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与规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9 16:42: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市建设与规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城市建设与规划

篇1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的体现

1.1 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内容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重要原则和依据,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也是保障城市合理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有效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主要包括的内容具体可以总结如下,第一,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目标是: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性质规模等特点寻找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规划发展之路,朝着规模化和效应化的方向发展。第二,土地利用:要对城市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总结,结合不同土地类型,性质,功能特点进行区分,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开发,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之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第三,空间布局:指的是城市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一切空间结构与组合的总称,具体而言包括了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情况,地下空间的具体开发利用效率,以及沿城市轮廓线的空间结构特点,还有就是城市的景观以及风貌建设等方面的总和。第四,建设部署:这是围绕着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长期目标所开展的具体策略,通过统一的规划部署,阶段化的步骤实施,有效的实现远期和近期目标。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城市政策的设计和实施策略,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结构的部署和规划,城市空间的有效性组合和部署,城市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有效利用,与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设备配置问题。

1.2 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是一项具有极强发展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公共策略,与此同时也是政府科学合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经济等等手段对城市发展所开展的一次具有前瞻性的引导行为。新时代的背景下,城市设计规划建设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为人民服务的一项基本职责和义务,与此同时也是政府意志和有效执行力的重要体现和进一步延伸方式,是科学发展与群众智慧结晶有效结合的一项重要工作。城市规划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的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首先是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必须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前提和基础之上,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进行经济建设,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对环境造成丝毫损害,尤其要加大力度保护好城市的优秀文化遗产,比如说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等等。

其次,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要从整体性的角度对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和预测,预先做好应急准备策略。尽管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受到诸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比如说基础设施设备,科学技术环境,城市自身性质和规模等等方面的影响,都会影响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却有足够的能力将这些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再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当中,当受到外界无法预估和抵抗的因素干扰的时候,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够拥有足够的能力来对抗这些干扰要素,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自身旺盛的生命力,而不是从此一蹶不振,不堪一击。

二、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我国城市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选择

国家需要建立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才能确保在公平、合理、高效的原则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入的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

2.1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

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首先必须宣传、普及生态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使公众特别是领导决策层观念转变过来,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2.2 制定园林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符合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政策

园林城市环境保护应作为我国城市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把这种思想贯彻到政策、计划中去。改变以前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政策、计划,制定城市各领域、各行业生态化发展的战略、步骤、目标等,并确定优先发展领域,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加快城市生态化发展步伐,使城市逐步走上生态化发展道路。

2.3 加强环境生态立法

建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法规综合体系,使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化、制度化,是保证其战略、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这样城市生态化发展得到法律保证,有法可依,对不符合生态化发展的行为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对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3.1 注重引导,加快人气集聚

加快集镇人口的集聚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推动城镇化的物质支撑,才能有效吸纳农村人口。为此,要加快城镇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重点抓好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城镇绿化和小街小巷提质改造,建立和完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社会服务网络建设, 搞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位,营造整洁优美的小城镇生活环境,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根据小城镇特色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尽快建立起涵盖面广,不同城镇居民者能受益的失业保障、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解除进镇农民及其相关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快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的过程。

3.2 着眼长远,实施配套改革

破解城镇化进程的各项政策制约,还必须辅之综合配套的改革。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全面实行按属地和职业划分户口类别,鼓励吸引农民进镇落户、务工经商,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为农民进入小城镇消除户籍障碍。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对小城镇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应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出租)、统一管理;小城镇建设用地,除法律规定可以划拨外,一律实行有偿使用,以地生财,流动造城;稳定农民对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保留进镇落户的农民对承包地的承包权利不变,解决入镇农民后顾之忧。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在保持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应扩大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除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外,宅基地可以进入市场流通、抵押等,解决农民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适时改革行政区划,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小城镇区划调整工作,促进城镇合理布局。

篇2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the study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urban future the reasonable layout and overall arran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engineering comprehensive deployment. A period of city development blueprint, is the basi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day by day,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city, the more outstanding. How to face the upcoming 21 st century, how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city development, how to manage city,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ity development so as to fully realize the city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and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leading rol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question is to ensure that the city construction and urban management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Better adapt to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rend,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existence, become the an urgent task.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城市总体功能是否有效发挥,关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协调发展。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看,在设计、建设、管理方面受到普遍赞誉的城市,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那些布局混乱、环境恶化、不能发挥整体功能的城市,除了其他原因外,往往都与没有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有关。因此,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下功夫搞好城市规划。

1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

3)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雅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2 合理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对策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些弊端,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我对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以人为本

坚持以社区居民为重点,以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宗旨,以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为根本,使社区建设事业充满内在活力。

2)重视规划管理

各地都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使城市建设有章可循、方向明确。陕西省宝鸡注重规划体系建设,大小规划功能不一,但互相衔接、互为补充,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四川省广元市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建立了规划分级审批制度,保证了规划制定的科学性。成都、西安等地制作了城市规划立体模型,免费向市民开放,让群众了解规划、监督规划的实施,同时也减少了规划实施的阻力。

3)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

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4)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坚持从实际和需要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从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项目由少到多,标准由低到高,逐步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社会建设发展模式。也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经济综合论证,切忌仓促拍板,造成不良后果。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占用与能源消耗过大,建设行为过于分散,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5)要突出地方特色

各地根据历史、人文、自然条件,从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文化载体、标志性建筑等方面充分展现独特的城市个性,精心塑造一个城市的形象。四川省广元市结合生态系统完整、森林覆盖率高、城区三山两水的独特自然地理形态,依水构景凸显城市之韵,依山造园凸显城市之灵,依势造绿凸显城市之魂,生态园林城市的特色十分明显。陕西省安康市突出一县一品,在县城建设上大做特色文章,新亮点、新举措不断涌现。成都、西安市把旧城改造同文化传承相结合,充分展现作为古都的历史文化底蕴。正是在城市特色上大做文章,这些城市拥有诸多名片,成为优环境、聚人气、促发展的无形招牌。

3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改善生态环境

城市建设还需要维护地区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化,城市生态问题也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城市的发展表明,城市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另一方面,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又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影响。

1)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城市燃气的普及,城市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平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其污染源主要来自以燃油为燃料的机动车尾气和燃烧散煤排放的烟尘。随着机动车需求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成为市区居民生命健康的大敌;为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是直接影响市民生活质量、损害城市形象的大问题

目前,城市污水几乎全部向江河直接排放,严重污染水体和环境。其中生活污水基本上是不经任何处理的直接排放,并且各个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城市建设很不相称。此外垃圾处理是城市又一个令人头疼的环境问题。

3)工业污染严重,清洁化生产程度低

城市中心地带往往是工业企业的城市环境污染源,现代一些城市工业企业科技含量低,工艺设备、技术落后,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阻碍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进程。近些年,各地市采取措施治理工业对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但力度不够,不能彻底的改变“三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但又不能让污染源离开城区又去污染郊区,无论是城区还是郊区的工业企业都应推行清洁生产,重抓技术改造。

4注重创新,把新理论、新技术广泛运用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

1)不断更新城市规划理念和理论。西方国家在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理论不断更新进步。我国在吸收传统规划理论的同时,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把西方理论的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划分、城市设计等与中国城市实际紧密结合,出现了上海浦东新区等城市建设的成功范例。

2)先进工程技术在城市建设的运用,既为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了更新的技术,也为大型项目的推进破除了技术瓶颈。

3)综合管理的运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引入,为城市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

4)经营城市为城市建设筹集了必需的资金。各地通过搞好土地经营,搞活无形资产经营等,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加快了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步伐。

结束语: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规划城市,以严谨的态度建设城市,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就一定能建成适宜人类居住的和谐城市。

篇3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城市把目光都放在了数字城市的建设之上,一些城市已经完成了城市数字平台的建设,并认为这个平台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然而一般性的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和及时更新的投资比较大,而且使用周期也很长。城市规划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的投资一般比较巨大,所以一般由政府部门介入,在其城市所属的地域之内应用3S技术、摄影测量和卫星影像等测绘出城市的地形形貌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形成相关的数据。然而,在很早之前部分城市就建立过相关的数据模型,但应后期的种种因素导致数据库不能进行有效的维护而失去作用。

2城市规划测绘和数字城市建设的介绍

城市规划测绘目前被作为数字城市建设当中比较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同时伴有一定的预期行和福利性。其主要任务在于对城市的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之后以辐射的形式扩散到四周,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数字化城市网,同时也满足了数字化城市建设和创新的原则。数字城市的最初的定义形成的灵感来自于将城市的职能部门的功能和信息进行不同的分割,同时将城市的发展和数字建设进行了相互的结合,目的在于能够符合城市治理规划以及应用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需求,而且这也是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催生的事物,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对城市建设的一种创新驱动。但对于数字城市的角度分析,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上的数字城市建设就是对城市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具体就是依靠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搭建以及GIS系统的使用,来对城市中比较重要的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已达到信息化城市的目标。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对远程教育、网上医疗和信息家电等项目信息化,也可以搭建信息化政府和社区,以便为国家和社区的人民带来大的收益。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数字城市的建设比喻为一项工程,然后依靠GPS、RS以及GIS等技术,同时能够很好的结合数字城市的相关理论,再在空间信息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来建设一个信息系统比较完善的基础建设,最终做到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经济、环境等做贡献。

3关于城市规划测绘以及数字城市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般对于城市规划测绘来说,其属于是一项具有建设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有利于指导数字城市框架的建立过程,对于这一进程的推进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般来说,城市规划测绘能够获得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而数字城市的建设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地理数据信息,有利于加快城市建设中涉及到的空间信息及时的应用和扩散,为城市建设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实践空间,同时也加快了搜集城市地理信息的效率,开拓了更为便捷的实施途径。另外一点,结合当前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而言,城市规划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二者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尤其是测绘过程中,随着勘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测绘技术已经明显的革新,这样能够充分地融合与数字城市的建设进程,进而形成了一种合力作用,共同积极的促进城市的建设。此外,如何进一步完善空间信息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必须要在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有利于充分的发挥资源的互助优势,进而加快实现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

4数字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规划测绘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首先,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测绘同数字城市建设之间缺乏一些关键性的共享机制。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城市规划测绘存在明显的发展差异,导致了一些关键性的共享以及共建机制并不能体现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之中,所以说要合理的统筹城市规划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将两个部门进行有效的合并,制定统一的规划原则以及标准,形成一种上下结合的规划管理体制,达到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目的,科学的合并城市规划与数字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其次,从城市建设规划的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没有认清楚自身的部门的职能,不重视基础测绘,现在很多的管理部门对于自身的城市规划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战略都缺少有效的执行监督与控制。甚至在制定自己的年度计划时,经常忽视了城市规划与数字城市建设方面的计划目标,即便意识到城市规划与数字城市建设时往往都忽视了其长远的计划。这也是当前城市规划测绘必须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另外,在测绘人才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在人才自身素质还存在综合队伍结构都存在不均衡的问题,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所以要大力吸引和培养城市规划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方面的人才,更有效地发挥其规划能力,从而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注意采取多种方式来做好吸引和培养城市规划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人才。最后,在城市规划测绘的深度与广度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测绘范围亟需扩大。随着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与数字城市建设技术也在持续进步,涉及越来越多的专业知识。城市规划与数字城市建设的规划水平必须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另外在进行政府城市规划与数字城市建设时,要及时调查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预测和调研,增加城市规划与数字城市建设的项目对变化的环境的应变力。

5结语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来看,城市规划测绘和数字城市建设尽管具备不同的概念,但是城市规划测绘离不开数字城市建设,数字城市建设也离不开城市规划测绘。城市规划测绘是基础工作,而数字城市建设是发展的方向,只有合理的统筹城市规划测绘和数字城市建设这两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不断地提高社会建设的经济效益。总而言之,数字城市的建设属于是比较庞大的系统工程,城市基础测绘信息库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持,同时借助城市规划测绘来进一步的更新完善基础信息库,这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名 夏文文 马强 单位: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陈海媛.浅论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1(14).

[2]罗伍平,邓锋.浅谈GIS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07).

[3]李丽,申华伟,朱卫东.数字城市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06).

篇4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对策

1.重视城市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现在我国的城市发展过分重视城市经济的发展,对于城市发展的各个目标之间的和谐缺乏必要的认识,这就对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的实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建设的主导权还是掌握在政府的手中,为了能够平衡城市各个发展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政府能够加深其认识,能够在制定城市规划的时候,在侧重经济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能够平衡其他发展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地促进城市的发展;第二,专家学者应该加大对于城市战略目标实现的研究,这样就能为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提供必要的借鉴。

2.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

在现在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于城市的人文历史性的建筑、精神标志不能进行保护,这类人文历史类的建筑往往都被经济性的建筑所取代,这不但造成了城市自身的印记缺失,对于城市的个性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且不利于城市的长久发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着力保证这些历史文化建筑、精神象征,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保护,这样才能对城市进行良好的保护,使城市获得充足的发展后劲,对于保持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

3.加强城市建设的区域协调

我国现在的城市发展很大程度还是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战略布局等方面联系在一起,我国现在的城市化水平发展非常不协调。这样的城市和建设对于我国城市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为了更好地协调我国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地点的城市发展水平,主要还要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协调不同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4.树立环保意识

在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设立必要的环保措施,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正面临很大的环境问题,城市污染严重。为了更好地改善我国的城市环境,就需要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设立必要的环保功能区,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能够增强环保意识,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促进我国城市更好地发展。

5.完善城市交通

现在很多城市的交通问题比较严重,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城市开始建设轻轨、地铁等公共交通,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在规划上加强预测性,能够预测出城市发展的趋势,进而对交通发展进行必要的估计,从而使交通状况能够得到相应的改善。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城市的交通运行方式进行调控和管理,私车出行的增加是城市交通的巨大压力,只有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

篇5

2城市规划建设中做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

2.1市规划建设中要加强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城市建设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重工业工厂的有害气体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改进工厂落后的生产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积极实施集中供热手段,减少烟囱的排放量,提高了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增加城市中公共交通设施,尽量减少家庭汽车的排放量;扩大城市的绿化率,在城市的街道两旁及工业区可以种植抗污染性较强的树种,提高植物的净化效果。其次就要做好对城市建筑物的合理设计,根据城市的气候及周边环境,进行城市廊道公园等的设计,基于这些都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2.2城市建设水污染的改善。水污染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两种。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是有机物,而对工业废水的处理可以分为很多种类,结合城市建设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加强对水源的保护措施。城市要建设废水处理厂,采用净化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要引导居民节约用水,对使用过的水源进行重复利用。2.3城市建设固体废物的清理。对城市建设固体废物的清理可以采用焚烧、生物处理以及填埋处理等方式进行,在填埋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因填埋而造成的污染,对固体废物的清理要结合固体废物的种类进行处理与利用,合理控制固体废物的产量,使其尽可能的资源化。2.4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程度。对于城市规划的各种建设工程,都要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要加强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使环境保护能够深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要把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设计理念与环境保护保持协调一致性,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城市建设和规划发展能够长期的持续下去,真正意义的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要积极处理固体废弃物及水污染的治理问题,从各个方面协同处理好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问题,科学合理的开展城市规划目标,切实保障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以及水资源的使用。

城市规划建设要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才能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城市的目标,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对城市远景规划的统筹安排,也是对城市环境进行治理改造的有效方法,在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指导下,实现城市建设中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二、生态、健康型的城市空间发展的必要性

在山地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出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影响生态的矛盾,山地城市的生态脆弱性对生态要素的保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自然环境。现代山地城市应向着生态、健康的方向发展,提倡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山地规划必须在研究山地地形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的山体、水体隔离,进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生态开发模式。城市建设与层次丰富的环境相融合,形成了一个多变的、立体的环境空间。在强调山地生态城市空间形式的同时,采用灵活、丰富而有变化的手法。在滨水地带、山脊地带、边缘地带等自然空间较多的区域,尽量采用自然主义手法。将规划区内部与外部生态条件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山地地形,在对生态格局、灾害条件和地形地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规划区内部的地形局部进行设计改造,保留原有的生态格局、排洪通道和对局部气候产生影响的大型山脊。在进行内部开发和建设的同时,保障内部与外部的生态衔接,减少城市建设对原有生态格局的破坏。

三、现代山地城市的发展模式

针对复杂地形下的地形分类技术,针对设计的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建设、生态单元用地进行生态环境的提升和恢复规划、生态单元与城市建设单元穿插布局。利用交通系统,将生态单元之间、生态单元与城市单元之间、城市单元与城市单元之间进行联系。由山地城市单元、山地生态单元和山地交通系统,组成了复杂地形下的生态城市模式。

1.山地城市单元

原始地形中的坡地、盆地、阶地经过设计后,城市复杂地形下的山地城市单元,单元内部是有着完整功能配置的混合型城市区域,内部居住与就业岗位滨村,公共服务设施发达,管理系统先进。在山地城市单元内部,通勤交通出行、就学交通出行等尽量在内部解决,减少了出行距离,优化了出行结构。

2.山地生态网络

对于复杂地形设计中的山脊生态防护用地、沟谷整治防洪用地、沟壑、陡坎防护用地以及周围山体、河流构成山地条件的生态单元,山地城市单元是散落在整个山地系统中的一个个节点,在节点的周围被大量的绿地、林地、山地、水系等自然环境包围,成为山地城市的生态网络,是山地城市的基质单元和线形单元。在复杂地形下,作为生态防护的生态廊道、防洪用地生态廊道、生态防护用地构成了山地城市的网络空间。

3.山地交通系统

山地交通系统是联系城市单元和生态网络的主要载体,是山地城市构成的关键要素和动脉系统。

四、基于生态学的山地城市空间及用地规划研究

山地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是针对山地城市的特征,对未来的土地利用布局和土地利用的指标进行的布局和控制;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和地域特征,对土地资源进行分配和合理组织的一种方式,相对于平原城市,山地城市的土地利用布局出现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的混合程度较高。

1.土地利用混合发展,职住均衡

从现代山地城市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山地城市单元将以生态单元为隔离,分散布局在山地的整体布局之中,相对分散的布局模式就要求在山地城市单元内部形成混合度较高,职住相对均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只有发展职住均衡、土地利用混合度较高的模式,才能减少城市单元外部的出行。

篇7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港口与城市关系密切,有人类以来,人们就利用天然河流创造出一代又一代的人类文明。世界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港口如何依托所在城市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而城市总体发展又如何与城市港口规划协调一致,利用港口门户走向世界,“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应该是我们在世界经济新的挑战面前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港城关系的内涵

港城关系的深刻内涵港口对促进和推动一个城市的总体发展至关重要。从港口本身来看,港口作为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龙头”作用。国内很多港口城市在城市发展战略中突出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将港口经济作为港口城市的龙头经济,将港口作为城市的核心战略资源。

1.1从港口功能的角度看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装卸储存、中转换装、运输组织、临港工业、客运服务、现代物流、信息及生产生活服务等是港口具备的基本功能。正是港口所具备的特殊功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有利条件:

(1)港口作为海陆交通枢纽,具有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作用,可以通过海上运输把本国市场同国际市场有机连接起来;

(2)城市发展可充分利用港口强大的辐射力,增强城市的功能。港口一般具有双向腹地,并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港口所依托的城市;第二层次是通过各种集疏方式与港口联系的内陆地区:第三层次是港口之间通过航线相连接的向海外所能涉及的区域。第一、二层次是陆向腹地,第三层则是海外腹地,港口腹地的第二、三层次的范围往往超过了城市经济辐射能力所达到的范围。

(3)港口城市较非港口城市而言,具有显而易见的发展优势:

港口作为流通领域资金往来的汇集之地,具有融资方面的便利;同时,港口通过能力的扩大,物流、客流量的增加,可使港口成为信息汇集的中心,便于各种信息的获得和处理。与此同时,港口本身作为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龙头”作用,特别是使临近港口的产业具备诸多优势:一是临近港口的产业因为其生产经营的运输环节少,费用较低;二是港口基础设施,如码头、库场、公路、铁路、通讯等配套设施,为临港产业所共享;三是港口经规划确定的岸线与陆域,为港区其它很多涉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聚集发展的空间;四是港口为港口区域的土地增值创造了条件。五是由于港口所在城市具有发达的交通条件和国内、国外双向经济腹地,使港口城市经济外向型程度显著。因此,许多港口城市都建立了临港工业区,发展制造业,发展进口原料的出口加工业等产业。从国内外港口城市的现状分析,港口城市的自身物流占港口吞吐量的比重一般都比较高,城市本身对港口条件利用较大。

现代港口的发展对港口的服务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而使城市与港口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一方面城市作为港口设施的载体,成为港口产业发展的依托;另一方面,港口产业由于关联度大,经济带动性强而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当港航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成为城市的主要支柱产业时,城市的主要功能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如我国的深圳、广州、上海、青岛、天津、秦皇岛、大连都是因港口的突出功能,“港兴城兴”,形成广阔的经济辐射面,从多方面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港口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港口正成为开展国际贸易和服务业的集聚场所,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

1.2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港口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服务,工业依托港口的运输功能可以很好地为工业提供国际化服务。世界上85%的国际贸易都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的,因而港口与国际沟通的便捷条件正是吸引工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从运输成来而言,港口也是理想的制造业基地和能源基地。虽然通过内陆运输同样可以完成国际国内产品和原材料的运输,但是其运输成本远远高于水运;港口由于历来的“商埠”功能,一直就是人口繁多、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另外,港口城市通常具备充足的工业用水和工业用地(包括填海造陆),这也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在港口建立工业不仅可以利用港口便利的运输条件进行产品的装配、配套以及原材料的集疏,而且,以港口为跨国制造企业物流的集疏中心将有利于降低整个系统工业物流的成本。因此港口具备的良好条件和区位优势成为吸纳工业的理想场所,使得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落户港口,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契机。

综上所述,港城关系内涵基本可以概括为:港口经济是城市经济的一部分;与其他行业一样,港口同样产生国内生产总值;港口产生新的就业机会,上缴国家和地方税收(包括可观的海关税收);港口为工业、贸易和其它部门之间提供了装卸、堆存、运输、包装、装配等相关服务;从港口的角度看,港口和这些部门之间存在着前向联系效果;港口自身也消耗着本地和外地的工业、贸易等行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因此从港口的角度看,港口与工业及服务业之间存在后向联系效果;港口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具有的多种功能,因而港口对制造业具有诱发、产生和集聚的作用;对人口也具有吸纳的作用,因而在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港口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我省拥有河流众多,对内河港口而言,目前港口发展现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1)航道通航条件制约港口发展

内河港口中,例如通顺河、东荆河等航道存在航道枯水期水深严重不足的情况,仅能季节性通航,严重制约了港口的发展。

(2)港口技术状况简陋。

内河港口中除部分近年建设的码头技术状况较好外,绝大部分技术简陋。码头结构型式以自然岸坡为主,所占比重达85%。绝大多数码头装卸工艺落后、专业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能力差。码头装卸货物靠肩挑背扛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3)港口布局不合理,中小型泊位过多。

内河港口中例如仙桃港生产性泊位中存在着中小型泊位占有过大比重,布局混乱等问题。造成目前码头泊位虽然占用了大量岸线,然而码头实际通过能力却非常低的局面。

(4)港口客运吞吐能力相对过剩。

由于水上客运与公路客运存在着运行速度的差异的潜在因素,运输市场放开后,公路客运取代了部分水上客运。以仙桃港为例:14个港区中仅汉江仙桃港区,通顺河袁市、彭场、沙湖港区,东荆河杨林尾港区等区间存在少量水上客运量,因此显得客运吞吐能力相对过剩。

(5)港口结构性不合理,码头公用化程度低。

内河港口大多存在专业化码头建设滞后、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货主码头与公用码头之间比例失衡,码头公用化程度低,不利于实现港口资源最大化。

(6)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

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以仙桃港为例,仅汉江各港区的通信纳入汉江系统的通信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导致信息不能快捷流通、共享。

3、港口规划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和要求

综上所述诸多因素严重制约了港口的发展,港口发展现状与城市发展目标不相协调,因此,规划建设现代化的港口迫在眉捷。而港口作为港口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港口能更好地服务于腹地经济建设,促进城市总体发展,在其建设规划中其总体规划应与腹地国民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协调一致。遵循的总的原则和要求是与港口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开发利用规划、防洪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相协调。通过合理的充分利用和保护港区水域和近岸陆域等岸线资源,经过分期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设施齐全、机械化程度高、功能完善、协调发展、运输畅通的现代化港口,以满足港区码头正常生产的要求,保持港口经济腹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需求。具体而言:

(1)港口总体规划应注重远近结合,在水、陆域布局上给远景发展留有余地,同时应当贯彻节约用地的方针,尽量少占土地。各水平年岸线利用规划在充分考虑各港区不同岸线的自然条件的同时,也严格遵循岸线规划与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必须协调一致的原则,码头建设不占用城市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所确定的水源保护区岸线以及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活动和生活空间、进行沿江和滨河绿化建设所需生活岸线,合理分配不可再生的岸线资源。

(2)按照客货分流、散杂分离,化危品泊位布置在规划岸线的合适区域等原则进行码头布局规划,避免相互干扰,便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3)充分挖掘现有码头的生产潜力,按照功能调整、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形成港口的吞吐能力。

(4)满足集疏运的要求,使港区外部与内部的交通线路要相适应,内外联系方便,水路与陆路配合密切,发挥各自优势,真正实现“宜水从水,宜陆从陆”的水陆并举的交通运输格局。

(5)体现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适度超前的原则。

(6)港口规划的建设和发展不应以破坏城市生态环境为代价,其建设和发展应与城市环境生态建设保持一致。

4、结束语

港口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港口规划必须协调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遵循港口规划建设与港口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环境规划、防洪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相协调一致的原则,做到良性互动发展,才能真正发挥港口对所在城市发展的优势,推进港口城市以尊重自然环境、以人为本、社会生态、适度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低碳城市概念的引入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人口数约占全球总数的六成。随着城市人口的持续暴增和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张,能源的过度消耗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城市面临的通病,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随之产生的温室气体给予了城市巨大的发展难题,环境环境已开始渐渐制约了城市的生活水平。城市工业生产和生活交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的对自然生态产生了严重破坏。因此,在保障人类美好生活的同时,城市应该重视环境和资源的和谐相处,通过建设低碳城市,实现向低能耗、低碳型城市转型。

城市作为碳排放最密集的地区,如何使其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和谐发展就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为达成这一目标,“低碳城市”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低碳城市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提高市民低碳生活理念,在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改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节能减排的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城市的的要点主要有两点:首先以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前提;其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 CO 排放量。

二、我国发展低碳城市的意义

在国际上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我国走低碳城市兴建之路已成为大势所趋。

2.1 发展低碳城市益于完善我国能源结构

在我国能源结构不断的调整与优化的同时,煤炭仍占据了我国一次性能源利用的2/3,燃煤发电仍占电力总结构的八成以上,使煤炭在短期内仍是我国未来的主要能源。煤炭燃烧中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气候环境严重恶化,使我国在实现国际提倡的“低碳”理念的同时显得步履维艰。国际治理环境问题方面,通过制定全球性公约对各国提出具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对排放量的限制使各国为保自身发展力争碳排放权。倘若我国不顺应国际趋势,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际能源供给及碳排放的相关限制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2.2 发展低碳城市益于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

我国是资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除了来自煤炭等能源的生产消耗外,还有来自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燃料能源和钢筋、水泥等建筑用材将大范围应用于基础设施的建造,此类消耗是我国进行城市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投人,也是我国城市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因此,我国大力发展低碳城市建设,降低基础设施的碳排放强度,将会大大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以针对由此可能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

2.3 发展低碳城市益于我国科技能力的创新

我国科研创新能力一直是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使我国由高碳向低碳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面临巨大挑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着重实施“市场换技术”等政策以吸取国际先进科技,但很多外国公司却在占领高科技产品市场之后,阻碍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相互交流。在此情况下我国不得不进行自主创新以开发新技术,近年来,可再生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收集储存等高科技研发项目已纳入我国“973计划”、“863计划”等科技计划当中。政府大力创新科技水平,必会实现我国在低碳领域的大跨步发展。

三、建筑区域能源规划的定义和意义

3.1建筑区域能源规划的定义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是指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境保护和降低碳排量的原则,以综合资源规划原理为出发点,对所开发区域的建成环境能源系统进行关键技术研究与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发展规划以及城市能源供应规划相协调。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是“综合资源规划法”理论(Integrated Resource Planning, IRP) 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具体应用和体现,其核心是改变过去单纯以增加资源供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方式,通过提高需求侧的能源利用率,将节约的资源作为替代能源,提高供给。

3.2区域建筑能源规划的意义

⑴ 针对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具有低能量密度和产能不连续的特点,通过区域层面的统筹规划,利用同时使用系数和负荷参差率,实现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的供给均衡;

⑵ 将建筑能源规划和减碳规划融入区域规划体系,有利于在区域范围内实现节能减碳的规模效应,并实现碳排量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

⑶ 根据综合资源规划法(IRP),基于需求侧管理理论,将区域内节约的建筑能源资源化,并作为虚拟能源和无碳的替代能源,降低区域开发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使用中的比例。

四、建筑区域能源规划的技术路线图

根据“综合资源规划法”理论,将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分成几个步骤:区域建筑能源规划目标制定、评估区域可利用能源资源量、建筑能源的负荷预测、确定能源系统和技术方案(能源站方案)、区域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和环境影响评价。

4.1目标制定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制定目标通常包括两种方法:标准评比法和实质性技术指标。定性技术评估的标准评比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但是此方法准确性差,缺少详实的数据支撑评估结果。

通过目标可行性研究和环境评价等规划程序,按建筑类型,分别确定单位建筑能耗基准值与单位建筑碳排量基准值,并作为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定量技术评估的依据,这是理论界建筑能源研究的主要方向。

4.2评估区域可利用能源量

区域内的能源通常分为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低品位能源。对所有能源进行综合的系统性定量分析,是区域建筑能源规划的前提。

常规能源包括电力、天然气、石油、燃煤等;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低品位能源包括发电厂余热、土壤蓄热、江河湖海的温差能、地铁排热回收、工厂废热回收、垃圾焚烧、污水温差能、免费冷源等。

4.3建筑能源的负荷预测

以往建筑能源预测采用传统的负荷指标估算法,往往估值偏高,造成大量的设备冗余和浪费。而区域建筑能源预测,应该采用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即不同建筑类型,应设定不同的人口密度和使用时段情景,同时考虑系统的峰荷、腰荷和基荷,估算出区域的典型负荷曲线以及情景负荷的出现概率,叠加给出区域能源的总负荷。

4.4区域能源系统配置方案

根据区域内可利用资源量和建筑能源负荷的预测,编制区域能源整体配置技术方案,其核心即区域能源站的建设及运营模式。能源站的建设,应考虑经济性指标(运行管理费、投资回报、能源价格)、技术性指标、碳排放指标、能效指标(设备能效、输送能效、末端使用能效以及损失)、环境影响指标(热污染、热岛效应、噪声)等因素,并确定能源站的规模及位置。

区域能源站一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进行建设及运营管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又称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提供能源服务,是以赢利为目的、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专业化服务公司。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诊断、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运行、维护和管理一整套的系统化服务,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

五、结语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建设低碳城市,进行建筑区域能源规划,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篇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民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自然生态的平衡。现代城市园林绿地在城市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关键,已成为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所谓的城市绿地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因此,城市绿地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城市建设中,建立良好的绿化环境,关键在于了解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从而为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城市的整体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1.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使用的功能作用

1.1保护城市环境

城市中的园林绿地能起到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的功能。由于园林绿地中栽植了大量的植物,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的绿色植物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有害的气体,并且对烟尘具有明显的阻挡、吸附作用;许多水中都种植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这些绿色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物质,减少水中污染的细菌数量,对净化城市的污水也有一定的作用;植物的地下根也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可以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1.2改善城市气候

园林绿地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温、湿度和气流的影响。园林绿地在夏季可以降低物体表面的温度和气温,而在冬季则可以提高物体表面的温度和气温,并且能降低太阳辐射的温度;有的地面比较硬,湿度比较低,绿色植物具有蒸腾作用,可以将大量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从而增加空气的湿度,形成凉爽、舒适的环境;城市中的带状绿地是绿色的通风走廊,在夏季可降低炎热程度,在冬季,垂直于寒风方向的防风带可减弱寒风气流,改善城市的气候。

1.3降低噪声

植物特别是林带,可以降低城市的噪声,特别是树木枝叶茂盛层层错落重叠的树冠,其降噪的效果很明显。

1.4减灾防灾

如果突发灾难来临,城市的园林绿地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避难场所。比如,一般的居住公园和区域性公园能为周围的居民提供救援、堆物、搭建临时设施的场所;靠近住宅区的小型绿地可以为居民提供紧急的避难场所;市级的大公园则可以作为救援基地。

1.5美化城市

城市园林绿地的存在不仅为城市带来了生机,还给城市增添了富于色彩的美景。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使绿色植物和城市建筑有机结合起来,以植物多变的色彩和优美的起伏林冠线来衬托城市,还可以丰富建筑群的轮廓线,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达到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形象的目的。

1.6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憩娱乐环境

城市中园林绿地能为人们提供日常休息娱乐的环境,其城市绿带、城市游憩带和环城旅游带为人们的观光和旅游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同时,园林绿地还可以作为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的场所。

1.7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园林绿地中的林带、水景观的绿色植物等能为动物提供良好的繁衍场所,对提高生物的生命活力和寿命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维持了城市生物的多样性。

2.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

在城市绿地的系统规划设计中,不同性质的绿地设计手法是不同的,城市中的绿地类型主要包括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和街头绿地。公园绿地设计中,因其绿化面积较大,可以结合水体和地形的设计来体现公园布局的生态性,植物配置可以采用乔木、灌木、花草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风景林来打造大面积的色彩,形成林带植物与地被植物过渡的层次感,从而提高公园景观的观赏性;道路绿地可以增加道路的绿化覆盖率,结合交通干道的特性布置行道树和花草,使行人的慢行空间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和遮荫功能,增强道路绿化的可识别性和观赏性;街头绿地可采用乔灌木和模纹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整洁舒适的生活和休闲空间。下面提出一些关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园林绿地是人们活动空间的补充和延伸,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应是园林绿地设计的基本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绿地设计的可参与性和亲和性,设计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同时考虑人们的年龄结构和他们的活动需要,使设计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情趣,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给人们带来的陶冶情操、慰藉心灵的作用。要科学的进行植物配置,使设计整体布局的比例和节奏相协调,营造平衡、稳定、直曲等形式的园林意境美,从而达到满足人们审美情趣、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保证园林绿地的服务功能和艺术价值、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协调统一。

2.2注重植物配置手法的多样化

城市园林绿地的植物造景强调在设计和建成效果上来展示植物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的特点,因此要根据绿地的多样性,灵活多变的进行植物配置。比如:点、线、面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构建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草花混合的绿化模式,植物的配置多用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将道路和围墙等线范围也进行绿化;利用建筑面积将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从而提高建筑范围的空气湿度,减少直射光对建筑的污染;模拟自然造景,使绿地规划和植物的设计疏密有致,从而创造鸟语花香的意境。

2.3与生态相结合

植物是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地的设计只有与生态相结合,才能确保植物与绿地所处地域之间的共生、共享和共存。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时候,要选择能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的多样性;做到乔木、灌木、藤木、花草的合理配置,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科学搭配,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协调统一。

2.4因地制宜

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主要是对原有土地条件合理运用的原则、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强对原有土地的合理运用,结合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的情况进行造景,充分的利用自然的地形条件和地貌,使层次上体现起伏与韵律变化,做到既节约资金,又保护生态平衡;适地适树是尽量保护原有的大树,结合当地情况,以乡土树为主,同时根据当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应性较强、观赏价值较高的外地植物,增加景观群落的多样性。

2.5突出地方特色

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和人文条件等,将城市中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融入园林绿地的设计中,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在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当地地形的原有地貌和生态群落,尽量保留原有植物,融入与当地条件相适应的植物。

3.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与城市人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整体形象,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将城市的自然环境与人工设计融合在一起,促进整个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关系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然而当前我国大城市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与城市水利电排站的建设要点相结合,分析和研究了水利电排站的规划管理方案和运行管理策略,希望对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有所裨益。

1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发展状况

1.1 水利电排站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是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利电排站能够有效地解决洪涝灾害,承担着防洪除涝的重任。作为重要的水利设施,日常中水利电排站的使用并不频繁,但其又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城市中水利电排站的运行时间较短,却能在关键时刻使城市免受洪涝灾害,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当前我国城市水利电排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洪灾和强降水而造成的城市内涝问题层出不穷,给城市居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社会对水利电排站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也比较重视水利电排站的建设,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然而城市电排站的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资金投入不充足,影响了施工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在建成后水利电排站的运行维护上也存在很多漏洞,使电排站不能随时保持排涝功能[1]。

2 城市水利电排站的规划管理方案

2.1 城市水利电排站的规划建设

水利电排站规划建设涉及到众多因素,因此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每一项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把握,保障规划的合理性。城市水电排站的规划建设主要内容有配套工程建设、施工技术、施工质量与进度、成本预算、环境条件、工程地质等。工程地质主要是分析周围的地质与地势,考察是否存在影响施工的自然因素,建设项目周边是否交通便利,具有充足的通讯、电力、水源和建筑材料。在建设排水系统、给水系统和供电系统时要与建设要求相结合。在施工计划中要对各种资源进行规划,保障按时按量的完成工期目标,对劳动力进行合理分配。

2.2 城市水利电排站施工建设和管理方案

2.2.1 做好施工控制工作

施工控制关键在于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提高施工质量。项目管理人员要做到尽职尽责、职责明确,及时发现并调整不称职的管理人员,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推行考核上岗施工。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如果质量和进度发生矛盾,必须合理安排劳动力,首先保障施工质量。要进行科学的施工调度,对施工生产的需要进行保障。与此同时还要控制施工物资,做好施工物资的规格、品种和数量验收工作,并做好每个施工阶段的质量验收记录。

2.2.2 保障施工安全

施工安全对于建设施工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则会严重影响施工的进行。如果在阴暗处或夜间施工,要配备足够的照明工具。要先对槽帮进行检查再进行混凝土浇筑,避免发生坍塌。要做好脚手架的搭设工作,决不允许站在支撑或模板上操作。要做好坑边防护,坑边禁止车辆通行和堆放材料,并设置红灯示警。分散、稳当的堆放钢筋材料,在进行钢筋材料的搬运和安装时避免碰触电线。在作业之前要对模板是否合格进行检查,绝不能使用不合格的模板。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杜绝安全事故。

2.2.3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城市水利电排站的建设属于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控制和管理主要包括选择节能环保型的材料、废弃物管理、施工噪音控制、废水排放控制、空气污染控制、建筑材料管理、现场施工管理等等。对于噪音较大的车辆和设备要进行隔音,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定时洒水、减少扬尘,合理布置材料和设备,合理布置施工时间,做到文明施工[2]。

2.3 控制水利电排站的施工成本

在规划中要对水利电排站的施工成本进行控制,由于当前水利电排站施工项目的资金投入并不充足,因此在不会对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影响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节约施工成本。在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要尽量简化使施工内容,充分利用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严格控制施工的用水用电。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人员是否能够完成工作任务量进行考察,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避免人力的浪费。要做好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工作,选派专人看守贵重设备,安排人员轮班负责施工设备和材料的看守。要将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流入与流出做好细致的记录,避免出现资金统计漏洞[3]。

3 城市建设中水电排站的管理

3.1 做好城市水利电排站的运行维护工作

为了确保电排站的正常运行,水电排站进行定期维护。要定期清理进水池内和进水管道内的杂物,做到勤观察、勤清理,尽量使卡堵的次数减少。要定期检查电排站设备的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排除故障。在维护工作中要定期对电缆的固定情况进行检查,一旦电缆破损会对水利电排站的运行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了振动和杂音,则可能是相关部件出现了旧损或松动,要及时更换或检修。要定期对电排站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机组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是否存在建筑物裂缝。要定期对运转部件进行,保障制动装置运行可靠。

水利电排站的运行维护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在日常中做好运行维护工作,保障水利电排站随时能够发挥效用,当出现内涝灾害时才能够及时发挥水利电排站的作用,保障城市的安全[4]。

3.2 做好城市水利电排站的管理

做好城市水利电排站的管理保障城市能够安全的度过雨季和汛期,保障城市污水能够顺利排出。如果没有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一旦出现汛情,管理上的疏漏就可能被放大,造成城市水利电排站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对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要严格执行电排站的各项运行规定,对电排站情况进行掌握,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水利部门还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加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水利电排站的管理人员必须对电排站的结构进行熟悉,能够独立胜任本职工作,对电排站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掌握,具备相应的检查观测和维修养护技术,能够熟练的掌握操作方法。在汛期到来之前水利电排站还要做好相应的防范布置,在汛期结束后要对设备进行检验、对工作进行总结,使水利电排站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4 结语

我国城市水利电排站的规划建设正在不断加快,对城市水利电排站运行管理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水利电排站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避免城市内涝。在水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中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使现代施工建设水平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定期检修电排站设备,灵活管理、合理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将水利电排站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孔杨.南昌市前湖电排站中现代化城市水利理念应用的探讨[J].南昌大学学报,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