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6:50: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培训机构课程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现状及经验分析
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现状
南方电网一直十分重视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历年组织的管理人员培训均取得了好评,并已拥有一定数量的培训课程资源。2011年,南方电网《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标志着南方电网各级领导班子及各级干部人才队伍成为公司新一轮快速发展、深入改革的关键。
但与公司新时期战略发展要求相比,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在课程资源及课程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1)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不够清晰;(2)培训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不健全;(3)培训课程管理的规范性不到位。总体来说,目前针对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还处于应急化、零散化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课程体系,这对于落实培养、全面提升领导力的战略要求还有待改进,也使教育培训难以全面发挥其支撑战略目标实现的作用。
因此,构建电网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迫在眉睫,电网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的成功构建将大大增强培训实施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优化人岗匹配,实现系统培养,促进知行合一,实现“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员工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的培训目标。
总结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经验
为构建和完善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体系,实现培养目标,南方电网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课程体系构建及应用的实践经验,结合培训需求,总结出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具备的三个特征:
(1)完整性。课程体系开发应具备完整性。这需要在基于课程体系的框架并在对应岗位胜任能力的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可延续性的培训课程菜单;需要明确培训教育部门的定位,拓展内外资源,不断创新思路,构建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需要将员工的培训与岗位准入、工资待遇、岗位调整以及提拔任用等方面相挂钩;需要在培训课程设计中不断创新与完善课程体系,从而循序渐进地发展和丰富培训课程,达到提高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目的。
(2)针对性。课程体系开发的内容应具备针对性。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结合员工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岗位职能需求,针对各层级建立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岗位课程培训体系的概念,建立起与岗位需求相对应的培训体系;其次,要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与技能提升,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能使员工的发展目标与公司长远战略相结合,技能的提升能更好帮助目标达成,课程体系设置要适应学员不同知识结构和个性化能力差异;最后,要以员工绩效改善计划为基础,从适应现岗位工作的补充知识、技能向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增强才干及培养创新发展,提升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及培训的有效性。
(3)契合性。课程体系开发的内容与行业应具有高度契合性。电力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技术更新的任务相当繁重。由于电力行业具有独有的特征,其课程体系的开发也应具有针对性。南方电网的培训建设充分吸收国家电网优秀培训体系的方法与经验,加强培训体系的分层分级,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授课方式,针对不同的课程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将员工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和辅助人员等人员,对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分层培养,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体系,从而提高课程契合行业特殊性的能力,以满足电力行业的特殊情况。
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核心思路
根据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现状以及对比标杆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经验,南方电网提出建立一套具有特色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的目标。其核心思路为:以“把员工培养成公司需要的人”为工作理念,以分层分类为原则构建课程体系,以中高级管理人员岗位所需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员工岗位能力为目标。
以“把员工培养成公司需要的人”为工作理念,即以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等组织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以分层分类为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即结合中高级管理人员岗位所需的能力基础,通过分层分类等原则,系统规划了各岗位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以中高级管理人员岗位所需能力为基础,即基于胜任能力模型,依据战略演绎和工作分析的方法,全面梳理了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领导力要求,循序渐进地完善课程培训体系;以提高员工岗位能力为目标,即在课程培训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丰富培训方式,使员工通过课程培训能够将所学付诸实践,保证了培训课程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以实现培训是为了使用的最终目的。
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借鉴标杆企业课程体系构建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中高级管理人员课程体系并落实以课程体系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步骤分为三个部分,见图1: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依据制订培训规范,保证规范的完整性
以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为基础,提炼本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并以此为依据,搭建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为导向,系统规划各层级各岗位管理人员的内在品质、通用管理能力以及专业能力要素,形成岗位培训规范。基于工作分析建立能力素质模型是公司设计培训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和保障。主要分为四步走:
第一,明确管理人员分类。人员分类与岗位胜任能力相对应,针对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分层分类,对科级管理人员按照专业类别可以划分为行政、企业管理等13类,每个专业类别覆盖不同部门,如行政专业覆盖了行政部(办公室)和法律事务部;处级以上的管理人员按专业可以划分为生产、营销等6类,每个专业类别也覆盖不同的部门,如生产类覆盖了生技、输变电等7个部门。按照这种分类方式,把具有相同工作性质和相似能力要求的有关管理人员组成不同系列。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序列管理人员,建立培训课程体系规划。
第二,明确培训课程分类。培训课程将依托岗位胜任能力进行分类:知识类课程包括以知识学习和信息获取为主的相关课程;技能类课程包括完成岗位职责和关键绩效所需的部属培养、绩效管理、电力营销等专业能力;潜在素质类课程包括企业价值观和管理职责所要求的系统思维、组织协调等,针对不同层级管理人员将围绕其所承担的管理职责有所侧重。
第三,培训课程与胜任能力一一对应。基于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立足于胜任能力要素分析,针对行为要点的描述内容和关键点,进行梳理和分类,形成对应的培训课程,并确保培训课程与相应管理人员所需具备胜任能力要素和行为要点一一对应。
第四,逐步形成培训规范。根据各有关管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规划出与各胜任能力要素对应的培训课程,及与之匹配的有关学习要求、学习方式、建议学时等,形成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规范。
以核心能力需求为原则设计培训课程,保证课程设计具备较强针对性
管理人员培训课程设置围绕提高管理人员的胜任力、发现需求和存在问题这几个方面,针对“能力短板”,重点提升能力弱项。课程内容除涵盖其岗位专业职责以及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相对应的内在品质之外,还应分层分类设置。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应着重培训其核心管理能力,如战略、决策、执行能力等;对于中级管理人员,应重在培训其管理能力,如指挥、协调、沟通能力等。
(1)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管理人员课程的面向对象分为三类,分别面向一般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三类人员。管理人员课程整体结构基于管理人员胜任能力设计,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要求:通用素质培训课程,以公司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要求为主要内容;鉴别素质培训课程,以管理人员所处岗位业务领域相关的能力素质要求为主要内容;核心知识课程,以管理人员履行本职专业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核心技能课程,以通用管理能力以及履行本职工作的专业管理能力为主要内容。
(2)培训课程设计方法:由于中高级管理人员是企业决策者与战略制定者和执行者,所以对其岗位胜任能力进行梳理是课程体系设计的重要基础。课程体系将主要体现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升,课程设计时将采用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对公司的所有岗位进行分层分类研究;第二,通过战略文化解读、结构化访谈等工具方法,依据战略演绎和工作分析的方法,全面梳理一般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要求;第三,对岗位职责进行分析提炼,结合岗位的实际需要,对管理人员胜任能力要求进行划分和排序,确定胜任能力培养的优先级;第四,开展系统调研,了解当前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现况、管理水平与公司战略所要求的管理水平的差距、管理人员对管理培训的期望和建议等内容;第五步,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以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为导向,针对“能力短板”、重点提升能力弱项为培训目标,设计系统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培训课程。
以培训目标为指导开发电子课件,保证其具备高度契合性
管理人员课程具有知识性强、知识结构性弱、课程结构差异性大的特点,电子课件的开发建设在充分考虑公司对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管理要求和管理实践进行深度开发。在梳理、优化现有课件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电子课件开发标准。
电子课件开发标准以岗位职能和管理要求为起点,围绕着提升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来展开,实现对组织能力的管理。其次,电子课件开发标准以总结提炼组织知识为重点,有效地将管理的内隐知识经验显性化,成为可以传递的知识,支持管理人员通过培训达到岗位要求。最后,电子课件开发标准以课件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有效性为要求,建立起能够确保课件有效开发的工具。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1/02-0086-05
一、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制定的背景
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及其所提供的课程颇具特色。新加坡没有专门培养学前教师的师范学校,学前教师的培养工作由教师培训机构承担,这些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学员的不同水平,将培训分为初级、中级、大专学历、学位教育(本科及以上)几个等级。一般来说,培训流程按等级依次进行,即初级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证书”课程,中级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教学文凭”课程,大专学历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管理文凭”课程,学位教育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专家文凭”课程。〔1〕已具有专科或本科学历并有志成为幼儿教师者,也可直接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专家文凭”课程。〔2〕
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培训机构及其所提供的课程质量的优劣。为确保教师培训机构的培养质量,新加坡教育部与社会发展、青年和体育部联合成立了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委员会(Pre-school Qualification Accreditation Committee,简称PQAC),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新加坡教师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课程进行监管,以确保其提供课程的质量水平。新加坡政府要求,2013年所有学前教师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达到“早期保育与教育管理文凭”水平。事实上,早在2008年,PQAC就颁布了《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Accrediation Standards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Training Courses,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对教师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课程的认证架构、标准、流程作了详细规定,并指出,学前教师培训机构的课程质量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或超越《标准》的要求,得到PQAC的认证证书才算符合国家要求。〔3〕本文拟对《标准》的六大认证标准加以介绍。
二、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的内容
学前教师培训课程的认证标准共有六项:学员准入资格(Admission Requirements and Practices)、课程管理( Administration of Courses)、课程内容(Course Content)、教学评价与实践指导(Modes of Assessment and Supervised Teaching/ Leadership Practice)、教员素质(Quality of Faculty)、设备和资源(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一)学员准入资格
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各层次课程对学员的准入资格要求请看下表。
此外,《标准》还根据实际情况,对外国申请者参加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机构课程学习的准入资格作了相应规定,如CEECE课程对外国申请者的最低要求是必须有至少10年从教经历,且在新加坡剑桥‘O’水准考试中有3门不同科目达到合格水平。
(二)课程管理
《标准》规定,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在开始一门课程的教学前,应把任课教师信息、参训学员水平、课程安排表等复印件上交给PQAC。其次,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应对学员的在学情况进行记录,如学术成果、语言水平、出勤率、日常表现、投诉意见、所获奖励等,以便为不同水平的学员提供适宜的培训课程,同时也为课程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培训机构应将领导更替、教员变动、机构搬迁、课程改革等对机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变动或变革内容及时告知PQAC。
(三)课程内容
应新加坡教育部和PQAC的要求,《标准》规定各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可根据教学水平和能力,选择开设早期保育与教育证书(Certificate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简称CECCE)、早期保育与教育教学文凭(Diploma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Teaching,简称DECCE-T)、早期保育与教育管理文凭(Diploma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Leadership,简称DECCE-L)、早期保育与教育专家文凭(Specialist Diploma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简称SDECCE )四大证书文凭课程。〔4-6〕虽然各课程具体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标准》规定所有课程内容的设定都必须体现以下几点:(1)关注儿童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整体发展的教育观。(2)教授幼儿园课程所必备的核心知识和技能。(3)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社交能力。(4)专业的实践练习。同时,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要遵循六大原则:(1)掌握儿童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知识。(2)获得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3)计划和执行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4)有能力促进儿童有效学习。(5)为儿童的发展,能和各利益相关者交流、沟通。(6)承诺个人的不断成长和职业发展。
此外,《标准》将各课程的培训内容分为核心(Core-module)和次属(Sub-module)两大模块。〔7〕核心模块的培训内容是一般的、总括性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如CECCE课程中,“早期保育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内容属于核心模块,是对保教领域专业知识的概述和纵览,旨在奠定学员的专业知识基础。次属模块是核心模块的细化和拓展,一个核心模块一般有多个次属模块,如核心模块“早期保育与教育理论与实践”相应的次属模块包括“早期儿童保教哲学原理及目标”“新加坡早期保教历史概述”“早期儿童保教途径和方法”“早期保育与教育道德规范准则”等内容。〔8〕
(四)教学评价与实践指导
1.教学评价
《标准》规定,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应建立一套适宜的评价体系,通过收集学员的笔试成绩、课堂参与度、出勤率、教学实践等信息对其作出准确评价。为此,培训机构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评价标准要向所有学员公开;其次,包括测试在内的所有评价项目都应有一套评价方案;最后,除了等级或分数之外,应给学员一个详细的评价反馈,以使学员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强项和需要提升的弱项。
2.实践指导
学前教育是一个实践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但许多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理论性较强,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有较大距离。为保证学员的实践学习质量,《标准》对课程的实习环节作出了规定。首先,《标准》规定了各课程最少的实习时数,如CECCE课程总时数为800小时,其中实习时数最少需有240小时,占总课时的30%,以保证实习有足够的“量”。其次,《标准》规定培训机构应为实习学员配备实习导师,实习导师需对学员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并规定了两者现场交流的最少时数,如CECCE课程的最少交流时数为20小时,以保证实习有较高的“质”。再次,《标准》对实习导师的资格作出了严格规定,如CECCE课程实习导师须获得学士学位,且在学前教学领域有三年及以上工作经历。最后,《标准》规定,实习基地的环境、规模都要达到国家正规园所的相应标准,以便为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
(五)教员素质
为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标准》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所有学前教师培训机构须有一个全职学术领头人(Acdemic Head)、一个全职课程管理者(Course Admimister)、每门课程至少有一个全职核心教授者(Core Trainer)。〔9〕《标准》对学术领头人、课程管理者、核心教授者各自的责权利都作了具体规定。学术领头人的主要职责是任命各科教师和实习导师,监督课程进度,组织课程研讨等;课程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安排课程进度,考察教员和学员的出勤情况、管理课程资源等;核心教授者的主要职责是组织课程内容,讲授课程知识,评价学员表现等。《标准》对各类人员的任职资格也作了相关规定,例如,学术领头人不仅要有培训机构所开课程的最高文凭证书,还须有相关课程的教授经验。例如,若培训机构提供的最高课程是DECCE-L,那么学术领头人必须已获得DECCE-L证书并有教授DECCE-L课程的相关经验。
(六)设备和资源
完善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培训机构课程质量的有力保证。《标准》规定,各培训机构的设备和资源应达到以下要求:首先,要有灯光明亮、通风良好的独立工作室,便于组织小组讨论、谈话、讲座和其他活动;其次,要有多媒体设备,以供多媒体教学之用;再次,要有一个与培训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中心,以供学员随时查阅和学习;最后,培训机构还可设置其他与课程有关的配套设施。
三、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内容的特点
(一)规定了学员的准入资格
学员原有的受教育水平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因此,《标准》特别重视学员已有的专业基础和对新课程的准备程度。学员在申请具体课程时,不仅要满足该课程在语言、学位等方面的最低要求,而且要具备基于自身背景的课程准入资格,以确保课程学习质量。
(二)以学员为中心,注重课程实施的灵活性
《标准》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十分注重培训课程实施的灵活性。从课程安排来看,为满足不同水平学员对培训时长的需求,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课程兼有全日制和半日制的安排。从课程设置来看,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员提供适宜的学习方案,培训机构不仅聘请课程核心教师,也配备相应的课程助教。从课程管理来看,培训机构注重对每一位学员个人资料、在学情况、所获奖项、投诉意见的收集和管理。从教学评估来看,培训机构采用的是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以全面、公正、准确地评价每一位学员。不难看出,这些措施均以学员为中心,注重培训课程的应用性、适宜性和灵活性。
(三)强调课程实践取向,增加课程实习环节
课程教学不仅仅是书本理论知识的传递,还应是教学实践能力的养成,正如艾森纳指出的:“真正核心的是教师的实践本身,通过实践形成的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智慧,它是与每个具体情境相连的,它必须考虑到在实践中的各种复杂性,它依赖于随时生成的各种判断与决定,它根据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发生改变,它关注各种特别事件,它随时会在过程中因需要而改变其原定目标。”〔10〕《标准》注重锻炼学员活动设计和知识运用的能力,且十分强调培训课程的实习环节,看重学员的“现场实践”及实习导师的“在场指导”。
(四)注重教学评估和反馈,重视评估体系的建设
《标准》十分重视教员的教学评估和反馈,并规定各培训机构要专门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学员的课堂表现和实习技能进行及时的评估。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在评估时,教员应注意参考学员的个人信息资料、在学表现记录等。此外,为及时发现课程的领域优势和不足,《标准》还强调了培训机构的自我测评,以期使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课程更加完善、合理。
(五)内容详细全面,操作性强
一般情况下,标准往往较笼统,而《标准》不仅对学员准入资格、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与实践指导、教员素质、设备和资源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而且在各指标内容中附录了可直接应用于实践的案例、表格和量表等,以使《标准》的实施更为简便易行。
参考文献:
〔1〕〔3〕MOE.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training courses〔EB/OL〕.〔2013-10-18〕.http://moe.gov.sg.
〔2〕UNESCO.Inter-ministerial collabor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training in Singapore〔EB/OL〕.〔2013-10-16〕.http://.
〔4〕MOE.Parliamentary replies-centralising preschool teacher training to standardise quality〔EB/OL〕.〔2013-10-16〕.http://moe.gov.sg.
〔5〕WSQ.Advanced certificate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EB/OL〕.〔2013-10-18〕.http:// wda.gov.sg.
〔6〕NUS.Our decision,their lives:Adults’construc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lives in Singapore〔EB/OL〕.〔2013-10-18〕.http://scholarbank.nus.edu.sg.
〔7〕MOE.Listing of agencies conducting PQAC-accredited courses〔EB/OL〕.〔2013-10-20〕.http://moe.gov.sg.
教育部的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有民办培训机构19579个(所),占培训市场份额比例最高,为30.3%,834.76万人次接受了培训。民办培训机构的存在,极大满足了市场上的不同群体对培训的差异化、专业化、个性化追求的需求。其中民办培训机构的分布和地区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西部城市,政府行业背景培训机构占培训市场份额的比例最高;在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民办培训机构占培训市场份额的比例最高,其中又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为最多。在广州,民办培训机构占培训市场份额的比例也是最高的,2004年民办培训机构的市场份额是27.6%,高于其他类别培训机构的市场份额。
一、民办培训机构现况
民办培训机构的生存、发展态势可以2003年作为分水岭。在2003年以前,培训市场因为资金周转、成本回收等方面的优势,一直受到投资人的青睐,培训市场实现了快速扩张。但与此同时,因为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不少不懂教育、不懂培训的投资人、管理人进入了培训市场,民办培训机构呈现粗放型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在教学、管理、服务等诸多环节存在一系列问题。
在民办培训机构中,外语类培训和IT类培训势头强劲。2005年国内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是150亿元,到2010年中国的英语培训市场总值将会达到300亿元。根据全球著名市场咨询顾问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的调查,2004年中国IT培训市场共实现销售额24.4亿元,相比2003年的19.9亿元增长了22.1%;权威IT调查咨询机构赛迪顾问(CCID)的信息,2006年IT培训市场共实现销售额45.49亿元,比2005年增长23.9%。
二、广州民办培训机构现况
就民办外语培训而言,北京已有上千家规模不同的语言培训机构,每年吸引30万人参加各种英语培训,产值达到20亿元人民币,而作为民办培训另一风向标的上海,则凭借其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在外语培训的规模、层次上与北京等量齐观。民办IT培训方面,北京、上海的规模产值也在30至40亿左右。广州在上述各项指标上,大约是北京、上海的3成-4成。
(一)广州民办培训的主要项目
广州民办培训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外语、IT、职业技能和资格、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管理咨询、素质训练等项目。
外语类培训项目以英语为主,主要分为应试型培训和能力型培训两类,在英语培训之外,因为广交会的持续作用和亚运会的临近,小语种培训逐渐转热。IT培训项目包括软件开发、数据库技术、动漫设计、手机游戏设计等。职业技能和资格培训项目包括汽车维修、服装设计等生产制造类项目,以及厨师、美容美发等第三产业类项目。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类的培训主要围绕人事、教育、卫生等部门的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市场展开培训业务。在广州市场上,行业协会认证蔚为大观,也为培训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管理咨询类培训主要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策略确立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素质训练类培训机构的目标群体往往是在校中小学生,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书法、美术、舞蹈、棋艺等。广州市场上,粤语听说训练是不少素质训练类培训机构的重要内容,地域特色非常突出。同时,诸如演讲、礼仪等方面的培训也颇受市场欢迎。
(二)广州民办培训机构的特点
广州较之北京、上海等城市,目前的民办培训机构在数量、规模上相对较小,但发展势头良好。广州民办培训机构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扩大、数量增加,本土知名品牌和外埠品牌共存共荣,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要。以语言培训为例,2005年后,以华尔街英语、新世界日语等中高端英语的纷至沓来为标志,广州语言培训市场在整体档次上得到迅速提升,兼之2000年前后进入广州市场的新东方英语学校、EF英语,以及本土知名的东方英文书院、津桥外语培训中心等机构,广州语言培训市场蔚为大观。本土知名品牌和外埠品牌、洋品牌在服务上各有特色,一般来讲,本土企业在亲和力上更胜一筹,而外埠品牌、洋品牌在服务的标准化上更突出。
2、服务意识增强,顺应市场不同需求进行竞争细分的主动意识强,满足了差异化的需求,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在语言培训市场,差异化竞争的趋势日益明显,新东方英语学校在应试英语上的强势依旧,但是出国英语培训市场中的一部分正被环球雅思、启德培训分割。在IT培训市场,北大青鸟、游戏影视学院以及广州本土的中大星城电脑设计学校,在软件、游戏、影视等方面各有侧重,避免了无谓的竞争,满足了各个层次消费者需要。
3、服务外延不断扩大,全程服务、跟踪服务、后续服务正成为民办培训机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在高端语言类、管理类培训和课外辅导培训中,“一对一”贴身的课程顾问将为学员提供全面周到的信息服务。在广州职业技能培训领域,培训机构的服务不再只包括良好的师资、教材、课堂氛围和科学的评测手段、课程难易衔接模式,开辟足够多的企业资源以确保学员的实习和就业机会,目前也纳入了培训机构的服务范畴,同时也成为消费者选择培训机构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民办培训机构考虑就业、推荐就业的承诺表现出足够的吸引力,推动了机构品牌的形成。
(三)广州民办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1、广州民办培训机构的组建门坎较低,硬件、软件缺失较严重,服务品质先天滞后。相对北京、上海,广州民办培训机构的发展起步较晚,由于本地市场缺少全国性品牌乃至全球性品牌的冲击,本地培训机构长期停留在小富即安的发展状态,有的培训机构投资人凭着一两个员工、一两间房子、一两本教材就开始展开培训业务,并且在白手起家后耽于现状、不思进取,经营理念保守内敛,缺少服务意识。有必要指出一点,本地培训机构缺少服务意识,除了过往市场的相对封闭,也与理论界坚持软、硬件“够用就好”的态度不无关系。
2、广州民办培训机构课程同质化较严重,缺乏明星培训师。民办培训机构表现得过于功利,在广州市场上,70%的培训机构热衷于热点培训课程、项目或是短平快的培训课程、项目,这种盲动在营养师、企业培训师、心理咨询师等项目的培训上表现得相当明显。因为投资者、管理者缺乏长远规划,各培训机构在培训项目选择上的雷同是不可避免的,各培训机构普遍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程和项目。另外,初创时,不少民办培训机构没有专职的培训师,在开办培训课程时才临时聘用培训师。更有甚者,有些所谓的培训师没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其本身就不具备培训资格。这种现象在外语培训机构中普遍存在,培训机构的明星培训师也是少之又少。
3、广州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服务不够完善。随着培训机构的发展,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管理服务无法随着培训机构的数量、发展的速度而提升。从事课程安排、考务安排等管理工作的员工对学员要求的反馈时间太长,不能准时、准确地完成承诺的服务,不能及时弥补服务过程中的失误,造成培训承诺的不能兑现等诸多问题。
三、广州民办培训机构发展的基本对策
广州民办培训机构诸多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服务质量体系的缺失。培训机构提供的产品不同于有形的产品,过程性的完美是这种特殊产品的魅力所在。而服务质量体系的确立能够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培训品质的改进和新的培训课程、项目的开发,为培训机构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证。广州民办培训机构要增强企业竞争力,应从提高服务质量出发,逐步完善培训管理服务、培养明星培训师,进而创出品牌特色。
广州民办培训机构出现的问题与全国其他城市同类机构存在的问题具有共性。民办培训机构一般没有国家财政支持,一切只能是自筹:在非典或者金融海啸等大背景下,民培训机构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暴露无遗;在机构抓住机遇高速发展、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时,民办培训机构在管理上的弱势也会带来一系列影响。
广州民办培训机构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机遇:广州及珠三角其他城市经济发达,教育消费者基数大、购买力强;广州外来人口多,民办职业技能类培和职业资格培训前景广阔;毗邻港澳,可以吸纳、用以扩大规模的资金多,也方便学习、参照、引进先进的课程和管理模式;亚运会将至,外语、服务等相关培训的发展将获得有倾向性的舆论支持和较以往更积极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gdhed.省略/msgshow.php?bk=jxdt&newsid=f95b8eed4ad6508db858-
d86298222aab,2009-07-21.
[中图分类号]F71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06-02
1英语培训产业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合资企业加大在华的投资力度,人才市场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英语不再是以往用人单位列出的附加条件,而是当前岗位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除了在升学,求职,留学等方面仍保持原有的重要性外,在晋升、对外交流,甚至日常应用等方面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巨大的市场需求给英语培训这一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中国目前英语学习者已由2009年的2.55亿增至近3亿,培训机构的总量超过5万家。2007年英语培训行业年产值已接近200亿人民币。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更是把“英语学习”推向。以北京为例,据业内人士称,北京每年约有30万人参加各类英语培训,产值高达20亿人民币。
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众多投资者纷纷立足于英语培训这一文化产业,一时间以不同学习目标为基准的培训机构迅速占领市场,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分水岭。以新东方、新航道、环球雅思为首的考试类培训机构,主要针对出国、留学类考试,如TOEFL,IELTS,GMAT,国内考试,如四六级,考研英语等考前培训。以疯狂英语,洋话连篇等机构为主的口语类英语培训。最后以实训为目的的培训机构,如EF,奥瑞根,玛尚学等培训机构。各培训机构以不同的教学目标紧紧捉住不同的消费群体迅速发展起来。近些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系统逐步完善,尤其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学生市场中对英语学习的要求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变为英语的实践与应用。考试类培训课程虽然仍在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正在被口语类培训和实训类培训占去比重。
2英语培训产业面临的问题
2.1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公司法规定,成为英语培训机构的注册资本为50万元,英语培训机构的资本投入与运营成本较低,成立起来相对容易。好的方面是市场机会较多,给了更多的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发展的空间。但负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没有相应的行业规范与要求,整个市场秩序混乱。
英语培训机构的主要资源是教师,但大多数培训机构的教师多为兼职教师或社会人员,他们中大部分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也没有受到此类的行业培训。对英语教学没有系统的概念,只是按照英语培训机构的要求来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这使此类培训课程的质量完全依靠在教师自身的学习经验和技巧上,学员的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另外一个资源是教学场地。绝大部分是采取租赁的方式,小一些的培训机构甚至只能保证基本的教学设施,很难达到英语学习所需要的多媒体设备。所用教材的质量也是影响英语培训效果的原因之一。大部分英语培训机构都是用自己编著的内供教材,或用一些国外的英语读物和资料,是否能够达到学生的学习目的都没有定论。
某项问卷调查中显示,33.5%的被调查者对曾经经历过的英语培训教学质量存在不满,46.7%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对教学质量满意的还不到两成。这表明,培训市场在缺乏有效的监管下,质量没有标准化统一,导致了目前各种机构鱼目混杂的情况。
2.2广告的夸大其词带来的不良影响
为了迎合英语学习者的速成心理,不少外语机构打出了诱导性广告,如100天掌握××英语,半年流利英语沟通问题等于培训机构的英语学习信息不对称的广告语。口语培训类机构更是打出“知名外教教学”的幌子,实际聘请的“外教”并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甚至是非英语国家的外国留学生或打工者,让众多的学习者没有达到如期的学习效果,使学员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这样夸大其词的广告虽然让某些机构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利益最大化,却不能长期得到顾客的青睐,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信誉度也受到损害的同时,也相对影响了行业内的竞争者。使在相同市场中的相关群体消费者对整个培训行业都存有负面想法,尤其对新生中小型培训机构的牵连更大。
2.3品牌意识薄弱影响市场发展前景
现有的培训机构会把大部分的精力投放在课程的设置,目标客户的锁定,利用广告短时间招揽一定数量的学员上。在市场形成的初期,这样的营销策略是可行的。尤其在英语教学改革以前,应试教学和留学风潮都使培训市场需求一再扩大,大型的培训机构如新东方,环球雅思都出现了提前1个月或3个月报名的现象。市场竞争力度较小,市场空间较大,很多的中小型培训机构也是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随着社会对英语人才要求的转变,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加强,很多学生不在依靠英语培训机构来通过考试而是返回了课堂。同时,市场格局中同质化产品增多,英语培训市场逐渐饱和,市场竞争力度也在慢慢变大,中低端市场慢慢不能满足机构的发展,各培训机构也开始在市场变革中重新寻找市场定位,甚至把目光投向仅有5%的高端市场,5~10人精讲小班,VIP一对一教学等课程模式纷纷出现在各培训机构的招生网页上。
培训机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多样化,即使面对知名的大型培训机构,在决定购买时也要货比三家。曾有一位家长为了给自己的孩子选择正确的培训机构,上了几乎所有的培训机构的体验课。在调查中发现,消费者更倾向于口碑好,定位准,教学质量高的机构,这也成为评价培训机构品牌质量的重要标量标准。如何打造自己独有的品牌日渐被各培训机构重视起来。但是,大部分的培训机构还只是停留增加课程设置或价格促销上,至于如何打造一个有力的品牌理念都没有一个清楚的意识。
笔者曾对50名学生做调查访问,45%的学生认为新东方是四六级考试培训班,35%的学生认为考雅思首选环球雅思,25%的学生在单项短期练习中选择戴尔国际和华尔街。甚至有5%的学生会因为离家近而选择其他的培训机构。对于培训机构的品牌理念也只是停留在他们的培训项目上,而对机构开设的其他英语课程,都表示不感兴趣或缺乏信任度。各英语培训机构自身的品牌意识模糊相对影响了消费者对机构品牌的总体认知。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就变得重要起来。有意识的管理自己的品牌,避免机构内部不同产品概念相互影响给品牌带来认知模糊,建立高质量有特色的品牌理念,逐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信任度是很多培训机构正在或已经做的事情。
3英语培训机构的品牌效应
每个培训机构都会根据自己的目标客户设计主打课程,这些主打课程办得好往往会给培训机构带来好的招生情况,如新东方的考试类培训课程,疯狂英语的口语类培训课程等。但优势可能会变成阻碍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些主办课程随之行成机构各自的品牌认知后,在此后的新课程开发时,反而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甚至受到质疑,造成不好的品牌效应。以新东方为例,近几年,新东方除了保持本机构在考试培训的领军位置,还开设了其他门类的培训课程,更是在口语培训上开发了如“4+1”的英语听说学习法,视听说电影等课程,并在网上开设了相应的英语培训课程。但收效并不明显,来上课的学员仍旧是抱着对其考试培训的认识,还有很多学生并不热衷此类培训课程,认为以大班授课为主口语培训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此类课程很难把明确的教学理念传达给学员,容易在品牌多样化管理中造成品牌模糊和认知混淆。
行业内部同行竞争者相互影响也是引起品牌效应联动的重要原因之一。除去像新东方、戴尔、疯狂英语等行业内的领军机构不会轻易受到品牌效应的联动影响,而是会引起品牌的带动效应。中小型英语培训机构很难在现有的多元而杂乱的英语培训市场中不受到影响。
4品牌认知度对英语培训机构的重要性
品牌认知是品牌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产品的三层概念(核心,形式,延伸)第一时间传达给消费者。好的品牌认知度将有力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并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帮助企业节省成本,缩短购买决策的时间,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据2007年度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调查报告,学员选择培训机构最看重教学品牌的占总数的78.4%,排在首位,远高于教学质量(占67.9%)。这表明,被培训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越来越注重品牌认知。品牌认知的建立要避免成为机构某主打产品课程的认知,那样会在培训机构日后发展产品多样化时产生品牌意识混淆,反而影响自身的发展。品牌多样化管理的同时,做好机构品牌的分类认知,使消费者能够全方位了解本机构的教学理念,才会在行业中得到好的发展。
我国的英语培训行业正在经历由无序繁杂逐渐转变成有序标准化统一的合理格局,在此发展过程中,大型培训机构面临着产品多样化,教学质量化标准化的高度整合期,中小型培训机构则面临着产品特色化,产品类型适度集中的发展过程。建立有效的品牌认知,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对每一个英语培训机构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王莹,张烨,刘金明.英语培训市场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0(12).
[2]孙娜.英语培训产业及其管理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158).
[3]朱峰.论我国英语培训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西教育,2009(15).
1背景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经济政治大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发展欣欣向荣。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九十年代末,学校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使得一些培训机构成立。《民办教育促进法》于2002年颁布,这大大促进了民办教育市场的发展。同时,随着英语科目在高考中的分数值降低且考试方式发生变化,使得学校在英语科目教授课时减少,但社会和市场对于从业者的英语能力要求还是处于较高水平,这给学校之外的英语培训机构带来了机遇,专门的英语培训机构数量增加,综合培训机构逐渐将英语列为重要的一个项目。总体来看,当今的英语培训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各大教育机构竞争激烈。
2我国教育培训机构中英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2.1教学课程仅与考试挂钩,忽视实践需要。
作为英语培训行业的一员,发现在同其他教师、管理者甚至校长的交流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感觉到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提高,学生们成绩能够提高,但在实践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却依然远远低于应有水平,“高分低能、张不开嘴或者听不懂的现象很常见,这与国家要求更多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是严重脱节的”。
在对深圳十家培训机构英语培训产品管理者的调查中,管理者们都认为家长满意程度是英语培训的根本要求。家长要求让学生的成绩提高,只有家长的要求达到了,培训机构才能盈利,这也是能够持续办学的根本。同时管理者认为英语听力、口语确实实践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但高考模式如此(深圳高考不考口语,听力仅占15分,分值很小使得学生、老师、家长都不重视),教育机构仍然以满足家长需求为目的,仅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设置课程,忽略英语口语和听力在未来实践中的作用。
2.2教师流动性大
笔者在对十所教育机构的管理者访谈中发现,所有管理者都说到在英语培训中英语教师的流动性很大。他们怕这样的事情发生却也缺乏应对的办法。同时,对教师的访谈中,多数教师都提到教育机构福利保障不到位。调查的十所教育机构中,有半数为工作一定年限的教师缴纳五险一金,但也仅是法律规定的最低保障金额。同时,由于教师的工资同课量直接挂钩,寒暑假教师压力大,任务重,春秋季课量很少,工资甚至不能满足生存基本需求。
因此可以看出,在培机构中任职的英语老师普遍缺少安全感,英语教师流动性大与教育机构福利保障低有密切关系。
2.3市场混乱
教育培训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的机构聘用的教师多是兼职老师或在校学生,甚至公办学校的在校老师。在宣传招生上,部分机构存在夸大课程效果,虚假宣传,有损培训机构形象,降低人们对培训机构的信任度。
3解决我过英语教育培训机构中英语教育培训现存问题的方法
3.1课程设计进行合理改善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够同外国人进行交流,成绩高低与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所以英语机构的管理者们应该在课程开发的最初认识到课程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真正做到为学生的长轩发展考虑,改进规范课程产品设计。培训机构不能只为了满足家长短浅的提高成绩的需要而严重忽视学生能力的长远发展,相反,机构的课程设置应当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校的标准,这样的课程才能真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所裨益。
3.2教师待遇和福利保障亟待提高
教育培训机构中英语教师的待遇不稳定,工资没有保障,教师严重缺安全感,自然机构就缺乏归属感,人员流动性因此居高不下。所以,机构管理者应当保障教师的基本收入,增加酬劳。同时,机构中英语教师福利不完善,有的机构甚至没有五险一金,大部分机构即使职工工作一定年限也只缴纳法律规定最低额度,机构教师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只有公办学校退休教师的一半。因此,管理者应当提高机构教师的薪酬和福利保障,降低流动性,稳定教师队伍。
3.3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审查招生宣传的真实度
政府有关部门严格审查教育机构的申办,秉承公平公正原则、质量保障原则全方位考评包括办学环境,设施,教师等方面,设置标准,严格把关。对已经通过审查并开始办学的机构,要定期进行考察,不符合标准的培训机构一律依法取缔。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建立招生宣传广告词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把好关,兼具杜绝虚假宣传;严格审批课程设置和招生简章,对于课程设置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防止缩水。对于招生简章要内容坚持实事求是,防止夸张,确保客观、公正地宣传培训学校情况。
机会主义导致不规范
据A.C. 尼尔森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大陆培训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这一数字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中国大陆只有30多家培训机构年产值超过1000万,占中国大陆培训市场份额的23%左右。但是,由于中国大陆培训市场不规范,70%的培训机构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规模小、业务模式雷同、赢利模式单一,从而导致了一些培训机构在资质、授课能力,以及课程研发等方面差距的越来越大,甚至是出现了虚假、过度承诺等不正当竞争的现象。
迄今为止,培训机构的迅速发展,大多数还要归结为机会使然,虽然我们听到了一些关于某个知名的培训讲师由于个人因素决定企业成功的神话,但实际上,首先是培训市场的开放和巨大的内需成就了中国大多数培训机构的成功,从而达到目前巅峰的影响力。可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赢得了机会谁就赢得了成功。
对于培训市场上的机会主义,尽管培训业由西方引入到中国的时间不长,但在中国的发展和空间是巨大的,从连续几年保持30% 左右的高增长率就可以窥探到这个行业的潜力。在这样的机会下,高速发展下的培训市场必然会出现不规范的培训暗箱。
因为培训市场发展得太快,以至于现在中国还没有来得及建立培训机构资格审查制度,就像20世纪末期注册一家广告公司没有资金规模限制和一定数量具有广告从业资质人员限制一样,甚至有的一个人都可以开一家培训机构,或者以咨询的名义做培训的业务。而且培训讲师队伍的素质也是差强人意,有许多大学商学院的教授、有通过国外的讲师认证的专业的讲师、有跨国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有国内大型企业的管理者、有各个行业的精英……但更多是自由发展的培训讲师。
在培训中无论是公开课、内训课还是讲师认证等业务项目的利润都是十分惊人的。公开课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每人几千乃至上万元,企业的内训课也是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资料显示,一家培训机构的客户一次性向其支付培训费100万,然后每次培训后直接从这100万中扣除该次培训费用。
高速发展的培训机会,肯定让一些培训机构追求短期效益,急功近利,在这种情况下,“短平快”的培训快餐就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所钟爱的香饽饽,甚至还有不少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奢望培训讲师能够点石成金,让他们所处的企业能够快速地提升。
在中国大陆的培训市场中,很多培训机构就认为,培训只要有“一个讲师、一间教室(会议室)、一个投影仪、一张白板、一支笔”就够了。有的培训机构会找个职业学院联合办班,课程6到10个整天课时;有的培训机构找个会议室2天课程。学费少则收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如此简单的“培训”手续(可以说不需要手续,很多培训讲师资格证只是培训机构盖章和签上授课讲师的大名)和操作过程难怪这个成本如此低廉,可能惟一多花的钱就是在报纸和门户网站上做几个培训广告和找几个业务员联系罢了。
自本世纪开始,中国大陆管理培训市场就开始“火爆”起来,大大小小的培训公司催生而出。作为接受培训一方的经理人或企业,由于暂时还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和条件去判断培训机构的真伪,其培训需求往往一露头,就被盗版培训机构的“价格陷阱”和“广告轰炸”所俘获。在这种竞争中,为了增强各自的吸引力,于是像余世维、曾仕强这样的知名培训讲师就被竞相邀请,不停地出入各种培训机构,成了培训机构支撑门面的、重要的金字招牌。在这样的背景下,同一培训课程被反复克隆,重复建设的弊病也被移植到管理培训领域中来了,从而更加导致各地管理培训没有自己的特色。培训机构如此做的最终结果,就是拿整个管理培训市场的个性被销蚀、内容雷同化、方式单一化为代价的,由于培训机构对精品课程的反复克隆,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外部培训不屑一顾,培训行业的声誉一泻千里,正因为各培训机构没有长远的战略思考,也没有稳定的培训研发人员、开拓人员和具有鲜明个性的培训讲师队伍,所以在流行的压力和诱惑下,只好走“现学现卖”的快餐捷径,对培训课程七拼八凑,仓皇应付。
本土化还不到位
当然,培训业由西方引入到中国的时间较短,在中国大陆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为此,大陆的培训业肯定存在着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缺乏创新能力、缺乏调研评估的能力等,所以,培训机构要想基业常青以至持续发展,就必须以受训者为中心,充分掌握评估知识、评估方法、投资回报率等,千万不能以培训机构为中心,追逐短期的利益。此前,在培训市场上,培训机构所谓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价格和师资,但在雄厚的国际资本面前,这两点所谓的核心竞争力都显得苍白无力。
客观地讲,中国大陆培训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很多培训机构为了追逐眼前的利益,做了很多自毁培训行业的事情,有专家称,这是由于中国管理培训行业的本土化还不到位造成的,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造成中国管理培训行业的本土化还不到位的深层次原因,一是,培训行业处于初级竞争阶段,发展不成熟;二是,管理培训机构只停留在生存阶段,对于培训机构的发展规划缺乏战略的定位;三是,很多管理培训机构经常用一些非常务虚的头衔和炒作,流于形式,过分突出包装;再有就是,培训讲师并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功底,只能对培训内容蜻蜓点水,华而不实。
中国管理培训的苍白性,还体现为不少培训机构缺乏一批队伍稳定、功底深厚的培训讲师。通常是一些培训机构一旦拿到培训定单,就只能照对方要求仓促组合培训课程,但实际上临时找来的培训讲师并不具备相应的培训知识和技能功底,只能凭借嘴皮上的功夫巧妙地绕开关键之处,尽讲一些不着边际、无关痛痒的东西,拿钱走人了事,对受训企业所需的、实效的培训内容蜻蜓点水,轻轻带过,华而不实。
如何跨越本土化拐点
面对上述问题,如何有效实现中国管理培训的本土化?笔者多次谈到,要想使管理培训的本土化到位,首先要借鉴国际培训经验,以较高的国际视野制订符合本土文化的管理培训教案,由于西方管理培训已经成为一种成熟产业,具有一整套规范的操作方法,因此,管理培训应立足于国际视野看中国的培训行业,在吸纳国外的先进理念的同时开发中国市场真正需要的培训课程。从而整合好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然后考虑做大做强。
2.参加瑜伽教练培训的目的
通过培训目的的调查可以了解到武汉市瑜伽教练培训的需求方向,在此基础之上,来确定武汉市瑜伽教练培训的侧重点。参加培训教练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瑜伽技术知识,做到能练会教(占87%);掌握瑜伽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占76.1%);热爱瑜伽运动(占69.6%),在调查中了解到,热爱瑜伽这个古老而又时尚的健身项目的人,参与瑜伽教练培训是为增进身体健康的同时传播和宣传这项运动。为了身心健康而参与瑜伽教练培训的人数比例为50%;为了获得专业证书受到市场认可好就业所占比例为47.8%。因其他原因而参与培训的比例仅为4.3%。对武汉市瑜伽教练培训目的的调查可以为培训内容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培训内容的选择,可以参照以上的培训目的,合理的分配总体培训内容和部分培训内容的比重。
3.未参加专业培训的瑜伽教练的状况调查
3.1未参加瑜伽专业培训的教练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渠道
未参加瑜伽教练培训的学员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渠道很多,其中主要有通过网络和光盘以及相关书籍自学、作为会员跟随教练学习、参加国内外专家的私教课程学习。124名瑜伽教练中,有32人未参加教练培训,占总教练人数的25.8%。通过工具和书籍自学的人数为10人,比例为31.2%,作为会员跟随教练学习的人数为20,比例为62.5%,只有2人是通过参加国内外专家的私教课程,占6.3%。以上结果表明,未参加培训的教练中,有一半以上是通过会员课程的学习,跟随教练员长期练习,表现优秀而最终的当上瑜伽教练的。
4.2未参加专业瑜伽培训的原因分析
目前武汉市瑜伽教练不参加瑜伽专业培训的主要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培训机构不够规范。教练对于培训机构缺乏信任和了解,瑜伽传入中国的时间不长,对于目前的瑜伽培训市场,相关的管理部门没有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权威部门也未制定统一的职业标准对其进行监管,加之培训认证机构偏重经济效益,因此使得整个瑜伽培训市场不够规范化和科学化。其次,培训费用问题,占25%。目前武汉市瑜伽教练培训的费用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不同培训机构其培训费用也有所区别,一般的大型的瑜伽培训馆的初中级费用为4000左右,单报高级班课程的培训费用为6000左右。三级连报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可见,武汉市瑜伽教练培训机构有待规范化和系统化,这对于吸引更多的教练参加培训和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三,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也是影响培训的又一因素。所占比例为15.6%。最后因为自身水平不足够而不参加瑜伽教练培训的人数只有2人,占总数的6.3%。说明武汉市大部分的瑜伽教练对于其成功指导瑜伽教学来说,个人能力和素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文调查研究的武汉市瑜伽教练的培训现状结果显示:(1)武汉市瑜伽教练整体队伍年轻化,女性教练远远多于男性教练,高学历的教练较少,学历多为大专且执教年限短,教练中专职多于兼职。(2)武汉市瑜伽教练中大部分参加了正规的培训且培训的满意度不是很高。培训课时的安排和培训内容的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参加培训的教练主要是为了掌握瑜伽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指导能力。瑜伽教练中未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培训机构混乱。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7-0078-03
一、研究背景
1.主体错位现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培训力度,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等突出问题。此外,教师培训还存在着教师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不足、工学矛盾条件下教师参训难等问题。
以上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维度的,但重要原因在于教师培训的“主体错位”。传统的教师培训思维下,教师作为培训对象是知识的接受者,是被动的培训客体。培训管理者及培训专家团队自上而下地完成了培训的规划与实施,在课程结构设计、培训时间安排、培训方式选取以及培训资源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培训客体缺少必要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以上各种问题不可避免。因此,有必要将“主体”让位于教师,为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需求提供自主选择的权力,形成自主选学机制。
2.自主选学机制
自主选学机制是指参训者根据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下,由参训学员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机构与参训学员共同发展的一种继续教育联结关系和运行方式。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提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探索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各地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登记教师参训学时学分,加强学员选派管理,建立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对培训经费使用等进行全程监控”。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有必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建设实现自主选学机制的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以适应中小学教师培训及管理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目前,浙江等省市构建了具备自主选课功能的教师专业成长培训管理平台。除了自主选学机制,招投标机制仍然是分配培训资源的重要方式,为此该平台将同时支持教师培训项目的招标评审工作。
二、系统设计原则
该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应遵循如下原则:①界面友好性。操作简便,设计合理,符合用户使用习惯。②可联通性。适应上级有关教师培训的文件要求,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能够聚合各培训机构的课程信息。③可扩展性及易升级性。采用开放体系结构,充分考虑系统升级、兼容、处理能力、数据库、软件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可扩展性,提供相应的应用开发接口。④安全性和保密性。具有完备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禁止越权操作,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实现高可靠性的数据自动异机备份。⑤高性能。支持注册用户数和同时在线用户数应达到规定的标准。
平台采用B/S架构,可支持Unix、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支持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开发技术可采用J2EE标准或.NET技术,在数据交换上提供XML支持。应用系统平台的开发及运行结构要采取基于后台数据库的三层架构,即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三、系统总体架构
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旨在基于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构建一个集招标评审、自主选课、学分记录、资源聚合、统计监测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网络化的教师培训管理、课程资源共享和培训信息公开等,转变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模式,提高教师培训管理水平。
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用户通过浏览器在线访问该平台,按照权限类别可将用户划分为省级用户、市级用户、县级用户、校级用户、培训机构用户、公众用户等6类,其中,公众用户仅限访问前台门户系统,而其他用户除此之外还可以访问后台管理系统。
采取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构建分布式和多级式的“省一市一县一校”培训公共服务平台集群。①每级用户负责本级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可以创建本级管理员、本级培训机构、本级数据操作员、本级主管领导、本级评审专家等用户角色,对本级数据进行查询、管理、统计和输出等。上一级用户可以查阅和统计其下辖所有子级用户的开放数据。②各市(县、校)级单位可以定制本地化管理子平台。从分级角度来看,平台集群由省级平台、各级本地化平台构成。其中,省级用户使用和管理的平台称为“省级平台”,省级平台仅用于管理实施省级培训项目(即国培和区培项目)。如果某级用户(市级用户、县级用户或校级用户)要利用本平台实施和管理本级教师培训项目,可申请开通拥有独立访问网址的本地化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例如“某市、某县或某校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四、功能需求设计
1.招标评审
(1)项目。省级、市级、县级和校级单位可以相应级别的培训项目。校级单位的培训项目属于“校本培训”,不需要经过招标评审,由学校确定后直接遴选和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市级或县级培训项目时,进入招标程序,需指定评审用评分表(评分表的指标项可以动态添加和设置)。
(2)项目申报。经培训项目单位审核后,培训机构方可具备申报资格。培训机构申报时,需要填报投标信息及上传培训方案。
(3)项目评审。项目单位对投标培训机构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进入二审;维护和管理评审专家库,从评审专家库中委派若干名专家完成二审;按照得分排名,输出评审结果报表。经项目单位审定后确定评审结果,在平台上公布定标结果。
(4)学员选配。项目单位将已定标项目的培训名额逐级分派下发至学校,由学校遴选和组织教师进行报名。平台提供一定智能性或辅助功能,实现选配的均衡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避免重复派送教师)。培训机构确认学员名单,并向学员发放培训课程表及通知书。
2.自主选课
该模块用于培训机构申报建立课程项目,并供教师自主选学。培训管理单位依据教师选择培训机构的课时总量,与培训机构结算培训经费。
(1)自选课程申报。培训机构每学期在开放申报的时间段内申报自选课程,提供课程基本信息、开班信息、学分信息、预学片段等。经专家组审核,以及培训管理单位(教育厅或教育局)审批后,申报课程方可开放。
(2)自选课程报名。在自主选课开放的若干个时间段内,教师自主报名选课,培训机构对自主报名名单进行复核。报名人数达到开班条件的班期,由培训机构进行“确定开班”操作,并可以进一步设置每个培训班期的课程表,发放课程通知书。报名人数达不到开班条件的班期,由培训机构取消办班,或组织二次报名。
(3)选课情况统计。按时间、培训机构统计选课的人时数,并可自动计算选课结算费用。
3.学分记录
该模块用于登记学员学分及培训记录,提供查询统计功能。培训机构可以对培训学员录入成绩和评价;教师可以查询已完成或未完成的各级各类培训项目信息,查阅在各年度的学分统计数;各级单位可以查询本区域内所有教师的培训记录及学分统计信息。
4.资源聚合
该模块基于开放接口将生成性资源或本地特色资源的索引信息进行聚合,供全省教师共享使用。其中,生成性资源来源于各培训机构的学员作品或案例;本地特色资源来源于省级资源平台征集、引进、自主开发的资源。平台提供资源审核、评价的机制,以便遴选优质资源。
5.统计监测
该模块用于监测培训的基本信息、过程信息和质量信息,具备项目信息统计、学员信息统计、区域培训统计、机构培训统计、学分评价统计等功能。项目信息统计可以按学科、培训班期对基本信息、报名信息、选课信息、成绩评价信息等进行统计,可以对起止时间、所在地区等字段进行透视筛选。区域培训统计可以对某区域内幼儿园、中小学、中职、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参训情况进行统计,例如参训人数(率)、完成人数(率)、满意率等。
6.门户管理及前台门户系统
【关键词】中小型语言培训机构 SWOT分析 优化方案
1 前言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际商务会议频频在中国召开,跨国企业纷纷驻扎中国,社会对人才在语言方面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高校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需求,亩大量选择报名参加语言培训,语言培训市场在各城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语言求学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呈现一些新的动向,在追逐热门语种及考试培训项目之外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特征。一些大型的语言培训机构例如新东方、环球雅思等因其规模庞大、师资雄厚、管理规范而受到消费者们的认可和青睐,同时一些中小型的语言培训机构也在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随着中小型语言培训机构的大量增加,规模和资金都非常有限的他们的运营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又是如何呢?本文将运用SWOT分析法以无锡高校为例对中小型语言培训机构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
2 SWOT分析法分析行业当前的现状
2.1优势分析(strength)
(1)地域优势。首先无锡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强大的经济条件给语言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无锡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外贸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包括对语言的要求,这给语言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无锡高校比较多,尤其是一些技术类的院校,这一优势首先在一方面给培训机构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需要并带来了大量的生源,另一方面也给培训机构带来了很大的销售优势和大量的销售人员,通过我们对大量几大无锡高校调查研究,有近30%的在校大学生做过这些语言培训机构的。
(2)价格优势。通过与像新东方、环球雅思等国内有名的大型的语言培训机构的价格对比,我们发现这些中小培训机构在价格方面占据很大的优势,像英语四六级这种课程,在这些中小培训机构全程大约在五百块钱左右(根据报的人数有相应的价格浮动,但不会太高),而在像新东方这种大型的语言培训机构却要一千多,如果是视频课的话可能便宜一点但也要七八百。像雅思托福这些含金量较大的课程,价格相差的更大。就价格这方面来说,对一些想学习语言但经济条件不太宽裕的同学来说,这些中小语言培训机构无疑是首要的选择。
2.2劣势分析(weakness)。由于这些语言培训机构面对的主要生源是无任何收入来源的学生,所以指定的价格不能过高,并且要求的低价外的优惠服务较多像试听、送教材、缺课退款等一系列的售后服务。这不仅增加了培训机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因某些售后服务做的不到位而有损声誉的风险,根据有关调查,部分学员由于培训机构的相关服务不满意而产生了很大的不满情绪。但这些繁琐的售后服务是这些中小培训机构所达不到的。
2.3 威胁分析(threat)
(1)来自同行业的威胁。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来自像新东方这种大规模的享誉全国的培训机构的威胁,我们通过对同学们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几乎97%的同学听说过新东方,并且有40%的同学说,如果有参加培训机构的需要他们的首选将是新东方。其次,向我们学校周边的中小培训机构还来自同规模的机构的威胁,这些威胁既有来自宣传、人员还有来自师资力量的威胁。因为这些中小培训机构都不是很正规,所以人员流动比较大,比如说校园,基本上每个学期都会换一批人,要经过一定的培训,但会面对被其他培训机构挖走的情况,老师情况也大同小异,这些威胁最终将导致对生源的威胁。
(2)来自多媒体的威胁。近年来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包括一些视频软件之类的高科技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学员尤其是青少年学员的青睐,而现在的中小培训机构目前主要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所以如果这方面不加以进行改革跟随时代潮流,未来会受到更大的挑战。
3 优化方案分析
3.1加强对授课及人员的管理。在聘请授课人员及人员前,机构应当拟定合理的工作协议,与应聘者协商后双方签署协议并严格执行。如此一来,便可预防由于授课和人员的流动带来的生源流动,同时也可以有效保障双方权益。
3.2创建自身品牌课程,做精做强。根据中小型机构的特点与实力,“创新课程+精品课程”的经营模式才是中小型机构的发展的正确道路。这些机构可以通过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发现市场空缺,在前人的开课模式上进行适当改进形成创新课程。而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这些课程中形成自己的精品课程。如此创建与发展自身品牌课程,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3.3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通过正规的招聘与测试程序只招收能干事、干好事的人员。同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制度,如给业绩前三名的人员以及他们的中层管理人员发奖励证书并开具盖有有公司公章的实习证明(并且这个实习证明可以根据在企业干的时间是可以延长实习时间的)等,另外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还可以多举办一些员工之间的晚会等,加深员工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交流圈,其实现在很多大学生很在乎这些东西的,这样的鼓励政策,不仅可以鼓励企业人员再接再厉把业绩干好,还会让谈们产生一定的归属感从而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以加强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教师师德教育和培训制度、体系、模式的创新,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一、目前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效果不太理想、校本培训满意度低。在培训的满意程度方面,农村乡镇教师对于授课者、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于培训效果、组织管理、培训时间评价较低,特别是培训效果亟待提高。在培训形式中,60%的农村教师最为满意的是院校集中培训,其次是学历提高(占30%),25%的农村教师对于校本培训满意程度评价并不高。
2.教师培训机构类型单一,农村教师培训层次不高。从农村教师参加非学历集中培训的培训机构类型调查显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占45%,省级教育学院占32%,地市教育学院占15%,地市级师专占6%,中师占5%,各级党校、团校综合性占5%,师范大学占4%,高校3%,其他占6%。从参加的培训机构层次来看,由于受教学工作的限制和交通条件的影响,农村教师参加非学历集中培训的培训机构主要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使得教师培训机构类型单一,农村教师培训层次不高,容易陷入封闭重复循环的怪圈。
3.培训形式设置缺乏互动性,培训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从该调查项目的总选择人数看,多数教师对“教学观摩”、“专家讲座”、“案例分析”、“与课题结合的教育教学研究”、“自我反思”、“收看录像”、“小组讨论”等项表示了非常喜欢的态度,其中选择比例高的依次为:“教学观摩”、“专家讲座”、“案例分析”、“与课题结合的教育教学研究”,而对于“自我反思”、“收看录像”、“小组讨论”等培训形式喜爱程度则相对偏低。因此,在确定教师培训形式时,要切忌“一刀切”现象,尽量使培训形式多样化。
在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中,25.7%的教师认为与教学实际脱节,45.5%的认为培训形式单一,没有创新,14.4%的认为培训对象一刀切,13.3%的认为培训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培训质量。根据培训机构和行政人员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培训中遇到的最突出问题依次是:培训对象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资源匮乏――缺乏经费支持―――工学矛盾――培训者自身水平不足(如图1)。
二、影响培训质量的原因分析
1.在实施新课程培训中,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功能急待提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办学条件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最突出的问题是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约74%的问卷单位反映此问题;其次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亟待提高,不能达到“研训一体化”的要求,约71%的问卷单位反映此问题。还有60%的认为办学条件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37%的认为培训功能、模式单一,培训方法、手段落后;31%的认为有必要提高办学地位,明确办学职能。
同时,在实施新课程培训中,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培训机构的教师在培训方法、培训者角色、培训理念及培训内容四大方面还有待转变。当务之急是培训方法的转变,数据统计此项比例高达77%;其次是培训者角色的转变和培训理念的转变,二者比例均约占49%,而培训内容的转变比例约占40%。
2.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短缺、农村教师可用资源匮乏。自从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和中小学收费实行一费制后,以政府为主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尚未建立,政府财政投入未能即时跟进,导致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缺乏,教师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培训。据调查,湖北省在新课程师资培训中大多数农村县市没有专项经费,教师参训由教师个人承担费用,教师参训积极性下降,培训工作难以为继。此外,乡镇学校遗留的历史债务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影响了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的改进与补充。对于农村教师在工作中感到最棘手的事情,36%的教师认为是教学资源不足的;农村教师感到最欠缺的,46%的教师认为是缺乏相应的条件和环境;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最为困惑的,40%的教师认为缺乏教育资源。农村学校提供的图书资料也不充足,书籍种类和数量影响了乡村教师开展校本培训的效果。
3.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办学经费和培训经费紧张。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运行保证了有一定规模学校的经费,但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游离于这个保障系统之外,培训者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甚至低于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制约了培训者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经费困难。
自从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和中小学收费实行一费制后,以政府为主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尚未建立,政府财政投入未能即时跟进,导致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缺少,教师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培训。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办学经费投入情况方面,回收问卷调查的35所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中没有一所学校的办学经费全部由政府投入,而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自筹为辅占到约46%,以自筹为主,财政拨款为辅的约占34%,全部自筹的约占14%。
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经费投入情况方面,回收问卷调查的35所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中,办学经费全部由政府投入的只有30%的学校,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自筹为辅的约有23%的学校,以自筹为主,财政拨款为辅的约有34%的学校,而37%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经费投入全部自筹。调查显示,约有20%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设有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等专项经费。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办学经费和培训经费紧张,对于办学经费和培训经费地方财政拨款有限,教师培训机构以自筹经费为主,严重影响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发展,影响了教师培训效果。
4.参训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烈。根据有碍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原因数据统计表明:学校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培训活动形式化,无实效――学校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学校教研组没有学习氛围――学校领导不支持――培训者素质不高等原因影响了教师的参训热情,致使教师被动参与培训,对培训不感兴趣,自我学习意识不强,直接影响整体培训质量。
三、改进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优质培训资源是保障培训质量的关键,针对中小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资源匮乏以及市县培训资源不同程度短缺的现状,省级应加强对教师培训课程、培训者、基地、设备与手段等四类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建立省市级专家学者师资库,为各级培训机构服务。加快各级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师资库的建设,实现培训资源优质、共享、高效。
一是培训课程资源。成立省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开发领导小组,统筹管理与组织培训资源开发;成立省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培训资源开发与建设的规划、专业指导与各类优质资源的评审、筛选、推荐;设立省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开发与建设专项经费,采取自主开发、招标购买等形式建设一批受中小学教师欢迎的便捷、实用的培训资源,免费提供给市县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教师使用。
二是培训者资源。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的培训,对省、市、县三级培训组织者、培训机构培训管理者,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培训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基于“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师资库”组建“省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师资库”,采取“定期考核、集中研修、年度更新”的办法加强师资管理与建设;在武汉城市圈内建立教师培训学分互认、资源共享、校际互动、骨干辐射的继续教育工作机制。在培训者队伍构成中,65.6%的培训机构负责人认为“兼职为主,少量专职人员负责组织培训资源”较恰当。
三是培训基地。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教师最贴近,最了解本地教师的业务素质状况和培训需求,同时也最能及时了解和监测培训效果,在教师培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资源的整合;明确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责和职能;开展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与评估工作,切实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四是培训设备与手段。建立省级中小学教师继续资源传输网络支撑与服务平台;加强培训机构对现代培训设备的建设与管理,强化设备管理与维护人员的培训;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手段。
2.科学定位,充分发挥各类教师培训形式的优势。对校本培训、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顶岗培训等各类教师培训形式进行科学分析,准确定位,统一规划,以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发挥各类培训形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的作用。
一是校本培训立足于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立足于中小学实际和特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定位在有效操作,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改变课堂教学行为。教师们反映最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主要是:组织研讨、交流,学术沙龙;科研课题研究;专家讲座;观摩听课;师徒结对(如表3)。
二是集中培训立足于骨干教师培训和培训者培训,立足于提高骨干教师队伍教育理论素养、科研意识、研究水平,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定位在问题指导,根据教学需要,调研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设置专题辅导。
三是远程培训立足于大规模、高效益、低成本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立足于构建远程研修交流平台和远程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专业辅导和管理,定位于转变教师学习方式、获取资源方式和提供便捷的优质资源服务,提高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的质量。
四是顶岗培训立足于开展城镇教师援教,师范大学学生实习支教,缓解教师培训工学矛盾,促进城乡教师交流;定位于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相沟通,建立师范大学与中小学的稳定联系,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3.严格教师培训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一是严格按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的要求,对教师培训经费按5%的比例专项列支,防止挪用与挤占。二是试行县级教师培训经费分级统筹管理机制,按照一定比例一部分用于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一部分县级统筹,用于骨干教师培训和资源建设。三是科学有效地使用培训经费,建立教师培训“需求方专家委员会”,参与培训项目的认证与评审。建立教师培训经费定期审计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如表4)。
4.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与业务指导。各级主管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继续教育制度,确保教师培训实效。比如,培训经费保障制度,教师参训考核制度,培训课程开发审定制度,培训机构管理制度,等等。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使教师培训真正成为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如表5)。
一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统筹管理。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人事部门的宏观领导下,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组织实施的领导体制,解决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在教育系统内部,实行在教师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和领导下,教科研、培训机构等相关部门按照业务职能和专业优势开展培训活动,切实解决多头培训、重复培训,加重中小学和教师负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