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学情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9 16:42: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教学学情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音乐教学学情分析

篇1

所谓情感教育,旨在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信念等,简言之,情感教育是使学生感到身心愉快的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目标的情感教育,应该是以音乐为手段,将美的感知传达给学生,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情操。在日常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既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也是一种音乐教学的模式,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音乐的创造原理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教师要是不能够很好地将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不仅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降低音乐素质的培养。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好动,不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音符和作词作曲的含义,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好动爱玩的特点进行创新教学。

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中,教师可以利用PPT幻灯片播放出湖面还有小船的视频,鼓励孩子们将教师装扮一番,营造出春意盎然,小朋友们要进行出春游的意境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很容易联想到船儿轻轻推开波浪,水中倒映着美丽的白塔的情景,好似身临其中,学生们不自觉的就会把情感流露出来,进而通过情感教学的方式,更好地进行小学音乐的教育。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情感

音乐中情感的教育不仅仅局限在音乐感情的领悟上,还有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着引导的作用,是实现音乐教学完善的关键。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多进行互动,与学生建立很好的朋友关系,融入到小朋友的生活中,并理解他们所想的事情理解他们的情感敏感点。同时,还要增加同学之间的互动,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美化同学之间纯洁的友情。

例如,在学习《雨花石》的过程中,主要表现的就是一颗小小的石头很孤独很寂寞,一直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没有同学朋友们的陪伴,此时就可以激法同学们的怜悯之心,可是有一天雨花石找到了自己的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为人们铺起一条条美丽的大道,在实现它们价值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就如同一个班集体一样,每一个同学都是小小的石头,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也要相互鼓励,每一个人都要融入到集体中,共同进步,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结合文本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艺术美,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为此,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中逐步丰富和发展。

如歌曲《摘草莓》是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它以流畅的旋律,轻快跳跃的节奏,真挚朴素的歌词塑造并歌颂了一位农家姑娘拥军敬老的高尚品格。在学生学会了歌曲的演唱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内涵,引出“小姑娘为什么舍不得吃那鲜美的草莓呢”?是因为她要把这些草莓送给军属老奶奶。这时,学生明白了“拥军敬老”这一事理。

四、深刻理解歌曲内容,巩固学生情感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音乐的展现是因为人情感的投入,歌曲在创作过程中融入创作人的情感,是创作人在特定意境下的情感宣泄。只有将演唱人融入相似的意境中,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要注意运用多种手段,表达好歌曲感情,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对歌曲的理解,让学生逐步掌握艺术规律,较完整、恰当地表达作品情感。仔细分析歌曲的体裁、题材、歌词的文学创作手法、曲调的音乐风格等,不放过任何细枝末叶,使学生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词曲作者、歌曲时代背景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例如,在歌曲《雪绒花》这课中,首先让学生欣赏雪绒花的图片并作介绍:雪绒花生长在阿尔卑斯山脉的雪线以上,只有在冰雪连年的地方才能见到它,可见它的生命力非常地顽强。奥地利人把雪绒花作为自己的国花,只有最勇敢的战士才有资格佩戴它。后来,雪绒花就成了勇士的一种象征。然后,向学生介绍法西斯时期纳粹的残忍行径,丑上校和玛利娅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随着音乐学习歌曲,让同学们感受着优美的旋律,带着对主人公的深切爱戴和对法西斯的深悟痛恨,体会奥地利人民苦难的过去和光荣的斗争历史。这样,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就能和音乐主题产生共鸣。歌曲背景的再现,能使学生更融入歌曲的意境,更好地把握情感。

音乐的核心,就是一个情字的体现,作词和作曲人都是将饱满的感情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之中。因此,在学习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外,还要进行感情的教育,教会学生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感情,释放自己的感情,积极地体验生活的美好,同学和老师之间的美好情谊,在提高音乐素养的同时,也要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小学生全身心的健康成长。

篇2

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已经明确规定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以及技能的传输,同时也要充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利用情感熏陶、顿悟以及净化等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教师必须以情感教育为主线,贯彻整个课堂,不断提升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取情感体验。音乐情感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能够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培养学生作为音乐情感的教学目标,以此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断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激发学生音乐灵感,从而来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让学生真正的欣赏音乐。并且情感教学能够有效活跃课堂的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能够在情感教学中感悟音乐,这样将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从而来促进学生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二、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今来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就是课堂授课涵盖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很多小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度不够,感觉音乐课没有太大的作用,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提起兴趣。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音乐课所涵盖的知识面较为狭窄,无法满足小学对音乐知识的需求,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就是教师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很多学校音乐课的教学都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带领学生去唱教材上的歌曲,并且生硬的讲解一些知识。这样导致学生学习过程十分枯燥,最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乐趣。教师也没有为学生延伸一些课外知识,这样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对音乐不够理解,最终产生厌倦的心理。最后就是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程度不够,音乐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到音乐理论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魅力所在,能够去想象去创造音乐。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这导致学生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也较低,导致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不够深入,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阻碍了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

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应用情感教学的措施

(一)创设情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能够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只有融入自身的真实情感,才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十分重要,而教师要利用一定的媒介来将自身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而且情境教学法则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措施,能够让学生在相关的情境中学习,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游戏情境,以此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加深学生的音乐体验,同时也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以及沟通。例如:教师在进行《小鸟,小鸟》的歌曲讲解时,那么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掌握歌曲的主体,能够以小鸟为主题,将春天中的阳光、花草以及树木等大自然风景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等,以此来充分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进行图片的欣赏中,其兴趣得到激发,在歌曲中感受到春天的魅力所在。这样学生对教师也会感到亲切,会拉近师生距离,从而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以情动情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去感动学生。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颗爱心,能够热爱自己的学生,从而来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将爱心散播在课堂之上,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的感觉,以此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利用很多方式表达,教师可以对学生一个关切的眼神,去问候关心一下学生等,这样学生都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都会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来去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回答问题中,教师必须要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听学生的答案,并且要给学生以鼓励的眼神。若是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不能严加指责,必须耐心为学生讲解,告知学生错误在哪,从而来促进学生主动改正,避免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这样教师将自身的爱心传递给学生,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以及课堂参与度都会得到提升。

(三)利用疑问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篇3

就目前多数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现状来看,我国高中英语青年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水平并不算太高,而专业化的青年英语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类新型教学方式和新课程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该能够将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英语资源融入到教学体系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的了解英语文化和英语语言特征,完成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但我国多数高中的青年英语教师都跟这个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中校长及高层管理人员并没有真正重视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平时的时候也没有针对性的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使得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非常慢,已经跟教学改革出现了较大的脱节。

二、促进中小学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向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英语教师不能一味的采取灌输式教学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主动接受教学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在教学中从以前的主导地位转变为了引导地位。因此,高中英语青年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尽快适应自己的新角色。一方面,学校应该将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传达给青年英语教师,让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沟通渠道,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还应该注重累积英语文化知识,在教学中使用这些文化来让学生自主探究英语语言的形成与发展,避免向学生传授单向的结论性知识。

(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在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知识累积和结构搭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于高中英语教师来说,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特别必要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可以知道,高中英语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教师不仅要具有非常专业的英语知识和教学技能,同时还要掌握英语相关的教学知识,能够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主要是因为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化需要教师掌握非常全面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使用自己预先制作好的英语视频小课件,结合当下流行的影视作品来引入教学内容,在强化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对于英语教学内容的兴趣点和关注度。而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英语教学知识,同时还考验了教师对流行英语影视作品、多媒体课件制作、高中生兴趣点把控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各个高中应该注重培养青年英语教师的这些能力,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三)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并在下一步工作中进行相应的改善,属于一种自我审视行为。事实上,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能力提升,实现终身学习的关键性能力,在高中英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至关重要。因此各个高中也应该引导青年教师群体认识到教学反思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提高自我监督能力和行为反思能力。特别是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已经在社会上引人诟病,很多人都认为高中英语教育比较死板,无法培养出对英语文化有较深理解的学生。很多高中生都是为了应对高考来学习英语,而教育模式也迁就与高考英语内容,因此也就无法对学生进行原汁原味的英语教育。从这些角度来看,高中英语教育还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各个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跟理想中的英语教学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青年英?Z教师群体更容易通过教学反思来明确自身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提高自身专业成长水平的同时也能够改善英语教学模式。

(四)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篇4

二、整体感知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动的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热”单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本单元是由“冷和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5部分13个活动组成。

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习获得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学生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新学期的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些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对教学提出的新目标。

1、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而在四年级的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气温、天气、声音的高低等。

2、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搜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希望老师们勇于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将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音乐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相信、着重证据、敢于重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写发展。

四、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各方面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天气变化,向学生进行看图听懂天气变化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1.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建立初步概念。

2.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点,发现其中规律。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九、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篇5

随着新一轮的课堂标准改革的深入进行,健康第一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是我认为要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两个坚持,首先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坏境下进行学习。其次坚持体育课教学要坚持基本运动技能的传授不动摇,体育课毕竟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是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有效教学的理念我设计了本课。

第二,教材分析

排球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球类项目,根据《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的教材内容结合本校实际,我们确立排球是初二年级的主教材,本学期12次课,本结课是第三次课,属于新授课。根据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学生动作技能处于泛化阶段,结合学生原有水平,我确立了本节课的3个教学目标为:

(一)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

(二)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技能,通过初步练习提高运动水平。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集体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目标确立后,结合正面双手垫球的 “插”“夹”“压”“抬”的 技术要领,“插”即垫球时,面对来球,垫球时插入其后下部分;“夹”即面对来球双肩内扣,两臂夹紧,前臂外展,形成垫球面;“压”即垫球时手腕下压;“抬”即触球后要蹬地,跟腰,提肩,顶肘。

根据动作要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点:手腕下压,接球部位准确;难点:四个环节的协调配合。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手腕没下压,接球部位不准确,接球屈臂,抬臂时机不对等。

第三,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还带着小学生的稚气。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但往往又具有一种不顺从性,不愿屈服于传统的“看教师示范――听教师讲解――模仿教师徒手练习――持球练习”的教法。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安排灵活多样的练习,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公平竞争的气氛,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天地,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从中受到启示,得到锻炼,要多表扬,少批评。

第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堂课中,除了常规的讲解法,示范法,巡回指导法纠正错误法以外,我着重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自学、练习、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探究、主动合作学习的局面。具体的方法我将在教学流程中详细讲解。

第五,教学流程

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将本节课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

开始部分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高中生一般为韵律操,初中生为徒手操,小学生为游戏)。专门的准备活动为三个内容1.原地徒手模仿手形,2.移动中的手形练习,3.自抛自垫熟悉球性练习。

基本部分为了解决这一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此技术,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就是探究式学习。先随机抽取两个学生垫球,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垫不好球,我们应该怎样垫球又平又稳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自主练习。

(二)自主练习,理解知识,就是学生自由练习。学生自由练习5分钟以后,相互讨论,教师再进行集合,要求学生自己提出要垫好排球的动作要领及理解本节课垫球时要做到手腕下压,垫球部位在手腕上10公分的知识目标。

(三)分解纠错,巩固技能,是指各种分解练习。着重采用了4个练习来巩固技能。

1.学生四个人一组垫固定球,一个人持球于腹前,其他三人体会垫球时的“插”“夹”“压”“抬”的技术要点,并相互纠正动作。

2.自抛自垫练习:体会击球点和控球能力。

3.一抛一垫练习:相距3~4米一人抛球,其他三人轮流垫球,再轮流交换抛球,主要体会抬臂动作和用力时的力度控制。

4.两人对垫练习:距离3~4米连续对垫。要求学生随时做好垫球前的准备姿势,并快速启动和移动,保持好合理的位置进行垫球,四人分成2小组轮换进行,先可以是原地对垫再练习移动的对垫。

(四)合作竞赛,延伸课堂指最后的比赛

最后我采用游戏――托球接力游戏。将球置于手腕上10公分处,进行接力跑游戏,确保球在手腕上不掉落。这个游戏可以巩固垫球动作和垫球的位置(手腕上10公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结束部分1.在教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做瑜伽放松练习,让学生消除疲劳,使学生身心得到恢复。2.小结,讲评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表扬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指出其不足和缺点,提出下节课的期望。3.安排学生归还器材。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48-02

一、指导思想

“摧毁敌营”是一节综合素质练习课,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在体育课程教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我们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一些素质练习的内容;同时,要考虑初中学生兴趣广泛、模仿力强、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喜欢游戏和歌舞等特点。

二、学情分析

在《摧毁敌营》的教学设计中,如只是单纯的素质练习,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和乏味,所以,我把游戏和舞蹈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摧毁敌营”是一节综合素质练习课,它不受年级,班级,场地,人数和运动水平的限制,容易开展.通过学生完成“摧毁敌营”这样一个军事任务,通过模拟情景教学,结合游戏和舞蹈,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兴趣盎然、情趣高涨,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术进行积极的身体素质练习和娱乐,能够积极开动脑筋,学会勇于创新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快速反应能力,跑跳能力、投篮的准确能力、创新技术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培养学生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情景教学的导入。

难点:穿越封锁线和夺取阵地两个环节的创新表现。

六、教学策略

1.导入热身部分通过游戏看谁反应快和行进间徒手操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2.在学习知识技能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情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安全教育,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放松结束部分,师生伴随优美的音乐,共同做好放松动作,在庆祝胜利的气氛中全面放松,使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全面完成本次课的教学任务。

七、教学方法的运用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自主学练法、小组互助法、示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去尝试体验,合作探究,养成主动学习、探索创新的习惯。

八、教学流程

(一)教学内容

“摧毁敌营”[综合素质练习]:(培养学生跑、跳、钻、投能力及自由创新能力)。

(二)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个、大跳绳3根、排球60个、大体操垫六块、矿泉水瓶16个、跨栏架8个,小垫子12块,大竹篮四个、信号旗两面、放满沙子的水桶两只。

(三)教学环节

1.导入热身部分。课堂常规:(1)体育委员整理队伍,清点人数。(2)师生问好检查服装。(3)安排见习生。(4)宣布课的内容。

教师活动:(1)教师宣布课堂要求和任务。(2)教师讲解练习要求(学生在跑动中听哨音做动作,一声做反方向跑,两声下蹲,三声立定)。(3)行进间徒手操:①头部运动。②直臂绕环。③扩胸运动。④体侧运动。⑤体转运动。⑥腹背运动。⑦跑跳运动。(4)随着教师一起练习。(5)师生一同完成徒手操。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听讲,注意观察。(2)学生在教师指挥下练习。(3)充分活动各关节。

教学组织和要求:(1)学生成四列横队。(2)学生跑成圆形。

2.学习知识技能部分。课的任务:A.摧毁敌营。(1)急行军:快速跑20米(用大跳绳布置两条跑道)。(2)趟过小河:跳过六个石头(用小垫子布置)。(3)穿越雷区:变向跑(用矿泉水瓶布置地雷八个)。(4)穿越封锁线[学生自主创新](跨栏架放置于体操垫上边)。(5)炸碉堡(一边的竹筐装满排球,距离3米放空竹筐,把排球投入筐中)。(6)夺取阵地:学生自主创新(体操垫、旁边放装满沙子的水桶,插上信号旗),学生拿下信号旗后在垫子上做一个庆祝动作。

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示范。(2)教师讲解练习要求,特别强调创新部分的动作要求,鼓励学生多开动脑筋,多做创新动作(选择优秀学生示范)。(3)穿越封锁线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从跨栏架下钻或爬过。(4)夺取阵地;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拿下信号旗后在垫子上做一个庆祝动作(提醒学生做完后把信号旗插回水桶)。B.大比武: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按要求把动作完整做一遍进行比赛两次,看谁做得好,创新能力强。把学生按男女生分两组进行比赛(男生在外圈)。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听讲。(2)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做的示范。(3)学生按教师要求练习。(4)学生分两组进行比赛。

教学组织和要求:把器材按要求布置成一个半圆形,学生完成练习后回到起点。

3.放松结束部分。教师活动:(1)放松(庆祝胜利):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动作,在欢快的音乐中完成本次课的教学任务。(2)本课小结:本次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设置学习目标,发展学习策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同时还运用了游戏法、比赛法、情景教学等,使枯燥乏味的素质练习变得生动有趣。(3)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爱好的体育项目锻炼身体。(4)宣布下课。

学生活动:(1)学生跟教师练习。(2)表情饱满,注意力集中。(3)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教学组织和要求:学生成圆形练习。

九、教学效果预计

1.预计90%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本课所学的动作技术。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不一样的你我他》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基础上,通过与其他学生的比较,意识到他人的存在与自己的不同,尊重他人的想法、选择。让学生明白正是不同的每个人,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属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但学生已经能够自己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本课是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观察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并从学习活动中感到快乐!

【教学理念】

课标中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所以,我设计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快乐,树立信心,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本节课在教法、学法指导上我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观察、体验、感悟、参与等学习活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主动参与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解决型方法相结合。同时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更健康、更愉快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悟理说理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同时,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教学重点】

观察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1.

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2.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感悟、参与,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3.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引出话题:现实生活中,有树叶是完全一样的吗?别急着回答,拿出你们桌子上的两片树叶,这些都是老师在同一棵树上摘下来的。用你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一下:这两片叶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学生纷纷回答观察情况。

2.引出正题:这些叶子的大小、长短和纹理等都不一样。就像一位哲学家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孩子们你们都是不一样的。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不一样的你我他。(师板书:不一样的你我他)

二、指导体验,感受不同。

活动一:看绘本

比一比

1.

激趣:你们的聪明活泼吸引了我,为了奖励大家,我给大家欣赏绘本中的一组图片,你们想看吗?

2.明确要求:看绘本时要认真看,想想他们在干什么?

3.

PPT出示图片:谁能给大家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张图片?

学生根据看到的,说说。

小结:他们都在跑,却又不一样。正因为这些不一样的你我他,我们的语言才会如此丰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有趣。

活动二:找不同

说一说

过渡:看完了跑得不一样,我们来找找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先来听听满满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她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你能学学她的样子来说说自己吗?

1.听了满满刚才的自我介绍,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她们虽然长得一样,但是性格不一样,特长也不一样。

2.接下来,我们也来学着说一说,我们来找一找你自己和同学哪儿长得不

样。活动前先听清活动要求。(PPT出示要求,指名读一读。)请同学说一说。

3.除了长相,还有什么不一样?(性格不一样)

4.你平时喜欢干什么?我们来聊一聊你的兴趣爱好?

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很了不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与众不同的。

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每个小朋友身上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本领。通过两年多的朝夕相处,我们发现咱们不仅外貌不一样,而且性格爱好也不一样,那么我们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呢,别急着说。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

活动三:画圆圈

变一变

1.激趣:有一个小圆圈看我们的课堂这么精彩,也想加入到我们中间,和我们一起游戏,这个游戏就叫画圆圈变一变。看到这个圆圈,你想到什么呢?大家在这样的画纸上,展开想象,画一画吧。(配音乐,学生开始动脑筋,动手画画,教师巡视)

刚才老师看到大家都在积极的想,用心的画,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呢?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几位同学到讲桌前谈谈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的创意。

看一看老师带来的几幅作品和同学们的画也不一样,在同一个圆上作画,我们画的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指名回答:因为我们的想法不一样)每一幅画代表着你们与众不同的心,正因为有了不一样的你我他,才有了这个创意无限的大千世界。

总结:我们的外貌不一样,性格不一样,爱好不一样,想法不一样,我们还有有很多很多的不一样。不同的树叶将大叔妆扮地枝繁叶茂,不一样的同学组成了我们这个班集体。我们长得不一样,每天老师都能看到不一样的笑脸。我们为班级做得贡献不一样。你们就像这一朵朵不一样的小花,正因为有了这些不一样的你我他,我们的班集体才这么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三、课堂总结

课后延伸

结尾:遇见不一样的你我他,我们将会遇见不一样的美好的世界。那么,如何与人很好的相处呢?下节课我们将讨论这方面的有关话题。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一首歌《不一样的我们》,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课堂。

板书设计:

不一样的你我他

外貌

性格

不一样

篇8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教师教育核心课程之一的公共教育学,似乎有了新的历史使命。对于教师培养质量的追求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学课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状况。

1.对教育学课程的重新审视

1.1课程性质及任务。

教育学是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更是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教育学教学是教师教育专业进行现代教育观念、教育学知识与实践、教育研究意识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教育学》的教学及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理论,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正确地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2教材处理。

根据教育学的课程性质和任务,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将整个教材分为两大部分专题:第一部分为理论层面,包含:1.认识教育学;2.认识教育;3.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第二部分为实践层面,包括:4.素质教育与我国教育目的;5. 21世纪的教师与学生;6. 21世纪的课程建设;7.教学工作;8.班主任工作。根据每一专题在教材中的不同地位,设置不同的课时,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2.对教育学教学的再审视

2.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本学期的教学,我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用专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1]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教学形式,它以“进步教育”的理念为指导,以把公共教育学课“讲活”“做实”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采用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效方式,由任课教师在遵守课程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把整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部分,然后把每个部分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进行教学的形式。所谓“讲活”是指在忠于原有教材内容体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结合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知识和现实实际问题,巧妙调整教学内容和结构,灵活把握考试方式方法,使得课程真正吸引学生来学习,让学生对公共教育学课程感兴趣。所谓“做实”是指让公共教育学成为学生真正有用的课程,更重要的是让公共教育学课程对师范生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每一专题的教学都是从教育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使枯燥的教育理论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不感觉教育学理论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另外,教育学课程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对于学生教学实践的锻炼和指导,在“教学”专题中,安排学生讲课、说课、评课。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基本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并且对于教学工作中常用的教研方式的说课与评课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2.2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了08级数教普本、生教普本、音教普本和10级专接本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生物教育两个班七个专业的教育学课程教学,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思维模式,性格取向,对于教育学的兴趣点和需求都各不相同,尤其是普本和专接本的学生,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各不同,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也不一样。面对学情如此复杂的授课对象,我没有一味采用讲授法,而是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普本学生和接本学生的区别在于,接本学生曾在专科期间接受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经调查了解,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对于教育学学习的印象并不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侧重于案例教学法,搜集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通过案例的分析,呈现出教育学理论知识,唤醒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对于教育学理论的理解。而面对普本的学生则结合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的讲授,加深学生对于教育理论的认识,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3.教学效果反思与建议

整个学期下来,教学效果总体还是不错的。学生对于教育学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基本理解和掌握了教育的基本理论,认识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能对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初步具备教学的基本能力,为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

3.1取消大班制,实施小班教学。

大班教学存在难以避免的问题。大班教学,班额大,专业多,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如何控制好一两百人的大课堂很是考验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并且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对于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和分析,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专业的学生。另外,专题式教学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为师生创建了对话的平台,有利于教学从“灌输”走向“对话”。但是,班级人数多,规模大的这一特点制约了专题教学的落实,使其流于形式。

建议实施小班教学,不超过40人为宜,仅限一个专业的学生,结合学科进行教育学教学,使教育学课程学科化,我想这样更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只有改变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3.2课时不足成为制约讲授法有效实施的瓶颈。

公共教育学课是为了实现高师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的目标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课程。按照教育学教学大纲的规定,高校公共教育学的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德育论和班主任工作等几大部分一定要讲懂、讲透,而公共教育学课的课时仅有54学时,教师只能“蜻蜓点水般”地讲授。通过这样短短的一个学期几十个课时的学习,没有人能熟知深奥的教育理论、把握共同的教育规律、掌握高超的教育技巧、形成坚定的职业意识,高师公共教育学的课程目标无法有效实现,课时不足已成为制约讲授法有效实施的瓶颈。因此,应该适当地增加课时,并且增加学生见习、实习的机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3.3“教师之师”对基础教育的不了解制约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硬邦邦”的理论晦涩难懂,没有生动的教育实践来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些都源于自己对于基础教育的陌生。因此,教育学教学应该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教师应该定期下到中小学去,做到“走下去”才能“收回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使高高在上的理论真实可触,使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3.4功利思想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篇9

小学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一)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入学之后,一方面由于学前段的教育不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也是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一年级的学生本来就比较好动,加上学习环境的突然改变,学生会很难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与方法。通过习惯养成这一校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二、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三、本学期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要求:

行为习惯:

1、尊敬国旗国歌

2、讲文明懂谦让

(十一月重点)

3、维护公共卫生

(本学期重点)

4、课间午间活动正常秩序

(本学期重点)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本学期重点)

6、孝敬父母

(本学期重点)

学习习惯:

1、做好课前准备

(九月十月重点)

2、写字姿势:一拳一尺一寸

(本学期重点)

3、上课听清老师的要求,发言先举手

(本学期重点)

4、与书报交朋友

(本学期重点)

卫生习惯:

1、卫生好习惯

(本学期重点)

2、小学生卫生习惯

(本学期重点)

3、讲究个人卫生

(本学期重点)

四、教学措施:

1、新生入学一月内加强各项习惯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开学一周内集中训练学习常规。

2、寓训练于游戏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习得习惯,体会到小学学习的乐趣,热爱学校生活。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时渗透小学生日常行为要养成好习惯的思想。

4、做好家长工作,家校联动,向家长讲明习惯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在家庭巩固各种正确的习惯。

5、努力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学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二)一、目的意义

教育德为先。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基础工程。更是一年级新生德育工作的重点,通过系列有效地常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丰富我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内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具体内容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养成教育的内容分为下列几个板块:

(一)礼仪常规

1、自学生入学起,着重让学生懂得:

①上学穿戴要整洁;

②上课铃声响立即有序的进教室坐好,不打闹、不讲话,能唱歌,在班干部指挥下朗读或背书。

③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问好。站立正直、声音自然洪亮、整齐。

④上学迟到,应在教室门口先向老师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才可进入,进教室时,脚步要轻捷,入座时不要发生较大响声,并立即集中精神听课。

⑤懂礼貌,在校内外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会用“请”、“您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

⑥课间如有紧急情况需要离开课堂,须向老师请假,经老师同意后才可出去。

(二)学习常规

1、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每天自觉将下堂课所需物品准备妥当。

2、班主任要结合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我爱国旗”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升旗时态度要认真严肃、列队要整齐、唱国歌时声音要响亮、整齐。

3、老师上课时应向学生强调读书写字的基本要求:①文具摆放:书、本分别摆放在课桌左右角,文具盒与书本垂直成直角,上什么课摆什么书;

②坐姿:两手自然下垂 分放两边,胸离课桌一拳,身坐正,眼平视;③握姿:握笔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④写姿:眼距书本一尺,书本摆正,不歪头、不斜肩、不横写;⑤读书:书拿 起,倾斜45度角,朗读时身坐正,读书声音洪亮,要抑扬顿挫,不能唱读。注意句与与之间的停顿;⑥发言:先举手,动作要轻,经允许再发言。身体站直,听准 问题,回答完整,声音洪亮,不说半句话。

4、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课,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并交老师批改,如作业有错误要及时订正。

5、班主任和数学老师要利用晨会和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学会专心倾听,积极思考,主动表达。

(三)纪律常规

班主任要结合新颁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

1、每天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老师请假。

2、集队做到快、静、齐,行进中不打闹。

3、上下楼梯时靠右走,不准推挤别人,不扶肩搭背。

4、课间活动不追赶打闹。

不大声喧哗,不做危险、剧烈的动作。

5、爱护公物,不破坏花草树木。

(四)卫生常规

1、各班设立学生轮流值日制度。

学会打扫卫生。学生值日时不许家长代劳,班主任要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2、不乱涂墙壁,不乱丢乱吐。

3、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早晚刷牙。

常剪指甲。

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5、爱惜课本、文具。

6、教育学生不乱扔杂物,主动维护校园卫生清洁,见到纸片拾起来。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队活动时间举行如“我能行”、“小鬼当家”之类有益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比学习、比纪律、比能力”的活动。同时要善于发现优点,及时表扬,以点带面。

(五)列队做操

要求学生学会听体育口令,班干部报数。培养从小锻炼身体的意识,齐步走、向右、向左转等基本常识。养成做操认真、动作规范,出操、下操要有秩序的好习惯。

具体内容:

1、是否快速准确到达指定地点。

2、按音乐完成整套动作。

3、做操动作正确,规范、到位,整体效果好。

小学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 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所以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 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我坚持从实践出发的 原则,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作为确立养成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初步归纳出了适合一年级学生特点需要的10种道德 行为习惯,像爱国、守纪、待人、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助人、勤俭、刻苦奋发、团结友爱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诚实、虚心、正直、宽容、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这些都是道德教育范围以内的,也是小学生力所能及的。

二、活动开展目的意义:

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 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品格;播种一个品格,收获一个命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真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为此,我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三、活动内容:

1、热爱祖国,关心时事,收听收看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

2、自觉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尊敬国旗、国徽,唱国歌声音洪亮。

3、热爱班集体,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爱护公物,热心为集体服务。

4、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5、尊敬师长,有礼貌。

见老师能主动问好;对家长称呼“您”;不顶撞老师和家长;

6、使用文明用语:“谢谢”、“对不起”、“你好”等已成学生口头语、

7、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骂街,不打逗,不欺负弱小。

8、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规,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

四、教育计划:

(一)学习习惯:

1、课前要尽量早点进教室,摆放好学习用品,静静的坐在座位上等待上课。

离开教室整理好桌面。

2、课堂上积极表现,大胆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想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开朗、更乐观,还可以交往更多的新朋友。

(二) 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学习《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班级内设立“小小监督岗”,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在班会时间进行一周总结,通过监督岗的汇报,评出“最 佳拇指奖”“文明礼仪之星”等,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三)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篇10

微课程作为地理课堂补充与拓展的重要途径,不仅能补充与拓展教材知识,更是地理教学方式的拓展。地理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安排,开发校本微课程,为学生提供崭新的学习天地,将校园文化、家乡风土人情、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案例融入校本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加深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并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关注,感受地理就在身边,领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微课程是针对某一具体的重点、难点或疑点问题展开的微型地理教学视频,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由于其时间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琐碎时间观看微视频,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微课程学习,如等车、乘车、课间、吃饭等,以促进自主学习。地理教师制作的微课程可用于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提前将制作好的微课程上传到班群或网络平台,学生获取微课程后有针对地观看微课程视频,自主学习新课程内容,对于难点或疑点知识可进行反复观看,经过微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渐学会如何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同样的,微课程视频也可用于课后解惑与复习,地理教师将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做成微课程,学生可按需要自主选择微课程内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控制微课程的播放进度,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消化,经过一系列自主学习过程,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印象深刻,并在这一过程中将新知识内化、建构形成知识体系,完善自身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程”以“微”概念的形式吸引着地理教师、学生的关注,以短小精悍的“微”特点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微课程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图像、声音、短片、文字和色彩的完美结合,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直观、清晰的图像,生动、简洁的文字,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化、趣味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程地理教学活动时间短,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要求。微课程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地理教学成效。

4.促进地理教师专业成长。

近年来,在教育部组织下,微课程被推广到全国各地中小学课堂,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微课程相关培训并切身投入到微课程研究中。从最初对微课程一知半解的认识,到制作微课程并运用到实际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培训、学习、思考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在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中,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选取与设计,图片、文字、声音、画面的呈现方式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为了制作有效而精美的微课程必须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修缮微课程,点燃了教师的创造热情,提高了教师的研发能力与教学水平。微课程不仅能促进地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通过教研活动或网络平台进行微课程交流与学习过程更能促进广大一线地理教师共同成长。

二、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步骤

要制作好地理微课程,地理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身心发展与认知特点,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适应信息化教学趋势。地理微课程制作的基本步骤一般为“选题设计—教学设计—制作微课程—反思与修改”。

1.选题设计。

微课程的主题广泛、题材微观,经地理教师处理后,学生能自主探究完成的小主题内容都可以成为微课程主题。微课程主题的选择是制作地理微课程的首要步骤也是重要环节,选题的好坏关乎微课程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在制作地理微课程之前要慎重选择主题,分析相关知识点,根据实际情况对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处理或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目前,许多地理教师在进行微课程选题时,容易出现选题偏大的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将知识点讲清、讲透,难以达到微课程地理教学预定目标。微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选题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学情和学科特点选择重点、难点或学生易错点,可以是知识讲解、教材解读、方法传授等,同时要充分把握“微”特点,即内容精、时间短,确保能在10分钟内将知识讲清、讲透。

2.教学设计。

(1)准备教学素材。

明确地理教学主题后,教师可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等方式收集与该主题相关的素材。地理微课程素材来源广泛,可从央视网站、国家测绘局网站、中国气象视频网站等下载有用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源,其中央视网站的资源相较于其他网站更为清晰、齐全,特别是央视网站中拥有大量的区域地理资源,对于学生区域地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分析。

确定地理教学中的微课程主题后,根据微课程所要呈现的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育功能,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调整与处理。

(3)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与学习能力、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障碍等。

(4)教学设计思想。

地理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条件,联系微课程教学内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拟采取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5)教学目标。

微课程地理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确定地理教学目标,使地理教师明确要教什么,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6)教学重点和难点。

地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微课程所要呈现的核心内容,明确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而制作的微课程才能做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7)教学过程。

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环节、教学内容符合逻辑性与科学性、教学目标明确等。

3.制作微课程。

完成地理教学设计后,通过制作PPT完成微课件,再运用录屏软件将地理教学过程录制成微课程。在录制微课程时,地理教师只需要将制作好的微课件在电脑上进行演示,同时配上对知识点的讲解说明,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软件则全程记录教师在电脑屏幕上的操作和讲解。录制的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教师只要在录制过程中控制好课件演示的速度,调节好讲解语速,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以免外来噪音影响视频效果。

4.微课程的反思与修改。

微课程的制作过程离不开反思,反思作为地理教师的高级思维形式,应贯穿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始终,从选题设计到微课程的制作再到微课程教学实践的反思,地理教师不断回顾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微课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以提高微课程作品的质量,同时在反思过程中能发现闪光点,积累经验,为以后微课程制作奠定基础。