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6:50: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知识层面的限制,他们对于这个社会还没有正确的理解,对于音乐的认识和感知受到了很多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不能正确认识音乐,也并不能完全理解和享受音乐这门课程。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能够提高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和品位,也能提高一个人的音乐素养,学好音乐能够提高一个人的想象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品德、文化素质以及审美修养。中职的音乐教学需要有创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并能很好地结合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这门课程,积极主动去学习,使音乐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中职音乐课程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现代教育开始注重素质教育,音乐在素质教育中是一项重要的科目之一,对塑造品格、建立独特品位、提高审美修养都有着重要作用。在中职教育中,音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这些中职生的年纪较小,所学知识和所受教育不完善,因此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来强化他们的情感认知,塑造他们的良好品德,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这个时期也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音乐所带来的作用具有可靠性、实践性和服务性。音乐教师应该通过专业的知识、丰富的课外活动、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方式去教育学生,让他们接纳音乐,主动感受音乐,积极学习音乐,从一段段音乐故事中去体会其真实内涵和意义,去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高雅的品位和对音乐独特的见解。
二、中职音乐欣赏课教育模式现状
教育部已经针对课堂教育的新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落后、单一枯燥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中职音乐教育中,教师不注重跟学生的交流,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由于学生对所学音乐的背景故事和其真正内涵无法掌握,导致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去听,不能更好地去思考,去用心感受。音乐老师不注重学生的感受,不去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喜好和看法,甚至在上课过程中与学生零交流,不去理会这些中职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出现学生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不专心听讲的现象。此外,多数音乐老师不能做到听觉与视觉的结合,不能将一段音乐给予学生直观的画面感受,而是采用板书的方式讲解,然后再播放音乐,这种方式很难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深意,更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三、探索中职音乐课程创新教学理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的“新课标”对学生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认为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中职的创新教育首先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只是单纯地将音乐灌输给他们,这样容易让他们产生听觉上的疲劳,达不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如何采用积极有效的新方法进行教育,成为教师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利用学生都喜爱的乐于接受的音乐去跟学生沟通,这样便于他们对课堂形成积极的响应,才能达到音乐陶冶情操、塑造情感思想的目的。另外,还可以运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在教育中也不例外,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将视觉很好地与听觉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听极端具有深刻背景含义的音乐,但是由于中职生在很多知识方面较为欠缺,并不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以及深刻含义,由此并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讲述音乐的来源,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背景故事,让学生们首先对这段音乐感兴趣,再结合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去静静地感受这段音乐,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黄河》这首音乐,教师首先介绍音乐产生的背景环境和音乐内涵,再借助多媒体播放,通过画面、色彩、音乐,让学生在教室就能感受到这首音乐的磅礴气势。对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更有吸引力。
(二)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学校教师要想通过完善教学设计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首先得了解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倾向、对教学方式的看法和建议,掌握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从而通过这些方式去接近学生,便于学生接受,产生兴趣。教师在上课中,还应该用参与式的方式积极和学生互动,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上课的态度,让学生站起来交流自己听完音乐后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的形式,自由讨论音乐的内在含义和想表达的情感。通过运用参与式的方式,教师不用再单纯地播放音乐。教师还可以采取让学生听音乐画画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力,以及创造力,让他们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从一段音乐中感受到的东西直观地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认真听课,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学生要与老师多讨论、多交流、多沟通,主动去感受一段音乐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品德。
(三)拓展教学实践活动,完善教育目的
实践活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都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听得再多,说得再流利,没有投入到真正的实践中,都不算是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实践的好坏决定了教育的成功与否,因此,音乐教育的实践性非常重要。教师应该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们有一个展示的平台和表现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态度和个人能力,从而更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可以由老师,也可以由学生自发地组织一些音乐活动和表演,提升自我表现力和发挥音乐的熏陶作用。例如,《白毛女》这个音乐故事情节,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堂中进行表演,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去更好地诠释这首音乐剧,去表达出其认为的最好的表达形式,表达出对这首音乐剧的理解和看法;表演结束后可以让同学们和老师去点评,哪个地方表现得好,哪里还需要进步,也可以让其他小组表演其他音乐剧,两组进行比赛,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刺激他们的好胜心,从而更认真地去准备和表现。这种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出学生对音乐的掌握度。通过实践性的方式,让学生能领会和体验欣赏音乐美所带来的全新的感受,逐步培养他们对高雅音乐的兴趣和喜爱,让他们能在课下主动地去学习音乐、听音乐,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四、结语
现当代不论是哪个层次的教育,哪个科目的教育,都应该好好对待,认真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中职学校的教育尤其重要,这是学生思想、三观形成,品德塑造的最重要时期,音乐教育是重要科目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其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中职音乐欣赏课程关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有效性设计是根据职业中学音乐课程属性来制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教师、学生、教材这三方的因素,才能更好地在职业中学中实施音乐教学;通过分析音乐教程、学生兴趣偏好、实施可行性三方面因素来制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合理性的教学步骤,科学地利用音乐资源,注重音乐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检验理论知识,能够 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
【参考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被课堂内容所吸引,不仅仅取决于教师讲课是否具有系统性、流畅性,或者是否拥有优美得体的肢体语言,而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选用、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因素,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不同位置看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直观的教学目标、多样紧凑的教学安排、有趣的课堂导入等环节都会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基于此,下面笔者进行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的选用与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文选用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拉德茨基进行曲》、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蓝色多瑙河》和《蝙蝠序曲》的赏析为教学内容。另外,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让学生具备看谱唱歌的能力,赏析音乐作品前应加入少量乐理知识的学习,同时根据以上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可划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是技能目标的基础,技能目标是知识目标基础上的能力拓展。
(一)知识目标
1.乐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五线谱的音符和节奏。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演唱,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学习音乐理论知识。2.欧洲古典音乐赏析。让学生熟悉曲目背景以及风格特征,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与体验,积累文化内涵。
(二)技能目标
1.乐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动脑学知识、动手打拍子、动口唱旋律,通过乐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识谱唱歌技能。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与了解,让学生更加自信。在集体的“学”“做”“唱”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共同学习音乐、参与音乐表演活动的快乐。2.欧洲古典音乐的欣赏。课堂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习惯于“辐射式”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对同时代的中外音乐进行对比欣赏,让他们了解在同一时代下,不同国家不同的音乐风格以及人文风情,培养学生辩证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课程设计中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十分必要。教师要提前预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出解决办法,这样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将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客观地教授给学生,对作品进行形式与内容的分析。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简单的音乐创作形式对情绪的影响,并给学生讲授音乐作品内容对情感的影响。其次是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乐理知识的学习方面。音高、节奏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较难掌握,如果仅仅是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很难记牢。因此,应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广为传唱的歌谱相结合,进行歌谱分析,并试着打节拍演唱歌谱。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能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乐理知识。此外,还要加强学生对本节课欣赏内容的巩固,让他们熟悉欣赏曲目的旋律,并能够哼唱出所欣赏乐曲的主旋律。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大胆、自信地参与到音乐歌唱和打节拍的表演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还能让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过程中掌握本领。
三、教学对象分析
首先,音乐的体验和欣赏能力的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知识积累得越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大。每位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教师所授课程有吸引力,他们便会积极学习,接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不仅仅局限于音乐理论知识,还应扩大欣赏范围,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其次,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发现事物间的联系,以形成习惯性的发散思维。再次,增加课堂律动环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让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加深对音乐欣赏与音乐表演的体验,使学生从欣赏的、看似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视听觉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此外,多媒体教室还可加入电子琴键盘,必要时,教师可以弹奏主旋律,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达到学习目标。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
许多经典的音乐都来源于生活环境中所播放的音乐。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吸引其注意力,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例如可以把一些电视、电影或广告中出现的经典音乐,以及学生所熟知的旋律曲调作为内容引入课堂,以加深学生对经典音乐的了解与记忆。如课程中安排欣赏德国音乐家约翰•巴哈贝尔的《D大调卡农》时,可先播放学生喜爱的韩剧中《卡农》的旋律及视频片段,让学生与优美的旋律和熟悉的内容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对此曲的创作背景产生兴趣,再介绍曲子的原作者以及相关内容。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美国的中小学音乐课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产生表达自身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音乐课堂是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达内心想法的一种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适应互动式的学习方法。另外,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状况以及学习动向。笔者认为,教无定法,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有时也并非一成不变,在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基点,及时调整甚至转变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乐理知识的学习
课件展示关于五线谱中的四分音符知识,教师教会学生四分音符的识谱后,要给出一首简单的四分音符组成的谱例,并带领学生一起打拍子演唱谱例。在学生学会之后,可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四分音符谱例的写作(能力的拓展)。本部分教学过程约10-15分钟。
(二)欧洲音乐欣赏
曲目一:《拉德茨基进行曲》
1.悬念导入。教师要针对曲目进行提问,以设置悬念,例如“是否听说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学生回答之后,便可切入主题。2.乐曲背景。教师要告诉学生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即词曲为作曲家写给一位将军的,当他发现将军是一个残酷的军阀后,便不愿意再演这首曲目。但这首曲目仍以鲜明的曲风、优美激昂的旋律吸引了听众,一直流传至今。3.思考题。教师需要提出一些思考题目,以便让学生对曲目加深印象。如“请大家在欣赏过程中注意交响乐队中都有哪些西洋乐器?”。4.课件演示和音乐欣赏。教师要带领学生参与乐曲中的击掌打拍段落,通过音乐表演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的乐趣。在欣赏环节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说出对乐曲的理解与感受,然后予以评价。随后再对乐曲进行巩固欣赏。欣赏过后,可尝试让学生小声哼唱出主旋律。
曲目二:《蓝色多瑙河》
1.课堂导入。教师要介绍小约翰与老约翰的父子关系,并让学生了解华尔兹舞曲本是民间流传盛行的舞蹈形式,是知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把华尔兹提升成了宫廷中的一种高尚的舞曲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蓝色多瑙河》。2.乐曲背景。学生要明确,小约翰于1866年创作了这首乐曲,作品旋律优美、气息宽广,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这首曲子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音乐会上都会被演奏。3.课件演示和音乐欣赏。教学中选择“2010年维也纳新春音乐会演奏现场”进行课件演示。随后让学生对比欣赏该音乐会往年的演出风格。最后,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三拍子节奏的概念,并让其了解课件中哪里采用了三拍子节奏。然后教会学生如何用手势打三拍子节奏以及如何简单地指挥三拍子乐曲。曲目三:《蝙蝠序曲》1.情景导入。欣赏过前面两首乐曲后,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疲劳感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美国卡通片《猫和老鼠》中猫指挥交响乐队演奏的《蝙蝠序曲》,以幽默诙谐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欣赏音乐。2.简要介绍曲目。欣赏了动画片之后,教师要简要介绍本首曲目,即《蝙蝠序曲》是小约翰选取他的经典歌剧《蝙蝠》中的部分旋律创编而成。3.课件演示和音乐欣赏。在学生欣赏过这首乐曲之后,教师应鼓励其大胆说出对于此乐曲的感受,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最后,引导学生结合乐曲背景及结构,再欣赏一首由日本知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指挥的《蝙蝠序曲》,以加深对乐曲的体验与感受。
音乐疗法是通过音乐来调整心境、陶冶性情的心理疗法。现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怎样才能在大学课堂有限的学习时间里,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教师的疏导措施,以减轻学生来自于外界与内心两方面的压力,使学生走向社会、面对生活时能有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这对音乐课程教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在设计音乐欣赏课程时,教师可以将音乐疗法的元素加进去,这正是全面素质教育多多益善的营养源泉。
我国古代对音乐治疗的作用十分重视,认为“五音”(宫、商、角、徵、羽)通过“五行”(金、木、水、火、土)可以调节人的情志和身体功能。现代研究表明,乐曲的不同旋律、节奏、音响、速度、音调、音色,能够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效应和机体效应。如欢快的旋律可以振奋精神,加强肌肉张力;舒缓的节奏、柔和的旋律则可以令人平稳呼吸、镇静安神;而优美的音色就会令人降低神经张力,使人轻松愉快;神秘的音效可以使人提高注意力,精神集中等等。就像孟子曾经说过:“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把握住音乐的特点,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选择乐曲就不再是无的放矢。我在教学中将这个环节放在每个教学内容的第一环节,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基本改变了学生曾经对音乐欣赏课的轻视,使之不再只是为拿学分而进入课堂,由被动上课变为主动。从某种角度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思维,才能紧扣时代脉搏,适应形势的需要。
二、激发学生想象力,用“动”来活化欣赏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的延伸与拓展,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爱因斯坦曾描述过想象的重要性:“想象力比人类任何知识都重要!”所以,首先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要让学生有“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发挥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使音乐的感染力增强。教师需要尽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使学生在听觉、触觉中得到动态感受,以达到激发学生对音乐创造欲望的目的。如当学生对《鸭子拌嘴》一曲深刻理解之后,教师还可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创编动作,将小鸭子活泼可爱的形态表现出来。这样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与表现美。其次,发挥学生的“自由想象”。艺术是没有固定格式的,尤其是音乐欣赏,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将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胆联想,并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如在欣赏《快乐的罗嗦》时,学生分段欣赏完乐曲,了解了乐曲的基本情绪和民族风格以后,教师的设计环节是边听边讨论:在欣赏首乐曲时会有什么联想?有的学生说:彝族人民在过火把节。有的学生说:美丽的彝族姑娘围着篝火,跳着欢快优美的舞蹈等。学生通过发言既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又在愉悦中发挥了想象力。又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不告诉学生乐曲的题目,让他们自己去聆听,听完后,我让每位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曲子的初步感受,给歌曲取名;我让学生再听乐曲,边听边思考,然后分组一起交流、讨论;最后学生用唱、舞、画、说等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歌曲,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乐曲的内容。
三、以民族音乐为根本,发挥音乐育人的整体效能
一节生动的音乐欣赏课,作者的调式、曲式、创作意图、背景等,最终只能通过音乐教师的介绍传递给学生。教师如何将无生命力的东西变得生灵活现,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传播能力和作用呢?教师要在课程设计方面注重由内到外,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全盘设计。
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与汉族有着明显的区别。所谓中华民族的音乐,就是以中国人民熟悉、了解、喜爱的母语文学以及音乐语言来表达民族的思想、内涵、感情的音乐,就是中华民族的音乐。所以,教师首先自己要了解并且重视这一点。
当然,各民族特定的音乐风格的不同是由语言、民族审美习惯决定的,是由演唱特色、伴奏乐器以及表演时演员的面部表情、体态律动、肢体动作等所组成的。如何使学生了解本民族以外其他民族音乐风格,使民族音乐在当前“洋为中用”的音乐生物链中不被淘汰,才是音乐教学的根本。如,学生听《珠穆朗玛》马上就知道这是风格;听《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就知道这是蒙古风格等等。为达到此目的,教师要教会学生一方面从听觉上辨别,另一方面从视觉上通过民族服装、肢体动作来辨别。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听懂《梁祝》,也应该能使学生听懂《蓝色多瑙河》。我认为,在与世界音乐接轨的情况下,在大力推广普及大学生了解西方音乐的前提下,更多地应以本民族的音乐为根基。只有在继承、弘扬民族音乐的前提下,才能引导学生真正了解、学习到西方音乐的精髓。
四、发掘学生的音乐智能,发挥音乐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如今的大学生身处一个复杂的环境中,深受各种思潮的干扰,特别是消极影视、传媒的影响,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开始生活懒散,追求享乐,不求上进,偏离了正确的道德观以及自我约束力缺乏。“以德治国”战略方针的提出,充分说明了当前德育工作是重要且艰巨的,德育工作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关键核心。开设音乐欣赏课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因为通过音乐这种形式,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的特殊形式,它能够把受教育的对象培养成为追求真、善、美和富有创造思维的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需要细致耐心以及恒心的心灵建设工程,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它所赋予人的应是高尚的情操和美的心灵,它可以体现德育的精髓,是人类升华的情感和智慧的结晶。捕捉学生心灵的敏感点使之受到启发是高职院校设置音乐课程的重要决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3-0068-03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因为它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也能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同时,它不仅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如何搞好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以发挥其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是高等教育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1]
笔者认为,为了全面提高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采用系统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高效地学习。
一、系统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1. 系统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方法指的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和手段等,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达到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我们知道,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活动,教学的基础是方法,教学的目标是理解与建构。而系统教学法就是把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其中的每个阶段均为学习者提供特定情境的教学模式。[2,3]
2. 系统教学法的特点
将系统教学法运用于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时,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注重音乐信息的传输系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他认为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严格按照时间序列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环节或阶段,这八个环节或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于每个阶段或过程,学习者做出的八种心理过程是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其学习结果的反馈,实际上是从其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满足其愿望的过程。从整体上考察,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连续的心理过程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本质。正因为这样,笔者认为,音乐欣赏课教师对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从事具体教学时,应该把每堂课的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音乐信息的传输系统,并在其中的每个阶段都为学习者安排特定的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在每个阶段都能进行高效的学习。
(2)完善学习者的音乐欣赏认知结构。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所以,在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音乐欣赏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把握音乐欣赏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促使他们的音乐欣赏知识系统化,并在今后自觉、不断地完善和优化自己的音乐欣赏认知结构。
(3)注意音乐知识的随堂记忆。教师对于每节课都要经过精心设计,统筹全局,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随堂记忆、消化、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
(4)允许学生免交作业。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尊重学生的学习自,想尽一切办法促使他们在课内全部完成音乐欣赏教材中的习题;同时,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免交作业,但要指导他们对课堂作业互相检查,彼此判阅和修正;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选做音乐欣赏课外习题。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做更多的习题,并且也会越做越好。
(5)重视音乐欣赏教学单元过关。在每个音乐欣赏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测验,以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杜绝问题积压成堆。教学中,教师在把握整体、兼顾全局的情况下,对各种教学客体分层,并对各音乐欣赏知识点利用有助于学习者快速理解的变式,适当变换讲解形式,使他们完全吃透、消化相应的知识模块。
(6)明确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在整个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并把它清晰、有效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会有明确的方向,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美,奥苏伯尔语)
(7)强调音乐欣赏知识的意义接受。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知识财产,正因为他们的学习是以间接知识为主,所以采取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古今中外的无数教学实践证明,接受法最大的优点是不但可以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而且避免他们走很多弯路。但是,为适应现代信息化、数字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的通常是进行有意义的、非机械的接受。因为通过有意义的接受,不仅可以使学生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有效发展其智力,进而培养全面能力。
二、音乐欣赏课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
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欣赏课则是学校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同时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鉴赏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陶冶情操、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音乐欣赏课中,多媒体是音乐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能运用光、声、色、形、动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形象,同时把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达到乐教乐学,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使音乐欣赏课上得更加的丰富多彩。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利用计算机把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和声音等信息媒体进行集成处理,创设一个充满音乐动感和美感的学习气氛, 引起学生的注意,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学习意识转变。由此可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想要上好音乐欣赏课就应当不断的学习、提高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
现在很多音乐老师都会通过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来作为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但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运用水平的提高,仅仅掌握单一的计算机软件来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所以很多音乐老师会发现越是想要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越是在上课前认真地备课,搜集各种教学资料,精心的准备教学课件,就越会发现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料储备和互联网上现有的一些影音文件已经不能满足音乐欣赏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际需求。单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匮乏的教学资源,会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这个时候,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如果能够认真地研究教材,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和特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通过掌握更多的适用于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计算机软件,将有利于这一现状的改变。
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发现微软公司推出的Photo Story(照片故事)就是这样一款适用于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用软件。虽然Photo Story不像Adobe Premiere、Video Studio等音频、视频编缉软件那么的专业、功能也不如它们,但是胜在简单易学、操作简便。Photo Story原本是一款帮助家庭制作精彩、具有个性的家庭电子相册的软件,虽然它的功能有限,主要是将图片合成视频,但是通过它的添加文字、背景音乐等功能同样可以制作出满足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视频欣赏文件。通过它强大的图片合成视频的功能,音乐老师们同样可以随心所欲的编辑出各种你想要的音乐欣赏方面的视频文件,老师们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很快地熟练掌握它,从而大大地丰富了自己的音乐教学素材的来源和积累,更加有效的满足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需要,使你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独具魅力。
下面我就结合本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例来举例说明。本人在对本校汽修中专班进行“八音齐鸣――中国民乐赏析”――古筝、琵琶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首先考虑到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欣赏过去一直是欣赏教学的难点。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生活节奏与今天飞快的生活节奏、社会氛围相去甚远,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因此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经典乐曲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共鸣与想象。再次,考虑到汽修班的构成以男生为主,行为比较活跃,定性较差等。所以除了课前搜集大量的资料,结合这两种乐器的历史背景,乐器构造,名曲欣赏等内容制作了PPT外,为了能够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更好的融入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学习氛围中去,我运用Photo Story软件,制作了一段介绍古筝、琵琶的民乐欣赏短片。
接下来,我就以“古筝、琵琶民乐赏析“这段视频短片的制作为例,说明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具体的运用Photo Story软件。
在网上下载免费的Photo Story软件
笔者选择的是Photo Story3for windows,然后进行安装,安装好后,接下来就是要开始着手制作视频短片了。
开始制作视频短片
1.搜集大量的原始素材,包括图片,音频和相关的介绍文字
但是在搜集之前,作为创作者心里首先要有对你将要制作的视频短片有一个完整的构思,这样你才会知道你将要搜集的素材是哪一些。在选择图片的时候要选择分辨率较高,图像清晰的图片,否则会影响影片的欣赏效果。如果你特别想要的一张图片不是十分清楚的时候,你可以先拷贝下来,然后在制作的过程中再对它进行艺术化处理。我做的这个短片的开头第一张古筝图片画面构图很漂亮,但不是十分的清晰,所以后来在制作的过程中,在图片效果这一栏我对这张图片进行了多种效果的选择,最后觉得“扩散亮光”这种效果最好,不但掩盖了这张图片原本不够清晰地的缺点,又使这张图片具有了一种朦胧的艺术美感,真是一举两得。关于音频素材的搜集,只需要选择你需要的后缀为mp3和wma的音频文件就可以了,数量不限。关于介绍的文字,如果课前准备的电子教案和课件中已有,只需要到时候有选择性的复制粘贴就可以了。
第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就是第二阶段的编辑工作了。只要你对 Photo Story这款软件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起来将会十分的得心应手,主要分为六个步骤。
(1)首先运行软件,选择第一步“开始新的故事”。
(2)然后进入第二步“导入并排列图片”,这时候就可以按住Ctrl或者Shift键把前期收集整理好所需要的图片全部导入进去,然后按照你的思路来排列照片的顺序,我的思路是先介绍古筝再介绍琵琶,先介绍乐器的外在形态和构造再介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法和相关作品。然后再编辑所需要的照片效果,比如“去除黑框”、“旋转和剪裁”、“自动校正等,使图片效果更加完美。
(3)第三步“为图片添加文字和效果”,这时候就可以在需要的图片上输入相关的介绍文字,如果字数很少的话,可以临时输入,也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文字复制粘贴,但是由于软件功能的限制字数不宜过多,且要注意排版的美观。我在制作这段短片的时候主要是针对古筝和琵琶这两种乐器的历史背景、乐器构造、演奏技法和代表性作品进行了简单概括的介绍,文字简明扼要,主要是为了在播放短片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简单明了的知识引导,加强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也增加一些理性知识的积累,为课堂的后续教学做好铺垫。而且在这一步骤当中还可以继续编辑图片的效果,比如”底片、水彩、冲蚀、黑白、彩色铅笔”等,使图片更加具有艺术观赏性。
(4)第四步“叙述图片并自定义动画”,在这一步当中,可以自己录入解说词,这一点的设计非常人性化,不过前提是你的电脑必须要有较好的音频输入设备,否则效果差强人意,不如不录。自定义动画可以为你的图片设计不同的运动方式,使得在影片的播放过程中图片之间的切换不至于单调,其中图片之间的“过渡”有四十七种方式可供选择,“分割,水平”、“光圈,向内”、“蝴蝶结,垂直”、“卷页,向上”、“星形,向外”等,大大的丰富了图片播放的表现形式。最关键的是在这一步当中千万别忘了根据你所选择音乐的长短来设置图片显示的秒数,这一步比较繁琐,因为我选择的图片数量较多,所以通过反复的修改图片显示的时间,最后才使得图片的切换和音乐之间的配合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5)第五步“添加背景音乐”,因为是音乐欣赏视频,所以选择合适的音乐至关重要,在我制作的这段短片里我分别选取了意境幽远的古筝名曲“渔舟唱晚”振人心弦的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和“阳春白雪”三首作品作为背景音乐,关于这三首名曲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结合PPT的使用都会有具体的介绍和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结合古筝图片的播放,到了琵琶的画面先后选择插入琵琶曲“十面埋伏”和“阳春白雪”的背景音乐,这样在播放的过程中,到了你快要变换音乐的图片的时候,前面的音乐会渐渐的弱化,到了需要进入新的音乐的图片时,音乐之间的切换就显得非常的自然。这一点Photo Story设计的非常好,这也是我认为这款软件适合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切都做好了以后,就是要验证一下你的劳动成果了,在这一步当中有一个“预览”,你可以通过它来欣赏你所制作的短片,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及时地退回到前面几个步骤进行相应的修改,直到你满意为止。
(6)修改好了之后,就可以选择第六步“保存故事”了。通过浏览,制定故事的位置和文件名,然后在点击下一步之前先点击“保存项目”。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个保存下来的文件后缀是wp3,与你点击下一步所保存下来后缀是wmv的文件是完全不一样的。后缀是wmv的文件就是你做好的视频,是你的最终成果。而后缀是wp3的文件则是你打开后可以再次进入Photo Story对你的短片进行修改,也就是说,如果你对做好的视频以后再想进行修改的话,只要打开这个后缀是wp3的文件就可以了,这样你就不用再从头搜集素材了,省时又省力。所以每次保存的时候一定要保存两个不同后缀的文件。不过如果你忘记了点保存项目也不要紧,因为当你保存完故事之后,点击下一步,会跳出“你的故事已经创建成功”的对话框,你可以点击“欣赏故事”,也可以点击“退出”,点击退出时软件系统会提示你“是否立即保存该项目”,这时候你只要点击“是”,就可以选择想要保存的路径和文件名,然后就可以保存下后缀是wp3的文件了。
音乐欣赏视频短片制作完成后,接下来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具体运用这段视频了。由于视频是以后缀为wmv的文件形式保存的,所以我以超链接的形式插入到本人已经制作好的PPT当中进行使用,在本节课的一开始导入环节,我播放了这段视频,精美的民族乐器勾勒出独具古典风韵的画面,再配上悦耳动听的音乐和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营造出了与本节课授课内容相符的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们带着兴趣,沉浸在民乐幽雅深远的意境中欣赏完了这段长度为4分多钟的视频短片,并通过该短片的启发,在接下来的学习环节中,更加迫切的想要了解与古筝、琵琶有关的乐器知识和古典名曲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完成了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到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的过程,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所有音乐欣赏课上所需要用到的音频文件,音乐教师都可以运用该软件而配以合适的图片和文字,将它以更加生动的视频文件的形式呈现出来。举例来说,本学期在给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课的考前复习时,由于考试是由听力题和音乐常识题两部分组成,而听力题所占的试卷比重又比较大,所以是考前复习的重点。针对这一情况,我将本学期课上教过的所有欣赏曲目进行了梳理,按照其所属年代、音乐流派、风格、所具影响力选取了有代表性的30首作品,用Photo Story结合能够代表不同作品音乐风格的图片做成了一段音乐欣赏课的听力复习题视频,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就帮助学生完成了对30首不同风格、流派音乐作品的复习回顾,结合视频短片的播放再加上老师从旁的引导、提示,从而使学生们更好的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和理解、卓有成效的完成了考前的复习任务。
由此可知,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Photo Story软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关于该软件对于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作用,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它可以制作出适合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视频文件,拓宽了教师的备课思路、丰富了音乐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使用的种类,打破了音乐教师被动接受现有教学资料的僵局,积累了课堂音乐教学资料的储备。
第二、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思想的更新,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学会欣赏音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审美情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想象能力,提高其思维创造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推崇音乐欣赏教育,并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并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欣赏不仅要通过“听”来感觉,还应该通过“视”来感受,“视”能够把学生“听”到的东西进一步具体化,同时视觉,作为一种人们重要的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手段,能够在音乐欣赏课中发挥积极作用。
视听结合是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视听结合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带给学生一些新的体验,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参与和想象空间。
2我国普通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2.1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开展重视严重不足
普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学生,虽然很多学校也在高喊素质教育,但是落实能力较弱,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开展重视严重不足。
作为一个普通高职院校,学校往往会把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扩大学校规模上。所以会出现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却不够高的现象。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也许会开设音乐欣赏课,但是很多时候都会半途而废,并不能够把音乐欣赏课坚持开设下去。有一些高职院校很积极的开设了音乐欣赏课,也能够把音乐欣赏课坚持开设下去,但是并不能够保证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就是因为学校对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2.2授课老师综合素质有限,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严重不足
同样由于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不重视,音乐欣赏课还处在一个尚不完善的阶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尚不明确,因此授课教师在不能够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情况下,很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认识到音乐欣赏课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种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学科发展尚不完善,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较普通高校的学生素质较差,学习底子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对授课教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当前的情况恰恰相反,高职院校的授课教师综合素质非常有限,同时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再加上学校的重视不足,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要求不够严格,因此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
2.3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需求
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加上高职院校学生本身音乐素质不高,因此必须选用合适的教材来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当前市面上的音乐类教学教材种类虽多,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几乎没有,更不要说浅显的只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方面的教材了。
近年来,人们对音乐欣赏课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有关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开展研究少之又少,即使是针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研究中,也并未明确应该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体系。因此当前有关音乐欣赏课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需求。
3视听结合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欣赏课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视听结合作为一种新型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感官上认识到音乐独特的魅力。也可以这么说,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既离不开“听”,更离不开“视”,只有视听结合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视觉去培养学生利用眼睛来认识音乐的形式,通过听觉来培养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韵律,通过视听结合,音乐不仅仅能够以声音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能够以画面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这种艺术的魅力,因此视听结合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意义。
4视听结合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实施要点分析
4.1在音乐欣赏课上充分利用视觉的学习优势
自古以来,人们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式来学习的,其中视觉是人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调查显示略有八成的信息是人们通过视觉所得到的,因此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利用视觉的学习优势,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学习环境,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乐中所包含的优美旋律和生动节奏,来刺激学生的听觉,为学生们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听觉盛宴;同时再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通过播放精彩的音乐演奏场面或音乐声波模拟画面,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立体的学习环境,肯定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看得见的音乐”一定会给学生带来更加丰满的音乐欣赏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2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现代技术提高视听结合的教学效果
4.2.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分析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和视频为一体的新型互联网技术,因此多媒体不仅能够提供图像和声音这两种形式的信息,还能够提供视频信息,能够完全满足视听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的需要,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把声音以波、泼墨等形式表现出来,真正做到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的,既有声音,又包含图像的音乐欣赏学习氛围,让音乐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以音乐美的享受。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它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音乐欣赏课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缺点,让音乐变得更加立体和具体,因此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中的应用具有重大优势。
4.2.2多媒体技术在视听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加具体形象的展示音乐作品的魅力。例如,老师在教授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如何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时,可以根据选用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国传统泼墨画中讲究以“虚”来展示“实”,寥寥几笔也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容,展示广阔的空间。而中国传统音乐的“大音希声”与中国传统的泼墨画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因此可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泼墨画,让同学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的特征,从而加深同学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同时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令音乐脱下神秘的面纱,更加形象的展示在同学们面前。
4.2.3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有利于音乐欣赏课进一步拓展向课外
多媒体技术的依托是互联网技术,而互联网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方便同学们随时随地的进行搜集资料和学习,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积极主动。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学习音乐的网上论坛,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多多参与进来,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积极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并通过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4.3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当前高职院校中音乐欣赏课的看展效果不理想,与授课教师的素质水平较低脱不开关系,因此必须提高音乐欣赏课授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当前的教师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上的应用,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视听结合教学方式的顺利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工作;然后,提高自己多方面技能,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技能,因为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最后,教师必须对音乐这门学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多门音乐类型和其特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多多了解其他的艺术形式,例如绘画、电影等,因为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时要求把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媒体 欣赏 运用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重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也就是说音乐审美教育是音乐课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音乐欣赏就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作者从事音乐教育多年,经历了从传统音乐教育到现代音乐教育的过程,因此作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上好音乐欣赏课作一些尝试和探讨,欠妥之处还望同行指正。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课是以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通过对作品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欣赏。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培养音乐审美感知基础,包括培养审美感、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和音乐记忆力。(二)培养审美感情,包括音乐情感辨别和音乐情感表现力度感情理解力。(三)音乐欣赏使学生有机会接能更多的优秀作品,扩大他们的音乐眼界,提高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的区别。
多媒体是指包含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触觉信息和嗅觉信息中两种或以上的复合信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制造、管理、储存、交互和传播的技术和平台。
多媒体的优越性是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比拟的,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多媒体的运用使音乐知识变得简洁直观,音乐变得形象具体;(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电脑多媒体的运用,可以突破时空、地域限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四)电脑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化难为易,提高效率;(五)电脑多媒体的运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提高音乐课教学水平;(六)电脑多媒体运用,在增大了课堂的容量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学器材只有磁带录放机,很多时候老师只能靠嘴和乐器上课。只听“声音”进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主要表现在:(一)形式单一;(二)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参与度不高等。
而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可以变得丰富起来了,我们的音乐欣赏课不再是以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因为信息技术现代化极大地扩展,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经济、量大,资源宽广等正在为我们的音乐欣赏课程提供了更宽阔的空间。
三、结合实际,运用多媒体上音乐欣赏课的探索。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只有一间多功能阶梯教室,其设备有幻灯机、电脑、音箱、投影仪等,当这些设施空闲时,我就利用它们进行教学,让自己的上课内容丰富一些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用多媒体学习的好处。
1.我校音乐教材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充分把握教材,同时结合学校实际,上好音乐欣赏课程。
案例1:在《共青团员之歌》欣赏教学时,在导入环节,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影片片段,并在部队行军画面中配上《共青团员之歌》的音乐使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欲望,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音画结合,效果较好。
案例2:在《动物狂欢节》的欣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如用动画制成各种动物,用mi制作各种动物音色, 将自己精心设计的音乐、文字、画面、画外音等课件用于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让音乐课堂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提高了教学质量。
案例3:《牧歌》是一首蒙古族歌曲,教学中我利用电脑软件将有关图象如蒙古大草原、蓝天、白云及羊群等制成课件,在配上蒙古长调音乐,在导入时,先用多媒体影音让同学们感受蒙古的美丽风光和音乐,多媒体强大的立体音画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置身在蓝天百云的茫茫大草原上牧着羊群,进而会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2.结合本地音乐文化特色,自选乡土教材,运用多媒体上好民间音乐欣赏课。
我们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我县有十一个少数民族,有很多优秀的民间音乐,如花灯歌舞、高腔山、歌傩堂戏、唢呐音乐等等。
案例1:花灯是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在我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每年春节各村寨都要组建花灯班子闹元宵,因此我就在春节期间用摄像机录下,用音视频软件编辑好,以备在民间音乐艺术欣赏课上教学用。
案例2:唢呐是表现百姓喜怒哀乐情绪,营造和渲染气氛的吹打乐器,唢呐高音如高飞百灵,高亢嘹亮:唢呐低音如鸾凤和鸣,园润清幽。唢呐音乐深受我县人民青睐,是继承和弘扬爱家爱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也是我民间音乐欣赏课上的教学内容。
四、运用多媒体上音乐欣赏课,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欣赏课不要过分依耐多媒体。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把握好尺度,要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并不是每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要根据课堂实际,灵活处理。即何处运用多媒体,何时运用多媒体,让现代化的手段为实现最终教学目的服务。运用多媒体时,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准确定位,分清主次。
运用用多媒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产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的需要,在运用时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要找准使用的最佳时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力量,提高音乐欣赏的审美能力。 结语:把现代化的教学实施用于课堂教学,丰富其教学手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需求,我们要遵循教学规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在自身实际的情况模式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上好音乐欣赏课。
音乐是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近年来,某些中职学校存在音乐教学质量差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中职学校应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中职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
1.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课程中的作用
1.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将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结合,从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其较为生动的视频图像可以使中职学生更重视音乐课程内容,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后,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音乐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不断鼓励学生表达对音乐内容的看法,从而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
1.2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储存功能,能够记录音乐教师的历史备课材料、教学设计文件等等,便于音乐教师在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高个人的音乐教学水平。信息技术能够将多项媒体元素进行整合,当课程内容在信息技术的处理下,能够将繁杂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视频文件,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欣赏课程知识,有效提高了音乐教学效率。同时操作较为便利的信息技术有效降低了音乐教师的工作量,提供给音乐教师更多的时间去设计课程内容,使正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更高。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设计环节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环节,使课程设置更加完善。
2.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2.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素质教育环境中,中职音乐教师对课程进行改革符合当前的社会需求,能够培养中职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汇中的优势,音乐教师可以参考以下策略:音乐教师在课程教学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中职学生的视觉感,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音乐欣赏课程的魅力。例如:在新疆歌曲鉴赏章节中,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新疆区域的歌曲。为了使学生了解新疆的地理环境、风俗特色,音乐教师应首先播放新疆的民族乐曲视频,使学生能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熟悉音乐节奏,随后音乐教师应对歌曲节奏、五线V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明确唱法,从而有效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由于某些中职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导致音乐课程的教学活动难以有序开展。在该环境中,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例如:在对乐器进行讲解时,音乐教师应提前搜寻较多的乐器图片、乐器使用视频等,使学生通过观看对应视频来了解乐器知识。为了增加学生对乐器的印象,音乐教师还可以制作”PPT”课件,结合乐器结构进行逐一介绍,随后音乐教师还应讲解乐谱,从而使中职学生具备识谱能力。
2.2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由于某些中职学生不重视音乐课程,导致其教学质量不理想。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欣赏课的积极性,中职学院应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例如:为了提高音乐欣赏课的开放性,学院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开设网络教学课堂,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地课程内容。对于不懂的音乐知识点,可以在网页上进行留言,由学院的音乐老师进行回复。在音乐问题的探讨过程中,还能增进学生与音乐教师的感情;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中职学院应创建对应的音乐教学官方微博,及时满足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审美需求。
2.3应用音乐教学软件
近年来,音乐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其引入音乐课程教学中。唱歌是音乐欣赏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灵敏度,应反复收听音乐歌曲。由于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能力不同,其音乐基础水平具有差异性。某些学生存在发音不标准、节拍不准确等问题,降低了学生的个人音乐素质。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音乐教师应积极推广音乐娱乐软件。例如:学生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练习过程中,应启动音乐软件的“录音功能”,当录音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播放录音”等功能,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由于音乐软件具备“添加好友”的功能,音乐教师应将其学生添加为好友,通过听取学生在其主页上分享的歌曲,来对学生唱的歌曲进行点评。值得注意的是,音乐教师应坚持“表扬为主,鼓励为辅”的原则,避免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当前环境中受到了广泛运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中职音乐教学活动中,能够丰富教师的讲解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教育的所有方面受到革命性的挑战。从上个世纪初的无声电影、唱片应用于教育开始,现代教学媒体就成了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种新颖的教学媒体承载了大量的视听信息。它不但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使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和生动。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在欣赏视听资料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教学内容,而不需要教师用如何形象的语言去描述——即便在某种程度上它会有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可能。传统教师的知识垄断被网上无限资源打破,传统教材及其静态、单向的灌输方式被超文本的互联和互动交流方式取代——e教育大潮已不可逆转。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是积极的。音乐教室的数字化进程迅速,电脑音乐工作站、多媒体和大屏幕显示、远程学习、便携式音乐系统、互动式个体化音乐学习软件、在线的互动音乐创作、演奏和学习等技术正在普及。信息技术开始实现以往因技术限制难以完成的教育理念,它将对现有的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一次围绕信息技术而展开的教育改革悄然兴起。
一、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必要性、现实性
音乐欣赏课程是学科牵涉面很广、知识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音乐欣赏课的讲授方式,往往牵涉到多种学科内容(如各类音乐表现方式、乐器与人声的分类、东西方音乐史、各类音乐体裁等等),但因课时的限制而无法深入讲解。因此,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常常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以前对音乐作品接触较少,欣赏作品时的茫然感更甚。再则,现阶段的音乐欣赏授课过于陈旧,相当多的院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依然延用古老、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众多学生,一只粉笔一张嘴,一台录音机几盘磁带或CD,教师讲,学生听,没有交流的课堂里枯燥呆板的旋律带不起激情的涟漪。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授课方式和相对较少的课时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开展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幻灯、VCD、DVD、电脑、校园网络、宽带网、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组成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能够使音乐欣赏课程通过综合性大学校园网,创设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为大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声形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理解音乐,启迪学生去想象音乐与创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对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必要性,现实性,我们认识到:
第一,从信息论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触觉信道带宽为1,听觉为100,视觉为10000,所以要交换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视觉信息。它的实施是实现音乐欣赏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方向。信息时代中教育改革是以推行多媒体教学为其本质标志,它综合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因此,实施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促进音乐欣赏教育改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它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扩大对音乐欣赏知识的传输量,增大音乐欣赏教学容量和密度,可用声、光、形、色多种信号使这一世界上最普及的文化得以再现。第二,多媒体设备的高度的可变性,可控性的特点,可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开发大脑的认识功能,发展形象和抽象思维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它的必要性更加凸现出来。发展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教学是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现代化、深化音乐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教育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向广大音乐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不抓紧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方法,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人们常说计算机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掌握网络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能力才算是拿到21世纪的免签证,“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将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网络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网络将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音乐教师如果没有学会在网络海洋中冲浪,那么他们将会很快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
第三,信息时代的知识结构不再是单纯的线性联接,而是呈综合网状性。未来的教育将是,无“网”而不胜。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也如此,随着青年学生的品位和对音乐欣赏文化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他们决不会再仅仅满足于老套的、陈旧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和手段,他们期望通过对音乐欣赏的参与而获得健康、积极的审美心理,塑造个性。因此,他们需要多种音乐欣赏和其它学科交叉而获得的知识,听音乐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欣赏文化现象了,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音乐作品的社会性、文化性、历史性等,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欣赏文化有重新的认识,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他们参与到音乐欣赏实践中。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的多媒体音乐欣赏课教学课件运用动态展示,情景创设,启发剖析等手段,并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素材进行集成,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字幕的工整美观、声像结合的融洽、构图布局的和谐等,充分体现交互性。它还可以特别设置音乐欣赏知识,帮助一部分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使其增加欣赏音乐作品的深度,从而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
1、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容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件在应用时形象逼真,临场感强,使得传统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技法得以简化,也使得音乐作品更加完美,更动听。它可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化的音乐语言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多功能性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鲜活的动画和逼真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给学生介绍西洋乐器分类这课时,每个学校既没有那么多的乐器展示给学生看,教师也不可能演奏所有的乐器,要上好这一内容,想让学生感受多种乐器的音色,还要欣赏这些乐器的演奏片段,如果制作了相关课件,这个课件中不仅有各种乐器的形状资料还有音色资料,以及由它们演奏的名曲片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想看的乐器、想听的乐曲,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不仅可以认识所有的西洋乐器,而且“巴松、竖琴、乐器皇后、乐器中的花腔女高音”等特色乐器还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极深的印象。
2、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
目前我国各类学校的音乐类书籍、音像资料非常匮乏,但是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世界各个著名音乐家、著名的音乐作品的相关资料,还可以聆听欣赏或下载各种各样音乐欣赏课程内容,使得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课件完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网上流行的MP3音乐是一种经过压缩的音频作品,音源丰富,来源广泛,既可以从共享免费资源网络上下载,也可以从世界各大网站或专业音乐教育网络上有偿获取最新资讯,学生可根据需要下载或在线欣赏,扩展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另外,校区分散是很多高校合并办学后所面临的一大现实,而利用网络平台,增加了音乐欣赏的渠道,不仅能够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而且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利用校园网自学音乐欣赏课程,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方便,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多媒体网络教学交互性强
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系统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多媒体网络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可以达到协同学习和共同探索的目的。而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则表现在由教师在网上亲自辅导,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体现出一种教学的极大灵活性。
4、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1)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这种模式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真正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角色,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的导航者,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和指挥学生学习,协调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音乐知识水平、爱好以及自学能力的强弱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通过自己的认识将所学的信息重新编排,变成自己的知识,通过检索、学习、构思将有关音乐信息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音乐欣赏观点。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明显优于教师的丰富信息资源进行自学,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①。
2)多媒体音乐欣赏课教学能完善教学手段
传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工具主要是传统乐器和模拟音像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连接和切换设备,复杂的机械在操作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进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经常需要对音乐作品的某一部分反复聆听分析,而传统音像设备只有常用选曲功能,教师不能进行现场改编,同时寻找播放起速度慢,定点不精确。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电脑上随意设置播放方式,作品的播放可以从作品的任意一拍和任意时间段开始,使作品的每一个音乐元素能细腻、逼真地表现,提高效果。
三、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原则
1、辅原则
多媒体课间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这样才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音乐课堂的授课效果。课件制作应制作得简洁美观,操作简单可行,内容选择得当,点到为止,电脑多用于解决一些语言无法说清的问题即可。不能把音乐欣赏课上成美术欣赏课,课件制作的画面不宜过于繁多,实际操作不宜过于复杂,不能因为课件的使用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心灵体会。
2、视听统一原则
课件制作中采用声画结合和动画演示的方式一定要遵循视听统一原则,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音乐要协调统一,这样才能通过调动欣赏者的感受来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扼杀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音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声画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但不能通过课件过于具体地表述音乐一切内容,这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情感想象和艺术联想②。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是积极的。音乐教室的数字化进程迅速,电脑音乐工作站、多媒体和大屏幕显示、远程学习、便携式音乐系统、互动式个体化音乐学习软件、在线的互动音乐创作、演奏和学习等技术正在普及。信息技术开始实现以往因技术限制难以完成的教育理念,它将对现有的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一次围绕信息技术而展开的教育改革悄然兴起。
一、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必要性、现实性
音乐欣赏课程是学科牵涉面很广、知识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音乐欣赏课的讲授方式,往往牵涉到多种学科内容(如各类音乐表现方式、乐器和人声的分类、东西方音乐史、各类音乐体裁等等),但因课时的限制而无法深入讲解。因此,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经常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非凡是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以前对音乐作品接触较少,欣赏作品时的茫然感更甚。再则,现阶段的音乐欣赏授课过于陈旧,相当多的院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依然延用古老、传统的教学模式摘要:一个教师面对众多学生,一只粉笔一张嘴,一台录音机几盘磁带或CD,教师讲,学生听,没有交流的课堂里枯燥呆板的旋律带不起激情的涟漪。
而要解决这些新问题,传统的授课方式和相对较少的课时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开展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幻灯、VCD、DVD、电脑、校园网络、宽带网、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组成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能够使音乐欣赏课程通过综合性大学校园网,创设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为大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声形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理解音乐,启迪学生去想象音乐和创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喜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对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必要性,现实性,我们熟悉到摘要:
第一,从信息论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触觉信道带宽为1,听觉为100,视觉为10000,所以要交换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视觉信息。它的实施是实现音乐欣赏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方向。信息时代中教育改革是以推行多媒体教学为其本质标志,它综合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因此,实施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促进音乐欣赏教育改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它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功能,扩大对音乐欣赏知识的传输量,增大音乐欣赏教学容量和密度,可用声、光、形、色多种信号使这一世界上最普及的文化得以再现。
第二,多媒体设备的高度的可变性,可控性的特征,可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开发大脑的熟悉功能,发展形象和抽象思维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它的必要性更加凸现出来。发展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教学是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现代化、深化音乐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教育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向广大音乐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不抓紧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把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方法,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人们常说计算机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把握网络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能力才算是拿到21世纪的免签证,“控制和把握网络的人,将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网络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网络将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音乐教师假如没有学会在网络海洋中冲浪,那么他们将会很快被信息的海洋所沉没。
第三,信息时代的知识结构不再是单纯的线性联接,而是呈综合网状性。未来的教育将是,无“网”而不胜。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也如此,随着青年学生的品位和对音乐欣赏文化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他们决不会再仅仅满足于老套的、陈旧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和手段,他们期望通过对音乐欣赏的参和而获得健康、积极的审美心理,塑造个性。因此,他们需要多种音乐欣赏和其它学科交叉而获得的知识,听音乐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欣赏文化现象了,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音乐作品的社会性、文化性、历史性等,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欣赏文化有重新的熟悉,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他们参和到音乐欣赏实践中。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功能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的多媒体音乐欣赏课教学课件运用动态展示,情景创设,启发剖析等手段,并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素材进行集成,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字幕的工整美观、声像结合的融洽、构图布局的和谐等,充分体现交互性。它还可以非凡设置音乐欣赏知识,帮助一部分学生把握音乐基础知识,使其增加欣赏音乐作品的深度,从而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摘要:
1、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容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件在应用时形象逼真,临场感强,使得传统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技法得以简化,也使得音乐作品更加完美,更动听。它可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化的音乐语言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 极性。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多功能性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鲜活的动画和逼真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给学生介绍西洋乐器分类这课时,每个学校既没有那么多的乐器展示给学生看,教师也不可能演奏所有的乐器,要上好这一内容,想让学生感受多种乐器的音色,还要欣赏这些乐器的演奏片段,假如制作了相关课件,这个课件中不仅有各种乐器的外形资料还有音色资料,以及由它们演奏的名曲片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想看的乐器、想听的乐曲,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不仅可以熟悉所有的西洋乐器,而且“巴松、竖琴、乐器皇后、乐器中的花腔女高音”等特色乐器还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极深的印象。 2、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
目前我国各类学校的音乐类书籍、音像资料非常匮乏,但是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世界各个闻名音乐家、闻名的音乐作品的相关资料,还可以聆听欣赏或下载各种各样音乐欣赏课程内容,使得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课件完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网上流行的MP3音乐是一种经过压缩的音频作品,音源丰富,来源广泛,既可以从共享免费资源网络上下载,也可以从世界各大网站或专业音乐教育网络上有偿获取最新资讯,学生可根据需要下载或在线欣赏,扩展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另外,校区分散是很多高校合并办学后所面临的一大现实,而利用网络平台,增加了音乐欣赏的渠道,不仅能够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而且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利用校园网自学音乐欣赏课程,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方便,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多媒体网络教学交互性强
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系统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多媒体网络实现学生和学生的交互,可以达到协同学习和共同探索的目的。而学生和老师的交互则表现在由教师在网上亲自辅导,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体现出一种教学的极大灵活性。
4、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1)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这种模式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真正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特征。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角色,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的导航者,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和指挥学生学习,协调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教学活动的主动参和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音乐知识水平、喜好以及自学能力的强弱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通过自己的熟悉将所学的信息重新编排,变成自己的知识,通过检索、学习、构思将有关音乐信息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音乐欣赏观点。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明显优于教师的丰富信息资源进行自学,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①。
2)多媒体音乐欣赏课教学能完善教学手段
传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工具主要是传统乐器和模拟音像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连接和切换设备,复杂的机械在操作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进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经常需要对音乐作品的某一部分反复聆听分析,而传统音像设备只有常用选曲功能,教师不能进行现场改编,同时寻找播放起速度慢,定点不精确。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电脑上随意设置播放方式,作品的播放可以从作品的任意一拍和任意时间段开始,使作品的每一个音乐元素能细腻、逼真地表现,提高效果。
三、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原则
1、辅原则
多媒体课间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功能,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这样才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音乐课堂的授课效果。课件制作应制作得简洁美观,操作简单可行,内容选择得当,点到为止,电脑多用于解决一些语言无法说清的新问题即可。不能把音乐欣赏课上成美术欣赏课,课件制作的画面不宜过于繁多,实际操作不宜过于复杂,不能因为课件的使用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心灵心得。
2、视听统一原则
课件制作中采用声画结合和动画演示的方式一定要遵循视听统一原则,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音乐要协调统一,这样才能通过调动欣赏者的感受来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扼杀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音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声画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喜好和积极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但不能通过课件过于具体地表述音乐一切内容,这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情感想象和艺术联想②。
3、适当信息原则
适度信息原则是指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能让教师自主地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目前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件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矫枉过正了。因为在短时间内接收超量信息,会使学生大脑处于停滞状态,结果是变传统的“人灌”变为“机灌”,不但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要适度,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和此同时,一定要注重把时间和空间留一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理解、想象和思索,还可以让他们去交流,让他们去提问③。
总之,音乐欣赏课程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综合素质,无论是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还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指导的创新教学模式,都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修养和人文精神为前提,都应做到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功能为宗旨。要达到和实现这样的目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需要更多人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