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工作问题研究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9 16:42: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作问题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作问题研究

篇1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069-01

伴随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经济形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如何在这个大的环境下脱颖而出,是每个企业值得思考的事情。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逐渐深入,企业开始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此时企业就拥有了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也有了具体的实行目标。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企业领导阶层就一低昂要重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企业的政工工作做到位才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做好企业政工工作,解决政工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找到解决的对策是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下面就企业政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与研究,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促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1 目前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

1.1 新问题和新矛盾开始越来越多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政工工作开始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与新的矛盾,尤其是新时期信息化高度发达,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加密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内部在利益分配上有着太多的不规范,让企业必须不断的改革与重组。并且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非常迅速,计算机技术开始普及,人们能够不断棘手新的知识与思想,让传统观念和新思维有着巨大的矛盾,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这些问题的严重制约。当前社会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主,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冲击,这就使得许多企业职工只是追求自身利益。而企业在经济大潮中也只是关注着自己的收益,只是重视自身的发展,进而不去关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就造成企业政工工作难以在企业中顺利开展。

1.2 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存在许多问题

当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政工队伍对自身的促进和帮助,政工队伍成为企业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元素,而企业中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工队伍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优秀的政工队伍就难以确保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可是当前一些企业对于政工队伍的建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某些方面依然有着许多必须要特别关注与加强的地方。第一个方面就是企业对政工队伍建设的不关心主要就是因为当前许多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只关注自己的经济效益,将经济看成了企业发展与进步的唯一目标,而只是将政工工作当为企业一个附属项目,当能够舍弃的时候完全可以舍弃,认为其可有可无,对企业的发展不会有任何的贡献。第二个方面就是企业将巨大的精力都放在了经济发展之中,而没有在政工工作以及政工队伍建设中投入过多的精力,使得企业在开展政工工作的时候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只是在开展活动的时候走走过场做做形式主义。政工工作在企业之中不会在短时期内产生经济利益,可是由于企业长期不重视政工工作,时间一长就会对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其在某些方面存在特别严重的不足与缺陷,让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受到巨大的冲击,最后会阻碍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第三方面是因为企业政工队伍在组成结构上有着严重的问题,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上十分不科学,老龄化现象特别严重,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逐渐下降,没有相应的创新意识,特别是许多企业政工队伍中成员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不是特别高,严重制约了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

1.3 政工工作的模式比较落后

首先很多企业的政工工作方法不先进,信息也比较落后,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职工在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解的时候可以通过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媒体来及时地实现,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去学习一些比较先进的方法然后运用到实际的政工工作中,但是企业现有的政工工作模式会对新方法的运用产生阻碍的作用,让这些先进的方法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其次是企业政工工作对象的思想也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政工工作的模式也应该要相应的改变。

2 解决企业政工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提高企业政工工作的专业能力

精简政工人员是目前政工工作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但是,精简政工人员并不意味着减少政工的工作量,而是相应提高政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政工人员素质不高会影响其工作的开展。因此,提高政工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必备要素。企业就应当制定一定的标谁,在企业建设中挑选高素质的政工工作人员。政工人员的工作能力必须要强,其专业的理论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的标谁。唯有如此,企业的政工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开展。

2.2 对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工作应该要不断的加强

首先要让政工人员变得专职化,现在很多企业的政工人员除了要负责政工工作外,还需要同时负责一些其他的任务,而有些政工人员则是兼职人员,他们在开展政工工作的时候会因为其他的工作而分心,这样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政工工作中,让企业的政工工作开展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企业在开展政工工作的时候应该要建立起专职队伍,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政工工作中。其次对政工队伍的综合素质要进行全面的提高,政工人员主要是负责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他们应该要具有比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政工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

2.3 对政工工作认识要充分,重视企业政工工作

企业的政工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的精神文明进行建设,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政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想让政工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对政工工作充分的重视,正确认识到政工工作的作用。

2.4 对传统的政工工作模式进行改变

在社会快速的发展过程中,要想让政工工作真正的发挥出自身真正的作用就需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对传统落后的政工工作模式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让政工工作能够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更好的服务。

2.5 完善企业政工工作的激励机制

企业在其发展中应当充分重视政工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应完善政工工作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完善应本着注重实绩、鼓励竞争、择优选升、赏罚分明的原则来制定。在企业建设中营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措施,制定评选表彰标谁,将评选活动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实施,以此来提升企业政工工作的效率。

3 结束语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长期发展,政工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就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的建设,认真做好企业的政工工作才能保证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政工工作面对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注意企业员工与企业共同的发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养护检测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与广大群众的密切关注,并且养护管理的任务也更加繁重。怎样对目前公路的养护质量做出公正的评价,既是公路养护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需要,也是强化管理以及提升业务水平的需要,更是树立“预防性养护”新理念,实施恰当科学的养护措施与增强公路养护质量的需要。检测不但可以为掌握公路质量现状提供正确信息,还能够对科学养护策略提供客观依据,这对形成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定期检测工作在公路养护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检测时评价技术状况与制定养护计划脱节

检测的目的是进行技术状况评价与为制定养护计划提供依据。制定养护计划、养护措施提供数据比评价更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路况评价是为公路养护来服务的。定检工作给养护维修提供依据的影响很小哦,对提高养护效益作用较大,这也是定检工作的“通病”,应当仔细探讨,运用有效手段及时解决。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管理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对养护工作实施定检与评定工作,推动三方面工作的相互结合。二是检测与评定技术脱节,需强化检测与评定研究,例如评定时PCI指标和路面结构强度之间的联系还不太清楚,从PCI可以综合反映路面性能判断,两者必然有联系,若能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就可以直接利用PCI指标制定养护维修计划。三是实际定检时因为机器或系统的原因提供的检测数据基本缺少对病害清单式的描述与评定,检测结果一般能反映路况综合指标PCI,PCI在路网评价时要十分清晰。但公路管理部门更注重的是公路养护维修计划和措施,而公路养护维修计划与措施必须得到对病害清单式的叙述,利用检测得到对病害清单式的叙述,管理部门可以据此推出养护指标单。

1.2、定期检测与日常检测脱节

当前许多工程都存在定期检测和日常检测脱节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养护管理部门基于有定期检测,所以经常忽略日常检查,甚至随意编造日常检查结果的情况;第二,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与特殊检查毫无联系,致使检测的盲目性和投资的浪费。只有三者相互结合,才能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检测的盲目性,节约成本。

1.3、传统检测方法与现代检测技术脱节

传统检测方式如路面检测中贝克曼梁侧定弯沉,在工程中已使用多年,在技术、设施和评价方式上相当成熟,工程中已广泛应用。但这种方法检测速度缓慢、检测时需要交通封闭。所以,要加强探索分析,解决传统检测和现代检测技术存在的脱节,推进现代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

1.4、检测人员专业知识与公路专业知识脱节

工程检测是一项集计算机、电子、机械以及工程专业的综合性工作,所以,检测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检测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专业知识,但当前工程中存在检测人员专业知识和公路专业知识脱节的现象。

1.5、检测成本与效益脱节

因为检测、评价与养护决策的脱节,以及日常检查、特殊检查和定期检查的脱节,造成检测时成本高,效益却很低。所以,要加强定期检查与养护工作的配合,加强三中检查的相互结合,实现检测、评价及养护的良好互动,定检工作才会展现其应有的效能,并切实增加效益,降低养护成本。

2、改进和完善定期检测工作的建议

2.1、注重科技,完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管理水平

由于当前检测设施功能不够完善,应由国家投资,开发功能完善的检测硬件和软件,达到检测既能满足评价要求、又能直接指导和制定养护计划与养护措施的目的。定检成果既能给出PCI,又可给出全面的病害清单,还能确定病害的所在位置。同时,系统还可根据养护管理部门条件或规范标准把收集的病害材料变换成维修计划及措施,甚至直接提供养护施工指令单。

2.2、完善养护管理系统

如评价子系统须可以实施预评估、分段评估和再评估,有效支撑养护管理。预评估指养护病害处理前的评估,预评估可以掌握处理前情况、处理方式等;再评估是了解处理后的情况;分段评估指养护管理部门可根据养护的实际状况,根据路段特点进行评估。

2.3、加强培训,切实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水平

由于当前一些公路养护和检测人员缺乏养护管理经验,所以,要加强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配置,强化专业知识,推动养护检测人员了解养护工程特征,提升专业水平。同时,养护部门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激励员工不断探索,全面提高养护人员素质。

2.4、进一步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定检制度

增加数据核对与抽样检查,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客观反映病害情况。当前,实际检测工作存在数据错误的状况,导致监测数据错误的原因与我们当前的检测体系不完善有关,若养护管理部门不干涉养护施工部门检测工作、检测时没有监督独立检测部门的第三方。所以,在定检时,养护管理部门要参与定检工作,参与的形式有联合检测、随机检测等,针对独立的检测机构的检测,国家有关部门也能依据一定频率抽检,保障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结语

实际工作中,公路养护监测较易由于人为失误造成养护工作重心偏差,同时公路检测工作在公路养护中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路养护检测与新建工程施工检测不同,养护工程检测着重的是发现已投入使用的公路结构物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利用检测收集资料,进行路况评价,建立维修养护方案。管理检测部门在公路养护中要加强养护检测工作的治理和完善,建立完善的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增加检测效益,全面发挥检测工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们对流感、疫病等严重威胁自身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的关注度也持续提高,尤其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禽流感疫情的传播,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随之也使得当前我国的卫生检验工作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可以说,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国家对基层疾控工作的重视力度在不断加大,每年投入的各项资金也不断增多,疾控中心的软硬件建设水平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从而提高了我国在卫生检验工作方面的整体水平,不过还应该看到,我国的卫生检验工作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不足,因而,认真梳理当前我国卫生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对于提升我国卫生检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 现阶段,我国卫生检验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且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量人才纷纷涌入大中城市的专业型医院(待遇高),医学院的学生都不愿意从事卫生检验工作,人才严重匮乏是导致卫生检验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卫生检验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比较广。其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标准非常严格,需要其具备专业的文化知识以及较强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来说,疾控中心的卫生检验人员配置整体水平较弱,缺乏专业、核心力量。

(二)疾控中心工作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整体上来说,疾控中心卫生检验的基础建设、物资配置达标率比较低。现阶段,大部分疾控中心的科室设置、建设标准等水平较低,与标准建设存在相当差距。相关的试剂、仪器设备不足,缺乏有效管理。导致各项器材的使用、维护不规范、不及时,各项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而且,设备老化问题非常严重,如一项针对某省卫生检验设备的调查显示,45%的疾控中心目前仍在使用上世纪90年代的卫生检验设备,而该数据在西部一些贫困落后省区可能更高。由于检验设备的严重老化,导致很多检验项目不能进行,很难应付突发性卫生事件。

(三)缺乏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疾控中心的各项管理体制还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大多疾控中心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且仍在遵循旧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疾控中心科室缺乏自主性,部门一言堂现象,色彩比较浓厚,一些新的先进的科学管理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还有的经济较发达的省市疾控中心虽然也进行了一些管理体制上的试点工作,但旧的管理体制并没有完全突破,在管理层次、管理方式等体制面尚存在各种矛盾,有的是科室不敢担责、不愿担责,科室之间推诿持平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是多头管理,部门利益难以协调,导致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还存在着各个管理机构处在不断磨合状态,机构臃肿等现象。这些问题的不快速解决,无疑不利于疾控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疾控中心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二、新时期下,积极推动卫生检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人力资源建设

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案,积极打造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水平过硬的卫生检验人才。首先,加强领导的协调工作,将每年相关专业毕业的优秀学生,优先安排到卫生检验部门进行锻炼,对于上级部门中比较优秀的干部、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调到疾控中心进行工作指导。

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力度,通过培训学习与外送深造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加强卫生检验人员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结合疾控中心工作情况开展的多种活动,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二)改善卫生检验的工作环境

要想全面提升卫生检疫水平,必须加强工作环境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对公共卫生事件快速、高效的处理,成为了疾控中心的工作要求。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政府部门的重视度,加强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其次,加强基础配套设备的建设力度,尽可能快速、完善的规范疾控中心的配套建设与设施建设。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就是立足于疾控中心的工作实际,在充分发挥现有设备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各种资源,将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再次,物资材料的准备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添置更新原则,通过“集中使用、优化配置”的方式,全面加强疾控中心物资器材的准备工作。对于突发性事件所需要的物资材料,必须优先储备。另外,还需要加强物资、设备的管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卫生检验体制

大部分卫生检验工作都是公益性质的,是不能收费的。如果,把卫生检验部门划分为事业单位,就会进一步弱化其疾控水平与力度。现阶段,大部分的疾控工作很难收费经营,笔者建议将疾控中心以及卫生检验人员纳入技术性公务员行列,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疾控中心的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卫生监测机制、疾病监控预防,加强健康教育以及卫生防护工作的开展。积极落实责任目标管理机制,真正将卫生检验的建设质量与医疗机构年终考评、个人年终绩效考评直接挂钩。进一步提高卫生检验人员以及各层领导的工作责任心。完善奖惩机制,进一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卫生检验工作健康、顺利开展,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发展。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卫生检验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始入手,从人力资源建设、工作环境改善、体制建设等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新时期下积极推动卫生检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篇4

第一,“机构合并,有头无脚”。原乡镇一级都设有专门的农村基层统计机构—乡镇统计站,专门负责本乡镇范围内的各种统计工作。但在上个世纪末,由于机构改革等多方面的原因,乡镇统计站被撤消。原统计站的各项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全部并入了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原来统计站的工作人员,全部转到了行政或其它单位工作,经管站变成了统计经管站,而实际上是人财物都未落实,只是在完成经管工作任务的同时,顺代完成本乡镇范围内的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第二,村级统计人员落实不到位。一切统计数据均来源于基层,作为基层一级组织,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理所当然对辖区内的情况最为了解,要想把辖区内的各个统计数据统计准确,做到清楚明白,就必须依靠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的力量,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人缘,地缘关系。

二、统计经费严重不足

乡镇统计站撤消之后,其工作任务并入经管站,但其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并没有相应地进入经管站,这样就使得经管站本来就很紧张的工作经费变得更加紧张,而作为县一级统计机构对乡镇的统计工作任务却必须按时按要求全面完成,但经费却不下拔,乡镇经管站处于夹缝中,既要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又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作保障,从而使得各方面的工作难度加大,结果是“几头忙活,几头效益不佳”。从某种程度上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吃力不讨好”。

三、乡镇统计工作人员责任心的问题

为了加强乡镇统计往往只是对乡镇统计员进行考核,但乡镇对村级统计人员的考核却无法落实。迟报、乱报乃至不报的现象无法得到遏止,加上乡镇财力有限,村干部培训特别是统计人员的培训不能进行,就连送报表的误工补助和差旅费都不能解决,上述原因,使得村级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统计工作中“交差”思想普遍严重,报表质量低下。

四、乡镇及村级统计档案资料保管不善,致使某些档案资料丢失,在需要相关数据时无从查阅

乡镇统计站撤销之后,原在统计站归档保管的统计资料,有很大部分已丢失,现在统计经管站想查阅有关统计历史资料时根本查阅不到。乡镇如此,村级统计资料的归档保管更加落后,因为村级统计人员的更换频繁,加上其它方面的原因,如交接不及时,致使部分统计资料已丢失,再加上村级办公条件差,无固定安全的办公场所,大部分资料都是由村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负责保管,资料都是放在统计人员的家里,必定会由于这样或那样地原因丢失、损坏,从而导致统计资料无法归档,丢失严重。

产生问题的原因

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针对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更重要的是要追产生问题的根源,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统计工作之所以有上述一些问题存在,不外乎以下一些原因:

一、动机决定结果

各级政府还没有从“抓经济”转向“管理和引导市场”上来,仍然依靠“下指标、考政绩”的办法来推动“经济发展”。每年总是召开各种会议,下指标、定任务,一级一级向下分解,到年终总是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指标,相反总有超额完成的现象出现。这样既保住了政府集体的荣誉,又保证了一年得来的考核过关。试想这样的统计数据其可信度究竟有几分?因此,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由于上级政府没有依法行政,下级单位在统计数据中出现大量水份也就成为了必然。

二、广大村级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报表质量差

就目前的统计管理体制来讲,基层统计力量的强弱,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统计工作水平。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纵观全县,村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一是由于村干部变动频繁,特别是村级统计人员的变动周期短,长时间专门从事农村统计工作的业务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员是“半路出家”、“新手上路”业务水平原地踏步,二是受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制约,根本没有统计经费预算,没有对乡镇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业务水平原地踏步。三是由于村级统计档案资料的移交和保管没有跟上,造成部分统计资料的丢失,造成新任统计人员无资料可查,报表时全凭个人印象推测,致使统计报表质量低下。

三、《统计法》宣传力度不够,统计执法不到位,对统计违法的处罚不力,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没有跟上

《统计法》虽已颁布实施二十周年,但是对该法的宣传力度并不强,特别是县乡两级对《统计法》并没有组织专门的系统培训和宣传,因为多方面的原因,统计违法现象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统计执法和处罚并没有严格按照《统计法》的相关规定执行。统计执法的检查次数相对较少,从一定程度上给统计违法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给统计数据的不真实提供了纵容的客观环境,给个别统计人员的思想上造成了“统计违法、不关痛痒”的麻痹思想和松懈。

改进统计工作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对乡镇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统计工作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其独立性和专业性,但也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二、立足当前抓根本,着力强化基层建设

统计工作是一门自下而上的系统工程,基础工作不牢将直接影响其结果。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加强基础建设,在保证乡镇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人员落实的前提下,着力对农村村级统计工作人员的安排、培训和考核上下功夫,努力壮大农村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改善统计工作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以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转。如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和讲座,给基层统计人员适当的报表误工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夯实乡镇统计的基础。

三、着眼统计事业发展的长远性,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统计现代化水平

统计信息化是统计现代化的核心,事关统计改革与建设的全局。统计部门作为社会和国民经济信息主管部门,必须抓住机遇,克服困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统计信息化工程,使统计工作适应信息发展的要求。

政府应积极支持统计事业的发展,为统计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硬件。如微机等必要的工作工具,以保证能够及时、准确的为党委、政府提供真实、可信的统计资料,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篇5

从法律角度讲,火灾事故调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我国公安消防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专业性和政策性。火灾调查过程涉及到经济、社会、法律等多个社会科学领域,是集经验、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工作,在整个消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火灾事故频频发生,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因火灾事故引发的诉讼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火灾事故原因调查认定已经成为火灾案件纠纷诉讼的焦点。

1 概述

火灾在我国是各种频发灾害中最常见,最广泛的能够威胁到群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灾害之一,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对火灾的预防与事故调查非常重要。对于已经发生的火灾事故查明失火原因可以帮助群众有效预防火灾,所以火灾调查时分必要。火灾调查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主要研究火灾事故的起火原因,包括火灾事故调查询问、讯问技术、事故现场勘查理论与实践,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图像视频记录鉴定、损失核定及相关仪器研发,案件处理等主要内容。

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对火灾防范和因火灾事故引起的案件纠纷具有重要作用。第一,火灾调查可以查明失火原因,找出发生火灾的关键结症,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加强防火安全工作的落实,利用积累的火灾事件调查资料全面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第二,火灾调查的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调查事实对火灾发生实施问责,让肇事元凶受到应有的惩罚,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我国法律的权威。同时,还能使群众受到教育,提高防火意识。第三,对火灾事故进行及时的调查研究,可以将防火工作更好地纳入科学管理轨道,为国家提供及时准确的火灾事故资料,为今后的政府工作长期决策提供有效的资料参考。

2 火灾事故调查存在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正全面想小康社会迈进,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社会全面向法制化过渡。期间,各项工作都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突破,面对眼前的形式,我国消防工作开始痛国际接轨,发展进程逐渐加快,消防工作的改革发展迫在眉睫。火灾调查是消防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加大力度改革火灾调查工作,提高火灾调查工作的质量是所有火灾调查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我国火灾事故调查起步较晚,目前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2.1 观念误区

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火灾事故调查不是基本消防工作,根据情况需求决定是否进行火灾事故调查,甚至还有认为火灾事故调工作可有可无,这种想法对火灾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完整的火灾事故调查体系,有些调查工作还没有完全展开,没能发挥真正的调查意义,大部分工作都停留在事故原因调查的初始阶段,还没能达到防范火灾的最终目的,实现消防安全的良性循环阶段。

2.2 事故调查机构设置不健全

在我国,目前只有北京,天津,上海设有专门的火灾事故调查机构,其他省市自治区还没有成立火灾事故调查机构。缺少相应的调查机构,工作人员编制存在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对火灾原因调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我国频频发生火灾事故就不难看出,没有建立完善的火灾调查机构是致使火灾事故频发的重要方面。此外,我国直辖市火灾事故调查机构均设置在防火监督部门,而其他省市的火灾调查没有统一设置部门,有的在消防办公室,有的设置在消防指导处,还有的设置在技术鉴定或者法律部门,非常混乱。

2.3 重视程度不足

首先,消防安全领导对火灾事故调查的认识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对火灾事故调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平时也不重视,只有发生火灾的时候才觉得重要。在调查人员安排上不严格把关,把适合进行火灾调查工作的人员安排到其他岗位,或将不适合火灾调查工作人员安排火灾调查工作岗位,不能对调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这都影响了火灾事故调查的发展。其次,火灾事故调查人员本身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消防人员对建筑消防工作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监督检查非常重视,对火灾事故调查忽视,而且对火灾事故调查进行处理时不科学,不和法律规定,有些调查为了应付工作,草草了事,还有些为了安抚群众情绪,不找麻烦,尽量减少调查。大部分火灾调查人员不去深入调查研究,不求进取,明显缺乏法律意识和服务进取意识,不能尽责职守。

2.4 调查人员主管原因

2.4.1 执法水平普遍较低

篇6

一、前言

众所周知,乡镇统计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为上层决策提供参考的重要依据。在大力发展“三农”建设的新时期,乡镇统计工作所担负的责任更为突出,是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其数据收集全面与否、精确与否都直接影响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然而大量事实证明,乡镇统计依然是政府统计系统中较为薄弱的一环,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研究十分必要。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统计组织结构不合理

基层统计组织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统计人员为“临时工”的现象仍然存在,统计工作由兼职人员完成,严重影响到统计工作的开展。例如湖北省某市下属的多个乡镇均没有设立统计站,上级有任务安排,就临时抽调部分人员完成。这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也加重了这些工作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专职人员配备缺乏。例如江苏省某市共包括34个乡镇,在这些乡镇中,共有统计人员34人,其中专职人员11个,占统计人员总数的32.3%,而兼职人员则高达67.7%。诚然,现实中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是专职才是保障统计工作高质量运转的前提。

(二)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各行各业加快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完善自我。我国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全国各乡镇差距明显,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第一,基础设施落后。目前统计网络只限于国家、省、市、县(区)四级,连接乡镇办公尚处空白,许多乡镇还未进行信息化建设,所以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网络接触较少,统计工作的开展依然比较传统。第二,统计信息化标准未一致。标准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也是管理统计工作的基础。由于所用软件的统计标准不统一,导致工作人员无法进行资料的共享、交叉利用。第三,数据处理手段落后。乡镇统计的数据处理手段十分不科学,国家虽然近几年为村村通网投资较大,但是基层人员大都年龄较大,对此不懂,计算机闲置,统计工作开展仍旧手动,工作效率低下。

(三)法律建设滞后

十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强调要加速推进依法治国。《统计法》在1983年就通过并实施,并在2009年修订,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就统计费用的问题而言。《统计法》中虽提出要为统计工作提供保障,但是比较笼统,加之基层领导一般对统计工作不重视,统计所需费用就根本无从谈起。另外,《统计法》中要求“设有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兼职统计人员过多。再比如《统计法》中未对乡镇统计工作的具体范围给予划分,造成界限不明,工作量不清。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组织结构,加强统计评估建设

基层统计机构与工作人员是统计数据的源头,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完善组织结构,建立工作人员考评制度是很要必要的。一方面,当前,乡镇统计人员更换频繁,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先上岗后补证,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因而要完善资格审查,寻求合适的人员,完善试用期规定,优化统计组织人员结构。另一方面要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需要一套工作考评制度,奖优罚劣,以先进带后进,促乡镇统计人员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完成岗位责任制,实现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对于工作勤奋、为统计事业奉献的人员,应予以表彰与奖励,上级统计部门在缺编和干部交流时优先考虑并向组织、人事部门积极推荐。对于、弄虚作假,屡次迟报、拒报统计报表并造成一定损失和危害的统计人员,应予以批评、处罚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应把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整体信息化建设中

信息化建设不仅包括硬件建设,更应该涵盖软件、软实力的提高。前文已述,我国的大型普查等应该系统建设仅限于从国家至县的四级统计信息主干网,乡镇则无,从而造成政府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不协调。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未纳入政府整体信息化建设之中。所以,在加快推进乡镇信息化硬件实施建设的同时,国家应该明确出台相关规定将乡镇统计纳入进来。在硬件实施到位的同时,软件、软实力的提高也是必须的。主要表现在,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不定期开展培训与交流,广泛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将国内外先进的统计方法、数据处理方式等作为研究与学习对象,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与县以上政府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乡镇统计信息的质量。

(三)健全法制建设,严格执行乡镇统计监督制度

法制建设是统计工作开展的根本依据,对于现行《统计法》中的不足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完善与健全,从根本上消除“钻空子”等现象。对于现行的相关法律及规章,我们要大力宣传。通过宣传,让乡镇领导干部及基层一线工作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与义务。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瞒报、迟报、有意露报等行为,绝不手软;代填代报的统计报表要进行重点检查。要执行好对乡镇经济状况的监督工作,开展统计分析和咨询服务,服务领导上级,更要服务好广大群众;有计划地对乡镇各单位进行统计监督检查,并配合上级统计部门做好对本行政区域内单位的统计执法检查;要加强对统计数据质量的监督、审查和评估,强化基层单位统计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四、结束语

乡镇统计工作是决定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因而必须从意识上给予重视,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切实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诚然,当前乡镇统计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无法从法律、制度、组织结构,还是从环境、硬件、软件上都需要尽快的加以提高与完善。统计工作任重而道远,分清形势,坚定信念,开拓进取,乡镇统计工作一定会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篇7

目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企业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也必须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所实施的内部控制能够更好的符合企业发展的特点,才能够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实现企业的良好、快速的发展。

一、现阶段存在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缺乏基本的内控意识

无论是什么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其管理层都是企业的经营核心,是掌握企业发展和经营方向以及全面贯彻落实各个阶段决策的重要阶层。正是因为企业的管理阶层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其思想认识与能力水平的高低将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领导者都不能够正确的认识企业内部控制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最基本的内部控制意识,致使将大多数的资源投入到了企业的生产工作和销售工作之中,忽视了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例如:会计管理工作等。对于企业来说,这样的情况的确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致使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思想变得十分滞后、管理行动也丧失了先进性,继而让企业与现代经营管理体系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缺乏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控管

一般来说,因为会计基础工作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开展会计内控工作的基础,是内部控制十分重要的组成成分。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较低,加之工作设施较为落后使得会计的基础工作出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组织结构不能够与实际情况相适应,分工不合理。对于我国企业现阶段所实施的会计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来说,其仍旧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没有建立起监督、决算以及执行的三权分立体制。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或经营者往往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或逃避相关部门的检查而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账目、伪造凭证。这样的情况为企业开展会计内控工作带来十分巨大的阻碍。

其次,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由于企业不能够对会计工作实施全面、高效的监控且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流畅,致使企业的财务信息较为混乱,财务信息失真或人为造假的情况屡禁不止,造成了财务信息失真,影响了企业所开展的内部监控、财务管理等工作。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与评价机制

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企业能够对内部控制工作实施再管理,是确保企业所开展的内部控制工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全面性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工作水平。因此,要想对会计工作更好的进行内部控制,就必须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监督和评价机制,这也是现阶段企业内控工作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强化企业会计内控的有效措施

(一)要着力提高管理者、领导者的内控意识

人的一些行为活动都会受到自身思想意识的影响,因此,要想做好企业会计内控的相关工作,并不断的提高其工作水平,就必须要着力提高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内控意识。首先,在企业范围内,必须要开展面向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培训工作,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会基础等内容为培训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管理者、领导者的管理水平,继而提高企业会计内控工作的工作水平。其次,要加强法制教育,使其能够全面了解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与会计和内部控制相关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带领”企业会计造假。

(二)结合企业所从事行业的特点制定会计内控和风险管理的规定

一般来说,企业所实施的会计内控和风险管理必须要加强对企业基础建设项目资金的支出、短期投资等问题的研究,要以此为基础调整会计内控与风险关系的内容,确保其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现在相关工作人员和领导者的眼前。此外,企业还必须要依照所从事的行业的特点以及现阶段物价变化的情况和自身发展的状况调整会计内控工作,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够做好会计的内部监控、管理工作,才能够帮助企业找准自身的定位,继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三)加快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做好面向员工的培训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全面普及,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情况。在当今社会之中,信息的增长量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扩大自身的收益,就必须要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之下,必须要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此外,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加快,我们还必须要做好面向员工的培训工作。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其要想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会计工作,除了要具备较为扎实的内控知识和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要全面理解内控制度并要参与企业内控制度的制定工作。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必须要做好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确保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能够与时展保持同步,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并掌握经济发展的新动态;另一方面,要扩大会计人员的知识面,努力将会计人员打造成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做好会计内控工作,才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之下,我们要想做好会计的内部控制工作,就必须要加强对存在于会计内控工作中的问题的研究,并要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贴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推动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篇8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环保统计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科学准确的环保统计数据,即是制定环境管理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反映环境管理成效的落脚点。目前环保统计调查范围由以往的工业、生活为主,扩展到工业、农业、生活、交通和环境管理各个领域,所以必须重视环保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办法。

一、环保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环保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基层环保部门对环保统计工作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环保统计就是向企业要一些数字,填写几个报表,对上报数据进行简单汇总就完事了,没有把环保统计的基础报表重要性放到应有位置上。

(二)环保统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基层环保局均无独立的环保统计机构及岗位,统计工作人员多属兼职,统计基础知识薄弱,统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到环保统计工作的衔接和有计划地开展。另外一方面,基层兼职从事环保统计工作的人员由于对环保统计业务不熟练,统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少,加上对环保统计工作的专业知识认识不足,在完成工作时或多或少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更甚者统计人员都没有相应的统计资格证。

(三)统计数据准确性有待提高。一是环保统计的基础数据基本上依靠企业自行上报,由于企事业单位受本单位利益驱动,采用虚报和瞒报等手段,加之环保统计人员不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及自身工作经验的制约,对企业上报的基础数据的合理性、真实性难以判断,造成环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值得商榷;二是基层环保部门由于监测能力不足,缺测的项目依然很多,导致一些规模小的企业估算成分较多,数据的准确性较差;四是目前的环保统计软件中只有逻辑性校验程序,缺乏对数据准确性的有效监督手段和审核方法。

(四)指标体系不健全。环保统计数据既能反映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又能反映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应包括环境、资源、生态在内的环保统计指标体系。目前环保统计范畴只限于工业“三废”排放及治理状况,对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平衡现状等方面未作出科学的指标设置。同时,环保统计指标体系设置复杂,重点不突出,有些指标界定范围解释不明确,与统计部门的一些宏观指标不配套,适用性不强。

二、加强环保统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环保统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各个方面。根据环保部有关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应成立以总量牵头、监测部门承担技术支持的统计工作机制。借鉴环境监测系统标准化建设模式,建设环保统计标准化体系,通过标准化建设,对省市县级环保统计机构、人员和设备提出具体要求,确保省市县级环保部门环保统计工作机构建设、岗位职责、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落实到位;进一步培养壮大环保统计技术支持单位,考虑组建环保统计中心,为污染减排和环境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基础支持。

(二)提高统计管理水平。管理应用是环保统计的薄弱环节,应加强基层统计业务工作,通过加强环保统计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的综合分析,使环境保护更好地参与宏观调控和综合管理。通过“十二五”国控源直报数据,开展具有前瞻性的统计分析,为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做好监测预警。通过开展环保统计的现场检查核查工作,和环境执法工作紧密结合,加大现场检查核查的频次。

(三)加强环保统计队伍建设。环保统计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污染物核算复杂、质量控制严格的特点对人员的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身兼数职,变动频繁,培训不及时,对统计报表制度和软件不熟悉,对企业情况、工艺流程不了解,对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判断能力差,业务能力不能满足环保统计的要求。基层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环保统计应付了事的态度,均影响了环保统计的整体质量。加强培训力度,始终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环保统计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举办统计知识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结合实际进行模拟培训等,从深度和广度上提高统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过硬的环统队伍。通过加强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减轻环保人员的压力和弥补县级人员素质不高的缺憾,为统计工作建立良好的信息来源渠道。

(四)完善统计监管制度。构建环统数据质量监管机制,形成规范、系统、高效的环统数据审核分析工作模式,提高数据质量。同时,加大对基层环保统计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环保统计基层联系点制度。各级环保部门应经常有计划地组织环保统计人员定期走进联系点,走进企业,加强调查研究,实地了解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情况,加强对企业报表填报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建立考核机制,由统计、市政、公安、农业、环保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审制度,由总量、污防、环评、固管、监测、执法等单位参加的联合会审制度,集中各方优势力量组建环保统计数据审核技术专家组,实施专家会审制度,切实提高数据质量。

(五)完善环保统计指标体系。为适应新形势下环保统计发展的要求,环保部门应加强统计指标的建设。环保统计应根据突出重点、服务管理、易于采用、保持连续4个设计原则,新增当前环保统计中缺少的生态、面源污染、环境经济、环保产业以及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问题和关注度较高的相关指标,适当地删除环保统计中重复的或不能很好地反映环境状况的指标,完善环保统计指标体系,使环保统计能够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另外,对现行的环保统计数据库软件进行更新,以便能更好地为环保统计工作服务。

环保部门数据统计工作是实现环保行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手段,环保数据统计真实反映企业发展和建设过程,对我国环保事业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环保统计工作的水平,保障环保部门准确掌握环境动态、进行环境保护和规划工作的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篇9

引言

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近年来,随着经济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刚性需求持续增加,如何快勘探、勘探好成为新时期地质勘探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

一、地质资源勘查技术发展概况

地质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其他基础科学与技术发展对地质科技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航天遥感技术的影响已如上述,其他如同位素的测定可以得到岩石的年龄数值和生成时的环境以至成矿物质来源的推论。电子显微镜和能谱测量的应用,能更深入地了解岩石与矿物的成分与结构。高温高压下的实验技术可以使我们模拟地球表层以下一定深度的物理条件,从而研究深部物态变化的规律。鉴定、化验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我们快速地取得大量的精确数据,而计算机的应用又帮助我们能快速地处理和加工这些数据。地质科学已逐步由定性走人定量,对规律性的认识和掌握比以前更为准确。科学的预见性也就更能与实际相符合。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高科技新兴科学的重大突破,成为带动科技进步的先驱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来自科技进步因素的比例还很低,据世界银行估计,在20世纪80年代约占30%左右,这与发达国家平均为50%、20世纪末达60%~80%的比例差距还很大,这就说明科学技术作用的发挥还有很大潜力。地质工作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直接与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同时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以矿产地质为例,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地下矿产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地质工作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肩负着十分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大力加强地质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速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国家对地质工作当前和长远的要求来看,除承担国家计划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必需的基础地质工作外,为发展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提供所需的矿产资源仍是一项最基本的任务。众所周知,现在地质找矿难度增大,特别是寻找隐伏矿床和难以用肉眼辨认的矿产,难度就更大。

二、地质资源勘察工作的重要性

资源勘察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资源是国家生存的根本,没有资源国家就无法运作,因此勘察资源是国家每时每刻都需要做的事情。例如石油,水,铜等资源。每样都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是人们赖以牛存的基础,人不能没有水,人在不吃东西的情况下可以活一周到一个月,但是没有水的话舌,就活不过3天。但是现在的水资源不断的在减少,我们可以引用的淡水资源也在不断的减少,这与我们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水资源的不断浪费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国家开始倡导解决用水,更有的地方限制用水的数量或是时间。同时国家派遣大量的资质专家,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水源。

2、石油资源的重要性

石油的价值是十分贵重的,都说有了石油就可以与任何国家媲美,这一点都不错,石油是动力的资源,像我们现在用的汽车,轮船,还有很多大型的机器都是利用石油来产牛动力的。因此石油对于国家的正常运作十分莺要,如果没有石油很多机械都得停止下来。因此石油的勘察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国家为了石油的争夺而产生争执,更为了石油的开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3、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我国的分布、种类、储量和产量的极不平衡以及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资源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的。因此不断的找寻新的矿产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矿产资源能够应用于我国的各个方面。矿产资源的分类也很多,例如煤、铜、铁等等。对于煤来说,冬天的供暖.电厂的发电。都离不开煤炭。就一个电厂来说每天都得卜万吨的煤需要消耗,因此煤炭的耗用量真的很大,就算再多的煤都会有枯竭的一天。因此资源勘察就需要不断的进行,找寻更多的资源。

以上几种资源只是资源中的一部分,其对于国家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稀有资源,更是专家们迫切需要,价值很大的资源。因此国家投入重金发展资源勘察,目的就是更多的储备资源,使我国成为资源大国,降低对国外矿产资源的依赖,使我国成为真正的强国。

三、地质资源勘察工作工应注意的问题

资源勘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勘察的结果,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勘察人员的安全。为了能够顺利、安全的完成勘察上作,勘察人员必须事先做好工作,预先分析可能出现的状况,时刻记住应注意的问题,保证勘察的圆满完成。

1、持有严谨的态度和自我安全的保护意识

勘测人员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不断的分析资源的位置所在,因为勘察仪器只是能够提供大体的位置,具体的资源所在还需要勘察人员利用丰富的经验和表面的条件来自我判断。闲此勘察人员必须谨慎的分析,尽可能的减少人力与财力的浪费。同时勘察人员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因为勘察的地点多为险峻的地段,如果不能够时刻小心的话,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闪此在选取勘察人员的时候,首先需要培养的就是他们的安全意识。

2、先进的勘察技术与仪叠

勘察资源不是简单的任务。需要先进的勘察技术的支撑。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勘察人员连资源的大置都不知道在哪,这样对于我国国土面积如此之大的国家来说,根本就足海底捞针。因此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勘察技术,研制勘测仪器足我国首要关注的问题。好的勘察仪器可以提供精确的资源所在,既节约了人力也节省了财力。

3、提高勘察人员的能力

再精密的仪器部是人制造出来的,因此仪器始终没有人脑发达,人脑中的很多想法无法通过仪器表达出来.所以说在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的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因此要加强对勘察人员能力的训练与培训,使其成为世界最好的勘察人员。

4、强化科学管理

发扬大庆艰苦创业的精神,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勘探开发的经济效益;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投资效益;实行资金切块,强化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开展群众性增产节约运动,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活动,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结语

由上可见,地质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地质工作的水平和效率的高低决定于地质科学技术的水平的高低。我们必需认清地质科学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予以正确对待,使地质工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

三、村级干部工作思路

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