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6:42: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注重聆听,引导欣赏
乐谱的欣赏主要表现为聆听。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通过以聆听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学习识谱,热爱识谱,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是感知音乐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往往会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对音乐的第一感受,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立足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因为听多了,自然会对表现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有较强的感受,然后再学习识唱简谱,学生就容易掌握学习乐曲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先唱词再唱谱的教学方法。
大家应该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一首好听的流行歌曲传唱于大街小巷,也许我们并没有刻意的去学却能熟练的哼唱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听了,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当听的多了,自然而然就在脑海中流下了印象。同理,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不做任何要求的欣赏。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建立了对歌曲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在有意欣赏的同时并提问:“你们能告诉老师,听完刚才那首歌曲的感受吗?能说说看你们都听到什么了吗?”引导学生欣赏,使他们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有初步了解。这时,歌曲的旋律、节奏在学生的脑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学生再唱就显得容易多了。这种先唱词再唱谱的方法,大大降低了识谱的难度。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们在欣赏后哼出给他们印象最深的几句;有时候为了提高难度,我也会让一些学习器乐的同学用乐器弹奏出一些旋律。不管他们能唱多少唱多好,弹多少弹多好,这都是成绩,都应该值得鼓励。
二、倡导模仿,鼓励创造
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
古今中外,由模仿而衍生的音乐作品不在少数。最初的音乐作品创作一般都是由模仿开始的。有时是一个小段落,有时就是一句或一个小节。而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应该是非常强的。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反应能力。
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一般都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采用模仿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由模仿进入创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激发创作的兴趣。
以歌曲《革命将士出征歌》识谱教学为例。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陕北民歌特点,由六句对仗工整的乐句组成。在学唱新歌之前,可以先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分成六小段并打乱,呈现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弹唱。通过多次的重组,让学生自己找出最流畅的排列方法,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增强了趣味性,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和了解《革命将士出征歌》表现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其常见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当然创编旋律的形式也可以在学完了新歌之后来进行。这样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习音乐的劳动体验而获得成功感愉悦感。
俗话说得好,成功往往来源于一个良好的开端,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开始是多么的重要,它往往会调动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歌唱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可以运用它将音谱知识引出来。例如,在讲解五线谱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小燕子》这首歌导入课堂知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二、将乐器引进课堂,提高识谱效率
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课余时间都参加了音乐兴趣小组,学习了其他乐器。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把乐器引进课堂,指导学生正确演奏音符时值、音高的同时,训练他们听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识谱效率。例如,现在有不少学生课外学习了电子琴、钢琴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反复弹奏,寻找识别音符的方式,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
三、运用节奏训练,掌握乐谱知识
在音乐学习中,节奏非常重要。由于每首歌曲都有他们不同的节奏,而通过节奏的认识能够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因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运用节奏这一独立的功能来激发学生对于识谱知识的兴趣。下面,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运用节奏来帮助学生学习识谱知识。
例如,在学习《种太阳》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用手演示一下这首歌的拍子,再引导学生去寻找其中的规律。与此同时,在涉及旋律中的重、难点知识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节奏训练,这样既能避免一遍遍重复演唱的繁琐训练,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特征,掌握音乐中的相关知识。
同样,为了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节奏大赛,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别“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这里的演唱指打拍子)。在一个小组“演唱”的时候,其他小组要据此写出这首歌的识谱知识,最后找出表现最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竞赛形式的训练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拍子中掌握音乐知识,学会通过拍子找出相关乐谱,既能高效地完成教学,又能将知识渗透给每个学生,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练习熟练曲目,掌握识谱技能
在学生没有学习音乐知识之前,总会在其他地方听过一些曲目,并且还能哼上几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可以运用这些曲目,这样在传授识谱知识的时候就会比较方便,学生也能够很好地接受。
例如,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即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首歌,然后写出其中的乐谱知识,上交给老师批改。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严谨,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这样既不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及时指正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进步。
五、通过实际练习,巩固识谱能力
教唱歌曲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是由于唱歌时使用、附带乐谱较多。课堂中,每位学生都会带上自己的音乐书进入教室,学唱歌曲时会自然地打开课本对着乐谱演唱,这为我们的识谱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谱能力的培养。
从熟悉的音乐中识谱。很多歌曲学生听了后会有所回忆,很想跟唱,我们教师不妨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让学生先唱歌词。这样在教歌曲之前不是先教识谱,而是在熟悉歌曲旋律,对音乐有了美的体验之后,达到“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下识谱,如歌曲《歌声与微笑》是一首充满美感的歌曲,起句旋律就非常优美感人, 以“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这么通俗易懂的歌词,很能激发学生唱歌的欲望,教师对起句加以引导地教唱,学生很能把握好对曲子的理解,接着再哼唱曲谱就有效果了。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学生爱唱,但歌词不大适合小学生,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随琴或随音响哼唱曲谱,岂不是一举两得。
从简单的音乐中识谱。简单的音乐是视学生的年级和班级水平相对而言的。选择学生会唱的、喜爱的短小精悍的歌曲来学习识谱(如动画片主题曲、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识谱的兴趣。如在识谱教学时,开始让学生唱出自己儿时最喜欢的歌曲(《小星星》、《两只老虎》、《大风车》、《新年好》等),然后将歌曲的简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由唱歌词转变到识谱练习。接下来要求学生先识别各音符的唱法,然后随老师的引导将乐谱唱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部分学生便能独立视唱。此时的这部分学生对乐谱的兴趣浓厚,于是教师要抓紧这一时机,让他们当小老师,帮助不会的学生进行视唱。
从典型的音乐中识谱。典型的音乐是视音乐而定的。或强弱对比强烈,或速度对比强烈,或特殊演唱符号集中……有利于学生真正感悟音乐符号的作用。如《铃儿响叮当》的弱起音符、《阿童木之歌》的切分音、《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中休止符都较有特点,让学生在音乐新鲜感中学唱曲谱会更有兴趣。如十一册中歌曲《剪羊毛》中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最后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的三连音也很有特点,教师可以在钢琴上先弹出曲子的前奏,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歌曲?再讨论刚才老师用的又是什么节奏?逐步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三连音,它在时值上又是那么的特殊,了解透了三连音,曲子的演唱学生也就没有难度了。
2在欣赏活动中识谱
教师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道德,精神意识地熏陶,进入歌曲情境。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事实上,用“听力训练”比“视唱练习”的识谱教学更为妥切。
欣赏简单旋律,促进识谱教学。如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可以利用这个有趣而富有哲理的音乐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也可以采用音乐游戏这种小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小兔子与小乌龟主旋律音乐的哼唱中完成即兴表演,加深学生的识谱记忆,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贝多芬的《欢乐颂》曲子很简单,但人们会从乐曲那凝重的沉默到冲击黑暗、沐浴光明的激昂中,感受到贝多芬那个时代人们崇尚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理想,感受到贝多芬那充满斗争和胜利的信念,感受到什么是坚韧的意志,什么是庄严的辉煌。教师让学生充分得感受曲子的魅力后,拿出曲谱让学生在很有感触的基础上学唱歌谱。
欣赏典型曲目,讲授音乐符号。结合音乐分析音乐知识(音调、速度、强弱的表现特征),有利于学生真正感悟音乐符号的作用。如讲授倚音符号,可以从前倚音符音、后倚音、单倚音、复倚音的表现力去渲染音乐的特殊作用,可以用前倚音的机灵,后倚音的留恋,单倚音的纯洁,复倚音的缠绵等内在美学因素,让学生觉得小小的音符蕴涵着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在奇妙的遐想中去识谱会更佳。
欣赏律动音乐,感受节奏奥秘。儿童的天性即好动,让他们在各种不同节奏的音乐中律动,充分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在动中表现音乐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掘他们的音乐制造能力。如新疆音乐的切分节奏,内蒙音乐的二分节奏,彝族音乐的十六分节奏,陕北音乐的高亢,江南音乐的雅致等等,均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律动空间,让他们在律动中感受音乐节奏的奥秘,对他们学习识谱也有好处的。如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在欣赏前学生视唱了主题旋律,欣赏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半闭眼睛摇头晃脑,有的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有的甚至手舞足蹈,有的学着电视里指挥家的模样“指挥”起来。学生边听,教师边插入乐曲简介,学生第二次听赏时,就能听着乐曲看着歌谱唱出旋律了。
3在器乐教学中识谱
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
学习歌曲后用乐器演奏,让识谱教学更落实。用器乐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小鸭子》、《粉刷匠》等的口琴伴奏。《小白船》、《送别》等的竖笛伴奏。《八月桂花遍地开》、《拥军花鼓》等的打击乐伴奏都会给歌曲演唱增添色彩,增加?d趣,从而也增强识谱意识的提高。如学唱《过新年》时,可以进行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识谱教学开展地形象生动。
欣赏乐曲后用乐器演奏,让识谱教学更深入。欣赏曲目是经过时代洗礼的经典曲目,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用乐器再现主旋律,会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一种兴奋感,“我也会演奏名曲啦”!如贝多芬的《欢乐颂》、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李焕之的《春节序曲》、刘天华的《光明行》等各曲中的主旋律都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演奏。
4在拓展练习中识谱
表现歌曲编配适当情景。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乐器或音源,有利于学生对不同力度、速度、节奏的理解。如《苗岭的早晨》中音乐原所表现出来的鸟鸣声,是一种自然情景的描绘,让学生用口哨来模仿音乐的鸟叫声,对于高音与音符会有新的认识。《金蛇狂舞》中的锣鼓节奏会加强学生对生活情景的创作,也会在创作中加深对音符组合的理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34
识谱,包括节奏、音高、音准的学习,识谱的学习是打开学生音乐大门的钥匙,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作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是必需的。但是,识谱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要符合小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而且,要让小学生学会识谱,就必须先让他们对识谱感兴趣。
我在起初开展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1234567是什么?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呢?”学生都说:“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可以这样说,我国大部分小学的学生,音乐基本素养都比较低。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只是教学生单纯的演唱歌曲,并没有进行识谱的教学。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简谱都感到非常陌生,更别说是五线谱了。而对于歌谱,他们也不想去认识。我在自身的教学中也发现,一提到要学生进行识谱,学生马上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高涨的学习情绪立刻下降了许多。
很多小学生模仿演唱歌曲的能力相当强,但是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那么,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曲谱的兴趣呢?识谱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谱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但是他们大部分都喜欢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教师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开展识谱教学,必定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三年级教音阶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七个小动物分别住在一个七层楼的公寓里,分别是:do是小熊do do do,re是鸭子re re re,mi是小羊mi mi mi,fa是小牛fa fa fa,sol是公鸡sol sol sol,la是青蛙la la la,si是小蛇si si si。并且制作了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记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通过爬楼梯的方法来接龙。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七个基本音符。
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小学音乐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识谱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有主动学习识谱的愿望,也才能使他们做到积极地、自主地去学习音乐。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在音乐课的课堂中,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例如,我在教学《捉泥鳅》的乐曲时,首先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线条的走向,然后耳朵听着旋律,嘴里轻声哼唱。学生觉得很有趣,情绪也非常的高涨,这大大激发了他们识谱的兴趣。这时,我便将识谱教学适时地引入,就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此项教学活动中,学生便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的谱子。所以,音乐教师只要激发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识谱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就会使识谱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先学歌曲,再识谱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的教学中要先学会歌曲,再进行听谱、识谱的学习,才能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否则会使教学事倍功半。学生在学唱歌曲时,都是跟着音频资料听几遍就能唱会,若这时打断学生的兴趣,而让他们先唱曲谱,后学词,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就不高了。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听老师的范唱或录音把所要学的歌听熟、听会、甚至会唱,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来学习曲谱,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唱六年级《猜调》这首歌时,经过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等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基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他们被优美的歌曲所吸引,有强烈的学唱歌词的愿望。于是,我便顺势让学生随着录音唱词。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非常集中,只需练唱几遍就唱会了歌曲。在感受到他们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学会歌词后,我就将曲谱的教学接着进行下去。这样的教学方式便能使小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识谱。
三、先学节奏,再识谱
1. 低年级培养学生识谱兴趣和意识 (1)音符唱名的模唱。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求在识谱教学的初期(或准备阶段,即小学一、二年级)必须进行充分的“唱名音程感”的练习,使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牢固地掌握“唱名音程感”,为此,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唱歌教学中大量进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唱”。要求在一、二年级音乐教学中将所有所学的歌曲的歌谱全部要进行“唱名背唱”。牢固地、熟练地掌握了使用唱名表示音高的能力,对于以后(中、高年级和初中)的识谱教学是十分有利的。
(2)培养识谱兴趣。低年级音乐课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从趣味的、新颖的教学形式入手,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例如:在对于一二年级的初学者来说,我以“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方法,出示卡片音符,引导学生集体认读,有说对的,有说错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认读积极性很高。其实,只是很平常的教学行为,给它加上一个智力测试名称,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就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使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就要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可见教师的灵活机智,教学的方法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行为的特点是多么重要。
2. 高年级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歌曲中提炼出简单小结师生互动。三年级的学生对着七个音符的歌唱及书写都非常熟悉了,所以三年级要把音符体现在旋律里。所以我把每首歌都写在歌篇上,简单小节学生唱,较难的小节老师唱。师生互动,这样较难的小节也通过和教师的互动,在学生心里也有了大致的印象。在指导起来就容易多了。
(2)以节奏训练为切入点,分句识谱。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音准与节奏,节奏入门要比音准容易。所以,节奏、节拍的训练在学生识谱过程中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进行识谱就更容易了。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视听结合,提高识谱能力 视觉和听觉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最大。而运用多媒体进行电化教学恰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视听感受,从而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并且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识谱是音乐教学的必修课,也是音乐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不少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相当强,但是他们唱曲谱时却感到了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那么如何进行识谱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识谱的兴趣和意识
1.音符唱名的模唱
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求在识谱教学的初期(或准备阶段,即小学一、二年级)必须进行充分的“唱名音程感”的练习,使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牢固地掌握“唱名音程感”,为此,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唱歌教学中大量进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唱”。要求在一、二年级音乐教学中将所有学过歌曲的歌谱进行“唱名背唱”。牢固、熟练地掌握了使用唱名表示音高的能力,对于以后(中、高年级和初中)的识谱教学是十分有利的。
2.培养识谱兴趣
低年级音乐课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从趣味的、新颖的教学形式入手,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例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初学者来说,我以“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方法,出示卡片音符,引导学生集体认读,有说对的,有说错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认读积极性很高。其实,只是很平常的教学行为,给它加上一个智力测试名称,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就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使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就要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
二、中高年级可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歌曲中提炼出简单小节师生互动
三年级的学生对着七个音符的歌唱及书写都非常熟悉了,所以三年级要把音符体现在旋律里。上课时我把每首歌都写在歌篇上,简单小节学生唱,较难的小节老师唱。师生互动,在学生心里也有了大致的印象,学习起来感到轻松多了。
2.以节奏训练为切入点,分句识谱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音准与节奏,节奏入门要比音准容易。所以,节奏、节拍的训练在学生识谱过程中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进行识谱就更容易了。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视听结合,提高识谱能力
视觉和听觉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最大。而运用多媒体进行电化教学恰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视听感受,从而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并且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起到很好的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4.给予鼓励是识谱教学的动力
例如,歌曲《过新年》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识谱,当学生每次准确地唱出乐谱时,就给他们放出一张美丽的烟火图片,以示鼓励,学生每看到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烟火都兴奋不已,甚至是欢呼。可见在教学中,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将多媒体课件引入音乐课堂,运用于识谱教学,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l《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游戏Ⅱ《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54-01
音乐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仔细倾听,你会发现到处都充斥着美好的声音,无奈的是,很多遇见的音乐都转瞬即逝,当你想再一次沁心其中的美好时,才发现不是每一段音乐都具备重播的能力。单纯依靠记忆又无法保障其准确性,乐谱就是为此而存在的。为了将这种扑捉艺术的方式以科学有效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一直是教育机构不断追寻探索的的问题。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取得了成功的突破。它相较传统概念、程序化的枯燥教学更为生活化、自由化、理解化。它在整个教学元素中,融合了幽默与兴趣,使原本难以铭记的识谱变得快乐简单。
一、用歌唱建立识谱的兴趣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结果必将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可见开始对结果的影响有多么重要。针对这一点,我们需要为学生与乐谱的见面会营造一个有力的坏境,唱歌无疑是最佳选择。对于音乐的初步认识,就是歌唱,这也是小学生众多爱好的交集之一。所以,完全可以利用唱歌,让学生的兴趣成为认识乐谱的推动力、催化剂。这需要老师的引领,基本教材上都具备乐谱的标识。让学生任意演唱教材中喜欢的曲目,建立与乐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让识谱过程有一个快乐的开始。
二、通过学习节奏掌握识谱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由两个主要元素构成的,即节奏和旋律。但是这两者中节奏最具独立性,在贯彻识谱学习前,完全可以利用节奏的这种独立性来激发识谱的认识。首先节奏无需伴奏可以独自打拍子,在演唱涉及到旋律的重点难点,可以采用节奏的训练,这样能够避免频繁重复演唱的繁琐。有针对性的提升技巧,是效率与质量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儿歌或者教材比较朗朗上口的乐章做起点,一边用手打拍子,一边读出拍子的识谱。这种节奏与识谱相互激发的方式,无疑是双向收益的教学方式。
三、在熟练的曲目中熟悉识谱
音乐的魅力在于在学生没有正式接触音乐学习前,都会有几首钟爱的歌曲,随时哼唱。这时学生的大脑以及对音乐旋律的储备奠定了基础,使得在在正式接触音乐教学时,能够很快吸收并铭记曲目,做到不用对照歌本就能演唱。虽然这其中包括一部分学生对歌词没有记清记准,但是大体音乐节奏的走向已经完全记住了,可以随时哼唱。这时候当歌词记不住时,学生的哼唱会自动转向识谱。这样促进了识谱在旋律和节奏交织的实践中灵活运用,以往的死记硬背法,通常会让学生对识谱有一个查数概念,即只能从头到尾的演唱,单独拿出一个识谱就反应不过来,但是用自己熟悉的歌曲来贯彻识谱的应用,能够使识谱的辨识度更加灵活敏捷。
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歌曲来继续识谱认知的道路
有一种现象作为教育方式的误区非常普遍的存在于大多数教育机构,准确的说这是一个落后的封闭的教育理念,即老师以“师”的身份,去为学生选择道路,出发点都是好的,每一个老师都说不会害了学生,但是这种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化,利弊失衡。举一个例子,一位爱花的园丁,他养了一盆仙人掌,他每天不辞辛苦的为仙人掌浇水施肥,可是在他的努力下,却加速了仙人掌的死亡。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教育方式与养花一样,中国也总是把新一代的学生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祖国的花朵,可是同为花朵却并不意味着都是同一品种,教学方式也应该更为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栽培每一个学生,回归到主题,教师不应当选择自己认为是对的曲目,来让学生演唱,因为我们不能保证这首曲目被每一个学生所喜爱,更不能保证它适合每一个学生,强加试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因为一首本不适合自己的音乐而被迫离开了解音乐的世界。歌曲作为艺术的一种表演,有别于理性概念超强的数学,一加一就是等于二这种死道理,艺术是多样化的,光从音乐的种类就有通俗、流行、美声、戏剧、歌剧、说唱等等众多,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翅膀,而老师的义务,就是作为一个伯乐,去发现这些翅膀,而不是用剪刀肢解它们,然后为他们插上不属于它们的翅膀。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兴趣,只有建立起兴趣的学习,才能有效吸收并飞速健康的成长,过于干涉与束缚,只会让生长缓慢且扭曲。这一点作为教育方式的重点,也是教育的核心,尤其在音乐这个挥发张扬个性的领域,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发挥其本身,莎士比亚说过:郁金香就是郁金香,变不成紫罗兰。
结束语:
本文对学习识谱的注意事项以及教学方法做了示范参考,但归根结底,音乐毕竟是陶冶情操的一种形式,它的可贵在于真挚,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识谱教学时,切记要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不违背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方向,再这基础上,扶持学生自己选择的音乐之路,让他对感兴趣的乐谱有更深一步的认知。教学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主导这一切的无非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只要将努力用在核心上,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小学音乐课实践中,学生感到最困难、最头痛的就是识谱。识谱教学长期以来陷入困境,无论是社会上还是校园里,谱盲有增无减。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中小学毕业生的识谱率还不足0.5%。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音乐师资力量薄弱,另一方面,是音乐教师不重视识谱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尝试集中识谱的教学方法
集中识谱的教学方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用二到三个学期学完。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克服了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当然,必须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老师任教。如果老师本身的专业水平不高,无论采取什么教法也不会取得好效果。同时,音乐教材要按集中识谱的要求重新编写,在时间分配上也要适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为过分集中会使难度增大,学生接受不了。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是一种很好的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的方法
听音训练主要在于音高与节奏的辨别与模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高音的概念是最重要的。高音的准确性与先天的听觉有关,但更重要的决定于后天的训练。只有经过严格的音准训练后,才能使学生确立准确的音高、长短和强弱等概念,达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目的。
1.要加强音阶的练习
让学生了解音阶的结构,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清楚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五度音程、三度音程的训练和二度音程的训练,并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练习中更好地把握每个音的音准。
2.要加强练耳训练
练耳是音准训练的手段,其方法是听音练习。听音练习是由听旋律音程逐步过度到听乐句的。采用的方式有模唱、听辨和听记。在教学实践中,一般先给学生一些和谐的五度、四度、三度音程,让其听琴模唱。在适应音高概念的基础上,再进行从一个单音的音高找出另一个单音的音高的练习。
3.要加强节奏训练
节奏练习的方法,主要是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单音或以手掌拍击各种不同的节奏,由学生来听辨或模仿,一般以两小节或四小节为宜。节奏练习不宜太复杂,也应由简到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发展至六小节或更多的小节,内容也可不断增加难度。三连音的节奏是较难掌握的一种,学生在视唱时易唱成前十六分音符或后十六分音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这两种节奏与三连音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去分辨正误。
视唱练习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看谱唱歌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识谱视唱能力,才能独立地唱歌,要达到这一程度,光靠艺术教材上的歌曲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另外选取一本视唱教材,通过系统地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视唱练习,使学生对乐谱的音高、节拍节奏、速度和强弱,具有准确的、灵敏的反应。
在视唱练习时,当音唱准后,不宜过多地依赖乐器,以利自我独立锻炼音准的感觉和概念。练习时应注意保持气息的平稳自然,声音的舒展流畅,应以中强或中弱的音量进行抑扬顿挫的练习。节拍的强弱对比,是反映音乐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视唱教材虽然没有填词,但却有强弱和表情记号,因此视唱练习必须在强、弱对比上明显地表达出来。音乐的感染力离不开轻、重、强、弱,这种生动奥妙的对比都贯穿在小节之间、乐句之间和乐段之间。因此,视唱练习的过程也应该是训练学生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过程。
一年级的学生,一上课就进行识谱训练是不现实的。这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歌曲、弹奏,进行音乐最基本的技能练习——击拍点的训练。由老师弹奏旋律,或用录音机播放歌曲,学生采用身体动作,如拍手、跺脚、敲打击乐器等,用不同的方式跟着旋律一拍一拍地发出声音,感知音乐的击拍点,使学生体会到无论什么歌曲、什么风格的旋律,都是一拍一拍构成的,每一拍的时间都有特定的规律。而且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四二、四三、四四这三种拍子的歌曲每小节里面各拍的强弱关系。感知音乐的击拍点是进一步学习节奏技能的基础。
二、感性识谱
五线谱有很大的优越性,特别是进行器乐的学习,无论是什么调式的旋律,它都能明确地表现出音的高低。但是五线谱初看是很复杂的,又是线又是间,里面表示的符号都基本相同,只是有位置的差异。起初教学时,我多画五线谱给学生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认识线上的do、mi、sol ,再学习间上的re、fa、la ,使学生明白“do、mi、sol、si都在线,re、fa、la、do都在间”,并让学生记熟歌谣“五线谱,五线谱,中间夹着四个间,一二三四往上数,do在下加一线上”。这样,五线谱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就有了整体的感知。另外,可以用左手的五个手指背向自己放在面前来表示五线谱,五个手指分别表示五线谱上的五条线,拇指为第一条线,五线谱的形象就更具体,五线谱上各音的位置可以很明确地用右手指出来。可以老师指位置,学生唱音符,也可以老师唱音符,由学生找位置。反复练习,巩固认识五线谱上各个位置的音符。
三、掌握音程音高
每节课我都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这个方面基本技能的训练。弹出2至8度旋律音程中的两个音,第一个音告诉学生,第二个音让学生辨别,多弹几次,让学生“聆听”,谁先辨别出来就把它唱出来,通过一“听”一“唱”,学生的音准概念便不断得到巩固。音乐是声音艺术,学生掌握了音准的概念,就能唱准旋律。因此,感知各音程音高的距离是为视唱旋律打好基础的。
四、以模仿练音符时值
我告诉学生各种音符时值的比例关系,然后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感觉各种音符的时值。如四分音符就像是“滴答滴答”的钟声,八分音符好像是人行进的速度,十六分音符就像是跑马的脚步声。通过这些能听到的声音来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时值关系进行把握。然后再对各种时值的音符进行综合的节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