结合的体系开展自我学习与授课活动,优化教师教育素养。并应以点带面,组建高素质的德育团队,端正德育工作者的教学态度,在教学方式上革新陈旧的育德方法,比如:学生犯错对其体罚等育德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不仅起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德育工作者应明确了解,在育德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思想品德培育的师父,同时也应该是一名慈善的长者。教学时,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真正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将说教转化为言传身教,使学生能够感觉到德育教师的榜样作用,以自我的情操及素养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笔者总结自身德育教学经验发现,一个教师的个人素养会影响一群学生,因此,学校在开展育德工作时不仅应考虑到学生因素,同时也应关注德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德育教育团队的综合素养,定期培训并考核,促使学校德育教师团队综合素养的快速提升。

3.改变德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首先应将德育教育融入各科教学内容中,文化课教师应通过角色互换或分享生活经验等方式宣扬美德,促使学生主动挖掘各文化课中的育德案例,其次,学校在开展各项团体活动时应积极融入育德内容,将育德工作的开展渗透于学校的各项团队活动中。例如:校运动会、社会实践大赛、文化娱乐大赛及各项社团活动等,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比如使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及学雷锋活动等,以全校弘扬先进事迹或好人好事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在举办校运动会时,学校应积极宣讲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活动原则,对在比赛中互帮互助的个人及团体进行嘉奖。或利用学校学习板报、广播等传媒媒介宣讲育德的重要性,弘扬中华五千年来的德育小故事,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

4.加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紧密联系,扩展育德模式及方法

篇7

一、中小学校应以调整三大教育要素关系为骨架,建构和谐教育的基本结构。

1.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是以教学领域的“教”与“学”关系为主的学校诸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

“教”与“学”和谐的实质,就是要使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这一要素所追求的目标是:“节奏适度、激活潜能、思维协调、和谐共振”。学校各种“教”的活动既要为“学”的活动调整好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准备,如激活学生内潜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调动起学生的能动精神与积极态度等;又要为“学”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如必备的学习设施与材料、良好的条件与氛围等。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发挥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又要为学生发展寻找并创设所需要的条件,做好服务工作。教师要从微观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教育教学时空的安排、教育教学情境的设置等方面来调控教育的节奏,积极地适应和影响学生发展的节律,不断地提高“教”与“学”和谐的水平和层次。

同时,学校领导还需要从学校工作的整体上协调好各种教育要素的关系,从学校管理角度调控教育的节奏。重点调整好以下几种教育要素的和谐程度:①德育、智育、体育等活动的和谐;②学校教育目标系统的和谐;③课程结构与时空安排的和谐;④教育方法系统的和谐;⑤学校教育评价系统与教育目标系统的和谐等。

2.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是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

学校教育效果的高低和成败,与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的状况高度相关。一所学校中的干部与群众、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其中,尤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和谐教育是把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视为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3.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础是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

实施和谐教育必须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建构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场。这是实施和谐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儿童最先受到的教育是始于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最早体验到教育的地方。和谐教育把家庭教育视为学校整体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资源之一。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如因血缘关系亲近而特有的亲情教育、融于日常生活关照之中的隐性教育、营造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微观环境和氛围的个别教育等。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心中有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首先发端并生长于家庭教育之中。指导、帮助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实施和谐教育,还要组织好社会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价值观的追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学校教育活动要主动与当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为人民服务的行为习惯。

二、中小学实现和谐教育的基本途径。

基于以上的和谐教育模式,可归结出实现和谐教育的基本途径如下:

篇8

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来讲,就承担起来了激发和营造出孩子学习兴趣和爱好的第一个育人环境,国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很多家长也看到和感受到了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对于一些条件相对艰苦的家庭来讲,孩子的教育培训投资就成为他们彷徨不定的选择,在为了快速提升和解决就业的大思路下,很多家长选择了技能培训,作为培训的学校和部门来讲,这又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和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且此举也符合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方针和政策。

一、通过树立良好形象来教育学生

很多时候其实给学生树立一两个典型的形象是对他们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大家所倡导的正面教育从某种意义上就来源于这种典型形象教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希望得到来自同学的羡慕的目光和看到贴满墙报的小红花,这是现在大多数小学老师都在使用的教育方法。调查也发现这种方法确实有效可行,孩子需要和身边的同学进行对比,需要自己在完成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之后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当然很多老师把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也直接过渡成了一种参照对比,这从某种程度来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自卑感,从而越加恶化,开始害怕和厌恶学习,最后恐惧学习,所以树立良好的身边形象,是我们从德育教育手段实施中总结出的经验。在成绩考核中,教师应该适当应用,更不可成绩决定论来使孩子有了偏激的想法和激动。通过某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教师通过班里同学的表扬,通过每一位同学的独立发言和赞许,让大家都看到良好形象的事迹和举动,并以此来学习和监督,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多数同学积极向上,另外也是对典型的监督和管理,敦促他更好的以身作则,并通过民主选举的方法,不间断的来维护和树立新典型形象,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成为班级中同学学习的楷模,这会极大的促进同学之间的学习、积极向上和班级荣誉感。

二、通过媒体来教育学生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的教育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来搜集和整理一些学生比较喜欢和关心的事物和动态,帮助孩子树立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并通过正面教导,使他们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上个世纪中期,基本上每一位学生的目标都是教师、人民或者医生,因为孩子身边见的最多或者听的对多的就是这些人的事迹,也有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中有了这些人的想象,事隔数十年之后,今天可能更多的孩子树立的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的时候就是五花八门,什么行业都有,可能有飞行员,可能有律师等。

是社会的发展使孩子能接触和看到更多的行业和领军人物,记得有一个朋友就告诉我,他七岁的孩子因为经常在体育新闻中听到很多体育明星的名字,就非常崇拜他们,时常要拉着他们去给自己买一些体育用品,也希望自己将来可以成为一个体育明星。很多学生喜欢的动画节目或者科普知识的讲座也是他们学习和了解外界的介质,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积极的引导孩子来通过电视、网络媒体来进行德育教育。

三、通过身边故事来教育学生

身边故事的教育方法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可能更可行有效,因为发生在身边实实在在的事情,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讲,都是亲眼目睹或者耳闻的,能完完全全的了解和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加上父母和老师的分析和引导,让他们能更加真实的了解事实,辨别是非。曾有一位朋友就时常喜欢带自己的孩子去朋友家聊天,大家开始都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觉得自己去聊天就行了啊,为什么还要带上孩子去呢,这容易消磨孩子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后来大家才发现,他通过这种方式有力的帮助了孩子了解身边的人和事物,学习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习不到的知识,使孩子知道身边的事情都做不好,身边的人都相处不好,将来如何在社会上和人搞好人家关系。

举一个最简单的实例我们来看,假如你身边有一个从小就非常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孩子,现在长大成人,成为社会的罪人,那么你对此会有什么感触,可能家长和老师说再多的实例都不及这一例对孩子更有震撼力,因为身边实实在在的东西能够让他看到实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让他们明白很多虚幻的例子感受不到的东西,通过身边真实的故事和人物来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孙建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小学德育研究综述[J].新课程研究.2008

篇9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12-02

素质教育,不是就教育而教育,实施过程既是教育制度文化不断创生的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个体获得公平、公正教育权益的过程。

一、高点定位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

1.培养学习兴趣。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从教育社会的角度,辩证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发现和探索的能力,将学习兴趣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

2.加强思品教育。正确面对和分析时代赋予教育的局限性,在理性审视素质教育实施的社会政治条件的同时,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多举行爱国教育系列活动,把立德树人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根本的任务。

3.加强信息互动。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信息的反馈和探究,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关键环节。以全面实施国家课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是搭建良好信息互动平台的重中之重。

二、以人为本构筑有章有序的有效教学

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达到师生良好互动,进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1.以科学指导促进学习。要尊重个性差异,坚持因材施教,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特别对于学困生,要有意通过安排擅长的题目,创造一些机会,让更多的学困生体验成功,进而更进一步树立学习信心。

2.以教案反思促进学习。在课堂将要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真回顾,促进对知识巩固、扩展、延伸和迁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中的困惑之处,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3.以学案促进学习。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以课时为单位合理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究,促进学习方法的改进,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效整合,促成学习目标的达成。

三、强基固本确保教育引导的及时有效

班级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核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基础。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满意度取决于个人对班级的直接感受,作为学校基层管理者的班主任,不仅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更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实施者。

1.以朋友的视角关爱学生。“谁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上,用爱构筑教育的生命线,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以小助手形式强化主人翁意识。“班主任在学生做得好,这是个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做得好,这是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公开、公平、公正地民主竞选班委,放手让有威信、能力强的学生独立策划、组织活动、实施管理。

3.以人文教育培养自我教育。班级是个小社会,有着一种为学生集体所接受的价值观,要以良好的班风、先进的班级典型鼓舞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统筹谋划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素质。没有高水平教师,就没有高素质学生,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素质教育的第一关键资源,因此要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1.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把教师发展放在重要地位,积极构建自学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行动研究,贯穿“说、做、写”全过程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通过推行组内教研专题化、组内作课轮流化、专家引领常态化、培训保障制度化、外来学习互助化、名师培养目标化、表彰奖励学习化,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2.提倡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青少年发展规律,要按照培养“具有强壮体魄的健康人”“具有高尚品质的文明人”“具有厚博知识的现代人”“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的目标,把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篇10

笔者将中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及素质进行了综合分析,又经过研究与实践,总结出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具体归纳如下。

一、开设专门教学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心理素质发展、带动整体素质发展的道路。培养或聘用专职教师担任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并把课程列入正式课程计划。教学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人际交往、耐挫能力培养、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有效化研究与实践要积极开展科研立项,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调动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鼓励教师、出版专著,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成绩和贡献。正确理解知识与创新的关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看知识容量的多少,还要看知识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多的知识增长点。最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和能力能否在教师身上有效地内化为素质。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作支撑,创新最终只能流于空想。另一方面,也不能因过度强调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否则学生所学的将是缺乏生命力的僵化知识。

二、注重学科教育渗透——增强集体教育效果

由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步骤的机械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培养出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使教学失去活力。为此,要切实提高我国心理健康院校教育的质量,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如何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病理来分析教学模式的应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实践性教学是内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学习内科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临床、接触患者,不断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文科利用教学挂图或多媒体演示,再现实景让学生进入“角色”,理科设置的问题就是身边耳濡目染的,如水电费问题的收费改革等。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如让记忆力好的学生承担背诵表演,口齿流利的承担朗诵表演,计算能力强的承担运用简便方法表演,综合能力强的承担综合概括释疑表演,书写工整的展示练习。

总之,学生有什么样的优点,教师就为他们搭建什么样的平台,从而让各层次的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都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茁壮成长。

三、开展班级主题活动——优化集体教育模式

1.加强心理健康教学建设,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提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他们成长的客观规律去施加教育影响,才能把教育要求转化为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动。德育理论能否真正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成长的规律,发挥其对德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发展特征是否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了解他们在现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既要从他们的年龄特征上进行分析,又必须对他们生活的特定社会环境加以考察。只有如此,才能加强课堂心理健康教学建设,才能给教师搭建起与学生相互交流、借鉴并传授经验的平台,才能为教师建立共同学习的机制,才能丰富教师的心理健康积累,以便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提升。由此可看出心理健康教学建设的必要性。

例如:Y教师在主题为“学会赞赏”的班集体心理健康教育中,设计了活动“性格自画像”。通过“我给树叶画个像”“我给动物画个像”“我给自己画个像”等几个环节,通过平等、民主讨论的方式帮助、启发、引导、鼓励学生面对自己的性格弱点,剖析现实、独立思考、认识问题、分析原因,从而解决问题。最后一个环节是“我为画像美美容”,让学生扮演“性格美容师”角色,寻找“塑造完美性格”的“美容”方案。这一活动不但富有趣味,学生乐于参加,而且“渡人自渡,化人自化”,学生在互动中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初步探究和共享一些有效的完善塑造性格的方法,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2.预防教育是集体教育的基点

在班集体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中,积极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努力预防问题学生心理的非健康发展。如教师在主题教育“我能行”活动中,设计:给自己找优点、给别人找优点(他人暗示的延续,强化被人肯定的感觉)。最后,教师总结:人的能力、优点不是天生就有的,别人对我们的赞扬和肯定也不是随意可以得到的。因此,要建立自信,一定要努力发展、提高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并从尽力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锻炼、培养。做事要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我能行。

四、依托心理咨询平台——畅通个体疏导渠道

依据咨询资料,汇总分析后,归纳出咨询学生反映的心理问题,主要如下。

学习类问题,如与教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挫折适应以及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我校充分利用青春期的教育中心,从初一开始,定期分班级向学生开放,及时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生理卫生常识,理解生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以消除对性的神秘感,从而优化学生心理。根据教学设计,在选择的教学环境下,将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落实。一般教师先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然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协助学习,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师生进行总结。教师在讲评某一问题的时候,除了对于共性的问题详细分析,对于某些重要问题也要突出强调。教学反馈除了依据课堂的氛围、与学生进行座谈并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外,还可以参考其他教师的听课评课,从而改进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教师职业是高尚的职业,这是社会赋予理想化师德的神圣起点。由于教师在人们心目中被定格为“道德的化身”,因此对师德的要求似乎再高也不过分。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应珍惜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把为人民、为集体、为社会忘我工作、多做贡献当做自己应尽的义务,做到爱岗敬业、不断汲取新知、认真搞好教学、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等。而且,在遭遇挫折和困难的路途上,还需要努力克服困难,不惜汗水和心血为祖国和集体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学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学校应充分发挥和强化心理咨询室的作用,针对心理有一些问题的学生,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必要的整理、归类,提纯共性,重视个性。开放心理咨询室,出发点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心理疏导”的渠道,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着眼点是对具有不良心理状态的学生进行分析,拿出正确的诊断意见,提供科学的指导措施,疏导心理障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目的是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以学科渗透、团体教育、预防教育为主要特征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提高理论水平,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化、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