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沟通五步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9 16:42: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效沟通五步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效沟通五步法

篇1

前言

城市的发展,给城市的供水带来了压力,为保障城市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将水资源利用好,文章将详细讲解具体的措施和解决办法,如处理不当,将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当发生供水管道爆管后,加压的自来水将产生巨大的冲刷力,造成市政道路损坏,还会危及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同时,大量的自来水喷涌而出,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加大供水企业的产销差,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供水企业为尽快恢复供水还将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抢修,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对外服务压力增大。因此,寻求一套确保城市供水管网安全运行的管理措施,已是势在必行。

1.提高供水管网建设工程质量

供水管网的设计、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其竣工后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必须对管网的设计、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供水管网的建设质量,方可实现供水管网安全运行。

1.1 合理、科学设计新增供水管网。供水管网的设计既要保证管网供水能力为最佳状态,又要保证各管段中的技术参数(如流速、水压、流量等)处于安全经济运行的范围内,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供水管网设计时,要做到经济和技术的合理结合。

1.2 管材及接口形式的优化。管道的断裂及接口的损坏往往由于管材本身质量,或管材受到外力作用、基础不均匀沉陷、温度变化较大等因素而造成的,因此在选用管材时要优先考虑质量好、信誉好的生产厂家的产品。管道接口最好不采用或少采用刚性太强的接口,而采用柔性接口或刚性、柔性相结合的接口方式。

1.3 加强新增供水管网验收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建立完整的质量验收体系,严格按照有关验收标准对施工工序进行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若上道工序不合要求,下道工序决不施工,杜绝侥幸、迁就的意识。

1.4 合理设置排气阀门。排气阀门是保证管网安全运行的重要设施之一。管道设计时,在管道中高点设置排气阀,且在日常管理中,应经常检查其运行情况,保证排气畅通。

2.引进先进检漏设备检测漏点

城市供水管网安全运行管理中,自来水的漏损控制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对提高供水管网安全可靠性,防止因管网漏水而发生爆管事故,节约水资源,发挥供水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十分积极作用。

2.1 Soundsens“i”多探头相关仪的使用。要特别注重暗漏检测工作,特别是新型检漏仪器的应用。经多方调研,Soundsens“i”多探头相关仪。多探头相关仪在漏水检测中的应用,为尽早发现漏水,尽快控制漏损,维护供水管网安全运行起着关键作用。

2.2 检漏五步法。检漏工作事关全市用水安全,不是简单听一听、测一测就能解决问题,需要用科学的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及时排除供水管道由于漏水产生的隐患。检漏人员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业务技能,勇于创新,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实施检漏工作五步法。

知:熟知被测漏水管线的确切位置深度。管道的相关资料可以通过查询竣工图纸的方法得到。对于一些竣工图纸不全的供水管道,就需要先用管线仪进行管道定位,然后再使用相关仪进行漏点定位。

看:认真仔细检查漏水主、支管道周边的阀门井、下水井、电力井、通信井等有无异常,然后判断漏点位置,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检漏方法。

测:即用多探头相关仪去确定漏点,多探头相关仪是目前漏点定位最先进的仪器,多探头相关仪Soundsens“i”,使用效果非常好。

钻:开挖前要对确认漏水部位打眼或开孔验证漏水点,确保检测正确,避免误差造成的开挖损失。

存:开挖后使用数码相机对漏点部位进行拍照存档,制作暗漏鉴定报表,总结经验提高检漏水平。

五步法的应用,使漏水检出率就会明显提高,随着各水司对检漏工作的重视,对检漏设备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使用便捷高效的检漏设备,可以快速检测管网漏水,对确保供水管网安全运行起到积极作用。多探头相关仪的引进,对于降低供水管网漏损,节约水资源,降低检漏工作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改进巡线工作管理方法

巡线工作是一项直接接触管网及其设施的管理工作,由于近年来城市大建设的开展,道路改造、立交桥建设等市政建设工作增加,无疑给埋设在道路下面的供水管线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威胁。为确保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

3.1 明确巡线管理工作的职责。长期以来,巡线员认为日常工作中是寻找漏水为主,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找漏上,对设施维护工作反而放在了其次,事倍功半。其实,如果能够选择一种合理的巡线管理方式,完全可以达到对管网设施进行维护并对管网上漏水现象及时汇报的目的。把巡线员管理区域的管网设施资料交给巡线员,包括管线口径、阀门、消防栓数量等,巡线员通过短期对管网相对位置的熟悉,制定每日巡查的线路,必须沿管线进行巡视,对辖区的阀门、消防栓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制止对管网及设施的堆、压、围、埋、占的现象。只要巡线员确定按管线巡查,漏水完全可以被及时发现。

3.2 加强对市政建设工程施工监视。对于市政工程施工,要求巡线员做到认真监护,做好地下管线标识,并及时向施工单位交底。与施工单位负责人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工程进展状况,巡线员现场监护。对于危及供水管线安全的施工,巡线员积极与施工单位沟通,协商解决办法,在得到施工方对管线有效的保护后才允许施工。市政工程同时开工较多时,要确保监护得力,有效控制市政施工损坏供水管道的事故发生,保障供水管网安全运行。

4.城市供水管网安全运行管理建议

(1)制定源水管道爆管抢修预案,不定期进行源水管道爆管抢修演习。

(2)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用于阀门、管线定位,不再担心因市政建设造成管线、阀门找不到。一旦发生大口径管道爆管,有了准确的阀门定位,结合先进的阀门启闭器,将有效提高紧急关阀停水效率。

篇2

当今就业形势严峻,我们应该集思广益,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使大学生的成长更加科学,更加完美,不至于千人一面。在教育方法上应该是百花争妍,百家争鸣。笔者认为SWOT分析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大有作为。SWOT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来分析个人特性的教育方法。在近两年的工作中,我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目标趋向,并结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不少同学进行分析,并积极进行指导。

一、SWOT分析法的分解与引入。

SWOT分析法(具体是指以下四个因素: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一) 机会与威胁分析(OT)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企业所处的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这种变化几乎对所有企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环境分析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企业职能。

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环境威胁和环境机会。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环境机会就是对公司行为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内,该公司将拥有竞争优势。

(二) 优势与劣势分析(SW)

识别环境中的机会是一回事,拥有成功所必需的竞争能力是另外一回事。每个企业都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笔者认为SWOT分析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大有作为。SWOT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来分析特性的教育方法。在近两年的工作中,笔者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目标趋向,并结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不少同学进行分析,并积极进行指导。SWOT分析步骤如下:

1、确认当前的战略是什么? 即学生的需求及目标趋向。

2、确认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即当今各种就业政策及压力。

3、根据企业资源组合情况,确认企业的关键能力和关键限制。即挖掘学生的优势,寻找适合学每个学生的职业。

4、按照通用矩阵或类似的方式打分评价。即对学生自己总结的优缺点进行点评。

把识别出的所有优势分成两组,分的时候以两个原则为基础:它们是与行业中潜在的机会有关,还是与潜在的威胁有关。用同样的办法把所有的劣势分成两组,一组与机会有关,另一组与威胁有关。

5、将结果在SWOT分析图(见图1)上定位或者用SWOT分析表,将刚才的优势和劣势按机会和威胁分别填入表格。

图1.SWOT分析图

6、 战略分析。即根据学生自己所得结论进行有效指导,这个过程沟通很重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方法探索

现举出一例:学生石XX,女性,来自农村家庭,长相一般,皮肤稍黑,国际商务专业,2011届毕业生。在进入大二时,该生对自身产生了疑惑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将来怎么规划,并一度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导致该生很是缺乏自信。针对这些,我向其介绍SWOT分析法,并让其用该方法分析自身,该生通过自我分析和向同学、朋友、家人咨询得到以下结果: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生有些自卑,虽然想上进,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人认为比不上别人,所以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一定程度上,与周围环境与同学格格不入。

于是,为了让该生能够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和让她对前途充满信心,将其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修改得到以下结果:

从修改结果中,优点占有优势,而且,很多的缺点稍微努力就可以克服或者转变为优点,并劝其注重内在修养提高,增强本领,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对其中的优点,对其进行了强化,对缺点指导其改进。并将分析结果复印一份,留给其本人,用优点鼓励自己,那些缺点,克服一个就划掉一个。最后,向该生介绍了什么是职业树,怎么样制作自己的职业树,和怎么样浇灌这棵“职业树”(图2),指导其利用职业生涯“五步法”( 见图3)制作三十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连同职业树一起一式两份,她和我每人一份。

图2.职业树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目标定位、方案设计以及动态调整等。简而言之,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知己知彼,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并用高效行动去实现职业目标。

图3. 职业生涯“五步法”

第一步:客观认识自我,准确职业定位(自我认知)

职业生涯规划最基础的工作首先是要知己,即要客观全面认清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结构、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等,人才素质测评是全面、科学地认识自我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选择。

在客观认识自我方面,我们至少需要了解以下四个方面:

1、喜欢干什么――职业兴趣;

2、能够干什么――职业技能;

3、最看重什么――职业价值观;

4、适合干什么――个人特质;

正确自我认识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哈佛大学的入学申请要求必须剖析自己的优缺点,列举个人兴趣爱好,还要列出三项成就并作说明,从中可见一斑。

第二步:评估职业机会、知己知彼(职业认知)

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

除了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还必须更多地了解各种职业机会,尤其是一些热门行业、热门职位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深入地了解这些行业与职位的需求状况,结合自身特点评估外部事业机会,才能选择可以终生从事的理想职业。

对职业机会的评估需要理性评估,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切忌想当然,对不熟悉的行业和职位不切实际的向往,结果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入城中,一入围城马上受到现实冲击,迫不急待又要出城,兜兜转转之间,年已蹉跎,空自消磨。

第三步: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确定目标和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选择职业发展路径,通过前面两个步骤,对自己的优势劣势有了清晰的判断,对外部环境和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素质要求有了客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与符合实际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职业目标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目标的人当中,超过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正如人们所说的“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由此可见,职业目标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正确的职业选择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1、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2 、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3、特长与职业的匹配;

4、价值观与职业的匹配;

5、内外环境与职业相适应。

职业目标确定后,向哪一条路线发展,此时要做出选择。是向行政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路线发展;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行政主管路线;在具体的岗位方面也需要作出选择,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研发?……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必须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

第四步:终生学习、高效行动 (计划、策略、行动)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职业目标,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比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和更好,个人也是一样(个人需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坚持)。我们现在的时代是终生学习的时代,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才能保持自己的职业竞争力,逐步达到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

第五部分:与时俱进、灵活调整(动态反馈调整)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影响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却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调整。其调整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职业发展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脱节几乎人人都会碰上,对职业人来说,有些是致命的,有些却能走通另一条路。发生这种情况时,最不可取的态度是急于求成,消极对待当前工作。正确的做法是――稳定中求发展。

当然,事在人为,再优秀、再动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取代不了个人的主观努力。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建立目标、树立信心,职业生涯规划只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手段,能否成功则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谈话之后,该生修订了“三十年职业生涯规划”。一个月左右,该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性格开朗了,班级里的活动参加的多了,还当了校报记者,并且每天下午六点到操场跑步锻炼身体,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在暑假中,该生到山东省潍坊市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而且,通过两个月的工作,很受单位重视,现在已经被单位正式聘用。

当今就业形势严峻,作为高校教育者,我们应该集思广益,善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使大学生的成长更加科学,更加完美,不至于千人一面。在教育方法上应该是百花争妍,百家争鸣。

篇3

一、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对品德课程的学习处于单一枯燥的状态,过去古板的教学模式“灌输式、填鸭式”,忽视了对学生的独学、对学、群学、质疑、展示以及能力的培养,也就影响了思品高效课堂结构的改革。

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是以“快乐高效课堂”作为教改的新理论,把每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给自己小组命名,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也就是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里参加讨论获得新的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小组里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比如我在全县“高效课堂”示范课的教学中以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两代人的对话”为主题,选取了学生生活中与父母难以沟通的事例,如初二学生何××,向其父提出吃完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电视剧的事情。其父同意了,但要求他8点前回家,何××想已经7点了,那么快就回去不合理,很难接受这个要求,导致沟通困难。我叫同学们迅速回到快乐小组阅读课文,然后在各组里进行讨论,想办法来帮助何××正确处理这件事,探究解决冲突的途径和程序。各小组阅读后通过对学、群学、讨论、质疑、归纳总结,然后各组指派一名同学展示各组的意见。追星组代表崔××同学回答:“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的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同学们听了之后报以热烈的掌声。梦想组代表王×同学说:“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其实是辨明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只要我们同样以爱的方式对待父母,沟通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这是沟通的要领。”当王×同学回答完毕,教室里又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蓝月亮组何×同学确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沟通还可以分六步走:第一步明确冲突是什么,第二步明确冲突产生的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涉及的各种方式,第四步判断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第五步确定一种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最佳方式,第六步检验最终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她说:“这六步法也许不是解决家庭矛盾的万能钥匙,但给我们提供了解决家庭矛盾的思路。尝试它会对我们有帮助。”教室里再次想起了热烈的掌声。听到同学们的发言,我感慨万千,学生们太了不起了,整堂课我没说几句话,学生却找出了沟通障碍的方法,学会与家人交往的方法,知道了用爱去感受父母,用心去构架理解沟通的桥梁,用爱心去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家庭;当我们用心去聆听父母,用情去赞赏父母,用行动去帮助父母,用宽容的心去爱父母,我们能从容应对烦恼,克服逆反心理,真正做到在成长的道路上与父母携手同行。这样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本案例分析,我有理由相信,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完全可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采用学生独学、对学、群学、质疑、展示、点评的方式,学生就会学得快乐、轻松、活泼,自然而然就掌握了本课知识。

篇4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本。我们经常说“安全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可是实际工作中,行政抓安全,看得见,摸得着,有手段,可考核,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方面,如何抓,如何管,向来都缺少具体实施内容。还是一个模糊概念。笔者通过对企业事故案例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发现,党群系统抓安全,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本可循,并且可以抓出成效来。

人是安全的主要指向之一。从工作角度出发,撇开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是发动不安全状况的唯一因素,所有不安全因素,都源于人的操作行为。在人的操作过程中,安全自保意识、风险识别能力、精力集中程度、反应灵敏本能、紧急避险能力等等,都决定了安全系数的高低,人是本质安全体系中的第一要素。通常的安全检查与监督,易于发现物的静态下不稳定的安全隐患,难以跟踪纠正物与人的动态下的不安全行为。拿油田钻井施工作业来说,作业所动用的一切设备设施处于一种良好状态并不难,但是,并非这种静的良好的状态就是安全的保障。而只是个基本。设备设施,只有在工人操作运转起来后,才会产生对人的伤害,而运转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由专业人HSE监督员去盯守、旁站。显然是做不到的,即使有专业人员盯守、旁站,操作的行为还是在于操作者本身,也是盯守人员、旁站人员所无法掌控的。所以,发挥钻井队的团队自我安全保障责任意识和主动性犹为重要,同样,钻井队班组的自我保障安全的能动性更为重要,最重要的是岗位工人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

通过对事故案例统计分析看,注意力不集中、未尽相互提醒义务、轻心大意违章这几个方面占事故发生的绝大比例,这些方面靠通常的安全培训、HSE监督员监管,收效并不大,恰恰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加以解决,党群系统抓安全。

既然一切的安全与不安全行为掌控于操作者手里,那么。安全监管必须能够真正解决操作者的思想意识与能力问题。通过灵活多样,符合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操作者创造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操作者持有谨慎的操作态度、保持操作者稳定的思想情绪。调剂操作者从事与之避险能力相适应的岗位,必将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和谐与安全,善尽提醒义务

思想政治工作,是营造企业和谐氛围的主导,和谐的团队,各成员之间团结友爱,团结友爱的岗位操作工人之间,是相互帮助与保护安全的。相互提醒、相互指导、相互顾及等成为联保安全的必然。举例说来,甲某实施某项操作,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操作存在哪些对乙某可能的不安全影响,及时予以提醒,并按规范操作,尽可能地减少波及他人的风险,这是出于对乙某的关爱:同时。乙在甲某实施操作时,适时地进行安全提醒,按安全规范进行校审,尽可能地减少当事人的风险,这是出于对甲某的关爱。推而广之,在相互配合的操作面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互获得安全。与此相反的是,工友之间不够团结,甚至存有嫌隙,更谈不上友爱,那么甲在操作时,就不会想到提醒对方。也不会顾及自己操作给他人带来的潜在风险。更有甚者,甲某有意夸大动作,希望对乙某小惩以戒,以平日常之怨。往往这种看视平常的心理与举动,就会酿成大的事故。与之相同的是,因为缺乏关爱与友善,在甲某实施操作不够规范的情况下,乙某又抱着前面所述甲的心理,不尽提醒义务,不尽纠正义务,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这种工友间一对一的配合,是最直接的安全保护行为,类同于旁站式管理,又不仅仅是旁站式,是相与求得安全的主体,相对于专人监督,专人巡查来比,具有高效、实用、及时、精到的优点。尝与资深的钻井队书记探讨安全工作,感觉现在设备稳定性已经很高了,各环节都有安全操作规范。安全教育十分强化,有什么不安全的?只要操作工人互相关爱,怕伤及别人,怕工友受伤,善尽相互提醒义务,互保安全,就不会出什么问题。事故案例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以往的不安全现象,多出于“未尽相互提醒义务”这个原因。

善尽安全提醒义务和安全“唯他”的做法,可以推及多工种配合和远程作业。例如,启动电力系统与维修电力系统不在同一工作视线内的情况下,考虑工友是否会因为启动电力系统而面临风险,就会在启动前主动询问与告知,而不是自顾自的,想当然的,下意识地去操作。就可以避免间隔作业区因上下游工况沟通不好而造成的伤害。同牢记规范相比,这种深植人心的对他人的关爱,更容易成为下意识的良好的自觉行为。

二、态度与安全,摒除轻心大意

事故往往出于大意与轻视。先哲说得好,火,看起来很猛烈,人们敬而远之,便很少有被烧灼的;水,看起来很柔弱,人们玩而戏之,却有很多溺水而死的。凡事皆如此,再危险的事情,只要充分预见到了困难与危险,予以高度重视。就易于克服并保证安全;再安全的事情,越是感觉很容易很安全,就会放任自然,粗心大意,安全的也会转化为不安全。这就是河沟里易翻船、登高山而不坠的道理。所以,动态情况下,操作工人是否对自己的行为有充分的安全评估,是否高度重视,万分小心。犹为重要。事故安案例分析中我们也发现,凡艰难险重的环节,事故反而很少,事故多出于粗心大意,多出于轻视的态度,一出事故就是一个没想到。就是一个小违章,就是一个肓区,其根源就在于操作工人对风险的判断不够,或者说,下意识里就觉得没问题,就没有进行风险评估。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抓工作态度。要抓安全态度,本人认为“退后五步法”就是基于这种考虑。相反的论调(多出于操作工人本人)是“那样还要不要工作了”,认为影响了工作效率,这就要从思想上做工作,要教育员工懂得慎重操作的重要性,轻心大意的危害性,但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员工,“退后五步法”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态度。并非真的事事都要退后五步去端详半天才去操作,那可真的不用工作了,甚至退后五步退无可退。再退就掉下操作台了。关键是要员工养成每一次操作都要进行风险评估的习惯。形成这种素质和能力,评估的时间是快速的,是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成为一种本能,就如同开车行经路口本能地带一下刹车一样,并不需要停下车来思考怎样通过这个路口。

三、情绪与安全,保持精力集中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看到,注意力对

于安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精力集中就不会误操作。注意力集中。在突发事故时就会快速正确避险。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常常是那些愣怔中的人在危险面前手足无措,原可以轻松避险的小事件成为了大事故。这是一个反应能力的问题,更是一种能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的问题,当没有更多反应时间的情况下,注意力集中者避险的成功率远远大于走神者。而精力集中与否,有充足的体力精力是一个方面,现在大都能作息平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这也不能排除上网、娱乐等熬夜造成疲困以至于精神难以集中的现象,只要善于观察和疏导,不难发现和予以杜绝。容易忽视的方面是员工情绪,情绪不好,是精力无法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情为事为关系,对象、妻子、父母、朋友、工作、钱财、婚丧、喜怒等等。都可能诱绪波动,才下眉稍,又上心头,工作时茫茫然,杂念丛生,都会发生注意力无法集中现象。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善于发现员工的情绪波动。加以疏导和消除。可以根据情绪波动产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强化安全意识;或倾之以心,动之以事。帮助解决困难;或慰之以语,动之以义,解开思想包袱等等,使员工不上情绪岗,不绪呆,不出情绪事。

四、天分与安全,减除人事风险

安全在于教育,安全教育可以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这方面行政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并且成效显著。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是,有些人天生就反应慢。安全意识及行为能力较差。以往经验证明,受伤害的总是那些天生反应迟钝者。操作不能遵循规范,危险中不能快速走避,办多少培训班,实施多少安全教育,对他都毫无帮助,典型的“避险低能儿”。这样的人不常见,但是有一个算一个,风险系数就得按乘方计算。对于这类“避险低能儿”,要么解除用工(在用工各类限制情况下,恐难办到),要么调换岗位,安排到安全系数较高的岗位去工作。企业新招录新人时,要设置紧急避险能力测试,凡天生的“避险低能儿”,应慎重录用,或用于风险系数较低的岗位。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善于发现“避险低能儿”,从组织上予以协调,解决安全隐患人或削减安全隐患人造成风险的可能。

篇5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日常的计算机操作课中,存在着以下几类问题:(1)许多学生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各自为政”,不按指定的内容操作,极大地影响上机操作课的组织。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之一是学生无法全面掌握应有的技能,结果之二是教师不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2)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苟刻,使学生在上课操作时存在着恐惧感,不敢主动、轻松、灵活地去使用计算机,更谈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式学习,这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3)个别教师缺乏责任心,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以及学习习惯较差,教学难度大,因而对学生采用“放羊式”教学,对学生的操作没有明确的要求,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更容易迷失了。

比较班级 班级人数 学习课程 授课方法 研究时间

二年级甲班 31 Access2000基础与应用 传统教学方法 一学期:20周

二年级乙班 35 Access2000基础与应用 课题研究的教学方法 一学期:20周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笔者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因人施导,在教学中采用“五步法”。坚持下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整体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在如下两个班进行了对比研究:

作为研究对象的两个班级在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上基本相当,学习的课程相同,而且都由笔者一人授课,只是在上课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也在教学及比较中不断地总结教学方法。

下表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对比过程:

笔者经过一学期在对两个平行班级的相同课程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计算机操作课课堂教学的方法,即“激发兴趣—确立目标—相互帮助自学实践—师生解疑—评价作品,修改完善”的“五步教学法”,将一堂课分成五步来上。在教学中步步深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想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 演示示例,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要有一个精彩的新课导入过程,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起迫切的求知欲。例如讲授ACCESS窗体这部分的内容,首先笔者把课前准备好的窗体演示给学生看,学生立刻讨论起来,很多学生惊奇的说:ACCESS还有这个功能啊?这个背景图片好漂亮!这个窗体怎么做啊?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浓厚起来了,便有一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调动起来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导动因。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具备“能源”,促进大脑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促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高效率活动。

2. 剖析示例,明确学习目标

在兴趣激发起来之后,就是要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笔者立刻告诉学生本次课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完成窗体的制作。第一步:创建窗体;第二步:在窗体上添加标签、文本框、图片和按钮四种控件;第三步:修饰窗体,添加背景图片等。学生看到演示的窗体再加上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的内容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知道自己要学些什么,课堂上的学习就不再茫然,学生学习更加主动。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计算机操作课中,学生可以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教师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全部控制,通过具体的任务、明确的目标来约束学生的操作练习,从而避免上机课的盲目性。

3. 引导质疑,有针对性自学

当学生有了兴趣,同时又明白要学些什么的时候,笔者趁热打铁,让每个学生开始动手,自己试着创建一个新的窗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合理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长为核心组成—个团队,以小组为单位,有任务大家讨论解决,分工完成;有疑问大家商量探讨,共同解决,让学生们团结协作。创建窗体这部分内容,通过讨论以及互相帮助,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成就感,感觉学习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进而想学习更多的知识。笔者紧接着提出下一个知识点:在窗体上添加标签控件,如何修改控件的设置。此时让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演示标签的添加和修改过程,笔者对其操作中的问题点评,并且补充该学生没有演示到的内容。然后让所有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将文本框控件、图片控件以及按钮控件全部添加到窗体上并且修改控件的设置。鼓励学生大胆的操作,相互讨论帮助。对于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询问。这些做完之后,就可以完成本次课的最后一个知识点:给窗体添加背景,美化窗体。这时候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要有每个人自己的特色。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区别于其它课程,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学能力在中专学生能力层次当中属于最重要最基本的。

4. 师生共同解决疑惑和问题

学生在学习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巡视,要注意倾听和发现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和总结。教师把新知识、难点、操作要点作为主要内容讲,把课堂的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实践。教师最好能积极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演示主要的操作步骤和要领,这样小组中的学生才会很快掌握,然后他们通过讨论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并能产生许多新的思想火花(新操作技巧诞生等)。若个别小组仍有问题的可进行个别辅导答疑,操作中让小组长配合,作好辅导和督促工作。

5. 展示优秀作品,修改完善作品

篇6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下政治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切为了教学目标,一切围绕教学目标,带着教学目标走进课堂,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考试说明是高考的大纲,它系统、全面地告诉学生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是学生学习备考的重要依据。准确把握所学知识点和能级要求,是提高学习针对性、有效性的必然要求。在学案中设置“聚焦考点”这个环节,有利于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学会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问题,从而为达成课堂的高效率奠定基础。

二、亲近课本,自主探究质疑

在学案的编制中,依据考纲把以时代内容为背景材料的系列重点问题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向导,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学生能独立阅读的就放开让学生阅读,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能质疑的就一定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预热”过程中发现问题、发现难点。这样一方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通过不间断地培养,能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譬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习中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录,并对这些地方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和归类整理,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合作探究做好准备。这样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第三,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督查,及时表扬和鼓励那些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同时重点给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合作探究,完善知识构建

在学生充分自学后,进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探究环节,实现以学定教、互动合作、完善知识构建、提升合作水平的目标。教师要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那些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需要教师反复讲,教学的真正重点应该放在大部分学生自学、预学时觉得困难的地方,而不是教师备课时自己以为困难的地方。我在教学中的具体步骤是:首先,让学生向全班展示已经获得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并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成果展示时,A类问题尽量照顾到后进生,如果连后进生都学会了,那么就可以保证全班学生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该知识点的目标要求。B类问题要以中等生为主。其次,发动学生通过交流、质疑、讨论的方式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的讨论中,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说,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遇到疑问要主动请教教师和他人,谦虚学习他人的经验,主动地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从而完善知识构建,提升自主合作水平。

四、学以致用,高效达成目标

篇7

向美集团(本文提及的企业及人物均为化名)是一家时尚服装生产企业,由于进入市场较早,市场占有率一直稳步增长。近年来,随着Zara等国外品牌的入侵,向美集团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鲸吞。集团总裁程郁眼见市场失守,提出了组织能力的变革思路――产品方面要更有创新能力,市场方面要更有渠道影响力。

变革产生的高压使公司人才出现缺口,外部招聘来的人才由于文化融合性等问题,始终顶不上去,而内部人才供给也表现乏力。从去年开始,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邵阳开始建立二三级管理人员的高潜质(后备)人才队伍,启动了“Hi-Po(高潜质人才)成长工程”,针对空降兵和内部人才提供一系列培训。

邵阳和他的团队找来咨询公司开发关键岗位的素质模型,辛辛苦苦设计培训课程,并从外面聘请知名讲师来讲授。然而,大量成本投入后,人才培养效果却羞于见人。人力资源部费心设计和组织的培训课,并没引起参训者的兴趣。大家纷纷反映:有的课听着让人热血沸腾,但解决不了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有的课程引经据典,但与实践完全脱节。集团总裁程郁得到这些反馈后,果断决定止损,不再允许邵阳在这种培训模式上继续烧钱,要求他探索一种“真正有效”的培训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悖论

邵阳和大多数人力资源经理一样坚信人才培养是有周期的。但他们眼下面临的情况是,老板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功利,越来越要求立竿见影,恨不得钱一投进去,马上就能收获人才,一旦关键岗位顶不上人,往往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归咎于“人才培养不力”。面对这样的问责,“邵阳们”几乎难以辩驳,他们不得不正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希望能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传统培训――看上去很美 向美集团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传统,主要依赖于培训,其做法无非是按照人才素质(包括知识)的短板设置课程,根据课程招募内外部师资,再设置培训后考核或奖励(如学分)以确保参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这种逻辑似乎非常有力,邵阳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这种模式,但是,在总裁程郁要求创新的压力之下,他组织了一次调研,结果发现这种模式有很多缺陷。

第一,培训形式老套。传统培训大多采用课堂授课模式,这让“职场一族”感到颇为枯燥,为了调节气氛,很多讲师在授课时会加入“包袱”和“段子”,但这很可能让课程变成管理相声,冲淡了主题。更尴尬的是,有时这些段子也不新鲜,讲师才说了上句,员工就接上了下旬,然后笑成一团,大家对培训课顿时失去了新奇感,热情大减。

第二,知识更新不足。由于课程体系中对于知识的规划是基于顶层设计,由人力资源部决定,参训人员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一些管理基础知识。但现实中,员工需要掌握的知识时时刻刻都在随着环境更新而更新,过于厚重的管理基础知识从理解到转化为实践需要漫长的过程,员工更需要新颖轻快、能“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的知识。

第三,能力发展不够。知名咨询公司开发出的素质模型以能力素质为导向,但据此设计的课程体系却没有“情境化”,没有考虑到参训人员所处的现实大环境和小环境。例如,针对采购人员素质模型中的谈判能力这一维度,人力资源部设置了相应课程,但根据高潜质人才上级主管的反馈,其培训效果依然不明显,参训人员的谈判水平没有提高。学员则反映,课程讲的是那个道理,自己也记住了要点,但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好像不是一回事。

发展中心――阳春白雪的独舞 传统培训模式走不通,邵阳开始求助于“外脑”。多番咨询后,他发现了发展中心(Developing Center)这一工具。发展中心来源于评估中心(Assessment Center)的概念。评估中心原是为了选拔高层次人才而设计的测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在三天左右的时间里为评鉴对象设置公文筐、演讲、角色扮演、商务谈判、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模拟的工作场景,并观察他们在这些场景中的表现。这样的评估方式,效度和信度都比较高。后来,学者和实践者逐渐发现,在这种模式中嵌入一定的辅导也能帮助人才发展,于是,又提出了发展中心的概念。换句话说,这种做法相当于让人才去打仿真的“热身赛”,并安排教练进行辅导,比起讲授课程后让他们自己摸索,自然更能够促进高潜质人才的能力提升。邵阳尝试为向美集团引入发展中心,却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其一,定制化使得成本失控。发展中心本来就是针对少部分高端人才的培养模式,此类模式要为每个培养对象设置一系列模拟工作情境,每次只能针对一人,还要有多个心理专家随时跟踪辅导。高度的定制化必然使其无法规模化量产,因而造成了成本高昂。而向美集团的需求是针对大规模的人才库进行发展,其成本更是难以估算。

其二,“一元化模式”使得功能受限。发展中心对于“能力”的发展大于“知识”的扩展,功能倾向一元化。这是因为评估中心很大程度上默认了被测评者已具有必要的知识,因此,它仅仅设置了少量关于知识的考核点。发展中心受限于这种传统,对于被测评者的知识扩展自然有限。而在现实中,人才培养应该兼有“能力发展”和“知识扩展”的二元化模式。比如,按照向美集团对于高潜质人才的培养需求,战略性知识的更新就应该是一项重要目的。所以,发展中心还不能完全满足向美集团的人才培养需求。

看来,走新路和走老路一样吃力不讨好,邵阳感到自己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路上已经走到尽头。身为向美集团的一名外部咨询专家,我向邵阳推荐了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剧场。这种培养模式,简言之,就是模拟企业现实情境编写“剧本”,让参训人员充当演员来演这出“戏”,在戏中获得成长。这种做法不仅能实现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有效降低培训成本,更能在“知识导入”和“能力提升”两方面都有所兼顾。

剧本编写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企业剧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剧本,剧本决定了培养的内容和形式。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通过素质模型来确定培养内容,所谓素质模型,是由若干个素质指标组成的指标组,它们包括了某些工作范围内最重要的能力要素,能够区别不同员工在履行这些工作职责上的能力高低。但是,素质模型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精炼的过程,这一过程很可能损失信息,因此它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而且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模拟工作情境中对人才进行观察才是最准确的。因此,我带领团队以“关键情境”为中心,运用“五步法”进行了剧本编写。(参见副栏“企业剧场剧本编写‘五步法’”)

第一步:确定关键情境 关键情境是指挑战性达到一定程度的工作情境,这些工作情境能够区分高绩效人员和一般人员,换句话说,处理这些情境是需要特定素质的。收集关键情境的途径有两条:其一是来自高层、中层和其直接下属的访谈,人力资源部基于对战略的梳理,为这些访谈设置了半开放式的访谈框架;其二是来自“绩效关键事件”的记录,人力资源部在盘点绩效时会发现一些中层管理人员所在部门或个人的绩效异动,此时进行“复盘”可以发现是何种事件影响了绩效,而这些事件就是“绩效关键事件”。

例如,我们发现,向美集团在转型过程中重新设计了一些运营流程,但这些流程尚不稳定,因此,随着市场变化,常常有临时任务倒逼到各部门,而能否处理好这些临时任务就成为组织能否高效运行的关键。于是,“临时任务的处理”便成为向美在当下的一个“关键情境”。

第二步:扩展关键情境 以关键情境为中心,对情境可能涉及的对象进行定向访谈,充分还原这些情境的完整信息,明确情境中不同的角色分配。

中层管理人员通常需要对高层的指示上承下达,尤其在当前向美集团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事务性工作之外还有许多临时的重要任务,这些任务往往时间紧、工作量大、责任压力大,且受到高层密切关注。我们为此设置了一个问题:在面对这类任务时,你是怎样处理的?能否给我们举个例子?

针对此类问题,我们采访了30名二级管理人员和62名三级管理人员。其中,“临时任务处理”采访记录的范例如下。

采访一名二级管理人员,他提到自己比较成功的一次相关经历是:“接到上级临时安排的紧急任务,我迅速找到若干部属,发动大家加班。接着,我考虑下属的能力特点,有效分配了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一方面积极协调跨部门的资源,支持下属的工作,并协调下属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也对承担重点工作的下属进行了辅导。

最终,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接着采访一名三级管理人员,他提到了类似的一件事,但他的描述是:“接到上级的临时召集,其他工作进行了安排,确保自己迅速到位。在上级分配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影响上司理解任务,衡量自身的任务承载能力,用自己的长处承接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与周边模块的同事积极沟通协调,处理冲突。任务完成后,对于任务的处理模式进行了总结,提炼了方法,确保下一次处理相似任务时能够更加高效。”

不同层级的人员、同层级的不同人员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描述。所有描述叠加在一起,关键情境的信息就基本呈现出来了。

第三步:关键情境“碎片化” 每个碎片相当于剧本中的幕(act)或景(scene),对每个碎片中不同角色的考核点(也是培养点)进行提炼,并贴上素质标签。事实上,这相当于为重新开发素质模型采集基础素质指标。

在向美集团“临时任务处理”的关键情境中,对于二级管理人员的角色来说,下属激励、解决问题、沟通协调、冲突管理、教练技能等素质都是考核点;而对于三级管理人员来说执行力、向上管理、团队协作、任务管理能力等才是考核点。

根据这些素质标签,设定不同的行为分级(参见副栏“沟通协调的行为分级”)。一方面,这些行为分级方便了对参训者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这些行为分级也为引导员工矫正行为并对其辅导提供了依据。

第四步:角色配型 为了明确参训人员需要提升的素质,我们为其未来职业发展模板(例如成为渠道环节的中层管理人员)*设计了素质模型(参见副栏“中层渠道经理素质模型”)。按照职级和职类,我们提取前面采集的基础素质指标,一共划分出20余个素质模型,每个素质模型都对应一个职业发展模板。这些模型包含的素质指标就应该是剧本关注的重点,也是关键情境应该包括的内容。从人才培养成本的角度来说,一个适合采用的关键情境应该包括尽量多的角色和尽量多的考核点(针对素质指标),所以,能够符合这一特点的若干关键情境都被挑选出来。随后,首批50多个高潜质人才(10名二级管理人员后备,40名三级管理人员后备)被分配到了5个小组中,每个小组设置6个左右的关键情境。以某小组中的中层渠道经理为例,我们挑选了包括3个以上考核点的6个关键情境,当然,这些关键情境同时也符合为其所在小组其他参训人员设置3个以上考核点的要求。

第五步:剧情串联 用“主题思想”关键情境串联成剧本,并对剧本进行修正补充。从第一个层面上看,主题思想关乎剧本的实体内容,这一内容是与企业当前的战略密切相关的,是连接各个小组剧情的关键。我们针对向美集团力图实现的“战略转型”,编写了一幕《转型之痛,转型之美》的剧本,5个小组被分别设置为采购组、研发组、生产组、渠道组和终端组,共同在虚拟的情境中推动向美转型。从第二个层面上看,串联每个小组关键情境的主题思想又是企业当前战略下该业务模块的子战略。例如,分配给采购组的主题思想是“灵捷供应链”,根据剧情安排,该小组必须通过改造灵捷供应链以适应公司的转型,它所经历的关键情境都围绕这一主题思想展开(参见副栏“采购组剧本片段”)。换句话说,每个小组相当于分到了一个行动学习主题。按照上述模式,每个小组的剧情策划都在三天内完成。

剧场公演和演员评估

完成了剧本编写,我们组织团队开始进行“公演”前的准备。

首先,每个小组分到我们从外部邀请的“行为教练”和“知识导师”各一位。行为教练都是职场经验丰富的经理人,负责参训人员(演员)的“能力发展”,主要是观察他们的培养点,进行等级评估,并在固定时点进行一对一的行为纠偏;知识导师是对各小组行动学习主题有一定研究的学者或咨询师,负责参训人员的“知识更新”,主要是在剧情推进的过程中,随时进行知识辅导,帮助参训人员“干中学”(leam by doing),并对各小组的行动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小组和人员确定后,我们向行为教练和知识导师介绍了剧本梗概和参训人员,并对其进行辅导技巧和测评方式的培训,统一了标准。

随后进入“公演”,正式“公演”当天,我们了简单的“演出规则”:每个参训人员都应忘掉自己在企业中的身份,进入剧本设置的角色。我充当“总导演”,行为教练则充当各小组的“导演”,“导演”给出演出背景,设置冲突点,负责剧情推进。各小组之间是协作与竞争的关系。协作是因为各组任务之间存在关联,必须共同推动向美集团转型,违反合作原则被扣分;竞争是因为各小组的成果接受知识导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评估,按照评估结果排名,并获得相应得分。小组的得分平均到参训人员的记录里。

正式表演开始后,各小组开始在行为教练的引导下推进剧情。起初,参训人员们觉得新鲜,有点游戏心态,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大家都进入了角色,开始真刀真枪地争资源,搞辩论。如果他们之间只产生一般性冲突,行为教练是不会介入的,只有当冲突升级影响剧情推进时,行为教练才会叫停。

所有成员的表演(能力表现)都被行为教练记录在案,到了晚上,行为教练依次为每个人进行15分钟左右的一对一行为反馈和辅导。高潜质人才在向美集团都是绩效优秀的员工,大家习惯了平时的行为模式,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有问题,此时,行为教练找到了问题点,进行“复盘”,并自己作为第三方的感受反馈给高潜质人才,同时向他们展示一些行为范例。这种做法对一向自我感觉甚好的参训者形成了极强的冲击。

例如,行为教练张铭在对剧情中的二级管理人员肖汉进行反馈和辅导时有如下对话:

张铭:我注意到,您今天作为组长在对小组成员的工作成果进行点评时,好像比较严格?

肖汉:嗯,这是我的领导风格,我想对下属保持一定的压力。

张铭:您认为这有效吗?他们会对您的管理服气吗?

肖汉:应该会吧,都是为了小组的工作,只要我一片公心,大家都能理解吧?

张铭:不见得,据我观察,好几个人在听到您对于成果的批评时明显有消极情绪。随后,我收到的反馈也显示,好几个人认为您只会批评,不会表扬,批评也没有具体的改进意见,仅仅是体现您要求比较高。

肖汉:但我也表扬他们了呀……

张铭:对,我注意到您说:“大家都很辛苦,做得也很出色,好的地方我就不多说了,我主要挑挑刺。”您知道吗,据我们的调查显示,这是管理当中能够排上前三位的“忌语”,是一种虚伪的表扬,重点是在批评,对下属是极大的伤害。其实,您的潜台词是:“我是很严格的,我简单说一句好已经是对大家最大的表扬了。”但您应该清楚,下属是需要表扬的,表扬一定要具体,表扬一定要针对特定对象,具体和针对特定对象才有真实感,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肖汉:(若有所思,仍不完全信服)就算我没有表扬好,难道做得不好不该批评吗?

张铭:不是不能批评,而是批评一定要有具体的点,而且要对下属给予辅导和支持。您在批评××时,只抛下一句话:“反正你这东西还达不到我的要求。”××根本不知道您要的是什么,也得不到您的支持,自然只有抱怨。

肖汉:(开始梳理思路)嗯,我下次会注意及时对他进行辅导。

张铭:如果您当时对问题也想得不太透,我建议您发动小组成员进行头脑风暴,一起来帮助××,您自己仅仅做观点的汇集和点评,从大家的思路中找出思路。这样您既能避免尴尬,又能巩固自身领导者的形象。

肖汉:我明白了,谢谢!

除行为教练之外,另一个重要人物知识导师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知识导师不是体系化地灌输知识,而是知识碎片化,最关键的碎片在大家推进剧情的过程中适时导入。这种好处显而易见,成人学习具有极强的目的性,选择在参训人员需要时导入显然更能帮助其理解知识。另外,在介入一个新领域时,参训人员没有统一的知识基础(常识)和沟通语言,难免出现为争吵而争吵以强化话语权的现象。此时,知识导师能够通过自身的权威地位进行判断,避免各方走入歧途,转而形成有价值的争论。

三天的公演(脱产)接近尾声时,每个小组都要花半个小时对行动学习的成果进行汇报,知识导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则对汇报进行评分。公演之后

公演结束后,行为教练和知识导师对于参训人员表现的评估结果被汇总到参训人员的《人才发展档案》中,其中不仅包括评估得分,还包括对参训人员在剧场中表现的行为描述,还有对其未来素质发展(包括知识和能力)的建议。参训人员及其直接上级可以查阅《人才发展档案》,而总裁程郁等向美集团高层则都收到了一本《人才发展白皮书》,这是对参训人员培训成果的整体评估,包括参训人员整体素质短板、长板、明星参训人员、行动学习成果等。

邵阳说,他以前曾费尽力气搞各种名目的评估,辛苦地组织问卷、考试、回访,甚至计算一些培训的投资回报率(ROI)。结果,领导和同仁们看到他整出来的结果,只是客气地笑笑,称赞他挺能“来事儿”。有一次,一个私交甚笃的朋友实在忍不住劝他说:“你那些走形式的玩意儿就别弄了,尤其别算那个投资回报率了,人家怎么看怎么觉得你是在忽悠。”邵阳现在想想也是,那些考核能说明什么问题呢?从培训到企业的收益,真的有那么强的逻辑联系吗?

以企业剧场这种方式进行的评估则不同,它目光聚焦在参训者的素质上。当这些人再次进入企业剧场,第二次评估结果与第一次评估结果一比对,人才发展的成效就能清晰地展现出来。《人才发展档案》和《人才发展白皮书》的生成,更能够直接影响到各级决策者对高潜质人才的选用,如此,培训工作便得以和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模块高效联动。

篇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的实施,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已不再单纯要求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点,而是更强调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刻意涵,并通过分析史料把握历史深意,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解读历史问题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一、解读文字史料,综合分析考量,恰当组织答案

文字史料的解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同时也需要反复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文字史料进行准确的解读,是学生分析理解史料内容的关键,解读文字史料是有一些方法的,教师应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文字史料,找出文字史料背后隐含的历史知识,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对文字史料的准确解读。一般来说,文字史料的解读,主要可以划分为信息提取、现象描述、成因分析、本质揭示等四个阶段。学生已经带着问题对文字史料进行了仔细阅读和分析,对问题答案已大致心中有数。在很多教师观念中,只要学生吃透了史料、找出隐含知识点,就算大功告成了。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对文字史料和问题理解很透彻,分数却并不理想,这是由于答案无法做到有效组织。对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字史料进行系统全面分析,提炼要点,找出史料指向的核心知识点;其次,以问题设置的分值为依据,做好采分点的分配;第三,充分结合文字史料,用简单、准确的语言总结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既能节省学生答题时间,又能获得理想的成绩,而且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分析与运用能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对教学进行着积极不懈的探索,希望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实现教育的目标,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学习历史不应只停留在对史实的学习上,教师应当注重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历史作用于现实的生活。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对历史教材的学习上,没有上升到总结历史观点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层面。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学生与教师都有着极大的升学压力,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仍然是考试的分数,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将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历史学习效果的标准,而极少有教师关注到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历史学习能力等历史素养。通过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笔者发现,不少在初中历史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无法适应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初期的历史成绩都不是很高。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历史教材的突然转变,这打乱了学生一直以来的学习体系。

三、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探究

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改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的目标是使学生对于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事件进行历史的分析。而新课改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运用知识,同时应当将历史观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当重视历史观念的灌输,使教学目标符合时展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应当重视高中历史教育的改革。通过改革教育方式和理念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保证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正确认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受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和施教水平以及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历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教学观念还停留在“知识第一”、“考试万能”的层面上,采用“知识点教学法”、“勾书圈点教学法”等,造成历史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谈不上培养能力。而在新程课改革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参加高考,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在相对短暂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事实和能力,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性,关注历史教学的效益,要求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创造出更高效的学习效益,更主要的是通过历史学习吸取古老的智慧服务于现实的人生。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把握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趣味性,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器官同时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直观快乐的动态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光大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2011年1月).《新课标教育研究》。

篇9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7-0124-06

一、引言

总理于2015年3月5日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在“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是在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的演进[ 1 ]。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互联网+”的三大显著特征影响着社会各行各业。目前我国新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会计行业必然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我国财政部会计司正在积极探讨“互联网+”下会计的改革和发展。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IASB)于2015年开展了许多有关互联网影响下会计问题的研究项目,比如对概念框架的修订、对收入准则和计量方法选择、业务的重新定义、对金融工具和资产的减值、对主动披露和未来电子化企业报告发展的讨论等。因此,本文基于“互联网+”对会计确认和计量、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列报与披露等问题展开研究。

二、“互联网+”及其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冲击

(一)“互联网+”

何谓“互联网+”?张咏梅和于英认为其是产品和服务在多屏全网跨平台与用户场景结合之后所产生的“化学反应”[ 2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秦荣生从商业生态出发,认为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发展背景下,与市场、用户、产品、技术、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深度融合、重组和创新的过程。

国外虽然没有“互联网+”的概念,但提出IoT(Internet of Things)+SMACS(Social、Mobile、Big data Analytics、Cloud、Security)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Brad Brown et

al.分析企业利用大数据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的显著优势,阐明新商业模式因其而到来,并指出大数据在企业提高效率、进行管理和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英国学者Viktor Mayer-Schenberger和Kenneth Cukier详尽地描述了大数据带来的商业变革、思维变革、管理变革和时代的转型。

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的定义,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下的新兴技术进行创新,并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引擎,不断与传统行业融合,提高各行各业的效率。“互联网+”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互联网连接外部数据;(2)庞大而详细的大数据;(3)云计算,数据信息的共享;(4)智能化,减少人工提高效率;(5)互联网企业,新的商业模式;(6)透明化、简洁化、开放性、创新性和平台性。

(二)“互联网+”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冲击

葛家澍提出会计同时服务于市场和企业,每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财务会计都会相应的进行变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关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方面的财务会计研究也不断推进。潘东高研究互联网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等问题,介绍网络环境对会计基础理论、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审计技术和方法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影响。肖继辉、孟婷分析互联网企业收入确认和计量的困难,对积分优惠、广告收入以及网络游戏虚拟产品的收入确认提出可能的方向和选择[ 3 ]。曾慧研究云计算服务带来的收入确认、计量等问题,对比以传统商品交易的现行收入确认准则的冲突,借鉴FASB收入准则的征求意见内容,为云计算收入确认和计量提供清晰指南[ 4 ]。周洁指出大数据对总体性要求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迫切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原则的变革以适应当前会计环境[ 5 ]。

Lianna AghabekyanM行了互联网市场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其内容属于会计研究市场的一部分[ 6 ]。Arslan Aliev提出政府如何创建一个公司和监管机构共享的电子平台,在网络服务器上执行商业和财务软件,其数据访问通过互联网服务基础上的云计算完成,旨在降低公司人员、计算机和软件等的成本[ 7 ]。Kate Crawford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帮助人们更便捷有效地获取信息,改变学习方式、沟通和文化。Lev Manovich指出大数据的价值来自于数据的形式,通过数据片段的连接,了解信息本身的结构。Guzman认为互联网搜索行为具有预测价值,通过技术辅助的实时信息流,加强了信息市场的竞争。快速涌现的网络驱动现象和问题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作用,为未来会计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IASB自2010年到2013年一直筹划进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修订工作,该项征求意见稿从目标、要素、确认计量到列报披露都作了较大修改和重新定义,目标是建立一套更清晰完整的概念框架,以改善和提升财务报告的质量。Zhulin Huang和Bixia Xu提出了一个新角度的会计政策,启动信息流量的概念,通过调查会计和会计衍生信息的流量(即在线用户的搜索频率),捕捉投资者的在线关键字信息搜索频率,探讨这种搜索频率是否包含任何预测有用会计信息的能力[ 8 ]。Chris Jay Hoofnagle和Jan Whittington研究互联网用户通过交换个人信息的方式使用互联网上的免费服务,指出原因在于用户通常过度关注价格而忽略成本。Michael Birnhack提出电子丝绸之路,利用互联网将世界商务结合在一起,摆脱商务在信息服务方面受到的束缚。Dirk Beerbaum研究XBRL分类标准的设计,指出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技术革命为XBRL财务报告的发展推波助澜,并对比了IFRS和GAAP的设计差异。Solon Barocas et al.表示大数据能够消除会计决策过程中的人为偏差。

在“互联网+”下,新兴的产业模式、交易形式和业务活动对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会计确认方面,新生的商业盈利模式并未得到企业会计准则的认可;在会计计量方面,“互联网+”下的庞大用户资源未能得到准确计量;在会计记录方面,“互联网+”下何时确认收入,确认多少成为一大问题。无论是我国还是IASB、FASB等其他国际会计组织,都有意对相应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修改,比如会计计量、收入准则、财务报表披露等。

三、关于会计要素和公允价值的讨论

“互联网+”下的互联网企业比传统企业既有更多的盈利方式,也有许多新的资源,比如,注册用户、交易平台、App软件下载次数、网络虚拟产品、稳定的在线流量、弹窗及广告。这些资源已经大大超出了现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范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作为当前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规定了会计六大要素的确认要求,然而与互联网企业盈利密切相关的资源却因为不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排除在会计确认之外,并没有进入会计信息的处理流程。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一直是企业会计核算的纠结点,同时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矛盾症结,究竟是选可靠性强的历史成本,还是相关性强的公允价值,由于“互联网+”的特征为公允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国内外高度关注公允价值,我国于2014年颁布了独立的公允价值准则,同时修改了公允价值的定义。

(一)会计要素确认的讨论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分别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是以定义及确认条件为依据,辨认和判断一个事项以何种要素记录于账簿,列报于财务报表。

随着“互联网+”与行业的融合,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会计要素的定义逐渐凸显其局限性,对其定义的修改势在必行。

首当其冲的是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依据我国2014年7月23日修改后的基本准则,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同时,还应当符合资产或负债的确认条件:(1)与该项资源(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流出)企业;(2)该项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未来流出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资产、负债的定义和确认适合“互联网+”下的互联网企业吗?分析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会发现,传统行业在思考产品如何创新,互联网则是以用户为中心,当用户积累到足够多,赚钱的途径就多得多,比如网络商品交易、广告收费、实物交易平台、支付平台、会员收费等。显而易见,用户是互联网企业拥有的资源,然而因为暂时无法可靠地进行计量,用户数量、数据流量、交易平台这些与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资源却因为不符合资产的条件被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显然很不合理。

IASB于2013年7月开始《概念框架》项目的讨论,计划于2016年5月正式确定修改后的概念框架。概念框架的修订并不会对当前的IFRS具体准则产生立竿见影的变化效果,但是这将对之后具体准则的修改指引方向。国际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拟定有关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列报披露等方面的主要变化见表1。

IASB《概念框架》意见稿认为,会计要素的定义存在进一步重新定义的空间。通过将会计要素定义修改前后的对比(见表2),发现其定义修改的核心内容主要为:资产预期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负债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是不需要可计量的;收益和费用的定义也要随之更新,将收入定义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将费用定义为负债的增加或资产的减少;关于权益会计要素的定义,概念框架修改意见稿选择保留原有内容,即认为会计主体的资产扣除所有的负债剩余部分即为主体权益。在现有的定义中,由于未来的利益流入或流出无法准确界定,从而导致“互联网+”下企业重要的网络平台、注册用户、用户习惯信息、点击率、流量等资源无法确认,企业的财务报表没有披露。这一问题的出现,表明“互联网+”下的企业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是不全面的,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而言,信息的参考价值大大降低。

综合所言,我国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条件下,我国可以借鉴IASB的意见,考虑“互联网+”下新兴商业模式的特点,降低对资产、负债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确定性要求。至于收入和费用定义的更新,其中涉及资产负债观和收益费用观两大会计理论的比较讨论,两大截然相反的理论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逐步变化,正由原来的收益费用观逐渐走向资产负债观。因此,我国是否根据资产负债的定义来确认收入和费用,这需要对我国的会计h境进行认真全面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选择。

(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讨论

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环节,计量是对主体的资产、负债、收入及费用以货币单位进行量化的过程,该过程涉及计量基础的选择。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它会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会计的记录和报告步骤。

公允价值在我国推广几经周折,《企业会计准则39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的通知,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完整的规范: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9 ]。对比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公允价值的定义,新的定义强调了以下四点:一是公允价值是脱手价格;二是强调市场参与者,而不再是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的作用;三是有序交易,这与会计四大假设中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致的,不包括清算、被迫解散等特殊情况;四是强调计量日的概念,计量日是指市场参与者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日期。

公允价值估值新设定了三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计量日能够取得的市价;第二层同类商品的市价;第三层使用内部假设,产品的最佳用途所值的价格。三个层次的可靠性逐级递减。另外,准则提及了公允价值的三种估值方法,分别是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在“互联网+”下,依托大数据平台,各类商品交易市价及相关信息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截至2016年3月21日,其2016财年(2015.4.1―2016.3.31)电商交易额(GMV)突破3万亿元,平均每天的网上交易额高达82亿元,淘宝商品总数10亿件,大量商品交易信息被完整准确地储存下来,商品的公允价值估值更及时准确。同时公允价值的有效确定也为企业产品生产及成本控制及时提供市场导向,极大地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经营风险。

从准则国际趋同的角度分析,IASB修订后的概念框架,对历史成本和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现行价值进行了更为恰当的描述,同时为“互联网+”下的企业提供了在计量方法选择时应当考虑的因素。虽然存在分歧,但IASB在《概念框架》中所提出的“双重计量模式”建议,不失为“互联网+”下会计计量的发展方向。“双重计量模式”是指依据交易或事项性质和内容选择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中较为合适的计量方法[ 10 ]。该模式其实已经在我国某些资产的计量中得到运用,例如金融资产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在“互联网+”下,必将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这得益于“互联网+”下的海量信息和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之争究竟谁赢谁输,或许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中,两者的混合计量模式是发展道路中的必然选择。至于一项特定的资产或负债,究竟选择何种计量方法才最为合理,需要国内外会计界共同努力解决。

四、关于收入准则的讨论

一直以来,收入的确认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不仅当前“互联网+”确认存在困难,而且传统的商业企业和制造企业也一直面临如何确认收入费用的纠结。当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有对它们的原则和约束:一方面,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在对收入和费用进行确认时应该按照付出劳务的多少得到相应的收益和成果,即权利和义务形成时刻进行确认;另一方面,配比原则要求按照会计的分期,在每个期间内同时确认收入和费用,从而形成当期的利润。然而收入确认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问题是:确认的范围和确认的时间,即潜在即将发生的交易是否应该在报表上确认、售出商品到收到货款之间什么时点确认。

我国财政部于2015年12月7日了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关于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作了一定的更改,由旧收入准则中风险报酬的转移变成取得相关控制权为标准。对于收入的确认范围,有意模糊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之间的区别。理由有两点:第一,当前收入准则的问题和局限性;第二,与2014年IASB和FASB的收入准则趋同。

“互网+”下企业的交易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产品或劳务的销售、平台和广告费用以及游戏类电子产品和会员费等。对比传统的销售模式,互联网企业电子商业交易增加了几道中间过程:买方下单同时付款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网商发货给快递、快递公司送达买方、买方确认收到货物、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给网商。因此,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快递公司两个主体的参与下,交易事项变得更加复杂,收入确认的过程面临复杂的问题。例如网商由发货到收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发来的货款,一般有十天时间,收入确定的时间节点未能有效确认,收入确认多少成为难点。

FASB和IASB在收入确认问题上再次合体,共同组建过渡资源小组,所以在收入确认问题上两大组织的目标一致且做法趋同,为收入确定和计量设定了五步法:(1)对客户订立的合同进行识别;(2)对合同中约定的单独履行义务进行识别;(3)确认交易的价格;(4)把交易价格分摊到每项单独履行的义务中;(5)在每项单独义务履行完确认对应的收入。再看我国收入准则修订的征求意见稿,用控制权的转移作为界定收入确认的指标。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或服务)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通过以下五个迹象判断控制权是否取得:(1)卖家已享有现实的收款权利;(2)买方已经拥有商品的法定所有权;(3)买方已占有商品的实物;(4)卖家已将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给了买方;(5)买方接受该商品[ 11 ]。也就是说“互联网+”下的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只需观察是否符合上述五大迹象的其中之一,便可以确定收入的确认时点。

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收入准则修订意见稿前后内容对“互联网+”下的企业收入确认带来的变化,同时直观地体会互联网交易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物流公司两个主体以及无条件退货对收入准则带来的影响,现举例如下。

例1:某电商在互联网企业平台上销售A商品,价格为10元/件,交易方式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收款,通过快递公司送货至买方,待买方确认收货后,支付平台将货款转到电商账户。现有一买家,一次下单10件商品A,将100元支付到第三方支付平台。

目前电商按照当前的收入准则做账,其最大的弊端和问题是在发货时全部确认营业收入,视同该项交易已经全部完成,与业务实质不符。假设该电商往常交易数据:70%商品到货后客户确认收货,一贯的退货率为30%,其中商品途中毁损的概率为10%。那么按照IASB和FASB设定的五步法,将交易价格分摊至每一项单独履行的义务中,便在三个阶段分步确认相应的收入,这种做法与业务实质更相符,能够更加合理地反映交易的实际进程。电商按现行收入准则和五步法进行会计记录的对比见表3。

无论是修订后的我国收入准则,还是IASB和FASB的五步法,其采用的前提和关键是企业应做好管理会计的工作,对以往数据有详细和准确的统计。

五、“互联网+”下对财务报表列报的讨论

为了进一步满足大量现实和潜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有者、债权人的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互联网+”对财务报表列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大数据环境下,要求对会计信息的重要性、相关性质量特征更加关注;第二,“互联网+”下的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使得会计信息更为及时;第三,计算机的软硬件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其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导致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受到一定的威胁。

我国当前有关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30号――财务报表列报、31号――现金流量表、32号――中期财务报告、33号――合并财务报表、35号――分部报告、36号――关联方披露、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及2014年印发的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其中在2014年统一对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和金融工具列报进行了修订,这足以体现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重要地位。

IASB从2014年到2016年持续跟进和讨论的一个项目就是主动披露。主动披露旨在通过会计信息市场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企业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让主动披露逐渐辅助企业会计准则引导企业进行财务报表的列报和披露。IASB强调如下:第一,节省传统报表里冗长的格式模板,删除一些没有参考价值和信息质量的热荩这其实就有考虑大数据环境的影响;第二,新兴业务的复杂性,要求企业专注于关键业务领域的报告,明确报表重要性的质量特征;第三,加强附注的信息内容,强调其在财务报告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关于现金和流动性限制的披露,要求某一项负债的偿还所产生的现金流或未来现金流应当在现金流量表中的表内融资活动(偿还)项目中反映,影响一个单位使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决定,应当披露其现金流动性的限制,并提议将流动性限制作为独立的项目或财务报表的主要研究项目。IASB主动披露项目的主要内容如表4。

我国近年来有关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准则的修改也是如火如荼。2014年修订版的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基本要求规定,如果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足以让信息使用者清楚地了解特定交易或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企业还应当披露其他必要的信息,这一点和IASB的主动披露目的相似。另外,对比新旧准则可以看出,新准则增强了对附注内容的关注度及其重要性,同时强调了32号中期财务报告准则和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披露的规范。修改后的准则对重要性进行了重新定义,中期财务报告准则也可体现“互联网+”环境下对会计信息及时性更高的要求。新准则还强调了交易形式的相同和相似,更加注重交易的实质。另外变动较大的部分就是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和说明,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内容的变动,由净利润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修改为综合收益总额。除此之外,附注内容的规定也更加详细。

结合前文,IASB对披露有如此多的改进及我国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修改,目的都是为了迎合“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信息处理及传输技术等特征对列报和披露提出的新要求。

六、结论和建议

(一)“互联网+”需要会计确认和计量等企业基本会计准则的改进

“互联网+”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重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加之我国具体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和不断更新,基本准则中会计要素定义的局限性逐渐凸显。比如“互联网+”下企业的重要资源如用户数量、数据流量等因为不能确认,而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IASB的修订为我国会计要素定义的修改提供了借鉴,资产预期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负债带来的流出不需可靠计量,为“互联网+”下企业财务披露更相关、更全面提供了可能。同时,“互联网+”为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和更有效的数据获得提供了来源和支持,双重计量模式成为会计计量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二)“互联网+”推动企业具体会计准则的修订

在“互联网+”下,收入的确认范围和确认时间变得更为关键。我国收入准则修订意见稿用“控制权的转移”代替“风险报酬的转移”,并模糊和缩小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两类业务的界限,有利于更加明确互联网销售模式下企业业务收入的确认范围和确认时点。但是每个转移过程确认多少还需进行研究。“互联网+”的大数据和管理会计的分析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更多有价值数据,帮助找到不同互联网类企业控制权转移过程中会计收入比例确认的规律。

“互联网+”对财务报表列报提出了更高要求,IASB和我国准则制定部门都进行了持续改进,IASB关于现金和流动性限制值得借鉴和探讨。另外,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急需制定有效方案。

(三)“互联网+”要求企业适时总结会计实践经验

企业会计准则一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二是为企业提供服务。在“互联网+”下,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提出,新的交易行为和业务活动不断出现,这些都需要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只有适时发现问题,总结实践做法,才能有利于准则制定机构及时讨论、精准分析和提出有效修订方案。

【参考文献】

[1]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R/OL].http: // /gn /2015 /03-05 /7103283.

shtml.

[2] 张咏梅,于英.“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会计框架设计[J].会计之友,2016(3):126-129.

[3] 肖继辉,孟婷.互联网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3(7):16-18.

[4] 曾慧.云计算收入确认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14(3):11-14.

[5] 周洁.论大数据对会计核算原则的冲击[J].财会月刊,2015(9):16-19.

[6] AGHABEKYAN L. Value-Relevance of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information for the publicly traded internet-Based companies in the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 [D/OL]. Dissertation: 1-89.https: // /

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982500.

[7] ALIEV A. The concept of the integrated accounting,operational financial control and tax collection[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0(3):1-10.

[8] HUANG ZHULIN,XU BIXIA.Does information traffic matter to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sefulness:evidence from internet search data[C].2015 Canadian Academic Accounting Association(CAAA)Annual Conference,December 15,2014.Toronto:CAAA.

篇10

从课改之初,就一直受到新理念的熏陶,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曾经也试图这样去做,可总是收获甚微。提出一个问题,举手回答者寥寥无几,真的站起来回答了,又很少有人能真正答到点子上,这样原本准备一节课完成的内容,总是无法完成。还有的学生站起来之后面红耳赤、语无伦次,或者干脆闭口不答。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不想很好地表现自己,而是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或者是原本会回答的可是课堂的紧张气氛让他无法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交给他们不同题材文章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在课堂中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而且,不论是课上课下笔者总是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不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让他们敢于在老师面前亮出自己的想法,即使有的时候和老师的意见并不一致。

在上《秋兴八首》(其一)时,许多的内容都不需要笔者来讲解,学生就可以自己完成。比如,对诗题的理解学生可以结合课下注释完成,对作者的介绍学生可以结合以往的知识储备来完成。这时笔者会对他们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以激发其积极性。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时候,笔者先带领学生回顾以往所讲的赏析诗歌的方法,学生的记忆被唤起,想起了“诗歌鉴赏五步法”——看诗题、想作者、通诗意、明手法、品情感。然后学生自己就可以分组按照这种方法进行赏析了。赏析完以后,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其他组进行交流、学习,共同提高。他们的讨论热火朝天,有时甚至还会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真的成了课堂的主人。

二、立足文本,深挖文本,提升学生的能力

许多刚刚由初中升上来的学生很困惑,为什么自己初中时语文成绩很好,到了高中时就不行了呢?怎么初中时读读背背的方法到了高中就不适应了呢?确实如此,初中时候,语文的学习更多的局限于课本,只要你不懒惰,该读的读,该背的背,考试时总会在试卷中碰到熟悉的面孔。可是高中的试卷更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哪里还能再找到书本上的原题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原本死板的读读背背的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生的能力如何提升呢?教材是最好的抓手,文本意识绝对不能丢。

在教学《秋兴八首》(其一)的时候,笔者重点培养学生通过感知意象、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培养学生品味诗歌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能力。于是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重点意象,体会这些意象有何特点,有何作用。学生很快找到了意象,首联中的玉露、枫树林,颔联中的江间波浪、塞上风云,颈联中的丛菊、孤舟,尾联中的刀尺声、捣衣声。接着笔者请学生讨论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着写作背景很快发现这些意象都能给人带来萧瑟凄凉之感。如首联颔联中的玉露、枫林、波浪、风云等意象,表现了巫山巫峡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笼罩在一片萧瑟阴森的气象之中。接着笔者又请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描绘这样的景象呢?结合背景,学生自然能理解诗人写景的目的所在。首联颔联情景交融,既是写自然界的萧瑟冷清,也是暗示诗人内心的感伤。颈联见菊开而落泪,系孤舟而生故园心,是触景生情。尾联不直接言情,而是以景结情,给人余音袅袅之感。这样就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下次阅读诗歌时就有了突破口,就明白阅读诗歌要从意象抓起,去品味诗人通过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同时也就把握了诗人抒情的手法。

三、联系文本,适当延伸,注意学生能力的迁移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我们在一节课上重点培养他们的一到两种能力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仅局限在这一两种能力的培养上,又显得过于单一。因此,在每一节课上,笔者都注意学生能力迁移的训练。

比如学习《秋兴八首》(其一)时,当学生悟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表现手法及人的情感时,笔者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你最欣赏诗歌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学生这下有话可说了。有的说:“我喜欢第一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这一句中‘伤’字用得好,比‘落’字更能传达一种深深的感伤。”有的说:“我喜欢颔联,颔联中‘兼’字和‘接’字用得好。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巫山巫峡自下而上,在上而下,全都笼罩在一片萧森的气象之中。”借此笔者引导学生去品味诗歌的语言,使之明了品味语言的方法:有没有使用修辞?有没有使用传神、具有变现力的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是什么?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等等。有的说:“我喜欢诗歌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颔联颈联对仗,二四六八联押韵。”借此笔者引导学生掌握律诗的特点。还有的学生说:“这首诗歌的构思很巧妙,首联写景,为颔联蓄势,颔联承上展开,颈联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尾联再次写景,而实际上是以景结情,给人留下余音袅袅之感。”由此笔者引导学生去把握杜甫诗歌中奇妙而严谨的构思。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会了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也明白了赏析诗歌还得注意赏析语言、音律、结构等,使他们的能力更加多样化。

四、储备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

每一位老师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却让人大费脑筋。经验告诉我们,越是成绩好的同学,越对学习感兴趣;越是成绩差的同学,越对学习没有兴趣。为什么呢?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缺少学习的能力,每每总是在学习方面受挫,几乎从未品尝成功的喜悦。试问长此以往,谁还能对学习保持兴趣呢?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我却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如何让学生经常体会成功的喜悦呢?必须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想方设法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遇到问题时,可以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促进自己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此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比如在教学《秋兴八首》(其一)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对比阅读的环节,让学生比较阅读杜甫不同时期的诗作,体会他不同时期诗作的特点。笔者选择的是《望岳》、《前出塞》(其一)和本诗。一首是学生初中时学过的,一首是课外的,一首是刚刚学习的。这样学生可以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如对杜甫生平经历的了解以及对《望岳》这首诗的了解,再运用赏析诗歌的方法来赏析《前出塞》(其一)所表达的情感,再加上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漫游时期,杜甫满怀报国热情,作品多是抒发自己的抱负;困守长安时期,国家遭受了空前之大难,诗人自己也倍尝艰辛,看尽冷暖,于是作品更多地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担忧;西南漂泊,作者进入人生的暮年,历尽了人生的一切苦难,所以诗歌中多了感伤的意味,创作的艺术也进入了更为精醇的境界。

了解了这些,学生是不是对杜甫及其诗作更感兴趣了呢?拥有了诗歌鉴赏的能力,下次再遇到诗歌时,学生是不是更愿意看了呢?兴趣就是在这样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的。

高效的课堂是真正有魅力的课堂,这课堂首先要是学生的课堂。夯实基础,立足文本,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让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浇灌高效之花,在课改的大路上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