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险的监控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8 16:50: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项目风险的监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项目风险的监控

篇1

公路项目建设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于其建设阶段工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因此公路项目建设往往面临复杂多变的风险。然而在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风险控制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建立风险控制体系,能够有效规避和减少公路项目建设中的风险损失,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下文拟从业主角度,探讨公路项目建设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流程等内容。

一、基本概念

1、公路项目建设风险

在众多风险的定义中,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风险暗示着伴随风险而来的既可能是某种机会,也可能是威胁,而狭义的风险则强调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由于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意外损失比对意外收益的关切要强的多,因此人们在研究风险时,侧重于减少损失,主要从不利的方面来考察风险,经常把风险看成是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本文中,对风险作狭义的理解,即认为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或称可能性)”。

2、建设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管理中包含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等工作,并合理地使用回避、减少、分散或转移等措施控制风险。风险控制体系的作用便在于保证风险控制措施得以严格执行,以有效减少或规避公路项目的建设风险。

二、建设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

1、组织结构

高效的组织体系是风险应对措施得以执行的基本保障。业主公司成立项目风险管理组,作为项目风险管理领导机构,负责控制项目施工建设的各类风险,做出风险管理决策,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项目风险管理组组长可以由副总经理担任。下设成本/费用控制小组、质量控制小组、进度控制小组、环保/安全小组和新技术跟踪小组等多个风险控制小组。

为准确、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工作,还应该组建由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在项目建设中,对多个合同段建设的风险进行控制管理。

各个风险目标控制小组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制订各自的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管理办法,开展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和收集资料,必要时还要进行实验或试验,同时利用众多管理技术的工具和手段来协助进行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等。向项目风险管理组汇报各自在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及其备选的应对方案。项目风险管理组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针对建设风险控制需要,随时请教专家顾问团。项目风险控制组织体系如图1所示的。

图1项目风险控制体系组织结构图

2、责任划分

为保证公路建设项目风险控制组织体系高效运行,顺利完成项目风险管理目标,必须明确规定风险控制各小组的责任和职能,才能理顺组织内各小组之间的关系,完善和改进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以保证风险管理计划和措施的正常执行。

(1)项目风险管理组的职能是对整个项目进行宏观指挥、决策。协调监理、施工单位和地方部门的关系,与地方政府、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建立日常工作关系。负责在项目建设中汇总各个风险控制小组提出的风险评估管理和应对措施报告。必要时征求专家顾问团的意见,做出风险决策。牵头和督办各个风险控制小组对风险决策的执行、控制和反馈工作。

(2)专家顾问团的职能是为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提供专业知识和咨询服务。

(3)管理组长主持项目建设中的风险管理工作,是项目风险管理第一责任人。

(4)成本/费用控制小组具体负责第一层次中的成本超支和资金不足风险的应对和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小组是项目成本超支风险的监控部门,负责项目金融财务、建设成本、经营状况的风险控制。

(5)质量控制小组职能是随时监控整个工程的质量。审查、落实各个重点单项工程的建设和质量管理,负责对单项工程的验收,督促缺陷问题的整改。与监理部门紧密合作,确保工程质量。

(6)进度控制小组具体负责第一层次中的工程变更和工期延误风险的应对和控制。在项目风险管理中负责对设计单位、建设方、施工队提出的工程变更进行协商。熟悉工程进度计划,掌握工程施工具体情况,监督实际工程进度,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7)环保/安全小组具体负责第一层次中的安全环保问题和交通拥堵风险的应对和控制。

(8)新技术跟踪小组职能是跟踪新技术,以保证项目可以最新的技术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最后由公司项目风险管理各个风险控制小组对各个合同段在建设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做出分析评估,提出应对方案,负责实施风险控制。

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各个风险控制小组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例如在工程成本和工程进度的控制中,由进度控制小组向成本/费用控制小组提供项目详细的工程进度安排和资金用款计划,以及工程项目各合同段工程进度计划和工程量完成计划表。成本/费用控制小组审查核实计量支付表,同意财务部门进行支付。各合同段每月的计量支付表必须由施工单位、现场监理工程师、监理部计量工程师、监理部总监、中心试验室和项目风险管理组长签字和审核意见(包括各种附件资料)后,才能送交财务部和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进行签字审核,最后进行工程付款。通过这种管理措施随时掌握和控制成本费用超支的风险。

各个风险控制小组对其所展开的每个阶段的各个风险控制情况和过程都要及时记载,整理归入风险评估文档。由各个风险控制小组收集整理和总结在各个合同段开展的风险管理资料,并上报管理组。最后由项目风险管理组负责整理归类存档,积累和保存风险管理资料。

3、风险分级控制与预警机制

对于公路建设项目而言,由于风险因素多,且程度不同,因此在具体风险控制过程中,不能事无巨细而无重点地进行控制。根据矛盾论,在分析和处理矛盾事物时,应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在对公路项目建设风险进行控制时,应该根据风险属性、风险评估所得到的风险度,对主要风险因素进行重点监控。通过建立风险等级来区分公路建设项目中各类风险的监控重视程度,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三、风险控制体系的流程

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预警措施,采取主动行动,合理地使用回避、减少、分散或转移等方法和技术对活动或事件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并对风险控制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公路项目建设风险控制体系的流程如图2所示。

1、风险分级与预警

在风险分级阶段,项目风险管理组通过与有关专家进行讨论,进行风险的识别、分析与评估工作,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考虑到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将项目风险进行分级。

根据风险分级的结果,针对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建立相应的预警和控制机制。

2、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种类和自身的风险处理能力,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应该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如风险规避、风险化解、风险遏制、风险转移、风险消减、风险分担、风险自留等。

3、风险控制反馈与评价

由于风险具有随机性和不可确定性,因此必须对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要随时关注分析,要力争作到早发现、早控制、并及时反馈风险控制效果和评价,直至风险消失或减小到可控范围内。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修改和完善风险管理计划和措施。

四、结语

在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不仅有助于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而且对于后续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也能起到积累资料和借鉴作用。风险控制体系在不同项目实践中的运用和不断改进,可以对提高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S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4-0111-01

1.引言

土木工程建筑企业一般而言具有投资较大,周期较长,整体性较强,涉及比较多的东西,在许多项目中的实施不可避免的变化实施施工合同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环境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工程很容易变更,总体而言变更的情况有以下两种:一是传统的工程变更形式的简单变更,二是包括不可抗力还有业主违约等因素所引起的被动的工程变更。众多类似的这些影响因素导致项目变更对整个建筑项目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导致项目的延误、投资失控,返工,甚至是劳动和机械损失的效率。本文着重分析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变更的风险因素,施工环节为主要研究过程,同样对于其他项目工程变更控制也起良好的作用。

2.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一般是指在建设程序,结合项目的内容、数量的协议签署前,按照施工质量要求和变化相关的标准,不断变化的条件和新的业主变更施工合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项目风险及其类型

3.1.项目风险

项目风险是指投资项目前期已经对项目市场、技术以及经济等进行预测,但是因为诸多风险因素而导致预测成本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情况和预测情况有所偏差,以至于项目发生损失。建设项目风险的特点有:风险的客观性和必然性、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可变性、风险的相对性和风险的阶段性。

3.2.风险类型

3.2.1.业主风险

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业主和承包商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业主的风险是:投资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政治风险、自然风险、管理风险。

3.2.2.承包商风险

承包商的风险应由承包商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承担,除了业主的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不同阶段的风险是不同的。

3.2.3.其他风险

合同风险与人员风险管理。本合同的条款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原则。

承包商善于通过合同管理寻求自己的利益,不善于管理合同的承包商无法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要学会使用合同条款,使自己的利益得到维护,获得渊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承包商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所有的损失只能由自己承担。

在整个项目工程中,不论大小不论时长,对于人员操作,要求真的是非常高的,如果业主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一般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的素质没有达到标准的话,那么一个项目的质量基本上是完全不能保证的,一个团队也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功的。

4.风险定级

风险和损失是息息相关的。按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风险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后果可以被忽略,所以可以不采取相关控制;二级,后果较轻,不至于造成某分项工程的破坏,可适当采取相应措施;三级,后果严重,会造成某分项工程的破坏并有人员伤亡,必须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四级,灾难性后果,应立即排除。

5.风险控制和管理

5.1.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为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在施工进展过程中应收集和分析与风险相关的各种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对其进行监控并提出预警。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第9部分“施工管理”的“9.1”规定可供其他工程建设参考。应完成一下工作:建设各方施工风险分析及职责划分、制定现场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实施制度、编制关键节点建设风险管理管理专项文件;编制突发事件或事故紧急预案。

5.2.风险管理的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

施工风险管理过程包括施工全过程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和风险控制。风险识别的任务是识别施工全過程存在的风险,其工作包括:收集与施工风险有关的信息、确定风险因素、编制施工风险识别报告。

任何一个风险源都不能够被忽略,可能一个小小的风险源,但是日久天长必定会形成许多许多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风险。因此,风险评估是很重要的。

对于重大工程的风险,承包商在面对时一般会避免,也就是说采取回避的方法,承包商可能会完全采取放弃投标的方式,进一步将目标转移到那些风险相对比较小的项目进行投标;当承包商承担了高风险的项目,这时候呢通过改变工艺或原材料的方法,往往可以使风险状况得到改变。

风险转移,指任何一方通过合同协议,把自身风险率或风险量较大的工程转移向并非保险业业内人士的人,风险转移也可以通过买卖契约、分包合同、联合经营的形式,使风险所产生的损失法律责任被转移。对于风险所造成的财务损失负担,则也可以通过寻求外来帮助来化解危机。就好像当土木工程工程建设合同条款中涉及许多具体的问题时,合同双方就会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写清楚,例如因发在施工期间材料价格有变动时,总价由发包方承担,当然,潜在的风险损失也可由发包方通过合同条款被转移给承包方。

6.重视管理,积极应对

6.1.建设项目工程变更前期相关工作要得到重视

在项目开始前可以去工地现场看看,考察考察。弄清楚确切的施工情况,并且保证施工的环境和条件,事先分析可能会导致影响目标偏差的各种因素,然后根据这些我们已经分析出来的因素,继而产生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对可能产生变更的项目报相对来说更低的价格,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变更取消该项目或减少工程量,这也是使其他项目价格得到提升的一种方式。重视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变更前期相关工作,使工作特征被更好的明确,也使土木工程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6.2.积极面对风险

项目团队要提前进行一个彻底的计划,在每个有必要行动的时候就行动变更计划,尽量不可预见的情况下,那么倘若这种变化真的是不可预见的,项目团队应积极主动应对,千万不能消极,沉着冷静,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携手一起面对风险,渡过难关。

作者:杨朝廷

    参考文献 

篇3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66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9- 0107- 02

1 前 言

建筑企业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承接或实施工程项目的现象在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在对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工程项目合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

社会资源参与项目合作的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不规范形成的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反建筑法和招投标法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是因管理不到位项目不能履约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包括成本经济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等项目履约风险。

引进社会资源参与工程项目合作要以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现有力量进行加强和补充作为出发点,必须坚决杜绝以包代管的行为发生,像规范的连锁经营企业一样将企业文化、管理标准、工作流程覆盖到企业所管辖的每一个工程项目。

引进社会资源参与工程项目合作绝不能以降低企业标准为代价,我们要以一种规范的管理输出模式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以实现企业做强、做久的长远目标。笔者所在企业将所有引进社会资源进行合作的项目统称为管理输出项目。建筑施工企业应对相关文件、规定、合同协议等进行清理,不得再有联营、合作、整体工程分包之类的提法和做法。

下面谈谈管理输出项目风险的防范及控制措施。

2 工程信息管理

企业营销人员获得工程信息后,要对信息作初步的判断和筛选。第一,对工程规模进行选择,如根据企业的发展定位对工程规模的限制条件:除长期合作的客户,安装、装饰、爆破等专业性较强的工程以及标志性建筑等特殊工程外,特级企业原则上不承接预计造价5 000万元以下工程,一级企业原则上不承接预计造价3 000万元以下工程,二级及以下企业原则上不承接预计造价1 000万元以下工程。第二,要落实项目的资金来源和投资性质。第三,要落实工程项目建设的合法手续进展情况。第四,要调查建设单位的诚信情况。

3 项目发包条件分析

对信息进行筛选后决定继续跟进的项目,要尽力落实项目的基本发包条件,包括项目资格审查条件和发包合同条件。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第一,公司融资、垫资能力能否满足工程需要;第二,公司是否接受项目要求的工期、质量等级与检验评定标准、工程范围、取费标准、工程款支付等条件;第三,公司人员、技术、装备等资源是否能满足建设单位要求。

在对项目基本发包条件进行落实后分析评估承接实施该项目所需的公共关系、投标成本、资金要求、投资回报以及实施后的社会效益等,根据综合评估并结合企业实际决定是否进一步跟进,如决定进一步跟进则应做相应的投标策划,投标策划主要研究制定如何保证中标的措施和如何确保实现预期的合同条件以及如何保障履约的实施准备。实施准备需要落实各种资源准备,是投标策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投标策划一般包括: ① 落实该工程项目要确保中标并达到预期合同条件需要动用那些社会资源和公共关系; ② 预测该项目公司计划投入的资金和实现的回报,根据公司投资计划决定该项目是否引进社会资金或采用其他融资方式落实资金进行启动; ③ 落实启动该项目所必须的人力资源准备、技术装备准备等。

决定是否采用管理输出模式实施工程项目,主要依据投标策划及实施准备所需整合的社会资源的情况进行决定。

决定采用管理输出模式实施的工程项目,新启用的承包人要先进行资格审查,已启用过的承包人要建立信誉档案,只有资格审查或评审合格的承包人才准许实施管理输出承包工程项目。对于近3年在企业承担过类似规模工程项目的承包人,考评档案中无不良记录的可作为合格的承包人。采用管理输出模式承包的项目应按以下要求对承包人进行评审:

(1) 承包人的诚信记录:从业经历有无不良记录。

(2) 承包人实力证明:存款证明或相应资产证明,原则上不得低于所承包工程项目总造价的10%,以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能顺利履约。

(3) 承包人管理能力证明:承包人熟知并接受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承包人或其委托人的执业资格和类似工程业绩应符合要求,如承包人为企业法人或自然人不符合条件时,承包人可采用委托人的方式实施项目,承包人的委托人可由承包人推荐或由企业委派,如承包人采用委托人方式必须向企业出具其委托人的授权书和担保承诺。

根据承包人的实力情况和管理能力情况决定管理输出的具体方式。① 承包人有公共资源但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不足时的管理输出模式;② 承包人有公共资源和足够的资金实力但管理能力不足时的管理输出模式;③ 承包人有公共资源和足够的资金实力同时也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时的管理输出模式等。

4 管理输出项目组建要求

管理输出项目组建基本条件:

(1) 项目承包主体合法,即不得采用转包、违法分包的形式签订分包合同,工程项目承接以后,除按规定允许专业分包的工程以外,所有工程项目一律以内部承包的模式组建项目部。

(2) 项目部主要人员上岗条件合法。

(3) 项目部主要人员劳动关系合法。

工程项目部主要人员指项目经理、执行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

管理输出项目对主要人员的具体要求:

(1) 具备所担任工作岗位的从业资格及工作能力。项目实际承包人可采用由委托人担任项目经理并与企业签约的形式,实行委托人形式时项目实际承包人作为项目担保人,可约定项目的资金及成本由担保人进行监控的方式来保障项目实际承包人的合法权利。

(2) 与企业有合法的劳动关系并缴纳社会保险。合法的劳动关系包括:①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③ 完成一定工程任务的劳动合同; ④ 借调协议。

(3) 管理输出项目的现有人员不能满足组建要求时可采取项目部和公司共同面向社会招聘的方式引进,新引进的人员原则上采用完成一定工程任务的劳动合同或借调协议两种方式完善劳动关系。

(4) 采取面向社会招聘方式新引进的人员必须通过企业相关部门组织的管理程序学习和培训并合格后才能上岗。

5 管理输出项目性质要求

企业联系的国外工程、BT工程、BOT工程和EPC工程原则上不得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承接,不管是采取任何一种管理方式承接都必须经严格的评审后才能进行投标工作。

6 管理输出项目投标阶段的资金管理

(1) 投标前已确定采取管理输出承包的项目投标阶段所需的资金及费用由承包人承担。

(2) 施工企业开展营销工作,应注意和规范工作流程。

7 管理输出项目投标文件的制作及报送

管理输出项目由项目部编制投标文件,所有资料应由市场经营部门组织审核并存档。在全面审查能否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时,重点对经济标进行审查,经济标的报价,必须以科学的成本测算为基础,确保企业风险可控。必须按规定格式提供成本测算资料,成本分析资料须按单位工程进行分析并汇总,包括:资金收支计划及融资成本分析、人工费成本分析、工程实体材料成本分析、工程辅助材料成本分析、措施费成本分析、工程机械费成本分析等。

8 管理输出项目的合同履约管理

(1) 管理输出项目管理费收取严格执行以工程总造价为基数,管理费上缴不得低于最低标准规定。

(2) 管理输出项目须向施工企业提供履约担保,工程项目基本确定后、进场前应落实项目启动资金,原则上不得低于所承包工程项目总价的5%,项目启动资金可用于缴纳业主保证金、支付人工费、材料费等。工程动工后项目启动资金可转为履约保证金,原则上承包人向施工企业提供的现金保证金不得低于实际收取工程款的1%,该现金保证金不能以向业主缴纳的保证金或其他保证金进行抵扣并于项目无债务且经公示后退还。

(3) 管理输出项目需要办理履约保函的,承包人提供的保证金根据承包人的信用记录和项目条件进行确定,原则上保证金不得低于保函金额的30%,并按保函金额和期限向承包人收取银行贷款利息。

(4) 管理输出项目为了保障项目管理人员的利益,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团队的能动性,应根据项目情况测算并明确项目部管理经费标准,项目部管理经费总额原则上不得低于工程总造价的2%,并由施工企业指定的项目主要管理负责人掌握使用。

(5) 根据总包合同条件对管理输出项目进行全面预算化管理,根据成本测算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对项目成本进行监控和预警,对项目部的劳务分包、专业分包、材料采购、设备采购及租赁等经济合同建立合同履约管理信息台账,对履约全过程进行有效掌控。

篇4

工程建设监理是指具有工程监理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受业主企业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经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监理委托合同及建设工程的其他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专业化的监督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当前在工程建设监理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监理业务最终达到的效果与预期监理计划目标存在一定的偏离度,而工程建设监理面临的主要风险就在于此。这是由于工程建设监理的实现是基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是基于和业主方、承包方、设计方共同存在的环境的,不但工程建设项目本身的综合性、复杂性会给监理企业带来风险,项目各参与方也会给监理企业带来风险。为此监理企业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在保证自己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为工程建设建设项目提供良好的监理服务,助力于工程建设建设的成功。本文为此具体探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质量监理风险管理。

一、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工程在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施工准备、建设实施、后期运行等各阶段、各环节、各因素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控制。按工程项目施工的阶段性,质量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1 事前控制

在施工前认真做好施工组织工作,做好技术资料准备工作,做好对原料、设备等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工作、做好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质量鉴定和施工工艺的组织论证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认真对待由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2 事中控制

积极的对待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对发生无法预测的施工质量问题,做到不能在事前控制,但一定要在事中控制,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化,造成无法返工或因返工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

3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对完成施工、形成产品后的质量控制。应按国家有关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检查,才能使整体的建设工程质量让建设单位满意。

二、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质量风险

结合工程建设监理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人与物相关方造成的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员的影响

人是指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避免产生失误。在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人对质量的影响:(1)领导者素质;(2)人的理论技术水平;(3)人的生理缺陷;(4)人的心理行为。

(二)材料设备的影响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设备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实现投资、进度控制的前提。在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中对材料设备质量控制应着重于以下工作(1)进行市场调研,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2)进行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3)加强材料设备的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设备质量关;(4)重视材料设备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设备。

三、工程项目建设中质量风险的监理控制

(一)人员的监理控制

一个项目的质量不但与参建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关,而且与对参建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关。因为参建人员的构成复杂,他们的工作层面、特点都不相同,只有有机地组合起来,才能使总体技术水平达到最好。

(1)管理层参建人员控制

对于目标各异的管理层人员,首先应采用谈心交流等方式了解不同人员的目标,区分各个目标分别设定激励、约束方式,给予他们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充分授权、委以重任,发挥其聪明才智与创造性潜能,尽可能少地使用物化条件的约束。注重项目部文化氛围的形成,加强交流,使各领域、各层次的员工、共同发展。如对青年员工,适当调换工作角色,扩展其实践机会以丰富其阅历,并逐步增加其工作担子;对为项目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采取开会表彰等公开方式使其感到自身价值实现、获得他人的认同;在工作之余适当安排周边观光旅行活动,开阔其视野,帮助其熟悉周围环境,促进相互间沟通。

(2)技术层参建人员管理

与简单的劳动者相比,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拥有较高的学历,掌握着关键的技术,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所以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尤为重要。(1)实行弹性工作制。技术人员从事的是思维的脑力劳动,从事的工作是知识需求和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所以技术人员的工作,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其生产力指标,主要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对其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应该根据工程项目和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弹性的工作制;和包含弹性的工作时间、工作办公地点等。(2)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薪酬体系。技术人员的成果难以衡量,我们可以根据技术人员的能力建立薪酬体系。胜任力是在工作或情境中产生高效率或高绩效所必需的人的潜在特征。必须让薪酬与绩效挂钩。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可采用上级、同事、专家三方评价的方法,力求绩效评价的准确性。

(3)作业层参建人员管理

对于目标较单一的作业层人员,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物质报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应仅限于工资总量的增加或减少,可适当以增加补贴、改善劳动条件等目标进行诱导,少批评多赞许,提高作业人员的积极性。

(二)材料设备的监理控制

工程建设中,大量的专业设备以及材料的投入使用,使得设备管理尤为重要。加强设备材料的管理,有助于项目质量的保证,最终使工程项目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设备的订购采购管理

任何一个项目的施工,都不可避免地需要采购一些必备的设备,为此,必须首先要把好设备的采购关。采购设备的价格,应根据产品成本的核算,由供需双方商议确定。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选优、择廉、货比三家,确定设备的采购价格,保证质优价廉。在选择厂商方面,要严格按照设备采购计划确定的数量、质量、性能等要求,并要求生产厂家严格按技术文件制造生产,保证采购计划的如期落实,规范设备采购、结算等工作程序。

(2)设备材料的现场施工管理

设备材料到场后,由项目设备材料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技术部门、试验部门参加,根据合同要求和装运清单,点验主体及附件数量,检查设备外观质量、标识、使用说明书,调试运转,填写验证记录,办理交接手续。未经调试验收合格的设备不得投入工程使用。主要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持证上岗,并在设备的明显位置标识管理编号、名称、规格型号、操作人员、状态,检定日期、有效期等。同时设备例行维护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设备维护可以消除部分早期故障,发现大部分故障现象,同时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延长设备寿命,根据机型和使用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设备例行保养细则,作为操作人员执行例行维护的指导文件,明确什么时间、什么部位要进行维护。其次把例行维护的责任落实,根据项目工程的不同情况,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篇5

当今国际呈现欧盟、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多极发展的局面,大家均为了谋求经济发展而摒弃了战略竞赛的敌对状态,虽然存在资源掠夺和局部地区战争的不稳定因素,国际政治格局还是相对均衡稳定的。在国内,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改革开放的胜利,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人安居乐业,国内的社会环境在长时间内可保持稳定。反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与欧美大国之间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他们为了保护国内经济会设下贸易堡垒,并企图施压令人民币增值。这主要体现在金融汇率波动比较大,通货膨胀率增大。这些均是政治、社会风险转化为经济风险的表现。

经过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分析,成果已经出来了。项目标的具体化,投资额也可得出概算造价。接下来就是制定承包合同,监督承包商如约建设项目,并最终达致合同要求。工程合同涵盖了监理合同、土建合同、机电合同、装修合同及其他配套的合同。对于多个参与建设的主体来说,应该在各自承包范围内承担各自的风险,所谓“风险分散”。发展商作为投资人,主营业务遍及投资、生产、销售等流程。因此,他承担了来自大自然、社会、政府方面的风险,这应该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已经预测并设定接受程度的。发展商购买所谓的“建筑工程一切险”,就是采取“风险转移”的办法,把合同执行期间超出发展商能力所致的、宏观和发生概率不大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发展商从招投标开始,直至与承包商签定工程合同,为保全起见也必须要求承包商显示诚意,由承包商以保证金、信贷的形式向银行抵押,由银行作为担保人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甚至发展商要求承包商开工前即提供备料款保函,才拨付备料款。当承包商无意中标或无力完成工程时,则由银行负责赔偿发展商的损失。

在这里,投标保函的金额由发展商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概算大小自行确定,履约保函则一般为合同造价的5%。备料款保函的额度一般为合同造价的10%。建筑项目现场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境,意外造成生产物资损失或人身伤亡的发生概率是比较高的,需要总承包各方齐心协力,搞好安全生产管理。除承包商制定安全风险概率分析和应急预案,为了防止万一,发展商要求承包商向保险公司购买“雇主责任险”,保障承包商现场施工人员的利益。甚至于防止承包商的过失在现场内外造成其他非施工物资损失或人员伤亡,也要求承包商购买“第三者责任险”。这些都是“风险转移”的形式。建筑项目的实施阶段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法律方面的风险。正如上述提到的,外贸关系紧张、金融汇率波动均影响建设物资的供应。如2004年我国各地的基建项目全面铺开,钢材、水泥等材料一时紧俏,又适逢国际市场供应量短缺,价格成倍的增长,已经完全超出了发展商、承包商的承受能力。当时,不少项目不得不停工观看。如果采用了固定价格包干的合同形式,只会令建设停滞不前,这已经不是单方面可以承受得起的。因此,对于材料价格应该划定范围,超出范围的承包商有权索偿。至于甲供材料,如为境外采购的则需要分析汇率变化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时候定购。发展商对于材料价格增长或者增加工程量等可能发生的情况,通常采取“风险备用金”的方式,留存一定额度的费用包含在工程造价当中以作备用。此外,对于承包范围、节点工期要求、竣工质量标准等要素也必须明确清楚,尤其对一些关键的部位、工序或工艺均必须细化,务求保证条文的严谨,避免双方产生争议。

影响建筑项目的顺利开展,原因大多来自于承包商。在技术和管理上,承包商应该是有能力做好的。但由于实际上承包商把工程分包,因为挪用资金而产生劳资纠纷、材料款无力支付等现象比比皆是。对此,应在合同中制定相应的惩罚条款,以督促承包商好自为之。如合同中规定资金的流向,将是保障项目顺利进行最有效的办法。建筑项目的风险管理是“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只有重视这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才能减弱损失。(本文作者:袁智坚 单位:广州南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篇6

中国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182-02

多年来,我闻从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一直在深入探讨提高建设项目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最有效途径,尤其是当前我国政府审计正在拟订出台建设项目审计准则,而制定准则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降低建设项目审计的风险。本文拟就当前建设项目审计所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控制,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我国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的分析

1.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导致的审计风险。由于审计机关对基建项目审计在事后进行,审计人员无法做到对建设项目全方位跟踪,尤其是对隐蔽工程只能依靠建设单位的签证来核算;同时,对建筑设备和材料的价格,审计人员也无法做到逐一做市场调查。如果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从工程立项之日到竣工结算缺少有效监督和记录备案,造成工程资料的缺失和失实,就会导致报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从而增加了审计的风险性。其具体表现是:

(1)工程项目施工前期组织管理薄弱。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是从建设项目的确定到开工建设以前进行的各项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但目前很多建设项目都缺乏认真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建设单位负责。工程管理的领导班子缺乏专业知识,临时组建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组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项目决策、工程概预算审查和施工管理方面都缺乏足够经验。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发生违反工程建设基本规律的问题。二是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审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工程预算和竣工决算上,致使工程设计的造价缺乏有效的监督,在以后的实施阶段,投资总额难以控制。上述问题都会给审计带来一定的风险。

篇7

前言:建筑业不仅仅是第二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具体的应用环节中也应当健全其制度体系,并实现项目对象风险的有效预防。伴随着社会实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中孕育着的风险因素与不确定因素也应运而生,并且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得到了日趋提高的重视与关注。

一、建筑工程项目及其风险的理论识别

(一)建筑工程项目

建筑项目工程的定义,存在着狭义与广义之间的判别与论断。其中狭义的工程项目单指建筑企业具体施行的技术活动业务,指具有一个设计任务书和总体设计,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管理上具有独立组织形式的工程建设项目。一个建设项目往往由一个或几个单项工程组成。而广义的项目意义除了这一层指向外,还存在着工程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等不同类别与差异之分[1]。工程项目关乎到企业的效益获取,更涉及到百姓的物质需求,因此在项目施工中与其具备解决风险的能力,不如直接做到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二)风险的理论识别

由于工程项目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对于这些内外因素,从事工程项目活动的管理者往往认识不足或者没有足够的力量加以控制,便会滋生风险的酿就及生效。所以说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中,首先要做好的工作便是风险的理论识别,这种识别过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分析共三个部分[2]。

1.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首先要完成针对风险本身的全面识别,方才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安全而有效,并提高生产效率。对工程项目风险做到有效识别,需要领导部门通过权威理论的有效认定,并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才能正确做到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常用的识别方法主要包括情景分析法、图解法以及德尔菲定律法则等等。经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结合以自然因素与企业体制自身因素,实现整个施工过程的统筹规划与制约。风险识别具有单一指向性的特征,在具体的识别过程中需要做到对单位风险实现有效验证和界定,并为风险对象的防御措施提供有效的借鉴案例与参照模板。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二步,也是更为重要的一步,它实质上是对风险识别的进一步深化的具体过程。风险评估溯及到工程项目中,即泛指采取科学的理论方法将辨识对象按照其潜在影响的轻重加以重新排序,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国做到有的放矢,并在分清主次的前提下进行更有能动效果的施工。风险评估方法大致可分为调查表专家打分法和运筹学及相应的数学方法这两大主要门类。通过精密的计算进行对所有环节的准确验证。所以说风险评估针对的是可能危及工程项目的所有风险,而风险识别仅仅指向单个的、具体的风险。

3.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最具分量的一大工作环节,而且在理论层面上需要最为深邃的介入与筹备,才能做好这一步的工作。风险分析是指在风险评估过程得出结论,具体针对这些影响性大的风险因素,运用一定的计量方法进行深入而又有效的分析。蒙特卡洛模拟法在风险分析的过程中最为通用的办法。具体方法是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随机变量函数发生器,进而产生一定随机数的概率模拟,用标准差检验结果,最终实现确定模拟的可靠程度[3]。这种方法主要在于将待求的风险变量当作某一特征随机变量,通过某一给定分布规律的大量随机数值,算出该数字特征的统计值,最终核算出风险变量的近似值。因此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基础,而风险分析才是所有管理过程中的关键。

二、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一)风险规避

工程项目中实现风险的有效防治,固然要耗费不小的成本。而建筑施工往往要以节约成本为第一要义,所以在针对风险的防范过程中,处于节省成本以及开源节流的考虑,对风险采取规避的策略与态度,通常是企业首选的考虑措施。溯及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主要体现为通过项目计划的变更,实现对潜在风险的彻底回避,保护项目目标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竣工,并得到质量上的保障。这种方法可以在不浪费任何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对风险的防范,但由于其消极的本质,所以在市场环境中不可能完全做到万无一失。虽然节省了成本,却也意味着消失了潜在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一种风险被防御住,转而会诞生出另外风险[4]。

(二)风险缓解

与风险规避的举动与措施体现出较大的不同,风险缓解体现出一种积极与主动的姿态,通过面对与控制的方式将风险影响达到概率最小化的过程。但同时这也就意味着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并可能会增大施工的预期投入规模,因此企业与承包商都应测算拟采取的预防措施所需要的费用。此外还应在最坏打算的层面和角度上,做到最大限度的分析与考量:一旦预防措施不成功,风险发生后应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损失,从而使风险损失最小化。因此,风险的缓解需要企业摒除报喜不报忧的态度,做好随时发生损失的应急准备。

(三)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的防范方式主要体现在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将风险及其所带来的后果直接转嫁在其他市场环境当中,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设法将某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进行应对的权利转移给第三方。这种方法与控制的办法最为有效,但是也比较容易受到企业的排斥,只有万不得已才能够勉强执行的策略。因为这种防范风险的方式不但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支出,还要做到在市场行情中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与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技巧。风险转移可以分为风险分散、非保险风险转移、保险风险转移等几种主要方式。但是和风险规避一样,转移风险并不能彻底实现对项目风险的完全消除[5]。

(四)风险自担

顾名思义,风险自担就是面对所有的风险采取全面进攻的防范与控制的方针策略,并以企业财务体系为支撑和保障,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绝对维护。由于这种行为具有孤注一掷的特点,所以在做出自担风险决策前,应考虑企业自身自担风险的最大能力限度,并要铺设足够的后路如预留应急费、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等。在实际操作中,对风险针对性地解决治理,可能是最为有效的策略,但其中所要耗费的成本也可能远在以上三种措施之上。

结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足以支撑着整个工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甚至决定着工程效果的好坏与质量的高低。因此建筑企业一旦经历具体的项目活动,要在理论布局中严密恪守“木桶原理”的应用原则,将项目的风险因素考虑周全,这才是建筑企业成熟的经营理念的根本体现。

参考文献:

[1]史辉情.浅议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现代商业,2012,3(5):94-96.

[2]曹君.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1,6(12):174-175.

篇8

一、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风险控制以及有效监管的必要性

公路建设项目具有较大的投资金额、较长的建设周期、较广的资金使用涉及面。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银行等,各资金主体都从本能上要求对建设资金进行使用管理。一般情况下,公路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在3~5年之间,特殊情况下会在5年以上,要想保证工程顺利推进,在建设过程中合理分配和管理资金就显得尤为必要[1]。同时,要想保证按期按要求完成工程,就必须在建设过程中对所涉及的各方的资金使用行为进行良好的规范,包括贷款方、投资方、施工方、建设方等。

二、公路建设项目资金风险控制以及监管的薄弱环节

1、资金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公路基本建设项目由于缺乏健全的内控制度或没有认真执行内控制度而出现项目建设办负责人只重视工程进度而忽视工程建设资金安全的现象,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项目建设办负责人常常会冒风险向承包商大量借款,几乎完全无视制度的存在。建设单位会在向承包商大量借款的情况下产生极大的财务风险,比如,如果承包商不讲诚信、具有较差的履约能力,那么其从建设单位得到工程借款之后可能会将这些款项用于支付非本项目的各种费用等,从而对建设单位的资金管理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2]。

2、资金使用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自筹资金、国债资金等是公路建设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中向银行借款筹集是大部分的款源,而统借统还的管理方式是一些地方管理银行借款资金的主要方式,它使各工程建设资金及时用到各工程项目得到切实的保证,有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3]。但是由于一些项目建设办的财务人员没有成本核算意识,在申请资金的过程中经常一次性大量或频繁申请,无视本项目对资金的实际需求,资金到位后,又没有进行及时的计量结算,因此在建设项目的银行账户上沉积了大量的工程建设资金,大量的资金在较长的沉积时间的影响下被闲置,这一方面使筹资部门筹集工程建设资金的压力增加,另一方面也使贷款利息支出无法被项目取得的存款利息收入所抵销,从而造成工程建设资金无法很好地发挥其使用效益的后果。

三、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风险控制程序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要求对风险进行科学、系统、持续的识别、归类等。要想有效控制风险,就必须有效识别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潜在风险。因此说风险识别就是分析风险,并采取有效对策规避风险的一个重要步骤。探测和控制是这一环节的重点,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它一方面能够有效鉴别风险,另一方面能够将系统内部迫切需要深入设计和改进的领域发掘出来[4]。

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要求量化公路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其所带来的损失,主要作用是将风险识别和风险对策决策有效连接起来,系统分析风险,将有效的依据提供给风险对策决策。风险评价能够对风险事件的几率进行有效的预测,同时也能够对风险事件对建设工程目标的影响进行有效的预测,比如,资金注入是否到位等。

3、风险对策决策

(1)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对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有效的避免并将其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就爱那个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风险回避和损失控制是其主要主要内容。风险回避的前提是放弃受益的可能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消极对抗风险的措施,不能过多使用,否则可能引起更大的风险,因此建设企业应该把握好度。损失控制是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2)风险自留

从本质上来说,风险自留是一种财务管理技巧,指业主对项目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进行自行承担。计划性风险自留和非计划性风险自留是风险自留的主要内容。计划性风险自留是指风险控制人员在系统、科学的分析和定性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转移和控制潜在损失,预留足够的能力承担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非计划性风险自留是指风险控制人员对潜在的风险无意识,没有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控制风险,是一种极为被动的行为[5]。

四、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风险控制以及有效监管的方法

1、加强资金管理

(1)决策环节

建设单位应该在对项目年限、概算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将年度预算制定出来,并具体规划工程费用、征地费用、建设费用等,细化到月支出预算,并在每个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在实施预算的过程中,各部门应该对预算进行彻底的执行,如果支出超出了预算,则应该对原因进行认真的追查,如果造成预算超支的原因确实是因为不可抗因素,则应该集体决定是否拨款。

(2)资金使用环节

资金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资金使用,应该对各项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建立健全领导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等各项监督机制,首先,加强领导干部监督,要求领导干部严格监督和深刻资金支付的数额、用途、投入情况等,在源头上将多支、错支、虚假支出等行为降低到最低限度;其次,加强部门监督。部门之间应该合理分配资金的使用,将部门、员工的资金管理责任明确化,有效划分资金使用的范围、程序等,从而促进一套多层次、立体化的资金监督体系的形成;再次,加强财务监督。财务管理部门应该认真审核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每一笔支出,包括资金的额度、用途及真实性、合法性等,同时有效控制资金的支付方式及聚到,从而将资金支付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2、加强制约机制

首先,加强岗位制约。在重新设定岗位是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分别管理会计与出纳、经办与审批等,从而是他们的权利相互制约;其次,实行手续分管制度。由两个部门分管银行的预留印鉴,分离管理和使用银行预留印鉴的职能,如果有财务人员发生岗位变动,如离职、调任等,相关人员就应该及时审核资金,查封之后对库存的现今进行移交,并及时更换银行的预留印鉴,从而对资金管理交接的过程中出现脱节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再次,加强对资金的保管。运用限额制度管理库存内的现今,杜绝坐收坐支的现象,从而对不法分子盗取资金的行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6]。

3、加强汇集队伍的素质建设

首先,面对急剧变化的新形势,会计人员应该努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显著提升,对新会计准则、风险控制办法等进行认真的学习;其次,对资金管理的方法和规律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优化资金分配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作用;再次,提升法律意识,对国家颁布的财经法规进行严格的执行,全面管理资金,使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到切实的保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投入的资金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风险控制和有效监督的认识力度,积极采取各项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资金风险控制和监督水平的显著提升,从而顺利完成工期、投资等各项指标,使工程质量及项目的整体效益得到切实的保证。作为公路管理局财务人员,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风险控制以及有效监管方法,为社会主义公路建设等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左美云,周彬.实用项目管理与图解[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姜青舫,陈方正著.风险度量原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3]张会敏.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问题及措施[J].现代商业,2009;(21):138

篇9

一、项目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某建筑工程项目规模巨大,工期持续时间较长,初步估算有两年半左右,因而整个项目将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工程建设项目前期,承包商和业主双方事先已经预料到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某些因素以至影响项目的实施。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双方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做了一些特殊的规定。确定在以下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只要施工单位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建筑工程的工期可以顺延而不需要向建设单位交付任何罚款。这些因素包括:

1.工程量变化和设计变更;2.非乙方原因停水、停电、停气影响施工造成停工;3.不可抗力(指战争、动乱、空中飞行物体坠落或其他非甲乙双方造成的爆炸、火灾、以及协议条款约定的等级以上的风雨雪震等对工程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4.基础施工中遇到不可预见障碍物或古墓、文物、流沙需处理;5.甲方材料供应不及时,甲方未按时拨付工程款及甲方代表签认同意给予顺延的其他情况。这样就避免了由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给项目带来的直接损失。然而由于不影响既得的利润,因而项目经理更关心的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而不是项目的工期进度。所以目前关于对建筑工程项目工期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很少会在实践当中对项目工期进行严格的估算和严格的控制。而事实上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对施工的费用有直接的影响,工期的延长会使建筑工程项目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项目整体的费用。因而合理地对建筑工程项目工期评估,在可能的范围内估算出项目的工期,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和顺利完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项目风险因素的识别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而影响它的因素很多,而且各不确定性因素所引起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也不相同。不确定性因素识别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横观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纵观项目建设的发展过程,将引起不确定性的极其复杂的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认识的基本单元。在众多的影响中抓住主要因素,并且分析它们引起投入产出变化的严重程度。常用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其中代表性的专家个人判断法、智暴法、德尔菲法)、故障树分析法、幕景分析法以及筛选―监测―诊断技术。在工程建筑项目中,常见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土地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材料和设备缺陷、设计范围不完整、设计结果有缺陷、设备发生改变、劳动生产率发生改变、承包商失职等。

三、不确定风险因素对工期的影响

不确定风险因素包括经营因素、行业因素、市场因素三种因素。这三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施工项目的工期,但在当前的国家宏观条件下,三者起到的作用对项目工期的影响程度是有很大差别的。其中经营风险对建筑项目的工期影响程度最大,是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确定性风险影响程度最大的。下面对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工期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具体阐述。

1.气候因素。建筑施工主要在露天、高空、地下作业,气候环境等因素对施工工期和施工安全影响较大。如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超标准洪水、地震、暴雨、飓风等。

2.设计发生变化。采用新技术,设计工艺发生变化,设备缺陷等。

3.设备失效。(1)施工工艺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建筑物具有极强的单体化和个性特点。由于设计经常改良,因而施工工艺也必须不断创新,这样,建筑的施工工艺就面临“第一次可能失败”的风险。(2)设备故障。

4.劳动生产率。(1)施工队伍素质。(2)劳动用工配套性是否合理:一项工程项目需要许多专业的公众共同完成。诸如泥沙工、木工、钢筋工、电焊工等数十种之多。虽然企业在配备工人的时候,都是城市建筑式地配套招用,但由于本建筑工程规模大,故此,需要多个队伍,因而各个工种在配备方面的配套是否合理是不好预料的。(3)劳动用工动态性:劳务作业是否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所确定的施工时间进场作业,并能保持计划设定的作业效率,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施工任务,经过作业交工或交接验收之后,即时撤离施工现场。

5.材料延误。(1)材料质量不合要求。(2)设备供应的不确定性:建筑工程常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钢材、木材、水泥、砂石料等。这些建筑材料在国内市场上供应充裕,但是,由于生产厂家数量众多,同样的材料质量差别大,建筑公司使用不当,可能会影响施工工程质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建筑材料的价格不确定性:建筑施工项目总承包的中标价格,包括了建筑材料的价格。由于建筑项目的施工周期比较长,建筑材料的价格可能变动,如果上涨便会减少收益。(4)当地的运输条件差。

6.地基状况。勘察资料未能全面正确解释工程的地质情况,这种因素影响更是不容忽略。

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于工程项目的各个活动之中,作用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由于不确定因素对项目工期的影响,使得传统的项目工期控制方法无法进行。

四、工期风险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可以对施工过程中影响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控制,从而使得项目的工期得到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必要时候可以采取如下的抵御风险的相应对策。

1.尽量使项目在操作过程中、在组织结构上达到很高的要求,更主要的是要在软件建设上满足要求。包括:具有满足工程总承包要求的人力资源,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合格的设计能力,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能力,在国内外市场中采购机械设备、成套设备和建设物资的能力,足够的工程总承包协调能力,善于利用社会中介组织的能力,应对风险能力,先进的企业文化等。2.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竞争,依法签约和索赔,依法维权,依法经营,依法抵御风险,依法进行融资和结算等。3.实施人才战略,进行学习,向员工灌输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建造师知识、风险管理知识、合同管理知识、经济知识、金融知识、保险与担保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使企业具备大量有技术、懂法律、懂战略、会经营、通外语、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级项目管理人才。4.及早颁布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法规,颁布工程保险与担保的法规,制定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规范,编制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手册,建立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5.积极采取技术性对策,回避、减轻、预防、分散和自留项目的风险。一是项目回避风险的对策。如果对项目威胁太大,风险量和发生的可能性都很大,企业难以承担和控制风险,便应当在承包之前放弃承包或在实施之前毅然放弃项目实施,以免造成更大的风险损失。制定并执行企业制度,禁止实施某些活动,依法规避某些可能造成风险的行为,也是风险回避的有效对策。二是项目减低风险的对策。这种对策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发生后的损失量。对于已知风险,可动员项目资源予以减少;对于可预测和不可预测风险,应尽量通过假定和限制条件,使之变为已知风险,再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风险可以被接受的水平。三是项目预防风险的对策。采取技术组织措施预防风险对策的作用有三个:防止风险因素出现;减少已存在风险因素;减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四是项目分散风险对策。把风险分散给其他单位,包括业主、分包人、合伙人、投资人、供应商等。五是项目自留风险对策。即将有些不太严重的已知风险造成的损失由自己承担下来。但是自己必须有能力,有应急措施,有后备措施,有财力准备。

篇10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各大型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

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2.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则。

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等级,就需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一般原则是:(1)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2)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3)对极不可承受的风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风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风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稍加注意,不必采取措施。

2.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方法。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一般方法有:确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必要的文件;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发现事故苗头、隐患,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2.3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控制。

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建立“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制,有效开展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

制订和实施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制度。

(1)开展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对可能影响社区安全的施工项目进行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登记。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址(地段)、建设开发单位、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办法、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工作)。

(2)建立城市建设施工安全(政府的)和项目施工安全(企业的)联动应急救援预案和运行机制。

(3)制订和实施对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评价)制度。促使企业建立和完善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是: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事故防范为目标,以企业自我约束为主体,以科技进步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为手段,以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素质为保障,以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监督管理机制为关键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3.1管理方式的创新。

转变观念,实质是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要有所创新。一是要实现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今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控制、治理和整改上。简言之,就是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过去,安全生产的管理更多的是凭借经验的积累,规章制度的约束等。诚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的日益技术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更多地依靠先进技术和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三是管理客体应由单一所有制企业为主的“小安全”管理向全社会企业的“大安全”管理转变。一方面,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大都集中在乡镇、私营企业。为此,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事故多发的特点,即由过去只注重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转向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尤其是要强化对非公有制中小和外资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3.2管理手段的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要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性改善,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从硬件上做到本质安全,从本质上为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手段,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大力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淘汰落后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设备,从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今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点:(1)在控制重特大事故与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技术上要有所突破,力争重点解决一些带有共性和全局性的关键技术问题;要抓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特大事故隐患整改研究。(2)加强安全生产的技术基础工作,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健全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和安全生产信息与事故统计网络体系。(3)实施安全科技示范工程,推进安全科技成果产业化。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估与监控,企业职业危害风险分级与分级管理,新型、多功能安全防护用品的开发生产等将作为实施示范工程的重点。

3.3企业制度的创新。

从微观层次上看,企业是国家经济的细胞,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和经济增长的主体。安全生产工作的落脚点是企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安全生产宏观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只要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好了,安全生产形势就有一个根本性的好转,生产力的发展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当前,要逐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转变,并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为此,一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按照国际规范建立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二是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开展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必经程序,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建设项目做到本质安全,不留事故隐患,从源头治理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之一。今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以保证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不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凡应进行预评价而未进行评价的建设项目,没有开工或没有竣工的建设项目应立即进行预评价,已经竣工投产的建设项目必须对其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必须限期整改。未进行预评价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开工建设,未经预评价或评价不合要求的竣工项目应停止生产运行。三是加快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的发展,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认证、咨询和服务体系。

此外,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利用多种方式创造各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使职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安全生产的自我意识,创造安全环境氛围。加强车间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倡导清洁生产、文明生产、安全生产。当前,应突出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和乡镇企业法人代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应加强对职工上岗特别是特种工种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现代管理机制,树立良好的安全生产形象,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容应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