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6:50: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实践调查遇到的问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崭新平台,学生小组如何开展实践活动,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陌生的事情,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小学生天生模仿性极强,给他们提供一些成功的范例,对于他们开展实践活动会有借鉴意义,也是他们快速进入实践活动的捷径。
三年级学生开展《调查小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设计调查表是活动的首要任务。调查表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包括调查标题、调查对象、调查时间、调查目的、调查内容等,这些对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特别是调查内容更需要他们精心设计。我们可以首先给他们展示一张《了解自己妈妈兴趣的调查表》,让他们直观感受到调查表的基本格式,《小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调查表》就可以照葫芦画瓢了,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
二、 错误警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是正在实践活动中的小学生因看不清楚自己的不当之处而迷惑不解,处在活动之外的人却能够清晰洞察。而实践活动中别人的错误也能够给学生以警示,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少走弯路。
四年级学生开展《观察课桌》的实践活动,指导课上老师首先播放了一段学生观察活动现场的视频:一个学生小组利用课间在其他班级观察课桌,有的大声喧哗,有的拖动课桌,有的东张西望,有的乱扔垃圾,整个观察现场混乱不堪。接着出示观察活动的“诊断书”,让学生填写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这些问题也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避免了这些问题,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会顺利进行。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三、 情境引导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是可以预见的,而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活动之前,教师可以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四年级学生开展《我爱你,妈妈》的实践活动,在活动的最后可以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整个活动采用递进式的活动方式,各个小组分别从妈妈的兴趣爱好、妈妈的童年、妈妈的一天、别人对妈妈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全面了解妈妈。可以说各个小组的活动成果是丰富而厚重的,但要把这些成果全部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又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呢?指导课上老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作出选择。①一节课一共40分钟,除去开始和结束时班长用来回顾与总结的5分钟,剩下35分钟,四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多少时间呢?②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实践活动,谁不想参加成果展示呢?③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汇报吗?④所有的成果都要展示吗?⑤都是采访视频、播放图片、诗朗诵、手抄报吗?通过选择学生明白了成果汇报一定要控制时间、全员参与、合理分工、精选内容、形式多样。在成果展示课上,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特长,充分利用难得的几分钟,整合各项成果,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效果,让人赏心悦目。孩子们独具匠心,让人刮目相看。
四、 现场点拨
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各个小组遇到的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有的问题通过小组集体讨论可以解决,有的问题羁绊了学生实践活动的前进步伐,挫伤了学生实践活动的信心和兴趣。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动态,在活动的现场给学生以适当的点拨。这个时候,老师的鼓励甚至一个微笑对学生来说都是那么的重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有老师的支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61-01
我国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1]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不再仅仅是学习记忆知识,而是运用知识。学习理论知识的最重要目的是在实践中能够得到应用,能够对具体的实践过程进行指导,提高对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2~3]在《产业经济学》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对我国的产业调查研究,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相关讨论,是对素质教育理论的具体实践。
一、具体的探索实践方式
在《产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自己自行根据自己想了解的产业来组合成一个小组,并对选定的产业进行调查分析,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框架对调查结果进行结构分析,并写成报告,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该组的调查分析报告,其他同学对调查报告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行最后的评价,并根据相关结果,给调查报告一个分数,并计入该门课程最终的成绩里。此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二、探索实践的结果
第一,这种让学生对我国产业进行调查讨论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经济学学科,与现实的社会经济联系非常紧密,有把理论教学与实际的经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样就使理论知识变得直观而又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现在的产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有何不足,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不仅在课堂学,在课后也能自觉进行学习,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教学过程和最后的考试结果来看,使用这种方法后,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扎实,并能够比较熟练地应用。
第二,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学习理论知识的最重要目的是在实践中能够得到应用,能够对具体的实践过程进行指导,提高对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在《产业经济学》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对我国的产业进行调查研究,独立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判断分析,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的具体体现。他们在此过程中发现许多具体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学生普遍反应自己对理论的应用有了一定的理解,从其调查报告来看,比较符合科研的基本规范。而且在此过程中,由于是分组进行,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对小组进行管理的能力及成员间和小组间进行沟通的能力。
第三,这种调查讨论的教学方法,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他们在课堂上是带着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来的,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不能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学习中,学生听课非常积极,并热烈发言,有时针锋相对。这种课堂效果大大改善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课不积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很少有学习交流的状况,教学效果由此也大大提高。
第四,这种调查讨论的教学方法,改善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来的,要求教师来指导和分析这些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有的问题有时是连教师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解决或者分析。教师意识到学生的问题中可能会有自己不会的问题,在业余时间里催促自己多学习,以尽可能多地解决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发展局面。
三、探索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由于是初次进行这样的教学实践,没有相关的经验来指导设计这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还不很完善,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一,选题范围太大,影响了相互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调查分析的,这虽然保证了学生的兴趣,但也导致了选题的范围太宽泛。由此导致了小组间的相互学习的积极性不够,有深度的观点之间碰撞比较少。
对此,我们应该对兴趣和选题的范围之间进行一下平衡,既要最大保证学生的兴趣,以提高积极性,又要使选题的范围尽量缩小,提高由于学生的学习认识差别而形成的观点冲突,提高学习的效果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学生自身的评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课程的最终成绩有30%左右来自调查分析报告,而这部分成绩首先由学生来评,教师只是进行综合平衡,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进行的评价比较高,缺乏层次性,那些做的非常好的和相对较差的,所得分数没有太多的区别。我们不赞成通过取消“由学生来评价”这一方式来改变这一状况,因为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来恰当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但如何来完善“由学生评价”这一方式需要更进一步的实践。
第三,这种方法比较耗时,现有的教学时间不够。学生的调查分析可以在课后完成,但分析报告必须是在课堂上进行,而且报告之后也要有学生进行提问和争论,这需要的课时量较大,但现有的教学时间安排不够,我们只能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这需要老师和学生都做出一些牺牲。
参考文献
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想总结一下毕业生的经验、感受,并以次为借鉴。
被调查人数共计376人,成功调查并记录在案的的共188人。在18个区县中,重点
以朝阳、海淀、东城、西城、怀柔几区。总体讲,我院代表的调查人员表现优秀,圆满完成任
务。同时,调查中出现的问题也反映几个方面的不足,找到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出入点,以便我
们加强改进。
调查进行不顺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们掌握的毕业生信息不够准确,使得我们在联
络毕业生时遇到不少困难;二是时间安排不当,我们去采访的时间有时会与对方的工作时间或
活动相冲突,使得调查不能顺利进行;三是毕业生所在地较为分散,调查时间紧迫;四是有些
毕业生态度不佳,对我们这次活动不与以配合。
虽然如此,这次活动收获仍是颇丰的。绝大部分毕业生都能积极配合我们,反映了一些他
们遇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以后的社会交际中需要重视和注意的。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欠佳,在日后的日常生活、交际中有待加强和学习;
第二,缺乏社会经验,在为人处事方面尚不成熟,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往往不得当。
虽然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仍无法忽视那些值得我们骄傲的闪光点。参加调查
的学生有着不畏困难的精神,敢于实践,对工作充满热情,细心真诚。通过那些毕业生,我们
认识到,在生活中吸取周遭人的经验和阅历,掌握一些社会礼仪的技巧是极为必要的。充分发
扬我们自身的优点,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我们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信心,也为以
后真正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学院对我们的支持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没有学校提供毕业生的资料,
没有学院老师的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就无法开展调查工作。在此,我们对给予我们莫大帮
助的学院领导和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您。
这次调查活动使我们的调查人员多了一次与社会充分接触的机会,增强了在校生的社交能
力及实践能力。活动的成功,为我们下一次调查做了较好的铺垫,为建设我院美好的明天打下
了坚定的基础。
之后,每人负责20份,接下来几天里,平均每天发15张,在这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事,每当看到不认真填写的同学,而敷衍了事的勾几笔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是生气又是无奈。我们遇到了积极配合的同学,也有拒绝接受调查的同学。经过这次实践调查活动,我们明白了交流的重要性。想让一个陌生人来帮助自己,就要有礼貌、和气地询问,表明来意,才能获得更大的机会让他配合完成调查。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大胆地去尝试和细心地坚持。这时总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认真帮助别人,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128-01
如今很多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各种兼职工作,文章对长春工业大学学生兼职情况进行了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抽取了1000名本科生进行了随机调查。
一、长春工业大学学生兼职现状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参加兼职状况统计
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卷为884份,其中男生占67.8%,女生占32.2%,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学生占57.5%,大三学生占14.8%,大四学生占5.4%,根据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中大二学生人数最多最集中, 兼职的男女比率相差教大。
(二)大学生兼职的目的
大学生自身兼职的目的有很多种,在我们设置的问卷调查中,选“提高个人实践能力,培养个人能力”的人占的比重最大,约为53.2%,其中选择“挣额外收入,为家人减轻负担”的位居第二约占24.5%。此外,一些同学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是出于好奇,但是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困难,所以选择兼职为家人减轻负担。因此兼职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在兼职这个过程中使自己对社会了解更多,为今后走上社会工作奠定基础。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而兼职刚好是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经历。
(三)在兼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状况分析
根据调查表的统计数据显示,选择“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同学占35.6%,这一选项所占的比重最大,可见客观因素很重要,不容忽视,这其中男女各占约50%,基本没有性格差别;在“工作时间和工资反差太大”一选项中,总人数占32.9%,其中男生占41%,女生占59%。许多工作,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很大,而且在待遇问题上存在问题。认为“公司要求苛刻,不体贴学生”的同学占14.7%,认为“工作环境恶劣,如天气冷或是天气炎热”的学生占16.8%。通过这些调查数据我们知道,在大学生周末或是假期空余时间兼职这一问题上,有大约82.6%的同学认为合理安排好兼职和学习是很重要的事情,可见,很多大学生认为在兼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多。
(四)从事兼职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调查中,“跟老师请假”这一方式占用很小的比率,只有3.1%;为了兼职旷课的学生虽然存在但是很少;“尽量把兼职时间安排在周末”的同学占96.9%。根据调查我们可知,合理安排兼职时间和上课时间也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方向,不可因小失大。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兼职管理和指导,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来完善学校对贫困学生的服务,引导大学生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兼职,使大学生处理好兼职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做兼职。
(五)希望政府和学校在寻找兼职时提供帮助
通过数据分析,选择“公司与学校建立直接联系”的同学占35.8%,选择“政府建立一个专门的中介机构”的占29.7%,选择“学校多开展兼职培训讲座”的占21.4%,选择“学校组织多提供一些机会”占13.1%。众所周知,多数学生从事家教、促销、发传单等对学业并无太大促进作用的兼职工作,不仅是一种人才浪费,也是一种对大学生的不信任。
二、大学生参与兼职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与兼职的权衡
根据我们的调查可以得出,学习与兼职的矛盾冲突是常有的,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兼职而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会得不偿失。
(二)专业与兼职的相关联程度问题
通过调查不难看出,大学生在兼职的时候,很少与自己的专业是相关的,所以如今的兼职对大学生的学习的直接帮助并不大,且不能使大学生发挥出接受高等教育后的水平。
(三)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遇到问题容易不知所措
当今社会相对缺乏健全的大学生参与兼职的权益保障机构,并且相关法律条文和条例也不健全,因而在遇到问题时并不能很好的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与保护。
三、对大学生兼职的建议与总结
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兼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报酬,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个人能力和实践所学知识;做到量力而行。在兼职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人身安全,要知会老师或家长,以防以后出现问题不能妥善解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兼职过程中,身为大学生,要时刻警醒自己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和道德修养;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在兼职的过程中,要兢兢业业工作,遇到问题或者困难,要耐心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分析找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刘冰冰.大学生兼职引发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13-02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一方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本专业研究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有必要培养自身就业实践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水平。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本文将逐条分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调查
为了解本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情况,2016年5月至10月,笔者借助问卷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佳木斯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300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相关调查走访,并收回有效问卷291份。其中,研一问卷109份,研二问卷95份,研三问卷87份。调查涉及就业实践情况、就业规划情况等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实践情况的调查
此调查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您是否参加过就业实践活动”,二是“如果参加过,请选择经常或偶尔”。结果显示,有19%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参加过就业实践活动,42%的被调查者表示只是偶尔参加就业实践活动。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本专业研究生普遍缺乏持续有效的实践活动,社会就业经验略显不足。
(二)关于实践认识的调查
所设置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您认为在校期间是否有必要参加就业实践活动”,二是“您对所参加过的就业实践活动是否满意”。结果显示,有52%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校期间有必要参加就业实践活动,有45%的被调查者对所参加过的就业实践活动表示满意。从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看出,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对就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未能通过实践活动有效提升自身的就业水平。
(三)关于实践内容的调查
“请列举您所参加过的就业实践活动”。调查结果显示,有42%的被调查者选择兼职教师作为就业实践岗位,有31%的被调查选择行政助理作为就业实践岗位,有12%的被调查者做过图书杂志编辑,10%的被调查者在机关事业单位接受过岗位实习。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在就业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也存在实践种类不够广泛的问题,实习渠道比较单一,无法有效保障未来就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关于就业规划的调查
一是“您认为在校期间,是否有必要制定就业规划”。二是“您是否已经制定了就业规划”。结果显示,6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必要制定就业规划,但只有45%的被调查者表示已经制定了就业规划。从本专业研究生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就业规划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普及面不广。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的主要问题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问题
就业规划的制定,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在毕业之前就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从而更有效地安排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为择业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而,对于本专业研究生来讲,就业规划的制定工作意义重大。然而,据调查,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在校期间未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就业规划。例如,部分本专业研究生就I规划比较模糊,学习生活比较自由,仅会在大二下半学期或者大三上半学期开始着手一些事业单位、公务员等主流考试,希望通过大众化的择业方式,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另有部分本专业研究生在就业规划方面存在消极心理,认为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应将主要精力用于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可以在就业以后慢慢培养。担心过早锻炼实践能力,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性格问题
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积极乐观的性格,可以使人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反之,消极被动的性格,往往会让人面对机遇裹足不前。调查结果显示,性格问题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主要问题。例如,部分本专业研究生表示,到企事业单位实习以后,接触的都是简单机械的劳动工作,工作性质比较枯燥,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因此没有继续坚持就业实践活动。此外,据调查,还有部分本专业研究生表示,在就业实践活动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人际问题。由于性格原因及能力有限,自己无法有效解决矛盾,因而选择了放弃实践。此类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态度问题
态度是人们对于某一现象的认识、评价及倾向性。态度可以影响人们知觉的判断性和选择性,并进一步影响其行为。据调查,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对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提出了自己看法,认为参加这类活动能拿到学分就好,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精力。此外,据调查,还有部分本专业研究生表示,在相关就业实践活动中,自己作为实习生,获得的报酬不理想,因而选择了放弃。此类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对策
为有效提高就业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应重视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具体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了解实践能力类别
据调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的主要毕业去向分别是:事业单位教师、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文职工作人员、机关公务员和高等院校博士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员主要应具有以下几种实践能力:
一是工作实践能力。具体可以划分为:综合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文件编辑能力。本专业研究生可以通过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的机会培养此类实践能力。
二是教学实践能力。本专业研究生可通过在校期间组织课堂讨论,业余时间到各类学校实习授课的方式,培养自身教学实践能力。
三是课题研究能力。包括资料收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文字编辑能力。优秀的课题研究能力可以保障论文的撰写质量,同时也能为博士阶段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应得到本专业研究生的重视。
(二)提升就业实践水平
实践水平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本专业研究生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循环往复,不断摸索,不断进步,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重视就业实践。首先,实践有助于理论水平的提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就业实践活动中,本专业研究生可以运用与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并熟练对知识的运用。其次,实践可以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实践经验是企业招聘活动的重要考察指标之一,具有更丰富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往往就拥有更高的就业成功率。最后,实践能够拓展自身的人脉关系。在业余教学、企业实习等就业实践活动中,本专业研究生也能收获良师益友,开拓自己的眼界,为未来的人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实践活动,应得到本专业研究生的重视。
二是制定就业规划。就业规划的制定过程,就是一个将自身条件同客观实际相统一的过程,具体包括:首先,一切从实际出发,了解社会环境、充分认识自我、掌握未来就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其次,将自身能力、喜好、擅长同未来职位相匹配,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再次,不轻易随波逐流,也不盲目追求虚荣。最后,当客观实际发生变化时,需要适时调整原有规划,以达到就业规划的与时俱进。
三是积极反思总结。温故可以知新,对于自身的实践成果,本专业研究生也应认真反思,具体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要反思技术问题。对于参加就业实践活动的学生来讲,在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是不可避免的。灰心沮丧,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这就要求本专业研究生学会反思,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二要反思人际问题。在就业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应保持一颗平常心,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其次要积极反思,是否是由于自己不够谦虚,忽视了同事的感受;最后要努力改正,通过诚恳的沟通,改善同事P系,并总结经验,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产生。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不仅要重视理论水平的提升,更要着重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要通过就业实践活动,检验和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为日后的就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燕.研究生就业心理与职业规划、专业认同及性格的关系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
[2] 周婷.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瓶颈与对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
[3] 石妹举.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综合教育观点,2016(26)
[4] 马玲.大学生社会实践态度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统计,2015(4)
[5] 吕楠.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J].渤海大学学报,2015(3)
[6] 耿红.试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创业与就业,2015(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59
Practice Supporting Education Recipient Aera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Status
――Take Trpan City as an example
ZHAO Feng[1], YANG Pei[2], LIU Lin[1]
([1] Colleg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Tourism,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2] Hami Senior High School, Hami, Xinjiang 839000)
Abstract Geography practice teaching is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hands-on, so students get a teaching knowledge and ability. It is a teaching model, which is a teaching method. It can better solve the drawback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geography teaching in the form of new ideas and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study geography teaching practice theory to Turpan City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practice teach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conducting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 summed up the current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practice problems and thus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later problem.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practice teaching; status
1 中学地理实践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理学涉及自然、人文、环境、区域、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广泛,并与社会文化问题关系密切。单一的课堂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地理学习的需要,因此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地理实践教学,国内外学者都有研究。
1.1 国内研究现状
从1904起,我国正式将地理课列入中小学课程。1923年在《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中提出要在中学开展实习,并要求根据城市和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1956年,《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中,第一次提出地理实验,并要求初一年级必须开展地球仪实验。2003年,《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地理实验的要求。国家对于地理实践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学校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和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正如褚亚平在《地理学科教育学》书中提到,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多数学校还不能很好地落实野外考察和专题研习。
随着地理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为顺应新的课程理念,国内各中学的地理教材都增加并补充了许多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多动手操作,探究地理问题。同时,研究人员也开始从实践教学环节中最基本又便于操作与实施的地理实验入手,研究中学地理实践教学。史利杰,徐宝芳在《积极开展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学活动》一文中对在中学开展地理实验及实习等教学活动做了大量的研究;张卫青,徐宝芳在《中学地理实验类型与内容设计》一文中对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各种实验类型及实验内容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上述研究丰富了我国的地理实践教学内容,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地理实践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1.2 国外研究现状
地理实践教学在世界各个国家广泛开展。1988年,印度在《中学地理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地图实习和天气观测的内容;1991年3月,英国正式颁布了《国家地理课程》,并将地理技能教学目标分为野外技能和地图运用两个方面。1999年,日本颁布《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即在地理课题的背景下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和体验性学习活动。在中小学地理教学中,美国实施了应用学习和设计学习两种方式,法国也实施了“动手做”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是世界各国地理教育改革共同的发展趋势。
2 研究方法
新课改要求各中学要积极有效的开展地理实践教学。这既是对教育大纲的很好落实,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借助实习支教带队及课题调研的机会,对吐鲁番市部分中学做了地理实践活动现状的调查。主要采取了文献检索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其中,问卷调查法以吐鲁番市地区实验中学、吐鲁番市二中、吐鲁番市第五中学、吐鲁番市职业中学、大河沿中学、七泉湖中学、吐鲁番市二堡乡中学、吐鲁番市三堡乡中学等八所中学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700份,问卷发放和回收采取集体调查,当场回收的形式,总共收回有效问卷685份,问卷回收有效率达97.9%。
3 吐鲁番市中学地理实践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调查方法对吐鲁番市中学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下面就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进行调查分析。
3.1 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平时( )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A.经常
B.有时候
C.偶尔
D.从不
表1 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现象的频率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47%的学生偶尔会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42%的学生有时候会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8%的学生经常观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3%的学生从不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不足,缺乏发现和观察能力。
(2)你对学校组织的地理方面竞赛想法是
A.学校常举办,我积极性高
B.学校常举办,我积极性低
C.学校举办太少,我没机会参加
D.学校举办太少,我也不想参加
E.从没举办过
表2 学生参与地理方面竞赛情况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总体来说,目前吐鲁番市各中学学生参与地理知识竞赛的次数比较少。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组织的次数相对比较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举办过,从而导致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竞赛没有兴趣,也无法参加。
(3)你校( )专门的地理实验室
A.有 B.有,不全 C.不太清楚 D.没有
表3 学校地理实验室统计状况
通过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很多学校没有地理实验室,同时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根本不清楚学校是否有地理实验室。通过后期的跟踪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部分地理内容需要在实验室进行,他们只知道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需要实验,而其他学科没有必要。
(4)对于参加地理实践过程(如地理小制作、户外小探究等),你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A.学校创造的机会太少,没有机会
B.学校创造的机会太多,我都累了
C.家庭不支持
D.安全问题
E.不喜欢老师的指导方式
F.自己的兴趣问题
G.其他
通过表4内容可以看出,在参加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创造的机会太少,学生没有机会参加。(2)安全问题是影响地理实践活动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3)教师的指导方式也是影响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表4 在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存在困难
3.2 对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教师的问卷的发放,主要对7所学校的15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现在将调查的结果分析如下。
您的专业背景:(1)地理专业;(2)非地理专业。
您的学历背景:(1)研究生;(2)本科;(3)专科;(4)中专。
调查结果发现,42%的教师是非地理专业的。尤其是在初中,由于地理不参加中考,因此很多学校并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而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88%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10%的教师具有大专学历,而2%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在后期调查中发现,这些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非地理专业,后期参加了地理专业的自学考试。由此可见,地理专业且本科毕业的教师数量比较少。
(1)您对于课本中安排的活动 ( )
A.每个都做 B.有选择地做
C.做了大部分 D.做了少部分 E.基本不做
图1 教师对课本中活动的选择情况
从图1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对于课本中安排的活动,47%的教师对于课本中的活动做了少部分,33%的教师有选择性的进行了学习,20%的教师基本不做,没有教师做了所有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中学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得不甚理想。
(2)您一般的课堂陈述时间是( )分钟
A.10~20 B.20~30 C.30~40 D.40~50(拖堂)
图2 教师上课陈述时间
从图2内容可以分析得出,在上课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陈述,而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主体地位,只能够被动地接受内容,缺少自主探究和讨论的机会。
(3)在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的地理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有( )(多选)
A.安全问题
B.资金问题
C.时间问题
D.环境条件问题
E.课时安排问题
F.学生兴趣问题
G.教师自身精力问题
H.其他
从图3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在进行地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安全问题、资金问题、时间问题、课时安排问题。其中安全问题和资金问题是所有教师都考虑的问题。
图3 地理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4 地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总结得出目前吐鲁番市中学地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4.1 重视程度不够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对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校对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学校很少开展与地理实践活动有关的竞赛、宣传和地理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学校也缺少相应的地理实验室。很多学生想要参加地理实践活动,但是学校却不能提供相应的机会。(2)教师对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视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主要采用教师陈述,学生作答的形式。很少对课本里的活动进行分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主要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3)学生不够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具体表现为:学生不善于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且对地理常识了解比较少。
4.2 教研力量薄弱,地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和学历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缺少专业的地理教师,而且地理教师的年龄都相对比较大。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没有完全适应课改的变化,还是停留在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时代。而且很多教师本身自己就对地理实践活动不是很清楚,因此也就很难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环节所需的教研力量薄弱,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3 安全问题有待解决
通过对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安全问题是影响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社会,每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家长都视为珍宝,从来不舍得他们受到任何伤害。因此,在地理实践过程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从而成为困扰很多教师的主要问题。
4.4 时间问题有待解决
通过对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时间因素是影响教师进行地理实践教学的又一重要原因。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在地理教学中,由于课时量和时间因素的影响,教师地理实践教学受到很大影响。
4.5 资金问题有待解决
通过与实习支教受援地学校的老师访谈得知,有些地理教师非常愿意进行地理实践教学环节,但苦于没有资金支持,一直没有实施。
基金项目:新疆师范大学双语培训项目(XSJY(S)2014017)
参考文献
[1] 杨新.地理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3.
[2] 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3-45.
[3]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地理卷[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2.
[4] 褚亚平等.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 史利杰,徐宝芳.积极开展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学活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0).
[6] Mar.Geography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Dept.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U.K.199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活动全过程。调查问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属于一项专项式的方法指导,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开展调查问卷研究活动?如何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实践、深度体验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初步尝试:关于调查问卷设计的研究活动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问卷范例《小学生音乐学科调查问卷》,讨论和交流一份完整的问卷应由哪些项目组成,认识调查问卷的几个基本部分有什么,体会每个部分的作用和特点,以及写的要求。
大多数小组当堂完成问卷设计,设计的问题还是不错的、有效的。后期又将问卷做成电子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发放,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小组分工,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及方式等;在调查活动中注意礼仪,遇到问题或困难能尝试解决,以达成发放调查问卷的活动目标。
进行调查问卷设计,设计问题是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在开展活动中的难题和困难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感受问卷题目与研究问题的关系,认识到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内容的重要性。
尽管学生在问卷的内容设计和调查的组织实施方面还不够成熟,尽管被调查学生在问题选择方面有自我保护意识和不实因素,但调查总体反映的情况给予我们许多启发和思考,得出以下结论:
1.被调查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社会生活中多元的价值取向势必作用于学生群体,影响他们的价值选择,更多是个性的体现。(针对不同的问卷答案得出。)
2.被调查学生的自我意识、目标意识在逐步强化,学生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变化、发展,自我意识在逐步加强。(针对不同年级的调查得出。)
最后同学们还总结设计问卷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问题的选用。首先要将与调查有关的问题尽可能地列出来,然后再逐个推敲筛选,决定问卷选用的问题。其次所选的题目一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二则必须是围绕调查目的的最必要的题目,设计的问题过于简略或过于繁琐都不行,少用、慎用或者不用问答题。
(2)问题的排列。问题的排列组合方式,一是要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来排列;二是要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排列,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
(3)问题的表述。问题的表述,第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通俗性;第二要持“中立”立场,不能带任何倾向性或暗示;第三要做到一个问号前只问一个问题,不要在一个问号前设多个问题。
在整个问卷设计过程中根据活动的主题和不同学生的特征我有的放矢地提供必要的方法,进行了适合的指导,为开展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和分析做了充分准备。
二、深度实践: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研究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孩子们或数数、或划正字、或打钩,完成了数据的统计,对使用工作表、学习统计图形表示都非常感兴趣。学生相对更加容易理解柱状图,表格式的分析也可,饼图略显困难。
如何指导学生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区别与数学课的教学,我给学生看了一些已经完成的小组统计、分析(五年级范例),并没有过多要求,放手的多,学生能将数据统计整理得较好。并主要采用了陈述式调查报告,汇报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得怎样,得出了本次调查活动的结论。
通过实践,我认为指导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研究活动时教师应当做到:
(一)指导研究要适度
研究活动中,教师应当突出学生主体,把握分寸,适度指导,不包办代替。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动手”、“考察”、“试验”、“探究”等活动中增加才干,发展智力和创造力,丰富情感体验。
(二)引导研究有深度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刻的反思,每一阶段都进行适时的调控。只有这样及时总结和反思实践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通过实践活动受益。那种为了活动而活动,或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只能是一种低效的实践、盲目的实践。
在研究活动的每个环节,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并指导,可能就会影响了他们继续把实践做下去,或者就是做得很肤浅。因此教师应当完整、具体地指导活动过程,采取扶放结合的策略,帮助学生把研究活动做好。
(三)研究品质重态度
在研究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发展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收集、处理信息和探究创新的能力,而且教孩子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学会在和他人的合作中寻找自我发展。孩子们能始终认真参与这项研究,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增智,在活动中成长。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湖南师范大学的张传燧教授语)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有效的指导,一定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先亮.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更新[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2(08)
[2]何志英,沈毅,季芳,曹宝龙,万庆忠,葛锦发.走进研究性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02(01)
[3]文可义.研究性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2)
2方法
自编新生入学适应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系统对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和交叉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入学适应情况、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法。
3结果
3.1对“你是否遇到不能适应的问题”的调查
没有遇到问题的学生有359人,占64.3%;遇到问题的有199人,占35.7%。在遇到问题的学生中,遇到“学习问题”的有153人,占76.9%;遇到“生活问题”的有119人,占59.8%;遇到“人际关系问题”的有60人,占30.2%;遇到“经济问题”的有36人,占18.1%;遇到“恋爱问题”的有12人,占6.0%。这表明有超过1/3的学生遇到问题,且集中在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3方面。
3.2对“你所遇到的学习问题”的调查
选择“缺乏合理的学习方法”的有113人,占73.9%;选择“学习氛围不浓”的有71人,占46.4%;选择“跟不上课程进度”的有58人,占37.9%;选择“缺乏学习兴趣”的有41人,占26.8%。3.3对“你所遇到的生活问题”的调查选择“学校食堂饮食不习惯”的有91人,占76.5%;选择“学校生活条件不方便”的有67人,占56.3%;选择“想家,不适应集体生活”的有55人,占46.2%。3.4对“你所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的调查选择“与同班同学及室友不融洽”的有31人,占51.7%;选择“与异性同学相处有困难”的有13人,占21.7%;选择“与父母沟通有困难”的有12人,占20.0%。3.5对“遇到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的调查回答该问题的有59人,其中将原因归结为“个人性格及适应能力”的有32人,主要包括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自卑、没有调整好心态等;原因归结为“生活环境不适应”的有10人,主要包括饮食不习惯、宿舍环境不适应等;原因归结为“学习上存在问题”的有17人,主要包括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差、对课程缺乏兴趣等。
4原因分析及建议
4.1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新生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学习、生活、人际沟通方面。而心理问题则是导致新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
4.1.1学习问题
首先,高职新生进入新校园后,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适应。高职学习和高中学习存在很大差别,高中阶段许多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而高职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需要课外学习、了解大量专业知识,这使得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难以适应,跟不上课程进度。其次,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目标,对课程不感兴趣,学习跟不上。因此,很多新生存在学习难以适应问题,以致学习效率、兴趣不高。
4.1.2生活问题
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其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护理专业女生占多数,部分学生第一次独自离家到异地上学,在陌生的环境中因想家而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其次,饮食方面各地差异大,学校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口味,因此有些学生会遇到饮食不习惯问题。最后,进入大学后学生有大量空闲时间用于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但许多学生无法合理有效地利用,虚度宝贵的大学时光。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过分依赖父母,进入大学独立生活需要自行解决许多生活上的问题,如洗衣服、打扫宿舍等,因此感觉不适应集体生活。
4.1.3人际关系问题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出现人际关系问题是个人性格原因所致。如有些学生性格孤僻内向,对新环境存有冷漠、自我封闭心理,或者没有合适的沟通交流方法,从而缺乏主动流;还有部分学生出身农村,家庭条件不好或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因而自卑,不愿与人交流;有些学生则自我认识过高,容易在交往中无视他人、好出风头,造成人际关系不良。
4.1.4心理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黄希庭教授在2004年出版的专著《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教育》中指出,无法适应环境、自我发展不适应、人际关系障碍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自卑、内向、情绪化、害羞、多疑、孤独等不良心理会使新生认知能力下降,引发适应性问题。现在独生子女较多,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忽视,使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在新环境中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因此难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行为上的适应。
4.2建议
4.2.1高度重视
新生入学教育,加强引导入学教育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能帮助新生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式、最好的效果适应大学生活。首先,把握高职教育特点,教会学生学习,指导新生掌握学习方法。其次,选择年轻的辅导员,他们的年龄、知识背景及生活经历与高职生相似,更容易接近学生。此外,要选择优秀班干部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利用从众心理引导新生,培养高职新生良好的学风。调查中对“最希望了解的信息”这一问题,有90.1%的学生选择了“就业状况及专业相关信息”。因此,学校有必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新生确立职业目标、培养职业素养、制订行动计划,使其对自己未来职业有具体认识和规划。最后,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与不同性格、特点的人交往时,要多倾听、少抱怨,多沟通、少猜疑。尤其护理专业女生较多,女生心思细腻、敏感,应教育学生要宽容、相互信任,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4.2.2重视心理教育
新生刚入学时很容易对新环境产生抵触情绪,心理问题是学生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首先,对于部分由于考上高职院校而失意低落的学生,引导其接受现实,树立正确的前途观,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其次,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和心理拓展活动,传授健康、科学的心理知识,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引导其正确认识自我、积极进行自我暗示和鼓励,提高自我评价,消除不良心理,尽快融入到新环境中。
一、调查报告的背景
自古以来,法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奴隶时代的奴隶法,到王政时代的君主法制,再到如今的各种成文法典。法律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心了。然而对于运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又有多大的普及面呢?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往往高速的市场计划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大量的法律问题,如雇佣合同关系的法律问题、劳动纠纷、邻里关系纠纷、物权债权的纠纷、婚姻纠纷、交通纠纷、医疗纠纷、消费纠纷等等,这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但是在我国努力普法的大前提下,又有多少人能乘着改革的春风,沐浴法律的光芒?基于这个问题,本调查小组便以法律较为薄弱的社区为切入点,开展了对于社区法律需求的调查,以便通过社区这个试验点来提高法学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1]
二、调查活动的开展
开展前,调查小组以网络查询,口头调查等方式对社区法律现状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从中发现了社区法律对于需求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分析之后,总结出了社区法律的问题所在。但由于结果显示的不够明确,特设定了有针对性的宣传调查活动。
首先,调查小组对于南宁市、防城港市不同的社区进行了初步的分层(以社区人均收入的不同来分出三个级别的社区),拟出具有针对性问题的问卷调查与宣传方式。其次,寻求指导老师与律师的帮助,请求他们指出对于活动计划的不足以及注意事项。最后则是制定方案,针对不同的社区进行实际性的活动。例如:发动有兴趣的在校法学学生一起前往各个社区进行法律宣传以及面对面的调查;发放问卷调查给在校大学生,让其携带回家让其亲属填写,在假期过后回收统计;深入社区进行法律宣传与填写问卷。通过这些活动,一能实际的解决社区居民所纠结的法律问题,二是可对法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实际应用能力进行测试。在一系列的普法调查工作结束后,小组回收问卷,进行精细的数据统计以及精准的分析,以便于得出准确的结果,然后总结成文。
三、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小组一系列的普法宣传、派发问卷,经回收整理分析后得出如下的结论:
1.各分层的社区居民对于法律认识不同
社区人均水平不同导致了居民的文化程度、法律意识参差不齐。针对这个状况,本调查小组把对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人均收入较高,社会接触面比较宽泛的的高档小区。第二是人均收入居中的白领阶层小区。第三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小区。
1.1针对第一层次人员,调查小组通过在小区里进行视频播放、广播宣传、法律质询以及派发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在回收问卷分析后得知:该层次居民法律意识较高。大部分人在被侵权时都懂得运用法律进行维权,但由于缺乏专业背景知识,所以对于其中的细节问题并不十分了解,因此操作起来仍然需要律师的协助。这部分居民普遍认为法律是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
1.2第二层次的居民知识面较广,对于法律的认知程度较深,因此对于我国的法律都比较关注。这类层次的居民特征为:对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及近期出台的法规条文比较关注,但具体操作等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
1.3第三层次的居民收入普遍较低,且多为体力劳动者,因此对于我国的法律不了解,甚至存在误解,认为打官司一定要有人脉关系才能赢,法律认识具有局限性。
从上诉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收入水平,导致不同社区对我国法律的认识不一,理解不同。但不一而同,表现出来的都是社区需要法律援助的急切性。
2.社区居委会对于法律问题的解决不一
本调查小组针对上述三个层次的小区居委会进行了总结分析:
2.1第一层次社区的居委会对于其社区出现的法律问题一般都有相对熟练的处理方法,能对部分纠纷做出相应的回答,在解决不了问题时,都会提倡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他们认为法院判决大都合理合法。因此,在业主遇到问题时,这类居委会往往更容易配合其用法律方法维权。
2.2第二层次社区的居委会对于出现的法律问题一般先主张调解,当问题不能解决时才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其中部分居委会持厌诉态度,他们觉得通过法律途径,问题会太久得不到解决。
2.3第三层次社区的居委会对于法律问题的解决则倾向于运用丰富的人情道理来解决,常常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来解决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显然该类社区的居委会大多有厌诉态度。
总而言之,社区居委会对于所遇到的法律问题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但不一而同,他们都善用人情道理来解决纠纷,不管时间多久都力争将问题解决。但程度不同的厌诉态度是这三类社区居委会的问题。
3.大学生进入社区进行法律援助的可行性
在校大学法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法律知识和偶尔的模拟法庭外,很难有使用所学知识的途径。当然,部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和去法院旁听对所学知识进行印证。然而,没有进行过实际应用的知识都不足以弥补对所学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往往大学四年读完后,许多法学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法学生很难找到发挥自身所学的平台。经过统计分析,本调查小组认为,在社区中给在校法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在回收的问卷中,有75%的居民对于法学生进入社区展开法律服务是持赞成和期待的态度;80%的居民认为大学法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部分法律问题或是提供咨询的平台;65%的居民希望大学法学生能够常驻社区提供法律援助;40%的居民希望大学法学生能够提供热线电话,以此来帮助他们解决法律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社区居民在遇到法律问题时,除了咨询居委会之外,唯一的办法就是咨询律师,然而咨询律师需要收费。大学法学生进入社区进行法律援助,一方面可以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咨询,制定不同纠纷的解决途径,为社区居民省掉一笔费用;另一方面,大学法学生可以通过社区法律援助,印证书上所学知识,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的灵活性,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