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医药商业市场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6 16:09: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药商业市场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医药商业市场分析

篇1

下面本人结合“××颗粒”招商方案和招商经过,实例剖析药品过程中的布设陷阱的机关和提出几点如何回避的陷阱的方法----陷阱Vs慧眼

·陷阱铺设第一步,粉饰产品概念包装

现在参与市场招商的药品(保健品)良莠不齐,一些普药或者保健食品为了卖个好价,不惜想尽一切办法进行自我包装。

包装大体分为两个层次:产品外型包装和产品概念包装。

产品外型包装一般通过精致印刷外包装、做大外包装等手法来提高产品的档次,所谓的货卖一张皮,从而从感官上感觉产品物有所值,其实很多产品是“败絮其中”的,但价格却高了好几倍。产品概念(机理)包装一般通过提出新鲜概念或时尚名词从而提高所谓的产品科技含量或迎合消费者的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例如,“××颗粒”原来主治因肝肾虚弱引起的儿童面色无华,头晕乏立等症状,然而聪明的营销公司看好了“儿童排铅市场”。因为儿童铅中毒的外在表现与上述症状基本相同,然而“儿童铅中毒”却是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况且“儿童铅中毒”属于新概念,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也曾专题报道过,市场早期教育已经基本深入人心----多好的市场机会呀?!何不来一个“偷换概念,移花接木”呢?!于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又被赋予了新的传奇色彩,一个活灵活现的新品种、好产品诞生了!

那么,如何破解伪包装?

首先,研究产品所含有效成份的药理作用是否与其宣扬的治疗机理以及宣传功效相一致。比如说,“××颗粒”所含主要成分是枸杞、益智、牡蛎等,多为滋补益神的成分,怎么也看不出排铅的作用来。本人同时也现场请教了营销专家,得到的答案是:说不清楚!因此,无论概念有多新鲜,一定要搞清楚是真概念还是假概念!

其次,看清楚产品的身份档次。身份档次包括:产品执行标准、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生产厂家GMP认证是否达标等等。如果是地方准字恐怕就无法在今后的市场上销售了,如果是处方药也无法在大众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厂家没有通过GMP认证,其品种恐怕也会遭到连累……比如“××颗粒“,其生产批准文号是由保健药品转为国药准字的产品,其产品的疗效很难说有多好。其OTC身份尚未确定,厂家方面承诺的全国范围的大众媒体广告投放不知如何落实。

·陷阱铺设第二步,营造虚假样板市场

大凡让人虔诚地追求一种信念或理想,必需先让你的追随者看到光明的前景,或让“事实“说话。换句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聪明的“猎手”总是在距离陷阱较近的地方投放一个诱饵。营造一个表面繁荣的样板市场,当你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招商方面就会搬出类似“某某市场只有10万元投入,当月就盈亏平衡,第二个月就赢利20万元,第三个月赢利多少多少元,反正让你听过之后感觉,如果不做这个品种的简直对不起上帝的感觉!然而,那个样板市场是真是假你也没弄清楚,定金或首批货款已经划到厂家的帐户上去了。笔者就曾见到“××电子药丸”为了让全国商相信该产品如何赚钱便在长春“作托”虚夸销量蒙蔽商的卑劣行为。因此,在做之前一定要亲自考察所谓样板市场,真真切切的观察体会厂家所宣扬的“事实”是否真实!

·陷阱铺设第三步,凶猛广告造势引诱

当包装、样板市场等招商前提都已经准备到位后,有条件的厂家或营销公司便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或专业媒体大肆投放招商广告造势,大力宣扬“××”新产品具有××高科技,市场需求如何之巨大,是快速发财的绝好机会,诚征各地经销商!然而,市场终端现阶段绝对没货供应,想吗?想发财吗?快快拨打招商热线电话咨询吧!然后你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到“××产品招商说明会”邀请函。邀请函会热情洋溢地邀请您快来听取发财的福音吧,机会简直是千载难逢!

·陷阱铺设第四步,推介会现场签单付款

招商产品说明会的会场一定要选择在非常权威的场所。例如,某某减肥产品当年的招商说明会就将会场定在人民大会堂。用招商的专业人士的话来讲权威性的会址会带来招商成功率的巨大提升。在说明会的过程中,会议的主持人或主招人的如簧巧舌是非常重要的。能否慷慨激昂的、鞭辟入里的讲清产品的所谓优势和市场机会如何巨大,能否将同类产品贬的一文不值、能否将商家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完全要靠“优秀的职业招商经理人”!在会议进展到关键时刻,一定要将事先准备好的“托儿”们推倒前台----强烈要求买断某某市场的权,并现场将签约,同时交付大笔定金!这样一来,已被煽动的、不是十分理智商家多数都会奋不顾身地签约、付定金!在招商说明会之后的最短时间内,各地商的首批进货款将源源不断地汇到招商方的帐户!

篇2

【案例】

文武药业是一个新型医药企业,在RX药品和OTC药品两条战线运作,销售比例约为7:3,有两个主打品种,一个是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另外一个是治疗高血压的中西成药,其它品种则销售额不大;其营销模式主要以自建办事处为主,少量业务则采取商运作的方式。

2006年11月11日晚上8点,王平独自坐在文武药业的市场总监办公室,满屋都是烟雾,手里已经夹着今天晚上的第五根双喜牌香烟了。截至到今天,文武药业回款总计7215万元,距离董事会下达的回款指标还差37%,12月份估计采取一定的手段可以压货2000万元,完成任务的80%应该不成问题,比去年总算跟上了行业平均增长水平,算是可以及格了吧!

可是王平并不轻松,自今年2月份任市场总监以来,一直都是在执行去年定下的营销规划,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在为1.2亿元的销售任务拼杀,明年的事情虽然董事会已经催了好几遍,但还真的没有去仔细考虑过。昨天,董事会已经明确提出要在11月底拿出明年的年度营销规划,今天要好好的想想了。

董事会已经明确要求明年必须做到1.5亿元,否则营销管理层就会有大的变革。这个任务比今年实际任务的1.5倍,增加了50%!怎么办?

2006年发生的反商业贿赂运动严重影响了文武药业的RX线销售业绩,据可靠消息,明年运动还将持续下去,RX线必须采取非常规手段不可,要么加大投入走学术推广方式,要么转移战线,到OTC线发展。由于文武药业的药品都不是专利药,学术含量不高,搞学术推广只能是挂羊头卖狗肉了,不一定能搞的起来啊。干脆转到OTC线吧,反正医院已经完成首次购买的引导任务了,加上OTC市场这两年成长很快,专家说明年可以突破1000个亿呢。王平在草稿上认真地写下了2007年营销策略“收缩RX线,扩张OTC线”。

下面应该考虑营销战术了,王平思索着,OTC市场不就是做好终端工作嘛,陈列、首推、买赠活动多做一些,市场就出来了,既然不是市场领导品牌,就在终端采取拦截工作,做好终端店的工作,弄个1000个终端,每个终端都给我产量,搞他个天翻地覆吧。王平在草稿上认真地写下了2007年营销战术重点“终端拦截战术大搞特搞”。

接下来就是任务的规划了,1.5亿元不能动,怎么分呢。以今年销售情况为基础,重点市场增幅60%,非重点市场增幅30%就可以了,重点市场再给予重点投入应该能够完成吧。王平再次在草稿上认真的写下了2007年营销任务分解“按比例分别增幅50%-60%”。

终于舒了一口气,看看表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明天让助理和产品经理按照大纲充实一下内容就可以了。

【分析】

如果按照王平的思路去规划2007年的营销工作,那么最后的结局就是任务无法完成。从上文可以看出,该市场总监基本属于处方药线出身,对RX线的市场推广黔驴技穷,同时对OTC线运作也并不熟悉。在整个营销规划的思路中缺乏周密的思考:

第一:缺乏对市场内外环境的充分评估

文武药业的销售额70%来自RX线,尽管反商业贿赂导致业务量的下滑,但这种国家宏观调控行为对每一个企业都存在同样的影响,企业需要建立快速适应,积极变革的应对策略,保持住RX线的销售才是正道。

第二:缺乏对市场增长点的充分分析

企业业务量需要增长一定要充分分析机会所在,到底增长量在什么地方,采取什么样的增长方式。分析每一个商业客户和终端客户,是什么原因销售量下滑或者增长,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止住下滑趋势或者扩大增幅程度;渠道可以增加多少压货量,通过新开客户可以增加多少出货量;传统消费者可以增加多少服用量、新开客户可以增加多少服用量,需要什么样的增长条件?

第三:缺乏对董事会的科学指导

董事会会根据企业运营的状况下达相应的指标,但是指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充分的市场分析和模拟营销,如果董事会的指标偏离市场过大,那么就需要调整,否则,以不科学的指标压迫销售队伍将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第四:缺乏风险控制的评估

一个以RX线为主的企业突然转向OTC线运作,必须面对以下问题:销售队伍能力和信心问题、企业对OTC市场把控问题、产品是否在OTC市场具备潜力的问题,如果出现意外,不能按计划回款,企业的抗风险机制何在?

【解析】

一个全面的、精准的年度营销规划是企业营销部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部门:财务部、人力部、生产部、市场部、销售部及其公司管理高层;营销规划的制定过程就是一次虚拟的年度营销演习。一份合格的年度营销规划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市场分析

内容:全面的市场分析是营销规划的基础,企业历史营销状况分析、当前外部市场状况分析、未来内外部市场变化的可能分析、产品定位分析、人力资源状况分析等。

参与者:市场部、人力部

第二:营销目标

内容: 通过科学的市场分析,营销目标即可清晰定位,根据企业运营状况,由营销部门向高层管理者作出营销目标的提案,营销目标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回款目标、销售目标、应收款目标、库存目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目标、一级客户目标、二级客户目标、终端客户目标等。

参与者:高层管理者、市场部、销售部

第三:费用规划

内容: 有了营销目标,就需要与之配套的营销资源,包括销售、市场和人力费用。企业从产品市场推广出发,对产品所需费用进行规划,如媒体费用、渠道费用、终端费用、POP费用、公关费用、招标费用、返利费用、赞助费用、人力费用、机动费用等。

参与者:市场部、销售部、财务部、人力部

第四:任务分解

内容: 营销目标确定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将销售任务分解到每一个片区、每一个员工、每一个渠道客户,以及每一个月/季度等。如果产品没有太强的季节性差异,回款指标大致按照前半年44%,后半年56%,或者按照第一第四季度50%,第二第三季度50%分解。任务完成的时间性很重要,如果将过多的任务分解到最后一个季度将面临医药商业无现金流保障的风险。

参与者:市场部、销售部

第五:营销策略

内容: 为了完成各个地区各个客户承担的营销任务,企业将采取什么样的营销策略与之配合非常重要。是重视渠道还是重视终端,是空中媒体支援为主还是以终端推广为主,营销策略应该从渠道、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指定相应的策略,尤其是中国医药激烈竞争的格局导致企业产品竞争策略是否妥当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份额。

参与者:市场部、销售部

第六:营销战术

内容: 营销策略制定后需要有具体的体现,也就是营销战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来完成营销策略的实施,这需要通盘考虑。采取渠道偏重的策略,就应该多做渠道拦截、深度分销的工作,那么营销战术就是以商业订货会、渠道进货意外奖励为主;如果采取终端偏重的策略,OTC市场就应该多做终端工作、陈列竞赛、销售竞赛、店员培训工作以及消费者教育工作,RX市场就应该多做学术推广工作。

参与者:市场部、销售部

篇3

第二阶段1990年代 标志性做法:大争论,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新事物像雨后春笋般涌现

第三阶段2000年

标志性做法:产权改革的号角,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

第四阶段2005年

标志性做法:医改突然变奏 卫生部称“市场化非医改方向”

第五阶段 2006年

标志性做法:医改再见曙光 医改基调已定 政府将承担基本医疗。

我们可以看到,从只给政策不给钱,到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再到政府将承担基本医疗,这个过程是个断续的过程,说明了制定政策部门的犹豫和对我国医改方向无从把握。最后,觉得放开不行,不放也不行,便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政府将承担基本医疗,这样很多貌似统购统销的东西又重新出场,如招标,统一配送,国家出钱了,那么医药营销的路子肯定得加入政府相关部门的关口,我们姑且称之为半转向。

历年医药行业的沉淀和新医改的推动,另外外资大规模进入,医药行业进入了整合并购死亡挣扎的盘整期,这倒是也符合行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医药行业数据显示我国医药企业100强中过100亿的只有一家,医药商业公司过100亿的是三家,这说明医药行业过于分散,竞争力强的没有几家。就是这种分散的局面,在面对新医改下,制药企业必须快速的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一轮又一轮的盘整波涛中得以生存壮大和发展。

一.进行战略转型

制药企业必须要进行战略转型,要从简单的产品销售提升到企业管理层面的竞争力上。今后,销售环境,竞争环境,竞争对手,政策环境,销售市场等都会发生变化,以往的讨论已经行不通了,及时进行战略转型,适应新的医药环境,是制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重新考虑一下企业的产品战略,营销战略,职能战略,人才战略,根据企业实际进行调整,是目前制药企业首当其冲的工作。

二.提升管理水平

横向比较各个行业的发展,医药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处于很低的水平,比如快速消费品行业,由于外国竞争者的大举进入,我国快速消费品企业在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销售策略,团队建设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为快速消费品行业不仅是狼来了,而是来了狼群,而医药行业的狼来的还不多,以往粗糙的管理模式目前在市场竞争中还能混碗饭吃,所以制药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逼近。

三.建设专业的有竞争力的销售团队?

制药企业喊这个口号多年了,没见到那家国有制药企业的销售团队在专业化上有突破性建树。制定销售政策不了解或不根据政策信息;行业信息;竞争信息,也不考虑公司的战略,这不叫专业。销售队伍还在市场上利用三板斧的老招也不叫专业。

专业化是指在人员招聘、管理等方面,坚持选择优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并定期进行各方面技能的培训,以便更好的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合理的授权,合理的配置。不为客户服务的人员尽量精简。建立专业化营销队伍和营销管理队伍,形成权责匹配、管控有力、灵活高效的专业化运营体制。,建立一个从上到下的专业化营销队伍、管理系统、运营体制建立起来,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营销策划,会为医药营销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市场部

篇4

一、传统医药物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

传统物流是一种被动服务,大部分人都认为医药物流就是医药经营企业和药品配送。他们认为医药商业企业处于供应链的下游,是医药营销渠道中占主导地位的成员,承担药品分销流转的主要任务,因此他们就是物流的执行者。甚至,还认为建几个仓库配备几十辆货运卡车就叫物流,医药物流工作就是药品的配送工作。其实,配送和运输只是医药物流的一个具体环节而已。除此之外医药物流还包括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等一系列环节。

2、缺乏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

作为完整的医药供应链,产供销是一个整体,但是从医药现在的网建工作和对物流的投入建设来看,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的药品销售阶段,而对供应链上游的药品生产和原材料采购等并没有实现物流管理,因此有必要对整个行业物流进行集成,使上下游通过物流成为完整的整体。同行业之间基本上没有物流合作,即使合作,也只是为了缓解短时期内的物流资源不足,而不是抱着持续改进、降本增效的目的。

3、行业标准和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医药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物流的许多标准有别于一般的物流行业,因此必须有医药行业自己的行业标准。目前,整个医药行业的物流体系刚刚起步,根本谈不上标准化,由此而带来的货物流通和信息交换不畅、流通环节多、速度慢、费用增加,降低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这些已经日益成为制约医药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订滞后,跟不上医药物流发展的步伐。

4、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最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即缺少医药物流管理、医药物流网络体系、医药物流的增值服务。虽然我国医药物流的基础设施与装备已初具规模,但大多为粗放经营,内在质量差,运作效率低。企业各自为政,缺乏从整个医药供应链的角度来整体运作,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物流各环节之间割裂,长期来看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建设及运营成本较高。

二、现代医药物流的特征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使得医药物流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必须发展现代医药物流。现代医药物流强调整个医药物流的系统化、整体化和综合化。概况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系统化。现代医药物流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包括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消费和后消费领域,还包括装卸、加工、仓储、保管、备货、分拣和运输等多个环节,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所以,必须以医药物流资源的优化融合为手段,实现系统化运作。

第二,专业化。专业化是指不仅解决企业内部需求的发展和增加,还提供各种专业化的医药物流服务。专业化的医药物流实现了药品运输的专业化分工,缩短了供应链,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减少资金占用和库存,提高物流效率。

第三,信息化。信息化包括两个方面:设施自动化和经营网络化。设施自动化是指药品的接收、分拣、装卸、运送、监控等环节以自动化的过程来完成。经营网络化是指将网络技术运用到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只有实现了信息化,才能很好地解决物流系统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协调和高效运转。

第四,标准化。标准化是指以医药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工作标准。对物流企业来说,标准化是提高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消费者来说,享受标准化的服务是消费者权益的体现。

第五,国际化。现代的经济是全球的经济,医药物流业需要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突破国家地域的限制,以国际统一的技术、设施和服务为标准,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第六,人文化。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现代医药物流不能仅仅着重于成本的降低和企业利润的提高,更应该通过供应链向最终消费者传递医药关爱文化,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水平,实现行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这里所说的医药关爱文化,应该包括医药保健知识的传播、个性化的医药健康咨询服务的提供等。

三、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模式

1、第三方物流地产开发租赁模式

医药物流中心/园区是现代医药物流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但其投资大,风险高,独立运作难度较大。因此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地产开发租赁的模式。首先由供应链核心企业牵头建立供应链联盟,然后统一委托第三方物流地产开发商开发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园区。普洛斯是世界一流的地产开发商,在开发物流地产时,就是由普洛斯先选地建成相关物流设施后,再转租给客户,比如制造商、零售商、物流公司等,普洛斯只是在最后组成一个资产管理队伍进行物业管理,而日常物流业务仍由客户操作。这种模式大多需要政府各种政策的支持,并且需要统一规划、统一运作。

2、物流托管模式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医药流通企业仍然通过采取自营仓库、车队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药品物流服务,而这种经营方式最大的难点就在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客户服务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很难满足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而医药物流托管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可以自建物流网络及重要的节点设施,然后将某些物流节点设施或某些物流业务托管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医药物流托管是指委托双方以“物流托管合同”为契约方式,约束托管期内各自的权力、义务和经济收益。作为委托方而言,通常是将其所属物流相关的人事、财务、资产和业务全部委托给专业的物流管理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对于接受委托的物流管理公司而言,需要通过对人、财、物、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在托管期内达成委托方的物流服务指标和成本指标,从而为委托方创造价值,并按其所创造价值的高低获得自身相应的经济收益。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加强对自身物流网络的控制还能利用专业的物流服务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从而提高公司整体效益。

3、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可以理解为物流的实际需求方(假定为第一方)和物流的实际供给方(假定为第二方)之外的第三方部分或全部利用第二方的资源通过合约向第一方提供的物流服务。它是由独立性、专业化的物流组织提供的,符合需求者业务程序要求的、独特的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一个专业物流公司,但也可以说是客户的一个专职物流部门。只是这个部门更具有专业优势和管理经验。它的生存与发展必将与客户企业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与相关医药企业合作,进行医药的跨区域运输和配送,提供药品的仓储、分拨、拣选。并设计出最佳运输路线,负责药品的全程运输、配送,以及其他物流增值服务,逐步构建符合现代物流运作的物流中心、分拨中心,使物流网络为市场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的物流配送网络,可以有效地降低发货差错率,减少发货误差带来的纠纷,帮助客户进行市场分析和决策,从而提高配送效率与市场反应力,为客户赢得宝贵的时间。

4、第四方物流模式

第四方物流是由美国埃森哲公司Accenture的Dow Bauknight率先提出来的,并定义为一个调配和管理组织自身的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与技术,来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第四方物流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不仅能够降低实时操作的成本,(下转第91页)(上接第84页)还可以通过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联盟,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而这种解决方案仅仅通过上述联盟中的一方是难以解决的。相对于第三方物流而言,第四方物流更加借助于信息技术,具备整合供应链的能力,提供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但是,第四方物流又必须依靠第三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互补合作,才能达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

四、我国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模式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市场的形成,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在选择物流模式的时候,必须要适合自身、适应时势,综合考虑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企业规模、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实力、物流成本等。

第一,考虑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如果物流在企业中不是处于战略核心地位,就没有必要自给物流,因为自给物流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员支持,完全没有必要搁置大量的资金在物流方面,而应该将自己的主要资源和精力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第二,考虑企业的规模。大型企业实力雄厚,可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制定合适的物流需求计划,保证物流服务质量。小企业受人员、资金等限制,适宜把物流管理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第三,考虑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实力。现代医药物流有着严格的技术规范要求,并且政府正逐步加强对医药行业的GMP、GSP等认证的监管,医药物流需要对设备、技术和人才等进行很高的投入来确保流通过程的质量安全,因此,第三方物流公司必须具有相应的实力。

第四,考虑物流成本。当企业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时,就需要企业重新定位物流并且考虑流程再造,可以选择一家高品质,能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让它为企业量身打造物流服务并且进行专业化的流程再造。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有一个著名的“物流名言”:“没有现代物流,就意味着没物可流。物流是企业的管理革命。物流以时间消灭空间,商流以空间消灭时间。”在医药商业流通领域同样如此,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是时势所需。

参考文献:

[1]李志锋,谢如鹤,邱祝强.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其模式选择[J].物流技术,2008(27).

篇5

市场结构,是指对行业内各企业的竞争形式、竞争程度、经营方式、价格形成等产生重要影响的外围市场要素。衡量市场结构状况的指标主要有行业市场集中度、区域市场集中度、差异化程度、进入退出壁垒、宏观政策环境等五个方面。

(一)行业市场集中度

它体现的是行业的垄断程度和整体竞争程度的高低。这一指标通常由销售额前4位或前8位之和占行业总销售额的比重(也就是CR4或CR8)来反映。按照惯例,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4

(二)区域市场集中度

它主要表现在行业内的各个企业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格局。它体现的是地域上竞争饱和状态,以及门店未来的扩张方向。我国零售药店的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东中部地区市场比较集中,有的地方甚至已经过度饱和,西部市场的拥有量明显不足;省会城市、大中型城市市场相对饱和,二级地市及农村地区零售药店数量明显匮乏。

但从深圳海王、中联、三九、北京金象、上海国大、湖南老百姓等医药连锁企业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全国大连锁的框架,可以看出医药企业跨地区扩张的态势,不少企业把进入新的省市特别是二级市场和农村市场作为发展目标列入企业规划。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零售药店的分布将呈现向低端市场扩散的趋势。

(三)差异化程度

无论是从业态,还是从服务手段或是经营形式上来看,差异化程度都非常小:零售业态基本局限于“苹果”(平价大卖场)+“葡萄”(传统的小规模连锁药店);服务手段比较单一,服务创新能力比较弱;经营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药店”,而不是与药品相关的“健康店”。差异化程度小也说明我国医药零售企业还有很多可探索的发展空间。

(四)行业进入退出壁垒

我国药品零售行业的进入壁垒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行业准入门槛低。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注册一个单体零售药店,50万元的注册资金、40平方米的经营场所就够了。当然,随着市场的饱和,现在有些地区出台了些区域性的宏观调控的法规。如北京对开办药品连锁经营的进入壁垒为:门店在15家以上,面积在100平米以上。其次,是开设新门店的启动成本低。门店装修、货架、柜台、收款机、房租等一次性投资可以分期付款;而经营的药品大都是供应商提供铺底货,现款进货部分比例只占到门店商品总额的30%左右;货款结算方式一般为月结或送二结一甚至是送三结一;需要支付工资的直属员工很少,大部分由有实力的供货商派出的促销员填补。

这种低进入壁垒的结果,一是让各路业外资本也就是社会资本更加快速地涌入本行业,二是使更多的业内企业规模(门店的数量)更进一步的扩大,这两方面的原因都会导致零售药店的数量越来越多。据报载,截止到2003年年底,我国医药零售药店总数已接近18万家。

医药零售企业退出行业时主要面临的是经济壁垒,包括库存商品处理(往往是清仓甩卖、硬性退回供应商、甚至是卷货潜逃)、设备硬件转让折扣等方面的损失,这些因素所形成的退出壁垒同样是很低的。

(五)宏观政策环境

近年来,随着医药分销领域的对外开放,为了促进我国医药零售业特别是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例如,为了早日实现在《全国连锁经营“十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促进建立10个左右国内外知名的、拥有网点超过1000个以上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目标;国家经贸委将把医药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列入国债贴息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从政策上来看,国家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的,更是鼓励企业通过正当竞争手段来实现企业间的优胜劣汰的。

二、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各个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获得更大抗风险能力、更高的盈利能力和更强的竞争力或其他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在市场行为上主要表现为跑马圈地、降价圈人和联合重组。

(一)跑马圈地,构筑渠道网络资源

在医药零售业区域市场集中度低、进入壁垒低以及行业政策扶持的市场结构基础之上,一些药品零售企业纷纷将增加门店数量扩大经营规模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在这一时期,一些医药零售企业对门店数量的追逐几近“疯狂”。于是乎,医药零售行业出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跑马圈地运动,也就是快速地抢占黄金地段增开分店。

从以下是医药巨子曾经对外界公布的宏伟的“扩军”计划,我们可见一斑:深圳万基药业要用20亿元在全国建1万家药店;三九集团矢志投资13亿元,誓言5年内开设1万家连锁药店;华源集团计划投资至少10亿元,以每年1000家的速度扩张,5~10年内开设1万家药店;丽珠集团拟在5年内投入2~3亿元资金发展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目标近1000家;深圳一致、海王星辰也宣布了“1000家”的扩张战略……海王星辰2002年开店速度最快频率为不到3天开一家店。

现在,我们姑且不管这些巨子们的扩军计划实现得怎么样,我想他们的初衷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借此修渠通道,构筑销售网络资源,增强自身的药品分销能力,提高自身与供应商的谈判议价能力,从而在分销速度及购进成本上获得竞争优势。

(二)降价圈人,抢夺消费客户资源

当一些企业因为资金实力不足及进入时机欠佳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抢占到更好的黄金地段增开更多的分店赢得网络资源时,聪明的经营者们就选择从“顾客”身上来做文章。“没有一分钱打不倒的顾客”,于是,一批药店经营者们,祭起降价大旗,开办了平价大卖场、经济药店,还有折扣店,以真正低成本上所形成的价格优势,对顾客进行价值让度,让顾客满意使顾客忠诚,最终达到抢夺消费客户资源的目的。比如相关媒体曾多次报道:

早在2001年底,武汉的隆泰大药房就将所售2000余种药品平均降价40%,催生了武汉的“汉森”、“天成”“正和”等一批平价药品超市。他们曾一度让武汉的传统十大家连锁药店恐慌不安并试图联合五大家药品经销商进行围追堵截。或许是在央视“焦点访谈”的关注下,更或许是他们真正让老百姓们得到了实惠,他们并没有被扼杀在摇篮里,到现在反而越办越红火。

2002年8月31日,江西第一家仓储式平价药房“开心人”在南昌开业,打着“比核定零售价平均低45%”的大旗出售他们那1500平方米大厅里的5000多种药品。开张当天,消费者如潮水般涌进店里,将整个售药大厅挤得水泄不通,一个侧门的玻璃当即被挤爆。全国300多家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更使得它成为中国平价药房的代名词。

此外,还有湖南的“老百姓”、北京的“德威治”、福州的“惠好”、合肥的“百姓缘”,等等,他们都在喊着“一切为了老百姓”的口号,努力创造中国药品的“平价时代”,为老百姓省钱,最终让消费者对自己死心踏地从一而终。

(三)联合重组:强势扩张,劣势联合

经过“跑马圈地”和“降价圈人”后,很多药品零售企业基本完成了他们的资本、网络及客户资源的积累,企业间的强大分化日渐明显。强者恒强,弱者渐弱。因此就出现了优势企业的资本扩张和劣势企业间联合重组。有人预测今后二三年内,仍将是药品零售企业重组、整合的关键时期,行业重新洗牌,汰弱留强,分化在所难免。医药零售行业扩张、联合的方式基本有以下几种:

1、外资 + 本土知名企业

如海王星辰花100万美元购买MedicineShoppe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市场特许经营权,是国内首家医药连锁企业与国际医药零售巨头之间以知识产权转让形式进行的合作。另外,在美国名列零售业前茅的Dragstore、地平线等企业也先后频繁到中国来寻找合作伙伴。

2、本土知名企业 + 本土知名企业

如上海复星与拥有1000多个连锁网点的、国内最大的超市经营公司联华超市合作,并且采取“零售药店与普通商业企业合作”的形式,依托联华超市强大的商品配送中心及经营网点,发展医药连锁经营。在较短的时间内,复星已借助联华超市的门店网络开设近100家店中柜、店中店。

3、本土单体药店 + 单体药店 + 单体药店

如上海医药零售市场上的“绿色联盟”,百余家单体药店联合采购,抱团求生存;云、贵、川的联合采购(四川医药集团、云南昆明福林堂药业、贵州省医药公司、重庆植恩药业公司等15家大药房通过“中药通”电子商务公司结盟联合采购)。

无论是哪种方式,其目的都是做大做强,增加企业的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我国医药零售企业面对业内资本和业外资本所带来的竞争做出的种种积极反应;以及求生存谋发展的决心。

三、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指企业在既定的市场结构下其市场行为所决定的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企业盈利水平。下面从医药零售企业的数量、规模、销售增长速度、利润率四方面来分析我国医药零售行业的市场绩效。

(一)企业数量越来越多

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已达到1216家,药店总数已达到178017家。门店数排名前50名的连锁企业的门店总数,2003年为14763家,2002年为9728家,增长了51.8%;特别是重庆的和平、桐君阁和海王星辰等企业门店增长速度更是惊人。企业数量的增长,与上文所提到的医药零售业前期行业进入壁垒低、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等市场结构导致的跑马圈地这一市场行为是紧密相连的。

(二)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辽宁成大方圆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在主要销售网点都在本省的情况下,2003年却仍实现了10.1亿元的销售额,成为国内第一个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的药品零售企业。此外,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重庆和平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湖南老百姓大药房、重庆桐君阁大药房连锁公司、深圳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的年销售额均已突破7亿元,上海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年销售额也在5亿元以上。

此外,2002年单店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34家,单店销售额过亿的仅有上海第一一家,但2003年单店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3家,单店销售额过亿的有5家。

(三)销售增长越来越快

篇6

传统的就诊过程常常因排队挂号、缴费等环节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患者因此怨声载道,但更多的是无奈。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将使得这些繁琐的程序变得简单。未来,患者在线上就能直接完成挂号、候诊、缴费、查看检验报告,以及医患互动等环节。

未来支付宝会考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不改变现有流程的前提下,患者分别通过医生工作站等终端机器插卡,支付宝支付预存款,系统结算后分别扣款的方式;另一种则是通过支付宝先扣除自费部分,就诊完成后再插卡结算医保部分的费用。

“未来医院”计划中,支付宝将实施三步走战略。即首先帮助医院建立移动医疗服务体系;再激活医疗服务全生态;最后打造基于大数据从治疗到预防的健康管理平台。

目前,除了与北上广深十家以上的三甲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外,支付宝还在智慧医疗社区进行探索,与30多家社区以下医院包括社区医院达成合作。

当第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支付宝接下来会考虑如何将商保打通,并实时将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自动传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审核后,做到快速赔付。未来将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的虚拟方式在线完成电子处方,附近的药物配送、医保实时报销、保险实时申请赔等所有环节,理想状态便是激活整个医疗服务的全生态圈,解决远程就医O2O医疗的问题。完成这一阶段的问题可能会用3-5年时间。而支付宝的最终目标,也就是“未来医院”计划的最后一步则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平台,实现从治疗到预防的转变。

在“未来医院”进程中,除了机会,还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层次不齐的医院信息化程度、封闭落后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都是支付宝首先需要解决和平衡的问题。譬如,很多医院的HIS(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和LIS(医院检验科设计的一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标准都不统一,要想打通系统,就需要首先统一标准,而如何统一来自不同开发商、不同程序的语言,对于支付宝来说还需下一番功夫。

天猫医药馆:打造医疗电商平台

天猫医药馆是天猫旗下的一个医药购物频道,它汇集了OTC药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隐形眼镜、品牌保健品、传统滋补品等网购服务项目,天猫医药馆是天猫里面的一个重要品牌。

2011年6月20日,淘宝商城“医药馆”正式上线。早在2011年3月21日,淘宝便已经取得了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具有在互联网网站上药品信息的资质。淘宝商城“医药馆”正式上线之时,网页上展示的商品种类包括了非处方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等药品近1万种,而处方药则不允许销售。然而,如此雄大备受关注的药品销售之路并没有原先想象的那般一帆风顺。2011年7月8日,药品监管部门要求淘宝商城整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封淘宝并对外表示:“淘宝没有取得网上售药资格。”随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淘宝网进行查处,要求其尽快整改。

2012年2月27日,淘宝重启医药电子商务,更名“天猫医药馆”。卷土重来的“天猫医药馆”气势更足,上线品种由原先的1万种变成了2万种,入驻医药商家也由之前的5家增加至15家。更专业的改进之处是,天猫医药馆内商家的旺旺客服将由药店执业药师担任,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此外,购物流程也与一般商品有所不同,消费者在看中某商品之后,页面跳转到相应医药商的官方网站,随后确定订单,进入支付宝付款购买,完成交易。

国内最大的医药B2C天猫医药馆的重新上路,对于本已动作频繁的网上药品零售业可能会释放连锁效应,但天猫医药馆无疑不会偏安于为医药商做平台展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不明朗。而医药馆的梅开二度能否带来整个医药行业电子商务的井喷,业界对此表现出高度关注。

阿里健康云医院:实现HIS系统信息资源共享

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名为“医蝶谷”,它被定位为“整合医疗全体系、全链条资源,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的网络平台”。业务的涵盖范围包括了医生、医疗机构、患者、医疗保险、健康管理、云药房、检查检验等一系列环节,在大力吸引基层医疗机构的同时,也在发展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合作,搭建分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患者可以找到覆盖所有科室的专家名医,线上线下结合一站式完成整个就医流程。而医生也可以在“医蝶谷”里拎包入住,通过专业优质的诊疗服务,获得患者的好评,提升自我价值。平台与实体机构打通,支持医生多点执业。

阿里健康云医院,是指阿里健康与医疗健康服务机构进行合作,让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使用阿里健康提供的HIS(医疗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产生的病人信息、诊疗过程、检查结果等都被系统保存在云端,实现整个HIS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

目前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都没有能力置办类似HIS系统的诊疗系统,阿里健康在初期是给这些诊所免费安装HIS系统并提供免费更新维护服务,目前云医疗在全国范围推广了数百家医疗机构。2015年3月9日,阿里健康云道首先在石家庄市平衡体检机构上线运行,这种模式顺应了“互联网+”的趋势,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

云医院对“重复检查、重复治疗”可实行技术上的帮助,只要是接入HIS系统的机构,都可以在该系统内看到病患的诊疗信息。云医院能够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同时实现电子处方的流转。当有足够多的医疗机构接入平台后,阿里健康的云医院平台就将全面爆发。

据悉,云医院下一步的设想是,患者在合作机构就诊后,电子处方即进入该人的阿里健康APP,患者只需打开APP就能用处方向附近药店下单。业内人士指出,阿里健康这一系列动作旨在建立完整的医药生态闭环,并通过健康资讯和寻医问药的环节,为用户提供即时的贴身健康服务。

微医集团(挂号网):打造国内移动医疗服务的先进平台

微医集团(原名挂号网),成立于2010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预约挂号、就医指导、健康咨询、在线支付的医疗健康服务网站。截至2014年7月份,挂号网已经与全国23个省份、900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拥有超过3000万的实名注册用户、10多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2014年挂号网累计服务患者人次超过1亿,已经快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就医服务平台。2015年9月24日,挂号网更名为“微医集团”。

2014年10月,挂号网获得由腾讯领投的1.065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超过6亿美元。2015年9月24日,微医集团(挂号网)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总金额为3.94亿美元。微医集团这一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高盛集团领投,复星、腾讯、国开金融等共同投资。2015年1月,挂号网完成对老牌网上药店金象网的控股。5月,复星医药和挂号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在技术、平台、市场、媒体等方面全面展开深度合作,形成紧密的线上线下O2O联盟。此次获得新的融资后,挂号网改名为微医集团,打算建设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并准备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的服务,推出责任医疗计划。责任医疗计划将是新的微医集团未来重要的盈利点。

挂号网是国内移动医疗服务的先进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和客流,在业内和市场也有很好的声誉,但一直没有找到盈利模式。过去5年挂号网的主要工作,是把医院的服务窗口搬到手机上,和构建微医集团的医疗团队,基本上都是赔钱,因为这些都是公共服务,挂号不能获取利益。而此次挂号网希望借助对金象网控股,及与复星医药的合作,有望以售药为突破口,把挂号网的流量和用药需求在金象网上实现变现,从而逐步盈利。

专家认为,挂号网的盈利模式值得期待,一是挂号网用户量大、积累时间长、群体精准,因此其基数与粘性将成为购药转化率的基本保证;其次,复星医药与挂号网目前对金象网交叉持股,说穿了都是一家人,因此双方合作将更具深度与广度,能真正对患者进行分析及需求挖掘,从而提高购药转化率。但挂号网要真正做到流量变现,关键还是需要双方深度合作,运用各方优势资源共同对患者购药、诊疗、健康等记录进行深度分析,以大数据为基础促进金象网的药品销售。否则,再多的用户和资源都没有意义。

丁香园:建立医生社区垂直化平台

丁香园目前只是提供面向医生的服务,但未来定位是为整个医疗行业服务。丁香园从2009年1月开始持续盈利,年底收入超过500万元,2011年公司整体收入已经突破千万元。丁香园的招牌移动应用用药助手也于2011年底凭借超过100万下载量基本达到盈利。

在用户数量方面,中国的执业医师现在有 260多万。丁香园目前注册的医疗领域从业人员多达400万,其中达到其数据质量的医生有120多万,这使丁香园成为国内目前掌握医生资源最多的公司。

在融资估值方面,丁香园于2009年获得第一轮200万美元融资,2012年底完成B轮融资,由顺为基金领投,A轮投资者美国风投机构DCM跟投,金额在千万美元左右。

丁香园最大的收入来源是面对药企的服务。公司面对医药企业的服务增长很快,现在超过50%,已经是最大的收入来源。盈利模式主要有七大类:一是广告投放,即丁香园凭借最高医生用户量(包括400万会员,数百万日PV),使医疗广告精准覆盖专业人士;二是网络学术营销,即丁香园通过旗下网络平台、传统杂志及线下活动,为医药产品提供网络学术营销方案;三是市场调研,即丁香园拥用充足的调研样本库,自主研发在线调研及项目管理系统,助力药企市场分析与决策;四是丁香通服务,即通过丁香园旗下专业的生物医药商业信息平台――丁香通,面向供应商、商,提供试剂、原料药、医疗设备等类产品信息展示;五是会议服务,即通过丁香园医药学术会议信息平台,提供会议预告、图文视频、APP定制、EDM等传播形式,为企业提升影响力;六是丁香人才服务,即通过丁香园旗下专业医疗求职招聘平台――丁香人才网,储备专业人才简历100余万份,为医药企业提供网络招聘会员服务、图文信息服务、个性化招聘服务;七是医药数据服务,即通过丁香园专业团队研发的医药行业综合数据库平台――insight,提供综合搜索平台、注册上市情况、药物研报、政策市场情报及潜力筛选平台,使药企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和资源投入方向。

丁香园移动端产品以免费为主,主要盈利模式为向医生收取激活码费用和面向企业提供有偿广告投放、市场调研、医药数据服务、人才招聘服务。激活码售价99元人民币,支付后可永久使用当前所有功能和数据,并提供一年数据更新支持。激活码获取渠道是可通过丁当铺以299丁当积分兑换,或通过淘宝网,开通医生认证享免费。目前丁香园拥有丁香人才网、丁香通、丁香客、用药助手、丁香医生、PubMed中文网、调查派、丁香会议等移动客户端产品(见图9)。

好大夫在线:打造国内领先的医患沟通平台

好大夫在线是以患者为核心的、中国目前最大的医患沟通平台,仍在坚持“用病人的口碑”来传播医生的个人品牌,仍在累积核心竞争力,尚未盈利和上市。

篇7

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指对行业内各企业的竞争形式、竞争程度、经营方式、价格形成等产生重要影响的市场要素。衡量市场结构状况的指标主要有行业市场集中度、区域市场集中度、差异化程度、进入退出壁垒、宏观政策环境等五个方面。

行业市场集中度

它体现的是行业的垄断程度和整体竞争程度的高低。这一指标通常由销售额前4位或前8位之和占行业总销售额的比重(也就是CR4或CR8)来反映。按照惯例,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4

区域市场集中度

它主要表现在行业内的各个企业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格局。它体现的是地域上竞争饱和状态,以及门店未来的扩张方向。我国零售药店的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东中部地区市场比较集中,有的地方甚至已经过度饱和,西部市场的拥有量明显不足;省会城市、大中型城市市场相对饱和,二级地市及农村地区零售药店数量明显匮乏。

但不少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把进入新的省市特别是二级市场和农村市场列入企业发展规划。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零售药店的分布将呈现向低端市场扩散的趋势。

差异化程度

无论是从业态,还是从服务手段或是经营形式上来看,差异化程度都非常小:零售业态基本局限于“苹果”(平价大卖场)+“葡萄”(传统的小规模连锁药店);服务手段比较单一,服务创新能力比较弱;经营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药店”,而不是与药品相关的“健康店”。差异化程度小也说明我国医药零售企业还有很多可探索的发展空间。

行业进入、退出壁垒低

我国药品零售行业进入的壁垒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行业准入门槛低。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注册一个单体零售药店,只需要50万元的注册资金、40平方米的经营场所就够了。随着市场的饱和,现在有些地区出台了区域性的宏观调控的法规。如北京对开办药品连锁经营的企业规定的进入壁垒为:门店在15家以上、每家店经营面积在100平米以上。其次是开设新门店的启动成本低。门店装修、货架、柜台、收款机、房租等一次性投资可以分期付款;而经营的药品大都是供应商提供的首次无现款铺底货,现款进货部分比例只占到商品总额的30%左右;药店与供应商货款结算方式一般为月结或卖二结一甚至是卖三结一;需要支付工资的直属员工很少,大部分由有实力的供货商派出的促销员填补。

这种低进入壁垒的结果,一是让各路业外资本快速地涌入本行业,二是使更多的业内企业规模(门店的数量)更进一步的扩大,这两方面的原因都会导致零售药店的数量越来越多。截止到2004年年底,我国医药零售药店在GSP改造后总数已接近14万家,虽然比以前门店数有所下降,但是随着农村市场的开发、连锁业的发展,今后药店的数量会大量增加。

医药零售企业退出时主要面临的是库存商品处理(往往是清仓甩卖、硬性退回供应商、甚至是卷货潜逃)、设备硬件转让折扣等方面的损失,这些损失相对来说较小。

宏观政策环境

近年来,随着医药分销领域的对外放开,为了促进我国医药零售业特别是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为了早日实现在《全国连锁经营“十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促进建立10个左右国内外知名的、拥有网点超过1000个以上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目标;国家经贸委将把医药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列入国债贴息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从政策上来看,国家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鼓励企业通过正当竞争手段来实现企业间的优胜劣汰。

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各个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获得更大抗风险能力、更高的盈利能力和更强的竞争力或其他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在市场行为上主要表现为跑马圈地、降价圈人和联合重组。

跑马圈地

在医药零售业区域市场集中度低、进入壁垒低以及行业政策扶持的市场结构基础之上,一些药品零售企业纷纷将增加门店数量、扩大经营规模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一些医药零售企业对门店数量的追逐几近“疯狂”。于是乎,医药零售行业出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跑马圈地运动。

从以下医药巨子曾经对外界公布的宏伟的“扩军”计划,我们可见一斑:深圳万基药业要用20亿元在全国建1万家药店;三九集团矢志投资13亿元,誓言5年内开设1万家连锁药店;华源集团计划投资至少10亿元,以每年1000家的速度扩张,5~10年内开设1万家药店;丽珠集团拟在5年内投入2~3亿元资金发展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目标近1000家;深圳一致、海王星辰也宣布了“1000家”的扩张战略……

姑且不管这些巨子们的扩军计划实现得怎么样,但是可以看出企业希望借此扩大规模,构筑销售网络资源,增强自身的药品分销能力,提高自身与供应商的谈判议价能力,从而在分销速度及购进成本上获得竞争优势。

降价圈人

对于我国的消费者来讲,价格敏感度十分高,他们喜欢便宜、实惠的商品。“没有一分钱打不倒的顾客”成为销售名言,于是,一批药店经营者们,举起降价大旗,开办了平价大卖场、经济药店,甚至药品折扣店,以真正的价格优势,对顾客进行价值让度,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达到抢夺有限消费资源的目的。

早在2001年底,武汉的隆泰大药房就将所售2000余种药品平均降价40%,催生了武汉的“汉森”、“天成”、“正和”等一批平价药品超市。

2002年8月31日,江西第一家仓储式平价药房“开心人”在南昌开业,打着“比核定零售价平均低45%”的大旗出售1500平方米大厅里的5000多种药品。开张当天,消费者如潮水般涌进店里,将整个售药大厅挤得水泄不通,一个侧门的玻璃当即被挤爆。全国300多家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更使得它成为中国平价药房的代名词。

此外,还有湖南的“老百姓”、北京的“德威治”、福州的“惠好”、合肥的“百姓缘”,等等,他们都在喊着“一切为了老百姓”的口号,努力创造中国药品的“平价时代”。但是,随之而来的麻烦是“平价”对业界本已约定俗成的行规进行着“破坏”,一些强势终端纷纷联合起来对上游生产商和供应商发难,妄图以抵制进货等手段将“平价药店”清出市场。业内人士认为:只占药品零售总额5%在夹缝中生存的“平价药店”对市场还起不到“洗牌”的作用,它只是在“补需市场”,但是价格回归价值是市场必然。

近日,根据老百姓大药房总部统计的数据,2004年老百姓大药房在全国市场的总销售额突破18亿元,比2003年增长140%,首次坐上全国药品零售业的头把交椅。平价药店后发力量让业界不能小视。

联合重组

经过“跑马圈地”和“降价圈人”后,很多药品零售企业基本完成了他们的资本、网络及客户资源的积累,企业间的强大分化日渐明显。强者更强,弱者渐弱。因此就出现了优势企业的资本扩张和劣势企业间联合重组。今后二三年内,仍将是药品零售企业重组、整合的关键时期,行业重新洗牌,汰弱留强,分化在所难免。医药零售行业扩张、联合的方式基本有以下几种:外资 + 本土知名企业、本土知名企业 + 本土知名企业、本土单体药店 + 单体药店。

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指企业在既定的市场结构下其市场行为所决定的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企业盈利水平。下面从医药零售企业的数量、规模、销售增长速度、利润率四方面来分析我国医药零售行业的市场绩效。

门店数量越来越多

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已达到1349家,门店总数已达到5万家;药店总数达到近20万家。随着GSP尘埃落定,短时间内药店总体数量有所下降,但是,以连锁企业为代表的“扩张大军”,在开店上一定会“提速”。企业数量的增长,与医药零售业前期行业进入壁垒低、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等市场结构导致的跑马圈地这一市场行为是紧密相连的。

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辽宁成大方圆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在主要销售网点都在本省的情况下,2003年却仍实现了10.1亿元的销售额,成为国内第一个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的药品零售企业。此外,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重庆和平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桐君阁大药房连锁公司、深圳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的年销售额均已突破7亿元,上海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年销售额也在5亿元以上。2004年,老百姓大药房在全国市场的总销售额突破18亿元,成为全国老大。

此外,2002年单店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34家,单店销售额过亿的仅有上海一家,但2003年单店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3家,单店销售额过亿的有5家。

销售增长越来越快

篇8

每当一波疫情突发,A股市场上的医药股便闻风而动。

受中东呼吸综合征(以下简称“MERS”)蔓延刺激,A股市场上的医药股成为近期市场热点。尤其在6月1日,医药板块表现强势,行业涨幅位居前列。与此同时,与疫情相关的概念股纷纷大涨,如鲁抗医药、达安基因、香雪制药、太龙药业、天坛生物等均强势涨停。

“尽管(MERS)尚未引发大规模疫情,但我国境内首次出现该病例依然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潜伏期为 2 ~14 天,在这段时期内,抗病毒类药物、免疫增强类药物将受到关注。”中银国际分析师王军在6月2日的研报中称。

除了受到MERS疫情的刺激,医药板块还迎来多个政策利好。尽管该板块今年涨幅翻倍,且市盈率达到70多倍,但多家机构仍认为其具备估值优势。 根据券商对医药类股票的估值,《投资者报》记者统计发现,仍有80只医药股具备上涨潜力,其中,15只股票的上涨潜力超过30%,华仁药业、佛慈制药、太极集团等的上涨空间更是在80%以上。

MERS疫情催热医药板块

5月29日,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广东省卫计委对外通报称,中国确诊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该病例出现在广州惠州,患者为一名韩国籍男子,正在当地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其在国内行程的密切接触者已找到38人,暂未发现异常。

据央视新闻6月4日消息,上述韩国籍男子在我国的密切接触者已全部找到,共78人,目前尚未发现异常。

据悉,中东呼吸综合征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其潜伏期为2~14天,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该病引起的病死率达40%;目前尚无可用的疫苗和药物治疗方法。

与国内的有效控制不同,在韩国,MERS疫情则在迅速传播。据韩国媒体报道,自5月20日韩国出现首例MERS患者以来,到6月4日,确诊患者已经增至35例。此外,因疫情被隔离的人员快速增加,总数超过了1600人。而由于MERS疫情扩散,韩国已有近700所学校决定停课。

随着事态发展趋于严重,A股市场上的医药板块得到投资者的重点关注。与此同时,与疫情相关的概念股则一飞冲天。

《投资者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自5月29日国内通报首例MERS病例以来的5个交易日,医药生物板块上涨9.48%,期间上证综指上涨7%,整体板块涨幅在申万28个一级子行业中排名第9位。在医药生物的6个子板块中,医疗服务板块表现最为强势,5个交易日内上涨近17%,中药板块居于第二,上涨10.4%;医疗器械和化学制药两大子板块则并列居于第三位,均上涨9.5%;生物制品板块上涨8.3%;医药商业板块涨幅较弱,仅上涨3.3%。

个股方面,在两市205只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概念股中,自5月29日国内通报确诊病例以来,除山河药辅、三鑫医疗、华通医药、润达医疗等4只近期上市新股连续涨停外,近日复牌的九芝堂和精华制药也接连涨停,5日累计涨幅均达到61%。此外,鲁抗医药、嘉应制药、片仔癀、华仁药业、辅仁药业等涨幅均超过30%。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鲁抗医药的主打产品为人、兽用抗生素类药品,其产品能在抗病毒领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很有限。

此外,达安基因6月3日在全景网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已有“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科研检测试剂。达安基因主要从事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和销售。受该消息影响,达安基因当日强势涨停。

中银国际证券的分析师王军认为,从事件因素看,对MERS 疫情的担忧,可能进一步提升医药股行情的活跃度。他同时表示,相关疫情概念股可关注上海凯宝、白云山、香雪制药、康缘药业、以岭药业、红日药业、鲁抗医药等。

受益政策红利释放

事实上,除了受到疫情传播刺激,近期,医药板块还迎来多重政策利好。

5月19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正式对外公布,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产业被提升为“国家战略”。

关于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中国制造2025》提出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此外,国务院6月4日的会议部署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为此,要简化医疗机构设立审批,将社会办医纳入区域医疗资源规划;支持通过股权、项目融资等筹集社会办医开办费和发展资金等。

国泰君安认为,民营医疗将是未来3~5年持续性的主题,在大型医疗集团逐渐成形,中小医院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具有资源优势的公司将会成为最终胜出者。

而根据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王军预计,下半年还会有行业政策出台并形成利好。其预计政府下半年会重点围绕三方面出台相关文件,一是养老产业发展规划;二是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三是加快推广分级诊疗制度。这些政策将对行业形成长期利好。

年内翻倍仍存估值优势

受到短期疫情及政策红利释放推动,尽管今年医药板块整体涨幅翻倍,但多家机构认为,该板块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

机构对于医药板块的看好,从其的看多研报中就可见一斑,根据巨灵数据显示,5月以来多家主流券商近70份医药行业研报,九成以上给予“持有”、“增持”等评级。

《投资者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4日收盘,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板块今年以来涨幅达到101%,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14位。与此同时,该板块去年全年整体涨幅则仅有16.3%。若从去年年初至今计算,该板块涨幅为132.9%,在申万28个行业中位居倒数第5位,仅高于采掘、食品饮料、银行和家用电器4个行业。可见,在本轮牛市中,医药生物板块属于相对滞涨板块。

渤海证券分析师王雯6月3日研报认为,从估值角度来看,整体医药板块估值为75倍,仍具备较好的相对估值优势。

平安证券则从大盘当前走势及基金持股状况判断,未来医药板块仍具备投资机会。其在6月2日的研报中称,在市场震荡加剧的情况下,医药板块攻守兼备的特点将进一步显现。此外,根据基金披露持股情况,平安证券测算 2015 年一季度基金持有重仓股中医药股市值占比约 8.6%, 2014年基金持有的医药股市值占比约 9.27%,略低于历史平均水平(2005~2014 年平均为 9.28%),市场进入震荡期,医药股具备攻守兼备的特点,较低的仓位为基金增持医药股预留了较大空间。

机构称15只股仍可涨三成

出于对行业前景看好,机构对于医药类个股的预期也较为乐观。

根据Wind数据统计,在最近6个月内,机构对近130只医药股给出了目标价。与6月4日的收盘价相比,仍有近80只股票具备上涨空间,占比逾六成。

其中,按照机构预计,华仁药业、佛慈制药、太极集团等15只股票的上涨空间在30%以上。尤其是上述3只股票,机构最为看好,与预计目标价相比,这3只股票当前仍具备80%以上的上涨空间。

其中,中信建投的杨扬给予华仁药业增持评级,其给出的6个月内目标价高达30元。而截至6月4日,该股股价为10.25元,市盈率(TTM)为162 倍,据此测算,其股价未来上涨空间接近200%。

杨扬在6月2日的研报中认为,华仁药业是国内专业生产非PVC软袋大输液的领导者,是国内非PVC软袋大输液前三甲企业。公司大输液产品代表了国内未来发展大趋势,市场占有率增速明显。与此同时,公司是国内第一个生产销售非PVC软袋腹膜透析液的企业。在国家大病医保利好政策帮助下,国内腹膜透析市场有望迅速扩容。

除此之外,该公司拟收购红塔创新100%股权。杨扬认为,这将促进上市公司外延并购扩张和业务转型升级。

此外,西南证券的朱国广则分别给予佛慈制药和太极集团100元和70元的目标价,与当前股价相比,分别具备89%和83%的上涨空间。

篇9

感冒药全球市场

抗感冒类药品2002年美国市场销售24 亿美元,2001年20亿美元。1999年有超过8 家公司的咳嗽和感冒药超过2.5亿美元,但只有几家公司占有超过13%的产品份额: American Home销售3.2亿美元,占有16% 市场份额;Proc-ter&gamble销售2.8亿美元,占有14%市场份额;WarnerLambert销售 2.6亿美元,占有13%市场份额;在感冒和咳嗽制剂,占有市场份额18%的是Private- label产品。

2002年,美国抗感冒药销售额占全球销售总额的41%,日本占33%,欧洲占23%。预计2006年感冒、咳嗽药全球市场将增至107 亿美元。

至2002年,复方制剂所占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单味药物制剂所占的市场份额增至 34.7%。感冒药的世界非处方药(OTC)2001 年销售额增长了7.4%,达到45.07亿美元,其中按治疗类别分,感冒、咳嗽药所占市场销售额最大,高达21.3%。

日本OTC产品可以分成4大类主要产品,这4大类占有83%的OTC市场。其中,营养品和补品占36%,感冒药物排第二,占 22%。在俄罗斯市场,领先的治疗类别是咳嗽及感冒药,占OTC市场的29%份额。

感冒药国内市场:90年代前感冒药基本上还是国产药之间的角逐。品种、剂型比较单调。对购药者来说,更谈不上品牌意识。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中美史克为首的合资药厂开始大举进攻国内市场,强生、施贵宝等跨国大公司也不甘示弱在国内投资设厂,同时进口感冒药也纷纷涌入。从此国产感冒不再一统天下,感冒药市场呈现混战局面。从市场份额看,目前合资药厂的感冒药可占到50%左右。被称为感冒药市场“大哥大”的中美史克的康泰克这个品种在被禁前就已销售近30亿元,共24亿粒,平摊下来大约每个中国人吃掉2粒。

我国中、西感冒药市场分析

据中国非处方药协会及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统计,目前我国常见病症自我药疗比例最高的是感冒药,为89.6%,高出第二名30个百分点。这种现象在全球普遍存在。据估计,我国每年的感冒药销售额约为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近200个中外品牌激烈逐鹿。

我们今年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等20个城市市区的3150个家庭进行的一次大型调查表明,感冒药知晓率最高的西药有康泰克、白加黑、感冒通、康必得、感康、严迪感冒片、日夜百服宁、泰诺感冒片、海王银得菲、快克等。从使用的角度看,在本次调查之前,中国城市居民曾使用过的西药抗感冒药主要有康泰克、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感康、康必得、日夜百服宁、泰诺感冒片、快克、克感敏等。其中,康泰克、日夜百服宁、泰诺、感康、三九感冒灵和白加黑感冒片六大感冒药受到好评的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一是这些药对多种感冒适用性强,二是起效快,三是药效长。

此次调查的感冒药中知晓率最高的中药抗感冒药有板蓝根、VC银翘片、感冒清片和胶囊、感冒冲剂、羚羊感冒片、抗病毒冲剂、夏桑菊冲剂等,其中使用较多的也是这些品种。感冒药市场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西药制剂感冒药与中药制剂感冒药的竞争也将是长期存在的。

调查表明,我国城市居民患感冒后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而自主地对OTC类药品的购买已成为获得感冒药品的主要方式。目前,中药感冒药虽还难以和西药感冒药平分秋色,但中药治疗疾病的优点确实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肯定,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在若干年以后的感冒药市场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药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国内解热镇痛药市场分析

据上海医药商业协会提供的信息,近年来,国内解热镇痛药零售市场没有出现占绝对优势的品种。解热镇痛药在我国药品零售市场中列第三位,仅次于抗感染药和消化系统用药,约占药品销售总额的4-7%。

据有关资料,2002年该类药品销售呈现如下特点:

1.市场份额上升,西药增势强于中药

从2002年1一11月零售药品销售金额排序中可以看出:解热镇痛类药在各治疗药物中占据的份额逐步上升,西药销售金额从1月份的第七位上升到11月份的第五位,而中成药相反,从1月份的第八位下降到11月的第十八位。

去年9、10月份,解热镇痛类西药与中药销售额均超过各类药品销售总额的7.5%。西药销售额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秋冬换季,感冒人数增多引起消费增加。令人不解的是,中药销售反而走了下坡路,从1月份的3.4%下降到11月份的1.2%。

销售数量也有类似情况,解热镇痛类西药从2002年1月份占全部药品销售总量的6.4%(第三位),上升到11月份的10.29%(第二位)。而中成药则从1月份的23.8%(第一位)下降至11月份的4.19%(第九位)。但总体而言,解热镇痛药所占份额居前三位。据专家推断,中成药在预防保健方面有优势,所以在感冒发病率低的时间销售要多于西药;感冒多发期,在治疗症状方面占优势的西药销售则抬头明显。尽管11个月里某些月份中成药在销售数量上远超过西药,但某些西药品种在销量上还占据第一位。

2.厂家三足鼎立,西药稳居主流

天津中美史克、上海强生、上海百时美施贵宝3家公司在解热镇痛类药物销售的新康泰克、泰诺、百服宁销售金额分居一、二、三位。国产药中,感康、快克位居前列。在众多解热镇痛药品中,中成药迄今为止尚没有哪个品牌可以和西药叫阵,诸如板蓝根冲剂、维C银翘片等生产厂家众多,无法形成独有特色。

3.市场竞争激烈,出路在于创新

从各品种销售数量上看,除几大解热镇痛药巨头级的产品之外,大的市场份额被众多品牌瓜分,并没有哪家企业可以占据垄断性地位。

除以上提及的品种之外,一些历史较长的品种,如感冒清、小儿速效感冒冲剂等以巨大的价格优势成为农村市场的解热镇痛药巨头级的产品之外,大的市场份额被众多品牌瓜分,并没有哪家企业可以占据垄断性地位。

除以上提及的品种之外,一些历史较长的品种,如感冒清、小儿速效感冒冲剂等以巨大的价格优势成为农村市场的主流产品,在城市也依然有一定份额。可见,低端的解热镇痛药品有很大市场。

2003年2月,感康片继续镇守王者宝座,新康泰克胶囊本月夺得上市以来最好的成绩―第二位,能否继续这样的好势头,一鼓作气,收复失地,我们拭目以待。

2003年1~4月份北京、广州感冒药零售市场分析

2003年1~4月份适逢非典流行,感冒药零售市场因此而有非常表现,原来形成的市场秩序被打乱。

主要特点有:

1、中药类、抗病毒类感冒药销量以及市场份额明显上升。尤其是在北京和广州两个非典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这种现象十分明显,中药类产品如板蓝根、双黄连、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清热颗粒等纷纷进入十强销售排行榜。

2、一般的老牌化学类感冒药暂时将排行榜前面的位置让出,像白加黑、新康泰克等产品4月份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跌出十强榜。

3、个别品种表现异常。整个非典时期,随着国家不断公布有治疗作用的中药产品名录,一些相关的产品市场份额上升比较迅速,像板蓝根颗粒基本上是最知名的抗非中药产品,其市场表现也十分惹眼。4月末,无论是北京还是广州该产品都攀升至排行榜前2名,市场份额也比原来有了显著的上升,如果不是受到缺货的影响,其市场份额还会进一步扩大。

另外,同为抗非中药,企业市场反应和推广能力的不同也决定着某些产品的不同表现,最突出的就是香雪药业的抗病毒口服液,由于企业快速的反应和成功的推广,使其成为1~4月份销售增长最迅速的感冒药品牌。非典流行期间,就不同市场而言,由于其消费习惯以及发病时间的不一样也有很大的差别。

北京和广州这一时期感冒药零售市场就截然不同。北京市场几乎没有受到非典的影响,除了板蓝根一枝独秀外,其余产品市场排名还维持原来的格局,日夜百服宁、白加黑、泰诺、新康泰克等一批老牌感冒药产品还占据十强榜主要位置,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3月份。

篇10

在国家医药宏观政策导向下和连锁药店发展竞争的主要手段,药店的平价现象已经成为药店经营者不可避免和回避的现实现象,而且还会愈演愈烈。主推产品更加青睐高毛利产品也是形式所避,高毛利产品在药店门店销售中的重要地位也是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必然产生。价格竞争本身就是双刃剑,伤害的是自己和同行竞争者,高毛利产品的选择也是一把双刃剑,舞弄不好伤害的可是自己和消费者。因此,正确选择怎样和高毛利产品最为药店的主推产品和如何顺利实现这些产品的销售成为药店门店经营的重要工作之一。

随着国家关于医药零售行业政策法规的变革,医疗体制改革正向着“广覆盖、低水平”发展趋势进展,国家政府部门重点需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买药贵”的现实问题,药品平价现象成为符合国家和民众的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平价现象无法避免。我国药品零售业在经历了6、7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模,但是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以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手段的模式席卷全国,以湖南老百姓为零售药店业态代表的大型平价超市型药店更是为此推波助澜。国家医药体制改革促使药品降价成为医改的核心任务,同时相关医药政策的出台又促进和规范了医药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医药商业“快批医药模式”出现使药品价格更加透明化、信息传达及时化,加剧了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的平价经营模式的盛行。价格竞争本身就是双刃剑,价格战成为药店经营的常用武器。平价带给连锁药店经营的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经营的利润的风险问题。而规模和市场份额又为我们点燃了希望之火,围绕门店利润提升和由规模带来的利润增长的核心思想引导着药店的经营和发展,许多连锁药店的经营开始步入了经营怪圈和价格利润泥潭。

在医药零售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药店经营品种、品牌的选择不容忽视,由于品牌产品的平均毛利率较低,而非品牌产品中可选择药品的品种数量和同质化严重的现状,连锁药店借助其完善的零售网络可以轻而易举的采购到毛利率很高的药品,并通过连锁药店各门店资源的强力推广来实现高毛利产品的销售。品牌产品可以集客、吸引人气、加快门店资金周转、提升门店销售额、提升门店的品牌档次等等,而非品牌的高毛利产品又可以为药店带来更多的盈利。如何合理和科学的选择产品,研究市场畅销品种,成为连锁药店主推产品经营的首要技能。在药品品类中各领域均有全国性的品牌,品牌药和自主采购的高毛利品种的合理结合可以给药店经营带来更大的收获,为打造一流的连锁药店和提升药店盈利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回顾连锁药店过去两年的热点话题,在05年时大家纷纷提出“明天你还卖品牌药吗”,连锁药店感觉自身零售网点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药店门店是我的我卖什么我做主,把低利润的品牌药和高毛利的非品牌产品完全放在了对立面,大力发展高毛利产品对同类品牌产品的终端拦截,而现实又是怎样地教育了我们……,为了不切实际的所谓高毛利利润,在实际工作店员伤害顾客事件频频发生,最终受害是门店的信誉,高毛利产品销售额与店员奖金收入指标挂钩,没有对店员销售行为进行约束和规定,导致店员有损门店行为恶性循环。重视单边利益而忽视了上游和下游利益的损伤,重视药店单边利益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盈利模式缺乏技能上的提升,一味追求药店的规模与速度,忽略了自身管理的能力与经验不足、人才缺乏、流程不规范、运营体系不完善……,使门店经营陷入困境。

05年:提出“明天你还卖品牌药吗”,把低利润的品牌药和高毛利的非品牌产品放在了对立面,终端拦截……;06年:大力发展“高毛利产品”的品种数量和采购金额,多元化经营等全面提升门店的经营利润,却对如何提升门店利润缺乏有效的营销模式和方法,结果付出太多的门店资源(人力财力物力)而收效甚微;07年:首先我们应该肯定各种各样的门店盈利模式给连锁药店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造就了区域主流连锁的成功和发展。但同时这些所谓的盈利模式也给我们连锁药店的发展代来了发展难以逾越的瓶颈,总感觉各种盈利模式执行到各门店难以真正准确地贯彻执行。相互矛盾的盈利模式却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07年在各种盈利模式指导下,理清经营思路,梳理管理规范。07年连锁药店的管理年,人员技能的软件培训是表现的主要形式和需求。通过企业管理水平和理念的提升,建立现代化企业文化、制度、规范、流程,科学的数据和市场分析,高效物流支持,提升门店经营技能从而提升门店资源获取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的增长。

在2006年时连锁药店终于从采购高毛利产品中看到了曙光,大力发展“高毛利产品”的品种数量和采购金额,有的连锁药店甚至采购了1000多个高毛利地产品作为主推产品,平均毛利率也从最初地50-60%提升到来70-80%,这样数量庞大的高毛利产品可难坏了门店店员,有谁能熟悉和掌握这么多的产品卖点,产品销售出现梗阻。如何让采购的高毛利产品销量得到迅速提升缺乏有效的营销模式和方法,结果付出太多的门店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而收效甚微。今年连锁药店经营高毛利产品不再盲目,合理科学的选择主推产品和提升主推产品销售量和毛利率双管齐下成为大家的共识,“高毛利产品”如何提高销售量和绝对利润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经营思路在失败后开始改变。

连锁药店采购和销售环节的严重脱节是导致高毛利产品销售不畅的主要原因,我们最理想的状态是产品的毛利率高而且销售量还要大,这样才能使连锁药店的经营真正的获取绝对的高利润。而产品自身产品力和企业给予连锁药店推广产品的助力是产品能否销售量大小的关键,因此,在选择高毛利产品时,必须考虑其在门店的推广资源和产品销售的难易程度,药店门店的资源包括店员资源和推广产品所能提供的售点宣传是有价值的,连锁药店使用这些资源而换取的绝对利润是否值是我们药店经营者必须权衡的。在采购环节中高毛利产品不能单单从采购品种单位利润率去简单的评估,还必须从销售角度,连锁药店能提供该产品推广的资源和供应厂商能提供的推广资源以及产品本身的产品力如何来综合考虑。连锁药店和采购部、门店经营管理部门以及连锁药店的市场部一起来综合评价采购的品种是否能够成为连锁药店的主推产品。因此,高毛利产品如果销售不好不能成为主推产品,毛利率一般而销售量提升空间很大的产品同样可以成为连锁药店的主推产品,评判依据就是产品对门店绝对利润贡献的大小。

连锁药店的盈利不仅仅在于如何降低采购成本,即高毛利产品的采购。而更应该注重门店的收入与支出的合理性,开源的同时还需要截留。如下图:

高毛利产品的合理采购和销售必须进行有机的结合,按照门店盈利模式进行高毛利产品的合理科学的采购和销售,才能最终获取成功。主推产品一定是销售额和利润的有机结合,绝对利润的增加才是门店的盈利之本。见下图:

在主推品种中,高毛利产品是其非常重要的一类品类,如何正确选择和采购是采购部门为主,销售部、营运部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主要工作,而如何快速提升和增长产品在门店中的销售量是以销售部为主,采购部和营运部密切配合的主要工作。由上图可以看出,如何提升药店门店的经营利润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门店的经营收入和支出。

门店的经营收入的增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整体提升门店的营业额,尤其是在营业额保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大幅度提升毛利率高的产品的营业额;二是抓住时机实时增加门店的营业外收入。如利用品牌产品的良好市场推广资源进行门店POP宣传资源的收入获取,门店定期开展的各项促销活动由企业参与和赞助等,收入资金主要部门是获取及时让利的采购部门,获取销售提成奖励的销售部门和门店资源价值互换的营运部门。各部门的营业外收入都是连锁药店的整体盈利点。因此,在连锁药店通过门店经营收入增加而提升门店盈利水平营销手段主要有:增加品牌产品在门店中的销售额;增加主推产品尤其是高毛利产品在门店中的销售额,同时在不营销门店整体销售额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增加高毛利产品的销售份额;积累和丰富门店资源并通过上游供应厂商进行价值转化,增加门店的收入;最后,要充分挖掘上游供应厂商尤其是品牌企业的市场资源,充分利用和依靠他们的优良资源包括资金、培训、会议、管理帮助、门店促销活动等方面的支持,我们的本钱就是市场的终端网络和门店的优良资源。门店经营管理越好,门店资源将越增值,非营业收入的价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