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08: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物平面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91-02
一、平面设计的基本知识
(一)平面设计的概念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范围很广:环艺、装潢、展示、服装、平面设计等等, 而平面设计现在的名称在平常的表述中却很为难,例如现行的叫法“平面设计(graphis design)”、“视觉传达设计”、“装潢设计”,因为设计无所不在。
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二)平面设计的一般流程
平面设计的过程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式不断完善的过程,设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念是否准确,考虑是否完善。
(1)调查
调查是了解事物的过程,设计需要的是有目的和完整的调查。背景、市场调查、行业调查(关于品牌、受众、产品……)、关于定位、表现手法。调查是设计的开始和基础。
(2)内容
内容分为主题和具体内容两部分,这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前的基本材料。
(3)理念
构思立意是设计的第一步,在设计中思路比一切更重要。理念一向独立于设计之上。在视觉作品中传达出理念是最难的一件事。
(4)调动视觉元素
在设计中每一个元素都要有传递和加强传递信息的目的。在一个版面之中,构成元素可以根据类别来进行划分,如可以分为: 标题、内文、背景、色调、主体图形、留白、视觉中心等。
(5)选择表现手法
手法即是技巧,更多的视觉作品已被人们的眼睛自动地忽略掉了。图形的处理和表现手法,如对比、类比、夸张、对称、主次、明暗等形式。选择那一种取决于设计目的和目标群体。
(6)平衡
平衡能带来视觉及心理的满足,设计师要解决画面当中力场的平衡,前后衔接的平衡,平衡感也是设计师构图所需要的能力,平衡与不平衡是相对的,以是否达到主题要求为标准。
(7)出彩
要创造出视觉兴奋点来升华设计作品。
(8)风格
固定风格的形成意味着自我的僵死,但风格同时又是一个设计师性格、喜好、阅历、修养的反映,也是设计师成熟的标志,“了解大同,才能独走边缘”。
(9)制作
检查项目包括:图形、字体、内文、色彩、编排、比例…… 要求:视觉的想象力和效果要赏心悦目,而更重要的是被受众理解!
(一)数字化时代平面设计
一个平面设计师只有记住个人创作时期对设计概念上独立构思的状态,并在合作创作时期依然能维持这种个性思考,才能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独立创作人。“设计必须与客户合作,必须鼓励对话与增长创意,以建立吸引人们目光与注意力的支流。每个设计都以平等的方式处理,每个解决方案都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对话的自然而然的产物。”
目前常用的数字处理软件如:Photoshop、Freehand、Illustrator、CorelDraw使传统绘画从握笔的姿势、下笔的轻重,换成了鼠标的单双击、功能键的配合。如PS的基本工具亦即绘画的基本工具,而PS的各类滤镜无疑即是高难度绘画技巧的总成。PS差不多“集成”了所有已知的绘画技巧,尤其在对建筑后期效果图制作上能取得比实景拍摄、描绘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建筑黄昏效果图制作
黄昏时的建筑色调是很漂亮的,调整起来也比较麻烦。
1、调整黄昏景色的建筑色调
(1)调整建筑颜色层次感。
1)打开素材“图书馆.JPG”文件。
原图可以看出,建筑物黄昏效果并不是很强,建筑的受光面色彩单一,明暗不突出。
2)选择菜单中的【图像】|【调整】|【曲线】命令调整建筑物的层次关系。选择【菜单】|【图像】|【调整】|【色阶】命令,使用色阶功能对建筑的明暗分布、层次进行调整。
(2)对建筑整体色调的调整
通过色彩平衡命令对颜色进行调整,按照亮部、中间调和暗部分别处理,变化柔和。选择菜单中的【图像】|【调整】|【色彩平衡】分别调整亮部、中间调和暗部。
(3)调整画面构图以及建筑模型位置
1) 选择菜单中的【编辑】|【变换】|【透视】命令调整构图角度。接下来就是修改画面的立面、地面交接处,此处做一些删除,可用橡皮图章工具去除原图中效果不理想的绿化。
2)新建一个图像文件,大小设置为900像素*630像素,并将调整好的建筑渲染图拖动到效果图中,命名为“图书馆”,一张建筑黄昏渲染图便制作完成了。
2、对天空的特别处理
(1)对天空的特别处理
1)打开素材“天空.JPG”如图。
2)拖动天空素材到效果图中,图层命名为“天空”,并按Ctel+T打开【自由变换】命令,调整素材形状,使其充满效果图背景。
(2)选择菜单中的【图像】|【调整】|【色阶】命令,增加天空暗部面积;然后选择菜单中的【图像】|【调整】|【色彩平衡】命令,调整傍晚天空的色调。
(3)新建一个图层,命名为“天空渐变”,拖放到天空图层的下方,做紫色与黄色的渐变效果。将“天空”图层的属性定义为“正片叠底”。
3、加黄昏效果图的基本配景
最后将添加效果图中配景素材,关键就是掌握好配景的远近大小关系,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效果图的真实性。
(1)打开素材“广场.JPG”拖动到效果图中,按照透视原理缩放。
(2)运用同样的方法添加远景喷泉、绿树。
(3)建筑背景考虑添加山脉作为陪衬,打开山脉素材,按Ctrl+U打开【色相/饱和度】对话框,调整山脉的色调,使其符合黄昏效果。
(4)天空近景添加
1) 打开素材“鸟.JPG”文件,拖动到效果图中,并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选择菜单中的【图像】|【调整】|【色彩平衡】命令调整颜色,适应黄昏的落日余辉反射。2)打开素材“近景树.JPG”文件,拖动到效果图中,按Ctrl+U打开【色相/饱和度】对话框,调整近景树叶的色彩,显示黄昏树叶效果。最终效果如图。
4、小结
黄昏景色的效果图在所的效果图中算是比较漂亮的,当然能表现好它也不是很容易。
黄昏时分的环境有如下几个特点:
(1)色彩基调是暖色,在场景中亮部与暗部都是暖色。
(2)光线的强度均匀。
(3)暗部教亮。
在掌握这些特点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黄昏时的情景进行仔细观察,包括黄昏时间天空的色彩特点,建筑色彩特点和树木色彩特点以及人物色彩特点等。
参考文献:
[1][美]梅格斯.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9 .省略.
[3]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大师和学生们.现代艺术.艺术与设计杂志社,2003.5.
民用建筑中对建筑物平面布置的要求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平面布置灵活。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中提到建筑物平面设计时,平面布置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功能、工艺要求;合理布局;平面布置的柱网、开间、进深等定位轴线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 2等有关标准的规定;根据使用功能;应使大多数房间或重要房间布置在有良好日照、采光、通风和景观的部位;对有私密性要求的房间;应防止视线干扰;平面布置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地震区的建筑,平面布置宜规整,不宜错层。
二、不规则建筑的定义和各种形式:
不规则建筑包括: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和平面竖向均不规则等三种形式。其中,平面不规则可以从建筑平面上可以分析出来,而竖向不规则只能从结构计算中得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提到平面不规则主要类型包括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和楼板局部不连续;竖向不规则主要类型包括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和楼层承载力突变。其中,扭转不规则为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凹凸不规则为平面凹进的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楼板局部不连续为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侧向刚度不规则为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或出屋面小建筑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为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楼层承载力突变为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三、使用者对建筑物使用的要求:
一般建筑物的使用者对建筑要求:建筑平面布置合理,视野开阔无遮挡,通风采光好,有大阳台或大露台,房间私密性好,公共空间占用面积小,可变空间面积大(方便改造),布置灵活,外立面造型独特,用色协调,有凹凸感,进退得益,高低错落,形式丰富。
四、开发商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一般开发商为了实现楼盘的商业价值,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建筑平面的要求更为严格。
五、建筑实例: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相关资料研究表明,设计阶段的工程费用只占工程全部费用不到1%,但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高达35%~75%,根据工程项目类别不同,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也不同,以下就设计阶段影响工业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分析。
1.总平面设计影响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
总平面设计是否合理对于整个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有重大影响。正确合理的总平面设计可大大减少建筑工程量,节约建设用地,节省建设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总平面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包括现场条件、占地面积、功能分区、运输方式。占地面积的大小一方面影响征地费用的高低,另一方面也影响管线布置成本和项目建成运营的运输成本。合理的功能分区既可以使建筑物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又可以使总平面布置紧凑、安全。对于工业建筑,合理的功能分区还可以使生产工艺流程顺畅,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考虑还可以使运输简便,降低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成本。
2.工艺设计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包括:建设规模、标准和产品方案;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选型;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情况;生产组织及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定员情况以及节能和环保措施等。按照建设程序,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已经确定。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严格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进行工艺技术方案的设计确定具体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在具体项目工艺设计方案的选择时,应以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为前提,深入分析、比较,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3.合理的建筑设计可有效降低造价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性质、功能及员应首先考虑业主所要求的建筑标准,根据业主的经济实力等因素确定;其次应在考虑施工条件和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的基础上,决定工程的立体平面设计和结构方案的工艺要求。工业建筑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包括:
(1)平面形状。一般来说,建筑物平面形状越简单,单位面积造价就越低。当一座建筑物的形状不规则时,将导致室外工程、排水工程、砌砖工程及屋面工程等复杂化,增加工程费用。即使在同样的建筑面积下,建筑平面形状不同,建筑周长系数K周便不同。通常情况下建筑周长系数越低,设计越经济。圆形、正方形、矩形、T形、L形建筑的K周依次增大。因此,建筑物平面形状的设计应在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建筑周长系数,充分注意建筑平面形状的简洁、布局的合理,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2)流通空间。在满足建筑物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将流通空间减少到最小,这是建筑物经济平面布置的主要目标之一。因为门厅、走廊、过道楼梯以及电梯井的流通空间并非为了获利目的设置,但采光、采暖、装饰、清扫等方面的费用却很高。
(3)空间组合。空间组合包括建筑物的层高、层数、室内外高差等因素。1)层高。在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建筑层高的增加会引起各项费用的增加,另外,由于施工垂直运输量增加,可能加屋面造价;由于层高增加而导致建筑物总高度增加很多时,还可能增加基础造价。2)层数。建筑物层数对造价的影响,因建筑类型、结构和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加一个楼层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单位建筑面积的造价可能会降低。但是当建筑物超过一定层数时,结构形式就要改变,单位造价通常会增加。建筑物越高,电梯及楼梯的造价将有提高的趋势,建筑物的维修费用也将增加。3)室内外高差。室内外高差过大,则建筑物的工程造价提高;高差过小又影响使用及卫生要求等。
(4)建筑物的体积与面积。
建筑物尺寸的增加,一般会引起单位面积造价的降低。对于同一项目,固定费用不一定会随着建筑体积和面积的扩大而有明显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单位面积固定费用会相应减少。对于工业建筑,厂房、设备布置紧凑合理,可提高生产能力,采用大跨度、大柱距的平面设计形式,可提高平面利用系数,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5)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的选择既要满足力学要求,又要考虑其经济性。对于五层以下的建筑物一般选用砌体结构;对于大中型工业厂房一般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于多层房屋或大跨度结构,选用钢结构明显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于高层或者超高层结构,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比较经济。由于各种建筑体系的结构各有利弊,在选用结构类型时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
(6)柱网布置
对于工业建筑,柱网布置对结构的梁板配筋及基础的大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对工程造价和厂房面积的利用效率都有较大的影响。柱网布置是确定柱子的跨度和间距的依据,柱网的选择与厂房中有无吊车、吊车的类型及吨位、屋顶的承重结构以及厂房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对于单跨厂房,当柱间距不变时,跨度越大单位面积造价越低。因为除屋架外,其他结构架分摊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造价随跨度的增大而减小,对于多跨厂房,当跨度不变时,中跨数目越多越经济,这是因为柱子和基础分摊在单位面积上的造价减少。
4.材料选用
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使用寿命、耐火抗震性能而且对施工费用、工程造价有很大的影响。建筑材料一般占直接费的70%,降低材料费用,不仅可以降低工程费用,而且也可以降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因此,设计阶段合理选择建筑材料,控制材料单价或工程量,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
5.设备选用
现代建筑越来越依赖于设备,且设备选用的重点因设计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选择能满足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要求的最适用的设备和机械。此外,根据工程造价资料的分析,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约占工程总投资的20%~50%,由此可见设备方案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设备的选用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对能源节约的有利条件,如果能从建筑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分析,能源节约是一笔不可忽略的费用。
6.影响工程造价的其他因素
(1)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知识水平
设计单位和人员的知识水平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设计单位和人员首先要能够充分利用现代设计理念,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成果;其次要善于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运用价值工程理论优化设计方案;最后,设计单和人员应及时与造价咨询单位进行沟通,使得造价咨询人员能够在前期设计阶段就参与项目,达到技术与经济的完美结合。
(2)项目利益相关者
设计单位和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业主、承包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机构咨询单位、运营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利益,并通过利益诉求的均衡以达到和谐的目的,避免后去出现频繁的设计变更而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
结语:设计阶段是确定工业建筑工程总造价的一个重要阶段,决定着项目的总体造价水平,工程设计人员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益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之间的关系,力求达到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协调统一是工业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自建国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为适应形势发展,高校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如何使有限的资金更加合理地投资到建筑项目中等一系列问题促使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意义凸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而设计阶段是高校基建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造价控制的一个重要阶段。有资料表明:设计阶段的费用虽然只占工程项目全部费用的1%左右,但对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影响可达到75%,技术设计合理的可降低工程造价的5%~10%,甚至能达到10%~20%,因此,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是关键。[1]
1 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1.1 总平面设计 高校基建项目总平面设计对于整个设计方案的经济关系重大。合理的总平面设计可以节省建设投资,降低工程造价和项目的使用成本,可以为高校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还可以为城市建设创造完美的建筑艺术整体。
1.2 建筑设计 在高校基建项目建筑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
1.2.1 平面形状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平面形状的简单程度和单位面积造价的高低成正比。在建筑面积大小一样的情况下,按照单位造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出建筑平面形状的顺序:正方形、矩形、L形、工字形、不规则形。
1.2.2 层高 依据建筑功能,合理的降低层高减少工程造价。在建筑面积固定了的状态下,建筑层高增加会导致装饰费用的提高,热源及管道费的增加,上下水管道长度的增加,楼梯间造价和电梯设备费用的增加等等。由此可见,随着层高的增加,单位建筑面积造价也在不断增加。
1.2.3 建筑物层数 建筑物层数对造价的影响。如果增加一个楼层但不会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就可以减少单位建筑面积的投资成本;然而当建筑物超过一定层数就会影响到结构形式从而增加单位建筑的投资成本。
1.2.4 建筑物面积 因为建筑面积的加大会降低加大面积后的建筑物外墙围护结构的长度所占单位面积的比率。但是当建筑面积超出一定的限度后就使得造价变化的因素复杂化了,只有在设计中合理掌握面积的变化才能达到合理降低投资的目的。
1.3 结构设计 高校基建项目结构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
1.3.1 基础形式 根据地质条件和建筑物上部结构,合理地选择基础类型,是降低工程造价,建设工期缩短,确保结构安全的基本保证。我们尽量优先选用天然地基而后选桩基。据有关资料显示,天然基础的造价仅为桩基的27%-67%[2]。
1.3.2 上部结构 建筑物地面以上的结构形式对建筑物的造价也有很大的影响。7层以下的建筑物宜采用混合结构,因其钢筋混凝土用量少,其造价仅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60%-70%[3];框架结构一般适用于12层以下的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可用于20层以下的建筑物。
1.3.3 构件截面尺寸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梁、板、柱等构建的截面尺寸的确定即是满足建筑物净空、美观与结构构件经济性的高度统一。截面尺寸太小,会造成配筋率过大,用钢量增加,工程造价增加;截面尺寸太大,则容易造成肥梁胖柱,工程造价也会增加。
1.4 建筑材料、设备的选用 现代建筑对设备的要求很高。楼层增多就需要更加庞大的设备系统,如:高层建筑物内系统需要考虑其分布占用空间位置的优选和规范。因此合理选择建筑材料、设备将降低建筑造价,以满足高校建筑设计使用功能以及为高校节省资金。
2 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采取的主要措施
高等学校建设资金来源及筹措渠道较少,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仍难以有力支撑教育培养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建设一个节约型校园,工程造价的控制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某高校1#教学楼为例,来研究控制工程造价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实行设计招标制度,比选设计方案 设计招标可以保证设计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等要求;设计招标有利于竟争和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招标还有利于控制项目建设投资,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费等。在评选优秀的设计方案时,重视并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不仅能保证设计方案的功能、质量等方面较大限度的满足高等学校的要求,而且为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投资估算的范围内打好基础。
前言:一个优良的抗震设计,必须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对建筑的整体结构要充分考虑。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才能使建筑的功能设计与抗震能力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1、我国目前抗震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合理规范的设计理论,实际工程经验不足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在对地质地震等方面的研究力度明显不够,尤其是建筑物抗震方面的研究。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限制,对地震的成因和预测还不能够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因此对防御地震方面的防范也缺乏科学合理核心思想,这就导致了我国建筑地震设计没有一个规范的设计理念作为科学依据,因此建筑设计也很难满足抗震目标。
1.2在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实际施工情况
在很多项目组进行施工时,都只是根据数据以及固有的一些参数进行施工,大多数的施工都是通过计算设计来完成,未能充分的对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例如在我国建筑抗震的设计中,对地震降级系数固定为2.81,而一些小级别的地震固定了统计学意义。这就导致一些小级别的地震被用于构造的设计当中,但是实际情况是构造截面的实际承载能力以及检测计算不能够与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
2、建筑设计针对抗震设计中主要的设计要点
2.1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通常情况下,建筑体型包括建筑体的平面形状以及立体空间形状。在对建筑进行体型设计时,应该在平面和空间体型简洁规则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设计一些矩形、圆形或者方形等结构元素。通过实验表明,这些形状体型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承受地震或者其他外力带来的影响。其次,应特别注意一些外凸或者内凹的体型,避免不对称结构的设计,只有在整个体型结构中使整体质量和刚度均匀的分布,才能避免建筑体因受到外力而产生扭曲反应。但是在一些追求美感的建筑物中,复杂的结构体型无法避免,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追求艺术感的同时,更多的去考虑抗震能力,使两者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2.2建筑平面的布置与设计
平面的布置与设计在建筑物的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直接表现出建筑的使用功能。在建筑设计当中,平面的设计是占首要地位。而我们在设计上也应尽可能的做到结构和质量的刚度分布均匀,结构上也应该协调对称。同时防止发生扭曲效应,对较大刚度的电梯、楼层等设计要采用居中设计的布置理念。
2.3建筑竖向的布置与设计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被广泛建设。而很多工程在提高物沿楼层高度的同时,往往会轻视其抗震能力。无论在工业还是民用的建筑中,目前都存在这类问题。想要做好建筑竖向的结构设计,首先就应该尽可能的使建筑物沿竖向的刚度分布比较均衡。特别是剪力墙的布置,一定要与建筑底部可以达到均匀平衡的效果。
3、建筑设计中必须高度引起关注的抗震问题
3.1连接点和建筑构件的设计
随着人们对建筑体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设计中所采用的建筑构件种类和样式也在不断增多,例如大理石和瓷砖等材料被广泛的利用,以及一些室内装饰吊顶、悬挂物、人工艺术品等。而在施工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这些材料与建筑物结构的连接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抗震水平。比如墙面外贴的大理石或瓷砖必须要保证其与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连接锚拉的牢固性,确保发生地震时不会坠落;对悬吊的灯具以及其他人工艺术材料,也要保证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轻度,避免因地震时掉落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3.2建筑设计需要达到的设计限值
在实际的工程操作以及设计时,一定要严格遵循我国相关部门的标准规范要求,例如在8度的防烈度情况下,粘土砖多层建筑物的高度不能够高于18m,建筑层数不能大于6层等。一旦超过相关的规定,就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3顶部建筑抗震设计
对建筑体的设计,一定要注意,其顶部建筑不宜过高或者过重,这样都会增大顶部建筑发生变形的可能。过高或过重的顶部建筑会削弱下部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因此在设计时就必须保证建筑重心和下部的建筑重心相一致。此外顶部结构的设计也适当的选用强度高、刚性均匀轻质的结构材料。
4、建筑设计中重点的抗震设计
4.1建筑物顶部的抗震设计
如今的建筑行业,普遍对顶部过高、过重的问题有所避免。因为顶部产生的压力会导致建筑墙面也形成相应的较大压力,这会使建筑物的抗震性和牢固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务必要保证建筑物整体有一个合理的重心,与此同时还要花心思用于材料选择,选取的顶部材料要尽量是重量轻、刚度较均匀的,这样建筑结构才能将抗震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4.2建筑设计中关于设计限制的问题
通常都是在建筑前期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级别,并且这是以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情况为依据,所以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要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所保障,以免有墙体裂缝或坍塌的现象出现。
5、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的抗震设计
5.1形状设计
建筑物的形状设计也就是针对建筑进行的“体型”设计,具体包括了各部分施工技术、建筑物平面布局和立体空间等的设计。在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时代,很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就建筑物思维整体外观而言亦是如此。由此有诸多样式的建筑外形出现,所以,在形状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外形的不同特点予以充分考虑,不同的建筑外形,也会有不同的建筑特色和实际需求,施工单位应该加以充分考虑。通常情况下,凸凹形状的建筑体型,通常可以使建筑物的抗震性得到大大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建筑建设过程中,原有的常规形状的建筑物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所以,建筑物整体抗震性的提高,首先需要对建筑的形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5.2建筑物的平面设计
在建筑物施工,平面设计是重要的环节,对建筑物日后的使用将起到决定作用。例如,分别作商务和居住用途的建筑物,它们在平面设计上必然存在很大差别,为了使使用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就一定要按照用途,来对平面构造进行科学设计;另外,为了将抗震元素融入到平面设计之中,不仅要对施工材料的坚固性加以重点考虑,还需要对构架安装的合理性、内部各因素的协调性加以综合考量。要想完美地实现平面设计和抗震设计的结合,就对设计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工作经验丰富,要需要深入地研究审美观念和抗震技术,前提还得不对内部美观产生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再确保抗震性能的最大化。
5.3空间设计
对建筑物进行空间设计,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的关于建筑物的竖向设计方案。因为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和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压力,所以出现的建筑物楼层愈发高。为了使土地占有面积尽量减少,在现代社会中愈发流行高层建筑,如此就对建筑物的空间设计有了更严格的要求。通常说来,建筑物层数越低,稳定性就越高,受到地震的损害也就会越小;反之稳定性越差,受到地震的伤害也就越大。所以,融合建筑物的空间设计和抗震设计在一起,这样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才能得到保证。
6.结束语:
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密切相关,对建筑抗震起到一个基础作用。而一个优良的抗震设计,必须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对建筑的整体结构要充分考虑。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才能使建筑的功能设计与抗震能力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质量是建筑的核心,而建筑的抗震性能是体现建筑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建筑质量的影响极大,然而,在当今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却由于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抗震设计的质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材料对其造成的影响只是其中一个重点要素。材料的影响主要现在材料的质量、材料的不匹配等问题,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设计中,有很多工作人员为某一己之私而在施工中用一些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严重影响的建筑的抗震性能;另外,还有些工作人员在设计中会将一些其他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案引入到该建筑物中,而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以及整体结构都有所不同,导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与实际的建筑缺乏匹配度,导致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使建筑的安全性降低达不到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的标准。
1.2平面结构设计对超限高层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影响
超限高层建筑物的平面结构设计是与建筑物外形有着直接的联系,当然也与建筑物抗震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超限高层建筑的平面设计与施工难度有着直接的联系,然而,在当今超限高层建筑平面设计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平面结构设计引起的施工难度过大,而导致的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的施工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即使能顺利施工也会因为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后期的使用中依旧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3]。另外,如果平面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会造成无法准确的确定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的均衡点的位置,尤其是超限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可能会在平面结构设计中会漏掉某些细节的设计,一些结构细节出现问题也会导致超限高层建筑整体的抗震性安全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1.3受力体系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带来的影响
受力体系是建筑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且每个建筑的受力体系也各不相同,这与设计者的经验没有太大的联系,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光凭经验来完成设计,而且,确实有这种情况发生,觉得自己有着多年的设计经验,就没有详细的对建筑受力体系进行分析,通过以前的经验直接按部就班的放到设计里,最终导致建筑的受力体系与抗震设计发生了矛盾,造成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的性能降低,使得建筑整体缺乏安全性和稳定性。
2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优化
2.1做好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的前期工作
由第一部分得知,建筑材料对超限高层建筑设计抗震设计的影响及其的严重,因此在设计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对设计中涉及到的材料质量、数量、规格等做好相应的规划设计,通过对材料的了解再进行相应的设计,尤其是材料的性能参数一定要做好详细的分析,因为有很多材料类型差不多,但是,还是有着细节上的差别。另外,还应对超限高层建筑地点的地质地貌、周边环境等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些因素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前期的材料搜集、整理的工作,要确保相关数据材料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不管是在超限高层建筑的整体设计还是对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将这些数据作为设计的基础,进而确保设计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误差。
2.2对超限高层建筑物平面结构设计的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比平常的多层、高层的设计特点复杂的多,而且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本身要求也特别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应全面的考虑各种因素,将其作为优化方案的因素。另外,在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再结合多种有关设计因素,如,抗震指数、施工方式等,设计出多种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方案,然后再通过多种方案的相互比较,选择出最优化的方案,通过这种优化方式,能更好的做好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而且,以这种设计优化方式,一旦发现方案中存在设计问题或安全隐患能及时的比较出来,并及时的改正,对建筑抗震性能具有很大的保障。
2.3明确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受力体系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不仅对建筑的质量要求提高了,同时也对建筑物的外观有着一定的要求,美观、大气、上档次是建筑外观现出来的典型特点,但是有很多建筑物只考虑到外观设计,却忽略了建筑的受力体系,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带来直接的影响,如果这种现象出现在超限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势必会为建筑物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对超限高层建筑物抗震设计中一定要明确建筑物的受力体系。建筑的外观要求是要满足的,而在达到这个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到超限高层的抗震设计,要尽量以后者为主,毕竟后者是关乎到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可以通过力学的知识来寻找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受力体系中的平衡点,以此来实现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
Abstract: The design phase is a key part of project cost control to meet the function of the building, should be reasonable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effectively control project cost.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throughou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whole project. The engineering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and construction cost is a unified whole, with each other and promote each other.Keywords: project cost;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工程造价和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
(1)工程造价的概念:工程造价是指工程从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设计招标、工程实施以及实施中的管理等各环节所花费的总费用。对工程总费用的影响大小也不同。据有关资料分析,投资决策阶段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为75%~95%;设计阶段为35%~75%;施工阶段为5%~35%;竣工阶段为0~5%。
(2)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建筑结构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键性环节,是具体实现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的过程,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结构设计以充分实现建筑设计方案为目的,严格遵守设计规范,保证结构安全为己任,在实施过程中优化设计节约造价把设计师的构想变为可施工的蓝图。
2、建筑结构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一)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是指总图运输设计和总平面配置。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厂址方案、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总图运输、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公用设施的配置;外部运输、水、电、气及其他外部协作条件等。
总平面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
1.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的大小一方面影响征地费用的高低,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管线布置成本及项目建成运营的运输成本。
2.功能分区
合理的功能分区既可以使建筑物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又可以使总平面布置紧凑、安全,避免大挖大填,减少土石方量和节约用地,降低工程造价。
3.运输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运输方式其运输效率及成本不同。从降低工程造价的角度来看,应尽可能选择无轨运输,可以减少占地,节约投资。
(二)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部分要确定企业的技术水平。主要包括建设规模、标准和产品方案;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选型;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三废”治理及环保措施,此外还包括生产组织及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定员情况等。
(三)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部分,要在考虑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和施工条件的基础上,决定工程的立体平面设计和结构方案的工艺要求。在建筑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
1、平面形状
一般地说,建筑物平面形状越简单,它的单位面积造价就越低。因为不规则的建筑物将导致室外工程、排水工程、砌砖工程及屋面工程等复杂化,从而增加工程费用。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周长与建筑面积比k周(即单位建筑面积所占外墙长度)越低,设计越经济。k周按圆形、正方形、矩形、t形、l形的次序依次增大。
2.流通空间
建筑物的经济平面布置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满足建筑物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将流通空间减少到最小。
3、层高
在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建筑层高增加会引起各项费用的增加。据有关资料分析,住宅层高每降低10cm,可降低造价1.2%-1.5%。单层厂房层高每增加1m,单位面积造价增加1.8%~3.6%,年度采暖费用增加约3%;多层厂房的层高每增加0.6m,单位面积造价提高8.3%左右。由此可见,随着层高的增加,单位建筑面积造价也在不断增加。
4、建筑物层数
建筑工程总造价是随着建筑物的层数增加而提高的。建筑物层数对造价的影响,因建筑类型、形式和结构不同而不同。如果增加一个楼层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单位建筑面积的造价可能会降低。随着住宅层数的增加,单方造价系数在逐渐降低,即层数越多越经济。
(三)结构设计
1、轴压比
轴压比是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所以当地震烈度确定,结构类型确定时,在相同的建筑高度,相同的荷载情况下,柱的轴压力设计值相同,抗震等级低的结构其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乘积就可以小一些。若采用相同的混凝土等级则可减小柱截面,减少混凝土用量,也可降低混凝土标号,这样混凝土单价也会降低些。这样因轴压比在不同抗震等级的限制不同而造成三级抗震比四级抗震的竖向构件造价多12%左右。
2、箍筋
四级抗震箍筋最小直径6mm,三级抗震箍筋最小直径8mm。体积配箍率三级抗震比四级抗震高20%,且当柱的净高与其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小于4 时,二、三级异形柱沿柱高全高加密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1.0%(I 级钢筋),或0.85%(Ⅱ级钢筋)。而四级抗震仅满足0.5%即可。由此算来三级抗震箍筋用量约为四级抗震箍筋用量的1.5倍。
3、计算放大系数
由于抗震因素,规范中对于框架柱、梁的受力采用放大系数而确保结构安全。受到相同弯距的情况下,柱顶端弯距三级抗震为四级抗震的1.1 倍,柱下端弯距三级抗震为四级抗震的1.15 倍;受到剪力相同情况下,框架柱表现出受剪力值三级抗震为四级抗震的1.1 倍。由于计算时对于不同抗震等级人为的采用不同的放大系数,使框架柱由于柱端弯距的增大而纵向受力筋加大或截面加大,也使框架柱由于柱剪力的增大而箍筋直径加大或间距减小。这都将最终提高工程造价。
4、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资金有的高达总投资的1/3以上。要达到优化地基造价的目的,设计人员应对地基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有较全面的认识,并熟悉各种地基处理技术的造价。据调查,天然基础的造价为桩基造价的27%-67%。因此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天然基础而不是桩基可以避免浪费。但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是如此。目前,民用建筑物逐步向高层、超高层发展。高层、超高层对地基的要求很高,而天然地基无法满足其工程需要。一些底面积小,净高偏高的建筑,特别是建在填海地段的高层建筑,为满足沉降量和承载力的要求,往往需要采用桩基。
3、合理降低含钢量方法探讨
(1)由于建筑设计方案对结构设计方案有重大影响,所以结构设计人员在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尽早介入,提请方案设计人员在满足建筑功能布局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到结构规范的限值。不要等进入施工图阶段后,结构专业才对建筑方案提出较大的修改意见,至此设计合同已签署,甲方对建筑方案的认可及合同对设计周期的约定,将导致设计人员陷入要么对原建筑方案进行大的修改,则要延长设计周期,且修改的建筑方案甲方要重新认可;要么为满足规范对超限结构的多种要求采取各种加强措施,这样势必要提高含钢率,提高造价。
(2).建筑平面、立面的规则性。建筑平面、立面的规则性包含对建筑的平面、立面外形尺寸等因素的综合要求,具体表现为建筑的长宽比、高宽比、平面凹凸尺寸、楼板开洞面积、错层尺寸、层高和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布置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果这些指标有多项超限或某项超限过多,将会给结构设计和含钢率的控制带来很大的困境。而且简单对称的建筑物在震害发生时较不容易破坏。
4、结论
综上所述,优化设计方案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方法, 它真正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的。只要我们严格遵守“经济、实用、合理”的原则,认清优化设计在造价控制中的重要性, 确定合理目标,积极创造适宜条件,主动采用科学的控制方法,就一定能搞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参 考 文 献
[1]史芳.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J].住宅科技,2003(3):39-41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而企业提高收益的最主要的途径理所当然就是要降低工程成本。而要降低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造价则是关键。
1 工程造价在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造价人员与设计人员不能紧密相结合,缺乏必要的工作协调,造价人员只管拿图纸算量组价,计算工程造价,反过来,又不与设计人员互通造价控制意见。
1.2 政府对设计的审查不全面,缺乏监督机制。
1.3 设计招投标不彻底,设计人员控制造价的积极性就不会很高。
1.4 勘察、设计、施工各主要环节之间互相分割与脱节,在质量、安全、进度和现场管理以及衔接部位缺乏统一调度和协调。
1.5 现行的设计费与工程成本无关,只取决于工程造价的高低或建筑面积的大小,没有考虑造价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的因素。
2 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2.1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正常生产营运年份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或者使用效益,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决定着工程造价合理与否,其制约因素有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
2.2 建设地区:选择得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还影响到项目建成后运营状况。
建设地点的选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技术经济的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正确选择建设地点有利于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有利于项目建成后正常生产运行,有利于建设项目投资水平和造价控制。
2.3 技术方案:不仅影响项目的建设投资水平和造价,也影响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因此必须认真选择和确定。
2.4 设备方案:主要设备的选择应与确定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相适应,应力求经济合理,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要注意进口设备之间以及国内外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
3 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3.1 工业项目:总平面设计,总平面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占地面积,功能分区和运输方式的选择。占地面积的大小一方面影响征地费用的高低,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管线布置成本及项目建成运营的运输成本。
合理的功能分区既可以使建筑物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又可以使总平面布置紧凑、安全,避免大挖大填,减少石方量和节约用地,降低工程造价,不同的运输方式其运输效率及成本不同,从降低工程造价的角度来看,应尽可能这样无轨运输,可以减少占地,节约投资。
3.2 工作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核心,是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的特点、生产性质和功能来确定。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和设备造型。在工业建筑中,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占有很大的比例,设备的造型不仅影响工程造价,而且对生产方法及产品质量也有决定作用。
3.3 建筑设计部分:要在考虑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和施工条件的基础上,决定工程的立体平面设计和结构方案的工作要求。在建筑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平面形状、流通空间、层高、建筑物层数、柱网布置、建筑物的体积与面积和建筑结构。
3.4 住宅建筑设计:住宅建筑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平面形状和周长系数、层高和净高、单元组成、户型和住户面积建筑结构等。
4 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
4.1 在项目决策阶段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投资控制效率
在项目决策阶段不但要编制项目的投资估算,而且还要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继续深化设计方案,要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使项目决策阶段选出最佳方案得到落实和贯彻,施工设计编制设计预算,通过设计预算可以了解工程造价分配的合理性。通过对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预算的分析,可以将投资比例比较大的部分作为投资控制的重点,提高投资控制效率。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正确,意味着对项目建设作出科学的决断,优先出最佳投资行为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并且在实施最优投资方案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4.2 使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作更加主动,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也是全过程管理,项目决策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是设定项目投资的一个期望值。项目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是实现投资期望方案的具体表现:项目施工建设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是实现设计项目投资期望值的具体操作。
4.3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都是由设计人员牵头完成,很容易造成他们在这期间更注重项目规模,技术先进,建设标准高等,而忽视了经济因素。投资决策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依次分为若干工作阶段,不同阶段决策的深度不同,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不同,只有提高可行性研究的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而企业提高收益的最主要的途径理所当然就是要降低工程成本。而要降低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造价则是关键。
1 工程造价在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造价人员与设计人员不能紧密相结合,缺乏必要的工作协调,造价人员只管拿图纸算量组价,计算工程造价,反过来,又不与设计人员互通造价控制意见。
1.2 政府对设计的审查不全面,缺乏监督机制。
1.3 设计招投标不彻底,设计人员控制造价的积极性就不会很高。
1.4 勘察、设计、施工各主要环节之间互相分割与脱节,在质量、安全、进度和现场管理以及衔接部位缺乏统一调度和协调。
1.5 现行的设计费与工程成本无关,只取决于工程造价的高低或建筑面积的大小,没有考虑造价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的因素。
2 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2.1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正常生产营运年份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或者使用效益,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决定着工程造价合理与否,其制约因素有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
2.2 建设地区:选择得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还影响到项目建成后运营状况。
建设地点的选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技术经济的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正确选择建设地点有利于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有利于项目建成后正常生产运行,有利于建设项目投资水平和造价控制。
2.3 技术方案:不仅影响项目的建设投资水平和造价,也影响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因此必须认真选择和确定。
2.4 设备方案:主要设备的选择应与确定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相适应,应力求经济合理,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要注意进口设备之间以及国内外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
3 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3.1 工业项目:总平面设计,总平面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占地面积,功能分区和运输方式的选择。占地面积的大小一方面影响征地费用的高低,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管线布置成本及项目建成运营的运输成本。
合理的功能分区既可以使建筑物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又可以使总平面布置紧凑、安全,避免大挖大填,减少石方量和节约用地,降低工程造价,不同的运输方式其运输效率及成本不同,从降低工程造价的角度来看,应尽可能这样无轨运输,可以减少占地,节约投资。
3.2 工作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核心,是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的特点、生产性质和功能来确定。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和设备造型。在工业建筑中,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占有很大的比例,设备的造型不仅影响工程造价,而且对生产方法及产品质量也有决定作用。
3.3 建筑设计部分:要在考虑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和施工条件的基础上,决定工程的立体平面设计和结构方案的工作要求。在建筑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平面形状、流通空间、层高、建筑物层数、柱网布置、建筑物的体积与面积和建筑结构。
3.4 住宅建筑设计:住宅建筑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平面形状和周长系数、层高和净高、单元组成、户型和住户面积建筑结构等。
4 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
4.1 在项目决策阶段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投资控制效率
在项目决策阶段不但要编制项目的投资估算,而且还要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继续深化设计方案,要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使项目决策阶段选出最佳方案得到落实和贯彻,施工设计编制设计预算,通过设计预算可以了解工程造价分配的合理性。通过对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预算的分析,可以将投资比例比较大的部分作为投资控制的重点,提高投资控制效率。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正确,意味着对项目建设作出科学的决断,优先出最佳投资行为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并且在实施最优投资方案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4.2 使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作更加主动,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也是全过程管理,项目决策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是设定项目投资的一个期望值。项目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是实现投资期望方案的具体表现:项目施工建设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是实现设计项目投资期望值的具体操作。
4.3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都是由设计人员牵头完成,很容易造成他们在这期间更注重项目规模,技术先进,建设标准高等,而忽视了经济因素。投资决策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依次分为若干工作阶段,不同阶段决策的深度不同,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不同,只有提高可行性研究的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
引言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加强建筑抗震设计,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所以做好建筑抗震设计工作意义重大。建筑抗震设计涉及专业面广,技术发展迅猛也很难掌握,因此,我们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机电的基础技术知识,更好地做好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逐步提高建筑抗震设计水平,使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1建筑物中抗震设计各部位的分析
1.1建筑构件和连接点部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质量具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首先要充分地保证施工技术和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地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监控不够,就容易出现纰漏。因此在工程建设进行的过程之中,时刻保持实时监控,随时把握施工信息,及时解决建设中的问题。这对工作人员也是有利的监督。因此施工材料一定要经过前期精准的运算购买,切不可盲目跟风,浪费原材料,提高成本,导致利润率下降。在施工材料的管理上要精准,不可以铺张浪费,也绝不能偷工减料[1]。
1.2建筑物顶部的部位
建筑顶部是建筑与天空的衔接,处于我们视线之上,似乎可望而不可及,但建筑顶部的形象对建筑具有特殊的造型及功能上的意义。自古以来,屋顶主要作为挡风遮雨的建造构成要素之一;而在近现代,建筑技术尤其是建筑结构技术和建筑材料技术的发展,使建筑顶部在满足传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呈现出丰富的变化。顶部的结构,还需要时刻谨记抗震元素的应用。
1.3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建筑设计管理是比较复杂并且系统的一项工作,由于设计管理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多,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必须对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这不仅有对设计质量有助于提高,还能够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在建筑设计中具体的抗震设计
要想时时刻刻保证安全,就要打心底里重视防震安全意识的树立。将防震安全意识融入思维,才会在做任何工作的时候都将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安全是安装工程中最重要问题,关系到工程本身的安全隐患问题,每年因为施工过程中的不慎和建筑物的不牢固受伤甚至死亡的人不在少数,因此,工程人员应该和企业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去尝试技术安装,除了工程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要加强之外,企业应该派出安全预防小组提前侦查工程里有隐患的部分,分析项目的隐患重点,及时排查及时拆解,解决安全问题。上至项目经理,下至施工操作人员,落实每一个人的安全诉求,特别是经常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方,要贴上穿戴好工作装、带好安全帽的标示,警惕员工们事故的严重性。确保安全施工的顺利进行[2]。
2.1在建筑物空间设计中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具体应用
立足于三维空间对建筑物的竖向设计方案就是建筑物空间设计,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直接导致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得越来越多,楼房也随之越建越高。建筑抗震设计项目需要高质量的项目,必须有一个完成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对项目的每个部分进行考核,高标准严要求,保障考核出来的每一项指标都是有理有据的。
2.2在建筑物平面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具体应用
在平面设计中加入智能化设计,技术的应用使沟通交流更加高效便捷,使得团队合作更加密切融洽。灵活实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施工的效率。同时,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武装工作人员,是工作人员的一种充电,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培养了他们的现代化意识。信息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在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方便了工作,使得发生的问题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信息技术对于工程施工的另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提高施工的精准度。工程施工是个需要极其精确计算的行业,不能错一分一毫。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很大幅度上提高工程的精准度,使得工程的错误率更小,制造出人民更加满意的大工程,好工程[3]。
2.3在建筑物形状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应用
在这个精神追求被放到重要位置的时代,对美的追求也渗透到设计里面,因此对建筑物的外形要求也提高了。充满现代美感的设计,往往能够吸引人的眼球,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仍要注意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应将它作为安全不可忽视的一环。
3结语
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精神,提高建筑设计的防震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工程建设市场也越来越红火,工程项目越来越受重视,面对庞大繁杂的产业,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越发重要。应该不断提升建筑抗震设计的技术,使工程建设行业的整体水平大大提升。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建筑的施工水平发展也越来也快,因此,人们对于建筑抗震设计工程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所以,在建设建筑抗震设计的过程之中,相关岗位工作的人员都必须要熟悉规范,并且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筑抗震设计工程作为现阶段建筑工程工业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工序复杂,操作难度大,效率不足,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才能推动该产业的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作芹.分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