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级技师职业技能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8 16:50: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级技师职业技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级技师职业技能

篇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高技能人才属于创新型人才,是在生产、服务等领域一线岗位的从业者中,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高超的动手能力。“技艺超群”、“技能精湛”是其最显著的职业形象特征。

二是突出的创造能力。高技能人才掌握精密技术、从事复杂劳动,其心智技能高、创新能力强。

三是极强的适应能力。高技能人才有在同专业(工种)和邻近专业(工种)工作岗位之间流动和迁移的能力。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是指医药行业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从业人员。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分为院校培养、企业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三种[1]。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应以医药行业为主体,以医药高职院校为基础,通过院校教育、企业培养和校企合作紧密联系的模式开展。院校培养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院校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的总称,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范例[2]。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在培养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培养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是医药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

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药品安全关系着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医药行业是民生行业,素有“黄金行业”之称,是典型高产出、高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名符其实的朝阳产业,也是国家“十二五”期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正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该行业就业实行准入制度,所有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随着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在医药行业内逐步规范,急需大批具备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高的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而目前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远不能适应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系湖南省唯一一所药学类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湖南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学院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技能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现已初步建成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技能在全国同类院校的技能竞赛中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同时,学院与省内外300多家相关企业建立了人才供求关系,一大批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正在为湖南、广东、上海、浙江等地的医药卫生行业贡献聪明才智。

二、改革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是培养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而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大众化、趋向于普通高等院校化,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瓶颈”[3]。

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涉及到课程内容方面的知识技能结构问题、创造性智力技能的培养问题、保证药学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问题、适应药学专业特点的课程模式问题、构建药学专业课程体系需研究的一些具体环节问题等。

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知识技能结构应具有应变、综合和创新的特征性原则;

二是保证药学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原则;

三是课程体系的优化衔接、定向选择和有机整合原则。

药学专业授课内容的改革应着力于培养药学专业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科领域可以不是很大,但授课内容应该是精炼实用的、必须掌握的,应避免面面俱到和纯理论教学。药学专业应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内容上,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逐步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药学专业课的实习、实训课程设计、药学主要专业课的现场教学等。让学生学到有用并且较前沿的药学专业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社会就业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上,广泛推行讨论式、案例式、边讲边练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在培养药学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中,积极采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并创新方法,逐步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近年升格成立的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是一所为食品药品这一特殊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目标直接瞄准食品药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这一市场需求。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学院紧紧依托行业优势,与医药食品生产企业、药品零售批发企业、食品药品检验部门、药物研发机构和医院等构建了深度合作模式,并建立了学生的实习基地、实训工厂,极大地保证了学生学习理论与动手实践的完美结合, 使学生在真正走向从业岗位前就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实践训练。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

塑造一流的师资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建设一支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是“双师型”师资队伍人才匮乏,现有的教师数量和素质远远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要解决这个供求矛盾,高职院校应采取引进外来教师和培训自有教师相结合的办法,重视并做好高职院校学科带头人及教学骨干队伍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的联系,聘请一批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家、学者任教。这样,一方面能提高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能充分调动院校自有教师的积极性。同时,要在教师任用、职称评聘、考核奖惩、培训进修、教学科研等方面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 为既有较深理论造诣,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夯实牢固的基础[4]。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以升格为契机,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引进了十多名中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分批组织教师深入药品生产企业一线顶岗进修,培养了一批药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及教学骨干,选派了一批教师赴国外学习和学术交流。通过培养,现已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教学技能过硬、师德品格高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关系到医药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医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需要不断探索,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经验中提升理论。医药高职院校最终会以其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为行业输送大量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海峰.浅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J].集团经济研究,2007,(6).

篇2

2015 年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将其认为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总理说推动双创就是让更多人实现人生价值,让更多年轻人有更多上升空间。个人认为创业创新离不开高技能的人才,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的职业技术教育必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1 职业技术教育现状

作为一名从教二十余年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敏锐的感觉到近几年职业技术教育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是:国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安排骨干教师培训,持续改善学校教学条件,这些无不显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挑战是:生源质量下降,学校传统专业吸引力降低,学生就业要求提高(从简单就业变为体面就业)。我发现很多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在技能上并不差,但在职业素养上却有所欠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和合作的态度。这两项恰恰是一个人踏入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甚至决定了你日后能否成功。个人认为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有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要务!

首先分析一下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构成,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农村,很多都是留守少年,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结果孩子长大后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普遍不高,理想、信念淡化,具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不会很好的与人沟通合作。总结起来就是学习能力低、社会素养差、自控能力差。大家都知道,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下一步就是步入社会。如果将知识、技能比作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硬实力,那么职业素养则是一个人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作为老师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缺失这个能力,所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就是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职业素养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

人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对于不同素质的学生就要有相对应的不同教育方法。面对总体能力低下的学生,我们不能一味地抱怨,而应积极去探索去总结,直到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纵观整个职业教育,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主要来自老师和课堂,而处世、为人、办事、说话等非学术的才能主要是课外生活中形成的。其实老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这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观念并向希望的好的方向发展。本人在带10秋高级模具钳工班时,就采取了素养+技能教学模式,效果很好。其实就是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把技能学起来。学生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吗?可以找一些励志的、益智的、团结合作的,包括有寓意的童话,每节课前几分钟讲故事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再巧妙地转到要讲的知识点上。既培养了素质又拉近师生距离,一举两得。师生互动顺利开展,课堂真的是气氛融洽,知识也顺势灌进他脑子里了!比如有一回我准备了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做《钱袋与脑袋》:事情发生在十九世纪,当时美国西部掀起淘金热潮,数以万计的外国人怀着梦想涌向旧金山。李维也是其中一员。现实总是残酷的,由于人口剧增,当地生活用品极为短缺,淘金工人生活异常艰苦。眼看很难实现自己的黄金梦,但既然来了总要想办法做事养活自己啊。一向聪明肯动脑的李维开始思考怎样从这些淘金者大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金子”。他发现淘金者经常抱怨裤兜不结实,兜不住好不容易得来的金子颗粒。于是他想到用厚厚地帆布做成裤子,裤兜吃劲的地方用铆钉代替缝线,又结实又耐磨,大受欢迎。这种工装裤就是牛仔裤的原型,李维终于淘到了他人生第一桶金。讲到这里我问同学们你有牛仔裤吧,你身边的朋友、同学有牛仔裤吧?你们想想这个人钱袋得有多鼓。接下来分析他成功的秘诀,靠的是脑袋和一些基本技能。教导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不妨换个角度换一条路试试,而且艺不压身,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讲故事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老师要有把学生拉回来的能力)结果学生那节课都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并且学的很认真。另外,上技能实习课时在课间还会和他们谈谈将来,谈谈为人处世,谈人的成功离不开自身努力和敬业精神的支撑。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有什么事都爱和我说说,也很尊重我的建议。你说这时候你指给他的路他会不去走吗?再来分析下学生自私、情感冷漠这一点,其实人与人之间关心都是相互的,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坏,你真心对学生好也会收获学生的真心。有一次放学时我电动车没气了,补带的地方还很远,正发愁呢,过来好几个学生,不由分说抬着车去补带。那次我很感动,谁说我们的学生自私,冷漠,我感受到的分明是热情和尊重。“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把他好的那面挖掘放大就好了。时隔五年,如今他们都在外地工作,但逢年过节都会给我发短信,微信问候,还时不时把工资单发过来让我分享他们的快乐。对一名老师来说,还有比学生记着你更值得高兴的事吗?

3 职业技能操作训练要推陈出新

篇3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9-0075-0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等职业教育的绝大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直接面临就业。而且,根据调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高职学生来自并不富裕的农村,就业对他们而言尤其显得迫切。如今,各个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大多数学校已形成了院、系领导、职能部门专职人员、辅导员、专业骨干教师等人员共同参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干部和教职员工在学生教育和就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辅导员处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高校就业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方面有诸多优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职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方面的技能,才能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促进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常见的心理误区及心理障碍

高职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和自我期待值较高等,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择业环境,不可避免会产生因为心理矛盾的扭曲和沉淀表现出种种困惑和不适应。高职大学生择业过程的主要误区有:择业期待值过高;不愿到基层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就业;不愿做跨专业就业的准备;不愿到内资企业和小企业就业;对国家“双向选择”政策认识不足等。高职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误区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实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相矛盾,使高职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自卑、焦虑、嫉妒、攀比、盲从、自负、依赖、被动等心理障碍。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

针对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就业指导的最终作用就是最大可能协助个人进行职业选择和促成毕业生顺利就业。在这两个相互衔接的过程中,学校通过就业指导给学生具体引导。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从新生入校后开始,学校要对他们进行职业意识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范围和岗位要求;认识自身的个性特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来设计自己,初步确立起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明确的目标会极大地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富于创造性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自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把早期的素质训练和就业前的具体指导结合起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就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顺利实现高职大学生就业。

三、高职辅导员兼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角色优势

1.辅导员能够经常与学生近距离交流,促进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

由于辅导员特殊的工作性质,他们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长期近距离相处,工作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状况可以使师生之间更多地以“朋友”的身份展开交往活动,从而使辅导员容易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赢得学生的信任。对于学生在职业规划、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情绪波动或心理障碍,辅导员容易凭借角色优势,本着关心和爱护的原则,利用掌握的有关知识和资料与学生本人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走出误区,克服困难。

2.辅导员熟悉学生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能够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辅导员的工作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处在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工作内容涵盖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学生相处时间相对较长。辅导员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可以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及时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实现顺利就业。

3.辅导员能够将就业指导和班级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增强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就业问题是当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密切关注的敏感问题。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立足点,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之中,既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也有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辅导员关注学生的就业,体现了辅导员对学生最根本问题的关注,本身就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容易获得学生的理解和配合,增进师生的感情,并且对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辅导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分层次、分阶段进行。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高职辅导员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一直带到他们大三毕业。这种特点适应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的需要。在大学的不同年级需要学习和关注的重点又不相同,辅导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用不同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这种逐级渐进的方式较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四、高职辅导员提升就业指导技能的思考与展望

1.高职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就业指导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辅导员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思想重视、积极主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才能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到学生就业工作中去。就业是学生最大的关注,只有把学生的关注作为自己的关注,急学生之所急,才能把就业指导工作真正做好。 在当今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时,我们更要从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高度看待就业指导工作。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

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能力,对人的要求都很高。如果辅导员不充分了解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缺乏就业指导的相关技能,就不能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学校应健全学习机制,丰富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提高他们的就业指导能力,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善于思考,要把思考贯穿于实践和学习过程中,通过认真地思考找出在就业指导的实践工作和理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再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就业指导工作的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辅导员要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的相关培训并努力取得资格证书。只有把就业指导的系统理论和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实际操作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辅导员要把就业指导专业化当作自己的目标追求。作为一名高职辅导员,仅仅敬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专业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3.把就业教育与班级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使之常规化。

作为一名高职辅导员,要深刻认识就业对学生的重要意义,要时刻以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为己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提升学生的就业素质,使就业指导工作常规化,通过努力,最终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就业心理及就业价值取向。

(1)利用组织就业问题主题讨论、学生经验交流等形式,给学生介绍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析本专业的前景、当前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鼓励和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2)引导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要时刻注意把大学阶段的能力提升与将来的就业联系起来。

(3)利用召开班会和团会等常规活动进行择业技巧的传授和指导,或者通过和学生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深入解决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个别问题。

(4)通过开展模拟面试和模拟招聘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求职应聘中的常见技巧,为求职、就业做准备。

4.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开展各种就业教育与指导活动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时要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要根据各个年级学生身心特点,针对不同年级,各有侧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一年级要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二年级应侧重就业观念的引导、就业心理素质的指导、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等教育,开展就业技巧和方法的培训。三年级应侧重对学生加强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同时继续加强择业技巧指导,调整就业心理,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教育学生把个人成才同时代的需求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总之,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重要工作,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名基层辅导员,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和其他部门一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增强就业指导技能,更好地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1 干 旭.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篇4

二、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的方法

学生是学校有目的、系统化教学活动的服务对象,与之对应的是学校、教师和教学体系;学生是社会最小细胞———家庭中的一员,家庭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学生也是政府管理、服务的对象,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政府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些条件。下面我们就从学校、家庭、政府、学生个人四个方面来谈谈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方法。

1.学校方面。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地方。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在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在建立和实施制度时,应该以系统论为支撑,形成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我们应当正确处理结构与功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各领域建立协调、全面、系统的制度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教育质量。在办学理念方面,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1],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改变;要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实践性教学的管理,改变过去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语权”。多媒体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等辅助设备在学校里已经越来越普遍,多媒体的使用不仅丰富了课程教学,教会老师和学生使用多媒体的能力,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投影、动画、录像等多种形式呈现经济业务的流程图,使学生与社会的差距不断缩小。

2.家庭方面。家庭是学生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要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父母除了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思考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奇思妙想能力之外,还要关注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例如,鼓励孩子坦然面对琐碎的事情,培养他们细致耐心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把家当做一个公司,让孩子自主动手操作,从填写记账凭证、汇编总记账凭证到登记各种明细账、总账、会计报表和附表等整个会计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完成,把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给他们信心,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教会孩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3.政府方面:(1)增加投入,加大关注度。当下,社会需要的是各式各样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几个优等生,所以政府也有责任帮助学生成长。政府能够管理公共事务,联合学校举办各式各样能展示会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的比赛,建设公共图书馆,增加专业仪器设备等公共物品,比如多建会计模拟实验室[2],特别是对于条件比较落后的地方学校,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在模拟实验室中,会计专业学生模拟实习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使他们在仿真的环境中,了解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和岗位的职责、工作内容。(2)政府与企业联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允许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会计部门,让学生初步认识企业,了解专业的基本情况;其次,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到企业见习,让学生逐步熟悉企业的管理要求,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再次,政府可采用招聘会等形式,通过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接触,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差距,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动力;最后,利用毕业实习机会,让学生更全面地接触企业,在适应单位工作环境的同时,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篇5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26-02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的下发,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历史以来的大好发展机遇,政府、企事业单位和职业院校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逐渐从规模发展转入内涵建设。于是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职业技能竞赛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下,职业技能竞赛已经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院校级三级竞赛模式。为了能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各高职院校都在技能竞赛方面加大了投人和监管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首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本文拟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职业技能竞赛视角探讨高职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一)职业技能竞赛为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的确定提供了社会支持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最直接的教学。实践教学实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生毕业的就业能力。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技能培养,是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点。“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竞赛评分标准的制订其实就是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量化过程。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社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高涨,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摆脱了以往闭门造车的现象,比赛内容不仅仅局限在书本范围内,而是与广大的厂商合作,由企业提出他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制订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然后组织相应的竞赛。这一点无疑给广大高职院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使其在制订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时有了参照,在培养人才中更加专业更加适合企业的要求。

(二)职业技能竞赛为企业和学校人才交流奠定了基础

实践教学的改革正因为有了职业技能竞赛而更容易找到突破口。职业技能竞赛与企业结合非常紧密,因此需要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师有相当的企业经验,能够深入企业学习和获取实践经验,而学校也欢迎企业的人才参与到学校的实践教学中去。这对来自企业的教师来说,增加了他们探索高职教学规律的机会,对来自院校没有实际动手经验的教师,也是一个实战学习的机会。教师通过指导职业技能竞赛,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找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为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职业技能竞赛有助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技能竞赛从比赛项目的设计、评价标准和培训体系的设计到比赛项目的设置,都与实践教学计划相匹配,特别是评价标准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有着很强的借鉴性。因此有利于引导教学设计向工程实际训练转移,向生产性实训转移,体现出课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使课程体系趋向于工学结合。

二、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实践教学的要求

如何在职业技能竞赛取得良好成绩,让参赛学生更好地展示职业技能,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拥有较强的职业本领,在毕业时能信心百倍地走出校门,同时让参赛院校获得荣誉,提升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对职业技能竞赛和教育教学改革关联性的思考。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考核参赛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等,也是对指导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一次检验,因此,职业技能竞赛从一定程度上对高职实践教学提出了要求。

首先,绝大多数职业技能竞赛都是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参赛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重视小组团队协作动手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应构建小组团队任务驱动教学,集中小组的智慧和能力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其次,目前的职业技能竞赛一般是按照专业岗位的标准来进行赛项设计和评分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能充分贴近行业岗位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成效的检验。在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设立中,增加社会、行业专家学者,更好地与企业、行业需求接轨。

再次,目前的职业技能竞赛一般由某些企业赞助最新技术的高薪仪器设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上,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缩短学校教学与社会实用技术之间的差距。同时,加大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的投入,引进企业资源和高新技术、工艺,为实践教学所用。

最后,职业技能竞赛要求除参赛学生外,指导教师与专业教师也要参与其中,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重视硬件设备投入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训练。各职业院校应将教师送到企业一线进行锻炼,并立足企业的技术研发及实践与应用,经常性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工法和工艺,摒弃陈旧的不适合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

三、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下的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可以作出如下总结:首先,职业技能竞赛各赛项的设置,是高职院校教学元素的结合,它直接检验了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的成效。其次,职业技能赛项的设置代表了目前社会企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企业在实际工作上需要怎样的人才。最后,职业技能赛项的设置,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教育改革调整中,让高职教育趋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目前的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引领高职教育改革的航向标,从专业的建设、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仪器设备资源的整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给高职院校指明了方向。在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下,各高职院校应对实践教学进行如下改革:

(一)将企业、行业岗位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由政府组织,企业参与赛项的设计、技术支持或竞赛评判标准的制订等。从整个赛程来看,都集中体现了行业、企业对参赛选手在仿真环境下对工作任务的完成熟练程度或对新任务的构思创新之处的要求,评判标准都是尽可能接近职场标准。仅仅从学校角度出发制订的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实施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引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遵循目标管理原则,将行业、企业岗位标准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和考核标准,并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按照职业技能行业标准,加大实践教材的建设力度,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二)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2012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绝大部分赛项均由企业提供技术、软件支持和仪器设备的赞助。对这些技术、软件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就是目前相关行业最新技术、仪器设备的推广和社会的需求走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软硬件条件,加强校内实践教学高新技术、设备的引入,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创建。同时,基于各高职院校本身教育投入的有限性,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力地促进社会高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立合作共赢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共育社会所需人才。

(三)加强职业技能顶岗实习的管理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当前职业教育更多地接近“2+1”的阶段式教学,在掺杂就业元素之后,学生实习期间“1”这个阶段,“放羊式”的顶岗实习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实践技能获取的动机缺乏,更多地倾向于就业岗位的获得。在整个实习期间,围绕工作东奔西走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往往没能从实习单位的实习工作中真正获取实习应得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根据职业技能竞赛中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沟通,双方共同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稳定地进行实习,真正体验职业角色,并通过实习切实提高专业技能。

篇6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1-2579-03

A Discussion on Employment-Oriented Computer Skill Training Models in Vocational College

CAI Chuan-jun, WU Jun

(Anhui Medical College,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 Skill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ute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kil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a new idea of employment-oriented skill training is presen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ree points to discuss the computer skill training models in vocational college: what kinds of skill training, how to develop skill training and what way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skill training. The goal is to integrate skill training and post and job truly, and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tudent employment in embo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employment-oriented; vocational college; skill training; computer

高职高专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技能训练环节薄弱,硬件实验条件差,技能训练教师没有企业经验,仅限于教材,校企脱离,与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速度和模式存在一定的距离。在目前就业如此严峻的环境下,专科生在专业能力和心理上都处于劣势。如何在技能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加快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成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新课题。

计算机专业是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不可缺少的专业,该专业学生一方面要学习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动手实践[1-2]。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调研,笔者发现,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主要从事以下两个方向的工作:1)计算机行业应用的相关工作,如计算机制作、设计、维修、装配、计算机网络等;2)计算机专业与其它行业相结合的复合型工作,如计算机数字媒体制作、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通信工程等。从学生就业的方向看,计算机技能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必备条件,所以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要注重技能训练,技能训练要以就业为导向,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所谓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就业和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作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的方向。该文从以下三个关键环节阐述如何将就业导向贯穿于技能训练的全过程:1)开设什么样的技能训练,即开设的技能训练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全面满足企业生产、科技进步及劳动就业的需要;2)如何开展技能训练,即为技能训练提供什么样的软硬件条件,技能训练中采取什么样的模式;3)如何评价技能训练的结果。

1开设什么样的技能训练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开设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只是象征性的,按照训练大纲完成训练内容,距离教学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也脱离市场,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样会导致学生应用能力欠缺,出现了学生找不到对口工作,企业单位招不到合适学生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市场需求,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征,摸准市场需求脉搏,构建学生技能训练模式,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学校在设置技能训练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和行业需求,应该加强市场调研、岗位需求分析,根据岗位特征、学生特征合理安排技能训练。甚至可以让用人单位来参与技能训练的设置,或与企业建立协助关系,实行合作教育,让技能训练真正实现与岗位接轨,与实际工作接轨。这样既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训练,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条件,又可以把在技能训练中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学校不断更新技能训练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如我校经过市场实际调研,发现目前计算机专科毕业生很少从事软件开发方向的工作,一般会到广告公司、影楼从事多媒体设计,到计算机营销店从事营销、装配与维修工作,或到网络公司从事网页设计或网络维护工作等。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办公的必需工具,对于那些将来不从事计算机方向工作的计算机毕业生,掌握使用电脑的基本技能也是就业的优势之一。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管理计算机的程序、文件、磁盘、打印机等;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收发电子邮件、搜索信息、下载文件等;检测、判断和排除计算机的硬件的常见故障等;检测、防范计算机病毒等。通过以上的调研,我校加大了对计算机基本技能的训练,每个学生都必须通过;对于软件开发技能的训练,在量上和深度上有所减少和降低;对于多媒体、网页设计等专业方向的技能训练,紧密和市场相联系,制定相关的训练计划。以就业为导向,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的开展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在我校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学生的就业率相对于前两年有较大的提高。

2如何开展技能训练

2.1为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软件资源中最核心的是担任技能训练的教师,他们的实训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技能训练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培养一批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力的教师,及时为这些教师的知识更新与技能提高创造条件,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考核;大力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合作企业中锻炼,积极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除了本校的教师担任技能训练教师外,也可聘请企业中资深人士和高级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

校内技能训练设备必须跟上,以保证正常基本技能训练活动的开展。如在学校建立硬件基本技能训练室,主要开展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计算机软硬件安装等基本技能训练教学;计算机网络基本技能训练室,主要由微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测试仪等设备构成,为计算机网络的组网、建网、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等技能训练提供实验的支撑环境;计算机软件基本技能训练室,承担着各种程序设计、多媒体应用技术、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等基本技能训练;数字逻辑、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实验室等。同时,可与多家企业合作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满足学生技能训练、实习的同时,达到为社会和行业服务的目的。也使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办学水平能和行业保持同步的发展,拓展了学校的教学空间。

2.2技能训练采取的方式

学生是技能训练的主体,学生的技能训练的效果是衡量高职高专院校技能训练成败的关键因素。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一般比较欠缺。他们中的大部分学习基础比较差,自制力也比较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并且对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多了解,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这些不利的因素都将影响学生技能训练的开展。很多学生把技能训练当作一项任务去完成,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技能训练是老师强迫做的,没有认识到技能训练和自身的关系。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把技能训练当作一种爱好,一种喜欢的工作去做,这需要教师认真分析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变革技能训练的方式,尽可能培养学生技能训练的兴趣。指导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把理论知识与具体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让学习动机支配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笔者在高专院校从事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十余年,总结了一些经验:技能训练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设备和训练目标采用不同的技能训练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摄录像观察法、演示法、互助法、轮训法、榜样示范法、经验总结法、单元验收法等。除了以上教学方法,在技能训练中还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2.2.1“鼓励+指导+引导”贯穿技能训练全程

高职高专的学生一般都处于二十岁左右的年龄,虽然是成年人,但是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较缺乏,心理成熟度不高,自信心弱,自卑感强。尤其在学习上,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一旦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不了,或考试成绩不合格,就会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在技能训练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教师在技能训练中多鼓励学生、少批评或尽量不批评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在技能训练教学中,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成指导者与咨询者。为了突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练三者结合。首先是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学,然后就是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还要加强个别指导,正确引导,发现学生出现问题,不要直接指出,或给出正确的操作或答案,要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和并给以纠正。这样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既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乐趣,也增强其信心,为学生参加技能训练提供了动力。

“鼓励+指导+引导”贯穿技能训练全程,创造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自觉地学、积极地学,逐步建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能独挡一面创造了条件。

2.2.2竞赛激励方式

实施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即将赛训有机结合,以竞赛为动力激励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3-4]。该文所提的技能竞赛不一定是院校、市、省或国家举行的,为了做到人人参与,可以在班级内部举行。竞赛时间也可以是随机的,可以在技能训练课上,也可以在课外。如全班学生刚完成一道编程题,实现判断任一个数是否素数,为了巩固学生对此概念和循环嵌套结构的理解,让全班同学进行一个小小的竞赛,编程实现将100-500之间的所有素数输出来。在竞赛中发现学生都很认真的编写程序,而且编程速度比平时有所提高,正确率也较高。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化了学习动力,推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总体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赛训结合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在具有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竞争意识,才不易被企业和社会淘汰。

2.2.3“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

对于比较大的技能训练任务,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式[5],如将全班学生分组,每组都由5到6人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要求各小组学生自己分工合作完成任务,每个人都要积极地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是指点、修正、建议。如笔者要求学生用ASP开发一企业的办公日志系统,经过前期相似案例的介绍,学生基本掌握了开发系统的流程。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首先共同完成了需求分析,然后进行概要设计,将整个系统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成员完成一个模块的详细设计和代码设计,最后,大家将所有模块整合成完整的系统进行调试。从学生完成的过程和结果看,小组合作式技能训练模式,让学生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学会交流、沟通、倾听、包容和欣赏,合作技能逐步提高。在小组合作式技能训练模式中,虽然主角是学生,但是教师这个配角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以“引导者”身份,协助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在对学生指导时要注意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学生潜能。如小组某个成员在任务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可以让小组成员帮着解决,如果还是解决不了,教师才进行指点。小组合作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培养了他们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而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正是高职高专生必备的职业能力。

2.2.4及时、有针对的企业实习

为了将学生在校内学到技能和实际相结合,校内专项训练后,院校一般都会把学生送到与学校联系的企业或公司去锻炼实习[6]。目前,学校安排学生实习的时间都比较集中,一般是入学的第三年。这时候,学生所有的课程都修完了,掌握了足够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习应该很容易上手。可根据实际调查,并不如此,一些学生反应,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方向很多,有多媒体设计、计算机网络、软件设计、维修与维护等,每一个方向里面的课程有很多门,课程与课程之间有的联系不大。对于那些一年级或二年级上学期学的知识,很多学生印象不是很深了,尤其技能操作,步骤记得不是太清楚了。如果将学生校内专业技能训练与企业实习同步,或一前一后时间上相差不是太大,这样效率会高很多。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可以被安排到企业进行所有专业技能训练,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爱好和就业的需求,来合理安排,如把爱好多媒体设计的学生安排到广告公司、影楼,把爱好网络的学生安排到网络公司等。将学生及时地安排到企业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信心和就业的能力,但同时也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加大校企联系力度,多创造学生实习的机会。

3综合的技能评价模式

高职高专计算机技能训练教学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操作考试、实训报告、专题制作、软件编制、论文等,只重视终结性评价,通常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技能成绩的最重要甚至是惟一的根据。这种简单、片面的评价势必使分数成为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直接动力”。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考核鉴定体系应逐步形成包括日常技能业绩考核、能力和专业知识等多要素。单一的评价方法,或是单纯定量的方法,或是单纯定性的方法,严重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在技能评价中,可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缺陷和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多种方式结合的技能评价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将来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总之,要想发展好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原则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模式。在技能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技能的种类,采取灵活的技能训练方式,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53.

[2]杨静丽.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4):89-90.

[3]陈小波.以赛促学——一种高效率的技能教学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9):68-69.

篇7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早已脱去其神秘的外衣和高科技的头衔,成为人们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化、社会化、网络化、功能化。如今社会的每一项工作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正因为如此,各个学校都相继地开设了计算机的专业教育,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同样也不例外。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衡量一个职业高中其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检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采用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实践性教学要求实践既要落实到教学中,又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要想做到样样通样样精是不可能的,为了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学校应该合理地设置其专业。人才培养受到人才需求的制导。专业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其就业导向。一个好的职业高中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应该紧随当前和今后的市场需求的步伐。就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计算机方面的培养方向主要有:

(1)高水平的科研和创新人才

(2)高水平的软件设计人才

(3)高水平的系统设计人才

(4)高水平的网络管理人才

(5)专业的办公自动化操作员

(6)动态网页、动画的制作人员

(7)平面、立体图的绘制人才

(8)初级的程序设计人才

(9)小型网络的管理人员(如网吧和小型的企业单位等)

显然,职业高中的人才培养方向应该定位到(5)-(9)这5 个方面。因此,其专业设置则相应地应该定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技术等方面。

好的专业设置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和时间范围内很好地定位自己的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和方向。而要最终实现这个目标,则必须有相应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来实现该专业的培养。课程的设置是为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的,然而,任何一个专业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因此,课程的设置必然需要有专业之间的交叉,这就使得课程与课程之间必须要明白主次。

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来说,其课程应该以计算机基础应用和简单的程序设计为主,人才能力的培养则应该将重点放在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如今的计算机应用早已经脱离不开网络,因此,应该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性导论性的课程。

而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则应该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主,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显然,为了今后工作的需要,还应该设置网络规划组建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则是必不可少的。

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这里不再赘述。不管专业及课程如何,其最根本的原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课程必须为专业技能训练服务。

在科学合理的专业规划和课程设置的前提下,教师通过案例演示等实践性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生动具体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新颖感、惊奇感、直观感和尝试欲。

要想会使用某一工具,你就必须去使用它。学生自己上机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重要也是必要的环节。在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了其专业理论知识的体系后,只有通过大量的专业的上机实践训练,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其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技巧。就课程授课时间上来说,职业高中与本科学校必须要有显著的不同:职业高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相应的理论知识是为了其实践能力而服务的,因此,必须合理地分配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做到重理论强实践。

实践过程应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能只限于学生自己的实践。实践的环节在教师授课的时候就应该得到重视,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注意过程演示。

实践环节分为基础实践和专业技能技巧实践。其中,基础实践是每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完成的相同的实践任务,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最基本的使用,比如键盘鼠标的使用、打字以及各种常用的工具(如Office)的使用。从最基本的必须的技能技巧开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足够的训练。比如,从最开始的打字训练开始,就一定要确保学生最基本的技能要过关,要求他们训练出标准正确的动作和指法,在保证盲打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要求其打字速度。

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应该采用任务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操作技能。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真实系统地了解到解决一个案例的所有相关知识和方法。任务驱动方式则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探索自己想知道的知识,这种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能够推动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专业技能训练的上机实践环节应该多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来进行。课程设计是一种最有效的“案例引导,任务分解”的培养模式。

课程设计以任务方式来进行设置,每3-4 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任务的完成以小组的团队方式来实施。任务由简到难,并且,任务不应该只与某一门单独的课程相关,而应该从专业的角度来统筹合理地设计任务的内容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每一个设计都针对本专业的某一实用的完整的实例来设置其内容,将需要掌握的知识隐含在一个一个具体的任务当中。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能产生新的任务。这种阶段性的成就感能够让学生像沉迷于游戏过关一样沉迷于学习的整个过程。而走出课程的局限,以培养专业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将多门相关课程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和设置。学生面对课程设计中提出的问题,必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去完成任务。使得学生在完成某一特定应用任务的同时,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在训练专业技能和技巧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就需要围绕问题去展开各项工作:分析问题、收集查阅资料、进行各种试探尝试……;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就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勇.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文汇,2009,(29):36-36

篇8

教育部强调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备过硬实际操作能力和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在这一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会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是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会计技能可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对于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一般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因此对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方面的改革研究和成果颇多。然而,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往往忽视对高职会计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高职会计基本技能实践教学,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基本技能实训体系构建研究的基础工作

课题组就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基本现状、课程开设情况以及企业对学生技能的要求等情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及召开学生座谈会,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三个途径对高职院校、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和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第一个途径是对高职院校发放调查问卷,就浙江省内高职院校开设状况等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30份,收回28份,回收率为93.3%,第二个途径是搜集关于会计基本技能课程开设和实训情况的资料和信息,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发放学生问卷调查、集中本校学生召开座谈会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多种方式结合,在本校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收回98份,回收率为98%;对浙江省内其他高职院校抽样调查,共发放100份,收回95份,回收率为95%。第三个途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课题组对企业进行调查,一方面对丽水市50家中小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50份,收回42份,回收率为84%;另一方面通过对10届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就其所在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50份,收回141份,回收率为94%。

二、高职会计专业基本技能实训体系构建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一)学校方面

1.会计基本技能课程开设情况不统一

由于学校的认识观念不同,因此各学校开设课程的情况不统一,比较混乱。从调查情况来看,62%的学校没有开设此课程,只有38%的高职学校开设会计基本技能的实践教学。没开设此课程的学校,多数认为该课程是属于手工技能,而现在的电算化程度高,已不适应现代教学,认为没有开设的必要。很多学校重点放在会计电算化和仿真实训方面。

基本技能课程应该包括手工点钞、机器点钞、珠算、传票录入、小键盘录入、POS机等。各高职院校对会计基本技能课程的范围认识不统一,有部分学校开设的基本技能课程教学内容仅有珠算或者点钞;有的学校则把会计电算化变成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有的学校没有分清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概念,把专业技能比如编制会计报表也列入此课程授课范围;有的学校则和基础会计的手工实训混合在一起,使其仅成为其中的一个实训模块。

2.教学内容相差较大,教材混乱

因为各高职院校对会计基本技能课程的范围认识不统一,授课内容不一。从已开设此课程的学校来看,课程内容设置和教材参差不齐,教材使用混乱,没有统一的教材。采用高职会计基本技能教材的,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基础会计实训内容,如手工装订账本或会计资料整理技能;有些教材内容属于出纳业务处理,比如现金业务和银行结算业务的处理;有些教材内容分基本技能和综合业务技能,基本技能内容可以适用,但是综合业务技能方面的内容就不适用,偏向于银行柜台操作和结算业务,有的学校采用中职的教材,知识内容太浅显。总之,从课程内容设置和教材方面来看都不是特别适用。

3.教学实训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尚存在很多不完善的问题,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形式、课时安排、考核方法、教学的手段及实验室的配置等多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学校对教学内容没有一个合理的学期安排计划,一旦学期课程安排紧张,那么技能课的学时数就会减少甚至取消。课程学时数安排不合理,比如手工点钞开设一学期,每周两个课时,学时数过长。其实完全可以和其他基本技能交叉进行,比如可以和小键盘录入交叉进行授课。没有制定或规范基本技能课程的实训指导书,制定相关的实训目的和要求,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考核标准、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落实每个具体实践环节,且考核要求普遍较低。总而言之,会计基本技能没有构建和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学生方面

1.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思想认识不够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缺乏对会计基本技能课程的正确认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认为不用学习这门课的占了72%,这个比例说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教学的目的缺乏系统和正确的认识,当然受到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这门技能课不够重视,存在偏见,使得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是失去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的主要原因。许多高职院校仅局限于对点钞和数字书写内容,进行单一而枯燥的技能练习,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意识,实践能力在学校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造成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上岗后动手能力低下。

2.考核要求偏低,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从不同学校的技能考核标准来看,考核要求很低。比如点钞,单指单张要求是每100张钞券需要75秒,中职的要求是超过40秒就为不及格,多指多张是10分钟12把为优秀,中职的是16把为优秀,低于12把的为不及格,技能水平远远不如中职学生的水平,和银行的考核要求相比,差距也很大。比如小键盘录入,有的学校没有列入考试范围,有的因为学校机房紧张,一学期就安排几次课,没有真正让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扎实掌握,仅是为了考试而应付。考核要求低导致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低。

(三)企业方面

1.企业要求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技能之间存在差距

企业对工作一线的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是会计操作能力要强,上岗后很快适应会计工作环境,能够独当一面。而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对应届毕业生不欢迎,普遍反映刚毕业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太低,毕业后不能很快上岗,都希望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录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高职院校会计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综合能力不强的事实。为取得企业的反馈信息,通过对企业进行走访、电话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课题组就企业对毕业生质量满意度、毕业生专业能力需求、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调查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

2.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情况

通过对会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92%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会计基本技能课程,认为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收效很大,岗位适应性较强。毕业生认为最需要加强培养的能力是实际操作能力,影响就业最主要的因素是良好的实践能力。结果如表2、表3。

三、构建完善的会计专业基本技能实训体系

(一)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与其他普通高校的最大区别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实用性特点,因此培养目标要侧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校内实践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效果如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意识。培养环节上注重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面对人才供求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实现目标重新定位、培养,以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二)重构合理的教学模块

一方面通过对省内高职学校开设会计基本技能课程的情况和校内实践教学现状,另一方面根据企业反馈的资料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最基本和最需要的必备能力,结果如表4。

根据结果分析,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按新的课程体系设计,增加新的内容,删掉陈旧的、重复的内容。适时改编并采用合适的教材,确立构成教学模块内容及相应的职业能力,以利于实践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表5。

(三)完善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考核方法

校内实践教学效果取决于实践教学本身的质量。如何考核实践教学质量,是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个难题。改革会计基本技能考核内容和模式,建立科学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考核方法很多,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考核方法。以点钞考核方法为例说明。

采取点钞期末成绩结合各自点钞等级鉴定标准,成绩评定构成本课程期末总分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30%,点钞测试占50%,人民币知识和真假识别占20%。

1.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点钞等级鉴定标准

在规定的时间内,如10分钟,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达到如下标准。

2.真假人民币鉴别测试

通过笔试形式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人民币的基本常识和假币的鉴别和处理,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简答。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掌握技能,形成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除了注重课堂教学,要积极开展各项专业技能大赛,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测试和鉴定。各项技能大赛不仅激发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技能得到演练,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大赛或者指定专业技能竞赛月,进行点钞、翻打传票、小键盘录入、珠算等比赛,评出各项专业技能。除此之外积极参与省级或行业各项技能大赛,注重对点钞、珠算等优秀学生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五)加强校企联系,建立信息需求反馈体系

加强校企联系,建立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实行“订单”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通过对毕业生所在企业的评价意见进行反馈;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建立信息需求反馈体系。

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学校通过电话、电子邮件、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定期了解用人单位的评价意见,及时掌握和反馈毕业生在技能、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学校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满足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要和评价结果,企业和学校合作,每年对该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价,沟通交流。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及时修改,包括对教学计划、确定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块等。

高职院校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基于工学结合,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体现教育服务于社会和企业需求的理念。随着经济和会计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目标的重新定位,强化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教学和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 赵红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J].会计之友,2010(10).

[2] 叶玲莉.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3] 陈兆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2010(01).

[4] 曹志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篇9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国将通过市场作用协调社会资源,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构建出开放立交、内外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出以就业为导向的系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可见,高职院校如何遵循国家教育改革方案,满足市场具体需求,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出合格、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深入,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高职院校都力图构建出全新的、富有会计专业特点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会计实践课程体系。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通过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授课手段,丰富授课形式,运用互联网等高新科技和媒体,建立了一系列的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实践能力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一)当今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使得人们对会计专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从注重理论知识逐步转移到强调实践技能。当今社会环境下,社会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不单单要能够熟练掌握会计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学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更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信息获取能力、分析专业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仍旧将重点放在理论培养与学习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不但不利于学生个人择业就业,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学校会计专业建设和会计行业发展,因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方案应当根据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需求有所转变。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当重视培养其实践能力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部提出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指出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培养实践能力对人才培育的重要意义。而如何降低生产与管理成本,扩大生产效益是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在思考的问题。会计从业人员也不例外,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用人单位本身的管理成本,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教育改革方案的规定,还是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都要求我们重视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会计专业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

(一)在线课程的概念

在线课程顾名思义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络的远程教育策略,这种新兴的教学策略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为远程教育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手段。随着在线课程参与者的日益增长,在线课程的规模与日俱增,大规模在线课程开始出现。大规模在线课程又称“慕课”,谐音于其英文“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 截至2013年9月,世界三大“MOOC”平台――Udacity 平台、Coursera平台和edX平台,注册学生总量已经超过了600万。“MOOC”对未来在线学习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会不断扩大。

(二)开设在线课程能够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所有的改造世界的活动都需要先认识世界,认识世界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去改造世界。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方法去改变传统重视知识、忽视能力的现状,但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活动中,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而言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内容和范围狭窄;二是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三是实践教学手段落后;四是实践教学师资缺乏。通过开设在线课程,尤其是大规模在线课程(即“慕课”),这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首先,开设在线课程能够拓宽会计实践类教学内容和范围。课程的筹备和开设是一项十分复杂、费时的工作。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会计学教学活动永远跟不上社会生活中复杂多变的会计实务工作。在开设在线教学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联系行业内的龙头公司、企业,将行业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纳入教学大纲,拓宽会计实践类教学的范围和内容。

其次,开设在线课程能够丰富会计实践类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学生记录课堂内容,稳固了师生间的教育传授关系。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将学生放在了教学活动的主要地位。无论是传统的教育传授关系,还是现代的教育模式,都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时间下处于同一空间内,可以进行实时的教学和反馈。在线课程教学借助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模糊了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界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要求,使得不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下的教学成为可能,极大地丰富了会计实践类的教学形式。

再次,开设在线课程能够提升会计实践类教学手段。在线课程的开设改变了传统的一学一教、以学带教、以教促学的教学模式,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引入到课堂中,使得教学活动更为立体,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式进入到教学中来,获取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体味会计行业工作的难与易。

最后,开设在线课程能够填补会计实践类教学师资缺口。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师队伍主要以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为招聘、晋升、评教等的考核指标,大多数会计教师都是会计专业科班出身,缺乏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使得会计实践类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少,实验课时明显不足,实践环节系统性较差,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开设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我们可以邀请在企业、组织中长期从事实际工作的会计人员为学生讲授际如何化解工作难题,采用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等实际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会计行业的现实生活。同时,借助互联网络的发展,我们也能够实现对授课资源的配置整合,从而有效填补会计实践类教学的师资缺口。

可以说,开设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极大地丰富了会计教学资源;更新了会计教学观念;使会计教学方式多样化;促进了会计教学内容的更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

三、优化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提升会计人才综合能力

(一)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开设的现状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检索“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可以得到3 580 000个结果;在MOOC学院中输入“会计实践类”关键词可以检索出100页,约合1 000个结果;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我们可以观看到119门会计学课程,269门会计相关课程;在“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的唯一官方网站――爱课程网站上,我们能学习到网站收录的33门会计专业资源共享课以及众多视频公开课……可见,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提升,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呈现出井喷之势。

(二)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开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纵观国内各个在线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我们发现在开设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1)课程检索结果虽多,但精品课程稀缺。(2)课程维护滞后,缺乏回应和管理。在爱课程网站上,我们可以观看到中央财经大学孟焰教授主持的会计与价值创造课程,课程互动部分共计有14条评论,但却没有一条回复。多数课程只求上线,不问维护,长此以往不利于在线课程的良性发展。(3)多数课程仍以传统讲授为主,缺乏形式创新。许多上线课程仍以传统讲授方式为主,将校园中的课堂搬到了网络上,一个老师,一台电脑加上数位同学,可能就是课程的所有内容了,多数课程缺乏教学手段和形式的创新。

(三)优化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提及的三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优化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教学。

第一,协同地区高职院校,组建慕课联盟。慕课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有强大的网络技术、视频拍摄、剪辑、合成等技术和人才的支持,而一所高职院校很难都具备这些条件,这就需要同一地区的高职院校,整合资源,形成联盟组织,共同进行慕课的开发与运行。同一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专业优势,选择本院校最擅长的课程进行慕课制作;也可以由多名不同院校的高职教师共同制作某一门课程的慕课,共享到区域化慕课平台,联盟内各高职院校的学生注册即可学习,完成学分,即可获得本门课慕课学习的认证。

第二,组建专门的维护团队,将课程上线后的应答回复纳入课程评估体系。网络在线精品课程整合了教育资源,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接下来,我们应当重视课程上线后的维护,改变原来重视立项审查,忽略后期管理的评估体系,将课程上线后的应答回复纳入到评估体系当中。

第三,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开设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达到一般课堂教学的效果,更是使会计教学变为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经济事项的仿真课程教学。我们可以邀请长期工作在企业单位会计岗位第一线的人员来校演示讲授会计实务课程;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模拟,录制会计行业工作的实际状态,来解答学生对于未来从业工作的认知。

总之,在线课程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机动性,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他们的视野,使学习变成一种较为主动的、自发的要求,而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

四、结语

随着现代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据传输技术的普及,在线课程发展速度愈加明显,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在线课程,尤其是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出现不单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对教学理念的革新。目前,全球已经有许多个人、学校、公司利用互联网络、慕课平台进行远程教学与指导,取得了极为理想的效果。下一阶段,我们应当整合资源,扬长避短,提供更多优质的会计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在线课程,通过在行业内部推广,提升全体会计从业人员实践能力,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J

参考文献:

1.南召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重构[J].商业经济,2009,(8).

2.刘文辉.基于能力培养与会计实践类教学改革的调查问卷分析[J].商业会计,2011,(10).

3.孙大雷.在线课程设计评价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3,(3).

4.刘建勇,朱学义,朱亮峰.以从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实践类教学体系研究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9).

5.宋东辉.“MOOC”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4,(6).

6.曾春华,张长海.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类教学体系的设立[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

7.江兰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类教学体系设计[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7).

篇10

随着信息技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平面设计日益发展,逐步变为一种新兴行业。所谓计算机平面设计,即借助计算机展开美术设计工作,换而言之,是计算机技术与美术艺术的结合体。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时,设计者不但要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学会熟练运用多种电脑软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与设计基本能力,比如审美与创意、色彩与构图、设计后期的制作等等。反之,若缺乏美术基础,忽略美术对计算机平面设计的重要性,只把握有关设计软件,那么所设计的作品也只是杂乱拼凑,无法形成高质的设计作品。可见,若要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质量,美术基础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在当前职业高中计算机平面设计学习中,不少学生注重计算机应用,而忽视美术基础,缺乏审美素质与艺术修养,因而所设计的作品缺乏新意,过于平庸。因此,在职业高中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除了计算机技术教学之外,教师还需要认识到美术基础的重要性,结合专业特点,融入美术技巧教学,让职业高中学生既把握计算机技术,灵活运用平面设计软件,也把握所需的美术技巧,如设计理念、色彩、素描等,从而创造出更具美感与艺术性的平面设计,进而提高职业高中学生平面设计基本能力(计算机基本能力、计算机平面设计能力、三维室内设计能力、网页美术设计能力等等),使其能够独立进行各种美术设计项目以及平面(网站)设计、规划、制作与管理等操作,从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人才。

一、提高学生美术修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创意设计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设计的优劣通常在于作品所蕴含的艺术性、功能性与文化品位。而设计者若要达到一定的艺术品位,则需要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与美术技能,从而使设计作品中富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尽显艺术价值。同时,若将创意设计运用到一定的商品中,则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文化时尚、新文化潮流。可见,若要成为优秀设计者,强化自身美术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职业高中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美术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美术修养,促进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

二、培养学生色彩运用能力

由职业高中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来看,学生既要学习与掌握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动画制作、网页与平面设计等知识,还需要掌握有关艺术设计的基本造型手段,如数字色彩、色彩画与素描等。因此,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让职业高中学生既把握色彩构成与色彩搭配原则,也提高色彩感知力,认识到色彩所蕴含的情感倾向与心理效应,学会正确鉴赏作品基调,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营造不同的情感心理与情绪,有效表达作品思想,从而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三、培养学生光影运用能力

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过程中,不管是设计内容表达,还是设计作品的立体感与空间感,若要展现出立体感觉,则需要借助一定的光影设计。所以,在职业高中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美术基础教学,渗透光影内容,让学生掌握光影技术的运用,认识到光影技术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学会以三维立体形式来表现平面媒体,完善平面设计,提高职业高中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能力。

四、注重学生实际应用

在现代平面设计教学教育中,若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设计人才,我们则需要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让学生懂得基本的软件操作。同时,由色彩感觉、光影运用、平面构图等方面切入,逐步训练职业高中生的艺术修养,为计算机平面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定的综合性课题,让学生活用所学的计算机软件与美术技巧进行方案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此外,在职业高中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内容之一。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视觉表达能力以及艺术感悟力,并指导他们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如自然科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等,从而促进学生审美素质以及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进而促进职业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让他们能够设计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总之,在职业高中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若要提高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基本能力,教师需要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强化美术基础训练,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之外,还把握一定的美术要素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基本设计能力与创意能力,学会灵活运用色彩进行创造性设计与规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